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启蒙钢琴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7: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少儿启蒙钢琴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少儿启蒙钢琴教学

篇1

众所周知,钢琴乃乐器之王。因其独特的音响,广阔的音域为广大音乐家所钟爱,在众多音乐形式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贯穿古今。无论是辉煌的古典乐,还是浪漫的流行乐,都有着它的身影。它不仅是乐器之王,更是音乐知识汇聚的殿堂。从最早的巴洛克时期的巴赫到古典主义时期的莫扎特,再到浪漫主义时期的肖邦,无数的音乐大师谱写出了一首首流芳至今的钢琴作品,这是一笔无价的,具有永恒魅力的音乐财富,更是人类音乐史上璀璨的明珠。

学习钢琴引领少儿步入音乐殿堂,它为少儿的各方面发展都奠定良好基础。世界上无数的知名音乐家,无论是钢琴演奏家、作曲家,或是理论家,几乎都是从小学习钢琴并具备一定水平的钢琴演奏能力的。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知识的涉及也是十分广泛的,不仅有和声知识、复调知识和音乐史知识,更有音乐形象、音乐内容、音乐意境、音乐风格等音乐美学知识。对这些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的少儿普遍在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思维创造、审美能力上都显著高于普通孩子。

一、钢琴启蒙教育与少儿身心发展

(一)锻炼少儿肢体协调,促进智力发展

人的左右两半大脑各司其职,左脑具有语言、数学、逻辑推理等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图像,体育,音乐等思维功能。在漫长的人生中,左脑不停的为各种问题进行推理演算,而右脑却缺乏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而音乐训练,尤其是钢琴的学习,是一项需要大脑协调起眼、耳、口、手、脚同时参与的综合性活动,它能锻炼大脑复杂性,增强右脑思维能力,使左右大脑均衡发展,促进少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学习钢琴可以促进少儿智力发展,锻炼肢体协调性。

(二)促进少儿情感饱满,提高审美能力

少儿对音乐的感知与表现往往丰富于成年人,鲜明的节奏速度,音响效果的变化,都可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通过对钢琴的学习,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体验乐曲中力度的跌宕起伏,感受音乐速度变化,从而充实少儿的情感世界,使他们学会区分“愉快”与“悲伤”的音乐情绪,由此达到情感的平衡。

钢琴启蒙除了强调对技术基础的重视外,同时还培养少儿的审美能力,音乐之美是在各音乐要素之间的配合与关联下构建出来的,是能够激发人们情感共鸣的。培养少儿的审美能力,就是提高他们的音准,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加强音乐记忆力,使他们能够发自内心的热爱音乐,从而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品质。

(三)集中少儿注意力,提高联想能力

少儿智力发育不成熟使他们的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而钢琴的演奏对于提高少儿注意力大有好处,音乐是乐音的有序运动,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运动,易于引起欣赏者的无意注意。音乐的演奏与表现,更是需要演奏者与表现者集中注意力,才能流畅进行乐曲,体现音乐整体感与情绪,构建出意境。并且,通过实际教学,笔者也发现,随着少儿学琴的时间越长,注意力的集中度就越高,开始可能是十分钟,后来就可能聚精会神的练习三十分钟以上。同时,钢琴的演奏还能提高少儿注意力分配的能力,弹琴需要左右手相互配合,同时还要眼看耳听,注意着乐谱上音符横向与纵向的发展,如果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是很难成功的演奏出完善的乐曲的。

音乐是自由的,它是丰富想象力的产物。从“大珠小珠落玉盘”到“银瓶乍破水浆迸”,琵琶的声声演奏激发出白居易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小小一只琴,却激起了李白内心的汹涌澎湃,不禁联想到那古朴苍劲的松树。钢琴音乐在孩子的认知世界中,跳音的演奏就像是活泼的小兔子,力度强弱的起伏更像是上下楼梯,酣畅淋漓的琶音就如同奔流涌动的河水。由此可见,钢琴音乐引领着孩子积极的去想象、联想,活跃着他们的思维。

二、钢琴启蒙教育教学方法

(一)选择合理科学系统的钢琴教材

21世纪敲开了经济迅速发展的大门,人们的精神物质需求也随之而上。家长们在要求孩子学好学校知识外,也让孩子进行着各项兴趣特长培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成了众家长一致认同的观点。因此,音乐教育尤其钢琴教育一时成了当下热门的兴趣特长培训。随之而来的钢琴教材的引进与编写也层出不穷,钢琴启蒙教师们在教材上的选择更需要再三斟酌,既要符合少儿的心理特点:形象生动,趣味性强,又要科学实用。

在此,笔者对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几种钢琴启蒙教材进行简洁的介绍:由汤普森所编写的《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以下简称《汤》)作为启蒙教材在我国广为使用,该教材从中央c开始教授,高低音谱同时学习,循序渐进的安排知识点,每个新知识点都会配有几首曲子进行强化练习,并且部分曲子还配有教师伴奏,增加了师生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还有练习题。集唱,弹,写为一体,为少儿学琴打下坚持基础;《拜尔钢琴基础教程》也是常见的钢琴启蒙教材,该书对于双手的技巧性针对更强,结构内容、进度安排都具有更强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另外,我国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儿童钢琴初步教程》乐曲丰富,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由于乐曲量太大,内容结构稍显累赘,并且知识点的上下联系不强,使得它并不常用。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书籍特点,搭配使用,比如《汤》搭配《儿童》,挑选《儿童》中的曲目作为《也可搭配《拜尔》增加技巧练习,使它们相互扬长避短,共同发挥指导作用。

(二)正确的钢琴技巧指导与规范的训练练习

俗话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钢琴基础弹奏技巧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它影响着少儿的整个学琴生涯。由于少儿的骨骼与肌肉处于发展初期,弹奏力度较小,为了达到特定音响效果,可能产生耸肩,压指,压腕等不正确的弹奏方法,因此,启蒙教师必须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少儿进行正确的弹奏。

学琴是从基本的坐姿开始的,坐姿对弹奏方法有很大的影响力。一般要求稳坐于琴凳的三分之一处,腰部挺直,上身可自然倾斜,这样便于将手臂的重量力量传送到指尖。其次,培养少儿正确的手型是重点,弹奏时双臂自然放松,垂于身体两侧,双肩放松。两手立于琴面上,手指与手掌成为一个拱形,我常对学生比喻“如同手握一个鸡蛋”。同时,在弹奏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手型变化,时时提醒,督促学生形成正确手型。 学琴的第三阶段,便是接触基本弹法:断奏,跳音,与连奏。选择科学系统的启蒙教材,有针对性的分别练习熟练后,可以选择有关三种奏法的练习曲进行综合训练,使学生学会找到异同点,促进更快掌握正确的演奏方式。同时,除了课堂上老师的教导外,也需要家长在课下监督孩子保持每天至少一小时的练琴时间,促成孩子尽快掌握重难点,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

三、现代少儿钢琴启蒙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与提高

韩愈的《师说》中有这么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还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iv。

现在随着琴行与兴趣培训学校的增加,行业圈的壮大以及师资的良莠不齐,使得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及教学质量成为必然要求,老师们要做到肩负师德,认真负责,重视反思,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并且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尤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少儿身心健康与钢琴技巧获得长足发展。

钢琴课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身发展特点,教师必须尊重孩子之间的能力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由浅至深的安排课程。

(二)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少儿学习

学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老师的悉心指导,孩子的认真学习以及家长的监督配合。为了促进少儿钢琴学习的长足发展,老师必须做到常常与家长沟通,告知他们孩子的优点与进步,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孩子在课后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也能及时发现与纠正,督促孩子认真练琴,保证充足的练习时间,做到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练习要求,这样有利于新的知识与技巧的巩固与完善。

篇2

如何引导琴童用情感去支配音乐的表现力,为作品演奏赋予灵魂;而这种情感的驱动,恰恰来源于对这种艺术形式发展过程的认知和感悟。

成功的演绎一首作品,需要演奏者通过娴熟的演奏技巧将作品的思想内涵用更具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方式传达给观众。因此,无论作品的难易程度如何,扎实的基本功都是演奏的前提。国内的少儿钢琴教学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随着琴童钢琴学习程度的不断加深,攻克演奏技巧上的难题对国内的琴童而言是相对比较容易的,这完全得益于从小对基本功练习的重视。但是,单纯靠技巧支撑的音乐是没有灵魂的,琴童在面对作品技术层面的难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往往需要在演奏过程中倾入更多的情感,从而使整个作品演奏更具说服力、更加充实饱满。而这种情感,是需要通过了解并认知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感悟作曲家创作之初的思想动机而获得的。现代钢琴教学体系中,我们接触到的作品绝大多数属于欧洲古典音乐作品,受年龄因素制约以及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的影响,这些孩子很难与这些作品中包含的情感达成共鸣;即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作曲家的生平及作品本身的背景进行解读,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以及不同时代背景下缺少对这种情感的认同感,孩子还是很难单纯的从老师营造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作品的情感,从而完美的呈现作品。

在从教的二十余年中,笔者接触过的既有刚刚选择学习钢琴的4~5周岁的学龄前儿童,也有已经结束启蒙课程转入正规学习的小琴童;在教学的过程中慢慢发现,直白的对单一作品或作曲家的背景进行解读或是试图通过乐曲曲式、强弱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等使学生感受作品所要呈现的情感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完成演奏,最终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在少儿钢琴教学过程中让这些年龄较小的琴童可以更直观、更有效地感受这些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欧洲古典音乐作品、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成了在少儿钢琴教学中不断探索的新课题。通过不断地尝试,总结出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以及情感培养过程中应该着重的方向,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培养孩子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国内的琴童从小接受的便是传统的中式教育,而钢琴这种传自于欧洲的乐器,其演奏的精髓是对欧洲古典音乐的完美阐释。欧洲古典音乐作为欧洲文化的结晶,其本身带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点。每一首音乐作品的创作,既是作曲家个人情感的宣泄,同时也是当时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的缩影;而作为学龄前的小琴童,是不具备把握这种情感的能力的。所以,我们最初要做的,只是引导孩子们可以本能地、真实的反映出自己听到作品时产生的情感。

许多从事少儿启蒙钢琴教学的同事都喜欢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引导小学员学习演奏,拟声词和意境营造是老师们常用的两种方法;这种以语言形式诱导学生的方法在教学初期还是可以达到一些效果的,但却仍有一些弊端。

学生接受的往往是成人思维下的情感认知而并非自身对接触音乐作品时的第一感受。即便是第一次接触音乐作品的孩子也会对作品本身产生自己的情感,最直接的回答便是“好听”或是“不好听”。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并非是让孩子真正懂得作品所表达意境或是主题,只需要让他们学会在欣赏作品后用语言表达自己最直观的感受。

笔者曾与同事分享过自己赴欧洲比赛时在国外一家少儿钢琴培训中心的所见,偌大的教室中放着五颜六色的颜料,老师在演奏作品的同时让孩子用色彩在地上涂鸦,孩子们用不同的色彩表现自己在听到音乐时的第一感受,这种更直接的传达感受的方式,让他们感觉耳目一新。我们相信,孩子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能力,正是在这种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中树立并不断得到提升的;而涂鸦的过程正是一种对自身情感的宣泄,学员们已经在这种看似玩闹的过程中学会与音乐作品同步展示情感。

第二,学会欣赏、注重量的积累。在经历了最初的以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为目的的官能欣赏过程后,我们需要的便是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学会情感欣赏。情感欣赏是古典音乐欣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作品时代背景的分析以及对作曲家的深入了解,是情感欣赏的前提;在学员充分了解这些信息后,他们便已经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之后再对作品呈现出的调式、曲式、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加以系统分析,我们便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到每一种演奏形式。

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欧洲音乐史的贯穿学习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要怀疑小学员能否真正了解历史,因为他们要做的只是了解,而并非感同身受。任何情感的产生都需要一个时间的沉淀,当我们像讲故事般将欧洲音乐的发展史娓娓道来时,这些他们听到的故事将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一同沉淀,最终形成他们对欧洲音乐文化独有的认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孩子学习钢琴中情感培养至关重要的一环。

此外,对音乐作品的赏析同样需要量的积累。现如今的教育模式下,孩子很难接触到与自己当下技术难度不相匹配的音乐作品,但是我们不妨想想,欣赏,并非要求他们掌握。就像我们从小给孩子们讲睡前童话一般,所有的童话故事又与孩子当下的生活有什么关联呢?所以不要让“听不懂”成为他们欣赏古典音乐的绊脚石,因为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对音乐本身是否会产生情感而并非情感的正确与否。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一个对音乐作品饱含深情地演奏者,并非预先编排好程序的机器人。

第三,情感的宣泄不是无理由的肆意发挥。通过培养学生在音乐作品中认知情感的最终目的是在演奏过程中宣泄情感,从而呈现更好的作品,但这种情感的宣泄是需要严格尊重作品本身的。钢琴演奏作为一门表演艺术,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准确呈现不同作曲家的不同风格,而把握这种风格,也正建立在我们对作曲家的情感认知的基础上。不假思索的宣泄情感将会使整个音乐作品黯然失色。当演奏者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无时无刻不闪现肖邦的影子、抑或是在舒曼的作品中呈现出巴赫的气息,这便是严重的歪曲了作曲家的风格。

篇3

关键词: 学前儿童 钢琴启蒙教学 教学实践

音乐可以开拓人们的思维,在欣赏音乐或创作音乐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进行联想,对作品做出不同的理解和表现。可以说,音乐对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幼儿3岁时,学习音乐能提高他们今后的学习成绩。科学家证明,那些每天练习钢琴10分钟的孩子在智力测验中得分高于其他同龄的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接受音乐教育,将对孩子大脑发育产生长期影响,定期的音乐训练改造了大脑部分“零件”,也提高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认知能力。学习艺术是有一定特殊性的。万事开头难,开始学习一项技能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前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从而引导他们喜爱钢琴和音乐是最重要的。

一、学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现状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思想意识的不断强化,钢琴因具有极宽的音域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当之无愧地成为“乐器之王”。钢琴教育在各种音乐教育中凸显出其重要性,使钢琴这件西方舶来的乐器,在中国仅短短百年发展历史,便形成了目前巨大的市场和繁荣的发展势头,的确令人振奋和欣慰。

钢琴的日益普及化,让社会和家长意识到了“童子功”的重要。钢琴也成了“早教课”中的一员,4、5岁的琴童比比皆是,3岁上钢琴课也屡见不鲜。那么,孩子几岁可以学习钢琴呢?是不是年龄越小越好呢?

钢琴学习因为手脚并用,且左右手需要弹奏不一样的内容,在训练身体平衡的同时,又能促进儿童大脑右半球的活动,也就是专家们所称的开发右脑,而格外受家长们的青睐。但是,钢琴作为一件乐器,并不是越早学习效果越好。很多专家称幼儿手能握笔即可进行钢琴学习,这只是基本的外在条件。钢琴学习与训练能够促进儿童听觉、视觉和思维发展,能促进和调动孩子多个器官及协调手脚的运动,但与此同时,需要孩子持之以恒地不断练习,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而年龄小的孩子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毅力。所以,对于学前儿童的钢琴启蒙教育,家长和教师要遵从这一时期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效引导。学前儿童、教师、家长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二、针对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1.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概括地讲,学前儿童心理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学前儿童包括幼儿主要通过感知、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儿童时期的整个认知过程。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识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强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有所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儿童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这些特征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形象而改变,无论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己的态度方面,都开始表现出独特的倾向。这时的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是容易改变的,但已成为一生个性的基础或雏形。

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这些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家长在为孩子选择钢琴这件乐器时,会问孩子喜不喜欢,孩子们很容易把钢琴作为一件“大玩具”而接受,漫无目的弹奏、根据自己的意愿摇头晃脑,纯粹是听个动静,玩得不亦乐乎;一旦正式进入学习状态,有的孩子就出现不听老师讲解,精力不集中等现象。如何让孩子一直维持热忱、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练琴,似乎是琴童家长和老师最头疼的问题。

2.教师在钢琴启蒙教学中的理念

(1)教学中要把握好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钢琴启蒙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外,教师还要尽量用儿童语言进行教学,不高高在上,尝试和孩子成为朋友,善待每一个孩子。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等待老师去发现。传统钢琴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更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为其制定适合个性发展的学习道路。

教学中要注意孩子注意力和情绪的变化。钢琴不像舞蹈或者武术,都是集体课的形式,有很多同龄孩子在一起学习、一起上课,钢琴这件乐器的特殊性注定了钢琴课只能是单独授课的形式。尽管现在出现了电钢琴的集体课启蒙教学形式,但是传统一对一授课方式仍然是钢琴启蒙课的主流。课堂上,只有一位教师和一个学生,学琴过程较为枯燥,学前儿童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孩子情绪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比如,弹奏孩子熟悉的乐曲,或休息、或游戏保持孩子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深入浅出,不要让孩子觉得难而产生畏惧心理。

(2)教学中要遵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学龄前孩子在性格发展方面有很多不稳定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时不妨让孩子多接触一些自己喜欢弹奏和演唱的乐曲,通过长时间学习和摸索确定孩子感兴趣的内容。

孩子的兴趣不只要培养还要尊重。有些孩子并不是自愿学习钢琴,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或跟风学习,或夸大学习难度,或强迫孩子练习,都会让孩子觉得学习钢琴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是一个很大的包袱,因此与父母的关系变得很紧张,破坏对音乐该有的兴趣。尊重孩子的兴趣与兴趣的培养应该是共存的。

首先,在钢琴启蒙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启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儿童充分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上课时,老师可以弹奏节奏鲜明、简单熟悉的乐曲,让孩子们在听音乐的同时把自己联想到的事物描绘一遍;还可以鼓励孩子敲击琴键,让他们用手指让钢琴发出声音,由此让他们体验学习和弹奏钢琴的乐趣。

其次,集体课的方式提高学习钢琴的兴趣和乐趣。学琴儿童在练琴过程中比较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老师可以通过交流和互动的方式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再次,登台表演,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表现力。艺术在于表现,比赛和演出给予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从准备到登台的过程中,不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孩子本身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在老师的鼓励和不断练习过程中,孩子的能力会得到提高。

在儿童学习钢琴的启蒙教育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非常重要,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尤为重要。因材施教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话题,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兴趣的培养也不是一时之事,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学习钢琴的乐趣。

三、学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适宜的练琴氛围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了钢琴学习道路之后,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心态,思想上还要有明确的目标,避免过强的功利性。学习钢琴不仅是为了考级和掌握一技之长,而是把学习钢琴作为一个了解音乐、培养音乐感的目标和手段。过早地给孩子确定发展方向,逼迫孩子学习;或者放任不管,任由孩子自生自灭都是不可取的。家长在孩子学习钢琴的初期,给予合理有效的帮助而不是强迫,这样在孩子的练琴过程中有家长的陪伴,孩子就能够在亲切、轻松的氛围中进行钢琴学习。

2.选择合适的钢琴启蒙教材

现在市面上的钢琴启蒙教材很多,大多是引进和沿用西方传统的钢琴启蒙教材,如《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小宇宙》等,国内出版的教材有李斐岚编写的《幼儿钢琴教程》等。

这些教材的共同点都是钢琴启蒙的经典教材,且经过了多次修订,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学前儿童识谱能力的培养和手指训练有很大的帮助。但毕竟是沿用多年的教材,不但时代性上略差,大部分曲目对于现在的孩子们而言很陌生。建议作曲家们和音乐教育家们,特别是从事钢琴启蒙教育的一线教师们,能够多从孩子们熟悉的曲目中选择和改编成为浅显易学的钢琴曲,鼓励创作四手联弹和双钢琴的作品,增强钢琴学习趣味性和新鲜感。当然,传统曲目也是必不可少的和不可或缺的。

3.注重学前儿童音乐素养的全面培养

钢琴启蒙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教孩子弹会一首乐曲,学会多少技巧,而是注重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在课堂上融入唱歌、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甚至舞蹈等音乐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宽孩子知识面的同时,使儿童音乐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上课时,规范严谨的教学是必需的,但是,教师的爱心和丰富的知识涵养等人格魅力,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吸引他们的,也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目标。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和局限性,容易改变的同时,也已经成了一生个性的基础或雏形。这时的启蒙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既然家长帮助和引导孩子选择了钢琴学习,就要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树立正确的观念,不强迫孩子学习,为孩子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钢琴启蒙教师不仅要教授孩子学会弹奏,而且要以钢琴这件乐器为媒介,给孩子们打开一扇门,铺就一条学习音乐的道路。通过兴趣培养,增强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对美的感受力。

愿孩子们都能在快乐中学习钢琴,感受音乐之美。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4]司徒璧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4

论文摘要: 作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通俗的方法。其中要点大致为:让学生对钢琴进行认识,培养正确的弹奏姿势、规范的手形和手指的正确弹奏方法、五线谱的识别能力。而后应进行钢琴教材作业布置,其步骤包括:学生对上节课作业的演奏与反馈、教师对作业进行指导、新作业的布置,等等。同时也不应忽视家长在学生学琴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钢琴教育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浩大的琴童军团,同时对钢琴教师的需求也日益大增。面对一个零起点的孩子我们应该从何教起?我根据十几年的钢琴学习和若干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套通俗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根据相关统计,绝大多数幼儿在学习钢琴之前表示喜欢音乐,占总数的82%,一般的仅为16%,不喜欢的仅为2%。这说明幼儿在未经刻意引导和培养的前提下,对音乐具有本能的“原始兴趣”。而对练琴过程的问卷调查,则显示在练琴过程中有经常去厕所、喝水等行为的幼儿占42%,偶尔的占37%,不去的占21%。除开幼儿练琴过程中确实的生理需要以外,更多的原因在于缺乏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幼儿钢琴学习兴趣作为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幼儿本身、钢琴教师、幼儿家长,而且受到家庭环境、社会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幼儿学习钢琴,还是音乐教师教授钢琴,培养幼儿学习钢琴兴趣的学习的关键。兴趣作为一种心理倾向,对幼儿钢琴学习活动不仅起着激发动力产生、推动情感投入的作用,而且有效地培养幼儿注意力的形成,促进智力方面的发展。

我认为对于儿童钢琴的启蒙教学最佳的方式应该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采取一对一式、口传心授的方法。一般每节课为30—60分钟不等,一般课时安排为一周1—2节。

首先让学生对钢琴进行认识,尤其是对钢琴键盘的识别与记忆,并且引导幼儿对高、中、低音区进行辨识。然后从正确的弹奏姿势开始教授,要培养幼儿正确的弹奏姿势。身体要与键盘的中央对正,坐得端正而不僵硬,上身略向前倾。双手放在键盘上时要使肘部和前臂的高度与键盘一致。坐的距离以上身略向前倾、双臂自然下垂、左右肘部自然放松并稍向身体外侧展开;下身则注意大腿根到膝盖应略呈坡状倾斜,膝盖的位置在琴边下,双脚略向前伸。然后开始逐渐细化到讲解身体上半部分,手臂与手腕的感觉与形态,再到教授手形、手指,等等。幼儿手指伸张力和手指关节的弹性对今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应该注意好习惯的培养。手型应放松,手指自然弯曲,用指端肉垫部分触键。掌关节自然拱起,像是虚握着一个圆球,手腕大约与键盘平行。大指第一关节仅以指侧端触及琴键靠边缘的位置,四指和小指要注意端正。在教授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同时我们还应该重视学生对五线谱的识别能力锻炼,目前较流行的儿童启蒙教材中大致可分为三种五线谱入门型,即高音谱表入门法,中央c入门法,多音入门法。传统的启蒙教材《拜尔钢琴基本教程》用的就是高音谱表入法,目前在国内广泛应用的《汤普生简易钢琴教程》1-5册用的是中央c入门法。

结合学生弹奏的钢琴作品向学生讲述有关的音乐知识,例如表情记号的意义和作曲家的风格及其生平,等等。

在完成若干节的入门知识讲述和基本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开始对学生进行钢琴教材作业布置,每节课的必要步骤为:学生对上节课作业的演奏与反馈、教师对作业进行指导、新作业的布置。

我认为对儿童入门教学的过程可以采取如下步骤。

在每节课开始前,教师应该先询问孩子在家的练琴情况,然后开始基本功的练习,让孩子把手指活动开。然后开始让他弹奏上节课布置的作业。仔细聆听学生演奏,并且在演奏过程中及时纠正手形、识谱、表情记号等问题。

欣赏老师示范演奏所布置曲目的片段。让孩子自己进行对比比较,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

与学生讨论有关弹奏时候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现代教师的示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到作曲家写作时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其进一步学习提供基础。

许多钢琴教师在教授学生钢琴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了一点,即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我们首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使幼儿学琴者具有一定的钢琴演奏水平,继而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如学习能力、是非判断能力、交际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各种品德的养成、陶冶情操,等等。根据个体和家长需求的不同,再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为保证学生学习质量最好邀请家长在一旁观摩,并且记录老师上课的内容,根据学生的上课实际情况,家长要及时督促学生进行学习,这一点对于学生钢琴水平的进步尤为关键。

参考文献:

[1]樊禾心.钢琴教学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1.

篇5

关键词:寓教于乐;钢琴教学

近几年,从本市文化馆开设钢琴班的情况来看,可以用“火爆”一词来形容,而且前来报名学习的以7~12岁的学生居多。学生们天性好玩,如何让初学钢琴的学生喜欢上钢琴课,并保持下去。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钢琴教学寓教于乐模式的内涵

1.钢琴教学寓教于乐模式的定义

什么是“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呢?笔者认为“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轻松地教,学生愉悦地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钢琴课,调动自己的知识、情感、意志参与到钢琴学习中来,培养能力,以此实现知情合一,切实提高学生的钢琴弹奏水平。

2.实施寓教于乐模式的原因

其一,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传统的钢琴教学通常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模式。但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很不完善。一方面,不少钢琴教师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更重要的是,对初学钢琴的学生来说,“一对一”模式还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压抑和紧张感,学习变成了“被动式”,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信心,导致他们厌学。

其二,因为授课的对象是7~12岁的学生,这一时期的他们由于生理、心理的一些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采用教育成年人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否则只能事倍功半,教学质量将大打折扣。而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刚好能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钢琴教学寓教于乐模式的原则

在钢琴教学中实施寓教于乐模式,也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和要求。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因为学生时期,无意注意、无意识记忆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更容易受兴趣支配。

2.发展性原则

好的教育活动、教学模式不是表面的热闹、有趣,而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因此,寓教于乐不仅要激发学生学钢琴的兴趣,更要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受到更好的教育,获得全面发展。

三、钢琴教学寓教于乐模式的实施

寓乐于教必须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教师更要注重“教”的方式、方法,避免呆板、生硬的说教,而是要强调趣味性、主动性、互动性,达到“乐”与“教”互动的效果。

1.引导了解,激发兴趣

在教学前要帮助学生了解钢琴,引导他们喜欢钢琴,缩短学生与钢琴之间的距离。如给他们弹好听的曲子,告诉他们钢琴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可以唱很多动听的歌,让他们体会音乐的感觉。在最初的启蒙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喜悦。比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弹一些短小、鲜明的小曲,让学生想象乐曲的形象,体验那种喜悦感;或者鼓励学生唱一两首自己喜欢的歌,让他们体验歌唱的喜悦;还可以让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在钢琴上试着把这首歌模弹出来,体验演奏的喜悦。

2.巧设游戏,提高兴趣

要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例如,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教师要尊重学生这种爱玩的天性。在上课的过程中,可适当地与他们做些游戏,但做游戏也不是漫无目的。教师可以在钢琴上弹出不同的音,然后让学生来猜出音高的音名,目的是锻炼学生听音的准确性,让他们记住音高。或者在琴键的上方用一张纸挡住学生的视线不让他看到琴键,然后让他在钢琴上找出do、re、mi的位置,目的是让他们能够熟悉钢琴键盘及每个音的位置,为以后视奏打基础等等。这些方法能给学生们带来新鲜感,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和增强学习钢琴的兴趣,而且还使他们对音高的概念更加明确清晰。

3.创设舞台,体验乐趣

钢琴艺术是一门表演艺术,学生练琴的目的就是要能表现音乐,展现自我,愉悦身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让学生经常参加表演,不仅能锻炼提高学生的弹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琴兴趣。教师可以适当创造一些让学生们登台演出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进取心得到适当的满足,巩固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

4.要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复杂的专业术语分割,应尽量使其简单,将那些概念知识与他们生活中的熟悉实物相联系,进行一种形象的类比,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当学生是通过生活中他们知道的,甚至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来学习理解那些概念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强。

例如在讲述音符时,先不要把“符头”“符干”“符尾”的概念强加于他们,可以用苹果、铅笔等实物做例子:好比“全音符”由四个苹果组成,“二分音符”由两个苹果组成。以此类推,先从视觉上认知,再让他们自己去比较,这些音符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进而推出“符头”“符干”和“符尾”。

同样,在学休止符时,要与音符联系起来,让他们自己描述每种休止符的外形,便于加强记忆。这样深入浅出的讲解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有利于寓教于乐。

5.展示自我,导之以行

少儿时期,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时期,因此教师要为他们创建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增加少儿的自信心。对于少年学生来说,初期的舞台演奏会使他们精神高度集中,造成紧张、拘束,以至于失误也会较多。此时,教师不能过多地批评,反而要鼓励、要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把优点变大、缺点变小。多次的舞台演奏后,他们会变的大胆、热情,并开始对自己的演奏充满信心,也会慢慢要求自己进步。

例如,有一个学生,由于笔者常常弹一些轻快活泼的儿歌给他听,一次他很兴奋地唱起了他刚刚在音乐课学会的童谣,并问笔者他自己能弹吗,笔者鼓励他说当然可以。然后就把那首童谣的曲调抄写下来,并配上简单的伴奏,教给他弹,虽然在弹的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但他依然很高兴。从他听弹奏,到自己想弹并努力地去实现这一过程,不但锻炼了意志,并大大增强了以乐促学,导之以行的可行性。

6.及时表扬,以乐促学

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对于他们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家长和教师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并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奖给他们一个小小的玩具,接着他们会想着要第二个玩具而更加的努力学习钢琴。学生练琴时家长应该时时以鼓励为主,只要学生有了点滴的进步,哪怕长进甚微,也要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轻松、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琴,就能从弹琴中体会更大的乐趣,促使其更加努力地学琴。

参考文献:

[1]崔咏梅.钢琴教学应寓教于乐[J].琴童,2004,(5).

篇6

关键词:电子琴教学 校外 少儿

近年来,社会上学习电子琴的少年儿童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电子琴教学班和家教也随之而生。这些教学班和家教的教学方法多以传授电子琴演奏乐曲的方法、技巧作为主要目的,而且基本上是套用钢琴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我们知道,专业演奏人员本身具有素质天赋的特点,而少年儿童的多方面发展,大多数少年儿童不可能或也没必要成为专业的演奏家。因此,校外电子琴活动应当跳出培养专门人才狭隘理念,不应把传授演奏方法与技巧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应把实现少年儿童音乐教育的整体功能与目的作为教学宗旨。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校外少儿电子琴教学活动,特别针对学琴孩子家长很有必要。

一、正确区别电子琴和钢琴

当今社会,很多人都认为,电子琴就是微缩的钢琴。在实际教学中,他们把电子琴教学和钢琴教学混为一谈,这种认识是不对的。从外形和演奏方法上来看,电子琴和钢琴的确比较相似,但电子琴有着更为显著的特点。它的音色丰富,节奏多样,表现力极强。笔者认为,它不仅仅是微缩的钢琴,更是一个浓缩的乐队。仅把电子琴作为钢琴来弹奏,不但抹杀了电子琴自身所特有的功能,同时,还抹杀了儿童学习电子琴的兴趣。

如果我们把键盘乐教学分为演奏技巧培养和表现力培养两个方面,那么,电子琴教学无疑比钢琴教学更注重后者的培养。我们都知道,旋律、节奏、和声、音色是音乐的四大特质,而电子琴正是以感性的方式把音乐的这些本质呈现给大家。丰富的节奏型和音色,动听的自动和弦伴奏,使音乐更具表现力,让孩子们在学琴的过程中尽享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让孩子们练习钢琴曲时,为乐曲编配恰当的节奏,从而使枯燥、单一的钢琴曲变得更加悦耳动听。笔者在上电子琴初级班的课程时,通常尽早地把音色和节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可以使启蒙教学中枯燥的基本功练习变得轻松、愉悦,更快地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乐感,开拓孩子们的音乐思维,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伴随着这一乐器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伴随着电子琴教学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学习这一乐器的儿童的队伍的不断扩大,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变化,有肯定、赞赏、喜爱,也有怀疑、不屑一顾、轻视。很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偏见,对电子琴的认识也比较模糊。认为学钢琴就是选择了高雅,学电子琴就是学着玩玩,就是一个廉价的替代品,以后时机成熟了终究会转钢琴。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世界电子琴(单排键)拥有量最大,普及率最广、最大的国家,学习电子琴的儿童众多,比如,在我们少年宫,学习电子琴人数是学习钢琴人数的4倍以上。但是,和一些电子琴家长交流的时候,笔者发现,其中一些家长对电子琴的认识存在普遍性缺陷,若不加以引导和纠正,势必会阻碍、扭曲电子琴的发展。电子琴是一种新兴的乐器,虽然没有传统乐器钢琴年代久远,但在中国已有了20多年的发展。电子琴在整个音乐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为普及音乐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电子琴和钢琴是两种不同的乐器,电子琴的演奏技术分为手指弹奏技术和功能操作技术两大部分,也许在演奏技术上初级阶段两者都差不多,但是,电子琴真正的魅力在于它强大的功能性演奏,任何一种传统乐器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二、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明确电子琴教学的意义、性质和目标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电子琴教学是把电子琴作为音乐教学的学具来实现器乐教学的目的的,要提高电子琴教学质量,首先要明确电子琴教学的性质,而音乐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器乐教学的性质。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了这样一个观念:“音乐教学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种教育思想不仅揭示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本质,同时也间接阐明了基础音乐教育与其它形式音乐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基础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审美的核心作用。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这样,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人格发展。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对于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在于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

其次,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在电子琴教学理念中,我们应该牢固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这才是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因此,电子琴教学的目标一定要落实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上,树立他们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帮助学生通过音乐的体验表达各种情感,懂得尊重自我和他人在音乐中的贡献;发展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了解熟悉我国的民族音乐风格,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积累一定的音乐文化知识;对其他学科产生兴趣和启发。因此,在电子琴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的作用,让学生感受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的部分,而不是枯燥、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以整体的方式来感悟体验音乐,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贯穿审美教育,进而达到品德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性情的陶冶。

三、慎重选择教师

为孩子确定一位合适的老师尤为重要。一些家长,觉得找一位钢琴教师作为孩子的电子琴老师很荣耀,但殊不知,钢琴和电子琴存在差异,教学方法和学习内容也大相径庭,不可盲目跟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电子琴教师,原本从事钢琴的演奏和教育工作,仅仅经过一些短期培训,他们转而成为电子琴教师,并没有受过作为一种独立乐器的电子琴的全方位的教育。由于自身的知识结构的偏差和缺陷,使得他们在成为电子琴教师的时候,不能真正领会电子琴所具有的内涵。在这里,笔者认为,一定要慎重选择老师,最好到正规校外教学点拜师学艺,切不可把钢琴、电子琴教师不可混为一谈。

四、如何将电子琴学习进行到底

学琴容易,坚持难。现在,虽然学琴的孩子很多,但能够坚持的学生却不多,很多孩子在学习不到一年就中途放弃了,经验告诉我,这其中有很多因素,以下列举几点,供家长参考。其一,家长懈怠,孩子放松。虽然在学琴初期我们的家长满怀信心,对孩子的辅导也比较细致。可学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更多的是考验家长的耐心和恒心。尤其是初级阶段,随着孩子意识增强,学习习惯养成,家长才可以逐步放手,很多例子都证明了,家长要是松懈了不管孩子学琴,任其发展,势必很难坚持。其二,家长意志不坚定。笔者认为,家长应该灌输孩子正确的意识,要么不学,要学就应该坚持到底。其实,孩子的可塑性很强,有的时候因为家长的不坚定导致孩子学琴成为泡影。很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的时候,自己就当这孩子面说,“代价也不高,学着玩玩,学不下去就拉到”之类消极的话,孩子听了,要么信心丢失了一大半,要么就因为自己怕吃苦、怕练琴,故意说自己学不下去,家长也就信以为真了;其三,高要求、高标准,让孩子无法坚持。学琴学到一定的程度,技术难度变高了,孩子完成得不好,老师经常批评,孩子失去兴趣,家长更是不停地埋怨孩子,认为孩子不认真练习、浪费学费,等等。直到有一天,家长失去信心或是孩子罢练时,学琴的道路就走到头了。其四,一点兴趣也没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根本不爱好弹琴,那么,结果肯定不乐观。

五、明确电子琴教学目的,不能盲目追求电子琴考级

篇7

关键词: 视唱能力 键盘基础 和声编配

边弹边唱可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目前学生比较缺乏的素质之一,而实践能力对学生今后就业和适应社会生活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学教学中,应充分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实践动机,让学生学会观察及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近几年毕业实习生的实习情况看,其中明显的不足就是边弹边唱的综合运用能力差。大部分实习生会因边弹边唱的能力弱而影响了上课的质量,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钢琴弹奏能力较差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1.钢琴弹奏能力有限、手指活动能力不强或者说平时练习时间及强度不够,对基础乐理掌握不好或者不会,对伴奏的和弦及转位、伴奏音型的变换都不了解,弹奏方法都不明确,就会导致为歌曲编配伴奏时手足无措,基本的好听都做不到协调,就更别谈表现力丰富了。

2.如果只掌握少量的伴奏音型或不能正确地使用伴奏音型,就会把不同风格的乐曲弹成一样的感觉,就会使本来的体裁变形。如果都使柱式和弦伴奏或者一味地使用半分解式的伴奏,就会使乐曲变换风格也不能分辨是抒情歌曲还是进行曲,和弦的走向也是需要根据旋律来变换的不能只用135一级和弦,这些都是丰富乐曲伴奏的基本条件。

二、钢琴弹奏能力较强的学生存在的问题

1.弹奏能力较强的学生只是弹奏书本上的成型乐曲,在弹奏技巧方面是完全可以的。但歌曲伴奏是即兴的,是需要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而不只是弹奏能力,不能把学过的基本音型编配好,灵活地使用到即兴伴奏当中。

2.乐曲的编配方面缺少色彩和风格变化,在掌握基础和弦序进的基础上应进一步丰富和声手法。

3.在伴奏音型的运用方面,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整体的设计及灵活的转化。

针对幼师钢琴边弹边唱的教学特点,抓好基础教学,掌握钢琴伴奏的基本技能和技巧。钢琴老师应该如何使学生演绎好每一首钢琴弹唱作品呢?我们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点改革措施。

(1)开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琴兴趣。

(2)训练学生聆听与思考。

(3)歌曲伴奏和即兴伴奏有机结合。

(4)加强视奏能力训练,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

1.视唱要过关。要弹准就要先唱准(特别是节奏)。如唱不准弹不准,就必须加强视谱唱曲、视谱唱词的练习,为视奏和弹唱结合打下基础。

2.键盘要熟悉。唱准了要弹准,就必须键盘熟练,如键盘不熟,唱准了也弹不准。因此必须加强各调的音阶练习和曲调视奏练习。

3.方法要恰当。这条很重要,训练弹唱结合要用恰当的方法,如方法不当,效果就不好。开始练习可分以下几方面进行:(1)弹奏曲调。熟悉曲调和键盘,右手弹旋律,左手弹伴奏。(2)弹、唱曲调。边弹边唱曲调,做到弹唱一致。(3)弹、唱单词。唱单词“啦”或其他的字,做到弹唱结合好。(4)弹、唱歌词。用右手弹奏曲调,口唱歌词,开始可放慢,待熟悉后回原速弹唱。(5)边弹边唱。右手弹旋律,左手弹伴奏,口唱歌词,做到眼看谱,手弹琴,口唱词,分工合作协调一致,词曲、弹唱很好地结合。弹唱要主次分明、歌声悦耳,伴奏与歌曲能协调结合。

4.速度要由慢到快,选材要从易到难。可先用一段时间弹少儿歌曲,再用一段时间弹唱一般群众歌曲,再弹一些独唱歌曲。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坚持练习。

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合理、科学、灵活地运用教材,以培养合格的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

篇8

说起美国家长对孩子音乐启蒙的初衷,其实功利性不是很强,他们压根就没想把孩子打造成举世瞩目的音乐家,更不会在孩子想放弃的时候,以棍棒来伺候。做父母的只是在一旁充当拉拉队的角色,时时在旁边好言提点并多加鼓励,即便是心里的火山快要爆发了,不管怎么都会忍回去,这样的耐性还真是不可多得。作为生活在美国的亚裔妈妈,一开始我对孩子学音乐自然是有一定期待的,但是所处的大环境促使我重新思考用什么样的心态让孩子去学音乐,慢慢地,我的心态也变得平和起来。

美国儿童音乐启蒙教育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不管是哪N形式,最重要的还是因材施教。遍布美国各大社区的娱乐中心会给孩子开设音乐启蒙课,主要是刺激孩子音乐上的天赋。在学的时候,还让孩子辨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还有一些大型的音乐教育连锁机构也会提供互动课程给父母与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紧密。美国最出名的宝宝音乐教学法是铃木音乐教学,在培养孩子兴趣方面还是有一些独到之处的。学音乐就像学语言一样,最好是从小就训练耳朵,听比练更重要,他们会鼓励小朋友养成用耳朵来记音乐,而不是用眼睛和大脑来记。如果是想“一对一”学习,也可以选择私人家教或私人教室。

以我家老大和老二为例,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音乐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会尽量丰富家里的音乐环境,让孩子在音乐中获得满足和快乐,并让她们感受到音乐的存在。老大是伴随着“小小爱因斯坦”的宝贝系列音乐集长大的。音乐的旋律以摇篮曲为主,节奏舒缓温馨;还充分运用了好玩有趣的影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柔和的音乐旋律,对孩子的心理起到安抚和舒缓情绪的作用,给孩子带去安全感,帮助她建立有规律的日常作息时间。听过之后,孩子最明显的变化是她的情绪不像以前那样烦躁不安了,明显睡得踏实安稳了,也许这就是书上所说的“莫扎特”效应吧。

妈妈的声音对孩子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音乐?例如轻柔地和孩子说话或讲故事,或者哼唱一些柔美的曲调。我会尽量挑选一些有重复曲调的歌曲唱给宝贝听。因为在孩子小的时候,多听,尤其是反复重复的一种声音,可以为孩子将来学习说话打下基础。我喜欢唱的英文儿歌是“你是我的太阳――You Are My Sunshine”,哼唱得好与不好没关系,但是父母认真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只有自己真实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和喜悦,用心去唱,才能慢慢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喜爱。也正因为如此,老大美好很早就开始咿呀学语了。

早期的音乐教育还有助于打造一个愉快、活泼、开朗的孩子。两个孩子各自到了6个月的时候,就开始有属于自己的音乐键盘了,并都放在她们伸手可及的地方,特别是老二,她对键盘很感兴趣,也很好奇,不停摆弄,随意敲打。只要键盘里储存的节奏一响起来,她就开始兴奋地手舞足蹈。老二1岁后,我尝试让她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古典音乐、轻音乐、儿童ABC歌曲。每次听音乐时,她总是表现出一副很陶醉的样子。在听的同时,我还引导她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一些有趣的动作和表情。

和孩子一起在家时,我会和她们做一些音乐互动游戏,用玩的方式带孩子去靠近音乐。玩的最多的音乐游戏是Patty cake,用拍手发出的声音触发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随着童谣的节奏响起,我先拍自己的手,然后和孩子一起配合简单节奏来互拍,随着节奏的起伏,还不时和孩子一起击掌,不单是因为这个游戏结合歌谣和动作,能让孩子知觉到身体的部位, 还因为小朋友需要将两双手合起来,能锻炼她们的手眼和动作协调能力。

后来,我还陪老大一起上音乐律动课程。上这样的课,对小朋友的音感、节奏还是很有帮助的,上完之后,她的专注力和耳朵敏感度都会有所提高,对于今后学习乐器的帮助也会很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让孩子对音乐世界有更多感性认识。在音乐课上,老师发给孩子们蛋型的沙铃,让孩子自由发挥,模仿她的节奏和乐感,随心所欲地跟着音乐节奏摇摆,小朋友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就吸收了很多和声音有关的东西。刚开始老大做动作时还有些放不开,其实她是在自己观察、默默学习,环境熟悉后,她表现得游刃有余。老师在示范的同时,还鼓励父母与孩子一起参与音乐游戏,在亲子游戏中配合道具如铃鼓、手摇铃等一起使用,再穿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引领大家一步步进入音乐的世界。

专业点评:

早期的音乐教育的确有助于打造一个愉快、活泼、开朗的孩子,让音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同意美好妈的这一观点。生活来自于音乐,音乐来源于生活,孩子早期进行音乐教育能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良好的情感沟通。有了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才能得到更好的潜能开发、个性培养。

建议家长可以学习美好妈,和孩子在家做一些音乐互动游戏,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家里的物品营造出让孩子感到学习音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让他在充满爱的环境下快乐地享受音乐的美。

Q&A

1.音乐启蒙对孩子来说,先学一门乐器好,还是先学唱歌好?

先学唱歌更好些。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学习乐器比学唱歌更难些。婴幼儿时期,我们进行的音乐教育活动形式是综合性的,它是整体性艺术的教学,先是倾听音乐、哼唱或歌唱,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再进行乐器探索和乐器学习、体态律动、简单即兴创作等。通过唱歌歌曲的习得和积累,孩子对音高型、旋律线、节奏型、音色辨别、力度、曲调等基本音乐元素有了初步感受后,再学习一门乐器,上手就会快些,这样孩子的畏难情绪也会少些。相反先学一门乐器,比较难,孩子会有排斥感,之后往往会难以坚持下去而放弃。

2.想让孩子学一样乐器,该选什么乐器呢?

我的建h是,如果孩子想学键盘类乐器,这之前最好先学些唱歌,积累一些乐理知识,随后学习键盘乐器好上手。如果孩子想学弦乐器,最好有1~2年的唱歌基础或键盘基础,基本掌握了音准和节奏感后,再转学弦乐器会更好,因为这类乐器没有固定音高的,孩子学习时都要靠自己的听力去校音。如果孩子听音准能力不好,学习这类乐器是很困难、很费时的。9岁以后孩子再学打击乐和管乐比较好,9岁以下学,孩子的肺活量不够,会感觉很困难。

3.孩子学了一阶段钢琴,突然不感兴趣了,我该继续让她学,还是放弃,换一种乐器?

这需要看孩子突然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孩子内心是想学的,只是近期遇到些教学难点,不适应,因而想放弃,这就有些可惜。可以先把学钢琴的事情暂且放一边,带孩子去听听音乐会,放松心情的同时,感受一下演出成功的成就感,说不定孩子又想学了。

如果学琴的时候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孩子也会打退堂鼓,比如家长让孩子练琴1小时,这对4~6岁的孩子来说,时间有些长;有些家长在孩子练琴时,严厉批评甚至打骂,日积月累,孩子就会厌恶钢琴。家长不妨把每天练琴的时间缩短到30分钟,练琴的时间段让孩子自己挑选,练琴时的好心情或许会让孩子坚持下去。

如果孩子真的不适合弹钢琴,比如年龄太小,或者对另一件乐器特别感兴趣,那你可别勉强。不过决定放弃前,最好问问孩子的老师的意见。

4.孩子脾气很不好,适合学习音乐吗?如何引导?

音乐是可用来帮助孩子学会识别和传递情感的一个绝佳工具。孩子可以识别能让他们快乐或悲伤的音乐,且充满热情地开始哼唱表达同一情感的歌曲的韵律。

孩子脾气不好,学习音乐可以调节孩子自我的情绪控制能力。因为音乐能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的情绪调控水平。音乐对人的情绪调节作用是通过音响来影响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孩子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性,让孩子们多听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或带孩子参加儿童音乐专场的亲子音乐会,能调节孩子的心境。

5.音乐启蒙阶段,家长要注意些什么?

音乐启蒙阶段,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最重要。往往家长对孩子太严格,一定要练琴多少时间,时间没到就不能停。这会让孩子觉得学习音乐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有些家长觉得学音乐是孩子的事情,教音乐是老师的事情,于是,自己就成了“甩手掌柜”。我建议,家长还是要适当督促孩子、鼓励孩子、尽量创设愉快学习的音乐环境给孩子。首先家长自身也需要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如果孩子在学习音乐,家长没有习惯在家播放音乐或带孩子去听音乐会,孩子会觉得没有所谓的“音乐知音”,他学音乐也会变得无趣了。孩子的音乐启蒙阶段,真的不是孩子一人在学音乐,需要家长参与进来,用爱来灌溉孩子这棵音乐之树。

篇9

10年前,18岁的李云迪代表中国参加了素有“钢琴奥运”之称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并一举夺冠,成为该项赛事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得主,同时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音乐家。10年后,这位已成为国际级钢琴大师、被誉为国宝的年轻钢琴家,为了纪念伟大音乐家肖邦诞辰200周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90余场的独奏音乐会,足迹踏遍了世界各地。

2011年1月11日,李云迪与中国红十字会、红十字基金会在北京举办了红十字之夜――李云迪钢琴独奏会,以此答谢那些积极捐款给慈善事业的人们,并在现场被中国红十字会授予“爱心音乐大使”,这也是红十字会第一次授予艺术界人士该荣誉。

本土“制造”的少儿天才

这是个非常有魅力的年轻人,不仅因为他的音乐才华和艺术气质,还因为他长得帅,前额垂下的刘海也弯着浪漫的弧度。李云迪的乐迷明显分为两派,一派是奉他为偶像明星的追星族,一派是被他音乐造诣折服的古典乐迷。更值得一提的,他是迄今唯一在中国本土接受教育,扬名国际乐坛的钢琴家。

李云迪1982年10月7日出生在重庆大渡口区,出生证上使用的名字是李希,3岁改名李希熙,5岁正式改为李云迪。李云迪的母亲张小鲁是一位端庄的女士,年轻时学过芭蕾,对旋律和节奏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感受力,音乐是她对舞蹈之爱的一个延续。

作为家中的长孙,李云迪深得长辈的宠爱。小时候,当他哭闹的时候,只要打开收音机,哪怕只是几个小节的旋律,他马上就会安静下来。到了1岁多,他已经跟着收音机学唱了很多歌曲,通常只听一两遍就能唱出来。毫无疑问,这是音乐天才的迹象,李云迪生来就具有绝对音感。据说这是一种神经上的能力,这种认知技能让音乐家无须刻意学习,就能辨认音的高低和节奏,甚至还包括调性与转调。许多音乐家都具有这种天赋能力。暂且不论李云迪的音乐天赋到底是否得自母亲遗传,有一点可以肯定,张小鲁在李云迪的启蒙教育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从李云迪学习音乐伊始,张小鲁始终陪伴左右,直到儿子成为钢琴家,母亲的钢琴教育也达到了授课水平。没有哪位钢琴家的母亲像张小鲁那样赋予母爱特殊的定义。

李云迪3岁的时候,迷上了手风琴,5岁时顺利通过手风琴的五级考核,同时获得四川省“宏声杯”少儿手风琴邀请赛第一名。对于7岁改学钢琴,李云迪说:“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6岁的时候已经拉120贝司的手风琴了,琴又大又沉,每次拉琴都是一场体能训练。重庆夏天酷热,因为背着琴,身上总长满了痱子,父母心疼我,就尊重了我的选择。再有就是我觉得手风琴的音域决定了对音乐表现空间的有限,相比之下钢琴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家里借钱为他买了一架二手的珠江牌钢琴,李云迪的钢琴之路从此起步。

然而没过多久,钢琴老师吴勇便意识到这个孩子不是普通的学生。数月后,吴勇老师觉得自己已经无法再教这个学生了,他向张小鲁推荐了当时四川音乐学院的但昭义教授。

但昭义从事钢琴教学近40年来,培养了不少优秀钢琴演奏人才,缔造了中国钢琴教育史上的奇迹。李云迪的人生从此改变,两人开始了长达9年的师生情谊。

对于恩师,李云迪始终心怀感激:“但老师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他是我音乐上的父亲。”

李云迪对钢琴的爱进入一种狂热状态。对李云迪来说,最大的处罚是不准弹琴,而最大的奖励就是得到妈妈的表扬。

21世纪的中国“肖邦”

1994年,李云迪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四川省音乐学院附中。

1995年6月,刚在川音附中上初一的李云迪获选参加美国斯特拉文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1997年到2000年,李云迪进入了比赛最密集、最活跃的阶段,他频频出现在国内外重大钢琴比赛上。1999年3月,李云迪参加了第5届荷兰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获得第三名,一位荷兰演出经纪人对李云迪说:“你是真正的艺术家,将来一定会成为世界有名的钢琴家,另外两位获奖者只适合做教师。”

巴西评委科恩感叹:“在我的心目中,你远远超过了第一名。”当他得知李云迪的老师但昭义竟然从未在欧美学习过时,他震惊了:“中国经历了很多苦难,影响了文化艺术的发展,音乐教育仍有这么高的水平,很了不起!”

举世瞩目的肖邦钢琴大赛创建于1927年,每5年举办一次,是被公认的历史最悠久、级别最高、评审最严格、最具权威性的钢琴比赛。而历届大赛的多数获奖者,如波利尼、阿什肯纳齐、阿格里奇、齐默尔曼等都成为世界级的钢琴大师,这也使肖邦大赛成为国际钢琴家的摇篮;最重要的是获得大赛金奖还标志着一个国家青年钢琴家的真正水平。

由于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审严格,极其重视艺术的内涵素质,因此,自1985年第11届俄国的布宁获得首奖后,1990年和1995年两届历时15年金奖均为空缺。2000年,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即将拉开帷幕,在这个世纪之交的日子,人们期待着21世纪的“肖邦”诞生。

2000年1月24日,但昭义接到文化部的电话通知,李云迪由国家文化部选派,赴波兰华沙参加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凭借天赋的作用力,李云迪用短短的8个月建立起自己对肖邦音乐的理解与诠释方式。

2000年10月,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在肖邦的故乡拉开了神秘的面纱,全世界最挑剔的钢琴乐迷,最严苛的评委,最权威的媒体采访团纷纷齐集这里,华沙迎来了五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获得参赛资格的98名选手,分别来自23个国家,所有参赛者均有获奖背景,李云迪又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大赛评委会由来自12个国家的24名资深音乐家组成,比赛地点在气派不凡的波兰国家音乐大厅,而早在半年前,半决赛和决赛的门票已抢购一空。

10月3日,李云迪在但昭义的陪同下到达华沙,这也是他第一次踏上波兰国土。5日早上10点,万众瞩目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终于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经过三轮激烈的竞争和残酷淘汰,李云迪登上了决赛的舞台。他迈着从容步伐走上舞台。清瘦的体态,微卷的黑发,如玉的面庞,羞涩的微笑,都与肖邦有着惊人的神似,他的亮相已将观众牵引进肖邦的世界。而他的演奏端庄典雅、技巧卓越,对音色层次和对作品整体性的完美掌控,在乐团精湛的配合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当最后一个音符的回响淹没在如潮的掌声中,观众全部起立为李云迪喝彩,评委们也十分罕见地鼓起掌。结果毫无悬念――李云迪以他精湛的演奏夺得第14界肖邦钢琴比赛金奖,成为开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金奖得主,也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一夜之间,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李云迪身上,少年一战成名。英俊的面孔,时尚的外表,艺术家浪漫的气质,超卓的音乐才华,李云迪成为一颗耀眼明星。

10月24日,李云迪凯旋回国,在首都机场,他受到了英雄般盛大的欢迎。25日,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中国音协名誉主席、著名音乐家吴祖强,分别接见了李云迪和但昭义,代表国家文化部向肖邦大赛的成功给予了祝贺与表彰。

不想当偶像的偶像

人们迫切地想要了解这位“钢琴王子”的一切。国内外各大电视台媒体纷至沓来,无休止的采访终于让李云迪开始感到疲惫,以但昭义为首的艺校老师公开呼吁:希望大家爱护李云迪,不要捧杀天才。

作为一名钢琴家,李云迪却拒绝被冠上“偶像”的称号,他曾公开对媒体宣称:“我希望大家关注我是因为我的作品,如果能切身领悟我弹奏的音乐才是给我莫大的安慰,就算别人给我偶像这样的称号,我也还是自己,尽心尽力演奏好作品仍然是我矢志不移的目标。在古典音乐的境界中,只存在大师,没有偶像。”

正当人们以为李云迪即将展开辉煌而密集的职业演奏生涯时,2002年9月,他却选择进入德国汉诺威戏剧音乐学院,跟随阿里・瓦迪学习。这一举动令许多人不解,认为他放弃了开创演奏生涯的最佳时机。然而,他相继在各个国家最著名音乐厅举行了精彩的音乐会,灌录古典音乐唱片来不断证明着自己,也获得了不少古典音乐界国际大师的关注。

篇10

初冬,新疆青河县的草原一望无际,已是新疆歌舞团著名青年民歌手的叶尔波力一家人围着旺旺的一炉火,以哈萨克民族特有的迎客方式,用他们奔放的歌声热情接待来自北京的恩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著名编导、词作家李众老师。

叶尔波力在老师面前情不自禁地唱起李众为自己写的歌曲《我的冬不拉》:“热爱草原的是骏马,热爱蓝天的是彩霞,我是哈萨克的儿子哟,我爱我的冬不拉……”歌声中表达的是一份寄托、一份期待。而此刻,一向难掩感情的李众听着这熟悉的歌声满眼泪花,她说:“这是一次十年的赴约!”

叶尔波力的爷爷今年已经90岁了,在老人的心里,李众老师对孙子叶尔波力的关心和帮助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十多年,这份真挚的情感,早已把身在北京和青河县的他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李众告诉记者:“去年,叶尔波力的爸爸在电话中说,波力的爷爷89岁了,距离我们上次见面已有十年,当时分别时说会再见,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见一面了。我听后心里特别难受,决定要再去见一次老人家。这次来也是完成和爷爷的约定,老人的等候让我深受感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取决于地域、时间、物质,只有真心相待才能长久。”

一把冬不拉,一首嘹亮高昂的歌曲,让叶尔波力一家和李众彼此如同一家人。

哈萨克的金牌小歌手

叶尔波力在青河县可谓家喻户晓,男女老少提起他都会用赞叹的语气说:“噢,就是那个唱歌很好的男孩啊!”

叶尔波力・金恩斯克别1990年2月28日出生于新疆青河县,从小就显示出唱歌的天赋,屡屡获得荣誉:

2003年,在新疆电视台举办的《雪莲花》少儿卡拉OK电视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同年,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举办的第四届少儿艺术电视大赛声乐类少年组获得金奖;

2004年和2005年,分别在CCTV《周末音乐快递――校园之星大擂台》中获得演唱奖和特别奖;

2005年7月,在CCTV少儿频道录制了歌曲《我的冬不拉》MV,同年,在首届CCTV全国少儿歌手电视大赛中,凭借原创作品《我的冬不拉》,获得首届全国少儿歌手电视大赛青少年组金奖;

2007年,在CCTV举办的全国少儿歌曲电视演唱大赛中获得青少年组银奖;

2009年,考进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2011年,在CCTV中国民歌栏目担任独唱,演唱哈萨克族民歌《苏鲁拜之歌》;

2012年,在“金色的梦想”央视春节音乐会上,叶尔波力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同台演唱哈萨克民歌《心中的草原》;

2013年,获得新疆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组金奖,代表新疆参加第十五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获优秀奖……

如今,叶尔波力已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进入新疆歌舞团工作。

“云雀般的嗓子,潇洒自然的表演,音域宽广,声音宽厚嘹亮,演唱有感情,情绪饱满动人,是个很有前途的小伙子。”这是很多听过叶尔波力演唱的人对他的评价。

音乐路上遇伯乐

在叶尔波力的音乐路上,有两位对他来说很重要的老师,从专业、情感甚至经济上给了他支持和关心,其中一位是叶尔波力在青河县的音乐启蒙老师阿尔达克,另一位就是李众。

阿尔达克是青河县少年宫的音乐老师。由于叶尔波力家境困难,交不起学费,阿尔达克老师便免费对叶尔波力进行声乐和冬不拉的教学。2003年7月,叶尔波力在乌鲁木齐获得全国卡拉OK大赛新疆赛区第一名,为了让他到青岛参加全国比赛,阿尔达克老师自己掏钱为他制作了演出服装。

第一次走出新疆到青岛参加全国卡拉OK大赛,在那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这位只有13岁的哈萨克少年以一首《我是小骑手》给现场评委尤其是李众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台上男孩的声音纯净嘹亮,加上独特的哈萨克民族特色,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听后仿佛置身于宽广辽阔的草原上。”在叶尔波力的歌声里,从未到过新疆的李众老师脑海中当即浮现出一幅幅山水、草原和牛羊的画面,这让她对这个男孩格外关注。

比赛结束后,李众老师得知叶尔波力此次来参加全国大赛并不容易,青河县地处偏远地区,信息比较闭塞,不能及时了解外界的信息。他的家庭条件也不富裕,父亲下岗,母亲待业在家,家中还有一个生病的姐姐,此次他来参加比赛的费用也都来自于全县人民的帮助。

看着这个来自偏远草原如此喜欢音乐又独具天赋的男孩,李众老师内心涌动着说不出的怜爱之情,冥冥中的一种缘分将两个人连在了一起。

从此,在叶尔波力的音乐之路上有了一位难能可贵的老师,为他未来的音乐和生活给予了无微不至的指导和关怀。如果说叶尔波力是一匹从青河县奔跑出的骏马,那么李众老师就是发现他的伯乐。

2003年11月,在李众的推荐下,叶尔波力受邀到北京参加《音乐快递》第一期节目的录制。

2004年,李众为叶尔波力写了一首歌――《我的冬不拉》,并来到青河县为他拍摄了这首歌的MTV。2005年7月,李众又来到叶尔波力的家乡青河县为此歌拍摄了音乐电视。

在那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李众感受到哈萨克人民的淳朴和热情,陶醉在忽必烈曾经征战过的土地上,情不自禁地想为叶尔波力再创作一首歌曲《我的青格里》。

慧眼识金,李众不仅一步步把叶尔波力推上央视《音乐快递》的荧屏前,让他在全国少儿演唱的大舞台尽展歌喉,还在生活和专业学习上给予叶尔波力关心和指导。

叶尔波力说:“李众老师虽然远在北京,可是对我的关心并没有因为距离远而变少。李众常常和阿尔达克老师电话联系,询问我的情况,对我特别关心。15岁我正经历变声期,唱歌时声音嘶哑且唱高音很吃力,这让我很苦恼。李众老师在那段时间经常打电话来寻问我嗓子情况,叮嘱我唱歌时要运用技巧,在变声期保护好嗓子。”

叶尔波力挚爱音乐,更喜欢自己民族的音乐。在《幸福花开》MTV拍摄中,最惬意的时刻总能看见他拿起冬不拉,弹唱起犹如清泉一样汩汩流淌的哈萨克民歌。叶尔波力健康阳光,总是笑着面对每一个人,他是一位慈爱又严格的兄长,热情细致地照顾着自己的小师弟波拉提别克时,他凝视小别克的目光、他在小别克演唱完毕后动情的眼泪,都让人感受到他的爱和善良。

在《音乐快递》的现场,许多听他的歌长大的小观众,见到叶尔波力出场都疯狂地尖叫,为这位大哥哥拼命鼓掌。叶尔波力宠辱不惊,只把自己投入到歌声里。李众老师说:“他有礼貌又懂事,还有那羞涩的微笑,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好孩子。”

扛起音乐的理想

尽管叶尔波力金牌小歌手的身份已经令家乡人羡慕不已,但在偏僻的哈萨克少数民族地区,一个贫苦孩子的歌唱之路究竟能走多远,谁也不敢确定。

这个家境贫寒的哈萨克少年参加的几乎每场比赛都能斩获金奖,但父亲一个人微薄的工资想要继续供他读书和学声乐实在很困难。以前每次去北京,叶尔波力因为坐不起飞机,都需要在路途中花费一周时间。2007年来北京参赛时也是全县凑了3000元钱,才把他和另一个小歌手从乌鲁木齐送上飞机。随着年龄的增长,叶尔波力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不开心,因为他虽然唱得好,却被许多专业院校拒绝,理由是他是非科班训练过的原生态唱法。同时,为了病重的姐姐和下岗的妈妈,他还必须像男子汉一样扛起家庭的责任。

听着叶尔波力的声音从清脆的童声变成深情嘹亮的成熟嗓音,看着他瘦削地立在面前,眼睛里多了成长的忧郁,同时又饱含对音乐的热情,每次在北京见到他,电视台的叔叔阿姨总忍不住想拥住他的肩膀,鼓励他坚持唱下去。

2007年全国少儿歌曲演唱大赛上,因为没有合适的歌,叶尔波力只获得了银奖,总决赛后,他的眼泪不停地流。大家看了很心酸,他落泪不是因为成绩,而是因为要告别这个一直保护他、给他温暖的少儿舞台。19日结束总决赛后的晚上,当他蹲在地上放声大哭的时候,大家只能默默地握紧他的手和肩,实在不知道该对他说什么好。

2009年,叶尔波力带着草原的希望走进了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这段艰难时期,李众老师一直没有放弃对叶尔波力的关心和帮助,她鼓励叶尔波力坚持走演唱之路,身体力行处地处帮助叶尔波力。进京准备中央民族大学专业课考试时,叶尔波力需要一个钢琴伴奏,李众老师为他推荐了另一个从小学习钢琴的学生,两个人年纪相差不大,沟通很顺畅,很快就配合得很默契,最终叶尔波力如愿以偿考入了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声乐表演专业。

用歌声回报哈萨克

2009年,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院庆50周年文艺晚会中,刚刚入学的叶尔波力弹着冬不拉演唱了一曲哈萨克族民歌《萨马利山》,他用原汁原味的演唱风格把满腔深情融入到歌曲之中,那清澈嘹亮的声音自然悠远,得到现场校领导和师生的热烈掌声和好评。台上的叶尔波力一脸自信、欢乐的笑容,让人不禁联想到他身后一直托举着这位哈萨克歌手的那双温暖坚实、充满情感的慈母之手。

“大学期间,我师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副主任黑力老师和中国人民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声乐教育家、男高音歌唱家晁浩建教授。此外,李众老师还为我引荐了很多音乐老师,让我接触了解到不同的音乐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