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健康表现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孩子心理健康表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孩子心理健康表现

篇1

【关键词】早教幼儿心理教育环境问题对策

一、 问题的由来

3-6、7岁的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初始阶段,是心理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的发展,对幼儿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乃至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因而,本阶段发展过程中的任何滞后与偏差,给今后的发展和教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一个健康的幼儿,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应该包括心理健康。为了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国际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心理学会颁发了《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心理权益宣言》等文件,把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放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心理健康概念的界定

综合国内外有关心理学专家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及有关幼教工作者研究的成果,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及幼儿心理学有关理论,结合我园实际我们认为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是:(1)情绪情感健康发展方面表现为情绪稳定、活泼快乐、富于同情心、有道德感和理智感;(2)个性和谐发展方面表现为活泼开朗,独立自信,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3)意志行动发展方面表现为能按成人要求控制自己,有一定的坚持性和毅力;(4)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适应状态。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备完整的人格、进取的精神、充沛的活力、愉快的情绪、适当的行为、虚心的态度以及对现实的良好适应状态。

三、 目前幼儿心理健康的状况

由于先天性因素和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儿童多动症、儿童感觉统和失调等等神经系统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行为方面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以强欺弱、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破坏行为、偷窃等等。这些新问题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它们严重的阻碍着幼儿潜能的发挥。阻碍着幼儿健康个性品质的形成以及社会交往的正常发展,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四、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他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里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我认为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1)家庭结构简单,孩子的生活空间小了。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四二 一的结构模式。祖父母、外祖父母加上八零后的父母围着一个孩子,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成人在一起缺少同伴交流玩耍。和他们相伴的大多是玩具、电视、电脑游戏光盘等。造成很多孩子不善于与人交往,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性差等心理行为问题。除此以外,如夫妻离异、家长工作上的压力等因素使得家长的心理也处于亚健康状态,忽视了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等等,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过度保护。孩子是家长手心里的宝,为了呵护这个“宝”,许多家长都怕孩子吃亏,怕孩子受苦,怕这怕那。于是,过度的包办代替,致使孩子丧失了许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剥夺了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剥夺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孩子养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胆小等心理行为问题。

(3)家长对幼儿期望值过高。在我任教的幼儿园中,从中班开始就教授拼音、算数等内容,如果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本子上没有几个拼音或是算术题家长对老师就会有意见,反之则很高兴。到了大班小学化更加明显,家长对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到幼儿园毕业的时候小学一年级的内容孩子们基本上都要掌握。

2、幼儿园因素的影响.在幼儿园中,保育和教育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幼儿园往往只注重幼儿生理卫生保健,忽视了心理卫生保健。(1)幼儿的心理健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重视幼儿园内的教育,忽略了幼儿园以外心理健康的延伸教育。(3)教师的人格特征在教师与幼儿的师生关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教师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态度等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五、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对策

1、 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所以作为家长,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摆正自己的心态,注意同步培养幼儿的心智,而非单一的只关注智力与身体健康。(1)创设平等对话交流的环境与空间,促进亲子关系。(2)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给孩子创造与同龄孩子交往的机会。(3)家长也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科学的育儿观。(4)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要切合实际,对孩子的能力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评价。(5)家庭教育应保持一致性。

2、 幼儿园应关注幼儿心智并重的培养。(1)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中保持阳光心态。(2)幼儿园要积极的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3、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是社会的责任.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幼教工作者都应重视的问题,全社会都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大此方面的宣传力度,坚决抵制不良媒介对孩子的思想的腐蚀,多关心一些“问题家庭”的孩子,多举办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讲座和培训班,采用在职培训、脱产进修、增设师范院校健康教育课程等多种途径,为幼儿园和师范院校培养合格的健康教育师资。

总之,要本着《新纲要》“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在今后的幼儿健康教育研究和事实中,既防止单纯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也要防止片面强调幼儿的心理健康,否则,必然与身心并重的初衷背道而驰,也必然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及成熟。幼儿教育只有取得家庭、社会、幼儿园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幼儿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篇2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家园互动 活泼乐观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222-01

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如何才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呢,我认为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是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家园共育达成共识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1 家园互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1)对新入园的孩子进行家访,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孩子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在家访中也跟家长进行沟通,初步介绍幼儿园的概况。家访后对幼儿性格特征进行分析。以便孩子入园时出现的各种心理焦虑及安全感得以更好的解决。阶段性反馈幼儿的心理健康,通过幼儿发展评估手册,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利用家长来园接孩子的时间,进行简短交谈,如我班一心小朋友性格属于典型的自私、孤僻。班里的小朋友要跟他玩时,他总会哭闹。他在玩玩具时别的小朋友一碰他,他哭得更是厉害,针对这一情况,我与家长共同协商。我们在探讨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解铃还须系铃人。他的妈妈谈到孩子的外公外婆太过于宠爱,一切听从孩子指挥,只要孩子高兴让他打都乐意,吃饭要抱到电脑前喂,想要的玩具必须立刻买,日子久了孩子就养成现在的不良习惯。在幼儿园与家长的引导下,一心小朋友慢慢学会与人分享,懂得合作地乐趣,在我的鼓励下也会做起小朋友的榜样。也变得合群了。通过家园互动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2)邀请家长参与班级家长会,在家长会中,不但让家长与家长之间有一个沟通的空间,如相互留下对方家庭的电话号码,为孩子的串门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扩大幼儿交往范围,更好促进交往水平,家长们听取老师对本班孩子在学期里概况做一个分析,从横向与纵向来观察孩子的表现。分析孩子的整体发展,让家长体会到我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有哪些优势,哪些地方还需要努力,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也知道不足,以及了解当前育儿宝典和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3)我们还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的一日活动,家长们会体会到对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如孩子会排队喝水,有序的进卫生间,做到不喧哗,不吵闹,与同伴间的玩耍学会轮流玩等。孩子还会主动邀请长辈喝水。通过家长开放日的开展,家长了解到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发展孩子心理健康为前提。也更加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同时也开展亲子活动:如“家长助教、迎六一游园活动、迎新活动”等。

2 结合各项教育活动,抓住教育的契机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

(1)在班级创设各种标语,如在操作区,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的标语是“动动手你最棒”。在美工区,标语是“巧手真能干”。在图书区,我们的标语是“我是你们的朋友,请你爱惜我。”在建构区,标语是“小朋友玩玩具轻轻拿,轻轻放。”在生活区,标语是“吃饭喝水请排队”。通过创设这一系列提醒式的标语,是非常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2)在礼仪教育中,也培养了幼儿一系列良好的习惯,如《早入园》以儿歌的形式“早入园,不迟到,见老师,要问好”简单的几句话蕴含着大道理。我们还在班级门口请幼儿当礼仪小天使,被请到当小天使的小朋友要在门口做迎宾工作,要学会说:“你好!请进来!还要会说阿姨再见。”孩子在日积月累中养成礼貌行为。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的教育”让孩子在国旗诵读礼仪经典,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效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3)在社会性活动中,我们结合节日开展活动,在“三八节”我们与家庭共同制作亲子手抄报,激发幼儿对长辈的尊重。抒发对妈妈、阿姨、奶奶表达爱。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时我们通过碟片观看叔叔阿姨在不同工作岗位的艰辛。同时教育幼儿不乱扔纸屑,垃圾应放到指定的位置,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也培养幼儿爱社会的情感。

(4)在角色游戏中,开设“娃娃家为主题”、开设“理发店、医院、超市、风味餐厅”等。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培养幼儿帮助他人,与人交往的能力,在角色游戏扮演中幼儿学会学习与分享、合作、谦让、互助等行为,体验愉悦的情感。

(5)我们还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一日活动中,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需要老师、保育员、家长的配合,如在语言课,老师请小朋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户外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根据自己的需要扮演角色。保育员也要在课间活动时鼓励幼儿相互交流情感,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3 家庭积极配合,共同为幼儿营造心理健康的环境

(1)父母应先提高心理素质。合理排解自己的压力,保持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宣泄不良的情绪。不要因为自己的心情不好而拿孩子当出气的材料。

(2)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要经常和孩子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我班梓涵妈妈是一个对孩子心理健康非常重视的家长,她发现孩子回家后情绪出现反常,表现得很郁闷。就这一情况小寒的妈妈及时反馈给我,就此问题我详细对他的一日活动做了一个分析,其实梓涵是个非常乖巧懂事的孩子,是老师的小帮手,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个同伴。但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他的新同桌宇恒小朋友,上课时总喜欢摸他的头发,而乖巧的她,从不反抗,不懂得拒绝小朋友的不良习惯。在我的细心观察下,我用讲道理的方法让宇恒明白上课时是不能乱摸别人的头发。而且我对这两个孩子的观察并没停止。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注,宇恒小朋友已经是梓涵的好朋友,俗话说:不打不相识,因为这件事,双方的家长也认识了,并且还成为好朋友。梓涵郁闷的情绪也消除了。

(3)合理评价自己的孩子,提高抗挫能力。孩子是否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估价自己的能力,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父母应帮助孩子分析,提高自我认识水平,父母应让孩子知道。

总之,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步入社会的发展是否顺利,是否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让家园共育一起行动起来,一起营造好的教育氛围,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篇3

关键词:抚养;心理健康;隔代;家庭;幼儿

心理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孩子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就是家庭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那么现代家庭对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如何理解的呢?它是否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有利呢?本研究就是为了解现代家庭抚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现状,从而制定一些指向性的措施。用事实告诉人们抚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形成科学育儿的观点,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1)对象:以福建省泉州幼师附幼148名小班幼儿的主要抚养者为调查对象。(2)方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3)调查的内容:以问卷形式调查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项目:1.家庭抚养方式2.家长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及采取过哪些方式、方法。3.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4)共发问卷148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1)家庭抚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现状

1.家庭抚养方式的比较(表一)

由表一可见:大家庭抚养模式占的人数最多。隔代抚养第二,父母抚养最少。

2.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感受和行为 (表二)

由表二可见:⑴、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上父辈比祖辈认识的人数要多得多 (2)在观察幼儿心理的感受上,由父辈教养的人数高于由祖辈教育的。(3)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行为上,父辈教养者明显高于祖辈教养者。

(2)主要教养者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表三)

由表三可见:父辈为主要教养者的教育观念所占百分比与祖辈为主要教养者的教育观念所占百分比相差无几;而父辈为主要教养者的教育行为,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祖辈,这说明了:父辈与祖辈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显著性差异表现在教育行为上,即父辈的教育行为比较先进,孩子的心理发展就比较健康。反之则差。

(3)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家庭的抚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有一定的影响。

1.隔代抚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由于老人自身生理、心理上的一些日趋退化的特点,这个环境对于极富模仿力的儿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补偿心态助长了儿童的依赖性倾向。老人在自己子女的抚养中出现的问题已感到无法弥补,于是在隔代的抚养中百依百顺,希望能把丢失的全“补”在隔代幼儿身上老人的封闭性心态,影响了幼儿社会化的发展。另外接受了抚养幼儿的委托,老人害怕承担过失的责任,于是处处包办代替,形成了幼儿自理能力、行为习惯、性格和解决问题能力薄弱低下2.大家庭抚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由于三代同堂,父母与老人两代人抚养幼儿中的利弊得到了互补。其次,因为人多,家务事分着做,父母也有空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开阔幼儿的视野,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性格开朗了。由于见多识广,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加强了3.父母抚养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现在的许多年轻父母在事业上忙碌,对幼儿的教育抚养缺乏的是时间,与幼儿沟通的交往少了,因此,各方面发展相对比大家庭的抚养方式略显差些。但父母的新思想、新观念对幼儿的性格、智力等方面还是具有积极影响作用的4.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家长虽能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他们缺乏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教育能力。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显然,隔代抚养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弊多利少。为引导家长采取正确抚养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笔者认为应力求做到以下几方面。

三、对策

(1)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不是解决心理问题。因此,家长要从意识上转变观念,既要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的维护,更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培养。(2)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幼儿阶段年龄在三至七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1.重视情感教育。2.重视行为培养。心理健康与否,行为表现最为明显。每个孩子都有下列四种心理需要:1.父母的爱护和关怀;2.被接受、被尊重;3.得到别人的赞赏;4.在家里有地位。当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以不适当的行为作为补偿。四种不适当行为包括:(1)引起注意,用不对的行为来达致目的。(2)争权力,像成年人一样,父母愈是行使权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3)报复,孩子用报复的行为来刺伤父母。(4)自暴自弃。孩子透过表现无能来逃避别人对他的要求因此家庭对幼儿加强良好行为培养尤为重要。首先要使孩子产生正确的行为观,教育孩子辩别行为的正确性。孩子有了点滴进步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使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其次,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应尽可能做到具体化、形象化,新颖性。如通过孩子们所熟悉的动画人物、故事、游戏等来完成教育。 从而培养幼儿宽广、积极、热情向上的健康心理。3.重视“成功教育”。“成功教育”是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孩子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径。在实施“成功教育”中,家长的积极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如“你做得真好” “不要怕,勇敢些,你—定能学会”等积极鼓励的语言,使孩子作为一种信念牢记心中,形成一种我会做得更好,我是很能干的积极健康心理状态,有了这种健康心理状态,就为幼儿长大成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家长须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正确的抚养方式,取得家园教育同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社会、未来合格新人。

参考文献:

篇4

1、背景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到来,给幼儿园的生源带来了后备军,但随之也带来了很多麻烦:各地的外来孩子聚集在一起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不通,特别是有些偏远的山里的孩子,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使孩子很难适应环境,并表现出反应迟钝、孤僻、不善言辞、攻击性强等不良的行为习惯,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前老师们对班级里的那几个特殊的外来孩子,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或造成尴尬,没办法老师们只能抱以无奈而任其自然。如我园小班的一个男孩子叫赵杨,一次午睡时他突然捂着肚子叫“爸爸”,老师以为他肚子疼,就帮他揉肚子,可揉了半天也没用,(实在憋不住了)只见他往厕所冲去,老师这时才恍然明白他“爸爸”之意,如果是小便早就解在身上了。孩子的需要经常得不到理解和满足的话,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2、意义

(1)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幼儿园的孩子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和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2)全面实施新纲要精神的需要

新《纲要》第一部分的第五条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它首先强调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要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利,外来孩子也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员,他有权利接受早期教育,有权利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有权利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所以我们老师就不能因为棘手就舍弃对他们的教育;另外它还强调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必须一视同仁,认真对待每一位孩子的发展,真正做到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同时在纲要的第二部分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它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用了“高度”两个字来强调它的重要。为了使新《纲要》精神落到实处,在我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而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迫在眉睫。

(3)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这个口号已根深蒂固于人们的脑海中,使我们农村孩子的出生数比较少,而且现在的家长择校心理强烈,使区域内的学校生存面临危机。但一支强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到来,使我们幼儿园的入园率大幅度增长,随即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攻击性行为多、不喜欢与同伴交流等等,适应过程比较长,这给幼儿园的教育带来了困难,给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造成了压力,带来了困绕,不能安心工作。所以对外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刚刚起步,他们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我园全体幼儿生动活泼和谐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总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针对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开展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园成功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主要目标

(1)探寻在我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园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2)研究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外来孩子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并针对本地孩子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3)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外来孩子和本地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与家长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也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分析,掌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找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

2、进行实验、观察本地幼儿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御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

3、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的突出障碍,进行排除,使他们活泼健康地与本地幼儿同成长。

4、各班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5、不同年龄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时在环境适应过程中不同表现,研究各自的对策。

6、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合理安排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如何引导幼儿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等手段,构建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体系。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幼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2、整体性原则

要以面向全体幼儿,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并以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实践的价值目标。

3、可行性原则

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教育体系过程中,要明确区别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幼儿,注意切实根据自己幼儿园和幼儿的实际,重在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

4、灵活性原则

各子课题实验时要根据原有的心理健康基础和发展目标,指定体现纲要和幼儿个体的灵活的实施方案和计划。

(四)预期突破的难题

对区域内不同地域、不同族别、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测查、建模,以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法的探寻。

三、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1.方法

(1)调查法

课题研究将通过有关量表测查,掌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建立幼儿心理档案,把握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

(2)个案法

建立成长档案,对孩子进行三年的跟踪研究,观察外来孩子通过三年的培养,与本地孩子的差异程度。

(3)经验总结法

根据幼儿的特殊心理表现,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大胆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创新研究,积累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便利。

2.途径

(1)全面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全过程中。在各项活动、家长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除与原有健康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一日活动中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幼儿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幼儿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一般在咨询时要由家长带着)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四、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1.周期:三年

2003年11月-2006年12月

2.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1) 2003年11月—2004年1月 制订方案,组织宣传。2004年1月申请立项。

(2) 2004年2月-2004年7月

①理论学习,师资培训;

②做好宣传,落实分工;

③选取小班和中班各班进行研究,列出各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研究对象,在全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基础上,开设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保存好资料;

(3)2004年8月-2006年8月

①新小班加入研究,其它各班继续做好个案跟踪研究。

②全园开展深化研究,总结经验,在全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展示活动,邀请联合课题组成员参加,研讨研究情况。

③召开中期研究成果汇报会,交流经验,出论文、个案、读本。

(4)2006年7月-2006年12月,

完善资料,形成成果,申请结题,同时借鉴研究成果,进行第二轮研究工作。

五、课题研究措施

1、进行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幼儿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我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分为一般性能力和特殊性能力。一般性能力包括: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培养情绪情感的能力,培养意志力的能力,培养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上好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能力;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在主题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培养一般心理素质的能力;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对孩子心理素质发展进行评估的能力;培养创造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特殊性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科学能力、艺术能力、体育能力等。

篇5

关键词:幼儿园;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与飞速发展,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行为、个体自杀等相关案例日趋严重,在此背景下,健康教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是个体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此阶段对幼儿实施良好的健康教育能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

(一).好动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几个方面。好动具体来说是喜欢跑动,或爬上爬下,离位走动,叫喊或讲话,引逗旁人。注意力不集中具体来说是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涣散,易受环境干扰而分心,在课堂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凝神发呆。自控能力差具体来说,表现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易怒或冲动,不考虑后果,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险举动及破坏行为。

(二)焦虑

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这类儿童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显得过分焦燥。

(三)攻击

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爱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癖,表现出攻击性。

(四)不良的人际关系

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与父母、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幼儿的心理健康状态。比如在不良的同伴关系中,幼儿总是与别的幼儿相互攻击、猜疑、排斥、攀比或独处,这样容易产生任性霸道、粗暴妄为或怯懦孤独、不合群等心理与行为问题。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渗透

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因此,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应充分利用一日常规生活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是贯穿始终的.幼儿园教育倡导玩中学:“活动游戏是独立性培养和合群性养成的极好手段.”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维护心理健康.并从中学习到如何与同伴和谐相处.通过这种具体且形象的活动方式,幼儿的心理不断地得到成长与发展.作为教师也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当中,并要预防幼儿抵触情绪的产生.教师也应该多表扬幼儿,幼儿往往渴望获得老师的赞扬和喜爱.并从中获得信心.“在有些具有较强规则的游戏里,孩子们还能够学会如何对待挫折,面对挑战,这些游戏都有助于孩子们品质和意志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门独立的教育活动,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每天都在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教师要牢牢把握住不同年g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渗透性教育.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从原始的在书本上的教育,延伸至其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利用幼儿园的进餐、午睡等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区域角,开展角色游戏.通过做游戏,唱儿歌,讲故事等多种多种多样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通过与同伴在游戏中协助、分工、合作、谦让等,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促进作用.让每个幼儿养成健康的心理,不放弃任何一个幼儿.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幼教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工作.

(二)良好心理环境的建构

生态学指出,要把幼儿的心理发展放在多个心理系统中并加以整合.而幼儿发展的环境并不是在一个家庭中,一个幼儿园中.而是特指那些以人际文化为主要元素的人文环境.除了必须保障幼儿人身安全的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对幼儿心理环境安全的保护.教师、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过多的厉声责备幼儿.尽管他们的心理年龄尚且还小,但是他们对这种安全的心理氛围的要求也就尤其重要.我们作为幼儿最依赖的人,更应该多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考虑问题.不能仅凭主观臆断,觉得幼儿年龄尚且比较小,不懂事.就可以不顾他们的心理想法,做一些伤害他们的事情.而是应该多鼓励、表扬幼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对于问题突出的孩子还要和家长联系,咨询专家,进行心理治疗。

(三)通过趣味性教学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思维方式和与成人不同,因此不应当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应当用儿童的眼光和喜好去设计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例如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将心理健康教学融入到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欢乐,也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可谓一举两得。通过游戏活动提升儿童心理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游戏策划时注重游戏的角色性和趣味性,设计游戏时必须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只有孩子们对游戏活动有足够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其次,在游戏活动中融入语言教学应当将游戏内容与孩子们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进行《四个好朋友》的故事教学时,让幼儿分别扮演成小白兔、小公鸡、小黄狗、小花猫分别演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貌用语,如果扮演者回答不正确则游戏出局,余下的继续游戏。小朋友们在游戏中进行礼貌用语交流,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现实教育意义较强。通过游戏与故事的有机结合,不仅借鉴了游戏的趣味性,还通过故事对语言的锻炼,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语言交流、沟通能力,更重要地是促进了幼儿之间的沟通教育,对一些思想比较自闭的幼儿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家园同步,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家园共育,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受到的教育在家庭中得不到巩固,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出现“两面性”的倾向,这不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通过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幼儿从小开始学习做人,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篇6

1.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分析

随着这些年来人们健康观念的建立,大家逐渐认识到,幼儿的健康绝对不仅仅是指幼儿有着健康的身体,更多的是指他们有着愉快的情绪、主动的态度、大胆的意识、自信的力量、不畏困难,很乐于和周围的小朋友交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当下我们开展幼儿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的目的。幼儿的心理健康,最主要指的就是他的一些合理和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包括他的情绪和社会化的交流活动,具体到实际状况中来说,幼儿常常会对自己在家长面前或者教师面前的表现感到满意、平时的情绪也能一直处于活泼开心的状态中、能够很好的适应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自身的才华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应该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幼儿的姿态与动作能够正常发展。事实上,幼儿动作的发展和他们大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大脑的发展反应可以通过日常的动作得到表现,如果幼儿的姿态与动作,主要是指其手指的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能否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下,是保障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基本的条件。

其二,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是否发展正常。不同的幼儿在认知的过程中存在有不同的差异,但是这个差异也是有一定的界限的,如果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则说明幼儿的认知水平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幼儿的认知水准很明显低于周围绝大多数的其他幼儿,那么他的认知能力就是偏低。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的教师,都要注重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并且营造出有利于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的环境,减少不良的环境可能对幼儿的刺激。

其三,幼儿的情绪是否乐观。幼儿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反映了它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处于正常的情况下的,如果幼儿的情绪正常,能够感受到家庭和教师带给她的温暖,就会感觉到心情愉快,反之,如果孩子情绪长期处于低落的状态中,就说明有心理障碍,而这种不良的情绪表达事实上也阻止着它其他幼儿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在过度的孤独中出现一系列的其他的行为问题。

其四,能够很好的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人际关系问题。大多数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都要面临人际关系的恐慌,这是因为他们面临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没有了家长和其他亲人嘘寒问暖,多的是不熟系的教师和其他幼儿园的朋友。在家庭环境中,他们是所有人的焦点,但是在幼儿园的环境中,这种焦点作用没有了,就会使他们很容易进入一种人际恐慌的过程中,不善于和人交往,长期的孤独自闭事实上会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而相反,如果能够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很好的与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就说明他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比较好。

其五,幼儿的性格特征表现良好。简答的说,如果幼儿在生活的过程中一直表现出的是一种热情勇敢、自信乐观、性格活泼温和的状态,就说明他的性格特征表现良好,反之,如果一个幼儿过多的表现出来冷漠自私、孤独自闭、情绪低落的情绪中,则说明他的性格特征表现的不够好。

2.有关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措施

2.1从内心深处热爱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

无论是做幼儿教育还是具体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和教育过程中,我们都要做到热爱孩子,然后再紧接着去相信和了解孩子,最后在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尊重孩子。成人与孩子之间,首先必须是爱的关系,其次才能谈到教育的问题,幼儿教师也必须要发自内心深处的热爱孩子,才有可能做好孩子的心理培养。教师必须乐意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然后将自己的爱心传递给他们,与他们心连心,紧接着才能谈论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会不断的感觉到教师的爱意与温暖,会对他们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他们才会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内心话和教师说说。除此之外,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其他的形式来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心情,从而辅助他们改善情绪。譬如说有的教师要求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卡片,每人只做两张卡片,分别是心情开心和心情沮丧。叮嘱孩子们第一天上课的时候如果自己心情感到开心,就把代表开心的卡片别在自己的衣服上,亮出来给所有人看;如果自己的心情不开心,就把代表不开心的卡片别在衣服上,让所有孩子都能看到。孩子们内心纯洁,又因为是自己制作的卡片,所以很容易会照着教师的要求去做,教师也能很容易的把握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如果一个孩子连续好多天心情不好,教师就需要及时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不开心的实际状况,改变孩子的现状。

2.2开展广泛而有良好的心理教育

教师的爱心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应该是一种理智的爱,他能够理解和接受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在尊重孩子发展的过程中,对孩子们能一视同仁。在同一个班级里,肯定有一些孩子生性活泼,乐观好动,而又有一些却经常的不善言辞,孤僻自闭,教师应该用心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状况,知道孩子的性格背景,最主要的是,要对孩子们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喜欢某一个孩子就对他进行偏袒式的教育。幼儿是非常敏感的,很容易感觉到这种偏袒,从而在自己内心深处留下不好的阴影。无论是在生活起居还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都应该认真要求孩子,对他们开展最为广泛的心理教育。

2.3 联合家庭,共同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篇7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是一个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群体,中高年级的教育阶段正是他们心理、身体快速成长的时期,也是他们人生之中关键的体格、性格形成期。总结近几年的小学生心理教育相关数据,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义务教育的体系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相反,屡屡发生在小学校园的攀比、炫富、个性扭曲的案例却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这种事后的唏嘘并不能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问题,反而会纵容更多的孩子走失在心理健康丧失的道路上。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不仅表现在个性方面,还表现在情绪控制、心态培养等方面,所以教师在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应该做到全面、细致、富有爱心。小学生生性活泼,本性善良,具有极强的模仿力,所以也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错误引导,容易导致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作为新课改教育模式下的辛勤园丁,教师应该足够重视心理教育对任何一个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把握小学生心理变化动态。小学生的心理形成需要一个纯净的环境,同时也需要家长和教师给予适当的关注,因为小学生的辨识能力不足以区分社会因素的优劣,小学生的约束力不足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小学生心理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情绪变化是教师教学过程课堂内容的一部分,也是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环节。小学生在中高年级形成的情感爱好、价值观念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有影响,情感爱好决定了孩子未来的爱情观和个人欣赏能力,而价值观完全决定了孩子将来生活的方方面面。

2、关注小学生心理需求。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对孩子恰当地投其所好,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教学的乐趣。投其所好一般建立在了解一个人的前提之上,所以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是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点基础,也是对孩子爱心教育的起点。教师课堂上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对孩子情绪变化、心理需求的关注也是重要课堂内容。小学教育时期是一个人读书求知的启蒙阶段,对一个人一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起了最关键的引导作用,这个时期是孩子思维方式的形成期,也是孩子心理需求变化幅度较大的时期,因此关注小学生心理需求,适当给与正确引导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

1、开展心理教育课堂。素质教育要求义务教育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生的课堂安排也涉及这五项要求的具体内容,其中心理教育也属于这个范畴。虽然学校只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阵地,但是它的作用不容小觑,因为小学生接受的教育大多来自父母和教师,而学校的课程安排是他们接受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内容。在小学课程里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单单是指给每个年纪安排一名心理辅导员,而是指给每个班级的学生安排专门的心理教育课堂,由具有专业心理教育资格的教师来上课。根据不同班级学生年纪的差别,学校应该安排不同的教师教授与学生心理发展最接近的心理课程内容。素质教育还提出个性教育的理念,在心理教育的课堂上教师也应该实施个性培养的方案,随时关注不同孩子心理的变化,满足不同个性的心理需求。

2、与家长共同关心小学生心理发展。小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正确的教育,更离不开家长的关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给小学生树立榜样,他们对孩子心理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小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行为。不论是乡村教育还是城市教育,普遍反映出了家长对孩子心理关注度不够的现象,这种不乐观的现象也是导致现在小学生“早熟、早恋、叛逆”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不良现象再次出现在小学校园,为了达到最佳的心理教育教学成果,家长的支持和教师的努力是最关键的因素,二者相互沟通、协同努力是最完美的捷径。

3、号召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家庭,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最终都是为了适应这个“大家庭”,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也是为了以更好的姿态迎接这个“大家庭”。同时,小学生的成长也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而存在,而是需要社会这个“大家庭”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大环境,给孩子强健体魄和健全心理提供一定的帮助。号召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是指创设一种适合孩子成长,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有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热情主动学习的兴趣。

篇8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研究与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将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作为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项。但是在实际的落实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阻碍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步伐,只有适当调整相关策略,积极健全相关法规政策,为才能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家园合作的意义

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在幼儿的发展教育中,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更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和家庭对幼儿心理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

现阶段,我国的各个地区都已经开始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国家对这项工作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且加强了扶持的力度。但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依旧处于发展中阶段,在此期间就需要相关的教育部门对此项工作进行一定的优化和创新。在进行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合适的书籍来对幼儿进行引导,由于市面上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繁多,内容涉及面广,这样就导致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性比较低。此外,现如今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都是通过课堂集体教学活动的方式来进行,而幼儿园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在讲解中也比较枯燥乏味,就使得幼儿在学习中不能够对心理健康的内容掌握完全,不能够真正实现幼儿的心理健康。与此同时,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教育只在幼儿园进行就可以了,作为家长只需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根本不注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也缺少正确的引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缺少家园沟通

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缺乏交流沟通,使得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阻力过大。其中主要出现的矛盾就是家长与幼儿园方面对幼儿教育的侧重点不一致。一般情况下,家长都只注重对孩子知识教育的成果,而幼儿园则是考虑到幼儿整体素质的提升。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家长与幼儿园在认知方面的矛盾就越来越突出。再加之家长与教师对幼儿的定位情况有所不同。作为家长,往往对幼儿的期待值都比较高,但幼儿教师主要是根据幼儿自身的性格特点提出适合幼儿发展的要求,这种期望值上的差异,往往会造成幼儿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模糊,不利于幼儿良好性格品质的形成。此外,家长在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主要讨论的内容是身体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情况很少能够了解透彻,加之没有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指导,很多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容易以偏概全。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园合作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要想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就要对幼儿教师提高一定程度的专业素养。教师不仅要对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行不断的提升,还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要结合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方针来进行适当的选择。

(二)提高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幼儿园要积极开展亲子活动,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通过沟通提高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三)建立家园合作的长效机制

在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其持续性的特点。在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其行为方式以及思想方面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对于这种情况,建立家园合作的长效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可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册、亲子活动、家长QQ群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的不同性格特征和行为表现对幼儿的心理进行科学的评估与分析,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引导和干预;家长要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及时反映幼儿在家的表现,听取教师意见,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此外,家长还要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自己的育儿水平。

综上所述,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在现阶段的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所以就要求家长能够与幼儿园方面达成共识,进行友好的协作,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教育的目的,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真正的体现出来,使得幼儿在生活学习中能够身心健康地发展。

作者:杨兰 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张灵.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当代学前教育,2010,02:4-9.

篇9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方面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其表现在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广义而言就是人能够在社会环境中健康地生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适应社会生活变化节奏,能与人正常交往。狭义的即是人能够预防心理障碍或异常行为出现。初中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这个时段在人的一生发展阶段中比较短暂,但是却是一个衔接转折的时期。顺利的过度并会对人的一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所进行的德育、素质教育在这一时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生常常出现自卑、孤僻、偏执、嫉妒、心理脆弱、懒散、任性、虚荣、抑郁等不健康心理的表现。这些问题需要及时得到重视和解决。中国心理学会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有3.4亿17岁以下的未成年中,有大约3千万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率占16%-25.4%,并且有上升趋势。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中小学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客观的实事,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他们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为他们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1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1 心理负担过重

几千年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为中国众多家长的普遍心态。家长对学生的高期望,并未建立在孩子的实际基础之上,带着一定的盲目性,让期望变成失望。在学生的学习心理上,压力越来越大,缺少一定心理承受能力的孩子,挫折感就会动摇着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当学生遇到考试时,他们很大程度上就会出现焦虑等现象,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感会越来越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父母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情况如何,致使家长在教育中就出现了重作业,轻品德;重身体,轻心理;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产生心理偏差和行为偏差。当然,有些家长的专制使得孩子在探索周围环境的成长过程中,无法忍受父母的过多监视,必然会导致他们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的出现。

1.2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父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细胞,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夫妻关系直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研究表明,孩子在一个家庭氛围较为紧张、家庭成员的关系间存在不信任,不恰当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过于的严厉、粗暴、专制或者是过于溺爱、娇宠的都容易造成初中生“成人感”受挫,“自尊心”受损、“独立性”受到压抑。同时,如果生活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客观差异,也会使父母与子女间关系紧张,产生代沟,甚至出现隔阂,使孩子出现反抗、冲动、疑惧、胆怯及依赖等心理问题。

1.3 人际关系交往不良

对于初中生群体的人际关系,不外乎是与教师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与父母亲的关系这三条主线。然而,只要一条线上出问题,就会或多或少影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与教师、家长的关系,多出于教师或家长对青少年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其产生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家长更多的有可能对其进行专制,使父母与子女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孩子性格孤僻、专横。与同学的交往中,他们很重视同学间的友谊,和一种集体的归属感,但由于与同学相处不融洽,受到排斥,他们就出流露出孤独感,个别甚至会变得敏感、多疑和自卑。进而难于甚至害怕与人交往。

1.4 青春期的问题

青春期的出现,表现为青春期心理闭锁,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早恋。封闭心理已经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通存在而又特殊的一个标志,由于是趋于闭锁的外在表现与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这样一个矛盾体的产生就更加印证了心理问题的加深。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巨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他们内心的秘密想与人倾诉,但是遇到父母和老师只有选在缄默,在这种得不到理解的情况下,便出现了压抑心理,焦虑和抑郁。早恋是未成年人的恋爱,一般多发生在青春发育期,是性发育成熟与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2 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途径

1.1 校园生活在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学校的学习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与教师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等等,若这些条件和关系处理不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即会造成学生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若不适应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性的障碍。学校在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扭转学生的不健康心理,预防并避免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

在开展心理教育课程的同时,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集体咨询”。为了年轻一带的茁壮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整个中小学阶段,长期跟踪,因材施教,学会反思,坚持正确,改正错误,发展潜能,排除心理的困扰,才能保证自己有个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既需要教师的诱导启迪,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抓反复,反复抓。切忌急于求成,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引导,让他们领悟该怎么做,做什么。如通过文体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增强班级成员的凝聚力;观看爱国主义影视剧、升国旗仪式、过组织生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增强爱国意识;通过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介绍一些优秀人物传记让学生阅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当然,这个过程当中,班主任在这其中起着特有的作用和用途,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生活教育的指导者,教书育人,既传授知识,又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不仅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也让整个班集体形成一个团结、温馨、奋发向上的班集体。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不仅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防治和解决,同时也使学生能发现自身的价值,发挥潜力,发展特长,使班级上的每个学生都有这饱满的精神,愉快的情绪和和谐的人际关系,行为举止符合社会要求。

1.2 家庭环境在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的作用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长辈的呵护下成长,在心理和意志上缺乏一定的锻炼和磨练。他们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今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然而,由于被家长们只重身体忽视心理的结果往往导致了不少学生家长从现实悲剧的发生意识到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发挥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教育观。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终生的教师,家长应该要充分认识家庭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家长要转变教育方式和成才观念,人的综合素质是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素质构成的统一整体,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秀人才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特征。两者缺一不可。家长在家庭中不是只是解决孩子温饱的问题,还是孩子行为作为参照,所谓的言传身教就是如此,父母怎么做,孩子怎么学。当然,家庭的环境气氛也同样对孩子也影响较深,有资料表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行为个性有直接关系。若家长有家庭意识,自然会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家庭氛围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注意举止行为,为孩子榜样,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心理素质,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都无法替代的效果。

当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恰当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思想沟通,促使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要懂得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识,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间相互理解、包容、信任,是搞好家庭关系最重要的条件。

让初中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实现并落实素质教育,学校、家长、社会都应相互配合,肩负责任,关心,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打下坚实基础。使他们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主动自觉地去矫正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瑞萍:《浅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8):224.

篇10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室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中有16%~25%的人有心理障碍,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在中学生中反映出来。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不从小抓起,到了大学生和成人时期心理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就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虽然幼儿的心理障碍还不足以引起社会问题,在社会上也没有引起各界的重视,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据了解,国外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幼儿园和小学都设有心理咨询室。而我国的绝大多数幼儿园和小学没有这一设置。心理医生强调,孩子的许多心理问题就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家长应提高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力度。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学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通过我们对本园幼儿的调查显示,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从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没有完善的幼儿心理咨询机制、缺乏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而,在幼儿园建立心理咨询室就显得十分迫切。

下面就建立幼儿心理咨询室的设想陈述如下。

一、幼儿心理咨询室的定义及要求

幼儿心理咨询室,即向幼儿进行心理辅导的场所,也是心理咨询教师与幼儿进行面对面真诚相谈和辅导幼儿短程游戏心理治疗的地方。开展幼儿心理咨询首先要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坚持发展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感受和体验,对幼儿进行生动活泼、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便促进幼儿心理素质的整体优化,尤其是人格的健全与社会适应力的提高。

二、幼儿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1.是幼儿生活辅导、游戏的活动室

开展心理咨询应了解心理评估的原则及必要的手段和技术,搞清幼儿心理与行为方面的个别差异,把握幼儿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以便有针对性的向幼儿提供游戏、情绪、生活、人际交往、幼儿园适应等方面的具体指导和帮助。同时,这里备有各种有关幼儿心理问题及辅导方案的资料,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材料和日常生活用具,心理咨询教师对幼儿现阶段的心理动向掌握的比较准确。因此,心理咨询室应成为幼儿生活辅导和短程游戏的活动室,利用心理咨询室的现有资源,设计辅导方案。

2.对幼儿个体进行辅导的研究室

采用对话、游戏等方法不仅要解除幼儿烦恼,还应进行各种测试和观察,了解孩子的能力、兴趣、个性特长等,让其成为个体辅导的研究室。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按照幼儿园的实际条件和咨询人员的现有能力,对幼儿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进行力所能及的干预和治疗,以便帮助幼儿排除心理困惑,克服心理障碍,实现自立自强。

3.建立幼儿健康咨询档案

心理咨询室每学期对全园幼儿进行普查,及时大量地收集个体方方面面的情况,对初查有问题的幼儿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进行跟踪、复查和治疗。详细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社会背景和生活习性,建立个人档案,并分类保管,以便于查阅、了解和追踪研究。

4.成为教研、培训一体化的基地

当前,我国幼教工作者知识、经验的不足,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与效果无法提高。很多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有心理问题是幼儿发展中的自然现象,常常不予理会,有的则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或是个人行为习惯的问题,相当多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被简单地用德育工作来代替,并把幼儿的心理问题片面归为思想品德问题。为了提高教师理解幼儿,指导幼儿的能力,幼儿园应该有效利用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心理咨询室可定期给教师办讲座,提供典型案例分析,与老师们共同探讨辅导方案,研究咨询技巧及辅导艺术。平时动员教师积极参与各种调查,收集资料,分析交流。同时通过园内局域网络建立相应的页面,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案例交流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等。对幼儿进行心理咨询,既是幼儿园全体教师的职责,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每位幼儿教师,都应学习一点幼儿心理咨询的知识,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和日常生活的管理工作中,实现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幼儿的全员辅导,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总之,心理咨询室应该成为教师研讨、提高教育技能和增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基地。

5.联接幼儿园与家庭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