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课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8: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绘画课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绘画课教学总结

篇1

【关键词】生物;教学效果;实践教学

重视能力和素质考查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一个特点。2001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间知识综合应体现知识的内在有机联系而不是各科知识不相关的穿插拼凑。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教师要拓宽知识面,除熟悉本专业业务外,还要开展跨学科的教研,准确把握学科间内容的交汇点。我校立足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探讨跨学科综合教学有效途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曹振民(生物学教师)、薛志强(化学教师)2位教师合作指导学生进行的“蒸馒头中的科学”实验活动,是我校在开展综合科学教学领域内所进行的教学探索诸多实践活动中较为成功的一个范例。现将该节课活动内容整理出来,供同仁参考。

实验前向学生提出问题:蒸馒头为什么要先“发面(发酵)”?为什么加碱(Na2CO3)?不发酵、不加碱结果如何?试用有关生物学和化学知识加以解释并设计实验步骤加以验证。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适当给学生以相关知识提示。汇总讨论结果,师生共同制定实验步骤如下:

1 实验方案

(1)取经过发酵后的面团,不加碱,直接蒸熟,得到的馒头是否喧软,口味如何?

(2)取同上发酵面团,加Na2CO3后再蒸熟,馒头是否喧软,口味又如何?

(3)向不经发酵的面团加入Na2CO3蒸制的馒头,结果怎样?

(4)向不经发酵面团加NaHCO3蒸制的馒头,结果又怎样?

(此实验过程可利用劳技课学生在食堂帮厨时进行)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手实验,统计实验结果,分析原因,完成实验报告。

2 范例实验报告

采用方案1蒸制的馒头,喧软膨松,但呈酸味,这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结果。在面团发酵过程中,参与发酵的菌主要有酵母菌和乳酸菌2种,酵母菌通过发酵(无氧呼吸)将面粉中的糖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CO2在蒸制过程中的受热膨胀使做出的馒头喧软多孔,但同时由于乳酸菌的作用,伴有乳酸生成,因而不加碱的馒头呈酸味。

采用方案2制作的馒头喧软适口,因为加碱(Na2CO3)后,Na2CO3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中和,酸味消失,生成了HCO3-,HCO3-遇热分解产生CO2可使馒头进一步膨松。因此蒸馒头加碱是目前广为采用的一种方法。

采用方案3不经发酵的面团加入Na2CO3,不能产生膨松的效果,俗称“死面疙瘩”且泛黄,生硬难食,其原因是Na2CO3化学性质稳定,受热不易分解。

采用方案4,向不经发酵的面团中加入NaHCO3(小苏打)可以膨化,但效果亦泛黄松懈,吃起来“没劲”。原因是NaHCO3化学性质不稳定受热生成Na2CO3和CO2的结果。

3 综合结论

加碱蒸熟的馒头之所以喧软多孔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和Na2CO3与酸中和后生成的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气体热膨胀共同所致。NaHCO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食品工业中糕点焙制的直接膨松剂。

实验结束,将预先编制好的问题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作为巩固练习。问题如下:

(1)酵母菌和乳酸菌可以利用面粉中的糖分(主要是葡萄糖)进行发酵(无氧呼吸),其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和 。

(2)蒸馒头加Na2CO3,Na2CO3可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H+中和。其离子反应式为 。与加NaHCO3相比,此法用量小而产生的气泡适量。

(3)由于Na2CO3化学性质,所以不经发酵的面粉加入Na2CO3不能“发面”,而加入NaHCO3化学性质 ,受热易分解,产生CO2,其热解反应式为 。食品工业上焙制糕点时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即NaHCO3。

篇2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微课;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2-0102-02

如今,微课热潮来袭,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微课教学逐渐流行开来。微课教学能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但其在学习体验方面却比较欠缺,所以在设计微课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同样,体验式教学也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和不足,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自主⒂攵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效果明显,而其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学进度较慢。在这种情况下,体验式课堂教学需要一些手段来辅助、促进教学进度,而微课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对笔者来说,将体验式教学和微课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将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如果将这种有效的整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会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笔者结合几个微课教学案例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微课设计之情境体验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导入,让学生在预设的情境氛围中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供主观动力。这样的微课设计以学生的内需为根本,以课堂任务为载体,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课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使体验教学发挥良好效果。

微课应用案例一: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复制与粘贴图形》一课。

微课视频中放映了哆啦A梦的动画,视频中笔者讲道:“Hi,小朋友你好,我是机器猫哆啦A梦,今天我要给你变个魔术,请看这里有一盆漂亮的花,现在用我的魔法口袋可以再变出两盆一样的花。”视频中出现了机器猫口袋变出多盆花的动画,接着视频中又讲道:“小朋友你想学会这个魔术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复制与粘贴图形》。”

【分析】因为微课有时间限制,所以教师在微课设计时要做到快速切入主题。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复制、粘贴以及移动图形的方法,掌握对相同图形进行复制、粘贴的技巧(透明模式),简化作图过程,了解计算机作图与普通作图的区别。哆啦A梦是学生喜欢且熟悉的卡通人物,在微课中笔者利用哆啦A梦动画进行情境导入可以快速有效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的思考,也能顺理成章地推动他们学习新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微课设计之练习体验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只有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自己判断,才能使其真正学到新的知识。

微课应用案例二: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画线》一课。

在微课中,笔者先介绍了单弧曲线的画法,并总结出口诀,又出示了几个其他单弧曲线的样式,要求学生在画图软件中根据笔者提供的口诀来试着绘画;接着,又介绍了双弧曲线的画法并总结了口诀,要求学生练习绘制多个双弧曲线。

【分析】在《画线》中“画曲线”是难点,笔者将“画曲线”这一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视频中,笔者将难点的步骤总结成口诀,再让学生根据口诀进行练习,加深学生印象,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教师要关注微课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在微课设计中可将微课练习资源分层,实现异步教学,尽可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练习。

微课应用案例三: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组合图形》一课。

在微课视频中,笔者出示不同的任务卡给学生并说:“请你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挑选一个任务完成。①将素材图形“其他朋友”添加到海底世界连环画第四格中,注意调整大小和位置。②创作绘画海底生物并添加到海底世界连环画第四格中。”

【分析】在微课教学环节,笔者出示的两个任务的难度和目标各异。第一个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充分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第二个任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放大镜等工具在新的画图文件中进行创作后,再组合到之前的画图中,这一任务的目标和要求较高。笔者通过两个不同层次的任务,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在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往往被迫重复讲解基本操作,满足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利用微课教学设置分层教学任务后,教师完全可以实现异步式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挑战不同难度的任务,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微课设计之整合体验

信息技术课堂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是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教师要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体验,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微课应用案例四: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画方形和圆形》一课。

在微课中,笔者展示了多幅乱砍滥伐、破坏环境的图片并配以悲伤的音乐,在情感渲染后,提出了绘画创作任务:“让我们携起手来,通过今天学习的画方形和圆形的知识,来设计保护环境、不乱砍滥伐的标志,倡导大家保护地球。”同时,在微课中展示了一些实例标志,并演示说明了设计标志的简要步骤,学生可以边做边看。

【分析】在微课设计中,笔者融入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目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破坏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再促使其运用所学知识去设计保护环境的绘画标志。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还应在其他领域对学生的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是信息技术教师所要追寻的教育本真。

篇3

其一,对美术设计基础课认识不足。

美术设计基础课作为美术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来说尤为重要。中职美术教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使学生得到技能和审美方面的双重收获。但是,从目前中职院校对于美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安排来看,比较偏重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但是,过于强调技能的结果就是忽视了对学生美术品行和内涵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二,对教学目标的掌握不够明晰。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学校的一系列教学后将要达到某种状态的一种具体的、明确的表述,描述的是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制订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和重要环节,对教学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中职美术设计基础课教学目标不够明晰的表现为: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顾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没有具体细化知识,也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掌握不明晰,对所有学生都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这不利于学生个性和专长的发挥,也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三,对教学方法的把握不够完善。

对教学方法的把握不够完善,首先体现在教学方式的单一上。部分教师在实施美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时,依旧采取教师主讲、学生倾听的教学模式,课堂氛围不够活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单薄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循规蹈矩,遵循教学大纲,这就使得教学与美术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潮流脱节,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

二、实现中职美术设计基础课创新教学的策略

其一,因材施教,整体与特殊教学相结合。

教师严格遵循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潜力的发挥。为此,教师应该创新思维,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则,将整体与特殊教学进行结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整体教学,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开展个别或者小组教学,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位学生的能力和潜质。

其二,开展实践教学,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以往的基础课程学习都以课堂教学为主,向学生系统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其实,学科理论知识的教学如果可以与实践相结合,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中职美术设计基础课教学中,也可以适当结合各种实践方法。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一些实践方式实现:首先是参观法,即教师带领学生去各大美术馆和艺术展览馆参观学习,通过视觉感受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理论;其次是讨论法,即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实物,供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可以收获很多。

其三,设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由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共同组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至关重要。为了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应该从设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入手。教师通过设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也会让学生内心充满自信。如,对于学生平时的作品及个人表现等采取班内小组互评的方式,这样既有利于实现评价的公平化,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也参与到班级事务的管理中。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带领班级学生举行优秀作品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同时,教师还要把握好自身的言语评价,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实现美术设计基础课教学的创新。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设计素描;绘画素描;创新思维;哺乳式教学;设计

现今的素描教学模式源于西方,起初它是作为绘画专业的入门训练,自20世纪初引入我国,成为高等美术院校一直沿用至今的教学模式。在近一个多世纪里没有多大的改变,坚持了模仿式的教学方法,作为设计院校也是一直沿用这种传统教学方法,最终导致将艺术与实践需要脱轨,造成学生只会接受学习,创新能力不强。再加之设计专业与绘画专业教育需求的教育功能不分,缺乏对受教育对象和市场的调研分析,造成设计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绘画类院校区别不大,初到设计公司很难适应快节奏的工作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弄明白一点,西方一百年前建立的素描教学体系是作为绘画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为设计教学服务的,今天的设计师需要的是表现摄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去表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创新。

设计一词意为有目的的策划,是设计者的意图和构想。它与美术绘画不同,既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使用者设想,以实用为根本。因此它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作为设计专业基础课之一的设计素描也就不再是单纯的再现,而是表现即创新。特别是对创新过程的注重,要求赋予作品以灵魂,这是上好设计素描的前提。

设计素描是从事设计工作的最初创意表现阶段,也可成为设计草图,它要符合实用的需要,因此设计素描在表现时除了要求具备绘画素描的准确性生动性外,还要强调严谨性。符合一定的“尺度”要求。设计师的工作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展开的,面对客户时间总是被要求的很紧,因此,快速表现成为设计师必备的基本功。如何在短时间内将客户的要求转化成直观的设计意图及设计草图呈现出来,成为设计素描教学训练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针对设计素描在应用上的特点,我们在开展教学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现今的教育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出发,这是今天的时代所要求的,千人一面的教育时代已经过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尹定邦曾说过:“如果十万个学生学成一个样,中国设计的死期已到。”因此,在教学目标中从开启创新思维出发才能避免死期的到来。

倡导教师与时俱进。在特定的时代和背景下学习和改革教学思想。不同的时代对艺术家有不同的要求,20世纪的教育是知识教育,而21世纪则是创新教育。作为设计院校的基础课教师不能无视这些。要不断更新,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作为基础教师要不断了解专业课程,使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学生才能学以致用。

从实际应用出发,实施教学计划。在技能训练阶段,以往的设计素描教学十分注重光影表现,学生的写实能力都很强,做了很多照相机式的绘画训练,线描和线面表现的训练非常少。为适应设计素描的教学目标,应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增加快速表现的训练课题,这样学生能够掌握多种素描表现手法,并且养成画速写的习惯,做到提笔就能快速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设计素描的创意训练阶段是我们以往教学的最艰难阶段。教师无论如何启发,范例无论带了多少,到了提笔画的阶段总是很难,针对这种情况将以往的训练课题重新汇总分类,用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从小的点开始训练。

1. 物的联想训练。先以最基本的几何形为训练元素,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展开联想,最初从形的相似角度入手逐渐到意的联系性,最终又回归为开始时的几何形。用简单的线条形式来表现。然后进入课题性联想训练,让学生自己去找一个小故事,用素描的形式将故事的内容绘制下来。

篇5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制约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音乐作品的选择、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的差别、教师的艺术知识积累和不同的教学方法等等。大多数师生平时对音乐基础知识积累不够,所以在欣赏教学中接触到不熟悉的音乐作品时就会感到厌倦,兴趣就会大大降低,欣赏教学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为了提高幼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教学互动中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一、培养听力,挖掘想象

音乐是一种用音响和旋律来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活动,所以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和声、调式等各个基本要素的感知能力,逐步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在听的过程中,要配合讲解有关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和相关基础知识。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人们依靠听觉感受到声音,再通过联想转换成视觉形象。在强烈的想象意识引导下,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创造,挖掘学生的想象思维,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如:在欣赏《小河淌水》这首云南民歌时,引导学生联想到:在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地发出潺潺的水声;聪明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倾注对阿哥的一片深情;柔婉的歌声带着阿妹深厚的情意,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居住的地方。

二、视觉审美,音画结合

在欣赏课教学中,可以事先准备一些与音乐背景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观看相应的画面,把音乐与画面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听觉与视觉都同步参与到音乐作品的欣赏中,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欣赏的目的和效果。

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时,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夕阳尽染、渔州徐归、皎月东升、花影绰绰的春江花月夜的迷人景色,再细细聆听优美的音乐旋律。这样,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欣赏,把抽象的乐曲与身边景物形象紧紧的融为一体,情景交融、音画一体、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融入作品,理解作品,陶醉于作品的内涵,实现真正的欣赏。

音乐和绘画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通过音乐来联想画面情景,通过绘画来表现音乐情绪,都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情感手段,让学生把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从绘画中理解音乐,培养学生的通感效应。

如:在欣赏《渔舟唱晚》这首古筝独奏曲时,听着优美如歌的旋律,让学生描绘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归舟的丰收喜悦。充分理解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联想出一幅诗情画意,湖光山色的傍晚景象,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怀。

三、边听边舞,参与演唱

边听边舞、并不要求舞姿多么优美,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配合音乐动起来、舞起来,在舞蹈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创造能力。利用舞蹈动作和体态语言去表现音乐,也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欣赏课教学效果的方式。

如:在欣赏黄海怀的二胡独奏《赛马》时,可让学生随着欢快热烈的音乐,几个人结合在一起跳起骑马舞。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学生在参与中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但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力度、调式有了形象的理解,又培养了舞蹈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让学生参与演唱,也是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手段。如:在欣赏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这一类熟悉又便于演唱的歌曲时,组织学生自己来演唱,采用领唱、对唱、轮唱等多种形式来学习。通过演唱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现能力,并在演唱中抒发热情,享受参与过程,在载歌载舞学习形式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启发思考,拓宽视野

在欣赏课教学时,采取主动提问、现场回答、集体思考、立即解答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提出与音乐背景和音乐知识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现场回答,并当场分析评议并解答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形成听觉记忆和感情共鸣。

如:在欣赏宋祖英老师演唱的《踏歌起舞》和关牧村老师演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两首歌时,先让学生认真听这两首歌曲,然后再提出问题。例如:这两首歌女声演唱的歌曲,她们的音色有什么不同呢?她们各自的演唱特点是什么?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宋老师的演唱高亢明亮,有穿透力,表达了一种欢快、激情、向上的感染力。关牧村老师的演唱亲切 、悠扬、 浓情 、壮美,用独特的女中音音色表达了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目前学生普遍喜欢流行音乐,而对民歌、歌剧、地方曲艺、传统音乐等音乐精华知之甚少。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在欣赏课教学中给予引导和指导,逐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积累音乐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经验。

五、器乐演奏,活跃气氛

篇6

    一、利用教研室在教学环节中的质量监控

    教研室是教学督导的重要组织,同时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怎样发挥教研室在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在落实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堂教学环节中的过程,掌握好课堂教学环节中的质量关。这对于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掌握基本要求,在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教师能很好地在教学环节的开创性作用,要建构教师听课制度,要求教师把精力投入到教学质量中去,才能起到教学质量监控的作用,使教研室发挥监控组织的作用。

    二、技法课教学模式

    1.单元式集中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单元式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教学中,执行好教学计划,从时间分配、教学质量、作品数量多方面严格要求,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认真、切实的训练,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得到充分的提高和保证,学生应在这种规范中踏实完成单元式教学的任务;教学中也要使学生高度认识艺术工作的踏实性,艺术工作本身其实就是一种踏踏实实的劳动。很多学生,他们对于艺术其实是很真诚的,但是打功底决不能急于求成。规范的教学模式是我们教学质量的保证,特别规范的基础教学,其目的是为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努力使知识丰富、技能全面、技法成熟,善于表现主观的意识。另一方面要灵活把握教学环节。严格的教学秩序不是一层不变的规矩,而是教学实践环节中,不断提炼、思考、总结而来的,并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应该多从教学质量和教学环节中探索出来,其根本目的就是灵活把握教学尺度,从美术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出发,努力为单元式教学寻找教学契机,让学生灵活地参与专业学习,使之知识层面更加丰富,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学习效果更加良好。比如:对专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应该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多示范,教师根据学生个人特点进行个别辅导,以构图为主,物象记忆为辅,让学生利用时间画一下对象的感悟,可以借鉴优秀的范画进行比较练习,加深学生对物象的感知。在规范教学中,教师应该以丰富知识和经验指导,在学习上多思考、多练习、多提问,这样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改变那种上几节课收几张作业式的教学规范。

    2.技法课创新意识在技法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应该在教室里结合学生的自身条件,启发他们走创新的法则,要让学生思想领域开阔,同时发现学生的个性特征,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学生,鼓励他们的创作热情,学生的地域性差异会带来不同的思想,教师应该激发他们的创新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教师肯定、引导,就能促使学生对教学课堂的强烈兴趣,同时善于发现学生在绘画中所流露出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学生有兴趣于某一种表现手法,使之认识自我,充分调整自我学习的结构和进程。留给学生充裕的空间,在肯定学生作品时,要点评出学生的创新意图,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个人的观点去点评断。

    3.技法课示范画的运用美术教学在技法课中经常通过运用示范作品作为绘画技法的分析与指导绘画。如果只是把示范作品放在教室里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思考那就太随意了。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非常被动的,他们的理解能力比较欠缺,示范作品是老师个人对物象的认识和表现,有一定的技法含量,不太能从中体会到示范画的意图,只有通过教师不断地去指导学生赏析示范作品,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在教师点评示范画时,点评的指导意义才能有更大的作用。其点评的目的就是给学生在认知上以及理解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使学生的绘画创作中突出自身创造的特点和个性,点评示范画时,一定要做到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环节,从创造到展示技法的讲解,同时对照范画作品一一阐述。让学生从存在的问题、疑惑中找到答案

    4.表现技法的训练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形式完全不同,在练习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的答案,就色彩而言,是对物象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提炼,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形式,比如,在观察一幅绘画作品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就像古代传说的美女“西施”一样,每个人就有自己心目中的“西施”形象。因此,美术专业技法课的教学就是以现实物象为基础去独自理解,在观察中得到自己的结论。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去探索与众不同的东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个别指导,只有通过这样的形式才能做到教与学的互相促进,不能武断地去全盘按照一个要求去讲评指导,这样是很不利于教学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自我特点的发挥。

篇7

关键词:动画素描;教学;改革;素材

从事动画素描教学近十年来,笔者积极研究动画素描课应该如何与传统的素描课区分开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更深入地理解动画专业对素描教学的要求,以及如何进行课程设计、安排课堂教学和课时,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意义上的素描基础教育并不能满足动画专业学生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基于此,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动画专业素描教学的方法。

一、从传统素描中提取

1.从素描中培养整体的观察方法

在动画基础课教学过程当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整体是生命,细节是灵魂”,没有整体感的素描不是好素描。教师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培养学生整体的观察方法。

2.从素描中建立好结构和体积的概念

在动画的基础课教学过程当中,要深化整体认识形象的多面性,理性地剖析形象的体积感和结构透视,用线描画结构素描,表现透视,充分表达自身对结构的理解。体现在画面上就是理性思考过的线条痕迹,让人观看后一目了然。

二、从雕塑中提取

1.雕塑中“面面观”的观察、理解、思维方式

在动画基础课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在观察和深入理解时利用雕塑训练课中“面面观”的观察方法,这样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所画对象进行观察。面对写生对象不要急于动手画,要先理解、分析、研究,再看、画,整个过程都要非常理性。

2.雕塑中立体、动态、运动的理解、思维模式

在动画基础课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让学生树立动态运动的理解与思维模式,深入理解、学习雕塑写生训练课的观察、理解方法。先对写生对象进行动态观察,后对写生对象进行动态的理解和动态的记忆,然后把模特画出来。阶段性地进行研究和理解,就能达到教学的目的。3.用泥塑课填补动画教学中的立体认识在动画基础课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总是在二维平面中进行学习和研究,而三维意识只是发生在想象和观察当中。泥塑课的练习可以使学生触摸到自己设计的三维立体造型,从而提高自身的立体意识和想象能力。

三、从传统中国画的线描中提取

1.对线条的认识和理解

在数学中,线条是用来计算的;在绘画中,线条是用来区分物体轮廓和外形的;在动画中,线条是主要的造型语言。二维平面动画对线条有着较高的要求,在20世纪的手绘二维单线平涂当中,描线就是一个独立的工种,叫做描线上色,简称“描上”,那时的描线工手上功夫非常高超,徒手就可以画出工作中要求的圆和规定的各种线条。

2.对中国画线描的认识

在我国,用线艺术有流传了数千年的书法艺术和线描绘画艺术,为后人的研究和学习留下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如著名的永乐宫壁画艺术和中国古代用线艺术中的“十八描”,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八十七神仙卷》等,都是用中国特有的、利用意象思维创作出来的线条艺术作品。

3.对动画线条的认知

动画的线条可分为两个层面来讲。20世纪的动画专业教学结合毕业生的就业,那时动画公司大部分的中期制作采用以二维手绘动画为主的单线平涂技术,所以动画对描线工的要求就比较高。那时的动画线条要求稳、准、匀、挺、活。进入21世纪以来,大部分动画公司都已经摆脱了旧式的动画生产模式,采用了无纸动画技术,使动画的制作与加工比以往更为快捷。

四、从表演专业中的教学中提取

1.对角色表演的认知

角色表演,就是对生活有社会角色的气质、形象和生活状态的外在表现。表演者牢牢地抓住特定角色的特有形象、物件(工作环境)、肢体语言、口头语言(方言)和习惯动作,进行长期的观察和不断的模仿,体验生活,在固定的环境中把这一角色的某一情景生动地再现出来。这需要长期的观察、学习和生活积累,加之不断的训练才能达到。

2.对观察生活训练的认知

观察生活训练,就是要走出去,不断地观察生活中不被人们注意的细节。有些细节往往是人们每天都在做,但又容易被忽视的个性动作细节,这些细节必须经过深入观察才能提炼出来。一些与其他人不一样的细微动作细节——特征细节,构成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3.对无实物训练的认知

无实物训练是表演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要求学生对社会各行业的人物、事件进行观察,深刻理解后在指定的地点进行情景再现。再现者手中没有任何道具,在空旷的环境中表演,人物情景再现表演的细节、技术要求比较高。细节越突出,个性越鲜明,有细节就有性格,“细”就是“戏”。做好无实物训练对动画系学生做原画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理解动作以及动作的情感节奏、细节,更重要的是能很好地掌握做动作的时间。

结语

篇8

小学美术学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以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为指针,依据本校工作要点,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各项要求,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的功能作用,引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组织并开展好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并落实到实处。

二、本学期的任务目标:

1、督促教师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做到按表上课,不使美术教学成为虚设,而使美术教学落到实处。

2、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促使教师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3、通过组织美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使全体美术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4、通过各种美术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从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并使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5、通过课内教学活动和组织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一批美术特长生,以点带面足以带动其他学生学好美术,从而全面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三、方法和措施:

1、根据教导处的教学要求,并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教研活动。

2、杜绝不备课而上课的现象,使美术教学能正常开展。

3、通过听评课和研讨会,促进全体美术教师的经验和信息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4、鼓励美术教师充分利用美术室现有模具和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

5、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举办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艺术创作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6、组建美术兴趣小组并积极开展好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

四、教研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订、收缴美术教学计划。

2、成立美术兴趣小组。

十月份:

1、举办国庆书画展。

2、兴趣小组活动

十一月份:

1、参加组内听课评课活动。

2、优秀案例评比。

十二月份:

1、组织美术期末考核。

2、撰写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美术学期工作计划面对美术学科在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中的实际状况,结合生活中的艺术,我将继续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基本点,狠抓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现制定出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至六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低、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通过美术课教学,将欣赏、绘画、剪纸,工艺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种有趣的、吸引学生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并进一步提高绘画技法,继续接受基本技能和色彩的传统教学。设计和手工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美术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脱离书本教材,自己独立的、大胆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具体工作:

1、继续加强美术新课程标准和业务培训,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

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利用一切时间,多学、多练、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研究活动,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使自己由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

认真制定学校美术工作、教学计划、美术活动等计划。

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设计教案。

准备、积累资料编写美术案例。

2、课堂教学活动。

加强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内容、运用新理念、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课堂上将讨论交流、分工合作、资料调查、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欣赏等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主,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展学习的兴趣和技能。

3、组织学生多出作品,参加各级各类的赛事,迎接区校园艺术节书画大赛。

认真组织、辅导美术兴趣浓厚的学生。

加强对美术优秀生的辅导。

四、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因为美术课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活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2、自调颜料比较难把握,应该注意课室卫生,用品的清洗。

总之,美术教学活动在遵循基础课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儿童兴趣、经验、知识的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以及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学会简单的美术技能和美术创造意识为教学的目标,提高美术教学工作的质量。

小学美术学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学校工作重点,通过美术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课程标准改革为中心,着力抓好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实验和推广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组织组内教师探索课堂教学创新策略的研究。本学期继续将课程改革作为美术学科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通过教学实践与探索深入领会课程理念,通过多种教研方式唤起美术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形成的经验,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养,搞好美术阵地建设,全面提高我校美术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文化艺术教育和当今的艺术文化教育。

2、通过各种方法特别是现代教育手段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即能引起学生广泛兴趣的,达到积极的教育效果。

3、要与学校密切合作与班级教师紧密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课堂教学和美术创作活动,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凸现美术教育的特殊审美教育功能。

4、从理论上把握好美术课教学的专业教学特点,特别是要注意:文化教育与知识技能的相互关系问题,在教学改革中既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但又不要丧失美术课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凸现的重要问题。

5、同时要把握好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方法,既要关注个别学困生,加强辅导,又要在不断提高发展学生的艺术方法提高上狠下功夫,以点带面。

6、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组织辅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以艺术节、科技节等节日为契合点,构建学生课外活动小组龙头,开展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教育活动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增强创新意识,尝试感受成功的喜悦情感,以及正确对待失败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对学生作业、作品参加的各种竞赛活动,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美术学术的价值观取向和培养学生积极间上的进取精神。

三、主要措施

1、紧紧抓住美术课堂教学,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进一步实践探究美术课堂教学的新教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认真学习、努力研讨、认真实践、突出教学效果。

2、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积极配合班主任、各位教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形成正常良好的教学秩序。

3、认真备课,上课,进行认真的反思,随时改进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每星期进行教材进行深入的学习,贯彻新课程改革方案,保证美术课的质量。

4、结合道德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运用美术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活泼生动的教育,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5、努力探索和完善美术课学习,进行探索学习实践,进行校内艺术资源的开发,积极配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注意结合儿童的学习生活经验进行美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实现美术教育,审美教育功能的特点和效果。

6、积极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美术创作活动,大力开展以班为基础的美术创作活动,活跃我校艺术教育的气氛,营造校园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并在此基础上,组织辅导学生参加各级的儿童绘画比赛活动,为培养学校的艺术人才,为上一级学校输选艺术人才而努力工作。

7、教研组内教师要加强自己的教学理论学习,在学习提高的同时,要注意自己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加强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使自己在美术教学和专业能力方面,都有大量的进步,以适应学校的发展和要求。

8、认真开展学生日常成绩的检查与评价,积极引导,注意培养学生对自己作品的收集与整理,作好期中期末的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考核,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对他人进行评价的意识,不断完善学生美术成绩评价体系,认真做好对学生的成长评价工作,把握好评价中的鼓励与激励作用。

9、每位教师要加强自己的教育理论学习,并能对自己教育实践进行总结与提炼,上升到理论认识高度,结合新课程的理念,认真撰写论文、教学随笔等经验文章,为学科教研积累丰富的精神财富。

10、结合学校的课题研究,进行认真的总结,确立研究主题,结合学校的培训,撰写课题报告。

11、结合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发挥现有教育资源库应有的效应,不断提高教师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拓宽教育渠道。

12、搞好组内的互帮互学,团结合作,使我们组内教师业务不断发展,努力学习,钻研教育教学业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虚心学习,向前发展。

13、积极争取参加校内外的学习与培训,参加校内外的教学课研究活动。

14、注意加强教研组博客教师个人博客的建设使用,特别是注意对教研组组内信息和教师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上传,强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和资源共享。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各学段每周增设一节书法课,中低年级主要以硬笔为主,高年级以软笔为主。

2、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兴趣小组。

3、举办全校的关于 “国庆”、科技节的绘画比赛,从中选拔各年段各班级中绘画较好的同学参与美化校园的绘画制作,同时把同学们较好的作品表框放在班级中促进同学之间的美术绘画交流。

4、利用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干,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自行设计、创作美术作品。

篇9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

关于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比较法、探究式以及结合法三种类型。

1.作品比较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当中,必然会面临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艺术理论知识,例如表现主义、抽象主义以及再现主义等几个方面。对于专业性的知识,高中学生很难对其具有很好的理解。在此背景下,对学生进行一些理论的教学外,还应该借助于作品比较法的方式,保障学生对美术鉴赏更好的理解。如将米勒的《拾穗者》与现实生活中收割的劳动场面的图片作比较,让学生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让学生体味到画家要创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环境,例如画农民,就必须对农民生活、农民的气质和形象特征有深刻把握。

2.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的目的是借助于探索研究方式,尽可能地对美术作品进行全方位的理解。一般情况下,在美术鉴赏课堂中可将该种方式运用到表现主义的美术作品当中。作为再现主义后期的重要艺术理论,需要对表现主义进行仔细剖析。表现主义范围内的艺术作品,与再现类型的艺术作品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表现主义通常是以描绘的对象为媒介,来对自己的思想、意念与情趣进行表达与抒发,进而达到对于“艺术从根本上说是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观点的”进行强调。与此同时,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艺术理论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模式以促进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相信探究式教学模式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能够提供良好的帮助。

3.结合式教学模式。结合式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将音乐与美术通过结合后来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音乐与美术作为两个不同的分支,都是借助于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达。那么在美术鉴赏课当中能够把音乐融入到其中,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相信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增加感染力的同时,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去发展美术作品中的美。将音乐与美术之间相结合,在增加表现力、创造力的同时,还可借助于抽象主义中的美术作品与音乐体系相结合,并趋向于音乐性的发展。关于结合式的教学模式,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声音与色彩之间具有一定的连带关系,例如低音产生深暗色,高音产生浅亮色,有的人听到声音可以在视网膜上产生相应的色彩。抽象画家便利用人的这种联觉将抽象绘画视为无标题音乐,认为点、线、色的构成或音符节奏旋律最终都可以成为抽象的数字关系。因此,他们将抽象绘画视为“画音乐”。抽象绘画取消了深度、空间感,在平面上展现各种形态的运动节奏和旋律,如同我国书法艺术展现的是线条运动的延续,从这点上看,也与音乐相似。因此,在欣赏抽象主义美术作品教学中,我们可把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去体味抽象主义艺术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因素和形式。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模式的成果分析

1.学生会问会学。“探究教学法”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基础上,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成为会问会学的人。

2.教师角色转换能力提高了。在教学中可以看到,教师变换了地位,转换了角色,既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又是研讨的参与者、知识的获得者、能力的发展者。教师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送给了他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帮助他们学会了学习。当学生遇到疑难时,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思路狭窄时,诱发他们拓宽;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带领他们步入“柳暗花明”的佳境。

3.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在结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会从跨学科、多角度去质疑、怀疑,这就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为此,教师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改革了教法,在实践探究中学习,总结自己的经验,也学习别人的经验,包括向学生学习。

篇10

【关键词】美术鉴赏课;职业高中;教学策略;有效性

美术鉴赏,是欣赏者对欣赏客体──美术作品进行知觉、感受、体会和解释、评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中既有感性的直观体验,又有理性的逻辑思维。这一过程中、欣赏主体──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和知识素养往往直接影响着欣赏活动的质量,而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将会有助于学生审美素质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中,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通过对艺术作品直观特征的欣赏去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美,进而在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体会,帮助学生获得审美的感受,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标。美术鉴赏课与美术理论教学存在很大的区别,其主要是指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美术文化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自身的视觉感知去体验、感知、分析、联想、判断美术作品,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文精神,深入挖掘美术作品中蕴藏的内涵以及意义,从而获得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审美享受。通过美术鉴赏课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以及艺术修养的养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虽然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仍存在很多教学误区,因此,创新美术鉴赏课教学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美术鉴赏课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也引起了各个学校的重视,但受师资、教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会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进行挖掘,以便加以改进。根据笔者的归纳总结,目前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自主性学习理念较为片面。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性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职业高中美术教学也纷纷开始实施自主性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少占用时间,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很多教师提出,应基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在学生表达自己观点时,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断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应多给予正面、积极的赞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的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若一一解释美术作品,就存在很大灌输性,俨然又回到了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以上这些教学观念片面的强调自主性学习,并没有真正理解自主性学习意义。如果教师没有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指出、纠正,并做正确的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理解不全,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就会使“自主”变成“自流”,因此,在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还是一个必不可缺的要素,只不过,需要教师正确的调整自己的角色而已。

2.过分强调小组合作讨论教学。在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很多教师为了为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常常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上课,通过小组展开各种话题的讨论。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讨论一些没有研究价值的话题,这不仅仅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还影响了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各小组成员的智慧也没有得到全面的挖掘。

3.学生主体地位未得到体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导下,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不平等的,美术鉴赏课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老师只注重美术作品历史的讲解,介绍对作品现有的解释,对学生而言缺乏引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对作品的见解,甚至对学生的不同于主流的见解随意的进行批评,不顾学生感受,学生与老师之间长期缺乏交流,长此以往,使得学生逐渐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

二、提高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直接影响着美术鉴赏课程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此,笔者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

1.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美的观点是学生自身体验后形成的成果,学生应该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此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造思想,有所想、有所思。而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权威者、灌输者形象,更多的应该充当一个引领、组织的角色,教师不仅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鉴赏材料以及鉴赏对象,还应该积极指导学生正确的鉴赏思路和鉴赏方法。比如在学习“外国绘画”鉴赏时,教师课前可以在网上收集一些著名的外国绘画鉴赏素材,例如像“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在上课时向学生们展示,首先让学生们自己独立感知一下对这幅画像的看法,然后让学生们自由分组,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最后由各组小组长向全班同学表述最终讨论出的结果。“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是一种写实作品的逼真美,在学生们鉴赏完后,再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们呈现其他几种不同风格的外国绘画作品,深刻感受到外国绘画多姿多彩的艺术美,比如像达利的超现实主义风格,毕加索的抽象立体主义风格等。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作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当时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背景,通过画面现象体会到作品的内在深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境界以及鉴赏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2.让生活走进美术鉴赏课堂,实现美术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美术的所有创作都是创作者通过思维模式将视觉形象活动转化为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展现,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间接表达,然而这些情感体会基本上都是源自于现实生活的感悟与灵感,因此在美术鉴赏过程中,不仅仅应该剖析美术作品中的艺术价值,更应该从生活的视角进行鉴赏。笔者认为,若美术鉴赏脱离了生活实际,就失去了最为宝贵的根基。在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央视的“大裤衩”、“国家大剧院”、“水立方”、“鸟巢”等生活中较为著名的建筑作为美术鉴赏材料,培养学生养成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日常生活中学会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结语

美术鉴赏课不仅可以扩宽学生的审美视角,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利于为学生的人生底色奠定一定基础,提高学生的个人魅力。目前很多职业高中教师对美术鉴赏课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削弱了美术鉴赏课的影响力,广大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美术鉴赏延伸到现实生活,深入挖掘出每一件美术作品蕴藏的本质和意义,从中发现最感人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