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经济发展方向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经济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字】房地产经济;经济发展;影响
一、我国经济中房地产经济的地位分析
1.我国经济的先导性基础产业
通常,房地产业供应给大众的既有生活资料、亦包括生产行资料,在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当中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因素,为此,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当中,房地产业属于一项基础性产业。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在房子里进行的,为此与房地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实际活动也与房地产息息相关,所以,房地产的不断发展一定要比其他的产业发展快一些,这主要因为房地产投资的不断开发必然会带动其他行业的实际需求的增加,对于其他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性作用,为此,房地产是我国经济的先导性基础产业。
2.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指的是,在国民经济任何的发展阶段当中,能够指导、带动其他产业结构的转变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这一类产业的发展有着无限的市场发展空间,是具有巨大创新能力的产业,一般这些产业可逐渐的演变成一个国家的龙头产业。
3.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与主导产业不同的是,支柱产业是少数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位置的关键产业,其产值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当中占有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主导产业注重的是产业的带动引导性作用,然而支柱产业强调的则是国民经济中产业所占据的比例及在整个市场份额中的多少。
二、房地产经济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推动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
在城市经济当中,房地产属于支柱型产业,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其一:从我国的现状来看,我国工业并不发达,即便是不少的国家通过发展工业的途径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可是,我国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简单的通过工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实现难度是非常大的,我国的各大城市唯有全力发展第三产业,才是与我国基本国情相符合的一种发展方式。房地产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主导性产业,从而可以认为,房地产业是推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产业,可促使城市经济结构科学合理化的迅速发展;其二,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可促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准获得非常显著的提升。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升高、消费结构必然会在此过程当中产生质的发展,这对于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城市环境的有效改善是很有帮助的,可吸引更多的投资来发展经济,确保城市经济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2.对城市产业结构进行科学调整
通过几年的发展,房地产才在最近几年发展起来,成为我国一种新兴的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科学合理化,对于城市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城市中集聚了大量的人口,总数是农村地区的几十倍之多,怎样才能够很好的处理好城市人口就业问题是目前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房地产业工作地点一般会设置在城市中心,同时归属第三产业,为此,对房地产业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才能够促使城市经济发展慢慢的向第三产业靠拢,促使城市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在今后的城市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即便是一个产业经济受损,其他的产业也能够确保城市经济的稳定性状态。保证了城市经济安全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下去。
3.维护城市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我国各行业当中,房地产行业属于基础性行业,这个行业对于员工的学历及专业基础知识并没有特别高的标准要求,为此会促使很大一批低学历的人群参加进来。这些低文化人群在慢慢的参入工作当中后会逐渐的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所以说,房地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城市经济良好的发展环境。
4.美化城市环境
城市建设质量关乎着人们对城市经济的具体评价,良好的城市环境可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旅游城市的游客量大大增加,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作为城市建设的建设者,即便不会对城市总体规划造成直接性的影响,可是其对于城市细部景观带来的影响力是现实存在的。所以,房地产业对于城市环境有着直接性的影响。
三、西宁市房地产经济对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据分析,“十一五”期间,西宁市住房有效需求量约为720万平方米,商品房开发建设规模达到850万平方米左右。西宁房地产业发展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与此同时,伴随着人们购买力的不点增强、城市房价的适度性增长,为房地产业给人们提供高档次住房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契机。
西宁市房地产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本市以1.06%的国土面积和约几十万的人口创造了全省46%的GDP。伴随着整个青海省国土规划主题性能区的明确化,西宁市作为东部综合区域的中心,其辐射及带动作用会获得显著的增强,其与东部地区间的有效协作可促使城市经济发展空间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房价早已偏离了价值的正常航道,一些城市还出现房价泡沫的现象,而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早已可不容缓。政府调控措施中,强化经济适用房建设是基础保证,接下来就是控制各方面投资投机性的现实需求,预防房价出现持续恶性升高的情况,确保房价保持在客村合理的范围内,达到“居者有其屋”的局面。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的发展下去,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经济发展 房地产 城市经济 影响
一、房地产经济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
首先,房地产经济在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经济包括各种工厂的税收、矿产开采所带来的经济、建筑行业所带来的经济以及服务行业所带来的经济等等。其中建筑行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最大,在城市中建筑行业主要指的就是房地产行业。如今,各大城市都在搞建设,新建楼盘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可见房地产行业正处在其发展的顶峰,因此,其能为城市经济带来很大的收益。房地产行业不只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还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是城市经济产业中的支柱型产业。
其次,房地产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主导产业指的是能对产业结构有影响以及能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房地产业凭借其显著的经济效益以及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而超越其它行业成为城市经济的龙头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倚靠。
二、房地产经济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推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房地产作为城市经济中的支柱型产业,其能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的工业并不是十分发达,虽然很多国家都是依靠工业来带动经济发展的,但是在我国这个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想要依靠工业来发展经济显然是不可能的。城市经济发展也是如此,有些城市虽然同国内其它城市相比工业相对发达,但是想单单依靠工业所带来的经济来发展城市经济依然不太可能,因此各个城市只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然而房地产又是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这就使得房地产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能促进城市经济结构合理化、经济发展快速化。其次,房地产业的发展能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屋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质量的好坏以及居住环境的优越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国家以及社会的满意程度,还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消费结构也自然而然的会发生改变,这不但有利于城市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投资,使得城市经济走上可持续的快速发展道路,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
房地产作为近些年新兴起来的产业,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城市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从而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合理发展。城市作为人们的聚集地,其人口数量可达到农村的几十倍,从而如何能更好的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也就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单纯依靠工业来解决就业显然是不可能的,同时大多数工厂又都建设在城市的郊区,不但会增加人们上班的乘车时间还会损害人员流动的合理性。房地产行业,其工作地点大多在城市内部,并且属于第三产业,所以它能很好的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使得城市经济发展从单纯的依靠第二产业转向依靠第二以及第三产业发展,使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从而即使一个产业的经济受到了影响,还能依靠另一个产业来发展城市经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安全性,能使得城市经济安全、持续的发展。
(三)维护了城市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当前,随着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多,我国出现了就业难等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会影响到社会秩序的安定,从而给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我国要尽快的解决这一问题。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的基础行业,其不要求工作人员有多高的学历以及多强的专业基础知识,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低文化水平的人群的就业。往往这也文化水平较低的无业游民就是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所以他们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不容小视。
(四)房地产业能美化城市环境
城市建设的好坏是人们评价城市经济的另一指标,优美的城市环境能增加旅游城市的游客数量,从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作为城市建设的建设者,虽然不能影响城市的整体规划,但是其对城市的细部景观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环境,对于一些旅游城市来说,城市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良好的城市环境不仅能增加游客数量,还能帮助城市评优评先,增加城市在全国的影响力。影响力越大越容易发展城市经济,因此房地产业能从美化城市环境的角度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井下作业;第三方物流;国际项目
1 井下作业国际工程项目物流管理特点
井下作业国际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油水井大修作业、防砂、酸化压裂等业务,是技术密集、人员密集的油田工程服务,因此,井下作业国际工程项目物流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1 物流周期紧
对于石油工程作业而言,一个项目从合同签订到施工完成,总体时间要求非常紧。而项目的生产部门向物资采购部门报送物资计划却常常会出现滞后,项目作业工程进度的时间又控制的非常严格,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延迟开工的。因此,作为物资采购及物流环节,往往无法拥有充足的工作时间。物流周期往往一压再压,使得物资采购及物流方式变得尤其重要[1]。
1.2 物流品种多
对于油井井下作业工程而言,物资涵盖的产品范围广泛,涉及到修井作业设备、油套管、钻具、井下作业工具、油田用化学助剂、仪表、防腐等诸多专业。由于项目所需物资数量较大、涉及到的门类较多,因此所需物资具有较大差异,如产品的技术参数、产品的技术标准等,这些更加大了国际项目物流工作的难度。
1.3 专用物资订单式生产模式
由于井下作业项目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项目所需的工程物资专业化程度较高,很多物资很难做到批量生产,供应商只能按照客户订单进行生产。因此,一旦出现物资计划变动而更改订单时,物流计划调整时间往往很急。
1.4 缺乏国际工程项目物流专业人才
国内石油工程服务专业化公司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专业服务方面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国际项目物流方面,无论是从硬件方面的物流设施还是从软件方面的物流系统的调度运转,都与欧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同时,在石油工程对外项目中具有先进的物流理念、扎实的物流理论,并且熟悉国际通行的政策和规则的物流人才非常缺乏。
2 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第三方物流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是相对于自主物流而言的一种物流形式。通过与第一方供货方和第二方收货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不拥有商品也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联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信息化、个性化的服务。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2.1 企业可以致力于其核心业务
对于企业而言,其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只能在其擅长领域有一定优势,对于其他领域,往往很难涉足。因此,企业一般都把自己的主要资源集中于其核心主业,而把物流等辅助功能留给物流公司。
2.2 企业可以获得第三方物流的市场知识和网络
第三方物流公司经过专业化发展,已经建立了相应的信息网络、积累了针对不同物流市场的专业知识,包括运输、仓储和其它增值服务。许多关键信息,比如,铁路运力、国际清关文件、港口运输、空运报价和其它信息通常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收集和处理。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而言,已经拥有较为固定的渠道,获得这些信息更为经济,而对于企业来讲,获得类似资源将会花费更多成本。
2.3 企业可以享有物流公司的规模效益
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于拥有雄厚的购买力和货物配载能力,因而可以从货运公司或者其它物流服务商那里得到比企业更为低廉的运价,可以从铁路、公路、海运等部门获得大批量的运输能力,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企业单位运输成本并且满足企业的物流进度要求。
2.4 减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金周转
企业自建物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物流设备,建设仓库和信息网络等专业物流设备。这些资源对于缺乏资金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个沉重的负担。但是,如果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不仅减少设施的投资,还缓解了仓库和车队等方面的资金占用,加速了资金周转。
2.5 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通过开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降低因购置运输设备、仓库和其它物流过程中所必需的投资,从而增强公司的赢利状况,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公司的核心业务上。这对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做大做强其核心业务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因此,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会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
3 井下作业国际工程项目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策略
3.1 转变观念、政策扶持,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企业领导层应转变观念,重视发展第三方物流,制定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灵活的产权运作机制,营造一个适宜于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环境,从而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3.2 市场导向,大力发展,营造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优选合适的物流项目,利用数据库、 电子商务、 网络信息管理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仓储、 运输、 附加服务等方面发展有特色的物流服务。
3.3 资源整合、跨越发展,建立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公司
对于石油工程国际项目而言,其物流规模和处理能力相对偏弱,可通过与石油系统内或社会上企业集团形成联盟, 进行物流资源的优势整合,快速扩大自身的物流处理能力,跨越发展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3.4 创新体制,发展第三方物流,获取企业竞争优势
通过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具有石油工程服务业特色的第三方物流新思路和新模式。通过组织和制度创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建立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结合, 构建网络化、信息化物流新型组织结构与完善的物流管理体制。通过引进、学习和创新物流技术手段,创新物流服务形式,满足市场对不同物流服务的需求。
3.5 加大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专业化物流管理团队
通过岗位研究、人员安排与招聘,参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制定相应的人才发展规划。通过对物流人员的定期培训和考核,拓宽人员的物流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物流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加强人才引进,吸引有先进经验的、能够适应体制改革和发展的优秀人才,打造出高水平的专业化物流团队,指导第三方物流的有效管理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元才. 第三方物流———石油企业的明智选择[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 ( 4) : 44.
篇4
一、各地在完成全国城镇房屋普查成果汇总上报任务后,要充分利用现有普查力量,不失时机地按照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2)城管字第77号《城市(镇)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的暂行规定》,开展城镇房产产权登记、核发产权证的工作。力争在1988年底以前基本完成。
二、城镇房产产权登记、核发产权证,实质上是确认房产所有权的工作。这项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情况复杂。请各级人民政府把这项工作作为房屋普查后期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及时部署、加强领导。四川、云南等地的经验表明,成立一个以房管部门为主,有关部门参加,由政府主管领导主持的普查和登记发证相结合的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是完成房产产权登记发证工作有效的组织保证,值得各地效仿。
三、产权清理、登记后要及时发给产权人合法证件。根据各地意见,我部正在设计全国统一格式的产权证式样。目前已开展这一工作、印制了产权证的地方,所印产权证可继续使用,待以后变更登记时,再逐步换发全国统一格式的产权证。
篇5
关键词:东坑镇;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
1规划背景
1.1 东坑镇基本概况
[]东坑镇是陕西省批准建设的“重点示范镇”,是榆林市的重点镇之一,位于靖边县西部22公里,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结合带,307国道、青银高速公路和太中银铁路横贯东西。全镇总土地面积522.5平方公里,有耕地20.2万亩。全镇辖19个行政村,172个村民小组,有农业人口13000户,总人口52866人,是靖边县面积最大、农业人口最多的农业乡镇。
1.2 机遇与挑战
陕西省在落实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提出了加快重点示范镇建设,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此外,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也将对靖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机遇。
但本地区也存在着许多必须清醒认识的问题。目前阻碍东坑镇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
1、基础设施配套不够;
2、城镇建设投入不足;
3、新农村建设难度大;
4、扶贫增收任务很艰巨;
5、现代农业发展任务艰巨;
6、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
7、土地使用规划不合理,利用效率低。
要想克服现状的诸多制约因素,实现东坑镇经济的快速腾飞,必须准确把握东坑镇的特点,在东坑镇现状和发展条件等基础上,对东坑镇给予合理准确的定位,挖掘发展潜力。
2规划思路
2.1 规划原则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内城镇的数量和规模都会有较大的变化,经济的一体性,区域的整体性,城乡的融合性等趋势会越来越深入地影响区域内每一个城镇的发展。
1、区域协同发展原则;
2、完善功能,重点突破原则;
3、因地制宜,塑造特色的原则;
4、市场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原则。
2.2 发展战略
在规划中紧紧抓住了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这一主线,以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发展之路。针对东坑镇自身发展问题和城镇化特点,提出了以下几点发展战略:
1、以建设功能完善的城镇为目的,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2、从镇域发展角度分析,应以建设农业强镇为目标,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培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农业;
3、注重经济与人、环境、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4、以农副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等发展为基础,形成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产业基础。
3规划对策
3.1 战略措施
根据上述规划思路,在规划布局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立足产业发展、夯实城镇经济基础;
2、突出发展重点、分区逐步推进;
3、合理布局产业、壮大镇域实力。
3.2 城乡统筹规划
针对镇域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和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城乡协调发展主要通过以下六个方面来实现:
1、城乡空间一体化
在镇域空间布局上应围绕“人口向城镇、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经营向规模化集中”,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实现镇域城乡空间的一体化。
2、城乡经济产业一体化
依照“一村一品、 一镇一业、以工带农、以农促工”的新思路,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途径加快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城乡经济产业一体化。
3、城乡人口分布一体化
尽快进行全面的、实质性的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允许农民向城镇转移,鼓励有技术、有实力的城镇居民到乡村发展,实现城乡人口分布一体化。
4、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前提和保障。要最大限度寻求城乡设施共享的机会,促进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发展。
5、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
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主要包括:统筹城乡教育科研事业发展,统筹城乡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等方面。
6、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
生态环境的一体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强化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和建设,重视对城乡污染源的控制;促进城乡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发展生态农业;重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使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政策、措施得到有机统一。
4结 论
东坑镇是西部地区典型的农业型村镇,受到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限制,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都还不高。通过此次东坑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及对西部地区城镇化的研究,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
1、以镇域为规划范围进行城乡一体的总体规划。统筹城乡规划、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合理产业布局,实现错位发展。
2、准确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3、对全镇域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统一城乡规划管理是保证城镇化质量,使城乡一体规划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
4、必须把握住因地制宜、发展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
东坑镇的经验表明,在西部地区的镇域总体规划中,应将重点放在小城镇的建设上,打造现代化的小城镇,提倡新型社区建设,使城乡均衡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参考文献:
周榕,文国玮,刘淑英.城乡一体规划的新探索――中山市小榄镇总体规划[J].规划师,2003,(11):50-54.
谭春芳,林瑾瑜.旧村改造与城乡一体化进程[J].小城镇建设,2006, (4):76-79.
李建伟,刘科伟.西北地区小城镇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以都兰县总体规划为例[J].开发研究,2010,(6):16-18.
何剑鸣.从城镇的拓展到城乡一体化――对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思考[J].城乡建设,2002,(12):10-11.
篇6
关键词:农业发展;经济转型;存在问题
1 社会经济转型理论程序的分析
社会系统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其内部各个系统的有效协调,比如经济系统等,通过对经济结构的转型环节的优化,实现其经济结构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效协调,来满足其功能定位的需要、空间要素排列的需要。该环节的开展,设计的范围是比较广的,比如其非经济结构之外的社会结构,比如制度建设、政治治理结构及其法律结构等。通过对功能结构学派的深入研究,保障其事物结构变动环节的分析,实现与外部环境的有效协调。
社会规律体现的东西是比较复杂的,比如人的内容模式、规律的特殊作用模式,这不是什么特殊的规律而是一种对社会作用原则的约束制约。这需要我们做好相关环节的分析工作,实现其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分析,通过研究得知,人为控制因素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其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辅助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要针对整个经济大环境展开分析。从纯粹理论环节展开分析,由于其经济发展方向的影响,其转型的过程及其相关变动情况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对其投资型发展战略的优化,促进其收入分配模式的优化。这要针对其资产所有的收入份额水平展开分析。资产所有者的收入份额不断提高而劳动和专业劳动的所有者的收入份额不断下降。在实践中,收入水平或者资本收入的所有者,主要是政府和富裕的人群,而政府和富裕人群的储蓄倾向是高的,消费倾向则相反。收入份额下降的劳动者和专业劳动者的消费倾向是高的,而其储蓄倾向则相反。上述模式是阐述了社会经济运作的具体规律范例,相对于农业经济转型环节来说,其具备自身独特的应用规律。这对我们研究农业转型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2 针对转型阶段农业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
2.1 在农业经济转型阶段的分析过程中,要展开其理论环节及其实践环节的优化,一般来说,农民利益的实现需要配合其当前的经济背景及其经济运作条件,从而实现其农业领域相关问题的优化,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逻辑命题。在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过程中,无论是传统的农业模式还是现代农业模式,都是实现了其发展理念、利益模式等的转变,这和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是密切相关的。那么未来的中国所剩下的问题就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问题了,而对农民与农业问题的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假命题。因此,在科学、客观和理性地认识农民利益实现之前,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逻辑判断。从历史到现在,短期的凯恩斯式的干预只能是一个短期的效应而非长期的手段,用急于求成的跃进方式来解决中国任何问题的教训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少见。
在政治领域来说,相对于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问题,受到社会历史变革的影响,其经济地位是比较低下的。由于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农民在其革命过程中的角色是比较重要的。在经济层面上,我们可以得知,其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对其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借鉴,这有利于其农业的稳定发展,从而促进其工业社会的现代化运作模式的健全。其农业的建设发展模式也体现在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生产组织安排环节上。就发展的观念而言,基于生产阶段的技术工具的投入,今天的农民已自觉不自觉地由传统的生产者转变为经营者了,这种单纯的生产过程的实际“外包”,如播种、收割等生产环节,要求农民需要更多地关注“供”和“销”这两个经营环节,对农产品的销售和农产品的选择考量着农民的智慧和胆识;就经营管理体制来说,如何将传统农业时期零散的“一队土豆”的生产要素形成一种合力,与社会市场进行有机对接。
2.2 在农业经济的转型研究过程中,要认识到相关的问题,就是城市化经济建设问题和城镇化建设问题,这是目前的经济建设的几种运作模式。一般来说,前者的城市化建设层次面设计的问题是比较多的,比如其空间规模、经济运作形势、内在运作结构的变化,都影响其城市化的稳定建设发展。一般来说,其城镇化的运作环节和工业化的运作形势未必协调,这需要针对现实问题,展开具体分析。现代化层面。农业对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农村将越来越以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而具备长久开发和利用的前景,这是农业经济转型的重要前景,国际资本看好中国固然有4亿人口的城镇市场,其更大的目标则是发现了9亿人口的农村市场的潜在价值。国际游资和热钱在农产品这种资源性产品上的某些作为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这其中的价值,这也是当代农业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背景。
3 地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解决
3.1 为了更好的进行地区农业经济转型趋势的分析,我们有必要展开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探究,从而实现农业经济体系的健全,保证现代农业的稳定运行。随着时代的进步,一系列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被提出,这些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方向,都是围绕着农民的生活水平、农业经济水平等展开的,为了更好的进行城乡发展程度的评估,展开地区农业经济转型趋势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深化农村的农业改革,进行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究。
篇7
关键词:城乡集散物流;行业协会;农产品;物流园区;第三方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12
在我国倡导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打造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城乡集散物流是促进乡村经济建设,缩小城乡经济差距的基础,其承载着保证城乡之间发展的各类资源要素顺畅流通的重任,同时也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之一。当前,城市物流与乡村物流之间差距大、衔接难度大,城乡物流之间信息化和技术的运用差距大,而城乡集散物流模式陈旧,成本居高不下。要解决当前城乡集散物流所面临的困境,必须降低城乡集散物流成本,寻求合适的物流模式。本文的研究针对城乡物流集散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当前城乡集散物流的模式,通过对比和借鉴一些典型案例,分析当前城乡物流的机遇和发展方向,探索出合适的城乡集散物流管理模式,以达到合理利用城乡资源,促进城乡物流发展的目的。针对城乡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等问题,对城乡物流集散管理运作模式展开研究。
1 城乡集散物流
1.1 城乡集散物流概述
城乡集散物流是指物品在城乡之间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所包含的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物流活动。城乡集散物流作为联系城市与乡村之间经济发展的一个枢纽,其消费者多为终端消费者。城乡物流集散主要是包含工商业产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这个双向物流主体。这个双向物流系统涉及面广,消费者数量庞大。这个物流系统所包含的物流内容主要有:日用消费品物流、行业分拨物流、农村生产资料物流、农产品集散物流以及第三方物流快递等。从物流的流向来看,由于城乡经济之间的差距和以城市经济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规划,现阶段城市向乡村扩散的物流需求量一般高于乡村向城市集中的需求。
1.2 城乡集散物流的特点
城乡集散物流在双向流通的过程中,一般流向不同,物流的内容会存在差异,此外,其性质特点也不完全相同,具体来说城乡集散物流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物流的参与主体众多,结构复杂;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较大;物流成本高,呈现出面广、点多、人员及货物不集中的特征;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公路运输的单位运量少。
2 我国城乡物流现状问题
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失衡且技术保障缺失。由于乡镇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配套的设施建O工作严重滞后,而城市系统中,物流设施完善,物流较为发达。城乡之间严重的基础设施失衡问题给城乡之间的物流衔接带来了难度。城乡物流集散过程中缺乏专业的、先进的物流储存仓库;农产品仓储、运输等技术水平比较低,农产品的损耗率难以降低,附加值较低。
物流信息化程度低。我国乡镇物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城乡集散物流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忽视了物流的信息化,把现代物流等同于传统的运输和仓储。总体来说,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很低且现代物流意识淡薄。据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乡镇企业对信息传递认识还停留在打电话、发传真等方式上。对于一些先进的RFID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等的使用程度基本为零。
物流管理观念陈旧,专业人才匮乏。城乡集散物流管理观念陈旧,存在工作人员的服务差。城乡物流集散过程中的操作人员和底层管理人员大多学历较低,没有专业物流知识,专业化人才十分匮乏。乡镇物流业的生命力较脆弱,接受新东西的速度慢,抗风险能力差。城乡集散物流管理难度大,特别是乡镇的一些传统物流业,他们将物流等同于运输和储存,仍然保持着旧有观念。
政府政策的保障力度有待加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连锁超市将分店开到农村从而保障农产品销路以及农民收入。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成熟的商业模式来提高城乡物流网络的运营效率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农民收入比城市居民要低很多,其消费能力并不强,对于连锁商店所销售产品的需求也十分不稳定,这就导致了连锁超市经营成本较高和库存难以控制的问题。这些连锁超市只能压缩物流成本来降低经营成本,这样无疑会加剧物流市场的混乱局面。
乡镇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缓慢。乡镇零售行业零散,而且很多零售商实行物流自营。在城乡物流集散过程中由于物流意识不强,导致乡镇的第三方物流工作点分散且作业面积狭小,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第三方物流工作人员素质比较差。一方面,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乡镇地区发展十分缓慢,数量少且其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很多的第三方物流只是在乡镇设立一个物流收发点,其工作人员也不是物流公司的正式员工,所以可能存在乱收费和服务态度差等现象,使该物流公司的形象受损。
3 我国城乡集散物流的分析
3.1 传统供销社模式分析
供销社自建国成立以来,期间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但一直承担组织农民生产,连接城乡经济发展的责任。传统供销社主要经营农资、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和快速消费品,其中农资(一般指种子、化肥、农膜、农药、农机设备及其辅助材料等)是其最主要的经营产品,它承担着农业商品流通的使命。据我们调查,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大部分依然沿用供销社模式。但是,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户分散经营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供销社运营模式和基层组织建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并且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传统供销社现行的运营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配送方式主要是单向配送,导致配送成本过高DD农资产品一般从供应商到配送中心再到乡级农资专业合作社以及村级农资服务中心,这种模式只解决了农户的“买难”问题却没有考虑到“卖难”问题,同时由于农户相对分散、到基层组织的运输距离长以及农资产品种类多、数量少等原因导致单向配送成本高;二是盈利的空间十分有限DD由于较高的配送成本与经营成本,导致基层供销盈利只能是局部环节,盈利空间有限。基层合作组织向农户低价买进,然后高价卖出,将较高的经营与配送成本“转嫁”给农户。
3.2 城乡集散物流经营模式的分析
城乡集散物流也可以说是末端物流,包含了乡村与上级城市之间物品流动的一切活动。经调查在城乡物流集散过程中,各物流运营主体的经营模式总的来说主要包括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以及联合运营物流。物流成本是评价物流的主要指标,也是运营主体选择运营方式的重要依据。
在城乡物流集散过程中,自营物流得选择主体主要包括医疗、公司、连锁超市等大的运营个体和一些零售业的小的运营个体。前者选择自营物流的原因:一是可以有效地对物流进行控制和资源进行配置,确保物流配送的速度和质量;二是乡镇第三方物流水平低,成本较高,难以达到自身的要求。后者主要由于订货批量小,订货点集中,订货周期密集且较第三方物流来说可以减少装卸、搬运、包装和信息等方面的支出,可以有效降低自身的物流成本。
相比较自营物流来说,城乡之间的第三方物流发展不是很受欢迎,主要是其发展缓慢,乡村人口分散,难以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很难降低其运营成本。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电商的推进,第三物流运用其专业化、标准化的操作以及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在大型工业设备和快递等行业上会有较强的优势。此外,还能在物流配送过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联合运营物流在城乡物流的集散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同行业或不同行业的零售商共同利用自身的物流资源进行物流的整体运作,从而达到合理利用自身的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二是一些农产品、生鲜产品以及零售商的少批量补货利用城乡之间的客运车辆来达到及时供应,但是运量太过于局限,只适合少量或者特殊货物的运输。
4 四种创新的城乡集散物流模式分析及优化
4.1 行业协会主导物流模式
目前我国城乡集散物流经营运作散乱,其主要原因在于个体组织化程度低,农户及零售商分散经营力量薄弱,难以掌握市场信息,而且这些个体内部存在较大竞争。当前存在的“公司+农户”的农业生产模式往往因为农户力量分散薄弱,在合作中处于劣势。传统的供销社模式解决了农户买生产资料的问题却难以解决其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行业协会主导的物流模式则是在公司与农户之间建立行业协会,使行业与农户形成一个利益整体,对内约束农户行为,提供技术指导和生产资料供给,对外与公司等合作,把握市场的整体信息。此外,行业协会与城市批发市场建立合作,既可以将农产品直接运往批发市场,批发市场的日常用品批发也可以借助这条运输线路向零售商进行集中配送,从而达到合理利用资源。
4.2 物流园区主导的物流模式
城乡物流园区发展模式是根据城乡运输、销售、批发等物流活动集约化、一w化的构想提出并建立的。在乡镇的对接城市建立专业化的物流园区,在此基础上,拓展原有批发市场市场的集散功能和一些中介组织的集约功能。一是农产品经过物流园区的集中和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增加农产品的销路,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物流园区向下直接向乡村供应日用品,向上直接从生产厂家进货,从而减少中间的供应商,减少成本;三是随着电商的发展,物流园区可以为电商的发展提供推动力,为货物的中转提供平台,同时整合城乡之间的运输资源。
4.3 农产品产销―体化的物流模式
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的设想源于日本的市场外流通。随着城乡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市场对农产品需求也在增长,产销一体化模式是指由乡村建立的连锁小超市或农村合作社将生产的农产品经过包装后直接销售或运送到城市的超市、农贸市场和饭店等消费地。该模式实行直接运、销,大大缩短流通环节,从而减少流通损失,提高流通效率。但是,产地超市除了销售农产品,还要及时从农户收购各种农产品,通过超市之间所建立的配送网络将农产品配送到销售地。
4.4 第三方物流的物流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繁荣,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物流运作形式,将是未来城乡物流运作的一个发展方向。当前城乡之间第三方物流建设程度低、管理混乱。例如,快递业在乡镇的经营主要是与零售商店建立合作点,在运作过程中存在乱收费现象。随着电商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快递业也将进一步发展,在市场的推动下,第三方物流能够很好地发挥其高效地计划、组织和协调控制能力,第三方物流可以提供专业的运作和服务,将能在城乡集散物流中占据一定的市场。此外,各乡镇正在加强城乡之间物流市场的规范性运作,将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机会。
5 结束语
近几年以来,随着淘宝、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网购模式逐步进入乡村,也推动着我国的城乡物流行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城乡之间集散物流的一些经营模式和组织模式的研究,发现并探究当下城乡集散物流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和优化构思了四种较为合理化的运营模式。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城乡集散物流模式会随着市场的改变而产生变化,不同的市场会有不同的主导模式,更优化的模式需要学者们不断去探讨和实践,期望乡镇物流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路明.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供销社物流模式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7):7-9.
[2]梅培.基于协同创新的城乡物流运营一体化模式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6,(9):74-75.
[3]张文松,王树祥.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模式分析及选择[J].物流技术,2006,(3).
[4]孙志磊.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物流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中国储运,2009,(1):108-109.
篇8
十七大报告摘要: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原则,也是我国农村发展战略思路。从2006年初开始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以来,我国政府的一个全新的农村发展思路逐步浮出水面,农村将走上发展质量好、发展速度快的新轨道。
农业生产将高度产业化,二元经济结构将被逐步打破
我国农村发展将成为全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二元经济结构将被逐步打破,全国经济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将通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将“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个积极的城镇化政策不仅不会削弱农村发展,反而会有利于“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我国正在建立农村发展的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以及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控制模式。过去,我国农村发展几乎是农业部和扶贫办等少数几个部门的事情,如果有其他部门涉及,也多是从农村获取资源。现在这个情况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20个以上的部委级单位给农村发展注入资金,形成了100个以上的工程或计划。这个局面的形成和过去相比是一个进步。为了提高支援农村资金的使用效益,需要理顺资金投入的渠道,适度提高支援农村发展项目的投入规模,但也不能像过去一样,仅仅由少数几个部门掌管农村投入的权力。
农业生产向高度产业化方向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将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在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农业产品产量和质量稳定提高,农业实际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这一成就得益于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告别了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方式,越来越走向产业化经营的方向。新农村建设任务提出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发展方向更加明显,一系列的政策正在推动这一过程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国家还将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所有这些措施将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在产业化发展的方向上迈向新的高度。
农村人口布局将发生根本变化,城乡差别将基本消失
篇9
Abstract: Now city planners are paying a good deal of attention to town-country integration and its planning. The concepts of town-country integration and its planning, the goal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wn-country integration are approached. Then, the framework of town-country integration planning, such as planning range, level,deadline, goals, principles, tasks and contents is emphatically discussed.
1 我国城乡一体化及其规划的提出
与城市相区别,乡村指的是城市以外的一切地域,严格地说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外的空间地域系统[1].城乡两个地域的人口分布、职能、景观、土地利用特征及相对隔离程度等背景差异,引起了城乡之间的差异性发展.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城乡关系必然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2].第一阶段,乡村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资金和人力资源,这是乡村支援城市,城市的扩大再生产有赖于乡村生产剩余的阶段;第二阶段,城市与乡村各自独立发展,这是城乡矛盾已现端倪且日趋扩大的阶段;第三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活动开始超越城乡两个相对隔离的单元而相互渗透,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城乡界限模糊,城市与乡村融合的时代[3],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城乡一体化”.
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的城乡关系已进入第三阶段.而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目前多数地区已进入第二阶段(少数地区正在向城乡一体化方向迈进),城乡矛盾日益成为当今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其一,城乡三大差别有重新扩大的趋势;其二,城乡经济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趋同化;其三,城乡建设无序,生态环境恶化;其四,城乡人地关系日益紧张;其五,城乡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其六,城乡结合部矛盾突出.
面对这些问题,只有借鉴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我国城乡的不同优势与作用,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通过城带乡、乡促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共同、持续、稳定且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城乡融合、共同繁荣的目的.在我国,关于城乡一体化的研究从提出到现在已持续了10多年(发达国家关于城乡一体化研究则持续了50年),正值城乡一体化研究方兴未艾之时,“城乡一体化规划”又应运而生.
目前,国内城乡一体化规划主要是结合城市规划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调控城乡土地的使用,使城乡发展相互衔接;或通过把农田、水体和森林作为绿地景观引入城市,并建立区域基础设施,使城乡融为一体.有学者认为,诸如此类的规划,“事实上是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标而编制的一种区域发展和建设规划,将其直接称为‘城乡一体化规划’似乎不甚妥当”[4].的确,这两种规划均有其必要,亦均有其局限.城乡一体化本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它包括城乡社会、经济及自然等大系统,涉及城乡社会制度、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物质环境建设及城镇体系等20多个子系统.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规划起码应该从城乡政治、经济、社会、人口、文化、生态、环境、技术、信息、住房和土地空间等角度出发,进行综合的、整体的、动态的且开放的规划.但鉴于城市规划人员的精力和知识面之局限性及其专业特长,目前只能针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或迫切需要,希望通过城乡物质环境建设规划对于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作用与调配能力,来引导城乡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有序发展,达到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目的.目前一些地方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其内容过于简略,除简单地描述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与特征之外,仅从地域空间形态上分出城镇密集区、开敞区和生态敏感区,或分为城镇建设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农业风景区及山林保护区,达不到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目的.
2 我国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体系
无论是作为过程还是结果,城乡一体化都应建立其长远而明确的目标体系.
a.城乡空间布局的高度融合.即城乡两个地域实体融合成一个连续统一的、网络状的、多节点的、可渗透的“区域综合体”(Regional entity).
b.城乡功能结构的高度互补.“一体化并不等于中心———外围经济的消失,仅意味着二者高度相互依赖”[3].首先,在功能上,城市向乡村传输商品、资金、技术与信息,并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而乡村则分担城市的农副产品供应以及风景旅游基地等部分职能;其二,在产业上,乡村围绕城市的主导产业而发展配套工业或直接为城市服务的交通运输、仓储修配、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其三,在市场上,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乡村是城市的生产资料、技术、资金、工业品市场,而城市则是乡村农副产品、郊野旅游、建筑材料与劳动力的广阔市场.这种互补性关系,既使乡村可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直接参与城市的经济运转,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同时也使城乡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免相互争夺资源.
c.城乡生态环境的高度协调.通过建立前述的区域综合体,统筹安排有污染工业的布局,协调城乡环境保护与整治,并在各城镇之间以大片的农田保护区、观光农业和绿化带相间隔,既明晰城镇建设的用地范围,又为整个综合体构筑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城中有乡、乡中有城,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的“田园城市”.
d.城乡基础设施的高度共享.主要是建立快速便捷的城乡交通体系,通过全天候的交通线路、舒适的交通工具、廉价的收费及周到的服务,使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5];同时,也建立高度灵敏的网络信息服务,把现代通信技术普及到乡村的各个角落,实现城乡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城乡空间以及人口、经济的融合.
e.城乡人口流动的高度通畅.我国以往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模式作为一种封闭的、限制性的户口管理方式,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家工业化进程起了重要作用,但它阻碍了城乡合理的、必要的人口迁移与流动.而人口流动通过对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提高宏观经济运行效益;从长远来看,它还可以缩小城乡差别、扩大社会交往、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因此,要尽快进行全面的、实质性的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允许农民向县城以上的城市转移,实现城乡人口流动的高度畅通.
f.城乡政治文化的平等.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乡村居民都是社会大家庭的成员,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文化权利.因此,要尽快消除我国工业化初期所形成的城乡社会分化及伴生的城乡对立状态,建立公平合理的城乡关系,通过各种社会扶助活动和义务教育渠道,培养乡村居民参与社会活动的素质与能力,尽快消除城乡居民在参与政府决策方面的差别.要使乡村居民从“乡下人”的阴影中走出来,真正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大家庭中的地位与作用,并真正融入社会大家庭.此外,还要大力保护和继承广大乡村地区的优良传统文化,以保持其发展的延续性.
g.城乡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促进乡村生活方式与生活状态的不断改善,使乡村基本达到城市生活状态且共同提高,也是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之一.它主要表现为:乡村居民在收入水平与就业机会方面达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程度;乡村居民接受与城市居民相等的教育;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医疗保健、劳动保险与社会保障;拥有同样的文化娱乐条件.
3 我国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框架内容
3.1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范围、层次与期限
我国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目的在于改变过去那种就城市论城市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城乡分割的规划观念,把城乡居民点、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网络作为区域整体来进行统一规划,从城乡全局来协调与解决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因此,我国城乡一体化规划应该突破地域界限,覆盖城乡所有土地.具体而言,其规划范围应该包括中心城市建成区、郊区以及市行政管辖的广大乡村地区与小城镇,使城乡人口、土地、空间、水源、能源、信息、景观与基础设施等城乡资源实现合理配置与控制保护.为此,其规划层次当属宏观或中观层次.
与此同时,作为一项长期的政策性工作,它可以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或以单个或多个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区规划或城市郊区规划范畴(可以作为专项规划单列).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城乡一体化规划要求,城乡一体化规划也要与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以便及时反馈彼此的要求.城乡一体化规划在规划期限上不同于城市总体规划,它是对未来长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战略规划及原则性指导,因此,它有发展时序,但没有具体年限,既可以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时修编,又可根据动态需要因时修编.
此外,它与城市经济区规划(一种按经济区域属性分类的区域规划)的区别,除了它的规划范围
通常小于城市经济区(可能等于以单个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区)以外,其目标追求也有所不同,城乡一体化规划还特别关注城乡政治文化的平等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它与郊区规划的区别也有一些类似,郊区规划所追求的是其与市区的双向互补和互为依存的关系,通常建立在农副产品、生态环境、土地空间等方面为市区所提供的支持,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把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目标及相关内容纳入城市郊区规划,则可以大大弥补当前城市郊区规划之不足.
3.2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作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乡一体化规划,理应以前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体系为目标,尽管不一定能全面实现,但如下规划原则仍应注意.
a.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涉及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和谐文明的新的发展观.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乡一体化规划应保持规划结构的弹性和灵活性,使城乡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和最大可能的节约,并加强城乡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延续和发展优秀的乡土文化,避免城乡社会空间的分割与对立,使城乡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持续、有序且协调发展,并实现良性循环.
b.共同进步的原则.即充分重视乡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跳出传统的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树立城乡共同进步的发展观,确立城乡在区域经济社会中的平等地位,建立各具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促进城乡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c.长期性、整体性与地域性的原则.即立足于长期渐进的发展,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避免短期行为,注重各城乡地域的特性和差异性,因地制宜地提出城乡物质环境建设的整体框架.
d.动态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即根据动态需要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同时采用系统方法区分轻重缓急,着重研究经过选择的关键问题,以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3.3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任务与内容
鉴于当前城乡规划的重点仍在于物质环境建设规划以及规划人员的精力和知识面的局限,作者拟从城乡物质环境建设角度选取下述可操作的主要规划内容.
a.城乡规划结构.积极调整城乡布局形态,形成多层次、多节点、网络状、连续式、疏密相间的、相互渗透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区域综合体.其中,各城镇可作为大小不等的“点”,各种交通轴线、林带水系、电力电信走廊可作为“线”,而广大的乡村地区则为“面”.
b.城乡用地布局.在明确城乡功能结构与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把县、市域所有建设用地和不可建设用地进行统一的区分和原则性的布局,使城乡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和最大的节约,真正体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在建设用地中,着重进行各级城镇及开发区的用地布局,应将所有的用地规划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确定合理的人口密度和用地强度.要在全面统筹的基础上,通过用地布局积极引导与宏观调控城乡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行业选择和拓展方向,避免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和区域内耗,同时也防止城市的无限蔓延.
此外,还要相应确定电厂、变电站、高压走廊、大型水厂、污水厂、煤气厂、垃圾填埋场及墓地等区域性市政设施的位置.在不可建设用地中,又可分出永久不可建设用地(包括所有的一级保护高产农田、生态绿地、水源地、隔离绿带、防护林地、风景林地、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农田水利建设用地等)和规划期内的不可建设用地(一般农业区,含二级保护农田、菜地、副食品基地、林地、园地、水产基地等),在重点保护前者的同时作好后者的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c.城乡交通体系、基础设施及防灾抗灾规划.在城乡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交通体系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强化了城乡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促进了城乡空间网络的发展,使城乡一体化结构形态得以完善.城乡交通体系主要包括公路、水运及铁路,其中与城乡一体化关系最直接的是公路网络,它可分为联系中心城市与各城镇的干线公路、连接各城镇间的支线公路以及村级路网等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有机高效的公路路网,可大大便利城乡居民的工作与生活出行.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它包括城乡联网供水(建立村级管网,将自来水分送到各村),污水相对集中、分片处理(每镇或几个镇建一个污水处理厂,经兼村并点后的乡村居民点可建立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镇一变,一村一线”的供电网路,杆线电缆到村的电讯网络,水利工程以及学校、公园、运动场等设施建设[6].这样,按城乡一体化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逐步联网,既能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又可避免设施不配套或分布不均匀的状况.深入研究城乡各种致灾因素,合理规划城乡生活空间,建立城乡防灾体系,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提高城乡抗御灾害的能力,尽量减少灾害损失.
d.城乡环境保护与景观生态规划.环境污染是影响未来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在当前,第一,要根据城乡环境的合理容量制定污染物排放指标,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第二,要优化城乡工业用地布局,把同类污染源集中到同一工业小区进行集中整治,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限制排污大、能耗多的企业发展,使城乡企业向高效、低耗、无污染方向发展;第三,为防止各级城镇出现失去控制的、摊大饼式的用地蔓延现象,要制定合理的绿色空间指标,严格保护和大力建设城区周围的环状或楔形生态绿地,并使其与城区内的绿地相互融通,共同形成完整的城乡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第四,开展农业景观建设,在保护山林水体的同时,充分利用山坡洼地、路网水系进行普遍的大地绿化和林网化,使多样化的农业景观既作为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而发挥生态效益,同时也成为重要的城乡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资源.
e.兼村并点规划.村庄兼并是我国农业集约化、乡村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手段.因此,要按照既有超前意识,又因地制宜、节约用地的原则,选择一批交通方便,靠近区域基础设施网络且具有较好发展条件的中心村,兼并其周围零散的自然村落,以彻底扭转目前我国乡村居民点密度大而规模小、土地浪费严重、服务对象分散、现代化程度不高的局面,为乡村城镇化发展奠定基础.
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行政管理、经济手段、政策体系等调控机制的作用.因此,城乡一体化规划还要注重关于体制改革、政策法规、财税金融、宏观管理、规划协调、指导监督、发展时序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关于动力因素、发展时序和资金投入等问题的研究,并提出合乎实际的规划实施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小林.乡村概念辨析[J].地理学报,1998,(4):52-55.
[2]陆学艺等.社会结构的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杨荣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1997,(5):41-43.
[4]薛德升等.有关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等几个概念的辨析[J].城市问题,1998,(1):2-4.
篇10
>> 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保税物流园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论当前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析转型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我国鳗鱼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走出困境的对策 我国推行绿色GDP核算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农机作业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城市供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科技组织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关于我国薪酬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策略 我国创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自助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及管理对策 当前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2-3.
[4]2015年社会物流总额达220万亿 从业人员超3000万人,中国经济网[EB/OL]., 2014-10-08.
[6]如何创建智能物流系统?[EB/OL]., 2012-2-12.
[7]俞建峰.物联网工程开发与实践[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