儿童趣味音乐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趣味音乐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趣味音乐教学

篇1

一、充满童趣的舞蹈教学

所谓童趣教学,即是指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极大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尊重幼儿的想象力、表情、审美,同时,运用趣味性手段激发其舞蹈兴趣。幼儿舞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儿童游戏;自在、童真是儿童游戏的主要特征。因此,幼儿舞蹈艺术教学也应该是其童趣、自在的呈现。可以说,多变性、跳跃性是儿童的一大特点,纯粹的知识讲授非但不能很好地被其消化吸收,还有可能一点一点抽离其对舞蹈的期待。另外,幼儿有其独特的形象思维和审美感受,幼儿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展示自己的动作美,或者创造性,从而忽视幼儿的想象力;作为一种艺术,真正的舞蹈教学绝不是着眼于教师的刻意编排、幼儿的机械模仿,而是属于师生的互动、互感、互舞。童趣教学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幼儿兴趣。尽管舞蹈对学生的天赋有其一定的要求,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尽量让儿童体会到舞蹈的趣味性。比如,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借助多媒体平台,播放故事性比较强的舞蹈题材,启发儿童用形体、表情来表现舞蹈的故事性。

二、回归生活的舞蹈教学

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艺术也不例外,幼儿舞蹈艺术教学若脱离了生活,儿童就无法在解读的过程当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也无法传递自己的内心情感。让舞蹈回归生活,突出活动性、对话性、本真性,是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所应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幼儿舞蹈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学的技能本位转向体验本位。审美是艺术的核心,而审美亦属于体验的范畴;然而,我国幼儿舞蹈长期处于以动作技能的掌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之下,机械地练习是其永恒的主旋律,儿童的感知体验放在了极其次要的位置,幼儿舞蹈始终僵硬在生活之外。“体验本位”之下的舞蹈教学,以儿童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教师用生活化的现象和语言启发幼儿对于舞蹈动作的理解。比如“闻花香似的吸气“”放风筝似的起舞”等等,如此,儿童在舞蹈学习当中表达生活。又在生活体验当中学习舞蹈,生活和舞蹈的结合,更能激发幼儿舞蹈的激情。将舞蹈教学回归到生活,还体现在舞蹈内容的选择上。在幼儿的生命初期,舞蹈与游戏是一体的,儿童喜欢手舞足蹈、扭动身体、变换姿势,用来表达故事。因此,在儿童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其游戏精神。叙事性强、情节完整、富有表现力的舞蹈题材,更能激发幼儿的舞蹈细胞和舞蹈热情;选择幼儿熟悉的、喜欢的生活内容,并以一种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和设计舞蹈活动,可以充分将幼儿的情感认识和形象思维融入舞蹈活动的主题当中。

三、从感知出发的舞蹈教学

感知是舞蹈的前奏,倾听是感知的灵魂。听是幼儿舞蹈的输入,倾听应该是舞蹈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没有倾听的舞蹈,只能是标准动作的呈现,这就偏离开了舞蹈教学的本意,致使感受与动作错位的表演现象、音乐与动作颠倒的配乐现象和孩子和教师倒置的配角现象等等的尴尬出现。如何来优化幼儿舞蹈教学的倾听环节,真正实现其教学目标,提高其有效性,最终推动儿童的成长呢?

1.要以音乐的情境来吸引倾听。音乐和舞蹈是个统一体,通过导入音乐,刺激幼儿的舞蹈热情,可以慢慢地使其从音乐的倾听中投入到舞蹈的情境当中。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儿童可以直观地来感受音乐的情感美、意境美。音乐倾听的方式也有多种,可以分段倾听、对比倾听、整体倾听等等,帮助幼儿点燃舞蹈的激情。

篇2

经过两年的电脑教育,我们发现智障儿童对学习电脑同样充满信心,无非是他们学得慢一点,学习知识的稳定性不够。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他们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学玩结合,培养兴趣

万事开头难,如何让学生在第一堂课就喜欢这只“小老鼠”呢?我编了一首儿歌《小鼠标》:“小鼠标,尾巴长,鼠标上面两扇门,快敲左边两下门,一张画纸打开啦。”儿歌一唱,《金山画王》的程序就打开了。

从“金山画王”软件入手,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使用鼠标随心所欲地在画板上东点西画。那鲜艳的色彩,可大可小的各式小动物,会咯吱咯吱叫的橡皮……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伴奏下,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就诞生了。就这样,孩子们手中的小老鼠,自然而然地就变得灵活、听话了。

智障儿童反应比较迟缓,但又很好动,坐不住,对单调的练习很容易厌烦,这样更需要老师在教学电脑过程中注意趣味性。我经常利用一些趣味性与娱乐性强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味迷宫、智慧拼图、答题过关等富有童趣的益智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指法练熟了,他们懂得了讲解中很难理解的各个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如果让他们机械地去背键盘字母排列和键盘功能,学习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当然,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严格控制,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游戏,注重趣味、益智和学习的功能。

二、学以致用,引发兴趣

在各种输入法中,手写输入比较简单,适合智障儿童。我先让学生写班里同学笔画较简单的名字入手,学生一看自己的名字写到电脑里去了,非常兴奋,大声喊:“我的名字跑到电脑里去了!”个个争先恐后地要老师教他们汉字输入,还把自己输入的名字当作一份荣誉向家长炫耀。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大部分智障儿童都能正确地掌握手写输入法。

学会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学生掌握了电脑绘画、文字的输入和简单编辑、播放音乐和电影等操作技能。但这还不够,还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学生可以利用绘画软件来设计贺年卡,送给亲人和朋友。母亲节快到了,我教学生用绘画软件制作一张贺卡送给自己的妈妈,表示节日的祝福。看到自己设计的色彩亮丽的礼物,孩子们兴奋,当妈妈的收到这么珍贵的贺卡,也很高兴很感动,对孩子又有了信心。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服务于现实生活,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

篇3

关键词: 童真童趣 语文课堂 童趣课堂氛围 教师范读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贝尔说:“孩子是大人的老师,他们天真活泼、纯洁无瑕、敢作敢为……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这话写出了对他对孩子的敬意。可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好多老师现在还信奉“师道尊严”,错误地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能围着自己转,只能正襟危坐在课堂上看老师表演。新课改积极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儿童心中充盈着想象激情,蓄积着创造欲望,他们对五彩世界有着太多期待,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梦幻的世界里奇思妙想、童趣横生,小学一年级学生爱动、爱玩、有趣、生动,因此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营造天真童趣的教学氛围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的稚嫩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不能领略文章中的词句美,他就不会看到周围的绚丽多彩。”所以,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有感情范读课文,让学生稚嫩的情感和老师的激情产生共鸣。语文教学不是死板地说教,教师应该像一个诗人那样激情四溢,像个画家那样洋洋洒洒……因此,学习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时,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我总是不断转换角色,让整个课堂充满激情。如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我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给学生范读。孩子们被老师优美的语言深深吸引住了,他们仿佛看到了如诗如画的美景,不由自主地吟诵起来。

二、童真童趣放飞孩子的丰富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是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想象力是儿童创造能力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也是儿童进行创造性学习应该具备的品质之一。孩子们的想象是五彩的、丰富的、充满童真童趣的,只有充盈着童真的想象力才会飞得更高更远。因此,学习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时,我总是运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冲破无形束缚,让学生在色彩斑斓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释放个人本真。因为学生只有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智慧发现问题,才会带着童真童趣放飞丰富的想象。如学习《四个太阳》一课时,我这样对学生说:“孩子们,现在天空有一个太阳,假如有四个太阳,你们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呢?”有的说:“天一定很热。”有的说:“他们四个会轮流值班,下雨天也能看见太阳。”有的说:“这四个太阳是一家人,他们是爸爸、妈妈、哥哥、弟弟,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等等,孩子们充满童真的想象不仅让我感动,更让我折服。

三、运用多种方式营造童趣课堂氛围

小学生天动,如果让他们一节课坐着听老师讲解,他们很难做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说说、唱唱、演演、画画是小学生很喜欢的活动,充满童趣的课堂能够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和谐、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材相对于其他学科更具趣味性、情境性、形象性,因此,学习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时,我常常运用多种方式构造童趣课堂。如学习《小小的船》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配上音乐,孩子们根据教材内容或演唱或朗读,他们在音乐旋律中学到了知识,整个课堂生动有趣。如学习《荷叶圆圆》时,我根据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根据想象画画,他们运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色彩艳丽的荷花,真是美极了。

有人曾说:“只有以苦为乐的人,才能真正领会‘幸福’的含义。”教师最需要的一种快乐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快乐,这种快乐会净化心境,使教师越来越感受到活得有价值、有意义,越来越体悟到人生的真谛。课改之后,每天编写教案、组建小组、进行组长培训、制定小组评价机制,评价细则、奖励方案等。这一切都让我忙得不亦乐乎。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太生硬,否则学生将会失去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多种方式营造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展示他们最真实的一面。我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一定会充满童真童趣。

参考文献:

[1]李晓云,徐金秀.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童真童趣.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02.

篇4

【关键词】 培养;幼儿;音乐兴趣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负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觉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只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使其善于感受美和表现美,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一、合理选材,精心设计,引起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需求,选取那些适合孩子的内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实际的需求是带有童稚的,孩子气的东西,即童龄妙音,童龄妙舞、童龄妙画。他们是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追求天然的、本能的、自发的、游戏式的、趣味式的。在音乐活动中要选那些旋律简单、形象鲜明、有模仿叫声的歌曲,或有游戏性质的歌曲,才能使孩子们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从幼儿生活范围里选取适当的内容,使幼儿理解,并能运用音乐的手段加以表现。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的,才能吸引孩子学习。我从选择音乐最基本的结构要素入手,编制了台阶式、递进式的活动目标及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的音乐游戏及音乐活动,幼儿个个积极参与,兴味盎然。

二、鼓励创作,动手动脑,培养兴趣

以往教师在音乐活动中教的意识强,完成成品的愿望迫切,很少甚至缺乏运用幼儿的思维,教师较多地运用消极的方法,让幼儿为了教师的教而学,久而久之,会淡化幼儿的音乐兴趣,甚至引起孩子们的反感,压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对学前儿童来讲模仿是需要的,必须较快地过去,引导幼儿进入探索期,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考虑为了幼儿的学而教,采用积极的方法,努力做到通过教而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不再通过单纯的重复去掌握知识,而是通过解决各种各样有趣的、有意义的课题来掌握知识。如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各种不同音色的乐器,编出相应的节奏来表现“变化的天气”、“我们去秋游”、“我的一天”等。幼儿将获得的有关音乐知识,都在新情境中运用起来,复习与重复的方法也是建立在经验思维理论的基础上。现在的音乐活动中,幼儿人人会运用音块琴敲歌曲(会唱的)我尽量不在幼儿音乐操作前展示自己的范例或指导性意见,而是尽力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如幼儿运用音块敲奏“自己的歌”、“节奏火车”等游戏活动,都是需要幼儿大胆地去探索创造,通过幼儿无数次地敲奏活动,他们的乐句感觉就渐渐形成了,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正视差异,因材施教,增强兴趣

注重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教育也是我在音乐活动中非常注意的。今年我虽然接的是学前班,可有由于园里班级小班化,所有学前班的孩子重新分班,大部分的幼儿是从别的班分过来的,因为老师的个体差异,孩子音乐水平也不同。除了选趣味性的教材和设计成充满游戏趣味的游戏之外,对每个幼儿的要求也不同。注重了每个幼儿的不同差异,对他们的要求不同,才会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与此同时,还应该对他们多鼓励,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首先,激励幼儿积极自信地参与音乐活动。让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始走进音乐,从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做起,如听sol mi la;听着音乐随着节奏学说自己的名字;学唱“自己吃饭”歌曲:再到生活中去寻找高高低低,快快慢慢、轻轻响响的声音。幼儿能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从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建立自信。

其次,尽力将注意力集中在幼儿活动过程中,使之体会到音乐活动的乐趣。在组织教学中,教师的语气表情和动作都会不自觉地影响幼儿的情绪。如果教师的语气是儿童化、趣味性的;教师的表情是丰富的、多彩的;教师的动作是有童趣的、夸张的,那么,幼儿的兴趣会很高涨,幼儿会积极参与。如幼儿扮各种小动物听音“找家”,使刚步入音乐活动的幼儿,能在愉快的情绪中较轻松地听辨sol mi la的音高。我不是急于看幼儿听音找对家,而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观察分析,幼儿产生听辨的困难何在,然后以极大的耐心加以指导,“等待”幼儿在一次次音乐游戏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听准找对“家”。让幼儿通过观察与周围人及实物相互作用,尝试着自己去解决具体问题。他们就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一步。

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童真童趣;教学氛围

闲暇之余,我曾拜读过高洪波先生的《与儿童换位思考》,被他文中那露珠般的透明童心感动着,教学是一项有情感的活动,它不是硬生生的,特别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是鲜活的、有精神的、有趣的,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童心如花的舞台。可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搞“一言堂”,自己说什么学生听什么,孩子们毫无主动权,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成了装知识的“器皿”。针对此情此景,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尊重儿童个性,应该尊重“儿童文化”,让童真、童趣融入小学课堂,让孩子们的童心在课堂上尽情飞扬。下面是我在小学语文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营造自由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如果我们教师用亲切、悦耳的语言,如果我们教师以自然轻松的教态出现在学生面前,那么学生一定会心情愉悦,精神放松,他们定会愿意与老师交流,定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心理学也研究表明:宽松、自由的环境能够让人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要想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童真童趣,要想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童心飞扬,我认为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压抑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和紧张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能够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极力淡化自己的权威,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彻底摒弃“一言堂”“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模式,积极鼓励孩子们大胆提问、质疑,鼓励孩子们求新求异,让孩子们“自由呼吸”。例如,在学习《桃花心木》一课时,当我讲到怎样理解“种树人”的良苦用心时,赵一凡(化名)忽然站起来这样说:“老师我不赞同种树人的做法,你看,他让那么多的小树苗都死了,多可惜啊?”看到他那天真的脸,我和蔼地说:“能说说你的理由吗?”他不紧不慢地回答:“老师,他应该好好照顾那些小树苗,等到小树苗大些了,有抵抗能力了,再这样做就好了。”听着他的分析,我想,这也许是一个孩子最真实的想法,虽然和我们的答案相差甚远,我也及时地给予了他中肯的表扬。

二、运用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

我们大家知道,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老师大多照本宣科地讲解教材上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学生毫无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喜欢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了童真童趣,给孩子们带来了欢声笑语。具体措施如下:

1.恰当运用音乐

音乐是我们的第二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音乐,能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漓江之美,为了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我这样说“漓江真美啊!让我们坐上小船尽情饱览吧!”接着,我播放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自己当导游,领着学生边听音乐边游览漓江,孩子们被这情景陶醉了,他们欢呼起来,啧啧赞叹着美的意境。

2.采用表演法

小学生天真好动,他们的表现欲望强,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表演教材所描述的内容,能够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让孩子们主动地、快乐地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我让学生穿上演出服,戴上头饰进行表演,鲜明的人物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中心也就不言而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他们尽情展示着自己的天赋和特长,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才能。

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他们认识事物往往从感知开始,感觉器官参与的愈多,对事物的认识也就愈确切、愈鲜明。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常常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因为多媒体教学手段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直观性、新颖性、趣味性的特点,它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给学生创设逼真形象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例如,在学习《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青蛙生活在井中的情景,它在井里抓虫、玩耍,玩得不亦乐乎,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这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小鸟对着井里的青蛙说:“喂,朋友,快出来吧,外面的世界好美啊!”青蛙伸了伸懒腰说:“真的吗,外面有什么?”小鸟说:“蔚蓝的天空、绿绿的小草、五颜六色的花朵……”,正是多媒体给孩子们创设出童趣天真的课堂,孩子们被声情并茂的画面深深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一下高涨了起来。

总之,要想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保持一颗童心,要想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灵性,我们教师就应该运用新颖教学理念和灵活教学方式。我相信,在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一定会充满童真童趣,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成为孩子们童心飞扬的舞台。

参考文献:

篇6

[摘 要]以儿童为本的阅读教学,儿童的需求和发展始终是处于第一位的;教师要有“蹲下来交流”和“俯身为儿童”的思想意识,尊重儿童,欣赏儿童,拥有一颗对儿童宽容的心,使儿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要用儿童的经验解读文本,选择儿童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教学,并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这样使儿童愿学、乐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 儿童为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29

以儿童为本的阅读教学,就是要基于儿童理解,满足儿童需求,丰富儿童精神的一种教学形式。在以儿童为本的阅读教学中,儿童的需求和发展始终是处于第一位的,教师要有“蹲下来交流”和“俯身为儿童”的思想意识,尊重儿童,欣赏儿童,拥有一颗对儿童宽容的心,使他们在阅读教学中尽情驰骋,并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坚守童真——用儿童的经验解读文本

儿童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和兴趣爱好。相对于教师简单、枯燥的说教,他们更喜欢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运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营造出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去影响他们,感染他们,和他们一起走进文本。因此,教师要创设出适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充满童真的气氛中学习语文,解读文本。请看苏教版《蒲公英》一文的教学片段。

师:(轻音乐响起)同学们,你们就是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踏上了寻找新家的旅程。老师看到还有几个种子宝宝还没有找到新家。能把你们没有找到新家的理由告诉我吗?

生1:银花朵朵的湖面太漂亮了,我想去那安家;黑乎乎的泥巴不好看,我不喜欢那个家。

……

师:这些种子宝宝有的爱冒险,有的爱干净。我想问问找到新家的宝宝们,你们的看法和他们一样吗?

生:我觉得太阳公公和蒲公英妈妈的话是对的。只有先找到家,生活下来才是重要的,不然就会像他们一样没命的。

儿童的天性是自由的,喜欢刺激,富有冒险精神。在这个课例中,教师没有把种子生长的条件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和“种子宝宝”们对话,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师生思想碰撞、交锋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特体验得到了升华,真正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富有童趣——选择儿童喜欢的阅读方式

以儿童为本的阅读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有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才能使学生乐此不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教师要以“童趣”为先导,采取各种形式把学生引入到阅读教学过程中来。如,教学苏教版《黄山奇松》一文。

师:黄山的松树千姿百态,引人入胜。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些松树呢?请大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与同伴合作,遇到问题也可以向老师请教,一会儿我们交流学习成果。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学生用绘画方式学习)

师:有请小画家把自己的学习情况向大家展示。

生:我画的是迎客松,你看这是它伸出的长长的手臂,多么像正在欢迎远来的客人啊!

师:你们的绘画技术真棒,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黄山。

(下面还有朗诵组、导游组等)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儿童,从儿童的立场出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有的画,有的读,有的说……课堂充满浓浓的儿童趣味。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想学、乐学、愿学,其乐融融。

三、彰显童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教学是一个充满情趣与温馨的过程,是能够陶冶学生美好情操的课堂。因此,教师要独具慧眼,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通过巧妙的引导,使这种美体现出来,使整个课堂更加赏心悦目。请看苏教版《烟台的海》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随着教材我们曾经游览过美丽的南沙群岛,欣赏过庐山的云雾。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来看看烟台的海吧!(多媒体播放烟台的海的画面)

(学生说)

师:烟台美,烟台的海更美,其中哪些地方的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请大家再读课文,把自己认为美的地方美地读一读。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读中欣赏美,理解美,感受美。对学生来说,美是需要发现的,需要挖掘的,需要展示的。教师要像一名魔术师一样,巧妙地把学生的目光由一个时空转换到另一个时空,使学生不自觉地融入其中,从而展示出自己最纯真的美。

篇7

【关键词】少儿古筝教育;三要素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210-01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少儿古筝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孩子对古筝学习产生兴趣。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练习古筝的兴趣?教师自身要具有人格魅力。从本质上讲,古筝教学工作就是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强化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使学生逐步对学习古筝产生浓厚的兴趣。近些年,随着筝文化的普及传播,人们对少儿古筝教育也开始重视,少儿学习古筝热情日益高涨。儿童最初对古筝产生兴趣,大多是由于家长出于对古筝的热爱,或者源于少儿对古筝老师的崇拜。对于古筝学习难度并不知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儿童的语言,站在儿童的角度进行授课,根据儿童的的特点,把一些枯燥、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使得少年儿童能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在趣味性教学中,会使儿童有一种游戏而不是学习的感觉,采用趣味性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培养少儿古筝学习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加以引导,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

刚开始接触古筝学习时,许多少儿热情高涨,非常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后,一些孩子开始对古筝学习失去兴趣,最终导致放弃学习。之所以发生这样的现象,主要在于教师缺乏对孩子的学习引导,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过于关注,一旦感觉孩子学习不努力,动辄打骂、恐吓,逼着孩子反复练习,久而久之,使得孩子对学习古筝产生憎恨、厌恶的心理。因此,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引导,通过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

任何一N乐器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漫长而艰苦的学习过程,古筝学习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快速进步,如今,一些少儿学习古筝,并不是自己对古筝产生兴趣想去学习,而是因为家长要求才去学习古筝。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家长还拔苗助长,让孩子快速通过各种考级。面对不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师要纠正其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目的过于功利化,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因此,在古筝教学中,不应该只以考级为目的,要做到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的初始阶段,要放宽整体学习时间,根据儿童的年龄,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学习计划。要先培养学生基础的指法,然后,再辅以简单的曲目学习。

少年儿童学习古筝,手指力度、掌心开度都不够,所以,在少儿刚刚接触古筝的时候,应该尽量多选一些富有童趣的、节奏轻快、简单的乐曲,尽量选择少儿熟识的乐曲,这样,少儿在学习中没有负担,扎扎实实掌握古筝演奏技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树立学习的自信,方便教师引导学习。

三、厚积薄发,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古筝演奏作为一项艺术活动,创造性的思维不可或缺,因为艺术素养不同,技能技巧不同,对乐曲的理解和感悟不同,古筝演奏效果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少儿古筝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技能技巧,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培养同中求异,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在古筝艺术表演过程中,要想赋予其生命力,完美诠释乐曲,不仅要有技巧上的要求,学识修养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少儿学习演奏乐曲之前,教师要先给学生讲解乐曲的背景知识、情感等,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培养儿童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很难表现出古筝深沉的内涵,无穷的韵味。

古筝演奏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是一个作品二次创作的过程,因此,在少儿古筝教学中,要做到厚积薄发,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兴趣的培养是学习的关键,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厚积薄发是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在少儿古筝教学中,只有将这三要素很好融合,才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少儿古筝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田向弘.少儿古筝教学与成人古筝教学的比较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

[2]李红宇.提高古筝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1(04).

[3]侯慧.浅谈少儿古筝教学[J].大众文艺,2011(04).

作者简介:

篇8

1.激“情”性。体育教学如同生活同样需要激情。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体育情景教学正是触及了长期以来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儿童的情绪领域。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意“境”,用背景音乐、生动语言激发学生想象思维、求知心向、学习动机和情感,使这种学习的欲望与教师的导向产生“碰撞”“共鸣”,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形成“共振”,和谐地去实现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需要。

2.创新性。创新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萌芽,发挥广大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来设计方案或提出新性的建议,发挥师生双方的创造性思维。处处体现出一种崭新的师生关系与独到的教学方式,赋予体育教材内容更深、更新的教育寓意与练习情趣,才能使学生走进一种高层次的体育课学习兴趣中。

3.综合性。体育情景教学要以青少年儿童为中心,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将情境教学心理情感特性、日常生活知识、体育教学技能技术和个性特点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综合设计。在设计中,有两方面的问题应引起注意。一是教学目标必须是全面的综合目标,包含德智体美、知情意行的全面要求。二要综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营造气氛,激感和组织指导、评价学生的活动,对场地、器材也要综合加以利用,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利用率。

二、小学体育情景教学的操作方式

1.情节性情景。设置情节构成教学过程的主体活动。如教材中以掷准为主的投掷课,将课题改为“除四害”,把整个教学内容设计成学本领――练本领――打击敌人――庆祝胜利这样一个整体情节,教学过程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推进。学生随着情节的发展进入角色,在此过程中完成各个环节的学习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模仿性情景。多以模仿动物形态及其动作创设情景到入境动情、寓教于乐的目的。如教学蛙跳内容,将整个教学内容设计成小青蛙找妈妈,结合语文教学与科学教学,将学科内容有机整合。

3.故事性情景。儿童天生对故事最感兴趣,体育课中有故事情节,学生非常喜爱。如在教学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教学内容时,编成《小雨点》的故事,加强了趣味性,从开始就用《下雨了》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接着用活泼的小雨点、勤劳的小雨点等形式练习,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4.音像性情景。把欢乐、童趣的音乐带入课堂,使学生在轻快优美的旋律中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准备活动中可选用一些动物模仿操的音乐,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课中做游戏,穿插相应的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形象的完成游戏,课的结束部分同样可以安排音乐,使学生充分放松,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体育、美育的双重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小学体育情景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1.确立主题时应符合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要求和不同年龄儿童心理特点、年龄特点。筛选教材内容时要选择那些符合教学主题、体育教学规律、课标要求以及学生认知特点、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教学素材,分析其与主题的紧扣程度。在课堂设计时要确定每个练习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生活实践目标及情感目标)。

篇9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学习兴趣

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音乐接受的动力,是儿童唯一的学习动机。他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即使你强迫他学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儿童时期,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们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可以说,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中就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所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成为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经验;要善于在教学中研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教学,反思研究、总结、再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针对学生好玩的特点,组织游戏活动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学生一听到“游戏”便会精神倍增他们在游戏中感到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情绪比较饱满,这是实施教学的最佳状态。以游戏为切入口进行课堂教学,能使严肃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学生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成长。运用课堂游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根据小学低年级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选择各种有趣味的游戏,把音乐知识技能贯穿其中,使学生在玩耍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新颖生动、富于童趣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兴奋点和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让他们在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2.针对学生好动的特点,增加律动内容

律动是经过艺术提炼,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身体动作。律动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动”诱发学生自身的音乐潜在因素,使音乐教学更好地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从而达到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儿童天生爱动,听到有规律的节奏,他们会手舞足蹈;听到喜欢的乐曲,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拍手合奏;看到别人跳舞,他们也会跟着模仿。在音乐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律动能激发兴趣,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

3.针对学生好胜的特点,注重启发激励

根据小学生年纪小、注意力不持久、兴趣不稳定的心理特点,教师必须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尽可能避免单调的教学模式,保持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效的手段,许多科学家的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在竞赛中,学生本能性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十分强烈,从而激发出了自己的兴趣和积极克服困难的能力。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在竞赛时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都比不进行比赛时要好得多。

4.创设平等、愉快、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它是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对音律节奏的感受来作用于人们的心理,使人们在感知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在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否用心去倾听音乐,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新的课程标准使我们认识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营造一种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活动中尽量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展示自我的空间,开发自身的音乐潜能,使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爱好、自由想象和自由表现和创作,使他们萌发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达到美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系统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及结构完善的教学安排,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实现这种目标的关键是确立课堂教学的活跃性气氛。

5.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音乐课教学就会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兴趣、开发潜能、增强自信,学会自主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性教学,“动静结合”,是建立民主教育秩序的重要一环。“动”就是要有秩序,有规律的活动。情绪饱满,气氛热烈,勇于发问,使学生有“成就感、轻松感”。“静”不是暮气沉沉、没精打彩,而是注意力集中,思维专注而活跃。让孩子觉得老师喜欢我,老师关心我。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而且把老师的关爱理想化。师生情感沟通了,教育就会在孩子身上产生明显效应,他们会很自觉地和着节奏鲜明的旋律,成为老师很好的“听众”,断而成为合格的“演员”,使其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分中,感受音乐,体会音乐,表现音乐,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因此说,音乐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对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总之,一个成功的音乐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学习的动力,激励学生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音乐好学、善学、会学。要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抓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施教的分寸,以求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杜军.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趣味性.林区教学.2010,(7).

[2]刘婷.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国教育术装备.2010,(28).

[3]陈玉涛.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五种教学法.散文选刊(理论版). 2010,(1).

[4]金桥著.《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篇10

【关键词】音乐游戏;选材;模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通过艺术活动激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音乐游戏是以唱歌、舞蹈、音乐欣赏等为基础设计的游戏,是融音乐游戏为一体的艺术教育。它是最易为幼儿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幼儿乐感与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

根据赞可夫的理论:音乐教学原则的核心是发展和形成儿童的音乐听觉表象。而音乐游戏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付诸于行动之中的功能:让幼儿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表现音乐(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掌握音乐)。每次游戏都较前一次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逐渐增加难度,幼儿在听听、玩玩中不断迎接挑战,战胜挑战,获得音乐素养的提高,寓教于乐。

本文以幼儿喜闻乐见的音乐游戏《小鸭和小鸡》案例进行研讨:如何创设情境和场景让小班幼儿通过角色融入到音乐游戏中?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而小鸡、小鸭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毛茸茸的小鸡小鸭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活动环节与流程按小鸡出壳——小鸡乐——小鸭乐——小鸡和小鸭成为好朋友来进行,环环紧扣、层层递进。

环节一:小鸡出壳:引导幼儿以小鸡小鸭的身份进入角色,会较有效地使幼儿的情绪振奋起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环节二:小鸡小鸭乐:以小鸡小鸭乐的情境,使幼儿感觉亲切,能更好地进入角色,更好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情感。

环节三:小鸡小鸭成为好朋友:教师创设了富有童趣的活动场景,引导幼儿开展《小鸡小鸭好朋友》的游戏,并利用角色的语言引导幼儿活动,摆脱了简单的说教,另外,场景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与条件,满足了孩子自我表现的需要,使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促进孩子主动发展的过程。

音乐游戏的选材必须符合如下标准:

一、选择新颖有趣的题材,使幼儿对游戏产生兴趣

选择新颖有趣的音乐游戏内容,是保证集体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更是吸引幼儿游戏兴趣的关键。一个好的音乐游戏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其次,要考虑他是否有教育意义;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比如:小班音乐游戏《碰一碰》,本身乐曲轻快活泼,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另外,小班幼儿刚入园不久,对家人还有很深的依恋,通过身体的一些碰触,如抱一抱、拉一拉、碰一碰都会缓解幼儿情绪上的焦虑,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感受与同伴身体接触的快乐。再如:小班幼儿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藏的时候只要自己看不见别人就以为藏好了,藏好后,不少幼儿还喜欢被别人找到。根据这一年龄班幼儿的特点,选用情节简单的“找小猫”游戏他们就非常喜欢。

二、通过听音辨音,使幼儿准确把握旋律,并充分理解歌词

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音乐中所包含的强与弱、快和慢、高和低、长和短、音色的分辨、节奏感、乐句的表现等,培养学习音乐的基本能力,并能启发其想象力,发挥其创作潜力。

第一,活动目标体现层次性。幼儿先要在音乐游戏中听懂乐曲强弱、快慢的不同,再在听懂的基础上根据乐曲的强弱、快慢变化做出正确的动作反应进行躲藏。

第二,活动设计呈现递进性。游戏的情节应为幼儿所理解,角色的活动应贴近幼儿生活。这样,玩起来幼儿的想象才能活跃,感情才能逼真。

三、鲜明的形象和合适的动作是小班幼儿进入游戏的前提

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易转移,兴趣短暂。游戏中的角色和动作模仿也是小班幼儿开展音乐游戏的亮点,因为他们思维简单,像小鸭、小鸡、小狗、小猫之类的动物形象很容易模仿和接受。在游戏中让幼儿自由阐述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在充分尊重、信任孩子的基础上,尽可能让孩子独立、主动的开展游戏,教师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多采用和幼儿交流的形式,师幼互动。

四、音乐旋律与简单的节奏说白相结合,增加游戏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