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安全应急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8: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施工安全应急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施工安全应急管理

篇1

关键词:桥梁;安全管理;预案;探讨

1.明确编制目的和编制依据

1.1编制目的的确定:为做好沭河大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并根据该桥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严重事故的后果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和起重伤害、物体坍塌、火灾、爆炸、中毒、触电、溺水等生产安全事故,并可能殃及邻近作业人员,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根据以上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为了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的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1.2编制依据主要为国家、省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经监理工程师批复的桥梁施工技术方案。

2.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应急工作原则

2.1坚持以人为本。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建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2尽快恢复工程建设。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维持桥梁施工建设的正常进行。

2.3实行分级分工负责。在项目经理的统一领导和205国道新沂改线指挥部、监理组的指导下,按各自的职责、分工、权限,根据本预案的规定,共同做好沭河大桥施工建设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4坚持预防为主。树立“常备不懈”的安全观念,经常对该桥梁施工建设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重点建立健全信息报送体系、科学决策体系、恢复建设体系,完善施工建设的安全保障体系。

3.详细进行桥梁施工项目的危险性分析

沭河大桥位于新沂市臧圩村境内,横跨沭河,该河段为规划Ⅶ级航道,最高通航水位27.34m,通航净空:净宽18m,净高3.5m。桥梁和沭河航道中心交角为100°,全桥长303.90m,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桥跨布置为(5×30+5×30)m。全桥宽度26.0m,单幅桥面实际宽度0.5m(防撞护栏)+11.5m+0.75m(波形护栏)。

主要的危险源有变压器、施工机械、拌和设备等,主要伤害类型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和起重伤害、物体坍塌、火灾、爆炸、中毒、触电、溺水等。

在施工现场主要的危险点的风险分析如下,钻孔桩施工中的泥浆池,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掉入后容易造成人员伤亡,钢筋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触电,钢筋刺人等事故,施工人员的溺水事故发生,人员落孔事故,立柱盖梁施工容易发生高处坠落、钢筋伤人、模板伤人等事故。箱梁运输及安装易发生交通事故、梁体伤人、机械伤害等。箱梁预制过程中钢绞线伤人、触电、机械伤害,砼拌和场容易产生粉尘、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

4.施工危险的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本项目对危险源的监控安排专职安全员负责,形成每日巡查、重点巡查的检查制度,按时记录。发现情况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并向项目经理汇报。

4.2预警行动、信息报告与处置

(1)预警行动

各部门在接到发生安全应急信息后,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有关部门、相关人员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

(2)应急上报

当紧急事态出现,第一时间报告项目经理部施工现场负责人,施工现场负责人通过危险辨识,决定是否立即向项目经理报告。当紧急事态出现而没有超出项目部处理能力时,仅在施工现场范围内报警;当紧急事态超出项目部处理能力时,应同时在现场报警和向公司总部报告。

(3)内部应急报警

当紧急事态出现,由项目部确定报警方式,向施工现场发出应急反应警报,通知项目部有关人员以及事故现场的全体人员进入应急反应状态;当现场电源切断时,用对讲机、手提电喇叭巡回呼叫报警;当灾害可能波及周边相邻单位时,由项目部负责向有关单位报警,通知相关人员进入紧急救援状态。

(4)外部应急报警

当紧急事态超出项目部处理能力时,在内部报警的同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应迅速直接或通过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领导向社会公共救援组织报警求助,包括社会救援中心、消防、保安、环保、安全监察、医院、政府相关部门及救援物资的供应商等。除上述规定了的对外联络渠道外,其他部门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需要时及时进行外部报警或联络。

(5)上级汇报

当工程建设项目发生的事态演变为重大事故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应按照建设部第3号令《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或地方政府事故上报规定和行业事故上报制度,依照程序立即直接或者逐级向公司负责人和上级相关主管部门汇报,包括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安全监督部门、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地方工会等部门。

(6)内部报警或联络

在工作时间内发生紧急事态,利用现场内公用电话、对讲机、移动电话等进行报警或联络;在夜间及节假日期间发生紧急事态,指挥中心办公室逐个同相关人员约定其联络方式,并存入指挥中心备用,保证上述人员及时准确地到达各自岗位。

5.应急响应

5.1紧急应对灾害事件

当工地发生伤害、火灾、爆炸、中毒等事件时,最先发现事件的人员应视发生情况的严重程度作出恰当处理。当事件可以消除或控制时,应立即扑救;当事件已无法由发现者自行扑救时,应大声呼叫,将信息准确传出。听到呼叫的任何人,均有责任将信息报告给与其最近的项目部人员、应急救援组成员,使消息迅速报告到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

5.2及时掌握现场情况

接到呼救信息,不论事故现场何种局面,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人应及时掌握事故发生时间与地点;事故的种类、程度;已知的危害方向;事故现场伤亡情况,现场人员是否已安全撤离;火灾与爆炸是否伴随,这种伴随的可能性;事故危机现场周边区域的可能性等。

5.3报告与报警

当紧急事态出现,项目部应立即向施工现场发生应急反应警报,通知项目部有关人员以及事故现场的全体人员进入应急反应状态;当灾情不能控制时,在组织救援的同时,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应根据掌握的事故基本情况,在正确判明事故的发展趋势后,立即向工程所在区域的社会公共应急救援中心、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领导报告和报警。报警时,应交待清楚事故发生的详细地点、灾情规模、损伤情况、被困人员等,并留下报警人姓名、单位。急救中心电话为:120,火警电话为119。

5.4项目自救

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在报告、报警的同时,应根据事故类别,积极组织现场救援人员自行扑救。这些救护人员,要具有娴熟的现场自治技能,他们能对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与起重撞击、火灾、中毒等各类事故伤害人员,进行现场脱险抢救,紧急医疗救护,达到避免、减少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的目的,就近救护医疗机构。

5.5人员紧急疏散与撤离

当灾情不能控制,并进一步扩大时,由应急救援总指挥下达应急疏散指令,现场指挥应立即组织发出所有人员按逃生路线迅速撤离的警报。现场救援人员按要求关闭正在操作的电气设备,尽快有秩序地疏散场内人员、车辆至安全区域指定集合点;并加强警戒,保护好现金等贵重物资,抢救受伤人员;供应小组做好物资保障工作。在发现有人员受伤时,先判断环境的安全性再进行求助;在指定地点集中后,由授权人员统计应到人数,并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以便及时了解是否存在员工滞留危险区域等情况;全体人员在指定集中地点停留,直至警报解除。

当事故发展趋势影响到施工场所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及时通知所在区政府和居民委员会,由他们下达周边群众疏散警报,现场应急救援人员要协助区政府和居民委员会做好人员疏散与撤离。

5.6配合社会救援组织抢救

当社会救援组织到来后,项目部人员应在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领导下,积极配合社会救援组织继续进行抢救,同时,迅速有序地组织现场人员和重要物资安全疏散、迅速撤离。

在抢救完伤亡人员和消除灾情后,应及时清理事故现场,以疏通交通道路、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用电线路损坏时,应及时抢修,尽快恢复通电。

5.7紧急事态的进一步处理

紧急事态平息稳定后,及时组织事故检查,收集物证人证,清理清洁现场,防止二次事故发生,准备恢复施工生产。同时,按有关要求抢修被烧坏或被砸坏的设备和物资,对于无法恢复的,应按报废处理。

5.8事故追查分析

事故发生后,按照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制度的要求,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做好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工作,落实责任,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

6.后期处置

篇2

本文结合我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当前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提高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市政道路工程作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和城市的正常运转。要根据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和现状,对其施工过程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严格地控制。

1安全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1.施工环境和作业场所条件复杂。市政工程不仅仅包括道路桥梁项目和市政高架桥项目等高空作业工程项目,同时也有大量的深基坑项目和地下空间工程项目(如地下管线和人防通道等);不仅仅有各种大型的主体建设工程项目,也存在数量众多、类型各异的管线配套施工工程项目;不仅仅有各种新建施工工程项目,也有整治施工和改造施工等工程项目;不仅仅有位于市内繁华区域的施工工程项目,也有在空旷郊区进行施工的工程项目。归纳起来,施工环境类型多样、作业场所条件不一是市政工程项目的重要特征之一, 更是增加施工危险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1.2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管线单位多,有地下预埋的自来水管道、煤气管道、热力管道等地下管道线路,上空线有高压线、通讯线等线缆。好多工程因为拆迁工程不到位,拆迁困难,影响施工。市政工程多数是垫资施工;工程款不到位,安全措施费投入资金少。

1.3.工程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安全施工漏洞较多。有相当一部分的市政工程存在着工程分包现象,施工单位对于分包工程的管理通常由其委派的几个技术人员完成。首先是技术人员数量太少,对于工程量较大的分包工程显然会疲于应付,无法保证施工质量;其次,分管施工安全的技术人员更是稀少,几乎不可能落实责任追究制,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和监督的落实。

1.3注重进度工期要求,忽视了安全管理

一个工程施工进场后,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单位首先想到的是立即调运机械、组织人员施工队伍、施工材料等进场,施工机械到场后,热火朝天投入到施工生产中,紧张繁忙的工作同时,谁又会想到安全管理呢?建设单位检查施工工地生产进度或召开生产进度会时,建设单位往往提出的是生产进度缓慢,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提出的问题会全身心投入,想方设法加快施工进度,抢工期,促生产。昼夜施工的同时,

谁又会想到安全管理呢?尤其是市政工程,工期紧、任务重,保证进度生产的同时忽略了安全管理。

1.4缺乏对安全管理认识

现如今,大多数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工程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做实做细,没有贯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与此同时,没有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施工,这就更谈不上落实安全组织措施了,可以说,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只是流于形式。从总体来说,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就是进行安全生产,然而,施工的管理者往往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在乎安全工作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然而,却没有意识到做好安全工作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这是对安全工作的片面认识。

1.5安全施工知识匮乏。安全施工知识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应当熟知的关于安全生产,规范操作,应急措施等一系列知识体系。市政工程的施工中发生安全问题的不良影响比较大,因此,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施工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而当前,我国施工队伍中,大多数是文化程度很低的农民工,他们缺乏市政施工的经验,对于安全施工知识非常陌生,遇到施工过程的的不良行为往往束手无策。而其雇主施工企业为了节省资金,往往不会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这也就为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1.6对内在因素危险警惕性不高

对内在因素危险警惕性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职工缺乏安全意识;

②与市政道路施工的特点有密切联系。通常情况下,市政道路施工的劳动强度较大,因此,会消耗员工大量的生理机能,有些安全事故的出现并不完全因为缺少较强的安全意识,而是因身体不适导致的,例如:过渡劳累,使警惕心理大大下降。施工现场用工多是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作业工种随意性强、变化多,安全管理难度大。

1.7其他容易忽视的细节问题

市政工程大多数要求工期紧,速度快,施工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一些细节,造成了现场施工便道坑洼不平、影响交通。洒水车不到位或洒水不及时,造成扬尘环境污染,夜间施工在生活区、居民聚集区有扰民现象。市政工程大多数是敞开式施工,文明施工水平低,导致了施工现场脏、乱、差。

2提高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

1、安全防用品、现场使用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①建立安全防用品、现场使用材料合格供方名录;

②安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现场机械设备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岗位培训和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操作 。

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

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3、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①、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砼管道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②、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4、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

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

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5、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①、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管理人员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②、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③、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6、应急管理措施

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市政道路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

根据市政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

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

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

④、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3结语

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是市政工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因素有很多,而且各个因素都处于变化中,要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让安全管理有法可依。在实际工程中,工程管理人员要抱着维护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态度,科学管理,规范施工,统筹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质量、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赵静.浅谈道路工程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0(1).

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网格化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

我国公路建设过程中,虽然近些年重大事故有所减少,但实际上落实一岗双责仍停留在纸面上,因此本文提出了“网格化”管理方法,即通过实施工程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将“网格化”管理办法和本工程现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密切结合,形成安全防护屏障,能够切实提高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成效,降低安全风险,减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隐患,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杜绝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努力实现“零死亡”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的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和专职安全人员管理方法。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至施工现场,用活用好安全管理团队,明确安全管理专职人员职责,及时纠正现场安全隐患,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以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为轴线,健全并完善项目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和制度,落实“班组标准化”活动和“单元预警”的开展,重点发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作用,不断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安全隐患统计办法,以实现“大安全”为目标,调动来自上级主管单位、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和各类安全专职人员的力量,依托统一的管理模式,借助数字化的平台,按时间、类型、部位、环节分类,通过采集大量的安全隐患数据,最终达到熟悉安全隐患发生的规律、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1. 基于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网格划分及职责

业主单位为一级网格,监理单位为二级网格,施工单位为三级网格,现场施工区域按照路、桥、隧分部分项工程分类,3个级别管理人员分别对应现场施工点进行管理。为明确一岗双责要求,将项目部领导班子划入三级网格,监理办路桥隧专监划入二级网格。

1.1 一级网格

一级网格人员由业主单位专职安全人员组成,落实业主单位安全管理职责,负责本区域网格化的组织,编制网格管理方案;监督二、三级网格人员部署情况;组织所在区域的定期、不定期隐患排查和隐患分类、登记、销号;根据预警级别参加班前会;监督隐患整改情况等。

1.2 二级网格

二级网格人员由监理办安全监理工程师和其他专监组成,落实监理安全管理职责和网格管理方案;监督三级网格人员部署情况;对业主下发的文件、组织的活动进行贯彻落实;对所在区域进行定期、不定期地隐患排查和隐患分类、登记、销号,监督隐患整改情况,发现所在区域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立即要求该网格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业主;根据预警级别参加班前会;落实其他工程管理人员一岗双责,由安全专监和其他专监对关键节点共同验收;督促并参与三级网格的安全教育培训交底演练;监督施工单位专项施工方案的落实;监督区域内的三防工作等。

1.3 三级网格

三级网络人员由施工单位领导班子和专职安全人员组成,落实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职责和网格管理方案;对业主下发的文件、组织的活动进行贯彻落实;领导班子按照领导带班制度对所在区域进行巡视,专职安全员须在所在区域进行值班,及时消除所在区域的隐患,对业主和监理检查的隐患进行整改;组织区域内的安全教育培训交底演练;保证区域内施工人员防护用品的发放,监督施工人员对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对各类设备和支架等进行验收;根据预警级别组织班前会,推行班组标准化,创建优秀班组;确保有效做好区域内的三防工作;发现人员违章作业,坚决制止,并有权在安全紧急情况下,要求停止作业活动并采取必要措施,同时安排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定期对所辖区域的消防器材、机械设备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如实上报生产安全事故,做好伤员抢救和现场保护工作,参与事故调查;策划部署所辖工区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根据现场危险源分布情况,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牌;每日向项目安全部长汇报所辖工区内的安全生产状况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等。

2.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网格化管理应用

2.1 领导定点、全员定责

领导班子严格按照所属网格进行值班,强化对责任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检查和指导,要赋予专职安全员相应管理权力;各级各类人员严格实行“一岗双责”,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岗位和个人,层层签订责任书,明晰责任主体,分解责任目标。

2.2 配置定量、监管定位

施工现场按照网格区域设立专职安全员值班点,要求采用简易防护棚等视界良好、便于回收的设施,值班点内须放置桌椅、防暑药品、饮用水、施工方案及简单图纸、扩音喇叭等物品,值班点设置“网格管理信息牌”,明确当日预警等级、值班领导、工区负责人及安全员姓名职务及联系方式等信息,促进施工现场基层沟通交流;专职安全员至少每隔15分钟对网格区域进行一次巡视,要对每个部位、每个环节、每台设施设备、每个工艺流程逐一进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现场安全隐患,并根据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源风险辨识标准,确认等级,确定治理方案。安全专监每日对所属网格区域的安全专职人员部署情况进行巡查并登记,熟悉网格区域内的施工进度,及时开展验收工作,监督隐患整改情况,对安全隐患频发和隐患集中爆发时要组织施工单位召开现场会,研究解决办法。

2.3 培训定岗、信息定时

网格区域内每日召开班前会,“班前会”以网格区域为单位召开,蓝色和黄色预警由网格区域内的专职安全员每日召集并主持;橙色预警由网格区域内的专职安全员每日召集并主持,监理组安全工程师每周参加一次;红色预警由项目部安全部长每日召集并主持,网格区域内的专职安全员每日参加,网格区域内的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每周参加一次,总监每月参加一次,并以网格区域为单位做好每天班前会交底记录。

对每日排查出的隐患,由网格区域内的专职安全员和安全专监上传至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的安全隐患模块,通过大量和长期的数据统计,发现隐患发生的规律,为今后的隐患排查提供可靠数据。

2.4 应急定制、奖惩定格

建立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体制、机制和编制,落实队伍、装备、物资器材,强化演练,及时处置事故,事故发生时,网格内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第一时间上报项目部,由项目部统一安排事故处置;通过督查、检查、考核等形式,奖优罚劣,每季度根据立功竞赛情况设立优秀值班点称号,对发生安全事故和突破控制指标的,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

结语

实施网格化安全管理,是一项创新工作,是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基层的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和框架,建立安全管理网络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需要。网格化管理对于落实责任,一岗双责方面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真正的本质安全还需要各方的努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迅速上升。因此,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成了影响城市发展进程的关键。我国目前把公路建设已经列为了国家建设的重要部分,对其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但是,在公路施工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给公路施工安全埋下了很大隐患。公路工程与人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必须保证施工安全。因此,本文结合实际的施工与管理经验,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办法与措施。

一、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当前,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扩大,使施工企业在利益分配、经营机制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与此同时,给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阻碍。

1、公路工程安全施工特点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从相关的施工资料可以看出,生产安全事故主要包括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等,这几项事故发生的频率非常高,甚至已经超过了80%。这些事故多发于桥梁施工、隧道施工当中,这些事故的发生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企业对生产安全不重视。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重视经济方面的利润,疏于施工安全管理,从而加大了施工风险。其次,安全生产费投入不足。比如:减少了安全防护方面的投入,在高危环境作业(高空、深基坑、隧道)时没有采用相关的防护措施,从而造成了生产安全事故。再次,由于公路施工环节多,工作量比较大,因此经常雇用临时施工人员。这些人员主要来自农村,缺乏相关的施工安全知识,再加安全培训不到位,因此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最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通常情况下,项目部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与工程实际情况不符合,没有实际的可行性,从而导致制度建设流于形式。同时,再加上有关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了监管方面的空白。

二、提高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措施

1、公路施工组织管理改善措施

首先,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同时,为了保证相关责任落实到位,还应该建立必要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其次,采取岗位定责的办法,明确每个部门、人员的职责。在此基础上,建立安全生产责任考评制度。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目标,并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加强安全控制。最后,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与管理。在公路施工中,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并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要求佩戴。如果发现不遵守以上规定的施工人员,要给予严厉的批评和处罚,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另外,在桥梁、隧道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应该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应该加强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监督,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

2、提高公路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首先,定期对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安全教育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让具有丰富安全生产知识及现场管理经验的人员发挥带头作用,提高其他人员的素质。其次,有的施工人员虽然经验比较丰富,但是缺乏施工管理方面的知识。因此,也要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扩大其专业知识储备,不但提高施工技能与水平。最后,对于现场作业人员,更应该重视施工技能、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通过有效的知识培训,使作业人员的施工技能以及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最终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安全。

3、加大对安全施工设备的投入

首先,加强设备的检查与维修。一旦发现设备出现问题,要及时维修。对于多次发生事故,且不能维修的设备,应该及时联系厂家进行更换,或者直接淘汰掉。其次,在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安全标志以及警示牌,引起作业人员的注意。最后,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引入先进的机械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4、施工作业环境改善

首先,降低生产性粉尘,以及噪音带来的危害。在公路施工中,由于粉尘作业比较多,给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因此,需要建立严格的测尘制度,由相关技术人员对粉尘的含量进行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的结果,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另外,还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比如采用湿式作业就可以减少粉尘的飞扬,从而减少环境的污染。除此之外,可以选择振动噪音小的设备,来减小噪音。其次,在高温作业条件下,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施工环境,比如调整施工的时间段,给予施工人员充分的休息,提供洗澡、风扇灯设备等。最后,在公路施工前,要勘察好施工环境,掌握当地的水文地理特征,并严格制定施工方案。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按照施工方案施工,不能任意更改方案。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便利。但是,与此同时,由于施工管理混乱、设备落后,以及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的原因,给公路施工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从而难以保证施工质量。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必须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生产费投入的力度,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施工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施工中的安全事故,最终保证公路施工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肖纯任.浅谈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06).

篇5

Abstract: The frequency of safety accident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is higher, emergency managemen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his article illustrated the definition of safety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analyzed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it, then analyzed the mechanics of safety emergenc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the view of system, and put up with the system of safety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s on the basis of it.

关键词:施工项目;安全;突发事件;系统;应急管理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s;safety;emergency;system;emergenc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076-03

0 引言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兴盛,建筑领域工程事故频频发生,如火灾、高空坠落、坍塌事故时有出现,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虽然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愈加完善,但是对于施工现场发生的突如其来的安全事故,更多的做法是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时间白白的流逝,错失了生命和财产最佳的救援时机,并给其他的施工人员或当地居民带来心理上的阴影。因此,为了完善和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作为安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安全应急管理,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1 建设施工项目安全应急管理的内涵

突发事件(Emergency)是对出乎意料之外突然发生的、具有很大破坏性的事件的总称[1]。建设施工项目安全突发事件(Construction Project safety Emergency)就是在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未预料其发生且未做准备的,要求迅速做出决策的危及到人员或财产安全的紧急事件及灾害事故。

“应急”顾名思义,应对突然发生,且事态紧急的事件。在《牛津英汉双解词典》中对应急(Emergency)是这样定义的“a sudden serious and dangerous event or situation which needs immediate action to deal with it .” [2]。应急管理是针对突发事件而做出的以减少财产和伤亡展开的反应迅速的各种活动。

应急管理(Emergency Management)已经发展为一门应用科学、技术、计划以及管理于一体的综合学科[3]。建设施工项目安全应急管理(Safety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是指针对建设施工项目安全突发事件,为降低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而及时开展的各种反应迅速活动的总和。

2 建设施工项目安全应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2.1 项目的一次性,决定了要进行安全应急管理 工程项目一次性、周期长等特点决定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这种不确定性因素的管理能力越来越强。但是由于信息的滞后性和人们认知的有限性,即使是有经验的承包商或项目管理方也难以保证工程实施万无一失。

2.2 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决定了要进行安全应急管理

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露天作业,同时施工现场的环境复杂,如高空作业、临时用电水、各种预留洞口等。施工现场工人工作地点相对分散,不能系统管理。

2.3 劳动密集作业,人员素质低下,决定了要进行安全应急管理 目前我国的施工作业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作业方式为主,且生产一线的劳动人员80%以上为农民工,他们素质低,劳动强度大,生活和工作环境恶劣[4]。虽然在操作之前,有技术安全交底,但由于随意性强,缺乏安全意识以及专业化培训和技能训练。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2.4 施工项目组织复杂,决定了要进行安全应急管理

据统计分析,导致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90%~95%是人为因素[4]。因此假设在施工项目中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全部是人为因素导致,参与项目具体的组织内有n个组成部门,组织中任何一个部门的人员都可能导致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假设组织内各个部门的危机发生是独立事件,且各部门的危机发生概率均为P,这时R=1-(1-P)n。由于0

2.5 和谐社会的建立,决定了要进行安全应急管理

建筑产品的生产是社会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项目中发生安全突发事件,如不能正确处理,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对项目所在地社会发展和稳定带来负面影响。为了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必须进行安全应急管理。

3 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

3.1 安全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理 人类的建造过程及结果都是与其具体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开放系统。任何系统都存在一定缺陷,并且系统所处的环境中存在各种干扰因素。系统能否正常工作依赖于系统的抗偏差能力。系统耐偏差的能力越强、系统能够纠正偏差的能力越强,则系统就会越稳定。项目系统环境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以及不合理因素成为系统的危险因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出现,从而导致系统中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5]。初级阶段由于能量或危险物质释放较少,系统从表面上去看并无变化,但系统内部已经开始改变其原有的属性,只是还未威胁到系统的整体运行。看不出变化的原因是观察者的认知能力有限,以及显示变化的讯号较弱。随着释放能量不断增强或危险物质不断增加,就会发生累积效应,系统内部将会发生质的变化。如果系统的抗偏差能力足够大,系统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恢复运行;否则,原系统将崩溃,这个临界状态即为安全突发事件。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

3.2 施工项目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 根据安全突发事件发生的机制,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能量或危险物质释放的初级状态;第二阶段为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逐步累计达到系统抗偏差能力之前;第三个阶段为系统的抗偏差能力不足,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对管理;第四个状态应对管理后系统恢复正常运行。系统的抗偏差能力在施工项目中体现为项目承担安全风险的能力。因此,全面的应急管理应当包括三部分内容:事前的有效防范,即危险因素的识别、监控和项目中的普通安全风险管理,将突发事件控制并消除在一二两个阶段中;事中的控制,突发事件发生时对事故的应对管理;事后的恢复和总结,从突发事件受损状态中恢复到原来的施工生产状态,总结突发事件发生和应对的整个过程。

对于突发事件的事前防范可以通过项目的安全管理或风险管理的良好工作做到这一点。因此,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的重点就落脚到事中的应对管理。这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3.2.1 应对管理

①应对前的准备。1)应急管理组织的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是在施工项目中主要负责突发事件应对的职能组织。施工项目的应急管理是以现场应对为主,所以组织中的成员是以承包商的施工项目部为主。由于突发事件发生对于业主和施工方都可能造成极大的损失,而且对资源的需求比较集中且要求反应迅速,往往单靠一方的薄弱力量难以应对。所以,在应急管理组织中还需要有业主的管理层人员参与,但是业主人员为辅。2)应急状态分级。为了有效地应对施工项目发生的安全突发事件,应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需要响应的范围,对施工项目紧急状态进行评估和确认。并以此确定所采取的应急行动是仅仅限于施工现场内,还是否需要扩大到场外动用所在区域的城市应急体系。3)应急计划编制。应急计划的制定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石。对危险源的监测和预防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因此在项目各阶段实施之前,根据其涉及到的不同内容和要素事先制定出防范和处理应急计划。一个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计划,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主导计划或原则;针对具体情境的应急预案;不同管理层次的部门行动计划。为了保证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各预案的演练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②应对时的管理。1)应急计划启动,进行预警。现场出现了异常情况,首先要预警,使项目施工现场的危机管理人员各就其职,同时也提醒其他人员注意安全或及时撤离。根据不同的状况可以采用不同的预警方式,这些预警方式是在施工项目的应急计划中是早已经确定的,并且通过各预案训练被施工现场的人员所熟知的,如现场的火警通报等。2)进行初始评估定级。施工项目危机应对的第一步工作是对突发事件的情况进行初始评估。初始评估是描述最初应对人员在事件发生后几分钟里观察到的现场情况,包括事件影响的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根据评估的结果及对突发事件应急状态分级,对目前的状态进行定级,然后上报相关管理部门。3)隔离危险。施工项目发生突发事件是由于不安全因素积累的结果,事件发生时这些能量得以迅速释放。由于项目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及项目外环境都有具有内在的联系,这些内在联系的事物会成为释放的能量的承接的联体,从而导致事件连锁反应的发生,引发新的危险,并加大能量向外扩张的冲力。因此要隔离危险,使原本可能殃及到的区域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致引起全部资源损失,以增加应对的余地。4)主次分明,有重点地行动。突发事件发生后,项目应对人员不可能对突发事件的各个方面平均地使用力量,因为施工项目应对反应的资源和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平均地使用力量,就可能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或者是没有抓住危机中的主要矛盾而导致重大的损失。5)救护行动。救护行动目的在于保护突发事件中现场人员的生命和健康。人是突发事件应对中最主要的因素。突发事件带来财产的损失可以弥补,但是对人员造成的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的损害都是难以用金钱来评价的。

3.2.2 事后的恢复和总结 成功的应急管理是积极有效地挽回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因此,突发事件后的恢复成为完整应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恢复即受到损害的系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生产效率恢复至少到原有的生产水平。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可以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通过资金的运作和人员的补充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而间接损失的恢复期和难度系数较大,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予以积极地弥补,如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医疗措施以及从新树立积极健康的形象获得大众的认可。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突发事件处理后应当对整个处理过程以及事情发展状况做出完整的评价。通过评价主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要弄突发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二是应对管理整个过程的有效性。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对项目部人员的激励作用。并通过经验知识的不断积累,为今后项目实施中的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和谐、科学发展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生产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施工项目的安全实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作为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减少突发事件中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使人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并在促进项目参与人员对技术水平、安全技能掌握和提高的基础上,增强施工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仙通.工程建设项目的应急管理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06,(4):21-24.

[2]张方杰.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周志平.现代社会公共突发事件管理体系的构建[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10):34-38.

篇6

【关键词】城市燃气工程;生产运营;施工现场;安全

近几年,国内先后发生了几起燃气爆炸事故,带来严重损失的同时也为社会稳定与人们安全造成威胁,并对燃气企业今后发展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为此,探讨与分析城市燃气工程施工与安全生产运营管理质量对国民经济发展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遏制城市燃气事故发生,不仅需要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施工与管理工作,更要掌握燃气工程现状,从中找出问题与解决措施,同时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宣传活动,从各个方面全面保证城市燃气施工与安全运营的工作质量。

1城市燃气工程施工与安全运营现状

当前社会,燃气种类比较多,其中天然气、沼气、液化石油气等为最常见种类。由于燃气种类不同、性质不同,燃气的存储、运输方式也不尽相同,为此每一种燃气都应具有不同的安全管理措施。近些年来,因为燃气存储、运输、使用方式不当导致燃气事故发生的例子屡见不鲜,直接为国家和人们带来了重大损失。为了有效遏制该类事件屡次发生甚至再次发生,有必要掌握国内当前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找到问题的关键和解决措施。

1.1 设备安全不符合标准

经过燃烧的燃气会产生是一氧化碳,倘若燃气不能安全燃烧,必然发生轻微或重大燃气事件,使人中毒或爆炸。目前,许多人安装、使用燃气管道时经常将燃气管道用布、麻绳等物质包裹起来,其实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原因在于使用过程一旦发生燃气泄露,如果用布包裹起来不易被人发现,燃气泄露到一定程度与空气混合后极可能造成爆炸事故,后果是严重的。

1.2 不能正确使用安全设备

除了以上问题会导致燃气事故出现之外,燃气设备得不到正确使用也是导致燃气运营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当前,燃气设备得不到正确与安全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使用完燃气没有好好地关闭阀门;第二,燃气设备发生损坏并没有得到及时修理,仍然继续使用;第三,没有定期按照要求检修燃气设备。一般情况下,燃气设备需要定期检修,确保家庭燃气设备处于安全稳定的应用状态。另外,城市燃气管道更需要定期进行检修,以便及时发现燃气设备存在的问题。可是,由于受到某些因素影响,燃气设备定期检修与维修工作并没有得到彻底落实,或检修工作不够科学。例如,工作人员检修过程中经常用明火检测设备安全情况,其实这样是不科学的,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燃气管道外涂抹一层肥皂液,如果肥皂液起了小泡证明该处存在燃气泄露问题;第五,管道安装不科学。管道安全上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在于管道安装部门没有切实落实施工保护协议,以致于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最终导致施工与实际情况脱节,以致为燃气工程留下了安全隐患;等等。

1.3 施工现场管理不够规范

与一般工程相比,城市燃气管道工程在安全性方面要求更高,因此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更为重要。材料方面要求工程所涉及的所有材料都应具有使用合格证书,进场时必须进行技术检测,同时选择合适位置作为材料存放处,尤其避免燃气管道发生破坏。另外,管道安装技术也应加强注意,尤其管道接口焊接处。

目前,普遍使用的燃气管道一般有钢管和聚乙烯管道,管道的连接一般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首先作为管道焊接的施工人员要具备国家颁发的相应的资格证书,特别是钢管道的焊接焊口要按设计文件进行检测,按设计文件要求的比例和监理工程师的意见进行检测,一般有X 射线无损探伤和着色探伤等方法,聚乙烯管道的连接一般有热熔和电熔连接等。

由于燃气管道焊接技术较为复杂,对周围施工环境要求较高,如温度、时间、压力等,正因如此,倘若技术人员缺少一定专业素质或操作技能不高,有可能为管道焊接留下严重的质量问题。除此之外,施工现场清洁工作也是一项关键内容,只有管道清洁才能正式应用。清理完管道后需要进行强度、气密性试验,检测管道强度与气密性是否达到工程使用规范和要求。以上内容作为城市燃气工程基本安装内容,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的关键内容,尽管已经认识到这些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安全意识不强,许多工作并没有科学、有序运行。

2加强城市燃气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运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制定科学安全管理目标

应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原则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加强教育宣传,从上自下渗透安全施工、安全管理意识,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假设确保制定得到切实落实。为了提高全体人员安全生产意识,需要相关领导提高重视,同时加大员工岗前培训力度,使其增加操作技能的同时增强安全意识。在安全生产意识贯彻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改变以往人们对燃气工程的错误认识,让人们正确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第二,加大燃气安全知识传播力度,是广大市民能够正确使用燃气,利于减少燃气事故发生。

2.2 加强岗前培训

施工现场与运营安全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与艰巨的工作,为了确保相关工作稳定、有序进行,负责此项工作的相关人员应具有高超的管理能力、操作技能和丰富经验,以及最重要的责任意识。为此,岗前培训是一项必须工作,通过岗前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燃气工程安全管理的关键技术,以及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只有在安全熟练掌握燃气工程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在遇到问题的同时冷静分析问题并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另外,这样高素质的人才能够正确做出判断,在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顺利规避安全隐患,因此提高工程参与人员素质是重要内容。

2.3 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市场经济制度逐步趋于完善的时期,城市燃气工程安全管理制度也需要在其指导下逐步变得更为完善与健全。加强行业规范的同时,政府还要加强法制建设,为燃气行业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燃气工程安装企业需要建立与安全管理制度相适应的监督制度,监督各项工作是否有序运行,并杜绝违法乱纪行为。

3结束语

城市燃气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与安全运营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关系着国民经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更关系着其自身长远发展情况。通过以上分析内容,我们已经基本了解和掌握城市燃气工程生产现场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除了文中提到的相关应对措施外,选择先进的安全技术与原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另外,安装工具的完好性是保证燃气工程顺利竣工的保证,因此应从各个方面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惕.Song Ti 燃气服务热线运营管理数字化与量化指标的选取[J].城市燃气2009(11).

篇7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个产业的生产都离不开石油资源的供应。这也使得石油产业得以大量扩张,然而,石油化工相关产业的发展也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石油化工企业要发展,但必须强调安全生产,只有加强消防安全技术方面的管理,在生产中不断的汲取血的教训,常抓不懈,把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和应用落到实处。

关键词:

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技术及应用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迅速与国际接轨,快速的发展使得能源消耗加大,特别是石油的需求有增无减。石油开采的附属产业化工企业也像雨后春笋一样,越开越多。但石油化工企业是高危行业,它的易燃易爆性,使得在生产过程中,温度稍微偏高,压力偏高,以至于有轻微的震动等这些都有可能将存在于空气中的介质引起燃烧,甚至爆炸。如果石油企业发生燃烧或爆炸,企业经济受损失,严重的造成生产工人非死及伤。因此,消防安全是制约石油化工企业扩大再生产的一把双刃剑,抓好消防安全生产,是石油化工企业的重中之重。

1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

我国正处在发展中,能源消耗大,能效低,对石油的需求巨大,相应刺激了石油化工企业的恶性竞争,各个企业在消防安全上不够重视,没有相对系统的消防安全管理理念,没有设专门的部门严格监督和管理,放松了消防安全工作,造成近年来消防安全事故频发。我们的石油化工企业不能只一味的追求企业的经济利益,还要在职工中树立消防安全意识,并制定有效的措施加以完善,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1.1消防安全管理认识不充分

石油化工企业一般因素下的燃烧爆炸大部分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全员总动员,通过组织有关内容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树立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整体素质,多在职工中宣传预防燃烧爆炸方面的知识,防患于未然。通过这些培训,提高职工在燃烧爆炸时,反应及时,尽快的判断燃烧爆炸的情况,尽量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对于职工,有了一点这方面的预防和处理知识,能够通过自救,还可以帮助他人,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

1.2国内石油化工企业工艺水平不平衡,底子差

由于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起步晚,基础较差,绝大多数的石油化工企业规模小,工艺流程不规范,设备简陋,自动化程度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几乎就是一片空白,由于这些因素的客观存在,加大了企业发生燃烧爆炸的概率。

1.3消防安全器材不达标

根据我国现有石油化工企业的状况来看,不管规模的大小,没有执行一个消防安全的管理办法。长期以来都是自由散漫的,相关消防安全制度很死板,教条主义,设计的参数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不科学,实用性不强,形同虚设,早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严重制约了大中型化工企业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好的消防安全管理理念在企业得不到发挥。

1.4消防安全设计验收不合格

石油化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也在投入大量的资金不断完善消防安全设计。但在设计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设计和验收的不协调,造成了建设的环节没有及时通气,使得消防安全管理受到影响。包括:在设计时,设计部门没能向财务及时上报成本控制的第一手资料,造成易燃易爆的车间在设计时,就因为建筑材料的价格低廉,不能保证其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因此,验收时,我们的相关部门在没有科学的评估其质量能否达到石油化工企业的使用标准,就通过了验收,为我们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隐患,很容易引发重大的消防安全事故。

1.5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作为石油化工企业这种高危行业,企业领导在重视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把职工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摆在首位。特别是职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企业稍微放松了消防安全管理,职工就更不会自觉的遵守有关消防安全方面的准则,引起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1.6部分职工操作不规范,素质较低

在石油化工行业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现实状况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燃烧爆炸事故发生,加强职工的责任心,严格按操作规程来执行,至关重要。我们的大型石化企业在国家的监管下,强化职工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相反,一些小型的或私有企业、民营企业,一味只抓企业的经济利益,对消防安全管理和职工的教育培训不闻不问。这种情况下,本来职工的素质就不是很高,又没有经过企业的上岗前,定期的,转岗时正规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造成职工对岗位必须掌握的安全生产知识,完全不知或知之甚少,根本不具备发现隐患和扑灭初期火灾的能力。

2结语

石油化工企业主要就是负责对石油进行检测工作,并且负责石油的各种用途的推进,而需要对石油进行更好的控制,光是有设备也是不行的,必须要培养相关的技术人员对石油的性能进行分析,才能对石油的相关工作进行推进指导。我国的化工企业想要更加了解石油或者是想借石油行业来促进自己企业的利益,那么肯定要加强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也只有让技术人员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技术人员有想法自己去发展石油行业,有更多的技术需要得到提升才有可能会促进我国石油行业的进步,这样也能够让我国通过石油行业步入现代化国家的行业,才有可能让我国的现代化国家建设道路走得越轻松。

参考文献:

[1]张太成.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01):207-209.

[2]杨浩.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研究[J].化工管理,2014,(12):43.

[3]卞明良.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261.

[4]林鑫.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探讨[J].江西化工,2013,(02):258-260.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通常是指以防洪、发电、灌溉、供水以及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的除害兴利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随着全球性的水资源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水资源的供应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所以,有关部门为了更好的解决城市的用水问题,改善城市水环境,开展的相应的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建设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城市居民的用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改善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加强领导和落实具体责任,着力解决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以确保水利工程实现安全建设及生产。

一、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水利工程的安全施工管理如果存在问题,就会使得工程安全建设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安全隐患直接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虽然目前政府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在不断加大,但是如果安全管理体制没有及时改进,水利工程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1、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现场管理不严谨,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应付现象。安全管理人员没有按照相关的管理要求对施工建设进行严格监督,使得很多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管理陷入混乱。现场施工试验管理不到位,造成了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很多质量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这大大降低了整个工程的安全系数,使得水利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2、施工对象纷繁复杂。水利工程建设涉及的施工对象纷繁复杂,有的涉及土石方爆破工程,接触炸药雷管,具有爆破安全问题。有的涉及洪水期间的季节施工,必须保证洪水侵袭情况下的施工安全。还有关于基坑开挖处理时基坑边坡的安全支撑等等。这些都给水利工程的安全施工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

3、施工及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水利工地招用的部分农民工文化层次较低,加之分配工种的多变,使其安全应变能力相对较差,增加了安全隐患。另外,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缺乏对施工现场的控制能力,不能对水利工程的安全进行有效的约束,这也给工程质量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4、施工周期短速度快。现代水利施工中对机械设备的应用比较多,且向自动化和大型化方向发展,这就使得现场施工速度不断加快,即使是大中型的水利枢纽工程也只需要几年就可以竣工。但是鉴于施工的复杂性,在有限的场地条件下进行快速施工,会使安全控制的难度加大。

5、野外施工的局限性。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多在野外,由于自然环境差使得施工单位多居住在临时建筑里,使得各种生活条件非常差。在安全设施制备上导致消防器材的配备不到位,一旦发生问题就会危及到职工的生命安全。

二、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措施

工程在水利的施工过程中,要实现水利工程建设期间的施工安全,就必须要树立一个正确的安全管理的观念,有关工作人员应该始终秉承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做到“以人为本”,抓好施工每一个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

1、强化资金管理。要想强化资金管理,就要着力解决或避免擅自改变规划、未批先建、违规设计、变更设计、挤占和挪用建设资金等突出问题,以此促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规划和审批公开,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质量,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前期,应该注重加强资金管理,也就是从资金管理的角度来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将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设计问题进行审核,并对每一项的资金使用进行审批公开透明,以推动水利工程的各项资金的使用透明度,来有效的从前期控制水利工程的管理质量。

2、强化水能资源管理。加强水能资源管理就要不断建立健全水能资源的开发制度和协调有序的水能资源管理工作机制,有效遏制水能资源无序开发,促进水能资源可持续发展,有效的改善城市的水环境。

3、规范水利招投标活动。加强水利工程招投标管理就要着力解决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和评标不公等突出问题,以此来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的公平公正。

4、加强工程安全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项目法人不规范和管理力量薄弱的问题,加大规范转包和违法分包问题,加大解决监理不到位和安全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以避免重特大质量与安全事故的发生。

5、推进水利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要逐步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信息的公开和透明,解决信息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逐步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解决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信用缺失问题,通过有力措施加大规范水利建设的市场秩序,逐步建立互联互通的水利工程市场诚信体系。

6、加强水利建设监察工作。就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的实施过程来看,还存在着很多违规违纪行为,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违法违规现象要严格查处,着力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和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规干预招投标、规划审批等突出问题,加大稽察、审计、监察和责任追究力度,遏制水利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

三、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监控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上是一个过程性的工作,其具有管理时间长和涉及面广的特点,所以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1、控制安全关键点。要保证安全生产就要控制好关键施工对象和关键施工工序。对安全检查制度及专人安全看岗制度要严格执行,真正做到制度落实、检查落实、责任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安全进行。

2、标准化管理,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控制。坚持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作业人员在施工前和施工的每时每刻都做到施工地点明确、施工对象明确、工作要求明确、安全注意内容明确,杜绝了因情况不清、职责不明、盲目施工导致的安全隐患,保证了“三全”安全系数控制的要求。

3、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系统的建设.

水利工程施工具有特殊性,由于存在点多面广和人员分散的特点,致使管理难度大,事关安全的薄弱环节比较多,所以在安全管理中可应用系统管理理论来达到全面的管理控制。水利工程安全系统的建设能实现整个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使工程的安全处于整体优化的状态。

4、改善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水利工程的职工长年在野外作业,由于施工现场环境艰苦,使得其业余生活单调乏味,容易引发心理疾病导致各种安全隐患的产生。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应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和待遇,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时间,做好职工的心理疏导,以此来保证工程的安全生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是多个因素的综合体,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安全监管体系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监管模式,没有将水利工程安全工作视为一门科学,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通过客观的分析与研究加大先进管理科学的运用,以此来推动水利工程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诗鸿. 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初探[J]. 中国水利,2011,10:43-45.

[2]吴俊,景浩. 浅谈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教育的有效途径[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37-39.

篇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定置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安全信息定制管理方面比较明显。安全信息管理技术可以有效的对施工现场所涉及的安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还可以优化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

1 安全信息的分类

由于信息在本质特征方面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所以对于不同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储存等方式各不相同,所以有关的施工管理人员就有必要对这大量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和储存。

如果按照信息的形态进行分类大致的可以将信息分为两个种类:

一个是一次安全信息,另外的一种是二次安全信息。对于这两种安全信息来讲他们各有不同的涵盖范围,一次安全信息包括相关的施工场所和施工设备的安全,还有参与施工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

二次安全信息主要是包括有关于施工的一些安全条例和政策、标准等。

对于安全信息流的认识最为主要的是应该认识到在信息和施工之间的对称性,主要包括的是施工人员分别与施工设备、施工人员的信息流,还包括施工场所与施工设备之间的信息流。在相关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安全信息动力技术包括系统网络管理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验收工作等[1]。

如果从具体的应用方向对安全信息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将安全信息分为以下的几个种类,也就是安全指令性信息、安全活动性信息以及生产安全状态信息等三类。

相关的安全活动信息主要包括对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对于安全常识的宣传;对于施工中所需要的安全材料的检验等一些种类;生产安全状态信息主要的包括对于有关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技能的提高以及遵守相关的工作操作规定的安全行为等;安全指令性信息主要包括上级部门的安全指示,执行的安全计划的指标、进行安全施工的政策以及指标,对于相关的安全隐患的整改以及对于有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罚决定通知书等。

2 实行安全信息定置管理的作用

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必须坚持合理、科学的原则,不断地对在施工中各个因素之间的施工设备、工作人员以及有关的施工现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借助于有关的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的手段,对参与施工的有关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逐步的实现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科学化,达到高效施工、科学施工的目标。同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引领的建筑施工的快速发展,对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信息的管理也是逐步的提高,不仅是在建筑行业,而且在其他很多行业都可以看到对于信息进行管理的需要,进行信息管理的领域也是在逐步的扩展之中,重要性也是日渐突出。为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对安全信息的定制管理进行合理的转变,将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转变为比较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方式,运用科学的安全信息定置技术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管理,这样逐步的推进安全信息定置技术的现代化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施工所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

进行安全信息的管理对于整个建筑施工安全来讲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对于这个环节执行的高效与否会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施工标准和质量。所以这也就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加强对于安全信息的管理,不断的提高对于安全信息的管理技术[2]。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信息定置管理技术就对施工中所涉及的各施工要素进行整合处理,对于有利于提高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量,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出安全系数比较高的工程施工体系。还可以在进行设计时借助于计算机系统用来提供精确地信息,保证相关施工工作的展开。

3 建筑施工现场对安全信息定制管理技术的应用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目的对相关的管理工作的信息应用产生制约,从争取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出发,有关的现场管理施工人员应该坚持对现场的安全信息进行收集,并且根据所收集的相关安全信息进行整理,并且及时的作出反馈,并且据此对有关的施工人员的工作作出指导,并且还应该注意有关的可能出现的事故以及隐患,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进行。在进行相关工作展开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对于现场警示板的管理工作,通过警示板提示相关的施工人员可能存在的施工风险以及可能的危险,这些都是施工人员需要加强注意的地方。

3.1 对于建筑施工技术安全信息管理的基本操作程序

基本的操作程序主要的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应该进行的是通过对现场施工的有关处理,建立起一定的系统,并且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相关数据的整理,并且注意用文字的形式体现出来,其次是将收集到的信息输入到所建立的计算机网络中,并且根据相关的信息进行建档,设计以及存储工作。通过以上的这些工作可以有效的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

3.2 对于具体的建筑施工工程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

与其他的行业相比较建筑行业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建筑施工工程的关联工种是比较多的,多数是在高空进行作业,具体进行相关操作的作业环境是比较差的,对现场进行高效管理的难度比较的大等很多方面。

3.3 进行有效的日视管理的要点

对于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工作来讲,基于视觉信息组织的管理模式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这样可以直观形象的对不同的信息进行效率比较高的展示,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的安全效果,相关的施工人员可以很直观的接受相关的安全信息,对施工质量也能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评价和判断[3]。

3.4 合理的利用安全标志以及安全色

为了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于相关的施工信息应该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当今我国的施工安全色主要包括红、蓝、黄、绿四种,借助于这些颜色可以有效的帮助相关的施工人员对安全信息进行直观认识,有效的降低相关的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安全标志主要包括安全标志的主体和辅助标志两个部分,由一些特定的几何图形或者其他的一些符号构成。

篇10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1-5389-05

The Regulatory Supervision of Food Supply Chain’s Safety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LI Chang-bing,JING Ai-jia,ZHANG Fei-mi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China)

Abstract: The complexity of food production, the economic benefit groups and the failure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all restrict the supervision of food supply chain’s safety. Aimed at overcoming the drawbacks of the existing food safety regulatory approach in the control of food safety risks, we build a system dynamics model of the supervision of food supply chain’s safety by analyzing each related part of the food supply chain. Through simulation we attempt to define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regulatory measures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policy for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Key words: food supply chain; regulatory; simulation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苏丹红”、“瘦肉精”、“空壳奶粉”到“工业盐”、“三聚氰胺”等,引发国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食品安全涉及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如何对众多环节进行有效监管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许多学者就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其中,国内学者左两军等[1]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的不同实施力度对食品加工企业质量管理成本的影响分析,提出政府的帮助是必须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强制实施高水平的QMS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王海萍[2]对食品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诱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监管的视角对食品供应链中风险控制机制的构筑提出建议。王有鸿等[3]通过博弈分析,研究了食品安全风险为高低两类的情况下,公共政策法规对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体系的监管作用。国外学者Liddell等[4]通过对全球六个主要的猪肉进出口国的追溯系统进行比较,确认可追溯系统的经济刺激因素有利于明确可追溯系统带来的经济利益程度。

综合看来,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部分的研究都局限于定性的分析,缺乏系统的论证,方案建议的可操作性差。本研究构建了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仿真确定监管的关键要素以及具体监管措施,以便为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食品供应链的安全风险分析

对于整条食品供应链来说,主要分为生产、流通、销售三个环节,其中生产环节是整条食品供应链的上游环节,包括农林业、畜牧业、水产业,这部分风险的可控程度较低;流通环节是指食品的加工、包装、装卸和运输,这部分的风险是长期性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道德性风险,其中系统性风险是食品生产企业的工艺水平和技术条件造成的,道德风险是某些企业为增添食品卖相人为添加过量的食品添加剂造成的;最后是销售环节的风险,这部分风险最为直接,主要是因为监管力度不够和消费者安全意识不高造成的。具体分析如图1所示。

2 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系统动力学建模

2.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建模可行性分析

系统动力学是Forrester[5]教授于1958年提出的系统仿真方法。这是一个探索如何认识和解决系统问题,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之间动态关系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思想基础是系统的因果关系和系统结构。

食品供应链监管的显著特征是系统性、复杂性和动态性,食品供应链系统是一个多目标系统,它由若干相对独立的上下游企业自主实体构成。同时,该系统处于一个动态的不确定外部环境中,其内部也随时在不断地调整,由此决定了食品供应链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且其中数据不充分,某些参数或关系难以量化。而系统动力学的模型以反馈环为基础,动态模型中的多重反馈使得系统行为模式对模型中的大多数非关键参数并不敏感,只要参数的估计在合理的范围内,系统的行为模式就不会表现出不合理的偏差。因此,系统动力学有助于解决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中数据不充分的问题。

2.2 流图分析

本研究的系统流图由两个流位变量、两个流率变量和其他变量构成。以两个流位为核心建立了两个子系统:以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总数为中心的子系统和以供应链食品总数为中心的子系统,及以政府监管指数为中心的辅助变量群。子系统内部各变量相互影响,子系统间存在关联关系。见图2。

在以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总数为中心的子系统中,流位变量为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总数,流率变量为供应链不合格食品增加量。当食品生产商、流通商、零售商分别生产、流通、销售的食品量增大时,整条供应链上的不合格食品总量也必然会增加,从而将引起政府对其监管力度的加大。政府将使用各种方式来加大对食品生产商、流通商、零售商的监管力度,例如指导生产商建立相关的风险基金,完善流通环节中的可追溯体系,建立销售环节中不合格食品的召回制度来改善不合格食品数量增多的现象。

在以供应链食品总量为中心的子系统中,流位变量为供应链上食品的总量,流率变量为供应链食品增长量[6,7]。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食品供应给市场的增减量取决于生产商的生产量,食品加工流通量以及食品销售的增减数量,且他们之间的增减呈正比。同时,政府对食品安全生产要求提高以后,生产商生产成本增加导致生产食品量又会有所降低。完善流通商加工流通食品的可追溯体系后,流通商流通加工的食品量会有所保留,增强对食品召回制度水平的监管也会遏制零售商销售的食品量。因此,供应到市场的食品总量的增长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的影响。

3 以重庆市为例的仿真分析

3.1 模型数据来源

模型所用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2006—2011)。

3.2 模型主要方程

1)状态变量(Stock) 供应链食品总量,指在一个时间段里,整条供应链上生产商、流通商、零售商所生产、加工、出售的食品总量之和。

供应链食品总量=INTEG(供应链食品增加量,5.571)

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总数,指在一个时间段里,整条供应链上生产商、流通商、零售商所生产、加工、出售的不合格食品总量之和。

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总数=INTEG(供应链不合格食品增加量,0.05)

2)速率变量(Flow) 供应链食品增加量,反映每一年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量的多少。

供应链食品增加量=(食品生产的积极性×食品生产数量+食品加工运送的积极性×食品加工运送数量+食品销售的积极性×食品销售数量)

供应链不合格食品增加量反映每一年中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不合格食品的增加量。

供应链不合格食品增加量=(不合格食品生产比率×食品生产数量+不合格食品销售比率×食品销售数量+不合格食品运送比率×食品加工运送数量)

3)其他变量 食品生产数量、食品加工运送数量、食品销售数量这三个变量主要用于给模型的仿真模拟提供真实的数据基础。

食品生产数量

=WITHLOOKUP(time,([(2006,0)-(2015,10)],(2006,1.094),(2007,1.345),(2008,1.461),(2009, 1.683),(2010,3.009)))

食品加工运送数量

=WITHLOOKUP(time,([(2006,0)-(2015,10)],(2006,1.132),(2007,1.253),(2008,1.302),(2009, 1.412),(2010,2.089)))

食品销售数量

=WITHLOOKUP(time,([(2006,0)-(2015,10)],(2006,1.169),(2007,1.162),(2008,1.144),(2009, 1.141),(2010,1.169)))

社会影响指数是一个用来衡量食品对于社会的正负面可能产生的影响的量化指标,通过这个指标,可以评价食品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社会影响指数=SMOOTH(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总数,1)

政府管制指数是指由于供应链中不合格食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到一定程度,政府所采取的监管政策在数量上的反映,这个变量将用于模拟政府所采取的各种监管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推行力度。

政府管制指数=SMOOTH(不合格食品比例×0.6)+SMOOTH(社会影响指数×0.4,1)

抵抗生产风险水平=0.6×政府对生产商管制指数+0.2×零售商实施难度+0.2×流通商实施难度+0.2×生产商实施难度

不合格食品生产比率=0.6×(1-政府对生产商管制指数)+0.2×(1-生产商实施难度)+0.2×(1-抵抗生产风险水平)

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3.3.1 监管的关键要素分析 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减少整个供应链环节中的不合格食品增长量,所以在考虑监管效果的时候着重从“不合格食品增加量”这一变量来评价。首先模拟出现行监管力度下模型运行的结果,然后再分别对生产商、流通商、零售商加强和减少监管,观察并比对效果,根据监管的效果来确定监管的关键要素。

在图3中,原型是指政府对生产商管制指数、政府对流通商管制指数、政府对零售商管制指数均为0时的仿真曲线;其他三条曲线是分别将这三个指数提高至0.2时的仿真曲线。

从图3可以看出,在增强相同监管力度的情况下,对这三者的监管都可以使得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数量减少。但增强对生产商监管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流通商,最后是零售商。

在图4中,原型是指政府对生产商监管指数、政府对流通商监管指数、政府对零售商监管指数均为0.09时的仿真曲线;其他三条曲线分别将这三个指数减少至0.001时的仿真曲线。

可以看出,在减少相同监管力度的情况下,对这三者的监管都使得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数量有所回升,但减少对生产商的监管力度使得不合格食品回升幅度最大。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不管是增强监管还是减少监管,生产商对于整条供应链上不合格食品数量的影响最大,说明生产商是监管的主要因素。

3.3.2 增强抵抗生产风险的预测分析 根据模型中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增强食品生产商抵抗生产风险的方式来减少不合格食品的供应量。即要求政府增加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增加对生产商的支持,减轻生产商在生产安全食品过程中遇到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在图5、图6中,原型分别是指政府对生产商的监管指数为0.1时食品生产商抵抗生产风险的仿真曲线,以及不合格食品生产比率的仿真曲线。当对生产商的监管指数增强至0.2时,生产商抵抗风险的水平明显得以增强,而不合格食品的生产比率明显减小。说明加强对生产商的监管可以起到减轻生产商生产安全食品风险的作用,同时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不合格食品的生产。

4 结论

课题组从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的角度,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最后以重庆市的实际情况为例,试验性地论证了生产商是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的关键要素,并从生产商的角度出发,说明如何减少不合格食品的生产率,进而得出了以下结论:

重点监管生产商,其次是流通商,最后是零售商。由模型的仿真可以看出,在相同条件下,政府通过对生产商推行监管政策可以获得最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商处于整条食品供应链的上游位置,生产商所供应的食品是否符合标准将直接影响到下游的加工以及销售环节的安全问题[8-10]。

加强对生产商的监管有利于减轻生产商在生产环节中的风险,进而减少生产商生产不合格食品的数量。政府在增强对生产商的监管中,不仅要细化监管标准,严格执行监管策略,还要加强对生产商的扶持和补助。比如,增加财税金融的补贴,帮助生产商抵抗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在重点监管生产商的同时,政府还应站在整条供应链的角度,致力于打造农产品安全产业链,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衔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产业链,探索建立农产品流通、加工、销售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农产品运行模式,建立起食品生产各个环节质量集中控制体系和食品质量安全责任的可追溯制度,鼓励和扶持大型超市、餐饮、加工食品等企业建立自己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参考文献:

[1] 左两军,王雄志.不同管制条件下食品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质量管理行为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70-77.

[2] 王海萍.食品供应链的安全监管[J].社会科学家,2010(9):110-112.

[3] 王有鸿,费 威.建立企业食品安全体系的联合监管作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6):57-59.

[4] LIDDELL,BAILEY1.Trace ability in agriculture and food supply chain: a review of basic concepts,technological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prospects[J].Food,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 2001,1(1): 101-106.

[5] FORRESTER J W. Industrial Dynamics[M]. New York, London: Published jointly by The M. I. T. Pres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John Wiley &Sons ,INC ,1961.

[6] 常亚平,覃 伍.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24):64-65.

[7] 刘 玫,吴 浪.从系统动力学视角谈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J].商业时代,2011(18):30-31.

[8] 赵道致,孙德奎,李昊.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农产品加工业对地区经济推动效应研究[J].软科学,2011,25(7):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