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风险评估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6: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品设计风险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文旨在探讨木制玩具的出口风险预警,为木制玩具新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管理、源头控制、检验监管等提供借鉴与参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儿童消费品安全性已引起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玩具法案、指令、标准等更新频繁、日趋严格,通报召回事件呈直线上升趋势,使我国玩具出口风险越来越大。对出口木制玩具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并利用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预警控制,对提高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对降低玩具出口风险、提高产品竞争力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风险等级划分
木制玩具,顾名思义,是木材为主要原料的玩具。可分为:纯木制玩具、合成木制玩具、木辅玩具等。按照需关注的重视程度,可以将木制玩具出口风险划分为四个等级:
1.高风险,指通报召回发生频次最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最大,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中等风险,指通报召回发生频次较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比较大,需要引起重点关注重视。
3.较低风险,指通报召回发生频次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比较小,需要一般关注。
4.低风险,指未发生过通报召回,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低,一般不会发生质量安全风险。
二、木制玩具分类
木制玩具花色繁多,品种多样,名称不下千种。为便于风险评估,基于玩具功能、结构造型的特殊性以及国外通报颁率,可以将出口木制玩具归纳为家具玩具、警械玩具、模型玩具、声响玩具、工具玩具、磁铁玩具、教学玩具、乘骑玩具、推拉玩具、过家家玩具、积木玩具以及其他普通玩具等12个大类。
三、近年来国外通报情况
2011年,中国出口玩具及儿童消费品被国外通报累计594起,其中涉及木制玩具及其制品49起,占通报总数的8.3%。2012年,被国外通报累计742起,其中涉及木制玩具及其制品41起,占通报总数的5.52%。
1.从主要输入国的通报情况看,通报最多的国家是欧盟(55批),其次是美国(19批)、加拿大(17批)。2011-2012年,俄罗斯、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无国外通报。
2.从主要玩具类型的通报数量看,婴儿床等家具玩具(20批)、枪、刀等警械玩具(15批)、汽车等模型玩具(14批)通报最多,其次是声响玩具、乘骑玩具、教学玩具等功能类玩具,工具玩具、积木玩具、推拉玩具等传统玩具通报相对较少。
3.从通报原因分布看,机械物理通报次数最多(69批),其次是化学项目(21批)和产品设计缺陷原因(14批)。
4.从通报的不合格具体原因看,通报最多的是小零件、锐尖锐边、造成跌伤等,其次是重金属、邻苯二甲酸盐超标等,还有动能过大、声级过高等原因。
5.从造成通报的玩具材料看,最多的是油漆油墨、塑料橡胶,其次薄膜包装、纺织金属等配件。
四、木玩出口风险等级评估
参照风险等级评估的通用方法,可以按照严重、中等、较低、低风险四个等级,对出口木制玩具进行评估界定。具体如下:
1.玩具类别风险评估
严重风险产品:家具玩具、警械玩具、模型玩具、声响玩具
中等风险产品:工具玩具、磁铁玩具、教学玩具、乘骑玩具
较低风险产品:推拉玩具、过家家玩具、积木玩具
低风险产品:除上述以外的其他普通玩具
2.输入国家风险评估
严重风险区域:欧盟
中等风险区域:美国
较低风险区域:加拿大
低风险区域:日、韩、俄等国家,台湾地区
3.玩具材料风险评估
严重风险材料:油漆、油墨、涂料
中等风险材料:塑料、橡胶
较低风险材料:金属、皮革、合成板材
低风险材料:实木板材
4.安全项目风险评估
严重风险项目:机械物理
中等风险项目:化学项目
较低风险项目:燃烧性能
低风险项目:无
5.产品缺陷风险评估
严重风险:造成儿童窒息的小零件,造成儿童刺伤、划伤的锐尖锐边,造成儿童跌伤、卡伤等设计缺陷、间隙等。
中等风险:涂层、塑料件中重金属、邻苯二甲酸盐等化学项目超标。薄膜太厚、标识不正确等包装缺陷。
较低风险:因设计缺陷造成的动能过大、磁性过大、声级过高等。
低风险:产品涂层脱落,板材虫蛀、霉烂情况等。
五、木玩风险评估在预警机制上的应用
根据风险评估等级,可以按照严重风险等级(红色预警)高度关注,中等风险(黄色预警)重点关注,较低风险、低风险(蓝色预警)一般关注的原则,进行风险预警和防范控制。
在产品设计、生产、检测、检验等过程中,对照《木制玩具出口风险预警模型图》(详见附件),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风险预防与控制:
第一步,识别玩具的种类。先从《模型图》的玩具名称栏中,检索产品所对应的玩具种类,然后按照红色区域高度关注,黄色区域重点关注,蓝色区域一般关注的办法,确定该产品的风险预警等级。
第二步,识别不同的输入地。先从《模型图》输入国家栏中,查阅不同输入地的风险程度,然后根据该产品计划输入的国家或地区,按照红色区域高度关注,黄色区域重点关注,蓝色区域一般关注的办法,确定该产品的风险预警关注等级。
第三步,确定风险预警的重点内容与预防控制的关键环节。对照《模型图》中所对应的预警关注项目内容,按照关注程度的不同要求,在相应的关键控制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预警防范与控制措施。
在风险预警控制时,建议:
对红色区域的产品,凡是输入标注红色区域的国家或地区,其所对应的高度关注栏(红色)的关注内容必须高度关注,并从相应的关键控制环节着手,进行严格的预防和控制;输入标注黄色区域的国家或地区,其所对应的高度关注栏(红色)的关注内容必须重点关注,并从相应的关键控制环节着手,进行重点预防和控制;输入蓝色区域的国家或地区,其所对应的高度关注(红色)的关注内容可以一般关注,并进行适当的预防和控制。
对黄色区域的产品,应重点关注输入红色区域国家或地区的高度关注(红色)的内容,对输入黄色区域国家或地区的高度关注(红色)风险,给予一般关注即可。
对蓝色区域的产品,只需关注输入红色区域国家或地区的高度关注(红色)的内容,并进行适当预防和控制。
六、加强木玩风险预警控制
一是要加强风险评估意识。企业作为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增强质量主体意识和风险评估意识,从关键环节着手,建立产品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质量自控,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
二是要提高风险评估能力。目前,许多企业订单靠来料加工和来样加工,不参与产品设计,而采购商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经常会开发一些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玩具,或者在老产品返样时,擅自更改设计,造成产品设计缺陷。生产企业应提高风险评估能力,以规避设计缺陷带来的风险。
篇2
关键词:家电产品;研发项目;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M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前言
家电制造业研发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市场风险、环境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进度风险、费用风险等。这些风险对项目的实施都有不能忽视的影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战略的制定、调整与实施,而战略的执行则依靠具体的一个个项目来完成,项目完成的质量直接就影响甚而决定着公司的发展。因此,如果不对项目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将会极大地影响项目的目标,从而对企业战略的实施产生非常不利的后果。
由于家电研发项目属于中小型研发项目,投资相对较小,结合我公司管理流程状况以及家电研发项目的特点,本文将运用风险管理的四个阶段来研究家电项目风险管理流程,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
二、家电产品研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一)研发项目的风险识别
由于家电新品开发是一个研发项目,所以必须结合研发项目特点和家电项目自身具体情况而进行风险识别。对于研发项目的风险,是由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项目本身难度和复杂性、企业自身实力的制约及研发者自身能力有限性,导致研发活动达不到而造成的。研发项目过程中的风险分为技术风险、决策风险、费用风险、进度风险、保障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其中每一项风险都是由若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对于家电项目风险识别,主要由项目经理、项目团队成员、项目相关部门的专家以及其它类似项目的项目经理主导,反复多次的进行风险识别。家电项目风险识别基本步骤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收集资料;第二步,估计项目风险形势;第三步,根据直接或间接的症状将潜在的风险识别出来。
(二)研发项目的风险评估
在识别了项目中的各种风险之后,下一步的任务就是要对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根据家电项目特点,并结合我公司研发工作情况,作者提出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即家电项目风险评估分为两个步骤:第一、采用“主观评分法”对已经识别的风险因子首先进行定性分析,对项目总体进行综合评分,从而为项目启动、继续或取消提供根据,并确定重点风险清单,以待定量分析之用;第二、采用“等风险图法”对需要定量分析的风险作进一步风险评估,以确定每一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对项目产生的影响,从而也对项目整体风险的范围进行数值分析。
(三)研发项目的风险应对
(1)进度风险应对措施。要想按时交付产品到客户,就必须使项目研发进度顺利。进度是项目的一个核心关注点。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进度风险主要采用减轻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和接受风险。具体措施包括:1)项目管理成员须密切关注新部件、新技术的引进风险,保持良好沟通。2)对于交货期较长的零部件,必须尽快确定供应商,并尽早进行风险备料。3)对模具厂商需要严格控制质量和进度,尤其是初次开模的质量和进度。4)制定一个较紧凑的进度计划作为进度后备措施。
(2)成本风险应对措施。由于对产品设计费用的预算不准、新老技术掌握不力、技术变更等原因,而导致研发设计及样品试验成本的增加和人力成本的增加。针对此类成本风险主要采取减轻风险、接受风险和预防风险。具体措施有:1)加强对产品设计费用预算的准确性。2)控制好关键技术,特别要慎重考虑新技术的引进。3)有针对性的制定一套合理和完整的后期操作和维护手册。4)准备预算应急费作为后备措施。
(3)技术风险应对措施。技术风险是本项目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风险,对技术风险的控制是家电研发项目控制的关键所在,对于特别重要的风险根源,要系统地考察一系列措施。根据项目状况,对技术风险的应对措施主要采用风险减轻、风险预防、风险转移和风险接受。具体措施包括:1)安排合理的中长期人力资源计划。2)制定一套合理的机制保障项目现有的技术政策。3)对技术平台需要作先期充分的了解和研究比较,掌握其优劣点。4)需作好关键技术的先期培训,保障项目团队对其的充分了解和掌握。5)对于模具厂商,需要作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对比,选择合适的厂家。6)对于出现的技术风险事件,一旦发生时需要马上执行应急计划。
(4)材料供应风险应对措施。材料供应风险包括材料质量风险、供应商生产能力风险和替代品风险。本项目主要采用减轻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和接受风险。1)前期作充分的调查,详细了解供应商资信状况,并利用合同条款来制约供应商所带来的风险。2)在成本可接受的范围下尽量选用其它项目验证过的料件。3)在权衡成本、功能和进度三者的条件下,选用替代品方案既是一种后备措施,同时也是一种接受风险的策略。
(四)研发项目的风险监控
对于家电研发项目的风险监控,根据该项目的特点、公司项目流程以及家电研发项目的风险管理状况,采用检核表审核、定期项目评估以及不定期检查三种方法相结合对家电研发风险进行监控。
(五)研发项目风险管理效果
家电研发项目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所需研发的功能,将实际的费用控制在成本核算的范围之内,使生产线能保质保量的进行了量产。项目的开发周期因此而缩短了,以往需要一年的开发周期缩减到现在的八个月,整整缩减了三分之一的量。项目组对项目全程的所有风险做到了全面掌控,做到了心中有数,实现了对风险的提前预防和有效控制,避免了因意外风险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项目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被有效的应用在了家电研发项目之中,高效地控制了整个研发阶段的成本。
三、结论
本文的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到家电研发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上,有助于减少项目风险和有效管控风险,确保达到项目预期总目标。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类似的家电研发项目的风险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潘丽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2]徐金磊.研发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和控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
篇3
(一)政策、行业风险评估国家产业政策是相对长期性、连续性和富有战略性的资源优化配置的宏观经济政策。国家产业政策规定:某个时期鼓励支持发展的行业、产品;在一定限度内支持发展的行业、产品。项目评估坚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前提的原则,既是银行参与投资宏观调控的职责,又是减少和避免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评估项目产品方案和产品纲领时,应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据此确定项目风险。凡属于国家瓶颈产业或行业优先扶持的,其风险度就相对较低,反之,风险度就相对较高。同时,要紧密结合地区规划要求,判断项目区域风险的大小,如果一地同类企业过多,考虑到未来分享资源和市场竞争的限制,则应谨慎确定项目风险,并相应提高预期风险,增加贷款风险管理的关切度。行业风险是指银行对不同行业发放的贷款,预期借款人未能按时归还贷款本息而导致的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行业风险评估是在政策风险研究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考虑引发行业风险的因素,从而了解这个项目所处的行业是否景气、风险大小。所以说行业风险评估无论对贷款风险的识别、规避,还是对贷款的分散、转移和化解,均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行业风险进行评估可以科学、合理地确定银行贷款的投向和投量,能够为降低信贷资产的综合风险度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根据不同行业的风险大小,商业银行可将贷款重点投向风险度较小的行业,在贷款总额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合理安排贷款期限,做到信贷资产结构安排的最佳组合,从而优化信贷资产的质量和结构。行业风险评估可以成为商业银行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挖掘那些处于成熟阶段、盈利能力较强、新增投资少、现金流入多的行业,为培育依托行业和存款基地提供参考。
(二)市场风险评估市场对于项目未来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客观地分析项目产出物的市场供求状况,科学地进行项目产品调查和预测,有利于事前控制项目市场风险。对于产品市场情况的驾驭,不仅要掌握产品市场的静态的现实的情况,更主要的是,要对产品市场的动态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合理的分析和预测,用以作为掌握贷款行业投向、产品投向和具体项目投向的重要依据之一。在确定市场风险过程中,通过确认产品属性、市场开拓的趋向、使用行业的用途及单位消耗量、消费条件、社会拥有量、现有企业生产规模、产品更新周期、价格、在建项目的生产规模,综合判断项目未来市场风险的大小,并据以确定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评估通过对产品市场情况的调查和信息资料的采集,进一步分析、研究市场供求关系,预测这种供求关系未来可能的走向,据此判断项目产品设计能力是否符合经济规模,并从目前市场偏好、产品属性确定项目产品未来市场占有率。当然,项目产品能否按最大设计能力生产和最大限度占领市场,还要受本身质量、性能、价格以及同业竞争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项目评估可以把相关市场因素可能对项目生产产生的影响,看作成一个个风险因素,根据各种因素发生风险概率的大小据以确定项目产品市场综合风险,这就是项目评估在项目产品市场风险预测、控制中所应发挥的预警作用。
(三)工艺技术装备风险评估工艺技术装备评估是对建设项目拟采用的工艺技术装备的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综合论证分析。项目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装备应具备一定的先进程度,在符合国家技术装备发展政策和技术进步装备政策的前提下,应比已有的同类项目的技术装备水平有所提高和进步。对某些知识密集型、技术较为尖端的产业,更应注意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保持与时代同步的发展水平,缩短与国外发展的差距。当然,这种引进方式虽然好,但也不能盲目地认为就不存在任何风险,还要受引进项目地区、企业筹资数额和消化、吸收程度的大小、配套能力能否保证先进工艺技术装备的效率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等方面的限制。对于一项先进的技术装备,必须经过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反复的实验,经过实验证明是成熟、可靠的,才能在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如果选择同类企业普遍使用但不能算是领先的工艺技术装备时,应注意研究工艺技术装备的使用寿命期,近期被淘汰的风险有多大,从而全面确定工艺技术装备风险。在对项目工艺技术装备进行评估过程中,应通过与同类企业工艺技术装备的对比,并结合产品技术经济指标来综合考察项目工艺技术装备是否先进、合理和适用,能否消化、吸收工艺技术以及配套工艺技术装备是否符合项目整体配套的要求。技术装备风险大小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项目评估可以在把握目前先进性和未来升级换代周期基础上,考虑各项因素后,对工艺技术装备风险大小加以综合评估判定。
(四)还贷风险评估在对基础经济数据的测算的基础上,评估项目盈利水平,整个生产寿命期现金流量状况,现金盈余或短缺对项目资金的影响情况以及能否按期偿还项目建设贷款本息,逾期甚至形成呆、坏账的可能性大小,同时还要考虑贷款投放是否符合银行有关规定要求,这对于项目建成投产后,能否如期发挥经济效益,保证贷款本息按时归还至关重要。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只有贷款本息全额收回,才能确保银行信贷资产的保值、增值,筹集、使用、再筹集、再使用资金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如果一旦项目在建成或投产期间出现了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将可能直接导致项目评估可行性基础发生改变,随着还贷能力的下降,使项目偿还期限延缓或无限期延长,风险系数骤然增大,这就要求在评估项目风险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不可预见因素,打足风险系数,并采取预防措施,增强项目抗风险能力,保证项目足额、按期偿还贷款本息。
篇4
1.市场营销的风险识别
企业要想进行风险管理,首先要对企业市场销售风险进行识别。识别风险时要按部就班的稳步前行,做到不遗漏、不着急。市场营销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战略性风险、操作性风险、财务性风险以及企业部门风险管理的监督与协调。战略性风险主要是由企业领导层负责对风险进行识别,内容主要有内部与外部环境的风险、营销战略上的风险,以及人力资源的风险等;操作性风险主要由市场部的工作人员负责识别,对市场定位风险、产品质量风险以及价格风险等;财务性风险是以企业的财务部为主,对结算风险、财务风险等风险进行识别。具体的识别方法有财务审查法、意见表法、流程图法、资料综合法、专家咨询法以及头脑风暴法。财务审查法是对企业的账目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查核,根据企业的需要制订查核规律,以及时发现风险的存在。意见表法指的是为可能预测的的风险项目做好清单,然后根据企业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意见,进行风险识别。流程图法指的是把关于企业所经营项目绘制成流程图,然后按照顺序一一进行分析,避免遗漏项。资料综合法指的是将公司所有的关于风险统计的报告,与相关的国家政策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专家咨询法指的是邀请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公司提供专业的风险识别。
2.市场营销风险分析
当风险经识别出来后,就要按部就班的按照危险轻重来分析,为解决措施的寻找做好铺垫。具体方法有:归类法、逻辑推理法和调查法、故障树法、筛选-监测-诊断法、德尔菲法(又称专家意见法)以及专家会议法。3.市场营销风险评估风险经过识别分析后,必须将相关资料整理收集,进行对比评估,根据风险的轻重缓急按部就班的采取措施。企业风险评估的传统方法有概率分析法、敏感分析法、经验估计法以及盈亏平衡分析法。
二、市场营销风险的防范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可以分为两类,风险的积极回避和消极回避。积极回避一般是根据自身和外界的具体状况,结合风险产生的原因和重要程度,对方案的内容进行调整,以此来回避所发现的风险;消极回避指的是对原方案的立即终止或放弃,来实现风险的回避。
2.风险控制
当企业已经找到风险因素产生的原因时,在可行的范围内对其进行控制,并采取措施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对风险的控制可以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因而成为企业经常选择的方法。比如当企业进行重大决策时,一定要对客户的信誉指数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建立客户的相关档案,对决策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避免企业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
3.风险分散
风险分散包括两种方式,分散投资和项目结合。分散投资的各个项目是不相关的,这样可以将风险分散,但是由于分散投资的资源不能共享,增加了企业的内部成本,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项目结合恰恰与分散投资相反,项目之间是存在关联的,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4.风险分摊
风险分摊指的是增加投资人,减少每个投资者所要承担的风险,从整体上降低项目的风险。5.风险转移风险转移可以分为财务转移和非财务转移两个方面,指的是将风险的承担由一个承担主体转向另一个主体,达到降低自身风险的承担。风险的财务转移指的是承担风险的主体不变,将风险转给了客户、担保人或保险公司;风险的非财务转移指的是经过委托、招标、出售等方式使承担风险的主体和财务都转移到其他企业后者个人,以降低自身的风险。
三、市场营销的基本准则
由于市场营销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且处于动态的管理,因此,要想做好市场营销风险的管理工作,需要遵循市场营销的基本准则。第一,以市场导向为准;第二,加强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以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第三,将宏观管理与具体管理相结合;第四,在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时,一定要做到责任与利益呼应;第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企业要加强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第六,企业管理决策要权衡好各方面的关系,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问题。
四、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的对策
1.关于市场营销环境风险的管理对策
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经济与国际化接轨,市场营销的国际化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市场环境的变化使企业营销面临的风险是企业最大的挑战。企业实行国际化的经营方式成为企业防范风险的最好方式,虽然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方式可以拓宽市场,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生产经营,但与此同时,也会为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如何管理经营,如何控制成本,如何在新的环境里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这些都要求企业及时提高企业自身的知识水平。在国际化营销的大环境里,怎样能使企业跟上国际化的步伐,需要实施什么样的战略方针,怎计划并实施企业的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到底有哪些潜在的风险需要企业做好防范。企业研究并计划好如何应对以上问题,有利于企业与国际化市场接轨时,降低自身的风险,在挑战机遇的同时,抓住机遇,使企业更好的前进。在市场国际化的同时,信息的网络化、国际化紧随而至,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及时的投入到信息网络化的大环境中,抓住机遇,比如应用电子商务来收集管理储存信息,但使用电子商务进行资料的额管理,也是存在风险的,比如信息泄露风险以及结算风险等。
2.关于市场营销定位风险的管理对策
市场营销是建立在市场细分基础上的目标选择市场和市场定位,目标市场营销就是开发市场的有利条件和选择目标市场和市场群,针对市场进行产品开发,产品包装,产品销售,然后针对有兴趣的群体进行销售。但目前我国企业大多数实行多产品销售的手段,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目标市场销售。多产品销售的产皮没有针对性,只用品牌的新鲜感来吸引顾客,实现短期效益。这种销售方式显然不利于企业产品的品牌建设。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只注重产品生产和销售操作,往往对市场细分视而不见,长期的忽视行为导致企业陷入盲目的营销状态,最终陷入行销的风险之中。随着市场经济国际化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要想对此类的风险进行防范,就必须重视市场细分的重要性,制定有效的市场细分制度,把责任明确到各部门及部门每个员工,并对市场细分的结果进行考核研究,制定可行性报告。有效的市场细分需要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可测量性,对可以测量的因素的基本状况做测量;第二,可接近性,在对产品进行定位和组合时,需要保证市场能够提供销售产品;第三,实质性,作为子市场,规模要足够大到可以值得企业专门去做营销策略和组合方案,以此才能保证企业的盈利;第四,可行性,销售产品的销售计划必须能够吸引顾客群体,并能服务于市场。评估目标市场时,要求企业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的营销战略定位,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对目标市场的相关资料进行仔细分析,包括目标市场的销售额、销售利润以及销售的增长率等。增长速度快的目标市场往往是不适合小企业的,这样会增大风险,他们会选择相对吸引力小的,但是却是有利润空间的目标市场。对于目标市场所存在的结构优势进行细分,如果目标市场的规模够大,发展够理想,但是利润空间却小,那这个目标市场就可能缺乏发展的优势。企业要选择的目标市场必须吻合企业的长期发展的战略计划,如果不符合,会分散企业的精力和资源,会制约企业的发展。企业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市场提供的价值和优势都超过竞争对手,才会立足于目标市场。企业在选择市场覆盖率上,有三种方式:无差异营销、有差异营销、集中式营销。为了避免企业陷入市场覆盖率的危险中,产生竞争失败或错失良机的后果,企业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要看公司的资源是否与目标市场需求的资源相符并能满足目标市场,如果出现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应该选择集中式的处理方法;第二,在选择无差异性营销手段时,要看产品的设计种类,单一产品适合无差异性营销,复合型分散种类的产品适合集中式营销,第三,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第四,市场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策略的变更。在市场进行定位时,要做到三步:定位应该形成的优势;选择其中正确的优势;对市场进行正确的定位。在定位的过程中,应该有效的避免以下三种错误定位:过高定位、过低定位;模糊定位。如果企业的定位必须进行调整,那就一定要按部就班的来调整,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顾客因定位变化所产生的困惑。
3.关于市场营销组合风险的管理对策
营销组合所存在的风险包括:第一,营销组合与市场的定位和竞争策略没有一一对应,这就要求企业要根据是企业的营销原则进行销售产品组合,并随时根据企业竞争策略的变化进行调整。第二,营销组合的各个方面因各种原因没有形成整体。营销产品的风险主要包括:产品研发、产品设计、产品质量以及整个产品的品牌策略。这里我们着重针对产品设计上风险的管理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产品设计对企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如果产品设计上显现的太单一,会是企业陷入风险中。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明确造成风险的原因,风险成因可以总结成以下四点:首先,就是产品的设计观念,容易出现超越消费目标需求的产品设计,产生错误的观念;其次,产品生产对设计要求不严。这样容易引风险,导致起企业的损失和浪费。再次,企业的研发设计团队的组合呈现出不合理因素。最后,企业缺少奖罚机制。面对设计上所存在的风险,企业就应该首先做到高度重视并严格贯彻研究设计的思想,并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宗旨,以超过竞争者为目标,最终获得市场的有利条件。企业要严格要求产品的设计,提高设计标准与设计理念,遵守设计程序,满足市场的需求。对已经投入市场的产品设计,公司要定期做好回馈意见,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以满足市场和消费群体的大众化要求,如果在投入市场之前,要首先对产品的设计进行检验,如果不合理,将决不要对产品进行下一步生产,应立刻中止原计划的进行,避免成品问世进行销售时所出现的风险。在品牌策略上,手下企业要了解品牌的四个层次,价值、属性、利益和个性,品牌策略的难点是开发品牌深层次的价值和个性。不同的品牌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果企业建立了品牌并且认定这个品牌,就要进行保护,如果半途而废,会导致企业损失之前在品牌上所投入的注意力和物力,同时企业还需要重新建立品牌呢,重新制定品牌策略,这对企业的发展是最为不利的。企业在对所销售的产品进行宣传时,广告的重要作用就随着而来了,广告的设计要根据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在广告的宣传中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有很多企业所做的关于产品的广告缺乏新意,导致消费者对广告产生逆反心理,讨厌这个广告的同时,讨厌生产的厂家,从而影响了销售;还有的广告正与其相反,广告做的好,但是产品做的差,产生失信的行为。因此,企业在管理产品广告时。一定要在制定之前,考虑到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产品在市场所占的份额,在播出时,要考虑到广告播出时的竞争与干扰以及广告播出时的次数问题。
五、结论
篇5
关键词:软件项目;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模糊理论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6-3871-03
Software Project Risk Assessment Model Based on Fuzzy Theory
PEI Yu
(School of Management, China Mining University, Xuzhou 221008, China)
Abstract: Many uncertainties always exis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process ofsoftware project, To handle with the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 of software project, the paper proposes a software project risk assessment model based on Fuzzy theory. Using the model, we can assess the consequences and the loss of the risk, besides, it can measure a combination of impact of a certain risk from a variety of risk and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overall consequences from individual risk. Practice proves that the model can predict risks and identify the sources of risk. In a word, it provides a way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probability and increase the rate of the succes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software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risk assessment; fuzzy theory
项目的创新性、一次性、独特性及其复杂性确定了项目风险的不可避免,而软件项目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随着技术更新和产业环境的变化,软件项目趋向于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使得项目涉及的风险太多,各种风险之间相互影响,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导致软件项目开发的失败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科学的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产生的影响,分析各个风险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此对软件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很有必要。
典型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主要包括产品需求的识别、需求的分析、产品设计、编码、测试。在整个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任何一个阶段的问题都可能会导致项目的失败,因此,在项目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要进行风险管理,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软件项目涉及的风险很多,有些甚至是致命的。软件项目风险管理就是识别风险和风险源,将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及问题装换为具体的可以被描述和估量的风险,并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的工具对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对风险进行跟踪控制、使风险对项目的影响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保证项目的成功。软件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分为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风险评估又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以及风险应对计划,而风险控制包括风险的跟踪与回馈[8]。图1画出了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风险评估是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核心与基础,直接影响着风险的后续过程以及项目的成功与否。目前,现有的软件项目风险评估方法基本上都只是作定性的分析,就算有定量分析,但由于经验数据不足而更多的依赖于人的评估,而专家在决策时又存在偏好问题,这都给评估带来了更大的困难。针对软件项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文中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软件项目风险管理评估模型。
1 模糊理论
1.1 模糊理论相关概念
在日常生活的现实里,模糊总是如影随形,所以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我们无法避免模糊性,如果事事都要求精确,那就无法顺利的交流,特别地,针对某些问题,适当的模糊可能会使问题得以迎刃而解,灵活性大为提高。
模糊理论(Fuzzy Logic)是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系的L.A.zadeh教授于1965年创立的模糊集合理论的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模糊集合理论、模糊逻辑、模糊推理和模糊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模糊集合,表示界限或边界不明确的特定集合,以特征函数来表示元素与集合间的归属程度,一般特征函数又称为归属函数,其值在(0,1)之间,模糊集的表达式如下,A= 其中x1,x2……xn代表有限集X={x1,x2……xn}中的元素,μ(xi)表示元素xi在模糊集(A,μ)中的归属度[3]。
语义还原,为了适合人的思维习惯,将模糊语言还原成自然语言表达方式。通常通过计算模糊数间的语义距离,并取其最小值,作为最接近的自然语言。
1.2 模糊理论的应用
模糊理论发展至今已接近三十余年,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工程科技到社会人文科学都可以发现模糊理论研究的踪迹与成果。在软件项目风险评估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
1) 风险结果评估,将识别出的风险,用模糊语言描述其发生的可能性,再通过模糊数的截集运算计算出风险的概率。
2) 风险影响评估,通过模糊数的截集运算计算出风险影响通过风险分析网络得出的风险发生可能性,可以评估常用于衡量风险程度的风险当量以外,还可以评估多种风险对某种风险后果的组合影响,以及单个风险对整体后果的综合影响。
3) 风险结果还原,使用模糊数间的语义距离将评估结果转化为自然语言描述。评估结果以量化数据和自然语言两种方式表述。
2 基于模糊理论的软件项目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理论的软件项目风险评估模型考虑到软件项目中普遍存在的经验数据不足及评估语言的不确定性,引入模糊学概念,采用隶属函数的描述方法,运用多值逻辑,由专家使用模糊语言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进行评估,很好地解决现实评估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问题。软件项目风险评估模型就是以模糊集合论为基础、专家综合评估为核心的评估模型。该模型引入专家信任度平衡其对评估结果造成的影响,使评估数据尽可能的客观和科学。在该模型中,专家使用模糊语言进行评估,通过模糊数的截集运算计算出风险的概率及影响,度量数据解模糊化后计算出风险的综合影响并进行排序,最后使用模糊数间的语义距离将评估结果转化为自然语言描述。评估结果以量化数据和自然语言两种方式表述。
基于模糊理论的软件项目风险评估模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因素权重、模糊评价集、专家信任度、风险评估、风险影响综合评估和语义还原7部分内容[1]。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的主要任务是识别风险和风险源,将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及问题转换为具体的可以被描述和估量的风险。
1) 识别风险源。项目初期,软件项目经常存在未制定项目计划、项目需求不确定、技术或方法选择不 恰当等风险,而风险识别的目的是在风险发生之前,挖掘出潜在的风险,并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以 便采取措施缓解或避免,使风险危害降到最低。常见的识别方法有:头脑风暴法、Top-10风险列表法、Del―phi法、访谈法等。其中SEI基于TBQ的风险分类系统,问卷设计合理、科学,组织规范,系统性强,应用较为广泛。
2) 建立初始风险清单。将识别出的风险因素通过合并相似、删除重复、添加遗漏等操作,整合成用自然语言描述的风险清单,包括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触发的条件、关于该风险的描述、风险产生的后果及可能造成的影响。
2.2 风险因素权重
在不同的项目、不同的环境及不同的资源下,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用风险因素的权重系数向量A[a1,a2,…,an]T表示。其中n为风险因素个数,ai为第i类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ai可由层次分析法(AHP)求出,具体方法是:1)将不同的风险因素列成比较矩阵;2)按照表1 中的1~9标度法进行两两比较;3)由方根法求其权重值,归一化处理得到向量A,并求出一致性指标CR;4)当CR
2.3 模糊评价集
1) 定义风险发生概率的模糊评价集。在缺乏项目历史数据的情况下,领域专家将使用 “不可能”、 “可能”等模糊性语言评价风险发生的概率,即模糊评价集Hp {极不可能,不可能,中等,可能,很可能}。
2) 定义风险因素后果集与风险后果模糊评价集。风险因素后果集D{进度,费用,质量),风险对后果影响的模糊评价集Hc {极低,低,中等,高,极高},当用三角模糊数表示H 与H 时,其隶属函数如图2所示,Hp 与Hc 和 -截集间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2.4 专家信任度
专家由于从事研究的领域不同,对软件开发中各种风险危害程度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专家在评估不同风险因素时的权威程度也是不同的[3]。如项目管理专家在评估项目管理风险、人员风险等方面远比技术专家权威得多。专家信任度矩阵用 W表示,它由 m位专家(行),n类风险(列)组成,表示第i 位专家在评估第 j个风险时的相对重要程度。每列的值的计算步骤与风险因素权重计算相同,且和为 1。
2.5 风险评估
1) 风险发生概率的评估。风险发生概率评估是指专家使用模糊评语集构建模糊专家评估矩阵P,以此评价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 由m位专家(行),n类风险(列)组成,任意一个Pij 表示第i个专家对 第j类风险因素发生概率的评估值。为了消除专家因所处研究领域与偏好而产生的评估偏差,采用专家信任度修正评估结果,得风险概率综合评估矩P综合 =[P1,P2,…,Pn],其中Pj= 。
2) 风险后果评估。风险后果评估是指专家使用模糊评语集Hc 构建模糊专家评估矩阵C,以此评价各种风险对后果集D造成的影响。以成本这一后果为例,C由m位专家(行),n类风险(列)组成,任意一个cij 表示第 i个专家就第 j类风险对成本的影响做出的评估,同时使用专家信任度修正评估结果,得风险对进度的影响评估矩阵C进度[C1,C2,…,Cn],其中Cj =。同理,可求出风险对其他两个后果的影响评估矩阵,合并可得风险对后果集D的综合影响评估矩阵C综合,该矩阵由3种后果(行)、n类风险(列)组成,任意一个Wij 表示第 i类风险对第i种后果造成的影响。
2.6 风险影响综合评估
风险当量是评估软件风险程度的关键指标,目前的分析方法通常由风险概率与后果的乘积度量出单个风险对各风险后果的危害程度,而多种风险共同造成的损失以及风险对整体后果的影响却无法体现。为从多维视角更深入地了解风险,以更好地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采用如下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R当量=P综合×C综合
R组合=[R1,R2,R3]T,其中Ri=
R综合=[R1,R2,……,Rn]/[R1+R2+….+Rn],其中Ri=
2.7 语义还原
由上述步骤计算出的综合评估结果为模糊数形式,为了适合人的思维习惯,需将其还原为自然语言表 述.根据Dubois和Prade的两集合间的欧几里德距离,以及Ross提出的改进欧几里德方法,采用间接方法计算模糊数间的语义距离。
定义模糊数A、B、C和D,A和B均为三角模糊数,C=A×B,D为预定的模糊评语。A、B和D的模糊数分别表示为(l1,m1,n1)、(l2,m2,n2)和(l3,m3,n3),要计算模糊数C与D之间的距离,根据语义距离公式,计算出Cmin(i)和Cmax(i)(i=a,a取0或1),有:Cmin (0)= l1 l2,Cmax(0)= n1 n2 ,Cmin= Cmax(1)= m1 m2。两模糊数C与D之间的距离为 [10]
dCD=
计算出的模糊数与评语集中各个评语的距离,取其最小者,即为最接近的自然语言.
3 总结
可以通过实例验证,在传统风险控制方法不能有效解决风险评估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构建软件项目风险评估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造成的影响的。而文中基于模糊理论的软件项目风险评估模型既能计算出风险因素对各种后果事件的综合影响,还能使用风险权重度量多种风险的组合影响,克服了传统评估中评估数据的缺乏和人的因素的综合影响,并且能还原成自然语言,客观科学,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赵冬梅,吴敬,陈霄凯,等.软件项目的模糊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5,22(4):92-94.
[2] 左怀远,米根锁.软件项目中的风险管理研究[J].世界科技发展与研究,2008(3).
[3] 唐爱国,王如龙.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软件项目风险评估模型[J].计算机工程,2008,34(22).
[4] 许数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5] 潘春光,陈英武,汪浩.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J].控制与决策,2007,22(5).
[6] 陈丽蓉.软件开发项目中的风险管理[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7] 岳闻婧.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软件项目风险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2008(5).
[8] 袁瑞萍,吴祈宗.基于credal网络的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模型[J].微计算机信息,2008(36).
[9] 李洪兴,汪培庄.模糊数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
篇6
为了获取高质量的软件,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的工作步骤就是软件过程。通常人们用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来描述软件过程,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规定了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哪些阶段及各阶段的执行顺序。
生命周期模型为软件开发提供支持,为软件开发过程中所有活动提供政策保证,为参与软件开发的所有成员提供帮助和指导。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适用与否,对于软件开发的成功、用户的满意影响巨大。
做任何事情都有风险,软件开发也一样。软件风险使任何软件开发项目中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产品的质量,因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如果能够及时识别和分析风险,进而采取相应措施去设法避开或转移风险。螺旋模型是根据系统包含的风险看待软件开发过程的一种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螺旋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使用原型及其他方法来尽量降低风险。理解这种模型的一个简便方法,是把它看作在每个阶段之前都增加了风险分析过程的快速原型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简化的螺旋模型
2.瀑布模型
螺旋模型是由TRW公司的B.Boehm于1998年首先提出的,综合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点,还增加了两者都忽视的风险分析,把开发活动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将风险减到最小并控制风险。
螺旋模型以需求和一个初始的开发计划(包括预算、约束、人员安排方案、设计和开发环境)为起点,在产生“操作概念”文档(它从高层描述系统如何工作)之前,该过程插入一个评估风险和可选原型的步骤。在操作文档中,一组需求被指定并进行详细检查,以确保需求尽可能完整和一致。因此,操作概念是第一次迭代的产品,而需求则是第二次迭代的主要产品。在第三次迭代中,系统开发产生设计,而第四次迭代能够进行测试。完整的螺旋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完整的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项目从小规模开始,然后探测风险,制定风险控制计划,由此确定下一步项目是否还要继续,然后进行下一个螺旋的反复。螺旋模型第一圈的开始起点可能是一个概念项目,也可能是被舍弃不用的项目。螺旋模型的每一次迭代都根据需求和约束进行风险分析,以权衡不同的选择,并且在确定某一特定选择之前,通过原型化验证可行性或期望度。当风险确认后,项目经理必须决定如何消除或最小化风险。
螺旋模型的每一次迭代都包含了以下六个步骤:
(1)决定目标,替代方案和约束。
(2)识别和解决项目的风险。
(3)评估技术方案和替代解决方案。
(4)开发本次迭代的交付物和验证迭代产出的正确性。
(5)计划下一次迭代。
(6)提交下一次迭代的步骤和方案。
螺旋模型随着项目成本不断增加,风险逐渐减小。在每次迭代结束后都需要对结构进行评估和验证,以帮助软件开发小组加强项目的管理和跟踪,当发现无法继续进行下去时,可以及早地终止项目。
同其它生命周期模型相比,螺旋模型比较复杂。螺旋模型的特点鲜明。每一圈是一个阶段,每个阶段里又有一些活动。阶段可分为操作的概念、软件需求、产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和测试、验收测试、实现。活动包 括需求与计划、风险分析、设计与制作、用户评价。螺旋模型为软件项目的管理人员及时调整决策提供了便利,从而降低软件开发的风险。
螺旋模型支持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用户可能会不断修正原来提出的需求,甚至可能增加新的需求。为了适应这种情形,原形的总体结构、算法、源代码和测试方案都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和可修改性。在螺旋模型中,需求分析和软件实现是互相依赖、紧密联系的。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依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需求规格说明来进行软件实现;实现过程中,又对需求规格说明进行精确,结合新发现的需求和用户提出的新的需求对需求规格说明进行修改。需求规格说明是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基础。螺旋模型要求用户不断为原型进行评估,用户关于原型的意见对后续软件开发起决定作用,用户参与到软件开发的所有关键决策中。螺旋模型有助于提高所开发的软件产品的适应能力,这种模型强调原型的可扩充性和修改性,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一直存在原型的进化,这就要求软件开发人员考虑到未来所有可能的软件进化,设计出易于扩充、易于修改的软件产品。
螺旋模型有许多优点:对可选方案和约束条件的强调有利于已有软件的重用,也有助于把软件质量作为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目标;减少了过多测试(浪费资金)或测试不足(产品故障多)所带来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在螺旋模型中维护只是模型的另一个周期,在维护和开发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风险分析可使一些极端困难的问题和可能导致费用过高的问题被更改或取消。
螺旋模型并不完美,主要优势在于它是风险驱动的,但是这也可能是它的一个弱点。除非软件开发人员具有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这方面的专门知识,否则将出现真正的风险:当项目实际上正在走向灾难时,开发人员可能还认为一切正常。因此,需要开发人员具有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还需要管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专注及有管理经验。而且螺旋模型要求用户参与阶段评价,对用户来说比较困难,不易取得好的效果。过多的迭代次数会增加开发成本,延迟提交时间;并且在迭代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标识重要的客户需求和关键的改进点,就会在人力、财力和时间方面引起无谓的损耗。
不是任何软件都可采用螺旋模型进行开发的,螺旋模型主要适用于内部开发的大规模软件项目。如果进行风险分析的费用接近整个项目的经费预算,则风险分析是不可行的。事实上,项目越大,风险也越大,因此,进行风险分析的必要性也越大。此外,只有内部开发的项目,才能在风险过大时方便地中止项目。
在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很多东西前面无法计划的情况下,一般尽量采用螺旋模型,并且开发者必须精通风险分析和风险排除方面的知识及经验,这样,使用螺旋模型才会获得成功。
3、结束语
篇7
电商巨头京东和阿里分别推出了自己的消费金融业务――“京东白条”和“花呗”,允许用户先“剁手”下单,后面再慢慢分期付款。另外两家创业公司――分期乐和趣分期把这个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干脆推出了瞄准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且都获得了上亿美元的融资。与上述两类消费金融业务有所不同,去年11月底上线的“闪白条”面向的是更广泛的消费人群和更多类型的电商平台。
应用场景是什么?
“闪白条”上线之初就拿到了5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目前已经与美丽说、去哪儿、银泰网、贝备网、天天网、星美汇、万集客等电商平台达成合作,积累了近20万用户。“闪白条”的官方网站是这么介绍的:采用互联网大数据方式进行信用征集,闪速信用评估,实时完成授信,提供不同支付场景下的“先消费,后付款”服务。
“闪白条”联合创始人兼CEO盛阳介绍说,闪白条是一款基于大数据技术与风控技术,针对全网电商平台尤其是以90后网购用户为主要消费群体的电商平台提供的赊购服务,能让电商平台用户体验到“先购物后付款”的消费方式。简言之,这是一家电商白条解决方案提供商。
风控问题如何解决?
盛阳说,在实际的操作中,与电商平台进行服务对接后,“闪白条”通过综合互联网海量数据与电商数据信息的采集、挖掘,以及对100多个风控模型全方位地进行用户画像与风险评估,为电商平台用户做用户画像与风险评估,从而给予授信和信用消费额度。随后消费者可自由在该平台上享受零担保、零首付、最高2万额度、最长50天免息期、自由分期、灵活还款的闪白条服务。
篇8
2002年的“花旗事件”使我国金融界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商业方法专利对国内金融领域的深远影响。入世之后,作为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进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截至2011年底,共有57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了1322个营业性机构。2001年外资保险公司的保费总规模只有不到33亿元人民币,而2010年底,外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已达到了634.3亿元人民币,为2001年的20倍,市场份额为4.51%。与此同时,我国保险业产品竞争却日趋同质化,缺乏保险创新与保护意识,面临着竞争力下降的风险。尤其是发展保险商业方法专利领域,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概念界定
商业方法是为处理或解决商业经济活动或事务而由人类智力创造的活动或规则。但传统意义上的商业方法通常被认为是“智力活动的规则或方法”而不受专利法的保护。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传统商业方法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形成一个包含商业思想与商业模式的系统工程。肇始于1998年的state street bank案,标志着美国正式承认了具有“实用效果”的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商业方法专利”就此确立。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商业方法专利涉及的是那些借助数字化网络经营商业的、有创造性的商业方法。因此,授权的基本条件是将商业方法与信息网络技术结合形成技术方案,突出技术特点,这是与传统商业方法最根本的区别。
作为现代服务业核心的金融业,其发展表现出业务信息化,市场一体化和规则国际化等特点。金融创新主要依赖于商业方法的更新换代,不断融入的技术创新元素为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切入点。具体到保险领域,保险商业方法专利是指那些结合数字网络经营的能够增进业务、降低成本、抵御风险、提高效率的保险商业方法。事实上,但凡保险商品的创新、行销方式或技巧的提升、风险选择机制的改善等都可以申请专利。保险商业方法专利依技术领域可分为产品设计、营销模式、评估分析、信息管理、理赔支付和其他辅助等六类,从保险业务的各个领域为极易模仿的保险创新提供排他性法律保护,带来垄断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保险企业战略布局的有力“筹码”,不仅能助其获得保险行业的竞争主动和竞争优势,还可能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的途径形成未来的行业标准,因此大大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
二、我国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人构成特征分析
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人分为保险相关机构、非保险机构、自然人三类,截至2011年底,在我国的申请总量为215件。其中保险相关机构的申请数量为52件,只占总量的24.2%,这其中还包括少量与自然人或非保险机构共同申请以及社保相关机构申请的专利;而非保险机构的申请数量高达104件,个人申请数量也有59件。这说明保险机构申请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积极性不强,对事关自身发展的专利战略资源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给了以科技、通讯、科研院所为主的非保险机构以及自然人提早布局的机会,进而通过转让或授权获取利益。
从国别构成上看,境外申请人占我国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申请量的47%,为101件;而境内申请人占53%,达到114件,逐渐扭转过去境外申请人一家独大的局面。尽管申请量平分秋色,但境内外申请人的构成还是有很大不同。境外申请人主要是非保险机构,占其申请量的56.4%,其次为保险相关机构,占37.6%,自然人申请者寥寥无几;虽然境内非保险机构也是申请的主力军之一,但更多的是自然人申请者,占比高达46.5%。表1反映了境外申请人集中度,仅前六名的境外公司就占境外申请人申请量的52.5%,前六名的国家更是覆盖了境外申请量的86.1%,而申请2件及以上的境内申请人共11位,仅占境内申请量的28.1%,其他申请人均为单件零散申请。
申请人构成特征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1)保险商业方法专利以非保险机构申请为主,由于商业方法离不开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研发实力较强的非保险机构拥有先天优势;(2)境外申请人集中于少数企业和发达国家,在保险商业方法专利领域,我国面临美欧日等金融技术强国集合创新、技术、资金、管理等优势的“集约化竞争”,其规模远远领先于境内“散兵作战”的格局;(3)境内机构申请人比例偏低,这表明境内保险机构专利意识较弱且自身研发能力有限,同时也尚未形成与非保险机构在专利收购或合作研发上的良性互动。另外,对于集专业性和技术性于一体的保险商业方法专利,很难想象大多数申请人为自然人,因此过高的自然人申请比例可能预示着企业职务发明的流失。
(二)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量变化趋势分析
1997年以前,我国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申请量很少。随着其后美国法院对商业方法专利的认可及我国入世等影响,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量开始逐步上升,个别年份更是由于部分申请人的批量申请而达到小高峰。这说明业界正逐步重视其潜在价值,并积极进行布局,其中,拥有成熟技术和专利战略意识的境外申请人借助各国对商业方法可专利性态度转变的契机,顺势推行“专利先行”战略。2008年,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我国保险业进一步加大了研发申请力度,不仅申请量一举超越境外申请人,且优势正逐年扩大。虽然专利数据割断影响了近两年的统计,但从已经公开的专利来看,优势扩大的趋势不会改变,这预示着我国保险业的竞争态势或逐步发生扭转(如图1所示)。
(三)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授权情况分析
专利申请只能代表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发展趋势,然而要使其发挥更大的战略价值,还需要获得授权。考虑到保险商业方法专利对我国保险业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各国对商业方法“技术性”标准的莫衷一是,我国专利行政部门实行了较为严格的审查标准。因此,215件专利申请中,视为撤回和驳回申请的专利占据一半以上,达110件,而真正获得授权的专利只有17件,占总数的7.9%。为数众多的未决专利(包括公开和实质审查中的专利)显示近年来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力度有所加强,其中近2/3来自境内申请人表明其已经在专利布局上比境外申请人更加积极。
虽然国内保险业不断扭转专利布局上的不利局面,但外资企业在专利数量和质量上仍处于优势地位。表2反映了外资企业在保险商业方法专利上的授权情况,尽管日本以14件申请排在瑞士、美国之后,但高达50%的授权率足以证明其超强的专利意识和技术实力。授权专利中有8件进行了pct申请,表明其是具有较高价值的核心保险商业方法专利,而其中大部分更是近几年才被授权,说明其技术仍较新颖,战略价值正日益显现。相较之下,来自境内的授权专利主要涉及身份认证或数据存储,多是兼顾保险业的使用,在系统性和针对性上差距悬殊。
(四)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技术趋势
前已述及,我国保险商业方法专利可分为六大技术领域:产品设计是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发
、管理新型的保险产品或保险系统;营销模式主要指基于现代技术手段的保险销售、保费支付、合同签订等与服务购买相关的方法和系统;评估分析则是为合理决策而开发的风险评估、预警以及数据分析系统;信息管理系统针对保险公司内部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和管理;理赔支付系统则是将理赔或支付的工作与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高效便捷;而其他辅助系统还包括培训、绩效、防盗以及个别险种殊方法的应用。
在我国现阶段,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主要竞争领域集中在产品设计、营销模式和评估分析三类。这三项分别占申请量的23.3%、23.3%和19.1%,总计65.6%。其中,境外申请人凭借其先进的专利意识和技术实力已经在产品设计、评估分析领域形成优势,表明其更注重保险商业方法的整体创新和风险管控。而境内申请人对营销模式的偏好体现了国内保险业仍旧沿袭以营销渠道为主的外向式经营思路,忽略了向产品创新、风险评估等内涵式增长方式的转变。
境内申请人之所以在理赔支付、信息管理和其他辅助领域占据优势得益于大量与社保及交强险相关的专利申请,其多涉及保金支付、身份认证和车辆勘验等技术,而外资目前是无法进入这两个领域的。可见,产品设计和评估分析无疑是现阶段国内保险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领域,方能与营销模式共同组成拉动保险创新的“三驾马车”,而前两者显然更考验企业的技术实力。
三、发展我国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战略应对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国内保险企业对专利申请缺乏重视,尚未形成有效的研发体系,更没有指导专利管理、布局、运用的方针政策,而外资企业虽然在申请总量上优势不再,但在产品设计、评估分析等关键领域的专利数量和质量优势仍旧十分明显。有鉴于此,国内保险企业宜运用基础性、防御性的专利战略来反制外资企业的专利攻势。
(一) 集思广益,为我所用
研究发现,本应作为申请主力军的国内保险企业仅有14件申请方案,创新活动极其匮乏。这与目前保险企业的研发体系密不可分,其研发项目往往由总部或各省分公司发起,绝大多数的基层员工无法参与其中。而事实上,基层员工在与客户接触过程中往往会有更多的改进意见和创新理念。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创新反馈渠道,通过论证筛选,从具有现实意义的创新意见中提炼研发项目,建立一套“由下而上”的创新体系。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国内保险企业可以成立内部创新基金,对提出创新意见、形成专利申请、成功获得授权、进入实际应用等情况实行分级物质奖励,鼓励员工提出更多更好的创新意见。在企业创新活力充分激发的同时,也应注意“为我所用”。保险商业方法专利较高的境内自然人申请比例可能预示着职务发明的流失,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警示教育,通过劳动合同明确专利归属,必要时运用诉讼来保护自身权益。
(二) 多方借力,优化配置
国内保险企业长期沿袭营销攻势和渠道扩张的发展模式,短期内不可能转型为创新驱动的技术型保险企业。但研究也表明,以咨询、科技企业为主的国内外非保险机构提出了大量专利申请,显示其对这一领域的浓厚兴趣。因此,财力雄厚的国内保险企业完全可以借力这些非保险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如此便将资金、市场、技术等资源充分配置,国内保险企业也避免了组建研发部门时所面临的资金、人才、组织架构、产出效率等方面的困扰。当然,一种将保险企业的资金资源发挥到极致的专利获取战略是直接进行专利收买或以此为目的的企业并购,虽然省去了研发环节,但仍应借助专业机构对目标专利进行充分的甄别分析和评估预测,确保实现战略价值。
(三) 围而不歼,迫其授权
近年国内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申请迅速攀升,预计对外资企业的数量优势会逐步扩大。但应清醒地看到,外资仍牢牢掌控产品设计、评估分析等核心技术领域。要与外资企业一较高下,拥有数量优势的国内保险企业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围歼战”,该战略着眼于外资核心专利的外围应用和上下游产业,通过大量布局成本较小、技术较低的外围专利对其形成包围或牵制,阻止该专利的大规模运用。如瑞士再保险公司已获授权的“热带气旋”和“洪水”预测的两项专利,实质上都是以计算机、传感器技术为基础,在参考历年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各种变量进行概率运算。对此,国内保险企业完全可以借鉴其技术资料,对火灾、地震,甚至是与“风”和“水”有关的其他自然灾害进行同样的研发申请并将其“团团围住”,但之后却不宜贸然对其发动无效诉讼,毕竟外资企业技高一筹,且专利诉讼耗时耗力。因此,“围而不歼”,迫使外资企业进行专利授权,甚至是主动放弃权利才是明智的选择。
篇9
影子银行的概念,是金融创新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这个词汇才正式诞生。国际上所指的影子银行,主要是围绕信用衍生品市场而言的。而在我国,则主要在银行界的交易市场,是以信用创造的产品和短期流动性管理产品为主要经营业务的机构的统称。
最典型的影子银行的产品就是回购,其次是证券化,即IBS。而这些产品在中国,基本上没有或者是处于刚萌芽的发展阶段,其中回购存在的时间稍微长一点,但回购中的抵押资产主要是政府债、国债——这种产品基本上没什么风险。在国外的回购市场上,企业类信用级别差的债券甚至是IBS,都可以作为回购质押的资产进行交易。
根据一些机构研究的数据,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大概在25万亿元到30万亿元之间,包括了有中国特色的产品,例如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等。更多的人认为,现在存在于市场的小贷公司、金融担保公司,其产生的信用量不一定计入了影子银行的规模。其实,这部分居于底层的信用规模,更加贴切的称谓应该是影子信贷市场。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庞大的“影子”?其实,影子银行在市场上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融资成本的问题。在民间金融的运作过程中,无论是借方还是贷方,都是由熟人关系衍生而来,在不断的业务交往中,集聚了大量的数据,而民间金融机构则通过这些数据进行信用评估、风险评估,并在评估的基础上设置产品,提供服务。这种操作模式规避了传统信贷市场上监管方多次收取费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金融活动的资金成本。
以前,我国民间借贷市场利率比较高,但是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出现,民间借贷利率呈逐步下降趋势。这是由于互联网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分析风险溢价。例如现在的阿里金融,它之所以能够颠覆传统金融,正是因为基于海量数据分析上的风险控制,大大优于传统金融中的人工风险控制。
篇10
关键词:风险评估;机电产品;安全性;检测指标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143
0 前言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机电产品已经成为了社会中的一部分,同时,也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机电产品的使用安全问题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为了从根本上保证机电产品的使用安全,国内外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了对机电产品安全性的研究,并从产品寿命周期、基本性能、运行状态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完善,制定了全新的安全检测标准,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
1 机电产品安全性检测概念
机电产品的安全定义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都有着各自的寿命周期,因此,在机电产品使用过程中可以在有效的时间、成本内,对该产品运用相关的管理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电产品的风险可以达到指定的接收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不仅仅通过一些专业技术和管理手段就能将机电产品的运行风险降低,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御措施,从根本上提高机电产品的使用安全。
对于机电产品安全性的主要定义,就是指产品在运行过程中在指定的时间内接收完整的风险执行能力。而机电产品的安全与安全性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安全是一种条件和状态,安全性是产品在设计、生产时自身带有的品质,与产品的可靠性与维修性紧密的联系。产品的安全性在产品设计中就已经决定,其中是结构、功能等部分都是通过对产品的设计才完成的,要想改变产品的安全性就应该将产品的整体结构、设计方面进行全部改造。
2 风险评价机电产品安全性检测现状
现阶段,我国风险评价机电产品安全检修体系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借鉴国外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将原有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创新、完善,保证机电产品的使用安全。
虽然说对各个电机产品的使用安全进行完善,但是产品在使用时仍会出现安全事故,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按照国家制定程序进行检测,导致机电产品的检测环节出现问题。只有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根据电机产品现状制定对应的检测制度,建立了相应的产品安全认证系统,通过对产品的认证的评估产品在日后运行时的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 机电产品安全性能检测指标模式基础理论
3.1 失效类型以及影响分析
失效类型主要对机电产品的系统、组件、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为其中的失效模式的定性进行评价,找出其中的不足加以改善。这种类型也是对机电产品安全性评估的重要工具。FMEA被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失效模式分析,如图1所示,并将其中影响其危害系统标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从其中获取更多的机电产品信息。
3.2 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机电产品的不特定状态进行分析,并将一些可能发生问题、故障的概率总结出来。另外,这种分析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机电产品的运行现状制定对应的系统模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分析概率的准确性。故障树分析方法在实用时,对于机电产品安全性的分析时可以做到以下两点:(1)建立完整的故障树分析模型,并将机电产品的小割集与小径集结果进行分析;(2)根据机电产品的所得结果建立对应的故障树结构,计算故障树中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表征每个基本事件对于顶事件的影响程度。
3.3 田口方法
田口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机电产品的设计质量进行完善,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并利用偏差损失的函数进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机电产品的的质量与使用安全。同时,使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对机电产品质量控制、优化,保证机电产品产具有长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4 机电产品安全性检测指标明确工作
要想做好机电产品安全性检测工作,可以通过FMEA的失效类型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注意以下机电:(1)检测机电产品的子系统,找出故障所在之处,及时制定有效的解决办法;(2)了解故障所引发的安全事故机理;(3)了解机电产品自身的特性,并根据其特点制定对应的解决办法;(4)了解产品本身的维危险性,在对产品设计时根据其危险特点制定对应的防护措施。
5 总结
本文对风险评价机电产品安全性检测指标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风险评价机电产品安全性检测指标的研究,并根据机电产品的运行现状制定安全检测指标模型,再按照国家指定标准进行安全检测、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机电产品在使用时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邹超,邹苗章,李建祥,赵选民.机电产品安全性量化模式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5,11(23):189-201.
[2]邢冀,邢天伟.复杂故障树定性与定量分析算法研究与应用[D].硕士学位论文,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07(19):167-177.
- 上一篇:科学的调查方法
- 下一篇: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