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工程行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外工程行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海外工程行业前景

篇1

【关键词】国际工程承包,结构分析,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环境逐渐趋于好转,各国大都对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投资,这无疑给国际工程承包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全球最大的250家国际承包商更是起着关键性作用。

一、市场结构分析

目前,全球工程承包市场已形成亚太、欧洲、中东、非洲、北美和拉美六大地区市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表现各异。亚洲和新兴经济体表现突出,拉美地区市场规模继续扩大,美国和加拿大市场重新回归,但其中亚太、欧洲和中东地区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市场区域。

2010年,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商海外业绩主要来自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中东地区,这三个地区分别完成营业额941.83亿美元、766.4亿美元和724.34亿美元,分别占据24.5%、20%和18.9%的份额。2011年亚洲和澳大利亚地区占比上升,为24.8%,其后为欧洲和中东市场,分别占据22.4%和18.3%的市场份额。2012年国际承包商的海外业绩仍主要来自这三个地区,如表1所示,各自完成营业额1388.14亿美元、1022.63亿美元、913.18亿美元,分别占据总营业额的27.2%、20%和17.9%。从地区增长率来看,加拿大的增长速度最快,最大的250 家国际工程承包商在该地区的合同额增长率为36.1%,亚洲和澳大利亚地区增长了23.7%。此外,拉丁美洲的营业额增长了22.6%,美国的营业额则增长了20.2%。

总体来说,目前国际工程承包商的业务范围主要分布在亚太、欧洲及中东地区,同时加拿大、拉丁美洲、美国等新兴市场的发展潜力也很巨大。

二、行业结构分析

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行业结构来看, 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和房屋建筑三大行业是目前海外工程承包商们所涉及的主要业务领域。2010年,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在这三个领域的营业额居行业排名前三位,营业额分别为1090亿美元、893.2亿美元、830.26亿美元,各自占所有工程业绩的28.4%、23.3%和21.6%,合计占比达到73.3%。2011年交通运输行业延续2010年的排位,以1214.397 亿美元的营业额位居榜首,占比26.8%;石油化工行业居于第二位,占总营业额的23%。2012年行业排名依然没有发生变化,如表2所示,三个领域营业额分别为1307.1亿美元、1197.73亿美元和1032.6亿美元,分别占据25.6%、23.4%和20.2%的份额。

此外,电力、工业、制造业和危险废弃物处理行业虽然占总营业额的比重不高,但近几年增长速度较快。如图2所示,2007至2012年间,这四个行业的营业额年增长率除在2009年出现下滑外,2010年后一直保持在较高的增长率。2012年电力行业营业额较上年增长10.3%,工业、制造业分别为42.4%和30.7%,危险废弃物处理行业的增长率则高达151.8%。可以看出,这几个行业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未来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增势。

三、主体结构分析

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主体结构方面,目前发达国家的承包商仍然占主导,在该行业的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如表3所示,在2012年入选全球最大250家的国际工程承包商中,来自欧洲、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承包商各有58家、33家、15家、15家、4家和3家,合计共有128家,占全部公司数量的51.2%;来自这些地区的承包商2012年合计完成海外营业额4003.48亿美元,占全部营业额的78.3%。

此外,近些年发展中国家的承包商们成长也十分迅速,其中以中国和土耳其为代表的承包商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如表3所示,2012年中国有55家承包商入选250强,占比22%,全年完成海外营业额670.6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9%;土耳其则有38家企业入选榜单,占比15.2%,38家承包商共计完成海外营业额168.0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7%。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承包商的迅速发展无疑给国际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想要尽快赶超上发达国家的前进步伐,依然任重道远。

四、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趋势

1、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国际市场的总业务量在逐年增加。自2011年以后,世界上主要的国际承包商在海外市场的营业额连续两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率,并预计在未来仍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国际工程承包业务还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亚太、欧洲和中东地区已成为目前全球最主要的市场区域,同时我们还在积极开拓着非洲、北美和拉美等广大市场。从发展的业务领域来看,已经广泛涉及到交通运输、石油化工、房屋建筑、通信等各个方面,其中电力工业、电子通讯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潜力尤为突出。

2、市场的开放程度提高,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全球工程承包市场越来越开放。这一趋势给各国参与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承包商们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他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同时,受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国内经济不景气,纷纷向国外市场扩张,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承包商们更是利用自身的成本优势,加入到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种种因素都加剧着国际市场的激烈争夺。

3、工程承包方式趋于多样化。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发展,国际工程的承发包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更多的业主需要的是集规划设计、工程实施、运营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全面服务,过去传统的承包方式已不能满足未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的需要,所以越来越多的承包方式应运而生,例如EPC(设计-采购-建设)、BOT(建设-运营-转让)等。

篇2

据美国留学专家介绍,在美国计算机专业,也曾经很热门。尤其是在美国的中国人不少改行做计算机的,也不管自己是什么背景,毕业后却碰上网络泡沫时代,不得不再次改行。还有不少去学会计的,的确曾经很热门,但经济危机一来,很多人都失业。所以选专业不能只奔着听起来漂亮的所谓热门专业,也不能只想着走捷径,选些容易的专业,“不费力”却“讨好”,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不太行得通。

12月4日美国劳工部了《11月份就业报告》,显示美国失业率重新下降到10%以下,看似是个好兆头,但是在美国对情况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数字被降低了。这和美国人的统计方法有关。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有不少人都对重新找到工作失去了信心,很多人放弃了找工作。在美国有关部门的统计方法中,没有“积极”求职行为的人,将会被统计部门从劳动力人口中剔除,同时也从失业人口中剔除。

那么哪些职业的人更容易失业呢?美国劳工统计局最新的资料显示医疗照顾业是唯一增加就业率的行业,而从建筑师、木匠到飞行员,以及被视为金饭碗的银行员工,都蒙受重创。

以下是美国劳工统计局统计受创最深的九大行业,以及对该行业的前景预测:

第一、建筑师:失业率高达17.8%,前三季失业人口为18万9000人,显然建筑业过去的萧条已反映在建筑师的就业人口上。不过,在BLS至2018年的就业预测中,建筑师的就业率可望成长约10%。

第二、木匠:木匠从学徒至主持专案的大师,可区分为许多层级,不幸的是去年所有层级都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将近27万个木匠工作流失,但木匠未来前景看好,至2018年的就业率将增加多达13%。

第三、产品检查员和组装工人:制造业在近十年随着许多工厂迁往海外劳工廉价市场,在美国所剩工作机会已大幅缩减,而去年经济衰退让制造业裁员更为严重。产品检查员和组装工人的失业率接近16%,预测至2018年就业率将持续下滑。

第四、飞行员:前三季飞行员和机师的工作减少30.4%;预测未来主要航空公司仍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五、电脑软体工程师:电脑软体工程师持续受到软体设计工作外包海外的冲击,该行业就业机会前三季减少10%,就业人口已下滑至97万人。

第六、机械工程师:该行就业机会在今年前九个月减少18%,就业人口已从去年同期的30多万人,下滑至24万7000人。

第七、建筑工人:于房市不振,第一线的建筑工人今年遭受的冲击也最大。今年就业机会减少14%,就业人口至少流失24万人,但预测至2018年就业率将成长20%。

篇3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事件:

公司12月12日9点在葛洲坝大酒店召开机构投资者见面会,董事长杨继学,总经理丁焰章,董秘彭立权参加了会议,就近期公司公布的配股方案回答投资者问题,并就公司的业务开展情况,未来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做了介绍。

评论:

葛洲坝以水电施工业务起家,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水电施工市场的龙头企业。我国水电工程市场每年规模500-600亿元,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黄河上游,公司主要定位在五大发电集团及三峡公司等投资开发的大型水电站,市场份额超过1/3。我国能源紧缺,水电前景看好。发达国家水电开发70%,目前我国只有30%,水电清洁、可再生,水电建设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相比其他领域施工,水电施工要求施工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含量,公司良好的管理能力使得水电业务毛利率一直保持13%以上的水平。除国内市场外,公司的海外战略也取得了成功。去年公司海外工程订单出现大幅增长,位列2007年我国海外项目承接第5名。未完工订单中,海外工程占40%左右,从海外项目看,除尼日利亚项目因资金未落实尚未开工外,其他项目都已正常开工,海外业务的盈利开始逐步贡献,目前,公司成立葛洲坝工程国际公司,设在北京,意在吸引人才,承揽海外项目。

施工订单饱满,未来增长明确

公司今年截至到目前中标合同金额已超过300亿元,施工储备达800亿元(海外336亿),其中水电订单占比60%。在建项目约200亿元。新签订单保持良好增速,保证了公司未来收入的明确增长。虽然此次政府4万亿投资对水电市场没有明显的投资增量,但是我国作为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大国水电开发程度尚不到30%,与发达国家平均70%的开发水平相比仍然有很大潜力,伴随未来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水电开发在未来十年仍是黄金时期。公司占我国水电开发市场份额的1/3,有较多机会分享行业增长,09年力保实现400亿元订单,国外市场每年不低于100亿元。

大建安的发展格局

公司目前已具备各项建筑施工资质,除水电施工主业外,还广泛涉足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机场,港口码头等建设领域,意在形成一种大建安的业务格局,特是铁路建设市场,“十一五”期间大规模的铁路投资将超越中铁建和中国中铁两家铁建主要施工企业的建设能力,铁道部将逐步放开市场管制,使更多相关资质公司参与建设,公司目前已参股承包建设了沪汉蓉铁路武汉至宜昌路段,未来可能还将参与宜昌至重庆的施工建设。

截至2008年上半年,公司以BOT方式相继取得湖北襄荆高速公路、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湖北省北段项目、四川内遂高速公路,共3条高速公路开发权,公司拥有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50公里,公司另计划再取得一条高速公路的投资开发权。

公司早先投入运营的襄荆高速公路BOT项目,概算总投资约44.85亿元,最终实际完成投资36.85亿元,节约投资17.8%,实际每公里造价仅为1987万元,远低于同期平均每公里3000万元的水平。

在未来原材料价格与人工成本逐步降低的背景下,公司凭借其在BOT项目上的运作经验,将加快内遂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进度,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水泥产能快速扩张

公司通过大规模建设水泥生产线意在迅速提高水泥产能,计划2010年使公司水泥产能提高到2000万吨。明年力争产量超过1000万吨。我们认为华中市场10年可能出现供给过剩风险,公司内部消化水泥比例不高,存一份担忧。

折旧方法变更导致高速公路业务利润率下滑

由于国家对高速公路公司会计准则在折旧方法上进行了变更,由原来的按车流量折旧改为直线折旧法,从而导致折旧摊销提前,利润水平下降。

投资建议

篇4

商业石油合同涉及石油勘探开发、生产、销售,以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活动,如设备采购、融资服务、信息咨询等。因此,商业石油合同大致应分为以下几类:石油合作投资项目合同;设立海外公司及联合经营合同;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合同;石油购销、设备采购、租赁、融资等合同;以及咨询、服务合同。

石油合作投资项目合同

国际石油合作投资项目合同是联结石油资源国与外国石油公司进行资源国石油资源勘探和开发的纽带,也是国际石油公司进行勘探、开发、投资及实施生产作业的法律依据。

一、现行主要合同模式的特点

1.矿费税收制合同

矿费税收制合同也称许可证协议,是由传统的租让制合同演化而来。在矿费税收制合同中,外国石油公司对矿区内所产石油拥有所有权以及在矿区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的专营权,油气产量的收益首先应向政府交纳矿区使用费,剩余部分扣减成本费用后为石油公司的应税收入。

2.产量分成合同

产量分成合同是指在资源国保留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的前提下,承包商通过与资源国政府签订合同,从事作业服务,利用生产出的原油进行成本回收和获得产品分成。在产量分成模式下,承包商要承担勘探风险及开发和生产费用。全部产量分为用来偿还石油公司投入成本费用的“成本油”,和由资源国政府与承包商按规定的比例分享的“利润油”两部分。资源国政府(或国家石油公司)通常掌握重大的管理权和监督权,而日常作业管理由承包商负责。

承包商如果盈利,将向资源国交纳所得税。产量分成合同模式的收益分配结构包含四大基本要素,即成本回收、利润油分成、矿区使用费以及所得税。

3.服务合同

服务合同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为拉美和中东一些国家采用,其具体类型包括纯服务合同与风险服务合同,其中又以风险服务合同最为常见。在风险服务合同中,资源国拥有矿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外国石油公司提供勘探开发所需的技术与资金,并承担所有风险。油田投产后,资源国将按合同有关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偿还承包商的投资费用,并以现金形式支付风险服务费。风险服务合同与产量分成合同在收益分配机制上基本相同,只是产量分成合同中对石油公司的补偿和报酬是以分成油的形式支付。

4.回购合同

回购合同是服务合同的一个变种。在回购合同中,外国石油公司(承包商)承担勘探开发全部费用和技术服务,直至油田按合同要求建成后交由资源国政府管理。油田投产后,从生产原油的销售收入中回收投资、费用并获得报酬。报酬水平根据项目总投资的一定比例事先谈判确定,但以年产量的一定比例为上限。

二、主要合同模式比较与优劣分析

1.矿费税收制合同

在矿费税收制合同中,税后利润分配收入是核心内容也是合同方追求的目标。因此产量的高低对承包商影响较大。对于储量较优的油田开发项目,矿费税收制合同能够保证承包商获得足够的原油收入,用来扣减油气生产成本、缴纳税金和税后利润分配。而如果产(储)量低,则可能使项目面临亏损。除产量因素外,油价风险也是无法忽视的。一旦油价低迷,导致项目税前亏损,则承包商很可能在合同到期时无法回收投资与利润分成。

对资源国政府而言,这种合同最有利的方面在于经济风险小,管理简便,成本较低。此外,如果采用竞争性招标,资源国还可以获得高额定金或矿区使用费以及所得税。这种租让制合同条款的缺点主要是缺乏灵活性,政府对石油作业的经营管理比较少。

2.产量分成合同

产量分成合同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产量分成,合同者希望通过此类合同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因此,产量的高低,即储量和油藏的风险对于合同者效益影响较大。投资者面临因实际产量低于预期产量而带来的成本费用不能完全回收的风险,但也可能享受高产带来的超额利润。与矿费税收制合同类似,产量分成模式下油价过低也会大大影响承包商收益。因此,产量分成合同模式是风险和效益并存合同模式。

此外,从合同条款来看,普遍采用的产量分成合同均对资源国政府较有利。如合同中普遍采用二级式矿区使用费和超过50%的所得税率,政府往往得到超过80%的石油收入。一些合同规定,部分产出的石油必须采用低于正常市场价格的优惠价在资源国国内市场销售。但尽管如此,相对于其他合同,产量分成合同仍赋予承包商直接取得大量原油的机会,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3.风险服务合同

在风险服务和同中,资源国政府大多以现金形式支付外国石油公司的酬金,有时也会使用原油支付。然而,相对于产量分成合同中外国石油公司一般能够得到20―50%的所产原油,风险服务合同能够提供的原油则十分有限。在风险服务合同中,外国石油公司一般只能在规定期限内以市场价格3―5%的折扣购买20―50%的所产原油,同时能够获得的利润也极为有限。因此,期望通过海外投资获取大量原油的石油公司,通常并不热衷于风险服务合同。同时,实行风险服务合同的国家往往拥有丰富数量的探明储量或有优势的石油地质前景,但由于技术或其他原因无法开采,这些国家希望在外国石油公司的帮助下增加本国原油产量。在风险服务合同中,资源国政府与外国石油公司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因此,在几种主要石油投资合同中,风险服务合同的条件对资源国政府最为有利。

4.回购制合同

回购合同模式的核心内容是确定通过承包建设投资,获得相应投资报酬。由于合同者的报酬由总投资额乘以固定的报酬指数确定。因此投资的大小,报酬指数的高低对于合同者来说影响较大。在回购合同中,合同者不存在投资无法回收的情况,只有投资回收之外报酬大小的区别。

与产量分成合同相比,回购合同的合同期限一般较短,因此难以获得油田开发中后期的收益。虽然在回购合同中合同者的成本回收和获得报酬也与项目的产量和油价有关,但相对关系不是很紧密。产量只是确定每年获得报酬的上限,报酬总额与产量无关。这是与矿费税收制合同及产量分成合同模式的最大区别。

回购合同中,合同者如依约履行合同,尽职作业,其成本回收和报酬取得相对来说较有保障,风险较低。特别是在油价处于低迷的市场环境中,预先规定回报率使石油公司即使在油价暴跌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确保收益率。另一方面,对于油气资源落实程度较高的油田,回购合同的风险相对较小,但不可能获得暴利。

设立海外公司及联合经营合同

由于石油开采的高风险性,石油公司往往选择寻找合伙人共同经营较大规模的项目以分散风险。因此,除了部分项目投资合同中关于联合经营的条款,以及按照资源国法律设立合资公司所必需的各种商业合同以外,用于协调各方合伙人之间关系的合同也十分常见。如合作经营合同(JVC),联合操作协议(JOA)等。

一、合作经营合同

合作经营合同通常又称政府参股,是指由资源国(或其国家石油公司)为一方,外国石油公司为另一方,共同组建一个新公司,负责石油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和销售等经营活动。双方各参与一定比例的股份,按比例分享利润。双方共同承担勘探风险和纳税责任。这一模式往往与投资项目合同结合使用,在分散风险的同时一方面加强了资源国政府对项目的控制,另一方面有助于资源国政府在石油经营方面获得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

二、联合作业协议

联合作业协议主要用于几个承包商共同参与一个石油投资项目的情况。为减少对巨额投资的需求而带来的财务风险,投资者通常组织财团共同开发。一般来讲,财团是比公司松散的项目运作组织,其成员多为能源公司,但也有其他行业的企业甚至个人。通常是财团与资源所在国签订协议,界定勘探、开采权益及相应责任。财团成员间关系不如公司股东紧密,所以对成员的要求,特别是出资要求比公司股东严得多。而联合作业协议就是约束各方责权利的法律文件。

联合作业协议的内容包括联合作业的组织机构、权限、决策程序和实施项目的具体问题。AIPN标准联合作业协议中的主要条款有:作业者权责、作业委员会、预算与费用批准、油气分配、权益转让、违约、法律选择与纠纷处理等。按照规定,财团成员必须根据表决通过的预算及时支付所承担的费用,不然很快就会面临表决权丧失、权益被快速摊薄、最后完全出局的结果。要求如此严苛是因为前方工程作业不能停顿,任何一个阶段环节都必须资金到位才能开展,否则整个财团遭到损失,轻则失去时间、遭到罚款,重则(如不能完成向政府承诺的工作计划)就会失去区块,原有投资化为乌有。

财团中的某一方,往往是权益最大或有行业经验者担任作业者,作业者可以承担部分工程,但其主要功能是制订工作计划、预算、组织作业实施、协调成员关系、以及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如环保、卫生、联合国机构等)联络对话、负责外包项目的招投标等。

由于有效降低了投资门槛,联合作业协议为资金方面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的中小型企业进入油气开采领域提供了机会。同时,较低的风险和较小的投资规模使得这些投资者并不十分依赖进入区块的情况,即使是较小的区块,其利润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也是极有吸引力的。而对大型企业来说,由于固定成本较高,且开发小区快不能为其带来明显的业绩增长,因此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大型区块上。总体而言,联合作业协议在中小型企业参与石油行业上游项目尤其是对小型区块的开发具有独特优势。然而,在政府参股或联合作业的情况下,外国石油公司对项目的控制权必然被分散,收益也将降低。同时参与者过多可能使得项目的日常运营过于复杂,难以管理。

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合同

石油工程服务合同是指与石油勘探开发有关的工程服务合同。与项目投资合同不同,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合同通常只涉及油田勘探开发的某一具体环节,而不涵盖整个过程,也不需要外国公司承担勘探风险。目前,国际石油工程服务项目合同多属于国际工程承包的范畴。

一、国际石油工程服务合同

根据承包方式的不同,国际工程承包合同可分为总包合同、分包合同和二包合同。对国际石油工程服务而言,三类合同分别对应资源国政府(国家石油公司)将项目交给某一家国外作业公司、资源国政府将大型项目划分后交给几家国外作业公司,以及总承包商(国外作业公司)将部分项目转包给其他承包商的情况。根据工程服务涉及的具体内容,国际石油工程服务合同包括:地面建设工程合同、管道建设工程合同、2D/3D地震工程合同、钻井工程合同、测井工程合同、录井工程合同、固井工程合同等。

对于大型石油项目来说,由于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设备、设施、场地投入高,综合实力较强的大企业常采用EPC工程总承包形式。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的勘察、设计、设备材料采购、施工、试运行(开车)等工作,并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造价全面负责。按国际通行惯例,施工采用分包方式,外国公司只负责施工管理。因此,很多大型工程项目中往往包含具体单项工程的分包合同。国际工程承包合同不是采取单一合同方式,而是采用由一些有关文件组成的合同文件形式。

二、国际石油技术服务合同

石油技术服务合同类似于项目投资合同中的纯服务合同,这类合同中,承包商通过无风险的作业服务而获取费用,订约人不承担勘探风险,也没有任何产出的油气转让。技术服务合同常常在资金充足但缺少经验技术的国家采用。

与国际石油合作项目投资合同相比,工程(技术)服务合同一般只涉及勘探、开发中的某一环节,条款也更加细致,如设备、配件、操作规范、费用报酬支付等均做出规定。资源国政府(或国家石油公司)与工程(技术)提供商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作业者尽职作业,以求回收成本并取得劳务报酬,通常不存在产出油气转让,也无产量或油价风险。由于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的高度专业化,目前,该市场为少数实力较强的大型公司所垄断,利润丰厚。同时,参与国际石油工程服务也有利于带动本国相关设备的出口。

近些年来,部分技术合同逐渐打破了收取作业服务金的固定模式。外国石油公司以自身先进技术为依托,参与到资源国已投产油田或废弃油田的复产与再开发中,负责提供设备和人员、资本援助,以及专门的技术,从事钻井或提高采收率等作业。资源国政府通常事先规定政府取得的基础油比例,外国石油公司可在超过基础产量的增产部分进行分成。

原油购销合同

与项目投资合同、工程服务合同等相比,原油购销合同内容较为简单。在长期供应协议中,通常供需双方签订框架协议,对供应原油的规格种类、数量质量以及付款等做出约定,并对供应原油的具体时间、原油的产地,以及供应的目的地会在补充协定中规定。对一次性的购销,则通常直接在合同中约定供应的时间、交货地点、产品的数量质量、违约责任以及担保、税收等事宜。

咨询与服务合同

一、咨询合同

咨询合同主要包括技术咨询与业务咨询合同。技术咨询是指企业、专业机构或个人为特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报告等。业务咨询则侧重于对企业的运作经营提供指导性意见。

技术咨询合同通常包括:任务的内容与要求、履行的时间、地点及方式、合同各方的权责义务、报酬支付、保密条款等。其内容涵盖技术数据分析、油气潜力评价与产量预测、钻井技术的改进、项目经济评价与筛选等。这类合同的报酬通常事先商定,可一次支付或分期付清。

业务咨询合同是咨询合同的另一种类。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在海外从事作业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与资源国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许多石油企业都会与专门的咨询公司或个人签订咨询合同,委托其协助在资源国的活动。如寻找合适的办公地点,协助公司与资源国政府、相关机构以及国家石油公司进行沟通,帮助理解石油公司与资源国签订的合同条款,必要时修改条款,帮助公司寻找当地有实力的承包商以及设备材料,专门服务的供应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给与咨询或建议等。咨询合同的内容包括咨询者的义务、报酬的支付、权益的转让、合同期限与终止、利益冲突以及保密等。咨询者的报酬通常按照项目投资或项目现金流的固定百分比支付。有些合同规定,项目累计净现金流为负值时,咨询者不能得到报酬,但可向后结转。咨询公司追求的目标是通过提供服务及时获得报酬,与项目产量前景及收益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其收入受项目现金流的影响。

二、技术服务合同

技术服务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以技术知识为另一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所订立的合同。合同中主要规定了技术服务的内容、范围和要求,如技术与质量指标、评价标准、规范、经济效益预测分析等;价款、报酬或者使用费金额及其支付方式,如是否是一次付清等;合同履行的计划、进度、期限和地点、方式;技术情报和资料的保密;风险责任的承担;违约或者损失赔偿的计算;验收的方法以及纠纷的解决等。

各类合同特点总结

国际石油商业合同涉及石油的勘探、开发、生产、销售、运输等,涵盖石油工业各种可能出现的跨国商业行为,种类繁多。在上述五类合同中,以国际合作项目投资合同最为全面、复杂,合同内容贯穿勘探开发直至获取最终产品的全过程。其种类主要有租让、矿区使用费/税、产量分成、风险服务、纯服务、资源地租以及混合型7种。项目合同尽管规定了项目的管理、工作进度、设备等一系列事项,但其核心内容在于投资成本的回收以及产品与收益的分配。在采取不同的合同模式时,外国石油公司在项目中所能获得的权益,承担的风险以及与资源国政府之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

尽管各种项目投资合同在核心内容、追求目标、风险承担以及利益分配方式上有所不同,但目前在条款设计上显现出一致化倾向。如最小义务工作量、面积归还与撤销、工作计划与预算等在各种合同中均有出现。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上述项目投资合同均贯穿勘探开发直至获取最终产品的全过程,涉及面广,内容繁杂。相关项目往往规模较大、运作时间长、投资额高,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项目,事前一般需经较长时间论证考察,对投资者的资金技术管理实力有较高的要求。

设立海外公司与联营合同往往依托于具体项目,与投资合同相比更加侧重于项目的管理机构、程序以及根据各方在合作中的地位所进行的收益分配。在实际操作中,签订这一类合同的既可能是资源国政府(或其指定代表)与外国石油公司,也可能是几个石油公司。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合同通常只涉及石油勘探、开发及配套工作中的某一具体方面,其范围小于投资项目合同。但无论在设备规格、工作程序还是报酬的支付上,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合同均规定的更加细致,更加具体。

石油购销合同与咨询合同并不直接与石油勘探、开发活动相关。前者主要规定油品的数量规格、运输、支付等事宜。后者则侧重于提供的服务以及报酬的取得。

总之,尽管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石油合同种类繁多,条款规定在双方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利益分配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总体来看,资源国政府均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国际商业石油合同条款的设计已呈现出一致化的趋势。许多公用概念和规定的出现使得合同更加标准化。另一方面,随着国际石油合作的发展,合同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也在增强,逐渐出现了一些游离于传统合同结构之外的新型合同,将原有各类合同的特点进行有机结合,从而适应了各种不同区块的具体情况。此外,国际商业石油合同从来就不能够脱离资源国具体国情而存在。因此,资源国法律法规,政策甚至区块当地的条件等都是影响石油合同的重要因素。

合同的选择

石油合同是资源国政府实现其在国际石油合作中利益的载体,也是石油公司参与国际油气勘探开发并获得收益的基础。因此,任何合同的选择与谈判都是资源国与石油公司之间的双向选择。对于石油资源的占有国而言,引入外国投资者参与石油的勘探与开发主要谋求长期的合作并达到以下目的:

1.经济方面。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很多资源国政府希望通过引入外国投资者参与石油勘探开发获得一部分启动资金,从而积累资本以投资于其他资本密集型项目。如果项目成功,资源国可以通过订立合同获取来自于石油生产的可观经济效益,并以此作为再投资的基础。

2.政治方面。为避免对外国的依赖,资源国希望通过合同控制项目以及产品,并成为开发中积极地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受益人。这样能够保障自然资源的开采最有利于国家利益。

3.技术方面。通过引入外国石油公司,资源国能够使用先进技术,从而提高作业水平,减少勘探风险。同时,资源国也希望通过与外国石油公司的合作增强研发实力,学习先进技术,提高本国勘探开发水平以及对自然资源的管理水平。

与此相对,石油公司在合作中更加看重短期目标,且目标较为单一,即希望获得尽量多的实物或货币报酬并能将利润自由返回本国,同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风险。此外,灵活的开发方案,可用的区块资料等也是石油公司所希望的。作为石油公司,为了在国际合作中取得满意的结果,应在选择合同模式时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自身的专业领域、实力与目标。自身的专业领域是石油公司所选择合同模式的前提条件。由于石油行业上游投资随市场供需变化而起伏,区块情况各异,更涉及纷繁复杂的各种技术和工程要求,以及其他因素等。任何一家石油公司,甚至是最大的综合性石油公司都无法一包到底,而必然有专业领域侧重不同的多家公司参与其中。对于专业、实力各不相同的公司来说,首先应当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合同。如专业的工程服务公司必然以工程服务合同为切入点。一般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才能够承担EPC工程总承包的形式。此外,石油公司的目标也是选择的前提。如希望通过海外投资获取大量原油的石油公司,通常较倾向于产量分成合同而不热衷于风险服务合同等。

2.资源国政治经济概况,法律政策环境。由于任何国际石油合同中都体现了“平衡原则”,即石油合同条款、资源前景和政治风险之间是平衡的。也就是说,在石油资源前景好的地区或国家,要么合同条款苛刻,要么政治风险高,反之亦然。因此,在选择合同时,必须认真研究资源国国情以及法律政策环境。

篇5

[关键词]钢结构贸易 发展战略

一、钢结构

钢结构是指用钢板和热扎、冷弯或焊接型材焊接在一起的具有承载能力的结构形式。钢结构本身具有自重轻、规模化生产、生产安装方便快捷、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投资回收快、环境污染少等综合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钢结构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得到合理、广泛的应用。钢结构通常分为轻型钢结构、高层钢结构、住宅钢结构、空间钢结构和桥梁钢结构5大子类应用于工业厂房,建筑,桥梁,机场,体育场等行业。

二、市场现状

表1 2008年钢结构企业20强

中国在改革开放建设的30年中,基础设施和生产加工能力得到全面发展,钢结构的需求主要分布于机场,体育场,民用高楼,桥梁,厂方建设等且钢结构工厂已经在生产角度上已经成熟,而且在新的绿色环保经济的概念中,钢结构能够回收利用,保护环境,所以在世界建筑行业中成为一种友好性材料。但是随着发达国家生产能力的转移,中国成为世界制造的中心,中国应该也能够把握国际分工产业链的接力棒,并在新兴国家市场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和构建世界产业链条的一环。

根据钢结构网信息,我国钢结构企业产值和产量排名如下,笔者在工作中接触过其中几家工厂。其硬件能力和设施完全满足制作高品质的钢结构需求。其中一些公司已经专营于海外项目,而且业绩斐然,产值和产出都是屡创新高。产业集中度以及分包都形成规模。

2000年前美国和日本的钢结构建筑用钢总量约占全部钢产量50%,西方发达国家比例大约在30%以上,而中国大概在10-20%。所以国外钢结构拥有成熟的市场和广泛的认可度。

三、国内20强钢结构企业分析

1.外资企业

博思格巴特勒隶属于世界钢铁巨头、澳大利亚最大的钢铁制造商博思格钢铁有限公司。凭借其钢铁行业背景以及技术优势拿到了国内的外资投资的高科技工厂许多项目。同样由美国建筑公司(American Buildings Company)与美国工业投资集团CRI于1994年共同投资创建上海美建(ABC)在中国的业务也是如火如荼。中远川崎重工在船舶项目也打造出自己业务的特色。

2.民营企业/股份企业

在钢结构产业地理位置布局上领先进入角色,沪宁钢机以地方造船厂起家,通过当初分包江南造船厂部分业务进入陆地钢结构建设,创造了钢结构在体育场,火车站,机场,民用高层建筑等各个制高点。中央电视台52000吨,北京南站50000吨,T3航站楼,鸟巢20000吨,国家大剧院,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0000吨。作为私营企业钢结构的排头兵,沪宁钢机和长江精工,浙江杭萧钢构,潮峰钢构等股份上市公司取其所长,运用市场资本,在中国钢结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3.国营企业

一方面,钢铁厂业务的拓展,直接进入钢结构业务,另一方面我国钢厂为避免钢材贸易摩擦,采取深加工进入钢结构行业,提供最终产品,拓展海外市场。以莱钢,首钢钢铁公司及中建/中冶工程公司凭借其自身优势打造自己的产业链条,增加自己的综合实力。在中国钢结构排名中进入20强。[4]可见国内一些钢厂已经对自己的发展战略做出调整,然而对于海外工程项目,笔者在三年内的海外项目工作中些许总结:

四、海外需求市场和价格优势(成本优势)

根据要素禀赋论原理,中国凭借其劳动力成本优势,出口到欧洲,俄罗斯,中东及其南美市场。就目前笔者了解德国钢材原材料大约比中国贵10-20%,而加工制造成本却是中国的5倍左右。所以目前来说,国内钢结构的DDU价格在以上市场中也有很大的优势。考虑到项目的最终目的地和港口之间运输风险及其目的地的陌生环境,国内钢结构公司还是更多的选择FOB贸易条款。

工程设计国外设计和中国设计本地化。除了加工制造人力和机器使用磨损折旧等成本外,中国目前在设计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设计人员的成本国内也是低于欧美国家。据德国明镜杂志报道德国五年工作经验以上设计人员的最低年薪5万欧元。笔者也曾经参观过欧洲卢森堡德国等国相关的工程设计公司,10年以上高级项目设计人员每小时80-100欧元,普通设计人员每小时工资也40欧元左右,[6]尤其是欧洲所谓的小型私人设计公司非常盛行,业务和组织能力也都很优秀。而我国冶金行业钢结构公司正式职工每小时20-30人民币。设计外包工时也就40元。所以普通工程师设计费用上也有10-15倍的差距。但是因为外语基础的薄弱,同时图纸的精确表达程度还是逊色于国外设计的公司严谨。所以我们目前的业务只能做到祥图车间加工转化方面,相对于加工利润,设计转化费用收益还是不错的,当然这也是我们能够改进提高的方面。

以上都是我们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虽然在技术含量上没有什么附加值,但是针对我国目前的钢铁产业生产能力和我国产业的现状,对外钢结构贸易能够帮助我们赢得国内的钢铁产业战略调整升级。同样也可以通过目前的优势能够在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建设中赢得认可。

五、国际标准和要求

1.原材料

中国目前以5亿吨的粗钢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而我国的钢材基本上都是自产自消,2008年出口钢材大约3000万吨,2009年1-6月份934吨。仅占产能的1%,一方面说明国内市场对钢材需求的旺盛,但同时又反映出我国钢材质量的某些问题,同时说明中国钢铁行战略升级的迫切性和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在国内外市场有很大潜力。

标准是贸易保护措施中非关税壁垒一种,它也是的一把双刃剑,只有符合标准,才能站在同一个舞台上拼搏。所以技术标准的理解和遵守是我们走出去的基础。拿出一个简单的例子:焊接无损探伤德标和国标就有很大不同,根据EN 10160关于厚度达于6mm板材超声波检测中检测分为两部分板面检测(S0,S1,S2,S3)和边缘检测(E0,E2,E3,E4,E5),而我国国标中只有板面检测且欧标等级评定与中国国标不同,尽管国内一些钢厂如宝钢,武钢,济钢等可以出具欧标材质证明书,但是很多钢结构公司因语言或者标准理解等原因忽视这些不同。这将造成潜在的风险。

所以在做国际项目的时候,对国际标准一定要理解充分,减少因标准要求而造成的损失。

2.第三方认证和国际认证

世界著名的第三方认证服务公司如法国BV, 德国船级社GL等,在项目第三方监督上的得到世界发达国家的认可,这些第三方公司可以帮助钢结构工厂加强产品品质控制和增进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是学习国外客户验收的一种衡量的标准和要求。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已经不是强有力的表现,笔者在国内一些企业如中冶集团下属的分公司发现其开始通过各类专业认证登上世界舞台,适应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要求,在某些方面已经有所突破,如焊工证件,如WTI认证,就是SLV-Duisburg在中国合作的一个典范,按照欧洲标准等相关标准,培养各个级别的技术人才,满足欧洲市场的需要;工厂车间生产认证,如美国AISC和ICBO认证,满足美洲市场的要求,当然其收费也是非常昂贵的,所以对内部人员工厂管理等认证成为性价比最好的选择。既能提高工人的素质,又能增加整体制造能力。

六、钢结构的发展战略和贸易风险控制

1.质量第一不是产量第一

目前国内钢结构公司中还有一大部分公司的宗旨都停留在产量第一的目标,其利润低,质量一般,同时海外市场的开拓上我国企业扎堆,布局单一,内部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降低,利润减少,从而产品质量也因为内部成本控制而降低要求。中国在2009年出口超过德国,成为第一出口大国。从产品类别来看,我们的机电产品都还是普通产品,德国一直靠自己的质量和技术战略取胜。所以我们钢结构也应该反思其发展的战略。不应该以产量速度规模求利润,而应该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以赢得将来的立足,其中第一步质量必须达到国际标准,其次就是增加我们的技术含量赢得市场的份额。

2.质量保函及其质量问题

对外贸易合同中银行的质量保函适用于和国外客户的直接合同,可以作为保证最后尾款收款的一个方式,质量问题的发生必须需要提前和客户进行定义,已确定将来的责任承担。国内中国银行的保函认可度最高,当然四大行都是可以接受的,这需要在签合同前双方确认保函的格式和内容。对于海外工程项目来说,工厂内验收合格才能保证产品最终客户验收。所以有任何问题都要在工厂内解决,以免造成海外修补人员出差等巨额费用。

3.银行套期保值

国外企业和中国企业的国际风险意识。目前据笔者接触到的范围发现外贸企业已经了解并根据需要使用这一银行业务规避外汇汇率的波动,但是也预见过某冶金行业的国企作为出口方竟然和国内某一生产企业签订合同并规定了汇率风险共同承担的条例。所以国内工厂签订外贸合同金额以后一定要考虑银行的套期保值,不要总是想着外汇升值而沾沾自喜,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能因外汇贬值而受到损失。

所以基础的外汇风险知识和银行业务需要了解,并应用在日常贸易业务中。

4.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出口,特别是高科技、附加值大的机电产品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支持中国企业向海外投资,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收汇风险保障,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北方重工业基地企业在外贸业务中缺少对国际法律,国外市场的了解,在国际贸易业务中面临和大的风险,笔者接触过这家公司的员工讲解,并了解到此信用保险公司可以享受国家政策扶持出企业且帮助承担国外客户因坏帐,不付款等造成的损失。在国家信用的平台上,我们企业会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杨震.试析我国钢结构建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2]钢结构网. 省略/.

[3]谢付亮.建筑钢结构行业全面进入洗牌阶段

[4]吴聪颖.浅谈国际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

[5]省略.

[6]德国明镜杂杂志.spiegel.de spiegel.de/unispiegel/jobundberuf/

篇6

采访中,最让笔者记忆犹新的就是他对于学习的执着,这种学习不是喊喊口号就可以,它包括了向书本学习、向前辈学习、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以及自己不断的思考和反思。

在成功的道路上,他认为没有捷径可走,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自己的努力和永不放弃的精神。莎士比亚说: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说决定命运的往往是我们的态度,端正态度,才是一切的开始。勤奋加努力,是每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则。

这个勤奋努力,好学进取的人就是江苏铁錨工具有限公司海外部总经理赵虎先生。

28岁的赵虎毕业于营销管理专业,现已是江苏铁錨工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錨)海外部总经理。他从2008年进入铁錨,开始负责拓展海外市场,当时只生产普通电工工具的铁錨名不见经传,如今的铁錨已经是中国江苏南通第一、中国名列前茅的电动工具行业的领跑者。

在铁錨的这几年,赵虎依托公司实力,努力开拓海外市场,把电工工具做成大事业,产品远销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地。商海浮沉、几经磨炼,业内战火正浓时,赵虎已将他的所带领的铁錨海外战舰开拓到了新领域,坐看风云起。

通过阅读不断自我修炼

进入赵虎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铁錨公司总部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书柜上满满的人才战略、商业管理及社会经济方面的数百本书籍。赵虎说起自己的阅读习惯,变得滔滔不绝。

最初的时候他参加过各种营销类的培训课程,通过这些课程不断地提升他的个人职业素养,积极充电学习现代企业的前沿管理新理论、新实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需求。

赵虎坦言:“我从读书的时候就开始参加各种培训课程,通过这些课程,除了让我学习了很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外,也让我重新思考我的前途,当初选择铁錨,也是因为通过学习,知道房产建筑行业是长久稳定的行业。 由于电动工具用途比较广泛,除了家用,建筑行业、工业企业也离不开电动工具,可以说电动工具未来市场是很大的,电工工具行业未来一定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而我相信铁錨也会在电动工具领域走得更深,走得更远,所以才毅然进入铁錨的。”

不过,赵虎现在并不再盲目地参加各类培训课程,在他看来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从前我每年要看300多本书,现在我经常有选择性地深入阅读,现在一年大概阅读100多本书吧,实际上我经常要出差去开拓市场,工作都很忙,很难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和条件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完、学好,这就需要挤出时间来学习,见缝插针,点滴积累。”因此学习一定要有重点、有方向,选取最经典、最实用、最有效、最急需的书本知识精学、深学,不必面面俱到。同时,赵虎告诉笔者,单靠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发展,虚心向同行及老一辈成功人士学习,并且捡优去劣。

除此之外,他也经常把自己觉得好的书籍与自己的团队分享,甚至有的时候,当自己海外拓展部的同事遇到问题时,他会将相关的,自己觉得是“对症下药”的好书,推荐给同事,往往他们看完后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些都是阅读来带的益处。

团队离不开人才的培养

在赵虎看来,铁錨海外事业部的成功,除了依托公司的强大技术实力外,也离不开他所带领的团队,

就赵虎自身而言,他做事很专注,很有毅力,同时很喜欢挑战最残酷、最艰难的极限。“刚进铁錨的时候,我的最高纪录是一天给100多个客户发电子邮件,虽然我也知道这样获得客户关注的机会并不大,但是我相信只要有铁錨过硬的生产技术,客户迟早是会选择我们的。另外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我觉得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决心和恒心。”

对于他自己带领的团队,他直言不讳地说:他“企业口号是一个表象的东西,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群人的一种行为习惯,在引进新人的时候一定要培训,千万不要让不好的习惯传染开来。”所以,所以新人一进海外事业部,赵虎抓的第一项就是团队建设,在他看来,有好的人和好的机制,就一定能做出好的事情来。

赵虎告诉笔者:“原来的员工有潜质、有能力、愿意跟企业一起长期发展的,我们会着力培养:另外肯定需要引进人才。”他表示,“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每一个岗位的,当发现某个人不适合那个岗位的时候,我一定会尽量选择调整他到适合的岗位上去工作。”

在赵虎带领下的海外事业部文化是刚性的,也是柔性的。怎样将柔性文化渗透在企业管理中的?赵虎是这样解释:“我们重视钢性纪律和人性化管理,现在已经处于一个比较好的平衡阶段。一个企业只有刚性的而没有柔性的东西是不行的,我们团队成员,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一些错误,这都没有问题,只要能够成长起来,但是同样的错误不要犯两次。任何人犯了错误都会付出代价。员工一旦犯了错误,我一般很少用批评这种方式,我会把他做的这件错事当成一个案例去分析错在什么地方。”

赵虎是一个性格很随和的人,他说他永远不会对员工发火,他认为发火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即使遇到火烧眉毛必须做出决策的事,他首选的仍然是要跟大家充分地计论、沟通、再解决问题。作为一个优秀、民主的团队,开放就意味着能够容纳越来越多的人才,团队的整体水平就会提高,才能保证长期稳定的发展。一冷静下来去倾听、分析是否有道理,然后再做出决定,他会刻意倾听员工的反对意见。

一直都在不停地学习、思考、沉淀的赵虎觉得,个人的成长一定要比企业的成长速度更快一些,才会在行业内脱颖而出。所以他期待每一个自己部门的员工在自己所负责的领域必须要做得比他更优秀,只有这样海外事业部才能越做做好,铁錨才能做大、做强。

对于未来市场充满信心

电动工具作为江苏南通海门的支柱产业之一,历来外向型特征十分明显,外贸出口是电动工具行业生存与发展的一大支撑。凭借着成本优势,电动工具行业在国际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然而, 由美国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撼动全球效应依然存在,加上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国外市场不振,导致电动工具外贸订单急剧萎缩,但采访中,从赵虎的微笑里,笔者读到更多的却是淡定、自信、稳重和智慧。他说,这场危机带给他更多的是机遇。确实,从铁錨公司海外事业部历年翻倍的业绩来看,从今后铁錨公司整体的更大规模的发展来看,笔者能感受到他的自信。

赵虎向我们介绍铁錨成立于2007年,公司主要专业生产销售各类电动工具,可广泛用于建筑装潢等工程。目前铁錨年产量达300万台套,主要生产电锤、切割机、电钻、角向磨光机、电磨、电圆锯等系列产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铁錨自创建以来就一直潜心致力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产品质量的提高,不断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为生产出品质一流的产品提供了充分的保证,先后已经获得了数十项专利证书,领先于同行业。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电工产品CCC认证,为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机电行业内得以进一步发展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凭借其过硬的质量、良好的售后服务、出色的供货保障能力和良好的商业道德,也通过赵虎带领的海外事业部的努力,铁錨的产品远销入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中东、欧美地区和国家,并逐步将业务向更大的海外市场拓展,前来该公司洽谈业务的外国客户源源不断。

篇7

关键词:生物制药 生物技术 行业发展

广义的生物技术药物包括,生物技术药物、生化药物、生物制品和基因组学药物。侠义的生物技术药物也称生物工程药物[1],是指以基因重组技术为基础,借助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现代生物技术,或抗体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工程手段,在分子、细胞或者组织、器官,以及个体水平进行设计操作,以达到发现、筛选药物分子靶标,或研制新型药物分子的目的等。

一、我国生物制药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技术制药起步比较晚,但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也具备了一定规模。当前,已经注册的生物技术类公司大约为400多家,其中,取得生物类药物试产或生产批文的企业占到了四分之一,并且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比如北京、江苏、浙江、上海、浙江、广东等地[2]。近十年来,我国生物制药发展迅猛,已经开发 出一大批新药特药,解决了过去通过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生产成本过高的技术性难题,这些生物类药品上市后对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以及内分泌疾病,起到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且具有生物技术药物共有的特点,即靶向性好,副作用普遍低于传统药物。

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国现阶段的生物技术药物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较之欧美等生物制药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近些年在政策扶持力度、财政专项拨款上已经有了较大改善,但是制约我国生物技术制药的瓶颈依然存在,具体有以下几点;

1.新药研发不足

我国的药品研发,无论是化学药物,还是生物技术制药,实际上都存在很大程度的欠缺,与发达国家相比,始终处于劣势,而一些世界制药行业龙头企业,一般研发费用占到销售收入的20%以上[3],无论从对研发的重视程度,或者实际的资金投入上,都是我国制药企业无法企及的。到目前位置,经我国监管部门批准上市的生物制药产品中,仅有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和IFN-α-1b,其余均为仿制药[4]。据预测,未来生物制药的市场将集中在单克隆抗体、基因治疗药物、疫苗、反义药物和可溶性蛋白等五个方面,其中仅单抗一项,目前处于临床试验期的产品约为100个,我国生物制药在研发上还有很大差距[5]。

2.融资渠道不畅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医药行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生物制药公司前期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本,因此,除了企业的资本积累,以及政府的财政资助外,融资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行业发展初期,风险投资机构对生物制药的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因为投资收益较少,或资金收回时间过长,近几年来风险投资的力度大幅减少,已由全面投资向重点投资转变[6]。

3.研发成果转化困难

近些年来,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有目共睹,某些领域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我国较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差距,这在生物制药方面尤其明显。据报道,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年销售总额不及默沙东的乙型肝炎疫苗的十分之一[5]。随着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持续大力度投入,未来我国在生物制药领域的研发能力将大大加强,与此同时,加强研发成果的转化已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同世界先进企业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产业化理念和经验,尽快缩短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同国际的差距。

二、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方向

1.加强新技术的产业化

将新技术从实验室研究转向产业化生产是科研的最终目的,只有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了生产力,才能最终服务和贡献于社会,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如前所述,我国的生物制药技术还过于停留在实验室应用,不能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或有效地开发出市场需要的产品,这不仅直接导致科研经费的浪费,也造成我国的生物制药的规模化生产跟不上实验室研发,导致整个产业的发展滞后[3]。推进生物制药技术的产业化,要求我国生物制药公司建立技术同盟,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从而能够降低研发成本、加快产业化进程,并最终提高竞争优势。

2.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

2.1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目前,市场上有多个生物药物专利即将到期,或已经到期,这对于国内生物制药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会。

2.2建立生物制药行业协会,加强企业自我管理。通过行业协会的监督和沟通,有助于行业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有序竞争,最终达到健康发展,多方共赢的局面。

2.3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无论在资金或者发展理念上,尚不具备源头创新的基础。因而,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过渡。在这期间,生物制药企业可以通过改善仿制药,以增添适应症,减少副作用,或开发新剂型来降低研发费用,和市场开发风险。

三、小结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具有起步晚,发展滞后的特点,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自然资源丰富,因而,对生物制药行业来说,仍然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市场是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国内庞大市场的推动,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仍然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据分析,至2020年底,全世界60%的将来自生物技术[5],再加上我国政府对生物医药领域不断加大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未来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将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朝阳行业。

参考文献

[1]种法辉,金世辉.我国生物制药企业专利战略制定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1(3):189-190.

[2]宋佳,张国莲.小议我过生物制药技术的现状及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32-220.

[3]杜方冬,罗爱静.我国生物制药现状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9):103-105.

[4]孙艳艳,王大博.浅谈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147.

篇8

软通动力目前在全球已经有近6000名员工。该公司董事长兼CEO刘天文表示,今年他们的营收目标是1.6亿美元1.7亿美元。

像软通动力这样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中国目前已经有3000多家,他们或协助软件开发和项目维护,或通过互联网视频为外国人当家教、保安甚至医生,或为跨国公司在当地设立全球呼叫中心。所谓服务外包,就是企业将非核心业务转包给其他企业进行,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麦肯锡的调研报告,全球财富1000强中95%以上的企业已经制定了服务外包战略,预计到2010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美元以上。

日本80%的业务将转移到中国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更多欧美、日本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有意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这给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良好的前景也使这一产业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支持。

创立于1995年的博彦科技是国内最早的服务外包企业之一,目前已在5个国家17个城市建立了运营交付中心,博彦科技总裁王斌认为,目前国外大公司的内部调整已经接近尾声,很多负责外包的岗位人选将会定下来,定了人之后就会定业务,预计未来三到五年海外发包量仍将高速增长。

刚从日本回来的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协会理事长曲玲年,在日期间考察了13家日本企业。据他的观察,日本国内大企业现在基本上停止新开发外包项目,仍维持外包的基本是旧有项目。这次危机给日本发包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压力,使他们不得不改变以前靠人脉关系包给国内企业的做法,另寻收费更便宜的海外服务外包企业。在曲玲年看来,这是一个切入日本市场的好时机。

曲玲年估计,日本离岸外包市场规模会持续加大,日本1000亿美元的外包市场,其中80%的离岸业务将转移到中国。“日本每年净减少60万劳动力,同时日本人的就业意愿也在下降。与制造业一样,服务业也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且转移规模要比制造业更大。比如美国有7000亿美元以上的外包市场规模,目前只有15%在国外,此后20年将会大部分转移出国,我们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曲玲年说。

欧美企业的外包目的地,向来是以印度、马来西亚等国为主,但据曲玲年的观察,欧美发包企业现在已经开始把中国作为印度、马来西亚之外的一个“平衡器”。很多欧美企业外包向中国转移的战略三年前就已经制定,此次经济复苏之后,全球会有一轮新的离岸外包增长期,而主要目的地应该是中国,最早今年年底就会有大量机会到来。

良好的市场前景,使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商务部国际投资促进局副局长、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周铭说,以商务部推出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为标志,这一行业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千百十工程”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设10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一定规模的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育1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比2005年翻两番。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中国仅软件外包服务一项出口额即达3.8亿美元。

通过并购做大规模迫在眉睫

当前国际外包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越大的企业越容易接单子,这就要求服务外包业加快兼并整合,打造一批“服务外包航母”。对于服务外包企业来说,规模与品牌、接单能力的关系非常紧密。

根据曲玲年提供的数据,日本前五大外包公司占了本国外包业51%以上的份额;美国最大的服务外包企业IBM拥有20万员工、600亿美元营业额;印度最大的服务外包企业InfoSys则是70亿美元的营业额。曲玲年认为,长远来看,不到2万人的外包企业将很难存活,中国目前大型外包企业的规模只有3000人〜6000人,经过10年左右的并购之后,会只剩五六家大型企业,其余很多企业都将被市场淘汰。

周铭表示,现在国际上流行的服务外包交易模式是集约化发包,就是先发总包,然后由接到总包的服务商再逐级分包。只有大型企业才有能力接到总包,而制约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就是规模和品牌,大部分企业都还处于刚起步,规模和品牌效应不大,吸引大订单比较困难。但服务外包企业的主要资产就是“人脑加电脑”,往往在并购需要资金时可作贷款担保的资产不足,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行业组织为企业的并购融资提供帮助。

在企业人士看来,要尽快打造“外包航母”、迅速实现规模化和全球布局,除企业自身内生性发展外,国内整合和海外并购成为一种现实选择。刘天文就直截了当地表示,软通动力今年的首要战略就是并购。今年一季度,软通动力收购了深圳四达荣合科技公司和环亚先锋集团的服务外包业务,一天之内就增加了几百名员工,下半年还计划在海内外进行若干并购。他谈了并购的三大动因,一是要满足市场对企业规模的需要,订单正在向大型服务外包企业集中;二是尽快实现全球布局,收购海外公司打造了全球支付能力,而且会直接带来当地业务和客户;三是打破人才瓶颈的需要,买公司就是在买团队。

据业内人士透露,商务部正在探讨对服务外包企业并购进行更多的资金支持,目前国外企业资金比较短缺,而中国的流动性则比较充裕。此时在并购价格上也比较有利,海外资本市场自去年以来的暴跌使得很多企业资产价格大幅缩水。而现在全球经济正在走向复苏,对于有志于海外并购的企业来说,是个比较好的时间窗口,但只有半年到一年的机会了。

而与此同时,一些印度企业开始收购长三角一些规模不小的服务外包企业,周铭对此认为值得注意,“服务外包业务是典型的长周期销售,并购带来的客户相对比较稳定,日本是中国外包企业的传统市场,而由于文化等因素,此前印度外包企业在日本没有什么份额。我认为印度企业这次是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通过并购中国企业来间接拿到日本的订单。”

有全球交付能力才能拿大单

当前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另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要能接到利润丰厚的海外大订单,关键是要具备全球交付能力。所谓全球交付能力,就是很多大发包商的业务在全球分布,很多订单往往要求在全球多个地点同时提供外包服务,这就要求接包人必须在全球布局,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多个业务交付中心。

有规模的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已经开始了它们的全球布局。以软通动力为例,在设立了美国波士顿和西雅图办公室,以及近千人的日韩事业群基础上,新近在旧金山、伦敦及布鲁塞尔设立了代表处,还在国内建立了天津、无锡、广州三大全球交付中心。软通动力2008年并购整合了美国Akona公司,将其合并进原有的欧美事业群,美国在岸业务量实现翻倍增长,欧美业务2008年整体营收增长高达300%。

早在2007年就已在美国上市的文思创新,在过去几年也做了十几宗并购,目前已经在全球拥有6400多员工。6月,文思创新又将派高管去洽谈并购一家芬兰公司。“阿根廷、乌克兰有几家公司也想卖给我们,目前正在接洽,不过要管理好阿根廷员工,我还得学会跳恰恰舞才行”,文思创新总裁陈立峰面对艰难的跨国管理表现出了幽默,而对于印度服务外包企业并购中国公司,他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中国企业也并购过印度企业。

博彦科技就是一家这样的企业。由于在服务国外客户时,他们经常会聘请印度同行帮忙,博彦科技总裁王斌就渐渐萌发出兼并一些印度服务外包企业的想法。他经过调研发现,与中国相比,印度外包行业格局非常稳定,中小企业缺少做大做强的机会,求变思想较强,容易达成合作。经过印度软件行业协会牵线,印度ESS公司(Eastern Software System Pvt. Ltd.)成为博彦科技的并购目标。正如王斌所分析,ESS在印度本土翻身可能性微乎其微,对融入新兴的中国公司颇感兴趣。

作为中国与印度在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上的首例成功并购案例,博彦科技于2007年7月最终完成对ESS的收购,此举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博彦科技副总裁王晓艳对此认为,这次并购为他们直接带来了印度外包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人力资源。此后,博彦科技还在美国、日本、印度、新加坡设立了分公司或研发中心,并购了紫光咨询等若干家国内外公司,初步形成了全球化布局。王斌对于下一步的并购成竹在胸,“政府提倡国内服务外包企业上规模、走出去,我们的收购目标国内国外都有。中国的流动性还是比较充裕的,而且资金总会往有效率的地方流动,我们只要有好的并购对象,并不太担心钱是否到位。”

并购是打破人才瓶颈的捷径

中国服务外包企业进行并购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他们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人才。很多并购都是为了能买下对方的团队,这样就能快速打破自身的人才瓶颈。服务外包业的人才瓶颈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原因是缺少资深员工。

软通动力董事长刘天文认为,中国人才结构低端多、高端少,有产业经验的领军人才更是紧缺。软通动力现在与全国80多个院校合作培养高端人才,但仍弥补不了人才的缺口。目前,软通动力在无锡、天津、广州办了3个自己的企业学院,每年培养5000人、录用2500人,今年还要增加录用2000多人,尤其需要有海外工作经历的员工,这样才能满足全球交付能力的要求。

在文思创新总裁陈立峰看来,中国的人力资源虽然很丰富,但短板主要集中在英语、软技能、问题分析解决等实际技能上,他们为此每年需要花100万美元用于对员工的履职能力培训。曲玲年则通过与印度相对比,来说明中国服务外包企业面对的人才瓶颈。比如印度最大的服务外包企业InfoSys,10万员工中有3000名年龄在45岁〜55岁、是行业背景很深的骨干员工;此外,该企业在各行业都有从业20年〜25年的专家,这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印度在人才上比我们领先了一代人。”曲玲年说。

篇9

技术成就市场领先地位

市场领先地位:公司在化工、石油化工工程承包市场居于领先地位。目前国内化工、石油化工工程市场,形成了以三大央企占据市场份额50%的相对垄断特征。三大央企包括中国化学、中石油下属的中国石油(601857)建设工程公司和中石化集团下属的中国石化(600028)工程建设公司。其中,中国石油建设工程公司和中石化建设工程公司主要承接集团公司内开发的石化工程项目,定位于集团公司投资项目的建设。中国化学在市场份额方面具有相对垄断地位,除部分承接一些石化双雄的业务标段外,主要客户还包括神华集团、中煤集团、中电集团、大唐国际等。

强大的EPC工程承包能力:公司之所以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在于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强大的EPC工程承包能力。不同于一般建筑施工承包,化工工程承包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建设难度大的特点,因此多表现为EPC工程承包。其竞争主要表现在专有的核心工艺技术、工程转化能力和为业主提供全过程、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能力上,拥有较高的技术和资金门槛。公司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先进的技术、良好的商业信誉及丰富的投融资经验,在国内化工、石油化工行业、煤化工行业、多晶硅行业的工业工程领域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目前公司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4项,工程勘察综合甲级资质3项,行业工程勘察、工程设计甲级资质17项,一级施工总承包资质27项,一级施工专业资质32项。

强大的技术实力: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工程实践,公司储备了大量的工艺、工程、施工和项目管理技术,具备较强的工艺技术研发、工程转化能力。公司在化工及石油化工工程领域拥有强大的核心技术优势,在石油能源的替代产品如甲醇等、太阳能能源涉及的硅材料等能源产品工业化领域拥有一批专有技术或技术专长,使得公司成为国内少数能运作超大型超复杂项目的工业工程公司之一。

丰厚的技术储备:预计在2010年前将取得重大突破的科研项目共有52项,其中包括市场普遍关注的煤化工前沿技术,如FMTP(甲醇制丙烯)、MTA(甲醇转化制芳烃)、IGCC(大型煤制合成氨、制氢和制油品以及联合循环发电),以及尼龙-11树脂、多晶硅工艺、大体积超密集钢筋砼施工技术等新领域、新工程工艺技术。

技术创新机制:为巩固和扩大公司的专业技术优势,公司确立了技术创新的战略地位。在创新机制方面,形成了统一规划、合理分工并以项目方式运作的技术开发机制、多元化的技术研发费用投入机制、技术创新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相关产业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组成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开拓国际市场

公司的国际业务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地区,大概占总收入的14.64%左右。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机遇:随着亚非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亚、非各国的基础建设工程需求逐年增加。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但受到自身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的限制,无法独立完成工程建设任务,这为公司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国际市场发展战略:公司将大力开发海外市场,以提升海外业务的业绩贡献。通过建立境外经营网络,巩固发展公司的传统市场,重点开发潜在市场,特别是关注具有能源、资源战略意义和具有政治外交意义的重大项目;在亚洲(特别是中亚、中东、东南亚、南亚)、澳洲、非洲、北美和南美等地区培植当地人士或有影响的华人为稳定的中间商,在已有基础且市场前景好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公司的驻外办事机构。

产业链一体化

近年来,在确保传统优势项目化工、石油化工工程承包市场份额的前提下,公司不断向有技术、设计优势的上下游产业拓展。目前,工业工程承包拓展到煤化工、多晶硅以及其他工程承包业务;未来将加大向上游装备制造业、下游资源类项目的拓展。工程设备、工程材料成本占工程总成本的比重约40%-50%,且呈逐步上升态势。目前公司所用工程工程装备主要采用以下采购形式:标准设备以国内订购为主,部分国外订购;非标准设备主要由自己生产,目前承建项目中自制设备占到约1/3。公司计划未来将加强工程装备制造业务,以丰富产业链。

新兴工程业务增长迅猛

在传统化工、石化工程领域,历史上公司曾负责承建了吉林、大庆、兰州、齐鲁、南京、上海、大连、太原、乌鲁木齐等大型化工、石化基地;在大型化肥、复合肥、精细化工、日用化工、甲醇、新型材料、农药、碱类、酸类等类型的工程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十五”期间单独或者参与建设国家、行业和地方重点工程项目100余项。

化工、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通常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特点,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均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同时,在一个完整工厂的建设中,还包括电力供应、污染处理甚至住宅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工程。公司凭借在化学工程领域长期的经验累积、雄厚的研发实力、先进的技术,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其他相关工程领域,使本公司的业务具有很强的延展性,一旦遇到单一市场的紧缩,可以很快调整方向,开创新的工程市场领域。

近年来,公司加大了业务多元化的步伐,在确保化工石化传统市场份额的前提下,不断向有技术、设计优势的上下游产业拓展。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工程、勘探设计,其中工程根据行业特性除了传统的化工及石化之外,还包括了煤化工、多晶硅以及其他工程承包业务。

投资建议

化工工程最坏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西部大开发和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的持续推进加快了化工新项目(煤化工、大型石化项目等)的上马,中国化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篇10

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顽疾,从钢铁到光伏,所有行业均处于产能过剩的轮回之中。

这是表像,真实的情况是,中国经济产能过剩与稀缺并存,制造业过剩、核心技术稀缺,一些以高科技为幌子的企业产能过剩实质仍然是制造业过剩。

光伏产业是经典行业。生产太阳能电池所需的清洗、植绒、印刷等设备,国内要么没有,要么质量不好,不得不依靠进口。笔者2012年底对该行业访问调查的结果,与2010年没有太大区别。

光伏企业定价权旁落他人之手,产品终端价格看欧美补贴,成本看工人薪酬与地方政府的眼色,利润看核心设备。每年欧美的光伏设备效率略有提升,设备价格随之上涨,企业为跟上同行步伐不得不更换设备,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即使是光伏行业最好的时候,核心技术拥有者也能通过饥饿式营销控制下游。拥有技术者是无冕之王。

毫不奇怪,光伏行业只能以规模取胜,同行之间进行你死我活的恶性价格战。曾有一位光伏行业的朋友告知,他们公司在海外接获一笔订单,却被国内某家大型企业翘单,手段就是让人结舌的低于成本的价格战。如此做法不仅断送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前景,还在国外营造出劣质的中国制造文化,中国制造与低价、低质、无质保挂上了钩。想想也是,企业都亏本赚吆喝了,哪有余力推广售后质保服务?

不仅光伏行业,汽车、造船、机器人等行业,核心设备都掌握在欧美日的手中。

在去年年底的《新财富夜谈》节目中,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表示,机器人产业的伺服电机、驱动系统电机、码盘等核心部件,中国全都需要进口。中国碰到非常尴尬的情况是,整机可以做出来,但是整体价格下不来;一旦你做出来,外国就开始降价,进行营销卡位战,在成本上面根本没有竞争优势。

除了核心技术缺失,工艺流程、生产技术落后也是一大原因。由于技术、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差距,中国企业习惯于从先进国家进口核心设备,以从国外进口为荣。笔者最近在珠三角听到的情况,工厂所用的3D打印机、打印材料等配件,主要从美国或者以色列进口。

制造业缺少核心技术,中国经济被卡住了脖子。政府强调创新,正是痛定思痛的结果。

政府通过税收方法鼓励企业创新,今年开始执行的《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12年调整)》,新增条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此前在相关专项政策下已恢复征税的部分重大技术装备;二是近年来国内已具备生产制造能力且技术性能已满足国内需要的设备,以及国内将在短期内形成相当制造能力的设备。国内相关产能已经过剩,设备逐渐成型,政府鼓励企业尽可能使用国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