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科课程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技术专科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程技术专科课程

篇1

[关键词]高职 建筑工程 专业课程

[作者简介]肖凯成(1966- ),男,江西永新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学;蒋春霞(1980- ),女,江苏苏州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学;杨波(1979- ),女,江苏南通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学。(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吻合度研究——以江苏省土建类高职专业设置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2011/03/001)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131-02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课程创新是教育制度创新的重点。高职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发展,就要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上尊重个性,照顾特点,发展天赋。为此我们针对进入职业教育学生形象思维的智能特征,及毕业半年后学生以测量、预算、施工为从事最多岗位和测量岗位为薪水最多的情况,面向学生个体与面向学生群体、对学生眼前负责和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对学生负责和对社会负责三者进行高度统一,探索一套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主体集合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群体系,融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校内和校外二位一体的建筑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规格与专业教育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英语阅读、人文知识,具有工程力学、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工程识图和施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能从事建筑现场施工资料管理、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工程质量与安全控制,具备专业应用技术的能力、团队协作、工作创新精神,能适应建设、管理等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建筑施工、工程监理、造价咨询、建筑设计等建筑业企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基建管理部门等,主要以建筑施工企业一线的项目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以技术员、项目质检员、安全员、材料检测实验员、资料员、监理员、造价员等为就业岗位群。

二、专业群课程体系

(一)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按职业成长规律,将学生学习与职业成长相结合,形成新手—合格、合格—骨干、骨干—技术专家三个阶段的课程群体系,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如下表)。

“底层共享”就是通过分析建筑工程技术系现有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需求和知识构成,将各专业共同的制图知识、材料技术知识、工程测量操作技能、CAD制图技能等课程内容在理论、技能基础相同的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专业基础平台,将专业共同生产技术和职业能力相近的课程进行融合优化,形成职业能力平台,以上两个平台构成“底层共享”能力平台。本能力在第一学年,以“砖混结构新建部件变电室”项目为引领任务,通过对“施工识图”“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施工组织”等共享课程群的学习,了解专业概貌,掌握职业工作基本技能与程序,在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结合项目,指导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测量、预算、施工、管理的能力。

“中层分立”就是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存在差异的课程进行优化,形成 “中层分立”的职业能力模块。在第二学年,以“工程学院天工楼(框架)”项目为载体,通过对分立的课程群学习,训练学生职业整体行动能力,同时将课程自主项目、综合项目实施延伸至第二课堂,以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企业科技服务项目为内容,提高学生在“测量、预算、施工、管理”等不同目标方面的能力。

“高层共选”就是开发适应学生就业岗位能力变化和个性发展的拓展课程,形成(多个) “高层互选模块”, 构建建筑工程专业群课程体系。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带动工程造价专业、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工程监理专业协同发展。在第三学年,以“施工现场具体工程项目”为载体,通过互选课程群的学习,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专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的态度就业,就业作为创业的开始。

(二)“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特征

针对“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我们将“项目贯通、标准融入”,即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融入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中,以建筑工程项目为载体贯通施工图的识读、建筑施工、建筑施工组织管理核心能力培养。

1.“项目贯通”——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工程项目为学习载体,依据建设单位按图组织施工的要求实现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项目贯通。以此我们建立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进行教学,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依据并围绕职业活动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在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群体系开发的基础上,每个项目都有鲜明的独立性,又相互关联,每个项目间的知识和技能层层递进,前一项目是后一项目的基础,后一项目提升了前一项目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结合课外平等项目逐步巩固,知识与技能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

目前大量的建筑产品主要采用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以及小型工业建筑产品的排架结构,我们在教学中以这四种结构类型的工程项目为主,建立贯穿各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如在施工图(包括建施、结施、设施)识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依托建筑构造与识图等学习领域的知识识读一个工程项目的建筑施工图部分,结合建筑结构学习领域识读同一项目结构施工图部分,按照建筑设备学习领域了解同一项目设备施工图识读部分,一个工程项目的三部分识读能力分阶段连续进行。为巩固识图能力,在识图训练周同步进行另一个项目施工图的绘制,加强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培养。建筑施工能力、建筑施工组织管理能力也如施工图识读能力培养进行。同时,依托“校中厂”“厂中校”等真实环境和模拟真实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等,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能力。

2.“标准融入”——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融入课程群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在课程群建设中参照现行行业、企业标准要求,将其融入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将各岗位群对应的职业岗位工作要求,作为开发课程群项目建设的充分依据。另外,为解决目前本专业建设相对滞后于行业发展的现状,与行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教学和课程群建设,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强制性措施、企业文化等内容融入教学过程和专业建设中,并按照建筑规范标准进行修订。同时结合本行业发展现状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的应用,实时修改课程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与行业同步发展。

3.将职业资格考核培训纳入课程教学体系。针对已经取得中专文凭的单招生,按行业和岗位群对职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制定教学体系要求,依据企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制定课程质量标准,将职业资格考核培训纳入课程教学体系。近年来,已有多位同学在校参加了江苏省造价员资格考试和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并拿到了资格证书,开创出一条在校生可以获得职业资格的渠道。

4.创建校内决策与校外实战二位一体的项目化教学模式。针对所开发的课程群中每个项目,将工学结合选择在校内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校外顶岗实践基地、其他企业工作现场、社会等环境下轮流完成,如在学生识图能力的课程群训练的过程中,我们从最简单的砖混结构项目出发,选择适合培养学生专业能力、适合教学操作的知识和内容,作为训练学生识图专业能力的实训任务载体。据此设计学习情境,形成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托工作任务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训练过程,进行实物观看—实物图形表达—图形解读。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现场教学等手段,同时将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的项目布置下去,延伸到第二课堂,达到同步训练。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楼板构造识读教学中,在参观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分析并讨论从受力角度分析几种常见的现浇楼板的特点和使用,从整体性角度和学生一起分析预制楼板的加强措施,配图表示。图片演示地面形式和构造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楼板构造的识读。为保证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实施,在教学中要明确工作任务、实施过程、考核标准。在考核时,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考核依据,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有以考核专业能力为主的实训工作任务考核,也有以测试认知水平的知识考核。成绩评定方法:根据学生识图表现、小组成员工作情况、团队协作和成果来评定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

对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建筑装饰设计等专业课程群的教学,我们选择了“岗位教学”。“岗位教学”就是对关键类课程实行打破班级、分散到各个岗位上的教学方式,在校内实训室集中上课,边讲边练,“项目实施”就是将专业课程分课程、分工程部位、分模块结合多家企业、多个工程项目的实施,在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校外企业工作现场完成。通过选择来源于现场的真实项目,先进行课堂教学、校内实训室分小组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项目分解来架构项目的思路,并把其他项目在第二课堂和现场延伸开来进行实战,如我们与常州武晋造价事务所合作,带领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参与了总二车间扩建厂房工程预算书的编制;与戚机厂建筑公司合作,带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参与了柴油机试验站辅房及浴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同济装饰公司合作,带领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参与了中国建设银行铜陵分行工程装饰设计工作。通过这些实战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又达到了课程群教学的目的。

三、学业评价

(一)课程考核原则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构建中,首先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每次上课要让学生明确要达到的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训练具备相应能力。其次,要以项目为载体,课程教学按相关岗位真实过程的实际项目进行,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具备所学的能力。最后,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摈弃“填鸭式”教学,使学生能按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进行自主学习。

(二)考核方式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考核中,主要采用了六种考核方式:(1)实训室在线测试。通过自主开发的在线测试系统进行考核,在配备服务器和终端电脑的实训室进行测试,由电脑从题库中抽卷、收卷和改卷,自动给出成绩。(2)笔试。通过纸质试卷进行考核,卷面主要以主观题为主。(3)机试。通过计算机实际操作考试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现场实践。在操作现场采用抽签的方式从给定题库中选择题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当场完成操作。(5)展示与答辩。由教师、学生、企业专家(或兼职教师)组成考试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展示并讲解项目成果,考试小组相关人员提问,学生及其项目组成员作答,最后考试小组按评价标准给分。(6)企业专家测评。由企业专家根据企业实际工作要求对学生项目成果给出评分。

四、结语

课程群开发后的实施效果比较好,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校企之间师资的培养及互动,打造了一支“工学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重视“工学结合”的实践课程群建设,打造了一批建筑工程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打造了一批校外顶岗实践基地;在实践课程群的建设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及时解决了企业的难题,这既服务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学生在校顶岗实训实习,又服务于企业,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服务,实现共赢。

总之,根据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开发出的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项目化的课程教学策略,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得到了提升,学院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得到了体现,学生的职业整体行动能力培养得到了保证。

[参考文献]

[1]池丽华.商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思考[J].出国与就业,2009(12).

[2]周明儒.谈谈如何搞好课题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综合实训课程构建

出台于2012年6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应在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开展高等学历教育和高等继续教育,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课程开发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经过调查和研究,依据从业人员的岗位需求和岗位职责,结合我院从2011届实行的“2+1”人才培养模式,拟定了职业能力需求体系、培养目标体系和课程体系,并于建工专业学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综合实训”课程。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对实现教学和岗位工作零距离对接、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合实训课程构建的主导思想

合格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满足三大核心能力要求:即会设计、能施工、懂管理。因此,我们在制订综合实训课程内容时,就通过紧抓“一个思想、两条主线、三个层次”来落实,使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

1.“一个思想”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理论教学中侧重于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阐述,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实践教学则侧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两条主线”就是专题设置和感知实习,构成综合实训的教学核心

专题设置是中心,它覆盖了从理论到实践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综合实训中的课程设计是结合所设置专题进行的,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充分发挥个人开放性思维。

感知实习,就是除了组织学生在课内时间对我院安居工程及附近工地进行考察外,还要增设“课余经常性实践”、“双休日重点实践”和“寒暑假集中实践”。

3.“三个层次”就是达到高等技术人才专业素养目标所必须具备的三个层次的能力

只有学生掌握了基础动手能力、专项技术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三个层次的能力,才能说综合实训实现了培养的最终目标。

综合实训课程开设的主要内容

1.已经实行的综合实训课程的主要内容

综合实训课程是高职教学能力基本建设的重要一环,在提升学生培养质量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及其真实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开发基于真实工作的综合实训项目,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构建的创新方向。[1]综合实训是培养学生专业通用能力[2]和专业方向能力[2]的重要途径。我们针对《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资料员、机械员、劳务员等“员”)专业知识[2]的需求,再结合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方案的实际,制定了综合实训实施细则和指导任务书,以简易民用建筑的建筑施工图和建筑结构图的识读、设计及绘制为任务,并在2011届150余名学生中作了教学实践,收效甚好。

专业知识是完成专业工作应具备的通用知识、基础知识和岗位知识。[2]通用知识即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应具备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专业技术与管理常识。要求学生在建设法规、工程材料、工程识图、施工工艺及项目管理等方面有所掌握。[2]

基础知识即与职业岗位工作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力学知识,而重点就是建筑构造、建设结构和建筑设备的设计内容。[2]

大家从表1、2、3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都要具备建筑施工图、结构图及设备图的识读能力。所以我们的综合实训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该能力设置。我们以施工员所要具备专业知识为例,可看到在综合实训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有待完善,以达到我们综合实训课程的最终目标。

2.有待补充的综合实训内容

施工员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协助项目经理,从事施工组织策划、施工技术管理,以及施工进度、成本、质量和安全控制等工作的专业人员。[2]

从表4、5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岗位知识中关于掌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方案等知识在职业能力需求的重要性。所以针对这个情况,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完善还有待提高。

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通过对岗位知识的需求重要性的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现提出三个方面的设想,希望使综合实训的内容更加完整,综合实训课程开设的意义更加深远。

1.调整相关课程的设置时间

我院于2011年实行了“2+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教学2年,顶岗实习1年,因此在课程整合方面有了很大改变,而综合实训这门课程就是为了满足学院发展、满足学生“零距离”就业应运而生的。但由于某些客观因素,导致课程设置顺序缺少衔接,但结合建筑行业第一就业岗位(员)的需求,所以应增加关于施工组织设计方面的实训内容,现将相关专业课程的顺序作以调整(见表6),更加满足了综合实训“综合”的内容和意义。

2.综合实训的前期实践教学基地薄弱

长期以来,建筑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现场学习)虽然占很大比重,但由于实践基地薄弱,企业安排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建筑工程的建设工程量大,工学多且复杂,建设周期长,短时间实习只能看到工程的某个局部或某个工序,很难了解全过程,也由于时间经费限制,一次实习也不太可能到多个不同工地进行,学生动手参加实践机会少。所以,建议每学期应该安排1-2周现场实训、参观和教学来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如表6所示)。

3.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

我们现在选择的综合实训的教学内容是完成简单民用建筑设计及混凝土楼盖设计两个大项内容。根据戴士弘教授提出的课程整体设计的六项基本原则:[3]①职业活动导向;②突出能力目标;③项目载体;④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⑤以学生为主体;⑥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为课程设计改革的基本思路,应做到以“能力本为、项目课程”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使学生的能力目标更加明确,任务训练更细致,项目载体更加具体,使得本课程知识理论实践更加贴近。

结论

综合实训课程的构建,是我院 “2+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增加的一门重要课程。综合实训课程是按照实际工作为载体,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情境紧密联系,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主动性和对专业的认知能力。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深深地改变了以往课程的教学形式,即从模拟型向真实型转变,从限制型向自主型转变及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应该在每个需要发展的高职院校中开设。

参考文献:

[1]刘曙光.马克思“目的作为规律”思想探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43-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S].(JGJ/T250-2011).

篇3

关键词: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实践性教学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基本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装饰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的高职院校必须结合社会需求重新考量办学思路,有效地将市场需求转化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

传统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弊端

传统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滞后于就业市场的需要

建筑业及建筑装饰行业不断出现的新思潮、新技术、新材料等变化要求从业人员能够迅速适应这些变化,表明市场需求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先于就业市场认识到专业课程设置对于学生就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职业岗位群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实现学生能力可持续性发展。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存在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符合技能型职业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未能形成,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色;同时,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不能适应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传统高职课程设置难以适应人才培养目标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以培养新世纪建筑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传统的课程设置没有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在办学过程中,忽视了课程设置中“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认识不足,造成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脱节,没有突出“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

传统高职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环节严重不足

以往的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繁、难、偏、旧”的问题,缺乏与现代行业标准与科技发展进步的融合,难以将新知识、新经验补充整合,过多地关注理论教学、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过程长,实际操作能力低的明显弊端。其次,相关学科内容有机融合程度不足,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没有充分利用实习实训条件,造成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引入行业标准,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凸显高职教育本质,确立课程设置原则

高职教育的定位包括五个要素:(1)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基础应具有高中文化水平,或相当于高中文化水平者;(2)为经济建设第一线服务;(3)教育层次是高等教育;(4)培养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5)教育形式是职业教育。

高职课程设置原则:(1)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使政府统一规定的国家课程与学校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而制定的校本课程有机的结合;(2)针对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同时,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促进课程设置的适应性;(3)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要使高职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一致,构建“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促进高职课程设置灵活性。

重视行业分析,深化校企合作

(1)、行业的职业分析和岗位能力分析

课程的合理设置必须依托市场需求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设计课程设置方案。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针对行业、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

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的建筑装饰企业进行了广泛地调研,通过与专家及企业负责人的探讨及论证,充分地了解建筑装饰施工及设计行业的就业岗位及核心能力,建筑装饰行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工作过程、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取得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岗位及核心能力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为确定教学改革思路,制定更加符合市场人才需求的课程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2)、与企业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合作,确定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

在进行课程设置调研阶段,企业作为人才引进方提供就业需求、职业岗位能力等相关信息,为课程设置提供行业标准和依据;在课程设置设计阶段,由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将行业信息带进课堂,实现课堂+市场的双重教学情境;在课程实施阶段,聘请企业专家进课堂与专业教师共同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学生可直接参与企业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实践;在课程设置的评价阶段,由企业专业和专业教师共同建立评价机制, 实现过程评价及最终评价相结合。

与企业共同开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立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编制与顶岗实习配套的指导手册。

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参与企业实用技术研发,开展企业员工培训,为建筑装饰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解决技术难题。

3、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组织

确立工学结合根据“项目带动,综合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按照建筑装饰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组织教学。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技能训练将实际的装饰工程导入实训教学当中,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在模拟真实地完成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的培养。围绕建筑装饰行业职业岗位的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技能训练为重点,突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设计能力培养,构建基于建筑装饰设计施工、满足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加强优质核心课程和特色实训教材建设。

根据建筑装饰工程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推行“项目导向”、“任务导向”、“课证合一”等教学模式,结合本专业的特点,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仿真模拟”等教学方法。

(1)、根据建筑装饰行业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及市场对住宅、酒店空间、办公空间装修改造设计工程的实际需要等对课程内容设置进行调整。

(2)、课程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将实际工程项目导入教学当中,把知识关键点与技能相结合,实现课程教学与市场需求相对接。

(3)、根据生产实践进行基于工作进程教学方法的设计,根据工程实际进度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分析技术关键点,加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包括建筑装饰施工方案的制定、工程投标、方案交流与修改、建筑装饰施工图绘制等。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学生对最后形成的成果进行互评,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4、调整师资培养模式,扩大 “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注重对教师学历培养的同时,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突出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能培训工作,大幅度地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大力提倡教师深入企业学习,直接参与企业的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各阶段工作,教师每年至少参与1项工程项目的施工和设计;提倡教师获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提倡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竞赛活动等,提高“双师”比例。

从建筑装饰行业如内蒙古中房新雅建设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选聘多名既有较高专业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高级室内设计师、注册建造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以及企业的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担课程设置设计与规划、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指导、青年教师培训等工作。实现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的对应。

5、构建学校+企业的评价体制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评估体系,遵循客观性、动态性、科学性的原则,建立了由建筑装饰协会、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课程设置评估委员会,及时解决课程设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本专业课程设置的市场适应性。在课程设置改革中,要注意某些动态发展较快的学科,及时调整课程设置,防止出现教学远远落后于市场的局面,依托合作企业建立长效的监察机制,保证课程设置稳定性的前提下,合理灵活的调整教学内容,补充新的信息和知识。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将过去单纯的知识储备的学习过程改变为理论+实践的完整的学习过程。在融入行业,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以就业为导向,突出针对性;2、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突出技能性;3、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4、突出双证教育。总之,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指导,建立在对行业标准和准绳的深入研究,是实施建筑装饰职业能力培养的一次重要革新。

参考文献:

[1]牛全峰,牟应华,唐燕妮 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TU]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篇4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施工类课程;分段式教学模式

一、本项目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课程改革,充分挖掘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优势,突出企业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重新构建适应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内容、实践项目、授课方法、评价体系、课程体系等内容进行全新调整和组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突破企业参与教学的瓶颈,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通过教师与企业人才的协作,使课程总体上形成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从理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实践内容的独立与延续四个维度进行拓展,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培养适用的人才。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广厦学院的品牌专业,是2009年教育厅批准的特色专业,其实训基地是2007年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本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形成鲜明的特色,按照建设品牌专业对各主要专业课程的要求,使本课程教学水准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突破企业参与教学的瓶颈,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培养适用的人才。

三、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1.通过企业专家座谈、毕业生访谈等对施工类课程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调查,并分析整理。

2.与企业专家等探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式教学的教学内容、技能项目,分段式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时间安排,并协商实践教学指导的具体安排。

3.结合校内实训场地、设备、实训教师安排等进行分段式教学实施。

4.对分段式教学的模式、实践项目、时间安排、授课方式等进行对比分析、总结。

5.根据总结完善分段式教学的相关内容。

6.把分段式教学模式向校内外相关专业进行推广。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施工类课程分段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通过聘请建筑企业领导和技术人才,结合校内专业教师师资力量、实训设备等条件,充分分析解剖施工类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认知规律,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施工类分段式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授课程序,结合企业人才的实际工作过程,与企业人才对接,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实训项目、授课时间分配、课程评价体系等内容。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安排:

(一)地基与基础工程施课程分段教学设置:

(二)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施工分段教学设置:

五、深化驾证式考核,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篇5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古建筑工程技术集中式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各地要引导示范院校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改革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依据教育部文件精神, 2010年我院开始申报古建专业,结合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改革项目同期启动,集中授课教学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强化学生能力为目标。现就本教学方法教学特点,试点教学实施过程,推广意义作总结说明。

剖析高职建筑类专业的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量化技能训练时间和评价标准。将课程转化为任务链。

高职建筑类专业任务驱动集中授课教学法:将建筑类专岗位技能转化为课程任务,分组完成教学任务,集中式技能训练。分析建筑类专业的职业技能和高职职业岗位技能,将每种能力量化到对应的课程中,把课程内容转化为递进的任务链,通过对每次任务的完成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按学生的兴趣点组成团队完成任务。以集中时间、强化训练来实现技能的掌握。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巩固和强化专业岗位技能。例如,岗位基础能力中的色彩协调能力绝大部分是在美术基础课中完成的,我们将色彩协调能力转化为三个任务:单多色渐进、色块组合、色调变化。此三项任务分三周完成。按兴趣和能力分组的学生完成单向任务时会产生集体荣誉感、促发团队精神。在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会对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水平有客观的评价。并在比较和合作中促进了学生追求进步的信念。这样就实现了专业能力提高的同时感受岗位气氛,使学生拥有更强的就业能力。

能力集中授课是指将古建专业的职业基础技能课程和岗位实践技能课程集中时间,连续强化训练。将传统教学中以周别为单位的授课顺序,根据课程性质及职业能力需要,改为分任务、分阶段集中训练,将传统教学中各门课程教学时段平均分配,改革为集中时间连续教学集中时间,打“歼灭战”。

实践技能课程是推动专业学习的基础和源动力。就古建筑专业而言,美术基础、彩绘作、油漆作、木作、瓦石作、古建测绘等课程对学生从专业的感性认知到进入学习状态最终掌握职业岗位技能都起到指导性作用。我们将这些课程集中时间、师资教学,深入、深刻、深层次的挖掘专业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学到最有用的“渔”而非“鱼”。以期实现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拓宽学习思路,拓展后续学习空间和提高学生自主后续学习的目的。

二、依据职业岗位技能目标,以集中授课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强化技能训练,倡导学生自主式学习。

古建筑专业是一门自成系统的学科,是一门融艺术与科学为一体的专业。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古建筑修缮和仿古建筑市场日渐繁荣,在古建筑行业中尚未形成成熟的行业规范和良好的行业竞争机制。高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据有良好的后续学习能力的人才市场紧缺,高校的古建筑专业培养方案和思路将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的就业。国内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学基本延续中专或本科教学模式。我国高职高专学制一般为三年,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让学生一技多能 ,拥有岗位职业技能和后续学习的能力是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集中授课教学法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加强了专业基础能力课程教学强度,强调示范教学,学导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思维习惯。所有教学内容直指岗位技能。集中授课教学法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示范性的作用。对于同类院校的相关专业有推广意义。

三、针对岗位需求的教学实践进程,工作室制教学管理,按兴趣点和任务目标分组教学。

古建专业集中授课教学思路

任务驱动集中授课教学法中,以彩绘作为例,建立工作室制,每个教师有固定的实训室,在完成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后教师可以按个人风格安排教学内容和传达个人绘画技巧。保证学生技能掌握的和审美趋向的多样性。具体教学按学生兴趣点和教学任务目标分组进行,第一周为学生讲解彩绘作的制作流程和工艺样式,将学生随机分为几个小组,教学内容以造型基本手段和彩绘三大样式为主。目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建立基础能力。第二周将前一周兴趣和基础能力表现一致的学生分配成一组,教学内容三大彩绘种类任选其一,重点突出和表扬学生的表现技能。第三周重点辅导每组表现较好和较差的学生,使掌握较好的学生作业有质的飞跃,较差的学生能加快进入研究状态。第四周安排学生依据个人所长作业风格自由组合,教学内容以技法巩固和体现个人风格相结合。四周的教学以每个小组完成指定任务情况给予客观评价,成为学生结课成绩。同时教学中另一方面是为学生说明每一部分教学内容对其今后专业学习的作用和指导性。使学生建立长期有效的专业思维习惯。保持良好的专业横向联系的学习方法。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教学进度计划安排表

在每个阶段都进行小组教学观摩和公开作业讲评,教学观摩可以让学生开阔眼见,客观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公开作业讲评是让学生了解评价的多元方式,增加学习的自信。有成就感就会产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动力,评分以鼓励学习为目的,以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

四、 建筑类专业任务驱动集中授课教学法是体现高职技能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

古建类专业集中授课教学法是在教学实践中分析职业基础能力及职业岗位能力中进行的。古建类专业的大部分课程的实践性训练方法和感受性进步方式允许其可以集中授课。集中时间和精力的学习,对技法操作的掌握和专业思维习惯的形成都非常有好处。尤其是一些实践性课程连续的强化训练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其次,集中授课使课程学习周期缩短,产生学习的紧迫感。从教与学双方宏观效能来看,任务驱动集中授课教学法整合了教学资源,集中了教与学双方的精力,教学效能显著提高。从教学微观层面对比,集中式授课对绘画课程技法的掌握巩固以及专业学习的连贯效果更加明显。对于任何一种学习来说, 最大的动力莫过于自我对学习本身的内在需要, 也就是说, 对专业的酷爱是自我学习的最好教师。由于集训时学习成绩明显,业绩是兴趣的导师。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来看,集中式授课亦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同时也发现了任务驱动集中授课教学法结束后的巩固也是需要注意和加强的,否则会出现学过即忘的结果。另外,精力和时间的集中,绝大多数学生较入学前有了明显得提高,尤其对一部分入学前和基础较弱的学生效果明显,成绩的进步也增强了其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对其今后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另外有约百分之五的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造成这部分学生进步滞缓的原因可能是操作的技术性问题,亦或是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原因。

篇6

关键词:牛腿柱 预制构件 吊装

1.基本概况:

本工程为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沈阳枢纽北动车组检修库及边跨工程,主跨跨距为18米,副跨跨距为9米,排架柱间距为9米。预制场地为杯基浇筑完后回填及压实的主跨中间,中间留出10米距离为35t 吊车走行位置,预制柱采用立式预制,吊环设在牛腿柱从上柱往下0.3H处。本次吊装内容为159根预制牛腿柱。柱高10.2米、截面尺寸为700mm×400mm,自重为7.14 t(考虑湿重应为9.14t),柱底安装标高为-2.400米;埋入杯基深0.9米,单面牛腿,牛腿探出0.25米。吊装前,在牛腿柱三个平面上做好安装中心线、边线的控制线,柱根部分上做好标高标记(杯基杯槽内部在制作过程中要缩尺约25mm,浇筑好后要复测标高,再对杯底进行处理,若需补充混凝土的杯基必须满足标高低于正常标高50mm以上,且应补筑大于杯基2个标号的混凝土,最宜再掺入钢砂),柱底要弹好中心线控制线。在 轴、轴、①轴~ 轴、对应的杯基口平面上做好安装中心线控制线。

2.吊车选用及站位:

2.1吊车选用:

考虑到吊车的起重能力,现场道路安全及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因素,结合现场物件重量,几何尺寸、安装高度来选择吊车。以最重柱9.14T计算:9.14T×1.2=10.968T(1.2为动力系数),柱高:10.2m(以抗风柱计)+2m(吊索)+0.5(离地高度)=12.7m即为起重高度。根据机构性能表选择起重机,考虑我单位设备条件,选用50T或45T汽车吊。50T汽车吊出杆长度21m,工作车径10m,吊重11.65T45T汽车吊出杆长度20m,工作车径9m,吊重11.25T满足吊装要求。在、 两轴及相邻两纵轴中间就位,可一次就位吊装4根柱子

2.2施工准备:

2.2.1认真学习施工图纸,并组织班组了解安装的技术要求进行技术及安全交底。

2.2.2 认真核对的数量、重量、规格及连接件的规格、数量。

2.2.3核对结构件的就位尺寸和相互关系。

2.2.4 对各构件及支撑进行分类编号。

2.2.5 检查构件是否有严重裂纹、扭曲、破损及缺陷,其质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如未达到应采取妥善措施。

2.2.6查看构件、预埋件及吊环是否齐全可靠。

3.预制柱吊装

3.1安装顺序

翻柱立柱子找正间隙填筑走道板及柱间支撑安装在牛腿柱和杯基都达到设计允许吊装强度后,开始吊装牛腿柱,吊装时应先把柱翻身:钢筋砼柱子采取立卧叠放生产,好按编号使柱根靠近杯。并提顺方向。采用两点绑扎,位于两端一米距离处各取一点作为绑扎点,把吊车上的吊环和柱子上的吊环连接后对称起吊,吊钩对准牛腿住的重心(几何中心)使其起吊后基本保持垂直于地面,对位时用撬棍顺纵轴方向缓缓撬动牛腿柱,不要使蛮力野蛮操作。

3.2吊装矫正牛腿柱的校正包括标高、垂直度和平面位置校正。

3.2.1牛腿柱标高校正:

主要取决于杯基槽底的标高,在柱吊装前已进行了调整,若还存在微小偏差,可待上部安装构件时再对牛腿平面及柱顶进行调整。

3.2.2牛腿柱的垂直度校正:

采用无缆线校正法,其特点是在柱了底部对定位线,并在杯口处着力校正垂直度。此法要重视弹线工作,柱子通长线要直。校正时,先在杯底柱子四周塞紧木楔子,使柱脚不能移动,然后用千斤顶或倒链配工装作用于柱子侧面,同时使用两台经纬仪在纵横两个方向观察柱子的垂直度偏差,即可校正,校正后其垂直度偏差严格控制在±10mm内。柱子校正完毕后应尽快在杯口内灌入规定标号的细石砼,达到一定强度后,掉木楔,进行二次灌浆。

3.3.3牛腿柱牛腿平面位置的校正:

对定位线的程序是,先是小面,着力于角上,后对在大面线,着力于中间,使柱子平稳。在柱了吊装就位过程中,利用撬棍配合起重要即作好定位工作。使用大锤锤击木楔固定,定位偏差控制在±5mm范围内。主要是检查单轴上所有牛腿平面是否保持一致,允许偏差5mm,是否符合要求。按施工规范要求,偏差不大于5mm且跨距不得有正偏差,以防屋架安装后柱顶向外偏差。牛腿柱牛腿平面位置的校正方法采用通线法。即根据柱身打出1米线用钢尺准确地逐一返尺,若超过标高应按尺寸从牛腿平面向根部返尺,超出长度应甩在杯基槽里,此项工作应在吊装前完成。

3.3.4走道板及柱间支撑安装:

按施工及有关图集的要求,将走道板托架焊接于柱予理铁上后,采用8T汽车吊进行走道板的吊装就位,然后进行焊接固定。柱间支撑的安装采用8T汽车吊配合,先点焊固定后满焊。

4.安全技术措施:

4.1吊装前,作好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作好吊索目及起重绳,起重机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2吊装时保证吊装角度不小于55°,立柱了选用铁扁提,以保证构件不被损坏。

4.3吊装作业区域内非操作人员严禁入内,柱子及屋架的吊装应在试吊无误后进行,吊装时设专人指挥。现在,我省是国家十一、五计划中大力发展的老工业基地,各地各市都在大量建造厂房,预制排架结构的厂房在施工过程中既可节省时间缩短工期,又能相对节省资金,并能适用于向铁路,飞机等大型机械的检查检修场地。只是吊装技术的运用还不十分纯熟,但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吊装运用越来越多,吊装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王寿华、王家隽等,建筑工程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许嘉 出生年:1981年10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