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

篇1

对外直接投资 今年上半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的2169家境外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39亿美元同比增长34%。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827亿美元。

对外承包工程 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425.1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营业额102.1亿美元,同比增长20.4%;新签合同额661.9亿美元,同比增长20.5%,其中6月份当月新签合同额120.2亿美元,同比增长26%。

对外贸易方面

据海关统计,1-6月,全国进出1317036.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8%。其中出口8743亿美元,增长24%;进口829317亿美元,增长27.6%;顺差449.3亿美元,下降18.2%。

进出口规模再上台阶,出口增速出现回落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超117万亿美元。但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影响,进入二季度以来,出口增长持续回落,6月份增长17.9%(剔除价格因素实际仅增长5.8%),增幅比3月份回落17.9个百分点。

扩进口取得积极进展,贸易差额继续收窄欧盟、日本、东盟、韩国、台湾、美国和澳大利亚是主要进口来源地,国内紧缺物资进口继续增加,铁矿石、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量分别增长81%、7%和13.4%。上半年进口平均价格上涨14.7%,数量增长11.2%。由于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3.6个百分点,贸易差额继续收窄,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

我国企业出口竞争力不断提升’结构有所改善1~6月,我国出口增长24%,其中价格上涨10.2%,数量增长12.5%,反映在调结构等政策促进下,我国外贸增长呈现价格和数量协调拉动,企业通过培育自主品牌、增加附加值等方式提高价格、消化成本的能力增强。

利用外资方面

据商务部统计,6月当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919家,同比增长6.5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8.63亿美元同比增长2.83%。1-6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462家,同比增长8.7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8.91亿美元,同比增长18.4%。

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速超过农林牧渔业和制造业1~6月,外商投资制造业新设立企业5850家,同比增长14.4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84.74亿美元,同比增长15.63%。全国服务业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509家,同比增长5.5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80.54亿美元。外商投资农、林、牧、渔业新设立企业373家,同比下降3.3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35亿美元,同比增长15.13%。

从投资来源地看,亚洲对华投资上升,美国对华投资降幅较大1~6月,亚洲十国/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0850家,同比增长9.83%;实际投入外资金额525.3亿美元。欧盟27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840家,同比增长10.38%;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4,64亿美元。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727家,同比下降5.09%;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6.79亿美元。

篇2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外汇收支

Abstract:B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RMB exchange rate’s influence on foreign exchange revenue and spending of Shandong province,this article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appreciating anticipation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can accelerate the foreign exchange payments surpluses in short term. However,as long as the pressure of RMB appreciation becomes greater, the foreign exchange payment surpluses will begin to decrease in the long run.

Key Words:RMB exchange rate,appreciation anticipation,foreign exchange revenue and spending

中图分类号:F830.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0)12-0017-04

受美元汇率波动、巨额外汇储备、持续顺差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升温。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升值预期对山东省外汇收支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对外汇收支的影响

(一)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一是进出口贸易企业倾向于减少持汇周期。出口企业会采取缩短收汇时间、立即结汇的方式;进口企业即期对外支付外汇意愿减弱,常会采取海外代付等贸易融资或直接贸易信贷等方式延迟付汇,在短期内会加剧贸易收汇的流入和贸易付汇的减少。

二是对出口产品竞争力提出考验。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情况下,当出口商品具有竞争优势时,在出口量不变的情况下,贸易项下资金流入增加。但长期看,人民币升值将会使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从而导致出口收汇减少。

三是促进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理论上讲,汇率升值预期能够调动一国潜在的比较优势发挥作用,从而促进出口商品升级换代。特别是在出口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为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出口企业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从低端制造业向高附加值制造业的产业调整,最终促使贸易结构升级。

(二)对资本项下收支的影响

由于我国一直实施较为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短期国际资本并不能自由的进出我国。但是,资本项下仍可以通过直接投资、外债等渠道流入。

一是当期外商投资流入速度加快。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对于那些前期已经达成原则性投资意愿的外商来说,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背景下,加快投资速度可减少汇兑损失,因此短期内外资流入会加快。

二是外债流入量会增加。与涉外企业加快收汇或延迟付汇的原因相同,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背景下,向外举借外汇外债,可增加汇兑收益、减少举债成本。

三是国际热钱加速流入。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形成,各种国际热钱会通过多渠道流入,从而推动我国资产价格进一步上升。资产价格的上涨反过来又刺激了国际热钱的加速流入,从而造成我国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等压力。

因此,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在短期内将会加速资金流入,进一步扩大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但从长期看,会对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造成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出口收汇下降、国际收支顺差减少甚至出现逆差。

二、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对外汇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

以下运用VAR模型来检验人民币升值预期对山东省外汇收支的影响。本文选取山东省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出口收汇(EX)、进口付汇(IM)和外商直接投资(FDI)数据以及3个月境外人民币NDF 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由于我国目前对外债流动仍实行管制,因此本模型对外债不予以考虑。样本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的月度数据,并进行了季节调整处理。

(一)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对时间序列EX、IM、FDI和NDF的平稳性进行ADF检验,滞后期根据AIC和SIC最小准则确定,结果表明所有变量时间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表1),符合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

(二)协整检验

根据Johansen基于特征值的似然比方法,对时间序列EX、IM、FDI和NDF进行协整关系检验(表2)。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无协整关系并接受最多只有一个协整方程的假设,即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另外根据正态协整矩阵估计,EX、IM、FDI和NDF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根据检验得出的协整系数如表3所示。即协整方程为:

EX=1.5912IM+0.6849FDI+6.2996NDF (1)

由此可以得出,长期来看进口付汇、外商直接投资和境外人民币NDF都是出口收汇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境外人民币NDF对出口收汇的影响较大,其系数是6.2996,即NDF增加1%,则EX将增加6.2996%。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进一步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下面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4。

可以看出,EX与IM、NDF互为因果关系;FDI是EX、IM的格兰杰原因;NDF是IM、FDI的格兰杰原因;EX、IM均不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格兰杰原因;IM、FDI均不是NDF的格兰杰原因。综上可知,境外人民币NDF与出口收汇可以相互影响,并能够对进口付汇和外商直接投资产生影响。

(四)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通过以上的检验结果,可知EX、IM、FDI和NDF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因此建立VAR模型如下:

Zt=T+∑AiZt-i+εi(2)

其中,Zt=[EX,IM,FDI,NDF]T,T为4×1常数项矩阵,Ai表示参数矩阵,εi是4×1随机扰动向量。根据似然比检验的最大值、AIC和SC准则的最小值综合比较,选择滞后阶数为2的VAR模型。

1. 模型的平稳性检验。对VAR模型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的特征多项式全部根的倒数在单位圆之内,表明VAR模型是稳定的。另外,为了检验模型的残差是否序列相关和存在异方差,进行了LM自相关检验及White异方差检验(表5),结果显示残差序列基本满足服从联合正态分布且无序列自相关、无异方差的分析要求,模型效果良好。因此可以对VAR模型进行脉冲效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

2. 脉冲响应分析。脉冲响应结果如图1所示:(1)EX在NDF的冲击下,脉冲响应在第2个月后呈与NDF相反的变动方向,且所受到的影响逐渐呈现扩大态势,说明出口收汇在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即人民币NDF数据下降)的影响下出现了增长。(2)FDI在NDF的冲击下,脉冲响应在1-6个月内呈现负的反应结果并逐渐向零衰减,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将在短期内出现增长,但增速逐渐减小,长期内有下降的趋势。(3)IM在NDF的冲击下,脉冲响应在第2个月后呈现负的反应结果并逐渐扩大,说明当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一段时间后,进口付汇会相应减少。另外脉冲响应还显示了NDF对自身的冲击具有正向的反应,表明前期人民币NDF的上升会促使以后人民币NDF的持续攀升。

3. 方差分解分析。将VAR模型进行方差分解,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1)EX的变动中,IM和FDI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1%、20.1%,NDF的贡献率达到15.63%。(2)IM的变动中,EX的贡献率在10%左右,FDI和NDF的贡献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到16.42%、35.07%。(3)FDI的变动中,EX、IM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3.8%、26.38%,NDF的贡献率较小,仅达到5.27%。(4)NDF的变动中,EX的贡献率极小,尚未达到1%,IM、FDI的贡献率也很小,分别为9.41%、4.18%。而其自身的贡献率则高达85.77%。

4. 结论:(1)山东省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与境外人民币NDF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2)人民币升值预期在短期内会刺激出口收汇增加、进口付汇减少和外商直接投资资金的加速流入,从而进一步扩大外汇收支顺差。然而长期看来,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出口收汇和外商直接投资将出现下降,同时进口付汇将随着人民币购买能力的增强而增加,这将最终导致外汇收支顺差下降甚至出现逆差。

三、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下山东省外汇收支情况

(一)各项合规外汇资金加速流入或延迟流出

从贸易项下来看,2010年6月末山东省贸易信贷为净负债57.2亿美元,较上期大幅增长599.1%;2010年以来月均出口收汇率(当月出口收汇额/当月出口额)为96.2%,高出去年同期2.6个百分点。从资本项下来看,2010年上半年山东省直接投资净流入累计23.0亿美元,同比增长76.5%;外债净流入2.5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6倍。

(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迅速

由于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有所降低,部分企业改变单纯追求数量扩张的经营理念,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来提升产品竞争力。2010年1-9月份,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0.6%。

(三)异常资金加速流入

一是贸易项下通过提高来料加工工缴费等途径流入资金明显增多。2010年上半年全省来料加工工缴费率约为34%,较去年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二是通过转口贸易等服务贸易渠道异常流入加快。2010年上半年累计流入16.3亿美元,同比增长85%。三是利润汇回呈加快趋势。上半年全省境外投资利润汇回1.2亿美元,增幅高达150%。四是境内资金应出不出或延付现象增多,如某外资企业境外股东股权转让款迟迟不办理购汇汇出手续等。

四、相关建议

(一)合理引导人民币汇率预期

汇率预期实质上是市场主体对未来汇率变化趋势的一种心理预期,具有自我强化功能,也是激励异常资金流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合理引导市场主体的汇率变动预期,防止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趋强造成的短期内贸易顺差“虚增”和境外资金过快流入,以减缓国内流动性过剩压力。

(二)整合国际收支统计监测体系,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力度

首先,应进一步整合系统资源,实现外汇统计体系各业务信息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其次,应构建完善的跨境资金流动预警体系,加大对跨境资金流动的风险预警。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多部门联动机制,实现外汇资金的多角度、全方位动态监测。

(三)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政策,防范国际热钱冲击

一是进一步健全贸易项下外汇流出入的真实性核查制度、外商投资企业大额流入资金监管制度、大额结汇报备制度、本外币联合监管制度等。二是不断完善外债管理政策,加强外债展期期限、外债登记等业务的管理。三是对外汇违规行为除经济处罚外,还应加大通报等警示震慑作用。

参考文献:

[1]范言慧,潘慧峰,李哲.人民币升值预期与我国的贸易顺差[J].国际金融研究,2008,(2).

[2]蒙智睦.汇率与外汇收支的新关系、成因和影响及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2).

[3]王刚贞.基于资本管制下的汇率预期与贸易收支的实证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4).

[4]李天栋,许少强,朱奇.FDI的流向、汇率预期的自我强化与冲销式干预的有效性[J].世界经济,2005,(7).

篇3

一般而言,组成资本流出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外商投资撤离和外方投资收益汇出、内资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以及个人对外投资。由于受到资本项目管制和企业与个人结售(购)汇数量控制的制度约束,过去20多年中外资的流出往往被看成是资本流出的最主要阵容,但这种传统的资本流出结构如今却得到了改写。国家外汇局的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跨境支付的资本构成中,74%的资本流出增长源于中方主导权的资金流出;而外方资本流出仅增长15%。这就意味着,当前外汇资产的持有正在从央行向国内机构和个人手中转配,即由“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的方向转换,这种新的取向无疑契合我国汇率改革的基本目的,当然也是管理层愿意看到的结果。

由于无论是外方投资撤离还是外方投资收益汇出,抑或是国内机构和个人对外投资,三者都需要以向银行购汇为前提,因此,资本流出的最终结果必然引起国家外汇储备额度的减少。据央行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30万亿美元,第二季度末为3.24万亿美元,较一季度有所下降。官方外汇储备的减少除了蕴含着“藏汇于民”这一积极意义外,对平衡中国国际收支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分析发现,为庞大的人口红利以及低廉的要素成本优势所驱动,我国企业在出口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经常项目顺差,虽然藉此创造了丰饶的外汇储备,但由此也酿成了持续性的进出口非均衡运行格局,并屡屡招徕贸易对象的诟病。在这种情况下,资本项目如果出现逆差无疑可以对抵经常项目顺差,并从总体上驱动我国国际收支趋向平衡,进而改善和优化中国企业的出口贸易环境。

但实践证明,实现一国国际收支平衡的最好方式是大量经常顺差对应着大量资本逆差或者相反,以此观察,目前中国的资本逆差无疑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出超风险。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832亿美元,同比下降5%,经常项目顺差缩小同时资本项目逆差的扩大显然并不是一种十分吉祥的信号。动态地观察,伴随着中国要素资源使用成本的上升和比较优势的日渐式微,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可能继续收敛。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资本项目的逆差持续放大,显然会深度挫伤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引致中国外汇储备的急剧收缩,最终可能使中国陷入对外贸易逆差的被动席位。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尽管在上半年资本流出中外方主导部分仅占15%,提示外商资本并没有大规模撤离,但由此不能忽视资本持续逃离且规模越累越大的客观事实。统计表明,从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累计资本流出1828亿美元,月均流出203亿美元,大于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的月均流出141亿美元的规模。问题的关键在于,资本流出对于外商直接投资(FDI)具有“共振效应”,即国内成本驱动之下资本边际收益率递减所引起的资本流出必然削弱FDI的进入动能,从而反过来映衬和放大资本流出的规模。据商务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非金融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和实际使用外资水平同比分别下降13.1%和3%,而且我国吸收外资数量已经连续萎缩8个多月。这种资本流出递增和FDI流入递减的“双煞”力量显然构成了中国经济持续下滑的重要因素,如果得不到控制,还将继续掣肘经济增长的步伐。

篇4

相对于宏观经济总量运行的清晰可辨,产业结构的调整似乎颇为模糊。无论是重新认识中国经济,还是反省产业政策,都有必要梳理一下结构现状。 第三产业平稳较快发展是支撑上半年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不经意间,中国第三产业已经扛起了中国经济的半边天。

上半年,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二、第一产业占比下降。具体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与此相应的是,第二产业占比降低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则降低0.1个百分点。

相对于一季度末,产业结构似乎在数字上略有恶化,不过,产业占比在季度之间总有波动,年初基本都是当年第三产业占比的最高点,而年末往往是年内第二高点。

基于这一经验,2015年,第三产业占比很可能会突破50%,首次在年度数字上占据GDP的半壁江山。历史数据显示,过去5年,年末第三产业占比较半年末平均高出0.6个百分点,过去3年,第三产业年末占比较半年末上升0.8个百分点。

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已经在上半年超过了56%。在GDP仅有的7个百分点的增长中,第三产业贡献了4个点。正如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所言,第三产业平稳较快发展是支撑上半年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抵消了第二产业增速下降所产生的影响。

第三产业还贡献了最多的就业量,截至于2014年,第三产业贡献了逾四成的就业量,其余六成则由第一、第二产业平分。2002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占比还是50%、21.4%、28.6%。

三产内部分化明显

尽管第三产业作为整体增速可观,但从细分行业来看,上半年分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有增有减。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速有所回落,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同比增速均有所提高。

金融业对GDP增长的拉动达历史峰值,拉动上半年GDP增长1.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翻了一倍。“由于上半年股票成交额同比增长5.4倍,金融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增长17.4%,比一季度提高了1.5个百分点。”许宪春指出。

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1-5月,软件业务收入增长17.1%,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2.5%;上半年,互联网零售额增长39.1%,邮政业务总量增长32.1%,其中快递业务量增长43.3%。

从第三产业结构来看,各分行业此消彼长。金融业在第三产业的占比从本世纪初的低谷9.7%,再次回升至2014年底的15.3%,2015年上半年占比据估算已超18%。房地产行业占比从个位数不断上升,自2007年以来,稳定在12%-13%之间。与此同时,根据统计局的数据,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还有批发和零售业,在三产的占比持续下降,均比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点下降10个百分点。

地域差异也尽显于产业的发展程度,到2014年,第三产业的GDP占比已经过半的共有四省市,包括北京(77.9%)、上海(64.8%)、海南(51.9%)、(53.5%)。尽管广东的三产占比还不到50%(已升至49.1%),但珠三角作为整体,三产占比已经在2012年超过了50%,2013年升至52.7%。与此相反的是,虽然上海的三产占比较高,但长三角作为2013年整体仍不到50%,不过,江苏和浙江的三产占比上升迅速,已达46.7%、47.9%。个别省份产业结构出现跳跃式变化,2014年,重庆和河南的三产占比较上年增加4.9、5.4个百分点。

投资的倾斜

产业结构变化的背后是投资向第三产业的倾斜。

从外商直接投资来看,第三产业占比逐年升高,到2014年已经达到了66.6%,与此相应的是,制造业占比逐年下降,已从2004年最高点70.1%降至2014年的33.4%。外商对房地产业兴趣最大,占比仍在上升,到2014年达29%;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不过,它的占比已从2013年的高点9.8%回落至2014年的7.9%;再次则是金融业,外商的投资在2014年出现跳增,占比升至3.5%。

从全国层面的细分行业来看,自2003年有统计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过半数投向第三产业,它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占比基本稳定在55%以上,第二产业则基本落在38%-45%之间。其中,房地产当仁不让占比最大,达25%左右;排在其后的依次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合计占比20%;金融业仅占0.3%。

需要注意的是,民间投资并没有表现出对第三产业的特别兴趣。近年的民间投资结构较为稳定,2012年以来,第一、二、三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稳定在3:50:47。与此同时,民间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也在回落,目前已低于民间投资的整体增长速度。

产业调整的速度

中国产业调整的速度非常惊人,中等收入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40%上升到50%用了30年,中国却只用了一半的时间。

中国的产业结构无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0年,第三产业的GDP占比还只有22%,到2015年就已经顶起半边天。

但是,横向比较,这一比重仍然很低,且不说占比接近八成的美国服务业,就连德国这个制造业强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有70%左右。若从全球水平对比,中国目前的服务业占比甚至低于1970年的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比。

篇5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按照年初市委、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是:整体经济较快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经济结构有待改善,夯实基础加快发展。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一)宏观经济指标运行态势良好

──整体经济较快增长。据测算,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52.6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7.6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5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4.5亿元,增长11.9%。

──物价涨幅稳步回落。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3%,涨幅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1%,涨幅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上涨7.1%,涨幅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稳定。上半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人,登记失业率为%,控制在年初制定的4%的调控目标之内。

(二)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上半年,农村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农业总产值平稳增长,畜牧产值比重上升。上半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8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其中,农业产值51.8亿元,增长7.0%,牧业产值32.6亿元,增长8.3%。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4.8%上升为36.6%,提高1.8个百分点;二是夏粮播种面积剧增,总产大幅增加。全市今年小麦播种面积为393.7万亩,比上年增加56.9万亩,增长16.9%,是近几年播种面积最多的一年;小麦亩产382公斤,比上年减少22公斤;小麦总产量为150.5万吨,比去年增加14.5万吨,增长10.7%。三是棉花播面剧减。受小麦面积大幅增加和上年棉花价格较低的影响,棉花播种面积大幅减少。今年全市棉花播种面积为187.2万亩,比上年减少34.4万亩,䧏幅为15.5%。

(三)工业经济较快增长,企业效益稳步提高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6.0亿元,同比增长25.2%,高于上年同期2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国有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8.5%、27.3%和23%;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27.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8.4%,已逐步替代集体企业成为规模以上工业的主导;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9%,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前5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2.9亿元,同比增长23.0%,低于上年同期2.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82243元/人,增长18.4%。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0.1%,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运行主要有如下两个特点:1、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大幅提高。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出货值1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1亿元,增长37.4%;出货值率8.7%,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2、重点行业拉动作用明显。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有23个大类行业累计实现利税总额增长,其中4个大类行业增长明显: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实现利税3.23亿元,同比增长35.7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累计实现利税1.93亿元,同比增长41.28%;金属制品业累计实现利税1.23亿元,同比增长9.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累计实现利税1.17亿元,同比增长37.88%。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增速有所回落

上半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2亿元,同比增长40.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了13.2个百分点。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63.4亿元,同比增长了46.1%,房地产投资完成5.3亿元,同比下降了-22.1%。分产业看:一产完成投资0.4亿元,同比增长34.8%;二产完成投资44.5亿元,同比增长66.7%;三产完成投资29.3亿元,同比增长13.1%。截至到6月底我市施工项目个数为368个,同比增加了31个,新开工项目个数327个,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3个;其中,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294个,同比增加58个,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4个,同比增加13个。

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衡水要想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缩小与经济强市的差距,就必须加大投资力度,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注重投资效益。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拉动了规模以上工业的较快增长,从而也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五年来,全市城镇工业共投入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新创造增加值36.5亿元,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1%;新增利润总额9.1亿元,拉动利润增长107%;新增税金4.4亿元,拉动税金增长54%。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房地产投资低位运行,是影响全市投资快速增长主要因素。去年上半年全市房地产投资为6.8亿元,而今年上半年仅为5.3亿元,下降了22.1个百分点,特别是市直几家大的房产公司投资大幅下滑。二是受重点投资大户建设项目的影响。恒兴(电厂二期)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去年上半年为6.3亿元,仅这一个建设项目就比去年同期减少投资3.7亿元。

(四)财税收入较快增长

截至6月底,我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6.1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29.2%。

(五)消费市场稳中趋旺,

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和农村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的推动下,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57.5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市级实现零售额20亿元,增长16.1%,县及县以下实现37.5亿元,增长15.7%。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3%,涨幅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1%,涨幅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上涨7.1%,涨幅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

(六)居民收入继续提高

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07.1元,同比增长14.4%,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68.8元,同比增长17.9%

(七)外贸出口平稳发展,外商投资高速增长。

据海关统计,1-5月全市累计完成出口总值2.5亿美元,同比增长6.4%。随着我市投资环境逐步改善,外商在衡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我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6551万美元,增长79.4%,高出上年同期55.4个百分点;其中,亚洲外商投资5617万美元,增长140.2%,占外商投资总额的85.7%;资金主要投向电力、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

直接利用外资增长较快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去年审批的一批大项目今年资金陆续到位。如电厂二期工程已到位资金1438万美元,占直接利用外资总额的22%;二是今年新批外资企业大部分为独资企业,资金到位快;三是部分经营状况良好、规模较大的三资企业追加了投资。

[NextPage]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上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良好,GDP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位增长,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利用外资和居民收入也都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但在成绩的背后还隐藏着诸多不利因素。

1、县域经济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

今年以来,我市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尤为突出。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最高的饶阳县高出最低的武强县19.8个百分点,饶阳、开发区、安平3个县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阜城、枣强、武强增速在14%以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高的故城与最低的开发区落差达134.1个百分点,故城、桃城、景县、饶阳、深州五县市增速在60%以上,而开发区则下降了45.1%,枣强仅增长5.1%;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增幅最高的饶阳县高于最低的开发区54个百分点,饶阳、桃城、故城、景县增速超过30%,而枣强和开发区则分别下降了11.3%和8.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速第一名较最后一名高90.5个百分点,武强、故城、深州、阜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势必影响到总体经济的快速增长。

2、工业生产和效益的增长主要依靠少数大企业的拉动,增长的稳定性差,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个别大企业增产增利因素所掩盖。从工业总产值角度看:上半年,****有限责任公司、****制管有限公司、****集团有限公司、**供电公司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分别是7.79亿元、18.44亿元、6.03亿元和6.1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4%、49.5%、49.5%、19.9%,新增的**恒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产值3.89亿元。以上5户企业的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0%,共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8.4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35.9%。从利税角度看:1-5月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制管有限公司、**集团、**网业有限公司累计实现利税分别是1.16亿元、0.88亿元、0.4亿元、0.1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6亿元、0.23亿元、0.21亿元、0.11亿元。以上4户企业共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长16.39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利税增长的贡献率达71.39%。而其余722户规模以上工业对全市利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8.61%。可见,当前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仍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和问题,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将是我市下阶段面临的迫切任务。

3、商业繁荣有待农村市场从根本上启动。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有62.9%属于城镇,县以下农村的零售额仅占37.1%,城镇消费依然占主导地位。而全市农业人口有348.9万人,占总人口的84.2%,由此可见,农村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远远低于农村人口的比重,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但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市场总体购买力偏低,消费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差,并受地理、交通、通讯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农村市场一时难以进一步启动。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全市上下要继续坚持“以工强市”的战略性、项目建设的坚定性和各项工作的创新性,以提速、提质、提精神的机关效能建设为平台,推进创业、创新和创优的良性互动,实现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

第一、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我们的市情决定我们必须快发展、大发展。从发展态势看,全国经济一直处于较快发展区间,我省其它地区也保持着强劲发展增势,我市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鼓劲加压、升温提速。1-5月份我市入统工业增加值、实现利税、地方一般预算、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增速,进一步提速增效求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从经济总量看,总量小、基础差、底子薄、效益低是我市最大的市情。县域经济缺乏应有的活力,在1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2004年我市十县市有10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低于全省30强平均水平,且没有一个县进入全省30强之列。同时,各县市区发展严重不均衡,不仅体现在发展实力,而且体现在发展的后劲和发展速度上。从发展条件看,尽管面对诸多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但无论从客观上展望还是从微观上透析,我们衡水确实具备了大发展快发展的条件。虽然我们不靠山、不临海、没有矿山资源,但我们在发展中具备了农副产品、区位、劳动力等优势,创造了特色产业、民营经济等优势,只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在科学

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借势发力,攻坚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完全有条件的。

第二、加强工业运行综合协调,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积极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对经济规则和政府管理方式的新挑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做好改善环境、服务企业、促进发展工作。一是继续实施工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要把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作为重点,发挥后发优势,以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工业各行业现有生产能力;强化企业管理,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二是协调银企关系。拓宽融资渠道,强化企业信用,增大金融对工业特别是县域工业的支持力度,努力缓解中小企业尤其是成长型企业的融资困难。三是进一步压缩过剩落后的生产能力,切实防止已淘汰的生产能力死灰复燃。四是积极引导企业学会运用世贸组织的基本规则,抓住发展机遇,增强抗风险能力。五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节,保证重点物资运输,缓解基础原材料运输紧张矛盾,保证企业煤电油运需要,加速企业发展。

第三、强化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财政是经济的集中反映。各县市区经济运行的质量最终要体现到财政收入上。投入增加了,项目增多了,利税增长了,财税收入也要保持相应的增幅,实现财政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在抓投入、上项目、求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财税增收,切实加强对财税工作的领导,真正把财税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主管领导要具体抓,加强协调调度,及时解决财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注意与财税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制定财税工作激励办法,充分调动财税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财税部门要放宽眼界,提高标准,赶超先进。要进一步完善征管措施,借鉴南方考察经验,加大组织收入力度,堵塞收入漏洞,挖掘收入潜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篇6

货币供给分析:2009年下半年将有所下降

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

货币供给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相乘得到,基础货币创造由央行通过外汇占款、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再贷款等途径实现。外汇占款属于央行被动的货币创造过程,而后两者则属于主动的货币创造。货币乘数由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和放贷意愿决定。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受到资本充足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制约,信贷投放意愿则受到央行信贷政策的影响。以下将逐一分析2009年下半年上述各因素变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基础货币投放:增速将有所放缓

外部:下半年外汇占款大幅激增的可能性较小

外汇占款主要由贸易顺差、净外商直接投资(NFDI)和外汇储备中难以解释的部分(其中包含热钱)构成,三因素的变动共同决定了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进行的基础货币投放量(见图1)。

顺差反转基础尚不牢固。2009年7月,我国实现贸易顺差106亿美元,较6月反弹23亿美元。然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和日本经济仍然未走出衰退。2009年第二季度,美国GDP

季节调整后环比下跌1.0%,同比下跌3.9%;欧元区GDP环比下滑0.1%,同比下跌4.7%,这也是欧元区连续第五个季度出现环比下跌;日本GDP环比微增0.9%,同比下滑6.4%。而且从美国、日本和欧盟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来看(见图2),2007年至今跌幅巨大,这说明三大经济体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受到了较大冲击。笔者认为三大经济体的经济复苏仍需时日,我国出口需求的疲软态势仍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年内贸易顺差难以实现大幅反转。

下半年FDI仍将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前七个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仅为483.7亿美元,同比下降20.35%。同期,全国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45家,同比下降21.39%。笔者预计2009年下半年FDI仍将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为:首先,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跨国投资下降趋势明显,这直接制约了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的增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7月22日的《2009~2011年世界投资前景调查报告》,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同比分别下降54%和77%,预计全年下降幅度达50%和67%。其次,在国际需求低迷的背景下,我国出口萎缩的状况造成部分出口导向的外资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所以在短期内外商对于这一部分投资缺少追加的动力。

下半年热钱流入规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原因如下:首先,热钱流动的方向及其规模与A股市场收益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存在一定的时滞(见图3)。2008年年底到2009年8月,我国A股市场已经创造了超过100%的涨幅。从国际视角来看,估值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对于2009年下半年的投资策略,众多投资机构也由看多转向谨慎看多,由A股市场效应带来的热钱流入增速是否能够保持上半年的水平还有待观察。其次,伴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各新兴市场经济的先后回暖,这些经济体对热钱的吸引力逐步攀升,这也对流入我国的热钱起到了一定分流作用。

内部:下半年央行主动投放的基础货币将大大减少

2009年上半年,货币政策的力度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了“适度宽松”的本意。境外资金入境风险、贷款高速投放积聚的信贷风险、两者共同催生的流动性过剩风险、资产价格上涨过快导致的泡沫风险和结构性通胀风险开始渐渐浮出水面,并引起央行的高度关注。预计下半年央行将继续使用央票、正回购等常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和非常规的定向票据以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适当减小再贴现和再贷款规模,不排除央行在必要时适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恢复三年期央票发行的可能性。这些措施将使得2009年下半年央行主动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大大减少。

所以,2009年下半年无论是央行被动投放还是主动调控的基础货币量都很难超越上半年水平,基础货币大幅增长空间有限。

货币乘数趋于缩小: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和意愿双双下降,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显著回落和资本充足率约束加强将限制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能力。2009年以来,金融机构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从年初的5.11%降为第二季度末的1.55%(见图4)。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超额准备金率水平分别从年初的3.93%、5.73%和10.12%下降到第二季度末的1.15%、0.95%和4.26%,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降幅较为显著,分别下降了4.78和5.86个百分点(见图5)。

从已公布的3家银行半年报来看,资本充足率出现集体下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分别从2008年末的13.47%、9.22%、11.4%下降为12.57%、8.48%和10.36%。2009年下半年,银监会可能将进一步严格资本充足率指标的管理。

所以,上半年信贷投放的急速扩张使得银行的资产规模迅速膨胀,与之相伴的是银行体系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滑和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加强,这两个因素将会限制商业银行下半年信贷资产维持高速增长。

监管层更加主动的窗口指导和严格的监管将限制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意愿。2009年下半年,监管层将适当控制巨额信贷投放:央行进一步加强窗口指导,提示商业银行“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银监会将继续严格执行二套房贷政策,加强贷款流向监管,以防止贷款资金被违规挪用,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和意愿双下降,再加上“早贷款早收益”的思维定式,下半年有可能贷款增长不会像上半年那么多了,从而起到了降低货币乘数的作用。

货币需求分析:经济逐步启稳,货币需求开始攀升

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

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价格水平、实际经济增长和货币流通速度,而在给定期限内货币流通速度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假定物价水平不变,决定货币需求的关键因素是实际经济增长。或者说,在既定的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下,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相对状况将体现在物价水平的变化中。本部分将按照这一思路对实际经济增长进行重点分析。

当前实体经济回暖态势明朗,下半年将继续回升

实际经济增长可以通过GDP增速来衡量。从1997年以来GDP累计增速和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走势图来看,两者走势高度吻合。由此我们认为在不公布GDP增速的月度里,工业增加值增速可以作为衡量GDP增速的重要先行指标。

2009年前7个月,工业增加值增速稳步回升(见图6)。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单月增速则从2008年11月份的阶段性最低值5.4%稳步增长至2009年7月份的10.8%,加快了5.4个百分点,与2008年的平均水平12.65%相比,仅相差1.9个百分点。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从2009年开始逐渐走出谷底,7月份为9.2%,较2008年12月份增加1.1个百分点。相对于轻工业,重工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更深,但其恢复的力度也更为强劲(见图7)。

2009年前7个月,基础工业产品电力供应、水泥、粗钢的产量纷纷呈现触底回升的态势。其中发电量由2月份的2450亿千瓦时增长到7月份的3340亿千瓦时,7月当月环比增长8%;粗钢产量从2月份的4042万吨增长到7月份的5068万吨,7月当月环比增长3%;水泥从2月份的8300万吨增长到14500万吨。基础工业产品的数据从微观角度验证我国工业生产逐渐转暖的趋势日益明朗。

2009年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对工业生产的拉动将进一步增强,同时,出口下滑对工业生产的拖累将减弱,预计工业生产增速有望持续回升。与此同时,2009年7月,经济运行重要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经连续6个月回升,连续5个月保持在50%的扩张、收缩线以上。综上所述,预计下半年以GDP增速衡量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将逐季走高,并带动货币需求量的增长。

结论

下半年,境内流动性充裕状态将逐渐弱化

展望2009年下半年,一方面,基础货币的投放、商业银行信贷增速所决定的货币乘数均很难达到上半年的水平,未来经济形势并不支持货币供给的持续、快速增加。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增长将会持续企稳回升,货币需求则会伴随着经济产出的增长而逐步上升。所以,货币供需关系将会发生改变,呈现供给减缓、需求增长的态势,从而流动性充裕的程度在上半年或已达到阶段性顶峰,在下半年将呈现弱化趋势。

下半年,CPI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8%,连续六个月负增长(见图8)。然而,从CPI环比数据来看,在经历了四个月的下跌之后,7月份终于止跌,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并触及正负分界线,这表明物价在下跌的过程已初现企稳回升的迹象。

展望2009年下半年物价走势,笔者认为:首先,流动性充裕程度在下半年将逐渐弱化,货币供给减缓和需求增长将体现在物价水平的变化上。其次,由翘尾因素导致的CPI同比下跌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从2月份开始,翘尾因素分别为-2.48、-1.79、-1.89、-1.50、-1.30、-1.39个百分点,在负值区间内的运行已经呈现出转正的迹象(见图9)。再次,经济企稳回升使得由需求拉动的物价上涨压力将逐渐显现。最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逐渐向境内传导,成本推动力量也将有利于CPI的转正。综上,笔者判断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CPI可能将由负转正,2010年尤其是下半年后通胀压力可能会逐步显现。

篇7

今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表现出良好增长态势,效益水平好于预期。一是生产增速加快。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460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其中一季度增长10.9%,二季度增长12.5%;轻、重工业同步增长。轻、重工业完成增 加值5698亿元和8762亿元,分别增长11.8%和11.6%。二是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销售 率为97.11%,同比提高0.36个百分点。工业产品出口增速明显加快。出货值8668亿 元,增长18.4%,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三是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1月~5月 ,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750亿元,同比增长2.8%,改变了前4个月下降的局面。经济效益综 合指数为120.31,同比提高2.25点,其中流动资产周转率加快0.06次,全员劳动生产率 提高6944元/人,资产负债率下降0.65个百分点。

从重点监测的14个工业行业情况看,上半年,煤炭、医药、烟草、机械、轻工、建材等 10个行业增速同比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有色、冶金、电子、电力4个行业增速有所减缓。

机械行业增势良好

上半年,在投资需求拉动下,机械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全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89 08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主要机械产品中,内燃机 、高精度机床、数控机床、冶炼设备、发电设备、包装机械、复印机械产量增幅在20.5% ~73.5%。汽车市场持续处于热销状况,产、销同步增长,产量同比增长30.3%,其中载 货汽车、客车、轿车分别增长33%、23%和33.2%。

当前,机械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机械产品总体上供过于求,加工能力严重闲置; 二是重大成套装备价值量大、生产周期长,生产企业流动资金紧张。

今年以来,电子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长结构发生变化。上半年,电子行业完成 不变价总产值6917亿元,增长22.1%。其中,计算机制造业、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电子 元器件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41.3%、34.6%和19.8%,增速同比加快12.5、28.6和9. 1个百分点;而去年支撑电子行业快速增长的通信设备制造业由于受投资下降(1月~5月邮电 通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6%)等因素影响产值仅增长1.4%,同比减缓56.5个百 分点。主要电子产品中,移动通信产品、家庭视听产品产销两旺,背投彩电等高端产品市场 发展迅速,手机、彩电、激光视盘机、背投彩电等产品产量增幅在36%~140%,产销率超过100%。

出口是拉动电子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上半年,电子行业出口占行业产值的比重为 48.1%,出货值增幅达40.4%,同比提高23.6个百分点;出口对行业增长的贡献率 为86.7%,同比提高56.3个百分点。无线电话、微型计算机、彩色电视机、激光视盘机、 集成电路等主要出口产品增幅在30%以上。

医药行业增长加快

上半年,医药行业不变价产值1527亿元,同比增长20.7%,增速同比加快4.8个百分 点,其中化学制药工业增长22.8%,同比加快6.8个百分点;中药工业增长14.1%,减缓 0.6个百分点。出口增长加快。上半年,医药行业完成出货值同比增长20.8%,增幅 同比提高13.3个百分点。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生产步伐加快。上半年,在我国医药商品出 口贸易中,来料加工贸易的比重达30%。但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 资进口的设备贸易额下降,表现出投资后劲不足迹象,部分医药企业也反映今年外商直接投 资减少、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下降。

今年以来,石化行业积极适应入世后的形势变化,强化内部管理,落实总量调控的各项 措施,总体运行情况基本平稳。上半年,全行业不变价产值4889亿元,同比增长12.1%, 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原油产量8269万吨,增长1.8%;进口3288万吨,增长 3.3%;出口346万吨,下降2.8%。原油加工量10018万吨,下降1.4%。6月底,成品油 库存超过一千万吨,虽比年初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合理库存水平。

化学工业不变价产值3459亿元,同比增长14.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 ,持续去年下半年的回升态势。化肥产量1843万吨,增长12%;农药产量47.6万吨,增长2 2.2%。烧碱产量389万吨,增长9.4%;纯碱产量486万吨,增长9.5%。乙烯产量255万 吨,增长4.7%。轮胎外胎7792万条,增长13.3%。

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原油加工企业汽煤柴油收率达到60.9%,同比提高1.02 个百分点;生产柴汽比为1.85,提高0.12。尿素产量在氮肥中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高 浓度磷复肥在磷肥中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除草剂在农药中的比重提高2.7个百分点。离 子膜烧碱在烧碱中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原煤产量增长过快

上半年,煤炭行业不变价产值514亿元,同比增长22.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8.1个 百分点。全国原煤产量59733万吨,同比增加9942万吨,增长20%,达到近几年同期最高增 长水平;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产量33968万吨,增加5254万吨,增长18.3%;国有地方煤矿 12377万吨,增加2947万吨,增长31.2%;乡镇煤矿13387万吨,增加1740万吨,增长14.9 %。

从市场供需情况分析,上半年,煤炭行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需求增加,为煤炭 增产提供了市场空间。冶金、电力等重点耗煤行业生产增速较高,钢、焦炭产量和火力发电 量分别增长21%、9.5%和10.3%;二是企业供给能力增强。国有煤矿普遍加大了安全生 产投入,增强了生产后劲,产出能力提高;三是部分小煤矿通过验收合格取得“四证”后, 相继恢复了生产,6月份,乡镇煤矿产量同比增长74.3%。

从总体上说,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由于产量增长过快,煤炭市场总体处于饱和状态,煤 矿存煤已连续第4个月上升。煤炭价格开始走低。3月份以来,华东地区和秦皇岛港市场煤价 格持续下降。

上半年,轻工行业生产、销售同步增长,出口保持一定增幅,呈现出多年少见的快速增 长局面。全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10101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9个百 分点,其中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日用电器制造业分别增长19.6%、21.5%和19.8 %;产销率96.28%,同比提高0.04个百分点。轻工行业作为对外开放早、开放程度高的 行业,通过合资、合作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装备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家 电行业,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拓展了轻工行业向海外市场发 展的空间。上半年,轻工行业出货值增长16.9%,增幅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 家电增长28.4%。

今年以来,纺织行业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有利时机,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生产、出口 增幅回升。

上半年,全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4491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 4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纱、布产量分别增长12.3%和9.8%,化纤、服装产量分别增长 22.9%和9%。

加入世贸组织后,西方一些主要贸易国家取消了对我国部分出口纺织产品的配额限制, 为扩大这些产品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海关统计,上半年,纺织品服装出口262.5亿美元,同比增长6.8%,增幅比去年同 期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93.7亿美元,增长11.5%;服装168.8亿美元,增长4 .3%。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纺织工业发展前景看好,社会投资热情看涨,尤 其是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兴办纺织服装企业非常踊跃。如常州地区近期开办的服装企业达 200多家。纺机进口增长迅速,1月~5月,全国进口无梭织机9776台,增长33%;针织机械1 .34万台,增长50%以上;缝纫机34.2万台,增长20%;印染机械2184台,增长1倍多。国 内无梭织机、工业缝纫机甚至出现脱销现象。这种形势发展下去,纺织行业市场竞争将更趋 激烈。

烟草行业市场见好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重点企业和名优卷烟生产改变了去年低速徘徊局面,价格稳中有升 ,市场形势见好。

上半年,烟草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551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 .2个百分点。全国卷烟产量1917万箱,增长4.5%。

钢材生产增势较猛

上半年,冶金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2689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和去年同期基本 持平。钢和成品钢材产量分别为8503万吨和9192万吨,增长21.5%和19.8%。钢材进口11 72万吨,增长37.5%;出口35万吨,下降76.3%。钢材生产持续过快增长,加上进口的巨 大压力,国内钢材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上半年,建材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2126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 .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水泥产量31920万吨,增长12.5%(提高3.6个百分点);平板玻 璃产量10790万重量箱,增长9.7%(回落6.2个百分点)。其他建材产品中,玻璃纤维纱、 石膏板、建筑陶瓷、水泥制品、加气混凝土制品、石墨等增幅在15%~40%。

当前,建材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过快,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低 迷。重点企业水泥出厂混合平均价不到280元/吨;平板玻璃价格不到56元/吨,上半年平均 价格在去年下降16%的基础上又下降了10%,相当一部分企业主动或被动以低于成本的价格 销售产品,1998年那种过度竞争、低价倾销的局面又开始在玻璃行业出现,影响行业整体运营和效益。

有色金属增长趋缓

篇8

还在为制造业外资出逃而担忧吗?事情或许没那么糟糕。

10月24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下称贸发会议)的最新一期《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显示,全球外商投资流向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今年上半年,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外商投资金额首次超过发达经济体,而中国则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商投资目的地。

这是历史上少有的中国吸收外资领先于美国。受当前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阴霾,以及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减缓等因素影响,从2011年开始,中国吸引外资的趋势与全球直接对外投资流动趋势都处在下行区间。在低迷的经济环境中占得高位,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依然被外界看好。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目前在吸引外资方面仍面临较大压力。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同比下降11.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3.8%。

不过这也情有可原。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利用外资下降,主要与成本上升这一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呈上升趋势,再加上土地等资源要素价格上升,导致制造业领域尤其是低端制造业产业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与此同时,中国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阶段,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流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以低端市场为导向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在进行结构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资的流入。

篇9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热钱外汇储备

近期,人民币汇率几番变动,但总体呈上升态势。同时,我国存在巨额的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这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人民币升值的根源

当前,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有升值的压力;而在本国货币流通领域中,则存在通胀即贬值的压力。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这与我国实行的外汇管理制度有关,外汇进入我国必须经由中央银行或者地下黑市兑换成人民币方可使用,这样一来人民币的币值变动趋势在内外两个领域就会出现偏离。下面从外贸顺差、不明流入外资、外汇储备三个方面分析这个现象的成因。

(一)外贸顺差

近十年来,我国的外贸顺差逐年递增,由于此前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外贸顺差的外汇是由中央银行负责兑换成人民币给出口部门。从表1可知,外贸顺差从2000年的241.1亿美元,逐年递增,到了2005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而2006年上半年就达到了614.5亿美元,按照下半年外贸额高于上半年的管理估算,2006全年外贸顺差至少达到1200亿美元。如此大的外贸顺差,本身就会造成对外汇的巨大需求。

(二)不明流入外资

从2002年开始,有大量的不明外来资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热钱”涌入国内。“热钱”(HotMoney,简称HM)通常可以用外汇储备(ForeignExchangeReserves,简称FR)的当年增量减去贸易顺差(ForeignTradeSurplus,简称TR)及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这个办法来粗略估计,即:

HM=ΔFR-TR-FDI⑴

根据有关数据及等式⑴,我们可以计算出近年来的不明流入外资的大致数值,具体见表1。

从表1的结果来看,从2003年开始,海外资金就呈净流入状态,且高达300亿美元,到了2004年,呈现出一个爆发的行情,到了2005年,海外不明资金流入额又回归到400亿美元左右。这些“热钱”还是需要被中央银行或者黑市兑换成人民币,然后才能进入国内投资。

(三)外汇储备

我国的外汇储备,从2000至今,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2000年的外汇储备为1600亿美元左右,但是不过短短7年,2006年上半年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9411亿美元,到2006年底,外汇储备为10663亿美元。而我国的外汇储备并没有用于购买外国的商品,也没有大量的用于对外直接投资,这样在外汇市场对人民币造成了巨大的升值压力。

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政策建议

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是来源于不尽合理的外贸格局和外汇管理制度。我国应从源头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当前我国的贸易顺差过大,会引发人民币升值,应在继续大力发展出口的同时,加大进口力度,可以考虑多进口我国稀缺的自然资源、高科技,以及我国人民需要的外国商品及服务;应尽快建立合理有效的监控机制,及时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金融机构建设,合理合法地引导外来资金的流向;应鼓励、引导我国的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同时,应逐步放宽我国的民间资金流出,让国民更加便利地去投资国外资本市场、房产市场;对于当前过高的外汇储备,应主动调低外汇储备,把部分外汇储备用于国家的对外投资、购买国外技术、引进外国人才、采购我国稀缺的战略物资、对外经济援助等方面。

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和速度,不应盲目屈从于他国的压力,而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人民币升值的时间表,缓步为之,以确保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定与健康。

参考文献:

篇10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和市九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围绕“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中心任务,坚持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呈现出增速较快、效益较好、结构趋优、民生改善等特点。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86.67亿元,同比增长16.4%,增幅比全省高1.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9个百分点。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去冬今春高温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多发偏重,但在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投入补贴增多、科技支撑较强、基础条件改善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夏粮生产获得较好收成,今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在比上年减少1.7万亩的情况下,夏粮总产量114.6万吨,仍属高产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上半年新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1个,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95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23家,过10亿元2家。支农政策落实较好,上半年全市财政支农支出达2.57亿元,其中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补贴共计1.87亿元已全部落实到位。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733元,增长18%。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市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700项,完成1944项,完成投资4.3亿元,一批重点水利工程正加快建设;完成造林面积11.9万亩,新增和完善农田林网26.3万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9.33%,比年初提高2.83个百分点;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14949个。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取得明显进展,农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镇村面貌有较大改善。

二是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坚持把工业经济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培植壮大优势骨干企业,加强园区载体建设,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升。上半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86.16亿元,增长18.3%,占GDP的比重为41%,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2.8亿元,增长19.9%。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479.6亿元,增长28%;实现利税152.9亿元,增长44.2%,同比提高12.9个百分点;利润88.5亿元,增长64.6%,同比提高39.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主要得益于重点企业集团盈利水平的大幅增加,济钢、重汽、中石化*分公司三家企业集团,共计实现利税50亿元,增长60.2%,拉动全市利税增长17.7百分点;实现利润30.3亿元,增长1.2倍,拉动全市利润增长30.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67.43%,同比提高36.66个百分点。

三是服务业发展加快。认真贯彻国务院7号文件和省14号文件精神,组织召开全市服务业工作会议,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服务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上半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82.01亿元,增长16.5%,占GDP的比重达到49.1%,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旅游会展、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4.6%,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长41.7%,目前已有中英人寿等6家外资保险公司落户我市。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8.5%,盖家沟物流基地、现代物流园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台湾大润发华北区物流配送中心落户我市。全市软件业完成销售收入65.2亿元,增长27.5%;软件外包2350万美元,增长46.7%。上半年实现旅游总收入近80亿元,增长19.8%;完成会展交易额300亿元,拉动相关收入30亿元。消费市场比较旺盛,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4.2亿元,增长16.9%。

(二)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57.34亿元,下降1.7%;第二产业增加值547.32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582.01亿元,增长16.5%。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同期的5.5:45.8:48.7调整为4.8:46.1:49.1。第一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0.4个百分点。优质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高,济钢集团中厚板比重达到84%,比去年底提高了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上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家,总数达到919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01项,总数达到1055项。上半年全市专利申请总量2899件,专利授权总量2157件,均居全省第一位。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50.44亿元,增长38.6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3.63%,比去年提高1.3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上半年完成增加值249.6亿元,增长19.5%,占全部服务业的42.9%,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积极推进能源专项规划编制,加快节能项目建设,加强对重点耗能大户的监测和检查,落实节能目标责任,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进展。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1.20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20%;万元GDP电耗787.1千瓦时,同比下降0.5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76吨标准煤,下降10.48%。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把好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加大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全面落实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上半年二氧化硫计划减排840吨,占全年的35.6%,实际减排1010吨,占全年目标的42.8%;上半年化学需氧量计划减排920吨,占全年的37.7%,实际减排1130吨,占全年目标的46.3%,均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计划目标任务。上半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155天,占总天数的85.64%,比去年同期增加1天。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继续加强投资的宏观调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9.6亿元,增长24%。投资增幅呈逐月回升势头,2月份以来全市投资增幅分别为0.8%、25.1%、20.5%、23.1%、24%。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8.1亿元,增长16.7%;第二产业投资175亿元,下降3.5%;第三产业投资326.6亿元,增长55.6%。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3.5:33.7:62.8。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的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4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增长2.3倍。国家重点调控和限制行业投资得到控制,水泥等行业投资下降11.9%,纺织行业投资下降44.6%。重大项目投资规模扩大。从调度的情况看,上半年全市在建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198个,计划总投资2654.9亿元,上半年实际完成投资442亿元,占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85.1%,单体投资由去年同期的1.49亿元增加到2.2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95个,完成投资296亿元;新开工项目603个,完成投资146亿元。从投资规模看,过亿元项目307个,完成投资200.2亿元,占千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的45.3%;其中过10亿元项目37个,完成投资58.24亿元,占千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的13.2%。招商引资规模继续扩大。上半年全市引进市外投资293.1亿元,同比增长15.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6.4%,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水平提高1.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在建续建646个招商引资项目中,新引进建设的项目382个,引进投资148.9亿元,占全市引进投资的50.8%。

(四)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安排城市建设投资计划35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28.7%。上半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5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28.9%。今年以来,围绕筹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城市建设和市容整治等全面加速,启动实施了体育设施、道路畅通、生态景观、商贸服务、管网建设、惠民康居、市容环境、夜景亮化“建设工程”和违章建筑、破损山体、道路环境、窗口部位、城市出入口、居民小区“六项整治工程”。老城改造步伐加快,北园大街道路及环境建设工程进度加快,大明湖综合整治工程拆迁工作进展顺利,截止到6月份已累计安置1480户,阳光新路、舜耕路南段等市区道路改造工程加快建设,历山路道路改造工程进展顺利,二环东路道路改造工程各项前期工作也相应加快。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奥体中心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按计划推进;历城唐冶新区路网建设基本完成,部分村民安置房正进行主体施工;槐荫腊山片区、市中九曲片区、历下盛福片区等新区建设也正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5.3亿元,增长58.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8.3%,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提高35.8个百分点,比重提高3.9个百分点。上半年商品房施工面积968.7万平方米,增长15.9%;新开工面积240.4万平方米,增长30.5%;竣工面积69万平方米,下降21.6%。商品房销售平均价格为3618元/平方米,其中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3510元/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6.8%和10.6%。城市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深入开展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依法整治违法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居民生活环境继续改善,市容市貌有较大改观。

(五)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采取壮大出口主体、加强招商引资、创新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外向型经济取得新发展。上半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28.89亿美元,增长41.5%,占GDP的比重达到18.5%,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5.71亿美元,增长46.2%,比去年同期提高21.7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9个百分点;进口13.18亿美元,增长36.4%。一般贸易出口11.71亿美元,增长36.1%,占全市出口的74.6%;加工贸易出口2.24亿美元,增长30.8%,占全市的14.3%。骨干企业出口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省电建集团、济钢集团、中电山东公司、重汽集团4家企业上半年出口7.46亿美元,净增2.81亿美元,拉动全市出口增长26个百分点。上半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1.48亿美元,下降19.1%。其中工业9892万美元,占67%;服务业4881万美元,占33%。服务业中房地产业3930万美元,占全部服务业的80.5%,占全部外资的26.6%。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突破。上半年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52亿美元,同比增长194.8%。

(六)财政金融物价形势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域财政收入286.48亿元,增长32.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14%,比去年全年下降1.06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7.72亿元,增长20.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5%,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58.85亿元,增长21.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5.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非税收入18.87亿元,增长19.4%,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4.3%。按级次划分,市本级完成36.13亿元,增长24.8%;县区级完成41.59亿元,增长17.6%。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5.32亿元,增长11.2%。财政支出向医疗卫生、公共安全、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分别增长17.8%、23.5%和23.1%,分别高出平均水平6.6、12.3和11.9个百分点。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43.9亿元,比年初增加220.2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191.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42.2亿元,比年初增加59.7亿元,同比少增53.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977.2亿元,比年初增加188.8亿元,同比少增213.1亿元。贷款投向重点突出,农业和个人消费贷款同比分别多增9.6亿元和15.9亿元。加强市场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了食品安全,市场稳定,物价波动保持在合理空间。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2.3%,同比上涨2.3%,低于全国0.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上涨6.5%,烟酒及用品类上涨4%,居住类上涨3.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涨0.7%,交通和通讯类下降2.3%,衣着类下降3.1%。1-7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2.6%,同比上涨2.6%。其中:精猪肉(7月份均价24.62元/千克)同比上涨43%,环比上涨20%;肉制品同比上涨23.6%,环比上涨4.3%。

(七)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加强园区等载体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上半年县域经济(包括历城、长清、平阴、济阳、商河、章丘六个县(市)区)完成生产总值588.37亿元,增长16.6%,占全市的49.6%(历城233.47亿元,章丘140.05亿元,长清82.87亿元,济阳57.9亿元,平阴49.92亿元,商河24.1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56亿元,增长20.4%,占全市的27.7%(章丘8.47亿元,历城6.85亿元,长清1.95亿元,济阳1.9亿元,平阴1.62亿元,商河0.7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18.11亿元,增长20.5%,占全市的61.2%(章丘88.85亿元,历城81.07亿元,长清80.67亿元,济阳37.1亿元,平阴25.57亿元,商河4.85亿元)。

(八)社会民生继续改善。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积极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半年全市新增就业7.2万人次,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人次,困难群体就业8768人次,帮助2142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3%,比年初低0.37个百分点;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6万人次。截至6月末,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2.1万人,比年初增加5.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9.2万人,比年初增加6.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8.9万人,比年初增加5.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6.6万人,比年初增加0.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8万人,比年初增加1.3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4.9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309.8万人,比年初增加15.87万人,参合率达到95.95%。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发祥巷项目开始拆迁,经一路两侧、馆驿街南片区、魏家庄片区等项目也都在积极进行前期工作。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竣工面积15.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7.8%。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87.2元,增长1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平均月保障标准249元(市五区及高新区280元),同比增长27.7%。

总的看,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较好的势头,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从上半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看,生产总值完成全年计划的4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8.4%,工业销售收入完成50.2%,工业利税完成50.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6%,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5%;外贸出口完成54.5%,外商直接投资完成30.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1.5%。除工业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两项指标欠账较大外,大部分经济指标基本达到计划进度要求。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增幅下滑。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2.8亿元,增长19.9%,增幅比去年同期下滑3.6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下滑2.5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6位,列青岛、烟台、淄博、东营、潍坊之后;增幅居全省第14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工业投入持续下滑。一季度全市工业投入增幅同比下滑13.8个百分点。上半年完成工业投入171.9亿元,下降3.5%,增幅同比下滑27.9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同比下降12.6个百分点,仅完成全年计划450亿元的38.2%。从招商引资情况看,上半年引进投资中,工业投资仅占30.5%,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规模企业数量减少,截至6月底,我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1802家,比去年底减少54家。

(二)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主要表现为“两低两少”:一是总量仍然偏低。多年来,我市投资率在同类城市中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上半年投资总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省内17城市中分列第12位和第3位,比南京少322亿元,比烟台少273.8亿元,比青岛少231.3亿元。二是增幅低。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9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1.9个和0.8个百分点,在省内十七城市中居第15位。三是工业项目少,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项目个数少、完成投资量少。四是新开工项目少。上半年新开工1032个,比去年同期少545个,总投资下降42%,完成投资下降27%。其中,工业项目425个,比去年同期减少277个,完成投资74.9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5.3亿元。

(三)利用外资总量偏低。上半年我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省内17城市中分列第14位和第9位,比青岛少20亿美元,比南京少9.4亿美元,比烟台少8.4亿美元。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下降19.1%,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下降36.1%,而且由于在谈外资项目和储备项目较少,特别是工业大项目偏少,利用外资后劲明显不足。

(四)县域和园区经济支撑作用不强。上半年全市县域经济实现生产总值588.37亿元,占全市的4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56亿元,占全市的27.7%;固定资产投资318.11亿元,占全市的61.2%。总体上看,我市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县区间发展不平衡,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与先进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市县域经济生产总值比青岛少563.62亿元,比重低14.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比青岛少26.52亿元,比重低7.5个百分点。10个开发区的载体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特别是部分开发区规划滞后,发展缓慢,进区项目较少且质量不高,投资的软硬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五)节能降耗任务十分艰巨。2006年我市万元GDP能耗为1.235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3.53%,未能完成下降4.5%的年度任务目标,上半年进度仍不理想。按照“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22%目标测算,今后四年必须实现年均降幅不低于5.18%。上半年万元GDP能耗下降4.20%,进一步加大了今后工作的压力。

以上矛盾和问题,有些是由于历史原因长期积累形成的,有些是经济运行中新出现的,可能对全年经济走势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并认真加以解决。

三、关于做好下半年工作的建议

从宏观经济走势看,全国、全省上半年GDP分别增长11.5%和14.7%,仍然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近期,国家发改委在北京举办了第30期发展和改革工作研究班,学习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下半年部署要求,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了下半年发展改革工作。总体判断,今年以来,全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连续几年的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会议也指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集中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偏快,存在着转为过热的可能性,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过大,“三过”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仍很突出,“三个压力加大”(价格上涨压力加大、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等四个方面。为做好下半年工作,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国家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稳定、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要加大对结构调整支持力度,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加快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此,我们要加强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分析研究,坚持在顺应调控中抢抓发展机遇,努力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

从我市下半年经济走势来看,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都有一定上升空间。从投资需求看,围绕承办第十一届全运会,我市确定的城市建设“工程”和“六项整治”,随着前期工作的深入,下半年将有更多的项目开工建设。从目前在建的项目情况看,北园大街综合改造、历山路道路改造等项目计划于今年竣工,大明湖综合整治计划今年完成大部分拆迁任务,奥体中心及配套场馆建设项目速度进一步加快,青岛啤酒、吉利汽车等一批工业项目将在后几个月相继进入施工。同时,鸿盛纺织、日本佳世客、厦门银鹭等一批签约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将产生较大投资量。这些因素将有效拉动投资增长,预计全年投资增幅将保持在20%左右,拉动经济增长约7.5个百分点。从消费需求看,上半年城镇和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7.7%和12.3%,随着提高居民收入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到位,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将保持加快增长态势,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拉动经济增长约5.5个百分点。从出口需求看,世界经济和贸易继续较快增长,国家调整外经贸政策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我市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1.1%,所占比重提高到52.2%。预计全年出口增幅在18%左右,拉动经济增长约1个百分点。综合分析以上因素,初步预计全年GDP可保持14%左右的增长速度。

做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综合条件总体有利,我们要以迎接学习贯彻十七大和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为强大动力,扎扎实实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明确重点,强化措施,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实现。建议下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是坚持把发展工业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强市战略,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着力推进冶金钢铁、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化化纤、食品药品等六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全面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交通装备产业,在重点推进重汽产业园建设、集聚老城区重汽集团主要生产企业的同时,加快豪沃高档重型车批量化生产,实现大规模增产扩能目标,加快启动汽车产业链发展规划,提高当地配套能力。协调落实好建设条件,加快推进吉利、青年轿车项目建设,力争明年建成投产。冶金钢铁产业,重点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中厚板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产能。石化化纤产业,着力推进化工产业园的建设,加快裕兴化工厂搬迁步伐,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新的项目进区发展。努力推进年产60万吨PTA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尽快落地建设。电子信息产业,以国家信息通讯国际创新园、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等三个基地建设为契机,抓好齐鲁软件园和浪潮科技园建设,扩大产业规模。机械装备产业,努力做好扩能改造,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扩大数控机床、锻压设备、汽轮机、电站锅炉、柴油机等优势产品的产能。食品药品产业,抓好*卷烟厂异地迁建项目投产达产,继续扩制品、啤酒、药品等名牌产品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六大产业集群支撑作用,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二是继续把服务业作为优势产业,抓住关键、高点定位、创新机制,集中培植历下、市中等6个示范区(市),泉城路商业街、盖家沟物流等8个服务业集聚区和*商行、中创软件等20个重点企业集团,大力发展金融、信息、物流、商贸等生产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配套发展、融合发展、互动发展。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落实好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争取更多的企业进入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增强带动能力,加快形成企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搞好春夏播作物田间管理,加强病虫草害综合治理,努力夺取全年农业丰收。针对今年以来生猪生产下降,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抓紧出台扶持生猪等主要副食品生产的政策措施,确保主要副食品生产和供应,维护市场稳定。继续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全面完成今年的“路水电气医学”等建设任务。

(二)全力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目前我市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的时期,要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实现率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投资强度。要坚持扩大投入不动摇,坚持优化投资结构不动摇,坚持把扩大投入的重点放在重大项目建设上不动摇。一是突出抓好大项目建设。重点是对1198个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确保计划进度。对141个计划年内开工、尚未开工的千万元以上项目,要积极落实建设条件,加快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全部开工。建议在九、十月份,再组织一次大项目建设现场调度会进行督促和检查。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密切与江浙等资金实力比较雄厚地区和国内外对外投资实力较强的大企业的联系,加深合作深度,做好宣传和推介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我市。围绕培植六大产业集群,策划一批产业链配套项目,集中推出招商,力争在大项目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项目招商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三是优化投资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引导投资向先进制造业、农业农村、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以及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倾斜,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扩张,以投资结构的调整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四是建立健全促进投资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培育大项目生成机制,健全项目推进机制。搞好重大项目的酝酿、策划、包装和储备,健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协调、督促和激励考核机制。

(三)进一步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积极适应国家出口退税等政策调整的新形势,努力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对出口大户和重点产品实行倾斜支持,避免因政策调整带来出口下滑。以钢铁及制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三大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强出口品牌建设,逐步提高自主品牌出口商品的比重。针对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欠账较大的突出问题,要下大气力抓好在建在谈利用外资项目,特别是抓好赴香港、韩国、日本招商活动中已签约72个项目的跟踪落实,推进外资及时到位。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对在谈项目、意向性项目,要抓紧协调和落实,尽快转化为协议项目和合同项目;对已签约项目,明确责任跟踪落实,推进项目资金按时到位;对尚未开工的项目,逐个进行分析,及时解决有关问题,为早日开工创造条件。

(四)壮大县域经济和园区经济实力。一是尽快编制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主导产业培植、载体建设等方面的思路和措施,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向县域延伸。加快连接县域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本地产业发展和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搞好县乡驻地的供水、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三是研究实施支持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人才队伍建设、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快车道。四是进一步完善园区整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明确园区的主导产业,注重产业合理布局,配套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全面提高园区承载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的能力,推动园区经济总量和带动作用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