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

篇1

关键词:初中音乐;互动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1

一、互动教学策略简介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交往、沟通,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算不上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早在孔子时代,早已有部分内容是和互动教学的理念相关,甚至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先导。互动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成长。作者希望,能够在初中的音乐课堂上利用互动教学策略,促进教学工作的完善和发展,师生之间能够有良好的互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开展音乐课堂的目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二、采用互动教学策略的错误现象

尽管有不少教师能够认识到互动教学法的优点,能够在课堂上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尽管如此,在课堂上依然出现了不少错误的教学现象,以下是作者总结出来的几个现象:

(一)课堂气氛过于活泼

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难免会让课堂气氛活泼、生动起来。而一般的音乐互动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与教师一起互动,做相关的音乐律动,而不少同学却借此机会制造出异常“热闹”。除此之外,有部分同学在互动的时候,却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没有参与到活动中去,甚至有些同学没有专心上课,只顾着埋头做自己的事。

(二)互动活动缺乏趣味性

教师在设计互动活动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没有抓住这些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状况的互动活动,并缺乏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到乏味、烦闷,对于开展音乐课堂的教学工作没有太大的作用。

(三)并未能够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而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监理良好的关系,才能够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的进度。但在实际的活动中,教师并未能够调动起来全体同学的积极性,令同学们乐意、自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就是因为教师未能够唤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也未能够对学生加以引导,缺乏一定的交流,才会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缺乏活跃性,令教学工作的成效不大。

(四)错误利用多媒体教育软件

尽管如今我国大力推广利用多媒体教育软件进行教学,但不少教师却错误利用多媒体教育软件,改变了音乐课堂的本质,或者是令学生过于沉迷教学资料,却对书上的知识点不重视。

(五)师生缺少课堂外的交流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而随时改变教学方法。而大多师生除了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外,课余时间极少接触,这对于教学工作是十分不利的。互动教学策略指的并不是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更多的是需要师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在准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能够抓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三、正确在初中音乐课堂中采取互动教学策略

要如何才能够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正确采取互动教学策略,是所有初中音乐教师的新课题,能够恒却采取互动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还可以迎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方针和理念。下面是作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得出的几个意见: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在初中阶段,音乐老师的教学能力是基于其自身的音乐晋商能力,以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为核心,以音乐的鉴赏和聆听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为发展的大致方向,主要包括了在日常音乐教学中认知和聆听这两个方面。鉴于现时部分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为低下,教学能力并不高,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迫在眉睫。有关部门和校方可以通过组织课余时间的学习活动增强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建立校内“新老教师”的交流合作关系,并且加强音乐教师的反思能力,培养其独特的教学风格。

其次,教师要注重课余时间与同学们的互动,通过课余时间与同学们产生互动,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心中与教师间的距离,还可以树立教师亲切的形象,令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与教师产生信息双向的关系,无形中提高了课堂互动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平时的互动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从而在制定相关的学习方案时可以更加贴合学生的日常学习实际。

(二)巧妙地设计互动教学活动

不论是什么学科,提问在教学环节中是一门艺术。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那么教师就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通过巧妙地设计互动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活动中去。例如,在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时候,可以首先创设一个情景,然后通过向同学提出问题,发生互动。如首先播出音乐和相关的视频,向同学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感情为什么能够如此动人等。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进入互动活动中,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三)营造和谐的讨论气氛

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并派出代表上台进行讲解。音乐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鉴赏艺术眼光和能力,通过进行讨论,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帮助提高鉴赏能力,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上台讲解而了解到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习教科书上的音乐知识外,还需要多引用网络资源上的资料,围绕音乐的本质,引导学生如何通过音乐表现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再现心中的审美创造和艺术感知。

四、结言

尽管互动教学模式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但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互动教学模式的有点,扬长避短,加上其他教学方法的多方教学,必定能够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我国的栋梁洗涤身心,树立正确、高品质的艺术鉴赏和审美眼光。

参考文献:

[1]胡志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J].新课程.2011

[2]于春霞.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对应之策[J].新课程研究.2011

篇2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氛围;自我展示;师生互动

初中阶段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经历了小学六年的学习后,学生大都养成了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刚进入初中阶段学习时,对任何课程的学习都有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我们更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于学习的理解和想法,增加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度。师生互动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秉承着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精神,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体会自己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师生互动教学的方法,从几方面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引入情境,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音乐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每一个旋律、每一个音符都是音乐家用心创造的产物。聆听和赏析音乐的过程就是与音乐家心灵感应的过程,每一首歌曲、每一段旋律都是一个故事。在初中阶段的课程学习中,与语文、数学这类学科不同,音乐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高,侧重于让学生享受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性,采用师生互动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用心感悟音乐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

纯乐器演奏的歌曲在音乐学习中是学生最难理解的,因为没有歌词,作为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很难马上理解和感悟歌曲想要传达的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如果将纯乐器演奏曲目单单播放给学生,学生难免会因为无法理解而失去学习的乐趣。在赏析纯乐器演奏曲目时,教师就应该运用师生互动学习的教学思想,结合歌曲创作的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情感和心境设计一个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以赏析故事的方式赏析歌曲。例如,赏析二胡独奏乐曲《二泉映月》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阿炳音乐创作的生涯,由此感悟乐曲传达的作者饱受生活冷暖苦楚的丝丝愁绪以及一位民间艺术家的独特演奏技巧,让学生在无形中体会音乐蕴含的浓浓情感。

二、循循善诱,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因为工作的性质总是给学生一种压迫感,学生在面对教师的时候总是不由地产生恐惧心理,不愿主动与教师分析和探讨自己在学习上产生的问题,师生关系愈来愈紧张。在课堂教学时,由于学生不愿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像在演独角戏,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和互动,课堂氛围十分低沉,教学质量逐渐降低。在初中这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应主动转变角色定位,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循循善诱。

初中阶段的课程学习相比小学来说较为困难,学生的学习压力也随之加大。音乐课程的安排除了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还应起到缓解学生压力的作用。音乐是充满魅力的艺术,教师在课堂教授时不能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摒弃音乐本身的艺术性,应借助音乐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放松思维。音乐课程的学习应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歌曲的教学时,一定要大力鼓励学生唱出来,向学生多教唱一些红色爱国歌曲,熏陶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学生学会歌曲后,让学生讲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活跃课堂气氛。

三、创设舞台,提供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师生互动教学的核心就是改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在课堂上相互学习,共同研究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学习中,学生往往因为认为音乐课程在学习上的要求较低而对其不重视,课堂学习缺乏主动性。再加上教师过分重视歌曲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接收情况。学生感受不到音乐的魅力和音乐学习的乐趣,初中音乐课程的学习逐渐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

为了转变学生对音乐课程的看法和学习态度,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舞台,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展示,对所学歌曲进行演唱表演,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歌唱中逐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放松心情,缓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

师生互动教学的全面实施使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教学质量也得到提高。虽然初中阶段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要求较低,但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放松对音乐的学习。音乐这门学科与语文、数学不同,侧重于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了解和感受音乐的魅力,通过音乐的学习发散学习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自我展示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139-01

传统的音乐课教学理念认为音乐课是一门技艺性的课程,所以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即为“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教材上规定的内容”。这种教学理念是十分陈旧、落后的。音乐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学习应当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初中音乐教师应通过不断创新,使学生在音乐课中真正能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学有所乐。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进行“情景化教学”

“情景化教学”已经逐渐走进了中小学各门课程的课堂。所谓“情景化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元素创造出课堂教学内容的情境,使得学生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春节序曲》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通过电脑向同学们展示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等等反应春节生活的视频以及全国各地欢度春节的照片,通过这一系列的展示在课堂上营造出浓浓的春节氛围。紧接着,教师再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畅谈大家在春节时候看到的一些趣事以及收获到的心得体会等,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意识。“情景化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轻易地将音乐课堂的气氛推向。“情景化教学”拉近了音乐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达到“在生活中感受音乐,用音乐点缀生活”的效果。

二、运用相关音乐软件 培养学生独一无二的音乐个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经走进了课堂之中,成为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初中音乐课可以将课堂延伸至计算机教室,方便学生利用便捷的计算机来进行音乐学习。例如,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向同学们播放初中音乐教材配套的视唱练视音频材料,这样必将使上课效率得到极大地提高,同时很好地充实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同时,像“TT作曲家\Encore制谱软件”这样的音乐软件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大有裨益。学生可以通过在计算机操作使用这类软件,按照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进行旋律的简单创作。由于每个学生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迸发出无限的音乐火花。当然,教师应当注重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个性特长,有的学生擅长作词,有的学生擅长配舞,应当鼓励他们自由创新,让他们都能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分组进行研究型学习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教育界所倡导的研究型学习,指的是由教师进行引导,提出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然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收集资料,通过研究、讨论得出自己的研究结果,最后各个小组在课堂上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由老师来进行总结、评价。研究型学习的模式同样适用于初中音乐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就是为了不需要教,要提倡引导与启发,使学生加强自力锻炼,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攻关能自勉的主动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利用研究型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各小组通过《青春舞曲》这首歌来分析中国民歌的特点。学生可通过书本、杂志、网络等多方面的途径来收集相关的资料,并通过小组讨论来总结出中国民歌的特点所在。研究型学习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将问题抛向学生,一改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掌握知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深度。

四、注重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相融合

音乐对于人的身心都有着良好的陶冶作用,教师应当注重音乐教学与德育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我国有很多宣扬爱国主义思想以及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传统美德的歌曲,教师应当教学计划中安排适量的课程专门进行此类歌曲的欣赏与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种种美德。在进行课本歌曲学习的时候,教师也应当加强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蕴藏的深厚的内涵,从而达到启迪和教化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当兵的人》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就应抓住时机向学生们讲述中国军人坚强、英勇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如今的时代需要的是拥有社会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优秀素质于一体的新型人才,将音乐课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必能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智德兼备型人才。

总之,初中音乐课堂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高雅的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阵地。音乐老师需要不断改善、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个性和潜能,培养起学生的优秀道德情操,从而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进行艺术欣赏和自我提升的殿堂。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字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艺术化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342-01

初中音乐的教学艺术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反映的,各项教学原则也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实现的,因此,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自然成为教学艺术规律研究的焦点。音乐教学艺术以艺术作品为媒介,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教学方法必然体现了美学特征,给人以审美感受。教师通过音乐作品的形象生动的艺术感染力,来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感情和艺术气氛,创造最佳效果;学生则以生动愉快的心情,在审美中接受知识,并从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中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和熏陶。

1营造积极有效的教学氛围

氛围是指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教师和学生,作为知识的施教者和接受者,要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有效的教学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美,还能使教与学主体双方产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鸣。音乐教学课堂的氛围美应该是:活跃而不失之零乱,安静而不失之呆板,紧张而不失之沉闷,愉快而不失之松散。良好的氛围,师生双边关系和谐融洽,配合默契,教者情绪热烈,学者反应积极。但同时还要注意扎实稳重,因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目的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倘若无实事求是的态度,那就哗众取宠、本末倒置了。课堂氛围美是传递艺术的无声媒介,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在无形中起了助手的作用,能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创设课堂氛围美与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直至言谈举止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想主动地驾驭课堂,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和讨论,就必须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猝然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这时如果教师知识面广,备课充分,就能圆满回答学生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热烈。其次,重视学生个性,启发学生智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也是课堂氛围美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一旦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兴趣往往成为学生乐于刻苦钻研,勇于攻克难关的动力。再则,创设情绪场,制造一种能够使学生情绪受感染、心理有体验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角色。如:在讲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时,先在黑板的右端写上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左端挂上一幅《江月图》水墨画,然后录音机里放出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另外再运用表情、眼神、姿态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将音乐信息一下子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迅速地在综合的环境氛围中进入他们自己的艺术想象中。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吸取艺术的营养。

2讲究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 “魔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语言会使对方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美好的语言使人高兴,心情舒畅。单调、呆板甚至粗劣的语言使人心情沉重、烦恼、急躁。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蝗和动听。”因此,音乐教育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美。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美首先要求教师语言的准确、简洁、精炼,并且还要易懂,在此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我在上分析音乐要素时,把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分别称为骨架、线条和色彩,这些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他们很快就明白了音乐的各个要素。另外,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注意讲述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并有一定的幽默感,在语言美的融融春水中使学生聚精会神,乐此不疲。教学的语文美不仅仅指口头语言,它还包括副语言和身势语言。所谓副语言是指笑、哭、、叹息、嗯啊之类的声音;身势语言是指面部表情、点头、摇头、耸肩、手势等动作,这两部分统称伴随语言。马卡连柯说:“凡是不善于摹仿,不能运用必要的面部表情或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都不会成为良好的教师。”在教课时,动用伴随语言一定要紧密结合课堂内容和口头语言,做到自然贴切。这也是教学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艺术性

篇5

前言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初中音乐教学面临着许多新要求,教育部门对初中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强了教学思想的更新力度。音乐学习内容具有欣赏性,如何在初中阶段做好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是每一位初中音乐教师应当思想的问题。目前,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质量令人担忧,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做好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改革,是推动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现状

1.教师忽视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

大多数初中音乐教师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关注度不足,没有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多的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这样的教学很难达到音乐欣赏的目标。在分析音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时,教师也应当从初中学生本身的音乐学习能力出发,考虑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与音乐欣赏能力。但是,很少有教师去考试这些学生方面的主观因素,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2.教师对自己定位不科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课堂角色进行转变,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探究学科知识。但是,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课堂内容的呈现者,是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命令中。教师习惯于用命令的口吻与学生对话,让学生在自己的命令下完成一步又一步的学习实践,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也没有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中的权威,无视自己的不足,使得教学行为不能得到及时调整,影响了初中音乐教学效率。

3.教学内容与理念传统

在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课程标准对当代音乐教学内容与音乐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改革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学内容有了明显的改变,风格各异,体裁多样,学生可以接触到多种音乐作品。但是,这些更新后的内容也没有引起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不足,让欣赏教学意义不大。脱离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的音乐教学内容,让音乐欣赏教学没有内容基础。

4.传统教育体制限制

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限制,音乐,一直被当成可有可无的副科看待。在学校中,音乐不受教师欢迎,在家庭中也得不到家长的重视。教育相关人员都将文化课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许多初中学校,音乐课程的设置存在虚假性,学生很少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音乐学习。特别是在考试之前,音乐课会被其它文化课占用,学生不能接触音乐,更别提欣赏了。

二、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对策

加强初中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欣赏教学,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手段。只有教师大胆创新,才能让学生成为音乐作品欣赏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1.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内在动力。要让音乐教学的欣赏作用发挥出来,教师需要利用正确的方法对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调动。音乐欣赏课,是增加学生音乐知识,开阔学生音乐学习视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净化初中生的心灵,在欣赏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感悟音乐作品的内容,有利于其音乐欣赏学习兴趣的激发。

比如在学习《祝福祖国》的时候,教师先不要对音乐作品进行介绍,话不多说,直接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音乐作品的内容,去感受音乐作品的主旋律与节奏感。在聆听过后,教师就音乐作品的风格以及其中的情感内涵进行提问,并针对音乐作品使用的主奏乐器进行提问,让初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音乐进行辨别,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深度,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

2.加强音乐欣赏课堂设计

课堂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前,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多利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在课堂中一次又一次地欣赏,会让学生产生音乐欣赏的厌烦感,使学生产生负面学习情绪。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音乐聆听、表演欣赏与讨论分析活动进行有效穿插,对学生的各个感官加以调动,鼓励学生成为音乐欣赏活动的主体,让音乐欣赏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课堂活动丰富起来,学生也不会再觉得课堂无聊。

比如在学习《万马奔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聆听一次音乐作品,再鼓励全体学生起立,随着旋律进行律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动起来,促进音乐欣赏教学形式的创新,有利于学生欣赏兴趣的提高与欣赏能力的形成。

3.加强学生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声音艺术,音乐作品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与极为丰富的内容。音乐作品,是作者情感的载体。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去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学生所表达的情感。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在欣赏的同时,准确地了解词曲作者传递的情感。从情感感悟上来讲,音乐是一门较为高深的艺术,只有切实走进音乐世界,才能让欣赏过程更有效率。

比如在讲解《秦王破阵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几张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深入到当时的情境中,感受音乐作品中的内容与情感。

篇6

关键词:初中教育;音乐学科;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9

前言: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非统招考试科目在初中教育阶段举步维艰,其中以音乐课程的教学状况最令人堪忧。学生上课心不在焉、不开口唱、做其他学科作业等情况屡见不鲜,这种课堂教学现状的出现不仅无法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更严重阻碍了初中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刻不容缓。我经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发现,兴趣的缺失是导致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主要问题,因此我在本文中对激发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帮助学生认识音乐,为兴趣激发打好基础

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角度来看,正值青春期的他们对于音乐这一优美、表现力极强的课程,应该有充足的兴趣。然而初中音乐学科的实际学习情况却与预想的大相径庭,我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来自于应试压力,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真正的认识音乐。

在全面素质教育发展下,应试压力逐渐减小,这时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和了解音乐,从而为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打好基础。在这一教学环节当中,我常利用讲故事来实现对音乐教材内容的引导,让学生将故事当中的情感带到音乐学习当中,并在音乐学习当中实现对情感的升华,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感与魅力,从而实现对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例如我在进行《梁山伯与祝英台》、《卡门序曲》等器乐曲的教学时,都使用了故事引导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为兴趣激发提供条件

在任何教学活动当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亦是如此。教师想要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教学课程,就必须先要让学生喜欢上自己,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以自己的音乐素养去感染学生,以对学生的耐心与细心去关爱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充分的信任自己,从而实现与学生之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当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学生不仅能够对音乐课程产生兴趣,还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刻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状态上对于未知知识的一种虚心求教状态,当然这种学习状态的前提是,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任课教师。因此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音乐课程学习兴趣的激发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利用对学生这种学习状态的把握,实现对他们音乐知识水平的提高。

三、利用多种教学模式,为兴趣激发提供支持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始终采用一种教学方式,那么无论学生对音乐课程有多么大的兴趣,也都会在循环往复的教学方式中逐渐得以消失。因此想要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能够一直保持在一种较高的状态下,教师就必须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之间的有效转换,来为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维持提供保障。在教学方法的选择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类型、难度以及教学目标等教学要素的准确把握,来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从而在保证最佳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例如上文所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器乐曲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进行选段欣赏,来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与乐曲有关的内容和故事,从而更加透彻的感受其中的美感;《青藏高原》、《茉莉花》等通俗类歌曲的教学内容,则可以利用学生自学竞赛,教师综合指导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四、利用鼓励评价方法,以自信促进兴趣激发

在任何学习过程中,天赋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并不是所有具有天赋的人都能够得到成功,所以说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培养才是成败的关键。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音乐天赋,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天赋就学不好音乐,唱不好歌。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自认为自己“五音不全”羞于开口的学生,我都会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评价,来让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音乐学习自信心,使他们在任何时候都敢于开口唱,勇于开口唱。与此同时,我还会给予他们精心的指导,使学生的音乐水平从点滴的积累当中实现长足的进步,并最终让“五音不全”的学生,成为一个个敢唱、会唱的“小黄鹂”。

五、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为兴趣激发提供动力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想要让学生真正的对音乐产生兴趣,除了要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音乐之外,还必须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兴趣动力,来推动他们不断的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我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的把握,常常会与同事们组织一些歌唱比赛,大型的比赛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例如“五四•青年节歌咏比赛”、“一二•九歌咏比赛”等。小型比赛以年级或者是班级为单位展开,例如“民歌小唱将”、“戏曲比赛”等。我之所以会经常选择举办歌唱比赛,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在舞台上去歌唱,去找到唱歌的乐趣,去散发自己的光芒。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够让学生的歌唱水平在不断的实践当中去提高自己的唱歌水平,使他们在音乐学习兴趣得以激发的基础上,实现音乐学习水平的稳步提升。

总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就必须要先激发出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从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角度来看,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音乐表现力的最佳时期,因此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将自己热爱音乐的内心得以释放,是新时期初中音乐教师所必备的素质。在全面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课程的重要性逐渐得以提升,在这一教学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完成基本音乐教学任务的同时,以兴趣为学习动力的激发点,为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的形成提供客观条件。

参考文献:

[1]连少萌.城乡初中生音乐学习活动兴趣取向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强宏.浅谈如何激发初中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3,13:112.

篇7

一、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结课的功能

课堂结课是课堂教学的尾声,在结课结束时,应该以优美、精炼的语言,通过师生角色转换、情感体验、展现成果等方式,促进学生对音乐教学主体部分进行思考、领悟、升华和延伸。

(一)丰富情感,升华音乐主题。

结课可以使本课的主体内容加以更加精华,总结归纳,梳理或浓缩,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次出现波澜,使音乐主题得到升华。

(二)承前启后,系统单元内容。

新教材改变了以往的陈旧模式即以课时结构、知识结构为编写框架,以单元结构为编排内容。在内容的安排上,使同一单元的每一课时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结课,总结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又为新课创造了新的美好意境,并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下节课埋下伏笔。

(三)指导实践,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结束后,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基础,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音乐作品,并介绍相关的音像资料及音乐电视节目给学生,或布置点课外创作。让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能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及时让学生反馈信息,教师需及时改进课堂教学。

教师在结课时设计学生互评、成果展现等活动,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改进课堂教学。

二、音乐课堂教学结课的方法

结课方法有很多种,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能让集中学生注意力,把学生情感和思维转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

(一)转换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一般我们教师总习惯于在结课时,自己洋洋洒洒地高谈阔论,学生却听得满头雾水。其实,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我们完全可以转换一下角色,让学生替代老师来完成。

(二)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审美渴望。

审美教育学认为:组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施教。音乐教学的结束阶段,应该是师生对音乐审美的共同回忆,共同思考,是一种全新的审美联想。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在于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结尾时,要把握住情感性原则,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1、语言,升华音乐主题。

教师优美鲜活的、富有感情的语言,尤如一根彩色的丝线把课堂上的环节串成一条美丽的七彩项链。尤其是结课语言,一定要生动、形象、具体,并且具有启发性,它应该成为整堂课的教师语言中的经典。

2、歌、乐曲,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结课时,师生一同热情歌唱或聆听本课的歌曲、乐曲或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歌乐曲,再次体验音乐给人的情感愉悦,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三)延伸开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教学不能局限在音乐课堂中,而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开拓,这样才能缩短音乐与实际生活的距离。结课时,有目的地把所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很好的对课内课外进行沟通、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为课外音乐活动创造了好的条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

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就没有问题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教学观是片面的。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单纯的问题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这样不能满足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

2、学科综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将绘画、文学等多门艺术学科渗透到中学音乐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中,体现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特点,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理解音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

3、实践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处处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音乐教学结课的注意点

结课这一环节也应注意体现它的审美理念。根据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认为结课时应注意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美。

(一)科学美。

音乐结课要体现科学美,要以科学为指导。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审美知识和技能。结合教材自然地进行情感渗透,不可信口开河。

(二)情感美。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形式,结课阶段应该是学生情感的升华阶段,教师应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情感因素,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结课中得到升华。

(三)语言美。

结课时,教师要用美的语言,重点突出,切中要害,画龙点睛,精炼干净利落地引导学生,教师语言要充满感彩,富于感染力。要给学生以启发,这样并且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助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发展。

(四)情趣美。

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一、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

只有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发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让音乐课堂更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简单的引导和鼓励作用,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为构建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的享受,从而使学生热爱音乐,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正确学习音乐的方式和方法,这是音乐课堂教学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二、将个人与集体教学结合起来

音乐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有效地将个人与集体教学结合起来,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个体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因材施教,而且也给了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的学生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而集体教学则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歌唱在音乐课堂上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因此,合理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对于音乐课堂的创新有重要的意义

三、分阶段、有步骤地教导学生

音乐的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音乐的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分阶段、有步骤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于音乐的了解。比如,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歌词的意义和内含,把握歌曲的感情。然后,教学生了解相应的乐理知识。最后将曲调和歌词有机融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有质的飞跃,这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模式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方法。

综上所述,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音乐、学习音乐,构建创新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必须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所在。音乐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不是漫无目的的、无迹可寻的,相反,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需要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邹攀高.对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的思考[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03).

篇9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觉得上好一节音乐课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和音乐环境,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美中,教学生演唱中外著名儿童歌曲,聆听世界名曲。教师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完整,环环相扣,还要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爱上音乐,喜欢上音乐课,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加放松、投入。这样,师生互动,积极配合,每节课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提高乐理教学实效性

乐理教学既是初中音乐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内容,也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面。

对于初中生来说,一些音乐知识太过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应该用灵活的语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一些抽象的知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例如教2分音乐、4分音符、8分音符、16分音符等,可以让学生来分辨声音的长短,用一些生活中常常能够听到的声音来举例,比如火车声、汽笛声、骑车喇叭声,还有学生所喜欢的动物的叫声如小猫声、小狗声等,让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的认识,然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节奏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学习歌曲,让学生掌握节奏最好的方式就是朗读歌词,按节拍的规律朗读。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多增加些乐理知识,但也不能死板地教授乐理知识,同样要把乐理知识渗透在游戏中教。

三、提高歌唱教学实效性

篇10

一、 创造必要的音乐欣赏环境

这其中包括很多环境种类:

1、生活中的音乐环境: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从不爱听音乐到爱听音乐再到会听音乐的过程,但是每个人对所听到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音乐的耳朵”需要大家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去训练它,刺激它。就像学习语言一样,长期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学习,那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如果孩子们时常处于一个音乐环境中,让他们能不时地触碰到它,即使他们只是听到而已,并不是在欣赏它,那么潜移默化的,他们也是在受到音乐的浸染。从初步感知上接触它,聆听它,那么如果在课堂上出现了那些乐曲,学生会觉得好像似曾相识,会对它产生亲切感,而不是满耳陌生的“天外来音”不知所谓了。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聆听音乐寻找音乐,如从自己喜欢的影视、动画作品中聆听优秀的音乐;在平常的节日庆典中聆听不同环境下,不同风格的音乐。

2、课堂学习环境:例如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集中注意力,力求达到教学最优化。将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探索。

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属于自己的魔法师,所以每个孩子会变幻出各种性格和想象力,我们的目的就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培养学生对所欣赏的歌曲的“再创造”所以,让他们主动去参与初步体验和感受乐曲,重感性轻理性的去听,先不要在乎这首乐曲中都有什么知识含量,只要抓住你在欣赏它时的感觉,能否“听进去”。放开手让孩子们自己寻找答案!

二、 多媒体创设直观形象的视、听效果

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对此非常感兴趣,因为看电视本身就是他们一大兴趣爱好,一些交响作品,音画作品,都可以以此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例如:欣赏迪卡斯的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迪士尼动画作品《幻想曲》就以动画配以古典名曲的形式展现给孩子们,以小米奇将魔法师淘气的小徒弟这个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出来,那把被施魔法的扫帚也赫然出现在孩子们的视野中,这时乐曲中原本抽象的“魔法师的主题”“小徒弟的主题”“小扫帚的主题”,都形象清晰地呈现在了学生面前,有些孩子甚至还会哼唱了其中的主题旋律,这不能不说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三、 艺术门类相综合——教学过程中的丰富与拓展

我们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始终是伴随着生存环境的开放和对多元文化的吸收,在音乐教育中也免不了使内容更加生活化,涉及的范围更加多元化。

虽然我个人是非常反感将音乐课上成语文课、美术课,但是适当恰当的加入学科融合是可取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对其欣赏的专业性,拓展和更新他们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也能大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审美能力。

四、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

我们国家与国外的音乐教学的起点、环境、方法与发展存在着很多差异和很大的距离,但是正走在新的道路上的我们需要新方法的推动和实践,我们可以针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和现状对教育方法进行合理的借鉴实验。例如: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注重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音乐活动,特别是体态律动;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注重旋律和节奏的联系。在平时上课前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旋律试唱练耳练声训练,这对音乐欣赏过程中对乐曲的主题的听辨能力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