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埂急救治疗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埂急救治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技术测量左室整体和节段心肌质量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方法建立18只急性心肌梗死(AMI)实验犬模型,6只健康杂种犬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的全容积图像采集及定量技术,测量左室整体和节段心肌质量并与解剖测值对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前后整体和节段心肌质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RT3DE与解剖学的方法测量左室心肌质量有良好相关性(r=0.94)。与急性心肌梗死前比较,梗死后的心肌质量增加(P<0.05),且与左室射血分数(EF)值之间呈负相关性(r=-0.798)。结论应用RT3DE测量左室整体和节段心肌质量方法可靠,对评估心肌梗死后的早期左室重构与心功能具有实用性。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三维;心肌梗死;急性病;器官测量;疾病模型,动物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applicationofthequantifiedtechniqueofrealtimethree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RT3DE)inmeasuringwholeandsectionalmyocardialmassofleftventricle.Methods18canine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wereincludedintheexperimentalmodel;6healthycrossbredcanineswereusedthecontrolgroup.ThroughcollectingfullvolumeimagingusingRT3DE,globalandsectionalmyocardialmassofleftventriclewasmeasuredandcomparedtotheweighedmassofdissectedhearts.ChangesofleftventricularwholeandsectionalmyocardialmasswerealsoanalyzedbeforeandafterAMI.ResultsInthecontrolgroup,myocardialmassofleftventriclesmeasuredwithRT3DEshowedstrongcorrelation(r=0.94)paredtomyocardialmassmeasuredbeforemyocardialinfarction,massmeasuredafterinfarctionwasincreased(P<0.05),andisnegativecorrelated(r=-0.798)withejectionfractionofleftventricle.ConclusionThestudyshowedthatitisreliabletouseRT3DEtomeasuretheglobalandsectionalmyocardialmassofleftventricle.Also,RT3DEhasabetterutilityforearlymodelingofleftventricleandtheevaluationofcardiacfunctionaftermyocardialinfarction.
KEYWORDS:echocardiography,threedimensional;myocardialinfarction;acutedisease;organsize;diseasemodels,animal
左室心肌质量(leftventricularmyocardialmass,LVMM)是评价心功能的重要指标。它对心脏的病理生理改变、病变预后评估及疗效观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three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RT3DE)提供了没有几何形态学假设的实际显像模式,增加心脏测量的准确性[12]。笔者应用RT3DE的定量技术测量急性心肌梗死犬的整体与节段心肌质量,评价该技术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动物健康杂种犬24只(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体质量(12.8±3.4)kg(10~16kg)。分2组: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组18只,对照组6只。
1.1.2仪器常规二维切面扫查及实时三维超声的全容积图像的采集系用Sonos超声心动图仪(7500型,荷兰Philips公司),三维图像分析及数据测量应用TomTec三维超声工作站的Cardiacview分析软件(德国汤姆泰克公司)。
1.2方法
1.2.1实验步骤所有实验犬经血清肌钙蛋白(cTnI)检测证实心肌缺血。建立静脉通路后注射3%戊巴比妥钠30mg/kg,呼吸机保持呼吸通畅,全程心电图监测。开胸犬的心脏充分暴露,显示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探头置于心脏表面的水囊上,显示超声的系列二维切面,并于心尖四腔平面采集实时全容积三维图像。保存所有数据至光盘供测量分析。
1.2.2数据采集对照组在实时三维超声图像采集后,显示左室整体室壁三维形态,并按左室的3个标准平面(二尖瓣水平、肌水平及心尖部水平)在三维超声工作站上将左室切割成3个水平节段(图1),测量整体和3个节段心肌质量。予以10%氯化钾处死后取出心脏,以左室解剖的3个标准平面切成3个节段(图2),测量其心肌质量。将两种方式获取的左室整体和节段图像进行形态学与测值对比分析。AMI组在实时三维图像采集后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第1分支进行结扎,并分别于即刻,0.5,1,2,3,4h采集三维全容积图像,连续观察心室壁的形态学变化,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及其整体和节段心肌质量,脱机进行心肌梗死前后心肌质量与心功能的分析。随后取出处死犬的心脏,按左室的3个标准平面切成3个节段并将所有实体解剖心脏的整体与3个节段心肌称质量。
1.2.3病理检查经1%三苯基氯化氮唑(TTC)溶液中染色10min后,放入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10min送病理分析。
1.3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照组左室整体心肌形态呈椎形,整体及3个节段的心肌质量与实体解剖的心肌质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有良好的相关性(r=0.94,表1)。AMI组左室整体与3个节段的心肌形态在冠状动脉结扎后2h开始仅有心尖部形态改变,心尖水平心腔稍增宽,3h后整体心肌逐渐变薄,心腔扩大,各节段水平心腔及心肌形态改变且以心尖部为著(图3),4h后整体及3节段心肌质量与心肌梗死前比较有明显增加(P<0.05,表2)。RT3DE测量左室整体心肌质量与EF值比较,有良好的相关性(r=-0.798,图4)。
N:整体心肌形态;A:心尖水平;B:中间水平;C:基底水平.
图1正常犬的左室整体和3个平面的RT3DE图像(略)
Fig1RT3DEobtainedwholeandsectionalimagingofleftventricleofcontrolcanineinthreeplanes
A:心尖水平;B:中间水平;C:基底水平.
图2正常犬左室3个平面的节段解剖图(略)
Fig2Sectionalimageofthedissectedleftventricleofcontrolcaninesinthreeplanes
表1对照组心肌质量的RT3DE和实体解剖测值比较(略)
Tab1ComparisonofmeasurementofmyocardialmassobtainedusingRT3DEandthroughdissectionmg
RT3DE: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表2AMI组RT3DE心肌质量比较(略)
Tab2ComparisonofRT3DEobtainedwholeandsectionalmyocardialmassmeasuredbeforeandaftermyocardialinfarctionmg
AMI:急性心肌梗死;RT3DE: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与心肌梗死前比较,:P<0.05.
2.2病理解剖与实验室指标
2.2.1肉眼显示对照组整体及三节段左室心肌均呈鲜红色。冠状动脉分支结扎3h前,心肌颜色未见明显变化,直至4h;AMI组的左室心尖部表面呈暗红色,腔室增大及室壁变薄,TTC染色后,左室三节段有不均匀的无灌注区。
2.2.2电镜显示对照组心肌超微结构完好,细胞核及核仁完整清晰,染色质形态正常、肌小节整齐等长,Z线及明暗带清晰,肌丝排列有序,线粒体无肿胀、嵴无断裂。AMI组梗死心肌超微结构明显损害,肌节挛缩,小节长短不一,Z线模糊,肌丝水肿、紊乱或溶解断裂,明暗带不清,线粒体明显肿大、嵴融合断裂,细胞核增大,核仁模糊(图5)。
2.2.3血清肌钙蛋白(cTnI)检测与心肌梗死前比较,AMI组2h后血清肌钙蛋白(cTnI)的测值明显升高。
3讨论
尽管二维超声心动图已作为评价心肌质量的有效方法,但受二维平面显像的影响,对局部心肌质量的评估有一定的局限性[34]。RT3DE的问世,提高了测量心肌质量的准确性,尤其对节段局部心肌的定量诊断优于传统的二维超声心动图[56]。本研究通过应用RT3DE测量正常犬心脏的整体与节段局部心肌质量,并与实体解剖对照,其结果基本一致,显示了该技术应用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域在心室内压力的作用下心室壁可逐渐变薄、扩张,非梗死区心肌增厚。而心尖部是最容易受到梗死扩展损伤的区域[7]。本实验犬的左冠状动脉分支被结扎后,其所灌注的心肌区域受损,且以心尖部为著。根据病理结果显示,由于梗死区的正常心肌细胞破裂,肌束之间的滑动减少了整个室壁心肌细胞数目,故使心室壁变薄和扩展。与正常犬比较,18只AMI实验犬的整体、节段局部心肌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心肌梗死区域的的扩展始于AMI后数小时,是AMI早期重构的特征[8]。在AMI早期,仅有心尖部局部的形态改变;而AMI后期可见心尖部心肌明显变薄,心腔扩大,心肌的整体、中间部及心尖部质量均明显增加。AMI后随着左室质量的增加,其心室收缩功能即降低,这种心肌质量的改变反映了AMI后左室重构的过程及左室收缩功能状况。研究表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直观地展现心室各节段形态的变化,准确定量整体和局部节段心肌的质量,评价心脏收缩功能。AMI后的心室形态改变、心肌质量增加,提示心室重构的存在和左室收缩功能的降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心肌质量,对评估心肌梗死后的早期左室重构与心功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N:整体心肌形态;A:心尖水平;B:中间水平;C:基底水平.
图3AMI犬的左室整体和节段心肌RT3DE图像(略)
Fig3RT3DEobtainedwholeandsectionalmyocardialimagingofleftventricleofAMIcaninesinthreeplanes
图4左室心肌质量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分析(略)
Fig4Correlationanalysisofmyocardialmassandejectionfractionofleftventricle
A:对照组心肌细胞核完整清晰,肌丝排列规则;B:AMI组心肌细胞核增大,肌丝水肿、紊乱.
图5左室心尖部心肌的电镜图象(×3600)(略)
Fig5Theapicalmyocardialimageofleftventricleunderelectronmicroscope(×3600)
【参考文献】
[1]张跃力,王新房.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4,25(2):139142.
[2]AraiK,HozumiT,MatsumuraY,etal.Accuracyofmeasurementofleftventricularvolumeandejectionfractionbynewrealtimethree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inpatientswithwallmotionabnormalitiessecondarytomyocardialinfarction[J].AmJCardiol,2004,94(5):552558.
[3]CamaranoG,JonesM,FreidlinRZ.Quantitativeassessmentofleftventricularperfusiondefectsusingrealtimethreedimensionalmyocardialcontrastechocardiography[J].JAmSocEchocardiogr,2002,15(3):206213.
[4]VictorMA,LissaS,LynnW,etal.FastMeasurementofLeftVentricularMassWithRealTimehree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ComparisonWithMagneticResonanceImaging[J].Circulation,2004,110(13):18141818.
[5]MorAviV,SugengL,WeinertL,etal.Fastmeasurementofleftventricularmasswithrealtimethree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comparisonwithmagneticresonanceimaging[J].Circulation,2004,110(13):18141818.
[6]JenkinsC,BricknellK,ChanJ,parisonoftwoandthree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withsequenti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orevaluatingleftventricularvolumeandejectionfractionovertimeinpatientswithhealedmyocardialinfarction[J].AmJCardiol,2007,99(3):300306.
篇2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136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其主要特点是病情发展快, 死亡率高[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表现:胸部会出现严重性的胸闷, 并且伴有心力衰竭、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等症状,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近几年来,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的升高, 发病年龄也逐渐趋向于年轻患者, 因此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院针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接诊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1例。观察组男14例, 女17例;年龄19~63岁, 平均年龄(55.0±14.7)岁;对照组男16例, 女15例;年龄20~65岁, 平均年龄(54.0±15.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仅使用西医治疗,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方案:熟大黄和黄连各6 g;丹参25 g;瓜蒌和海藻各18 g;赤芍、半夏以及郁金各12 g;若患者有胸闷、气促的症状, 需要配入茯苓和杏仁[3]。
西医治疗方案:定期记录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以及脉搏, 进行抗凝以及抗心肌缺血等治疗;阿司匹林, 1次/d, 300 mg/次, 服用3 d后减至50 mg;维生素C, 1次/d, 50 mg/次;注射肝素钙1次/d, 50 mg/次, 1个疗程为3周。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4]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多发症状情况。显效:症状已经消失, 多发症状被控制, 心电图正常;有效:存在轻微的症状, 患者可以生活自理, 心电图较稳定;无效:仍存在严重的症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显效27例, 有效3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显效13例, 有效5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5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多发症状 观察组患者出现出血3例, 泵衰竭2例, 多发症状的发生率为16.13%;对照组患者出现出血9例, 泵衰竭3例, 休克5例, 多发症状的发生率为54.84%;观察组患者的多发症状少于对照组(P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一种常见的疾病, 其主要的机理:动脉粥样斑块破裂, 出现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 并形成了血栓, 导致其动脉堵塞[5]。临床研究显示:目前还没有研制出可以彻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 当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采取西医治疗, 以防扩大堵塞的范围, 起到保护心血管的各项功能的目的[6, 7], 但是这种治疗的方法没有对多发症状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治疗效果也不完善[8, 9]。
在本次研究中, 选择来本院接诊的62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其治疗效果优于仅使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 且多发症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并且对多发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虹, 林英忠. miRNA: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新战略标靶.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15):3000-3002.
[2] 植绍权.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4例临床分析.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5(11):1452-1453.
[3] 韩雅玲.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再灌注介入治疗.临床内科杂志, 2003, 20(1):1-4.
[4] 高峰.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陕西医学杂志, 2007, 36(9):1202-1203.
[5] 高润霖.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现状.临床内科杂志, 2001, 18(1):11-14.
[6] 郑刚, 刘兆昶, 黄自平, 等.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观察.临床内科杂志, 2002, 19(1):55-56.
[7] 蔡英, 朱琛颖, 于萍, 等. 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治疗策略.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2, 28(6): 452-454.
[8] 王喜梅, 吴永健, 杨跃进, 等. 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患者不同入院血糖水平的临床特点.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2, 28(8): 596-599.
篇3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尿激酶;急诊
[中图分类号]R5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014-01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胸骨后疼痛,疼痛呈压榨型,对于急性发作期早期溶栓可以在早期使闭塞的冠脉再通,心肌再灌注,挽救心肌及使坏死的心肌面积缩小,改善患者预后。本文选择本院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4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97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和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将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9例,其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52-72岁,平均(55.4±16.7)岁。梗死部位:前壁22例,下壁6例,复合壁21例。对照组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51-73岁,平均(56.5±16.7),梗死部位:前壁21例,下壁7例,复合壁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心监护、镇静等常规处理。治疗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溶栓前检查心肌酶、血常规及血凝状态。给予尿激酶1500000U加入100毫升生理盐水中,在30分钟静脉点滴,结合抗凝及肠溶阿司匹林300毫克,1次/天,3天后改为100毫克/天,直到出院。对照组:不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而给与硝酸甘油静滴,后改为口服。同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凝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并在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和患者的病死率进行评定。
1.4 血管再通的临床评定标准
1)输注溶栓剂后在2小时内心图中抬高的sT段表现为速度下降大于50%;2)胸痛症状在3小时内基本消失;3)在输注溶栓药物后3小时内出血,心脏再灌注;4)血清CK-MB酶高峰值提前在发病后14小时内。除了具备2)及3)两项不能判断冠脉再通外,只要具备上述4项中的两项或两项以上,可考虑血管再通。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 两给在6小时同和6-12小时血管再通结果见表1。
2.2治疗四周后两组患者死亡和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治疗4周后死亡一例,病死率为2.0%;发生急性肺水肿4例,占8.2%;心源性休克3例,占6.1%;心律失常15例,占30.6%。对照组治疗4周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2.1%,急性肺水肿19例,占39.6%;心源性休克16例,占33.3%,心率失常14例,占29.2%。两组病死率、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比较,P
3、讨论
对于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来说,多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病变,或合并有血管痉挛,粥样斑块破裂和出血,血小板被激活,导致冠脉血栓形成,引起冠脉堵塞,出现心肌梗塞症状。
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够直接激活纤溶酶原,使其成为纤溶酶而溶解纤维蛋白,对新鲜血栓效果好。心梗采用尿激酶溶栓救治将死的心肌,使心肌的梗死范围尽量减到最小,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本文中,采用尿激酶溶栓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6小时以内观察组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总的再通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病死率、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所以采用尿激酶溶栓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2[2]林锦潮,李道海,粱子敬,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报,2006,8(6):791-793
篇4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病人因情绪过于激动和身体疲劳过度等而造成的冠脉急性和持续性缺氧,进而导致的心肌坏死,是冠心病中较为严重也是较常见的一种急性疾病,对病人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其发病急、病情严重、复发率及死亡率都是极高的[1]。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及对应的护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主要对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急诊抢救的3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从循证护理角度入手,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显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急诊抢救的6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均有家属陪同入院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36~67岁间,平均年龄(44.12±4.56)岁,两组病人发病时间均在发生持续性疼痛的10~24h间。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病人在入院后都进行了相应的急救治疗措施,此外对对照组病人采取传统的护理路径护理,即绝对卧床休息、鼻导管或面罩吸氧、饮食护理等,并给予24小时的心电监护,观察组病人则在传统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2.1心理护理
病人心理变化主要来源于面对经皮冠状动脉手术带来的心理压力,及对手术过程中会出现的疼痛、不适而引起的慌乱。因此,病人来到医院之后,医生应向病人及其家属作适当的讲解,对治疗目的、手术过程及治疗风险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解释,让病人及其家属能放宽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面对手术。同时家属也应该配合医生对病人进行心理指导,避免病人过度紧张与忧虑给手术造成不良后果。
1.2.2对症性护理
病人在进入医院之后,医师要第一时间对病人的病情进行有效的判断,包括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病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的病史[2]。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病人的评估结果及心肌梗塞的类型,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使病人的病情得到缓解与改善[2]。对病人的ST-T的变化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为病人治疗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方便医师能够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再次评估,及早实施治疗。
1.2.3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向病人讲解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症状,平时的预防及护理治疗重点。需指导病人合理的膳食结构,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粗粮,以免引起便秘。待病人的病情稍微好转并稳定后,可以指导病人进行一些基础运动,如可以散步、打太极拳等。
1.3观察指标
半个月后,将两组病人的心理健康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心理健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说明病人的焦虑及抑郁情况越为严重。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表对满意度进行评分,主要是对护士态度、护理水平、健康宣教及护患关系四项进行评价,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记数资料采用( ±s)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分布检验,P
2.结果
经过治疗及护理半个月后,两组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病人的焦虑及抑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篇5
【关键词】急性下壁心梗;溶栓治疗;并发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940-02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心肌缺血坏死而引发,这种疾病是因有病变的冠状动脉发生冠状动脉血流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引发心肌缺血,如果缺血时间久且严重,那么会造成心肌坏死,故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这种病症起病急,且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常伴有胸闷、呼吸困难和休克等症状,据相关学者研究表明,但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抢救治疗,那么有超过50%以上的患者在24h内发生死亡[1],且患者在以往传统临床治疗期间的病死率也很高。故本文析探讨急性下壁心梗溶栓治疗与并发症关系,现在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于我院8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2±3.3)岁。所有的患者都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1],经我院心电图检查,所有患者的STII、STIII、STaVF抬高≥0.1mV,所有患者持续胸痛的时间超过30min。将这8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史等都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溶栓治疗实行以前,均服用阿司匹林治疗,一日三次,一次服用300,服用3d。3d之后一次服用100,一日两次,同时服用氯吡格25mg,一日一次。实行溶栓治疗时,对照组患者行尿激酶治疗,把150万U的尿激酶溶入到100ml的生理盐水中,运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治疗,滴注时间为0.5h。观察组患者行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治疗方法为10MU半量瑞替普酶静脉注射,保持注射时间不低于2min,且注射只此1剂。
1.3血管再通标准血管再通的判断应该根据四个方面来进行考虑:一是观察患者溶栓治疗效果,如果在治疗2h后,患者的胸痛得到了明显患者,可以纳入血管再通考虑的范围。二是经溶栓治疗后,即可行心电图检查,如果在治疗后2h内患者的ST段抬高最显著的导联,ST段迅速下降≥50%,可以是血管再通考虑的因素。三是经过溶栓治疗后,在2h内发生再灌注心率失常。四是酶峰前移,如果CK峰值出现时间
1.4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从血管再通率来看,(表1)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85.0%,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45.0%,观察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这种病症来看,右冠脉阻塞是引发这种病症的主要原因[2],而对于此种病症治疗运用再灌注治疗是首选的方法,再灌注治疗对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这些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值得肯定。从右室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血流动力学来看,其血流动力学异常与右室收缩功能有很大关联,其与左室、室间隔和右室代谢也有很多的关联,虽然室间隔、左室对右室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具有代偿功能,但是,如果发生了能够造成右室下壁急性心肌梗死严重、且具有部位广泛的情况,那么就可能引发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这些并发症出现。因此,在治疗中采用及时灌注治疗可以使右室的血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也能够使心房及心室返厂运动得到改善,也可以并降低发症发生率,从本文运用半量瑞替普酶治疗来看,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7.5%、5.0%、7.5%,从而可以看出,采取灌注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
从两种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来看,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效果更好一些,在第1剂瑞替普酶可以在30min后让大部分患者的ST段下降50%,可以激活纤溶酶原,让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同时,可以将血栓中纤维蛋白分解,分解变成可溶性产物,使其能够在患者的血栓中溶解,故能让冠状动脉再通,从而提高了血管的再通率。
参考文献
[1]郭彤.溶栓治疗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01):147-148.
[2]牛建军.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下降在溶栓治疗中的意义[J].内蒙古中医药,2013,(13):101.
篇6
山西省介休市汾西矿业总医院 山西省介休市 032000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1 年7 月-2014 年6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01 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成2 组,一组为实验组,患者为100 例,该组患者采取应用常规治疗,再加用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101 例,该组患者采取应用常规抗心衰药物及治疗心肌梗塞药物进行临床治疗。比较2 组患者在治疗1 个月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胜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常规治疗后,再用新活素的方式对其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且,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关键词 心肌梗塞;心力衰竭;临床治疗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是典型的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1],若患者未得到及时的医学治疗,极易造成患者心肌坏死,进而死亡。因此,在临床医学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是属于较为棘手的医学疾病,其已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心力衰竭是心肌梗塞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它又被称为心衰,该病是由于心脏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导致静脉系统出现血液淤积状况,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其发病严重时极易造成患者死亡。近年来,临床医学中,治疗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的主要方式是常规治疗配合新活素药物的方式为主,它能够有效的降低该病导致的死亡率[2]。本文随机选取2011 年7 月-2014 年6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01 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意在探讨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 年7 月—2014 年6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01 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按患者心肌梗塞发生部位的不同又分为:梗塞部位在前壁的患者有107例,梗塞部位在广泛前壁的患者有14 例,梗塞部位在下壁的患者有65 例,梗塞部位在下壁合并右室的患者有15 例。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2 组,一组为实验组,患者共有100 例,其中男性患者有64 例,女性患者有36 例,年龄在40~74 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57.98±3.87) 岁, 该组患者采取应用常规治疗,再加用新活素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共有101 例,其中男性患者有71 例,女性患者有30 例,年龄在42~75 岁之间,平均年龄(57.44±2.73)岁,该组患者采取常规抗心衰药物及治疗心肌梗塞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入选的201 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呼吸急促等主要临床症状。对比2 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数据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对比。
1.2 方法
在2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方式之前,均统一接受一般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医生统一嘱咐患者,在治疗期间不应吸烟饮酒[3],患者必须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并且绝对卧床休息时尽量选择右侧躺的方式[4],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L/ 分。除此之外,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饮食必须严密控制,不仅要每日保证维生素的摄取量,还要控制患者的盐分摄入量[5]。对照组:该组患者采取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稳定斑块、扩张冠状动脉及利尿剂药物以及营养心肌药物治疗。实验组:该组患者采取应用常规治疗,再加用新活素,首先给予1.5ug/kg 负荷量静脉注射5 分钟,然后以维持量0.0075ug/(kg.min)持续24 小时静脉点滴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
1.3 评价标准
2 组在经过1 个月的不同治疗之后,对其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治愈:患者在经过1 个月的治疗之后,其主要临床症状已完全消失,即患者的胸痛、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消失,且患者经过医院常规检查之后,其检查结果显示心功能水平达到2 级以上;好转:患者在经过1 个月的治疗之后,其主要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即患者的胸痛、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且患者经过医院常规检查之后,其检查结果显示心功能水平达到3 级以上;无效:患者在经过1 个月的治疗之后,其主要临床症状有未有任何改变,即患者的胸痛、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未有任何改善。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p<0.05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可以得出:实验组中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胜于对照组中的患者治疗效果。其中,实验组共有100 例患者,治愈患者57 例(57.00%),好转例数为40 例(40.00%),总有效率为97.00%;对照组共有101 例患者,治愈患者55 例(54.46%),好转例数为37 例(36.63%),总有效率为91.0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3 讨论
据临床医学调查显示[6],近年来,我国患有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其导致的死亡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该病发病时迅速,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医学治疗,极易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已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冠状动脉急性且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它会阻塞患者身体内部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肌缺血。而急性心肌梗塞也极易引发许多并发症,如:心力衰竭。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用于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目前已成为急性心衰的重要治疗手段,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已得到临床论证,它可以选择性扩张冠脉血管床,保证缺血区心肌血流灌注,触发心肌组织应激信号瀑布, 提高心肌抗缺血缺氧能力, 提高缺血心肌存活率, 限制梗死面积。
根据本文研究可以得出:实验组(常规治疗,再加用新活素)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7.0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却仅为91.09%,因此,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是明显胜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这也由此证明了,应用新活素药物对治疗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是有其肯定的应用价值的。
综上所述,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常规治疗,再加用新活素的方式对其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且,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杰, 张瑞岩, 张奇等. 替罗非班对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ST 段回落及临床预后的作用[J]. 中国循环杂志,2006,21(5):326-329.
[2] 郭青华, 曹海清, 袁宾等.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J]. 中外健康文摘,2013,(37):66-67,68.
[3] 谭慧琼, 朱俊, 梁岩等. 非ST 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二年随访[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184-188.
[4] 王小维, 贾大林, 齐国先等.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ST 段回落程度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2):23-26.
篇7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治疗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改善心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4只3~4月龄小型家猪,抽取骨髓,分离、培养、标记BMMSCs,球囊封堵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AMI模型,分为实验组(超声微泡作用下移植干细胞,n=8)和对照组(无超声微泡作用,n=6),7d后向LAD梗死处输注自体BMMSCs移植治疗。在移植前1d和移植后6周分别行64层螺旋CT心脏扫描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心功能改善更为明显,梗死区毛细血管数(16.37±3.20 vs 9.50±1.87,P
【关键词】 超声; 微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急性心肌梗死; 动物模型; 猪
虽然药物和血运重建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不能再生所导致的心力衰竭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具有心肌分化潜能,干细胞移植促进心肌组织再生有望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新的有效手段,但干细胞移植效率低一直是困扰研究者们的难题。本研究在超声微泡干预下行自体BMMSCs移植,观察超声微泡在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及其对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改善程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BMMSCs移植治疗AMI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选择3~4月龄的中国小型雄性家猪14 只,体重(30±5)kg,由东南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分为超声微泡作用下移植干细胞的实验组(8 只)和无超声微泡作用的对照组(6只)两组。
1.2 方法
1.2.1 BMMSCs的分离、培养和标记 于胫骨近端抽取骨髓血约20ml,应用Percoll(相对密度1.077)分离液离心提取BMMSCs,用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 进行培养。在细胞接近汇合时以1∶3 的比例传代。在移植前1d对细胞进行标记,在培养液中加入超顺磁氧化铁(SPIO)溶液(培养液SPIO浓度25μg·ml-1),继续培养24h后,0.25%胰蛋白酶溶液消化贴壁细胞,悬浮备用。
1.2.2 AMI模型的建立 家猪经股动脉穿刺行选择性左冠状动脉造影,经6F 指引导管送入0.014in(1in=0.0254m)导丝,导丝前端达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远端后固定导丝。在X射线透视下,再沿导丝导入球囊(2.0~2.5)mm×(10~15)mm至前降支中远端。球囊打开前静脉予150mg可达龙预防缺血性心律失常发生,之后以4atm(1atm=101.325kPa)扩张1、3、5min作3次缺血预适应,然后以4atm扩张60min作梗死模型,术中注意心电图改变,然后撤出球囊及导丝,再行左冠状动脉造影,结扎股动脉。
1.2.3 超声微泡作用和BMMSCs输注 7d后再次行股动脉穿刺送入OTW球囊导管至梗死血管处,将sononvue溶液(意大利博莱科公司产,25mg粉剂加5 ml生理盐水混合摇匀)2ml缓慢输入OTW球囊导管,继以5ml生理盐水冲洗。注射过程中超声(HP Sonos 7500型超声诊断仪,S4探头,频率1.8/3.6MHz,机械指数1.6,深度9cm)持续照射心尖部,随后导管内注入2ml BMMSCs悬液(1×107个细胞)。对照组无超声微泡作用以同样方法输入等量BMMSCs。
1.2.4 螺旋CT心功能测定 BMMSCs移植前1d及移植后6周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64,扫描层厚0.6mm)。经容积再现、多层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图像后处理得到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
1.2.5 细胞鉴定、计数及梗死交界区毛细血管密度计算 细胞移植后6周取梗死交界区组织切片,分别进行HE、普鲁士蓝染色及结蛋白免疫组化染色,10×20倍视野下随机计数5个视野的毛细血管数、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细胞数及结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取其平均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用x-±s表示,用t检验,P
2 结
果
2.1 移植前后心脏功能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更为明显(表1)。 表1 两组家猪细胞移植前后心功能的比较与对照组及移植前比较,均P
2.2 心肌组织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毛细血管数、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细胞数及结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见图1(封三)及表2。表2 两组家猪移植部位心肌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
3 讨
论
自体BMMSCs移植已经应用于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达到抑制心肌重构和改善心功能的效果[1],但心外膜直接心肌注射、经心内膜心肌内注射或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方法干细胞移植率有限。超声破坏微泡被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用于药物或基因靶向治疗,前不久日本学者Imada[2]使用超声微泡辅助BMMSCs靶向移植治疗大鼠下肢骨骼肌缺血获得成功,我们的实验主要研究超声破坏微泡结合BMMSCs移植可否促进BMMSCs吸附血管内皮,增加干细胞在梗死心肌中的移植数量,促进血管新生,增加缺血心肌血流,改善梗死后心脏功能。
本研究发现,超声联合微泡可以明显增加干细胞移植率,经冠状动脉输入BMMSCs后6周,梗死部位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含SPIO的胞浆蓝染干细胞数量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71.63±14.09 vs 40.67±9.48,P
超声破坏微泡与干细胞促进血管新生有协同效应。Song等[5- 6]报道超声破坏微泡能使毛细血管破裂,促进血管新生,增加正常和缺血性骨骼肌的血流。国内李雪霖等[7]研究同样发现超声破坏微泡可刺激心肌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促进血管新生。BMMSCs“环境依赖性”地分泌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也能促进缺血肌肉组织内的血管新生。另一方面,BMMSCs是多功能分化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内皮样细胞的潜能[4- 8]。我们研究证实,超声干预下BMMSCs移植组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多于单纯BMMSCs组(16.37±3.20 vs 9.50±1.87,P
干细胞移植后可分化为有收缩性的心肌样细胞,取代坏死心肌细胞,改善梗死区弹性,限制梗死区变薄,防止左室扩大及进展性心衰。Shake 等[9]分离犬自体BMMSCs,用Di I 标记,心肌梗死后2周将6×107个BMMSCs注射到心肌梗死区,每周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功能指标。发现在细胞移植后2周BMMSCs开始表达肌肉特异性蛋白,移植后4周心脏收缩功能改善,提示BMMSCs 具有心肌再生的作用。本研究中,6周后猪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梗死区有移植细胞存在,且超声干预的实验组结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单纯冠状动脉内输注的对照组(31.88±4.16 vs 19.00±2.28,P
在超声破坏微泡作用90s内我们仅发现1次一过性的室性异搏。整个治疗观察过程中没有出现死亡事件。根据目前实验结果来看,超声微泡辅助BMMNSc移植是安全、有效、无创的靶向治疗方法。限于样本例数有限,我们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为临床研究提供更多的基础数据。
【参考文献】
[1]李延林,葛均波,钱菊英.急诊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TCT- STAMI)[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5,13:142- 145.
[2]IMADA T.Stem cell delivery by ultrasound-microbubble[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5,25:2128- 2134.
[3]SKYBA D M,PRICE R J,LINKA A Z,et al.Direct in vivo visualization of intravascular destruction of microbubbles by ultrasound and its local effects on tissue[J].Circulation,1998,98:290- 293.
[4]FUJIYAMA S,AMANO K,UEHIRA K,et al.Bone marrow monocyte lineage cells adhere on injured endothelium in a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dependent manner and accelerate reendothelialization as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J].Circ Res,2003,93:980- 989.
[5]SONG J,COTTLER P S,KLIBANOW A L,et al.Microvascular remodeling and accelerated hyperemia blood flow restoration in arterially occluded skeletal muscle exposed to ultrasonic microbubble destruction[J].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4,287:H2754- 2761.
[6]SONG J,QI M,KAUL S,et al.Stimulation of arteriogenesis in skeletal muscle by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with ultrasound[J].Circulation,2002,106:1550- 1555.
[7]李雪霖,王志刚.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促进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1):6- 8.
篇8
【关键词】 曲美他嗪;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9.051
Research of possible mechanism and influence by trimetazidine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reconstruc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LIAO Ceng-zhe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ossible mechanism and influence by trimetazidine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reconstruc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percutanec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trimetazidine to conventional therapy. Comparison was made on cardiac index (CI),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stroke volume (SV), 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 index (LVESVI) and cardiac output (CO)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CI as (4.87±1.28) min/m2, LVEF as (0.60±0.04) %, SV as (72.54±3.41) ml, LVESVI as (43.87±2.58) ml/m2, and CO as (5.68±1.47) L/min. The control group had CI as (3.45±1.21) min/m2, LVEF as (0.84±0.02) %, SV as (62.54±3.41) ml, LVESVI as (48.24±1.87) ml/m2, and CO as (4.35±1.22) L/min. The difference of SV, CI, LVEF, LVESVI and CO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篇9
【关键词】心肌梗死;瑞替普酶;尿激酶,溶栓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39—01
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死率高,而静脉溶栓治疗能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使血运重建,可降低病死率。瑞替普酶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变异体,用于STEMI患者溶栓治疗,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降低死亡率。我们将30例发病12h内的STE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30例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旨在观察其用于STEM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09年4月-2011年9月住院的60例AMI患者,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岁。入选标准:1、胸痛持续持续时间≥30min,心电图ST段在2个或2个以上肢体导联抬高≥0.1mV;或在相邻2个或2个以上胸前导联抬高≥0.1mV。2、年龄≤75周岁,性别不限。3、距发病时间6h以内,若患者来院时发病在6-12h,心电图ST段仍明显抬高并伴有严重胸痛可入选。4、无溶栓禁忌症。
1.1.1 溶栓适应证
AMI伴ECG ST段抬高超过0.1mV,发病小于12小时,年龄小于70岁又无溶栓禁忌症的。
就诊早(发病≤3h)而不能及时进行介入治疗者,应优先考虑溶栓治疗。
1.1.2 溶栓禁忌证
(1).出血素质及凝血功能障碍者,(2).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有活动出血者,(3).不能控制的高血压(大于160/110mmHg时)和疑有夹层动脉瘤者,(4).半年内有脑血管病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5).2周内做过大手术或长时间的心肺复苏者,(6).严重疾病如肿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所有入选患者在就诊30min内开始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距发病时间6-12h,溶栓开始前即刻嚼服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顿服,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给瑞替普酶15-18mg静脉注射(时间不小于2min),根据体重调整给药剂量,首例30分钟后追加18mg,以后29例均单次给药,没有追加剂量。尿激酶均用150mg+100ml盐水静点。3天内每日口服阿司匹林300mg,3天后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 mg,每日顿服,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12h皮下注射,连续7天。
1.2 观察指标
1.2.1溶栓后5周内发生(1)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2)心肌再梗死,包括原部位、新发部位或梗死延展;(3)心肌梗死后心绞痛;(4)各种出血的发生率。
1.2.2临床溶栓再通指标直接再通指标:溶栓后90min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既血流达到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2级或3级。间接再通指标:溶栓开始后30-180min内应监测临床症状、心电图ST段抬高和心律变化。血管再通的间接判断指标包括:(1)溶栓2h内胸痛缓解;(2)溶栓2h内心电图抬高最显著导联ST段迅速下降≥50%;(3)TnT(1)峰值提前至发病12h内,CK-MB酶峰提前到14h内。(4)治疗后的2-3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上述4项中,心电图变化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前移最重要。以上4条标准符合2条或2条以上者为血管再通,但仅有(1)和(3)项者除外。
1.3 统计学方法用SPSS11.0分析
2 结果%
2.1瑞替普酶血管再通率结果99%,尿激酶血管再通率为30%。
2.2溶栓后90min间接再通指标判断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情况
2.3急性期并发症及转归
溶栓治疗后住院及随访35天结束时,瑞替普酶患者0例出现心源性休克;0例心力衰竭;0例出现再发心肌梗死;3例牙龈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脑出血;1例尿路出血,死亡1例(脑出血1例死亡)。尿激酶无一例出血事件。以上各项均无显著性意义。
3 讨论
瑞替普酶属于第3代溶栓药物,具有很强的纤维蛋白选择性,静脉给药较方便,尤其适用于入院前溶栓。
3.1 本研究以尿激酶为对照组,对瑞替普酶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临床验证。
3.2 本研究结果显示,从临床指标判定血管再通率,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30min、60min、90min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0%、88%、99%。3,本研究结果显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期病死率为2%,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5%。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注射用瑞替普酶18mg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能更好地使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并有较高的血管开通率及较低的急性期病死率。
3.4 本研究病例数较少,结论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篇10
【摘要】 目的 利用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探索治疗心肌梗死的新方法。方法 将清洁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3组:A组(心梗对照组)10只;B组(脐带血注射组)20只;C组(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组)20只。成功建立心肌梗死模型30 min后,C组于缺血区心肌组织注射人脐带血干细胞50 μl,B组注射脐带血50 μl.4周后行心功能和病理学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C组大鼠的左室前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较A组和B组有明显改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 novel method to cure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by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HUCBSC)transplantation.Methods A total of 50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as three groups.At 30 min after establishment of AMI,HUCBSC was transplanted into the ischemic myocardium in HUCBSC transplantation group(n=20),while the same volume of cord blood was transplanted into the ischemic myocardium in cord blood injection group(n=20).Myocardial ischemia control group(n=10)only received left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Four weeks later,the examinations of cardiac function and pathology were conducted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ree groups.Results The thickness of anterior left ventricular wall(LVAW),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ameter at end diastole(LVDd),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ameter at end systole(LVDs),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FS)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EF)in HUCBSC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an those in other two groups(P
【Key words】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transplantation;myocardial ischemia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人们通过移植技术将具有分化潜力的干细胞移植到坏死的心肌处,以期达到实现心肌再生、改善心功能的目的,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治疗心脏疾病的最新方法。目前干细胞的获得途径主要有胚胎、骨髓和脐血。近年来,许多学者用人的脐血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HUCBSC)进行了心肌移植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移植的干细胞不仅起到心肌再生、稳定心肌组织结构的作用,还可通过细胞因子分泌,促进梗死心肌的血管再生,改善心功能,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损伤,缩小心肌梗死面积[12]。本研究通过观察人脐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大鼠心肌梗死中的作用,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干细胞移植提供新的证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脐带血采集和 HUCBSC分离培养
选择2009年3月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无妊娠并发症的足月分娩产妇1例。 在无菌条件下,待胎儿娩出而胎盘仍在宫腔内时,在距胎儿5~7 cm 处结扎并剪断脐带,用加有 20 U /ml肝素的注射器穿刺脐静脉,抽取脐带血50 ml.采用 FicollHypague法[3]分离 HUCBSC,将脐带血用 PBS以1∶1稀释后轻轻加入盛有 Ficoll分离液的离心管中,2 500 r/min离心25 min,吸管吸取分层界面的白色环形絮状物(富含单个核细胞)。 PBS洗涤2次(1 200 r/min,离心 8 min)除去 Ficoll分离液,沉积细胞用含有10%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100 U/ml链霉素的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调整细胞密度为 1×108 个 /ml,接种于25 cm2 的培养瓶内,放置在37 ℃、5%CO2 、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细胞接种12 h后即可见极少量的梭形细胞贴壁,孵育24 h后更换培养基,24 h后贴壁细胞开始增多,似成纤维细胞,夹杂少许红细胞及细胞碎片。 去除红细胞及其他未贴壁细胞,以后视细胞生长情况平均3 d换液1次。随着细胞换液,未贴壁细胞逐渐清除,贴壁细胞的同质性增强,约3周后细胞融合达瓶底生长面积的70%~80%,即可进行细胞移植。
1.2 实验动物及主要试剂
选用Wistar雄性大鼠(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250~300 g.DMEM高糖培养基购自美国 Gibco公司;胎牛血清、Ficoll分离液购自美国 Sigma公司;青霉素、链霉素、PBS购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动物模型的构建
动物取仰卧位,腹腔内注射戊巴比妥液(40 mg/kg),麻醉下行气管插管,应用小动物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经左侧第4肋间开胸,扩开肋间,剪开心包,暴露心脏。于左心耳下,用60外科针带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起始部,以远端供血区心肌颜色发绀、苍白为模型制作成功的标志。5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心梗对照组(10只),仅行左冠状动脉起始部结扎;脐带血注射组(20只),将50 μl脐带血分6点注入到梗死区边缘的心肌组织内;干细胞移植组(20只),将50 μl HUCBSC分6点注入到梗死区边缘的心肌组织内。关闭胸腔,继续饲养。围术期应用青霉素200 000 U/kg预防感染,连用3 d.于手术后饲养4周,快速推注10%氯化钾注射液处死动物,取心肌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切片。
1.4 心功能检测
分别于术前、术后4周在无麻醉的清醒状态下检测心功能。重点测量左室前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等各项指标。
1.5 梗死心肌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术后4周,处死各组大鼠,使心脏停搏于舒张期。 取出心脏,剪除双侧心房及右心室,沿左心室长轴由心尖到底部做3 mm厚切片,镜下初步观察心肌梗死区域病理组织学表现。选择心肌梗死表现最明显的蜡块切片,行酸性复红染色,用Leica Q Win 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自动测量出切片中心肌梗死组织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1.6 碱性磷酸酶组织染色测定毛细血管密度
毛细血管富含碱性磷酸酶(AKP),AKP在碱性缓冲液中催化底物α磷酸萘酯水解,生成α萘酚,后者进而与一种稳定的重氮盐偶联,生成不溶性偶氮染料沉着于有AKP活性的部位[4]。左室心尖部心肌组织切片AKP染色后毛细血管呈紫兰色,在组织片的左上方、左下方、中间、右上方和右下方各选取毛细血管染色最多的一个视野(×10)计数,以每个视野的毛细血管数除以观察面积中该视野的毛细血管密度,再以5个视野毛细血管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组织片的毛细血管密度。
1.7 统计学分析
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运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3组大鼠术后心功能检查情况
HUCBSC移植后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与心梗对照组和脐带血注射组相比,LVAWs、LVDd、LVDs、FS%及EF%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1 术后4周3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Table 1 Results of cardiac function 4 weeks after operation
GroupLVAWsLVDdLVDsFS(%)EF(%)A0.26±0.010.75±0.040.61±0.0430.94±1.2042.82±2.50B0.26±0.820.74±0.020.60±0.0431.64±1.5543.66±1.50C0.27±0.01ab0.48±0.03ab0.29±0.02ab43.32±1.60ab69.84±1.70ab
a:P
2.2 干细胞移植后梗死面积和毛细血管的变化
大体病理标本可见,HUCBSC移植组较心梗对照组梗死面积明显减少,左心室结构重塑轻。组织学测量分析结果亦表明,左心室梗死面积HUCBSC移植组(28.66±1.50)明显少于心梗对照组(45.58±2.60)和脐带血注射组(44.3±1.42)(P
3 讨论
骨髓干细胞能在特定的环境下再生为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了骨髓来源干细胞能够改善AMI 患者的预后[59],使干细胞移植这一治疗方法备受关注。但是,骨髓干细胞取材具有有创性、分离和取材受时间限制、细胞数量不足、干细胞分化能力低、影响因素多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脐血干细胞则具有取材方便、干细胞数量多、干细胞分化能力强、影响因素少、不受时间限制等特点,从而引起关注。
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对脐血干细胞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但都集中在动物实验上,尚无临床研究。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移植的脐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具有同样的功能,不仅起到心肌再生,稳定心肌组织结构的作用,还可通过细胞因子分泌,促进梗死心肌的血管再生,改善心功能,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损伤,缩小心肌梗死面积[1012]。本实验中,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异种脐血干细胞移植模型。这是一个类似临床的实验模型,因为供体细胞可以提前筛选和准备,以便在病人需要时可以立即使用。我们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成功地进行了心肌内注射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细胞能成功地植入并存活4周,这一方法是安全可靠的,未见明显的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移植排斥反应。本实验将异种脐血干细胞移植到大鼠心肌梗死区,术后4周时脐血干细胞组较急性心肌梗死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边缘区和中心区毛细血管数目显著增多,并可见不成熟的心肌样细胞。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脐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这种作用最早可以出现在脐血干细胞移植后的2~3 d内。目前研究认为,HUCBSC可以分泌一系列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胎盘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激素1等[1314]。然而,绝大多数研究者们主要集中于研究这种旁分泌功能对局部的作用上,探讨这些因子与血管新生、细胞凋亡、心室重构等的关系,或者不断寻找与这些病理过程相关的因子[15]。我们推测,仅仅是局部的血管新生和细胞凋亡的减少,对于缩小梗死面积、提高心功能是可以解释的,而对于整体机能的改善可能还有另外的机制,更多的因子有待发现。
本研究显示,HUCBSC心肌内注射移植治疗可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而且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为心肌梗死的治疗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但是本研究仅为动物实验,周期短,样本量小,对于远期治疗效果难以做出明确的评价,离临床应用还有差距,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Henning RJ,Burgos JD,Vasko M,et al.Human cord blood cells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effect of dose and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on infarct size[J].Cell Transplant,2007,16(9):907917.
[2] 方志成,王玮,王卫民,等.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心肌样细胞超微结构特征[J].研究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7):18631865.
[3] 汤天军,杨波.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1):24122414.
[4] 丁东,曹克将,金艳,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梗死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重塑的影响[J].中国微循环,2007,11(2):8083.
[5] Klein HM,Ghodsizad A,Marktanner R,et al.Intramyocardial implantation of CD133+ stem cells improved cardiac function without bypass surgery[J].Heart Surg Forum,2007,10(1):E6669.
[6] Lunde K,Solheim S,Aakhus S,et al.Exercise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intracoronary injection of autologous mononuclear bone marrow cell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results from the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STAMI)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m Heart J,2007,154(4):710718.
[7] Schchinger V,Erbs S,Elssser A,et al.Improved clinical outcome after intracoronary administration of bonemarrowderived progenitor cell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final 1year results of the REPAIRAMI trial[J].Eur Heart J,2006,27(23):27752783.
[8] Wollert KC,Meyer GP,Lotz J,et al.Intracoronary autologous bone marrow cell transfer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BOOST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Lancet,2004,364:141148.
[9] Meyer GP,Wollert KC,Lotz J,et al.Intracoronary bone marrow cell transfer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eighteen months’ follow up data from the randomized,controlled BOOST(bone marrow transfer to enhance ST elevation infarct regeneration)trial[J].Circulation,2006,113:12871294.
[10] Guolong Yu,Cesar V Borlongan,Christine E Stahl,et al.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cells for the repair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Med Sci Monit,2008,14(10):RA163172.
[11] Hirata Y,Sata M,Motomura N,et al.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cells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5,327(2):609614.
[12] Leor J,Guetta E,Feinberg MS,et al.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CD 133+ cells enhance function and repair of the infracted myocardium[J].Stem Cells,2006,24(3):772780.
[13] Hu CH,Wu GF,Wang XQ,et al.Transplanted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improve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through angiogene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J].Chin Med J(Engl),2006,119:1499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