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育故事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7: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音乐教育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体现
(一)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
民族音乐的种类繁多,表达形式多样,歌曲数量也十分可观,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丰富歌曲种类,从劳动号子、长调、短调等多个种类,笛子、二胡等多种乐器选取歌曲,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民族音乐,避免音乐鉴赏的单调性。
(二)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
民族音乐的产生背景大多数都伴随着生动的民族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结合这些故事来分析讲解音乐能够增强学生们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内涵。把音乐置于相应的背景中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印象更加深刻。也可以通过对比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的不同之处,来发现总结民族音乐的优秀文化特点。很多老师的创新性教学设计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和谐的音乐欣赏氛围,为学生们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展现出的重要意义
(一)民族音乐的经典性
民族音乐诸如教材中出现的《茉莉花》《梁祝》《二泉映月》等,都是经典并且广为流传的作品。加强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能够帮助提升这些经典作品的流传度,保证这些宝藏不会被时代所抛弃。我国民族音乐题材多样化、种类繁多,依据地区、题材等的区别,展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初中的民族音乐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加强民族音乐的教育比重也更好地展现了民族音乐的经典性,并对之进行了相应的保护。
(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水平
民族音乐含有豐富的生活气息和丰满的人性内涵,并且十分绚丽多彩。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突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其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们的音乐技巧,更是为了初步培养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同时,民族音乐的多样性还有助于学生们更全面地理解我国音乐的构造与发展。
(三)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作为民族本质最完美体现的民族音乐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也展现了一个民族的尊严和意志力,我们可以透过民族音乐来体会民族文化,也必须结合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认识民族音乐。在结合民族文化,体悟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感受一个民族的痛苦和欢乐,灵魂与思想,从而对我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产生敬畏之心与热爱之情,提升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怎样更好地在初中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
(一)在文化中进行传承
只有借助文化的有力冲击,才能更好地展现音乐的活力,在初中民族音乐的教育中,教师应该结合音乐的背景、历史发展以及意识和形态多方位地向学生们解读,也只有当音乐被放在合适的环境中,其意义才能得到充分解读。师生双方在学习解读的过程中更加应该着重于处理音乐和文化的相辅相生的密切关系,而不是音乐技巧等方面。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在介绍一首歌曲时,引用多首同类型的歌曲,让学生们通过歌曲之间的共同与不同点来发现歌曲的特点、基本风格和地方风格。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展现,如一首歌曲用钢琴、笛子、二胡等不同乐器来分析鉴赏。在此基础上,写下对每首歌曲的感受与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研究。
(三)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造
传承不应该只是欣赏或者鉴赏,更应该依靠新的艺术创造,在民族音乐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鼓励有基础的学生独立进行相应的艺术创造,来扩展我们的民族音乐组成部分。通过营造一个积极的和谐的音乐氛围,来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音乐境界,从而引发出更多的灵感,这是维持民族音乐的鲜活生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篇2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教育;思考
一、前言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在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中,审美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脱离了审美教育,这就会使得音乐教育活动变得不再完整。初中音乐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要理性的分析学生身边的事物。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分析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这一门课堂,不仅可以使得学习者的艺术素养得以提高,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初中音乐课是一门较为轻松的学科,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利用这一学科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从而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最终提升了音乐课堂的效率。
1.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将积极的事物传递给学生,从而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此时艺术理论开始不断完善起来,因此人们开始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最终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现阶段,一些艺术家与教育教学者充分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因此要将艺术理论融入到教育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将艺术理论体现出来。比如:当学生要学习《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首歌的时候,从这首歌学生可以了解到团结的意义,最终体会到这首歌的真谛。
2.初中音乐教学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基础
初中音乐可以将情感表达出来,不同的听者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作者的相关情怀。当初中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不仅要认识到音乐的旋律,而且也要对音乐的情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通过音乐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审美能力,并且可以提高初中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分析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
1.在音乐教学中,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兴趣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自愿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可以及时了解到教师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从而可以与教师进行密切的配合。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确保音乐课堂具有生动性,不断加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初中音乐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的音乐知识。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唱歌,然而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相关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音乐的魅力。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初中学生对音乐课堂的需求来设置课堂上的小游戏,从而可以巧妙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词语接龙的游戏来进行教学活动,从而使得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得以提高。
2.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美丽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培养目标,这主要是由于音乐作品本身所具备的美感。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这就要不断丰富音乐教学目标以及任务,教育部门通过设置音乐教学,从而可以使得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审美能力得以提高。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仅仅学会某一首歌曲,然后能够通过最后的考试。因此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往往忽略了音乐中的审美教育。现阶段,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欣赏音乐中美丽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对音乐进行深刻的了解,从而可以提升学生审美内涵。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来创设美丽的教学情境,比如当老师要讲解《新年好》这一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将放烟花以及爆竹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可以吸引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与情感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技能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美,艺术美,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千变万化的旋律从而能够想象出其中优美的画面。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要把握其中优美的歌词,把握作曲者的内心感受。与此同时教师要将音乐中所隐藏的故事讲解给学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每一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从而可以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
四、结束语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审美教育,从而可以促使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审美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以华.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1)
篇3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的理解
初中音乐课堂上的教师生互动是非常好的一个沟通方式,也是教师生通过探讨来互相熟悉彼此的机会,也是教师生彼此感情加深的一个范畴,并且初中音乐课堂教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会使教师生的音乐了解越来越深,也使学生更加的喜欢音乐,并且在音乐课堂上进行教师生的互动是一种对音乐的学习具有针对性以及特别有效的途径,这样可使学生更加轻松的掌握音乐教学的内容,你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是否有所了解以及学生了解的程度下,进一步分析并且开展针对学生教学的课程,在这当中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音乐课堂教师生互动中,教师可以随时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的反应情况,随时的对自己的教学教案进行调整,以便学生能够很好的适应其中,并且有很好的反应,且还能提高课堂效率。
并且呢,初中音乐课堂教师生互动的探讨,主要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作为参考,在教师生互动探讨的时候,老师还可以和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独特情感,并且音乐室是有生命的,尤其是有情绪,有故事,有烦恼的学生通过音乐都能很好的体验出来,如果学生能做到让人能听通过音乐你想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这个时候你就赢了,你就是战胜了自己,战胜了一切,还有什么能难倒你的呢。并且良好的教师生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对音乐的认知,能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缺什么,有什么缺点,从而去改变什么,所以,教师生互动是学生了解自己的一个独特方式。这样我们就能更加确定自己怎么去与学生进行互动,以及音乐教学的过程了。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有什么要面临的难题
1.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全都被带动起来,一大部分学生挺喜欢这种教学方式,所以才更加的喜欢音乐,而也有一小部分人,不喜欢这种方式,以至于一开始就在混日子,所以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2.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过程中,我感觉教学的方式比较简单,也过于单一,不利于不喜欢这种互动教学方式的学生的学习,这种方式过于片面,只是针对了喜欢互动教学方式的学生。所以我觉得教師应该有十全十美之策,要能两端都顾及到,不然会造成学生严重的厌学行为的发生。
3.在教师生音乐互动的过程中,老师不要太局限于课本的内容,不要太过死板,死抠课本上的知识,应该灵活灵用,不能只交给学生知识性的理论,还要交给学生实践中的理论,要学生学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虽然我国音乐教学对音乐互动有了很大的改革,但是现在老师还是不能完全的自己做主。几乎都是按照课本上的知识性理论来教学的,脱离课本的教学真的是很少,不能说是没有。这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生互动探讨的教学质量和可塑造性。很难将教师生互动的优点很好的体现出来,那么做这么多改变,又有什么作用呢。
三、促进初中音乐课堂教师生互动问题的方法
1.必须明确,教学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从属,早就提到过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能当一个代步者,老师应该放心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在学生不懂时,或是提出的观点不正确时,或是遇到什么难题不能解决时,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将上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将学过的内容总结出来,能够无畏的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2.教师能够丰富与学生之间的表达交流,及时的交流技巧,与学习音乐的方式,这个我们不难理解,学生是情感教学的受益者和参与者,没有学生情感教育就没有对象,它就失去了意义。在音乐教程的教学中,唱歌是音乐教学的主要方式,所以唱歌在教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关键之一。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在实践中应用它们。学生的各种能力会不断地激发出来,为教师生互动音乐教育提供强大的动力。
3.科学性的选择师生互动的内容: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最有权利对老师的教学方式说不的人,也要适当的对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当的地方,给老师指出来。老师能很容易的听出学生唱的歌中都缺少什么,是否富含感情,是否真挚,老师应该与学生进行歌曲方面的交流。
篇4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 学习兴趣 践行思路
音乐教育对培养初中阶段学生审美意识、陶冶情操、启发学生智力、提高修养、健全学生个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长久以来,各学校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而且学生本身对音乐课程的兴趣也不够,认为音乐课是副科,不重要,加之学校的硬件建设也跟不上,一系列的原因共同导致初中音乐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目前利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教学是教育界越来越重视的教学方法,而且成为新时期教育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1]。主要体现在:例趣、问趣、喻趣、形趣等方面,甚至也可以开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求新心理,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提高教学质量[2]。本文旨在改革传统的初中课堂教学以“教师教、学生练,理论灌输、歌声演示”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一、充分利用趣味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趣味教学主要体现在寓教于乐、学趣并重的氛围下,让音乐知识生动化、丰富化,挖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时,可以先给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想,夏天夜晚昆虫鸣叫和激情舞动的景色,并可以让学生把听到的和想到的东西说出来。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声音和乐器演奏的结合来引导学生喜欢器乐作品。在教学生演唱《西部畅想》之前则可以先给学生讲讲关于西部的一些故事,比如三峡水利工程等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学习《二泉映月》时,先把这部作品的背景故事作一些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其有所了解,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欣赏兴趣也随之倍增。通过故事或者传说为开篇引入正文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在对课堂内容的背景知识感兴趣进而调动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们学到文学知识,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入音乐课程教学正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真正起到授人以渔、事半功倍的效果[3]。
■二、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有很多定义,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休止符以及各种发音方法等用语言描述或者单纯的演示无法让学生提起兴趣。如讲授附点音符时,如果教师上来直接学生讲附点音符是谱中用来表示某个音需要演奏时延长一半的原时长,这样对于一些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讲理解起来肯定有困难。而教师如果通过一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歌曲,尤其是学生们经常听到的一些动画片等包含附点音符知识点的主题曲,这样肯定可以有效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又如进行发生训练时,如果教师单凭语言描述舌头、喉咙等如何做动作,这样学生肯定感觉不直接,而如果结合多媒体采用画中画的方式,在同一界面中同时将发声时口腔、牙齿、舌头等不同部位、不同的角度的动作幅度、姿态全方位的展示出来,分解给学生们看[4]。以此通过语言讲述,多媒体展示,并适时配以板书对重点知识进行简图标记,再结合现场音乐欣赏的观摩讲解,让知识变的形象,让音乐变的生动,使知识立体式的进入同学们的脑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三、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的音乐教学,是以一种内容美和形式美来陶冶学生们的思想情操。内容美,表现在音乐中是声音的美,形式美包括置景、音响、舞台之美。而这些内容完整的体现只有在音乐表演中,尤其是一些高水平的音乐表演中才能展现出来。所以教师应结合讲授的知识点,充分开发第二课堂。结合实际条件带领学生观看歌唱表演,尤其是正规的音乐的演出。另外多给学生们创造登台表演的机会,音乐知识只有在真实演出中才能得到锻炼,同时也让同学们在不断的演出中得到肯定而树立自信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间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强化理论传授,熏陶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大多在十四、五岁,正值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好奇心强,但缺乏耐久性,很容易浮躁。所以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感觉到音乐课程的内在美,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尤其学生对于音乐蹈的认识也处于启蒙阶段,因此更需要有效的理论传授,能使学生从理性上深入认识音乐与审美、音乐与情操的陶冶、音乐与人的气质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另外,从源头上让学生在不同文化交融与碰撞中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让学生认识音乐、熟悉音乐、热爱音乐,也是最终让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意识并且有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些对于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改变学生由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创新学生的学习思维,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5]。而音乐课作为反映学生审美境界及欣赏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初中学生素质的培养中有重要地位。依靠适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授课效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是教师展示自己的才干,提炼音乐教育的学科价值的重要途径。
注释:
[1] 苏敏:《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教学与管理》,2010(9),P142-143。
[2] 留森华,王丽秀:《对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1999,13(4),P23-24。
[3] 付枢琴:《初中音乐教学初探》,《科学咨询》,2010(17),P95。
篇5
【关键词】音乐教育 ; 后进生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85-01
初中音乐课程,是初中阶段教育的一部分,也是音乐教育的一部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尖子,而在于普及音乐。长期以来,社会大众对“音乐天赋”有一定认识,认为“天赋”是学好音乐的重要条件之一。把学校音乐课中的后进生情况归咎于“天赋”问题上,存在误区。的确,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能够投入音乐,进入音乐学习状态;但也有脱离课堂状态,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学生。而长期以来,我们对这样的后进生存在了一定的忽视。
初中学生,年龄在13-15岁左右,这个阶段,是获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重要阶段,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步阶段,也是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每一名学生都需要受到应有的教育,得到教师的关爱。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初中音乐课堂和其他课堂一样,存在一些后进生问题。然而初中音乐课堂后进生又存在着自身的一些特点。现归纳为以下A、B、C、D四类,分析针对他们的教育。
A类:感到考试学科课程压力大,无心上音乐课,在音乐课堂上学习其他课程的学生。
面对此类学生,音乐教师甚为气愤,但反思一下,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悲哀,我们的课存在一定的不够吸引学生的问题。音乐课堂是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虽然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如果音乐课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由衷感到“我要学”,此类现象自然消失。笔者认为,治理后进生情况,与治理疾病有一定共通之处:一是提高“自身免疫力”,即上文所说的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二是“对症处理”。除了对新生进行一定的入学教育,让学生懂得音乐课相关纪律观念,平时上课前也可以说明一下此类问题。在上课铃前,我如果早到,会允许学生各自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包括学习其他课程,并向他们解释:待会儿上课铃响,你们就应该将别的课的书本收至桌面以下,而不是压在音乐课本下面,不能放在“桌面”上,至于你放在C盘还是D盘,随便你。提醒不宜多,形成习惯即可。另外,这类问题也要和学校相关部门协调好,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B类:不主动参与,感受不到快乐的学生,长此以往,越发感到音乐课程难度大,听不明白、学不进去,对于课堂提问,寄希望于别人回答。这类学生可能只是少数,也可能是多数,因课程难度而异。
面对此类学生,音乐教师会感到无奈,恨铁不成钢,或者认为他们只要不违反课堂纪律即可。我们的课堂,是应面向全体学生的,人人参与。解决此类问题,从根本上,应降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难度,将课堂预设的总体难度降低,以满足、适应班级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对于不同学生,还应有相对不同的学习目标,在原有基础上进步,而不是“一刀切”的要求。
对于课堂提问,分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较难回答的,可自由发言,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设置指定学生来回答的问题。有时也可采用“快乐大转盘”的形式,转盘指针停在某个座位号上,某个学生就回答该问题。此外,如果这节课知识性较强,内容相对枯燥,如学习五线谱知识,就可以分组抢答比赛。经调查,之前学过乐器会五线谱的学生,不参加抢答,但可以回答大家感到困难的问题。
C类:思维活跃而分散,喜欢对音乐课本语言和课堂用语乱联想的学生。学生进入青春期,思维、智力不断发展,同时,性别意识增强,对异性充满好奇,容易对一些词语产生不恰当的过多联想,曲解语义。这样的学生虽不是很多,有严重表现的仅为极个别,但他们不能进入正常的课堂学习过程,而且很容易带动其他学生思维分散。
其实,此类学生往往反而具有较强的音乐学习力。只是作为教师,不应盯着他的不妥表现看,不应直接针对其不妥的语言、表现进行批评。解决此类问题,分两方面:一、加大音乐课堂艺术氛围渲染力。教师艺术化的语言和肢体动作,绘声绘色地讲述、示范,结合各种课堂活动,会给学生感染力,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即使是后进生,他也能感受到,在这样的氛围中,他该怎样做。二、不直指学生的不妥语言和表现。当学生对词语曲解时,可装作不在意,继续感染整个课堂。
D类:对教师、对音乐课有抵触,故意捣乱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品行较差,其他课程成绩也差,在其他课上也违纪。虽然是个别,但难以避免完全不存在。
这种后进生,问题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有学生自身原因,有家庭背景原因,但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关注教育上的举措。教师更要注意和这类学生的亲和力,拉近和他们的距离。在课堂上,不应有任何偏见和冷落,更不能体罚、心罚。如果这类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取得高出其他课程的成绩,这会是他学习自信心的一个起点,甚至因此逐步转化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课后,应多和这样的学生谈心,给他们人生观的指导,给他们文化课程学习方法的建议,甚至短期内改变大家对你印象的小窍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这些帮助都在感动之中。以美育情,以情感人。可以结合优秀音乐家的故事,让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包括对课堂上所听音乐的感受。即使他说“很难听”“我只喜欢xx流行歌曲”,那是我们课堂音乐教学做得不够,而不是学生的错。
综观不同类型的后进生,我们应树立正确观念,有信心让他们转化为优秀学生,有的甚至可以十分优秀。后进生有很大的潜能,有很多闪光点。我们应材施教、应班施教,但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确实很不容易。从后进生抓起,从最后一名抓起,不放弃,既是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一种方法,也是教育公平的一种体现。
初中音乐课堂是学校教育中课堂的一员,课堂教育又是整个教育的重要部分。但初中音乐课堂教育有着其独特的一面和不可替代性。当然,后进生问题,学校教育还应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使后进生存在的缺点、问题得到综合的修整、治理。教育是长期的过程,影响也是深远的。但教育对人的培养并非万能,我们不应急于求成,也不需将所有问题原因指向教育工作者,而是应当持之以恒地去做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工作。
参考文献
篇6
摘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其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的要求。音乐教师应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与方法,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教学;实践策略;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089-01
如何适应初中音乐教学发展,引导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束缚,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成为初中音乐教师所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因此,音乐教师应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热情,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与能力。
一、初中音乐教学的意义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能够改变人的思想,提升社会的文明水平,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和情感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教学也是一种思想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现实的作用,也得到越来越多音乐教育者的关注。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音乐教学模式,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学生的思想层面,内外兼修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其综合音乐素养与能力。
二、音乐创新教学实践策略分析
(1)秉承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审美情趣与能力的培养成为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而知识和技能教育则成为支撑、实现这一核心的工具与手段。如何应用正确的引导策略和教学方法,则成为初中音乐教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围绕“音乐审美”这一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育,重视、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充分发挥音乐在学生学习、家庭与社会生活中的教育性作用,鼓励实践性、创造性的音乐教育,提升其文化感知和审美体验。音乐教师的教学活动应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其为最优化教学的起点。同时,秉持新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以“美”的感受与体验作为学生兴趣的起点和动力的源泉,从而实现一系列教学过程。
(2)应用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行为,是一切教育理念得以实现的基础与前提。教师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怎样执行教学行为,怎样达成教学目标,都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应用当前比较具有优势、比较新颖的如探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知识掌握程度和审美能力。第一,探究式教学。新课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应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促使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增强音乐美感体验。比如在《希望与你同行》的教学中,教可首先为学生配乐诗朗诵歌词,再配乐演唱一次,让学生感受一下朗诵与歌唱的区别,引导其做出自己的判断与感受。同时,教师还可以用不同的力度、音色来演唱,引导学生对音乐演奏或演唱中不同音乐元素的变化进行探索,启发其进行自主探究,提升其对音乐韵律的理解和审美的感受。第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师可宏观联系整本教材,侧重于地域特色与文化特色等音乐学习与审美鉴赏这一重点。将整本教材的内容作为总体的系统任务,编制音乐总表。同时,编制表格每一个横向对比任务项,比如地域地理条件、文化特点及声音节奏特点等,引导学生较好地完成任务表格,加强文化认知、感情引发,最终帮助其形成大局观念、宏观思维,并完成整体认知。第三,情境教学方法。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较强、自制力较弱的青春期,再加上生活阅历有限,脾气性格等多方面都难以控制,所以较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可立足于学生的这些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创设一种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学习音乐,端正学习态度。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活其创新思维。例如,在歌曲《春之声》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春天里大自然万物复苏的景象,营造一种教学情境。也可以选几首关于春天的诗歌进行朗读,以引发学生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渴望。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的同时,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构造、节奏、特点及展现形式,为其留有足够的想象与思维空间。
(3)设置疑问,加强实践教学。质疑精神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的动力。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应在实践教学中善于设置疑问,寻找合理的时机,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提升其探究与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教授《化蝶》时,可围绕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这个爱情故事进行聆听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兴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初中音乐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与方法,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拓展其思维与创新能力,进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推动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悦.新课程体系下音乐创新教学方法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1(09).
篇7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素养;培养策略
一、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美育教育中,音乐教育更有较强的感染力。这需要通过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利用歌词、旋律和鲜明的艺术形象去激发学生的美感。一堂好的音乐课,就是一次美的熏陶,是学生在情操、品格、心灵上受到有益影响,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感受音乐美
优美流畅的音乐使人心旷神怡;欢快跳跃的音乐则令人轻松愉快;缓慢低沉的旋律往往令人沉思忧伤。不同的音乐情境会带给人不一样的心情感受。而在音乐课堂上美好的音乐和教师富于艺术化的渲染,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音乐之美,得到心灵的净化,从而实现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学生有了体验,才会对音乐作品产生兴趣,才会从其它要素入手,理性地感知音乐。相反,若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或欣赏曲子前对这段音乐毫无理解,或是教师所创设的情景错乱,只会适得其反。正如在音乐鉴赏课堂中,学生欣赏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时,教师从情感切入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的语速描绘一幅画面:“明月当空,优美宁静的江面上,渔民们满怀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渔舟飞扬……”顿时,一副流动着“渔舟唱晚”的画面出现在课堂每个人的意象里,而教师创设的情境正是对《渔舟唱晚》时而平静、时而激荡的旋律的补充,让学生很快投入到音乐活动中,这就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了情感铺垫,大大有利于学生感受音乐美。
三、结合教学内容,参与审美体验
音乐教学中所有的内容都具有体验性、操作性、审美性,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的内容,不断为学生创设音乐审美的艺术环境,引导学生去体验,让学生通过自主性的音乐欣赏,获得审美的感知。
比如在欣赏《念故乡》时,我用语言描述这首歌创作背景,原名为《自新大陆》是德沃夏克的巅峰之作。这部交响曲反映了一个捷克人对美国这个“新大陆”所产生的种种印象与感受,表现出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德沃夏克从黑人音乐和印第安人音乐中得到启示,吸取养料,创作出自己的旋律。《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主题是思乡。其浓郁的乡愁之情,恰恰是作曲家本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身在异乡为异客,德沃夏克时时刻刻都在怀念伏尔塔瓦河畔自己的故乡。我让学生随着我的语言联想作曲家本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接着我运用多媒体,播放家乡的美丽图片。对歌曲背景的讲述,对音乐画面的观看,让美的情境不断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不断加强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又如在教学《彩云追月》时,教师可首先分组,让各组学生拍手、拍腿、跺脚,模仿伴奏乐器,其次按声部分小组练习,让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作品的节奏美、旋律美、意境美,有的小组用竖笛吹奏旋律,有的小组用鼓为旋律伴奏,有的小组用碰铃来伴奏,有的小组用木鱼表演。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使音乐课堂气氛既情真意切,又活泼愉快。
四、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创造是初中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开展音乐创造教学有利于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如: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或学会歌曲以后,启发引导学生依据歌曲的主题、情绪、意境即兴创编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以律动、表演、集体舞等形式表现歌曲。又如,在学习和掌握了乐理知识后,引导学生大胆、自由地创编歌词、创编节奏、创编韵律等,进而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表现音乐,创造出美妙的音乐之声。
五、引领想象联想,培养鉴赏能力
音乐艺术具有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因此音乐很难表现出复杂、抽象的东西,不能像小说、散文那样用形象性的文字描写出精彩的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呢?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领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了。比如,在欣赏古琴《高山流水》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高山流水非常之美,作为古典名曲的《高山流水》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讲述的故事吸引了学生,也为他们的音乐欣赏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学生在琴声中听出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听出了无尽的流水,也感受到了一种知音难遇的慨叹……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潜在感情与音乐所表达的感情相互交融,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让学生联想到很多,也获得了审美的愉悦。
六、营造良好的审美学习氛围
良好的氛围能提升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情绪,更会使学生成为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审美教学氛围创设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感受到音凡辉倌吧。例如,在讲解《欢乐颂》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擅长的乐器表演。那些没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也可以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和大家一起分享、分析,以此来促进学生整体审美素养的提高。
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研究、探索,应用一切美的手段深入挖掘音乐的审美元素,从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感悟音乐之美,享受音乐之美,提高审美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高尚情操,使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质。
参考文献:
[1]姜晓华.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1(12).
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它可以让人们的心情随着它的节奏跳动,让我们的生活有所追求与向往,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音乐的学习就是一项人格提升的活动。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音乐教学也是不容忽略的一门课。音乐凭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吸引力,通过音乐教学使同学们对音乐激情高涨,促进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对于人格的培养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音乐教学能够扩展学生无限的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对事物感应力的提升,在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能力方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初中时期,恰好是学生吸收新事物的主要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提升学生提高创造力、发散思维的时候。此时,学生都是利用肢体语言以及自己的感知性接触与认知这个社会的,除此之外,发展动作、语言、感知觉、想象、思维还有个性等,都有可能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阶段,老师应该从学生提出问题的角度出发,组织相对应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考问题,促进创造力的发展。教学工作应该因人而异,老师应该以学生的立场思考,根据学生的具体现状,激励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勇敢创新,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主要工作任务。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的手段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尚小,也没什么经验,所以有些方面的自控能力还是很差的,也极易因为身边环境的作用发生一些思想的改变。鉴于此,老师们可以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很自然的通过情景教学的手段,让学生们主动地去学习,使音乐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学生融入课堂,轻松愉悦的进行基础知识的掌握,并进行知识的创新,有益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比如,当老师在教学生们学习《春天在哪里》这首歌的时候,就应该给学生们假设一个春天的景象,或是通过一些有关春天特征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展现出真实的情感,融入到春天的那种氛围,从中对歌曲的结构、特征还有表现类型也有了一定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励学生大胆的按照自己所认为的去进行歌词,曲调的创新。如此一来,不但使得学生的创新力得以提高,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以及创新理念
质疑精神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跳动,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在合适的时候提出合理的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向问题的方向去思考,从容易到复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使得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以提高。比如在进行《化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就能通过对"《化蝶》的创作背景进行设问,还可以提出"由这个爱情小故事,我们还能联想到哪些类似的故事","该故事的结局如何,你还有怎样的结局设计"等,以此促进学生们质疑精神的提高。老师们通过更广泛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有关知识的研究,通过故事新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生们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通过当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知识以及智力从直觉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的阶段,他们往往只是注意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于内在的东西,他们很难想象得到,也无法将他们联系起来。学校订购的某些课本内容对于他们来说过于抽象,不容易被他们所消化,假如可以利用现代的机械器材设计一些富有吸引力的、动静结合、好看的情景,让学生的各个器官同时感受到所要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都有所提升,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比如说,在欣赏《春之声》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们展现一下几张关于春天的图片,然后再诱导他们在音乐的天地里寻觅春天的气息,让他们完全融入课堂的学习氛围,畅想:树梢上有好多鸟儿在歌唱;小溪早已开始又一年的行程;小草刚刚从泥土中探出头来;花儿在向我们微笑;小伙伴们在场地里欢快的放飞风筝,仿佛自己小小的梦想飞向遥远,实现在不久的将来;慢慢的,学生就会完全沉浸在音乐与春天的情境里。
4.强化学生的音乐实践创作教学活动
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多地给予学生独自学习以及创新的机会,能够让学生大胆的展现自己,对于学生创新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乐器,通过即兴表演锻炼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让学生得到自己与众不同的体会。根据自己的感受,他们会创造出独特的即兴曲,这样就使得它们的创造能力得以体现。一般情况下,即兴创作和即兴表演是分不开的,即兴表演不需要按照乐谱进行排练就能开始表演,它能够使学生通过音乐表演得到方式表达本身的情感的技巧有效的提高,通过老师的指导与辅助,学生由刚开始的模仿创作变成了真正的创作家。比如,在教学《龙舟调》时,诱导学生们去体会这歌里的山歌民族风味以及符合劳动和符合跳舞旋律的音乐特征。在倾听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参加创作性的出演。先让全班来分小组来表演,表演完以后在用推选式的方式在全班师生的面前做表演。例如,让班上一位男生来出演艄公,在选取一位女生来出演要过河的娃娃,这样让这两位学生根据歌曲的实质边倾听音乐边做哑剧的演出。
三、小结
当代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创新这个字眼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而音乐老师在音乐的教学方面也应该与时俱进,摒弃以前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使学生更好的吸收所学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勇于创新,促进他们创新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方明."新课标"音乐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5).
篇9
一、识谱教学的现状分析
1.初中生识谱能力现状
学生识谱能力水平的差异分析。在认识简谱的初中生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初中生可以熟练地演唱简谱(年级分布均匀),而绝大多数的初中生不熟悉或者不能唱谱。而在认识五线谱的初中生中,情况也是如此。这些识谱的孩子中,绝大多数都是课外学习过乐器的,少数的一部分是在音乐课上学会了识谱。所以,在课堂上,这部分初中生可以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对于唱谱比较熟练,唱谱能力较强。其实初中生的识谱能力与年级并无太大关系。学习过其他乐器的初中生识谱能力较强,音乐素养也较高;相反,剩下的初中生们对于在课堂上学习识谱唱谱的成果就不乐观了。[2]
2.初中音乐识谱教学现状
(1)初中音乐课识谱教学的学情分析
识谱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并非是件困难的事。比起语文学科里数不完的汉字、数学学科里复杂的计算、英语学科里拗口的英文......我们的音符显得是那么的渺小,所以识谱能力的不足与识谱的难度系数不成正比。
(2)初中音乐课识谱教学的缺失所在
重音乐审美轻识谱教学是导致初中生识谱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新课标中关于学生欣赏和鉴赏音乐能力的关注度远远大于识谱这一领域,很多教师选择了重心迁移,越来越多的教师将目光投向了审美这一目标,对教谱便也只是泛泛而谈。再加上识谱教学费时,费力,而且成效不大,在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教师们对于识谱教学这一教学领域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初中音乐中识谱教学低效的成因
学生对音乐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初中基础音乐教学中,经历了儿次教学变革,从音乐教材到艺术教材再到音乐教材,导致教师对教学教育方法的不适应。其实,无论用艺术教材还是音乐教材识谱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本的音乐技能,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
三、识谱教学的改进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识谱教学在各年级有明确的要求,所以要教好識谱,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负责,首先要摆正音乐教育在初中课程设置的重要地位。
1.根据年级制定识谱教学方案
(1)低年级进行节奏感与唱音程的训练。对于一、二年级的初中生来讲,直接进行识谱学习还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在低年级的音乐课程培养中,主要是针对乐感的培养。在学习新课之前可以进行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音乐教学理论,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观点是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其内在的音乐感情。低年级初中生性格活泼、模仿力强,爱表现自我。因此,学生们在节奏鲜明,乐句匀称的乐曲中律动时,往往能自我地表现出多姿多彩的体态,动作不要太难,如基本的点头,拍手,跺脚等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听到的音乐,来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学生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自我的表现有韵律和优美的动作,学生们有较强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的原因,可以制定一些简单的小游戏来进行唱音程的训练。
(2)中年级以熟悉的歌曲作为载体。在教学发现中,很多学生表示很喜欢流行歌曲,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以学唱流行歌曲的歌谱来进行唱谱的练习。学生们在唱节奏、音准难度较大的流行歌曲时,不仅能唱的准确无误,而且能声情并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把学生们喜爱的一些歌曲或是近期较流行的一些朗朗上口的歌曲的歌谱整理下来,让学生们学唱。利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将流行音乐作为载体引入识谱教学,以学生能够接受和感兴趣的方式导入。
(3)高年级应灵活多变的将识谱与唱歌有效的结合。对于高年级的初中生们,有了几年学习音乐识谱的积累,如何将识谱与唱谱结合起来是高年级学生们的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虽然认识曲谱,但却不熟悉曲谱,以至于不能看着曲谱直接唱。
2.基于学情创设音乐识谱体验
(1)低年级注重教学的方法
可以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每节课以做游戏,讲故事的方式循序渐进。当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乐感后,再实施识谱,唱谱的训练。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声、像的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想去探究,想去学习。只有充分是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自主接受学习,而不是填鸭式的教育。这样学生们学起来轻松,教师们教起来也容易。
(2)中年级将乐器引入课堂
一些方便易学的乐器,如:口琴、竖笛、葫芦丝等。在学生识谱能力水平差异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绝大多数识谱能力较强的初中生们都有在校外学习乐器的经历。学习一门乐器,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识谱能力,节奏感,音乐理解力以及音乐表现力等多方面的音乐素养,可谓是一石多鸟。 在演奏乐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音准、节奏也有了很好的提高。即使再简单的器乐演奏也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学生对谱子有更深的认识,学生更能注意曲谱的各个音乐要素。
(3)高年级尝试作品的创作
在乐器学习相对成熟的前提下,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作力,如自编音乐小品,改变音乐片段的旋律等。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给予一定的反馈与指导,利用这种完全由学生主导的方式,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们参与的成就感,使学生们完全沉浸在自己自我创作的成就感之中。在感受和体验乐曲的同时,更加深了学生对曲谱的印象和理解,眼、耳、手、口共同参与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起以往的单纯由教师口述,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演奏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节奏概念,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篇10
【关键词】音乐教学 高效课堂 审美教育 艺术熏陶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17-0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音乐认识和艺术观点。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教学重点。
一、初中音乐的教学现状分析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音乐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初中音乐学科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音乐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优化新的教学模式,为初中音乐教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音乐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音乐教学实践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师依然是以交给学生歌唱视听技巧为目标,教学评价也是以学生具备的歌唱能力为标准。新课改的理念和观点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最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观的形成和提高的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因此形成了新课改知识理论上的改、口头上的改,实际教学中没有很好地改。同时,音乐学科不是中考科目,在一些教师和学生中存在着一种可有可无的观念,严重影响了新课改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二、构建高效初中音乐课堂的策略
所谓高效音乐课堂即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学习能力有了相应的提高,我们就视为课堂教学具有一定效果。具体怎样才能构建一个高效课堂呢?
1.注重学生音乐知识的收集、选择、整理和使用
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艺术观的形成。但是学校是有整体的教学计划及课时计划的,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是否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是否能把应该掌握的知识都能传授学生,是音乐教学效果保证的前提。初中音乐教学,由于受到中考的影响,一直都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况且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一些相关的音乐理论都无法在课堂内得到充分的学习。这时教师可以采用“课内损失课外补”的策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增加学生的知识视野,网络上有许多的音乐网站,在那里,有很多的音乐知识可以成为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资源。教师可以采取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到网络上搜集音乐专业知识,成为学生获得音乐知识和相关网络信息的途径。特别是对于音乐理论的掌握。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讲授,未免显得枯燥和乏味,但是如果把学习的方式改成学生自主自愿的网络学习,那么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进行网络搜集完成对乐理知识进行选择、收集、分析、整理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全面的乐理概念,并进行网络层面上的的释解,而且还能够形成不同类型的范例,进一步形成和建构学生的音乐知识,形成完整的图式建构,获取比较全面和深刻的音乐理论和乐理知识。
比如进行歌曲《桑塔路琪亚》的教学,这一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3拍子歌曲的指挥图示。我准备了电视机、DVD、钢琴、音像资料、地球仪等,然后通过学生事先的预习了解了这是一首意大利民歌,然后提醒学生,意大利是美声唱法的发源地,在地图仪上找到意大利这个国家,然后简单介绍意大利。最后播放这首歌曲的视频文件,让学生谈自己收听后的感受,了解三拍子歌曲的特点,感受音乐之美。
2.上好音乐欣赏课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人们依靠聆听音乐,获得精神上的享受。音乐的形式和流派是多方面的。乐曲、歌曲、器乐曲都是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而且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感受。音乐历史上,有很多的音乐家,他们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流传于世。随着音乐作品,很多的关于音乐和音乐家的故事也是不断传颂着。但是初中音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进行全部的讲解,影响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欣赏的能力。所以提高音乐作品欣赏课的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高效性的保证。
音乐是艺术,学习艺术可以提高审美。所以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还应该把审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优美的音乐具有很强的审美意蕴,教师应该将音乐审美教育作为欣赏课的重点。在音乐欣赏中,教师引导学生融入到音乐作品的意境中,使学生触情生情,实现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便顺利学习音乐知识。
3.高效初中音乐可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论水平
音乐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理论水平,就可以提高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音乐是可以愉悦人心灵的世界通用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论水平,对于学生继续深化音乐知识的学习,后期对音乐的创作都具有一定意义。学生掌握音乐理论,可以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感染力,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
音乐是一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艺术,一首乐曲,不同的人听到后会产生不同的感想,所以如果教师单凭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而进行讲解,势必要框住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注意到音乐作品的内涵,也要注意到对学生产生的不同的影响。从而收到陶冶学生性情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注意音乐在学生中个体差异和具体感受,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形成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如《长江之歌》的教学,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之歌的歌词就是一首气势辉煌的诗歌,这节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可以从抒情音乐的角度开始,体会《长江之歌》采用的典型重复与对比的创作方法。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听觉感受。
音乐学科是构成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学的艺术性、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品味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实践中,要认真思考美术教育的目的,采取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的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