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流程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7: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化学实验流程

篇1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定位分析

我国对于化学知识的教学,遍及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在小学教育中的《自然与科学》部分有着零散的化学知识分布,真正形成化学知识系统教学的阶段,依旧是以初中的教学阶段为主,所以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定位分析尤为重要。

1.初中化学实验应当注重对于学生的启蒙教学。

初中是学生正式系统地接触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的开始,做好初中阶段化学实验课程的启蒙教育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化学知识更系统的学习。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说:“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结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实验准备工作细节,都能够极大影响学生化学实验操作的习惯及化学课程学习的思维方式,从而影响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

2.初中化学实验应当注重对于学生兴趣的开发。

相对于化学知识理论的教学而言,实验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将化学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新鲜事物知识的接收程度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所说:“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对学生在初中实验教学过程中学习动力产生的重要因素。因而注重对于学生兴趣的开发与引导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着眼点。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策略

1.加强德育知识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

化学知识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仅利于社会科学的进步,更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反之则产生重大的社会弊端,因而树立学生正确的化学学习理念,不仅是对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的负责,更是对于学生安全的负责。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一些危险性的化学用品已经被少量运用到化学实验之中,例如试管的加热行为,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等,在操作过程中如若没有正确的学习理念,则必然会对学生与社会造成巨大伤害。例如2015年所发生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即是如此,学生将含有剧毒的实验用品用作伤害同窗的工具,在其实验知识的运用上而言不失为一种完美的表现,但在其行为后果上而言则是严重违背社会道德及法律,足以看出目前我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德育引导的空白。

因而,在初中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极为必要。教师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化学实验的剧烈反应引导学生重视实验用品的危险性,引导学生对实验用品有着清晰的辨别,例如通过对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等初中化学知识中有毒物质的实验反应,引导学生对于其危险性的认知。另一方面,进行必要的素养知识教学,通过如居里夫人、侯德榜等知名化学家的化学实验故事分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化学学习观点与道德引导。

2.加强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建设,确保学生化学实验的开展。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加强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就是对于学生化学知识实践开展的平台保障。在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课程中,基于地区教育投入的差异现状,大部分学校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依旧是通过教师在常规教学课堂之中的实验演示完成,学生自主的实验操作仅限于基础简单的实验部分,例如对试管加热,滴管使用等基础的化学实验,学生缺乏对于初中化学实验的操作空间,局限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是对学生实验课程学习保障,学校与教师应当从启蒙学生与培养学生积极性两个角度,进行化学实验平台的搭建。首先,增加适当的初中化学实验设备投入,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到初中化学实验中。例如,搭建专业的实验室而非在普通的教室中开展实验教学,配备充分必要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具备参与到实验过程中的基础而非通过教师的演示完成实验的理解。其次,转变实验教学方法,以实验任务布置、学生自主实验开展、教师实验监督指导、实验总结的顺序模式,加强与引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到初中化学实验的探索中,完成学生自主性、积极性的引导,以此强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3.开展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学习方法。

在目前的初中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操作更多的是根据教师所教授的实验流程完成,学生完成化学实验的方式仅仅是通过对于教师实验流程的复制,对学生带来照本宣科学习方法的误解,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引导与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树立。因而,改进学生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方式就显得极为必要,例如以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为例,教师往往将氧气的性质进行知识讲解后,会进行具体实验的步骤解读包括实验器具的组装、过氧化氢溶液及二氧化锰等实验材料具体的运用比例进行细致步骤的罗列后,学生通过流程一步一步实施,学生在效仿过程中进行思考。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执行,则是可通过改变实验的顺序进行探究式教学,比如教师进行关于氧气及实验材料的特性讲解之后,由学生根据实验指导流程自由的选择制取方式进行制取,在通过教师的监督与总结完成氧气制取的实验,让学生保持疑问探究的状态而非照本宣科的实验态度进行实验,以引导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形成。

篇2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教师在组织和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实验器材的重要性,对化学实验的目的不甚明确,同时严重缺乏创新的探究性。但是,只要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就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由此可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正面的积极影响。

一、简化初中化学实验器材的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会用到的器材和设备较多。有的仪器操作简单,实验原理浅显易懂;有的仪器则结构复杂,实验操作的步骤相对较多,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对化学实验器材的简化,既可以减少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易懂易记,又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效率,增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达到实验教学的预期目的。

例如在分析研究分子运动的化学实验中,课本教材上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利用烧杯进行化学实验。氨气是一种具有极强挥发性的气体,这就导致实验过程中的氨气用量较大。氨气挥发在空气中的分子对人体的嗅觉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很容易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受到影响,无法集中注意力。这个时候,化学教师可以使用滤纸对实验的器材进行简化。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为:先将准备好的滤纸切割成零碎的纸条,每一根纸条的宽度要基本保持一致,一般控制在1cm左右;然后以2cm为间距,在滤纸条上滴上酚酞试液,放入试管;最后用滴有浓氨水的棉花密封住横放的试管。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观察到酚酞点变为红色的整个过程。应用简化的实验器材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节约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和材料资源,也让学生在浅显易懂的实验效果中学到化学原理,并熟练掌握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

二、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材料的策略

对初中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材料进行改进,不仅可以增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客观性,而且可以拓展化学教材上的实验方案,用最简单的实验材料完成较复杂的化学实验。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验操作的实际能力水平和实验教学的现场具体情况,对实验过程中的设备材料进行改进,以此保证化学实验的有效性、准确性和顺利完成的可行性。

例如,在对“酸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这一现象进行模拟实验的时候,课本上设计的实验步骤是:将石灰石(也可以是锌元素含量较高的其他物质)、镁条和水分子一起放入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并和按照相同剂量放入同种化学物质的空集气瓶相比较。这种实验方案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总结出自然界中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带来的危害。然而,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不安定因素的气体,不易采集且对人体有害。再加上,初中学生在煤炭燃烧的化学原理上还不具备基本的认知和了解能力,并不能敏锐地观察和分析出酸雨的危害性。所以该化学实验的实施难度较大,实验效果不好。这个时候,化学教师可以参照实验的基本原理,结合自身专业的化学知识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实验的器材进行改进。化学教师可以用氧气仿生装置制造出二氧化硫,使二氧化硫溶解于水形成和酸雨相类似的化学物质。将这种化学液体滴在树叶、纸张或石灰石上,这些物体会被溶液迅速腐蚀。学生看到这样直观的破坏性,就能清楚地意识到酸雨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危害性。

三、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方法的策略

人教版初中化学的教学课本中虽然有很多实验的设计方案和原理解说,但都没有具体的实践操作要求。如果化学教师仅仅是按照教材上的教学安排进行实验教学的话,则学生很难明白那些晦涩难懂的抽象知识,也很难对复杂繁琐的实验活动产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所以化学教师应该对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化学实验给学生留下的知识印象。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操作的时候,避免因为强调规范和标准而让实验流于形式,将实验教学变成单纯的重复模仿。

例如,在学习溶液组成的化学知识时,学生对溶液的成分含量,对溶剂和溶质的概念与计算方式都没有建立起明确认识和正确理解,无法依据课本上的实验说明设计出符合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的操作方案。这个时候,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溶液组成的实验教学。比如,在含量较低的稀硫酸中放入生铁,稀硫酸的溶液中就会不断冒出大量气泡,原本透明的无色溶液会渐渐变成清浅的草绿色。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在放入生铁之前的无色溶液是H■SO■,也就是产生化学反应之前的溶剂。而现在这个草绿色的溶液是由稀硫酸和生铁反应过后产生的FeSO■,也就是产生化学反应之后的溶质。”这样就以创新性的实验手法,让学生分清溶剂和溶质这两个基本化学概念的根本性区别。

如“氢气燃烧”、“硫酸腐蚀”、“灭火原理”和“二氧化碳生产”等化学实验,教师可以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学生的实验活动。一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的认知;一边适当地在实验过程中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可变因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如果学校的教学条件允许的话,则初中化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和开展一些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化学竞赛或是实验性的集体活动,这种对化学第二课堂的实验开拓,是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

通过简化实验器材、改进实验材料和创新实验方法的优化策略,初中化学教师在确保化学实验达到预期效果的同时,保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帮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化学课程的知识理论,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

参考文献:

篇3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探究课程,亟待在教改中提出并设计以科学探究开展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当前,我国很多初中化学实验课自身条件不足,虽然进行了诸多教改,但仍然以教师传统演示为主,化学实验课教改仍处于转型探索期。很多学校化学实验课并没能从根本转变教师灌输讲解和演示的教学现状,探究性实验设计和教学实践并未真正得到践行。为此,初中化学教师提出多次化学实验课改,倡导师生共同探究学习,转变过去化学实验课学生灌输式学习方式,设计探究性化学实验课,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步骤和流程,从明确实验教学目标到得出实验研究结论,养成学生化学科学素养,训练学生化学学习能力。总之,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应以探究性实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科学探究学习优势,增强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有效性,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目标。

笔者从初中化学一线教师实践出发,对初中化学实验课进行教改,结合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现状,引入探究性学习理念,设计化学探究性实验课堂,开展化学探究性教学实践,整合探究实验资源,实现探究学习价值。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研究,不断完善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和实践,改善化学实验课沉寂教学现状,改变学生学习化学的态度和行为,激活学生探究学习活力,达成化学实验课教学目标。

2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是在化学教师指导下,结合化学教学内容,从化学学科或日常生活中提炼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出问题任务,设计化学探究实验方案,师生共同整合利用实验资源,按照化学实验方案展开研究,借助化学实验展开师生共同研究学习,确定研究对象、认识研究对象,总结实验性质、结论,以及实验与其他现象之间的联系,掌握化学实验内涵知识。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明确实验问题以及目标。教师需要结合教学进度,选定实验探究内容,明确实验课教学目标,提炼出适合实验探究的价值问题,向学生讲授清楚即可。

第二,合理推测实验设计假设。教师向学生提出价值问题后,学生集中注意在问题并产生疑惑,激发探究学习兴趣,能够结合自己所学,独立思考后提出实验假设,预测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研究结果。

第三,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在教师帮助指导下,学生自己利用化学实验仪器具体设计实验方案,并具体操作执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反应,并做好观察和记录数据、现象工作,掌握一手实验数据和信息。

第四,探究学习化学实验规律,并得出最终化学实验结论。通过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学生对实验展开讨论交流,揭示探究性实验的规律,师生共同去伪存真,深化探究性实验现象,经过探究得出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规律。

第五,巩固并延伸化学实验结果,实现化学知识迁移发展。通过化学探究性实验研究,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验问题,掌握新的化学知识,巩固原有知识,实现化学知识迁移发展。

3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实践可以设计很多探究性实验,笔者以二氧化碳实验制取为教学实践案例进行阐述,分析探究性化学实验的教学实践开展状况,以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

实验思路

1)结合初中化学教材中讲解的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原理,充分利用学校化学实验室现有资源,采用探究性实验方式学习。

2)将二氧化碳制取方法和氧气制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3)二氧化碳实验制取的装置探究要具有开放性,即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实验小组,经过交流讨论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不局限于化学教材中给出的装置办法,各小组组装探究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展开组间讨论分析不同装置的优缺点,评选出最佳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实验设计中鼓励各小组创新制取装置。

4)在化学探究性实验中鼓励创新教材制取装置方案,倡导学生探究学习。

实验目标

1)探究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实验研究,训练学生化学探究创新学习能力。

2)通过化学探究性学习实验,强化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3)通过二氧化碳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归纳气体制取的实验思路和方法。

实验课型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

实验方法 小组合作实验法和探究性实验法。

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主要包括每小组均有的仪器和每小组不同的仪器,小组学生可以选用提供仪器,也可以自荐用仪器。每小组均有仪器:橡皮管、玻璃导管、玻璃片、集气瓶、水槽。每小组不同的仪器具体如表1所示。

实验参考

1)铜和稀硫酸(H2SO4)、稀盐酸(HCl)均不反应。

2)在标准情况下,二氧化碳的空气密度是1.293 g/L,二氧化碳的密度是1.977 g/L,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产生碳酸,且碳酸易分解不稳定,二氧化碳溶于水。

实验过程

1)实验导入:“二氧化碳作为生活中常见且重要的气体之一,和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在化学实验中,二氧化碳制取的方法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从化学反应原理思考,二氧化碳制取的装置应该怎样确定呢?大家有更好的想法吗?这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自由选择提供的实验仪器,也可以自荐选择实验仪器,自行设计二氧化碳制取装置,展示大家的想法和创意。最后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注意实验方案和实验仪器装置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操作事项。在大家实验结束后,我们要选出最与众不同的二氧化碳制取装置设计。”

2)回顾与讨论。

①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有什么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思考选择制取装置的依据是什么?

②在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3)抛砖引玉。向学生提供双氧水、二氧化锰化学反应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向学生提出考虑这一装置的缺陷,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这一化学实验的原理。

4)学生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胆思考,尝试提出新的装置设计,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对其进行验证,创新二氧化碳制取的装置。笔者针对实验现场学生提出的装置设计,比较分析出9组方案。

5)交流与展示。各小组对设计的实验装置进行展示,并相互探讨设计思路,总结实验设计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得出最佳的实验装置。

6)评价与反思。各小组学生针对实验装置进行自评、互评,结合教师的点评,对实验装置进行反思,提出完善设计的措施。

篇4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

1.口述型实验,缺乏实践空间

在传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对化学实验教学不重视,严重削减化学实验课时,使得初中化学实验课堂变为理论性课堂,学生们总是在枯燥的化学理论中去参悟化学的魅力,体验化学的美好。教师们在化学实验教学课堂上往往口述实验,将教材中的实验理论、实验思路、实验步骤等等环节以口述的教学形式进行知识讲授。同时,为了应试教育模式对化学实验课程知识点的考察要求,教师便让学生们对既定化学实验理论死记硬背,严重削弱了学生们的实验学习主动性和灵活性。初中生在化学学习初始阶段便缺少实验动手操作训练,其对化学实验也仅仅局限于感性上的认知,造成其以后的化学学习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实验障碍。

2.实验课程教学目标模糊

化学实验教师必须认清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从实验本质出发将实验教育的教学功能最大化。有的教师在实验教学课堂上把学生们分成多个实验小组,有的小组能够较好地完成预定的实验任务,达成既定实验目标,而有的小组不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动手实践能够较差,教师们往往对表现较好地实验小组给予充分鼓励,使得实验课堂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生整体的实验层次被完全切割。化学教师必须从具体的实验内容出发,根据具体的学生学习实验状态来确定教学目标,让事宜按课堂更具人性化。

二、化学实验课堂的实践改革思路与方法

1.改革实验观念,立足实验基础

如今,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结果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标准。在此教学环境下,教师们要及时的改革自身实验观念,让化学实验课堂能够按照崭新的教学思路和全新的教学方式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验基础应当被教师们视作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开端,因此改革结果实验观念必须从端正实验基础态度开始,并从基本的实验技能教学改革出发,提升实验课堂实践整体改革层次性。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完全摒弃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为了深化实验主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我从基本的实验技能开始,带领学生们纷纷亲自动手从物质的本源观察出发,让其深刻观察物质变化的表现形式,以在实验课堂中潜移默化,懂得本次实验课堂的根本目的。

2.明确实验课堂目标

当前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节奏陷入传统模式新型改革模式的过渡环境中,不仅教师们的实验教学目标越来越模糊,学生们在课堂上也难以针对知识点的难度层次性原则合适的学习方法。为解决这样的教学缺陷,教师们必须带头做好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模范作用,让学生们在正确清晰的化学实验体系中发挥自己的实验能力。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中考,他们的学习压力较大,因此教师们要在每一节实验课堂前研究如何优化实验课堂结构,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轻松地进行实验,自由发挥自己的实验思维与操作创新精神。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前灵活制定了实验课堂教学方案,将整节课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操作流程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二是氧气制取的实验理论学习,三是实验的具体实践操作。学生们在具有规划性的实验课堂中能够更加明白实验重点在哪,如何有效掌握这些实验重点。

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探究课导学案 基本教学流程 注意事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开展科学探究实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是指通过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把自学、辅导、合作实践、交流、练习、反思评价等几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并始终贯穿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的一种实验课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是优化导学的操作平台。下面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应用进行阐述。

一、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应包含的基本要素:

1.课题和课型:学案的类型有新授课和复习课之分,因此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2.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和要突破的难点。

4.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5.课堂的情景引入:结合本堂课知识,以故事或图片或事件或史实或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为情景引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迅速进入新课。

6.疑难点、易错点、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它能提醒学生需要特别注意相类似、容易混淆的相关内容。

7.典型例题:通过设置典型例题或实验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试题中是以什么形式、题型来设计的,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解题。

8.巩固练习:可通过设计诸如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类及讨论类等多种多样的题目,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以检验所学知识。

9.知识结构:它应该是本节内容的一个完整体系。

10.课堂小结及反思:主要由学生就所学知识来体会学习成功后的愉悦,并找出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足。

二、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的基本教学流程及实施过程:

根据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可构建如下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精讲点拨---当堂反馈---巩固拓展。

实施过程:

1.自主学习: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自查、互查、抽查、检测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课前学案的完成情况,解决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其设计思路为:提前发放提前收取教师抽批课前发放自查梳理。

2.讨论交流:

在探究式教学中,通过探究前的“假设”创设探究情境,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分析、实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其设计思路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取长补短最佳方案。

3.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通过情景引入,提出的问题要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方案设计:

实验探究既“探”又要“究”,而学生间的交流恰恰体现了“究”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极大程度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更能考察出学生对知识内化理解的深度,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思维品质的极好时机。所以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叙述,而是应该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理解他人设计的意图并进行比较,同时加以判断,选择出最佳方案,这样才达到实验探究的目的。

(3)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课学生实验,然后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的逻辑思维,自己概括归纳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从而揭示出物质变化特点及其规律。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主要职责是创设学习情景和学习途径。学生通过实验,亲自去解决发现的问题,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探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表达能力;归纳总结,促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通过以上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等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现象或数据记录: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也要根据实证资料做出对现象的科学解释。一是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二是要记录反应控制条件;三是记录“反常现象”。

(5)解释或结论: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其设计思路为:问题引入方案设计实验探究现象或数据记录解释或结论。

4. 精析点拨:以教师主导为依据,充分体现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导”的功能。学生把通过合作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并对每个方案或设计或操作进行评价。其设计思路为:收集归纳问题教师引导点拨归纳形成板块例题突破难点师生反思释疑。

5.反馈矫正:学生学习情况要当堂反馈,及时矫正。反馈矫正的题目要围绕本节知识点精心设计,题不在多在精,要典型,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在讲解时要多注重学法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其设计思路为:学生定时练习个别回答答案组内讨论答案小组汇报情况教师点拨释疑。

6.巩固拓展:在梳理课中问题的基础上,对本节课知识点归纳总结,并完成本节课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要注意课时的连贯性,布置下一次的“自学查测”内容。其设计思路为:梳理课中问题归纳构建体系完成课后作业自我反思问题预习下节内容。

三、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用导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化学新知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解答。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得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2.要控制好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自主学习绝不等于放任自流,课堂上,教师要动态地把握好“学”与“教”的度,要加以适时的引导和调控。

3.处理好“三个结合”。(1)紧扣教材与课外拓展的结合(2)紧扣导学案与课堂生成的结合(3)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指导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吕炳君,何兰芝.有效教学、和谐课堂总论 2008.05

篇6

摘 要: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学科核心素养一~频频出现在教学工作者视野之内,初中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如何培养化学实验素养成为普遍受关注的课题。分析了初三化学实验课堂的核心素养培养这一话题,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人教版;初三化学;实验;核心素养

化学实验素养指的是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这当中包括很多方面内容,我们将那些最核心的、最基本的内容称之为核心素养。作为实验素养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初中化学最终教学的成败。初三阶段是学生压力最大的时期,实验题在中考当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时期的核心素养培养任务显得更为艰巨。

一、化学实验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

素养是一种素质和能力,它具有一定的先天性,比如男生和女生在思维方式上明显存在差异,但是更多时候,素养是通过后天训练和培养出来的。正所谓“笨鸟先飞”,即便是一个操作能力非常差的学生,经过一百次训练,他的动作操作能力一定可以有效提高。只不过因为先天认识习惯和接受能力差异,每个学生这种提高的程度存在一些差异。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上,实验核心素养的培养大致可以通过三个基本步骤形成:实验计划、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这三个部分侧重点各有不同,接下来,就以九年级上册“燃烧的条件”实验为例,具体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核心素养。

二、培养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实验计划: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往往学生遭遇的问题在于“万事开头难”。计划是实验开始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在这一阶段,教师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是化学实验核心素养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众所周知,新课程教学改革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进入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自主学习经验,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理所应当尝试自主探究活动。这至少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实验题目是什么,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实验需要哪些化学仪器。例如“燃烧的条件”一节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验计划阶段应当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燃烧的条件,需要准备酒精灯、蜡烛、火柴、小水桶、镊子、铁架台、小石块、纸条、木条、玻璃杯等实验仪器。

虽然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是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加上化学又是一门刚刚接触的学科,因此,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他们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一出现问题,教师便迫不及待地帮助学生解决,谈何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合作者,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做好引导的工作,让学生掌握多种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例如,上网查询资料、图书馆查询资料、翻阅教材等,实在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进行点拨提示,否则培养核心素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自主探究能力也不会提高。

(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操作是实验教学的精华所在,动手实践能力是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核心素养的第二个关键词。在开展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调动五官,按照实验流程一步步进行操作。有时,操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细小的差错,都有可能导致最终实验的失败。学生动手安装仪器、取用化学药品、推进实验进程,会发现很多化学现象。例如,溶液颜色的变化、沉淀物的产生、气泡的产生、温度计水银柱的变化等。如果实验操作不规范,比如操作失误、气密性不严、线路接错、数据偏差等,都不会产生相应实验现象。为了保证成功完成实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必然会仔细参与每一过程,久而久之,不仅提高了观察能力,细心程度也会进一步提高。

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操作、去动手。而不是一味地演示实验,让学生“隔岸观火”。“燃烧的条件”实验操作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在用酒精灯加热空纸盒环节没有控制好水量,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教师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流程,再试一次,第二次果然成功。这一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加深对“燃烧”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操作

能力。

(三)实验报告: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实验报告是实验计划、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用化学术语进行表达的文本形式,这一阶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非常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基本情况有条不紊地如实填写实验报告,同时做到字迹工整、条理清晰、逻辑顺畅,让人一目了然。

有关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属于一个新课题,各位化学教学工作者都积极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但是教师应当注意,鉴于这是一个新课题,因此,在达成共识方面依旧存在一些争议。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将理论行之有效地运用于初中化学实验课堂,需要教师结合课堂实际情况抉择。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能力 科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69

初中化学是培养学生了解化学基本原理、过程、训练的基础阶段,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方式、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着手,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在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给予恰当的引导。笔者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初涉化学实验的学生一方面感到新鲜、好奇,另一方面还表现出对化学实验的畏惧心理,直接导致学生接受化学知识缓慢且浮于表面化,难以对化学实验形成深层次的感悟。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度过这段化学懵懂期。

一、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明白观察的重要性

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教师应对化学实验常规操作集中介绍,并统一实验操作步骤,结合实验具体要求,通过严格的训练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初次涉及化学实验,学生通常都会对实验中出现的光声现象兴趣盎然,但是时间久了学生往往会出现“审美疲劳”,因此,能否持续保持学生的专注度是化学实验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依据笔者自身的化学教学经验,通过强调观察实验现象的重要性能够有效保持学生的专注度。如镁条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通过教师的实际演示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及怎样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进行动手练习,体验实验乐趣并近距离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学会从颜色变化、物质生成及发光发热等方面探讨观察到的现象,为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安全、和谐的实验探究环境

化学实验往往会用到某些危险化学药品及器具,如浓硫酸、硝酸银等,由于要近距离接触化学实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保证安全、和谐的实验探究环境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实验环境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电器设备或电源线路必须按规定安装和操作,杜绝超负荷用电,禁止学生擅自改动电器设备或随意拆修电器设备,禁止乱接电线。2.禁止学生未经批准在实验室中使用明火。实验室中的消防设备要醒目,易于开启和提取,并配备专门的人员管理和检查,同时,加强学生的防火意识,要求学生学会采用正确的方法扑灭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出现的火灾并及时报警。3.禁止学生及其他人员在实验室乱扔脏物,要保持实验室的环境清洁,同时实验室中的实验器材、设备、材料、工具等要摆放整齐。4.对于实验所需的危险化学药品要按照要求分类保存,并且置于学生不易接触到的地方。5.实验中用到的各种化学试剂等,应按要求稀释达标后集中处理。

三、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大胆实验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接触化学实验时会表现得木讷,没有创新精神,而且会畏首畏尾,不愿接触化学试剂,这在无形中给化学实验教学增加了难度。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假设,大胆实验。对于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因疏忽出现的错误操作或者认识,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给予纠正及引导。如用烧杯罩着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让学生自己假设哪支蜡烛先熄灭,很多学生认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一定是低的蜡烛先熄灭,而实验结果却恰恰相反。让学生积极感受这些有趣的实验的同时,大胆假设猜想,针对假设的成立与否进行详细的探索,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化学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及实践动手能力。

四、巧设化学实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化学趣味实验能够通过特殊的直观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学趣味实验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得到直观的视觉、听觉、触觉的同时用相关化学知识解释实验中的奥秘,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延续下去。但是,笔者认为,趣味化学实验的设计应与教师所教授的化学知识相契合,不能一味的追求眼观刺激,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联系起来,加深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

笔者曾设计过这样的趣味化学实验:点燃一只蜡烛,把它固定在桌面上,把一张白色硬纸卡片放在火苗上稍微烤一下后,迅速拿开会发现蜡烛火苗留在硬纸卡上三个不同的同心圆。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学生现场的分析与交流得出结论:由于焰心一般缺少氧气,所以那里的物质基本上没有燃烧,硬纸卡上便不会留下什么痕迹,内焰由燃烧着的碳素构成,因此在卡片上便留下黑色的碳垢,在最外层,可燃气体充分燃烧,温度最高,所以卡片被烧成了灰。通过该趣味实验,学生对火焰结构及各自的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实验中的特殊现象激起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为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

篇8

关键词:问题链;初中化学;思维模式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的学科。实验是人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必不可少的步骤[1]。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可以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初中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课堂实验,引导初中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本质。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验的演示单纯按照“教师按照教案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告诉学生实验结论”的流程进行。古板的教学实验使学生成为看客。学生只会麻木地记录实验过程与结论,丝毫没有体验到初中实验特有的乐趣。为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精心设计问题链,既要设计预设性质的问题,也要设计生成性的问题。教师应通过师生之间不间断地问题探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初中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其学习化学理论课的自信心。

一、通过问题保持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源泉。实验的魅力在于教师用各种化学器材做出让学生目瞪口呆、瞠目结舌的实验。它可以让学生知物明理、乐在其中。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自然事物的认识倾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链”是将一连串随意、零散,互相之间没有特殊联系的一般性问题串联成具有明确指向和密切联系的封闭环路[2]。对学生进行问题链式的提问,可以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在“制取二氧化碳”这个实验中,要达到同一个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种类和规格的实验仪器或装置,通过实验对比,选出最佳实验方案。不同的实验方案会涉及装置操作难易程度、装置结构是否繁琐、各类药品用量大小、实验安全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为什么有的同学气体收集不满?”“当使用单孔塞时所用的反应容器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各自适用于哪种情况?”“使用双孔塞和单孔塞对比,谁能说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二氧化碳收集好后,反应仍在继续,这说明装置有什么不足,怎么改进?”等一系列问题,做到问题与实验步骤同步,让问题链与实验环环相扣。这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引导学生保持化学实验热情和浓厚兴趣。

二、敢于质疑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实验是化学课堂的“特色”。实验具有直观、生动、新奇、有趣等特点。实验过程中形形的现象强烈刺激着学生的好奇心。实验过程必然会有很多问题。有的是老师提出的预设性问题,有的是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或合作讨论得出的生成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将不断提升学生对实验研究的质疑能力和发现探究能力。例如,在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描述实验中的现象。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也可以鼓励学生与老师一起探讨实验过程中的疑问和发现。老师可以通过预设性问题,如“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需要哪些仪器?”“用漏斗时,需用长颈漏斗还是普通漏斗?”“需要选用哪些仪器做反应器?”“怎样才能加快反应速率?”等,引导学生发现并探索新的问题,如“用胶头滴管一滴、一滴加入液体,是否可以有效地控制反应速率?”“能否在长颈漏斗上加装控制开关控制液体的流速?”等生成类问题。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动脑,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可以增强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质疑能力。

篇9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能力;学生实验;探究性试验

俄国著名哲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一句话:“如果学生在学校没有学会创新,那么他的一生就只会模仿和效仿。”所以,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初中化学实验正好是锻炼学生思维、使学生接受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下面,我们就具体谈一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更新实验教学观念,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偏向于理论教学,即注重实验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但是这种传统的实验观念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特别大的阻碍作用,因为化学实验的目的不仅是教给学生简单的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演示实验只是教师动手,学生在旁边看,学生不能亲身体验整个实验的操作过程,所以,我们应该把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亲手做一做,这能同时调动学生眼、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并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强烈的求知欲,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为课堂的引导者,这样教师就不会仅仅局限于课本对实验教学的安排,而是和学生一起共同大胆地设想和改进,扔掉课本中的条条框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亲身参与实验过程,学生在心理上获得了满足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做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大部分教师按照课本上的实验原理自己操作或者只是描述一下实验过程,但是,如果我们让学生亲手操作,按照试验流程成功制取出氧气,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得到磨炼和升华。

二、利用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研究证明,任何创新都来源于问题。所以,我们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适当地把验证性试验转变为探究性试验。因为探究性试验主要以问题为核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自主观察也能发现一些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就会逐渐培养起来。因为传统的化学实验都是教师给出确切的操作步骤,学生依葫芦画瓢的被动实验,这样的实验失去了学生进行探索的意义,自然激不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但是,如果我们提出一些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并为学生创造实验情境,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还能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讲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课题时,我们可以提前设计好以下几组实验:(1)大理石和稀盐酸。(2)石灰石和浓盐酸。(3)碳酸钠和稀盐酸。让三组不同的学生到讲台上对这三组实验进行操作,目的就是检测出哪一组最适合用来制取二氧化碳以及原因是什么。经过学生的亲自操作和讨论,得出了第一组材料最合适的结论。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更重要的是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合理引进多媒体技术,完善实验教学过程

如今,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开始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化学实验也不例外。因为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声音、图像、文本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声色兼备的实验情境,学生在观看实验过程中形成新的观念和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有的实验要求比较高,设备也比较贵重,靠传统的实验教学无法满足这些实验条件,例如,一些受物质条件限制和危害性比较大不适合在课上操作的实验,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把这些实验过程完美地呈现出来,它既能突破化学实验中的难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程,它是一个渐进、长期的培养过程,我们不可以急于求成。当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还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研究出更多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新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旁希年.图析初中化学实验解题技巧.长春出版社,2012.

[3]曹坤.善用现象类比培养创新能力.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

[4]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篇10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教学方法 针对性问题

新课程化学教学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追求高效的课堂,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教好化学,完成教学工作,我们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确保改变以前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做法。

作为化学课堂教学主导者的化学老师应该首先改变自己,改变以前古板、严肃的教学风格,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为学生营造欢乐、愉快、平等、友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最理想的精神状态之下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化学课堂的教学目标。

化学老师在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要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化学实验思路,逐渐培养他们的具体设计实验的能力,要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设想、想象,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维,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享受化学探索、化学实验的成功的乐趣。

二、初中化学教学应从培养初中生综合素质为立足点,强调素质教育,高举“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大旗,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大概地分析一般情况下的班级的状况,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负责,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围绕给师生减负,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优化课堂结构流程,注重课堂的生命内涵,交给学生一生“带的走”的东西,那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措施。下面我着重探讨探究式实验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知识竞赛法和“答记者问”法。

(一)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初中化学课堂实验的目标是明确而肯定,要在实验之前交代给学生。我们研究的探究式实验法的教学过程是:先抛出问题―再让学生进行化学演示实验―教导学生观察―点拨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总结―最后共同应用。在根据化学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疑问后,化学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并且培养学生用探究、合作和怀疑的心态去观察、总结实验现象,体验实验的过程,要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和分析之后,得到科学实验,掌握实验技能和知识,使得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二)师生互动教学法。

在课堂知识过程中,我引导、鼓励学生猜疑、交流,允许学生抢答。同时,在学生化学实验过程中,指导、答疑与学生的不断提问和沟通交错,从而不停地完成师生之间的“知识”流动,使学生注意力持续集中和促进学生学习化学课积极性的提高。

(三)分组竞赛法。

设计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的竞赛活动,满足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欲望。要设置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的问题,在抢答竞赛中,让学生满足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从而有利于化学课堂所学知识进巩固和应用。

(四)“答记者问”法。

我认为这是初中化学课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一节课下来,肯定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好、沟通好。所以,要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提问。要让其把不懂的问题再向老师请教,和同学沟通,老师围绕教学目标,对课堂进行总结和强化。我通过质疑释疑,能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符合各个不同学生需要的针对性的练习题。

初中化学老师在设计课堂训练习题时,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紧扣教学需要,围绕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出符合各个不同学生需要的针对性的练习题,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掌握知识的成功,也要让学生感受到一些有难度的挑战。所以一节课中,尽量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分享的时间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比如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这一课,在设计课堂习题时,有的化学反应在前面从来没有出现过,比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方程式时,有一些难度,但化学老师可以慢慢地教导,并且设计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

四、加强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