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问题启发式;应用策略

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实践中不再以知识讲解为主要的知识传播方法,而是将问题抛给学生,或者利用一定的情境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的思考、互助合作实现主动探究,从而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相较于以往的教学模式,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无论是在教学活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式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丰富的、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索。

一、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问题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设计问题,导入知识

问题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和载体是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也常常运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但是这些问题通常是零星的、不系统的。问题启发式教学中的问题则是以教学主题为核心,针对某一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设计实现课堂导入,让学生在相应的设计案例中明确艺术设计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如,在汽车品牌标志设计的过程中,教师甄选了世界知名的几个汽车品牌,并利用课件展示了这些品牌设计的历史沿革、企业背景以及标志中所承载的企业发展理念,然后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抛出问题,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分析标志设计的要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小组互动,问题研究

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在问题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合作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分析与解决问题。在组织小组互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入调查学生情况,合理划分小组,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研讨选出组长,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然后,教师为各小组提供问题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根据问题框架进行信息补充,并在小组内部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陈述教学方案,教师要求各小组将方案制作成幻灯片,并依次陈述,各小组、教师对方案进行评估,指出其中的优缺点。小组内部结合评价意见进行方案修改,从而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问题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

3.课后辅导,答疑解难

在课后巩固中,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师生互动不畅,课后的答疑解难常常缺位。在现代教育环境中,教师对学生的课后指导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如,学生可以利用班级群进行提问,此外,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设计构思和设计进度及时地反馈给教师,教师再针对具体问题给出建设性意见,学生可据此调整设计进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应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不同于以往的课堂提问,其从问题设置、问题导入到教学评价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要想发挥该教学方法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注意对问题的选择。备课时不仅要结合历年来的教学实例,为学生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还应该从学生的艺术设计基础出发,调整问题的难度。其次,教师要发挥教学主导作用。虽然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但在实践中,教师要酌情处理指导与自主探索之间的关系,在学生难以跨越障碍时,利用反问、设问,为学生打通思维节点,使其顺利过渡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最后,教师要灵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成果通常是作品展示。在问题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还应该对学生的问题回答情况、探究问题过程中的语言表达与思维逻辑进行评价,以确保评价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结语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只有在问题的引导下,思维才能逐渐深入。虽然我国的教学改革已经推行了多年,但是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依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教师应该认识到问题启发式教学法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之间的契合点,将这一教学方法积极贯彻到教学实践中,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问题与思考.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3).

[2]刘婷.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2).

篇2

关键词: 操作技能 制配任务 提问启发式教学法

《钳工》课程在学生学习并掌握画线、锯割、锉削、钻孔、绞丝等基本技能后,要求学生进行钳工综合练习,完成简单零件的制配任务。钳工综合练习的目标在于学生能拟定加工步骤,并能综合运用各项基本技能完成制配任务。

对于综合练习的开展,传统的做法是老师讲解加工步骤和方法,然后学生遵循顺序进行操作练习,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了思考能力和智能的发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认为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应不断地提出疑问,插入对重点和难点的思考,并通过对加工方法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领悟加工步骤,抓住要点拟定加工步骤,确定加工方法,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积极动脑,提高制配加工能力。

下面以加工錾口锤子为例,具体论述如何运用提问启发式教学法开展钳工综合练习。

一、第一次课――加工长四方体

在提问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在综合练习中,每次课的学习均贯彻以下四个步骤:

1.设疑导入

老师首先展示毛坯(Φ25×120mm的圆钢)和錾口锤子成品,然后结合课件展示錾口锤子的加工图纸,就加工步骤对学生提问。

【观察型提问】錾口锤子的主体是长方体,而我们使用的毛坯是棒料,如何将棒料加工成錾口锤子?需要用到哪些操作技能?

通过观察实物,学生可回答出:要想加工錾口锤子,首先要将圆钢锉削成长四方体。

老师给出结论,制作錾口锤子可分为三大步骤:先将圆钢锉削成长四方体,然后加工出錾口锤子的扁嘴部分,最后进行錾口锤子的成型加工。这里将钳工综合练习分为三次课,即加工长四方体(14学时)、加工扁嘴部分(8学时)、錾口锤子成型(8学时)。

2.讨论分析

从设疑导入中,学生已经知道要想制作錾口锤子,首先要将圆钢锉削成长四方体。此时,老师就长四方体的加工对学生提问。

【怀疑型提问】长四方体有六个面,加工錾口锤子是不是也需要锉出六个面?

部分学生第一反应是必须锉出六个面,但是经过讨论,学生达成共识:錾口锤子由于一头为扁嘴,因此长四方体只需锉削四个侧面和一个端面,即加工五个面。

老师通过课件展示长四方体的加工图纸,就五个面的加工步骤再次提问。

【推导型提问】我们需要加工五个面,这五个面的加工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先行自由讨论,再由老师展示长四方体模型,引导学员分析并拟定加工步骤,具体如下:

3.练习讲评

学生按照加工步骤进行长四方体加工练习。在此过程中,虽然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平面锉削的基本操作技能,但长四方体的平行度、垂直度很难控制。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老师要针对以上共性问题适时进行讲评。

【推导型提问】你加工出的长四方体平行度和垂直度是否超差?如何控制平行度和垂直度?

学生陈述练习过程中平行度、垂直度超差问题,分析其原因,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探讨平行度、垂直度控制要点。

4.检查验收

长四方体加工完成后,学生先自检、互检,再交由老师验收评分。

二、第二次课――加工扁嘴部分

1.设疑导入

老师展示錾口锤子成品,錾口锤子的一端为方头,而另一端为扁嘴,就扁嘴部分的外形对学生提问。

【观察型提问】扁嘴部分需要加工哪几个面?

通过观察实物,学生可回答出:主要包括一个斜面、内圆弧面R12、外圆弧面R8和圆头R2.5。

2.讨论分析

学生通过回答上个问题明确了本次课的练习内容,老师就扁嘴部分的加工步骤对学生提问。

【怀疑型提问】如何去除多余材料加工出扁嘴部分?是不是只需要进行锉削加工呢?如果不是,那么应该怎样加工扁嘴部分?

经过讨论,学生会给出否定答案,因为加工余量太大,如果只使用锉刀进行锉削,则效率过低,工时延长。部分学生能提出先锯掉大部分加工余量,再进行锉削加工。

老师通过播放加工錾口锤子的三维动画,引导学生分析拟定加工步骤:

3.练习讲评

学生按照加工步骤进行扁嘴部分加工练习。在此过程中,虽然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平面锉削和圆弧面锉削的基本操作技能,但忽视了斜面、圆弧面必须与前后两侧面垂直,常出现扁嘴歪斜现象。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老师要针对以上共性问题适时进行讲评。

【推导型提问】你加工出的扁嘴部分是否有歪斜现象?如何控制斜面、圆弧面与前后两侧面的垂直度?

学生陈述练习过程中扁嘴歪斜问题,分析原因,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探讨垂直度控制要点。

4.检查验收

扁嘴部分加工完成后,学生先自检、互检,再交由老师验收评分。

三、第三次课――錾口锤子成型

1.设疑导入

老师展示錾口锤子成品,对比学生的练习件,就錾口锤子的外形对学生提问。

【观察型提问】前两次课我们已经加工出了长四方体和扁嘴部分,剩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工呢?

通过观察实物,学生可回答出:錾口锤子上有一个腰型孔,锤头部位有四处倒角,八角端部棱边也有倒角。

【推导型提问】完成錾口锤子的制作还需哪几步?

大多数学生可以答出先加工腰型孔,再对锤头和棱边倒角,但忽略了对錾口锤子整体质量的控制,即对整个錾口锤子进行修整,保证各项尺寸和形位公差符合要求。老师结合实物和课件,引导学生拟定錾口锤子成型的加工步骤,具体如下:

2.讨论分析

从设疑导入中,学生已经知道需要加工腰型孔,老师就腰型孔的加工方法对学生提问。

【推导型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通孔、盲孔、半圆孔的加工方法,那么如何加工腰型孔?

经过讨论,学生能得出腰型孔的加工方法,具体如下:先用Φ9.8mm的钻头在腰型孔的两端钻孔,后用圆锉锉通两孔。

3.练习讲评

学生按照加工步骤进行錾口锤子成型加工练习。在此过程中,许多学生轻视锤头倒角加工,导致锤头部分的倒角超出规定尺寸。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老师要针对以上问题适时进行讲评。

【推导型提问】你加工出的锤头倒角尺寸是否超差?如何控制倒角尺寸?

学生陈述练习过程中锤头倒角尺寸超差问题,分析其原因,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提出加工要点:倒角前应先用三角锉在距离端面26mm处开槽,便于圆锉定位。

4.检查验收

錾口锤子加工完成后,学生先自检、互检,再交由老师验收评分。

参考文献:

[1] 殷宁,汪治鹏.启发式教学法在钳工实训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1,(24).

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课程实践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65-02

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又称“基于项目的学习”,简称 PBL,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它以项目为载体,以教学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法从学生的兴趣、经验和专业认知出发,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而项目通常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在这个过程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一、项目教学法在课程实践中的具体实施

笔者多年在社会工作专业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上尝试实施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设计项目

教师首先按照课程内容设计项目主题,比如,青少年成长危机有恋爱困惑、情绪困扰、人格危机、学业危机、网络成瘾、就业危机等,围绕这些主题设计项目主题。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会让学生自己设计项目主题。

2.学生分组

教师根据班级学生人数来确定小组人数,一般是6――8人。小组成员一定要配合默契,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除此之外,在这个阶段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团队建设,各个小组需要完成小组命名、设计口号、设计logo、制定规则,选举小组负责人等一系列建组工作。

3.小组项目立项

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相应的项目,并初步提交项目计划书,并且以PPT的形式展示和答辩。教师也给予指导意见,最终确定项目任务书。

4.自主学习与项目开发

在这个阶段,各小组就进入具体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为成果展示做准备工作,彩排、演练、准备道具等等。在该阶段,学生按照自己的项目主题,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活动形式鼓励创新。例如,角色扮演、家庭雕塑、主题演讲、竞赛、寻找真正服务对象开展工作等。

5.阶段小结与交流

在整个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地进行阶段小结,各个小组要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并提交初步阶段成果。各个小组之间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并鼓励其它各组成员提出建议和意见。针对同学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小组从中找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6.成果提交与评价

在该课程中,学生喜欢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现项目任务书中的服务全过程。例如,个案辅导,从接案到实施,再到结案,学生通过扮演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等其他相关角色,展现服务全过程,从中深刻体会和了解社会工作者服务技巧和方法。再比如,小组工作,学生自己设计符合项目主题的游戏活动、游戏规则,并且组织其他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整个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模拟的过程,但也不完全是,因为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其中,真正体会社工的服务。每一位学生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

最后,教师结合学生自评、小组内的互评和教师评价,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学生的项目成绩给出一个合理的评定。

二、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对项目教学法不认可

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传统教学法,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一旦让他们主动思考,主动动手,就开始抱怨,认为困难重重,抵触情绪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影响到教学的实施和效果。但是,在项目结束后,学生普遍认为收获很大。

2.学生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项目教学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除了专业能力外,还要求学生有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地考验。而目前的学生都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综合能力欠缺,对项目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不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待提高。

3.教师压力增大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它需要教师打破学科体系的知识结构,按照项目内容重新设计教学。”[1]而且教师需要有一线社会工作的实务才能够提出专业建议和督导。例如,给中学生做成长课堂这个项目,教师需要有实务经验,有针对性给予专业指导,否则这个项目可能就不是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了。因此,教师备课时会准备更多的知识,需要有创新的课程设计和更加具体的教学目标,可能还会占用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去指导学生,这必然会加大教师的负担,增加工作量。

三、项目教学法引入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建议和对策

1.项目教学法要嵌入到传统教学法中

社会工作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离开了实践就没有社会工作专业了。因此,社会工作专业课程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融入项目教学法。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种方式能够较为系统性、针对性的讲授专业知识,是理论学习的主要方式,但是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项目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项目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参与的过程,鼓励创新,注重是整个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注重的是每个学生的个人成长和专业成长,而不是最终的成绩。最重要的是项目教学法与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是一致的,都是以实践为基础。

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既要有传统教学法,又要有项目教学法,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时,

最好采用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法,便于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框架,有利于相关知识的纳入。”[2]在社工实务的教学中,建议采用项目教学法。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明确教师角色

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还是项目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监督者、评估者等多种角色。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2)提高教师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提高实践能力。教师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特别是一线社会工作的实务经验,因此,鼓励教师外出进修,了解先进地区的实务经验;鼓励教师到一线社工机构做一段时间的兼职工作,增加实践经验。其次,教师需要有团队意识,形成教学团队。项目教学法往往会设计多门课程,一个教师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需要有教学团队,共同协商设计项目,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指导学生,这样才会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3.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需要完善现有的学生考核制度,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3]比如,学生成绩的评定应将项目的完成情况、专业知识水平、个人能力提升、社会实践情况等按比例引入到成绩评定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实践环节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4.增加资金的支持

首先,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经费的问题,例如活动道具、车辆的使用等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而且在项目开发与管理中财务学习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其次,从教学研究来说,学校应该增加科研经验,鼓励教师进行教改研究,做到产学研共同发展。

总之,现在社会、企业需要的是拥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实用型人才,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必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快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学科建设,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广大毕业生成为同时拥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强操作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蔺宁.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高教论坛,2009.12

[2]于利.项目教学法在我国高职创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3.程凌燕.项目教学法在高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科教导刊,2012.1.

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启发式提问 教学应用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是以无意识的注意为主。所谓无意识注意,是指学生在关注某一件事物时,并不是由自己的主观意愿驱使,而是因为这件事物的吸引力,让学生不经意间形成一种关注的力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多为无意识注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新教学课堂,增加学生的无意识注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巧用提问,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全面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提问教学现状

启发式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提问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具有极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提问方式比较传统,基本都是一问一答式,缺乏思考的空间和讨论的空间。总结下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提问的现状如下:

1.提问模式过于单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基本不提问,整个课堂都是教师自己一人滔滔不绝,学生很少有说话的空间。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会提出少量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比较单一的,没有任何的创新性,也难以达到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目的。相比启发式提问而言,单一的提问模式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的主流模式,尤其是对于一些农村地区的小学而言,这样的提问模式更普遍,教师很少和学生交流和互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距甚远。

2.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持排斥的心理态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心理现象,那就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希望教师“不要提问”,或者是提问也不要提自己。学生存在这样的心理,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害怕教师的提问自己不能回答,会受到来自于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出现这个的问题,一个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将提问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偶尔提问,就让学生心惊胆战。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不能回答问题的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和鼓励,而是进行批评,从而使得学生在教学中对教师的提问总是怀着一种畏惧的心理,不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启发式提问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提问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当重视启发式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利用启发式提问激活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交流和互动。另一方面,启发式提问的应用,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那么,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怎样的教学提问呢?

1.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当紧抓文章的中心思想,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自相矛盾》这篇文章时,首先可以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完毕之后,教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为什么最终什么也没有卖出去?他应当采取怎样的手段,才能卖出自己的矛和盾呢?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会积极地思考,为什么这个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最终得出的答案是:他说了自相矛盾的话。那么,这个人又将怎样把自己的矛和盾的卖出去呢?这就是一个启发式的提问。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得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有学生说:他应当分成两天来卖,一天卖矛,一天卖盾。有学生说:他应当改变自己的宣传语言,不能夸大其词,否则难以自圆其说。总之,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都是他们经过积极的思考而来。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不能干巴巴地给学生讲解课本,而应进行适当的创新,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最终达到激发学生思维、加强良好的课堂交流和互动的目的。

2.将提问教学常态化,善用鼓励和肯定。

针对小学生不愿意“被提问”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将启发式提问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模式。所谓常态化,即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偶尔”进行一次提问,而应当将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章的主旨,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的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其次,在提问过程中,对于不能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少用批评,避免学生对提问产生畏惧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达到良好的提问教学目的。

3.善于设置悬念,启发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较强,尤其是对于当前的独生子女,争强好胜成为他们普遍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巧妙地设置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充分的备课,在保护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思维的启发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善于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通过启发式提问,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交流和互动目的,实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工程流体力学》是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流体力学知识充分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工程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理论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等。其中实验研究主要是利用各种实验仪器对流体现象进行观测分析,总结出流体运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通常采用模型进行实验分析;理论分析主要是根据质量守恒、动量守恒以及能量守恒等定律,加以数学分析的手段,对流体运动进行分析研究;数值计算则是利用数学语言将流体运动的普遍规律表达出来,从而获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以及能量守恒的计算方程,这些方程组合在一起成为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流体的机械运动规律,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以此来解决各种与流体力学相关的问题,但是长久以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所强调的是知识点的灌输,学生进行机械化的记忆,缺乏创新,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彻底改变。

(一)帮助学生建立流体力学的思维方式

《工程流体力学》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及应用流体力学的基本运动规律,掌握流体力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在传统教学理念中,课堂教学过分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的学习,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机械化的记忆,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仅仅是为了完成考核任务,因此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也无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其在日后工作和学习当中遇到关于流体力学相关的问题时,无从下手。鉴于此,在现代教育理念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流体力学知识体系,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流体力学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应用能力

《工程流体力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还需要具备对流体力学知识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严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对知识和计算公式的机械化记忆,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需要在《工程流体力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总结,通过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形成鲜明形象的记忆;与此同时在课后练习中需要增加综合性,促进学生对流体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验是《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设计来检验一个理论或证实一种假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从而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认识流体力学规律。通常实验要预设“实验目的”、“实验环境”,进行“实验操作”,最终以“实验报告”的新闻形式发表“实验结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实验操作,根本无法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需要学生自主独立的进行试验操作,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内容,确定实验方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理念严重背离之处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而作为教学活动关键核心的学生群体则成为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单方面机械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无法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教学同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启发式教学的实质

启发式教学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启发”一词最早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愤与悱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就是说在教学前务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长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在现代教育理念当中,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课程学习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可以很好地诠释教育学之间的关系,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置问题情境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让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索分析。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任何疑问都应该及时提出,向同学和老师进行探讨。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提问锻炼学生的探索欲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下还应该增加主动性,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去钻研。这样学生才会有问题意识,可以提出问题,而不是在别人背后去解答问题。另外,设置问题情境要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或工作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多样性以及前瞻性,通过不断探索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以及好奇心。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工程流体力学》课程需要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释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要注意学生的反映,激发起学生发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流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帮助他们对问题的独立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流体力学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实例,使学生了解流体处于平衡及运动状态下的力学规律,加强理论概念与现实生活的相互联系。总之,只有主动参与其中,学生才能对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切身地投入自身全部的精力想方设法去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而教师则完全不用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讲解,只需要进行适当的指引工作,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实验是检验学生动手操作以及对知识运用的最佳方式,借助实验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问题情境环节中,学生大胆假设和创新提问以后,就需要通过实验对问题进行模拟分析,并得到结论。在安全的保障下,进入实验室,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去做,积极探索。这样会对学习更有帮助,而这一过程会提高学生的研究热情,也可以提高学生团队的协作能力。此外,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自由组合进行某一问题的研究,当假设足够成立的情况下,通过查询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入实验室去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中,如果遇到问题,就可以真正独立地进行思考和研究。

(四)建立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建立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是启发式教学实现的前提。而长久以的来灌输式教学,让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其高高在上的形象,让不少学生产生畏惧感,这也使得学习氛围过于凝重、刻板甚至拘束。因此在教学方式上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改掉以往死气乏味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通过营造出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等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并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进行流体力学讨论研究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讨论以及动手操作中完成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过程。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课堂气氛做到张弛有度。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工程流体力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结语

篇6

教师应在学生错误的动作时,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纠错。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观察、注意学生的模仿和相关动作,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当立即予以指正,并作为典型问题,启发学生不要出现类似错误。

在纠错时,教师应运用自作自找的思路进行启发,不直接指出,让学生在一步一步地了解自己的错误,引起思想上的重视,以及如何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教师还应在课堂训练一定环节和阶段中,进行总结和启发,掌握好时机的选择,待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心理和生理上容易松动和把握不精确时,教师应在此时加强对知识和技能的启发,引起学生长久、牢固的记忆。在小结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容易出现的不规范动作和失误情况作出点评,并启发如何避免这些情况,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和教育。

二、启发式教学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例如对篮球的教学,在教学中可应用感情启发的方式。在篮球活动中,对感情的启发教学较为重要,若队员得到高兴、快乐的情感训练时,教学效果较为理想,若感情的体验是悲伤、厌恶时,教学效果会变得较差。教师应恰当掌握感情启发的应用,以免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素质和接受学习的程度参差不齐,教师应对掌握技能较慢的学生在感情上积极鼓励和启发,不能严厉批评,致使学生受挫自暴自弃,对掌握速度较快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做较高难度的动作,积极进行情感教育,既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不能让学生骄傲自大。教师应合理运用情感和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正的关心和爱护,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状态。

在进行教学训练中,教师还可应用启发式教学的对比方法。例如,在篮球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几种方法的对比训练教学,让学生在训练的同时,进行比较、优化技能,受到启发,使学生在启发中不仅创新篮球的技术,而且改善学习方法,让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应用比喻启发时,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运用生活常见和教学中常用的形象比喻来启发学生。例如,对教学当中羽毛球教学,用形象化的“看手表”比喻反手击球前的架构,指导学生在手背和击球面要朝向自己脸部,形成看手表的动作,这就是内旋的动作启发。

在外旋时,教师可把动作比喻成“按图钉”,指导学生在反手击球时,运用大拇指顶压拍柄。在打羽毛球时,教师还可用拉弓射箭的启发方式对学生进行正手击球时的动作进行讲解,在正手击球之前,大小臂的夹角应大于90°,由于大小臂的运动半径较大,发力的空间就会强大,像拉弓射箭一样。在指导学生运用击球时,形象地说明击球面旋转的不同角度可称之为“方向盘”,把大拇指放到球拍的斜棱上,击球面能旋转180°,可把球打到球场的任何位置。这样,学生强化了记忆,形成深刻的记忆,在实际羽毛球的练习中牢记教师的这种教学,活学活用。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给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还要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启发上面,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采用问题教学法,教会学生怎么去学习课堂知识,怎么去进行物理实验,并给于指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提高了学习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用短暂的课内学习来增补无限的课外学习。这样就强化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问题教学法的特征

(一)开放性

对于问题教学法来说,不管是在学习过程上,还是在问题设计方面都体现了开放性的特征。首先,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时候可以从课堂内扩展到课堂外部,教学空间也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关注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解决途径既可以是调查研究,也可以是参观访问等,组织形式既可以是个人探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等。其次,教学问题设计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不只是局限在物理教材本身,还可以综合历史、政治和文化等。

(二)驱动性

矛盾和问题是进行思考的起点,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也能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进行问题教学的时候,问题的提出人员既可以是物理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这些问题既可以是学习中遇见到,也可以是生活中碰到的。当学生产生了问题之后,而且解决问题不是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实现的,就赋予了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这种疑惑促使学生逐步的进行思考和学习,从而进行问题的解决,这些就是问题教学法中驱动性的表现。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问题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1、利用实验和学生己有知识经验设置问题情景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教学的全过程,给他们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想法改进实验,放开手脚。比如,在“液体表面张力的研究”的教学中,将原来有教师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知识的探索。一些比较大胆的学生熟悉用弹簧秤测量微小力的方法进行实验来印证液体表面张力。在这整个实验过程中,每进行一个步骤,都可以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针对实验中的问题给于提问,让学生踊跃的观察和发言,在引导中提高学生探究事物的能力,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一题多变来设置问题情境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物理习题具有很大的灵活多变性,出题的依据一般是物理的概念和定律,这也是解题的灵魂,要抓住根本,在课堂上给学生及时总结,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比如,在学习“单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单摆的周期公式,也明白了单摆的模型,这就可以在原来的模型基础上,增加一个匀强电场的环境,给学生设置问题情景:这个时候怎么求周期?加上匀强磁场之后呢?这就使得学生掌握了单摆的周期,还很好的利用了电磁场的知识。

3、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性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尝试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形象、逼真、有趣的传达给学生,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性情境,调动学生的视觉神经。比如,在学习“平抛运动”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展示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尽快的融入到学习的情景中,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现实生活中进行平抛运动的实例,根据这些情景提出相关的问题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

(二)问题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提出

1、教师提问的方式

对于问题教学法来说,主要是从疑问教学开始的,之后在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探索,从而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提出让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提问的时候,要保证人提出的问题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还要适度,这是教学是不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比如,在理解理解欧姆定律以及非线性元件这些知识点的时候,用电流表检测小灯泡通电时候的电流,可以看出,刚开始电流是比较大的,之后突然变得很小,再接着就相对稳定了。教师在这个时候提问: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现象?是不是跟定律不一样?然后让学生讨论思考,最后教师给学生解释,小灯泡是个线性元件,在刚通电流的时候,电阻的温度不高电阻就比较小,相应的电流就比较大。在电流接通的短时间内温度就会急剧上升,增加电阻,使得电流变小。

2、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为了解决问题而实施的方案。要尊重学生的问题需求愿望,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原来的“逼迫学习”到后来的“我要学习”,提高了物理知识学习的自主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兴趣。要善于总结学生提出了的那些高质量的问题,根据学生提问的方式进行问题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问题教学中问题的解决

1、从实际生活中提出假设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客观存在的现象,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跟客观存在的事实联系在一起进行推理,使得推理更有说服力。比如,如果我们孤立的看待万有引力,就会发现只不过是一堆字母而已,而放在生活中,让学生就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有十多个重量级的人物站在自己的右边,而我们为什么还能不能被吸过去呢等等。再比如,在学习“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条件”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猜想,给学生做一个“水流星”的表演,让学生思考这个表演取得成功的秘密在哪儿?在最高点的时候受到了什么作用力?让学生把学到的圆周运动的知识结合起来。再让做过过山车的学生讲述过山车的体会,给学生出示过山车的模型,让学生讨论。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在已有事实的条件下引出原来的生活经验,对于生活经验跟事实之间的差距进行猜想和假设。

2、在合作探究中培养能力

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能够很好的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比如,在学习“酶”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提出“温度和酸碱度是如何影响酶活性”这个问题之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让每个人都带着目的去合作解决这个问题。在问题解决的时候,还可以穿插小组,让他们进行竞争,提高物理知识学习的氛围。

结论

物理不但是一门学科,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仅有他们发现的物理知识,还有他们追求真理的精神。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对物理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通过利用实验和学生己有知识经验、材料对比以及一题多变来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把科学知识的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兰.新课程背景下的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1).

篇8

一、感性启发

1.提供范例 。为了完成某一教学目标,先提供与此相关的知识或训练项目,给学生以启迪,让他们在思维过程中触类旁通。如教学《小猫种鱼》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明白:种树、种菜、种庄稼,都是有收获的,但小猫种鱼不可能有收获。明白这一道理学生有困难,因此教师先举出学生所熟悉的种树、种菜、种庄稼的实例作说明,再引导学生想想:鱼要生存离不开哪些条件,之后让他们讨论: (1)小猫真的会收到很多鱼吗? (2)你观察过吗,小鱼生长在哪里? (3)谁能帮助小猫找到收到很多鱼的办法呢?

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不能种,难点自然迎刃而解。

2.画简笔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课文内容有的理解很难,这时适时地画简笔画来启发学生思维,是行之有效的。如教学《挑山工》这篇课文,上课开始,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两幅简笔画,一幅是单斜线,一幅是之字形线,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两条路线,哪条长?让你分别走这两条路线,哪条花的时间长?然后让大家认真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用图示法直观形象地引出课题,启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上课伊始注意力便高度集中,课堂效率自然也就很高。

3.利用教具。有些课文的内容较为复杂,仅靠图画还是难以让学生理解,这时便可以结合运用直观教具,例如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在黑板上画一条小河,事先准备好老牛和小松鼠的图画模型,把他们依次放到“河水”中,教师不用多讲,学生就会明白为什么在同样的水中,老牛和小松鼠进去会有不同的结果。再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学生借助教师的实验,很容易就明白乌鸦开始为什么喝不到水,后来是怎么喝到水的。

4.联系实际。小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特别需要现有经验作为支柱,所以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让他们的思维从已知顺利地通向未知。如寓言《刻舟求剑》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感知寓意,可启发学生审察自己的生活实际:你犯过什么错误?有没有接受别人的意见?结果怎么样?跟《刻舟求剑》的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从这一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教训?这样引导学生根据切身体验展开类比联想,就容易获得对课文寓意的理解。

5.提示结构。在学生预习、练习、复习等教学环节上给学生提示知识的系统或网络,能帮助学生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他们的理解、记忆指明方向和提供方法。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安排学生预习时,先提以下问题:雪地什么样?什么样的人叫小画家?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他们画的什么?他们怎么成为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预习概括了课文的中心内容,提示了重点词语,能帮助学生领悟进一步学习的目标与线索。

二、理性启发

1.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在课文讲读的适当环节,选择优美精彩的语段,把学生引入到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和表达欲望。如教古诗《鹅》,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描述:读了骆宾王七岁时做的小诗《鹅》,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一只鹅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它正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叫,好像在唱歌。你看鹅的羽毛洁白,浮在绿色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水,水清得能看见鹅那红色的脚掌在水中拨动。这只鹅是多么美丽可爱呀!这样把学生带入到诗的意境中,启发了学生的审美活动。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课堂学习气氛作为学生认知活动必备的“情绪背景”,对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有着“相互示范效应”。 如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教师在出示课题后组织讨论“天堂指什么地方?”在学生发言后小结:鸟的天堂又是指哪里?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呢?这样因势利导揭示矛盾,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情绪,强化了他们探求答案的需要倾向。

3.丰富的想象诱导。想象这一心理活动的创造性较强,更加有利于调动活跃的情绪,启发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如讲完《东郭先生和狼》全课后,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为课文续写故事,并出示思考题启发学生的思路:你想对东郭先生说些什么?如果东郭先生再次遇到了狼,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按这些问题展开想象,即能获得较深的情感体验。

三、问答性启发

1.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提出的问题要突出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巧妙的提问给学生导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答案的途径。如教学《我的战友》这篇课文,为什么在烈火烧身时一动也不动?为什么他的战友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战友活活被火烧死而不能去救?这些都要联系到战斗任务的重要,联系潜伏条件的艰巨,联系当时环境的险恶,才能有深切的感受。

篇9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市场营销基础;应用

一、过程启发式教学法的作用

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对市场营销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过程启发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学生放于教学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更多是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的方式,落实新学到的市场营销知识;另一方面,过程启发式教学法能有效地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生在全面掌握基础市场营销知识之后,还可以将其引入到日常生活中,为今后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在引入过程启发式教学法的时候,很多教师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个教学方法的意义和具体形式,只是单纯的提出一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并没有很高的思考价值,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依旧无法提高整个市场营销课堂的教学效率[1]。像是在学习市场这个概念的时候,如果只是简单的把组成市场的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欲望这三个元素罗列出来,然后询问学生是不是这三个要素,这个设问方式并没有引发学生的思考,也没有让启发的价值完全体现出来。

(二)设置问题缺乏思考

教师为了引入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可能会在教学开始就提出问题,只是提出的问题会有些不合时宜。举个例子,如果在讲解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前就提出“什么是市场营销”这个问题,即使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思考,但是学生对基础知识不了解,也没有什么感性的认识,只会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就算想思考也找不到方向,所以对市场营销初期阶段教学来说,这种过程启发式教学法的效率比较低下。

(三)教学内容无针对性

教师在设计市场营销课程内容的时候,因为总体内容比较多,教师会在一节课上设置大量的教学内容,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市场营销的内容,如果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也就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2]。像是在引入市场营销教学案例的时候,如果只是在讲述案例背景之后就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普遍都无法马上回答上来,教师可能会在询问过几个学生之后,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样也无法达到原有的教学目标。

三、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

(一)自学导入阶段

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解之前,将启发教学法引入到课前预习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行探究和思考来解决前期的基础问题,在充分激发学生对市场营销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开展更加深入的课堂教学工作。以讲解市场营销基础概念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自行寻找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明确这个案例用的营销方法和带来的收益,让学生能自行从案例中获得启发,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在上课前全部上交给教师,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更能让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能用更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之后的课堂教学。

(二)课堂讲解阶段

在进行课堂讲解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总结学生的预习内容,并事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需要在课堂学习完之后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用过程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一个系统的市场营销学习方式,并将其带到后一阶段的学习中[3]。举个例子,在介绍完保洁公司的营销案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学习市场营销的基本需求、具体产品、交易方式等内容为课堂学,将课本上的基础概念和案例实际相结合,这样学生也能通过自行思考找到理论和实际的关系,这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的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市场营销能力。

(三)评价总结阶段

市场营销课堂的评价总结也不是由教师一个人进行,而是分成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个阶段,教师会在评价之前给出课堂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情况自行打分,学生自评完成之后就是小组的互评,这也是教师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将其分成多个小组,学生的互评就在小组内进行,无论是学生自评还是小组互评,教师都需要充分发挥过程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能对自己和小组成员的能力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明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将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篇10

关键词 环境设计 启发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 趣味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

ZHANG Wenwen

(Huashang Colleg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00)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have appeared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the light of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his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put forward the heuristic teaching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interest type teaching method is introduced into environmental design ideas of the classroom.

Key words environment design; heuristic teaching; experience teaching; interest teaching

环境设计是国内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主干课程,涉及到社会科学、环境科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设计在教育教学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不对接等。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将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趣味式教学法引入环境设计课堂的设想。

1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思想指导下,采用提问、讨论、联想、设疑等教学方法,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其独立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启发式教学法引入环境设计专业的授课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从对学生“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完成了从“施教者”到“引导者”角色的转化。笔者在启发学生方面做了以下尝试:在新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将抽象、晦涩的概念理论与具体化的事物发生关系,诱导学生去联想和思考。在《中西方建筑史》授课过程中,笔者把希腊三种柱式与人体比例结合起来讲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希腊人选择人体比例作为柱式尺度的标准,从而使学生了解了希腊柱式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在案例分析的教学环节,笔者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多维度的思考,锻炼学生把具体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景观课程中,笔者提问:“作为未来的景观设计师,如何解决环境恶化的问题”,引起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然后从生态角度分析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这一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借鉴生态设计,做出解决环境问题的低碳设计方案。在问题讨论环节,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学生之间互相启发,进行某种意义上的头脑风暴,为解决某些设计问题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设想。在彼此思想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大部分学生能设计出相对成熟、创意较好的方案。从教学结果来看,笔者的启发式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需要求出发,引入实际的或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场景、氛围,在学生的亲历体验过程中,生成知识与经验的教学方法。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体验式教学法能使他们迅速地掌握所学知识。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不少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对尺度概念模糊不清,对数字只是概念上的认识,对某一数值在实际空间中代表多少却一头雾水。像是有些同学忽视尺度、比例,将小空间按大空间的尺度来设计,10平方米的卧室设计100平方米的豪华总统套房。根据这些情况,笔者安排了实地调研、实地考察、实地测绘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熟悉尺度的概念。特别是在《人体工程学》授课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带着尺子测量人体各部分的基本尺寸及肢体活动的尺寸,然后测量教室中桌椅、过道、讲台等尺寸,通过个体的体验,让学生对书本上的人机工程学的数值有一个明晰的记忆与理解。在《展示设计》的练习中,笔者让学生采用制作纸质模型的方式,同比例缩放某一展示空间,做出三维的立体效果,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人与设计直接对话,展示设计的空间、比例、尺度等直接融入到个人体验中,成为经验的一部分。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对于以形象思维见长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体验式教学法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趣味式教学法

趣味式教学法是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形式下出现的一种素质教育方法,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造力为目的,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一个枯燥的过程,而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趣味式教学法旨在“寓乐于教”,多见于幼儿、小学等儿童教育中。在90后大学生为主导的高校里,有趣的老师更受欢迎,学生们也更愿意听这些老师的课,对环境设计专业来说,适当地引入趣味式教学法是必要的。教师可以将所授课程的知识点与时下青少年关注的一些话题、身边的设计案例、漫画图片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巧妙结合在一起进行讲授,这样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习的热情。笔者在《家居空间设计:设计为人》一章中,采用趣味式教学法,将大学生喜好的COSPLAY(角色扮演)形式引入课堂。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家庭结构模式下的“业主”与“室内设计师”的角色。在预先设置的场景中,通过问答、观察的方式,使“设计师”了解“业主”的年龄、性格、喜好、收入、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等方面的信息,设计师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合事先准备好的原始图纸,做出草图,然后双方共同讨论,修改方案,设计出相对合理、且满足业主需求的最终方案。学生在角色扮演与后期讨论过程中,理解了“设计为人”的真正含义,并简单了解了家居空间设计的作业程序。这种COSPLAY的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好地完成了这一章节的教学任务。

一个简单的教学活动中,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可能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场地等条件,把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在一起,使其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文中谈到的三种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趣味式教学法也不例外,需要配合其它传统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这样才能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