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的起源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筹学的起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PBL;《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4-0183-02
1引言
古朴的运筹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时期。我们运筹学的先驱从《史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语中摘取“运筹”两字作为这门学科的名称,既显示其军事起源,也表明其朴素的思想早已出现在几千年前的中国。但世上公认的运筹学学科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等国的军事部门为战争需要而成立的一些研究小组的活动。其热点是集中多个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提出提高某武器系统效率的操作方法和执行策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运筹学的研究方法在理论上得到全面发展。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决策分析工具,运筹学的应用领域也从军事部门迅速向工商、管理和工业部门转移。运筹学是研究各种广义资源的运用、筹划以及相关决策等问题的近代新兴学科。在我国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其目的是根据问题的需求,通过数学的分析和运算,做出综合性的、合理的优化安排,以便更有效地发展有限资源的效益。“运筹学”名称最早于1938年出现在英国,当时称之为“OperationalResearch”,1942年美国开始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称之为“OperationsResearch”。运筹学的发展、运筹学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运筹学的定量分析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及其特点,适合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级管理决策人才的迫切需要。本课程是工商管理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型很强的学科。21世纪,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提出了培养信息社会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必须重新对课程原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思考。
2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式单一。多数讲授《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师是学数学出身,缺乏必要的工程技术和管理知识,使得目前《管理运筹学》教学普遍存在着偏重教学理论与解题技巧的传授,将《管理运筹学》当作一门纯数学学科进行教学。这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要求相脱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管理运筹学》在管理中的应用。在教学方式上,也一直延用传统单一的传授方式,当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茫然无措,无从下手。
二是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管理运筹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手段是建立数学模型,并较多地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学习《管理运筹学》课程,需要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其前期必修课程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可以说《管理运筹学》是软科学中“硬度”较大的一门学科,兼有逻辑的数学和数学的逻辑的性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文科生源,不少学生害怕数学。比如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及对偶理论,要想完全领会其原理,需要大量运用线性代数的工具进行推理,因而非常抽象。在课时总体压缩的背景下,教师要在较短时间内讲授完抽象数学原理的推导,学生听不懂只好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进而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管理运筹学》的兴趣。
三是教学内容不恰当。《管理运筹学》课程包括若干分支,而教学时数有限,因而《管理运筹学》教学不可能囊括所有分支。目前在《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随意行和盲目性,甚至存在教学内容因人而设或因教材而设的现象。
四是教学方法不科学。主要表现在讲授方法单一,教学手段不灵活。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思考及案例的讨论,掌握知识不能做到融会贯通,更不能做到灵活应用,考试方法、考试内容传统,对于学生学完课程是否能够运用《运筹学》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室较少顾及。
五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如果在《管理运筹学》教学中缺少足够的实践环节,学生在学习中即使掌握了《管理运筹学》的建模方法和手工运算能力,但在遇到一些变量较多的数学模型时,也只能一筹莫展。由于缺少上机实践机会,学生不能利用相应软件求解模型,从而大大降低了课程应用的可操作性。
3《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改革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从资本经营到知识经济时代的转移,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将引起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大变化。根据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模式产生的重大影响,应该对管理科学模型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主动预见变化、适应变化、管理变化,并根据内容和外部环境不断更新观念,设计未来;重视信息,学会与人合作,讲究团队精神;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掌握领导科学,提高管理能力;增加社会实践,改革教学模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要求学生掌握相关软件操作,接触企业决策试验;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组织小组研读论文,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理论研究能力;课外关注应用案例,引导培养其对课程的兴趣爱好;并最终以大型作业的形式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总结提高。
社会经济的发展向《管理运筹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很多实际问题,如风险管理、冲突分析、多目标决策以及对未来变化的预测和驾驭等,都迫切需要分析研究和解决,而按照传统的教学计划和方法,学生没有机会接触《管理运筹学》这些新的分支。《管理运筹学》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分成数学理论、建立模型、计算机软件的重点都放在讨论有限的数学理论方面,因而学生在有限的数学计划学时内无法学习了解《管理运筹学》形形的模型和算法,从而使学生对许多实际问题缺乏联想。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激增的情况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观察、联想、思考、锐意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对于《管理运筹学》这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只按传统的方法向学生灌输一些概念、理论和方法,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至达不到《管理运筹学》教学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更需要复合型管理人才,《管理运筹学》以其内容丰富、覆盖面宽、应用范围广和多学科交叉性等特点,为学生提供管理和决策技能,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管理运筹学》教学体系和方法应随着教学对象和社会发展的变化而进行适时调整和革新。
4PBL教学法概述
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PBL的基本热点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在PBL的学习方法中,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求索者,同时在实践PBL过程中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技能,对其终身教育具有深远影响。PBL教学法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而在我国则处于实验性探索阶段。我院对2006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验性地实施了PBL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较而言,我们认为PBL教学法既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是和我国目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和目标相一致的。
PBL教学法的优点可概括为:(1)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查找所需的信息源,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按需要来驱动;(3)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4)加强了各学科间的联系,同时避免了学科间不必要的重复,有利于学生将不同学科信息进行综合;(5)密切了师生间、同学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人际交流、沟通和合作共事的能力。
PBL教学法的特点为:(1)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2)以综合课代替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3)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4)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5)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的五段教学法代替“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鉴于这些特点,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有相当一部分商学院都在应用这一教学方法。而且实践表明,这一教学方法在商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非常成功,正如美国哈弗大学校长ToslesonD教授所说,“PBL教学法是一种有效果的和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5基于PBL教学法的《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
综上所述,改革《管理运筹学》课程的“学方法,应该从突出课程的应用型入手。这样,PBL教学法就特别适合应用于《管理运筹学》的课程教学中。依据PBL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全面改革该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重新整合各个知识点,提出以问题为基础的《管理运筹学》课程启发式教学法,必将能够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显著地改善教学效果。
(1)教材的选用应根据PBL教学法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我们更换了原有的教材,新教材以教案为中心,突出实际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方法,强化计算机的应用,弱化数学理论的推导。虽然新教材并不是为PBL教学法设计的,但其教学理念与PBL教学法同出一辙,为顺利实施PBL教学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针对教材中存在不足,还自编了部分教学内容。
(2)问题的设计。设计问题是PBL教学法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实际严重脱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仅仅是为了组织教学,说明相关的数学理论。而PBL教学法则从实际问题出发来组织教学,将数学理论隐含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从而达到让数学理论服务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因此,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要与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真实情景联系,与教学要求的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和基本方法联系;问题还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问题主要涉及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运输计划、投资计划、设备管理和存贮策略等管理领域。
(3)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组建团队。根据自愿原则,由学生组成2-3人的研究团队,团队中各成员根据自身的特长在问题分析、数学理论、计算机应用、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分工合作。
②选题。每个团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从老师提出的多个实际问题中,选择其中的两个问题进行研究。
③查阅文献、学习数学理论。每个团队在确定研究的问题后,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现场调查、咨询相关业务专家等方法获取和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团队成员通过讨论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所涉及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方法,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④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问题的类别确定相应的数学方法,在合理的假设和抽象归纳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⑤求解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编程求解数学模型,可以训练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计数机打好基础。
⑥撰写论文。问题解决后,要求撰写论文,对解决问题
的过程进行总结。除了包括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必要内容外,还要写出研究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体会。
⑦课堂报告。各个团队在课堂上要向全体同学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老师和其它同学通过提问及质疑的方式参加讨论。
⑧总结。学生根据报告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完善和修改论文,最后提交给老师。这些论文将作为平时成绩计入考试成绩中。
(4)体会。尽管PBL教学法在《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还处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但是已经显示了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嫩铁拐李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一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论文撰写认真细致,课堂讨论发言积极,普遍反映收获
很大。总之,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将PBL教学法应用于《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中,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6结束语
通过《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可以达到如下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多媒体教学,让课堂能容纳更丰富的内容,有助于提高上课的效率;利用PBL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管理运筹学》的积极性,以避免数学类课程的枯燥乏味;利用使用模型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管理运筹学》课程更具实际意义;利用大型作业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计算、评价的整体素质,收到仅凭课堂讲课难以达到的效果。
当然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涉及因素众多,该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本文只是一种尝试性的初步探索。未来更好地实施PBL教学,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两个问题是:(1)编写与PBL教学法配套的教材;(2)由于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还需要由其他课程配合,共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卢小清,张文艺.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思考[J].科教文汇,2008,(4):40.
篇2
(一)运筹学
运筹学是上世纪4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门学科,起源于二战期间英、美等国的军事运筹小组,主要用于研究军事活动。二战后,运筹学主要转向经济活动的研究,研究活动中能用数字量化的有关运用、筹划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或数学定量方法,使问题在量化的基础上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并使活动系统中的人、才、财、物和信息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使系统的投入和产出实现最佳的配置。运筹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根据其研究问题的特点,可分为两大类,确定型模型与概率型模型。其中确定型模型中主要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图与网络和动态规划等;概率型模型主要包括:对策论、排队论、存储论和决策论等。
(二)物流学
物流作为一门科学也是始于二战期间,美国根据当时军事的需要,对军火的运输、补给和存储等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并首次使用了“LogisticsManagement”一词。其后对于物流的概念不断演变发展,内容也逐渐完善。我国在2001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作了如下规定:物流即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三)运筹学与物流学
运筹学与物流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都始于二战期间,从一开始,两者就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相互渗透和交叉发展。与物流学联系最为紧密的理论有:系统论、运筹学、经济管理学,运筹学作为物流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之一,其作用是提供实现物流系统优化的技术与工具,是系统理论在物流中应用的具体方法。二战后,各国都转向快速恢复工业和发展经济,而运筹学此时正转向经济活动的研究,因此极大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由此进入了各行业和部门,获得了长足发展和广泛应用,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如规划论、存储论、决策论和排队论等。而战后的物流并没像运筹学那样引起人们及时的关注,直到上世纪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科学的进步、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等的改变,物流才为管理界和企业界所重视。因此,相比运筹学,物流的发展滞后了一些。不过,运筹学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却随着物流学科地不断成熟而日益广泛。
二、运筹学在物流领域中主要应用的概况
运筹学作为一门实践应用的科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民政事业、军事决策等组织,解决由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大型问题。目前,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也相当普遍,并且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下总结一些当前运筹学在物流领域中应用较多的几个方面。
(一)数学规划论
数学规划论主要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和动态规划。研究内容与生产活动中有限资源的分配有关,在组织生产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们解决的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给定的条件下,按照某一衡量指标来寻找最优方案,求解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的极值(极大值或极小值)问题。具体来讲,线性规划可解决物资调运、配送和人员分派等问题;整数规划可以求解完成工作所需的人数、机器设备台数和厂、库的选址等;动态规划可用来解决诸如最优路径、资源分配、生产调度、库存控制、设备更新等问题。
(二)存储论
存储论又称库存论,主要是研究物资库存策略的理论,即确定物资库存量、补货频率和一次补货量。合理的库存是生产和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减少费用支出和不必要的周转环节,缩短物资流通周期,加速再生产的过程等。在物流领域中的各节点:工厂、港口、配送中心、物流中心、仓库、零售店等都或多或少地保有库存,为了实现物流活动总成本最小或利益最大化,大多数人们都运用了存储理论的相关知识,以辅助决策。并且在各种情况下都能灵活套用相应的模型求解,如常见的库存控制模型分确定型存储模型和随机型存储模型,其中确定型存储模型又可分为几种情况:不允许缺货,一次性补货;不允许缺货,连续补货;允许缺货,一次性补货;允许缺货,连续补货。随机型存储模型也可分为:一次性订货的离散型随机型存储模型和一次性订货的连续型随机存储模型。常见的库存补货策略也可分为以下四种基本情况:连续检查,固定订货量,固定订货点的(Q,R)策略;连续检查固定订货点,最大库存的(R,S)策略;周期性检查的(T,S)策略以及综合库存的(T,R,S)策略。针对库存物资的特性,选用相应的库存控制模型和补货策略,制定一个包含合理存储量、合理存储时间、合理存储结构和合理存储网络的存储系统。
(三)图(网络)论
自从上世纪50年代以后,图论广泛应用于解决工程系统和管理问题,将复杂的问题用图与网络进行描述简化后再求解。图与网络理论有很强的构模能力,描述问题直观,模型易于计算实现,很方便地将一些复杂的问题分解或转化为可能求解的子问题。图与网络在物流中的应用也很显著,其中最明显的应用是运输问题、物流网点间的物资调运和车辆调度时运输路线的选择、配送中心的送货、逆向物流中产品的回收等,运用了图论中的最小生成树、最短路、最大流、最小费用等知识,求得运输所需时间最少或路线最短或费用最省的路线。另外,工厂、仓库、配送中心等物流设施的选址问题,物流网点内部工种、任务、人员的指派问题,设备更新问题,也可运用图论的知识辅助决策者进行最优的安排。
(四)排队论
排队论也称随机服务理论,主要研究各种系统的排队队长、等待时间和服务等参数,解决系统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之间的平衡问题,以较低的投入求得更好的服务。排队现象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物流领域中也多见,如工厂生产线上的产品等待加工,在制品、产成品排队等待出入库作业,运输场站车辆进出站的排队,客服务中心顾客电话排队等待服务,商店顾客排队付款等等。根据系统排队的服务设施数量、系统容量、顾客到达时间间隔的分布、服务时间的分布等特征,可分为(M/M/1/∞),(M/M/1/k),(M/M/1/m),(M/M/s/∞),(M/M/s/k),(M/M/s/m)几种不同的情况,不同情形套用相应的模型可以求解。
(五)对策论、决策论
对策论也称博弈论,对策即是在竞争环境中做出的决策,决策论即研究决策的问题,对策论可归属为决策论,它们最终都是要做出决策。决策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之中,物流中的决策就是在占有充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物流系统的客观环境,借助于科学的数学分析、实验仿真或经验判断,在已提出的若干物流系统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满意方案的决断行为。如制定投资计划、生产计划、物资调运计划、选择自建仓库或租赁公共仓库、自购车辆或租赁车辆等等。物流决策多种多样,有复杂有简单,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化分为很多种类型,其中按决策问题目标的多少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单目标决策目标单一,相对简单,求解方法也很多,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多目标决策相对而言复杂得多,如要开发一块土地建设物流中心,既要考虑设施的配套性、先进性,还要考虑投资大小问题等,这些目标有时相互冲突,这时就要综合考虑。解决这类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现行用的较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层次分析法,一种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三、运筹学在物流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
前面介绍了目前运筹学理论在物流领域中应用较多的几个方面,下面对其在物流领域中的进一步运用和发展作了一些思考。
(一)运筹学理论结合物流实践
虽然运筹学的理论知识很成熟,并在物流领域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实用性,可现行许多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物流企业,并没有重视运筹学理论的实际应用,理论归理论,遇到实际问题时许多还是凭几个管理者的主观臆断,并没有运用相关的数学、运筹学知识加以科学的计算、论证、辅助决策。因此,对于当前许多企业、部门,应该加强对管理者、决策者的理论实践教育,使之意识到运筹学这门有用的决策工具。
(二)扩大运筹学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范围
现行的运筹学知识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上的几个方面,运筹学作为一门已经比较成熟的理论,应该让其在物流领域中的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尽量把物流领域中数字模糊化、量化不清的方面数字化、科学化,运用运筹学的知识准确化、优化。
(三)把运筹学知识融合在其他物流管理软件中
把运筹学在物流领域中应用的知识程序化,编制成相应的软件包,使得更多不懂运筹学知识的人也能运用运筹学的软件辅助决策。目前运筹学的软件比较多,但是具体到物流领域中应用的还寥寥无几,因此针对物流领域中常用的运筹学软件应大力开发。另外,把运筹学的部分功能融合在其他物流管理软件中,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能引起管理者和主管部门的重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立足物流现实,改进运筹学理论应用不足之处
运筹学的理论虽然在物流领域中应用很多,并在某些领域演绎出了许多经典的模型和公式,但其中有些模型是基于一些假设条件基础之上的,和实际生活中的情形相差很大。如存储论中的一些模型,Q、R、S、T都是一个精确的值,而现实生活中由于需求的变化独立于人们的主观控制能力之外,因此在数量和时间上一般无法精确,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库存控制变得复杂。因此随着理论的日益成熟和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对其不足之处应加以改进和完善。
五、结语
物流学主要研究物流过程中各种技术和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物流过程中有限资源,如物资、人力、时间、信息等的计划、组织、分配、协调和控制,以期达到最佳效率和效益,而现代物流管理所呈现的复杂性也不是简单算术能解决的,以计算机为手段的运筹学理论是支撑现代物流管理的有效工具。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运筹学的技术支持,运筹学的应用将会使物流管理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熊义杰.运筹学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2]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汝宜红.物流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4]王转,程国全,冯爱兰.物流系统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储雪俭.现代物流管理教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6]杨海荣.现代物流系统与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出版社,2003.
篇3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对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新课改后的小学数学知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现实生活问题展现给小学生。数学广角的内容是数学生活化的一方面,是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体现,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数学广角的内容可以分为抽象的数学原理和具体的数学问题,其中抽象的数学原理包括:抽屉原理、优化思想和排列组合 原理;具体的数学问题包括:鸡兔同笼问题、找次品问题、编码问题和植树问题。下面结合这些数学原理和数学问题,举出数学生活化的例子。
(一)抽象的数学原理生活化。抽象的数学原理是指可以把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抽象概括成数学知识。抽象的数学原理生活化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抽屉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抽屉原理是由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首先提出并用以证明数论中的一些问题,所以也称为狄里克雷原理。抽屉原理的表述:把a+1件或更多件物体随意放入a个抽屉, 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里的物体不少于2件。
例1:500人中至少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
分析:1年有365或366天,生日也就有365或366个,把365或366个生日当做抽屉,把 500个人当做500件物体,由抽屉原理可知至少有2个人在同一个抽屉里,即500人中至少有2个人生日相同。
通过上例可知: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关键需是要发现现实生活问题与抽屉原理的联系,哪些元素是抽屉,哪些元素是要被放进抽屉中的。虽然抽屉原理本身并不复杂,但是现实生活问题中的抽屉原理千变万化只要在现实生活问题中找到抽屉模型,就可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抽屉原理主要解决“存在性”的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小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不需要学生 “说理”的严密性。
2.优化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优化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帮助人们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在小学数学中有两方面体现,一是找次品教学,二是运筹学教学。
(1)找次品。找次品在现实生活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例3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设法把它找出来。
分析:先把5瓶钙片分成3组,其中2组每组2瓶,另1组1瓶。再把2瓶一组的2组钙片放在天平的两边,如果平衡,则另1瓶里缺了3片钙片;如果不平衡,把质量轻的1组放在天平的两边,质量轻的一边缺少了3片钙片。方法不只一种,也可以一瓶一瓶的称质量,质量轻的一瓶少了3片钙片。找次品不仅在医药方面有应用,在零部件加工方面也有应用,例如:在一批零件中选出了10个,其中1个零件与其它9个零件的质量不一样,怎样尽快找出这个零件。可以把10个零件分成4组,其中前3组是3个零件,第4组是1个零件,先称前3组,如果前3组平衡,则次品在第4组;如果前3组不平衡,则次品在质量较轻或较重的1组里,再分别称这组里的3个零件即可。
(2)运筹学。运筹学起源于二战时期,其实我国古人早就有了丰富的运筹思想,比如战国时期“田忌赛马”的故事就是对策论的应用。运筹学安所解决问题性质上的差别,将实际 的问题归结为不同类型的数学模型。这些不同类型的数学模型构成了运筹学的各个分支,主要的分只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网与网络分析、存储轮、排队论、对策论、决策论。下面给出小学课本上的例题
例6:要烙3张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1
分析:
(1)一张一张的烙,需要18分钟;
(2)先烙两张,再烙一张,需要12分钟;
(3) 三张饼一起烙,需要9分钟。
解:先烙1,2号饼的正面,接着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最后烙2,3号饼的反面。这种方法只需9分钟。
运筹学也是一种优化思想,不是对每一个决策变量独立地进行考虑,而是把整体 内部所有相互作用结合起来作出评价。把相互影响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出发寻找出一个优化协调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篇4
摘要:我国高等院校在管理类专业定量分析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较大的分划,一些著名院校非常重视对管理专业学生定量能力培养,而大量普通高等院校中还存在着对定量分析课程缺乏重视、教学手段单一、使用教材刻板、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严重影响到高校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必须对普通院校管理类专业定量分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突出管理定量分析的地位、不断丰富教学形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 :普通高校;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对管理问题进行定量化研究,是保证管理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基础。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战略眼光,经营决策力,能够把握全局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在管理专业中开设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学会使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字信息处理的能力,学会利用数据信息得出准确的结论,从而做出最优的决策。
一、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定量分析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是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及企业管理人才的摇篮,近年来,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大学对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定量分析类课程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强化了定量方法的教学地位。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等都非常强调学生定量建模及分析能力,把概率统计、运筹学、工程经济学、计算机语言编程及数据库管理等定量课程作为其核心课程。国内一些重点院校也非常重视管理专业的定量化研究学习,清华大学管理类本科专业开设的课程中定量方法类课程大约为总课程的40%,天津大学在本科工程管理类专业开设的9门核心课程中,与定量方法相关的课程就有6门。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院校的管理类专业也都将运筹学、工程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系统建模与控制等定量分析方法与技术课程设为主干课程。
与此同时,大多数普通院校的管理类专业中依然存在重基础理论教学,定性分析,以依靠直觉理解判断为主,轻定量分析和技术的问题,虽然大部分院校已经开设了数理统计、运筹学等与定量管理相关的课程,但许多学校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起来,课程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强化学生定量分析决策能力的作用。
二、我国普通高校在管理定量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管理定量课程缺乏重视
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的管理专业中对定量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定量分析类课程设置的数量、内容的选择方面都体现出这一点。除了高等数学类基础课程、统计学而外,其他课程设置非常少,个别专业有开设运筹学、管理定量分析等课程的,但普遍存在开设课时短、缺乏系统性等问题。由于这类课程对学生的数字处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管理类专业中文科学生占比较大,普遍数学基础薄弱,许多学生一听说与数学有关就感到头疼,排斥心理较重,认为无论怎样也很难学好,因此遇到这类课程只想着只要蒙混过关就好,根本没有从思想上加以重视。
2.教学手段单一
在管理定量分析类课程的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以教员讲授为主、学生课后作业练习为辅的填鸭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软件教学等各类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未得到很好地运用。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课程考核手段单一,都是以建立模型和求解为主,大量的数学公式、推理和证明只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如何追求正确的结果,而非如何解决各种管理问题,学生看似学会了某种方法,但实际上只是看问题,套公式,照猫画虎,没有真正地进行逻辑思考,从而导致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茫然不知所措,缺乏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用的教材刻板
国内管理定量分析类课程目前使用的本科教材数量不多,基本是以各种方法论为单元分类编制的,每一部分基本上是从方法的起源到抽象的运用的范围,再到使用模型的介绍,模型的建立,模型的求解,应用举例,最后是课后习题几个环节,偏重于数据的整理和教条的应用,缺乏足够数量的与实际经济情况相结合的生动案例,内容体系较为陈旧刻板。缺少趣味性,降低了教材的可读性,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影响学生对此类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对教师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教师的教学活性。
4.理论与实际脱节
目前,在普通高等院校定量分析类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种认为这类课程属于理论性学科,因此必须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以讲授定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为主,更加重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谨性,因此,在教学中以模型的建立、公式的推导为主,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还有一种认为是定量分析类课程属于实践类课程,侧重实际应用,因此教学以大量的案例为线索,忽略对理论讲授,从而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理论和方法一知半解,在实际问题面前却是无所适从。
三、普通院校管理类专业定量分析能力培养教学改革的路径
1.突出定量分析课程的重要
对各类经济及管理数据定量分析的能力是衡量高等院校管理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在管理决策中,管理人员只会使用定性分析方法,缺乏定量分析手段,往往会导致“跟着感觉走”,难以做出精准的判断。头绪繁多的事务要安排的井井有条,瞬息万变的市场要把握其脉搏,定量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高校层面首先要重视起来,要有明确的教学定位,相关课程的开设应合理有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完成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计算机编程、数据库管理等学科的基础上,开设运筹学、数据、模型与决策论、系统论等课程。
2.丰富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成形式,培养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必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由于管理专业学生中有学文科的,也有学理科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数字处理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创设新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兴趣和欲望,在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自觉主动加强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综合,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可采用案例教学形式,通过案例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索转化,同时适当介绍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增大课堂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管理定量分析类课程属于方法论学科,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定量分析的重要性,也有利于他们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一方面在课堂讲授中以案例为先导,充分挖掘各种方法在案例中的运用,防止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计算机软硬件和师资力量,探索和完善实施定量实验教学的方法,同时还可以在课堂外开展教学实验技能竞赛、创新实验设计竞赛、建模竞赛等,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从政策和经费上支持学生的科研创新。
4.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各普通高等院校定量分析类课程考评制度单一,基本都是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核的是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认知及其一些具体的推导计算、建模求解,这种考评方式难以对学生使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考评。应当丰富考核形式及内容,采用课堂案例分析、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选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交调查分析报告。考核还可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让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在小组中发挥不同的作用,考评采取小组打分方式。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该类课程的心理负担,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傅征.定量分析方法课程教学新模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85-186.
[2]张铭涧,车晓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结合[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12):100-103.
[3]肖益.管理类研究生定量分析课程教学问题探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38-40.
篇5
【关键词】工业工程;两岸;人才培养
1 两岸工业工程在应用层面的发展现状
1.1 两岸IE人才培养现状
IE在国外的发展:工业工程19世纪末起源于美国,并在欧洲、日本等西方国家迅速应用和发展。到二战期间,美国大多数大学的工学院都已经相继成立了独立的IE系,并开始招收IE硕士生,到1990年,美国已有150所大学的工学院设有IE系。
IE在台湾的发展:台湾的理工科教育主要仿效美国,IE也是如此。台湾大学中最早的IE专业创立于1963年,设于台北工专和东海大学。经过40余年的发展,台湾地区IE专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各校的IE课程设置各有特色,但均表现出工程与管理结合、综合继承的共同点。
IE在中国大陆的发展:从1993年到现在已有60余所高校开设了IE专业,但由于时间短,在工业工程专业建设方面缺乏科学有力的指导和统一的标准,各高校开设IE专业的学科(管理学科或机械学科)不同,导致其培养模式尚不十分完善。
1.2 工业工程学科发展水平与趋势
中国最早接触工业工程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80年代中国向邻国日本学习引进工业工程,从此中国的工业逐步开始脱胎换骨。庞继红(2006)说过,目前,我国的工业基础是相对薄弱的,特别是制造业的管理基础相对于工业发达国家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目前,全国已有机械部、航空部、电子部、国家技术监督局、中科院等十几个部委和北京、上海辽宁、湖北、河北、安徽等十几个省市的正学会,并有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等近30所大学设立本专业和全国自学考试万余名正式学员。可以说在短短的几年内,工业工程在中国发展是迅速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 两岸工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计划方向与专业开设情况
本章开始,将通过对台湾国立交通大学、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开设情况的分析与研究。
本文以各学科在各校中学科科目修习课时,作为各学校对该科目重视程度的评价标准。根据各校上课时间的规定,台湾清华大学与台湾交通大学一学分为一周一学时,共18周。清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以培养计划所列课时为准。在统计各科目的学科课时后,通过相对偏差分析各学校相对偏差,筛选出该科目在两岸四校中重视程度。比例值越大表示对该科目越重视,比例值越低表示对该科目越不重视。
相对偏差=[(单次测定值-平均值)/平均值]×100%
2.1 两岸工业工程基础课程学时对比
表1 两岸工业工程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学时对比(单位:学时)
3 两岸高校工业工程课程的设计
3.1 两岸工业工程基础课程学时分配分析
根据表1数据,两岸工业工程基础课程的设置大致类似,都可分为数学类、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外语和体育。但是两岸基础课程的总学时,有着比较大的差别。两所台湾高校的基础课程总学时均在四所高校的平均水平以下。
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中,大陆与台湾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热学基础和测量控制均有在大陆开设,而台湾两高校没有开设;心理这门课程的开设情况恰好相反。其次是大陆两高校都将力学基础、体育和政治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然而台湾清华大学,只把力学基础作为基础课程开设。两岸高校都有开设的课程有:数理基础、英语、程序设计和决策科学。除了程序设计之外其余三门课程的课时,大陆两高校基本比台湾两高校相应课程的学时分配得多,特别是决策科学。
3.2 两岸高校工业工程专业课程学时分配分析
从整体来看,作对比的四所高校工业工程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基本相同,而且开设专业课程的数目大致相同。然而从总学时设置来看,大陆两高校均比台湾两高校多,多了190个学时。
而在具体的课程学时安排中,四所高校各有不同。首先从四所对比的高校均开设的课程开始分析。其中工业工程概述&管理学的学时,台湾两高校该课程总计学时比大陆的多出38个学时。生产计划与管理的学时安排中,大陆两高校均比台湾的两所要多。上海交通大学的品质管理以128学时,远多于其它三所,其它的均为54个学时。
其次,对比分析特色课程。所谓特色课程,这里指的是只有大陆或台湾两高校都开设的课程。从数据来看,一共有3门特色课程。分别是:工作研究&作业研究、心理学和运筹学。其中,前两门是台湾开设的。台湾清华大学和台湾交通大学的这两门课程的学时安排分别是2:1和1:1。大陆开设的运筹学的学时安排,清华大学比上海交通大学是1.4:1。
最后就是四所高校中,其中三所高校都有开设的课程。在这类课程中,同课程的学时的最大值,最小值之比均小于或等于2:1。
3.3 总结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大陆高校的基础课程比台湾的更丰富,大陆高校更注重基础课程教学,而且校与校之间课程设置更统一。大陆高校除了在基础知识教学以外,还重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专业课程方面,两岸高校专业课总学时均少于基础课程总学时,但大陆的依旧比台湾高校的多,由此可知,大陆高校课程比台湾高校的课程排得更紧凑,更密集。大陆高校比台湾高校更强调让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教学阶段就进行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
虽说两岸开设的基础课程不一样,但是两岸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基础课程的开设有关。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服务于之后的专业课程。而且,在专业课领域上,两岸高校均呈现出个别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1]苏玉珠.基于工业工程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教育定位探讨[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3.
篇6
1.1物流仿真软件
物流仿真软件是以物流系统建模为基础,运用计算机技术编写的模拟实际物流活动,并进行相关决策分析的软件。运用仿真软件可以直观了解物流活动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可视化的界面为物流计划、执行提供决策信息。物流仿真软件的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软件研发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近几年我国部分企业也开始了仿真软件本土化的工作。目前,国内外主要的物流仿真软件有Flexsim、RaLC(乐龙)、Witness(SDX)、Automod、Show-Flow、eM-Plant、SimLab、SIMAnimation、Arena、Supplychainguru、Classwarehouse等,每一种软件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Flexsim采用了三维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物流活动中所需的各种实物对象,每一个对象都有一个坐标、速度、旋转以及一个动态行为,为物流活动提供了逼真的图形动画和完整的运作绩效报告,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各种方案优劣势的比较和评估。RaLC(乐龙)仿真软件是面向作业对象的,动态模拟分析物流配送中心传送、装卸、分拣、搬运、立体化存储等环节,通过对研究对象和设施设备参数进行设定,动态分析物流系统作业优化问题。
1.2SWOT分析方法
SWOT方法起源于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是一种态势分析法。其中S表示优势(Strengths),W表示劣势(Weak-nesses),O表示机会(Opportunities),T表示挑战(Threats)。通过综合分析活动主体所面临的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提出解决办法并制定相关的策略。SWOT方法可以化繁为简,提高决策者分析判断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物流仿真软件应用于教学中的SWOT分析
2.1优势(Strengths)分析
2.1.1时间控制性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物流仿真软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课时情况设定物流活动的时间。对于周期较长的物流活动,利用仿真软件可以压缩到几分钟甚至几秒钟模拟完成。对于需要学生掌握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可以利用仿真软件设计重复性的作业活动,延长作业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掌握。2.1.2内容丰富。物流作业活动涉及到仓储、运输、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众多环节,传统的实训教学内容很难涵盖。利用仿真软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建立不同功能的仿真模块、调用叉车、自动巷道机、立体化仓库、托盘、传送带、配送车辆等多种物流设施设备,同时还可以结合物流案例进行模拟分析。2.1.3吸引性强。传统物流教学主要以概念和理论的讲解、分析为主,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理论讲述较为枯燥和抽象,希望增加实践操作的内容。物流仿真软件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物流活动决策分析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物流理论和系统建模的理解。2.1.4投入性价比高。物流设施设备具有种类多、投资大、维护费用高、更新换代快、场地要求高的特点,高校教学经费有限,短时间内很难配备齐全满足教学需要的实验设备。仿真软件运用计算机就能满足学生的实际操作需要,使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去了解物流活动特点,掌握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同时减少了日常作业的物料消耗和设备维护费用。另外物流仿真软件在虚拟环境中运行,基本避免了安全隐患,学生可以大胆独立进行操作。
2.2劣势(Weaknesses)分析
2.2.1缺乏亲身感知。实际物流作业活动中存在很强的经验性问题,例如仓储作业中安全库存的设定、最优配送路线的选择等,并不是简单的根据模型推导求出,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人为调整。另外物流作业中的团队合作、次优选择问题等也是仿真软件无法进行模拟的。在物流仿真软件中无法替代学生物流实际操作过程中经验和感受的积累,可能出现一旦没有仿真软件,学生将不知如何开展物流活动的弊端。2.2.2缺乏动手实践。学生依靠键盘和鼠标运行仿真软件就可以迅速完成对物流活动的操作,但是实际物流活动纷繁芜杂、千头万绪,很多物流企业还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阶段,没有进行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建设。导致很多学生动脑思考性强,动手实践能力差,毕业进入企业后,无法适应简单基本的物流作业操作。
2.3机会(Opportunities)
2.3.1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提高。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2011〕38号)中明确指出“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适时启动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的研制,提高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水平,鼓励物流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促进了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得仿真软件教学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物流操作,有利于教学和物流作业之间的互动。2.3.2高校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增加高等教育利用现代手段服务社会的能力。实训环节是物流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必要过程。高校信息化教育建设的加快发展为物流仿真软件引入教学提供了机遇,对促进物流学科发展、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4挑战(Threats)
2.4.1部分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学生在学校里运用仿真软件,接触到的都是先进的物流设施装备和管理方法,然而我国物流企业还存在技术装备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现状。以快递行业为例,仿真软件中都是利用电子条码自动分拣,运用线路最优化技术提供配送方案,而目前快递行业整体信息技术水平还不高,大部分快递企业还是依靠人工分拣、配送路线也是由快递员自行设计。这样的局面会造成学生所学和毕业工作之间无法顺利对接,使学生产生就业心理落差。2.4.2师资培训相对滞后。物流仿真软件要求指导教师具备运筹学、系统建模、计算机操作、案例分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目前针对物流仿真软件的师资培训工作相对薄弱,学校购买相关软件后,主要由软件卖方进行简单的操作培训,教师主要依靠操作手册指导学生上机练习,缺乏进一步运用软件进行系统建模、案例分析的能力。
3相关解决措施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
1引言。
随着网络用户的快速增长,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电子商务也越来越显示出其美好的前景。CNNIC《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1.08亿人,年增长45.9%,网络购物使用率继续上升,目前达到了28.1%。
电子商务即为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三者统一。可以认为,电子商务是信息流的保证,而物流则是交易执行的保证,没有先进的物流配送模式,电子商务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
2物流的概念。
“物流”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意思是“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
其起源可以追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围绕战争供应建立并将其用于战争活动中的“后勤”(Logistics)理论。20世纪5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进了“物流”的概念,到了70年代日本已成为世界上物流最发达的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直接引入“物流”概念至今。
根据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物流的定义,物流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国际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及特点。
电子商务物流是指基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网络化的物资或服务的配送活动,包括软体商品(或服务)的网络传送和实体商品(或服务)的物理传送。电子商务给全球的物流业带来了很多新的发展,也使传统的物流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
3.1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电子商务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在美国,而当时美国的物流管理技术自1915年发展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美国企业的电子商务信息化最显著特点是:采购、仓储、配送在一体化前提下实现全方位信息化,并成为美国电子商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而在物流系统同样十分发达的日本,物流行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化的手段,尤其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各种软件技术与物流服务的融合应用。
3.2自动化。
物流自动化即利用条码、射频、自动分拣系统等技术,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差错。由于我国物流系统起步较晚,物流自动化作业并不普及。
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近几年来采用信息技术和条码技术,物流业已基本实现了自动化运营。条码技术广泛应用,可以利用传送带等机械对货物进行自动分拣、装卸。
早在1985年,美国知名企业沃尔玛便建立了EDI,即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进行无纸化作业,所有信息全部在电脑上运作。凭借包括物流条形码、射频技术和便携式数据终端设备在内的信息技术,沃尔玛如虎添翼,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3.3网络化。
物流的网络化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主要特征之一。物流网络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表现为物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化和物流组织的网络化。
在日本,货物一进配送中心,工人就会利用无线的手持机接受装卸指令,在装卸货物时刷货物条码进行确认。而物流公司和货主可随时从网上查询货物的位置,并发出作业指令。另外,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如日本通运公司、电信通讯公司等3000多家公司正跨越不同行业间的鸿沟,联手建立涵盖整个日本国内的一个包括一切物流分支部门的电子物流信息市场。这一举措将会使日本电子物流信息市场的规划、构筑和运行走在世界的前列。
计算机公司戴尔通过网站向供应商提供实时数据,使供应商了解零部件库存、需求预测及其他客户信息,更好地根据戴尔的需求组织生产并按JIT配送。同时,戴尔的客户在网上按指令配置电脑,下订单5分钟后就可以得到确认,36小时以内客户订购的电脑就会下生产线装上配送车。通过网上采购辅助材料、网上销售多余库存以及通过电子物流服务商进行仓储与运输等手段,全面实现网络化。
3.4智能化。
智能化是物流网络化、信息化的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径的选择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和经济才能解决。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在配送过程中,运筹学的运用很重要。
日本企业通过有效地利用IT技术,开发出智能交通系统ITS。同时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也对运输路径的合理选择和定位,提供了便利。超级秘书网
3.5柔性化。
柔软化是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提出的,要求生产和物流都必须按照需求端的要求来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随着市场变化的加快和人们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加大,产品寿命周期正在逐步缩短,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点,灵活组织物流作业。
4结论。
近年来,国外企业的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极快,已经成为主导企业物流效益提升的重要方面。而由于国内现代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观念、技术都相对落后。另外我国许多企业对物流管理比较粗放,导致物流管理在我国明显滞后于销售管理,给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对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面临着对现有系统的整合提升或重组改造,也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和机遇。只要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选择合适的符合自身情况的发展模式,才能走出一条发展壮大之路,电子商务中的瓶颈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参考文献:
[1]余昕。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关系的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09,(08)。
篇8
关键词 职业教育;竞争力;钻石模型;模糊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9—0020—05
教育竞争力是指不同教育主体在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较之对手拥有的优势和能力。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其竞争力是国家教育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教育产出相对于他国的优势和能力。职业教育竞争力体现在职业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和指标要素中,包括职业教育的投入、规模、效益、产出等硬指标与教育的理念、制度、政策、方法等软指标,还包括职业教育发展及演变的各个环节及过程。对职业教育竞争力进行科学定位和评价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其是根据既定的职业教育目标,借助科学评价工具和手段,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专家打分评价等方式,对职业教育进行价值判断和效果评价,为优化职业教育和促进职教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标准[1]。近年来,诸多学者应用模糊数学探寻教育评价的方法,建立模糊评价模型对教育评价的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其研究主要集中于评价方法选择和指标体系设计两个方面,研究重心体现在评价指标分析和权重确定上,一般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马尔科夫链等数量、非参数统计方法、线性规划、随机过程、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2]。结合应用实际,本文将灰色关联和模糊综合评价结合起来建立评价模型,用Delphi法和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对职业教育竞争力进行评价。
一、职业教育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
研究职业教育竞争力,首先要分析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然后建立指标体系进行量化。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关于教育竞争力的研究很少,诸多学者都是从教育质量的角度进行评价分析。如,美国教育研究机构指出,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五个方面:一是学生背景,主要考虑学生性别、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是否为单亲家庭等;二是学校因素,主要包括学校性质、学校位置、学校规模等;三是教师特质,主要包括男女教师比例、教师经验等;四是教师行为因素,包括授课前准备、学生发表意见机会等;五是班级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班级的大小。
国内对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起源于国家教委高教研究中心研究的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涉及教与学的积极沟通性、师生的交往性、教学的组织性、教学的应用性四个方面。黄享苟认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人的因素、环境因素、教育技术要素、教学结构因素、管理要素等[3]。林江等基于对上海职业院校的调查,通过对1万余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归纳出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六方面主要因素:生源质量,教学经费投入,学科建设水平与特色,师资队伍结构与教师的能力、素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4]。
总结以上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发现:学者一般从学生、教师与学校三个角度来分析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结合本文研究主题,笔者认为,教育质量是教育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构成教育竞争力的全部。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教育竞争力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上,还需考虑职业院校发展前景、学校管理效率、外部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据此,笔者构建了影响职业院校教育竞争力的“钻石模型”,见图1。规模环境因素(规模竞争力)包括招生规模、学校硬件、科研水平和学校编制等,是影响职业院校竞争力的硬件因素;管理环境因素(管理竞争力)包括教学管理、组织协调、管理条件和管理效率;思想环境因素(发展竞争力)包括办学年限与目标、领导素质和发展规划;培养环境因素(基础竞争力)包括学生知识素质、学生道德素质、学生加权成绩和学生就业水平,这三个因素是影响职业院校竞争力的软件因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文化和地方经济对职业院校的竞争力也会产生间接作用。例如,职业院校所在地文化氛围浓厚、经济实力较强、政府投入经费较多等因素都会间接促进其竞争力的提高。同时,这两个间接因素也通过上述四个基本因素发挥作用。
二、基于AHP和模糊评价的职业教育竞争力分析
(一)构建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其特点是通过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果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而模糊综合评价法是把社会或经济现象中所出现的亦此亦彼的中介过渡状态采用概念内涵清晰、外延界限不明确的模糊思想给予描述,并进行多因素的综合评定和估价。
本文基于AHP和模糊评价理论,将影响职业院校教育竞争力的“钻石”因素进行量化处理,构建相对科学的测度指标体系。由于地方文化与地方经济属于宏观外部因素,且通过影响其他因素来间接影响竞争力,故在这里不量化,见图2。
(二)权重确定与检验
本文采用Delphi法和AHP法确定各项指标权系数。首先,在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确定同一层次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对上述指标体系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采用标度专家赋值法进行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A,得到B1、B2、B3、B4判断矩阵A如下:
A=
同理可得到其他判断矩阵,权重计算公式为:
篇9
关键词:非合作动态博弈;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08
现有的网络防御和入侵检测系统主要的是依靠安全配置的方式对处于联网状态下的网络进行安全防护,这些防御技术具有本身一些缺点,无法对瞬时的攻击以及未知的攻击进行保护,因此在对网络的安全进行保护的时候要做到适当的防护,即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又要保证能够做到比较好的防御。博弈理论下的防御技术具有很多的变形,并且具有独特的优点,而非合作动态的博弈理论的应用又进一步的强化了这些特征。
1 博弈论
所谓博弈论,指的是一门研究其他的参加者关于utility(效用)的情况,理性参加者间互相产生作用的科学,其要素包括博弈的参加者中利益或者目标间互相的冲突和均为理性的参加者特点等两个方面。随着理论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代的博弈论也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涵盖心理学、运筹学、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军事战略、政治、生物、经济等学科领域内容的交叉性学科。通常而言,现代的博弈论所公认的起源是由名为Morgenstern的经济学者与名为Von Neumann的数学家所共同撰写的《博弈的理论与经济的行为》。尽管此处当时所提出理论性博弈论的框架仅仅能够对部分有限的例子进行使用,例如只对非合作与零的博弈问题等进行了讨论,但是该著作是将博弈的问题通过数学的语言作出解决与描述的第一人。在此之后,在众多学者不断的研究与努力下,尤其是在非合作的博弈理论内Nash创造性的将策略的均衡概念进行了引入,博弈论逐步演变成分析中极为有用且重要的工具[1]。
2 多阶段的非合作动态博弈
网络攻防图的表示方式是G(V’,E’,U’),其为一个带环的具有方向的图,其中的V’叫状态节点,表示的是所有有关的物理节点的所有状态的集合。E’={Ea Ed}集合代表的是网络的攻防图中的有向边方面的集合,集合内的每一条边代表的是来自攻击方或者是防御方的攻防策略,U’集合表示的是网络的攻击和防御的策略相对应的策略收益方面的集合。网络的攻击图之上再加上相应的防御策略就变成了网络的攻防策略图。
2.1 攻防博弈树的形成
攻防博弈树被应用与完全信息的网络攻防动态博弈中,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描述。攻防博弈树可以对攻击方和防御方的动态策略选择进行描述和了解。为有效的发挥相应的集合的概念需要将网络的攻防图转变成攻防的博弈树T。要对攻防图中的两种子图进行转化,包括入度为n(n>1)的节点子图,以及包含环图的子图。
处于非合作动态博弈理论下的网络安全通过攻防博弈树来进行描述和分析。由于攻防博弈树可以对攻击方或者是防御方的动态策略选择进行秒描述,可以知道参与者会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活动进行行动,并且企图通过这个活动产生什么效益和信息。其图形如下图1所示。
要对网络的攻防图和网络的攻防博弈树上的结构差异进行消除,需要将虚拟节点的技术引入才能够实现。网路的攻防图通过引入虚拟节点技术可以将攻防的博弈树的节点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在此阶段需要采取的算法包括完全信息的多阶段博弈理论的逆向归纳算法,以及非完全信息的多阶段动态博弈的逆向归纳的方法[2]。
2.2 应用实例
为验证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下面以该实验场景进行模拟实验,实验的场景如图2所示:
通过漏洞和木马的扫描工具统计出目标系统的相关漏洞信息,将攻击的图生成为子系统的攻击图,再在图中增加各个攻击阶段相对应的防御措施,人后利用以上的攻防博弈图的理论将其转变成相应的攻防博弈树,博弈树中的实线代表的是有方向的一边集合攻击方采用的攻击策略,虚线代表的是有方向的边代表的是防御方所采用的防御策略的集合,并且在有方向的实线的一段引出的节点表示的攻击的节点,有方向的虚线一端引出的就是防御方的节点,而同时具有实线和虚线的节点代表的是混合的节点。所代表的意思为该点既可以在防御的一方采取防御的措施,有可以被攻击的一方作为攻击的节点。通过运算的方式1得出逆向归纳的路径的集合,并且找到最佳的攻防路径,根据运行的结果来计算出攻击方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集以及对路由器进行拒绝攻击的服务。防御方要据此来进行最佳的补丁的安装。
攻击博弈树的形状和结构图如下图3:
假设理性的人被违背,那么攻击者采取的措施就会突破防火墙,并且对实验的服务帐号进行尝试破解的工作,这时防御的一方就要采取最佳的防御措施以修复系统的补丁或者是对文件的数据进行恢复。算法2提出的是动态的博弈模型,该模式可能在进行实际的攻击策略时会与预期的攻击策略出现一定的差错或者是不对应的情况,导致在又一个新的节点上采取新的动态博弈的措施,所以算法2可以在攻击的意图发生变化的时候仍旧计算出最佳的攻击集合,并且除此之外,算法2提出的方法能够对整个的状态空间进行全面的博弈局势的掌握,由此便可以推测出最优化的防御措施。这样就可以在全局的大范围内对防御的措施进行最优化的选择[3]。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基于非合作动态的博弈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具有比较好的高效性,并且具有一些很明显的优势,能够对网络的安全起到很强的积极作用。
3 结语
基于目前的静态、被动的网络安全防御的技术缺点,研究主要的分析了新兴的基于非合作动态博弈理论的主动网络防御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引入了虚拟接点的技术,以此实现了网络攻防图和攻防博弈树的转化。该技术还提出了求解最佳的攻防策略的博弈理论算法,经过理论和时间的检验,该技术在对网络进行防御方面具体很强的可操作性。值得在以后的工作和实践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林旺群,王慧,刘家红,邓镭,李爱平,吴泉源,贾焰.基于非动态博弈的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技术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02(45):12-13.
[2]姜伟,方滨兴,田志宏.基于攻防博弈模型的网络安全测评和最优主动防御[J].计算机学报,2009,32(04):817-827.
篇10
关健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阮万清(1979-),女,黑龙江安达人,黑龙江科技大学理学院,讲师;张鸿艳(1970-),女,黑龙江佳木斯人,黑龙江科技大学理学院,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研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课题编号:BB1212056)、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课题编号:HGJXHC1109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87-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内部统计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学科,包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两部分的内容。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应用。理论学时为54,实验学时为6。该课程是继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后开设的第三门数学基础课。由于该课程所研究的对象是随机现象,所以不同于其他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因此,该课程在学习中具有随机性和抽象性等特点。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感觉到有些概念难懂、定理抽象、思维方式独特,而且所学的理论部分与实践内容脱节。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该课程的时候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在金融学、统计学、运筹学和经济学等各个学科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理论学时较少的情况下,要深入思考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对该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找到适合黑龙江科技大学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介绍了对该课程教学实践的几点认识,仅供同仁们参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认识障碍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无论做什么事情,有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当中去。作为学生,在学习每门课程的过程中只有先有了兴趣,才能增强对所学课程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源于现实生活的课程,很多的定理和现象都源于生活。因此,它并不是一个凭空想象的学科。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次课”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对该课程的第一次课进行简单的介绍:
(1)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起源和相关的背景材料。概率论部分起源于赌博,可以介绍17世纪中叶法国的赌徒梅累向帕斯卡提出的“赌博中止,赌金该如何分配的问题”。随着该问题的解决,进而产生了概率论这门课程。而数理统计源于人口普查问题,是概率论部分的应用。通过这些介绍可以让学生大致了解该课程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该课程的地位和与专业之间的联系,进而建立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说明每门学科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的。
(3)介绍课程的基本框架,让学生从大体上了解学习的内容。
(4)介绍课程中能够解决生活中常见例子和结论的一些常识。比如,“抽签不必争先恐后”就可以用第一章的乘法公式来解决。另外,常见的一些谚语也可以从理论上得以解决。比如,“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就可以通过小概率事件原理来解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可以通过概率的性质来解决;“不要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就可以通过装置的使用寿命来解决;“真金不怕火炼”就可以从比赛获胜的可能性角度来解决。[2]通过这些实例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拉近了与该课程的距离。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认识障碍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案例教学的运用,改进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是指教师首先要精选出适合本次教学内容的案例,然后学生利用所学和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案例的策划方案。通过案例式教学法既看到了该门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解贝叶斯公式时可以引入“狼来了”的案例,然后得出随着小孩说谎次数的增多,村民对他可信度依次下降的结论;也可以讲解该公式在医疗诊断、市场预测、信号估计、概率推理和工厂产品检查中的应用。在讲解乘法公式时可以引入“排队抽签”的案例,得出抽签不必争先恐后的结论。在介绍正态分布时可以引入“公交车车门高度的设计问题”的案例。在介绍数学期望时可以引入“装置的使用寿命问题”和“投资的风险问题”的案例。在介绍假设检验问题时可以引入“小概率事件的问题”进行说明等等。通过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点的内涵,真正体会到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形,真正达到融会贯通。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实验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实验教学也是高等学校进行理论教学的重要保障之一和对理论教学的检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往往忽略实验教学部分。没有真正做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结合。当今社会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实验技能、创新与开拓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都依托于实验教学的加强。因此,作为高校的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实验教学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课上的某些知识点,可以通过上机实验的形式得出既形象又直观的结论。目前,较为常见的软件为Mathematica、MATLAB和Spss。比如,在介绍当试验次数无限增大时频率稳定于概率时,可以通过上机模拟得出非常直观的结论。在描述常见分布的分布列和概率密度时都可以通过上机得出形象的结论。再比如,统计抽样检验、方差分析等一类实验不仅可以避免大量的计算,而且还使学生熟悉了各种软件在统计方法中的应用。因此,加强实验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体现某些内容的直观性、动态性和立体性的特点。例如,在讲解正态分布时可以演示密度函数曲线的特点,进而可以直观地看出对称轴、最值、位置参数和形状参数等一系列的特点。在讲解二项分布x~B(n,p)的最值时:[3]
(1)当(n+1)p为整数时x在(n+1)与(n+1)p-1处的概率最大;
(2)当(n+1)p不是整数时x在[(n+1)p]处的概率最大。
这一性质的得出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体现了直观性,同时也加强了对定理的理解。比如,在讲解中心极限定理时正态分布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图像演示,进而得出结论。总之,该课程还有很多的知识点需要教师下大功夫推敲,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总结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真正对该课程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五、加强教材建设,更好地服务专业
教材是传授知识的载体,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教材建设要以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为依托,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专业的思想进行建设,突出基础课程在专业中的应用。以专业中工程实例为载体,编写基础课程以专业应用为背景的案例式教材,形成满足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才培养需要的高质量的教材体系。为了更好地结合黑龙江科技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际,强化特色,各展所长,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加强基础课特色教材建设,理学院提出了进行案例式教材建设的方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为矿业与安全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类、机械工程类、土木工程类、材料类和经济类共六大类进行建设。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系列教材一定能够建出特色,达到更好地服务专业的目的。
六、结束语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寻找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案例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课堂质量和加强教材建设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希望能为该课程的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玲,罗党,张清年.浅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1,7(3):100-102
[2]曹宏举,曹彧涵.谚语背后的概率问题[J].大学数学,
- 上一篇:安全监理工作汇报
- 下一篇:运筹学在经济学中的运用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运筹学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