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实验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实验的目的

篇1

一、从知识和技能的目标看:化学实验是贯通知识、迁移知识的汇集体和生长点,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不仅能学习系统的化学知识,还能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本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并通过这些事实,认识事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教学从内容上可分为:①化学基本操作实验;②物质的性质和制备实验;③概念和理论验证性实验;④结合生产原理的应用性实验;⑤运用“双基”进行的设计性实验。在这些实验中,不仅涉及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还涉及理论知识;不仅涉及化学知识,还涉及其他学科知识。如用排饱和食盐水收集Cl2,用浓氨水和固体CaO制取NH3,涉及化学平衡知识;用粗锌制取H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涉及原电池的知识;用H2O2和MnO2,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制取C2H2,涉及催化剂、反应速率的知识;用C还原CuO,H2S的干燥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气体的分离、收集、吸收、气密性检查、喷泉、倒吸、预热等操作或现象,涉及物理知识;尾气、废液的处理及环境保护,涉及生物、地理的有关知识。因而实验成为了知识点的交汇处和生长点。从上述内容中不难看出,学生要形成化学概念,制取或认识一种物质,不通过化学实验学生就不可能形成完整的认识结构,也就谈不上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二、从过程和方法的目标看: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训练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

化学实验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识方法。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都是学习化学知识必须遵循的过程。因而在实验过程中应切实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引导学生科学地观察一个实验不仅要观察实验的局部,还要观察到实验的隐含现象。有时要配合听、嗅、触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如Na和H2O的反应中,若不经仔细的观察,难以将钠的浮、熔、游、响、红(滴加酚酞)的现象观察全面。又如,Cu和稀HNO3的反应中,不仅要注意到无色气体产生至试管口变成红棕色外,还要注意观察铜片的变化及溶液颜色的变化。操作能力往往也是学生比较薄弱的,如滴管的使用、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教师应为学生的动手操作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如可将一些演示实验让位于学生,指导学生完成,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参与教学,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分析和设计实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大胆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验”,提供给学生若干的药品、实验仪器,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别从实验药品、反应装置、收集装置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从而概括出实验室制取气体,药品的选择、装置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哪些因素。学生可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这样在教学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又能加强对已有知识的应用能力。又如学习了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后,让学生设计实验以验证Na、Mg、Al三者金属性的强弱。再如对Cu与浓硫酸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集净化、干燥、收集、性质实验、尾气处理于一体,又便于控制的系统装置。再如一种仪器的多种用法,一种实验装置制备多种气体或多种不同装置制备同种气体等。教师有意识地挖掘实验中的创造性因素,不断地积累和完善,对于学生顺利地完成化学实验设计,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看: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

科学态度是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知识的前提。事实胜于雄辩,以实验事实为依据来定性反应,是最有说服力的。化学实验比较复杂,有的实验现象相近,需细致观察,认真辨别;有的实验条件要求很高,实验进行缓慢,需要耐心操作;有的实验不易成功,需要反复进行。因而在实验前应认真准备,实验中要严格操作,认真观察,一丝不苟,以实验为基础作好记录,完成实验报告。良好的实验习惯可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篇2

关键词: 高职化工 基础化学实验 项目体系 构建方法

近几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专业摸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以及课程改革增大实践教学比例的发展趋势,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传统基础化学教学的模式和课程设置。此外,根据化工相关专业培养方向,有些高职院校仍然保留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四大基础化学课程,有些院校干脆只开设基础化学一门课程。因此,在新的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下,打破旧有实验教学体系附属于理论课设课所形成的细而全的小系统,按实验教学基本内容整合实验教学,构建新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对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1.基础化学实验实训项目进行设计的必要性

1.1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技能培养,跟传统教育思维很大的区别在于理论授课不再一统课堂,实践教学让课堂形式更丰富多样,然而同时,高职教育面向的授课群体也在发生变化,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多元,对学习普遍热情有限,努力不足。在这样的形势下,对基础化学实验实训项目进行设计已不再是简单地从教材上选取实验项目,单调枯燥的实验项目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尤其是其对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深入的情况下。因而,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情况下,科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解决“会动手”的问题,是当务之急。

1.2实验实训项目的设计,最终是为了学生顶岗实习及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在项目的选择上必须更贴近实际,增强实验实训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性,解决“敢动手”的问题,这是一项重大的课题。

2.实验实训项目设计的原则

在设计基础化学实验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在贴近生活,重衔接,微实验的前提下,遵循以下原则:

2.1项目的针对性。在设计实验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在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实验方法的前提下,通过多次反复练习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在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受课时、师资等因素的限制,对所选实验项目往往只做一遍,学生至多了解却难以掌握,更谈不上提高实验操作技能,重视实验过程,却忽视实验项目对学生技能培训应达到的效果,同时学生人数多,难以兼顾到每个学生的操作细节,因此,通过强化所选实验实训项目的针对性,一方面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实践,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对同一实验实训项目的重复练习,让学生达到操作熟练的程度,即不求实验实训项目的覆盖面广,但求学生的操作技能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2项目的实用性。在设计实验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力求选择贴近生活实际或化工生产,能够反映当前化工行业生产实际及操作流程,使学生掌握工业化生产所需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工业化化学实验的能力。

2.3项目的独立性和相互间的连续性。在设计基础化学实验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因为考虑到学生兴趣的持久性问题及实验耗时,倡导采用“微实验”,“微实验”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分解实验步骤,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在实验实训中实施减量循环再利用,对实验实训的方式、方法、药品用量及食盐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诸多方面进行改进创新。以减少用量,重复使用,可回收,能再生,排斥有毒物质为原则,设计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危害最小的反应物,选择最佳的反应条件或催化剂,确保产物或状态对学生和实验实训室环境的无毒无害无危险。

2.4项目考核的可操作性。建立质量评估体系,确保实验实训效果。实训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化工生产基本操作规程的熟悉程度,因此实习考核重点应放在考核学生的技能上。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实验课的考核中,采用化整为零的考核方法,分项目环节计分,确保学生及时了解操作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

3.基础化学实验实训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以学生为对象,研究学生心理,实事求是,结合现状,考虑实验室实际,突破传统,通过项目的设计,对于学生而言,先求会干,再求干好,力争强化教学效果。对于教师和学校而言,可以逐步提升实验实训的水平和层次,不断促进专业发展,使实验实训能够在更大的学生覆盖面上体现水平,而不仅仅局限于技能大赛的个别学生。

3.2以专业课程设置为出发点,体现基础化学实验实训对其他相关课程的服务作用,通过对实验实训项目的设计,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学生切实掌握实验方法,为今后顶岗实习及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高职教育形势发生变化的当下,教师唯有追求变革,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实验实训项目的设计看似微不足道,却关乎专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更是专业发展的基石所在。目前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使之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开进,陈瑜.高职院化工类专业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化工,2009(6):240.

篇3

关键词:项目小组化;实践教学体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秦必瑜(1970-),女,安徽滁州人,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 1026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印刷学院教改项目“基于项目小组化教学的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2150112038)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96-01

北京印刷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面向出版印刷行业的专业院校,北京印刷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的初次就业率一直较高,其中大约35%的学生在出版行业就业,5%的学生在印刷行业就业,但也有将近一半的信管专业学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不大。为了改变信管专业目前的就业尴尬,使信管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行业需求相适应,提出了基于项目小组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也是对北京印刷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信管专业“1+2+1”培养模式的一种全新的尝试。

一、信管专业就业问题的调查分析

就信管专业就业存在的问题,对我校已毕业的三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学对就业影响方面,有45%的毕业生选择的是“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综合训练、岗位实习),21%的毕业生选择的是“社会活动”,30%的毕业生选择的是“科研活动”(导师制和大学生科研计划),由此可见,对就业影响最大的还是与实践联系紧密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及积极的社会活动。在课程设置合理度方面,有57%的毕业生认为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存在一定差距”,30%的毕业生认为“存在较大差距”,13%的毕业生认为“基本适应社会需要”。在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原因方面统计结果显示,60%的学生认为“专业定位不准,目标单位不明确”,35%的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对专业认识不足”,40%的毕业生认为“本专业学生能力欠缺”。在调查本专业的不足方面,42%的学生选择“专业技能不足”,50%的学生选择“动手能力较弱”。在就业行业方面,40%的学生选择在“出版印刷行业”就业。在专业相关度方面,44%的学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无关”。

二、企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及要求分析

目前,人才市场上对信管专业领域的毕业生人才需求量很大。现在政府部门、公司企业都处在信息化时代,都需要一大批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从事相关的信息数据收集、传送、储存、加工以及综合运用,来完善内部组织的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信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实践能力薄弱、与信息化管理岗位的要求存在距离、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的工作需要脱节、缺乏快速学习的应变素质等。

企业要求信管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创新研发攻关能力、组织协调合作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规划策划能力、项目执行能力等。希望信管专业毕业生从事网站管理与维护、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营销、ERP系统的运行与管理、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作为信息管理人才,更应注重掌握和强化网站管理与维护、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的集成、信息战略规划、数据库管理与数据维护、网络营销、企业信息化、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出版印刷行业的企业希望学生还能掌握一些出版印刷的基本知识和企业运营管理流程。

三、项目小组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加强实践环境、系统开发平台建设

企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要求:具有实际的项目开发经验,熟悉项目开发流程,能参与企业信息系统从规划设计到实施运营的过程,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过项目开发训练,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因此,项目小组化实践教学体系需要较好的实验环境和实训基地,以保障“1+2+1”模式下信管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二级学院已和出版印刷行业内的多个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目前正在向行业外扩展实习基地,配套的教学实验室有电子商务实验室和信息仿真实验室,还需建立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平台建设为基于项目小组化的综合训练、项目开发实战演练等提供了保障,快速帮受训者提高了研发和实践能力。

2.参加专业竞赛和考试认证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可以开展校内专业比赛项目,如网站设计、系统开发、多媒体制作与设计、信息技能等竞赛。也可以参加市级、省级或全国类的竞赛,如数学建模竞赛、ERP沙盘模拟赛、程序设计竞赛、会计电算化竞赛、电子商务竞赛等。参加专业竞赛,以小组化方式团队协作,能使信管专业的学生有效地把专业知识和实际问题有机整合,发挥本专业的最大优势,提升信管专业在就业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信管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的考试认证和培训有: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信息产业部的ERP管理咨询师技术资格证书、用友软件的ERP实施培训认证,管理咨询师职业水平证书、电子商务工程师、物流信息管理师技术资格证书等。

3.导师制

二级学院从2002年开始推行导师制,由专业教师以小组化方式指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指导学生申请大学生科研计划项目。先后为多家出版社开发信息系统或构建网站,有些学生大三就完成了毕业设计,有些学生的毕业设计是根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整理的。从2007年开始配合学校的大学生科研计划,指导教师与学生团队共同协商以学生名义申报大学生科研计划项目,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先后在企业网站构建、课程网站建设、数字出版、出版社管理信息系统、印刷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创造出许多佳绩。在“1+2+1”模式下,信管专业的学生从大二开始,所有学生双向选择导师,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大学生科研计划项目。

4.技能训练

根据信管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出版印刷行业特点,技能训练方面主要有数字内容创建与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ERP沙盘模拟、信息检索与文献综述等,这些技能训练实践,都是以项目小组化方式进行,为了防止有些学生混水摸鱼,每位指导技能训练的教师,都要提交一份报告,说明如何分组、如何组织及如何考核。项目小组化方式不能采用“放羊式”管理,师生要求共同参与研讨活动,指导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和项目总结。

5.社会实践

我校从2010级开始启用“1+2+1”的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大四这一年到企业实习和做毕业设计。与企业结合,共同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创新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搭建密切的沟通渠道,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学生毕业后不再需要进行岗前培训就能立即投入工作。专业指导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分配角色和任务,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完成选题、实施方案的分析与设计、方案实施、结果展示等,指导教师适时追踪学生的实习表现和收获,建立配套的检查和考核制度,毕业论文答辩后,还要考核指导教师的指导效果。

四、结束语

基于课题和项目以小组化形式组织学生,让学生在从事具体的信息管理项目活动中展开四年的学习生涯,而专业培养体系也将围绕着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来加以修改和完善,同时,可以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加以评价,从而改革学生培养质量的评估体系,从项目实施能力的角度更加科学、客观的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操作水平,有效地将专业技能与组织管理能力、学与练、实习与课题、课程与项目、学校与企业、实习与职场进行结合。

参考文献:

[1] 戴江华,张瑞军,邓旭东,等.“以项目为驱动”创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3).

[2]叶传标,王芝庆,黄慧.我国民办高校软件工程“1+2+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三江学院学报,2009,(11).

篇4

黑白木刻版画特色教学实践研究一、木刻版画制作的原理

版画就是指制版印刷的印刷物,版画制版方式有平、孔、凹、凸四种类型,而其中的木刻版画属于凸版版画制作。木刻创作运用的版材是木质材料,木质不同会直接影响创作作品的整体面貌。木质分为硬质版材和软质版材,梨木、枣木便是硬质版材,适合于精雕细琢的创作作品,而椴木、白果木则属于软质版材,适用于粗犷画风的作品创作。但是木刻版画制作适宜的木材短缺,所以代用品逐渐被推广,如纸版、塑料版,代用品的产生使版材更为多样化,而近年来,木质胶合板在国内甚为推广,受到木刻家的青睐。对于学生初期学习木刻版画制作时,因版材过于坚硬,而难以进行操作学习,所以诸如石膏板、橡胶板、铝塑板、KT版、地板块等代用版材开始被大量应用,较之木板刻制效果更佳,而且容易刻制,适用于学生初期学习,版材的多样化开发促进了版画教育的发展。

三角刀的应用,三角刀性能广泛,刀锋锐利,刻阴纹线条时最具有力挺拔的表现力。圆口刀的应用,圆口刀是刀具中较为常用的,刀锋圆润,体积厚重,常结合其他道具来刻画制作。斜刀的应用,斜刀是用来切刻复制木刻线的刀具,刻线丰富而方法多采用双勾式进行切刻和断刀。平铲刀的应用,平铲刀是用来铲木刻版材底子的工具,是用来制造刮刻和晕刻效果的刀具。排刀的应用,排刀是用来刻具有明暗效果的排线所用的刀具。方口刀的应用,方口刀有三刃,用来刻画整齐的方形线条,也可以刻画齿形线条。每种刀具都有大中小号之分,各种口径的刀具都要准备充分,以备变化丰富和精细的木刻版画刻制。木刻版画刻制是美的创作过程,趣味性强,因而用刀的具体方法上也类似于用笔写字。

二、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

(一)上稿

对于木刻版画的初学者,上稿一般先是在纸上起稿画定,然后转画在木板上,上稿方式有复写法和直接转写法两种方式,学生在制作木刻版画前期应该先将题材内容以及版画的具体构图确定下来,然后大致设计版画的黑白效果以及刀法的运用,画稿的选定要适合木刻版画的具体表现手法。待学生对制作方法熟悉后,要整合学生的刀法以及版画具体印刷效果,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教学。画稿的黑白处理具体是用白广告颜料和墨汁来配合上色,黑白木板中黑白效果的突出是非常讲究两种颜色之间的关系的。主题形象一般由大块对比来强调突出,黑白两色相衬,效果突出强烈,对于色调丰富、细致的版画刻制,可以运用强弱、疏密、大小等不同的黑白线条、色块和点进行画稿的设计和处理。待学生对画稿熟练时,可以直接在板上进行起稿。

(二)制作

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与绘画方式在颜色增添上是不相同的,绘画的上色是渐次来增添颜色,而木刻版画的增色却是版面刻画越多,黑色就会越少,黑白木刻版画在刻制时应该对刀痕板味进行充分表现,应该对学生拘泥于画稿的心理进行引导,刀刻是刀刻,画稿不应用刀去描,只有这样才能刻画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具体制作过程:先刻画画面的外型和主要轮廓,在进行画面灰色调子的处理,灰调子的处理是采用线条的不同表现来进行,最后进行画面的部分仔细刻画,然后统一调整加工。学生在学习中,应加强引导,并鼓励创作。

(三)印刷

在印刷之前,要去除画面中的碎屑,以及对纸块是否粘牢进行检查,然后进行印刷。在玻璃板上用油滚滚一层薄且匀的油墨,可以滴加汽油或是松节油来调制油墨,油滚在滚动时,如果没有声音,则是油墨太稀的表现,在玻璃板上,油墨要均匀,而且油滚受墨亦要均匀,这样才能上板使用。上板滚油墨时,可采用多次滚墨的方法来使油墨均匀。版面如有杂质出现,要及时清除,然后再次上墨,将印纸轻覆在版面上,以手抚平,在放置印纸过程中要小心,不要移动以免画面印刷效果不好。若是印刷有脏污出现,应再次换纸进行印刷。在纸背处用木蘑菇细细来回磨,并在纸背打蜡以免磨损印纸。依据画面深浅墨色层次变化需要,在磨印中适当控制,磨印中可以揭开印纸局部看是否磨印恰好,若有损坏不满意之处,可以在不好的局部滚上油墨,再进行磨印,直到满意为止。印好后,小心将印纸揭下,用夹子挂起来或者平放在干净的桌子上,勿碰触以免脏污作品,可多印若干张。

三、黑白木刻版画教学研究

不同画种的学习,在学生阶段进行创作是永恒的话题,临摹或者查寻资料虽然是一种独立的自学方式,但是成品的模仿以及学习并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木刻版画的教学研究是极其必要的。

传统画种教学模式的打破,对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具有长远的发展意义,学生内在深藏的潜能,需不断挖掘,才能促发其创作灵感,想象力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必备素质,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多类学科的书籍以及出外写生来提高自身的艺术想象力,想象力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可无限发挥的优点,惯性思维尤其束缚了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应先做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才能引领学生进行艺术创造。

版画教学中,不能一味进行技法上的严格教学,这样容易使学生越学越狭隘,失去其自由表达的艺术空间,因此版画教学中,应该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予学生,以此来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灵感的不断激发,才能够自由创意式表达,教学方法也亦多样化,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个性,这才是版画的成功教学,作画氛围本应该是轻松愉悦的,艺术想象的翅膀才能在自由天空中翱翔。

作者在创作中明锐的洞察力很是重要,生活感受在创作中是重要的来源,敏感源于此,艺术亦来于此,生活要学会去研究,细致深入地观察,发现美好,艺术概括,提炼精华,创造非凡,这便是创造的构思过程及渊源。艺术创作是真实感情的表达和释放,是审美观念的体现。版画创作中,情感于其间的流露是一种艺术冲动,会随着外部客观条件而不断变化更新,生活经历、感受能力、文化背景等都是艺术的来源,只有从内心出发,反复提炼才能显示以艺术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沙永汇,徐彦婷.黑、白与灰调系列在黑白木刻版画中的表现意义\[J\].艺术研究,2008,(02):102-103.

\[2\]胡建清.浅析黑白木刻版画的艺术处理\[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63-64.

\[3\]崔国伶.目的与手段――黑白木刻版画创作教学的方法\[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4):157.

篇5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情意目标;落实;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3-0080-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3.028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化学发展的根本,化学教育的手段,又是化学教与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方式方法,对提高化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科学素养,具有其他化学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新课改后对教学目标提出更高层次要求,内涵更丰富,追求更全面的化学教育。在当前评价模式下,知识与技能目标备受关注,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处于劣势地位,尤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常被忽视[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阐述了“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2]。为更好实现全面的化学教育,有必要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情意目标的策略研究。

一、化学实验在教学中落实情意目标的现状

化学实验应贯穿于化学教学过程的理论教学中,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实验需要老师花费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去完成实验教学,且实验还伴随着安全隐患,一些老师开展实验教学环是能省则省,有的老师把实验教学改成“实验理论教学”,即使做实验,也是草率地完成实验内容,把实验当成检验理论的工具,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没有留给学生更多时间自主地去思考、探索,去发现,也就是说学生有机会实验,也是“照方抓药”、 死搬硬套地按照老师安排或课本上的指导去操作,没有自己设计、思考、相互讨论的空间。因此,许多学生因化学内容的抽象和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死板而失去对化学的好奇与喜爱,新课标中三维目标之情意目标落实得不到保障。为此,本文对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情意目标情况进行调查。

1.中学生对待化学及其实验的主观态度

中学生对待化学及其实验态度的统计,喜欢做化学实验的学生所占的比例(50%)明显比喜欢化学的学生所占的比例(36%)多,说明实验化学比理论化学更有吸引力,更受学生喜爱,体现出化学实验的直观性、操作性和真实性。也有少数的学生对化学及其实验不感兴趣,存在问题:(1)因化学成绩不好,而不喜欢化学,这种心理,导致化学成绩越来越差,越来越不喜欢化学。(2)化学知识点太多,自己不会整理分类,不会融会贯通,导致难以理解,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对化学失去信心。(3)老师不关注成绩差的学生,只关心成绩好的学生,抑制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实验对学习帮助情况调研,发现学生主观认为不太大的占到44%,不难看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知程度不够,不明白实验的重要性,在这个问题上,学生存在自身因素,老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论、方法论功能、教学论功能无明显体验。从学生喜欢做实验和不喜欢做实验的原因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观念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严重,还有少部分学生抱着一种好玩的心态做实验,这样不仅起不到教学作用,而且抱着好玩的心理,很容易造成实验操作不规范,引发一些不必要的不安全事故。从不喜欢的原因来看,13% 是根本就不会做实验,说明实验教学不仅没有落实情意目标,连最基本的双基目标的落实也存在问题。为什么会有学生不喜欢做化学实验或根本就不会?与在实验教学不重视实验有关,首先是不重视用实验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老师不重视实验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误解,认为化学实验课开不开都无所谓。对于认为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帮助不大的,有以上原因之外,还因实验教学中没有及时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被丰富多彩、变幻多端的实验现象吸引诱惑,只顾热闹忽视了总结和巩固。

2.中学生做化学实验的习惯

中学生做化学实验的习惯统计,71% 学生喜欢和他人合作实验,说明有团队合作意识,但其中不否认有些学生想和学生一起做实验仅仅只是为了好玩,或者是自己不会做,借学生之力完成任务。29% 学生选择单独做实验,这是学生自身性格所导致的,其中不排除有的学生希望通过独立实践,掌握整个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检验知识、提高能力,培养个人素养。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老师应强调合作,鼓励合作,让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喜欢化学实验,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友谊。实验前的预习情况,45% 学生有较强的主动性。不重视实验预习原因分析:有的学生不喜欢做实验,抱有一种只要老师不观察实验过程,随便怎么做都行,最后结论照抄书上就行了的侥幸心理。还有学生直接不做实验,结果抄袭别人,这种行为要学生端正态度,正确引导,严格要求,对实验引起重视。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积极发言和提问,尤其是遇到实验现象与课本不一致时,则需要学生大胆提问,在提问之前,最好还是先思考,然后再问学生或老师。发现36%的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再找老师,还有51% 学生不向老师提问,原因:(1)腼腆胆小,不善于表述和与人沟通;(2)不自信,在实验中发现现象与课本描述不符时,大部分学生倾向于认为自己存在着操作失误;(3)不喜欢说话,性格内向、孤僻;(4)不重视实验,认为结果不重要,只要记住理论知识就行;(5)老师在这方面引导的重视度不够,没有要求学生在遇到实验现象与书本不符时及时思考、提问;(6)不喜欢问老师,宁愿把问题告诉给其他学生,让其他学生去问老师,也不愿自己问等。

3.老师对待实验的态度

老师对待实验态度的统计,大多数班级的化学实验课只上4-6节,一个完整的学期应该有20-22个学习周,每3周做一次实验,一个学期也应有7次实验课。产生的原因有很多:(1)不同学校,条件不一样,有的学校实验设备达不到要求,导致学生实验教学无法开展。(2)不同学校的老师或同一学校的不同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情况不同,完成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课时比例存在较大的差异。(3)不同学校学生,化学学科分配的课时也不一样,有的学校只在语数外这三门课上增加课时,其他的则“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执行。(4)有些老师嫌麻烦,把实验室教学改为课堂演示实验。(5)为了升学和考试,一些老师把重点放在了理论教学上等。老师对化学实验重视度,有少数老师不重视化学实验,或者说根本就不让学生做实验,从落实情意目标角度来看,有许多老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落实知识与技能,忽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意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是在学生看来,老师是先行者,是领导者,课堂的统治者。如果老师不重视的地方,学生也不会重视,如果老师重视,但没有做一个正确的引导,学生也不会引起重视。

二、化学实验教学落实情意目标难的原因

1.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差异

在考试文化背景下要落实情意目标,的确有难度。对同一个实验不同老师有不同的教学理念,有不同的教学经验,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老师对情意目标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实施也不一样,而有少数老师就没有考虑是否落实情意目标。比如有的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知识传授,把实验操作、步骤、现象、结论做一些口头描述,忽视学生发展;有的老师虽然把实验教学环节落实了,但在教学情感方面,只是机械模仿教科书上的教学方法和过程,缺乏创新,对实验现象不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感到枯燥,失去对实验的兴趣。教科书中有60% 知识需通过创设实验教学情境进行,实验教学时老师做得规范、标准,几乎可用完美来形容,但在实验准备和后续处理过程中却存在随意性,让大量毒气泄漏,实验后“废弃物”处理不好,乱扔乱倒,导致环境污染。老师忽视细节,又怎能引导学生呢!有的老师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导致教学进度跟不上,主观认为实验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有可无,把教学目标删掉,还有老师能从主观意识上认识到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却经常以“课时紧张,安全问题,现象不明显,课前准备太麻烦”等理由以讲代做,把实验省略了,更别提在实验中落实情意目标了。

2.学生心理的多样性与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观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想把学生的心理摸透和掌握,想要根据学生心理来安排一场合理、合适的化学实验课,难度较大,光是了解学生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差异性。大多数化学实验课,只是根据多数学生的特点或是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教学模式来实施的,忽视学生心理多样性和差异性,导致情意目标落实不到位。

三、化学实验教学中有效落实情意目标的策略和方法

1.激励实验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管理

加强新课程培训,激励老师进行实验教学研究,改良实验教学与管理观念。要求老师明确和了解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内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实现有效教学。激励老师实验教学研究,提高认识,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改革,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乐于实验探讨与研究。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建设,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和评价化学实验教学,要求老师、管理者以及教育部门重视化学实验,这样才能在化学实验中落实各种技能的训练和情意目标的培养。

2.注重学生差异性,实现实验“课堂式”常态化教学

老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比如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化学实验,这与化学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这是由于男、女生的心理和生理差异性引起的[3],男生一般比较外向,动手能力强,喜欢冒险和探索。女生则胆怯,害怕爆炸、危险,老师要针对性别差异制定相应的策略:对男生要正确引导,注意实验安全;对女生要积极鼓励,大胆进行实验操作。发挥化学实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功能,还需了解学生常见的化学实验心理差异,如:探索心理、恐惧心理、游戏心理等。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仅关系到化学实验的进程与成败,而且间接地影响到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每两周或三周给学生开设一次学生实验课,学生多做实验,在其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钻研,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热爱生活、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也可把部分理论教学改为实验教学,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学生容易认知,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会让整个课堂感觉更轻松,更受学生喜爱,真正落实情意目标的培养,实现实验的“课堂式”常态化教学。

3.注重实验基础,强调实验过程

化学实验中涵盖化学学科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在实验中注重实验的基础性。实验教学目标是一个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应充分发挥实验的过程性,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化学实验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合理设计实验,规范实验操作,收集实验事实,得出实验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双基,激发兴趣,体验发现,感悟真理。

4.正确引导,改进教学模式,增进师生情感

情感是人内心的心理品质,不易直接观察到,许多情况下人内在情感会通过外显的行为反映出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根据情形善于引导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中情感方面的变化,及时发现并给予指导。可开展角色转变教学模式,换位学习,让学生当老师,体验当老师的感觉,老师坐在学生的座位上,与其他学生平等、和谐交流,增强师生信任与感情,可在台下更清楚地观察台上学生的一举一动,对学生做出评价,正确指导,学生在实验教学实践体验和老师评价中会潜移默化地增进师生间的了解、信任与情感,提升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老师也应完善自我,自我评价,结合实际不断创新,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化学教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肩负起新时代下一名化学老师应负的使命和责任。

四、结束语

新课标实践十年多了,老师和学生还没完全适应,新课改中三维目标的实施仍然在探索中,化学实验教学是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以过程与方法为桥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为目标,应夯实知识与技能,强调过程与方法,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使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真正落实化学教育目标。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深化改革,才能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切实地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⒋娣.新课程标准下情意目标的确立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0,33(6):82-85

篇6

关键词 实验教学 信息化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1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ideas and concepts and process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for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were introduced with that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he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rom four aspects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which is experimental management, experimental resources, virtual simul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security construction was Focused to discussed.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was given to referenced in the ending. It shows tha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level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and tha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cept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pplied talents”.

Keywo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management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不断突出,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进入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队伍,以提高教学教育质量。但就目前而言,信息化的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网站停留在静态网页的水平上,尚还处于初级向中级过渡的阶段,其发展进程仍然比较缓慢,并且进程中存在较多普遍问题。我校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5年9月正式被批准为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项目),值此契机,我校为了进一步提升实验中心各类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和对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心的管理效率和示范辐射作用,正大力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1 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具体目标与具体思路

我校建设信息化平台主要目标是:应建立丰富的数字化自主学习资源,面向全校师生及其他用户提供交互式信息服务,打破传统实验教学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4小时开放,充分发挥已有资源的效益,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其具体思路主要分为中心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化,虚拟仿真平台信息化及安防系统信息化等四个方面。如图1所示。

2 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具体实施

2.1 实验教学资源中心网站建设项目

全校师生及其他用户可以实时下载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实验项目简介、实验原理指导、教学实验方法录像、仪器设备介绍及操作指南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使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也便于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调用。中心网站页面如图2所示。

2.2 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要实现实验中心管理平台信息化,首先必须构建一套能够全面覆盖实验室管理工作各个领域,为实验室管理提供智能、高效的“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以实现对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实验队伍和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的全过程管理,让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化、流程化、信息化,进而提升中心各类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和对外服务水平,提高中心的管理效率和示范辐射作用。我校实验中心综合管理平台网站页面如图3所示,其系统模块主要有以下几个:(1)实验中心概况。全校师生及其他用户能够浏览实验中心概况、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师信息、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室管理文件等各方面实验室情况。(2)实验预约模块。根据概况信息,教师、学生均可通过网络进行课程时间、教学场地、实验仪器设备的预约,使中心实验室得以在管理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开放运行,提高设备使用率和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管理平台设置实验教学评价系统,设置答疑论坛和意见箱,以让中心及时掌握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收集广大师生的要求、意见和建议,及时协调相关学科、教研室,并作出相应调整。(3)信息查询功能模块。可将平台所收集上来的基础信息进行查询、统计、保存与输出,设置前台网站的信息内容管理,以不同的方式对外展示实验成果(如图片、视频或课件)。

2.3 实验室管控平台建设项目

实验教学中心对放验室进行改造,安装了与“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进行无缝衔接的智能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即门禁刷卡系统。该门禁系统利用数字化校园网和校园一卡通的功能,实时的数据交互,联动使用,只有在“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中获得授权或预约通过审批的合法用户才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刷卡进入相应的实验室或使用相应的仪器设备,并实时采集到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人员和使用的开始及结束时间。可以通过服务管理端远程查看实验室房间的门锁状态,进行远程开关门的操作。最后通过管理端可以按房间、按用户、按仪器、按时间段等方式来查询统计各类刷卡数据信息,生成相关的数据报表、对比图、走势图。

2.4 安防系统建设项目

中心在每个实验室安装高清晰的视频监控,监控录像可以实时传送到监控室,该监控系统和管理平台无缝链接,可以远程授权实时查看实验室动态,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特别是实验室开放、学生自主实验的安全监控,并可保存相关视频,大大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

2.5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项目

实验中心设置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学生可通过网络访问平台进行相关实验的仿真模拟训练,通过可视化的动态结果,使学生对实验结果有更直观的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我校的虚拟仿真平台目前已有“工程项目虚拟建造”“结构设计虚拟仿真”等仿真软件,但还未能完全满足需求,今后尚需要逐渐完善。

3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尚存的问题及未来努力方向

中心重视信息技术在各门课程实验教学中的推广应用,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并继续努力:

(1)实验教学资源需更加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实现了信息化,但本身实验资料^为有限。实验中心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电子学习素材,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课程的学习方法与实验技术,为学生进行实验课程预习、复习支持,并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无时空限制的交流通道。

(2)应完善虚拟仿真平台,并注重与现实实验的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实验教学空间、强化实验教学效果,并降低了实验教学成本,但由于构建完善的虚拟仿真平台经济造价高,很多平台需要的功能并未完善。应继续完善该平台,且同时也注重与现实实验相结合,才可能学生有更深的感受力。

(3)加强实验员的信息化知识培训。信息化建设是新时展的产物,很多高校实验老师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组织实验教师开展信息化相关知识培训,组织实验教师去考察学习有经验的高校如何开展信息化建设,提高实验教师的信息化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4 结语

开展实验中心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实验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与实践能力。它不仅是新时展的需求,也是我校关于“复合性创新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未来还需要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不断补充新知识,信息新的管理方式,逐渐完善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提供新的条件。

福建江夏学院校级重点教改项目(J2015A002)

参考文献

[1] 田曙坚,王岩,徐金荣.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9:92-94.

[2] 王丽飞,侯影飞,李传.化学工程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探索[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4.11:229-230.

[3] 张楠.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化的建设与成果评价[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6:84-87.

篇7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检验项目化教学实验教学改革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进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揭晓生命奥秘的一门学科,是目前飞速发展的,且最具活力的生命学科。分子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主要以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操作为目标,为以后临床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是生命科学领域融技术前沿性、创新性、挑战性于一体的专业实验课程。由于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课时有限,整个实验过程较繁琐,且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掌握相对薄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采用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检验项目和科研项目为引导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其目的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缩短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1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是在各级医疗卫生、各大医疗检验服务、检验仪器试剂公司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及研发销售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目前这些工作岗位都有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检验项目或者是科研任务,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操作基础及分析能力。项目化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项目化教学是让学生带着项目去学习知识,学生们往往意识到这些项目就是他们以后工作岗位上需要学会的内容,因此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更适合学生的培养。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设计是以任务驱动,以行动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模式。内容必须有符合课程要求的项目作为载体,教学是领着学生完成项目,来做事,而不是单做习题,要把支撑实践的理论知识融于工作过程中,学生工作要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教学过程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以往,分子生物学检验所开设的实验主要用于强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微量操作技能与无菌操作技术,实验内容包括DNA提取、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质粒DNA的提取及限制性内切酶切分析、扩增DNA目的基因等,这些实验独立进行,忽视了他们之间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学生不能融会贯通,也缺乏与临床的联系,同时不能形成完整的科研思路,更限制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通过项目化教改:学生通过完成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的项目或一个科研小项目,掌握相关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综合操作思考能力,并发展职业能力,着重培养学生掌握与就业、科研接轨的综合实践素质和能力。

2基于项目化导向的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的实施

2.1研究对象

选择2014级和2015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共27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共150名,采用的是传统实验教学模式,2015级医学检验技术学生共121名,采用基于项目化导向的实验教学模式。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和既往学习成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2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项目化教改内容的选取

在全省范围内对医院和公司检验工作岗位,工作能力,工作项目,所需知识点进行调研。分析资料获得分子生物学检验岗位人才所需的核心技能以及掌握这些技能所要求的知识点及职业素质,制定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同时结合项目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根据细菌的特性,对涉及到的致病菌尽量用非致病菌代替,对设计的科研项目也需考虑其成功率,最后确定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内容。

2.3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项目化教改方法的确定

基于项目化教改的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的实施,我们根据最新教学大纲,结合学校实验室现有条件,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将原来几个分散独立的实验内容整合为完整的实验项目。通过临床病例和科研课题的引导,提出分子生物学检验项目和科研小项目,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以医院检验流程和科研思路为线索进行设计,提出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按照工作过程整合的知识目标(复习实验原理步骤)、安排项目准备(准备实验器材试剂)、项目实施(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项目结果(实验结果报告分析)等学习项目。

2.4基于项目化导向的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RNA分离纯化、目的基因的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质粒DNA的分离纯化及重组质粒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分析鉴定等。我们将这几个独立的实验教学内容通过重组人溶菌酶基因工程菌构建的实验项目进行整合,主要分为人溶菌酶RNA分离纯化、PCR技术扩增人溶菌酶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人溶菌酶DNA、载体质粒DNA的分离纯化以及重组人溶菌酶质粒的酶切鉴定。在此过程中学生可掌握核酸分离纯化原则、原理及常用方法、PCR原理及引物设计原则、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特点、质粒DNA的概念及分离纯化原理,同时还掌握PCR仪、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紫外凝胶成像系统等仪器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将基本实验技能有机结合,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项目化导向的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效果与评价

科技创新是时展的主题,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在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的今天,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有助于培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转变教学思路,构建新教学体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是提高基础实验教学水平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本研究根据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项目化导向的新实验教学模式,使实验内容更加具体,更加连贯。整个项目探究的合作给予学生更多的积极感受,促进了学生间、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和教学双方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一个良好的综合性实验可能成为学生学习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动力源泉和启蒙点。通过项目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开展,突出学生实践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另外,通过课程考试、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3.1课程考试成绩

对2014级和2015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与理论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理论考试成绩总分为100分,实验考试成绩总分为20分,项目化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学生成绩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无论是理论考试总成绩还是实验成绩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项目化教学组均高于传统教学组。理论考试成绩达到80分以上的学生比例,项目化教学组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说明项目化教学组教学效果最好,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较快、较扎实,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连贯性掌握,提高学生对分子生物学检验学习的效果。

3.2问卷调查

为了调查学生对项目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反映,课程结束后,我们对2014级和2015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把项目化实验教学组与传统实验教学组学生在对教学方法满意度、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科研兴趣等方面进行比较(见图1),结果显示,项目化实验教学组在教学方法满意度、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科研兴趣等方面均高于其他两组。说明项目化实验教学法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相契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4结语

虽然项目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效果良好,但在改革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今后需要改进和解决的问题。项目化实验教学所设计的这些实验往往是连续性实验,需要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对实验场地和设备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更开放的实验场所及科研仪器的使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科研素质。

综上所述,项目化实验教学模式能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提高了实验(下转第144页)(上接第98页)教学质量,也对理论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当然,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在理性思维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艳琴,袁才佳,蒋显勇等.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11):80-82. 

[2] 刘文,胡巍,盛桂华等.课题驱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探索与评价[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05):197-200. 

[3] 吕毅.高职高专外贸单证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索[J].卷宗,2017(13). 

[4] 王英.SOAP学习模式下以大学生创业项目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探究——以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06):216-219. 

[5] 李江滨,巫媛,李育超等.RNA提取、定量及TR-PCR综合性实验在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实施[J].科教導刊,2016(36):90-91. 

篇8

[关键词] 创新性实验计划;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0-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5?0042?03

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把教学和研究相结合,让大学生早日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养成善于独立思考问题、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大学在国家建设创新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1]。太原理工大学实施“创新计划”的指导思想,以重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主要依托,建立本科科研与工程实践体系;结合学校的建设目标,探索并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建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运作模式和长效机制,营造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环境,产生一批高水平的学生科技成果。目前,太原理工大学共开展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26项,共有1400余名本科生参与到项目中。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施研讨会上,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本文通过分析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污染土对钢材的腐蚀性试验研究》的顺利实施的因素和结题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认为参与学生的素质、项目选题、指导教师的作用与实验项目的管理是项目实施的重要因素,项目的实施对提升学生对团队合作精神、科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了积极作用[2,3]。

一、项目介绍

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污染土对钢材的腐蚀性试验研究2011046》是由土木2008级宋夏芸负责,土木2008级史文斌、土木2008级陈谦、土木2010级张伟恒和材料2008级王建忠共同参与完成的,参与人员涉及两个专业的学生和两个年级的五名学生。项目基于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工程建设迅猛发展,引起或诱发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愈来愈严重,同时随着数字化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与建设,输油输气公司、钢铁、能源、电信、城建等多行业急需土壤对钢铁腐蚀的基础数据,钢铁材料在土中的服役寿命和安全性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项目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别将NaOH溶液、H2SO4溶液、洗衣粉、汽油和土体充分拌和在一起,并通过击实的方法将土的含水量与密度尽量和工程实况一致,同时将Q235钢试样埋设在污染土中,分别研究NaOH污染土、H2SO4污染土、洗衣粉污染土、汽油污染土与Q235钢腐蚀速率之间的关系,为地下埋设管线钢、电缆以及输油、气和水管等提供一定的工程参考。

[收稿日期] 2012-05-30;[修回日期] 2012-09-14

[基金项目]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J2011019、J2012018);太原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11年教育教学科研课题(2011026)

[作者简介] 韩鹏举(1981-),男,山西榆社人,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教学与管理.

二、实验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分析

1. 项目的选题是前提

选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选题要顺应学科的发展方向,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及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背景,选择难度适中,对学科发展有意义的题目。通过综合分析,选择与土木工程专业紧密连接的交叉学科作为我们的研究方向即污染土对钢材的腐蚀性能试验研究。污染土对钢材的腐蚀性能试验研究涉及到岩土工程、环境工程、土壤科学、化学与化工工程、生态学、卫生防护以及测试技术等多学科领域,是介于这些学科边缘的交叉学科。揭示Q235钢在污染土中的腐蚀行为和腐蚀规律,研究Q235钢的腐蚀速率与污染土的腐蚀参数之间关系与规律,对污染土的研究和钢材的选材与防护有重要意义。在立足建筑地基保护,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前提下,依据目前国家科技工作的指导原则,以保护建筑地基,延长其使用寿命,缓解能源压力以及为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需要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了污染土对钢材的腐蚀性能试验研究,不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紧跟当前科技发展的前沿步伐,具有很强的学术敏感性,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篇9

关键词 高职 项目化教学 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现状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教学经验来看,高等职业院校的教材大多以本科教材为基础,从中删去一部分内容后作为高职教材来使用。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变成了知识点的说教,将知识学习和动手实训割裂开来;或者变成另一种情况,忽视知识的学习而过分强调动手实训,将课程变成了一门培训课程,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前者占有很大的比例。

2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项目化理论基础

项目化教学是行动导向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面对一个实践性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项目任务,需要学生独立地(相对于教师控制而言)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项目实施并检查评价整个过程。项目化教学就是这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有效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项目化教学强化了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项目任务之间的关联性和贴近度,能有效整合知识、能力和素质,这样的教学过程更容易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是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强调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尽可能与未来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因此,若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知识传授为主线的方式实施教学,则会使学生进入职业岗位后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去重组他们所学的知识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项目教学具有以下特征:(1)强调小组学习,学生各自负责、全身心投入实施较大的、完整的符合项目任务要求的设计方案;(2)项目化教学学生学习任务的最终目的在于完成具有实际利用价值的成果,无论是具有启发性的研究发现,还是能够使用的产品或者能够进一步落实的行动方案;(3)项目任务的完成,要求学生要把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分析问题。

3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

(1)教师应当在教学前充分做好本课程项目化教学准备工作,这是项目化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始终要贯穿实践操作能力这条主线,借助于软件和网络两个方面实验入手,实现教―做―学立体性成效。在理论知识运用方面,应当注重实用原则,不能过于追求理论知识的深奥,要结合实际问题,运用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高。

(2)有效开展教学内容的分解工作。熟悉教材,将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为一个大任务,对大任务按照内容分解为各个小任务,实现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达到教学项目任务、教学案例与教学培养目标相一致,不仅涵盖了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知识性目标要求,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还要做到统筹兼顾,实现教学项目化的目标性、自主性、生动性、操作性、综合性的目标。

(3)始终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序化进度设计教学过程,首先由教师对教学项目基本知识以及目标任务进行简要讲述,接下来引导学生和教师共同开展互动,对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在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启发引导作用,具体的细节与操作交给学生来完成。在设计出解决方案后,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开展全班交流活动,对设计方案进一步完善与提升,让学生开展项目任务的操作。在学生完成了项目任务后,教师还要以项目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研究成果进行评判,指出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同时对其中良好的经验进行推广介绍。通过深入的研究、讨论与分析活动,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意识得到加强,自身各种知识的融合也更为紧密,对于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方面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4项目化教学评价

4.1评价的基本原则

采用项目化评价方式实施考核,考核以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为评价依据;对个人或小组项目考核时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考核方案的制定要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素质等内容;项目评价时应重点考虑三个方面内容,即“工作过程评价”、“工作结果评价”、“总体表现与综合素质评价”。

4.2项目评价方案

各项目累计得分加上期末答辩得分即是学生的最终得分,两项分值比例为70%:30%;学生的项目评价采用“小组内评价”、“小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分值比例为20%:20%:60%;每一个项目考核的内容包括“项目实训测试”和“项目总结汇报”两部分组成;期末的项目答辩由系部统一安排,答辩的方式为“汇报”和“提问”。

5结束语

总的看来,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好。教学组织、实践环节、课堂教学及支持服务均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对于实践性和知识性都很强的课程,对其教学内容实施项目化,有利于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有利于传授必须的理论知识,最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当然,项目化教学还在起步阶段,在未来的教学中将继续进行探索实践,使该教学模式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结构更完善、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刘青.《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J].滁州学院学报,2012(5).

篇10

【关键词】高职 机电类课程 理实一体 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0043-02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转变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理念和教学方式是大势所趋。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改革是高职院校开展整体性教学改革的切入点。课程项目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下面是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主干课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课程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实践。

一、课程教学现状和改革的目的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能够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等工作。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中需要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先进行理论学习后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学习理论时感觉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实践时,实践指导教师和理论教师往往不是同一人,实践设备与理论内容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也影响了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以及将来就业的信心。为解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高职机电类学生思想活跃、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但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喜欢动手但缺乏学习主动性的特点,教学团队尝试任务驱动的一体项目化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是能够根据控制要求,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正确选用合适的控制元件;能够依据电气原理图,绘制相应的电气布局图和接线图,并按图实施;能够根据故障现象,运用合适的故障排除方法,排除常见的普通机床电气故障;依据简单控制要求,设计改造电路。知识目标是了解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环节的工作原理;理解常见低压元器件选型的方法;熟记普通机床常见电气故障现象并理解常用故障排除方法;掌握电气原理图、电气布局图、电气接线图识图、绘图要领。素质目标是培养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根据专业培养计划,本课程的教学实施前,学生已学习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技术、金工实训等专业基础课程,实施后将继续学习的专业骨干课程有自动化生产线调试安装、数控机床运行与维护、顶岗实习等。因此,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骨干课程之间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过去的教学方法是先进行理论学习后实践操作,理论与实践分离。由于高职学生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因而在学习理论时感觉枯燥抽象难懂,学得吃力,忘得更快。到实践环节,基本上又得重新学习一遍理论知识,教学效率和效果都比较差。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是本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出发点。

(三)项目设计

1.总体思路

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个出发点,以培养专业核心技能为主线,构建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根据本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基于行动导向组织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将原课程知识点打散并重构于提炼的各个教学项目中;以任务驱动为原则选取教学内容,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项目训练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情境的一致性。机电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如图1所示。

学习性工作任务必须源于真实,在企业中这些任务最典型,被广泛使用到,能够呈现企业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并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即计划、实施和工作成果的检查与评价。学生能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获得课程相关专业知识。

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课程项目设计及新旧内容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2.典型项目设计举例

根据具体工作任务的不同,将原课程中四个章节内容分解到具体项目中。表2是项目1“电机基本运行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的子任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线路安装调试”的任务分解。

三、教学实施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线路安装调试的教学设计如表3所示。

完成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后,下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和步骤来具体实施项目化教学。为保证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效果,应把企业的实际工作状况尽可能引入课堂,在尽量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项目导入。教师利用仿真软件展示任务完成后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布置项目任务。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第二步,合理分组。对全班同学根据现有的设备数量进行分组,分组应注意搭配合理,使每个组别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利用优等生带动后进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每组设立一个组长,由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并统筹管理本组项目完成的进度,分配任务时应让每位成员都充分参与到项目中,不能一人干,其余人看。

第三步,分析规划。由于学生之前对电动机点动、自锁的控制已经比较熟悉,可以提供必要的信息。各小组通过分组讨论,学习完成项目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选定完成项目的工作方法。依据电气原理图,绘制相应的电气布局图和接线图,编制元器件清单。教师审核把关,确保每个小组的电气系统图正确。

第四步,安装调试。各小组根据前面绘制的电气系统图,按元器件清单领取元器件,按图施工。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采用情境教学法,工作岗位的布置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劳动组织模拟真实工作氛围。

第五步,检查考核。教师对学生的完成项目进行通电试验并打分,评分标准在项目实施前就让每位学生都清楚,打分时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来进行,不能随意打分。

第六步,总结评价。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项目完成过程,教师集中逐一点评项目实施情况,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要举一反三。

四、教学改革的效果

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以实际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项目为教学内容,做学一体化,符合机电类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充分挖掘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了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总之,项目式教学法是当前职业教育中较理想的一种教学方法。高职机电类课程实践性较强,工作过程化特点明显,所以在高职机电类中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是符合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的。

【参考文献】

[1]戴仕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