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与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与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与意义

篇1

关键词:心理;排除忧虑;互助合作

中图分类号:B84

(正文)我国的教育家姚本先曾说过:“教育性、全体性、差异性、主体性、整体性和保密性都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教育应该首先必须遵循的原则。”而“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胜”又是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教学的开展应遵循中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原则来开展,同时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尤其注重结合心理进行展开教育教学,身为教师掌握好教育的艺术,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个性,培养其良好的性格,陶冶其高尚的情操。

一、中学生的心理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封闭。学生进入青春期,开始有了个人的秘密,本属正常。但部分学生受多种因素影响,由此发展到自我封闭,喜欢离群索居,不愿与人交往,更不愿向人敞开心扉。因而遇到烦恼时,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2、压力过大。父母望子成龙,教师期望过高,学习、升学压力沉重地压迫着学生的身心。有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升学无望,便忧虑重重,丧失信心。

3、未经挫折。有的学生从家庭到学校、从小学到中学,一路顺风,从未有过挫折。平时看上去意气扬扬,偶遇挫折却一蹶不振。

4、被动地位。学生在长期的传统方式管理下,绝大多数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逐渐丧失了主体意识,依赖父母、依赖老师、依赖他人,一旦失去依赖,便无所适从,导致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二、找出症结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促进学生投入到学习中

1、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

交往与合作这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一定的实践逐渐形成的。如:新生入校一周内,召开集体谈心会,让学生逐一自我介绍,达到使师生、同学之间在互相认识姓名、外貌的基础上增进了解的目的。平时引导学生既要与全班同学友好相处,也应该有几位关系密切的好朋友,能够互相说说心里话。

2、化压力为动力

如今,初中学生背负着来自多方的压力:社会评价的压力、老师教育的压力、家长期望值较高的压力以及自我施加的压力。重压之下,考生的心理负担让人担忧,家长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同样不可小视。心理医师建议,考生应学会调节自身心理,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如学生可经常进行自我比较,通过比较获得自己的闪光点,增强信心。同时学生和家长的心态都要放松,淡化高分论成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社会对有一技之长的技校人才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大学生。

3、从失败到成功或者从成功到失败互相转换的情感体验

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也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初中的学生对正在学习的知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这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他们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学生在不能将老师所讲知识掌握、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对、测验得不到好成绩时,又常会被老师一味地责备为不努力、不肯学,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感,加之部分老师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望生成龙”心切,教学中一味提高教学要求,更增加了学生的失败的情感体验,其后果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害怕、厌恶等不正常情感。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学了”的想法。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教学中,教学要求更应压得低一点,考试题目要易一点。因此有些知识宜随着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逐步引向深人,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

4、化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篇2

关键词: 政治教师 健康心理 中学生 影响

由于教师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也是一种充满激情和动力的事业,因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情感素质。1962年,美国工程师普莱西研制出世界上发明一种教学机器,于是有人就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在二十一世纪将不存在了,也提出了所谓的“非学校化”和“教师消亡论”观点。但一直到今天,教师这个职业并没有消失,也没有因此而被淡化。这也许说明了任何先进的现代化机器都不能取代教师的情感教育功能。如今,一些教师出现对职业的倦怠、没有激情,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教师情感的冷漠和教师对职业中的事情缺乏必要的感动力。在这里,我们主要思考的是,教师情感的意义、学生健康心理和教师情感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影响。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我们做事的前提,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只有在心理上是健康的,才能培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来;只有心理健康,才能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这份职业。教师应以亲切的情感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进步。因此,一个好的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外,还应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因为,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其言行情绪必然是积极的,对学生的影响也必然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对学生起着暗示作用。于是,教师情感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不同,对学生的体验或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教师投入积极的热情,学生也会以积极的思维来思考;老师对作品的内容的深深感动,也会让学生热情高涨、群情振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投入何种情感,学生也就会产生也相应的情感,即教师情感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其实,一个有影响力的教师是善于投入自己的情感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也会充满激情地去关爱学生,从而给学生带来内心世界的感染,因为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情感互动的过程。印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说过,师生活动是“师生心灵约会”的活动,所以,教学过程中是一刻也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投入的。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从而可知,学生心理健康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学生其他素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所以,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的必然性,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的新任务。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不但要有真才实学,还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参与竞争的心态。许多心理上有障碍或病症或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都是不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的。于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素质要求。也就是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其心理潜能的开发和身心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其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最终达到的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素质。

三、教师健康心理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影响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它的意义是对人的认识和活动具有动力作用,对人的健康有重要影响,它丰富了人的心理生活。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反应是异常敏锐的。教师的喜怒哀乐都会引起学生心理的波动,教师对学生、对工作、对社会、对人生的不同态度,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同影响。多年来的对学生工作和对心理教育教育的实践让我们明白:研究教师情感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对顺利做好学生教育工作,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就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用自己的语言、行动、情感来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师生、生生之间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用激扬的情绪,热情的语言来激励学生、感染学生,使受教育者在课堂上有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愉快地接受教育,积极地探讨问题。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最常见的关系之一,是学习者在学习实际中与老师之间形成的一种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交流,以便更好地用教师情感去影响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

在教学实际中,教师的情感因素是非认知的,从属于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如果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只求字正腔圆、表达准确,而没有情感的投入,再多的语言也是苍白无力的。教师只有在语言表达中加入情感因素,才能触动学生敏感的神经或精神世界。虽然情感不等同于认知,但情感也有具体的认知功能,也能提升学生认知的效率,并增强认知活动的动能。从而可知,教师情感在教学中有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镇定愉快的心情,有利于课堂上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也能准确地阐述教学的内容,更好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所以,教师的心理情绪调整得当对引导学生改变焦虑、自卑、人际关系紧张、抵触情绪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是有积极作用的。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言教不如身教”的道理。

篇3

 主题:进行心情环保 共创温馨家园

时间:2012年5月10日20:10-22:10

地点:二中316

目的: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心理健康的意义及重要性,共创一个温馨积极的班集体.

意义:本次活动将成功的带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情绪,让同学们充满信心面对学习与生活.

活动内容:本次活动共分八项.

<!--[if !supportLists]-->第一项   <!--[endif]-->心理委员讲话,明确活动主题及目的

<!--[if !supportLists]-->第二项   <!--[endif]-->随机提问,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if !supportLists]-->第三项   <!--[endif]-->就事论事 论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if !supportLists]-->第四项   <!--[endif]-->互动提问 结合实际 研究问题

<!--[if !supportLists]-->第五项   <!--[endif]-->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小型辩论赛

 

<!--[if !supportLists]-->第六项   <!--[endif]-->请同学们在心情板上留言

<!--[if !supportLists]-->第七项   <!--[endif]-->请班长做活动总结

<!--[if !supportLists]-->第八项   <!--[endif]-->心理委员总结

篇4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分析一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共同阅读吧。

目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如何判断大学生心理是否正常

自我心理调节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如今的大学生,面临着升学与就业的双重压力,心理健康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心理健康是如今社会每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也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密不可分,心理健康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心理情绪也是属于心理健康的一种,如果心理健康水平不佳,会对身体健康也造成影响。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当今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心理健康也越来越成为生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他是否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心理的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更好地掌握和吸收知识,不停地完善自己、锻炼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心理健康可以培养并增强大学生的独立性。每一个学生都是在经过多年的学习生活、困难的高考,经过筛选后才进入了大学时。但在上大学之前学生很多事情都依赖父母,缺乏独立性,上了大学之后,不仅摆脱了父母的束缚,更是远离了熟悉的家乡,一下子没有了紧张的课程和严格的纪律,突然从一个“禁锢的牢笼”到“自由的天堂”,难免会不适应,甚至无法很好控制住自己。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依赖性,尽快调整好状态,进入和适应大学生活,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综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非常重要,家长、学校都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咨询,共同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返回目录>>>

如何来判断大学生心理是否正常: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返回目录>>>

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5

关键词:飞行员;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应对方式

飞行员日常的工作环境伴有剧烈振动,并且十分嘈杂,在工作中会出现各种高应激状况,作息时间混乱,在工作中常常会存在睡眠不足情况。此外,由于生活中存在负应对事件,以及在生活中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导致飞行员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不仅会影响飞行员的心理健康,而且会飞行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加强对飞行人员健康的关注与研究是必要的。

1飞行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飞行员心理健康对确保飞机安全飞行有着重要意义。在飞行员中开展正规、系统的心理问题治疗以及临床评定已经成为了航空医学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飞行员积极健康的心理行为是促使安全驾驶行为形成的关键,而不健康的心理行为通常都是引起危险驾驶的关键因素。目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航空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达到进一步提高,飞行员在工作中体力负荷逐渐减小,而随着需要飞行员处理信息量的增加,飞行员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心理负荷则越来越大。依据统计结果显示,现代飞行中因为设备而引起的故障几率逐渐降低,而由行员行为所导致的故障几率则逐渐升高,其中以飞行员心理因素为主。

(2)目前,在欧美等多个国家,飞行员停飞原因分析中,发现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停飞的飞行员排到所有停飞原因人数的第二位。针对我国飞行员的统计结果显示,其中由于神经科(心理因素导致停飞的人员仅少于内科,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对飞行员危害的重要性。从某航空公司的统计数据可知,在2002—2015年各类医学停飞中,由于精神科所导致的停飞人数也排在第二位,由此显示了心理健康对飞行员健康所造成的重要影响,数据如表1所示。

2影响飞行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2.1 特殊工作环境对飞行员心理健康的影响特殊工作环境一方面会对人的生理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影响。飞行员在驾驶飞机飞行过程中,受到正加速度、低气压、噪声、温度变化、微波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将会降低飞行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飞行员在飞行中会出现睡眠障碍、空间错觉、心理障碍等心理反应和心理因素,这都将会对飞行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2.2 行为因素一项关于621名飞行员超重肥胖的流行性状况调查结果显示,飞行人员出现肥胖超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规范的生活方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相应的体育锻炼。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吸烟将会对飞行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从而影响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由此可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飞行员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2.3 应激与情绪

(1)应激指的是个体察觉或面临周围环境所发生变化时,对机体有挑战或威胁而做出适应或应对的过程。当生活事件与工作事件两者所造成的影响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形成应激源,从而将会对飞行员的精神状态和情绪产生不良影响。

(2)曾有研究人员对飞行员中出现的应激事件对其心理功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应激时间将会对飞行员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导致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出现判断失误、训练不足等原因会导致飞远在感知能力下降,并且在情绪上会出现紧张、焦虑,从而引起盲目动作。

(3)更多的研究集中在飞行员情绪受生活事件的影响。例如:家庭矛盾、人际关系问题都会消耗飞行员大量精力处理,从而导致飞行员出现不良兴趣;或者在社交中通过回避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人际关系的处理采取消极方式;受辱事件,部分飞行员在工作中认为受到了领导的不公平处分、批评等,这也容易引起飞行员的抑郁情绪。曾有学者对飞行员在受到心理创伤后的应激反应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飞行员在受到心理创伤后所出现的应激反应与主要与其负面情绪有关。

3应对飞行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3.1 心理健康教育

飞行员心理健康教育是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多学科理论、技术以及方法,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提高飞行员的心理机能提高飞行员的综合素质,从而确保飞行的安全性。针对飞行员特殊的工作环境所容易出现的不良心理特征,应当定期指派专业技术过硬的心理医师深入到飞行员群体中,开展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提高飞行员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从而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几率。对存在心理障碍的飞行人员采取心理辅导、健康教育、放松治疗等方法开展适当的心理干预,对提高飞行员的心理健康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提升了飞行的安全性。

3.2 飞行员自我保健

3.2.1 健康认知

从小方面来说,飞行员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认识,对他人的评价要客观,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正确认识。从大方面来说,飞行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人与事的认识都能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这也是飞行员健康行为和心理形成的基础。不良的认知将会导致不良形态的产生,而良好的认知则可以使飞行员时刻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从而正确对待各种应急事件,合理面对遇到的各种挫折。

3.2.2 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包括合理睡眠、健康饮食、科学锻炼等多个方面。飞行员在生活中需要保持健康的人际交往行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人的孤独感,使人际关系中出现的冲突和矛盾得到缓解,使人体得到归属感以及安全,如果一个人能够拥有信任的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也就确保其心理健康。飞行员工作环境相对比较特殊,人际关系狭窄,因此,确保飞行员人际圈融洽十分重要。此外,还应当在此基础上,适当地扩大人际圈,使飞行员有一个范围较大的、融洽的人际圈,为飞行员良好情绪的形成奠定基础。

3.2.3 组织保健

对飞行员组织层面的健康保健应当要坚持以人为本,管理部门应当为飞行员的职业安全和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心理支持。

3.3 增加沟通渠道

飞行员的工作压力大,缓解飞行员工作压力的一项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为飞行员提供工作缓助和心理支持,使飞行员在工作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与温暖,帮助飞行员从工作压力的阴影中走出来。合理沟通可以使飞行员的工作压力得到缓解,通过多种渠道使飞行员的工作压力能够得到释放。

3.4 避免超负荷作业

飞行目标的制定应当与飞行员进行协商,确保制定目标的合理性。此外,飞行员在工作中需要制定阶段性方案和目标计划,使飞行员能够更多地参与到目标的制定中,从而使飞行员工作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调动。

3.5 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

为飞行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创造一个具有健康为文化的飞行团队。培养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团队精神,不断提高飞行团队中飞行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同时也要提高飞行团队的凝聚力,从而消减飞行员受工作压力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3.6 专业的咨询和治疗

合理的预防措施只能降低飞行员不健康心理出现的几率,但是无法完全避免不健康心理的发生。因此,在飞行员不健康心理应当需要为飞行员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合理应用该措施,可以使飞行员对自身有一个更加清楚认识,了解自身存在的个性与社会不适应的特制,以便飞行员在自身进行从新塑造,增加对挫折的应对能力。与此同时,飞行员还需要掌握正确的应对策略,从而确保自身能够顺利度过心理应激期,使自身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从而确保飞行的安全性。

4结语

飞行员的心理健康情况会对飞行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当采取合理的措施,为飞行员减压,使其拥有一个健康心理。例如: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保健等方式,使飞行员能够正确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压力,从而确保飞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邵峰,娄振山,刘传勇.飞行员特质焦虑与心理健康的路径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12(3):369-372.

[2] 顾一伟,娄振山,刘传勇.飞行员生活事件、应对方式、自我和谐之间的路径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0,5(8):678-681.

[3] 赵伯诚,潘雪飞,郑真.军事飞行员心理应激研究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12(4):328-330.

[4] 李敬强,赵宁.民航飞行员心理健康测评模型与框架构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10(4):480,638-641.

[5] 孙瑞山,赵宁,李敬强.民航飞行员人格特质与行为安全的理论分析[J].人类工效学,2015,15(3):50-54,82.

篇6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重要性

从一定意义来看,健康的内涵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它突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比例越来越大,追溯原因,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面对当前青少年面临的心理危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便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新一代。而能否培养出具有优秀的心理素质、健康人格的新一代,则是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成败。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如有的学生性格脆弱,有的学生性格倔强冲动,有的学生孤僻不合群,有的学生嫉妒心强,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娇生惯养,经受不起一点挫折,更有的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势在必行。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它主要包括认知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内容。

(一)认知与学习心理

一般而言,认知与学习心理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学习环节和方法、思维方法、社会认知。研究表明,加强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使小学生按学习规律去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和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消除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掌握注意记忆、观察、思维规律,学会学习。

(二)心理品质

一般而言,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认识自我、自信、兴趣、动机、能力、性格、气质、情绪、意志、战胜挫折等。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从而学会做人。因为任何教育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意结构,而内化的程度将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重头戏。

(三)人际关系

一般而言,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善待他人,正确处理与同学、家长、教师与集体的关系。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可使小学生提高交往能力,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能在和谐、安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如何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还要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如果教师本身存在心理问题,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调整自我的心态,创造宽容、乐观、和谐的“体内环境”,开辟一块宽敞明亮的心灵绿地,用心去思索学生,竭力寻找他的优点,采取正面的教育,将会从中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

(二)平等对待学生,诚心尊重学生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教师办事要公平、公正,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优等生,多看缺点,对后进生多看优点。不可感情用事,要认识到只有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从情感深处,萌发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只有转变心态,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往,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才能在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向上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教育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1.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就是师生交往,课堂是学生心理成长的主要空间,教师要用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用智慧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这将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有益补充。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兴趣不能持久,课堂上所受到的教育如果不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强化,天长日久难免会养成“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良习惯,因此,结合学生生理年龄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讲故事比赛、跳绳、赛跑、接力、下象棋、转呼拉圈……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同学们心灵受到了陶冶,能力得到了提高。

3.在班集体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篇7

【关键词】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1894年,法国比纳创立了“儿童心理研究社”,制订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专门用于鉴别儿童智力发展水平,首开心理健康实践的先河。此后历经“心理测验”、“心理治疗”、“心理辅导”等三个发展阶段,至20世纪30年代,“心理健康”终于作为一重要命题进入西方学术界的视野。到20世纪90年代,心理健康研究在世界各国再次掀起热潮,并获得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支持。至今,有关研究已经呈现出纵深发展、流派分立、趋向整合的发展态势,主要人物有考温、凯普莱,凯勒姆、伯林、德莱福斯、普莱斯、马蒂亚斯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学术界开始高度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经过20年的研究,本土的心理健康理论基本形成。目前,中、外理论成果已涵盖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包括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等。

1.心里健康在三个方面的不同表现

在标准上,我们倾向于我国心理学教育专家林崇德教授的看法,下面从学习关系、人际关系及自我发展等三个方面给以具体的描述:

1.1 在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表现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能够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排除不必要的恐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2 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表现为: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诚心地赞美和善意的批评;积极地沟通;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1.3 自我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表现为: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及时正确地归因;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具有自制力。

2.心里健康理论的实践意义

心理健康理论涵盖了有关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与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对转化的具体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学生心理问题转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心理健康理论的产生及系统化始终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整体情况相对应,是为满足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解决之需,是将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研究成果具体应用于学校教育的产物,其理论的进程折射出的确良好的发展态势,当前儿童及青少年心理问题存在着多重性与复杂性,这不得不提醒我们:应时刻将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和对策工作视为教师的重要职责。

2.2 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科学地指导学生并做好转化工作。

心理健康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健康观问题,该问题由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研究直接支撑,学术界的有关理论成果提示我们:

2.2.1 应整体地衡量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权衡一名学生的发展,不能只看他的学习表现和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其他方面;面对一名学生,我们更不应只抓住问题不放,而应同时看到这个学生身上健康的一面,从而使其健康的方面带动问题的转化。

2.2.2 应宽容地看待问题学生,主要是不求责备。没有十全十美的心理健康,同样,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学生,因此,我们转化的目标具体指向现实的、可以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即可。

2.2.3 应周备地考察学生心理问题个体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及互动状态,从而为学生的心理问题转化找到工作的着眼点。

2.3 有助于我们科学地设定学生心理问题转化的目标,合理地选择学生的心理问题转化所需的教育内容。

篇8

心理健康 教育措施 心理问题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基本特征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对于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趋重视,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和谐发展,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以人文精神取向,以助人成长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社会因素给孩子带来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呼唤合理有效的教育促进措施。

一、气氛和谐,方法灵活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貌、用平等、和谐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一切。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

二、巧妙暗示,树立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估价,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一个没有自信心理的人不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长处,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人格,增强学生自信心,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淡化学困生观念,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例如,在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中,根据活动内容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体验成功,使学生了解班集体的荣誉得来不易,是每个同学努力的结果,增强自信心。当然,提高学生自信心的方法还有很多,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句鼓励的话语,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表扬、让学生自己组织班队活动、实行轮流班委制等,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三、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用良好的校园环境熏陶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通过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达到有德的氛围、智的启迪、体的设施、美的情趣等基本要求。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

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经典名著、写读书笔记、制作精美书签、办读书海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

3.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建立家校沟通渠道

篇9

关键词:心理因素老年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19-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所和其他兄弟干休所老干部共415名,年龄68-89岁,平均年龄76±6.8岁。疾病诊断均采用体系医院已明确的诊断。

1.2方法。邀请相关心理专家帮助设置问卷,干休所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分类统计。

2结果

3讨论

近几年,老年人,尤其是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已得到医学界和离退休干部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负面心理因素对离退休干部的健康长寿有着很大影响,干休所医护人员研究心理因素,加强心理护理,对提高离退休干部医疗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调查结果来看,干休所离退休干部大都存在着不同种类、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在许多常见病患者中心理障碍的发病人数也占有很大比例。这些负面心理因素和疾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恶性循环,成为离退休干部健康长寿的障碍。比如在调查中发现高血压病受不良心理因素影响较大,影响最明显的是焦虑、抑郁感和恐惧感在患有肿瘤病人中,焦虑感和恐惧感分别占到发病人数的83.33%和94.41%,这些不良心理因素削弱了病人治疗的信心,加速了病人的死亡。可以看出不健康的心理会诱发疾病,加快病情的发展,而健康的心理对预防疾病,减缓病情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关心和重视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根据多年从事离退休干部医疗保健的经验,针对这一特殊人群,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可以减少负面心理因素对常见疾病的影响,减缓疾病的发展,延长寿命。这些措施和体会是:①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要针对离退休干部的心理特点讲授心理健康知识,使离退休干部充分了解自我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学会自我调整心态,保持健康、乐观的精神状态,做到年老心不老,懂得药物治疗和心理健康是密不可分的,心理健康是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②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有效促进心理健康。经常带离退休干部到环境优美的地方去。这些地方有助于了离退休干部们忘记烦恼,愉悦心情,而清新的空气中所含的负离子有助于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并有益于身体健康。③开展多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引导和帮助离退休老干部产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例如书法、绘画、钓鱼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离退休老干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既增进相互间友谊,又可愉悦心情,从而促进心理健康。④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促进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关心,不仅是生活上的关心,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也是促进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的的重要因素。为离退休干部定期体检,进行医疗咨询,热情周到的服务有助于他们解除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⑤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家属的作用,配合做好心理护理。离退休干部家属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子女对其生活规律,心理状态及健康情况比较了解,向他们宣传防病治病和心理护理知识的重要性[1],取得他们的配合,对做好离退休干部的心理健康护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10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1    今天早上第三节课,侯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这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主题为“如何面对老师的批评”。老师先跟我们玩了一个小游戏,大西瓜小西瓜,然后故意找了一个不太认真的同学批评一下,寻问大家觉得这位同学被老师批评后会有什么感受?心情会怎么样?“生气”“难过”……答案五花八门。

   接下来老师说我们在学校里,和老师相处的时间很多,也常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面对老师的批评,你是怎么对待的?同学们都纷纷分享了自己曾被老师批评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也大胆地说出心里的感受。接下来我们了解了不能恰当对待老师的批评,后果很严重,既影响学习又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后来我们同学讨论相处了很多化解矛盾的方法。首先要理解接纳老师,再换位思考,如被老师误解了,要主动与老师沟通。很快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带着思考走出了课堂。

   下午,科学老师又帮我们班出了一条新规定:上课认真的同学有国分,加分可以抵一次罚抄。结果科学课上,同学们非常认真,捣蛋的同学也消失了。看来,科学老师的这一招真灵。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2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多位专家的理论课,还有课上与课下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小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3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