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培训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美术培训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今社会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正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很多家长都热衷于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去学习美术。那么在这个特殊的领域中,如何发挥校外培训机构的优势,弥补学校美术教育的不足,提高广大儿童的绘画能力,已成为当前美术教育界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我国学校儿童美术教育与校外美术教育共存之现状
美术课程是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理念都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绘画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学校美术教育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首先学校美术教育对于尖端美术人才的培养欠缺相关的机制;其次学校儿童美术教育固定的教学内容往往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而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教育却能弥补以上缺陷。因此,民办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已如雨后春笋大面积存在。形成这种局面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国家对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教育非常重视,在2002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七章《扶持与奖励》第四十八条有明文规定:政府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运用贷款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含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由此可见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正是因为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加之和学校美术教育比较起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才逐渐壮大起来的。
二、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前校外少儿美术教育有一定优势,并受到国家、社会以及家长的肯定,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校外美术培训教育的方式和现行美术新课标之间存在矛盾。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以启发为主。而当前的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的教育方式和新课标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校外儿童培训机构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的支持,仍然还是实施着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且教学内容共性化的知识过多,缺乏对学生美术个性的培养;校外儿童培训机构由于追求在短时间内“出成果”,对学生的辅导方法缺乏新颖性,压抑了学生的绘画天性。当前这些美术机构都是采用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去辅导,而这些“师父”们对学生的绘画都做出了统一、严格的要求,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不能随便改变,这种方式钳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校外少儿美术教育机构为了提高自身的品牌意识,往往过分强调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训,而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以上三条都是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和现行美术课标相冲突之处,有待改善。
2.校外美术培训机构现有教育资源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校外少儿美术教育机构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不少家长的关注,但其现有教育资源却非常有限,既不能满足学生需要,也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具体有如下表现:一方面培训机构的美术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虽然绘画水平较高,但教学创新能力难以满足学生需要。此外,更为关键的是培训机构缺乏稳定的师资,流动性比较大,对学生的教学有较大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因为美术培训机构大都是民办的,部分民办培训学校为了追求高利润,不注重学校建设的投入,在设备上能简化的就尽量简化。很多培训机构尚未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没有电化教学,有的甚至连电视机、照相机、录音机都没有。教学设施可谓简陋至极,严重偏离了社会发展对美术教育的要求。
三、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应和学校美术教育有机整合
从国家当前的政策来看,校外儿童美术教育对培养特殊型的艺术人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学校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绘画能力、以及对美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要想全面提高广大儿童在美术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实施真正意义上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还要把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没有固定教材,教学灵活机动,但缺乏系统性,而学校美术教育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但灵活性不够。因此作为校外的美术培训机构就可借鉴学校美术教育的经验,根据学生兴趣选择系统化的教材,并制定教学大纲,让教师根据大纲和学生的情况制订教学计划,使教师的教学既具有灵活性,又具有系统性。而学校美术教育则可借鉴校外美术教育教学灵活之模式,允许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和爱好传授教学大纲之外的美术知识,注重发展学生的美术个性和创造性思维。
2.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学设备较为简陋。这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钳制了美术教育,进而影响到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那么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校外培训机构主要是由于资金缺乏,加之又是私人性质,以经济效益为主,所以教学设备不能随时更新。而学校美术教育是国家投资,资金雄厚,在教学设施上相对校外培训机构有较大优势。因此,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公办学校和民办儿童美术机构联合办学,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校外美术培训机构服务,从而弥补其设施简陋、师资不够稳定的缺陷,同时从另一方面也充实了学校美术教育的内容,可谓一举两得。另外,民办美术机构为稳定师资还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3.如能把校外美术机构培养尖子生的特长和学校美术教育注重提高学生整体美术素质的优势融为一体,无论是对校外少儿美术教育还是学校美术教育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在培养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可借鉴学校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孩子对美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经验,让孩子们既能提高绘画水平,又能提升在美术方面的艺术修养,成为全面的美术人才。学校美术教育则可借鉴校外美术机构培养美术尖子生的模式,加强对尖端美术人才的培养,实现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双向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有为艺术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形势下,如果国家能够根据校外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再针对学校美术教育的优势,实施有效措施从以上角度入手,则可有效促使校外美术培训机构和学校美术教育优势的融合,最终让二者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红专.校外少儿美术教育的喜与忧[J].中国美术教育,1994,(5).
篇2
[关键词]美术馆 儿童展览专区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267-01
一、儿童展览专区的定义
儿童展览专区指的是以实现儿童审美教育为发展目标,通过展示艺术作品等展览形式来满足审美素养发展需求的场所。
二、当前我国儿童展览专区现存问题
(一)儿童展览展区被误读为儿童教育场所
由于我国美术馆对于儿童展览专区设立的认知水平较低,再加上缺乏相应的资金、经验,从而使得国内大部分美术馆认为只要开设一个儿童专区就可以当做儿童展览展区。比如四川博物院的儿童活动区或者是上海美术馆的活动中心等等。这些美术馆所设立的儿童展览专区都是单纯认为儿童展览专区只是对儿童实施教育的区域,从而使得这类区域结构、内容雷同现象频现。再加上美术馆缺乏相应的经验,使得儿童展览专区没有实质性的展览内容,从而造成活动空间的严重浪费。
(二)儿童展览区设立上受到资金与经验的限制
尽管国内少数美术馆在儿童展览专区设立上,已经意识到不应当将其作为儿童教育的场所,同时还需要专门展览一些适合于儿童的作品。但是由于策展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美术馆本身资金匮乏,从而使得儿童展览区最终沦为儿童休闲玩耍的活动区域。比如首都美术馆在以七彩坊为主题的儿童展览专区设计上,原设计是想设立一个面积适中且结构丰富的儿童展览区。但是由于主馆建设投入较多,使得儿童展览专区建设资金严重缩水。除此之外,由于国内儿童展览区设立的数量与经验比较少,从而使得各个美术馆在策展内容与形式上没有专业的机构可以指导,而美术馆如果聘请国外机构来进行设计的成本过高,从而造成儿童展览区计划最终流产。
(三)传统美术馆尚未给儿童展览区留出足够发展空间
儿童展览区对于传统美术馆来说,不仅是一个新鲜事物,而且也是当前我国美术馆空间设计上的一块空白。自从20世纪兴起的儿童美术馆潮流以来,很多传统美术馆都开始尝试设立儿童展览专区。然而由于主馆建设需要场地或者主馆空间设计上没有留出相应的空间,使得儿童展览专区并没有成为实质性的展览区。比如上海美术馆所设立的活动区实际上就是一个儿童展览专区,然而由于这块区域面积较小,再加上策展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从而使得儿童展览专区容纳20人,可以说这种小面积的儿童展览区并不能够发挥出其对儿童审美教育的功能。
三、儿童展览区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美术馆应当明确儿童展览专区的结构与内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儿童展览专区流行于欧美国家,而随着儿童展览专区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少数美术馆也开始尝试通过设立儿童展览专区来拓展美术馆的儿童审美教育功能。从发展水平上说,我国台湾地区在儿童展览专区发展成果是最好的,而大陆地区则依然处于探索研究阶段。随着国内美术馆对儿童审美教育的日益重视,使得儿童审美教育范围逐渐扩展到儿童展览专区,由此也就使得儿童展览专区成为美术馆空间发展的新内容。针对于本文中所分析的问题来说,笔者认为当前国内美术馆在儿童展览专区设立上应当进一步加大区域建设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力度,另外还要依据美术馆本身的优势来拓展展览馆的资源来源,比如开展暑期美术培训班等活动为展览费用问题解决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美术馆管理部门还应当对儿童展览专区的功能有一个准确合理的认知,那就是儿童展览专区并非是单纯的儿童审美教育场所,更多的则是从博物展览的角度上来开展教育活动。比如我国台湾省的博物院所设立的儿童艺术中心会定期组织儿童博物展览,从而使得孩子们可以及时的了解美术馆的典藏情况。当前我馆在儿童展区的设计上,将馆区的七号展厅作为固定展厅,活动较多时也会使用其他展厅,在这一点上我馆是非常活动的,同时这样的做法也符合展览馆注重儿童教育的功能特色。另外,我馆儿童展区都是由培训部老师负责,且展览的资金都来源于培训课程收入,所以儿童展区展览资金是非常稳定的;经验上,我馆每年都会举办多次儿童主题的展览、绘画活动,并且还经常与国内外艺术教育机构、美术馆进行交流合作,比如2013年6月1日-15日举办的“绘画乐园”就是我馆与德国辉柏嘉合作举办的国内规模最大的儿童绘画活动,且绘画作品由广东展览馆收藏,这类活动不仅有利于儿童了解展馆典藏情况,而且也提升了其公众文化传播、教育、审美功能的发挥。
(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改革传统美术馆空间结构
首先国内美术馆应当加强与国外美术馆的合作,积极地借鉴和学习国外美术馆在儿童展览专区方面的发展经验,从而结合我国美术馆建设特点,进而形成符合我国美术馆空间结构特色的儿童展览专区;其次是美术馆应当通过开设分馆或者撤出部分空间的方式来为儿童展览专区的设立提供更多的建设空间。另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美术馆为了设立儿童展览专区可以撤出部分空间或者开设分馆,但是始终应当坚持以展现主馆馆藏为主,要摒弃过于追求儿童展览专区的设立,避免专区设立不合理又丧失主馆特色的结构问题。比如我馆就将七号展厅作为固定的儿童展览区。并且在数次儿童美术展览活动中,征用了其他展厅,从而扩大了儿童展览专区的空间,同时也对整个馆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优化。如在“擦火柴――儿童创意思维课堂”创意儿童美术作品展览中,馆方就将10号、11号展厅作为本次展览的展示厅,并未因展览馆本身的结构而受到限制。又如2013年6月1日-15日所举办的大型儿童水彩画“绘画乐园”活动中,馆方特意搭建了一个名为“辉柏嘉迷你美术馆”,从而用于展示培训中心儿童们平日创作的美术作品。我馆在本次活动中临时设计的一个专门的儿童展区可以说正是对原馆区空间的一个拓展,这样不仅可以扩大活动展览的活动范围,同时又保障了整个馆区的完整性,可以说这一点是国内同类展览馆儿童展区上的一种创新和可借鉴经验。
篇3
一家平均一个孩子的“中国式家庭”对孩子的所谓“主科”教育是相对成熟的,可随着中国家庭经济条件的提高,每个有条件的家庭的家长们都希望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特长的机会。学钢琴未必非要孩子成为什么钢琴家,学画画的未必要培养出大画家。其实家长的最初始目的只是给孩子的智力和心智等方面给予艺术的熏陶和影响,让孩子从小对艺术领域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作个初步的引导,让其做到了解和发掘自身潜力之用。
儿童画《牧场的早晨》
首先,美术教育作为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已为人们所普遍认识和重视,然而作为艺术类学科,儿童美术教育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成思维的表达,创造力的增强,情操的陶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儿童身心的发育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儿童绘画心理的发展有着他自身的特殊性。在早期童年的记忆中,图像、图形的刺激更适合孩子的身心发育,随心所欲的图画不单使孩子身心愉悦,也更适合记忆,因为个体早期生命经验的存在,促成了儿童种种涂画行为。根据研究发现,没有任何一个儿童不喜欢涂画,儿童画室随着他的身心发展而发展的。与儿童的感觉知觉,动作,骨骼,语言及思维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同时也受着生活与教育实践的影响。儿童有运用符号表达情感的天赋,儿童的涂画和他们的精神世界总是相宜的。
前苏联的儿童教育学家认为,儿童美术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心灵”让人自由成长,让想象力自由飞翔,让心和手合一,让色彩结合每个孩子的心灵,写在他们的脸上。
那么归到现实,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如何呢?在转型的现代社会中,成人对于生存和名利的压力无形中波及到儿童,使得本是最具人格陶冶感化作用的儿童美术教育被扭曲,有些家长和成人出于对儿童的非理性期待、各种蜂拥而至以盈利为目的的比赛, 以及仅以技能技法为基础的培训等,致使儿童绘画中迎合和模仿的现象比比皆是。
为了教学拿到所谓的成绩,为了培训扩大招生,盲目地要求孩子画画。事实上儿童画更应该发自心灵诗一般的感受和想象,而我国现阶段儿童教育根本没有做到关心“儿童感受到什么”“儿童有什么情感经验”“他们喜欢怎样表达”这些问题往往被忽略。它的定位更多的是儿童心理走向成人心理的转换。这种转换是需要的,但却并不是唯一的。在美术活动中,感性的知识传授,人性化环境的熏陶,尊重儿童的情感体验,使之内化为稳定的人格气质、修养和内在品格。
儿童画《春之曲》
那么,我们说了这么多,具体该怎么做呢?
1.把合适的美术教育还给孩子
要让儿童画真正成为“儿童自己的画”不要强加给儿童绘画题材等问题的限制。
2.评价方面也要因人而异
教师不要把自己城市化的思维模式带给孩子,要注意发掘每个孩子的真实潜力。
3.家庭中家长对教师科学性教学的配合
篇4
教学主张:画写结合,追求图文综合的美术教育特色,发展审美创新思维。
虽然不是画得最好,但我可以争取教得最好
我喜爱美术,没有理由地喜欢。因为喜爱美术,学生时代的我几乎利用了所有的课余时间来学习绘画。然而,师范毕业后,我却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直到1990年的夏天,福安师范附小向全市招聘美术教师,我参加了应聘,才真正成为一名专任的美术教师。
初到福安师范附小任教,承蒙附小叶安绍校长的信任,我担任了美术教研组组长。当时学校成立了美术兴趣小组,为我提供了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我带着一丝疑问,带着一份真诚,带着一份责任,带着一种希望,开始探寻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教育。我向美术教育经验丰富的老校长吴鸿锦老师学习,向校内外优秀教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同时,我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给自己“充电”,不断地进行写生练习、创作,力图不让自己落伍。因为我坚信,只要肯下决心去拼搏,去钻研,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小学美术教学,在许多人的眼中是一项非常简单轻松的工作,无非是照本宣科地在黑板上涂鸦几笔,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而且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被冠以“副科”称号的美术学科,不仅得不到学校、学生、家长的重视,甚至在同行中似乎也要低人一等。刚由语文教学转投美术教学的我只能在心底勉励自己: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要用实力去证明我的美术教学是有价值的!不能让日复一日的简单教学,扼杀我的教学生命!
随着素质教育的倡导,美术学科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的“科班”人士加入了小学美术教师的队伍,我这半路出家的显然又少了些底气,不由得产生些许自卑感。可是,转念一想,我为什么要自卑?有什么理由自卑?起点低固然成为我前行的绊脚石,但是只要有坚定的进取信念,我一定不比他们差。于是,我一方面坚持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充电”,另一方面坚持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总结和理论学习。我坚信,只要刻苦钻研一定会有新成果。我虽然不是画得最好的,但我可以争取教得最好!
后来,福建教育学院举办“中学骨干教师美术培训班”,我好不容易到教育局争取了个名额,在叶安绍校长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到福州进修了三个月。在这期间,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和钻研美术专业知识,还有幸得到省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许金宝教授的指点,并以优异的成绩结业。之后,我又自学了福建师范大学的美术课程,参加了西南大学研修学习,此外还创作了大量的黑白钢笔画作品。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的美术作品及美术教学论文渐渐发表于报刊上,越来越多的作品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并且顺利加入了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在美术教育教学方面,也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
将儿童画还给儿童,用画笔勾绘多彩的童真
尽管我在美术教学上取得了一点成绩,在闽东当地的众多学校中也积攒了些许声誉,但是,当我冷静地审视自己的美术教学,我发现自己更多的是在追求创作形式和创作内容的创新,而忽视了儿童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美术本是一门可以让儿童尽情彰显童真的课程,却为何逐渐脱离了儿童的生活,丧失了这门课程应有的活力?在潜心研读了《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美学原理》《艺术论》《创造力开发》等专业书籍和大量关于美术教学的文章的基础上,我开始对儿童画作品的形式、内容、立意、类别等进行反复研究,思考如何让儿童画表现出儿童的本真,如何引导儿童用画笔勾绘出自己多彩的童年,而不是在成人模式下被迫地进行毫无生趣的绘画。同时我还参观了省、市许多大型的儿童画展览,从中吸收了大量富有创造性的表现手法、独特而大胆的构思,也对一些失去“童真”的作品进行了剖析和审视。
我领悟到,缺乏“儿童”的艺术教育是不行的,没有特色的教学是没有出路的。要将儿童画还给儿童,用儿童自己的画笔勾绘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想法,画出儿童的生活,画出儿童的感受。让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这才是小学美术教育的真谛所在。小学美术教育,其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感、审美态度以及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并不一定要往专业艺术人才方面进行技术培训。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艺术教育,长大之后未必就要报考专业艺术院校,成为专业画家。如果美术教育能够在学生学习成长的历程之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且在今后的求学和工作中发挥作用的话,这才是真正成功的艺术教育。苦苦思索之后似乎寻到了一线光明,我顿时对自己的教学信心倍增。
探寻画写结合的美术教学新途径
之后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创意和构思大胆地去表现自己的想法,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学生创作儿童连环画,通过连续的画作和少许的文字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探寻画写结合的美术教学新途径。
边画边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写作能力,更可以积累儿童对绘画造型的原始表现经验,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经过一系列的探究、反思,我开始大胆地尝试图文综合艺术教育,将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画写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日记画是其中一种颇受学生欢迎的创作形式,学生用画来表现自己的日记,每完成一页,都必须注明日期和写上事件题目,也可以写上简单的几句话加以补充说明。这种方式的绘画训练,宛如让我的美术教学呼吸到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为我的“画写结合”特色美术教学打开了一扇窗。
在我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的创造性逐渐被激发出来。此后,学生的绘画日记、美术作文、漫画书信、插图故事等开始应用在语文等其他学科的学习上,许多学生的连环画作品还获得了国家、省部级等高级别的荣誉奖项,一些插图被选编进入教材。
篇5
[关键词] 现状 家庭 教师 儿童美术教育 研究 目的
每一位儿童都拥有稚嫩的童心,而信手涂鸦的色彩是儿童表示情感的语言。我国当代的美术教育被列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正确辅导孩子学习美术学科,是每一位美术教育者需要研究和探索的。
一、儿童美术教育中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以及教育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使得最具情感魅力的儿童美术教育被扭曲,儿童感受到什么、喜欢怎么表达、有什么情感等问题被忽略。
社会上各种以盈利为目的比赛、以技能技法为基础的培训蜂拥而至,使迎合和模仿的现象成为儿童绘画的标准,严重的束缚了他们的想像和创造。面对这些现状,缺少正确美术教育知识的家长和老师们选择的是:有些人选择命令的态度“教育”孩子,结果造成孩子顺从、胆小,习惯由别人来安排一切;有些人认为美术的价值仅仅在于像与不像之间,把孩子当成复印机;有些人认为获奖和考级才是证明孩子聪明才智的唯一途径,其结果可能使儿童的思维机械化,儿童的童心和独立精神不是被抹杀就是被误导了,造成了儿童个性的缺失,妨碍了孩子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二、儿童美术教育的研究
“事实上,我们依赖艺术帮助我们实现人性的完整。我们深信了解艺术和艺术实践对儿童精神思想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艺术与教育一词的含义是不可分的。长期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个缺乏基本艺术知识的人能够表明自己受过真正的教育。”――阿恩海姆。
孩子的美术教育与其自身的年龄结构有非常大的联系,儿童绘画和他的身心发展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按自己的规律成长。适度的把握孩子成长规律,结合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儿童美术教育目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经过多年的基础教学研究,结合一定的实践经验,我把孩子的美术学习规律大体按照年龄段分为三个阶段:八岁以前的主观想象期、八岁后的客观写实期、以及中学阶段的应试学习期。
本文主要研究儿童的主观想象期阶段的美术学习规律,这一阶段根据孩子对于事物的感受能力大体分为三个部分:两岁半以前的涂鸦期(有意识无目底地不受支配的涂画),学前的象征期(象征性的表现头脑中的印象),4-8岁的主观表现期(用主观的形象表现事物的差别)。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孩子大胆的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三、家庭、教师与儿童美术教育的联系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位老师。当他完成一幅作品时,他会迫不及待希望成人分享他的快乐。这时家长要正确的鼓励、赞扬,孩子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就油然而生。所以家长要明白孩子在每个绘画年龄阶段所能够达到的能力程度,这也是家长要达到的的基本文化素养。
我们要重视当前儿童所面临的漫画卡通、时装设计、影视媒体类的工业文化环境的侵袭,这些表面上迎合人们的需要,而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地支配人们的意识,取代人的思考和观念。作为教师和家长,需要在儿童生长和生活的环境做出仔细的观察、理智的选择。
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隐性的、深层次的素质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意识在美术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影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要学会了解、倾听儿童的创作想法;要善于抓住时机,用积极的语言,提升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观察是美术教育的教学核心,是儿童绘画的源泉。孩子看的多,经历的多,留于心中的印象就越多,画画时内容就会丰富。观察并不是让儿童照实描绘他们的所见,而是通过观察来培养他们对生活的一颗敏感、细嫩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认知水平。
作为教师,对自身更要有严格的要求,自己要热衷于生活中的美,保持对美术的热爱,感性的传授知识,尊重儿童的情感体验,知道他们表达的需要,选择他们所要表达的方式,发掘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
四、儿童美术的最终目的
“艺术是增加感知能力最强有力的手段,没有这种感知力,任何一个研究领域的创造思维都不可能”,――阿恩海姆。
一种文化环境的产生,一种心理取向的形成,带给儿童的影响虽说是无形的,但却是永远的。儿童美术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要儿童思维模式走向统一,而是要培养儿童丰富的情感、热情的态度、生活的自信、合作的精神、审美的能力、个性的创造等方面创新思维的发展,才是美术教育最有价值的贡献,才是儿童美术之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沛 译.美国国家艺术教育大纲,1997,
篇6
关键词:艺术治疗;单亲家庭;心理障碍儿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52-01
美术教育活动对儿童各项潜能的开发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美术教育活动对单亲儿童,尤其是对患有心理障碍疾病的单亲儿童,有改善作用吗?这是本课题重点探讨的问题。
美术对心理治疗具有疗效作用,这一观点早已被国内外大量专家学者所证实。有关艺术治疗最早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柏拉图,艺术治疗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了人类的心理健康,而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因此结合国内外的大量论著资料,美术在进行美术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的培训外,同时也背负着对学生健康心理进行培养的任务。于是我们可以初步拟出美术教育可以改善单亲家庭中有心理障碍儿童的心理状况的功能。要使这一观点得到证实,首先需要从理论入手。从理论依据上来说,我们首先要了解美术治疗这一概念。
一、美术治疗的概述
1、艺术治疗的定义
美术治疗是艺术与医疗的完美结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使人的身心达到健康。从艺术的角度来说,美术治疗是艺术治疗的一种;从医疗心理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疗法。因此,艺术治疗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即接受活动和制作活动来使人的生理和心理疾病达到治愈目的的一种疗法。
2、艺术治疗的局限性
虽然艺术治疗对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作用,但是艺术治疗也存在局限性,它只能通过计算机,虚拟场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脑电图,ct,核磁共振等先进医疗设备,通过长期的探索实验才能准确的加以判断。没有这些先进设备艺术治疗就很难进行,这样艺术治疗的普及性不是很广。但是不需要大量设备仪器的音乐和美术治疗却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极好的疗效。音乐治疗和美术治疗的侧重点不同,音乐治疗主要针对的是生理上的疾病,而美术治疗在心理疾病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3、美术治疗的定义
美术治疗是在20世纪中期由精神分析学家南伯格创立的,美术治疗主要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如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以美术为媒介帮助患者达到释放内心不良情绪,解决和控制不良行为,改善心理状态,最终达到整合身心的一种艺术疗法。美术治疗的重心在于对治疗者内心深处心理发展水平的把握。通过具体的治疗内容,治疗过程,对治疗者进行特定的引导,通过创作想象的方法使他们的内心情感直接反应在美术作品之中,通过这些作品来显示出治疗者的心理发展水平,人格特征以及治疗者的潜能。凭借美术创作作品,可以进入治疗者的内心世界,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和不良心理情绪进行疏导和改善。
二、美术治疗对心理有障碍儿童的重要作用
1、美术治疗的优势
美术治疗的优势在于对心理疾病的治疗上。李欧在《当代美国的艺术治疗》一文中提到:“因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大多具视觉性,而且,各种创伤性的心理障碍,常被压抑到无意识,形成“情结”,这些“情结”难以用日常语言表述;用绘画这种象征性语言,则能优秀地表达、宣泄和整合,从而达到治疗效果。”[1]
2、美术治疗适用的人群
同时大量的美术治疗研究成果表明美术治疗主要适用于以下五种人群:1.吸烟酗酒等物质滥用的人群.2.暴饮暴食和厌食等饮食有障碍的人群.3.有人格分裂障碍的人群.4.行为异常的人群.5.心理有障碍的人群.以上五种人群中其中第五种人群最适宜接受美术治疗,尤其是无法控制不良心理情绪的儿童,他们选择美术治疗会起到很好的疗效。因为儿童能通过绘画,雕塑等美术创作活动来审视自我,修正扭曲的自我,促进潜能朝着正确的方向来发挥,提升社会交往的技能,增强同一性,引导儿童的不良心理情绪朝着积极地方向发展,使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得到健康的成长。因此美术治疗对有心理障碍的儿童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美术治疗在患有心理障碍疾病的单亲儿童中的应用
1、美术创作活动是情感表达的工具
利用美术创作活动来表达儿童的内心情感的手段早已有之,但是把美术创作活动应用到单亲儿童的心理治疗,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充足,还有待美术教育工作者去继续深入的研究。为什么绘画能够作为情感的表达工具,为什么它会轻而易举的泄露出人们的内心深处潜意识层次的信息呢?这是因为人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活动之时的几乎没有任何防御心理,不会被周遭的事物所困扰,是人的身心真正处于“自由”的时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不知不觉中就将自己埋藏内心深处深层次的情绪,愿望,回忆,价值取向,动机,人格特征等等不为人知的一面投射在美术作品之中,尤其是绘画作品更为直接,因为绘画作品会更为直观的将人们深层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因此绘画作品也更能宣泄和释放人们被埋藏和压抑的情感。
2、美术治疗适用于单亲家庭中有心理障碍的儿童
单亲家庭中有心理障碍儿童的主要八种心理问题大多数是他们埋藏和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情感,表面上是不能轻易观察和把握的。而美术治疗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单亲儿童来说也正好是“对症下药”。因为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教育形式可以像美术教育这样能够通过绘画作品直观的把握单亲儿童的“所思所想”,并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慢慢改善他们的不良心理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掘出他们的潜能。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在理论上得出了:美术教育对有心理障碍的单亲儿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能够改善有心理障碍单亲儿童的心理状况的结论。在理论上得到了初步的证实,但是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还是行不通的,因为美术教育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它最终还是要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篇7
关键词:家长;审美;心理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237-01
一、孩子在美术学习中的心理过程
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他的感知性也不断的增强,各种感觉能力不断提高,从5岁以后,儿童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可以按成人的要求,有意识地进行感知和观察活动。所以许多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关注和引导的,其表现是需要别人协助完成绘画;在作画的过程中不停的询问自己画得如何,急切的想要获得别人的肯定;一旦老师表扬哪个学生画得好的时候很多学生会争相较劲,或是是模仿其画面内容。男生看到另一个男生画豌豆射手,自己也会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植物大战僵尸。这个时期儿童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再创造能力,如果能在教育的过程中给予好的引导和肯定,对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其中家长作为与儿童相伴时间最长的教育者,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儿童教育中起到良好的先导作用。
二、家长在孩子美术教育中的影响力是举足轻重的
每当离下课还有15分钟左右的时候,教室外面就挤满了来接孩子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孩子们也知道要下课这个信息,纷纷躁动不安起来,一个劲的要老师打分数,盯着老师到底是打了多少分,得了高分的孩子会马上拿着画给家长看,觉得分数满意的孩子也会很开心的向父母炫耀,没有的高分的小孩就会很伤心的跑过去和妈妈说。这样的情景出现过很多次,通过儿童的表现就能了解到家长或多或少的鼓励和批评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
有的家长会很认真的欣赏孩子的画,有的家长则是草草的看一下然后急匆匆地往家里赶,其实孩子最亲近的人是家长,家长给予中肯的表扬或者批评有助于引导孩子进一步的提高。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应该给予细节上的肯定和批评,不能一概而论是好是坏。越具体越有利于儿童的理解,这样有利于儿童在绘画上更大的进步。
三、家长也需要和孩子一起学美术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美术不是单单指家长本身审美需要提高,作为儿童教育的角度更多是需要家长能够理解孩子的画,从而与孩子在绘画上建立更好的交流和沟通。艺术大师毕加索在艺术生涯的后半部分力图的像孩子一样画得天马星空毫无拘束。作为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孩子的画,而不是站在大人的角度上来看,跟着孩子想象力丰富的画面融入到里面去,这样会发现孩子画作中对美的理解。有了长辈的理解和肯定,并给予一定的批评,这样他才会对绘画建立自己的评判标准,从而更进一步的去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孩子对图画的理解有一定的阶段性,0~3岁的小孩属于涂鸦期,从拿笔乱涂,逐渐发展到手眼协调,把所画的符号和周围的实物联系起来,一边画一边嘴里还喜欢说话。4~7岁的小孩属于象征期,用象征的符号如圆圈、线段画人的头、手等。6~9岁为图式期,从简单的形态罗列到画出简单的情节和实物间的关系,这时的绘画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能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9岁以后进入写时期,能根据实物的特点作画,并注意立体的描绘。每个孩子大多要经过这几个过程,进展速度也不一样,家长培养孩子要根据情况量力而行,根据孩子的实力提出自己的预期希望。
家长在培养孩子美术学习时,应该多关注一些儿童的画作,对儿童绘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来评定孩子的画作会更为客观一些,更高一个层面上的要求就是家长应该在平日生活中多看一些经典画作并了解当代美术时讯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这样能够在根本上帮助孩子建立审美标准。
四、教育机构应该增设家长的美术教育课程
教育机构作为一种社会层面的教育组织,应该开设一些增加家长对儿童绘画理解的课程,帮助孩子学到绘画知识的同时,也帮助家长对儿童美术教育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反过来与对教师的美术教育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他们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当让他们运用他们的心灵,因为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我们在辅导孩子绘画中,必须按照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进行。如果指导不当,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用儿童暂时无法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注,强制训练,接受不了便横加斥责,那样会造成儿童对绘画产生厌恶和反感,阻碍他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提高。
而儿童美术教育机构往往忽视了家长对儿童绘画的审美培养,这样就造成了学校美术教育与家庭美术教育的脱节,严重时会造成教师和家长在教学观点上的分歧,给教师带来教学以外的麻烦。所以家长的儿童美术教育也是同等重要的。
篇8
关键词:群众艺术馆;美术培训;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267-01
作为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群众艺术馆的免费开放,对提升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素质与艺术素养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阶段,群众艺术馆的免费开放针对的是青少年,利用这种审美教育帮助他们增强爱国情操,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与想象力,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美术培训主要对象以及特征
现阶段,群众艺术馆免费开放对象包括了中小学学生、学龄前幼儿、高中生、社会人士等。而美术免费培训班的对象通常是在5至16岁之间的青少年。初中生处在少年时期,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可塑性强。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过渡时期的所有特征,初中生的体力和毅力并不是很强,容易冲动,抑制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兴趣爱好不稳定,在日常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审美能力不足。
二、青少年美术班的培养内容以及审美教育和美术教育的关系
1.培养内容。美术培训内容丰富多样。通常情况而言,幼儿阶段,教师注重对幼儿进行油菜画培训;儿童阶段;教师注重对儿童水粉画的培训;青少年阶段,培训教师注重的是培训剪纸、线描、写生、国画、素描等内容形式,培训内容不断增加。
2.审美教育和美术教育的关系。一般而言,美术教育也被称为视觉艺术教育与造型教育,其中包含了对美术教育的不同理解,其教育范畴更加广泛,主要包括了现象影像,常规影像,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传统绘画,工艺,建筑,近代摄影艺术想象,还包括了生活中的信念和价值观所代表的视觉影像等。在美术教育中,青少年学生利用美术培训课的学习,锻炼自身的视觉阅读能力,以及对经典美术作品与名著的思考、解读能力。而审美教育则是审美以及和美学创造有关的教育,其是对美学理论的利用,通过审美实践,陶冶青少年的情操,引导青少年树立审美观,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现阶段的审美教育主要有传授美的基本规律、美感教育、普及美学知识等内容,将这些内容渗透至其他的学科教育中,让枯燥无趣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并真正学懂知识。
三、群众艺术馆免费开放后对青少年美术培训的思考
1.审美情趣的培养。审美情趣指的是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人们的感知情绪变化。在美术培训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青少年学生能够从优秀美术作品中挖掘潜藏的情感因素,并将其转化成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兴趣可以从对美术作品的临摹或是欣赏中来进行。且这些美术作品并不只是绘画作品,也可以从大自然或是社会生活中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
2.审美理念的培养。审美活动就是感受事物中蕴含的美,并在情感上产生相应的变化。然而这种情感变化会被审美理念限制。因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对生活蕴藏的美丑无法进行准确的分辨,审美观点的不同所产生的情感反应也会不相同。因此在美术培训过程中,教师需要选取经典美术作品,以此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审美理念。
3.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青少年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利用所学美术知识改造生活,教师要引导青少年学生将自身的想象力转化成审美创造能力,学生通过学习线条和色彩等美术元素,以此提高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并将无形、抽象的想象力转化为有形、生动的美术作品。
4.形式美感的培养。我国群众艺术馆免费开放后,教师要更加注重对青少年形式美感的培养。美术视觉造型主要依赖于美术表达形式。青少年开始接触美术时,需要明白什么是审美形式。利用构成美术作品的要素来呈现审美形式,例如:美术作品中的色彩、线条等方面.青少年学生在感受这些形式的基础上,建立整体知觉。在参加系统、规范的美术培训前,对青少年学生而言,形式美感只是潜在因素之一,所以培养形式美在审美教育中尤为重要。现阶段,美术免费培训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青少年学生感受美术作品中的线条魅力。作为绘画中的基本因素之一,线条变化多样,且能够体现不同事物所蕴含的情感。教师还需要选择具备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主动欣赏和感觉美术作品中潜藏的情感,然后利用白描方式加深对作品的印象。青少年学生对于绘画色彩有着不同的感知能力,在美术培训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解,学生针对作品认真进行观察,以此培养学生的色彩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群众艺术馆免费开放后,审美教育作为美术培训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而言,审美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善庆.关于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文山学院学报,2014(02).
篇9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儿童画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儿童画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简单地说儿童画是一种由儿童创造的特殊的绘画形式,只有儿童创作出来的才叫儿童画,成人画的就不是了。因为儿童作画的特征是自然、不规律、幼稚、发自内心的感受,画出来的东西有趣、不造作。而成人思想成熟,绘画作品反而无法达到儿童那种天真无邪的纯朴境界。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儿童画也成为广大家长关心的一个话题。
一、学习儿童画的目的
学习儿童画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培养创造力、想象力、观察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其次是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耐心。前提是要对儿童画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早期的儿童美术教育,多将提高审美修养、激发绘画潜能、培养绘画人才作为培训宗旨,即“为画而学”的教育观。近年来,随着国外儿童美术教育观的渗入、影响,随着教育界实施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为画而学”的教育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目前,教育界、美术界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学习绘画技巧、绘画形式不应是儿童培训的主要目的,儿童画培训应将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多种能力,如,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作为根本宗旨。为了实现这一宗旨,要求教学者必须改变培养小画家的教学思维,要求教学者将过去的重画面形式转变为现在的重训练过程,要求教学者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多种素材和多种方法,来满足孩子的需求。特别在训练形式上,要求教师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力求多样性、新颖性,让孩子在培训的全过程中,充分体味到寓教于玩的乐趣。
二、如何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发自儿童心灵的闪光,不可因为天真幼稚、不合常理而责怪。儿童画中的想象力的方式是全方位的。儿童画中的观察生活可以想象,内容情节可以想象,物体形象可以想象,图案可以想象,色彩也可以想象。
1、生活与想象
儿童学画要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生活中的特点和变化,并把观察到的东西加以联想,这是生活与想象。
2、形象与想象
儿童画中的物体形象并不和生活中的一个样子,而是把生活中的形象根据想象,画成自己喜欢的艺术形象来表达。
3、内容与想象
儿童画是有内容、有故事情节的。这个故事是可以自由想象发挥的,而且想象得越新奇越好。
4、色彩与想象
儿童画中的色彩也可以想象,它走出写实色彩的范畴,你想怎样画就可以怎样画,这就是创造性颜色。
5、图案与想象
儿童画中要添加美丽的装饰图案,这个图案也要发挥儿童的想象。开发想象力的方法是认识生活心灵的方法。具体的方法也是运用“问号”这把金钥匙。对着儿童的心灵,进行定时、定向、定量的启发引导。教学目的是培养儿童心灵的觉醒,达到想象无限、创意无限的艺术效果,而表现儿童巨大的潜能。
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也富有情感。他们有强烈的表现自身生活的欲望,并以各种自发的方法作画,编故事、画画是孩子们经常采取的方法。
三、描绘形式和训练方法
按照一般绘画的规律,绘制一幅画,在明确主题后,必须考虑构图形式、造型处理、色彩配置以及表现方法(包括工具材料),上述四点构成绘画的基本要求。但当我们走进儿童画的世界,却发现在这里不需要求构图形式的变化,强调的是儿童随心所欲、大胆任意的挥笔;不需要求色彩配置的完美,强调的是儿童想象之翅自由自在地飞翔;不需担心造型处理得可笑,强调的是儿童心灵之窗毫无顾忌地敞开;不需担心表现方法的稚拙,强调的是儿童全心投入、乐在其中地玩耍。总之,在这里,孩子可以自由发挥、信手涂鸦,而不必按照绘画的要求来处理画面艺术形式。
篇10
关键词:群文美术创作;辅导组织;辅导人才;辅导对象;辅导方法
群文美术创作,顾名思义就是群众文化美术的创作,是普通大众为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而创作的美术作品,是老百姓为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而进行的美术创作活动。群众美术创作辅导就是要发挥艺术馆、文化馆等专业美术机构以及专业美术人员的辅导功能,对城乡群众美术创作进行艺术以及技术上的指导、培训和评价。改革开放后,我国美术创作辅导工作一直不断发展,也曾出现过许多优秀的群众美术作品。但是,近些年来辅导工作却一直停滞不前,辅导人员、创作队伍及作品的质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了我们的担忧。因此,如何做好群文美术创作的辅导工作是群众文化美术工作顺利进行的重点。
一、协调群文美术创作辅导组织,全面性辅导
作为群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群文美术创作要发挥好辅导组织的作用,首先要协调群文美术创作辅导组织,要从整体出发,将地区美术创作融入地区文化的总体战略,对群众美术创作进行全面性辅导。例如,将社区美术创作融入社区文化,可以在社区举办美术培训班和美术展览,邀请专业人士到此参观、点评并适时做一些培训讲座等;可以组织群文美术创作者进行作品展示与沟通,取长补短;可以不定期进行各种群文美术比赛活动,吸引美术创作骨干加入到各种群众美术活动中去,让他们在精神和物质上得到提高和鼓励。
二、培养群文美术创作辅导人才,示范性辅导
“没有辅导就没有农民画,有怎样的辅导就有怎样的农民画”,这种说法虽然片面,但却道出了辅导开发和塑造美术作品的重要性。群文美术工作人员不明确辅导的责任,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创作水平,没有对美术创作辅导的热情与激情,是做不好群众美术创作辅导工作的。目前,群文美术工作干部的流失及素质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群文美术创作辅导工作举步维艰。要发展就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发现和引入一批热爱辅导工作并拥有高专业技能、高素质水平的高级人才。要解决现有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就要对他们灌输提升思想并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及业务水平的培训,尽快使之提高。
三、明确群文美术创作辅导对象,针对性辅导
1.儿童美术创作辅导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而儿童画的辅导与创作直接关系到民族艺术和审美观念的发展与未来。因此,我们要学习外国的教育方式,为其提供一个健康的艺术教育环境,让学生从小就浸染在浓厚的艺术氛围内,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进行儿童画辅导时,不是指手画脚、严苛以求,而是要启发和启迪,循序渐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使之保持对绘画的热情和兴趣。
2.社区群众美术创作辅导
社区群众是一个由各种阶层、各种职业形成的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在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方面更加多元化。社区群众美术活动是社区文化繁荣后的新生事物,其辅导应该是让社区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基础上,观察社区新生活的变化及社区文化活动并鼓励他们先模仿后创作,从而创作出与时代相适应的作品。
四、创新群文美术创作辅导方法,科学性辅导
1.利用媒介进行传播辅导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网络无疑已成为进行传播辅导的最好手段,但这也只限于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更加适合纸质媒介,要根据辅导目标和辅导对象,编写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科书,免费赠予或低价出售给一些辅导对象,增加他们对美术创作的了解。
2.利用语言进行交流辅导
语言交流辅导,是指辅导者与辅导对象之间、辅导对象相互之间对美术创作作品和活动进行语言上的沟通交流,从而达到辅导的效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到当地开办讲座、开设画展、研讨会等,让群众了解当下文化信息,开拓创作视野;二是地区内可以定期举办群文美术创作展,让群众可以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探讨,取长补短,提高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