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配式工程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装配式工程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装配式工程技术

篇1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施工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其范围也不断拓展。若想保障其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需要施工人员针对该技术的优势和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具体施工情况,选择合适施工技术,达到稳定提升建筑施工质量和效率的目标。当完成上述目标之后,可以大幅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从而帮助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由此可见: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希望本文能对相关工作人员产生一定启示,推动建筑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概念

从装配式建筑概念来看,其主要强调的是在正式施工之前,将此次工程中所需要利用到的各种配件、施工材料等运输到施工现场,根据施工现场具体需求,完成配件安装工程。相比较为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减少不必要施工成本的支出,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对于施工人员而言,其工作强度也呈现快速下降的态势,只需要在施工现场完成对结构件配件安装工作即可,如果出现施工模板,则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化管控。最后,根据上级部门统一指示,完成配件安装工作即可。将此建筑结构模式应用到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促进建筑企业整体效益的稳定性提升[1]。

2.现阶段装配式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若想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整体水平,最为重要的便是在正式施工之前,结合建筑行业中所涉及的相关标准,对其进行不断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施工方案的各个流程中,提升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施工人员而言,主要按照施工标准和施工方案中所规定的相关性内容,便可以满足建筑质量的相关要求。如果行政机构需要对建筑质量进行考察和审核,也可以满足既定要求。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特点来看,在开始组织施工的时候,并没有专业化、较为严格的施工标准对其进行明确。就目前工作形势来看,主要是根据相关工作人员的设计经验,完成剪力墙结构方面的设计工作。采用这种方式,必然会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产生一些限制性作用。其次,在施工人员方面,其在专业性素养还表现为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正常施工进度和施工效率,对于该技术的有效运用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情节较为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产生诸多影响。在开展装配式建筑施工工作的过程中,若想进一步提升施工效率,必须借助专业化生产链的积极作用。但就现阶段所开展的建筑施工情况来看,其尚未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管理体系。当开展管理工作时,没有完整的数据体系为其提供支撑和参考,导致整个工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尤其是在开展预制部件生产工作时,这更是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步骤。在原材料质量方面,缺乏统一化标准,生产厂家不能对其预制部件的质量提供保障。针对该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便需要生产厂家加强对施工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关注。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施工生产标准,并且安排专业化人员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生产厂家和施工单位也缺乏足够沟通和交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所需要利用到的预制部件结构规格不明确,最终便会对正常施工产生许多负面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应用,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给予足够重视[2]。

3.装配式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分析

3.1借助科学有效的辅助工具

从影响预制楼梯与层压板质量的相关性因素来看,其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针对该方面特点,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到这些因素对其所产生的影响。从细节入手,严格控制各个部件结构的生产质量。在整个工作流程中,都需要确保其可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完成既定操作工作。当开展部件设计和制造工作时,对其过程和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所生产的产品满足工程顺利开展的要求。在装配式平板部件输送的过程中,还需要着重考虑到外界因素对其所产生的影响。根据研究可以发现:在现阶段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内部结构出现损坏的问题。对此,便需要在工程开展之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可以对整个运输过程进行严格把控,尽量降低外界环境所产生的影响[3]。3.2加强对部件堆放的科学化管理结合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来看,若想有效提升其施工质量,提高工程效率和经济效益,便需要充分认识到管理工作在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针对各个部件的存放位置进行严格、合理管控,使得相关管理措施可以切实落实到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部件存放时,尽可能减少部件损坏问题的发生。如果出现部件损坏问题,则不可投入到施工过程中。否则将因为其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大量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在利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还需要工作人员设立相应的安全生产标识,并对其标识进行保护。从其影响来看,这可以为后期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针对其中所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安全问题,进行严格控制,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稳定性提升。在部件堆放管理时,还需要对其进行硬化处理。借助专门化排水系统的积极作用,对于各个部门所需要利用的不同部件,选择较为合适的堆放方法。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底层设置相应的防护层,尽量降低对部件质量所产生的影响。

3.3提升预制构件吊装施工质量

在施工管理工作中,施工分析制度也发挥了其独有的优势。具体来看,如果可以在施工之前,针对在整个工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提前防范,并完成施工计划的制定。当后期工程中出现了问题之后,可以结合施工方案和计划中所规定的相关性内容对其进行有效调整。同时,还需要将吊装结构数量和编号进行综合性处理。对施工人员而言,其可以按照施工计划中所规定的相关性内容,顺利完成吊装工作。如果在工作中还出现了任何施工方面的问题,还需要管理人员展开深入调查和研究。针对该方面工作内容,便需要施工企业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邀请一些专家、学者让他们为施工人员讲解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不断提升他们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对于施工人员而言,还需要自发、主动地利用互联网平台积极作用,加强对专业性知识的有效学习,提升自身综合性能力,为后期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从预制部件特点来看,其规格相对较大,并且塔吊运行效果还会受到各项附属措施的影响。对此,便需要在施工之前,针对所需要使用的附属部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对其中所需要连接部件的位置进行明确,并完成相应的部署工作[4]。

3.4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当开展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工作时,需要利用到专门化临时支撑结构的积极作用。将其设置在底层位置处,确保其在支撑时间、支撑距离方面呈现出一致性特点。如果某部分的结构不够稳定,还需要对其及进行重复性支撑操作。当完成整个安全工作之前,应该将临时支撑框架及时拆除。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双层结构安装工作,则需要对其叠合板安装位置进行相应调整。一般来讲,多是将其位置再往前一些。当发现混凝土已经彻底凝固之后,则需要管理人员针对其叠合板强度、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其可以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如果发现在设计强度已经达到了整体的70%以上,则可以判定其结构相对较为稳定。对施工人员而言,这也为他们的工作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全的环境[5]。

篇2

关键词:电气工程;土建施工;技术配合;协调管理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层乃至超高层建筑已逐渐成为城市化建设的主流,而在这些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大都采取由土建施工单位来进行总承包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对于电气工程施工单位而言,无论是建设单位直接分包,还是施工总承包单位进行分包,都必须做好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协调管理,将其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工程进度等各方面的管理均与土建施工单位的管理体系进行完美融合。否则,一旦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协调管理不到位,就很可能给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等的施工安排和成品质量造成损失,从而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严重时甚至将会影响到工程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功能。因此,作为电气工程的施工负责人,不仅要对本专业施工的方方面面都极为熟悉,还必须了解土建各专业的施工工序和工艺流程,尤其对于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配合过程中的工序衔接等方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协调管理,从而确保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圆满完成。

2 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协调管理

2.1 工程概况

某市明珠工程工程大体上可由商务办公楼、写字楼、商铺三个部分组成。主要功能为办公、商业等,总建筑面积121198m2。四栋主楼均属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其消防设备用电及重要设备用电均属一级负荷。共设两座变配电所,其中一座的操作电源拟采用DC操作方式,另一座的操作电源拟采用AC220V操作方式。主楼每楼层均设配电间,主干电缆由地下室通过主干桥架分别引至各栋主楼楼层配电间,至重要设备的低压配电线路,采用放射式配电方式;至一般设备的配电线路,采用放射与树干混合配电方式。所有一级负荷均设置双电源末端(ATS)自动切换,以确保供电的可靠性。水泵房设置于商务办公楼地下室内,所有商业店面均由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主楼一至三层商场部分采用分体空调形式,上部采用分层式变频多联空调系统。核心筒内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办公部分的走道设置机械防排烟系统,排风机均设在屋顶。

2.2 地下室施工配合的协调管理

本工程设一层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3463.6平方米,其中超过一半为人防地下室,预埋线管、套管等工作量较大。因此,在地下室施工之前,电气工程施工单位便主动组织本专业与土建施工单位就前期预埋线管、套管、预留洞以及防雷接地端子等进行了相互复核和移交,并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密切跟进,及时完成地下室顶板无吊顶部位的管线与设备支架、穿墙管道或套管、墙内暗埋管线以及设备基础预埋件的施工测量放线与安装工作;在土建施工单位完成了地下室顶棚与墙体的大面积装修施工之后,立即组织开展电气工程的安装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与土建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尤其是在土建施工单位进行粉刷收尾时,及时对设备、管线、预留洞等进行验收,以防止出现返工现象;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进度的控制,确保在土建施工单位完成预留洞封堵以及各装饰面层的施工之前,完成相关部位的设备及系统调试工作。此外,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电气工程施工单位还对土建施工单位提出了相关要求,督促土建施工单位及时完成模板支撑的拆除和清运、预留洞与集水井的清理和防护、地下室外侧临时排水系统的设置、建筑垃圾的清运等方面的工作,确保电气工程的施工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大面积展开。

另外,在地下室施工中,高低压变配电所是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配合的一个关键控制点,因此电气工程施工单位在本工程两座变配电所的土建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密切配合,复核并验收了电缆沟及设备基础的位置;确定了变压器柜的品牌及其外形尺寸之后,立即向土建施工单位提供了变压器柜基础的施工图纸;事先向土建施工单位提出变压器室靠走廊一侧的墙体先不进行施工,待变压器就位后再行砌筑,避免了返工的发生。

2.3 主楼施工配合的协调管理

本工程包括四栋主楼,均为高层建筑,其预留洞与暗埋管线、管道井以及卫生间等施工均要求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的密切配合。在土建墙体砌筑前,电气工程施工单位就先行安排进行电气暗埋管线的配管,且在土建墙体砌筑过程中实时跟踪,防止墙体砌筑对电气暗埋管线造成破坏,并确保电气暗埋管线的墙体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在管道井墙体砌筑之前,电气工程施工单位同样先行对管道井预留洞的位置及尺寸进行复核,确保准确无误之后方通知土建施工单位开始进行墙体砌筑,并且根据电气安装施工的需要,要求土建施工单位预留一个方向的墙体暂不施工,待电气管道安装(包括风管保温层施工)完毕后,再通知土建施工单位砌筑预留墙体,并在施工过程中实时跟踪以保护成品。而在卫生间施工过程中,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的配合要求更为密切,首先电气工程施工单位要对土建墙体的施工测量放线进行复核,然后电气工程施工单位反过来又要严格按照土建施工单位提供的标高线、墙(地)砖铺贴网格线来进行墙面开关、感应器、给排水接口以及地漏等的测量定位。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明珠广场工程施工中,电气工程与土建工程进行了良好的施工配合,不仅提高了施工工序衔接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避免了返工,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由此可见,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协调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细节。在电气工程施工中,施工负责人应具备一定的土建施工专业素质,注重对工程施工的预控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容易出现返工或者造成质量病害的施工部位和施工工序,应当积极与土建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并在施工过程中互相查漏补缺、密切配合,从而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圆满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上冬.张成林. 机电专业与土建、装修施工配合要求 [J]. 安装,2004(03).

[2] 邱映燕. 综述机电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 [J].科技与企业,2011(10).

[3] 龙尚明.马继超. 论机电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 [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0).

[4] 吴秉军. 机电工程与土建工程无缝衔接的有效措施 [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0(01).

篇3

1工程概况

为研究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本文结合某一具体工程的基本情况,展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工程为住宅工程项目,住宅用地规划总面积为99022m2,其中住宅总面积为9755m2,建筑共13层,高度为38.6m,具体的建设中,选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工程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保障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本工程在具体的施工中,选用装配式施工模式,实现对本工程的顺利建设。本工程在具体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针对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再提出相应的施工管理措施,使得本工程顺利完成,并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空间。

2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影响因素

在具体的建筑施工管理中,本工程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前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影响大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后续的管理提供帮助,详细如下:

2.1构配件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会用到各类构配件,这些构配件的质量对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服务具有直接关联。当前,国内的构配件生产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包括:经验、规模和质量等存在一定的不足。此外,构配件均是由制造商的统一生产,再借助运送设备,输送到现场。但是,这一过程中,输送距离和输送车辆等均会对构配件造成影响,导致构配件发生损坏的情况,则造成构配件后续施工问题。

2.2施工准备的影响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需要实施有效的前期准备工作。前期准备工作直接关系到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效果。如果,施工准备阶段,没有预先对施工中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且没有指定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则导致装配式建筑施工出现施工随意、施工科学性不足等情况,则导致后续施工问题。另外,施工现场的构配件也应做好存储管理,如果存储管理中,没有注重对构件的保护,则导致构件出现损坏,最终导致施工质量问题。

2.3人员因素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人员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巨大,其中,如果施工人员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了解不够充足,则导致后续施工不能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展开施工。施工人员对构件的功能了解不足,则引起位置安装错误、参数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产生,威胁建筑安全。另外,如果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则严重影响施工管理效果,体现在管理人员未按照工程需求,进行施工管控,诱发施工整体质量,最终造成质量隐患发生。

2.4施工设备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需要借助各类设备的配合,实现设备的装配等工艺。但是,如果施工设备存在问题,则会导致装配式建筑施工问题。如吊装施工中,吊装设备存在问题,则导致构件吊装过程中,出现连接位置不准确、预制件倾斜、掉落等问题,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另一方面,如果设备存在异常,则会严重干扰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进度,不利于施工成本控制,威胁施工质量。

3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为探究分析建筑施工管理,文章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再针对上述影响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本工程的顺利完成。

3.1注重对构件的管控

鉴于装配式建筑对构配件的质量要求较高。故此,本工程为避免构配件出现问题,严格控制构配件的质量。本工程把控构配件的源头,注重对制造商的选择,确保制造商具有相应的资质,并能够严格遵循构配件的设计进行生产。而且,制造商的信誉和构件均良好。从而避免不合格的构件。本工程还对构配件的运输过程中进行控制,注意对运输距离、运输车辆的控制,并且在运输过程中,强化对构配件的保护,减少运输途中的损坏。在构件进入到施工现场前,展开对构件的检测,确认符合质量标准。此外,本工程加强对构件的仓储管理,存储中,注意环境对构件的影响,做好防护工作,定期进行损坏排查。

3.2全面的施工准备

施工前期,本工程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对周边环境和交通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施工人员能够严格遵循施工组织设计,从而保障施工顺利完成。施工组织设计时,注意对施工进度的设置,避免盲目施工,有计划的按照施工规范施工,达到缩减施工工期的目的。此外,在进行构件应用前,预先对构件的进行筛查,确认构件的基本状况,排除不合格构件。施工前,应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增强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的了解,避免私自篡改施工设计的问题。制定完善的设计更改审核流程,确认申请符合标准才可批准,为后续施工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3.3强化人员培训

人员因素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影响加大,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强化人员的素质水平。培训中,选用分层培训的方式,针对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给予不同的培训方案。对于施工人员,主要从施工过程入手,增强施工人员对装配式技术的了解,加强施工人员对构件的熟悉程度,保障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正确使用,并严格遵循施工规范,避免由施工人员所致失误所致的安全问题。还需要注意技术交底的全面性,进一步增强施工人员对施工的了解程度。对于管理人员,需要注意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方法的优化,由于装配式建筑属于相对新的技术种类,部分管理人员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流程不够熟悉,容易造成粗放式管理存在,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故此,应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培训,增强对施工的了解程度。再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增强施工管理效果。本工程在具体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引入BIM技术,借助BIM模型构建,施工流程模拟,实现施工过程的5D模拟,从而管理人员能够从流程中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实现对问题的有效处置,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管理效果。

3.4优化设备管理

施工设备是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基础,本工程在具体的施工中,严格控制设备管理,减少设备所致的施工问题。①本工程结合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需求,展开对施工设备的研究,明确施工所需的设备类型,保障设备的配置齐全,避免设备出现不足的问题。②本工程注意对设备检测检验工作,在实施装配工艺前,由检测人员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测定,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存在则及时排除隐患或更换设备。③本工程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由专门的维护人员展开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制定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配合责任制度,由维护管理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将设备运行状态和维护人员的绩效结合,从而全面提高维护保养效果。再制定合理的设备维护周期,每次设备使用前和使用后,均进行相应的检测工作,避免隐患。

4结束语

本文结合具体装配式建筑的工程案例,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进行研究。先结合工程基本情况,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构件、人员的、准备和设备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认这些因素对施工和管理的影响。再针对这些具体的影响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施工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注重构配件的管控、全面的前期准备工作、分层培训、设备管理优化等内容,从而保障施工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满足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需求,提高施工质量,降低隐患,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服务能力,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阳.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8):127.

篇4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进展

Abstract: The theory support of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in buildings with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ow carbon,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made a number of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echnology of typical architectural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respective, then puts forward let technology to obtain a better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Keywords: assembly;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节能、低碳、节约型住宅产业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相关语汇正频繁出现于报纸、杂志、互联网等新老媒体上,很多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及个人也开始注意建筑行业里面的目标实现方法。在建筑行业内部,有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住宅产业化发展趋势,均在主观思维上认同了住宅产业化环境,可是目前我国相关的本土成熟经验稍显欠缺,致使一些企业与个人出现迷茫,甚至有人开始对住宅产业化持怀疑态度。若细究其原因,再结合日本与德国的实际经验,可以发现我国现在明显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新技术。有些建筑企业为了谋求企业自身发展,提出了一些创新策略,但是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在这个阶段,结构体系技术研发企业之间相互沟通、企业与专家之间相互沟通就显得极为必要,只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让房屋建筑行业整体得到全面进步。

一、PC技术与PCF技术

万科集团住宅规模建造技术起源较早,属于国内相关研究的试点,在探索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万科集团在几年时间里,先后向日本和台湾建筑企业学习,目前已经形成两项核心技术,其一是PC技术(precast concrete),此项技术重点应用在全预制类混凝土构件上,比如楼梯、阳台、内隔墙板与空调板等部位;其二是PCF技术(precast concrete form),该技术又名混凝土预制模板应用技术,重点应用在混凝土预制剪力墙叠合楼板及外墙模板上,而建筑结构的其余部位,依然采取支模现浇法,像部分位置的内隔墙、内部系统剪力墙、电梯井等位置,采取支模现浇是合适的。

PC应用技术实际上解决了预制构件的制作技术与安装技术,而且在建筑保温、窗框模板预制、墙板整体布局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控制,还可以系统处理窗框渗水的毛病,防止了现场的带水作业,减少了后期复核工序。混凝土结构建造PCF技术则让外墙模板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去除了脚手架与模板支设的麻烦,让施工安全性大大提高。但是应当注意的是,PCF技术里面所采取的模板方式,却没有考虑到其给墙体带来的承载力,这样既造成了材料浪费,也让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构出现很大差距,这是不利于抗震设计的。另外,几乎全部现浇的主体结构剪力墙属于叠合楼板,现场浇筑量很大。

二、NPC技术

中南集团根据我国设计具体要求,参考国外混凝土预制技术,形成了具有显著特色的NPC技术(new precast concrete),在进行相邻构件连接时,纵向与下部构件预留筋相连接,横向与现浇混凝土相连接,并用钢筋浆锚接头连接成整体结构。NPC技术较为完善,纵向构件基本采取全预制的叠合形式,极大地减少了工程现浇量,总装配率能够高达90%甚至更多。但是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剪力墙构件同纵向浆锚钢筋相互连接,现场必然会出现很多灌浆孔,不利于建筑质量安全,并且现场抽检所有灌浆孔的质量有很大难度。故而仍要对NPC技术体系进行更进一步修正,使之能够更好地减少施工工作量,保障结构质量安全。

三、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技术

安徽合肥西伟德预制混凝土有限公司引入了德国的“double-wall precast concrete building system”结构工程技术,结构构件可以进一步分成叠合型楼板、叠合型墙板、预制叠合型楼梯等。其中叠合型楼板可以是由格构钢筋和底层预制板所共同组成,现场安装之后,便可以在二层预制板之间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格构钢筋可以同时当作预制板受力钢筋。西伟德公司所引进的德国生产线,具有制作精良、设备先进的优点,但是因为引进时间太晚,再加上预制构件的形式稍显简单,因此现在只能适用于地下车库位置。另外一个问题是,因为叠合型墙板没有考虑到两边的预制板问题,所以存在同PCF技术几乎一样的问题。

四、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发展建议

在低碳绿色经济理念的引导下,很多建筑公司开展了建筑工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研究探索工作,逐步形成了富于企业特色的新思路、新技术。为了加速房屋建筑工业化进程,企业应当根据不同技术的优势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适合于各地建筑结构的新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应当重点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一)达到装配式混凝土标准化结构设计与模数化制作目标,这是房屋建筑工业化的必然结果,而且会同时涉及构件连接方式这个问题,还可能与隔热、防漏、保温等工作发生关系。

(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预制技术是又一个重点问题,企业要尽可能促进构件质量提升,同时积极研发保温装饰功能于一身的新型制作技术。

(三)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结构构件连接技术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建筑工程在结构安全、整体安排合理的前提下,要尽可能使连接构造变得简洁,减少施工时的结构性能不确定性影响,并且密切关注保温问题、防渗问题、防漏问题等。

(四)要在准确掌握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功能的前提下,制定出科学的配套设计方法、施工指南与验收标准,以方便技术的推广使用。前面论及的几项技术仍有需要改进之处。

总结:

伴随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试验的完成,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提高房屋建筑结构更新的认识程度,增加对系统施工方法的了解。在主结构的设计施工过程中逐步完善技术,用更加积极的心态研发配套产品、整合有关部件,使住宅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J].建筑技术,2010,41(12).

[2] 汤磊.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外墙保温技术研究[J].施工技术,2011,40(11).

[3] 吕志远.浅谈装配式建筑[J].投资与合作,2011(04).

篇5

我国房地产业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住宅工业化程度仍在较低的水平上徘徊,非标准化生产带来诸多弊端,阻碍了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等住宅产业化进程。

装配式住宅施工存在的问题

装配式住宅的建造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施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2)缺乏对材料的保护;3)施工程序混乱;4)无完善的施工验收标准。

1. 施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装配式住宅最近几年才较快的为中国建筑市场所接受,时间短、发展快,所以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国内一些公司从国外引进和吸收这种技术,大都只是从材料和理论方面取得一些成果,没有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正规化、标准化的培训,所以导致施工技术水平并不理想。而且有些项目施工时,并非都是专业的施工人员去安装,有的甚至直接用临时工人去施工,其施工质量自然无法保障。如一些装配式项目出现土建基础不合格,导致上部钢结构无法安装;钢结构构件拼装精度不符合要求,以至于墙体水平和垂直度不合格,内外装饰材料无法正常安装等等。

2. 缺乏对材料的保护

其规格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对材料的严格控制有利于施工顺利进行,也利于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质量。些工程中由于缺乏对材料的保护,出现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构件严格符合标准,构件拼装才可能达到要求,而这种精度要求是以毫米计算的。运输过程可能对材料有所破坏,导致构件变形,现场野蛮施工也可能导致构件变形,建筑物部件甚至整个建筑物质量都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一些实际项目中,往往会看到工人将大量的板材堆放在几个构件上,或者将重型设备直接挂在单一构件上,超负荷必然导致构件变形甚至彻底破坏而失去可承担荷载的能力,象这种情况如不加以控制,势必造成重大安全隐患。另外,实际上装配式结构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它主要依靠钢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板材的约束能力形成牢固的整体来承担各种荷载,所以墙体、楼面、屋面板材未安装之前,应避免较大荷载的施加。否则钢结构构件变形或者变形不均匀,那么装饰材料必然会出现破坏,如一些项目中出现墙体、天花板裂缝或出现材料脱落现象。

3. 无完善的施工验收标准

由于装配式住宅属于新型建筑体系,国内大多数企业或者研究机构还处于学习国外技术的阶段,或者没有形成完整而且优化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体系,所以施工验收标准并不完善。这对施工质量便失去了严格的约束,这也是影响装配式住宅发展的一个严峻问题。

工业化施工技术体系

1. 我国目前施工现状

当前我国的施工建造水平还停留在过分依靠手工操作、资源浪费严重的传统施工阶段,建筑的建造质量精细程度比较低,施工建造方式效率低,材料浪费、环境污染方面问题突出。在工业化生产的时代没有实现建筑工业化施工,这也是我国绿色住宅发展和国外差距的最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工业化施工的认识也进一步加强。

2. 工业化施工特点

(1) 保障住宅质量和性能

集成施工做到了组合装配、高效快捷,因为工业化建筑多使用预制构件,所以施工现场主要依靠机械,劳动力使用少且精,自动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 精益施工做到了精确智能,住宅工业化施工将构件、机电和装饰等需求融合到一起,采用构件标准化和模数化的方式,形成有机结合的整体,实现多重功能一体化。住宅建造的工地化向工厂化的转变,使影响住宅质量和性能的不可控环节纳入到可控制的体系下,保障了建筑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实现住宅整体质量性能的要求。

(2) 实现了施工的节能减排

节电: 部品工厂化预制与现场装配,减少了混凝土浇捣的振动棒、垂直运输的塔吊和焊接所需的电焊机等的使用频率。节材: 建筑构件采用吊装装配施工,模板、脚手架等器材使用减少了。节水: 施工现场湿作业减少,施工用水量减少; 施工人员减少,生活用水量减少。

保护环境: 由于采用部品工厂化预制与现场装配,施工现场基本无混凝土现浇和钢材加工作业,实现了干法施工,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污水的排放及有害气体和噪声的产生。

3. 工业化施工注意问题

工业化施工过程中,应实施清洁生产,即在不牺牲建筑产品工程质量、成本、功能的前提下,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改善管理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实施“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以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结 语

篇6

摘 要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模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推进保障房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实现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根本途径,对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推进 保障房 建筑工业化 建设

建筑业是一个大产业,是一个支柱产业。加快推进保障房项目新型建筑工业化,促进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业化各个环节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一些先进的建造技术和建筑体系日益成熟,不少地方和企业对推进保障房建筑工业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越来越强,因此,作为保障房项目建设管理者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切实增强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推进保障房建筑工业化的意义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模式,推进现代建筑业发展就是要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而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核心是走新型建筑工业化道路。新型建筑工业化是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生产方式,使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基地化、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科学化,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传统粗放型的建筑施工方式,实现建筑业生产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并在节能减排、降低环境压力、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发展重要作用。可以说,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建筑业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提高建筑业集成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建筑业现代化水平,形成以技术为主导,产业结构合理,专业化、机械化施工水平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优势的高效、节能、环保型产业集群,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二、理清思路,加快推进保障房新型建筑工业化建设

加快推进保障房项目新型建筑工业化建设,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的任务。那么如何推进呢?本人结合项目建设管理实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y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保障项目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规划。先在局部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生产方式试点,时机成熟后在一定区域内推广。分阶段、分步骤解决设计模数化和材料部品化,逐步形成适应本省特点的预制装配式住宅体系,并结合实际,稳步提高单体建筑预制装配化率。

2.面上推动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在推动保障房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同时,要结合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等不同类型住房的具体要求,针对不同结构形式,分类推进建筑工业化。政府推动的大型居住社区和保障性住房要率先采用装配式住宅,切实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注重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把各种要素引导到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中来,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3.加强推进成套技术集成应用。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涉及到建筑构配件的模数化设计、工厂化制造、规范化运输和建筑现场的标准化装配等各个环节,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也是一个产业链的整合过程,缺了任何一环都行不通。一是加快围护结构、厨卫、装修等部品体系的建立。注重防水构造、抗震性能及材料的研究,加快形成相关的设计、验收标准以及图集、工法,加快开发应用相关设计分析软件。二是对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项目,应实施住宅一次性装修到位,鼓励其他保障性住房实施住宅全装修。三是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以适合预制装配整体式住宅的外遮阳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积极推广绿色建筑。

4.坚持质量第一和集约高效的原则。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我们不仅要坚定不移地探索和实践新型工业化路子,更要牢记质量第一这个根本前提,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在保证建筑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推进建筑工业化路子,不断提升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N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水平也相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施工工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给传统的施工技术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这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不但解决了过去传统施工技术无法实现的技术瓶颈,推广和引导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出现,而且新的施工技术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不仅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减少了工程的时间,还增强了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度,为整个施工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现代的建筑群所使用的建筑材料逐步转向了混凝土、玻璃和钢。结构形式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以至于导致施工技术难度大,要求高,周期拉长。而超限高层、大跨度建筑物的出现也就更加进一步要求施工组织设计的严谨和周密性,只有在不断的理论和实际中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创新技术才能够真正掌握施工技术的核心。现在我们就从下面列举的这几个工程技术环节来探讨一下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具体应用。

1.新预制混凝土构件应用技术

1.1发展新型装配式楼盖结构

采用革新的预应力空心板,按预制装配式楼盖设计,以保持施工安装快速的优点,同时在楼板找平层中加配钢筋网片,使之具有相当于叠合楼板的整体性,捉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用高强预应力钢丝作预应力主筋,提高构件的延性;提高构件的质量标准(高于现行的国标),以促使构件生产工艺和模具水平的提高,使构件生产集中于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预制构件厂,以保证构件的高质量;通过改进后的板侧面设计与灌缝材料,增强板缝间的抗剪能力;通过上述几项措施并可解决当前困扰民用建筑开发商的频频引发争议的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

1.2 发展预制轻混凝土内、外墙板和复合外墙板

与框架结构的结合,可逐步取代现有的砖混结构,从而实现民用建筑基本不用粘土砖的节地要求。预制外墙板、新型装配式楼盖与框架结构及已有的各种轻质内墙相结合,可形成框架现浇或预制梁、柱装配整体,其余均为预制装配的新型建筑体系。

1.3发展叠合楼盖结构

以中、高强预应力钢丝作预应力主筋的预应力平板、带肋平板、空心板作预制板,与现浇混凝土叠合层组成叠合楼盖。减少了现场的支模施工工序和钢筋工程的工作量,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尤其适用于大开间民用建筑。

2. 多层面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技术

2.1多层面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技术是在传统的留置后浇带和伸缩缝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新型施工技术。它突破规范要求,是指在地面混凝土施工中不设置伸缩缝和后浇带,利用施工缝将地面按一定尺寸分为若干块,相邻块间隔浇筑,待先浇筑混凝土经过较大的收缩变形后,再将地面连接浇筑成一个整体。其指导思想是:“消除有害裂缝,减少无害裂缝”。通过对施工缝的设置将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分为若干小块,每一块为一仓,施工期间实行分块跳仓浇筑。这种跳仓浇筑采用了短距离释放应力的办法应对较大的收缩,待混凝土经过早期较大的温差和收缩后(7~10天),各仓浇筑连接成整体,应对以后较小的收缩。即“先放后抗,抗放兼施,以抗为主”的辩证控制原则。

2.2工程中多层面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技术突破了规范要求“室内地面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纵向缩缝间距不得大于6m,横向缩缝不得大于12m”;“垫层底板长度超过60米时应设置后浇带,间距30~40m,带宽1000mm”的规定。与设置后浇带的施工方式相比可大大缩短施工工期,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在无需特殊施工措施的情况下,实现普通混凝土的高性能化。

3.新的钢筋连接施工方式

对于钢筋连接施工,目前有一种新型的钢筋连接方式,即直螺纹接头连接;直螺纹接头连接分别三种不同的形式。对于钢筋直螺纹连接,在具体施工中标准接头的连接时,首先把装好连接套筒的一端钢筋拧到被连接钢筋,使套筒外露的丝扣不超1个完整扣,连接即告完成。加长丝头型接头:先将锁紧螺母及标准套筒按顺序全部拧在加长丝头钢筋一,将待接钢筋的标准丝头靠紧,再将套筒拧回到标准丝头,并用板手拧紧,再将销紧螺母与标准套筒拧紧锁定,连接即告完成。对于接头检验时,当接头连接完成,由质检人员分批检验。按如下方式进行检验:目测接头两端外露螺纹长度相等,且不超过一个完整丝(加长螺纹除外),每300个接头为一,每批抽验一,要求钢筋连接质100%合格。

4.大跨度空间结构工程中的创新技术

4.1虚拟现实技术

通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建筑设计的意念和动态,并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

4.2结构仿真技术

使用计算机结构仿真技术不但可以为施工过程中提供精确的力学计算和图像模型,还能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选性,从而选择优化方案。

5. 防水施工新技术

防水实际上就是在与水接触的部位防渗漏、防有害裂缝的出现。我们应该遵循综合治理、多道设防、刚柔结合、防排并用、复合防水、全面设防、节点密封的设计原则,合理选择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对于屋面防水,一种较为新型的施工技术是“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这种施工技术首先做好板缝、节点和基层处理。塔楼屋面及裙楼屋面施工时涂膜应分遍涂布,先涂的涂料干燥成膜后方涂布后一遍涂料。铺设方向互相垂直,最上面涂层厚度不小于1mm.涂膜防水层的收头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不得出现流淌和堆积现象,防水层反起墙面不少。对于外墙防水,宜采用加气砼砖墙施工,即为防止抹灰层开裂空鼓,加气砼砌块墙体抹灰前先在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面挂钢丝网。钢丝网固定后再进行基面处理,20%的108胶水,再掺以 15%的水泥配成浆体涂刷。基面处理后再进行抹灰层施工。砌筑时严禁使用干砖或含水饱和的砖。不得随浇随砌。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控制10±2mm范围,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80%.一般分三次砌到顶,采用钢筋砼过梁。在后续的防水层施工中,SKK水性超低污染氟涂料(二液防污型)在找平层上以十字交叉各刷一道,厚度3mm,施工完后应及时进行淋水养护。

6. 建筑工程测量新技术

6.1 GPS施工测控技术

施工控制网是施工放样的依据,其精度要求高,测试困难,GPS精密定位技术能较好地解决该问题,且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成果的可靠性有保障。随着超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物的不断出现,高层建筑施工常规测控方法已经很难满足规范的要求,如何在温差、日照、风载等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迅速、准确地完成平面轴线控制、高程传递、建筑构件的安装定位,已成为影响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首要因素。GPS测控技术具有方便、快捷、可靠等优点,可动态测定建筑物的摆动周期和摆动规律,测定建筑物的垂直度,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

6.2 全站仪坐标法放样技术

全站仪具有测量精度高,仪器的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已大量应用于各类工程的施工测量中。坐标法放样是充分利用全站仪的这些优点,直接利用施工控制点和放样点的坐标进行放样工作,避免了大量的放样数据的准备工作,提高了施工测量的工效,同时也减少了施工放样中可能出现的差错。该技术对一些形体复杂的建筑物放样工作有明显的优势。

6.3 测距仪高程传递技术

高程传递一般采用水准测量和悬挂钢尺的方法解决,这些方法劳动强度大,所需时间长,且测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有时得不到保证。现代测距仪具有测量精度高,观测快捷、方便等优点,只需将目前常用的测距仪或全站仪稍作改进,就可完成高程传递的测量工作。该技术对超高层建筑物的高程传递特别有效。

7. 结语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建筑施工企业要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全面推进施工企业技术进步,促进建筑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将科学的管理和大量技术上先进、质量可靠的科技成果广泛地应用到工程中去,应用到建筑业的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郑祖《高层建筑施工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2002.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篇8

关键词:《建筑力学与结构》 调查问卷分析 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 1().3969/j.issn.1672-8181.2015.03.048

1 调查背景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该课程具有跨度大、覆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点密集等特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方法,直接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有效地实现知识向实际应用的转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满足职业需求,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在这样的前提下,展开《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职业能力调查,以确定教学内容、深度及有效的教学方法。

2 调查问卷分析

2.1 调查问卷制定

根据《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知识点,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编制调查问卷。将每一个知识点根据可能的职业需求设定不同深度的讲解要求,以了解、理解、掌握等程度区分。

2.2 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在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技术总工、甲方代表、技术员、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等各个职业岗位开展,同时也在正处于实习中的大三毕业生中开展。

根据调查问分析,工作现场对《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方面。建筑中主要应用的材料是钢筋和混凝土,在调查中大部分从业人员认为:需要掌握钢筋的分类、级别、基本力学性能、连接方法及工艺、锚固的概念、锚固位置、锚固长度等;需要掌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各项力学指标的检测、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处理、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裂缝的处理等。其中对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分析内容提出要求的主要集中于技术总工。

根据调查发现,随着岗位的提升,需要建筑材料方面的理论知识越深,越全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以基础岗位群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同时结合职业发展适当增加理论知识,为学生今后的提高奠定基础。

第二,基本构件受力分析、截面设计及相关构造。基本构件主要针对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包括受压柱和剪力墙)和受拉构件等基本构件进行了调研。

大部分参与调研的人员认为应该从定性的角度理解各种基本受力构件的受力原理,比如:受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拉位置,简支构件和连续构件的内力图基本形状等;受压构件的轴力图基本形态;剪力墙的基本受力形态等。能够从概念上确定基本构件的薄弱位置,内力较小部位,从而指导施工等;基本构件的内力计算和截面设计计算需做基本了解,部分技术人员和总工认为需掌握基本构件的承载力公式,并能进行承载力设计计算。

参与调研的人员都强调了基本构件的相关构造和施工图的读识。比如:主次梁如何区别、受弯构件受力筋位置及排布、贯通筋和非贯通筋的确定、锚固长度、平法施工图读识等;受压构件的纵筋连接位置、连接方法、箍筋加密要求等,剪力墙的概念、剪力墙起步筋间距要求、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读识等;并且大部分参与调研的人员都明确指出构造部分的相关内容最好结合实物现场讲解,施工图读识方面,部分从业者希望首先讲解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然后讲解结构施工图。

第三,基本结构体系方面。基本结构体系主要针对混凝土楼盖和砌体结构进行调研。

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内容,普遍认为要了解楼盖的传力路径;理解其计算简图,从定性的角度掌握构件内力图的基本形状,能确定构件的受力区、受压区;了解构件中各种配筋的作用和计算,掌握钢筋的平面图绘制。大部分参与调研的人员明确指出现在教材中普遍编写的装配式楼盖不需要讲解,现在施工中不常见。 砌体结构部分,普遍认为需要掌握砌体结构的常用材料种类及其性能;理解砌体结构的计算简图,能进行简单的承载力计算和分析;掌握砌体结构的相关构造要求,特别提出圈梁的重要构造处理等细节问题;砌体结构中的基本构件需要了解计算,掌握构造,特别提出相关构件的受力点、薄弱位置等相关构造处理的问题。

第四,对毕业学生到现场后的能力需求进行了简单的调研。大部分参与调研的人员认为现场工作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施工图读识能力;相关规范、图集的应用能力;施工方法、工序的掌握;各种施工仪器、工具的使用能力;简单的工料分析能力;各单位之间关系的协调能力。随着就业岗位的提升,能力需求会更综合,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

第四,讲解的方法。调查问卷分析显示,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希望和实际工程紧密联系,以实际工程为切人点进行讲解。

3 结论

结合《建筑力学与结构》培养调查问卷分析,在后续教学过程中,为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有目的地培养职业化的建筑技术专业人才,在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方面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贯穿到实际工作任务中,尽可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一,教学内容方面。结合调研结果,力学部分强调力学基本概念,适当淡化力学计算的内容,根据够用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重点强调定性的理解。剔除落后的教学内容,如装配式楼盖结构等将不再讲解,可以将其课时分配给施工图读识等内容。

第二,教学方法方面。改革传统教学中力学与结构分别讲授的模式,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教学及教材中,将教学内容按照结构构件的设计过程与进度进行组织,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职业能力为依据安排课程内容。

第三,教材建设方面。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形成配套的教材,并在教材中辅以实践项目训练,提高理论知识的实践。

第四,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合适的实训任务,分组实训,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知识应用、相互协作等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筑;建筑施工;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074-01

一、建筑施工筑的分类和组成

建筑物按用途可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三类,这其中工业与民用建筑占了绝大部分。下面介绍一下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分类和组成。

(一)工业建筑

1、分类

按跨度尺寸可分为:小跨度(指小于或等于12m的工业厂房)。和大跨度(指15-36m的工业厂房,当跨度大于36m以上时一般以钢结构为主)。

按层数可分为单层厂房、多层厂房(指层数在二层及以上的厂房)和层次混合的厂房。

2、组成

工业建筑的组成包括:屋盖结构、吊车梁、柱子、基础、外强围护系统、支撑系统。

(二)民用建筑

1、分类

按施工方法分为:

(1)现浇、现砌式。

(2)部分现砌、部分装配式。

(3)部分现浇、部分装配式。内墙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而外墙、楼板以及屋面均采用预制构件。

(4)全装配式。

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

(1)木结构。

(2)砖木结构。

(3)砖混结构。

(4)钢筋混凝土结构。

(5)钢结构。

2、组成

民用建筑的组成包括:基础、墙或柱、楼地面、楼梯、屋顶和门窗。

建筑施工筑施工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建筑工程施工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也给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这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不但解决了过去传统施工技术无法实现的技术瓶颈,也推广和引导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出现,而且新的施工技术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一方面提高了劳动效率,减少了工程的作业时间,降低了工程成本;另一方面增强了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度,提高了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安全保险系数,为建筑施工行业“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建筑施工筑中创新技术的应用范围

环保技术建筑施工筑为主体的建筑行业是耗量大、高污染的行业。建筑工程行业在发展中普遍存在过度重视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象。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唯一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得到彻底的修复和改善。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中,一定要注意对环保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建筑施工阶段要在保证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前提下,加强环保技术的应用。

(二)信息技术

当今世界处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年代,信息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必将导致“技术观”的转型,传统的建筑施工筑技术已经难以涵盖新技术的具体特征,从而需要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要对新技术的对象、目的和结果问题加以重新思考与分析,进而得到新的建筑施工信息技术观。

(三)科学监理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科学监理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施工技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不但要对技术的组织形式与发展模式作为相应的创新,而且还要注意到对施工技术的科学监理,切实保证施工技术真正落到实处和得到有效的应用。

建筑工程科学监理技术,是对施工技术的管理手段之一,如果忽视了科学监理技术的应用,建筑工程施工创新技术的应用也就无从谈起了。

四、施工新技术在具体工程中的应用

(一)防水施工

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施工技术。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时,首先做好板缝、节点和基层处理。塔楼屋面及裙楼屋面施工时涂膜应分遍涂布,先涂的涂料干燥成膜后方涂布后一遍涂料,铺设方向互相垂直,最上面涂层厚度不小于1mm。涂膜防水层的收头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不得出现流淌和堆积现象,防水层反起墙面不少于250mm。对于外墙防水,若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为防止抹灰层开裂空鼓,抹灰前应先在外墙面满挂钢丝网,钢丝网固定后再进行基面处理,采用20%的108胶水,再掺以15%的水泥配成浆体涂刷,基面处理后再进行抹灰层施工。砌筑时严禁使用干砖或含水饱和的砖,不得随浇随砌。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控制在10±2mm范围,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80%。一般分三次砌到顶,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在后续的防水层施工中,将skk水性超低污染氟涂料(二液防污型)在找平层上以十字交叉各刷一道,厚度约3mm,施工完后应及时进行淋水养护,时间不少于3天。

(二)钢筋连接施工

钢筋连接施工中有需要规范的问题,比如机械连接、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按受拉区不宜大于50%控制。如遇钢筋数量单数时,百分率略超过些也是符合要求的。

直螺纹接头连接是一种新型的钢筋连接方式,直螺纹接头连接分别三种不同的形式,即“ 毙汀“”型、“!毙汀6杂诟纸钪甭菸屏接,在具体施工中标准接头的连接时,首先把装好连接套筒的一端钢筋拧到被连接钢筋上,使套筒外露的丝扣不超过1个完整扣,连接即告完成。加长丝头型接头的连接:先将锁紧螺母及标准套筒按顺序全部拧在加长丝头钢筋一侧,将待接钢筋的标准丝头靠紧后,再将套筒拧回到标准丝头一侧,并用板手拧紧,再将销紧螺母与标准套筒拧紧锁定,连接即告完成。

(三)金刚砂地面施工金刚砂通常是指一种掺有级配配置的金刚砂骨料,与高标号水泥、其他添加剂等拌合而成的一种粉剂。通常在混凝土初凝前吗,用在混凝土表面,依靠提浆,抹平,收光形成混凝土表面的一个硬化层。具有增强混凝土表面硬度,提高其耐磨性,防止地面起灰的作用。金刚砂地面的耐磨强度主要依靠其粉剂中的金刚砂骨料。所用的骨料有钛合金、炭化硅、氧化铝、氧化铜、石英砂等。金刚砂地面的施工方法主要有两种。

1、一次成型法,即浇筑混凝土后,在混凝土初凝时撒金刚砂,提浆,抹平,压光。此种施工方法优点是直接简单,同时可以避免起层、空鼓。缺点是平整度难以保证,在施工高平整度要求的地面时难度很大。2、二次成型法,即先浇混凝土地面基层,待基层强度达到要求时再施工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在找平层上撒金刚砂,提浆,抹平,压光。该方法的优点是能保证很高的平整度,缺点是结合面处理不好时容易空鼓、开裂。

(四)混凝土施工

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复杂化,以及商品混凝土的大量推广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对各级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掌握程度就存了了很大差异,有些已危及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现从混凝土施工技术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入手,进而阐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也对结构的本身有很大影响。建筑施工中的民用住宅、办公楼等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因此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工程建筑物中尤为重要。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是从原材料、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来体现的。

1、由于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是在理想状态下,即以饱和面干状态,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但实际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以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一般来说,调整量等于该级超径量与逊径量之和减去次一级超径量上一级逊径量。

2、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根据工程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以及实际施工工艺、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例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确定其品种。进场外加剂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必要时还应检验其中氯化物、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确认对混凝土质量无有害影响时方可使用。外加剂还应分别存储,避免受到污染,保证其质量性能稳定。

五、培训相关人员应用新技术能力

篇10

提高专业素质的培训,实训就是实习中加强岗位职业能力。学生对所学的建筑施工等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化、拓宽、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

要从分认识到社会人才市场的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要从理论到实践去充实完善自己。建筑行业是一个重视经验的行业,从实习开始就要把实习与就业挂钩。因此应有意识的进行实践积累,确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目标,做好职业基本点位,把社会需求与个人才能,爱好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实习中培养自己的择业竞争能力,把今天的实习作为明天上岗的准备。

就是实践中学习,实习。一个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建筑施工实习是指建筑工程技术和相关专业的专业学习。建筑工地是一个大课堂,工地的建筑物、施工机具、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方法等就是学习内容,工地上的工人与技术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学习的榜样。只有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才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知识和获得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今天的实习工地就是明天的工作场所,应抓住这良好的实践机会,树立向实践学习的覌念,争取更多的收获。

使我知识,施工实训实习无疑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能力,素质得到提高,达到培养的关键性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后续的课程教学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施工实训学习这一实践学习,得到一个深入实践,解社会的机会。将会接触到各种人和事,以锻炼我对社会的适应等的辨别能力;有利于我将本书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并拓宽视野;学习施工现场生产与管理知识,可以提高我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组织管理和社交的能力;

施工实训学习对我思想品德,总之。工作态度及作风,综合素质与工作实践能力培养等诸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提高我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学习快两年了专业是建筑工程技术。这个学期将要结束的时候,现在已经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学校组织了去实习,安排我新余市欧亚城施工现场实践操作,给了一个很不错的锻炼机会。

二、实习单位简介:

1实习工程项目名称:市房地产有限公司

2监理单位:市监理公司市监理公司

3工程概况:1工程总概况:施工单位:武警水电二队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面积2000亩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其他图纸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设计标高0.000标注单位:总平面尺寸及标高以米为单位。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实习内容主要有:

1地基2防水层做法

3模板制作

4现浇钢筋砼楼板

看到现浇钢筋砼楼板的现场施工。现浇钢筋砼楼板施工现场通过支模,主楼施工现场。绑扎钢筋,浇筑砼,养护等工序而成型的楼板.优点: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形状可不规则,可预留孔洞,布置管线方便.缺点:模板,用量大,施工速度慢.

由钢筋混凝土主梁、次梁和柱形成的框架作为建筑物的骨架,学校的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和柱之间的连接为刚性结点。屋盖、楼板上的荷载通过板传递给梁,由梁传递到柱,由柱传递到基础。框架结构的墙体全部为自承重墙,只起分隔和围护作用,砖墙的重量通过梁、板传给柱。有时填充墙的刚度大于竖向柱的刚度,对结构抗震极为不利,所以不宜采用实心粘土砖作填充墙,减少结构的自重和荷载,减弱隔墙的刚度。框架结构的特点是不受楼板跨度的限制,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框架结构中梁柱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为了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框架结构构成:屋盖与楼板、框架梁、框架柱、柱基础、框架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这是工程项目监理部开始进行监理的重点工作。要做好工程的事前质量管理,施工前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管理。个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

1施工图纸的会审和交底(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审查3工程主要原材料进场的质量情况的检查4检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情况5检查机械设备情况6检查承包方是否对施工人员进行了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交底。

现浇钢筋混凝十结构工程包括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和混凝-I-~2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按施工方法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程。具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l所示。由于施工过程多,所以在施丁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施丁中应合理组织,各下种之间应密切配合。否则,将会影响施千进度和质量。

砌筑工程:砌体工程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普通黏土砖、承重黏土空心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各种中小型砌块和石材等材料进行砌筑的工程。

施工工艺要求

1砌体堆放

严禁倾泻丢掷;砖运到现场后应按不同规格堆放,1装卸砖应堆放整齐。场地要平整,并须做好排水。

垛堆间保持适当通道。2砖堆置高度不宜超过1.6米。

遇雨天施工应遮盖。3砖堆置后。

2墙体砌筑

不能即浇即用1砖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

纵横交错搭接。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2纵横墙应同时砌筑。并应填满砂浆,缝的厚度一般为10mm不应小于8mm

3每天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2m砌体施工缝处砌成斜槎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3

保证沙浆饱满和梁板底紧密接触,4砌体砌筑至梁板底时必须隔日待下部的砌体变形稳定后斜砌。空隙处用沙浆填实

填满沙浆,5砌筑墙端时砖必须与框架柱面靠紧。并将柱上预留的拉结钢筋展平,砌入水平灰缝中

应根据设计图纸要6当砌体墙的水平长度大于5m或端部没有钢筋砼墙柱时。

求在墙中间或端部加设构造柱

需根据图纸要求在7当砌体高度大于4m时。

保证洞周平直,8门窗洞口两侧砖宜为无槽端。设计要求部位砌入预制砼锚固块。门窗框必须牢固地固定在锚固块上,如有间隙应用砂浆或密封嵌缝材料填实抹平。

随拌随用,9砌筑的砂浆必须搅拌均匀。一般应在4小时内使用完毕。砂浆的标号和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灰缝的均匀程度及砂浆的饱满程度等,10对墙体表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应随时检查并校正所发现的偏差。砌完每一层楼后,应校核墙体的轴线尺寸,如有偏差,及时纠正,不符合规范和要求的必须返工。

3关键部位砌筑

必须预留拉结筋,砖与墙柱交接处。竖向间距500mm压埋2Ф6拉结筋伸入墙内。

1砖墙与楼板(或梁底)联结

先在灰砂砖与楼板之间抹粘结砂浆,如楼板或梁底未预留拉结筋时。再用小木楔将灰砂砖与楼板底(梁底)楔牢,并用砂浆将缝隙塞实抹实。

2砖墙与门口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