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音乐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音乐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音乐教育

篇1

    1.1教学条件较差

    首先,在农村音乐教学中,教师很少有专门的音乐教室,音乐课只能在统一的文化课教室里进行,因为教室的面积狭小、授课集中,音乐教学严重影响了其他班级的文化的讲授,也影响了音乐教学应有效果的发挥。其次,在农村的音乐教学中,缺乏应有的教学设备,也缺乏应有的音乐资料,这不利于音乐教学的正常开展。也使得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乐器技术水平的提高受到了阻碍。例如,在很多农村学校中,常年见不到钢琴、电子琴等音乐器材,虽然有些学校有多媒体设备,但却没有应用到音乐教学中,很难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此外,因为缺乏教学设备和资料,农村音乐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能运用一本教材和一副喉咙,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单一,不仅很难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农村音乐教育投入较少

    农村的经济收入水平不高,加之乡、镇领导不注重音乐教育,地方政府没有对音乐教育投入较多的财政经费,使得农村的音乐教育投入甚少。此外,因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农村的精神文明发展水平也不太高,农村的音乐发展状况也不尽如意。农村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在农村生活环境中也得不到应有的熏陶。因此,对于农村音乐教育的投入过少,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成了一个难题。

    1.3音乐教材的“城市化”现象严重

    目前农村音乐教学中,采用的仍然是城市化的教材,其内容严重脱离了农村实际,忽视了学生的音乐能力的个性化发展。教材是课程理念和目标的重要体现,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在整个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3]。目前的农村音乐教学教材,已经是改革后的教科书,在版面设计和教材内容方面变得丰富多彩,获得了各个教师和学生的热爱。但是,在农村音乐教学中,教师明显感觉到“城市化”的教科书严重脱离了农村的生活实际,脱离了当地的文化艺术风采内容,让农村的学生感觉到遥远。与此相反的是,农村的红白喜事、过年过节、戏曲花灯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能理解音乐艺术的风采。因此,音乐教材的“城市化”现象,已经成为了农村教学的一大难题。

    2农村音乐教学建设构想

    2.1更新教学观念

    在农村音乐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音乐教学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水平,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首先,学校要积极注重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将音乐教学看作是一项重大教学任务来抓,提供充足的音乐教学的课堂时间,保证优秀且专业的音乐教师,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音乐教学在农村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发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音乐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评价方式,提高音乐教学水平,让学生对音乐教学产生较强的积极性,提高对音乐教学的兴趣,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最后,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教学观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具备不断创新、勇于奉献、敢于开拓的精神。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感受音乐节奏、在视频音频中欣赏音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热爱音乐学科。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是提高学校教育水平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4]。在农村音乐教育中,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应提高音乐教师的全面素质,让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得到发挥,让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提高。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出发:首先,农村学校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力量的积极作用,为学校的音乐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也为创建良好的师资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师资力量的不足,充分运用优厚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引进专业且优秀的音乐教师,不断提高学校的师资队伍的素质。从长远来看,要想加强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借助音乐院校、国家和各个组织的力量,通过各种方法努力强化师资队伍的力量。首先,要加强各个音乐院校和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扩大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并在各大音乐院校和师范院校积极动员毕业生到广大农村中去服务。其次,国家要出台关于音乐教学的相关政策,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支教活动,鼓励学生到农村中去工作,改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要提高音乐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组织各个部门和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加强现有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全面提高农村的师资力量。

    2.3加大音乐教育设施投入

    在农村音乐教学中,要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教学设施,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在经济水平不太高的农村环境中,学校也要认识到音乐教学设施对于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音乐办学条件,应修建音乐专用教室,配置钢琴、小提琴等音乐乐器,应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增添音乐教学设备,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现代化水平。但是,在音乐教学设施投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下2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学校要设立音乐教学的专项资金,全部纳入到音乐教学中去。农村小学在音乐教学投入方面,要保证专款专用,不断完善教学设施,同时应加紧开展教学科研力度,保证音乐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要鼓励社会各阶层的各界人士投资音乐教育事业,支持农村的音乐教学,丰富音乐教学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料,在音乐资料、期刊、教学音响上投入更多的资金,改善农村音乐教学的条件。

    2.4开发农村音乐教学资源

    为了促进农村音乐教学不断发展,农村音乐教育要积极发挥农村资源的重要作用,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音乐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音乐水平不断提高。例如,农村中的花灯、采茶、风俗音乐等都可以作为欣赏音乐教学、节奏教学中的辅助内容,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又利用生活拉近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弘扬了民族音乐,促进了学生的音乐水平不断提高。此外,在农村环境中,地方的文化特色为农村音乐的立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原汁原味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文化特色为学生搭建良好的音乐发展平台,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5]。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幽静的农村地理环境中感受优美的音乐氛围,可以让学生通过竹、木、泥等自然环境制造出精美的乐器,让学生感受自然的音乐之美,还可以让学生组建与地方特色相符合的特色乐队,为学校的音乐教育提供丰富的发展平台,带动农村教育的全方位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5改革农村音乐教材

    在农村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音乐课程标准,并站在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制适合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教材,从而提高农村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首先,要编写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农村版教材。站在农村学生的角度来说,编制地方特色的农村版教材,可以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够完善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品格。例如,为了编制有地方特色的农村音乐教材,应该鼓励国家和有关部门加大对音乐教材编写的投入,积极将地方的戏曲、民歌、语言、曲艺、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融入到音乐教材中去,教育学生学会欣赏本地特色歌曲,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民族自豪感,不断提高对音乐的审美情趣。其次,农村音乐教育要改革音乐教材中的内容,不仅要增加一些民族特色的歌曲和文化,还要删除一些超出农村学生接受水平和认识水平的内容,调整一些与农村生活、农村实际较为遥远的歌曲和音乐文化,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教材中的内容,提高音乐素养。

篇2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措施;建议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也成为素质教育的一员,人们早已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盲区”,现状令人甚为堪忧。本文主要分析了此现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我国已经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改革尚不深入,改革方针不能很好地落实,甚至有的还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很多学校还将升学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奖金挂钩,于是利用体、音、美课补习文化课成为农村小学的正常现象。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其自身缺少文化,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考上好的中学、大学是摆脱农村劳作生活的唯一出路。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等“主课”的成绩,把音乐课程当成“副课”而从不重视,更不提倡学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

2、教学资源不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基础的教学条件教学就无从谈起。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学硬件投入本身就很紧张,而用在音乐教学设备等资源添置上的资金就更是微乎其微。很多学校连普通的风琴都没有,更不要说专门的音乐教室、专业器材以及现代化教学设施了。因此,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是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

3、教师专业能力欠缺。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中有不少并非音乐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学习,甚至很多都是半路出家,能唱几首歌、会一个简单的乐器就开始教学。这些教师本身对音乐知识一知半解,更不用提对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教学和艺术熏陶了。而对于从事音乐教育老师本身来说,学校的不重视、自身对本课程认识的不足等情况也导致教师教学没有激情、没有动力,甚至敷衍了事。

4、教材设置不合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适合该阶段的教材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现在的很多音乐教材根本不适应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教材比较深奥,内容设置不合理。甚至征订教材的老师并不是教音乐的老师,导致了所订教材的不适宜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因材施教,只好抛开课本来教学,这样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缺乏系统性。

2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改进的对策

1、加强重视,加大教学设施投入。要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首要任务是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在农村开展和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重视音乐教学,重视音乐教师。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考核标准,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规范化、切实有效。另外,还应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如增加电视、各种器乐、光盘资料等,改善现有的音乐教学条件,调动农村音乐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多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本身就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有教学热情和基础的教师也大多闭门造车,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若得不到提高,即便是领导再重视、教学设施再完善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引进专门人才、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应要求音乐教师规范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3、教材选择注重针对性。要全面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水平不能忽视教材选取的环节,在教材征订的前期要做好调研和考察工作,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征订的工作应征求授课教师本人的意见,避免外行选择了不合适的教材而导致教材征订的形同虚设,不利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4、因材施教,创造音乐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注重生动性和技巧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从中找到自我实现的另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真正做到健康、全面地发展。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智力、创造力甚至人格塑造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村,更应该注重孩子这方面的培养。只有认识到不足并积极改进,才能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

5、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课堂心理时间短暂而愉快,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多学,教师尽可能少讲。这样学生会快乐地多学,又能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去实现音乐的少教多学呢?

①课前做好调查,以学定教。

精心的课前准备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基础,课前要充分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此为基础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

②把传授变为探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少教多学”的课堂上,学生不再只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来获得知识。在现在课堂里,教师要通过循循善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摸索、体悟去理解新知。因为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才是真正的牢靠的知识。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摒弃“满堂灌”,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合作交流,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探索、老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和总结深化。

③学会等待,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那么仓促?是因为他们看到问题就想知道答案,而忽视了过程。经过调查、反思,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老师平时上课为了赶时间、赶进度,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一次次地打断他们,然后把我们的观点强加给他们。在进行了“少教多学”的研究后,大家发现,在自己的课堂上一定要学会等待。往往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卡住,这可能正是他们思维效率最高的时刻,这种思维结果会留下最深刻印象,如果老师启发得当,全班同学也会进入一个高度集中的思维过程。所以,老师要做“有心人”,要在无意识的情境中给学生创设有意识的思考环境。同也要教会学生等待,破茧成蝶需要时间,任何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时间。“书要留白才好看”,等待是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一种尊重。在数学的学习上,过程和答案同等重要。

④变教师总结为学生梳理。

以往的课堂,我们只是让学生做好“听”的角色就行了,认为你听好了自然就学会了,但现实与愿望总是有差距,总有那么多的学生看似一个很好的听众,却学不会老师所教的知识。经过“少教多学”的课堂实践,我们发现,在做好上面几点的基础上,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梳理学过的知识,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巩固深化,要比老师去总结效果好的多。所以在今后的总结环节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谈体会、谈心得,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再予以“画龙点睛”。学生之间也要相互交流,学生总结出的知识和方法的关键点,更易于被同伴接受,会起到教师总结不能达到的功效。

篇3

[关键词]农村 音乐教育 影响因素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246-01

音乐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课程,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内心情感,还能够塑造学生人格的魅力、陶冶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更加凸显出了农村音乐教育相对滞后的现状。

1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为解决农村教师的生活问题,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用来改善教师的住宿与办公条件,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也有了相应的增加,但是条件依旧简陋,宿舍仅有十几平方,床、衣柜,桌子,以及必须的生活用具,没有供暖设施,附近也没有像样的医院、大型超市与健身中心。同时,农村教师的日常工作压力也较大,多数教师跨年级、跨科目教学,一个教师承担几个班的主要课程,有的还要兼上音、体、美等课程,通常一周要上30节课,而收入却与劳动不成正比。据调查,工作10年左右的农村教师,中教二级水平,算上绩效工资平均每月收入仅1300元左右,而那些刚毕业入校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只有每月七、八百元的收入,这点工资对他们来说难以维持生计。部分学校音乐教育观念落后,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课程计划中的音乐教育科目形同虚设,长期被主课占用。90%以上的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和多媒体音乐设备,必备的音乐设施如钢琴、风琴等乐器多数都不具备。

2 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对音乐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2.1 农村音乐教育观念的落后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根本因素

目前,我国虽然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对农村中小学的影响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深入。经过实地调查,大部分农村中学始终以升学率为主,小学音乐课以“副科”的角色出现,代课老师为非音乐专业老师,音乐专业的老师只能教授所谓的“主课”。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家长对音乐教育的态度,严重阻碍了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也是影响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根本因素。

2.2 城乡环境的差异使毕业生望而却步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都愿意选择招教考试作为毕业出路,但是以农村工资待遇较差,生活条件较苦,与大中城市相比差距较大等为借口不愿意到农村任教。也有部分学生担心一旦到农村任教,再想回城很难。这部分学生通常来自农村,因而对农村有感情,有回到农村贡献自己力量的愿望;同时,他们身上还背负着跳出“农门”、脱贫致富的重任,所以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走出去的机会,往往在社会观念和家庭压力下,他们会选择到农村以外的城市发展。

2.3 农村环境难以发挥自身特长

农村学校音乐课长期不被重视,甚至可有可无,音乐课由普通兼职教师担任,不设专职教师,致使有音乐专业技能的教师白白荒废了自身专业,这些因素直接影响音乐专业毕业生对工作的选择。音乐专业毕业生,前期投资高,花费大,只有在农村就业成本纯收入大于在校时的投资成本,学生才会选择到农村就业。另外,由于经济欠发展,人们收入普遍较低,学生家长一时间难以做到花费很多的心思和金钱让孩子接受音乐培训,由此也导致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少之又少,音乐专业毕业生在课余难以招募到学生,音乐专业技能难以发挥。

另外,婚姻问题也是影响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重要因素。能在农村任教的教师普遍是专科或本科学历,既选择在农村任教,就要有扎根农村的决心,而现实生活中要找到符合一定学历要求的结婚对象却往往较难,很大程度地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3 针对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解决对策

3.1 改变农村教育观念,配备专职教师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音乐教育作为培养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各教育部门都应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端正对音乐教育的态度,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考核计划,建立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同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足音乐课,由专职音乐教师任课,课余积极开展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3.2 加大对农村音乐设施的建设与投入

音乐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是实现音乐课程标准化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入,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按计划给予适当的乐器和教具配备,以保证正常、稳定的音乐教学。

3.3 改善农村教师生活与工作环境

在生活上,虽然目前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有了明显的增长,国家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也有了相应的增加,但是每年的相关配套投入难以得到保证。各地政府应组织专人,把农村教师应获得的待遇落到实处,如建设教师周转宿舍,解决暂时有困难年轻教师的住宿问题;把农村教师也纳入医疗、住房政策范围内,使农村教师也能享受到医疗保险、住房等惠民政策中。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不能仅仅是发放政策,还应有一个稳定的保障制度,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平稳发展,才能提供给教师发挥自己才能、展现自己实力的舞台,给教师提拱了舒心便捷的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够留住教师资源,吸引新生教师力量!

另外,在教师职称等方面,国家应该给予农村学校相应的政策倾斜。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信息不够发达,许多政策性措施、基本建设,先进理念等都优先在大城市推行,对于处于劣势的农村,如果能够在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教学研究活动等方面优先考虑,给予农村教师一定的政策倾斜,相信定能够使农村教师感觉到教育行政部门对其的尊重,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平衡。

3.4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毕业生加以引导

据了解,广东省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让更多的师范毕业生积极投入到农村去就业,拟定出台了一项关于毕业生到农村去上岗退费的优惠政策,既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农村的师资不足,一举两得。我省的相关政府部门,也可根据农村教育师资现状与目前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出台一些吸引优秀专业毕业生,并且易推行的优惠政策,从而正确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就业,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 李迎春:农村教师生存现状研究――基于河南省的调查[J]中州学刊2010年7月

[2] 杨爱萍: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和就业指导对策研究[J].北方音乐,2014年12期

[3] 黄建华、何正华、傅大党:关于农村教师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3期

[4] 慈航:农村教师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1期

篇4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指出: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尤其在大中城市,教育部门对音乐教育抓得很紧,普通百姓对音乐艺术也十分崇尚。但同时应该看到,广大农村在这方面仍然处于落后状态,有些中小学甚至取消了音乐课,还有些虽然订了音乐课本、排出了音乐课表,但很少有教师认真严肃地上音乐课,反映少年儿童生活,表现传统爱国主义等健康向上的歌曲也很少听到。在通俗音乐、快餐文化铺天盖地的社会背景下,学生所知所唱的不是庸俗的流行歌曲,就是另类的垃圾腔。如2007年我县中考特长生加试中唱《隐形的翅膀》的有9人,在某超市举行的“夏日杯”中小学生歌手大赛上获奖的歌曲是《两只蝴蝶》。且不说这个节目的艺术水准有多高,看一看歌词内容就知道是否适合中小学生演唱。

作为一名从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师,我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反思,试述如下: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很多学校表面上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实际上仍抓着应试教育这个“缠身绳”,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并把考试成绩排名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音乐、美术仍不列为考试科目,不少教师为了晋职评优,争夺名次,一心扑在“正课”上,甚至霸占音乐课,改上所谓的正课,音、体、美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成为被歧视的对象,音乐教师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

2.音乐师资严重缺失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失,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而中小学音乐教师才10万人。即使是按每校配备1位音乐教师计算,以我国现有音乐院校的培养速度,也只能在60年后才能满足这一需求。而一部分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虽然分配到了农村,但大多留在条件较好的县城或城镇中心学校,而不愿前往农村任教。由此可见,师资少、质量差、分配不均,成为“发展音乐教育”的瓶颈。

3.音乐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设施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物质基础。但许多乡村学校因为对音乐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音乐教学以改善音乐设施。有的学校连一架风琴也没有,至于说专用音乐教室、钢琴、功放音箱等多媒体设施,只能是农村音乐教师的梦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专业音乐教师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4.教师素质低下

为了解决音乐师资缺乏的问题,有关部门敷衍了事,所用音乐教师很多都是“半路出家”的,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这个缘故,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农村中小学中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二、改变落后状态的措施

面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等众多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

1.加强领导与管理

“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与体制的同步变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先进的理念”。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校之长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强化先进的教学理念,开足开齐教育部规定的所有学科,尤其是音乐学科。

当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部门必须为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解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师资力量,扩大全国各大音乐院校招生力度,动员广大音乐院校毕业生毕业后深入广大农村。农村学校可招聘社会上有音乐专长的人才,经过培训,分配到中小学任教。可让专职音乐

教师以“走教”的形式开展工作,如一个学校一个专职教师则其工作量不足,可以让他到附近的村的中小学兼任音乐教师,这样既能解决音乐学科的教学问题,又能解决音乐教师的工作量不足的问题。 3.加大改善音乐教学设施的投入

目前,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专用教室。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健康发展。

4.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修养

篇5

一、静心聆听和赏析,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而有效聆听的“秘诀”也正在于一个“静”字,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听”也不例外。“静听”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音乐的习惯、提高音乐基本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听的时机把握上,应当“先听为主、以听为入”,为学生创设安静聆听的情境,使其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每当学生接触一首新歌时往往比较兴奋,并且会情不自禁地通过随心跟唱甚至韵律动作表达出来。这种高涨的、走进音乐的热情应当保护,但在没有经过准确深入了解而凭一时感觉进行的模仿,也往往会产生较多的错觉,而且这种“第一错觉”容易根深蒂固,需要教师投入双倍精力加以纠正。为此,新课教学一开始就应当排除外在的热闹、诱导和干扰,在万籁俱寂的情境中打开音乐让学生聆听,确保给学生传递的第一信息是准确的,让他们在听准、听真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进一步有效引导真正听懂。笔者曾观摩过一堂《苏珊娜》的公开课: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戴着帽子弹着吉他走进教室,跟学生讲解美国乡村音乐,并边放音乐边辅之以律动、表演。一堂课下来,学生对于“美国乡村音乐歌手”形象以及伴着音乐应节而舞的动作感受颇深,而对于教学内容本身和“乡村音乐”实质的理解则模糊不清,更别说准确演唱这首歌了。

当然,先听为入并非是不作任何铺垫地让学生聆听,而是让他们带着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通过静心聆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想象,并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逐步培养学生融情入理、寓理于情的良好心境――尤其是在赏析教学中更应当如此。欣赏过程,就是学生对作品理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必要的,但过多的铺垫说明和繁冗的活动会干扰学生聆听,束缚他们大胆想象和发散性思维。

二、静心学习基本乐理,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如果说静心聆听和赏析是创设安静的学习情境的话,那么,静心学习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则是一种音乐教与学的态度,更鲜明一点说,就是去掉一些浮躁,更加冷静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没有技能训练,音乐教育很尴尬”,为此,引发我们反思的至少有两点:

一是定位问题,即如何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找到知识技能教学应有的地位?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和根本,知识与技能是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况且,音乐本身就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离开相应的知识与技能,音乐之美也就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了。

二是方法问题,也就是说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症结在于教授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情感与知识技能并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如以“快乐”为导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创设特定的情感氛围,通过模仿和想象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位置和演唱技能,用美妙的声音在互动探索学习中感知音乐,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歌曲的知识点、重难点,体会歌曲的真谛,就可使知识技能学习与审美有效结合;同时,通过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可使学生能够更加独立地、轻松地驾驭音乐作品,从中体验到深度的自由与愉悦。

三、静心理解音乐作品内涵,引导学生有效展开创造和拓展活动

音乐美,是因为其内涵深邃丰富,情感张力强大,要审享其美,必须首先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内涵,静下心来理解音乐和饱含深情审美。而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则更需要培养他们静下心来理解作品的心境和能力,进而在此基础上展开创作和拓展活动。

理解的准确性是相对而言的,而基于理解基础上的创作的表达应当是富有美感的。近年来音乐课堂教学中较为流行创造性活动,有的教师绞尽脑汁创设出一系列“新颖”的创造性活动,结果却适得其反。曾见过有位教师教授《木鼓歌》一课时,请数名女生把辫绳解开让长发披散开,随音乐做前后甩发的动作,以期再现云南佤族人民纵情歌舞的场面。由于学生对乐曲理解不充分,且没有合适服装搭配,动作不够熟练协调,多数用成了“一头乱发”,毫无美感更无佤族舞蹈之感,使音乐课堂的审美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因此,基于理解基础上的创造性活动也必须掌控在科学、理性的正确方法上,首先是教师课前的冷静思考和备课。

篇6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151-01

课程标准把音乐课程定位于“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然而,音乐教育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绝大多数学校中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80%,农村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下一代国家建设者队伍的素质水平。就音乐教育而言,没有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就没有全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了。

一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目前在乡镇,一般只有镇中学和中心小学才能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其他的村小及初中,音乐教师相当匮乏,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由非专业毕业的兼职教师担任,有的地方甚至连兼职音乐教师都没有。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的匮乏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有些乡镇中小学配有一名专职的音乐教师,但只有一名教师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上的需要的,这样的话,学校只能有选择性地在某些年级开设音乐课,或者该上两节音乐课的只上一节,村小也就只有由兼职教师来任教了,有的村小甚至连音乐课也不开了。虽然近几年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数量呈上升的趋势,但一部分毕业生宁可在城里打工也不愿到农村来,感觉自己一身的艺术细胞在农村这个舞台上无用武之地,而另一部分毕业生虽然通过招聘等形式有了自己的“铁饭碗”,但大多数选择留在条件较好的县城,而不愿到农村任教。分配不均、质量差成了农村中小学音乐发展的“瓶颈”。

2.教师业务素质低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多数为兼职,他们之中大多是半路出家,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他们的音乐课也就成了唱歌课,对音乐基础知识不做要求,让学生跟录音机学唱歌曲,就是有架琴放在那里也不会弹,教师成了管纪律的“大班长”,严重地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这样的音乐课就是应付,还谈何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

3.教育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的学校都在抓应试教育,把考试成绩排名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主要标准。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还有“正课”“副课”之分,虽然有音乐教材,课程表上也每周安排两节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上不了几堂课。不少教师为了晋职评优,争夺名次,一心扑在“正课”上,甚至霸占音乐课,音、体、美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

4.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入得太少

音乐教学必须具备基本的硬件配套设备,这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一个先决条件。农村中小学对音乐课的认识本来就浅薄,学校对音乐教育硬件的经费投入也就十分有限了,设备种类少、数量小。另外,音乐器材配置没能按标准执行,购置器材往往因校因人而定,大部分学校音乐课无乐器,有的学校只有脚踏风琴、电子琴等。大型、综合的音乐器材基本没有,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上音乐欣赏课和开展文艺活动所用的音响设备也是相当的落后,这就使得一些文艺会演及课外文化活动难以开展。

二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提高认识

各级领导要大力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上好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的音乐教育提供有利的条件。

2.增加投入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和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入,条件差的学校也应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等。学校还应订购音乐书籍、报纸、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学习、研究使用。

3.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教师业务素质下降等问题。首先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培训工作,聘请市县学科带头人定期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乐理、演唱、演奏等方面的培训,学区内实行“师带徒”,即用专职教师培训辅导兼职教师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4.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只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只有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有的音乐教学都应该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动口、动手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总之,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关心、支持音乐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音乐教育,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相信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篇7

【关键词】摇滚乐;发展特点;职业高中;音乐教育

一、职业高中学生特点分析

职业高中的学生素质和特点决定职业高中音乐教育的特色。对于职高的学生来说,单纯的从分数上来比较,他们进校时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差一大截。因此,不得不承认,整体素质还是相差较远。学生好动、调皮,音乐基础普遍较差,再加上教材都以对古典音乐、传统音乐和近现代音乐的欣赏为主,其中涉及到较多深奥的音乐理论知识,所以,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讲长期单纯的接受严肃音乐的熏陶和教育,会使他们慢慢失去音乐课的激情。但是,职业高中专业课程的多元化,促使学生也有着较强的接受新事物能力,同时他们对流行音乐却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接受严肃音乐教育的同时,适当引进流行音乐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摇滚乐发展基本的特点

摇滚乐兴起于上世纪40、50年代,从黑人音乐、白人的乡村音乐和流行音乐等多种美国音乐流派演变而来。它是流行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影响力越来越大。摇滚乐以其高分贝的音量,激昂的旋律,恬噪的配乐、充满意义的歌词而流行于广大青少年中,以其与生俱来的叛逆个性与自由理想的精神诉求的特点在青少年的审美上引起共鸣。但摇滚乐队青少年的吸引并不是它的对抗性、反叛性和煽动性。它的吸引力关键还是来自于它对人类内心的真实的追求、争取人性的解放的愿望。摇滚乐注重突出音效的表现,对向来侧重旋律的音乐传统是一个较大的冲击,尤其对传统的注重旋律美感的老一辈中国听众来说,接受摇滚乐更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相当一部分家长的眼中,摇滚乐是一种怪诞的音乐,孩子接触之后就很容易误入歧途,对学习失去兴趣。那么,在当今社会快速进步,音乐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摇滚乐真的是这样一种令人颓废和萎靡的音乐吗?它是否能走进职业高中的音乐教育呢?

三、摇滚乐的艺术价值与可听性

摇滚乐中注重追求内心的真实性、突出自我个性的宣泄,是历来久远的情感美学的突出表现。从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直至当今的各大音乐流派,情感的表达始终被置于音乐艺术的首要地位。

那么,摇滚到底乐具不具有可听性呢?大家都知道,传统的音乐作品更注重的是追求音乐给人们带来愉悦的享受,对于音乐给人们的审美体验是建立在我们听觉的美感上的,而摇滚乐作为当今流行音乐的一种,打破了原有一贯的作曲方法和创作手法,更加追求人性的真实,给人以强大的震撼力,使人们在一定程度改变了固有的审美原则。这也就是摇滚乐在在目前只受到青少年喜爱的根本原因。其实,我们应该根本上从创作思想与艺术特点两个方面去聆听和欣赏摇滚乐。所以说,我们首先应该理解摇滚乐的创作思想,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聆听并欣赏它。再这基础上,应该充分挖掘摇滚乐的艺术特征。总之,在理解摇滚乐产生的思想根源的同时,应当结合它的艺术特征,从客观的角度去歌词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抓住其中内在一种精神性,用内心去感受它的节奏和韵律带给人的精神上的释放和享受。

四、职业高中音乐教育存在一定的单面性

由于长期受到国内传统音乐教育的影响和束缚,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的开设主要以严肃音乐类的教育为主,对于流行音乐的引进和欣赏极少,职高音乐教育也是如此。这令职高里许多具有热情和创造力的学生得不到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流行音乐的机会。因此,在接受严肃音乐教育的同时,如果适当添加一些积极的流行音乐的欣赏和教学内容,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欣赏的视野,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更好的引导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正确认识。因而,将流行音乐纳入职业高中音乐教育的课程范围,这样更助于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五、摇滚乐进入职业高中音乐教育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职业高中是培养社会各种技能型人才的地方,而人才最终还是要走入社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年轻人生活节奏紧张,学生们学习压力之大,造成现在的青少年身心疲惫。他们需要用摇滚乐来释放自己,从中获得轻松和愉悦。我始终认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教师的引导在其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也仍然一再将摇滚乐看作萎靡之音,那么,摇滚乐将被看的越被来越俗,更加得不到社会大众群体对这种音乐价值的认可,从而导致当代真正喜爱摇滚乐的青少年的素质急剧下滑。相反,如果教师们将摇滚乐作为当下流行音乐中一种新的音乐形式来添加到职高音乐教育中,引导学生用客观的眼光去审视、欣赏这种音乐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能在多元化的世界发展中享受多元化音乐带来的熏陶,从而达到陶冶其情操的美育效果。

六、职业高中音乐教育中引入摇滚乐应当避免出现的一些负面影响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引进在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会随之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只要我们能把握好其中的度,就可以正确的引导学生更好地去欣赏它。大家都知道,人民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担负着育人的使命,因此,教师应当在客观的学习的同时,不断挖掘摇滚乐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发展历史,引导学生深入的欣赏。不要从表面上去模仿摇滚歌手外在的服装、发型和舞台动作,更要避免出现摇滚乐的反叛性影响到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去。应当抓住摇滚乐给人带来精神上积极的一面,最大程度的发挥它给我们带来的正面的效应和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能清晰的看到摇滚乐作为现代流行音乐的一种音乐形式走进我们职业高中音乐教育的课堂是有一定可行性的,它不仅是社会音乐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更是学生心理和精神的需求。相信成为主流音乐的摇滚乐,会有越来越多的听众和爱好者,会发展的更加积极与健康。

参考文献:

篇8

一、教育的国际化

音乐给予人情感,情感源于内心,喜怒哀乐则形成于创作。国外欧洲音乐几个世纪中,从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音乐的发展、巴洛克时代的歌剧与奏鸣曲、古典时期复调与强烈抒感的浪漫主义至印象主义的色彩,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表现力与不同的历史。

教育国际化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在国际教育贸易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音乐师范教育是以音乐师范为主的教学活动。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二、音乐师范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

音乐源于文化,文化给予音乐之灵魂。音乐情感的表达是由心而生,心情愉悦时哼唱欢快的歌曲,悲伤时创作出悲凉痛心的旋律,从而产生了不同旋律与不同风格的音乐。

在欧洲古典音乐时期不同阶层、不同场合有着不同的音乐,如宫廷音乐、乡村音乐、教堂音乐等。音乐师范教育中以歌唱与欣赏为中心,局限于欣赏与教育,单一技能与知识的训练没有深入音乐的历史与渊源,仅仅局限于音乐中的音与乐的领域,并没有深入探究其文化与源远流长的历史。

我们要以音乐文化教育、素质教育为基点,在学习中探究历史开发潜能,拓宽音乐视野,激发灵感,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三、音乐师范教育国际化的必然性

音乐教育国际化是以音乐为基础的转化。一方面,音乐国际化是以旧的师范知识为基础的转化。在教学中,我们以习惯唱与听的基本授课形式,忽视了学习音乐的历史背景及能给予我们的无限能量;另一方面,教育的国际化是新的学习方向的确立,为人们提供新的音乐方式,有着建设性的师范意义。音乐师范本身来说,音乐带给我们想象与乐趣。

知识的更新与文化的发展也是音乐师范教育国际化的必然。以下我们对音乐师范的国际化作如下阐述:

1.音乐师范教育发展的需要

音乐师范培养国际性人才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对于国际形势下的背景与培养模式还尤为缺乏。国际性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是探索与学习阶段,从而确定了关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的必要性。

2.理论结合实践的发展需要

理论为前提以实践为依据,理论结合实践,开展音乐师范教育的国际培养模式与国际化的模式,逐步缩小与国际化理念与教育的距离。进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国家间的音乐师范教育交流,教育迈出国门与国际接轨,缩短地区间人文艺术的差距。

四、音乐师范教育国际化的对策

目前,音乐师范教育的国际化并没有形成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并不了解,在教育中盲目学习西方音乐,使得中国音乐没有传承与发扬。国家的音乐传承才能更切合地与国际化音乐接轨,所以教育要传承才能更好地进行国际化教育。

1.创新教育培养国际化的人才

创新是教育的重心,学校要时刻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作为理念,才能有生命力的完成教育与教学。

2.综合化课程培养国际化的人才

篇9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48-01

在改革与发展思路上,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促进教育公平与协调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才,因此,必须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刷新”原来的教育观。中学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样要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教师要善于调节调整节奏与步骤,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和表现的时间空间,有探索的机会,并善于设计一些有挑战性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音乐课里可以有很多的即兴成分,教师进行很充分的引导,如对歌曲编配前奏或结尾、对歌曲进行演唱上的艺术处理、听音乐编故事并当堂表演、创作诗歌、用简单的画图来表现音乐的进行、编配简单的舞蹈动作表演及乐器的演奏等等,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来解决。

2.让学生初步感受情感

感受力作为审美活动的一种 心理 功能,是指人们直接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美的事物的完整印象和总体感知。一二年级每周两节唱游课,基础乐理和智慧动作技能也都有一定的要求,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尽可能找到最有效的方法来提高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学生一入室就让他们直接感受本堂音乐课的内容。例:新授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一课,学生入室后师生一起学跳新疆舞步"右左右左"的脚踏碎步,加上手腕的摆动和头部的扭动,并配上"掀起你的盖头来"歌曲伴奏。学生基本掌握了新疆舞步的同时,也熟悉感受了新歌的旋律,使学生的情感和学习都进入了一种最佳的状态。在讲故事、演故事的活动过程中,带入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观情感因素,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倾向。如在听故事、说故事环节中,教师设疑,学生想像情景,并带着主观情绪体会音乐形象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感悟 "真善美"。例如:在欣赏《渔舟唱晚》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渔船云中行,人在仙界游;网络水涟漪,方觉在凡尘。"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 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3.中学音乐教育必须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爱因斯坦曾精辟的指出:“对人类自身及其命运的关注,从来就必须成为一切技术工作的目的。埋头于你们的图表和方程式时,一定不要忘记这一点。”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音乐宝库都浩如烟海,其中不乏反映热爱大好河山、爱好和平、反对战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动物、控制人口的艺术精品,如《春江花月夜》,通俗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世界充满爱》,意大利那不勒斯船歌《桑塔·露琪亚》,法国作曲家圣·桑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等等。中学音乐教师要善于挖掘、整理和延伸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以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培养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其实,中学音乐教育本身也有个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必须处理好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少数人利益和大多数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决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眼前的发展,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填鸭灌输,被动记忆,而要注重开发学生以后长远发展的潜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像能力,首先还得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篇10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音乐课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音乐的教化性也得到更多人的肯定,从而促使中小学音乐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中小学已经提高音乐课本的质量,加强对音乐课程教具的配备,同时在音乐教育和科研方面,也取得显著成就。同时民族音乐也越来越受到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青睐,师生普遍将民族音乐与爱国情感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识。随着音乐在中小学教学中影响力的增加,音乐课堂面临的困境有:⑴教师缺乏音乐教学热情。在中小学音乐的实际教学中,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社会、学校及家长等均重视学生语数外等主要学科的教育,会忽视美术、音乐等辅助课程的教育,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会表现出不自信、自卑心理,缺乏教学热情。⑵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浓厚。由于学校及家长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要求比较严格,学生不但要学习主要的文化课,而且课后还要参与各种补习课程,学生的学习压力极大,因此,没有更多的精力进行音乐学习。久而久之,中小学生会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降低音乐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1.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族音乐中蕴含诸多的民族元素,同时大部分的民族歌曲的歌词与中小学的思想品德、语文等科目有异曲同工之妙,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民族音乐中包含的地方特色元素,如京剧特色、黄梅戏的地方风情等,对于学生而言,是独特的、新鲜的事物,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小学生一旦对音乐课程感兴趣,就会逐渐喜欢音乐教师,教师需抓住时机,增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如教师可向学生讲述民族歌曲的来源及相关的民族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好感,同时让学生能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到轻松、快乐,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例如,在教授学生《唱脸谱》这首京剧歌曲的时候,教师可向学生讲述歌词中关公、曹操、美猴王等人物的故事,让学生熟悉歌词中人物的事迹。同时,在学生欣赏歌曲内容的时候,教师还可向学生普及脸谱绘画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能加深学生对京剧的认识。另外,教师在学生会唱此曲后,可布置一道家庭作业,即让学生回家将这首京味儿歌曲唱给家人听,让他们感受我国民族歌曲的魅力。

2.拓展教学内容,丰富音乐课堂的内容

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充分挖掘出教材内的知识,并借助辅助教材,拓展教材内容。而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可自主编制教材,并依据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目标,添加新的教学内容,以丰富音乐教学知识。此时,教师可在音乐教学中添加民族音乐知识,如民族乐器演奏、中国古典歌曲等,向音乐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我国少数民族的乐器多达300余种,拉弦、吹管、弹拨和打击乐器等都极具演奏技巧,民族音乐中还有300多种说唱的音乐题材和戏曲剧种。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入彝族歌曲、陕北民歌和江南小曲等,体悟彝族汉子的豪放洒脱,陕北人民的高亢奔放和江南的婉约细腻,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视听教学,播放各种器乐的图片,并依据图片向学生解说各类乐器的特色。例如,教师可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添加《七月火把节》歌曲,并播放视频让学生学习《七月火把节》的舞蹈,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充满异族风情的舞蹈动作中,理解彝族人们的如火的性格特点,体味彝族火把节的民族情怀,了解此首歌曲的文化价值。又如,教师可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古筝名曲《梁祝》通过音乐视频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弘扬和传承我国的民族精神。

3.提升学生内涵,提高学生对传统艺术的鉴赏力

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不但要加强学生聆听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要提升学生的音乐内涵,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而民族音乐的内涵,就是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底蕴等内容。教师将民族音乐渗入小学音乐教学中,带领学生学习民族歌曲,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可在进行蒙古族歌曲《嘎达梅林》的教学时,同时向学生播放电影《嘎达梅林》的片段,特别是体现出蓝天、白云、草原等景色的美感,并带领学生聆听电影中马头琴演奏的嘎达梅林曲子,体味曲子中舒缓从容、悲壮激昂的曲调,进而对蒙古草原产生向往之情,对蒙古汉子产生敬佩之心。在歌曲欣赏完毕,教师需向学生介绍马头琴的来历和特点。同时教师需将歌曲《嘎达梅林》与马头琴演奏的嘎达梅林乐曲进行比较,并分析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鉴赏两种音乐形式的美感,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4.增强学生责任感,弘扬和传承我国的民族精神

教师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添加民族音乐,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同时,将民族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可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并让学生担任起弘扬我国音乐文化的责任。如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将《月满西楼》《春江花月夜》等颇具中国特色的古典歌曲当作教学作品,并通过多媒体音乐视频,让学生欣赏和聆听。教师还可尝试让学生用同样的曲调,对中国其他的古典诗词进行谱曲演唱,将中国文化通过音乐的方式向其他的国人,甚至世界人民传播,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另外,中小学音乐教师除了添加中国的民族音乐外,还可适当增加少数国外其他民族的歌曲,如印度的肚皮舞曲、美国乡村音乐等,不但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