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6: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管理发展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融资;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81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6日
低碳经济和合同能源管理这两个概念在国内越来越为大家所熟悉,然而其发展却远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资金支持。合同能源管理企业与其他行业的中小企业一样,遇到了融资困难的局面。
一、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
合同能源管理(EPC)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机制自1997年进入中国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更提供了不少的就业岗位。据《2012年度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达4,175家,比2011年增长7%;其中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2,339家,工信部推荐节能服务公司122家。2013年5月1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第五批共计888家备案节能服务公司名单。前五批已经备案节能服务公司,不包括被取消的两批32家,全国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总数已达3,210家,备案率为76.9%。2012年从业人员达到43万人,比2011年增长14%。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1,250.26亿元增长到1,653.37亿元,增长32.24%。其中,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905个,投资总额为505.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2%,实现节能量达到1,774.46万。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我国将会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的力度,发展低碳经济。这对于合同能源管理企业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然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也面临重大的挑战,其中一项就是项目融资的难题。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融资难制约着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世行高级能源专家王晓东认为融资难是制约中国合同能源管理产业发展瓶颈之一。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发展十几年以来项目融资难是业界的共识。由于节能产业的项目一般都是先投入、后收益,如今节能产业的急速发展会使得资金缺口更加巨大。据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的《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3)》预测“十二五”期间全社会能效投资需求总规模约为12,358亿元,资金缺口4,134亿元。资金缺口主要来自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节能技术示范工程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缺口分别达到1,430亿元、1,450亿元和811亿元。从工业、建筑和交通三个终端用能部门来看,“十二五”期间建筑部门将面临最严峻的资金挑战,资金缺口达到359亿元。巨大的资金缺口使得节能企业融资难的情况更加严峻。因此企业要解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的困局,首先要清楚认识到造成项目融资的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解决阻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二、合同能源管理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困难是由项目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评估项目是否应该投资的两大基本原则是衡量该收益和风险。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的最大特点是项目周期长、风险高,而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也颇高。因此,在项目投资初期,项目资金大多只能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并且项目前期要求资金投入大,而项目的收益要在项目投入使用后几年才能逐步显现,这增加了项目投资的风险。同时,节能技术的风险和监管体系的不完善进一步加深了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项目高风险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支持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政策,银行也开始关注这一行业,融资困局有所缓解,但是对于资金缺口巨大的行业来说,目前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渠道还是不够顺畅。
(一)企业自身实力有待加强。随着政策对低碳经济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节能环保产业当中,合同能源管理是其中一个受到热捧的节能方向。但是从业企业的素质和实力参差不齐,使得合同能源管理在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叫好不叫座”,项目融资比较艰难。而导致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企业融资难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投资回报时间通常较长,项目前期由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投资建设,投资的资金一般需要企业先垫付。小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可能需要2~3年,大项目一般都需要4~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合同能源管理企业来说,项目所需垫付资金会令企业现金压力不小,一旦接的项目多起来,企业所垫付的资金就会很大,容易出现现金流中断的局面,增加企业经营风险。
另一方面,在融资市场上,银行商业贷款一般需要抵押品,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不强,本身融资就不容易。同时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属于高风险项目,项目风险越高所需要的抵押品价值就越大。对于合同能源管理服务企业来说,大多数属于技术型企业,本身并没有多少可以抵押的资产,因而想要得到银行的贷款融资就更加困难了。根据《2012年度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的资料显示,从企业规模看,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6家,超过5亿元的有18家,超过1亿元的有83家。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投资超过5亿元的12家,超过1亿元的有46家。从企业规模可以看出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不足110家,按照备案的节能企业计算,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占总体的3%左右,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大部分节能服务企业规模偏小,以中小企业居多。而根据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的《2013节能服务公司百强研究报告》的数据,资产规模上亿的节能服务企业达到37家,公司平均节能量达到6.53万吨。这37家公司实现了总共节能量的接近70%,而百强榜的前10家则实现了总共节能量的55%,这表明节能服务公司中、大型化的特征已经日趋明显。报告同时指出,百强企业已经具有较强的产业集中度,资产规模成为企业获取节能业务的重要支撑。而与此同时,大量资产规模中下的企业,则仅能获取少量的节能业务。从“百强”数据可以看出合同能源管理乃至整个节能服务行业可能出现洗牌的局面,资金将会流向大中规模管理公司,规模小的节能企业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的挑战,融资将更为艰难。
(二)市场信用体系尚需完善。除了企业规模小、能抵押的资产少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融资难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市场信用问题,这是项目风险的另一个来源。这涉及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方、用能方以及第三方监测方的信用问题。现在国内企业信用体系不太完善,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尤为突出。张仕廉等(2009)认为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签订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发生信用缺失的问题,诸如项目的具体节能量、项目的技术水平、项目投资方的实际情况等都是EMC企业的私有信息,属于一阶信息,而用能方对这些情况不一定掌握的很仔细。信息不对称可能使得设备提供方产生机会主义的想法,所提供的设备可能会影响项目的后期运行。另外,随着节能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节能服务公司为获得市场份额或政府补贴,串通用能单位或节能量审核机构弄虚作假。在针对节能服务企业的信用问题上,国家发改委在2010年推出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制度,以期完善企业信用制度,为用能企业提供参考,同时希望将不法企业拒于节能行业之外。2013年4月国家根据有关规定,公布了第二批被取消备案资格的公司名单,两批共32家企业的备案资格被取消,并被追讨所获补贴及奖励。同时,国家选择推荐了一些第三方机构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量进行第三方测量,以保证公平公正。这些措施对改善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用户的信用也是制约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由于一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用户缺乏诚信,用各种理由或者合同漏洞作为拒绝支付节能收益的借口,一旦发生这样的事件,中小型节能企业将难以承受资金无法回收的压力。据中国节能产业网介绍,在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时,业主不信守承诺的事件屡屡发生,让能源管理公司背负了巨大的项目风险,不少节能服务企业的坏账率都超过50%。依照具体的业务方式,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以分为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承诺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根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目前国内市场上节能量保证型处于主导地位,占57%,节能效益分享型占32%,能源费用托管型和新出现的金融租赁型总共占比不到10%。从节能量保型处于主导地位可以看出,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对用户信用还是表现出很大的担忧。市场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用户信用监管的缺失,让项目管理公司背负了巨大的资金风险,也使得银行对项目放贷更趋谨慎。因此完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方和用户方信用监督机制是降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化解项目融资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商业银行融资有待加强。现时国内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外源融资方式主要有国内商业银行贷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贷、EPC信用担保贷款、外国银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提前结束合同、应收账款贴现、债权转股权等。另外国家节能补贴也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金重要补充。
国内商业银行贷款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特点使得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候非常谨慎,并且在节能产业发展初期银行并没有相关项目的贷款,这也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获得银行贷款困难的原因之一。近年随着节能产业的发展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推广,在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下,不少银行成立了绿色信贷部门,尝试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打开方便之门。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难的问题。浦发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等商业银行开发了针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贷款产品,开始介入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市场。例如,在2010年浦发银行就面向全行推出创新型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和合同能源管理IFC损失分担融资产品;2011年,进一步整合旗下绿色金融和贸易金融产品,成功创新开发了合同能源管理保理融资业务。据中国银行协会的《中国银行业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6.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支持节能环保项目贷款余额达到3.5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4%,支持节能环保项目数量10,874个,比上年增加1,525个;支持新能源项目贷款余额近2,000亿元。
虽然政策指引下商业银行加大了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支持力度,但是相对于其他行业的贷款和对大型企业贷款的支持还是微不足道的,并且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金需求巨大。商业银行之所以不愿意大量投放贷款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主要原因也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高风险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从经营的角度考虑,肯定希望把贷款放去相对低风险、收益较稳定的投资项目当中。现在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更多的被认为是一种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并没把节能服务业务看作是一个巨大的投资机会。这涉及到业务成本、风险、技术等多方面的问题。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贷款对象更多的是中小企业,而且是大多数抵押品不足的中小企业。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出现呆账、坏账的情况不少,这使得商业银行在发放信贷的时候更为小心谨慎。
三、改善融资状况的建议
(一)节能企业合作新模式。许多节能企业无法融资或者难以承接重大项目的原因在于其自身实力不够强大,尤其是刚起步的节能企业更是由于缺乏担保物而无法获得银行的借款。实际上,对于一些节能项目大企业可以把部分工程外包给一些相对小型的节能企业,以节省成本和缩短部分工程时间;同时,小型节能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业务而存活。另外,各样小型节能企业也可以通过自身技术优势互补组成项目小组去承接较大型工程,这种合作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加大节能企业监管透明度。节能企业融资有困难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市场和银行对该类型企业的运作不是很了解,同时项目周期比较长使得风险加大。行业协会可以主动帮助企业提高企业运作的透明度,同时行业协会也应该加大对节能企业的监管,对于违规操作,骗取补贴的企业应及时发现并公布,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功能,使得节能企业优胜劣汰,市场健康发展。
(三)建立动态绿色信贷信用体系。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功能是使得资金能够合理配置,协助需要发展的产业得到所需的资金,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发展。大力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是商业银行金融功能和社会责任的体现。然而,商业银行作为商业团体也需要考虑自身的盈利和经营风险,以及股东的利益。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立动态绿色信贷信用体系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对节能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并对其融资动态进行追踪;对于超出某一风险等级的节能企业,商业银行间应该信息共享,以降低整体金融风险。随着我国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投入力度,市场内将会有更多的节能企业希望在低碳经济中分一杯羹,如何甄别企业风险,如何把该产业做强做大,需要参与各方共同思考,互惠互利。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2012年度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R].2012.
[2]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2013节能服务公司百强研究报告[R].2013.
篇2
关键词:医院建筑;能源与设备管理;生命周期
目前,人类使用能源最大的领域是工业用能、建筑用能和交通运输用能,其中建筑用能的占比约30%。尽管我国人均GDP在全球还属于较低水平,但建筑能源消耗占社会总能源消耗的水平已达27%,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医院建筑能耗水平在公用建筑中较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医院建筑自身功能的复杂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对医院环境舒适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随之带来的是医院能耗不断上升与因设备管理不当而造成的各种隐患甚至事故。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面临的竞争加大,也促使医院做好费用控制,提升运行绩效。因此,从管理精细化入手,做好建筑能源与基础运行设备管理,是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的迫切需求。
一、医院建筑能源管理现状
笔者针对国内数十家大型医院近3年能源管理情况进行了相关调研,参与调研统计的医院平均开放床位数为1600床;消耗的电能折算为吨标准煤的结果是依次为2405、2668、2630tce/a;消耗的燃气依次为2300、2109、2206tce/a。从趋势上看,总能源消耗随医疗业务的增长而继续保持上升,上升速度有所下降,主要特征如下:
(一)能源消耗水平高
在我国南方地区,大中型医院主要以电作为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总消费量的80%,其中空调、采暖、蒸气三分项总和约占电力总消耗的70%。在北方地区,大型医院建筑能源结构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电力消耗约占总能耗的65%以上,以上能耗指标远高于一般公共建筑。能源费用上,水费、电费、燃气费均逐年增高。
(二)后勤人员老龄化严重
后勤人员年龄结构日趋老化。据统计,后勤人员中40岁以下人员占总比例的19%,45岁和50岁之间的占54%,普遍学历较低,无技术职称。这导致新技术、新产品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得到有效应用,人力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后勤队伍在专业化程度方面较差。
(三)能源管理水平低
医院能源管理基础条件薄弱,多数医院仍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不考虑科室能源成本,无定额管理,没有奖惩机制,缺乏能耗控制手段。大多数医院建筑年代久远,设计不合理造成无法实现分科室或楼层计量;能源数据多数采用人工收集的方式采集,而极少有医院具有信息化手段自动收集,数据的及时性缺乏管理,准确性缺乏甄别,电子化存储缺乏管理。而且,能耗采集的分类、分项深度不足。
(四)负荷分配不均
由于医院业务的多样性与特殊性,易造成负荷分配不均现象。从数据统计上可以看出,综合型医院与专科医院用能分布差异较大。综合型医院的用能约30%~60%集中在门急诊部门,同时25%~40%左右的用能分布在病房住院部门。
(五)安全保障压力大
医院设备设施庞杂,能源多样,维护管理不易,给水管线、供电网络复杂,重要医疗设备对电能质量要求高,机电设备必须连续安全运行。85%以上医院在设备管理中缺乏预防性维护保养,出现问题时才进行整改,损失无法控制,后勤保障工作压力大。
二、医院后勤设备管理现状
医院后勤基础运营保障体系主要涉及配电系统、暖通空调系统、电梯系统、锅炉系统、医疗燃气系统等方面,设备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采购、安装、验收、运行、维护和报废全过程。当前医院后勤设备管理工作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设备管理水平低
医院后勤在设备采购环节缺乏完善的设备采购清单与完整的设备台账信息,在设备安装与验收环节,由于医院普遍缺乏后勤设备安装验收的相应制度和标准,经常导致与设备或安装企业交接环节不顺畅,验收资料不完整等多种情况,这都给后期设备管理带来了障碍。
(二)设备运维压力大
医院后勤基础运行设备涉及专业多、内容多、任务重、要求高,当前大多数医院缺乏有效的运维手段,一般都是出现问题时才进行整改,损失无法控制。随着医院后勤社会化外包比例不断扩大,设备运行管理社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由图1可知,基础运行设备中空调设备和电梯设备运行管理外包情况最多,空调设备运行管理外包医院占比71%,电梯运行管理外包的医院占比86%;另外,电梯、空调、变配电设备维保外包情况最多,分别占比100%、90%和76%。在此大环境下,各个医院后勤部门须尽快完善外包管理制度、设备运行维护制度和管理考核办法。
三、医院能源与设备管理发展路径分析
(一)发达国家医院能源与设备管理的现状与思路
1.能源精细化管理
在能源管理上,国外医院从供应、配送到使用的各个细节,均以用能模式合理化、用能作业标准化、节能行为细节化、用能计量准确化、用能审计全面化为原则。在设备精细化管理上重点建立预防性维护体系,定期做好设备清洁、紧固、等工作,通过一体化运维平台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2.结果为导向的管理
国外医院认识到管理结合技术的重要性,从建筑节能与设备高效运行管理角度出发,真正把节能措施落到细节处,而不是单纯从项目建设规模出发,过分关注安装了多少个传感器装置,实施了多少项节能技术。
(二)医院能源与设备管理发展路径建议
1.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在新建、改扩建过程中,医院后勤部门需要对建筑设计、建设、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进行长远规划,使能源产生、传输、使用全过程平衡,从而满足能源的易获取、经济性、低碳性、高效性的要求。此外,分步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不同阶段的预留和衔接。
2.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
引导医院围绕安全、节约、智能的用能与设备管理需求,深化物联网、BIM、数据挖掘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院后勤信息化领域的应用,构建医院后勤智慧运维平台,系统架构如图2。集成不同分类分项、区域、设备的能耗数据,建筑静态特征数据,设备静态参数与动态运行数据,后勤服务数据,从系统层级结构、数据流、业务流、用户体验等各个方面解决当前医院后勤管理中各类子系统存在的兼容性差、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单一等问题,对应医院后勤保障、前台服务、管理支撑三大环节,从而全面保障医院基础运行安全,节约能源提升设备使用效率,提高后勤服务品质。因此,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是后续工作的基础。
3.建立预防性维护保养体系
医院后勤智慧运维平台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建立后勤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对设备状态及时监测,做到预防性维护保养(PM)。PM的实施能有效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能为医院带来长期可观的经济效益。根据测算,投入到预防的努力可产生高达10倍的回报。首先,降低设备故障率,可以避免故障带来的停工、事故等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其次,设备使用寿命延长,等于创造了价值,以北京某医院为例,该医院1996年投资的209万美元的直线加速器为例,17年内累计创造价值10亿元;再次,设备运行效率提高,可以提升生产能力并节约能源(可高达60%以上),仍以该医院为例,通过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2014和2015年门诊楼和外科楼在同等电负荷情况下共节约用电350万kWh,每年节约的电量相当于2013年用电量的5.3%。
4.注重后勤人才队伍建设
先进的后勤管理理念和平台化系统,必须和后勤业务与团队充分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因此,后勤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一方面,医院可以通过引进人才来提供后勤人才队伍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对现有后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四、结束语
医院后勤管理是医院整体工作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临床服务质量。能源与设备管理又是后勤管理中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必须在国家政策支持和院方领导高度重视下,从医院各级管理和运行人员实际需求出发,确立覆盖医院运行保障、综合管理、后勤服务的能源与设备管理发展路径,实现医院后勤管理水平的进步,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家节能中心.中国节能报告2014[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5[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3]中德技术合作公共建筑(中小学校和医院)节能项目.德国医院能源消耗现状及节能措施的制定[J].建设科技,2014(5):38-39.
篇3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创立于1892年,现由多个多元化的基本业务集团组成,主要包括:医疗、航空、发电和水处理、石油天然气、能源管理、照明、运输、金融、可再生能源等。公司2014年营业收入1483亿美元、净利润152亿美元,2015年营收1174亿美元、净利润-6亿美元,截至2015年底总资产4926亿美元。尽管其经营出现波动,但颇具特点的治理之道对中国企业不乏启发意义。
组织架构与职能定位
GE管理组织架构体系由董事会、CEO、专门委员会组成。
董事会:践行独立性原则
2015年底,GE持股5%以上的股东有两个,黑石集团和Vanguard集团,分别为5.7%和5.8%。此外,23名高管持股合计0.2%左右。黑石集团是全世界最大的独立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Vanguard集团是世界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
GE为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年度股东大会每年4月的第四个星期三召开。董事会负责制定董事候选人名单并在年度股东大会上提交,股东投票选举并任命董事。股东若有董事人选可事先向董事会治理与公众事务委员会提名。据GE公司章程,董事不能少于10人,若每年的股东大会上没有限定具体数量,则由董事会投票决定。须连续三年及以上持有公司3%及以上股份的股东,才有权提名董事;股东提名的董事数量,不得超过现任董事会成员总数的20%。在章程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大股东对董事会的控制和干涉。
董事会的主要职责是确保公司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为此,董事会积极稳妥地践行独立性原则,并在公司战略实施及风险防范等方面恪尽职责。GE董事会在独立性方面,严格界定“独立”的概念,实现了16名董事中15名为独立董事的董事会结构。2015年,董事会共召开13次会议,包括3次独董会议。为更加了解公司运营情况,每名独董都会对集团及子公司实地调研。董事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可能影响到股东利益的相关因素方面,如公司战略、风险管理、管理运营等。独董们会定期收到关于公司情况的各种简报,包括投资情况、风险管理和运营实况。董事会及所属专门委员会在每年底都会对本年度的管理和运营情况进行评估,并对下年度的公司主要生产、科研研发、工业互联网计划、GE的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等进行展望。
GE认为,董事经验的多样化有助于股东长期利益的最大化。作为5%以上股权持有者的黑石和Vanguard集团通过推荐董事进入董事会参与决策,而非通过安插自己的利益代表来左右GE的发展。此外,为令独董与公司的利益保持一致,并调动独董的积极性,GE规定,独董必须持有至少50万美元等值的公司股票,并须持有五年以上。高管也会根据其薪酬为基数,相应持有公司股票。
董事长兼CEO :最高运营管理者
章程规定,董事长须兼CEO,同时承担董事会及公司的运营管理职责。董事长有权在公司章程规定相关的条款之外,任命任何员工或管理人员,有权随时随地解雇他们;有权召开任何董事会会议,列席任何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会议。现任董事长兼CEO为伊梅尔特,1982年就加入了GE。
专门委员会:职能明确,相互协调
风险委员会:由4名董事组成,负责监督 GE 的四到五个最关键的公司风险,以及管理层如何缓解这些风险。
审计委员会:由5名董事组成,负责审批年度内部审计计划,基于公司的潜在风险确定审计工作重点,监督日常的合规问题和事宜,并每半年开展一次对合规问题和项目的评估。
管理发展和薪酬委员会:由6名董事组成,负责监督管理资源、结构、继任计划、管理发展和甄选流程相关的风险管理,包括对奖金薪酬安排的审核。
治理与公共事务委员会:由6名董事组成,负责提名董事,监督公司治理结构和流程相关及交易相关的风险,审核并与管理层探讨 GE 的公共政策举措和活动相关的风险,监督公司环境、健康与安全合规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关风险。
科学技术委员会:由6名董事组成,负责监督公司研发运作的方向和有效性。负责审核公司的技术和创新战略及方法,包括对公司的业绩、增长和竞争地位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指导委员会:由环境健康与安全副总裁负责,并由公司各部门的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负责人组成。作为 GE 总体风险管理流程的组成部分,负责检视利益相关者的反馈,并讨论新涌现的趋势,同时评估公司可持续发展表现和报告,定期向董事会五个管理委员会报告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
统筹决策与分散经营
目前,GE公司运营管理模式遵循“统筹决策、分散经营”的原则,采用公司总部-产业集团(按业务板块划分)-生产工厂(金融服务公司)三级运营管理模式。
第一层级:GE。GE是唯一的企业法人、投资中心和决策主体,主要负责:制定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统一调配使用资金,包括科研开发经费和技术改造资金;决定投资方向;审批下属产业集团财务;审计检查投资效果和产业集团经营状况;任命产业集团高管等。产业集团的利润须先遵循所在地区相关法律法规缴税,余下利润在各国/地区法律允许的情况下,纳入GE统一核算。通过这样的安排,GE每年可以集中所有的利润投资新的产业或建设新项目,从而保证在关键性业务上能集中整个GE的资源。
第二层级:产业集团。每个产业集团都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营实体,又称战略经营单位,是一级利润中心。各个产业集团都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GE对产业集团主要考核上缴利润及用于技术改造的投资预算两项指标。由于各产业集团所从事业务领域不同,在GE整个战略决策中的地位也不相等,因此每年上缴的基数核定及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规模也不同。
第三层级:生产工厂(公司)。工厂作为具体的生产单位,被定位为成本中心,产业集团对其主要是以预算来控制的,因此成本是首要考核指标,当然还有交货期和产品质量。这样管理的目的是,防止个别生产单位因追逐本身经济利益而影响产业集团总的经营战略,同时有助于产业集团专业化发展和生产单位降低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从GE到产业集团直至基层都采用上一级别的副职担任下一层次的正职的办法,每个上级只向一个下级指示,每个下级也只向一个上级报告工作,层层干部均有职、有责、有权,避免了多头领导,做到决策快速,办事高效。
多元化跨国集团如何治理
GE的治理之道,不乏启发意义。
一是构建专业独立的董事会。GE董事会16名董事中,15名独董,除黑石集团和Vanguard集团推荐的3名外,其余12名均为各界顶尖人士。GE以章程的方式,在纽交所界定独董的规定之上,更为严密和详细地界定了独董的要求,以确保董事会运作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二是CEO制度。GE在章程中规定董事长必须兼任CEO,将企业最高决策权和执行权合二为一,这在大型企业集团中并不常见。优点是可以确保决策与执行的连贯性、高效性,风险是容易导致权力过于集中,但GE高度独立的董事会构成,有效化解了这种风险。
三是总部股权高度分散,下属产业集团股权单一。GE作为上市公司股权高度分散,最大股东持股不超过6%,但总部对下属产业集团所有权管理和审计控制极为严格,这样的股权设计,帮助公司实现了决策科学性和经营高效性的统一。
四是重视发挥企业家作用。GE历经百年傲立世界公司之巅,其优秀管理人才队伍发挥了重大作用。一方面,在章程中规定了独董和管理层都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以此为激励约束之用,将公司和管理者利益捆绑在一起;另一方面,董事长兼CEO的任免,完全遵循董事会投票表决和个人履职意愿,并无退休年龄等束缚规定,韦尔奇任职20年,伊梅尔特履职至今16年,确保了公司战略方向的连续性、稳定性。
五是集团总部制定并掌控公司整体战略。对于一个多元化产业集团,总部作为投资决策中心,其所制定的战略核心应放在如何在多个行业或者市场中竞争并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组合战略,同时选择一个可以把这种组合优势发挥出来的管理模式并进行动态调整。
篇4
越来越多的人正走出办公室办公,需要开展团队合作的场合也日益增多,团队成员几乎可以毫无限制地汲取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专家知识。他们得心应手地运用各种应用程序、数据和工具,跨越网络界限——与其他人共享相同的信息。他们根据工作需要,使用各种终端用户设备,以提高工作效率——令其自身及员工的工作幸福感大大提升。
过去十年间,年轻一代开始步入职场。相较于他们的父辈而言,他们要求更加多元化的工作氛围,渴望获得更大的挑战,期望自己的忠诚和付出能得到不同的回报。咨询界大师加里·哈梅尔 (Gary Hamel) 称这一代人为“Facebook一代”,其他人则冠之以“千禧一代”的头衔。成长于社交网络和移动技术蓬勃发展之际,这一代人习惯了公平和开放的环境,对他们而言,每个人都应得到聆听, 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
世界最大的业务外包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ADP参与研究的一项调研报告认为,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交网络的发展,领先企业正向更注重合作和移动的工作方式转变。他们基于授权 (Empowerment) 和敬业度 (Engagement) 的概念 (这两大概念在过去20年间得到了广泛的探索) 重塑企业,并开始领会这些概念与当前“千禧一代”正在发生的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
雇主日益认识到,对新一代职场人士要采用新的管理方式,赋予员工灵活性和自如沟通的权利。领导方式、绩效管理和人才发展均需适应新环境。
近年来,工作中合作的重要性成为管理文献关注的一大焦点。当前工作方式的移动性和弹性日益增强,这让合作面临着更大挑战,但是协作软件和社交网络的发展兴起也令合作变得更加方便。
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增强创新和创意,促进虚拟团队成员之间进行更顺畅的沟通,其对提升新兴千禧一代的敬业度也功不可没。个中缘由是显而易见的,合作是年轻人所习惯的工作方式。同时,他们也期望协作技术能够作为工作活动的一部分。
施耐德电气:通过协作技术吸引人才
施耐德电气正在其拥有15000名员工的主力销售和营销部门,部署一项新社交网络工具,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在争夺年轻人才的战役中掌控优势。
施耐德电气是一家法国集团公司,在过去八年间,该公司通过收购活动实现了规模翻倍扩张,其主营业务也由生产和销售电气产品转变为为其它企业提供能源管理咨询 (涉及绿色能源),同时也销售一些配套产品。因此,尽管公司依然设有制造工厂,但是项目协作以及世界各地专家团队的创新的重要性却日益凸显。尤其重要的是,施耐德电气正计划在新兴经济体中大举扩张。
为支持公司的扩张态势,必须为员工提供一套跨越时空界限的信息和创意交流工具。另外,还必须解决收购前各个公司各自为战,多个系统并行的遗留问题。最后,招聘专业人才以保持与公司扩张同步也势在必行。
施耐德电气采用的新系统为这种协作型业务方式提供了支持,该系统将在今后两年推广到所有员工。但是,该公司还希望这一系统能够提升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施耐德电气员工敬业度和多元化部门的副总裁Isabelle Michel-Magyar说道:“我们希望通过部署推广这种工作方式吸引并挽留尖端人才——另外,当前我们从事于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对项目进行有效设计,单凭个人之力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们需要适当的协作工具,提高公司的效率。”
“新系统是提高员工敬业度,包括新一代员工敬业度的强大引擎。在人才大战硝烟弥漫的今天,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员工的首选公司。而随着我们的业务重心逐渐偏向于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我们将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采用协作技术将是吸引新员工的关键因素。”
施耐德电气企业社区管理部门负责人Louis-Pierre Guillaume补充道:“新系统让员工可以分享最佳业务实践,从其它地区的解决方案中借鉴经验。因此,我们实现了多方面的节省,并提高了效率。我们知道员工会更多使用社交网络,通过分享提升自己的曝光度,从而在公司里获得更多升职机会。所以说,一个连接通畅的公司有助于获得职业发展。”
阿托斯:关闭电子邮件,实现更好协作
阿托斯因其对社交网络所采取的独特方式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其首席执行官Thierry Breton于2011年3月宣布,集团将取消所有内部邮件。ThierryBreton将邮件视为“污染”,并将其比作工业革命后的环境污染。
阿托斯是一家全球性IT服务公司,在七大洲40多个国家共拥有74000名员工。是什么导致公司做出这一决策?集团人力资源部执行副总裁Jean Marie Simon坦言,阿托斯采取这一措施旨在实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员工幸福指数和敬业度多重目标。
Simon 解释道,集团2009年启动了一项幸福工作 (Well Being at Work) 项目,作为更广泛层面的公司转型项目的一部分。这一由人力资源部主导的项目开展了一项针对二十五、六岁到三十五、六岁的年轻员工的调查,询问他们有关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期望的管理方式等与工作相关的各方面问题。
调查揭示,这些员工普遍认为邮件过载令他们苦不堪言,公司应减少邮件数量,使用更时兴的技术进行沟通。“他们说,我们的做法与他们的工作方式格格不入,”Simon称。
Simon还是面对面沟通的忠实拥趸,他认为通过邮件沟通其害无穷。因此,目前取代邮件的一些做法是,鼓励员工回归传统沟通方式——拿起电话交流,或是穿过走廊去其他同事的办公室面谈:“如果你想祝贺某个人取得了骄人业绩,最好是走过40或50米,到他们的桌边直接表达祝贺,”Simon如是说道。
然而,公司也期望员工使用视频和音频会议、社交网络和移动技术来实现交流和协作。互相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将文件放在便于其他同事获取的地方,召集会议和成立讨论小组。阿托斯还鼓励员工使用OfficeCommunicator等工具,并建立了一个社区平台,以便大家分享和记录各种观念,无论是创意、精益管理还是销售。最初的反馈表明,这些工具一经采用便将邮件减少了10%至20%,从而让员工将更多时间花费在可带来增值的业务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阿托斯摒弃电子邮件,转而青睐社交网络和移动技术的第二大触发因素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阿托斯认识到,经理们每周都要花上5到20个小时收发邮件,而这些时间本可更好地加以利用的。Simon说:“我们想把经理们从邮件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把时间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说向客户交付我们的服务。”
最后,邮件爆满导致了系统的拥堵:“减少邮件,可以帮助员工节省存储空间,减轻电脑负担,”Simon补充道。
阿托斯不会将邮件完全清除:在与外界沟通时,邮件还是要继续使用的。但是,越来越多的公司对阿托斯的做法表示出兴趣,并开始模仿。Simon表示,其它公司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也希望能引入社交网络和移动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并聚焦于核心业务和活动。
Simon称,自宣布这一大胆创举一年以来,阿托斯通过在各个业务领域开展试点项目,已将邮件使用率降低了15% - 20%,提高了协作性和工作效率。2012年年初,该公司任命了一个全球项目经理,以期在整个集团全面部署该做法。Simon相信,到2013年底,内部邮件将从阿托斯的历史上完全消失。
ADP:打造“虚拟团队”
两年前,ADP集团做出一项提高工作弹性、鼓励移动化办公的明智决策,时至今日,在家办公已在ADP深深扎根。ADP希望优化办公空间,将节约下来的钱投资到产品、服务和销售之中。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员工和潜在应聘者要求采用弹性办公方式,这一移动化政策也让ADP在人才大战中遥遥领先。
据ADP预测,在公司35000名美国员工之中,约10000名目前采用异地工作方式,而这其中又有6000名员工在家工作。ADP集团雇主服务销售部人力资源副总裁Jill Altana 说:“尽管我们总是有员工在办公室之外工作,但如此大规模的异地办公对ADP来说也算是一种新现象。”她认为这一举措已实现了其主要目标。
此外,通过提供关键移动工具促进这一政策的实施,公司还获得了额外的益处,包括节省安置成本,通过鼓励使用全球协作工具召开虚拟会议减少差旅。另外,ADP在社交网站上还树立了良好的声誉,令更多人了解到ADP是一家适宜工作的公司。
最近,ADP对其“驻扎在家”的员工与在办公室上班的员工之间做了一项对比调查,结果显示,在家办公的员工与办公室员工工作效率相当,甚至是更高。“我们发现,办公室员工通常工作时长是固定的,而虚拟办公的员工则会投入更多时间到工作中。”Altana表示。
- 上一篇:心理健康现状
- 下一篇:促进员工身心健康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