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改革 外汇
一、改革后直接投资本外币业务操作比较
(一)企业办理柜台业务审核资料比较
改革后,办理外汇直接投资业务所需材料较为一致,大部分所需材料在首次登记时均已记录在资本项目信息系统中,所需材料银行可以直接打印即可,企业办理相关业务仅需直接去银行提供简单的申请材料,且多数情况下无需重复提供纸质证明材料,企业办理业务和银行审核业务的手续得到大幅简化。反观人民币直接投资业务,企业在多个环节办理相关业务需重复提交部分材料,且纸质证明材料复印件较多,业务办理效率相对降低。
(二)改革后直接投资本外币业务流程比较
改革后本外币直接投资管理流程大体相同,但影响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业务办理效率的环节主要体现在:
开户:新设外资企业需开立人民币基本存款账户、人民币资本金专用账户,银行审核材料多,业务办理流程长,一般需要1-3 个工作日。
资金入账:银行凭资本项目信息系统登记信息即可为企业直接办理外汇资本金入账,本币资本金入账则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现场填写《人民币跨境业务收款说明》,银行在真实性审核后为其办理,此环节一般需要20分钟左右。
验资,使用外币投资的,企业可在银行直接完成,而人民币出资企业如需验资仍需由会计师事务所操作,效率相对较低。
数据报送,与资本项目信息系统相比,RCPMIS 采集的直接投资信息和资金收付信息相对较多,银行数据报送工作量较大。
二、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一是有利于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改革后,直接投资外汇业务限制大幅放松,直接投资可兑换程度将进一步放大。从长远看,放松乃至取消直接投资项下跨境资金收付与汇兑限制,可为市场主体办理直接投资业务提供更多的币种选择,有利于扩大直接投资项下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二是有利于提高直接投资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防范能力。人民币直投仍纳入外汇监测范畴,弥补了直接投资本外币交叉业务监管的不足,对于加强直接投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具有积极作用。三是有利于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业务拓展。与改革前相比,企业本外币直接投资手续均得到大幅简化,有助于企业直接投资本外币交叉业务的办理。
(二)不利影响
一是双重监管加大银行和企业业务办理成本。从实际操作看,大多数情况下,即使全部以人民币出资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也难免今后不会发生外汇利润汇出等业务。若企业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业务不在银行外汇系统办理登记手续,势必会影响企业后续外汇业务的办理。基于这种考虑,企业和银行往往会在本外币系统中均进行登记,造成了多头监管,重复劳动。
二是直接投资外汇业务全程式监管彰显RCPMIS功能不足。相对而言,RCPMIS仍需改进,系统只采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信息,无法采集直接投资外币业务信息,会影响直接投资本外币交叉业务的有效监管;二是直接投资合规性信息仍需人民币银行进行复核,变相拖慢了业务办理流程;三是RCPMIS 数据采集项目多,信息量大,且需要银行人工录入,信息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三是部分跨境投融资人民币业务受限影响企业资金运作效率。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可根据经营需要开立多个外汇资本金账户,也可异地开户、异地购付汇,而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资本金只能在注册地银行开立一个专用账户,受限较多,不利于企业自主、灵活地进行人民币资金运作。
三、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业务发展中面临的几个突出环节,应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有效解决。
(1)适当简化业务审核材料,为市场主体办理相关业务提供明确指引。按照有关规定,再造业务流程,制定详细操作指引,简化业务审核手续。如将外商直接投资合规性信息复核权限同样下放至银行,通过RCPMIS查询银行录入的合规性信息,利用RCPMIS 系统加强事后监测和管理。简化境外机构在境内银行开立人民币NRA 账户手续,提高账户管理效率。并购或股权转让人民币专用账户在资金流转环节仅起到了过渡作用,监管意义不大,建议取消,并购或股权转让人民币资金可直接进入中方相关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
(2)进一步放宽业务限制,提高人民币跨境资金运作效率。现行管理规定对企业账户管理过于严格,不利于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自由选择银行办理业务,建议放宽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资本金开户数量,允许其异地开户,满足企业实际经营需求。
篇2
关键词: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 总体设计 离岸人民币业务
当前我国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开展情况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近年来,伴随人民币跨境贸易业务的发展,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也快速推进。2011年,《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1〕第1号)的,开启了境外投资人民币结算的征程;《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1〕145号)进一步规范了业务操作。2012年发改委等十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和机构成立涉外股权投资基金,鼓励发行银行间债券及境外人民币债券,促进境外流动性返回国内。2013年5月份,为规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工作,央行了《关于实施〈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就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等问题给予了进一步明确。央行在2013年度工作会议上,列出主要工作,其别提到要推进跨境个人人民币业务,稳妥推进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积极做好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试点相关准备工作,完善人民币跨境循环路径。同时,继续推进中国香港等境外人民币市场发展,鼓励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和循环。此外,央行还积极鼓励贸易融资及项目融资试点,为在岸流动性流向海外提供渠道,支持人民币从贸易结算货币转向投资货币。
政策的推动有力地促进了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的发展。截至2012年末,我国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商直接投资)和ODI(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海外直接投资)的人民币结算总计达到1746亿元,约占外国直接投资及对外直接投资金额的7.6%,大约有65%的对外直接投资以香港作为渠道。同期,已有106个国家的1158家金融机构进行人民币金融交易,香港和伦敦成为主要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此外,QFII、RQFII、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发行人民币贷款等人民币离岸业务也取得了积极效果。截至2013年6月末,通过QFII渠道流入的资本已达到435亿美元,RQFII总额度增至1049亿元,已有29家境外机构获得RQFII资格;QDII获批总额度达851亿美元;我国已同20个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累计总金额超过2.2万亿元人民币,提高了人民币在境外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对开展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的总体设计
(一)国际经验
一国货币国际化,在经常项目实现可兑换后,资本项下本币业务的快速推进和国际化是关键环节。受制于人民币境外流动性不足、投资渠道少、回流渠道不畅等因素,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面临一定困难。部分学者以美元本位经验提出,应通过贸易逆差形式扩大人民币境外流通,并健全回流机制,以丰富人民币各项国际化职能。然而,我国贸易顺差是由资源禀赋、储蓄率、投资率等诸多结构性因素共同决定的,短期内难以改变,以贸易逆差方式扩大人民币输出恐难实现。
纵观历史上英镑、马克和日元的国际化路径,都是在持续贸易顺差条件下,由政府推动本币资本输出入,继而带动产业资本输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生产资源,通过提升本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来强化本国货币的国际交易、结算、储备地位,形成本币的境外自我循环,最终实现国际化。这些经验对于推进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的快速推进大有裨益。
(二)开展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的总体原则和具体步骤
1.总体原则
借鉴他国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开展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应以放松资本项目限制、引入和培育资本市场工具为主线,根据交易主体、交易性质、交易地域等采取分类管理的策略,采取先局部试点后全国统一、先个案审批后全面推开、先额度限制后取消数量限制的思路。依照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留有余地的原则,分阶段、有选择地逐步推出资本项目开放措施。在顺序方面应是先放开流入、后放开流出;先放开长期资本流动,后放开短期资本流动;先放开有真实背景的交易,后放开无真实背景的交易;先开放机构交易,后放开个人交易的原则;先放开居民国外交易,后开放非居民国内交易。
2.具体步骤
按照交易性质,资本项下人民币跨境交易通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投资项下的人民币跨境交易;第二类是债权债务项下的人民币跨境交易;第三类是证券投资项下的人民币跨境交易。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类型
类型 内 容
直接投资项下 境外人民币境内直接投资
人民币境外投资
债权债务项下 人民币对外债权 人民币金融债权
人民币贸易债权
人民币对外负债 人民币直接外债
外商投资企业外方留存利润
人民币贸易负债
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货币与存款
证券投资项下 QFII机构在境内持有人民币证券产品
境内金融机构在港发行的有价证券
国际开发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2012年2月,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领衔的课题组撰写的一份报告公布,将我国资本项目人民币业务开放步骤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
短期安排(2010-2013年),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管理,鼓励企业“走出去”。直接投资本身较为稳定,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实证表明,放松直接投资管制的风险最小。雄厚的外汇储备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充足的外汇资金,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成本的优势,西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收缩为中国投资腾出了空间。目前,短期安排已基本实现。
中期安排(2013-2016年),放松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人民币商业信贷、人民币对外债权、人民币对外负债的管理。这三者的稳定性较强,风险相对较小。放宽对这三者的管理,有助于人民币跨境结算和香港离岸市场建设,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同时,有利于改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长期安排(2016-2018年),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开放人民币证券投资项下投资,先开放流入后开放流出,依次审慎开放不动产、股票及债券交易,逐步以价格型管理替代数量型管制。一般开放原则是,按照市场完善程度“先高后低”,降低开放风险。总体看,市场完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当然,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顺序和期限安排是相对而言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成熟一项开放一项。在部分地区试点可兑换程度较低的项目,如国家支持深圳前海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探索试点跨境贷款这一可兑换程度较低的项目等。这符合中国渐进式改革的逻辑,先试点、后推广,将改革的风险置于可控范围之中。
当前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本外币监管标准不一致,存在政策疏漏
由于目前本外币监管政策存在一定冲突,同一类交易主体不同币种的跨境交易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为市场参与者利用政策差异牟取利益提供了空间。目前,资本项目外汇资金的结汇管理原则是支付结汇制,即涉汇主体资本项目结汇必须具备真实的交易用途背景。银行在审核结汇资金用途的真实性和一致性后才能办理结汇手续。然而对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资本金专用存款账户,监督管理方式相对较为宽松,为企业利用人民币结算规避外汇管理政策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催生了大量“规避监管型”人民币业务。
(二)人民币或有债务的管理政策不统一,银行执行难
根据规定,境内机构(含金融机构)提供人民币对外担保,原则上按现行对外担保管理规定操作,即人民币融资性对外担保应纳入融资性担保额度管理范围。但是根据银发〔2011〕145号文的规定,银行可以为客户出具境外项目建设和跨境融资等人民币保函,银行的人民币保函业务不纳入现行外债管理。政策管理的不统一,给银行办理短债业务带来了执行困难。
(三)跨境人民币信息共享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监测分工不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文《关于跨境人民币业务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银发[2012]103号),明确了在按币种划分的原则下,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负责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并就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政策制定、监测数据统计、协调机制建设等事项作了规定,明确外汇局负责国际收支相关统计工作以及全口径外债统计监测,但未明确外商投资业务、境外投资业务以及其他资本项下业务的统计监测分工。
二是外汇局难以掌握准确完整的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收付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2011〕第23号公告)规定,境外投资者以跨境人民币履行出资业务,以及境内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境外投资,只要在注册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办理企业信息登记后即可办理资金流出入。由于外汇局资本项目信息系统与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尚未实现数据共享,如果银行将跨境人民币收付信息不及时或漏录入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外汇局将难以掌握准确完整的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收付信息,使管理处于较为被动的境地。
(四)加剧跨境收支波动
在当前我国利率、汇率市场化程度还不高的情况下,人民币在岸和离岸市场存在利差、汇差,企业可以相机抉择结、购汇的时间和地点以获取价差收益,从而使得人民币跨境收支的流向调整加快。
发展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的建议
(一)推进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积极稳妥地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和投资业务。逐步转变存贷款利率为市场定价,促进本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加快国内资本市场基础建设,完善交易机制和治理结构,加快培育国内外投融资主体, 丰富交易品种。适时推出以人民币计价发行的国际板,从而开辟海外存量人民币投资渠道。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增强市场筹融资能力和资本配置功能,提高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后的资源配置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
(二)扩大资本项目人民币业务额度,拓宽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渠道
放宽对个人和企业换汇限制和对人民币汇出的管制。将境内个人购汇额度提高到每年50万美元,企业额度提高到1000万美元。允许境内个人和企业在同样的额度内将境内人民币汇出境外。逐步增加境外机构向人民币银行间市场的投资额,同时提高QFII额度。
允许非居民在境内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三种方式融入人民币,并同时允许这些资金兑换成外汇。逐步向非居民账户开放人民币投资市场,包括理财产品、基金和债券等,其开放的步伐应与香港人民币产品市场的发展协调。
(三)改进资本项目管理手段,促进人民币贸易投资便利化
尽快研究制定人民币资本项下跨境交易管理办法。跨境资金管理法规应突破币种限制,以跨境资金的流出入为出发点,搭建完整的制度体系,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支持本外币跨境业务的发展。淡化人民币资本项目管理行政审批限制,最大化地实现人民币投资便利化。对外商投资实行总额管理,商务主管部门只审批现汇和跨境人民币出资总额,不审批各币种具体金额和比例。加强人民币外债流入及运用的监管,提高我国对外负债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加快制定人民币或有债务的管理办法与操作规程,便于银行办理短债业务,加强短期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防范。加强政策协调,对涉及人民银行和外汇局交叉监管的业务,拟订业务操作规程,确保不出现管理重复与监管盲点。
(四)发展离岸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提升境外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
在离岸市场(如香港)发展多元化的人民币投资工具,吸引国际投资者使用、积存人民币。在境外发行不同期限的人民币债券,建立离岸人民币收益率曲线,为相关的金融产品提供一个高透明度的定价基准,降低金融工具交易成本。开发各种人民币衍生工具,为对冲交易提供更多选择,大幅降低对冲成本,提高使用及持有人民币的需求。允许境外参加行通过境内行从境内银行间同业市场上拆借人民币,并汇出境外。对已获得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额度的银行,允许其用持有的境内债券进行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并可汇出境外。允许境外行用所持有的点心债到境内银行间市场进行一定比例的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并允许将借入的人民币资金汇出境外。鼓励境外银行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一定数量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和熊猫债。允许中资国有商业银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型保险公司等机构将一定比例的人民币资金投资于香港债券市场。
(五)改革开放金融市场,开辟人民币境内外进出的缓冲区
货币国际化必须与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发展及完善国内的金融市场,确保足够的透明度、流动性和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使其货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吸引力。加快发展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使其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场,形成一个资金进出境内市场的缓冲区。逐步扩大企业跨境人民币贷款的试点范围。增加北京、深圳、天津等城市(上海已试点),对跨国公司试行在一定额度内,允许向境外关联企业提供跨境人民币贷款。试点机构应扩大到中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应允许同一行下的分支机构之间提供跨境人民币贷款,贷款额度由央行制定管理办法。
(六)建立国内国际多部门交流机制,强化部门间的联动与协作
与有关国家和地区金融管理当局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对人民币跨境交易流量和滞留境外存量定期交流,及时准确掌握境外国家和地区接受和使用人民币的状况,共同对人民币非法和突发性流动加强监测和限制。联合有关部门,加强人民币资本项下交易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监管。加强“一行三会一局”等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及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强化本外币、机构和产品等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减少监管重叠,填补监管真空,形成一体化监管格局。明确外汇管理局对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监督管理和资金使用的延伸检查权。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监管口径与外汇管理政策的监管标准有效衔接。按照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原则统一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账户开立、资金使用、清算退出和利润汇出等各方面的标准,形成一体化监管格局,促进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七)建立健全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体系,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监测
篇3
关键词:人民币自由兑换;人民币汇率;人民币资本项目跨境交易;顶层设计
JEL分类:F3 中图分类: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1006-1428(2011)12-0034-05
一、人民币资本项目跨境交易的基本类型分析
在目前人民币尚未完全自由兑换的情况下,考虑到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现实性和前瞻性,按照交易性质。资本项下人民币跨境交易大致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直接投资项下的人民币跨境交易;第二类是债权债务项下的人民币跨境交易:第三类是证券投资项下的人民币跨境交易。
(一)直接投资项下
根据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方向不同,可分为人民币境外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两类。一是境外人民币境内直接投资,主要是指境外机构和个人以其持有的人民币在我国开展直接投资活动。二是人民币境外投资,主要是指境内机构经主管部门核准,通过设立、并购、参股等方式使用人民币资金在境外开展的直接投资行为。
(二)债权债务项下
主要包括人民币对外债权和对外负债。所谓人民币对外债权,是指我国境内机构或个人向非居民提供的以人民币表示的具有契约性或非契约但具有实质性求偿权的债权。按交易性质,人民币对外债权可分为贸易债权和金融债权。
1、人民币对外债权。
(1)人民币贸易债权。人民币贸易信贷主要是指进出口贸易双方之间直接提供的商业信用。贸易债权则是因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对非居民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权,如预付货款、应收货款。目前人民币还未成为国际化货币,在进出口贸易结算中仍然以美元、日元等外币为主。但是,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改革的深入发展,必然会逐步产生人民币贸易信贷。
(2)人民币金融债权。因资金往来关系产生的对非居民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债权,如对外放款。根据债权主体不同可分为非金融企业人民币境外放款、金融机构人民币境外贷款以及个人人民币境外放款。
2、人民币对外负债。
(1)非居民对居民的人民币借贷(简称人民币直接外债)。是指非居民债权人通过某项安排向我国居民债务人直接提供的以人民币标价的融资,债权人得到的是不可转让的凭证或工具。目前,我国对于外债项目管制较为严格,因此非居民持有的可用于借贷给我国居民的人民币资金和渠道十分有限,仅在周边国家居民与我国居民之间存在,资金量不大。随着人民币可兑换进程的逐渐加快,可在现有外债管理体制下,参照外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外债管理办法,采取额度管理逐步开放人民币直接外债。
(2)外商投资企业外方留存利润。主要指经外商投资企业董事会批准,已分配给非居民投资者暂时留存在企业尚未支取的利润。由于企业对这部分利润负有随时足额偿付的义务,因此“应付股利”中的外方利润留存部分在性质上完全符合人民币外债的特性。
(3)人民币贸易负债。主要是指因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对非居民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务,如应付货款、预收货款等。
(4)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货币与存款。一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是货币当局对持有人的负债,当该货币被非居民持有时,成为该国央行对非居民的负债。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存款货币,包括非居民在境内的人民币存款、在境外的人民币存款和持有的现金。非居民在境内的人民币存款是指非居民(包括机构和个人)存入我国境内金融机构、以人民币标价的货币资金。分机构存款和个人存款。非居民在境外的人民币货币存款目前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区。
(三)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证券
主要是指我国境内主体发行的人民币证券被非居民持有,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证券按照发行地分为境内发行和境外发行两类,按照证券类型分为股票发行和债券发行两种。由于我国对证券投资管制最为严格,因此这一交易项目目前仅仅开放了三方面内容:一是允许QFII机构在境内持有人民币证券产品,包括:股票;基金;债券及存款。二是允许境内金融机构在港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期限在1年以上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三是允许国际开发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二、我国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跨境交易总体方案设计探讨
从现实性和前瞻性角度出发,资本项下人民币跨境交易的管理与统计监测应同步并进,以便建立起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在政策管理层面,可根据交易主体、交易性质、交易地域等采取分类管理的策略,采取先试点后全国统一、先个案审批后全面推开、先额度限制后取消数量限制的思路,同时可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择机推出不同的交易类别。总之,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采取渐进的方式,有选择、分步骤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跨境交易活动。按照先放开长期资本交易、后开放短期资本交易,先开放有真实交易背景、后放开无真实交易背景的交易,先放开居民国外交易后开放非居民国内交易,先开放机构交易后放开个人交易的原则,近期可以优先考虑的人民币资本项目跨境交易包括以下内容:
1、境外人民币境内直接投资。
从增加境外人民币投资渠道和使用范围来看,开放这一交易类型是很有必要的,加之在我国可兑换的资本项目中FDI是放开最早和管制最宽松,而且监测系统和管理手段相对也是最为健全的,因此先行推出人民币境内直接投资是可行的。目前,允许以境外人民币在我国直接投资涉及的外汇管理内容包括:一是出资方式。建议在相关法规中增加境外人民币作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出资方式。二是资本金账户。由于境外汇人的资金为人民币。因此无需开立外汇资本金账户,但鉴于该部分资金的性质特殊,同时为便于监管部门的有效监测,建议专门设立人民币资本金专用账户,用于反映外国投资者投入的人民币资金及账户支出情况。三是验资询证。办理人民币资本金的验资询证业务时,一是审核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外国投资者出资情况询证函》信息与人民币资本金专用账户核准开户及到账情况是否一致;二是审核人民币投资款汇入汇款凭证中的投资人与资金性质是否正确。四是撤资。以人民币投资的外国投资者若发生先行回收投资、清算、转股、减资等从所投资企业获得的财产,应以人民币形式对外支付,防止因套汇支付对冲资本项下汇兑监管效果。五是系统问题。目前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业务系统全面反映了外商投资企业从设立到注销的整个存续过程,因此一旦开放人民币境内投资,涉及出资方式的各个业务模块和统计分析模块都应据此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业务和统计分析需求。
2、人民币境外投资,即人民币FDI。
境外投资是近年来我国一直积极推动的,目前不
论在交易审批环节还是汇兑环节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手续都较为简便。随着人民币结算规模的日益扩大,在境外沉淀的人民币资金量会越来越大,以人民币进行境内直接投资的需求将呈上升之势。从管理的角度看,除了不涉及汇兑环节外,人民币FDI与外币FDI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人民币FDI的管理原则、管理流程和环节可参照《资本项目外汇管理业务操作规程》的内容执行,无需另行制定操作规程,数据采集也可通过FDI系统完成。
由于以人民币向国外投资可以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和降低汇兑成本,因此大多数境内投资主体对放开这一交易类型持积极态度。但也有部分对外投资额较小或以自有外汇对外支付的企业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以人民币进行境外投资虽然可以降低自身汇率风险,但因境外企业人民币流通结算受限,对采用人民币结算接受程度不高,进行少量业务不仅无法体现汇率成本的降低,而且操作也比较麻烦。因此,在推进人民币境外投资业务时我们应采取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方针,由个别国家、个别地区、个别企业进行试点。一是优先选择人民币流通量或存量较大、兑换和清算机制健全及所在国对人民币接受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来开放该项目,如港澳地区、我国周边的蒙古、越南等国,之后可逐渐向东盟各国扩展;二是谨慎选择试点企业。应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选择那些规模较大、需求强烈且降低汇兑风险和成本明显的企业进行试点,通过对试点问题的解析逐步完善管控制度,取得经验后再实施推广。在业务流程方面,由于目前境外投资业务手续已简化很多,无需经外汇局核准直接由银行审核办理投资资金汇出,因此在人民币境外投资业务中也应体现这种便利性,人民币投资款汇出不需核准由银行直接办理,然后在直投系统进行备案即可。在业务系统方面需要对直投系统中的境外投资和统计分析模块内容进行调整,主要是在银行备案登记功能中增加境外投资人民币资金汇出备案:在统计分析模块增加人民币境外投资相关功能。
3、非金融企业以人民币对外放款。
目前企业境外放款的对象主要是其境外投资设立的子公司,这些公司受企业规模、资金成本等因素约束主要依靠境内母公司的资金支持。而大多数母公司的资金来源为人民币购汇或外汇贷款,因此人民币境外放款的需求较为强烈。在管理原则上可参照《关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于符合通知要求的放款条件的企业,由外汇局为其核准放款额度,在该额度内企业可以多种形式对外放款,其中包括人民币资金。在账户管理方面,可相应增加境外放款专用账户的人民币币种,所有境外放款的人民币资金必须经该账户汇出境外,还本付息的人民币资金也必须汇回该账户。境内放款主体人民币账户与境外放款专用账户之间的人民币资金划转直接在银行办理。境外放款专用账户内人民币资金向境外汇出及境外汇回均需经外汇局核准方可办理。在业务系统方面。同样需要对直投系统中境外放款模块进行相应调整,包括境外放款签约登记功能、境外放款专用账户管理功能以及相应的统计分析功能。
4、人民币贸易信贷。
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试点改革推动了人民币贸易信贷业务的发展。由于该业务具有期限短、可控性差、表现形式多样化等特征,目前在管理与统计上仍处于空白。因此,首先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人民币贸易信贷纳入现有的信贷登记管理;其次,改进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现有的登记系统是以企业出口贸易必须收到外汇、进口贸易必须支付外汇而设计的,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后系统应作相应改进才能适应登记需要,可在系统中直接增加人民币币种。此外,由于现行的贸易信贷登记系统缺少统计分析功能,因此为有效监测贸易信贷项下人民币及外汇资金的跨境流动情况,亟待加强贸易信贷统计监测工作,否则该项下极易成为异常资金入境通道。
5、非居民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为了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和对外开放,同时降低企业使用国际开发机构贷款的汇率风险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近年来我国逐步引入国际开发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这些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主要目的是募集资金后借于国内使用,股本投资相对较少。为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下一步可继续推动资信较好的外国政府等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其管理可参照目前国际开发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的管理办法,由债券发行人在每季度末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报送运用人民币债券资金发放及回收人民币贷款、投资的情况。
6、人民币对外担保。
随着人民币贸易融资和各类海外贷款业务的开展,对外担保的需求将逐渐增多。但现行对外担保管理规定仅限于外币债务,涉及人民币债权债务的对外担保尚处于法规的空白地带,这给相关业务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法规,支持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企业提供人民币对外担保。
7、人民币OFII。
在当前我国尚不能完全放开资本项目管制的阶段,允许境外合格主体将合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通过QFII渠道进入境内资本市场,有助于扩大境外人民币使用范围,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接受度。与此同时,人民币资金通过QDII渠道流向境外市场,可以为境外市场提供更多的人民币资金来源,增强人民币在境外的流动性。近期可以考虑在香港先行试点,允许在香港注册的合格机构投资者以合法持有的人民币投资我国A股和债券市场,人民币QFII规模在可控的前提下可随着境外人民币的存量增加而逐渐放大,逐步形成规模可控、规范有序的人民币回流投资渠道。
8、境外股东减持A股所得人民币资金直接汇出。
根据现行规定。境外股东在减持A股后所得人民币资金必须在60天内购汇汇出。部分境外股东因与境内企业有贸易结算或有向境内再投资的需求,希望能够将减持所得资金先以人民币形式直接汇出,从而避免两次汇兑带来的损失,并可规避汇率风险。这一需求有其合理性,也有助于推动人民币跨境业务发展。应在政策措施上予以支持。
三、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跨境交易中存在的问题
(1)人民币还不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这就极大地阻碍了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的流通,外国居民既无法自由地获得人民币,也无法自由地将其持有的人民币兑换为其他货币,大大降低了使用人民币进行资本项目跨境交易的积极性。
(2)政策法规存在障碍。目前,资本项目跨境交易的管理规定涉及多项政策法规,大多数都没有涉及以人民币结算的内容,因此,要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跨境交易首先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规范和管理人民币跨境交易行为。
(3)我国人民币利率尚未实现完全的市场化操作,而且目前人民币的利率普遍高于美元、欧元、英镑等主要的国际流通货币利率,这将会使境外市场对于人民币资金的融资需求不足、投资需求巨大,对国内的投资市场形成巨大冲击。
(4)人民币跨境流动还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一直以来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以及监管工作都是以外
汇的跨境收支为前提设计的,对于人民币资金跨境流动不论是制度建设还是系统功能方面基本都未涉及,不利于监管部门对该项下资金流动的风险监控。
(5)受外部冲击影响的可能性加大,影响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大量的人民币在国际间流动无疑会削弱央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从而影响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效力。
(6)对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币跨境流动对于大部分商业银行来讲是一个新的课题,经验的缺乏是银行面对此类业务进行风险管理的一个主要难点。特别是在如何区分真假资本项目跨境投资、辨别贸易真实性、防范国际游资等问题上,银行进行真实性审核存在较大难度。
为防范人民币跨境流动可能带来的风险,资本项下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制度安排应与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适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跨境资金流动的真实性及其与交易活动的一致性。在设计制度时。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监管资源和现有业务系统,把统计监测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做好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和外汇管理业务系统的整合对接。
四、近中期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业务开展对策建议
按照“风险可控”这一总体原则,结合近中期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国内实际,人民币资本项下跨境业务宜采取“先长期、后短期;先实体、后金融;先流出、后流入”推进步骤,原因在于长期资本流动和实体经济风险相对较小,安全可控;而先促进流出则有利于释放国内流动性压力,缓解国内通货膨胀,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推进。
(一)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业务开展
2011年1月,人民银行实施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标志着人民币跨境结算从国际贸易扩展至国际投资领域。为此,建议适时将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业务扩展至全国所有地区,促进国内投资主体对境外条件成熟地区的人民币直接投资资本输出。
(二)短期内开放外商以人民币直接投资
目前,人民银行、外汇局涉及人民币跨境业务监管系统主要有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反洗钱系统和直接投资业务系统,对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监管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条件和监管资源。在此条件下,建议在加强反洗钱审查、外汇部门加强人民币投资资金来源审查和本外币协调管理基础上,年内开放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已和我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地区)的投资主体以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
(三)择机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板市场
在完善国际板证券市场跨境人民币资金管理、严格限定证券发行主体与国外投资主体、妥善安排境内投资资金和境外人民币投资资金的隔离防火墙(如为境外个人或机构资金投资国际板开立人民币离岸账户进行区分)基础上,适时推出以人民币计价发行的国际板,从而开辟海外存量人民币投资渠道。
(四)稳步发展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
以香港离岸金融中心为依托,近中期内稳步发展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拓宽海外人民币投资渠道:扩大发行参与者范围,逐步将发行人民币债券主体放宽至合格的内地工商企业、香港金融机构与企业和其他海外发行主体;扩大投资者范围,逐步将基金公司、国家财富基金、慈善机构和保险公司等列入投资主体:继续扩大人民币债券市场交易规模,促进发行常态化,壮大人民币债券市场规模,促进人民币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扩大人民币在海外债券市场的影响力。
(五)积极开展人民币中长期外债业务
以现有外债管理框架为基础。在加强反洗钱审查、外债登记环节的人民币外债资金来源风险审查和事后用途合法性监管基础上,在境内货币流动性趋于紧缩时,选择香港或东盟作为境外试点地区,适时推动开展内地企业与境外试点地区开展人民币跨境贷款业务,吸收利用香港(或东盟国家)的大量低成本人民币资金回流,以拓展境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境外筹资渠道,支持境内企业扩大再生产需要。
(六)有序推动开展人民币短期外债业务
在人民币中长期外债业务顺利开展并取得成功管理经验基础上,适时推动开展境内金融机构、企业与境外机构的跨境人民币短期融资业务,扩大境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境外的融资渠道,满足境内企业生产流动资金的需要,进一步改善境内中小企业的发展生态环境。此外,鼓励境内商业银行开发更多针对周边国家金融客户的人民币保值、增值产品,回流区域内沉淀的人民币资金。
(七)加快建立人民币境外回流机制
从主要国际货币的经验来看,本币国际化的本质应该是境外接受程度的逐步提升,而不是仅仅体现资本利差。因此,应沿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轨迹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首先,应建立境外人民币流动监测制度。央行可以通过与国外央行建立信息交换机制,第一时间获得境外人民币流动的监测信息;可与汇丰(中国)等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外资银行建立信息交往契约,以挖掘、掌握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上的交易信息。其次,建立香港人民币离岸资金池,放缓人民币回流冲击。可以考虑在香港设立试行的、限额管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联合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协调香港金管局、在港银行、证券交易所共同维护资金池的运行。同时,可考虑通过契约控制流动阀门:当资金池蓄存量不足时,关闭阀门继续蓄存,并鼓励人民币债券、固定利息产品、房地产投资信托产品、保险与再保险产品、ETF基金(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等金融产品创新;当资金池蓄存量达到限额时,打开阀门,让回流人民币沿着政策渠道进入境内,放缓其对货币政策、汇率制度的冲击。再次,完善货币互换。在货币互换协议中增设央行对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购售汇制度安排。以打通境外人民币持有者与当地金融机构、所在国央行的购售渠道。此外,尝试建立非可自由兑换货币平盘准备金,用于购买贸易双方金融机构办理结售汇业务中形成的外汇买卖敞口头寸,以减轻人民币的海外派生成本。
(八)加快人民币全球清算体系建设
积极推动建立高效严密、安全稳定的清算系统。配备相应的备付金和授信支持体系以确保资金及时清算;切实加强资金清算过程中反洗钱、反偷税漏税以及控制资金流向等方面的措施;积极推动各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开展人民币业务;进一步扩大中国银行业与海外行的合作,吸引国外金融机构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积极支持香港加快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充分发挥香港离岸中心对人民币国际结算面向全球的辐射作用。
篇4
中国央行主要是沿着两条路径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是推进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的结算;二是促进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了帮助其他国家获得额外的人民币以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央行与越来越多的央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
2010年一季度至2015年三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由184亿元上升至2.09万亿元,增长了113倍。同期内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与跨境贸易总额之比则由0.4%上升至32.5%。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人民币结算规模由2亿元上升至208亿元,而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人民币结算规模则由14亿元上升至351亿元。由于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与投资领域的结算取得了巨大进展,导致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水涨船高。
不过,从2015年下半年起,上述指标大多发生了逆转。2015年三季度至2016年二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由2.09万亿元下降至1.32万亿元,同期内人民币结算规模与跨境贸易总额之比则由32.5%下降至22.0%。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人民币结算规模由208亿元下降至116亿元,而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人民币结算规模则由351亿元下降至143亿元。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人民币结算的全球占比从2.8%下降至1.7%,而人民币在全球结算货币中的排名则从第4位下降至第6位。
为什么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从2015年下半年显著放缓了呢?原因之一,在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预期转变为贬值预期,且贬值预期在“8・11”汇改后明显深化。事实上,从2014年二季度起,随着人民币兑美元的每日中间价开始变得持续高于收盘价,这意味着市场上开始产生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但是,由于市场相信中国央行将会维持汇率稳定,上述贬值预期并不强烈。
然而,在2015年的“8・11”汇改中,中国央行主动放弃了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干预,这不仅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最高点的6.1左右贬值至目前的6.7左右,而且进一步加深了人民币贬值预期。
众所周知,在过去普遍存在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发生了大量的人民币跨境投机套利活动。主要的跨境投机套利方式有两种:跨境套汇与跨境套利。所谓跨境套汇是指如果存在持续的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预期,那么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价格要比内地的人民币价格更贵,因此可以通过将内地的人民币输送到香港市场来获利。这种套汇通常会通过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大规模的套汇不仅会导致香港市场上人民币存量上升,而且会导致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规模上升。然而“8・11”汇改后,伴随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预期的逆转,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价格将变得比内地更加便宜,因此,输入人民币的套汇模式将会发生逆转,这会导致香港市场上人民币存量的显著下降。
原因之二,在于内外利差的缩小与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降低了跨境套利的吸引力。在过去,由于内地的人民币利率显著高于香港的人民币利率,导致跨境套利大行其道。所谓跨境套利是指内地企业设法从香港银行借入人民币贷款,将其输送回内地市场,从而赚取不菲的利差。在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下,如果从香港银行借入美元,再转换为人民币后输送回国内套利,则能获得利差与升值的双重收益。这种跨境套利的资金移动,依然会借助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的伪装。
跨境套利的结果,是内地企业获得更多的香港银行的贷款,以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的上升。然而,自2014年下半年起,随着中国经济潜在增速的下行,中国央行多次下调利率与准备金率,这造成内外利差显著收缩。再考虑到汇改后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的加深,因此,跨境套利活动从2015年下半年起显著收缩,甚至发生逆转,这既会导致香港银行对内地企业的贷款余额显著下降,也会导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的下降。
篇5
关键词:跨境贸易 人民币结算 货币国际化
引言
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是一条崎岖而又漫长的路。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决定,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成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关键一步。然而在开展试点的初期,结算规模并未达到政府的预期。截至2009年9月11日人民币跨境结算施行两个月时,贸易结算量仅为7000万元人民币。截至2010年6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交易额终于突破了500亿元,逐渐走出了初期的低谷。
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是打破美元垄断地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国家也认识到想要实现人民币更深度的国际化,我们必须走好这一步。
一、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意义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经国家允许指定的、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的结算,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规定的政策范围内,可直接为企业提供跨境贸易人民币相关结算服务。其业务种类包括进出口信用证、托收、汇款等多种结算方式。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是一种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业务,而一般来讲货币国际化益处主要体现在 :第一,货币发行国获得铸币税收益,即凭借发行特权所获得的货币面值超过发行和管理成本的金额。第二,本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和金融清算中大量使用可降低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第三,有助于减少外汇储备、缓解经济结构失衡状况。第四,提高本国金融机构业务水平和竞争能力。而对于业务本身来讲,主要有一下三个意义:
第一,帮助企业降低汇率风险,稳定我国企业的出口。近几年来,随着人民币升值脚步的启动,对于境内企业来说,由于汇率变动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损失。这一问题在出口贸易型企业,或是对外销售份额较大的企业中尤其突出。与此同时,以往很多出口贸易企业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在进行结算时往往还需要通过银行进行衍生品交易,使用金融工具来锁定汇率风险。但使用这些衍生产品,如远期结售汇时,会产生一笔不小的交易手续费。直接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企业也可以减少这一费用的支出。
第二,对我国企业贸易结算费用的节约作用。是节省企业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的有关
费用。当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以非本币进行结算时,通常为规避汇率风险而委托银行进行外汇衍生产品交易。根据测算,委托银行进行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约占企业营业收入的2~3%。若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我国企业为规避汇率风险所承担的外汇衍生交易费用即可消除。二是节省两次汇兑所引起的财务成本。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与我国之间的贸易大都采用美元结算,对贸易双方来说,存在着各自货币兑换为美元再进行结算的两次兑换成本,企业购汇结汇存在相应的汇兑损失。若人民币可用于国际结算则可减少其中一次兑换并节省有关费用,则可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汇率波动风险,有利于企业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实现汇率风险最小化。
第三,减少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压力。截至2012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
32557亿美元,并不断以每年约30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推动人民币计价结算后,我国部贸易顺差将体现为人民币,这既可抑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又能降低因汇率升值造成的外汇储备损失。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人民币“走出去”,跨境人民币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进展如下: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及业务种类不断扩大,结算量不断提高
今年以来,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量明显增加。央行统计显示,第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5804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货物贸易结算金额4165.7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出口结算金额1638.3亿元。第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498.7亿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结算金额28.7亿元,外商直接投资结算金额470.0亿元。图1为2010年一月至2012年3月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结算量。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交易额在近两年增长十分迅速。
(二)国际货币合作进一步深化
201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提出乐所有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均可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至此,中国从事进出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其他经常项目的企业均可选择以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和支付。
为配合跨境结算业务开展,央行还与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增加国外人民币存量,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创造了有利条件。据公开数据统计,从2008年底至今,货币互换规模总计高达21162亿元人民币。今年以来,央行又先后与阿联酋、马来西亚、土耳其、蒙古、澳大利亚等国的中央银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达3500亿元人民币。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途径
篇6
关键词:本外币;跨境收支;一体化监管;三级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3)-0059-06
一、前言
2009年7月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跨境人民币交易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人民币涉外收付款金额由2010年588亿美元飙升至2015年19605亿美元,占比也由1.7%飙升至28.99%,并于2011年起高居结算币种第二位,跨境人民币成为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对跨境人民币和外币资金跨境流动采用两套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及管理框架,涉外主体跨币种资金摆布行为日益突出,加大了跨境资金监管及宏观调控难度。因此,如何统筹好本外币监管政策,实现本外币跨境收支一体化监管,对于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跨境资金监管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如何?学者们已在该领域开展了相关研究。Stockman认为对跨境资金交易征税能够改善贸易条件,调节产业结构导向。Wyplosz研究发现有效限制跨境资金流动规模还能起到稳定一国汇率的作用。Levine(1999)分析研究得到,跨境资本流动性会随着管制的放松而增强,达到其提高生产效率及经济增长的目的。因此,不乏研究成果证实加强跨境资金监管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
国内大量学者基于我国现有的跨境资金监管框架对跨境资金监管措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首先,关于跨境人民币结算与外汇政策协调统一方面,许力(2012)认为跨境流动的人民币具有本位币和国际货币的双重属性,跨境人民币监管应与外汇资金的监管相协调;黄继承(2009)分析了外汇管理对于协调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及增强国际收支风险防范能力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外汇管理参与人民币境外债权债务管理、人民币跨境收支监测等政策建议;肖跃(2011)提出应密切关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对国内流动性管理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对人民币外债实行规模控制等建议。其次,部分学者基于本外币割裂的管理体系对跨境资金监管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体化的监管设想。刘源(2013)基于江苏省跨境人民币交易及流动现状,总结了短期本外币跨境资本流动对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及挑战,并提出加强本外币一体化监管的政策建议。安睿(2013)从监管机制、监管手段、政策法规三个方面剖析了当前跨境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主体监管、建立全方位监测系统的本外币一体化监管建议。文博(2016)参照FTA账户管理体系改革理念和思路,在现有账户管理框架内,通过一个外汇账户和人民币专用存款账户的模式,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的监管目标。李学武(2016)从本外币一体化视角,提出构建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框架体系的思路、原则、基本架构和实施路径。外汇局广东省分局课题组(2013)运用主体监管思路构建本外币一体化监管体系,通过纵向与横向比较监管主体的各类信息,解决了原有的割裂监管及行为监管模式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本文基于现有的本币及外汇监管政策法规,结合工作实践中已有成效,从实际操作层面构建了从政策法规至业务预警及事后监管的本外币一体化监管体系。
二、本外币监管模式
(一)监管现状
由于本外币跨境收支管理政策自成体系,具体监管措施在监管机构、业务办理、事中事后监管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1、本外币监管机构相互独立。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等相关法规规定,目前由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分别承担着本外币跨境流动监管职责,同时跨境人民币业务和外汇业务分别制定了不同的监管政策并分别监管。
2、本外币监管政策存在差异。本外币监管政策在主体准入、收支汇兑及账户额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导致监管过程中政策协同存在较大难度,影响监管效果。一是主体准入方面。目前外汇管理大多采用登记方式,而人民币业务大多可以直接办理或事后备案,且在主体名单管理方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二是收支、汇兑方面。收支方面:外汇业务单证审核及留存要求有所简化,但规定较为明确1,而人民币业务单证审核及留存资料要求则以原则性规定为主,银行可自行确定审核材料及办理流程。汇兑方面:外汇业务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证券投资、外商直接投资等资本业务均有相应规定;人民币业务则不存在兑换问题,相较于外汇业务监管更为宽松。三是账户及额度方面。账户开立方面:外汇业务管理严格区分资本、经常账户,对专用账户2监管则更加严格具体,而跨境人民币资金账户限制较少,审核材料也相对简单,但资本金账户开立3方面要严于外汇账户。额度控制方面:部分外汇业务如银行短债指标、境外放款等实行较严格的额度控制,而人民币业务在额度限制方面较外汇业务宽松。
3、统计监测系统相互独立。外汇统计监测以国家外汇管理局应用服务平台为依托,主要利用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采集全口径跨境资金流动数据,并通过货物贸易监测系统、服务贸易监测系统、资本项目信息系统等业务系统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跨境人民币统计监测利用 RCPMIS 系统采集、监测人民币跨境业务相关流量、存量数据及业务信息。本外币业务监测系统间无法实现信息的交换、比对及整合功能,难以满足监管主体的本外币一体化监管要求。
4、监督检查标准不一。外汇及跨境人民币业务在执法依据及处罚措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首先,检查执法依据。外汇检查以《外汇管理条例》为基础,结合各外汇业务监管条线的众多规范性文件,构成完整的业务监管政策体系。鉴于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前沿性,实际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部分风险性问题缺少罚则,常面临问题定性难、违规处罚难的困扰。其次检查执法措施。《外汇管理条例》规定了多种监管措施,包括警告、责令改正、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经济处罚、以及对金融机构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以及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跨境人民币规范性文件呈分散状态,检查执行措施内容较为笼统,可操作性较差,影响检查执法效果。
(二)存在问题
1、本外币交叉业务监管迟滞,影响货币政策实施效果。随着人民币跨境流通范围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度不断提高,本外币资金转换的便利性大大提高,本外币交叉业务在银行跨境金融产品创新的推动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人民币贬值、宏观政策宽松背景下,企业将本币资产转换成外币资产,造成外币占款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在货币政策收紧、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企业将外币资金转换成本币资金,外币占款增加,造成货币供应量增加。企业这种本外币互换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由于本外币跨境交易的监管分离,缺乏对本外币业务的整体评估,其给货币政策带来的冲击,货币当局的反应往往比较滞后,不能及时有效地做出政策调整。
2、本外币交叉套利行为突出,削弱跨境资金监管效果。在人民币单边升值或贬值预期下,即使是具有真实交易背景的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活动,利用本外币跨境政策的监管盲区,实施违规套利行为。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及美元强势升值预期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呈现显著的贬值态势,加之人民币汇率离岸与在岸价格存在差异,企业可通过“内购外结”获取汇差,加大跨境资金净流出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同时,由于本外币结算及账户管理存在差异,使得离岸转手买卖项下本币结算或本外币交叉结算量大幅增加,削弱了异常资金监管效果。
3、跨境人民币波动加剧,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序推进。本外币割裂的监管模式下,难以及时把控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变化。当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且在岸汇价高于离岸汇价时,部分企业和个人利用各种虚假贸易,境内购汇汇出,通过香港等海外离岸市场兑换成人民币,再以跨境人民币形式回流,实现资金非法循环套利;相反,当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且境内利差大于境外利差时,违规资金通过人民币形式变相流入套取汇差、利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跨境人民币交易规模的扩大和人民币在离岸市场可兑换程度的提高增加了跨境资金流动调控管理的难度。有必要统筹本外币管理政策,增强本外币监管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四、探索一体化监管体系的政策措施
(一)构建本外币一体化法律监管体系
1、完善上层法规,统一监管基础。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等上层法规,补充并完善跨境人民币流动的相关内容,完善监管主体及职责分工。加强政策协调,梳理现有的本外币跨境资金流动的法律法规,将跨境人民币业务纳入外汇局监管职责范围,完善补充监管空白。或者必要时重新划分跨境人民币及外汇统计业务职责分工,将外汇及跨境人民币业务监管职责划至同一个监管机构4项下,形成完善统一的本外币跨境资金监管政策体系。
2、整合监管规则,明确职责分工。参照外汇局现有的监管模式,将跨境人民币相关业务划分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转移、直接投资、外债及境外放款等明细分类项目,实现跨境人民币业务分类监管。同时整合各明细分类项下外汇和跨境人民币相关政策法规,为跨境人民币业务监管提供政策依据,实现跨境人民币业务监管合规有效。
(1)整合经常项下相关规定。整合货物贸易收付汇、转口贸易、贸易信贷等贸易项下的交易监测核查、主体分类监管、业务审核管理及违规事后处理等方面不一致的外汇监管制度,封堵企业利用制度差异进行违规套利和规避外汇监管的行为。如适时调整转口贸易收支管理,规范远期信用证及外债指标管理;统一跨境人民币与外汇交易数据上报职责,明确银行展业义务等。
(2)整合资本项下相关规定。将资本项下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外债、贸易信贷等内容进行系统整合,提升数据统计质量,提高政策协调配合度。如统一NRA账户管理规则;规范直接投资(来华及境外直接投资)管理方式;完善外债统计口径等。
(3)整合检查项下相关规定。修订本外币一体化监管检查制度,补充检查项下各类本外币监管制度空白,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应的处罚条款。落实跨境人民币的检查部门及手段,减少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违规行为。如修订《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检查处罚权限管理规定》,添加关于跨境人民业务的相关检查及处罚条款等。
(二)完善数据采集及监督系统
从主体监管角度出发,整合外汇局现有各外汇业务系统及人民银行RCPMIS系统的数据,建立主体监测平台。对监管主体的采集内容、口径及范围等进行设定,系统采集跨境资金存量及流量数据,全面监测主体资金流的实时及时段的匹配状况。
主体监测平台功能设计:借助跨境资金流动与监测系统相关功能,实现RCPMIS系统与外汇局各业务系统(如货物贸易监测系统、直接投资系统、结售汇系统等)无缝衔接,同时,平台中预留数据采集端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现人民银行、海关、商务、税务等部门数据的补充采集,最终实现主体监管“大数据库”。基于主体监测平台功能设计,现初步将该平台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三)本外判同监管框架及管理标准构建
基于本外币一体化监管思路及数据采集平台功能设置,从宏观、中观、微观5三个层面构建主体纵向监管框架及关联信息比对的横向监管模式,实现本外币立体化监管。
1、纵向监管框架
指标的选取基于数据的代表性、操作性等角度出发,从宏观指标、中观指标、微观指标和个人指标四类分别选取了经常项下、资本项下及个人项下多个项指标进行监测预警。
篇7
关键词:跨境贸易 人民币 对外投资
一、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09年7月,境外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开展,改善了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劣势地位,减少了汇率波动给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带来损失的风险。
人民币跨国贸易结算的主要优势是收付款事前无需审批,事后无需办理核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纳入外汇核销管理,与出口收汇一样可享受出口退税,与外币计价进出口一样可以异地报关。贸易合同的签订、报关单、货款等都是以人民币计价的,服务的范围可以囊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关键是促进人民币国际计价货币、交易货币和储备货币功能的实现,跨境贸易因为涉及到跨境之间的流动,有助于促进人民币的自由买卖、流通,最终实现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
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意味着人民币区域化的正式起航,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对企业防范汇率风险、降低进出口成本、扩大出口意义重大
采用美元进行结算时,未来的实际支付是不确定的,在即时汇率上涨时,企业需要支付的人民币比计划的要多。
在以人民币进行结算时,由于支付金额被锁定了,企业不需承担汇率上浮导致未来支付增加的风险。
人民币是境内企业的本币,由于合同的计价货币与企业的运营货币一致,企业在合同签订前就能够锁定交易的成本和收入,从而提高贸易决策的有效性,以防范汇率风险。除了避免汇率风险外,人民币结算也减少了企业的出口成本,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后,企业就可以大胆接单子,从而刺激出口的增加。对于企业内部来说,跨境贸易用人民币结算可以加快结算速度,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仅为中国本土外贸企业,也为海外企业带来了贸易便利化、规避汇率风险、降低经营成本等诸多好处,特别对那些长期与中国做生意、近期本国货币波动较大、融资困难的企业来说,无疑增加了一条新的信贷渠道。
(二)拓宽了银行的业务范围
人民币资金的跨境结算和清算是通过境内行境外商业银行进行的,必要时,境内结算银行可以在境外企业人民币资金短缺时按照有关规定逐步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服务。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推行,无论是港澳清算行或者是境内商业银行都将扩大银行业务范围。随着对外贸易用人民币结算企业的增多,海外人民币的沉淀越来越多也是大势所趋,这对贸易融资、开发理财产品都有利。银行可以向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结算项下的贸易融资,向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兑换服务,向境内银行申请货币兑换等服务。
(三)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伴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推出,一系列的热点问题也随之而来。人民币跨境流通逐步扩容后,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确保中国金融体系稳定,都将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实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衍生最大的问题是外汇管理,中国实施严谨的人民币外汇管制,跨境结算都使用人民币,可能出现管理混乱,有必要稳定前进,需对所有政策法规进行相应调整和修改。人民币用于贸易结算,除非实现实时结清,否则会产生人民币的离岸市场,这部分的市场该如何操作,将成为人民币用于贸易结算后的又一个问题。推行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流通的范围有所扩大,对货币的需求会有所上升。因此,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还是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
二、当前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的运行机制及效果
自2009年7月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结算经历了由冷趋暖的过程。从2009年7月6日和7日上海和广东四市先后开始试点人民币结算,到2009年9月4日为止,全国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共87笔,结算金额共4992万元。2010年6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箅业务量快速增长,商业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86.6亿元。从跨境贸易人民结算的增长来看,2010年后贸易结算的增长速度加快,尤其是扩大试点举措出台后,企业和银行参与结算的积极性增加。在取得贸易结算量大增的同时,人民币结算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境外人民币资产流动性、收益性差
一方面,由于很多企业预期人民币升值,收到人民币就自身持有。这样一来很难形成一个真正的人民币交易及流通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缺乏相应的人民币金融工具,人民币资金没有途径可供投资和保值,并且还无法在其他国家的市场上进行支付或购买。对于人民币持有者而言甚至还意味着额外增加持有费用和兑换费用。
(二)人民币的计价能力有限,多数贸易企业缺乏用人民币直接计价的经验
境外企业收到人民币货款后,常常按照当日汇率折算兑换成美元。持有美元,以便支付给不接受人民币的境外客户。所以,当前人民币的计价能力非常有限,美元仍然是重要的中介货币。人民币不能独立发挥国际货币功能,企业仍然面临汇兑成本,承担一定的汇率风险。
(三)人民币币值波动使人民币资产和负债面临汇率波动风险
在境外人民币交易没有形成规模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会增大。针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各企业均会或多或少持有一些人民币。如果将来人民币出现贬值,持有的人民币将对资产及盈利产生重大影响。
三、人民币贸易结算与对外投资的内源机制
从总体上看,我国在2008年以前,流入的国际直接投资远远大于流出的国际直接投资,从2005年开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增加的趋势。从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来看,人民币贸易结算与对外投资的内源机制主要体现在: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投资融资便利效应
对外投资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的来源问题,在人民币还不是国际货币的前提下,中方企业主要利用我国的外汇储备开展对外投资。对于那些必须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的投资企业而言,面临着融资的技术和体制障碍,提高了融资的成本,增加了融资风险和投资风险,一旦人民币国际化后,投资企业的自有资本和从国内金融机构的贷款就能解决投资资本的问题,降低了融资成本,有效避免融资风险,这就能大大拓宽海外投资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投资或融资的效率。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投资成本降低效应
因为对外投资涉及到多种生产要素的输出,引起躲避贸易活动的发生,从而导致多种货币之间的计价与结算业务,由于外汇市场的波动性,增加了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难度。为此,我国投资企业为防范外汇风险必须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来减少和防范外汇风险。如果人民币本身就是国际货币,它既可以充当计价货币的职能,又可以作为结算货币,投资企业不必要因各种货币之间的兑换而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大大地降低了投资的融资成本。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投资风险防范效应
人民币国际化的投资风险防范效应不仅体现在投资活动中以多个币种参与计价和结算的货币,而且还体现了投资利益的分配、利润的回流等多个环节。特别是一些东道国家的经济不稳定,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导致投资的资产缩水,可能使投资收益无形地受到损失。如果以人民币进行计价,能够及时地反映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便于中方投资企业及时进行投资管理,最大程度地控制和减少投资损失。
四、抓住机遇,实现湖南省贸易与投资的新发展
(一)合理引导企业人民币对外投资的取向
目前,我省企业尚缺乏丰富的对外投资经验,因此,监管当局应该合理引导企业将人民币投资投向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对稳定、法制健全、社会信用基础良好、人民币结算机制完善的国家或地区;同时投资结构上应仅限于投资兴办实业,只允许投资主体以人民币用于境外实体经济的投资,而不能用于投资证券交易、债券交易、期货交易以及金融衍生品等虚拟资本市场及资产泡沫比较大的市场。
(二)支持、鼓励企业以人民币进行对外投资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不断增加,更多的国家出现了以人民币跨境投资的需求,尽快完善人民币境外投资相关的政策、管理办法已经刻不容缓,让企业在以人民币对外投资时享有以外汇投资同等的便利,甚至出台较外汇投资更优惠的政策,引导引资国家给我省对外投资企业相关的优惠政策。
(三)在未来汇率波动不明朗时,引导企业使用多种货币对外投资
在未来汇率波动不明朗的情况下,全部使用人民币进行对外投资未必是最佳的投资结算货币选择。作为监管部门,应该引导企业全面考虑对外投资项目的周期、地域等因素,综合使用不同的外汇避险工具,并结合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进行决策。
(四)完善人民币境外滞留、回流的机制和渠道
加快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允许滞留在境外的人民币作为合格的投资人筹集成投资境内的人民币基金到国内进行投资,稳步拓展境外人民币到内地市场投资的渠道,允许境外人民币进入中国的投资市场。
参考文献:
[1]王盛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探讨[J].发展研究,2010(07).
[2]唐琳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分析[J].知识经济,2010,(04).
[3]黄继承.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对外汇管理政策影响的研究.[J].中国货币市场,2009(10).
[4]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突破、影响与前景[J].金融与经济,2009(08).
人民币在对外交往中计价结算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9(01).
[5]刘亦文、胡宗义、丁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货币反替代研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02).
[6]马章良.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J].金融与经济.2009.(05).
[7]杨雪峰.国际货币的决定因素及人民币国际化研究[J].求是学刊.2009(04).
[8]王勇.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的企业海外投资战略[J].国家贸易.2009(07).
[9]于江、张文纳.日本外贸发展与日元国际化的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投资研究.2008(11).
[10]顾丽姝、王凯庆.人民币国家化的可行性及长期性[J].经济问题探索.2009(03).
[11]刘红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及国际比较.复旦大学出版社.
[12]赵庆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应稳步推进[J].中国外汇.2005(12).
[1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
课题组组长:李亚芳
篇8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风险防范;“外汇人民币”账户
中图分类号:F83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6-0034-04
一、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防火墙”缺失
自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进而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以来,重构国际货币体系及脱离美元霸权的呼声日涨,以政府为推动力的人民币国际化速度明显加快。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的作用。”从路径看,人民币国际化正按照“国际结算货币—国际交易货币—国际储备货币”的顺序稳步推进。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与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个城市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同年7月2日,国务院六部委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10年6月22日,国务院六部委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将试点地区由原来5个城市扩展至20个省、市、自治区,不再限制境外地域,试点业务范围扩展至货物贸易以外的其他经常项目结算。2010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定了修订后的《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协议》,规定香港银行对开设人民币账户与提供各类服务不再有限制,个人与企业之间也可通过银行进行人民币资金的支付与转账。2011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2011年8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在中国香港出席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时表示,将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到全国,开展外资银行以人民币增资试点,支持香港企业使用人民币到境内直接投资,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起步金额为200亿元。随后,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明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商务部2011年8月份《商务部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称外国投资者可以利用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或股票等方式取得的人民币在中国大陆进行投资。2012年6月,国务院以国函[2012]58号文通过深圳前海金融创新先行先试政策,建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主要包括:允许前海探索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配合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支持设立在前海的银行机构发放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积极研究香港银行机构对设立在前海的企业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支持在前海注册、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国务院批准的额度范围内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用于支持前海开发建设;支持设立前海股权投资母基金;支持包括香港在内的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在前海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外资股权投资企业在资本金结汇、投资、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新模式等八项措施。
上述政策的出台大大刺激了人民币跨境交易规模的扩大。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统计,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仅为36亿元人民币,2010年扩大至5348亿元人民币,2011年第一季度就达到3603亿元人民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从2010年下半年出现爆发式增长,上半年仅为670亿元人民币,而下半年则跃升至4678亿元人民币。2011年上半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9575.7亿元,同比增长13.3倍。同时,各试点地区共办理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金额54亿元。2012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94 万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货物贸易结算金额2.06 万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结算金额8764.5亿元。未来几年,境外交易和流通的人民币资金将更多。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统计,至2012 年11 月末,香港地区人民币存款余额为5710 亿元。为了配合人民币国际化,截至2011年6月,中国与12个国家的央行缔结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金额达8412亿元。
如此大规模的人民币资金流出入,对我国的经济金融安全带来一定隐患。在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中,我国受到的外部冲击和影响较小,主要得益于外汇管制较严,资本项目尚未实现自由兑换,人民币跨境交易很少。随着外汇管制的放松,人民币跨境交易的飞速增长,未来受到外部冲击的风险将加大。
尽管央行要求依法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向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报送人民币资金跨境收付信息及有关业务信息,但只起到事后统计的作用,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所规定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项下涉及的居民对非居民的人民币负债、银行为客户出具境外工程承包、境外项目建设和跨境融资等人民币保函、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余额等均不纳入现行外债管理,也不纳入国际收支统计范畴,这预留了风险隐患。
因此,如何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在境内人民币与境外人民币之间建立安全、便捷的“防火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建立境内人民币与境外人民币的风险隔离机制
一般而言,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指该国货币在国际经济金融交往中发挥计价、结算和价值储藏等功能,是货币的国内职能向国外的延展。国际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在民间一般表现为计价货币,对货币当局而言则成为货币锚;支付手段职能在民间表现为结算货币形式,在货币当局则表现为干预货币;储藏货币职能在民间表现为资产货币形式,对于货币当局则为储备货币。既然一国货币的国内职能与国外职能既有重叠,又有所不同,那么能否在不影响其正常职能发挥的条件下将两者进行适当区分,以便更好地统计、监测和管理境外人民币资金呢(夏斌、陈道富,2011)?
一国货币的国内职能与国外职能的最大区别在于能否作为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清偿手段。从这个角度来将两者进行适度区分和隔离,可以考虑建立“外汇人民币”账户,专门用于行使外汇的职能,以区别于境内人民币。根据现行的外汇管理规定,凡是允许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计价结算的领域,均可选择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但凡选择人民币结算,用于对外支付的人民币资金就应由普通人民币账户转至银行专门设立的“外汇人民币”账户。初期,对此账户划转应坚持实需性原则,满足真实的贸易和投资性需求,限制投机性的行为。鉴于境外的“外汇人民币”已成为事实上的自由兑换货币,要允许其参与以此货币为基础的各类资产市场运行,同时逐步允许国内金融机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在资本与金融账户管理框架下,参与境外人民币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的运作。“外汇人民币”账户中的资金可通过国家指定的清算系统,在境内外银行和客户间划转,实现资金的正常收付。同样,“外汇人民币”资金可以在境外自由运用和汇兑。若回流境内,不可直接转入境内普通人民币账户,而应先转入“外汇人民币”账户,再参与境内的人民币资产市场运作。对于“外汇人民币”资金的进出,初期应等同于外汇管理,实行类似外债的管理办法,待运行稳定后再放松管制。这样,就可通过设立“外汇人民币”账户,真正发挥“防火墙”和“蓄水池”的作用和功能。
一是可以将境内人民币与境外人民币运作隔离开来。境内人民币与境外人民币的性质和用途均有区别,对国内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不同,央行的掌控能力也不同。通过设立“外汇人民币”账户可以自然隔离两者的不利影响。
二是便于对境外人民币的统计监测,起到风险预警作用。中央银行通过借助建立“外汇人民币”账户,区分和掌握人民币基础货币在境内和境外的分布状况和变动情况,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境外人民币流动的异常情况,防止国际投机大鳄利用境内外掌控的人民币资金对我国进行投机攻击。
三是有利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健运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资本金融项目的逐步开放,在本外币资金一体化趋势下,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币政策受到外部的影响和冲击加大,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数量和运行状况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将成为较难控制的一大变量。“外汇人民币”账户的设立,为央行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境外人民币运行情况提供了平台,便于根据境内外的资金运行状况适时调整货币政策,提高货币政策的运行效率。
四是有利于完善国际收支统计监测体系,优化国际收支结构。一国的对外收支状况是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裴平,2006)。此处所指的货币价值总和既包括外汇,也包括以本币作为计价的货币。但我国现行国际收支统计中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并没有被纳入其统计范畴,这就使得整个国际收支统计并不完整,不能全面反映我国的国际收支整体情况。随着人民币跨境交易数量的倍增,这一问题更加严重。“外汇人民币”账户的设立后,可以将境外人民币与境内人民币区分开来,并将其纳入国际收支统计范畴(陶士贵,2005),实现国际收支的全口径统计,有利于优化国际收支结构,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三、相关配套措施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防火墙”机制的设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金融管理当局、外汇指定银行及企业、个人,还要与国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相配合,松紧要适度,重点在防范。就金融部门而言,主要采取以下配套措施:
(一)修改现行人民币跨境交易管理办法
依法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必须建立“外汇人民币”账户,跨境人民币的流出入须通过此账户进行,同时向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报送人民币资金跨境收付信息及相关业务信息。
(二)建立健全境外人民币清算体系
为了保证安全和稳健,我国应建立自己的境外人民币清算系统。对于人民币境外流通数量大的国家或地区,可优先建立人民币清算体系和相应的金融机构。同时,严格境外人民币清算的清算机构资格审查,建立一套完整的审批程序和较高的准入条件,对异常的交易建立监测报备制度,以防止国际投机者利用境外人民币进行金融攻击。
(三)将“外汇人民币”纳入外债统计和管理范畴
境外人民币作为居民与非居民间债权债务清偿手段,履行外汇的功能和作用,按照国际惯例应纳入外债统计口径,并按照外债进行管理。由于人民币的最终发行权在中国人民银行,在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和掌握多种调控工具和手段的情况下,“外汇人民币”所遇到的风险会远远小于人们持有的外币风险。因而,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宏观调控能力的提高及居民自身风险管理意愿和能力的提升,可以优先放松对“外汇人民币”账户的监管。
(四)完善现行的国际收支统计分析体系,将“外汇人民币”纳入国际收支统计分析范畴
目前人民币跨境交易已达上万亿元,只包含外汇计价结算的国际收支难以真实反映我国全面的国际收支状况,形成国际收支统计失真,影响国家相关决策。因而,必须尽快将“外汇人民币”纳入国际收支统计分析体系。与此相对应的是,“外汇人民币”应纳入进出口核销渠道,并允许出口退税。实际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已在特定项目下进行了试点运行。从2010年三季度开始,国家外汇管理局按照国际标准,将外商投资企业归属外方的未分配利润和已分配未汇出利润同时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收益项目的借方和金融账户直接投资的贷方。将大量滞留境内的外商投资人民币利润纳入国际收支体系,对于监控外商投资人民币利润的滞留和汇出以及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可以逐步扩展到国际收支其他项下,以实现全口径统计监测。
(五)通过“外汇人民币”账户为人民币回流创造便利条件,并有利于对其统计监测
我国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才两年多时间,2010年人民币结算额只占对外贸易总额的2.5%,2011年可望达到5%左右,2015年才能达到15%—20%左右。根据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2010)的研究,至2006年末主要发达国家贸易中按本国货币结算的比率中:美国出口贸易占95%,进口贸易占85%;德国出口贸易占61%,进口贸易占53%;意大利出口贸易占60%,进口贸易占45%;法国出口贸易占53%,进口贸易占45%;英国出口贸易占51%,进口贸易占33%;日本出口贸易占40%,进口贸易占24%。一些学者担心人民币大量流出境外会大量集中于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中国香港,国际投机者会利用中国香港作为高度自由和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通过中国香港与内地利率、汇率和金融管制上的差异,在外汇市场和证券市场上对我国进行金融攻击,主张加速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从历史经验看,一国货币国际化过程恰恰是货币走出国门的过程,而这正是货币国际化的益处,如减少汇率风险、享受高额的铸币税收益、不需保留过多的国际储备、通过发行货币缓解收支危机等。因此,通过“外汇人民币”账户的设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隔境内外人民币的风险传递,人民币尽可以在境外非居民之间发挥其存储、借贷、结算等功能,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也有利于对其进行统计监测。
(六)利用“外汇人民币”账户,减少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福利损失
自2009年7月6日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启动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约1万亿元,其中80%—90%为货物进口结算、10%—20%是货物出口结算。少量出口企业减少了人民币升值的汇率风险,大量进口企业则丧失了人民币升值的获利机会(余永定,2011)。在几乎所有经济学文献和政府经济政策文件中,减少汇率风险是各国推进本国货币国际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同时,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贸易进口用人民币多、出口收入外汇的格局基本没变,这造成外汇储备较以前增长更快。对此,可利用“外汇人民币”账户,将现行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形式逐步转向“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金融项目逆差”这一国际收支结构新形式,在维持现有进出口贸易格局的同时,大量对外借贷人民币或允许海外机构在我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在海外使用,可以扩大人民币输出规模、增大出口中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区域范围和数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斌,陈道富.中国金融战略2020[M].人民出版社,2011.
[2]裴平.国际金融学(第三版)[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陶士贵.人民币跨境交易纳入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的初步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5,(11).
篇9
成绩的取得,与中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给予公司的支持密不可分,据介绍,2012年该公司业务规模达到2.4亿美元,其中有10%的业务均采用人民币结算,随着中行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推广,公司减少了很大的汇率损失。如今,公司可以从容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业务发展情况良好。
据了解,中国银行发挥集团整体优势,目前该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方面已形成了四大优势:一是领先优势。国际结算业务是中行的传统优势业务,该行曾经长期承办与许多国家的双边贸易(外汇)人民币计价结算,有许多成型的经验可借鉴。二是产品优势。在符合相关监管规定的前提下,中行为客户打造丰富多样的人民币结算产品,形成了公司金融、金融机构、离岸市场,以及其他附属机构产品与服务。三是渠道优势。目前中国银行拥有内地近10000家网点和遍布全球32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386家境外机构,并与1600多家国外银行总部及其附属机构保持业务往来,为其在全球开拓人民币业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四是专业优势。中国银行是中国唯一持续经营百年的银行,拥有丰富的处理跨境贸易业务的经验。
据云南省中行介绍,自2010年中行云南省分行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以来,已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客户数近200家,涵盖外资企业、“走出去”企业、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等各类型企业,实现了客户多元化。该行利用境内外市场变化时间窗口,为众多企业提供的特色跨境人民币产品组合,为客户降低财务成本、规避了市场风险,赢得客户好评,该行客户也逐年增多。在实践中,该行牢牢抓住市场机遇,不断推出多个符合市场、符合客户需求的跨境人民币创新产品。目前,该行跨境人民币产品资本项下FDI(外商直接投资)及ODI(对外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信用证、托收、电汇、保函,人民币转收款,人民币协议付款及协议融资,联证对证通等新产品均成功落地,受到了用户欢迎。
云南联合外经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也认为,除了在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方面得到了中国银行的大力帮助,银行推出的多项创新业务,如订单融资、人民币信用证等新产品,对公司帮助非常大。
从中行在省内各区域的业务规模分布来看,中行除了在昆明地区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早已突破百亿元外,该行在玉溪、红河、大理、德宏、普洱等地的分支机构业务量也已突破1亿元,玉溪市已突破5亿元,德宏州则已突破20亿元。
篇10
在央行宣布和欧洲央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在经历了4个月的横盘后升值0.21%,突破6.11关口,创下2013年内最大的单日升值幅度,接下来又在16日最高触及6.0966,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甚高。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一方面要存在真实的境外人民币需求;另一方面需要保持稳定的人民币供给,并且尽量减小其对国内货币政策的扰动。于是在资本账户开放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央行间的货币互换进行人民币输出,鼓励境外机构使用人民币,成为首选途径。
金融稳定功能欠缺
央行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是指用某一额度的本币以一定汇率与其他央行发行的货币进行交换,同时约定在一段时间后,以相同汇率再将这些货币相互换回。由于对交易的期限和汇率进行了约定,因此这一举措不会对国际外汇市场的相关货币汇率造成影响。
央行从事国际货币合作事务的有关人士对《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指出,签订协议只是互相授予额度,并非立即执行货币互换的交易,各国央行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提出互换申请。而到目前为止,人民银行与诸多国家签订的协议额度仍未用满。
一般而言,央行互换是为了在紧急关头为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因此多数情况下都以美联储为交易对手换取美元。例如在2009年4月,美联储曾与欧洲、日本、瑞士、英国、加拿大等世界主要央行签订总额为287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称为“临时美元流动性互换机制”,并在2011年到期后由于爱尔兰出现流动性风险而进行了展期。
在欧债危机导致欧元区流动性紧张的关头,欧洲央行曾经动用这笔美元对希腊进行援助。这一互换协议避免了欧洲央行在国际外汇市场购买美元的行为,避免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影响。而美联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的作用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体现,同时实现0.5%的互换利率收益,可谓一举多得。
中国参与的诸多货币互换协议中,东盟与中日韩的“10+3”框架下的区域货币合作具有最明显的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保持短期流动性的功能。这一多边化协议在2013年将总规模扩大至2400亿美元。
不过遗憾的是,这一协议还是没有脱离美元出资的基础。“对于这些本地区的央行而言,和中国进行货币互换,只能算是搭上了人民币升值和国际化的便车。”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对本刊记者称,“即便在本地区内,人民币也还不具有紧急流动性支援的作用。”
结算与投资货币地位提升
截至本次中欧货币互换协议,中国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已经超过2.5万亿元。而这些央行之所以愿意持有人民币,更主要是缘于在民间逐步萌发的人民币需求。
上述央行人士对本刊记者举例介绍称,在2013年初,曾经与中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安排的韩国央行向该国商业银行发放了一笔6200万元人民币贷款,这笔资金被继续贷给韩国企业,在进口中国货物和对华直接投资中作为结算货币使用,最终回流入中国。此举不仅使得中韩两国企业获得稳定融资,且减少了外汇风险敞口和交易成本。
另外,境外投资者要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同样需要借助于央行货币互换的窗口。“签署货币互换协议、限额开放QFII以及外国央行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组合已经成为了常见的运作模式。
中国央行在2013年6月与英国央行签署了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00亿英镑)的中英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而在10月15日,中英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中国批准英国伦敦加入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计划,同时授予伦敦投资者最高800亿元人民币的配额,用于投资中国大陆的金融市场。作为交换条件,英国政府则同意在伦敦进行人民币结算和清算,并同意就允许中资银行在英国设立批发业务部门开始展开谈判,为人民币在英国使用铺平道路。
对于外国央行已经实际向中国央行申请执行交换了多少人民币,上述人民银行人士称暂时还不予以公布。不过201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曾透露,在2013年上半年,境外货币当局共动用了93.2亿元人民币,对促进双边贸易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刘东亮认为,外国央行交换的人民币除去已经通过投资和贸易回流国内的仍然较小,其余的绝大部分则沉淀在了当地,这实际上是积累了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规模,这同样是人民币在海外使用的条件之一。在资本账户尚未开放之际。双边本币互换安排可以促进人民币在境外市场的使用,有利于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通过货币互换既可以稳定地输出人民币,又可以避免资本账户开放导致的资本进出波动剧烈的风险。”刘东亮说。“私人部门之间的资本项目兑换需求,一定程度上间接地通过央行之间的交易得到了满足。”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与亚洲国家中央银行的双边合作领域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人民银行与东盟国家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额折合人民币逾1.4万亿元。中国与越南、老挝等两国签署了双边结算合作协议,并授权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提供人民币清算服务。在收效方面,2009年至2013年6月末,中国与东盟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过1.12万亿元,数量逐年增加。此外,人民币与马来西亚林吉特、泰国泰铢已经实现了直接交易。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也保持了较快发展。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年累计办理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2.94万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货物贸易结算金额2.06万亿元,占同期海关货物进出口总额的8.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截至2012年末,与境内发生人民币实际收付业务的境外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数目达206个,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收1.3万亿元,实付1.57万亿元,净流出2691.7亿元,收付比由2011年的1:1.7升至1:1.2,构成了离岸人民币的另一主要来源。
直接投资方面,2013年上半年银行累计办理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结算金额1834.9亿元,其中,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结算金额219.6亿元,外商直接投资结算金额1615.3亿元。
升值成为代价
当然,在短期内,人民币还不具有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采用人民币结算则意味着外国企业需要承担人民币汇率风险。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持有离岸人民币以及采用人民币结算才会有吸引力呢?如果存在稳定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大大地降低汇兑风险,或许是一个选择。
巧合的是,就在人民银行宣布和欧洲央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即期汇率在经历了4个月的横盘后再度开始升值。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价格在10月14日上升0.21%突破6.11关口,创下2013年内最大的单日升值幅度,接下来又在16日最高触及6.0966,创下历史新高。对于境外贸易企业和投资者而言,人民币稳定升值预期仍未被打破。
众多外汇交易员表示,9月份场内不断有大行堆积外汇买盘,人民币抛压沉重,有效抑制了即期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压力。与此同时,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从6.17升至6.14。进入10月份以来,大行的人民币卖盘大幅减少,而中间价则维持稳定。“这样一来,中间价和即期价格的差距明显收窄,更有利于中间价发挥指导作用。”刘东亮说。
- 上一篇:商业地产行业分析报告
- 下一篇:教育行业信息管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跨境电商网络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