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提案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5: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提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提案

篇1

关键词: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心理问题;人格塑造

2015年6月9日,贵州毕节一个家庭的4个留守儿童集体服毒自尽的事情,震惊了所有人,4个孩子中最大的哥哥13岁,最小的妹妹才5岁,正是天真无邪、青春烂漫的年纪,却戛然而止,只留给世人无尽悲伤。2012年,5名身份不详的男童,被发现死于毕节城区一处垃圾箱内,据警方调查,5个小孩系躲进垃圾箱避寒时一氧化碳中毒身亡,5个死亡的男孩均在10岁左右,最大的约13岁,最小的约7岁。真是令人感到无限惋惜和痛心。此类案件屡见不鲜,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令人堪忧。2015年全国两会上,强调:“要关心留守儿童,关注其教育及心理健康成长。”留守儿童成为两会讨论的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张静提交了一份《关于推进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建议》,建议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关爱服务体系,保障留守儿童群体生存发展的基本权益,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必要条件。关心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亟待解决,我们需要从学校教育、人格塑造、心理疏导、素质培养多方面关注留守儿童,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更好的融入集体、适应社会。

1当前留守儿童的现状

由于诸多原因限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尤为迅猛,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需要大量劳动力,农村地区偏僻,生产力较为落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提高家庭收入,改变生存现状纷纷外出务工,由于户籍限制及经济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大多留守儿童由此产生,由家中老人代为看管。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进城务工劳动力约为1.3亿,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1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留守儿童超过4000万人,在全部的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占28.29%。该数据呈逐年递增趋势,留守儿童规模不断扩大。留守儿童据其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分为“母亲外出”,“父亲外出”,“父母亲均外出”三种情况类型。对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数量分布情况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共计2032名学生(占全部学生95.4%)。从总体上看,“父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为614人(占30.2%)、“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为131人(占6.4%)、“父母都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为377人(占18.6%),三类留守儿童的总数量为1121人(占55.2%)。数据显示充分让社会感受到压力,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他们的教育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父母纷纷外出务工,留守的孩子由谁监护和看管?谁来承担起“启蒙教育”的职责呢?孩子的心理情感缺失和精神空虚将由谁弥补?对744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发现,有230名是托付祖辈照管,占38.7%;有23名托付亲朋好友照管,占29.7%;有344名是由母亲在照管,占43.2%;由127名是由父亲照管,占18.1%。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看,父母未能承担监护教育职责,“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尤为凸显,导致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多方面缺失,不利于其全面健康成长,不能较好的适应集体。

2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事关其成长成才,是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奠基石,亦是一项长远目标,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然而仍不完善,亟待解决。就完成家庭作业这一项展开调查,对比结果显示,在非留守儿童中,40.3%做作业0.5小时,35.8%做作业0.5~1小时,12.6%做作业1~2小时;在留守儿童中,33.1%做作业0.5小时,40%做作业0.5~1小时,14.6%做作业1~2小时。留守儿童每天做作业的时间略多于非留守儿童,而学习教育质量却无明显提高。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在家长监督方面处于劣势,没有家长作为很好的向导,他们也许会成长的更加艰难,作业无人辅导,疑惑在家无法解答甚至需要付出更多时间才能达到相同学习效果。因此,学校教育,家长引导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留守儿童学校大多位于偏远农村和小城镇,师资力量短缺,教学物资匮乏,尚未健全寄宿制,无法客观地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进行科学引导,教学效果质量便停滞不前,效果不佳。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儿童而言,家庭引导对其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教育效果对认知水平、行为方式也有明显的影响,相互作用,紧密相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习兴趣需要从小培养,父母的向导作用尤为关键,缺失了父母的引导,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严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作用不言而喻。父母亲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典范,才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失去父母的陪伴,没有父母亲引导他们认知世界,待人接物,对待问题,在这方面启蒙教育缺失将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产生不良影响,日后孩子容易以自己为中心,变得自私自利,父母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多关心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学校缺乏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解决他们平时心理上的一些问题,任课老师同时扮演学业教育和心理辅导员,无奈关注不够,还是易于引起留守儿童心理偏失。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访过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一个孤儿周某家中,出现了不曾预料到的情形,也略微挫败我们的自信心。周某听说我们来了,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拼命地躲。他一直攥紧拳头,低着头,反抗着我们的关心。掏出一颗糖,给他剥好,却被他扔到路边草丛。我们很想帮他,却连最基本的沟通都做不到,没想到他的心理竟会抵触到这般,他的奶奶77岁了,聊到周某的父母,她哭得很伤心,谈及周某,她说:“这孩子很内向,话很少,不愿多说。”据邻居透露,周某从不跟其他小孩玩耍,见人也不打招呼。也许,周某的心理状况是现在贵州乃至全国的留守儿童或孤儿心理状态的一个缩影,负能量与心理缺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很难想象这一批孩子长大后的性格及心理会怎样,他们不屑于沟通和表达自己,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如果社会上的人或事不遵从他们的内心了,他们会怎样处理,会不会很极端……虽然事态尚未发展到如此严重,但至少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

3嵌入“关怀因子”破解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2015年,在贵州调研时强调:要关心留守儿童,加强管理和服务。全国妇联2013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郑惠强指出,因为缺乏父母陪伴,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内心孤僻、教育缺失等问题,导致很大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甚至有的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并且情况还有恶化的趋势。长期以来,造成留守儿童诸多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但其根本原因是父母未能引导,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家长理应以履行家庭责任和义务作为先决条件,国家政府重视与关怀,才能使得问题更为明朗化,得以切实解决。

3.1政府主导,部门联动

首先,要重视、支持、引导留守儿童帮扶事业。以贵州省为例,目前在全省农村寄宿制学校中新建了800个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其中毕节市270个、遵义市95个、威宁县80个、六盘水市80个、黔南州76个、安顺市50个、黔西南州45个、黔东南州42个、铜仁市36个、贵阳市21个、贵安新区3个、仁怀市2个。通过这些措施将解决留守儿童的基本居住问题,此外,贵州省教育厅对建成并运行良好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按每个2万元标准进行奖补,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留守儿童帮扶事业。其次,搭建情感交流的桥梁,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沟通机制。例如,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开展“三关”工程活动,通过开通亲情电话、亲情视频、设立亲情邮箱,为留守儿童搭建亲情沟通桥梁,使得留守儿童与家长亲密沟通,缩小情感差距,培养亲情,使留守儿童弥补情感缺失。

3.2健全法制,落实保障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惠强也将视角投向了这群特殊的孩子,在今年全国“两会”,郑惠强提交了题为《关于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若干建议》的提案。完善对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体系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保障。目前,关于我国对留守儿童的保护的针对性、综合性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建立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切实有效保障留守儿童根本利益。与此同时,理应着手加快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其地方相关条例的修订。有效保障相关条款的实施,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权益、人身权益和财产安全,维护其最大利益。

3.3社会参与,奉献爱心

了解到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及生活状况堪忧,社会爱心团体自发组织公益活动,奉献爱心,传递温暖,仅在贵州省遵义市,就有很多这样的爱心团体,各种志愿活动开展频繁。笔者和自己的一些同学也加入志愿者行列,尽绵薄之力关心留守儿童,走访偏远山区贫困家庭,奔赴贫困小学支教,引领他们积极健康面对生活。留守儿童心里缺失总是存在的,通过社会爱心人士自发组成爱心团体和自愿服务队,汇聚成大大的爱心,关注关爱留守儿童。

3.3.1爱心基金会的成立,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贵州省遵义市首个以留守儿童为资助对象的基金会成立当天,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大坎小学、娄山关中学及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分别获得10万元资助金。遵义市聚银爱心慈善基金会负责人陈建华称,该基金会以学校或村寨为单位,用于教育投入和基础条件的改善。

3.3.2社会志愿者奉献爱心,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志愿者们自发组织来到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坪镇龙潭村,为留守儿童们在家门口举办一次特殊夏令营活动。“兔子舞”、“气球接力”、“巧贴鼻子”……龙潭小学的部分老师、12名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志愿者们还以绘画、音乐、自然科学、安全等主题,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培养留守儿童多方面兴趣,缓解内心孤独。

3.3.3立足实践,大学生志愿服务。2015年10月3日我们自发组织志愿服务,在国庆期间留校,开展“国庆送温暖———定点帮扶”活动。清晨,我们买好生活物资、学习用品,前往遵义市新蒲镇中桥村留守儿童周某三姊妹家中,他们最大的10岁,小的才8岁,三姊妹因爸爸患有痴呆,妈妈弃家远走,全靠爷爷奶奶抚养,家住砖厂房,破败不堪。我们将从市区买回的蔬菜、米、油等做成午饭供她们一家人享用。我们还给孩子们进行作业辅导,心理疏导,陪伴他们玩耍。

3.3.4走访家庭,送去温暖。2014年12月,我们曾到遵义市新浦镇贫困单亲家庭罗丹家中,她是一名刚进高中的留守儿童,她从小受到别人帮助,在大爱中长大,心里缺失得到及时弥补,整个人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教育及心理上,她感恩于大家的帮助。

3.3.5携爱赴教,向阳花开。我们志愿者主要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偏远小学开展支教活动,中桥小学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0%,一对一帮扶、课堂辅导、道德讲堂、史剧表演、安全知识讲座、爱心助学、艺体殿堂、爱心募捐、文艺汇演都是我们开展的主要项目,旨在培养留守儿童多方面才能,加强其学习文化素质修养,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在假期,我们还自发组织到遵义市新蒲小学,为学生们开展少年宫项目,其中主要包括:古筝、绘画、舞蹈、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希望能为该校留守儿童带去欢乐,陪伴他们成长。各级政府应该鼓励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尽自己所能,为孩子们增添多一份乐趣,让他们少一份孤独。

3.4家庭尽责,学校温暖

3.4.1学校注重教育,加强管理。学校应当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来抓,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和日常学习、生活,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学校还应该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加强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思想包袱。学校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艺活动,多开展户外活动,亲近自然,接触社会,释放压力,充实业余生活,填补精神空虚,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与家长共同努力疏导留守儿童,使他们得到充分关爱。

3.4.2家长尽职尽责,履行义务。长期以来,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办法更多的是从社会环境、政府责任、学校教育的角度提出。其实,造成留守儿童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关爱的缺失而导致孩子情感的残缺,家长应引起重视,承担责任,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多与孩子沟通,纠正孩子的错误心理和行为,尽职尽责,才能促进孩子成长成才,走向更好的未来。

作者:张理甫 袁野 单位:遵义医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亦菲.拨开留守儿童心灵的“迷雾”[N].光明日报,2015-07-04.

[2]王达梅,魏满霞,李秀河,等.父性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以广东省罗定市为例[J].教育导刊,2015(4):52-56.

[3]谢红.浅谈留守儿童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视界,2012(10):109-111.

[4]马灿.共青团助力留守儿童增权的路径研究—以某团委支持下的自组织行动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2):53-57.

[5]胡颖.贵州新建800个留守儿童之家覆盖9个市州年底前建成[N].贵阳晚报,201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