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幼儿的教育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5: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向幼儿的教育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基础。
关键词:幼儿时期;语言教育;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幼儿园语言教育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当前幼儿园语言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讨在幼儿园语言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语言教育观念落后
幼儿园老师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对儿童的语言教学都是统一进行的,没有意识到孩子之间存在的差异。幼儿的性格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活泼开朗型的,另一种是内向型的,所以要对不同性格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对所有孩子都实行一种教学方式,这样只会让那些性格活泼的孩子受到关注,从而忽视了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语言教育还存在着以教师为主导的旧观念,忽视了对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一些幼儿教师教学观念落后,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注重为幼儿创设说话的情境。
2.幼儿语言教学的方法存在问题
传统的语言教学活动主要采用讲故事、谈话以及看图说话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看图说话教学中也是借助简单的画面和连环画,这些形式都是静止的,只是丰富了画面内涵,并没有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达不到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
目标。
多媒体教学能够实现人机互动,使图像可视,能够让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因此,在幼儿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虽然有些幼儿老师有较好的创意,但由于制作技术的限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幼儿语言教育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不完善
幼儿语言教育在具体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首先,幼儿发音不正确时急于纠正,有些教师认为语言教学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过于频繁地纠正幼儿的发音,反而使他们很难发清楚字音,还会影响他们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其次,当幼儿在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马上就进行纠正会使孩子的自信心受挫,不敢回答问题。最后,当幼儿不能及时回答问题时教师会着急,这样会让幼儿产生自卑感,甚至会对老师产生敌意。
二、解决对策
1.改变幼儿语言教学理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为主,幼儿教育也要顺应时展的潮流。要实现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就要设计一个完善的语言教育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目标,还要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进行语言的学习,让幼儿能够自主进行语言学习活动。
2.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要把语言教学活动蕴含于多种形式之中,比如,谈话、做游戏、阅读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都能得到语言能力的提高,幼儿园还可以引入综合活动来不断丰富语言教学活动,综合活动主要是各个方法的相互整合,这样的方式更适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因为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这样的活动可以刺激学生说话的欲望,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再加上综合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贴近,幼儿理解起来更容易。
3.改进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操作模式
首先,当幼儿的发音不准确时不要急于纠正,因为幼儿的语言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出现发音不清楚的现象很正常,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该多鼓励儿童,通过环境的变化,让儿童意识到正确的方法,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其次,对于儿童回答错问题的情况,教师要分析儿童答错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是对问题没有理解还是没听清楚又或者紧张,不能急于批评儿童,要让他们敢说,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尝试错误中发展语言能力。第三,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也不要着急,幼儿回答不出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具体的措施,要多鼓励儿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最后,对于那些在课堂上不敢说话的儿童要多多关注。他们不爱说话可能是因为内向也可能因为自卑,教师要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让他们充满信心,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幼儿的语言教育对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语言的教学,幼儿时期的教育是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基础的,在这个阶段让学生接受一些美好的、艺术的东西,这样对于学生良好心态、性格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这些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让他们受益
一生。
参考文献:
[1]何晓花.发展语言 贵在渗透:为如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支招[J].才智,2010(16).
篇2
关键词:儿童;社交焦虑;个案;干预
一、问题的提出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社交焦虑的概念都是从行为、主观感受和认知这三个角度考虑,社交焦虑除了表现出社交回避、苦恼和害怕否定评价外,还表现出主观上的焦虑和紧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儿童社交焦虑的相关问题逐渐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但在研究的内容上主要是对社交焦虑群体进行普遍分析,或对社交焦虑群体提出教育上的建议;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大多在7-18岁,很少涉及到学前儿童[1];干预研究也只针对7岁以上的人群,缺少对学前期社交焦虑儿童的个案研究或具体的干预措施研究[2]。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发现3岁社交焦虑儿童的特点,研究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为促进幼儿健康心理,提高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质量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
二、观察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
1、个人资料
小S,3岁,男,独生子,小班幼儿,身体健康,学习积极,喜欢去幼儿园,不迟到、早退,性格内向。小S看上去很听话,一个人玩耍,生活很有规律,不让父母操心。
2、家庭背景
小S父母均属于事业单位基层人员,性格都偏内向,家住某小区顶层。小S一岁半之前,几乎没有走出家门。一岁半之后才接触本楼和小区的人,但是接触的频率很低。父母工作忙,轮流看护小S,父母只让小S在他们认为的安全(家中)的范围内活动,怕到外面有安全隐患,基本不带他出去,所以大部分时间小S在家自己玩耍。只有在周末,父母双方有共同的时间才带小S到公共场合。
(二)观察与分析
情景一 早晨,小S来到教室,他自己坐着,极不愿与小朋友游戏、说话,也不愿与老师交流。晨间活动时,小S坐在老师身边不出声,只是看着小朋友玩。
社交焦虑儿童非常明显的特点是不愿与人打交道,封闭自己,内向,不自信,不懂得交际技巧,并且见到不熟悉的人会紧张害怕。小S在幼儿园不参与小朋友的游戏,是由于他害怕这个不熟悉的群体。通过与小S父母访谈,得知小S父母性格内向,父母较小的交际圈影响了孩子的社交范围和社交技巧。
情景二 在幼儿园上午加餐时间,两个老师因短暂的离开,小S因看不到老师瞬时大哭,冲进盥洗室找老师。
小S之所以表现出对老师的依赖,是因为他主要从老师那里获得安全感,安全感一旦消失,他的恐惧感就会立即出现,于是表现出哭闹现象。
情景三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比赛时,有一位摄像师来到班级拍摄,小S看到后立刻嚎哭,浑身颤抖,要求老师抱着离开。
社交焦虑儿童伴随着紧张焦虑的情绪,会表现出出汗、口干、发抖、心慌等特点。由于小时候接触陌生人的机会少,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来一个陌生人,对小S来说,这是个很大的刺激。在他的安全意识范围内,这个陌生人超出了他意识当中的安全界限,因此,他会嚎哭,并向他所认为的有安全感的老师请求帮助,要求自己离开或陌生人离开。
情境四 在看动画片时,看到《哪吒传奇》里的石矶或大国师就会出现惊恐的表情,小S请求老师赶快更换画面。即使电视里没有画面,但发出“呲呲呲”的声音,小S也特别害怕,要求关闭电视。
从儿童社交焦虑的概念出发,儿童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物会表现出紧张不安,害怕,焦虑,也就是说对陌生的声音也会产生刻意的回避和逃离。据小S妈妈介绍,孩子在一岁半前都在他们安静的房子里度过,没有见过陌生人,没有听过刺耳的声音。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限制在他们所认为的“安全”的环境中,导致小S表现出同龄人所没有的不良情绪状态。
三、干预过程及干预效果
根据观察,小S在家时语言沟通会较顺畅,自由游戏也较愉快,但是在幼儿园基本不和小朋友沟通和游戏,可是小S看到有趣的游戏情境也会露出笑脸。研究者在幼儿园环境中循序渐进地缓解小S的社交焦虑,并记录干预的效果。此干预方案实施是从2012年9月1号到12月30号,共4个月。
(一)干预方法
1、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期主要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利用游戏的特点,研究者对小S进行行为干预。
在研究前期,研究者试探小S的意向。他爱看,但是不敢参与,研究者就让他在合适的位置观看。等他理解了游戏规则,研究者就让其为孩子们加油。等待小S参与劲头十足时,研究者鼓励他参与,孩子们也邀请他参加,在这种气氛下,他加入了活动,但时间较短。研究者定期更换游戏,让小S在玩的过程中享受集体活动的快乐,从而增加他与人接触的机会。
2、奖励法
奖励不是盲目的奖励,要在孩子需要时立即发放。上午实施游戏法,下午实施奖励法。小S如果在班级中回答老师的问题,游戏中帮助他人、讲故事的片段、识字等,研究者就会给他微笑,点头,竖大拇指,发放小粘贴,赠送小礼品等不同形式的奖励。
3、榜样法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在班级里,研究者观察到小S模仿老师的说话方式特别像,于是在游戏法和奖励法有效果的时候,研究者提出让小S作为本班学习的小榜样。小S的记忆力非常好,老师教的儿歌、故事、古诗、律动、手指操等他都会,研究者利用他的优势,让他带领大家一起做,以增加他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干预效果
经过4个月的干预,小S的社交焦虑症状基本解决。小S不再表现出对新环境或陌生人的恐惧、焦虑和回避。而能以一种较轻松和稳定的心情面对较熟悉的人和活动。
四、结论及建议
为了社交焦虑儿童更健康的发展,研究者提出如下建议。
(1)家庭和学校多给予社交焦虑儿童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的机会,让社交焦虑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更多的社交方式,正确地处理社交活动中的各种冲突;
(2)家长和老师多关注社交焦虑儿童,多给他关爱,多和他交流、做游戏,多给社交焦虑儿童一些表扬,以增加他的自信;
(3)家长和老师给社交焦虑儿童传授大量的人际交往知识,加强其主动性,使之面对陌生的环境、事物或个体时,消除其紧张、焦虑的情绪。家长和老师多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状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从而为孩子更好的发展提供更加和谐的空间;
(4)通过图书、玩具、食品等吸引其他小朋友主动与社交焦虑儿童交往;
(5)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活跃家中的气氛和文化生活。(作者单位:1.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2.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欣苑幼儿园)
参考文献:
篇3
我班现有幼儿31名,其中男生14名,女生17名,普遍年龄在5-6周岁。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发现我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普遍还存在以下问题:
1、幼儿常规时好时坏,良好的常规尚未形成
2、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还不够,表现方法,手段单一。
3、幼儿倾听习惯较差,幼儿语言的完整性、逻辑性、连贯性还需加强。
4、个别幼儿较内向,胆量小,自我保护意识较弱。
二、目标及工作措施
(一)工作目标:
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我班制定出以下教育目标:
1.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2. 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认知能力;
3. 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4.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基本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5.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独立解决题目的能力。
(二)工作措施:
1、教师认真制订好适合本学前班的班级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2、备好各学生基本情况花名册,认真细致填写充实;
3、经常联系学生家庭,密切结合社会、家庭对学校进行三结合教育;
4、注重学生儿童在校文化教育,搞好各科任教师的关系,形成良好的教育体系。
5、充分利用户内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做好各项安全、保健工作;
6、积极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爱好和求知欲,引导幼儿主动地认感知、探索事物,让幼儿在观察及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通过讲解等多种方式,鼓励、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
8、杜绝一切不安全的隐患,根据天气和环境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三、重要工作安排
1、安排班级活动。
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安排,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之前要制定好计划,明确活动要求,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力求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与学生一起确定好本学期各项活动的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
2、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团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
(1)制定班级公约、形成良好班风。
(2)布置适合学前班儿童特点的教室环境。
(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3、指导培养小干部。
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
4、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
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听取各方意见,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行为动向。力争和科任老师及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特别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共识,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篇4
关键词 单亲家庭 幼儿教育 生存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The Living Conditions and Education Measures of the Children in Single-parent Families
Abstract Single parent families children's education has been a topic worth study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ingle parent families children's survival condi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timization single parent families children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single-parent family; children's education; living conditions; countermeasures
据日前公布的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我国共有46.5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较去年(2011年)同期增长17.1%,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中国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而这些高离婚率也导致了更多单亲家庭的出现,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缺损导致性格缺陷的单亲子女也不在少数。这也给单亲家庭的孩子一生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伤害。下文针对单亲家庭幼儿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探索出一条合理的道路,促进单亲家庭孩子的健康成长。
1 单亲家庭产生的现状分析
所谓“单亲家庭”一般人认为就是夫妻离异家庭。但其实不然。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西方思想的影响,以及社会、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单亲家庭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除了离婚之外,还有配偶意外死亡、夫妻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①离婚家庭越来越多,由于缺乏对婚姻的认识和对家庭的高度责任感,使得草率结婚和离婚的现象也增多。闪婚闪离的婚姻越来越多,处于一种不理性的婚姻状态,对于家庭和孩子的责任感不强。随着社会转型、社会环境变化,离婚的人已经形成一股大军,而离异后的孩子就成了婚姻的牺牲品。
2 单亲家庭幼儿生存状况
2.1 家庭生活
处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因为缺乏父爱或是母爱,导致他们在行为上会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性格。在家庭生活中,有些单亲母亲或是父亲特别溺爱孩子,在家庭圆满上不能补给孩子,就在金钱上满足孩子,造成孩子养成不良习惯。②有些单亲家庭也会将一些离异因素归结到孩子身上,对孩子持一种厌恶情绪,使得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使孩子常常处于一种恐惧、惊吓情绪中,感觉家庭生活是冰冷的。
2.2 学校生活
单亲家庭的孩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在幼儿园他们会表现出内向的性格,容易恐惧、悲伤、情绪冷漠、对周围环境持一种冷漠态度。很多的单亲家庭孩子不愿意融入伙伴中,常常是独来独往,处于一种不合群状态。他们很容易对其他孩子所拥有的东西持一种嫉妒的心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注重学习成绩,一直处于劣势状态,常为小事发脾气。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相互配合,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3 优化单亲家庭幼儿教育的对策
社会与公众对单亲家庭的报道总是负面的占多数。诸如,单亲家庭是病态的,单亲家庭的宝宝犯罪率高等等。因此单亲宝宝常常被戴上“问题儿童”的帽子,这样不公平的待遇,导致宝宝性格内向、恐惧、冷漠、攻击性强等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从而向发展恶性循环发展。③作为一名专业的优秀幼儿教师,应该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一起帮助幼儿健康发展。
3.1 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
孩子越小越需要安全感,需要爱,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爱的缺失比较严重。他们内心脆弱、对人冷漠、性格内向、难以融入大集体中。因此,家长和幼儿教师要合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在平时,教师可以跟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共同商量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耐心给家长讲解不恰当的教育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让他们生活在温暖里,关注他们,热爱他们,让他们走出单亲家庭的阴影。在幼儿教育上,让家长积极配合,尽到一个幼儿教师的教育义务,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受到好的教育。
3.2 协同父母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一名老师,要充分考虑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情况,多给孩子讲一些童话故事,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学会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时也可以开发孩子的思维及增长孩子的见识,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作为幼儿老师要以自己丰富的教育孩子方面的常识及时地提醒他们的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在孩子面前不要显露出来,如骂人、说脏话、指责孩子,因为任何一个不良的行为和不良的嗜好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④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作为老师应协助家长共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带孩子听音乐,教他们绘画涂鸦,经常带孩子进行近距离远游,这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也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了一个健康的文化氛围,使孩子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3.3 关注幼儿的人际交往
在生活中,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们日益重要,特别对于幼儿,在孩子的童年时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以后的长远发展。孩子对周围人的认知需要大人引领。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人际关系的交往更加重要,所以不论是在幼儿园内还是在家庭里,老师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要从细节做起。⑤老师及单身父母要明确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并不等于溺爱,特别对于单身父母,在家庭里绝不能骄纵孩子,培养孩子帮助别人的意识、沟通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当孩子犯错时,绝不能不闻不问或包庇孩子,要对其悉心教育,一步步引导孩子,只有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切实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3.4 帮助幼儿融入班集体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人际交往并不像孩子与大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一样,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很特别,受情绪影响很大,他们可能因为一件小事成为好朋友,也可能因为一件小事,某个孩子就会被排除在班集体之外,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比较自卑、较易远离伙伴,他们的行为也相对怪异、难于被其它孩子接受等,而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爱,作为老师应明白孩子一切怪异的行为都是他们渴望被关爱的外在表露,所以老师要通过细心的照顾、温柔的语言等方式来让孩子信任自己、接受自己,从而渐渐地将孩子带入班集体的生活。比如引导单亲家庭的孩子为班级争荣誉、做好事,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及做一些集体活动,帮助孩子融入班集体。
总之,随着现代社会离婚率的升高,单亲家庭已日益普遍,所以单亲家庭的孩子的成长问题也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而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着祖国的未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让单亲家庭幼儿成长得很好。作为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定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切实地从以上几方面关注孩子的身体和心灵的健康成长,让单亲家庭孩子的童年没有缺憾,让孩子的性格形成步入正轨,帮助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注释
① 笙长军.单亲家庭子女自卑心理成因及其教育对策.延边大学学报,2009.42(5).
② 鲁晓峰.关注来自单亲家庭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8).
③ 王祖侠,郑燕.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与健康教育措施.科学教育论坛,2005(17).
篇5
一、认真做好幼儿园卫生安全工作
1.要从保障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持幼儿园正常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2.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这项工作扎扎实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3.要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
4.分管卫生工作领导要时刻关心幼儿园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好有关重大问题。
5、要建立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建立幼儿园食品卫生、保健室等卫生管理档案。
6、完善卫生管理制度、检查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确定专职卫生管理人员。
7、明确责任人,将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负责人。
8、要加强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的监控与指导。
二、加强管理,切实做好幼儿园饮食卫生、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
1、加强幼儿园的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管理。
2、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规章。
3、食堂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
4、食堂应设置独立配餐间,落实消毒措施。
5、加强食堂卫生安全管理,保持食堂环境卫生清洁。
6、加强安全保卫,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食堂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
7、严防发生投毒事件;幼儿园食堂物资实行准入制度,定点采购,建立采购台账。
8、加强幼儿园生活饮用水水源管理,做好生活饮用水净化消毒,防止水源污染和使用不合格饮用水造成疫病传播。
9、加强幼儿园教室的卫生管理与安全和卫生通风条件。
10、要明确相关责任与责任人,切实落实各项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措施。
三、要完善幼儿园卫生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1、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和传染病流行事件,必须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区、卫生、教育部门报告。在食物中毒或传染病流行事件得到控制后,要将该事件的和处理结果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止幼儿园饮食卫生安全事故发生和传染病流行。把公共卫生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贯穿日常教学之中,使广大家长熟悉幼儿所预防的常见传染病以及预防食品卫生安全常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要积极组织广大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组织校园日清周扫,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督促教职员工带领幼儿积极参加体锻活动,不断增强体质,增强防疫抗病能力。
4、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建立预防接种登记,并向家长发放卫生部门制定的预防接种宣传单,告知家长带幼儿到所在区进行接种。
5、要及时对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教学、生活设施进行整改、消除事故隐患。
四、加强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1、加强幼儿园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
2、相关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食堂、教室对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和整改。
3、按规定,要经常性地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设施进行自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4、每周至少对本幼儿园食堂进行一次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
5、专项检查或督导检查结果要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6、落实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措施,严格控制幼儿园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
篇6
曾经带过一群快要升入中班的孩子,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唯有一个名叫烁烁的男孩显得与众不同。按传统眼光看,他是个好孩子。从早上来园到下午离园,都非常的乖巧,老师的话他全部照做。可是其他孩子在玩的时候他总是沉默地坐在一旁看着,甚至是在参加深受幼儿喜爱的户外游戏时,他也表现得很被动。
烁烁过分的乖巧和沉默,以及在他这个年龄不该有的老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在认识他的第二天便主动找到家长了解情况,发现烁烁的“乖巧”源于两岁前不愉快的成长经历。他的妈妈告诉我,烁烁从出生到两岁主要是由保姆抚养,这名保姆的性格十分内向,文化水平也不高,经常对孩子的自发进行压制并作出绝对性评价。这些简单粗暴的管理对烁烁产生了不良影响,长期的压抑和负面评价让他心理变得敏感,做得胆怯,内心常常怀疑自己。值得庆幸的是,烁烁两岁后就改由自己的妈妈抚养。她妈妈的教育方式较为民主,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一般都会支持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完后还会对其行为作出鼓励和正面评价,让他在亲人面前逐渐恢复了天性,表现出活泼开朗的一面,但是面对幼儿园陌生的环境仍然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
家长的介绍解开了我的疑窦,却让我更加心疼烁烁的“乖巧”。我决心帮助他走出阴霾,向周围人敞开心扉,在幼儿园和在家一样活泼快乐。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我发现烁烁的“乖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针对这些表现做进一步的分析后,我和同事、家长一起,运用心理暗示、正性强化等方法,以家园紧密合作的方式帮助烁烁走出了压抑,他在幼儿园不再“乖巧”得让人痛心,而是“阳光”得让人开心。
二、案例描述:“乖巧”的3个表现
1.在家和在园的表现差别大。烁烁在家里活泼开朗,在幼儿园却沉默压抑。
2.心理敏感,在园时有经常性的回避行为,同伴玩耍时一般处于观望状态,几乎无主动参与性,区域活动时常去人少的区域独自玩耍。
3.缺乏自信。参加绘画、搭积木等集体活动时,经常模仿别人的做法。
三、案例分析:“乖巧”的3个成因
1.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据了解孩子从出生到两岁由保姆抚养,保姆性格内向,总是带他回避家中访客,并且经常会阻止或者简单评价他的某些行为。烁烁就在长期的压抑和负面评价中变得越来越敏感、胆怯,并自己产生怀疑。
2.没有对幼儿园形成情感依恋,在园中缺乏安全感。幼儿新入园时,需要有一个情感依恋转移的过程,才能更好地适应人生中第一个离开父母的新环境。而教师是幼儿最先进行情感依恋转移的对象,这时教师要给他足够的关爱,让他感受到在这个环境他是被认可、接受和喜欢的,面对这个环境的人和物他内心觉得是安全的,这样他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
由于烁烁从一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很少哭闹,所以相对一开始哭闹的孩子所受到的关注要少。而正是因为这样,他觉得老师并不喜欢他。所以对老师没有形成信任和依恋,继而对整个环境的人和物都有一种戒备感。他的过分“乖巧”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本能的保护。
3.家长不正确的引导。烁烁的妈妈较为民主,但仍然会告诉他:“在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要乖,不要调皮,不然老师就不喜欢你。”这些嘱咐让刚刚加入集体生活的烁烁无所适从,于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喜爱,他就压抑了自己的天性,只是每天都乖乖的。久而久之,他在幼儿园最常有的状态就是端正地坐着、看着。
四、案例解决:远离“乖巧”的措施
了解完他的“乖巧”是怎么来的,我和配班老师、烁烁妈妈一起,制定了帮助他的具体措施,分两个阶段实行。
第一阶段措施:心理暗示,帮助烁烁形成对老师的情感依恋。
1.每天早上他一来,我就会热情地迎接他,并告诉他:我喜欢你,我是你的好朋友。并且在一天中只要遇到他我都会这样对他说。
2.尽量不对他做语言评价,而是通过行动感染他。如,发现他不懂某个玩具的玩法,一个人偷偷研究良久也没有成功,我就会不动声色地走近,拿出一样的玩具在他面前慢慢地演示玩法。他会在旁仔细观察,继而完全掌握,每当此刻都会显得很有成就感。
3.注重家园合作。请家长装作无意地告诉他,幼儿园老师都很喜欢他,并且告诉他“如果在幼儿园怎么做,老师就会更喜欢你”这些具体可行的话。同时加强联系交流,详细记录其在幼儿园的活动,每天与家长沟通。
第一阶段教育效果:经过三周的努力,烁烁有了可喜的变化。起初,他对我十分排斥,甚至不管我怎么对他说,他都不理我或是回避我。但是我总是很真诚地告诉他我喜欢他,到后来慢慢地他不再躲避,直到有一天她妈妈在给我的日记上写着:老师,谢谢您,您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应。昨天晚上我和宝宝聊天的时候,我问他谁是你的好朋友。他开始说妈妈。过了一会儿说还有胡老师。而在此之前宝宝总是说只有妈妈。看到这些,我高兴感动地流下了眼泪。我能够帮助他了,我打开他的心门了。
第二阶段措施:正性强化,让烁烁在集体中有成就感、归属感和安全感。
1.开展“找朋友”活动,增强烁烁的自我认定感。我充分利用教师在幼儿心中的权威性,先表扬了烁烁在生活中的进步表现,表示要和烁烁做好朋友,再提问其他幼儿是否也愿意和我一样,找他做朋友。结果和预想中一样,所有幼儿都争先恐后地和烁烁交往。这项活动大幅度提高了烁烁对自我的认同度。
2.用环境感染烁烁,给他安排性格活泼的伙伴做同桌。
第二阶段教育效果:a.烁烁变得自信了,经常举手回答问题。b.愿意和老师、同伴交流,在幼儿园有了固定的好朋友,经常与家人分享幼儿园发生的事。
篇7
一、幼儿园常规管理的定义
幼儿园班级常规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而制定的需要幼儿遵守的一些规则。
尤其是作为大班的老师,我们应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方式!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在心理、生理各方面均需要一个连贯的、完整的、全面的适应过程。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生活常规管理活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次常规管理应该是更进一步的强化管理。那么,教师在面对繁琐而紧张的教育教学活动时,要怎样做才能二者兼顾呢?本学期我们发挥幼儿的自我管理优势,让幼儿参与班级的生活常规管理。
二、在实施中的策略与措施
1.策略一、PPT首先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由于独生子女在幼儿园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有效的常规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PPT新闻播报是我班开展的一项内容,播报的内容请家长每天有选择地让孩子看看电视新闻,给孩子读读报纸,从而让孩子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并增长一些生活中的一些常规知识。由幼儿来播报,我们还请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安全保健等内容,布置安全墙。小朋友们在午饭后,中午起床后都会去关注。这样让幼儿接受实效的生活常规教育。
2.策略二、我们制定了任务栏,这个任务栏是根据本班的幼儿的情况来制定的。每星期三项任务,根据者三项内容制定目标。目标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去打勾。两星期后,发现很多小朋友没有去打勾,这三项任务目标的完成度很低。我们找来没打勾的或者是打的很少的小朋友了解了一下,PPT我们得出的结论,PPT根据结论我们产生了印章本谁在一星期中打的勾最多,谁就可以得到一个印章。这样实施了一段时间我们得出的结论。
根据策略我们也制定了措施坚持以强带弱、双向互补的原则
3.措施一:激励法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产生一个值日生,专门督促自己的组员,提醒每个组员的生活常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发现小朋友在任务栏主动打勾的现象多起来了,而且是自己努力得到的。印章本上的印章也多起来了。但我们有发现在自有的小朋友在自己当值日生时很认真,自己也做得非常棒,但是不轮到自己当值日生时,又需要提醒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又进行了一次改进。
4.措施二:任务法
我们将全班幼儿进行了配对,两人一组轮流值日,负责协助教师管理班级的常规生活活动如:监督小朋友认真洗手、排队喝水、整理物品等等,这样每个小朋友做值日生的次数多了,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我们又设立最佳值日生,周末对管理表现棒的小朋友进行小结和鼓励。此方法在我班正式实施已经三个多月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由一对一值日班长负责管理班级常规活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养成了自觉的生活常规行为,这极大地促进了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5.措施三:行为巩固法
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 我们的行为巩固法有定期检查、评比等。根据班级的情况,安排“小小检查员”,每周安排5个幼儿担任班级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让幼儿成为常规教育的检查者和评价者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以上措施其独特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1.为幼儿提供了锻炼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孩子们认真、负责的态度,转变了幼儿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
2.对于管理者――值日班长来说,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服务意识和监督管理意识,同时也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这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表现的幼儿来说,可以为他们提供主动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树立他们在班集体中的自信心。
3.对于被管理者――全体幼儿来说,可以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会激励他们以良好的表现争当值日班长。
四、存在的问题
1.有时让幼儿参与班级的管理,也会赢得其他孩子们的接收和认同。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幼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能力差异问题。我们希望能与家长达成共识,多为幼儿提供“当小主人”的机会,锻炼幼儿的责任意识,提高幼儿为自我和为他人服务的能力。
篇8
关键词:单亲家庭 幼儿的心理发展 教育策略
幼儿的个性是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成人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幼儿性格的形成。父母的离异对未成年的儿童无疑会产生心理上的压力、精神上的困扰。单亲儿童一般会表现出下面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特点:
1.消极、敏感、自卑
父母的离异是幼儿难以承受的打击,他们会想:爸爸妈妈怎么了,为什么要分开?为什么要离开我?幼儿那幼小的心灵无法承受这些。他们会感到无能为力,情感脆弱,经不起任何打击,久而久之,幼儿会因长期抑郁而逐渐形成多疑、消极、敏感的性格,对他人、对周围的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感到孤独冷漠,没意思,对他人缺乏信任感,有很强的自卑心理。
2.冷酷、孤僻、暴躁
有的幼儿由于长期生活在父母争吵打骂的环境中,变得情绪暴躁、不稳定,从而形成了冷酷、孤僻、暴躁的性格;有的则可能是由于父母常迁怒于孩子,经常无故殴打孩子,使幼儿常在恐惧中度日而变得神经质,甚至有严格的叛逆心理。
如何尽早地改善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地教育离异家庭的孩子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育策略。
一、 创设环境,感受温暖
西方哲学家雨果尝言:“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用装满爱的心灵来对待幼儿,对幼儿富有同情心、体贴入微、乐于帮助,这一切应该是我们教育者的行动指南。正确引导单亲家庭的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即要体察幼儿的内心变化,避免自己的言行伤到幼儿,进行成功的引导。
教师平时主动地接近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及时疏导。平时多做个别交流,坚持以正面鼓励为主。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孩子有了心理、行为方面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增强其自信性。
二、树立信心,培养健全的个性
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容易趋向内向和孤僻等特点,让孩子多接触同伴,多提供孩子在集体中表现的机会,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教师有意识地了解孩子喜爱什么讨厌什么,寻找契机发挥孩子的特长,使他们朝气蓬勃地融入到集体中来,比如:沙沙小朋友音乐方面反映灵敏,节奏感强,于是我们就请她带领班上孩子打节奏,每次音乐活动后都请她到前面表演。她感到自己很被老师重视,自己有本领,非常乐意来做,小朋友都知道她很能干,主动与她做朋友。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老师采用的方法不同,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个性。
三、提高尖峰体验的机会,感受成功
尖峰体验是一种自我实现之后内心十分满足的非常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尖峰体验多的人,其成就感高,自信心强;反之,尖峰体验少的人更容易自卑、消极、冷漠。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完成少量的、轻松而愉快的“家庭作业”,可以提升幼儿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教师要多为幼儿成就感的培养创造机会,并不失时机加以引导,尊重幼儿,关注幼儿,尽力给每个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满足他们成就感的需要。
四、正确认识周围环境,关注幼儿的心理感受
幼儿在幼儿园接触新的环境、新的同伴,每天都会有许多新的心理感受,家长要比平时更加细致地关注幼儿的表现和体验,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敢于正视,并逐步去面对,帮助幼儿处理好内心错综复杂的关系,幼儿有心理压力,教师要鼓励班上的同学和他们亲近。聆听他们的心理感受,让孩子倾诉,帮助孩子转移不良情绪,对孩子倾诉的内容要表示理解,不能急于讲道理,引导他们主动融入集体,对幼儿要赋予更多的关心和爱,如能走进他们的心里,就能获得教育的最佳效果。
篇9
关键字:幼儿教育 提高 语言表达能力 措施 研究
【中国分类法】:G61
我们都知道,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一生最重要的时期。幼儿时期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儿童只有在幼儿阶段学会了用语言表达,把自己的想法用正确的话语表达出来,才能实现和人交流的愿望;才能在生活中和身边的朋友亲人进行交流;才能更好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从细节看人品,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往往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地位。对于一个人而言,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素养的养成很可能在其幼儿时期就奠定了基础。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当前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大方面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一、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幼儿处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能有效激发他们听、说、想的欲望。良好的语言环境包括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和学生敢于表达的心理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与语言相关的活动,例如“你我一起学唱歌”、“趣味故事齐共享”、“学汉字”等,通过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增加他们的词汇量,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基础。同时,把幼儿分享的趣味故事和儿歌作品彩印出来,再配上与故事和儿歌相关的的图片,为幼儿构建一个充满着童趣的物质环境,让他们在环境释放自己,敢于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表达自己对故事和儿歌的看法。
二、在日常生活中和教学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从培养幼儿的表达自信心入手,幼儿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自信心,他们才敢于在生活和学习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要相信自己的学生,给与学生足够的表达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一些表达能力不强的幼儿,老师要耐心对待,每次听完他们说话后,就对他们的进步表示鼓励。其次,在生活中经常和孩子谈论一些适合他们年纪和心理活动的趣味话题,调动他们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如:老师可以让孩子分享他们平时生活中做过的事或者阅读过的小故事,通过分享让孩子体验到谈话的乐趣。
三、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幼儿有话敢说
幼儿教育中的语言教学以口语教学为核心,目的是培养幼儿敢于表达语言的兴趣,使他们在生活交流活动中能进行准确的表达,并养成良好的表达方式。一些刚进入幼儿园就读的小朋友都比较胆小,羞于在众人面前说话,对幼儿园周围的环境和人感到陌生和不安,缺乏安全感,情绪波动起伏大,有些甚至变得沉默寡言,不敢开口说话。这时,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帮助幼儿走出语言表达误区,给与帮助和指导,让幼儿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开口说话,让幼儿释放自己,做到有话敢说。以下用案例对创设良好教育氛围为幼儿所带来的语言表达作用进行分析
案例描述:幼儿园小班的欣欣小朋友,刚来时,每天都不说话,一个人蜷缩在教室的角落里,与同伴都不沟通,每次上课老师提问,她的手总是半举起半放下状态,看到老师和她眼睛对视,就赶紧低下头,把手放下去。老师和同学都知道,她会解答老师所提问的问题,只是缺乏表达的勇气。
案例分析:生活中,欣欣的行为表现出她的性格偏向内向,加上她小小年纪就近视,戴上了小眼镜,自己可能在心中产生了自卑感,觉得自己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不敢和同学走得太近。在教学活动中,她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却缺乏表现的勇气,自信心不足,不敢走出第一步。通过对欣欣同学的分析,教师采取了以下的措施帮助她找回信心,提高她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安排一些性格活泼开朗的小朋友坐到欣欣同学附近,通过同学之间的一起相处,欣欣也会得到感染,并且主动开口和同学进行交流。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接近她,经常和她聊天、谈心,降低她对老师的恐惧感,久而久之,她在课堂上就不再羞于表达,而是敢于举手发言和回答问题。
实践证明,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老师从旁的一步一步引导,欣欣同学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恢复了活泼开朗的性格,在生活中能和同学欢快地交谈,上课时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
四、以孩子为中心,实行交流式教育
阮庚梅曾说过:“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个纯真无暇的世界!”现今,在幼儿教育中,许多家长和老师采用命令式的教育方法,例如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他们常常用“你不可以”,“你必须”等强制性的命令口吻;在学习方面,父母们从孩子三四岁甚至更早,便开始命令孩子背唐诗,练算数,学英语,力求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样一味地命令式教育方式,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的成效,更重要的是还阻碍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应该以孩子为中心,实行交流式教育:一、建立平等的交流平台。幼儿时期的孩子在情感方面比较脆弱,他们受到表扬则喜形于色,受到批评则灰心丧气。因此,因此幼儿教育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在倾诉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二、采用鼓励教育法。张石平说过:“一束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赞许的点头,都可以传递真情的鼓舞,都能表达对孩子的夸奖。”命令式的幼儿教育,家长和老师常常将孩子的自尊心抛之脑后,导致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敢发言,生怕说错话而受到批评。而鼓励式的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进行表扬,对其不正当行为进行纠正并鼓励其改正。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放下对家长和老师的防备心,放心在教师和家长面前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
五、结语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幼儿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人们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归根究底就是要对儿童进行深入教育,只有以儿童为教育中心,注重孩子全面发展,并且聆听他们的心声,在鼓励中教育,在教育中发展,才能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玉荣;;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
篇10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我园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幼儿及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我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二、工作目标:
1、向全体家长、教师及幼儿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我园蔓延、流行。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教师、幼儿、家长的防护意识和幼儿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和病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组织管理:
幼儿园成立由园长负责的、保健老师及班主任参与的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幼儿园的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我市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园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幼儿园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教师、幼儿、家长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幼儿缺席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查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
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加强幼儿园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幼儿园教室、厕所及其他设施的清洁卫生。
6、确保幼儿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建邺医院、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五、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幼儿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园领导、分管领导及保健老师要经常对食堂、活动室及幼儿生活用品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幼儿园卫生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幼儿园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幼儿园卫生规范化管理。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幼儿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的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家长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
件的能力。
3、教育幼儿、家长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六、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幼儿园建立考勤监测制度,由园长对教师,班主任对幼儿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保健老师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幼儿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幼儿园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保健室必须立即向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