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

篇1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声乐教学;实践应用

教育作为培养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往往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锻炼学生在声乐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优秀人才,诸多的教育者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也致力于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的成效。但是,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想使学生能够在声乐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则必须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音乐等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感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步。而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的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和含义

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相关内容和客观的学习规律等诸多因素,采用多种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以此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借以实现教学效果的增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式教学往往更加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通过种种方法,促使或者引导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辅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启发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调动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当采取各种方法巧妙地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欲望,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提升教学的综合性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理解

声乐教学相对于其它科目的教学而言,其内容往往更加抽象,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及时理解并吸收相关的学习内容,教师应当采取更加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法生硬、死板的特点,能够用更加切合学生思维模式的途径,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等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知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

(二)提高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启发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往往都可以采取不同的具体方式,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同时,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采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将教师的教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理解,并进行吸收。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声乐的学习降低了难度,同时增加了成就感和满足感,更容易提起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此外,启发式教学也着重于强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够带给学生美好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激发学生对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拓展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对学生也具有主导作用,因此,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往往跟着教师走,容易形成固化的定势思维。而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思维不断拓展的过程中形成对于相关知识、技法等的正确理解,这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以更加多样化的思维面对学习的内容。这才是真正地“授之以渔”。

三、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善用形象的语言

声乐本身就是要用声音去表达自身的情趣、对生活的理解,并感染他人。因此,教师本身不仅需要具备较为深厚的声乐功底,还应当具备相当的语言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教学过程中比较生硬、专业化的语言转化为更加切合学生理解、提升学生兴趣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声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气息等的专项训练,其内容都比较枯燥,如果教师采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还容易使学生因为学习受挫而打消其练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更加应当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形象诙谐的语言,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于相关的教学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还有利于形成对于学生的启发作用,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刻认识。例如,在训练学生将声音靠前唱时,教师可以避免传统教学语言中的枯燥性,转而使用形象生动、诙谐有趣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说“让你的声音先向后画圈,然后再抛向前方”。简单的转化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训练的捷径,还能使教学过程充满乐趣。

(二)创造合理的情境

声乐是艺术的一种,往往有其产生的特定情境。而教师也可以将声乐教学的相关内容转化为与之相应的情境,促使学生在特定情境的氛围中受到引导和启发,并逐渐形成自身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情境的创造也有利于打造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思维方式的训练和拓展,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全面、具体。情境的创造不一定需要借助过多的道具,往往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等的指导就可以完成,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使其能够产生教师预期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师创造的情境收获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气息下沉的练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造,将刻板的练习方法用更加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训练的成效。为了避免学生用错误的方法将气吸到胸上,教师可以创造闻鲜花芳香气味的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做出相应的动作,继而进行正确、有效的气息练习。

(三)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表达,是声乐的一项重要功能,同时也是其艺术魅力所在。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要想达到启发式教学的良好效果,激感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只有受到相应情感的感染,学生在声乐中表现出来的艺术才会具有更大的魅力。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不足,因此,教师往往需要在激发学生情感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情感的激发往往并不是一个直接的过程,甚至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要想使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和充沛的情感投入到声乐的学习和训练当中,激感的方式应当是多变的,或直接,或婉转,或激烈。只有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予学生不同的启发,才能使其情感的表达更加符合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曲目意境。例如,曲目《大海啊故乡》是一个质朴深情、平易亲切的曲目,在进行该曲目的训练时,教师应当激发学生对母亲、祖国、家乡、大海的感情。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母亲的影片等形式,以“母亲”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情感,并逐渐上升到对于家乡、祖国的情感,最终形成完整的情感层次,促使学生表达出浓厚的感情。

(四)组织多样的活动

声乐的学习并不是死板的,也不是仅属于个人空间的,应当严禁类似“闭门造车”的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来自于实践的启发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最佳形式。无论是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还是声乐练习的教学,教师都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的举行,带给学生不同形式的启发。尽管学校的教学设施、场地、课时等都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作用,但是,教师仍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组织不同的活动,如竞赛、表演等等。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收获经验,还能使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更加主动的方式弥补自身的不足。例如,教师可以在民族音乐的学习进行到一定的阶段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民乐演唱大赛,使同班甚至同校的学生能够同台切磋技艺、进行交流。在这样的竞争氛围中,促使学生从他人的长处受到启发,并对自身的声乐技能形成更加完整的认识。

四、总结

声乐教学由于自身特点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现代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师应当更加认识到让学生发挥主体功能的重要作用,因此,启发式教学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启发式教学的模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其学习兴趣、锻炼其思维方式。但是,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多样的选择或者组合,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歌,王朝辉.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方法[J].北方音乐,2015,(01).

[2]谭锡颐.浅析情感表达在声乐艺术中的价值[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1).

[3]周劲飚.开启声乐艺术大门的钥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22):160.

[4]杜慧,段维.启发式教学法在艺术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大观,2013,(09):178.

[5]俞子正.歌剧长河—从达芙妮到图兰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篇2

Abstract: Civil engineering surveying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s project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the civil work process, which relays on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make full use of discussion and questions method, the task-driven approach,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the on-the-spot teaching method, and heuristics method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关键词: 高职;工程测量;教学方法;设计;保障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ngineering survey;teaching methods;design;security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4-0248-02

0 引言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土建工程测量课程改革的团队经过细致的调研、多次的教学实践、校企联合论证等若干程序,构建了适应于本课程的“项目教学实施三环节能力递进教学模式”,即理论学习环节、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技能训练环节、综合技能训练环节[1]。在前两个环节中构建了学习情境,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以项目教学为主线,均以小组团队学习为基础,以任务驱动教学为手段,形成各环节能力逐级递进的教学过程。

1 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法是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

教学模式是教学设计的理论思想的核心凝练。其想要达到育人的真正目标,必须借助于教学方案的合理设计,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因此找到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法是我们构建的适应于本课程的“项目教学实施三环节能力递进教学模式”实施的有力保障。

理论教学环节是基于项目教学的基础上设计的学习情境,知识点的设置和传授是为完成工作任务而选定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提前预习、教师利用现代沟通的手段进行教学指导、教师在课内组织重点讲解的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掌握测量的相关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技能训练环节是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的,根据课程特点,将课堂与实训室、实训场地合二为一,教师边讲课,边示范,边指导,边提问,同时学生边学习,思考,边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教中做”、 “做中学”的一体化教学,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单项技能培训;在综合技能训练环节,依据工程建设的实际工作流程,以锻炼学生对于工作项目整体的设计、分工、协作、组织等,突出团队作业的合作精神,强调单项技能的综合运用,达到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效果。

土建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模式,是基于土建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实施,依托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来完成,充分运用讨论提问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及启发式教学法等方法在教学活动中。

2 土建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方法的设计

土建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获得胜任岗位的实际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训练。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多举实例,借助实物,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方法上,大量采用讨论提问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及启发式教学法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2.1 讨论提问法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技能训练环节和综合技能训练环节教学中针对得到的工程测量数据分析采用讨论、提问法,学生和老师均提出问题,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学习思维,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提问、提示、讨论等使学生获得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并能够达到小组同学之间互助、沟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讨论、谈话的方式,可以降低学生紧张的学习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2 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中实施的是“六步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的角色与传统教学中师生的角色是不同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给定训练任务、学生分析整理资料(资讯,可以找老师咨询)、学生进行制定工作计划(计划,需要与老师进行沟通或协商)、学生设计方案并进行决策(决策,必须找老师进行定夺)、学生实施(实施,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观察)、学生互相检查(检查,教师引导及辅导)、教师评价及互评(评价,多方参与)来完成任务驱动教学。从上面的任务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其学生是主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查找资料,咨询老师,互相讨论,互相评价,而教师在整个任务中无论是在引入任务阶段,还是在学生执行任务阶段,亦或是分析总结任务报告阶段,其角色应该是任务引导者、管理者、监控者、帮助者、激励者评价者等,通过角色改变,使教学活动变得富于生活化、工作化,使学生能够在任务中自行组织、自觉行动、自我评价而得到锻炼,学到知识,掌握技能[2]。

2.3 现场教学法 在综合技能训练环节和顶岗实践环节采用现场教学法。现场教学是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织学生到实际现场,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照现场讲解,学生现场观察,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充分利用校企结合的办学优势,聘请企业工程师现场教学,让学生更多地、更有效地接触实际,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通过校内实验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参观学习、校外实习基地实训、大型作业模拟实训等多种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的真实感受,体验工程测量的工作过程,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培养。

2.4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有机的交叉,在课堂上可以使学生既懂得了书本理论,又掌握了操作技能,既能动口说,又能动手做,还会动脑,还可以经历近似于实际工地的工作活动过程,体验工作的艰辛与完成任务的喜悦,锻炼与人沟通、交流、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3]。

2.5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在土建工程测量的教学中,通过从身边的普通随意可见的工程建筑物进行入手,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和意识逐渐的转变,使学生的掌握工程建设相关的测量知识,并能够根据具体的构筑物想象与测量有关的点、线、面,通过决策的测量方法锻炼实践技能。

3 土建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方法的实施保障条件

3.1 培养和引进测量教学人才 高素质的测量教学人才是实施高效的教学方法的重要保障条件。加强测量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和引进测量教学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集教学、科研、实践为一体的“双师型”和“专家型”测量师资队伍。

3.2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一是多媒体教学。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讲授施工测量方法存在很大的缺陷,不够直观、不够形象,学生很难理解,而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在短时间内传输、储存、提取或呈现大量的工程图片、教学录像,有利用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并能及时更新内容,从而能很好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二是运用网络资源教学。通过网络上精品课程网站,学生可以有选择的下载自己学习所需的各种知识,同时教师公开自己的电子邮箱,随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向老师提出问题,教师则以邮件或接下来的课堂上进行解答,另外还可以利用电话形式,无论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都可以利用电话同老师进行咨询、沟通,极大的便利了学生的学习。

3.3 测量实训仪器及开放实训教学 教学方法的实施应该配备足够的测量实训仪器,并可以全天候开放实训室,这样学生可以随时进行训练,发现问题即可利用电话、网络等现代化通讯联络老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土建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方法是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应用并参考总结他人的方法而形成的,通过我校及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测量教学实施并论证而归纳确定的,从学生的工程实战反馈来看,效果尤佳。

参考文献:

[1]王天成,马旭,滕海生.关于确定高职土建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05).

篇3

[关键词]启发式;体育教学;方法;练习

[中图分类号]G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171-02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上好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去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目前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仍普遍采用注入式的而缺乏启发式教学方法,这在不同程序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而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将获得哪些效果?本文运用运动生理学知识、体育心理学原理,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就启发式教学进行探讨。

1 启发式教学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式。启发式教学要求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能动作用相结合的统一体。采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仅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传授知识,而且要特别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注入式又称“填鸭式”,它是以教师的主观想象为依据,把学生置于被动状态之下,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他们的思维没有被激发起来。这种方法是与实际脱离的,它压抑了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窒息了学生聪明才智的发展。从两者对比中,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注入式不看教学对象,不理教学效果而是一味照本宣科,而启发式则按对象的实际情况去制订施教方针和教学计划;注入式的教学效果是看教师教了多少,启发式的教学效果则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提高了多少;注入式的观点强调的是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让学生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即让学生在学习和接受过程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为被动思维,启发式则认为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性,只要善于调动他们,就能使他们原有储存的知识活化,增长才干;注入式以机械的讲授为主,启发式重视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基础,贯彻少而精原则,让学生有时间自己多想多练;注入式认为学生只需像听圣经那样深信不疑,但学而不问,实行抱着走的教法,而启发式则要求活跃学风,发扬民主,在提问、讨论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自学能力。综述对比,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是在充分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较为民主而科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实现理论与实践、抽象与具体、感知与理解的统一,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知识技能、基础良好的自学兴趣习惯,进而成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的人才。

2 启发式教学可采用的基本手段

一堂体育课效果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教材本身,而往往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目的。这些是决定体育教学效果的内部基础――学习者心理状态。唯物论指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通过实践的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弄清其本质和特点,找出客观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实践与理论相统一,这是认识论的基本思想。根据这一心理基础和认识过程原理,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时,必须设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来感知动作要领、用力程度和方法等,经过反复实践和思维建立完整准确的技术概念,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进行的效果如何,基本上可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的程度和自学能力的强弱来衡量。但是启发式教学须按不同的实际性去灵活处理,没有机械模式可循。基于此观点,本文提出一些基本手段,将从学生的看、听、想、练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2.1 看

让学生通过对教师的仪表态度和动作示范、直观教具的使用及场地器材的布置等实地观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教师的仪表。教师是体育课的组织者、指导者,他的穿着、仪表、态度,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注意仪表整洁、姿态端正、举止大方,对工作严肃认真、公正,耐心热情、平易近人,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型师生关系。

(2)教师的动作。示范是最生动的直观方式,它能使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动作的正确形象在大脑中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提高示范质量,做到示范正确熟练,轻松优美,使学生看了教师的动作示范后有一种美的感受,从而产生欣赏、羡慕、向往和跃跃欲试的强烈愿望。

(3)直观教具的利用。当示范不能充分显示动作结构、过程、关键与细节时,如动作过程快、结构复杂、动作在空中不能停留或放慢速度等,这就需要借助于动作技术挂图、模型、录像、幻灯等间接直观方式,使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动作的正确形象。

(4)场地器材的布置。在课前采取措施,把上课的场地器材准备好,如跑道的起、终点,跨栏跑的起跨点、栏间步点等课前标画好。

2.2 听

听是启发式教学中直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1)口令。口令能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教学效果。口令喊得好能使学生精神饱满,情绪振奋,动作迅速,整齐而有力;口令喊得不好,不仅收不到上述效果,还会使教学纪律涣散,无精打采。因此,教师发令时要精神饱满,声音洪亮,预令吐字要清晰而稍悠长;使学生能及时知道教师的口令意图。

(2)讲解。讲解是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说明本课教学的内容与目的、任务、所学动作名称、作用、要领和做法,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能、技术、战术的方法。讲解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通过思维建立正确的形象概念,同时还能起启发教育的积极作用。讲解要符合学生接受和理解程度,目的要明确,态度要认真,不夸张,不庸俗,用词要确切、精练,口齿清楚,语言肯定,表达生动活泼,要使学生能听懂。如果讲解语言重复、冗长、枯燥无味,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3)提出信号。在学生练习时,教师为了使学生能适时作出正确反应和正确动作,除可用手或旗来指示方向外,还可用口发出信号,提示学生的练习。

2.3 想

在体育教学中,要按照人的思维规律,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动脑筋,积极思维,边练边想,迅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提高教学质量。

(1)提问。老师在讲解时可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并检查学生对讲解的理解程序和存在的问题。提问要准确、具体、适时,目的性明确并符合学生的理解程度。

(2)正误对比学生的错误动作。可由教师或学生作正误动作的表演进行对比,以启发学生建立正误动作的差别,了解产生错误的原因和改正方法,然后再进行练习,以使学生强化正确动作的形象。

(3)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利用学生已知科学知识,联系专项运动理论,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的道理。学生知道了这个所以然,并且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能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4)课堂评价。教师在体育课结束时做一个生动简明、重点突出的课堂讲评,指出本课的教学优缺点,肯定成绩,表扬先进,明确下次课要改进的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2.4 练

体育教学中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练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体育教学强调精讲多练、练要适合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特点和训练程度,要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区别对待、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练什么、怎么练?初学阶段可结合完整技术多做模仿练习、分解练习,基本技术练习到巩固提高阶段、重点在于反复进行完整技术练习。同时,把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技术较难的动作应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原则安排教学。练习的方法主要有:

(1)重复法。即在相对稳定条件下,根据完成动作的基本要求,反复地练习同一动作。运用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阶段及其任务要求、对象和项目特点来确定每次练习和重复次数、练习时间和具体要求。

(2)变换法。即在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练习。如变换练习的场地环境,用越野跑来练习中长跑,变换练习的条件,器械的高低度、轻重量和动作的难度、速度、强度等进行练习。

(3)测验比赛法。在教学中组织各种形式的测验和教学比赛,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积极性。其中对有些比较枯燥的练习,如单足跳、双杠双臂屈伸等,由于动作单调,学生练习时往往不够认真,如用竞赛法组织,就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4)辅导诱导性练习。在教学中培养采用的一些辅导练习、诱导性练习,目的就是提高专项身体素质和启发学生领会动作要领。

(5)保护和帮助。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安全措施。除了教师正确熟练地运用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应要求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去做好保护帮助,以保证安全,解除同学的害怕思想和依赖心理,以期增强学习信心,完成任务。

(6)课内、课外结合。体育教学仅靠每周两节课,没有课外体育活动的配合是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督促辅导,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体育活动。

3 结 论

篇4

1、综合地规划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发展的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发展学生的认识、兴趣、智力、意志、情感等心理要素。

2、在研究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学任务具体化。教学任务具体化要求教师:(1)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和现阶段关于学校工作指示性文件中,为某一课题规定的知识、技能和发展的综合性任务;(2)熟悉教科书的内容,以明了教材内容能解决那些知识、技能和发展方面的任务;(3)考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品德修养程度,考虑他们已有的缺陷以及复习、巩固已有知识的必要性;(4)学习任务应具体到各类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实现个别化教学并照顾个别差异。

3、划分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并使教学内容具体化。选择教学内容的标准是:(1)完整性。教学内容能反映社会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充分反映现代科学、生产、社会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充分反映现代科学、生产、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各个基本方面; (2)符合学生的可能性,与学生的认知要吻合;(3)教材的安排符合既定内容在课时上的规定; (4)教学内容与方法必须符合教师的可能性。其教学内容具体化可以采取如下步骤:(A)从内容中分出主要的和基本的成分;(B)选择合理的逻辑方式 (归纳或演绎),以阐明课题;(C)用新的科学知识、综合技术教育、校本教材、现代教育方面的事实、练习,来补充课程内容;(D)用那些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解决所提出的教育任务的事实、事例、实际作业,来补充课本内容;(E)用旨在发展学生的学习技巧、认识兴趣和能力的练习,来补充课题内容。

4、根据具体学习情况的需要,选择最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我们认为,教学形式和方法的优选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主要方面。从组织形式的角度看,课堂教育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分班上课的前提下区分出全班的、分组的和个别的三种教学组织形式。三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应视具体情况结合运用。有时候,一堂课中会出现几种教学形式结合或交替使用的情况。但是这并不排除在具体场合选定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形式。总之,教学组织形式没有通用的模式,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为每个具体情境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案,使各种教学形式各得其所地和在不同范围(系列课或一节课)内相互结合地发挥最优功能。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育和培养人的目的而进行的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由于活动的方式和性质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学方法也是多方面的。按照整体化的观点,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三类:组织和实施学习活动的方法;激发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每一类方法可分为几个小类,每个小类中又包含各种具体的方法。比如说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可分为口头检查、书面检查和实验室实际操作检查三小类,其中口头检查包括个别提问、口头考查、口试程序性问题等具体方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内涵、性能、有效的运用条件及选择的标准。

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们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的。只有多样化的形式和方法,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5、以区别的方式对待学生。区别对待的原则不应该是简化教学内容,而是教师给学生有区别的帮助。我们认为,多数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不在于智力而在于其他方面,智力落后学生只占极少数。区别教学应该完善教育教学过程的全部环节,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努力,采取一整套措施,促使包括问题学生、优等生在内的所有学生取得可能的最大进步。

6、采取专门措施,节约师生的时间和选择最优的教学速度。节约时间的实质在于合理地利用很少的时间。这里重要的是合理,超出限度的快和落后于学生实际水平的慢,都实现不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一旦教师掌握了最优化组织课堂教学过程的整套方法,那么,教师尤其是有经验的教师原来所熟悉的、足以促进教学最优化的个别教学方法将发生质的变化。这时候他就能用所规定的时间,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

(六)实施“和谐――启导――掌握”课堂优化的教学法

在建立和谐教育教学机制中,应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实施“和谐――启导――掌握”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

1、对“和谐――启导――掌握”教学法的理论认识

“和谐――启导――掌握”教学法,不仅充分体现了和谐教育理论,也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启发式”等教学原则,它集中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法的长处,是提高教学质量十分有效的一种教法。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情感基础

“教”与“学”是师生在理性与情感方面的动态交流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而师生之间和谐、融和、合作的人际关系是实现最佳结合的保证。建立了这种人际关系,师生之间有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情感,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收到最佳效果。

篇5

[关键词]幼儿园 教学活动 实践法

一、设计理念

顺应时代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中就应该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把掌握社会对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理论教学和实践运用熔为一体,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有利时机使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探索性学习,使学生在校的学习职业化、实践化,在“教”中体现任务驱动,在“学”中体现项目导向,在“做”中体现工学结合。

下面我将探索设想通过《实践法》这节教学活动向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汇报一下。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教材选自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中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三部分“实践法”(练习法、游戏法、操作法、表达法)中的两个:练习法、游戏法。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法中的练习法、游戏法是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指导方法,教学指导方法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开始关注如何教的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角度的改变,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实现学生由“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了可能,同时,指导方法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设计教案和独立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都是至关重要的。

3.教学目标及其确立。(1)知识目标:掌握“实践法”中的两个具体方法“练习法”和“游戏法”的运用及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尝试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片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职业道德目标:使学生明白业精于勤的道理,培养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4.教学重、难点。重点:练习法和游戏法的含义及运用要点。难点:(1)练习法训练梯度的由易到难、练习方式的多种多样、以及幼师对幼儿个别辅导的重视;(2)游戏法中幼师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把握。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篮子一只、柿子卡片10张

三、教学策略

1.整体设计:(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探索新知,学做结合。(3)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2.环节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5分钟)引出实践法的概念:实践法:是指幼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多种以幼儿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训练幼儿的各种感官,并进一步理解知识、巩固技能、加深记忆的一种教学方法。(分两步教学)(1)(选用启发式教学法)请学生看一段“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视频材料。(2)教师提问:这段视频幼师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片段里幼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问题的答案,而是让幼儿通过实践自己去发现,从而总结出“实践法”的概念,引出新课。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学做结合

(讲授新课“实践法”―练习法、游戏法

(1)练习法的学习(18分钟)

A.练习法概念的学习。练习法――是指在教师的帮助、辅导下,通过多次重复地练习使幼儿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1)请学生观看第二段视频“幼儿通过练习进行学习的教学片段”。2)教师提问:此时幼师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确定是实践法,然后分析发现幼儿是在重复练习中学习,从而得出练习法的概念。

B.练习法运用要点的学习。(采用由学生先看后讨论老师再讲的循序渐进式教学方式)。1)请学生看第三段视频“幼师运用练习法教学的全过程”,学生观看过程中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关注练习梯度的由易到难和方式的多样以及对幼儿的个别辅导。2)引导学生分析找出运用要点。(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练习法的运用要点:使幼儿明确练习的目的、任务和具体要求;运用正确的练习方法,伴随讲解和示范;适当分配练习的分量、次数和时间,由易到难;练习的方式要多样;练习时先求正确后求熟练,加强个别辅导。

(2)游戏法的学习(12分钟)

做学结合:

1)请学生自学教材上关于游戏法的介绍。

a.游戏法的概念:游戏法――是指通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有规则的游戏活动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是深受幼儿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

b.游戏法的运用要点:游戏的内容要健康;游戏的选择目的性要强;要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游戏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

2)学生自由组合再一次扮演幼儿教师尝试用游戏法教唱幼儿歌曲“找朋友”。角色扮演:用游戏法教幼儿学习歌曲“找朋友”。

3)学生尝试,教师巡回指导。指导中关注学生教态的表现,要求他们舞蹈时动作优美大方、儿童化(这是非常职业化的要求),并督促学生重视幼儿游戏规则的遵守,强化难点的学习。4)请一位学生扮演幼儿教师当众用游戏法教歌曲“找朋友”。5)评价学生角色扮演情况。

第三环节: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1)小结新知(练习法、游戏法的概念和运用要点)(3分钟)。

(2)教师展示幼儿园语言游戏《卖柿子》的教学片段,要求学生扮演幼儿参与。展示中教师综合运用讲解、示范、练习、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目睹教师的教学表演懂得一节成功的教学活动必须整合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6分钟)

(3)布置作业:学生用练习法和游戏法设计歌曲《小兔子乖乖》的教学片段 (1分钟)。

四、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及教法。我们的学生是具有一定认知水平的高职生,他们热情大方且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未来的职业将是幼儿教师。

篇6

 

一、引言

 

在大学的人才培养中,课堂教学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这个环节是否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导向,是否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对接,影响着大学的培养效果。本文探讨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下,通过讨论式教学方法的科学应用,来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其获得认识和理解社会问题的专业视角,进而能够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问题做出思考,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理论分析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指出:“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改革‘灌输式’以及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下,讨论式教学法受到了较多关注。

 

讨论式教学法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他在设馆聚徒讲学中,善于用讨论、问答的方式教育学生。随着历史的变迁,“诘难”、“切磋”在教学中的地位一直受到历代教育实践者的重视,比如《礼记·学记》中阐述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近代黄宗羲提倡的“各持一说,以争鸣于天下”的精神,不“以一先生之言为标准”,而要敢于创新,发“先儒之所谓未廓”。现代以来,研究者开始对讨论式教学法的科学界定展开论述,我国学者更多地将其定位在教学方法层面。教育大词典中指出,讨论式教学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理论基础方面,研究者们大都立足于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又积极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吸收相关理论。综合来看,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和群体动力理论的视角下产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1],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要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2]

 

认知理论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加工系统,来探究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3]在该视角下,课堂中的讨论式教学充满着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信息交流,这种交流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效。

 

在群体动力理论视角下,课堂中的讨论教学反映了小群体中的促进、抑制、凝聚力、领导、决策等问题。[4]经过讨论这个过程,学生的观点得到整合,知识通过互动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知识结构得到优化。

 

这些不同理论视角下的研究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在特征方面,讨论式教学法是一个民主、平等、主动和互动的过程,只有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下才可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效果方面,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因此,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对推动高校的人才培养十分重要。

 

三、讨论式教学法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应用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特点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知识的人才为目标,使毕业生能运用这些知识,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因此,这个专业的现实指向十分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用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二)讨论式教学法应用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一般有班级集中式讨论、课堂议论式讨论两种方式,它们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中都有较多应用。

 

第一,班级集中式讨论是把班级作为一个集体来进行的讨论。在高校的班级中,学生的年龄层次、知识文化程度、专业背景相似,具备进行班级讨论的条件。因为这种讨论是全班学生都参加的,所以人数比较多,因此,教师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尤其重要。在准备阶段,教师要挑选合适的讨论题目;在控制阶段,教师要对讨论形式和内容进行引导;在点评阶段,总结和评价、学生讨论的质量。

 

班级集中式讨论按照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直接集中式和先分散后集中式两种形式。直接集中式讨论的特点是学生在讨论前被告知讨论题目,教师为其指定阅读资料,学生按照教师预定好的时间进行集中讨论。先分散后集中式讨论就是学生在自愿原则下或者指派下分成各个小组,先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小组内部讨论完毕后,形成结论,然后各个小组集合,每个小组推荐发言人在整个班级阐述本组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小组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甚至相互质疑,进一步加深大家对问题的理解,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相较而言,班级集中式讨论比小组分散式讨论规模更大、气氛更活跃、讨论也更激烈,能更深层次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堂议论式讨论。当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或学生发现了非常有趣或者存在争议的问题,由教师或者学生提出来,大家围绕该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的问题也可以是教材中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或者难点。这些讨论的问题,不是事先被告知的,也不是教师备课时事先预设好的,而是在课堂中临时发现的,因此这种讨论方式是一种即兴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生的,非常贴近课堂情境,更加有效地反映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这种讨论方式相对于班级集中式讨论更加松散、自由,重点在于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因此,学生非常乐于接受这种讨论方式。

 

以公共事业项目需求评估章节的学习为例,本章主要是向学生讲授公共项目需求的含义、需求评估的程序和方法。在教师讲到程序这个内容的时候,很容易联想起社会中的具体项目,并以此为依据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加强对知识的掌握。有的学生会讨论针对留守儿童的公共项目的计划过程,有的学生会分析正在建设的上海迪斯尼公园这一文化项目的社会需求。在这种即兴、灵活的讨论中,学生很好地参与了课堂学习,同时也理解了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四、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受到普遍认可,但是在实践上,还存在比较多的瓶颈,比如讨论目的不明确、讨论选题不适当、教师角色扮演不当等。

 

在讨论目的方面,课堂讨论的组织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或者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要认清这个目的,并通过讨论来达到这个目的。因此,教师要在基本知识点和讨论内容紧密结合的前提下设计讨论题目。

 

在讨论选题方面,为了使讨论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明确讨论目的之后,要选择讨论的中心议题。讨论的主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有话可谈的和新近发生的热门事件。讨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一定的深度,能启发学生思考,能激发学生回答的热情。

 

在教师角色扮演方面,教师在讨论中的角色相当于节目主持人。他既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随时插话点评,层层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有效地控制局面,避免学生泛泛而谈、漫无边际,保证讨论按预定的计划进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讨论结束之后,要进行必要而简洁的小结。对正确的意见,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当然,教师也要避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即使是不同的意见,甚至是错误的意见,也不要武断地否定,只能正确疏导,用有理有据的论证来说服学生,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篇7

关键词 中专 基础会计 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ffective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Autonomic Learning Ability

in "Basic Accountancy" of Secondary Technical School

JIANG Xiujuan

(Huaqiao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own Secondary Technical School, Kunshan, Jiangsu 215300)

Abstract"Basic Accountancy" is the basic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accounting and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term in professional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If we can do well, it will be helpful for us to study the subsequent major courses. An ancient proverb says, "Give a man a fish and he eats for a day. Teach him how to fish and he eats for a lifetime", that is to say, the teacher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and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m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Dur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teache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stablishing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building good learning atmosphere, gradually improv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forming the habit of active learning.

Key wordssecondary technical school; Basic Accountancy; autonomic learning ability

《基础会计》课是中专会计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也是入门课,这门课程能否学好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决定性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简单地满足授人以“鱼”――教好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目的,又指明了学生只有掌握学习方法后才能自主获取知识,寻求发展。中专学校在《基础会计》课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传授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更应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探究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下功夫。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以最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没有求知欲的学习是痛苦的学习,也是学生沉重的负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方法有:(1)上好第一堂课,唤醒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堂会计课,对于培养学生今后学习会计的兴趣尤为重要。学生刚接触这门课时,感到很陌生,此次教师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带入会计学科知识的殿堂。如在概论部分,教师可搜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相关的图片,运用生动的语言,联系生活,讲述会计的产生、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使学生产生惊喜、新奇、实际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欲望。(2)强调动手操作的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动手操作的训练不仅可锻炼学生的感性思维,更易直观上给学生成就感。例如在讲授凭证填制时,让学生动手填发票、支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很快就能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

2 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点化学生如何去学基础会计课

《基础会计》课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实践操作,对于中专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困难,如不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不懂运用,甚至学完了课程还不知道会计是干什么的。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点化学生如何去学。

2.1 理论教学

(1)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循循善诱,逐层深入,最终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找到问题的答案,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问题解决方案的效果更佳。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会学生如何从专业角度去思考问题,要做到会思考,重理解。比如在讲述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众所周知,这个公式是会计的灵魂公式,它是复式记账法的基础,同时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对于初学者往往只知其相等,却不能深刻去理解为什么相等,我们要求学生不仅仅知道这个公式,而且还要清楚这个公式的内在含义。在讲授之前,就可以先提出问题“这个公式为什么在会计核算中是恒等的?”并以举例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公式就如同人的手,公式的左边和右边如同人的手心和手背,他们是从不同的侧面去反应了相同的一只手,公式的左边表示资产存在的形态,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行举例都存在哪些资产形态,公式的右边反映了资产的来源渠道,同样也由学生自己举例,教师从旁设置情景,比如设置融资的渠道和要求,之后让学生自己计算公式左边存在的资产是否与右边的来源渠道相等,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个公式恒等性的道理。

(2)模拟情景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模拟情景,让学生要在课堂上分角色进行模拟演练的一种教学方法。此种方法用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对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账户的性质很奏效。在教学中,学生在掌握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帐户的类型时,往往很吃力。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模拟情景交易,让一组学生处于应收或者预付方,另外一组学生处于应付或者预收方,帮助学生去了解掌握债权债务的关系。这样不仅寓教于乐,而且学生也记忆理解得更加深刻。

2.2 实践教学

对于中专生来说,《基础会计》的教学方式应采取“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实践操作,实践教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 通过这些方法,教会学生实务操作方法,“熟能生巧”,唯有多练勤练才能做好。

(1)任务分解驱动法任务。分解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学习内容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小的学习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完成《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学习的时候,都应该掌握财务人员核算职能的基本程序,能对简单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能够编制并读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分配表。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学生会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试算平衡表,最后编制报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任务分解驱动教学法来实施。

(2)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会计核算是一个完整的程序,同时也有专业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把这个程序分解开来有利于学生掌握,在学习终了时,我们就应该将这个程序合并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因此,在每学期《基础会计》学习结束前,我们都会给学生安排一周的综合练习时间,给每个学生下任务书,在任务书中安排一个月份的业务,要求学生模拟实际工作中的账务处理程序以及账务登记载体,对这套账进行账务处理,并最终给出成果――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分配表。通过这样的项目练习,学生不仅仅能将前面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片段进行有效的链接,同时也更加能够吃透理论学习的难点,更为关键的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模拟做账,增加了学习乐趣和成就感的同时,也实现了我们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充分和实践的接轨。

3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1)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亲近教师、主动学习的基础。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尽力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学生遇到困难时,则给予他们帮助,成功时给予其奖励,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评价时不褒此贬彼。

(2)创造一个应允许出错的氛围 “教室――允许出错的地方”,这种理念对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的关怀和尊重,对基础会计这门课有特别有意义。刚开始会计课程时,学生对许多专业术语都不了解,教师不要急着进行讲解,而是要鼓励学生说出各自的理解,不要怕错,尝试让学生“猜一猜”,教师再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讲解说明,学生就会印象深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中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和谐的师生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内外学习氛围,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体会学习的乐趣,做学习的主人,为终身学习及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亚平.高职高专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篇8

关健词:教学研究方向方法

中文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研究即钻研探究新的认识和规律的活动。人类实践活动只有在研究成果的指导下,才能更科学迅速地发展,教学活动也不例外。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中学生已在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方面表现出了新特点,同时中学的各科教材不断改进,内容日益在更新,这就对中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扎实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有引导学生提高思维、自主创新的能力。为此,教师应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素质,用新的理念和方法、教学模式来传授现代科学知识,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要满足上述要求,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积极投身教学研究中去,经常自觉地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教学研究主要是教育工作者或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的研究过程,它是实践经验累积,概括和提炼的过程。这一过程能使教师对教学内涵的认识深化,理论升华,教学实践水平得到提高。因此中学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要立足教学,服务于教学,推动教学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1.中学教师教学研究的方向

1.1教学内容方面

1.1.1大量收集更新资料,博学勤思,精益求精

有人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笔者以为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而且应有一桶新鲜的水,流动的水。这就要求教师要大量收集与本节或本章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料,经常更新自己收集和积累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认真研读教学内容,熟悉教学内容,还要经常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有关专业方面的一些新动态、新发展,并且教师还要把相关资料与授课内容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获得新鲜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博学勤思、精益求精是教师成功完成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条件。

1.1.2加强教研组工作,切磋研讨,集思广益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可见众人智慧之力量。中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研组工作是集众人之智慧共同提高的重要手段。教研组可以通过组织上课、听课、开展教研讨论会等形式展开教研活动。教研组经常组织教师去听一些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或为探索一种教育理念的试验课,然后组织大家评论,或对优点肯定推广,或诚恳地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甚或让每个人谈谈自己怎样去上好这一节课,互相启迪;教研组还可以对某一节课或某一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专题讨论,让大家各抒己见,互相争论辨别,从而达到对某一问题的共识。通过教研组展开的种种教研活动,可以使教师杨长避短,互帮互学,同时有利于活跃教师思维,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达到集思广益之功效。

1.2教学对象方面

教学目标就是让教学对象(即学生)不断地掌握新知识并增强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最终使其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为实现本目标,使教学活动成功有效地开展。中学教师必须对教学对象做比较全面地研究。

1.2.1深入地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取向、认知能力、认知结果。中学教师积极研究并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就能使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恰如其分的教学方法,以达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知识结构研究,既要了解一个年级、或一个班级学生知识结构方面的共同特点,还要了解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既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表现状况来体察,也可通过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来了解,还可通过和其他教师交流看法,来增强对学生知识结构特点的认识。中学生知识结构方面已明显不同于小学生,其主要特点是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课程类型多,学生学习偏向性大,课程内容广,深度增强等。目前我国中学的课程类型较多,主要有数、理、化、语文、政治、英语、生物、历史、地理等,而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学习的偏向差异很大,有60~70%的学生偏向理科,喜欢学习数、理、化等,而另一部分学生偏向于文科,喜欢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这部分学生大致占20%左右,而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同时兼顾文理,这一比例特点,明显表现出了中学生知识结构的偏向性,另外对中学生来说,无论文科还是理科,课程的内容涉及面已经很广,部分内容相对较深。基于上述特点,中学教师还应在讲授好本门课的基础上多鼓励学生学好其它课程,尽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应使本门课程内容讲授有一定深度和新鲜度,使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做到博大精深。

1.2.2探究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远远优于小学生,中学教师应利用业余时间多研读教育心理学,经常接触学生,充分了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模式,在教学中经常自觉的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得教学生动,课堂气氛活跃,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认识特征是满腔热忱的求知欲。对真理的追求,对缺乏可靠论据理论的怀疑,对未曾想到的现象出现的惊奇,对尚不理解问题的探求,都是具有强烈求知欲的表现。强烈的求知欲是创新的内驱力,一旦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可以产生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而创新性的思维活动正是蕴于这种精神之中的。中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需从培养兴趣入手。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广泛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强化兴趣刺激,如:辩论激趣、情境激趣、悬念激趣、形象激趣等,增强教育活动本身的吸引力,由此引发和扩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观看影视录像、参加知识竞赛、调查访问、咨询解疑等课外学习形式,让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学有所用,用有所获,不断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

1.2.3积极地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

教学中,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能够经常自觉地体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心理学知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教学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密切地结合,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大力提倡中学教师积极地投身于中学生的心理研究中去。在中学生的心理研究中,杨晓波提出中学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1]:中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着重针对中学生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如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方法不得当,缺乏自学能力等提出一些教育措施或教育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实施;情绪教育方面,中学生情绪易冲动,波动大,常常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如情绪低沉、压抑、容易激动等,故中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认识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学会科学地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挫折心理方面,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经受各种失败,多数中学生遭遇挫折心理准备不足,承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较差,中学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看待挫折,了解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学会面对挫折,走出心理困境,避免心理危机。通过对中学生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1.3.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著名哲学家笛卡尔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一名知识丰富的教师,对于同一批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他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差异可能非常大。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获得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教学方法不良,则会很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基于此,中学教师应积极地学习和研究多种教学方法,从中筛选适合于自己教学较优的方法。

目前较新的几种教学方法和模式主要有[2]:

1.3.1过程启发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在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方法,它的实施步骤是: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维方法,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根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启发。这一方法的优点上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问题。

1.3.2元认知教学法,所谓元认知就是学生针对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认识。进行元认知教学,可从三点着手:1.教给学生元认知的知识。2.积累学生元认知体验。3.训练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这种教学法的优点是学生将由依赖教师的启发逐渐变为自我启。

1.3.3研究性学生指导法,这种教学法区别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主要是教学生做研究的具体方法,如何研究,指导学生搞好研究。

1.3.4治学型学习指导法,本方法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对某一专业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增强学生对某一领域知识的兴趣。

那当然各位中学教师,也可采用和探索一些其它的新的教学方法。

在明确了教学研究的方向后,为了保证其严肃性和科学性,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还应采用一些较科学的方法。

2.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方法

2.1认真地设立课题,研究求证

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钻研,对教学对象的充分认识,对教学方法的刻求探索,必然会对其某一方面产生独到的见解或想法,教学中,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些见解或想法予以实施,正确的想法或见解将有利于教学,能够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而错误的想法或见解一定会对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或损失,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其进行细致地研究,具体可通过设立课题的方法来研究求证,课题研究过程一般可以通过调查研究的手段来完成,根据课题研究目标确定调查题目,选定对象展开调查,再认真地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总结,最后得出可靠的结论。当然还可通过实验研究的手段进行,这主要是根据课题内容设立实验条件,创造实验环境,确定实验操作过程和步骤,并进行认真地实施完成,得出结论,有时还得对实验条件和过程进行调节,通过反复实验,最终得出正确结果。

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投身于实践,坚持以实践作为深化和发展认识的基础,其教学研究才会沿着科学的方向不断发展。

2.2撰写论文,对教学研究成果总结交流

论文是衡量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指标,教师把自己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思考或研究成果整理,筛选,提炼,可写成教学论文。在论文写作中,中学教师要对平时积累的大量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处理,而通过这一过程,必然会使中学教师的认识得到深化,理论取得发展,业务水平得到提高。撰写论文过程也是中学教师对教学研究成果的交流过程,中学教师通过查阅他人论文,可以了解他人的研究结果,并可将其结果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同时,中学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方式展示给其它的教师,供他们学习参考,即可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中学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明确的方向,科学的方法,投身于教学研究中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常性地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是增强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加中学教师教学兴趣的重要途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更何况二十一世纪以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口号已被响亮的提出。愿广大中学教师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中去,为实现我国教育兴国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职;会计;课程; 设计;教学;改革

《会计学》是财务会计类专业针对会计岗位(群)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尤其对财经类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至关重要,课程的主要内容:会计概述、基本假设、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计量、会计核算方法;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方法和借贷记账法的运用;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组织。

一、教学要求

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坚持教书育人,在系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本课程的教学,我们特别注重实验、实操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实验教学,验证、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建立装配会计模拟实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的实验室,重点培养学生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实际动手能力。伴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会计学原理课程的体系和内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该课程在整个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改革课程的教学体系,确定不同学历层次的系列教学大纲,选用相应的教材;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科学界定教学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日益完善本课程的建设,在充实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改革措施

《会计学》课程作为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核算方法,为后续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学理念、方法、手段,乃至教学全过程我们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一)教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果。面对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青年学生,任课教师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也力争做到以严格的操守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启迪学生,教育学生。而作为教师尽心尽职地教好每一节课也是义不容辞的天职,从而和学生约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要相互鼓励、密切配合,圆满地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任务。通过这些方法,既提高教学水平,也增进师生间的情感,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

(二)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教学过程良好有序地进行,采用课堂案例教学与课外练习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法,增加感性认识。针对该课程的授课对象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结合每个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并将其融入在绪论课中,给学生介绍本课程和相关专业的关系和与所学专业知识整体性的关系,强调基础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整个教学过程在自觉学习中进行。

(三)注重实践教学。会计学是一个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大量的会计基本技能、计算方法和核算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的。会计学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练习会计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实验教学以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为主线,模拟设计从建帐到日常会计核算、计算产品成本,计算和分配利润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全过程的模拟实训资料。通过会计模拟训练,不仅使每位学生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全部会计工作的技能和方法,而且能够以切身的体会初步尝试出纳员、材料核算员、成本核算员、记账员等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完整的认识,培养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并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最终达到对会计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的目的。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环节的教学实践:

1、手工簿记系统的操作。通过给学生提供一套真实原始凭证的复制件和相应的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让学生手工操作一遍;

2、借助财务软件,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企业经济活动的情景和一定数量的经济业务,让学生实际操作,了解企业业务处理的实务;

3、校外实习和课程设计,让学生到企业单位进行实地实习,加深对会计业务的了解和理解。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业务及业务处理流程,从最初的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编制,到账簿的登记、对帐、结账,到最终财务报表的编制,从而使学生熟悉并巩固会计理论知识,且能够与会计实务相结合。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管理会计; 案例教学; 学生素质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的公报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即将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士,而是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我国目前高等会计教育的教学方式仍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重理论、轻实务”,“重记忆、轻理解”,不能适应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也无法在竞争激烈、淘汰率极高的社会中开拓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针对这种情况,很多院校都作了积极的努力,探索出了不少好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就是其中之一。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最早是在哈佛商学院的MBA教学中采用的,在近一个世纪的案例教学实践中培养出了无数个高级管理人才、政治家、作家和学者。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法,近年来也被我国MBA教学广泛采用。而在管理会计学科则运用较少,尤其在本(专)科教学中的应用更少。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一系列特定技术、方法为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的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中的生产经营活动,其内容表现出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管理会计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在管理会计学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设计上,应尽量体现其实践性特征,符合管理会计学的教学规律与特点。

一、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改善教学效果

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使教师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以管理会计案例情节为线索,可使学生自觉进入工作“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的实践经历,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实用、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比如,笔者在讲授资本投资决策时运用了美国安达公司的案例,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各抒己见,效果相当好。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目前,许多毕业生反映,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出的学生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案例教学,可将企业的管理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探寻企业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比如,笔者在讲授变动成本法时运用了“格兰仕成本管理”的案例;讲授责任会计时,运用了“海尔的SBU战略”,分析其成功的经验;讲授流动资金管理时,运用了“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危机”案例,分析长虹衰败的表面原因以及根本原因。案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有些学生会主动寻找案例进行分析,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

(三)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发展

案例教学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学生开动脑筋,锻炼学生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条件下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采用的每一个案例都是工商企业所遇到的真实问题,案例的最后总是问学生:你说,该怎么办?不经过认真、周密的独立思考,仅仅通过系统、规范的分析技术得到的答案是不现实的。案例教学法不是要求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存在的只是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或错,依据的只是个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理解和判断。由于案例教学法不重视能否得到正确答案,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因其倡导多向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不求惟一答案,不求聚合效应,从而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到管理会计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的实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案例,并依据管理会计实际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剖析管理会计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会随之进一步提高。

二、管理会计案例教学的实施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必须注重其基本程序并确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实施,以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一)选取适宜的案例

案例的实质是特殊的教材,案例教学内容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管理会计教学案例应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涉及各行各业,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2.适应性。所选案例应使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教师自己也能够把握。3.启发性。教学案例设计的问题应该显而不露,留待学生去挖掘。设计的问题并不在多,关键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4.针对性。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具有对已有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涵盖性,以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5.案例应具有历史的经典性和鲜明的时代性。6.生动性。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开展深入讨论。

(二)案例讨论前的准备

准备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案例一旦选中,教师就要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信息,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管理会计案例表现为多种形式:一种是评价型案例,它用来描述系统特征与决策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何时特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风格是有效的;另一种案例是决策型案例,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像企业决策者一样进行思考。但更多的案例是把评价和决策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不但要分析情况,还要给出行动方案。教师应充分分析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想象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提前查阅资料以便应对。为了引导学生做好准备,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学案》,在《学案》中,可采取列条式或连续提问式,大概描述此案例应讨论的问题及方向。学生在课前应仔细阅读案例和相关的参考文献,并根据教师发放的《学案》搜集相关资料,撰写案例分析发言提纲,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在课堂上发言、讨论。

(三)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讨论可分组进行,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在这一程序,教师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若学生之间观点不一致,可使其展开讨论;若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可采取故意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自觉加以修正。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进行操作,而不拘泥于权威性的评价结论。学生一方面应珍视难得的发言机会,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掌握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团队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自己发言结束后,要善于听取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我国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这两方面是非常需要锻炼的。

(四)案例讨论后的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总结并不是说出某个案例的标准答案,况且很多案例没有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同时,应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在成绩登记表中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一阶段是案例教学整个程序的点睛阶段。

(五)案例报告的撰写

教师要在案例讨论结束后,布置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重点是评价案例分析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程序,也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阶段。经过这一阶段,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的案例进行思考、总结;教师应对案例报告写出评语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同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提高了学生的文字表达水平,可为经济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三、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案例教学,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不过是对前面已学课程的“炒冷饭”,不需教师投入过多精力;也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不是提倡学生参与、讨论吗?布置两道题,让他们自己准备、讨论即可,完全可以“放羊”教学。基于这些错误认识,某些院校核算案例教学工作量时就曾发生案例教学工作量被“打折”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应对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课时补贴,将对案例收集、整理、编写计入科研工作量;可组织全院师生进行案例教学的优质课比赛活动,对评出的优质课和优秀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同时,要在案例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由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给教师以压力和动力,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从而促进案例教学的良性循环,促使新的实用案例不断推向课堂,案例不断推陈出新。

(二)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讲授教学,教师对一门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利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为案例教学打好理论基础。课堂讲授应当是诱导启发式的,应该与问题讨论、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很多,如,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实习、进行管理会计模拟试验、进行必要的测验和考试、撰写小论文等。这是案例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的。

(四)正确把握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

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师不能像传统教学法那样自己扮演课堂的主角,以自己的结论代替学生的分析讨论,而是以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身份积极为学生服务,在必要时,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导。老师的评论要简短,不进行判断,没有导向性,而且通常应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使学生继续讨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市场环境在发生剧烈变动,管理会计的内容在不断的创新。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案例的讲解使管理会计的有关知识、概念得到阐述、解释,可使学生在丰富的案例里面学到实用的知识,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将对管理会计教学的改革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运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 贺颖奇,陈佳俊.管理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