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概念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8: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启发式教学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启发式教学概念

篇1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愉快而有选择地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的最直接因素,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体现,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新异感

从学生的心理结构的基本要素来看,设置带有启发性的物理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一堂课的成败,学生学习的情绪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物理的情境,我们可以采用实验观察法,展现物理情境;讲述小故事,造就物理情境;利用插图、挂图,创设物理情境;选用习题,再现物理情境;开展竞赛评比,设置竞争情境;师生情感交流,激励好学情境等等。

2.教学要有层次性,尽量符合学生的心理、思维的一般规律

任何学习活动,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思维的一般规律,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需要,而满怀激情地继续钻研下去,因而有层次、成梯度的启发式教学,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高涨,而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例如:深与浅是一对矛盾,但又是一个统一体,深是本质,是从教学内容角度来谈的;浅是现象,是从教学方法角度来讲的。所谓深,是指深入事物的本质,抓住事物的规律性,清楚阐述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规律性知识,如概念、规律等。所谓浅,是指施教要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明白清楚、引人入胜。一句话,教学过程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

3.教学要使学生有成功感,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感中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持久,能否一浪高过一浪,关键在于能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看到成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产生愉快的情感。只有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才能进一步使学生产生新的求知欲,满怀乐趣地继续钻研下去,使学生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学生能“学有所得”,内心就会充满喜悦,就会不以为苦,就会有持续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学要千方百计在“学有所得”上下工夫。

二、教师要发现问题,设疑诱导

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有层次地步步设疑、导疑、解疑,学生则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教师在步步诱导、启发,学生在不断深思、领悟,设疑成功了,就能推动导疑、解疑,因此要注意:1.教师的诱导启发,在于善于设疑。一场成功的文艺演出,往往一开始就把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观众面前,紧紧扣住观众的心弦,使人欲罢不能。教学也是这样,必须以疑引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把他们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大疑大进,小疑小进,无疑不进,要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示疑点、解决矛盾。2.激疑还表现在回答学生的问题上。教师要善于拒绝回答学生没有认真思考过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提问不要一问就急于仔细回答,而要善于反问,让学生先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或者启发他去思考。

三、实验探究

篇2

【关键字】:初中物理教学 启发式教学 教学实效

引言

针对物理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如何有效的提升物理课堂教学实效,进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都有所提高,是物理教学工作者们急待解决的问题。启发式教学作为初中物理课堂上大范围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被用来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服务。启发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智力,下面将对启发式教学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启发式教学简介

启发式教学就是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如下所述: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任课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的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自身的能力等采用的不同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启发学生开展个性化思维,善于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最终把所学的课堂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因此,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所在。

启发式教学较其他教学方式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启发式教学是把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开导结合起来,做到两方的有效互动。之所以要开展启发式教学是因为,启发式教学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兴趣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具有开展的可行性和科学合理行。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的开展对于物理教学而言,是大有裨益的[1]。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无论讲述什么内容或者采用何种方式,只要是深入贯彻了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思想要求就属于启发式教学的范畴。

2.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措施

2.1 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开展启发式教学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会留心观察身边许多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点生活经历来布设物理教学的全过程,如此,学生能够很好的学习物理知识。因此,任课教师要注意在开展教学时引入生活实例。例如,在向学生们传授压强这个物理学概念时,启发学生可以通过举如下的例子:众所周知,当我们漫步沙滩上时,鞋子会不自觉的陷进沙子中去,但是假如有木板垫在沙子上的话就不使脚陷进去,那么就可以启发学生来思考在这个例子中压力与其他什么因素有关呢?如何区分压力产生的效果?如此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

2.2 通过实验来开展启发式教学

大部分的物理学概念和定律单单靠列举生活实例来启发学生,只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这些现象而不能深刻分析、解决问题,并发现其中隐含的规律。如果能在引用实例的基础上加以实验辅佐,教学活动会取得非凡的效果,而且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通过实验可以为学生们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进而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要注意为学生尽可能多的安排各种实验,从而使学生高效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例如,在向学生们传授欧姆定律时,首先,教师要充分知道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实例来发现要研究的问题所在,这个日常生活实例可以是:善于观察生活琐碎的学生会发现,对于同一个白炽灯来说,亮度会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增大,而当电压保持一定时,高瓦数的白炽灯要比低瓦数的亮一些,这是什么原因呢?从而引发学生做出如下思考:难道是电流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增大?高瓦数的白炽灯的电阻和低瓦数的有所不同,所以通过的电流也就随之不同?在学生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做相应的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中所涉及的物理学定律:(1)保持电阻不变,变化电压,观察电流的变化情况;(2)保持电压不变,使电阻发生改变,观察电流的变化情况。实验完成后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相应的结论。

在开展物理教学时,引入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实例及其实验,能为学生高效的掌握物理概念和定律营造一个十分适合的物理情境,从而为学生综合物理知识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指导学生对所学进行实践应用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的引入和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物理实验,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物理概念和定律的大体轮廓,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不能更真正的消化吸收。所以,要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相应的实践应用,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而且让学生明白了如何学以致用。例如,在结束了欧姆定律的课堂教学后,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假如有一个电压为10V的电阻,经过其的电流恰好是1A,则这个电阻的阻值会是多少?设通过电阻的电压为0伏时电阻的阻值该是多少?通过对学生提出这些问题,能帮助学生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好的改正,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3.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初中生中有效的开展物理教学活动,还需要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的运用才能够完成,其中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当属启发式教学。因此,在今后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于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在明确学生学习需求的额基础上,加强对于该种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以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物理水平。

篇3

关键词:历史课 启发式教学 误区

启发式教学打破了以往的结论教学模式,符合人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融入了过程式教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及提出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对启发式教学还存在着种种思想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因而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它的教学效果。

一、历史教师对“启发式教学”思想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启发式就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历史教学过程中,常会看到一些历史老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学生思考回答,从而进行“启发式教学”。此做法,看似是“启发”,实质是“”。它使学生被动地接受问题的设计,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不假思索或翻翻课本就可随口答出。对于这种当前历史课堂中最常见的“启发式”,实质上没有引起学生的思考,也没有达到“启发”的目的。

误区之二:“启发式教学就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后,老师再总结出正确答案。”常会见到一些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后,再由老师总结出正确答案。因而,名为“启发式教学”的环节,实则是“结论式教学”。

误区之三:“启发式就是通过启发,解决实际问题而得到正确答案。”如此实施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得到的仅仅是“金子”,而不是点石成金的“指头”。

二、“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我国最早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是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子日: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原理的阐述。在这句话里,孔子虽然没有概括出“启发式”这一抽象概念,但他指出了“启发式”的实质,即启发和举一反三。启发,关键是调动学生学、思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举一反三,实质上还是强调发挥学生学、思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自己的灌输代替学生的思考。在孔子看来,学生品格的养成,学问的充实,是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思考的结果;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启发和诱导上;学生的自觉学习处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前提;启发是教师启发,诱导是教师诱导,与放任自流绝不相同。

从以上孔子对“启发式教学”的阐述以及对这一原则的具体应用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始终强调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隐藏在某种事物后面的问题。一旦学生把不解的问题向老师提出,教师怎样启发点拨学生使之能举一反三成为关键的时候,矛盾的主要方面便转向教的一边。也就是说,在“启发式教学”中,就教学工作而言,教师与学生相比,教师起主导作用;就教与学的主要矛盾而言,既然是矛盾,其对立的双方必然相互转化,不能限定。这就是“启发式教学”中教与学这对矛盾的辩证关系,也是“启发式教学”中教与学的精髓所在。

三、走出误区的方法

认识“启发式教学”的内容及精髓,目的是使历史教师走出对“启发式教学”思想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

对于第一个误区,其解决办法有:1.针对“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名为“启发”,实为“”的“启发式教学”,不妨在上新课前,先让学生预习,有条件的学校,也可放映一些有关历史题材的录像、影片或组织学生到历史博物馆参观,使学生发现弄不懂的问题,产生一种对知识的渴求。这样做,既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又为实施“启发式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2.“由老师提出问题”可以作为当前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历史教师也应对问题进行科学设计并加以科学引导而提出。重要的是所设计的问题内容本身要带有启发性。一是历史课本中无现成答案,必须在大范围、多章节中,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经过深入思索才能整理出来的问题;或是教材只提供了资料而没有结论的问题。二是能使学生的思维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历史知识的纵横面之间,往返运动,进行联系分析、归纳对比、得出结论的问题。

面对“学生回答后,历史教师再直接总结出正确答案”的“启发式教学”的第二种误区,其解决办法是:教师不要代学生回答,而应分析学生的回答,合理的地方给予肯定,不正确的地方则帮助学生分析。分析问题时,最好是不断设疑,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使最后得出的结论水到渠成。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92-02

启发式教学方式融合了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手段。它从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帮助。它建立起民主和谐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的热情,并在一旁对学生的思维和探索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启发性教学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是一个十分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课题。

一、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时常会出现教师单独唱独角戏的现象。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加大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比重。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调动他们主观的能动性,逐渐的让学生成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在复习课时,对基因变化这部分的知识,就可以应用构建概念图链型方式来进行复习。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一条主线,从而在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同时,将他们的知识点相互连接并激活他们的学习思维。

2.独立思考原则,不经过思考的知识,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个人的能力。所以在利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进行高中生物的教学时,我们要尽可能的利用生物学中各种丰富的知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问、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性原则,在启发式教学中十分的强调互动式教学形式。为了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树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理念,构建出活跃、生动生物课堂教学氛围。在学生大胆的对自己想法进行表达时,教师一定要认真的倾听,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尊重,不要因为他们一些错误的想法而否定他们,而应尽可能发现他的亮点加以肯定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让学生建立课堂自信,使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顺利的进行,从而提高学生对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

4.举一反三原则,生物学科同我们日常的生活、实验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对生物知识的拓展,将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同日常生活实践或实验课堂相互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的掌握生物学科的相关知识。如:给予学生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和洋葱等材料和器具,让学生设计质壁分离自动复原实验。这种题型所要考查的是,学生以相应实验能力为基础,如何科学的设计实验的步骤,这类题型将实验的原理、步骤和结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在进行这类题型的专题复习时,更利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为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能积极的发挥出自己的思维能力,举一反三,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直观手段和实验,启发学生自主性

生物这门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十分强调实验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进行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的发挥生物实验这种教学手段的作用,使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当中,启迪他们的思维科学性及缜密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我们在进行“内环境稳态”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时,可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的实验演示:用干净试管两支,分别把蒸馏水和血浆加入进去,然后用pH试纸对两个试管中所装的蒸馏水和血浆进行pH值的检测,检测后在两支试管当中分别加入数量相同的盐酸或是氢氧化钠溶液,摇匀以后再进行pH检测。最后让学生对分析所得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们掌握关于“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

(二)语言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

在进行高中生物的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若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显得呆板或沉闷,那么学生就也失去对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而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就更加的无从谈起了。所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就要更加关注对所要教授知识点的处理,运用恰当、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创建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

如我们在讲授“反馈调节”这个生物概念时,就可以将这个概念进行一下的比喻:工厂将要生产某种产品的时候,就需要市场来对这种产品的供求进行相关的调节。当这种产品在市场中供不应求的时候,相应的信息就会反馈给相关的部门,而相关部门则会发出要求工厂扩大该产品生产规模的指令,相反,在这种产品若干在市场中供过于求,那么相关的部门就会要求工厂压缩这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就像这样,在同一个系统当中,系统自身的工作效果,会反馈给信息调节系统,从而对系统本身进行调节,这样的调节方式就叫做反馈调节。

(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具体

篇5

一、实行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启发式教学思想在我国已有很久的历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倡和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问题是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将其贯彻和落实于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的小学数学改革的今天,启发式教学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这是因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探索精神、适应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仍然采取单纯传授知识为教学目的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这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的。

其次,改革开放促使人们生活、工作的节奏大大加快,思维方式和各种观念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这正好与青少年儿童学生热烈奔放的心理相吻合。学生对节奏缓慢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不感兴趣,对“填鸭式”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有厌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课堂内设置某种特定的情境,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要达到这个目的,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再次,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不管采用何种启发方法,何种课堂教学形式,都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避免直截了当地给予现成的答案,而是要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且,问题的解决也要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发表创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实行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能的有力措施。常听到有些老师埋怨道:学生基础差、头脑笨,启而不发,无法进行“启发式”教学,持有这种观点的教师是对“启发”含义理解不透。孔子早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原意为:(学生学习时)不到苦思不解(要求解答)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心中有了体会)不到想说而又说不出口的时候,我不去启发他。也就是说,一是要把握好启发的时机;二是“启”要有针对性,要恰好“启”在学生心坎上,即启在学生想表达却表达不出之处。再者,“启发式”教学最关键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愤”“悱”情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实质就是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启动全部思维。因此,创设“愤”“悱”情境应做到:(1)教师应把创设一种学习数学的良好情境当成自觉设计的产物,作为不可缺少的教学环境而贯穿于教学的始终。(2)注重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这样,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师生心心相印,情感共融,以情感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运用自己的知识情感诱导学生,用积极情感作调节。(3)为了使启发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备课时,教师应能准确地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佐之以适当的启发方法。总之,不能让学生不思考,便将结果和盘托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步步引导,在学生思维障碍处“搭桥”,启发思考,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状态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三、启发式教学的启发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引导,下面结合数学教学,谈谈启发式教学的几种方法:

1.设疑启发

宋朝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须疑。”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水平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一些必要的疑难问题,启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例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可设问:如果把6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怎么看出数值的大小呢?学生很容易得出只要末尾添上一个0、二个0、三个0即可;那么0.6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该怎么计算呢?诱发其思维产生“愤悱”状态,然后教师层层分解,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认识上产生质的飞跃。

2.直观启发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其中思维还有动作思维的成分。根据这个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充分运用幻灯片、图表、实物等教具,特别是让学生动手操作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启发教学。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认识分数。教师可先让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用手折成四份,再让学生用剪刀把正方形剪成四份,并按要求取出1份、2份、3份、4份,分别表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教师要反复强调“平均分”,是谁的几分之几,再请学生把平均分的4份拼成一个正方形,这样,通过剪—取—拼的过程,既达到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又较形象地得出结果——分数之和是1。

3.迁移启发

从已知到未知,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新旧知识常常是紧密联系的,温故而知新,新知的获得是以旧知为基础的,帮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接受新知识、获得新技能,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智能的好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迁移规律。在讲解“未知”时,要帮助学生将“未知”和与“未知”有关的已知进行联系。在教学新知识之前,注意提供与新的学习课题具有共同的构成部分的材料,使已经获得的知识成为后面引入更为抽象和复杂的材料的基础,确保从已知到未知,以促进学生以旧驭新,不断提高认知能力。

4.比较启发

小学数学概念中有些概念比较相似或相近,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如“周长和面积”“质数”等,因此,为了防止学生对相似或相近的概念产生混淆,采用对比方法,引导学生弄清它们的本质差异,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启发方式还有讨论启发、激励启发、练习启发等,对这些启发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交叉组合运用,以收到最优的启发效果。

篇6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拓展,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掌握在这一阶段应该重点进行培养。数学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知识体系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因而小学数学教学一刻不能松懈。小学阶段是基础性掌握阶段,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有非常高的要求。本文以启发式教学方式为研究对象,强调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三方面进行启发式教学创新思考,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旨在推进发挥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的最大助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创新对策

启发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遵循基本的教学规律和教学任务安排,通过在思维方式上的启发引导,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式教学贯穿整体教学过程,能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启发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的学习依托于数学思维的养成,小学阶段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学习的具体内容,而且随着教学难度的不断提升、教学内容的深入,小学生在理解能力上都在不断的进步。数学是将抽象的概念,复杂的问题向具体化、简单化的问题转化,小学生应该形成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能力。启发式教学能够让小学生在数学教学环境下主动思考问题,融入到数学学习的环境下,认真去思考。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鼓励小学生从兴趣出发,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小学生自己的努力解决数学问题,在启发式教学的带动下,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形成,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形成。

(二)启发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启发式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数学学习的能力,数学学习重视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推理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等。启发式教学从学生的主体特征出发,既鼓励小学生的个性优势发挥,不局限于统一的解题思路,重视发掘小学生自身潜在的学习能力。启发式教学重视对小学生的情感关怀,小学阶段学生的情绪较为敏感,很容易在困难面前产生畏惧、困惑,启发式教学能够时刻关注学生情感动态,让小学生时刻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情感熏陶鼓励学生尝试,形成学生主动性学习、自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的是辅助学习的作用,始终重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启发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善于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总体节奏的把握,帮助学生适应各种类型题目的解答。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随着教学任务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增加,数学题型的多变,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启发式教学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探寻最适合自身学习习惯的解答方式,保持对于数学解答清晰的思路,在各种题型面前都能够灵活应对,为进行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数学启发式教学创新对策

(一)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把握整体教学节奏

启发式教学实践的开展要重视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到教学反馈,启发式教学手段都能够实现对教学环节的推动性作用。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通过设定教学问题,提升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兴趣,通过逐步的渗透和引导让学生能够融入到教学环境中。在教学实践的过程开展中,教师通过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去推理、验证最终得出小学数学的结论和知识点,强化记忆。在教学反馈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总结、习题练习让学生能够在巩固学习内容,以启发式教学带动学生课后自主探究,需求更多的数学解答方式。

(二)注重数学内容与现实案例的结合,丰富小学数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启发,数学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将抽象的知识点和具体的生活案例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掌握解题思路和做题方法。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基础性掌握十分重要,启发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时刻保持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点。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内容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生活的联系,通过启发和引导能够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的习惯,将数学知识带入到生活,以生活案例帮助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得到双倍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学生课堂交流互动,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自信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启发式教学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运用专业教师语言,以情感关怀关注学生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教师以鼓励式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运算和解答的尝试。数学学习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一种积累的成长,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以数学教学渗透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带动学生应对挑战的自信,端正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认识,在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中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三、结论

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应打好基础,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启发式教学无疑是尊重小学生的情感认知,重视循序渐进的教学渗透过程的教学探索。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手段对于学生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对于教师而言,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特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而言,要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保持学习的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启发式引导为推动力,以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信任和努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做出积极的探索。

作者:措姆 单位:理塘二完小

参考文献:

[1]肖拴羊.小学数学启发式教育策略分析[J].学苑教育,2015,04:47.

[2]辛延立.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5,10:42.

篇7

一、对启发式教学的研究

启发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儿童实际情况的不同,教师为了有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多种方法,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儿童水墨画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长期使用着一些过时的教学方式,这些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把学生的脑袋当器皿,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这种单纯把儿童水墨画课当作的说教课的教学方式,往往收不到应有效果。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教师的主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启发学生自觉地学习和积极地思考。启发式教学是教师的“启”和学生的“发”有机地结合,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的双向活动。

1、启发式教学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行

启发式教学需要重视对教材的研读重组。作为实施新课标的工具和载体,教材是教学的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应该仔细研读儿童水墨画教学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要求和学生具体情况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思路,沿着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按照以大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对儿童水墨画教材进行筛选和延伸,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合理组合,方便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教师在研读教材的同时,要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理论教学内容与自己所带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密切联系融合,从而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框架。只有根据着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钻研、思考教材,才能在课堂上启发学生的全部主动性。

2、启发式教学要求以人为本

作为儿童水墨画教学的根本理念,以人为本的概念一出现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需要把学生发展作为重点,将每位儿童的整体的、可持续的发展放在心中。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启发他们理解和接受理论的过程时,将学生自己的绘画认识同老师的思路连接起来,同时结合儿童的个性特征予以辅导,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二、对合作式教学的研究

1、合作式教学的优点

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对学习很重要。合作式的学习会起到互相启示、取长补短的效果,能促进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学生社交能力的发展。同时,与学习伙伴交流,也可以活跃氛围,交流心得,启发思想,开阔视野,产生创造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最终共同提高。

2、儿童水墨画合作式教学的方法

(1)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由于当前部分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在儿童水墨画教学联系实际中,将绘画理论与现实进行比较、分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水墨画中的疑难点和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学生组成小组合作来相互讨论解决。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他们的智慧和掌握的信息,运用所学的理论和观点尝试解决各种问题,会有很好的收效。

(2)进行角色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在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活动中,让每个儿童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现实生活,或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使其通过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而使学生对水墨画教学课更加感兴趣。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对学习很重要。合作式的学习会起到互相启示、取长补短的效果,能促进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学生社交能力的发展。同时,与学习伙伴交流,也可以活跃氛围,交流心得,启发思想,开阔视野,产生创造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最终共同提高。

三、对启发合作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启发性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查阅相关材料可知,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思想。纵观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之中,对于启发式教学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对于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目标的高效、科学的完成。本文结合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启发式教学法在运用过程之中存在的误区,结合自己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启发式教学并非“少讲多练”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及学习主动性受到人们越来越普遍的关注。但是,由于不同教师、学生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各异,使得新课程标准在具体实践过程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例如,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则应当注重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动性的发挥,应当“少讲多练”。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数学理论的简单概括,使学生在实践之中进行学习。因此,对于每节数学课堂进行不同时间比例划分,将“讲”与“练”的时间固定。片面的认为如果整节数学课教学过程之中,没有充分的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没有挤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则是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违背。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并非片面的“少讲多练”,而是应当与数学教学内容相关,进行差异性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契合。例如,对小学数学教学之中重要概念的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具体知识的运用教学应当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再如,启发式教学之中对于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注重,是讲求启发教学诱导教学得法,与小学生教学实际相结合,如果不能够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探讨,单纯的从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来看,“灌输”前20分钟,后面25分钟做练习,抑或前25分钟“灌输”,后20分钟做练习,也并非真正的启发式教学,也不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学生既得数学经验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家庭对学生的早期教育较主重视。不同学生在接受小学教学之前,已经积累了部分与小学相关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与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单纯从课堂获得相关知识、技能不同,启发式教学可以借助于学生既得的认知结构进行积极启发教学。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笔者认为加强启发式教学与学生教学实际相结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够使我们的启发式教学具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与学生实际进行运用呢?首先,小学教育工作者要能够切实从初学者的地位入手,通过与学生进行积极地沟通与交流进行学生既得数学经验把握。通过加强对学生既得数学经验的把握,有利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之中进行更加灵活的把握。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采用启发式教学是不断丰富与发展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举措。一个好的教学结构是把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过程结合起来考虑而后形成的。教师毫不费力的觉察出来的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对于一个刚刚开始探索这个领域的学生来说,却可能是十分隐晦的。因此,教师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困难程度,站在初学者的地位来安排。

三、注重数学知识教学的逻辑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求现代小学教育工作者能够注重其内在逻辑性。通过多元化知识的不断归纳、总结、运用,能够更好的促成学生启发式教学的合理运用。例如,从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学媒介――教材来看,为了更好的促成对小学生的启发,“跳一跳摘桃子”,笔者对整体教材顺序根据学科逻辑、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把握程度进行重新组织,在对教材之中重点、难点进行突出的情况下,将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综合,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使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得到更加体现,也有利于数学理论与数学实践活动的结合。

综上所述,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较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小学生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提升以及更好促进小学生身心素质的综合培养,笔者认为加强我国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各教学法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范建忠.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有效整合的时机[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8).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启发式教学;应用

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在初中教学对教学质量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传统教学模式及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现代化教学方法进行合理运用也就十分必要。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利用,可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提升,并且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可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及能力进行较高培养。

一、充分把握学生心理以提升其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而言,其与小学阶段教学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学生对计算机及其自身发展情况更加全面了解。在学生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首先接触的就是信息概念及信息有关知识,而信息这一概念对于初中生而言往往很难进行定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选择具体信息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进行理解,也可使学生收集在自身周围所发生的相关事件信息以加强体会,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使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得以锻炼,还能够使其学习积极性得以有效提升,符合学生善于表达的心理,并且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对学生进行较好启发,最终可得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依据学生不同情况,应当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及意义,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必要性,也就能够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比如,在对计算机发展历程这一内容进行讲解过程中,由于这一部分知识具有较强理论性,学生学习兴趣比较差,然而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更好学习其他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又十分重要。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不同学生扮演不同时期学科学家,使其对计算机发展历程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对这一部分内容加强主动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具有较好启发作用,从而使学生将这一内容较好掌握。

二、科学准确地把握机会启发学生学习

在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启发式教学得到更好应用,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应当对启发时机准确把握,在对实际时机进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启发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启发时机准确把握:其一,在实际教学中对某一方面问题得到部分答案,但是答案仍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教师可对学生启发;其二,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相关方法及思路,有欲望进行尝试,然而仍缺乏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进行启发;其三,对于某一方面问题,学生无法较好实现知识迁移,虽然一时间无法回答,然而有信心进行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进行启发;其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疑惑,对于很多问题无法解决,无从下手情况下,教师需要及时启发学生。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准确保卫启发时机属于关键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启发式教学得以真正实现,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观察,对学生心理状态准确把握,在学生存在困惑,通过积极探索及努力而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能够选择正确方法思考问题,使学生思路能够得以扩展,从而使其更好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内容,最终也就能够保证得到理想的效果。

三、合理创设启景

在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启发式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应用效果,还应当注意创设启景,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到启发,从而使其能够积极探索及思考。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际情况加强认识,并且与实际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创设与学生情况及教学情况相适应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中才能够保证对学生较好启发,使其根据教师启发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及内容,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对“Word文档”这一内容进行教学过程时,教师可创设具体办公情景,为学生分配具体任务,使学生制作Word文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无法操作时教师可对其进行一定指导,对其启发,从而使学生能够将这一方面操作技能较好掌握,提升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及水平。

四、选择合理启发方法

在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启发式教学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选择合理启发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在保证启发方法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启发式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在对学生进行启发过程中,教师所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应当能够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注意遵循由易到难原则,逐层对学生启发,使学生逐渐学习相关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参与课堂教学,才能够保证所提出的问题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在对学生启发时,可选择肯定启发,即直接给出学生提示,指导及如何操作,但是应当对提示程度准确把握,避免过多干涉而影响启发效果。

五、结语

在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对提升教学效果十分有利。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各个方面入手对启发式教学进行合理应用,从而使其应用效果得提升,使课堂教学质量及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陆晓琴.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改进及应用分析[J].职业,2014,(15):112-114.

[2]冷学农.浅议信息技术课堂中启发式教学的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1,(21):38.

篇10

立项部门:黑龙江省教育厅

课题类别: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

课题名称: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园艺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编号:JGZ201202414

课题主持人:田婧

作者简介:田婧(1975-),女,沈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概念,然后简单阐述了实施该教学模式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园艺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这门课程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的创新。

关键词: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高职;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实践操作技能强、知识面较宽、职业素质较高等特点。

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双向互动,从而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倡导诱导启发式教学是实现学思结合的有效途径,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贯彻教学民主的理念,创造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千方百计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主动求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教学方法,使其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但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能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诱导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高等学校,尤其是职业院校的教学需求,更能体现“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

关于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国内外有许多典型的案例,国内温恒福教授的“诱导启发式研究体验教学模式”在现代教学中就倍受欢迎。哈佛大学心理学讲师塔尔博士的公开课幸福课中也大量使用了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

开展诱导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思维,能否在一节课成功引导学生思维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学生在课堂是否集中注意力、是否专心也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本人将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园艺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这类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该教学模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

第一,教师要在课前设计好本节课的知识点,以便于对学生进行问题启发。要想较好地把握这个环节,教师就要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由于《园艺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这门课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因而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运用实践――探索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难点,理论联系实际,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1]

第二,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尤其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对思维和理解有误的学生,更要耐心讲解和鼓励,给予正确引导。教师要做到“六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师生还可以角色互换,让学生到讲台来讲解,最后教师再予以补充和总结。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2]

第三,教师在学生讨论、辩论的基础上对所提问题要给予正确的点评,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启发这种教学模式,它十分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到园艺植物病害流行时,教师可以先提出设问“结合发病规律,思考一下影响园艺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由推选出的代表阐述其小组的观点,教师再加以补充和总结,这样也十分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归纳能力的提高,同时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和扎实记忆。[3]

第四,要实施趣味性教学,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开展诱导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就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起来。教师可以在精心营造的愉悦的课堂气氛中结合教学内容来诱导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并能平等地和学生交流,从而有效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形式。

第五,激发学生认知的内驱力。探究自然、征服自然的无穷奥秘,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最重要和最强大的诱因。我们注意抓住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把认知与情感合二为一,从学习中获取学习的动力 [4]

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目前主要应用于《园艺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课程的教学环节中,针对在校所有园艺专业大学生,共150人,通过本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学生真正由被动学习变为对知识的主动获取。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学会什么”,而是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农业新型技能型人才,为学生将来创业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还应注意不断创新。创新一方面需要提高素质,另一方面需要掌握方法,只有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进而促进中华民族的创新!

高职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后能否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全面、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技能。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实践能力突出,为毕业后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增强了适应性,学生工作之后能很快地进入角色,更快地适应岗位需要,增强了就业的竞争力。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主动求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真正实现高职院校达到培养具有优秀岗位能力和职业潜质的新型农业人才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钟祖荣:启发式教学的特征及其实施要领[J];中国教育学刊,1996,(04)

[2] 王玉玲: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