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哲学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西宁市;防治知识;血压控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0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04-01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上各项疾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都大幅下降,但某些全身性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却没有放缓的趋势。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1]。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人群逐年上升,主要原因在于患者自身的疾病防治知识不足,没有做好个人日常保健工作,从而导致血压的控制效果不佳。
随机抽取西宁市三个二级甲等以上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接诊的共1000例高血压患者病案,通过就诊时体检以及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西宁市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与患者血压控制状况之间的关联性,考察对于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实际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信息1000例高血压患者中男性857例,女性143例,平均年龄(57.6±16.7)岁,患病时间在2年到15年之间不等。小学学历及以下159例,中学学历454例,大学及以上学历者387例。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通过患者体检结果以及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高血压疾病以及药物治疗知识、日常保健知识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等指标。将患者体检结果以及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类。
1.2.2分组方法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考察患者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级:甲组,患者掌握度较高,服药前、清早、饭后等时间自行测量血压,并作一定记录,能够正确做到按照血压变化调整服药时间,每月内至少一次体检。乙组,患者掌握度一般,饭后测量血压和服药,一般为一天两到三次,三个月以上进行体检;丙组,患者掌握度较差,自行测量血压在时间上随机性大且频率低,服药不规律,很少体检。
1.2.3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高血压分级结果见表1。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危险分层根据2005年我国卫生部的高血压防治指南[3]。
由表2可知,三组患者在身高、体重和心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三组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均呈递增趋势。在收缩压上,甲丙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舒张压上,甲乙组和甲丙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4]。同时由于高血压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法在于控制患者血压,缺乏治本方法,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高血压患者要重点做好日常的保健护理工作,学会自行测量血压,做好详尽的日常血压记录,并根据血压的变化值学会自己调整药物用量,定期体检,最好每月两次。此外,患者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保持心情愉快,减少血压增高的各类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保持血压的稳定。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西宁市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掌握水平与患者的血压控制成正比,因此在该地区进一步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防治相关知识普及宣传,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患者血压的稳定,保证高血压患者的生命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武桂梨.神鹿社区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用药及血压控制情况[J].中国保健营养,2010,03(20):113-115.
[2]任素琴,张雅雯,孙淑芳,杨晓秋,钱远宇,吴青,孟庆义.老年高血压患者药效学知识认知状况与血压控制的关系[J].护理杂志,2004,12(07):174-177.
篇2
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中医体质分类;瘦素基因多态性
中图分类号:R544.1R255.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4.03.003文章编号:16721349(2014)03026103
高血压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以心血管的易损性生物标志结合相关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型寻找遗传特征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中医的体质分类综合先天和后天因素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以高血压病为切入点,用中医学的体质论,研究痰湿质的病理生理特征已经有较多的报道。有研究从人体的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脂联素水平以及心脏血管结构功能方面研究,发现一些与其相关的遗传标记[13]。本研究以瘦素受体基因(leptin receptors,Lepr)RS1137101基因的多态性探讨心脏血管的结构功能与瘦素受体基因之间的关系,寻找在遗传方面的生物标志。
1资料与方法
1.1标准
1.1.1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为病史中有不同日3次以上偶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4]。参照王琦等制定的中医痰湿体质的判定[5]和匡调元的体质分类[6],根据高血压的特点痰湿体质判断标准:体形肥胖,中脘痞满,口甜黏,身重如裹,大便不实,口干不饮,胸满昏眩,脉濡或滑,舌苔腻。不符合此标准的为非痰湿体质患者,作为对照组。
1.1.2纳入标准2001年―2004年在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上海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18岁~80岁,性别不限,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排除标准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
1.2方法
1.2.1一般检查及生化检测受试者在停用对糖代谢可能影响的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2周后,由专人测量坐位血压,每次测压3遍,取3遍读数的均值作为血压值;测量身高、体重,以体重/ 身高获得体重指数(BMI)。
1.2.2左室肥厚和颈动脉内膜检测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11)MHz。取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应用M型超声及二维超声技术,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及左室腔内径(LVEDD),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别检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测量各血管内径及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左右各测量3次,取平均值。IMT的检测方法是选取颈总动脉距离分叉处近心端15 mm处的远侧血管壁。放大图像直到能清晰显示血管壁的结构,测量从血管内膜的内表面到中膜的外表面的垂直距离,以QLab软件自动测量。
1.2.3基因测定对Lepr 基因RS1137101进行多态性分型。每个受试者检测前都签署知情同意书,取外周静脉血4 mL,抽
1)为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No.2012L050A)提DNA,采用MALDITOF质谱检测技术进行ADD1Gly460Trp分型。应用MassARRAYTM Assay Design2.0软件设计PCR引物。经多重PCR扩增、PCR产物SAP纯化、延伸反应、树脂纯化后,将纯化产物点样Spectro CHIP芯片。MassARRAYTM Analyzer质谱检测,运行MassARRAYTM Typer 3.0.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输出基因类型[7]。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2.0统计。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以性别、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BMI进行校正的方差分析。以P
2结果
篇3
关键词:《孟子章句》;以意逆志;诗学
周广业《孟子四考》曾称赞说:“媺哉,汉之尊经乎,儒五十三家,莫非贤传也,而孟子首置博士;九流百八十九家,莫非诸子也,而通义得述孟子。”[4](P101)这一观点指出,为《孟子》做注是汉儒对孟子的最大推崇方式之一。而赵岐不仅作《孟子章句》,将孟子推尊至“亚圣”地位;并且盛赞孟子在《诗》学方面的创获,即“尤长于《诗》《书》”;最为重要的是,其《孟子章句》章句设置、训释体例也得益于对孟子“以意逆志”说的承传。
一、赵岐对“以意逆志”的理解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见于《孟子·万章上》的一则记载,孟子弟子咸丘蒙以《大雅·云汉》询问孟子,如果按照《诗》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判定,那么舜为天子,其父应不应该以臣道侍奉舜。面对这一疑问,孟子提出了“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的“以意逆志”说,即对《诗》的理解不应局限于对字面的理解,而应当深入推求字面背后的深层含义。对此,赵岐解释为:文,诗之文章所引以兴事也。辞,诗人所歌咏之辞。志,诗人志所欲之事。意,学者之心意也。孟子言说诗者当本之,不可以文害其辞,文不显乃反显也。不可以辞害其志,辞曰“周馀黎民,靡有孑遗”,志在忧旱灾,民无孑然遗脱不遭旱灾者,非无民也。人情不远,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4](P638)
赵岐对孟子的“以意逆志”说的阐释中,有一处尤应引起重视,赵岐理解“以意逆志”说为“人情不远,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张伯伟先生指出,赵岐对“以意逆志”的理解基于人性论的角度,其中所“逆”,即是从自身角度开始的“推求”[2]P180,《孟子题辞》中对“以意逆志”说的理解再次证明了这一倾向:“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而赵岐强调阅读者在文本理解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正是抓住了孟子“以意逆志”的精髓。换句话说,阅读者在文本阐释过程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甚至要远远大于作者本人在文本阐释中所起到的作用。孟子提出这一观点,在于确立诗学阐释者在《诗》义理解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而赵岐领会了孟子的这一阐释意图,并把孟子的“以意逆志”说中所传达出的对阅读者的主体作用的强调扩展到了更为深广的文本阐释领域。
在彰明创作主旨的《孟子题辞》中,赵岐就明确表明自己对“以意逆志”的赞同与承袭:
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其言曰:“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为得之矣。”斯言殆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于说《诗》也。赵岐指出“以意逆志”在于使后人深入探求其文中所蕴含的微言大义,这一观点并不仅仅适用于《诗》,而是适用于对长于譬喻的孟子的解读。这是赵岐使用“以意逆志”以注《孟子》的明确宣言。在具体的注释过程中,赵岐也坚持了这一做法。
二、《孟子章句》的章指运用对“以意逆志”的贯彻
在《孟子章句》的章指设置上,赵岐运用了“以意逆志”的智慧。通过章指,概括出了每一章的微言大义。赵岐自述《孟子章句》的篇章设置特点在于“具载本文,章别其指”。所谓“具载本文”,即把经传连文,直接把传置于经后;而“章别其指”,则是在每章末尾撰写章指,总括该章整体意义。虽然类似的做法,在赵岐之前的经籍注释中也有出现,例如《毛诗序》、《楚辞章句》的篇序等,但是明确冠以“章指”之名,并在每张最后分析该章旨意的做法,却始于赵岐。阮元在《孟子注疏校勘记序》中便对赵岐设置章指的功劳给予高度推崇,指出章指中蕴含了推求微言大义的功能:“七篇之微言大义藉是可推,且章别为指,令学者可分章寻求,于汉传注别开一例,功亦勤矣。”[3]附校勘记清人周广业在评价《孟子章句》时也曾指出:“章指者,櫽括一章之大指也。董生言《春秋》文多数万,其指数千,知文必有指。赵氏因举以为例。”[4]P102这两处论断不仅是对赵岐以章指注《孟》的最好概括,而且也透露出赵岐设置章指的深层意图:“章指”一词,最初源于董仲舒对《春秋》的理解,而汉儒重视《春秋》,正是因为汉儒相信孔子于春秋》之中,蕴含着微言大义:“文多数万,其指数千”,这恰恰也是汉人专注于对经典的解读和阐释的原因之一。而阮元与周广业此处把赵岐做《孟子章句》与董仲舒阐释《春秋》相对比,显然已经窥破赵岐注《孟》的奥秘:即赵岐试图在《孟子章句》中阐发出《孟子》中蕴含的深层含义,或者以此为载体传达出自己的个人思想观点。而这一意图,也恰恰与赵岐对孟子“亚圣”的定位若合符节。 转贴于
三、《孟子章句》的篇章设置对“以意逆志”的集中彰显
赵岐把孟子的思想主张归纳为:仁义、礼、孝、性情、心等几个方面,并认为《孟子》的篇章设置正是由此而定。《孟子》介于语录体和传论之间,其中既有旨意明确者,也有连缀搜集者,赵岐对《孟子》七章的章指强作分类,其中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处。南宋林之奇《孟子讲义自序》就指出“大抵求孟子之意者必求其言,至文字多寡,篇名先后,出于一时之偶然,不可泥也。”[1]P102不仅如此,赵岐还从数理的角度指出,《孟子》分为七篇,正是与天上的“七纪”;而孟子的篇章设置,又恰恰与三时的日数相当。而字数的多寡,又恰恰与五常之道相应。从数理的角度阐发《孟子》的创作意图,充斥着的正是汉代学术界所流行的气运终始的五行观,这明显是站在了汉儒的立场对孟子创作主旨的附会和“以意逆志”。
赵注中“以意逆志”的特点虽然前贤并未道破,但是由此引发的流弊却广为学者诟病,例如朱熹便认为赵注“拙而不明”[5],近人胡毓寰指责赵注“于义理方面确多肤泛之弊”[6]P85,今人黄俊杰先生在肯定赵岐注《孟》之功的同时,也认为赵岐由于过于关注对政治意图的阐发而沦为“政治化约论”[6]P258。而这些批判也恰恰证明了赵岐在注《孟》过程中对“以意逆志”做法的坚持。
赵岐在《孟子章句》的章指使用和篇章设置上对“以意逆志”的贯彻,体现了孟子诗学在汉代四家诗中影响的深远,其影响突破了诗学层面,而且广布至经、子典籍的注解与阐释。
参考文献
[1]周广业.孟子四考.(影印复旦图书馆藏清乾隆六十年省吾庐刻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张伯伟.中国诗学研究[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2,173-183.
[3]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篇4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糖皮质激素; 血脂;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中图分类号] R59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7-11-03
Influence of Low Doses of Glucocorticoid on BloodLipid Level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LIN Xiaojun LI Weinian HE Zhixiang TANG Chun YE Jinghua
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Guangzhou No.1 People's Hospital,Guangzhou 51018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low-doses of joint short-term glucocorticoid therapy on lipid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MethodsWe divided 74 patients with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randomly into glucocorticoids(GC) group and non-GC group,determined the DAS28 score,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C-reactive protein,and blood lipid levels in all the patients at baseline and at the end of 6-month treatment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After 6-month systemic therapy,the DAS28 scores were decreased and the HDL-C level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at the baseline in the two group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blood lipid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rapy. ConclusionLow-doses of joint short-term glucocorticoid therapy may have no adverse effects on the lipid levels in the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Low doses of glucocorticoid therapy may contribute to controlling inflammat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thus leading to the reduction of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he patients.
[Key words]Rheumatoid arthritis; Glucocorticoid; Blood lipid levels; HDL-cholesterol
目前普遍认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有助于控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炎症及改善临床功能,是RA的重要治疗药物之一。但GC本身亦会引起血脂升高,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本研究旨在探讨短期小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法对RA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2003年1月~2009年7月我院风湿科门诊和住院的初诊活动性RA患者85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且其DAS28评分大于等于3.2,入选时未曾应用抗风湿慢作用药(DMARDs)和糖皮质激素。排除标准:①应用任何可能影响血脂的药物,包括降脂药、雌激素及替代药物等;②伴有肥胖(BMI>30kg/m2)、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大量蛋白尿(24h尿蛋白>1g)等影响血脂的状态或疾病。入选患者的年龄为(58±14)岁(38~67岁),病程(27±15)个月(6~48个月),其中男性14例,女性71例。所有患者均于基线和系统治疗6个月时测定血脂和计算DAS28评分。所有患者均系统应用DMARDs(甲氨喋呤10mg/周+来氟米特10mg/d),按需使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随机40例患者在DMARD治疗的基础上加用GC,但每天用量不超过强的松10 mg(或相应剂量的其他GC,换算公式为5mg强的松=4mg甲基强的松),病情控制后GC逐渐减量停药,一般3个月停GC,最长不超过半年。85例入选患者中失访11例,其中GC组失访3例,非GC组失访8例,最后共74例纳入统计。
所有患者在基线和治疗6个月时均测定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并记录关节肿痛数。
1.2 检验指标的测定
所有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TC、TG、LDL-C、HDL-C、ApoA、 ApoB用日本AU27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ESR用魏氏法测定,CRP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P
2 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的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血脂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2。两组患者在基线和治疗6个月时的血脂水平见表1、2。系统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DAS28评分较入选时均有下降;GC组的DAS28评分较非GC组降低;具体分析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GC组患者更快出现关节肿痛症状的缓解,在治疗6个月时GC组患者关节肿胀数和晨僵时间较非GC组减少,有统计学差异,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见表3。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的组内和组间比较,除HDL-C水平较基线时升高外(P0.05)。
3 讨论
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平均寿命比健康人短5~15岁[1]。其中心血管疾病(CVD)是RA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约占RA死亡事件的半数[2],RA患者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普通人群高三倍[3]。尽管在多数研究中一些传统的CVD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在RA患者与对照人群分布大致相似,严重活动的RA患者甚至表现为低TC和LDL-C血症[3,4]。但活动期RA患者更常出现低HDL-C高TC血症[5,6]。在RA患者中出现如此高发的心血管死亡事件的原因,除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外,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显示,疾病本身导致患者持续暴露于慢性炎症和免疫失调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5~8]。此外,患者因关节疼痛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少动、缺乏锻炼等亦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此,对疾病本身的有效治疗是降低患者CVD发病率和延长患者寿命的重要手段。
GC治疗RA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目前较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小剂量(≤10mg/d)使用有利于控制炎症,可延缓或阻止早期RA关节骨质破坏的发生。通过对炎症的控制,RA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得以改善[7,8],从而患者的CVD风险得以降低。我们的研究亦发现经过系统治疗后,患者的DAS28评分下降,HDL-C水平升高,与国外的研究相符。然而,在非RA患者中,GC已被证实会导致血脂紊乱,长期(≥6个月)使用GC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9]。一般而言,GC多用于RA的炎症活动期,如何消除炎症的混杂作用,分析GC对患者的独立的血脂和心血管事件影响是一富于挑战性的课题。目前有关GC对RA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的研究不多,且研究结论并不一致。Carmen等[7]观察炎症得到控制的RA患者,在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得出加用GC组患者的HDL-C高于不用GC组;Gomez等[10]认为长期、小剂量[强的松平均剂量5.1mg/d,疗程(86±65)个月]GC治疗与RA患者HDL-C水平的升高相关。然而亦有研究提示,GC对RA患者的血脂水平并无影响[8]。我们的观察发现联合应用短期、小剂量GC治疗RA,虽然未发现有HDL-C的升高,但对患者的血脂水平亦并无不利影响,与Yong-Beom等的结论一致。然而由于小剂量GC有利于患者关节炎症的控制,从减轻系统慢性炎症的角度降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有利于减少患者的CVD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Weinblatt ME,Kuritzky L. RAPID:rheumatoid arthritis[J]. J Fam Pract, 2007,56:s1-7.
[2] 栗占国,张奉春,鲍春德. 类风湿关节炎[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7-90.
[3] Solomon DH,Karlson EW,Rimm EB,et al.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bidity in women diagnosed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 Circulation, 2003,107:1303-1307.
[4] Park YB,Lee WK,Suh CH,et al. Lipid profiles in untreated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 J Rheumatol,1999,26:1701-1704.
[5] Grundy SM,Cleeman JI,Merz CN,et al. Implications of recent clinical trails for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Panel Ⅲ guidelines[J]. Circulation,2004,110:227-239.
[6] Beors M,Nurmohamed MT,Doeelman CJA,et al. Influence of glucocorticoids and disease activity on total and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 Ann Rhem Dis,2003,62:842- 845.
[7] Carmen GG,Joan MN,Josep V,et al. Conventional lipid profile and lipoprotein(a)concentrations in treated patien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J Rheumtol,2009,36:1365-1370.
[8] Yong BP,Hyon,KC,Min YK,et al. Effects of antirheumtic therapy on serum lipid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a prospective study[J]. Am J Med,2002,113:188-193.
[9] Alkaabi JK,Ho M,Levison R,et al.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macrovascular disease[J]. Rheumatology,2003,42:292-297.
篇5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老年;生活质量;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41.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55-03
Comparison of impa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ANG Ping
Cardiac Care Unit,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linical Department of South Buiding,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their improvement conditions. Methods The 200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10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medica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fort nursing mode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The Chinesization version of simple health questionnaire (SF-36) was used to evaluate once the patients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and one week before patient discharge. The statistical indicator was the total score. The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the SPSS 13.0 statistical package (t test).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fort nursing mode,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ll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01). In the control group,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except the psychological function, physical disease, general health conditions and energy,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nursing (P < 0.05). Scores of the other dimension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before nursing (P > 0.05).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before dischar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how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 < 0.001), with the observation group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the comfort nursing mode can satisfy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o the maximum degree, promote rehabilitation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derly; Quality of life; Comfort nursing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 000万人死亡,其中80%(4 000万)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经证实发展中国家约1/4,发达国家几乎一半的死亡与心血管疾病有关[1]。在这一患病群体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常因疾病本身所具有的隐蔽性、突发性、严重性等特点,导致患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同时也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2]。因此,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的重要性也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3],如何降低和消除引起疾病发生或者复发、加重的危险因素,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是值得护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对此,我科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200例,均为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间住院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或国际心脏病学会制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4],对参与本次研究均知情并同意,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认知障碍、语言交流障碍者。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71例,女29例;年龄50~87岁,平均(48.2±4.2)岁;病程5~22年,平均(10.9±3.5)年;冠心病心绞痛21例,高血压心脏病17例,心肌梗死型14例,心肌病13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型17例,高脂血症10例,心率失常8例。对照组男68例,女32例;年龄47~85岁,平均(45.7±3.9)岁;病程6~20年,平均(8.8±3.6)年;冠心病心绞痛19例,高血压心脏病20例,心肌梗死型16例,心肌病11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型14例,高脂血症10例,心率失常10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即功能制护理:以工作为导向,将患者所需的护理活动,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配给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完成医嘱和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护士按照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分为“治疗护士”、“巡回护士”、“办公室护士”等。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即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具体的方法为:
1.2.1 生理舒适 ①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促进生理舒适。②患者所用物品摆放合理,满足生理需求。③实施个性化护理促进生理舒适。④通过加强和保证患者机体的清洁卫生促进生理舒适。⑤通过防止医源性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生理舒适。
1.2.2 心理舒适 ①采用沟通交流和音乐疗法,并通过心理疏导促进心理舒适。②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患者通过信息的获得,缓解文化休克状态促进心理舒适。③利用认知治疗理论,通过建立良好的知信行模式促进心理舒适。
1.2.3 社会舒适 主要通过了解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完善社会支持系统而促进社会舒适。包括两个方面:①开展预见性的护理活动,杜绝促使疾病恶化或者加重的诸多不良因素,使患者在疾病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提高其满意程度。②要求亲人、朋友、同事、领导等给予精神或者物质上的援助以满足患者社会舒适。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均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5]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状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功能8个维度。统计指标为各维度总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至于生活质量的评定时间为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前(下文称第1次评估)和患者出院前1周各评估1次。在问卷评定的过程中,排除认为的暗示或者诱导,统一指导语,由专人负责评定,并要求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问卷各条目的回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明显提高,其中生理机能、躯体疾病、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四个维度得分、生理职能、一般状况、情感功能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或P < 0.01)。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除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状况、精力四个维度明显提高,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精神健康四个维度得分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出院前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结果比较,各维度得分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或P < 0.001)。提示舒适护理模式的实施,对患者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影响作用。见表1。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6-7]。患者入院后,从住院环境的安静、整洁、安全、美观,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到安排特殊患者(打鼾患者)居住单间病室以及到保持床单位舒适(如床铺平整,及时进行调整,利于呼吸和肌肉放松,保持心情宁静,床垫软硬度适中,床单被褥的及时更换)、日用品摆放位置合理等方面,均充分显示了对患者高度的护理人文关怀。根据病情配备合适的膳食,并对注意事项讲解,如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患者保持口腔、皮肤、头发等部位的个人卫生的意义,既体现出对护理细节的管理,使患者获得知识和信息以及服务更加全面,又对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增强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和信心起到较好的影响作用。同时加强对各种管道和监护的护理如,加强药物副作用的观察,为减轻患者卧床疲劳、预防压疮、增加舒适感而对四肢和受压部位进行的协助按摩等,均有效地防止继发性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护士还想尽一切办法如按摩、足浴、降低和消除各种噪声,通过促进或者保证患者有效的睡眠来提高生理舒适度,也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睡眠觉醒节律,防止诱发焦虑、抑郁情绪,避免加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的重要措施[8-10],这些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的生理舒适程度。而针对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影响,采用“认知治疗理论”,帮助患者认识疾病,解释其目前的病情转归、治疗和护理,了解其心理变化,做好心理疏导,给予心理支持,协同家属安慰、鼓励患者,同病友听音乐、谈开心事,消除恐惧感,既不夸大疾病的危害,又着重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指导并督促、帮助改变以往错误的“知-信-行”模式。同时提供的有关疾病治疗方面的信息、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尊重,最大限度地让患者拥有并体验到了被理解、被尊重、被关怀的情绪体验,从而为患者多角度、多层面地获得心理上的舒适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预见性护理活动的开展,特别是护士针对影响患者发病的诸多应激因素,如情绪、焦虑、抑郁、婚姻、工作、年龄、性别、社会环境等进行研究,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作为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提醒指导患者避免上述不利因素,对患者自觉健康意识的加强和自觉健康行为效能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另外对患者进行的认知指导,减轻了患者心理顾虑,取得亲人、朋友及过去的同事对患者不同程度的关心和鼓励,并根据病情适当安排家属陪床等措施,单位领导、朋友亲属来院探视,客观上给予的物质和经济上的援助,主观上给予的精神上的支持,均让患者得到了更多的温暖和安全感,使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完善,进而促进社会功能的舒适。
至于生活质量概念,目前随着在医学领域的引入,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卫生政策的制订、卫生资源效益的评价等。通过该项研究,笔者认为,生活质量既可以作为一种指标,评价护理质量的优劣,也可以作为一种目标和结果,验证某种护理模式的科学性、实用性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可很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传统护理模式比较,舒适护理模式不但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而且从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让患者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还可以增强患者包括身体和谐、欲望和谐、心态和谐、与人和谐、处事和谐等五个方面的内心和谐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模式可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身心需要,减少并发症,加快疾病的康复,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军,刘泽.受体阻滞剂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0):2697-2699.
[2] 孙艳.常见老年心血管病的护理要点[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2):2.
[3] 薛卫红.老年心血管病整体护理的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6):2.
[4] 江一清,刘朝中,朱国英.现代冠心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45-346.
[5] 李春波,何燕玲.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介绍[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2):116-119.
[6] 杨洁.舒适护理模式之我见[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0):23.
[7] 张佩雯,文桂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舒适护理[J].现代医院,2008,8(8):92-93.
[8] 刘华,刘旦丹.老年心血管病病人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家庭护士,2008,6(2):410-411.
[9] 王正英,彭敏.C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3):70-71.
篇6
1.坚持“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营造和谐关系
唯物论认为,主体与客体之间是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是能动的改造者,对客体施加积极主动的影响,使客体的认知发生变化;同时,客体以自身的属性制约着主体的活动范围、方式、性质,从而反作用于主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必须正确处理主客体的关系,在营造两者间和谐关系上下工夫。一是要端正主体。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主体改造客体、客体影响主体的过程,这个过程持续发生着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教育组织者既是具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主体,又是受群众认识水平、兴趣爱好制约的客体;群众既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又是制约教育组织者实施的客体。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扮演双面角色,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体,教育过程中只有两者共同发挥作用,才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二是要体现平等关系。当前,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追求平等的愿望日趋强烈,也促使群众的主体地位得到提高。要调动群众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就要在教育中遵循民主平等原则,做到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和相信群众,变单向的“权威式”“命令式”“硬灌式”为双向的“研究式”“启发式”“讨论式”交流,在互动中启发他们参与的自觉性、主动性。三是要明确主导地位。主导并不是对群众主体地位的否定,而是对教育者主导地位的认同,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中把握方向、确立标准、组织实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如果放弃主导地位,一切按群众意愿开展教育,则既不利于给群众灌输正确的思想,也不利于群众自身人格的完善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强化“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就应当理性认清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力求给群众灌输正确的思想,促进其成才成长。
2.坚持“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科学设置内容
个性是共性的基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教育内容只有善于从个性之中发现共性,透过偶然预见必然,把握共性兼顾个性,充分考虑群众的认知水平、个体需求、接受能力和个性差异,才能使教育效果最大化。一是发挥共性指导作用,搞好结合灵活实施。“以人为本”中的“人”指的是全体人,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教育实效,就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共性特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法规制度,借鉴运用成熟的经验做法。二是着眼群众成才需要,促进自身价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群众至上、服务群众的理念,就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成长成才需要,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既努力创造条件满足群众成长成才要求,又多方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3.坚持“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创新方式方法
形式与内容是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只有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使两者相得益彰,“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落实到位。一是靠形式保障落实。靠形式保障落实就是要重视发挥管理机制的保障作用,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一个群体,对这样一个群体的思想行为施加影响,必须建立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使教育进入组织管理和组织生活,从而发挥刚性的力量去约束它、影响它,使其接受思想的洗礼。例如,可通过建立健全学习教育制度,定期组织体会交流、述职述学,靠制度机制强化教育的效果,确保教育的长效。二是靠形式深化内容。好的内容要靠形式去表达、去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以人为本,就要广泛应用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运用具有时代气息的信息、网络资源和媒体设备,使教育内容寓于丰富多彩的形式之中,常搞常新。三是靠内容支撑形式。形式固然重要,但形式是由内容决定,为内容服务的,因此,“以人为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着力使内容科学化、有效化。当前开展教育的手段虽然多了.途径更加广泛了,但是有的却脱离了群众的思想实际,言之无物,思想性降低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必须坚决纠正“多媒体设备用了、网络设备有了,教育实效就有了”的错误认识,更不能把形式花哨当成“以人为本”。应把充实教育内容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环节,认真做好备课准备,抓好授课各个环节内容的落实,在讲出精辟见解、写出精彩内容上下工夫,力争做到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用真、善、美陶冶群众情操。
4.坚持“内因”与“外因”的辩证统一,内外形成合力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内因与外因必须共同发挥作用。一是要深挖潜力,启发自我教育。“以人为本”是把人看作既是全面发展的人、又是自我实现的人。促进自我实现,必须把作用于群众身上由教育目的造成的外部压力转化为群众的内在动力,将群众的求知热情激发出来,这样才能触及群众的心理层面。只有把理论的重要性及其科学内涵讲清弄明,才能增强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二是要善借外力,搞好环境熏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要重视搞好单位文化建设,利用标语、橱窗、板报等创设主题鲜明的政治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形成“处处是课堂”的文化氛围,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三是积极赞赏,重视情感激励。积极的赞赏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是主客体间沟通磨合的剂,也是主客体间有效互动的粘贴剂。要通过肯定群众的优点和成绩,使群众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从而将内因和外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避免或减少抵触和对抗情绪,把教育中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认真履行职责的强大动力。
篇7
[关键词] 双侧骨神经;阻滞麻醉;双膝关节置换术;血流动力;苏醒时间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5(c)-001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bilateral femoral nerve block anesthesia on blood flow dynamics and relief tim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ouble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planning for double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lemented bilateral femoral nerve block anesthesia , 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general anesthesia before operation, and the HR and mean fluctuating pressu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esthesia , after induc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immediately after induc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operation, after 60min of operation, after 120min of operation and at the time of awakening of patients, and the operation time and hemostatic ti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dosages of propofol, fentanyl and remifentanil in operation were recorded, and the awakening time and extubation time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in detail. Results Both groups successfully finished operation after anesthesia,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operation tim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an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hemostatic tim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y comparison.[(109.3±21.1) vs (122.5±21.6)] min, the drug dosage of propofol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awakening time and extubation tim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obvious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Bilateral femoral nerve block anesthesi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ouble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is superior to general anesthesia obviously, which can reduce the use of intravenous sedation and analgesics by patients in operation, better stabilize blood flow dynamics and shorten the awakening time of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Key words] Bilateral femoral nerve; Block anesthesia; Double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Blood flow dynamics; Awakening time
人类在医疗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现在,寿命得到了相应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也在到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在不断的增加[1-2]。双膝关节的同时置换,只需要进行一次麻醉这样可以有效的缩短病程,同时可以降低医疗费用的消耗,因而被广大中老年人所广泛接受。该文对该院自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60例双侧股神经阻滞麻醉患者进行了研究,在老年双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和全身麻醉进行比较,分析前者对老年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和苏醒时间的影响。
1 主要资料和麻醉方法
1.1 主要资料
该实验方便选择该院自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60例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60~78岁,同时以上所选的病例中患者没有严重的心肺疾病以及重要的脏器功能的衰竭,没有严重认知障碍,病情基本稳定。其中老年合并症中高血压21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患者20例。实验将60名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的患者在手术前需签订和实验内容的相关协议,并对实验情况完全知晓。该次实验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两组实施不同的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30 min前均进行常规的肌注射阿托品0.5 mg,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使用检测仪对患者的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脑电双频指数进行监测。两组患者中对照组不进行双股神经阻滞穿刺。实验组患者实施全麻诱导前神经刺激器的协助下对双侧骨神经进行穿刺。对实验组患者的腹股沟韧带下2 cm的位置定位股动脉,将50 mm长的电刺激针于股动脉外侧1 cm处与皮肤形成30度进针,刺激电流1 mA,患者的股四头肌出现明显收缩或是伴有膝盖跳动时,降低刺激针的电流至0.3 mA,股四头肌仍有明显收缩时注入0.375%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060137)3 mL,此时对患者观察5 min后患者没有局部麻药中毒反应后,单侧缓慢推注0.375%罗哌卡因17 mL,推注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血液是否出现回流的情形。双侧股神经穿刺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
1.3 对两组患者进行的观察
观察麻醉前、全麻诱导后、全麻诱导后即刻、手术开始、手术开始60 min、手术进行120 min、患者苏醒时HR、平均脉动压进行比较。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进行的手术时间以及止血所用的时间。术中使用的丙泊酚、芬太尼、瑞芬太尼的用量做出记录,对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
1.4 统计方法
该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均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t检验,P
2 实验结果
两组患者全部顺利完成麻醉和手术,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是(171.2±42.6) min和(165.2±20.6) min,手术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止血带应用的时间分别是(109.3±21.1) min、(122.5±21.6) min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我国的老年双膝置换手术中经常使用的麻醉方法是椎管内麻醉会使实施全身麻醉,该种麻醉方式对于存在脊椎骨质增生的患者来讲,韧带钙化普遍,导致麻醉穿刺过程中难度增加,对患者造成了手术的痛苦,并且会出现麻醉风险[3-4]。神经刺激器和超声下的辅助穿刺极大的提高神经阻滞的成功率。神经阻滞对患者的循环呼吸影响也比较小,不但很好的和硬膜外镇痛产生了相同的麻醉效果且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吗啡需求量[5-6]。在单侧膝关节置换术中经常使用的神经阻滞方法是腰丛和坐骨神经同股神经阻滞相结合的方式,但是腰丛坐骨神经的位置比较深,在对患者实施穿刺时需要患者的侧卧位的配合,姿势保持时间比较长。相比较之下股神经穿刺的位置相对比较浅,患者在穿刺的过程中只需要保持仰卧位即可,神经刺激仪能够很好的对神经进行定位,保证了麻醉实施的成功率[7-8]。在研究哌罗卡因的剂量最大为150 mg,但未出现麻药中毒的不良反应。
冠心病、缺血性脑梗死在老年患者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老年人对麻药的耐受性较差,手术的刺激很容易引起老年人血压的升高而发生脑血管意外。在该研究中的患者中有近一半的患者由高血压和糖尿病,因此物在老年患者中的使用要更加谨慎[9-10]。
该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在进行麻醉后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止血带应用的时间分别是(109.3±21.1)min、(122.5±21.6)min,两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实验组的丙泊酚等药物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该结果同李红培等人[1]的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1.3±42.5)min、(165.0±20.2)min,止血带应用时间分别是(109.4±21.0)min、(122.6±21.5)min]保持一致。
综上可知,双侧股神经阻滞麻醉同全身麻醉相比在老年双膝关节置换术中患者的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手术中减少对患者使用静脉镇静和镇痛药物,稳定患者血流动力,缩短了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
[参考文献]
[1] 李红培, 李皓, 公茂伟,等. 双侧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双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 山东医药, 2014(19):71-73.
[2] 马冬梅, 梅静, 徐桂萍. 股神经阻滞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22):30-33.
[3] 王凯, 韩威利, 孟瑞霞. 超声引导的股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嘧啶在老年患者单侧膝关节清理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5):882-883.
[4] 罗振国,肖莉,吴刚,等.不同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5(7):657-660.
[5] 李飞, 张柏银. 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4(18):29-30.
[6] 郑晓铸, 夏燕飞, 周嘉莉,等. 下肢神经阻滞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3):491-492.
[7] 周日永, 胡霞蔚, 徐旭仲. 右旋美托咪啶对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止血带耐受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11):1389-1391.
[8] 赵方, 银瑞, 尹彩星. 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单侧膝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24):7111-7113.
[9] 杨丽, 董文理, 张A,等. 不同方式给予右美托咪定对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镇静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临床外科杂志, 2014(12):952-954.
篇8
【关键词】 质量管理; 高血压; 医养结合; 健康宣教
doi:10.14033/ki.cfmr.2017.16.0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6-0054-02
品管圈(QCC)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个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1]。近年来,品管圈在医学领域尤其是在护理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有效的运用,此次是笔者所在科室第三次组建品管圈,开展品质管理活动。由于老年人躯体疾病较多,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是一种新的现代化养老模式,有病养病、无病养老,将医疗服务与传统养老服务相结合,使养老服务的内容扩大化,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服务对象主要是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身体机能有残障的老人,这种养老服务的特点是整合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资源,不但能为老人提供生活护理服务,还能提供疾病咨询、诊断、治疗、护理、康复指导和临终关怀服务。在笔者所在医院老年病三科室长期居住的老人中,患有高血压疾病的老人占其中的57.83%,所以规范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管理变得尤为迫切,对患者而言,改变患者的认知行为,就是利用多种方法改变患者的认知来影响他们的行为[2]。通过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能让患者主动参与到自身疾病的管理中,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护士而言,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能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更为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切实提高高血夯颊叩墓娣痘管理程度,笔者所在科室对2016年科室内自愿参与的40例高血压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5-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养老的高血压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64~88岁,平均(79.3±7.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意识不清,不能自理的患者。品管圈由6名护士组成,其中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1名,平均年龄为(31.3±5.0)岁。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2016年5-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首先科室有6名护士自愿报名组建品管圈,投票选出圈长1名,辅导员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圈名为高压圈,设计圈徽,圈徽的寓意为听诊器代表测血压,组成的心形和红十字代表通过护士对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使患者保持一个健康的心脏。全体圈员发动头脑风暴提出5个改善主题,其中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被选为本期活动主题。品管圈活动按PDCA的步骤,即P阶段为:主题确定、活动计划拟定、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D阶段:对策实施与检讨;C阶段:效果确认;A阶段:标准化、检讨与改进;共10个步骤进行[3]。
1.2.2 知识掌握程度调查 为了能全面了解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自愿参加活动的4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问卷调查,问卷分为4大项26个小项,在调查中把小项加以总结,调查中发现,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知识不能掌握的小项有91人次。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按照柏拉图80/20法则确定72.53%为改善重点,存在的问题依次是患者不知道服药的相关注意事项,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圈员们运用头脑风暴法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用鱼骨图对提出的原因进行归纳列出,用特性要因评价表对所有的原因进行要因评价找出的主要原因为:(1)护士因素。①护士宣教次数少。②护士宣教形式单一。③病房没有针对服药的提示卡片。(2)患者因素。因为慢性病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对自身疾病不能有效重视,自身记忆力下降,对于枯燥单一的宣教形式接受程度不高。(3)管理者因素。缺乏针对健康宣教效果的管理项目,缺乏相应的奖励性措施,不能激发护士的工作效率。
1.2.3 对策 全体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来思考解决的对策,针对每一个要因提出一个以上的对策,运用对策拟定的评价标准即:从对策实施的可行性、效益性、经济行三个方面分为5、3、1三个等级进行评价,然后列表进行统计,根据得分的高低进行排序选择。(1)护士重视晚夜班宣教。因科室新成立体检门诊,护士分流后科室留有护士人数少,且白班护士忙于日常琐碎工作,与患者接触时间少,进行宣教次数少。在患者晚班睡觉前、夜班起床后这两个时间段,是高血压患者服药的重要时间段,也是高血压患者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护士在此时间段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目的的健康宣教,可以增加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时间,在对于高血压患者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时间段进行宣教,可加深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接受程度,引起患者的重视,提高护士健康宣教的成功率。护士在晚夜班时也有时间对自己所负责患者的病例进行深入了解,增加与医生沟通的时间,在了解患者的病情后能提出个体化的宣教内容,可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2)增加开展健康宣教的集中授课。①由护士准备PPT课件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针对高血压患者集中展开授课,通过改善健康宣教的形式增加对患者相关记忆的有效刺激,有助于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②由科室医生定期开展高血压的健康讲座。对于多数患者而言,对疾病的治疗包括健康知识的宣教工作习惯于被动接受,不主动参与,不去承担自己在疾病管理中应有的责任。科室医生在开展健康讲座的同时,让高血压患者主动提出自身疾病的疑问,医生现场回复高血压患者提问答疑,提高高血压患者主动参与自身疾病管理,增加接受科学管理的程度,减少患者在其他地方受到伪科学的不良影响。③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容易产生消极情绪[4]。张振香等[5]报道,患者高血压知识掌握越好,认知症状管理及疾病管理就越好。开展病友交流会,提高患者主动参与健康知识的宣传,向其他患者讲解自己所接受到的知识,增加患者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和主动参与自我疾病管理的兴趣。在科室范围内增添奖品鼓励高血压疾病知识掌握比较好的高血压患者,患者的治疗护理配合度越高。(3)在病房醒目位置贴上提示卡片。目前笔者所在科室制作了“您吃药了吗,您服药后休息30 min了吗?”“您做到起床三部曲了吗?”两种提示卡片粘贴在病房的醒目位置,一个是提示高血压患者按时服药,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在服药后要有1个30 min的休息时间,然后再进行活动。同时也积极动员同病房的其他患者,在看到提示卡片时能对高血压患者有一个口头提示。第二个卡片是提醒高血压患者,在清晨和午间小憩之后起床时应先睁开眼睛躺30 s,坐起来坐30 s,站起来站30 s,再进行其他活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性高血压的发生。(4)制定健康宣教评价表。从健康宣教的次数、内容、患者掌握情况三个大项目进行评价,由专人负责(办公护士负责),对列入品管圈活动的40例患者抽样进行健康宣教知识的评价,每周一次对每位护士所负责的患者中抽取一名进行打分,将评价情况与科室第二次分配的绩效相关联。
1.4 观察指标
(1)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再次针对自愿参加活动的4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血压患者在对策实施后对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为期1个月(11月份)的问卷调查,问卷分为4大项26个小项,统计后与对策实施前的1个月(7月份)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对比。(2)无形成果比较,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采用5、3、1评分表由每位圈员自己进行评价,内容包括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责任荣誉、品管手法7个方面,在统计每个项目的平均分后,对于品管圈活动的无形成果进行对比。
2 结果
改善措施实施后,品管圈成员于2016年11月1个月的时间对科室自愿参加品管圈活动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检查不能掌握的项目有39人次,其中不知道自己服药相关情况15人次,不知道自己血压水平11人次,经常食用腌制食品7人次,不知道活动相关注意事项6人次,即平均每周有9.95人次对调查问卷里的项目不知晓,与改善前的22.75人次/周相比明显下降。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6名圈员学习了品管圈管理手法,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责任荣誉、品管手法7个方面每项的平均分为3.8~4.6分,与改善前的1.5~2.8分比较,每项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参与意识,小组的团队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
3 讨论
3.1 品管圈活动的作用
笔者所在医院将品管圈这种管理理念引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不再是以护士长为主,而是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共同制定改进措施、共同实施与评价[6-7],护士在品管圈中既充当普通护士的角色,又担当了护理质量管理的角色,通过品管圈活动护士在较为积极、自动自发的氛围下工作,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8]。发现问题不再是单一的向上级汇报,由圈员们开展小组会议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利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大家参与的兴趣,制定共同的目标和改善措施,并在品质管理工作中看到改善措施实施的实际效果,提升了护士工作的成就感。
对患者而言,护士的业务素质提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化、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建议,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通过开展品管圈的各项改善措施,提高患者主动参与自身疾病管理,重视自身疾病,减少伪科学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护士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护理,增加了护患之间的和谐程度。
3.2 品管圈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笔者所在科室虽然是第3次开展品管圈活动,有的成员是第一次参加,对于品管圈知识不了解,在品管圈活动开始时对活动的信心不高,经过品管圈知识的多数培训,虽然有所改善,但品管圈活动的水平仍有待提高。这次品管圈活动中虽然有医生也参与进来,但也存在医生的参与崆椴桓叩南窒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圈员的情绪和品管圈的实施水平。因此对于品管圈的知识需要更专业的培训,需要医院进一步的支持,才能把科室的品管圈活动开展地更加顺利,才能提高医院品管圈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潘海燕,颜波儿.品管圈活动在ICU医护人员手消毒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154-2155.
[2]李长群.行为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0,16(32):154.
[3]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130.
[4]周志荣.健康教育在城镇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4,7(8):130-131.
[5]张振香,李艳红,张秋实,等.中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2(2):117.
[6]张瑞,任莉,陈文丽.品质圈活动在规范晨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27(10):3430-3431.
篇9
【关键词】 卡维地洛;尼可地尔;冠心病心肌缺血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4.144
卡维地洛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高血压患者;尼可地尔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 但青光眼肝、肾病患者禁止服用[1]。两种药物联合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冠心病心肌缺血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氧缺血[2]。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血压降低、突发的心动过缓、晕厥等。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者采用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5月1日~2013年5月1日收治10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抛硬币方式,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观察组中男25例, 女25例, 平均年龄(59.23±2.18)岁, 经确诊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 并伴有胸闷气短、心悸、血压降低、突发的心动过缓等不良症状。对照组中男26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60.28±2.19)岁, 经确诊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 并伴有胸闷气短、心悸、血压降低、突发的心动过缓等不良症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服用拜阿司匹林100 mg/次, 1次/d;辛伐他汀20 mg/次, 每晚口服;消心痛5 mg/次, 3次/d, 冠心病基础治疗方案连续治疗12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用卡维地洛(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13021)1次/d, 1片/次;尼可地尔(中外制药株式会社, 国药准字H20060401)3次/d, 1片/次, 连续治疗12周。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心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E峰、A峰、E/A的指标。E/A是用于评价心脏舒张功能, 比值越大说明心脏舒张功能恢复的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心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指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舒张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峰(68.29±10.29)、E/A(1.28±0.3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E峰(58.28±10.83)、E/A(0.82±0.3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峰(60.27±11.2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峰(70.19±12.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心肌缺血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氧缺血, 使得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心悸、血压降低、突发的心动过缓、晕厥等症状[3, 4], 猝死风险较高。
有研究发现, 采用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根据结果数据显示, 观察组患者E峰、E/A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E峰、E/A;观察组患者A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A峰,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采用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有着显著的疗效, 具有安全、有效等特点,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 迟小青, 钟家蓉, 谢盛慧, 等.卡维地洛及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 28(13):1026-1029.
[2] 金英淑, 李一龙.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疗效.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30):5-7.
[3] 陈宗宁, 卢竞前, 李易, 等.尼可地尔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绞痛的影响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1, 9(8):870-871.
[4] 李江.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22):43-44.
[5] 李海洲, 王瑾.采用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工程, 2014, 22(7):66-67.
篇10
【关键词】 尿激酶; 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recurrence risk of urokinase pre-hospital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89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om Cardiology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pre-hospital thrombolysis therapy were as observation group,post-hospital thrombolytic treatment were as control group,NT-proBNP,hs-CRP were detected by ELISA,the difference of coronary recanalization rate,NT-proBNP and hs-CRP levels between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coronary artery recanaliz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after treatment, all above indexes showed elevated tendency, which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Key words】 Urokinase; Thrombolysi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diovascular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eqing, Deqing 5266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1.026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由不稳定型斑块破裂导致静脉血栓形成,最终引起冠状动脉闭塞等临床病理综合征。静脉溶栓干预有助于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闭塞血管再通,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状况[1-3]。不同静脉溶栓干预时间窗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和疾病预后状况差异显著。但关于尿激酶院前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再发风险的影响研究甚少,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纳入标准:年龄≤80岁,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4],具有溶栓适应证,患者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具有溶栓禁忌证,合并颅内出血,血压≥180/100 mm Hg,3个月内有脑卒中、脑外伤,近1个月合并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出血,合并活动性出血,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和精神性疾病患者。其中观察组45例,采用院前溶栓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院后溶栓治疗。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52~76岁,平均(65.02±7.01)岁,病程(1.28±0.08)h,合并高血压24例,心脏病6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4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50~75岁,平均(62.01±6.57)岁,发病至溶栓时间3.5~6 h,平均时间(4.94±0.15)h,合并高血压23例,心脏病7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症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与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静脉尿激酶(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0647)150万U配合100 mL生理盐水,0.5 h内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后6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 U,每天2次,连续5 d,溶栓治疗前5 d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波立维300 mg顿服,逐渐转为阿司匹林100 mg,波立维100 mg顿服,并辅以他汀类药物调脂,AECI抑制剂、ARB、β受体抑制剂控制血压和对症支持治疗。
1.3 检测方法 全部患者溶栓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ELISA试剂盒采用德国罗氏公司。
1.4 观察指标
1.4.1 冠脉再通标准 院前溶栓治疗后24 h内心电图ST段抬高显著降低超于50%,胸痛自溶栓治疗开始后2 h内缓解,溶栓治疗后2 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峰值前移14 d内,符合上述两项及其以上则评定为冠脉再通[5]。
1.4.2 NT-proBNP、hs-CRP正常参考值 NT-proBNP
1.4.3 采用电话、门诊、家庭等综合方式随访5年,统计分析两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生率的差异。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冠脉再通率比较 观察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4.01,P
2.2 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hs-CR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NT-proBNP、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发、AMI再发和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和心理健康[8]。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导致斑块易损,导致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小板激活、血小板集聚和内皮下胶原蛋白暴露,最终形成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冠状动脉血管闭塞,心肌细胞缺血坏死。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溶栓具有时间依赖性,病程1 h内溶栓效果最佳[9]。准确把握溶栓时机,早期溶栓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降低心血管再发风险[10],院前溶栓治疗显著增加1 h内溶栓比例。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导致斑块破裂出血、激活血小板们形成冠脉内血栓,导致血管闭塞,心肌细胞坏死,导致炎症活动指标hs-CRP水平显著升高[11]。CRP通过诱导补体系统损伤冠状动脉内膜细胞,促进单核细胞释放和分泌炎症组织因子,促进静脉血栓形成,并随着炎症反应程度的加重,机体释放金属蛋白酶和组织溶解酶,冠脉粥样斑块在外力作用下导致斑块受损。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提示机体炎症活动期,在机体损伤6 h内迅速增高,约18 h内达到高峰值。因此,hs-CRP与冠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紧密相关,其可作为心血管事件再发风险的特异性炎症标记物。同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壁张力增加、心肌细胞缺氧缺血导致NT-proBNP升高,并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NT-proBNP增高,NT-proBNP、hs-CRP水映AMI患者的预后状况[12]。但关于其对AMI心血管再发风险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院前溶栓对AMI患者心血管再发风险的影响及其与NT-proBNP、hs-CRP水平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院前溶栓治疗患者冠脉再通率明显增高,治疗后,全部患者NT-proBNP、hs-CRP水平均呈下降倾向,其中AMI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院后溶栓治疗患者且心绞痛再发、AMI再发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相关文献显示,院前溶栓治疗患者病死风险显著降低,出院率显著增高[13-15]。结合本研究结果显示,院前溶栓治疗患者冠脉再通率显著增高,心血管事件再发风险率显著降低,因此,院前溶栓治疗AMI患者效果更佳。早期溶栓干预明显抑制炎症因子和心肌缺血指标水平,分析其原因为溶栓治疗具有溶解血栓块和动脉硬化粥样斑块,促进血管再通,从而缓解心肌细胞缺血缺氧,降低NT-proBNP水平,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的炎症程度,降低hs-CRP水平,因此,院前溶栓通过降低NT-proBNP、hs-CRP水平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风险[16-17]。
综上所述,尿激酶院前溶栓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风险,其可能与院前溶栓显著抑制NT-proBNP、hs-CRP水平增加有关。
参考文献
[1] 文朝.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鉴别中的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1):2013-2015.
[2] 张新梅,胡允兆,陈样新,等.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3,34(2):260-263.
[3] 戴树人,李芝峰,廖荣宏,等.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4,14(21):2720-2721,2724.
[4] Uwe Zeymer,Hans-Christian Mochmann,Bernd Mark,et al.Double-blind, randomized,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loading doses of 600 mg Clopidogrel versus 60 mg Prasugre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cheduled for primary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the ETAMI trial (early thienopyridine treatment to improve primary PCI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2015,8(1):147-154.
[5] 汪浩,贾绍斌,张政军,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生存率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6):545-550.
[6] 李文美,李爱英,臧全玲,等.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4,16(27):55-56.
[7] 赵雅琳,孙S燕,姚宇,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NT-proBNP、hs-CRP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2,14(3):102-103.
[8] Toshiaki Isogai, Hideo Yasunaga, Hiroki Matsui,et al.Effect of weekend admission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n in-hospital mortality: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5,179(2):315-320.
[9] 马琦琳,孔涛,吉绍葵,等.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肌钙蛋白Ⅰ、高敏C一反应蛋白和NT-proBNP的变化及心脉隆干预疗效[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3):2886-2889.
[10] 陈爱文,彭娜,钟思干,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后血浆NT-proBNP与hs-CRP水平的变化[J].广东医学,2011,32(2):218-220.
[11] Sangita M,Patil Mangesh P, Bankar Ramchandra K,et al.Study of plasma fibrin D-Dimer as marker of fibrinolysis and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 as potential inflammatory marker in acute stag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s[J].Journal of Indi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4,4(1):8-13.
[12] 蔡洪滨,姚朱华,尹浩晔,等.NT-proBNP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和重构的关系及对远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J].广东医学,2013,34(1):78-80.
[13] 李春兰,陈哲林,方填源,等.NT-proBNP 对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J].疑难病杂志,2014,(12):1233-1235,1239.
[14] Hae Chang Jeong, Youngkeun Ahn, Young Joon Hong,et al. Statin therapy to reduce stent thrombosi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elevate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3,167(5):1848-1853.
[15] 赵瑞平,王利青.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血浆NT-proBNP和SvO2水平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14(5):485-486,539.
[16]朱自强,于力.急性心肌梗死给予脑钠肽前体检测对溶栓治疗预后的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2):31-34.
- 上一篇:工程施工监理职责
- 下一篇:国际直接投资的收益和成本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哲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