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研究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文学研究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言文学研究方法

篇1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47-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中学语文教学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具有人类文化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其本质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既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还要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具体的运用,在教授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获得健康科学知识的有效方法。

1.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合格的人才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教学中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的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锻炼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一种校园活动方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有着明显的区别,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1],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有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还有的教学方法二者兼顾。总之,虽然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其主要的目的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授知识。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进行了语文教学活动,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依然注重知识的传递,所采用的方法是语言,通过教师的语言传授,向学生传递完整的知识信息。在老师的讲解下,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满足学生需求。教学是一种双向的活动,除了教师的“教”之外,还包括学生的“学”,传统的教学中主要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除了传递知识体系之外,更加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和发展,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为我国培养人才。中学语文教学能够为我国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语文教学以正确的理念为主导,教学内容都是经过精细挑选的,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2],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系,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专业性人才队伍。

2.中学语文教学坚持的原则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同的作用,在教育学生方面也具有不同的特殊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使用一种单独的教学方法,而是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综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这种教学方式的目的在于避免因单一的教学方法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利用多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并且将这些方法进行有机的融合,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原则:

(1)注重因材施教。现阶段我国普遍实行素质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自主的发展,在这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因材施教[3]。语文教学面对的是特殊年龄段的人群,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性,在接受语文教学时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实际教学中既要以全体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有效节约教育资源。

(2)启发式教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在教学中实行启发式教学活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这种方法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有效进行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中学语文教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有着紧密的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活动,并且学习效果良好,与成绩的高低有着正相关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不断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其使用的特殊价值,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之外还要不断的学习,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逐渐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语文教学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洛南县保安镇文峪小学 杨爱民.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隐性教学[N]. 商洛日报,2013-10-31003.

篇2

学生如果在学习中遇到生字应该勤查工具书,工具书有字典类、词典类、参考资料类,只要学习用得上的,都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工具书的价值。学生要多动手查找答案,既可以加深印象,也可以提高自己运用这些工具书的能力。另外,对于那些似曾见过的语句,学生也可以去动手查一查已学过的课文,这样新旧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查出的答案再经过分析,学生的理解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善于倾听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他们最快接受知识的渠道之一,而且他们听课水平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语言作为传递信息载体,可以通过朗读、提问等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听课不仅仅是“听”,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听懂,学生知道听课的目的,就会带上问题去听课。

三、勤写好问

耳听百遍比不上手过一遍,不论是学习中还是考试中,学生常出现把常用的字词写错的情况。什么原因呢?因为缺少了写。无论生字还是生词都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写一写。对于一些作文题目,有时看似很是容易可是写起来却难,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动笔勤写,不要眼高手低。

四、多练善思

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做一些练习题,了解自己知识的水平。我们不搞“题海战术”,但也不能不做练习题,要讲究练习的质量,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使他们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复习时可以通过“思考”来巩固。可以采取由点到面、由整体到局部,系统地将知识点联系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牢固地印在头脑里。如果某一知识点一时想不起来时,可以经过查找来巩固。无论在课上、在课下,还是在校内、在校外,学生都可以充分业余时间来练习和反思,持之以恒,定会有很大收获。

五、重视作业

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能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学生的语文作业的书写是否规范从表面来看好像只是属于形式方面的情况,实质上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书写技能。因此,语文教师要随时做好学生汉字笔画结构的指导,以及部首的搭配,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结构,提高书写的技能,促进作业的规范性。教师要对学生作业中那些难度较深,能力方面要求较高的难题进行必要的指导,可以提示解题思路,解题示范,如此就可以让学生有章可循。教师应充分地肯定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做法,尤其对他们那些有独创性的认识,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启发。当然,对学生作业中的缺点,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让其他学生多注意、多留心。

六、分类复习

复习是学生对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是实现学习再认识的一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课后进行及时的复习是一部分学生可能忽略的学习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及时复习,指导他们掌握所学的知识结构,并且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复习方法是各种各样的,但目的是相同的,即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七、总结

篇3

关键词:优化 语文作文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B-0031-01

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较为肤浅,在写作时经常出现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其实这是因为小学生缺乏必要的文学阅读,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不太了解作文写作的方法。针对小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提升他们的语文作文创作水平。

一、适当拓展阅读内容,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对作文课的兴趣不高,有的学生惧怕作文,因为一旦有作文任务,就无从下笔,当然这与小学生的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小学生对社会了解不足,对一些事物和现象缺乏观察,这些都导致他们的写作素材偏少。改变这一困局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拓展他们的阅读量和阅读范围,通过一定阅读积累才能提升语言感知力和创作灵感,为学生的作文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开设的科目虽不多,但是作业量大,自主阅读的时间相对较少,在阅读内容和阅读范围的把控上一定要结合学情做出合理的安排。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开展阅读的同时,做个有心人,落实基础知识学习,特别是对于字、词、句以及基础语法的掌握,只有这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字词的使用才会准确、恰当。同时,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就可以适当地拓展学生的语文阅读形式以及阅读内容,积累素材,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创作能力。

二、创新教学思维,提升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指导小学生的作文创作来说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对作文怀有好感,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作文学习中来,才会对学生创作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创作兴趣,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学情采取可行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诵读学生创作的优秀文章激励学生,激发创作欲望;在写评语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心,提升写作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抗挫能力相对还比较弱,在作文创作的时候,要做到适可而止,否则一旦小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困难,就有可能失去写作的信心,甚至出现厌学的状况。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点,语文教师还可以巧用多媒体构建作文教学的意境,拓展小学生的创作思路,激发写作欲望。也可以引导学生认真了解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和事件,从日常生活中找写作材料,体会写作的乐趣,激发写作兴趣。

三、舍弃华丽辞藻,做到有感创作

对小学生而言,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尚很欠缺,很多学生在拿到题目之后,有很多想法,但是真要写的时候又找不到思路,无从下手。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进行整合,最终导致了“有话要讲,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学生在作文写作的时候对作文选的依赖程度较高,凡是精美的段子和词语,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在写作的时候总以为把华丽的辞藻应用到作文中就是好文章,其实不然。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只有学会观察,才能让生活成为创作的素材。毕竟开展作文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抒感,让学生学会把自己的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都是以教师为主,教学过于呆板和僵化,与生活脱节,最终导致很多学生认为作文就是简单的模仿、编故事,与生活没有关系,进而逐渐失去了作文创作的兴趣。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活动中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作文的魅力,让作文成为生活的表达已经成为作文教师教学转变的必然要求。只有引导学生融入生活,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才能创作优异的文章。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多看、多观察,丰富自身的知识。有效的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认真地观察生活,多参与社会实践也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素材,比如博物馆、展览馆、科技园等,甚至是学生们在假期出门旅游的所见所闻,都可以成为小学生作文创作的源泉。生活是学生作文创作的根源,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取的素材,最终都可以成为小学生创作的素材。为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学生,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创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篇4

环境法学分为总论和分论两个部分,总论部分又可分为环境法的概念、环境法的历史沿革、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环境法的行政监督管理、国际环境法、环境法律责任等内容;分论部分可分为环境污染防治法和自然资源保护法等两大部分,也有的还加上能源法或气候变化法等内容。在环境污染防治法部分,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放射性污染、危险化学品、电磁污染等内容,在自然资源保护法部分,包括水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等内容。可以说,每一部分都包含有各种各样的案例。面对如此丰富多样的案例,如何选择适当的案例就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选择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环境法案例

何为密切相关?学生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一开始并不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点,而是有一个逐渐深化和接受的过程,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积少成多。不能祈求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实践中的复杂案例,要选择实践中比较简单的案例,该案例必须突出授课的知识点,如果没有合适的简单案例,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有目的的设计一些简单的教学案例,其内容以授课要讲的知识点为主,其案例情节的设计要体现出知识点的主要内容,绝不能为了图省事,随便选择一个复杂案例讲,那样的话,只会导致学生的反感,知难而退,或者囫囵吞枣,不明所以,其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不如不用案例。因为不用案例,学生至少还能学到一些理论,而用了案例,学生因为没有搞清楚,把理论和案例混淆,造成不能掌握知识点。要特别注意案例的选择,必须结合环境法的特点,比如环境法的科技性特点比较突出,涉及复杂的环境污染侵权的认定,在学习环境法律责任的内容时,就要选择环境污染不太复杂的案例,否则,就会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教学的重点就不是对环境侵权的认定,而是转化为如何进行有效的环境监测和对监测结果的认定。再如,在学习排污收费制度时,学生很容易混淆的是“一事不二罚”的行政处罚原则和环境污染排污收费两次处罚的矛盾,同一个超标排污行为,会受到两个处罚,一个是根据环境保护法征收的超标排污费,另一个是根据行政处罚法实施的行政罚款,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参与,使学生明白这两个处罚是依据不同的法律作出的不同性质的处罚,前者不属于行政处罚,而是环境法的一种基本制度,因此并不违反“一事不二罚”原则。

强化学生对环境法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和互动

环境法案例教学的效果,还有赖于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保证环境法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应该结合时事热点,选择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环境案件,引导学生围绕这些案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因为中国现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这些环境问题,恰恰与西方国家在过去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高度的相似性,环境法的出现和发展实际上就是伴随着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断更新演化的。比如,在讲授环境民事法律责任追究的内容时,可选择最近几年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让学生以公益代表人、或环保法庭的法官、或环境行政机关的人,或检察院的公诉人身份等参与,模仿借鉴美国的环境公民诉讼制度,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法庭辩论,相互收集证据,进行法庭质证等。如2011年中国首例草根社团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是由北京自然之友和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联合曲靖市环保局针对云南曲靖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等违法堆放铬渣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提起的公益诉讼,可以让学生自愿结合,把学生分为五组,分别担任原告、被告、法官以及原告律师、被告律师等,模拟法庭调查收集证据、庭审质证、法庭辩论等过程,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案例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提示或帮助解决。

注重环境法案例教学实施后的教学反馈

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激趣;作用;方法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感体验是人人都有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倘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这种兴趣、情境和关系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乃至高效起着保驾护航的巨大作用。那么教学中如何令小学语文课趣味无穷,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呢?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激趣的重要作用

只有充满“乐趣”的知识,或者是充满“乐趣”的知识教学过程,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自始至终伴随着趣味,才能达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让学生进行常规的“听说读写”外,还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五彩笔”,鼓励学生画出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庐山的瀑布》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画出作者所描述的瀑布的壮观景色,画出卖火柴的小女孩渴望幸福生活的美好幻想,以及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等等。一幅幅画画出了孩子们的心声和向往,这些颇具新意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不会感觉到丝毫倦意,因为他们都深深体味到了学习的乐趣。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喜爱、满意、愉快的情绪,学生才愿学、乐学。正如心理学家研究的那样:兴趣和爱好是一种同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倾向性与活动的倾向性,它能推动人学习科学知识,追求真理,形成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可见,乐趣对人的认知和学习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心理学研究也表明,过度的兴奋也会给学习效率产生干扰性影响。这个尺度需要老师掌握好,适度调整,所以有时要让学生保持适当的紧张度,对提高效率,增强竞争能力有积极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激趣的主要方法

1.语言激趣。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言语要有趣味,它首先应该是准确、清晰、精炼,其次还要生动些、形象些、富有情感。类似于那种枯燥的讲解、空洞的说教、啰嗦的重复、口头语不断的教学语言,只会使学生乏味腻烦,产生逆反心理或进入“半睡眠”状态,直接阻滞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例如讲《鸟的天堂》一课,如果导入新课只说“现在学习巴金的散文《鸟的天堂》”自然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果换成这样的导入语,“我国南海之滨的广东,有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天马河心的小岛,一株五百年的古榕,独木成林,浓荫覆盖着整个小岛,林中栖居着成千上万只鸟。那里是鸟的世界,鸟的天堂。巴金游览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文章对大榕树和栖息在树上的鸟,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做了心情的、栩栩如生的描绘,展现了鸟的天堂的优美和情趣,使我们有一种历历在目,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想不想学习这篇文章啊?”寥寥数语,就可以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他们就会以愉悦的心境进入阅读和理解课文的教学之中。

2.绘画激趣。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美丽的图画,尤其是古诗篇章,插图更是精美。学习这样的课文,不妨在教学过程中引进绘画手段,让学生画画说说,体会思考与创造的乐趣。一方面,通过绘画获得诗境的体认。如古诗《村居》描绘的是早春二月乡村田野的迷人景色和散学儿童竞放风筝的欢快场景。我要求学生根据古诗描绘的意境作画,学生兴趣盎然,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出了一幅幅早春之图,有的画的是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的美丽春色,有的画的则是在田野里儿童欢乐地放飞风筝的场面……另一方面,通过绘画获得创造的乐趣。如古诗《小儿垂钓》中的插图明显存在歧义,“路人借问遥招手”应是小儿将手前后摆动,以让问路人靠近些再问。可文中的插图却将小儿的手画成左右摆动,这样一来,就显得小儿直接拒绝了问路人,这样的小孩子显然就不懂礼貌了。笔者让学生换了个角度去给古诗配图,这样学生在绘画中享受着创造的欢乐,从而加深了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篇6

1.有助于传承中国优秀文化

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化,部分青少年盲目追求国外文化、轻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古诗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的文化遗产,更是人们的精神家园,让学生从小接受古诗文的熏陶,感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沉淀,珍惜自己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形成强烈的爱国理念和荣誉感。

2.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非常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受到许多教师、家长、学生以及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同时,部分学校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把古诗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平台。

3.有助于教材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随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选编的古诗词暴露出的典范意义缺乏、脱离学生生活、缺乏必要的注释以及儿童题材的古诗文数量所占比例小等突出问题,同时,教学方法陈旧、教师思想观念保守以及老师忽略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致使小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低下,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效率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学习。

二、研究角度及创新论点

1.心理学角度分析

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遵循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有效开发古诗文教学资源。

2.艺术角度分析

将美学理论与古典诗词教学活动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寓思想教育于形象感染、动画呈现等方式,在充分利用教材范本的前提下,通过诵读过程中发现美,全面提高学生古诗词阅读欣赏水平,让枯燥无味古典诗词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角度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务必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注重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在语文新课程改革国际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高度重视并研究古诗文教学,是追求教育民族化和本土化的要求,也是学生充分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结晶的有效途径。

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在苏教版小学古诗文研究中,对于教学教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理念的研究比较零碎。从教材的角度分析,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歌包括古诗、古词、儿歌以及儿童诗。而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中,古诗成为古典诗词学习的全部,在小学语文教材文体选择上,务必考虑到古诗文题材的复杂性,全面满足儿童的生长状态、情感萌动以及心灵世界。“以诗解诗”是古诗文研究的趋势。所谓“以诗解诗”,就是以相关的诗文为中介,让学生通过已经学习的诗句更好地感受古诗的艺术形象,深刻领会诗人的感情,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诗句灵性的美妙古诗意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有助于小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全面培养,使得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爱国情感得到普遍提高。同时,“以诗解诗”的教学形式,既能很好的促进古诗文教学的开放性和有效性的实现,又能充分体现教师课程理解能力与资源开发的能力,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中,理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例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两句诗句时,即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诗中的“孤帆”、“唯见”等词深刻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意。但对于缺乏情感经历的小学生在理解该句诗句时,且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已学过的送别诗,如在《别董大》中,以物送别;在《赠汪伦》中,以歌送别;在《送元二使安西》中,以酒送别,通过这样的“以诗解诗”教学方法,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以景送别的写作手法,埋藏在学生心底的情感不再仅仅是依依惜别之情,还有对友人的祝福以及两人友谊天长地久的祝愿。

四、总结

篇7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我国在近几年的教育发展中,针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任何一名小学生在将来都是不可限量的,所以必须将细节上的教学工作有效落实,保证在分数提高的同时,还需要将小学生的素质进行稳固。今后,必须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时间被占用

小学语文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朗读时间被占用是常有的事情,很多教师将问题归结于学生理解不充分,自己必须不断地讲解。但是,这部分教师并没有注意到,也许是自己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并没有在教学上开展多元化的尝试,直接对学生本身的发展和理解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例如,教师在长期的灌输式教学当中,不考虑学生的看法和观点,直接将正确的观点、答案等进行阐述,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了直接听取教师的看法,在自我学习上出现了迷失的情况。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朗读时间被占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小学生都开始进行自我规划,而教师在课堂之上的强加干预,完全将自我作为教学的中心,强制性要求学生来配合自己,导致朗读时间不仅仅被占用,更是完全地被吞并,无法在最终的教学上达到良性循环的状态。例如,很多小学教师因为自身的资历比较老,所以总是通过传统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表现出的主观性非常强烈,根本没有对学生予以正确的指导,对某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直接放弃教育。课堂上的朗读时间,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支配的,这对语文教学任务构成了威胁。

2.τ诶识炼言,很多教师认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有些教师为了避免被领导审查,因此每一节课都会开展朗读教学,但这仅仅局限于课程开始阶段的初次朗读,效果不佳。更甚者,在校领导巡回审查的过程中,专门做表面功夫,学生虽然朗读声音较大,但是在巡回检查结束以后,直接要求学生停止朗读,继续开始其他的教学。这些情况的存在,都对学生的朗读构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而教师也没有进行深入的自我剖析,针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持续性的恶性循环。

(二)朗读目标不明确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在朗读的目标上非常不明确,学生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和朗读的效果,均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从主观上来分析,朗读的次数越多,对文章的记忆和理解也就更加的深刻,也是可以帮助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目的的。可是在现阶段的调查中发现,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并没有教学上的相关要求,反而是在教学过程当中,表现出了肆意性、散漫性的特点。

1.小学语文朗读的时间,教师多数会设定在课程结束的自由时间内,或者是在自习时间当中。这些时间的朗读效果并不好。小学生自身的自制力比较差,如果教师给予了过多的自由时间,则很容易开始其他的学习,或者是搞一些小动作。朗读声音表面上较大,实际上没有任何的学习效果,小学生也不会特别去记忆和学习。

2.某些学校作为重点学校,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是紧随国家的要求与标准,希望能够在教学上获得新的突破,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虽然处于积极探索的阶段,可是整体上的教学成果并不显著。例如,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专一性的开展,表现为间断性的特点,同时还有一定的个人情绪参杂其中,促使学生的个人朗读、整体朗读,都没有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来开展,同时对知识的理解和个人能力的提升,均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一)保证朗读时间

与过往教学不同的是,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必须将学生作为主导,根据学生的看法和意见,有效完成相关内容的教学。教师如果是强制性的干预,或者是将自己作为主导,则从本质上违背了教学的初衷,对小学生所产生的恶劣影响,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良好的弥补,甚至是造成了长期的不良影响。建议在今后的朗读教学当中,必须积极地保证朗读时间,要让学生具备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和练习。

1.在每一节课当中,适当地划分朗读时间,并且要控制朗读的节奏以及具体的效果。现在的小学语文课程,整体上经过了较大的革新和处理,文章的选择、知识的灌输等方面,都切实地考虑到了时代的特征,对学生本身所造成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因此,在朗读的时间上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例如,古诗词的朗读时间可以稍微长一些,毕竟在一两首古诗词的学习当中,重点在于让学生记忆和背诵,而后续的运用和理解,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成。针对一些文章较长的课程,朗读时间可以适当的缩短,重点以讲解为主。同时,可以布置相关的朗读作业,到第二天的课上进行抽查。

2.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未给学生增添沉重的负担,大部分的课程内容都可以在每学期提前结束,从而预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偏差。复习阶段当中,朗读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大部分学生都纠结于题海战术,忽略了主观上的朗读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去朗读,包括个人声色朗读、群体朗读等等,利用主观上的朗读作用,缓解题海战术的疲惫,同时更加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在记忆力、理解力、运用能力上得到切实的提升。

(二)扩大朗读参与度

朗读教学在近几年才得到高度的关注,过往的朗读教学表现出了形式化的特点,基本上没有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帮助。朗读教学的落实,除了要在时间上和方法上得到较强的保证,还应该将参与度不断地扩大。有些教师虽然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可更多的是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客观上直接覆盖了学生,这种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非常不利的行为,需要得到良好的纠正处理。

朗读训练要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特别是语文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比较自卑,他们特别害怕开口时被人耻笑,所以老师要注意鼓起这些学生朗读的信心。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朗读做到音准固然是好,但最关键的还是要把感情读出来。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时候,鼓励班上的同学说桂林以山水著称,生活在有山有水的地方是很幸福的。有的同学就生活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他如果朗读这篇课文的话一定会有特别深的感受。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发展

一 引言

小学语文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课程,它是情和意的有机统一学科,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和审美特色,很多文章都是图文并茂的。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较为陈旧,致使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人翁地位,压抑了学生自身实际能力的发挥,片面强调学生们听好课,做好笔记,而不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导致了小学语文课堂基本上还处于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形式和方法。这些情况都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目的明显不符,因为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应该正确指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汉语,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且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其智力发展与学习习惯培养同步进行。

二 努力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老师面临着巨大的改革挑战,那种拘泥于过去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不再适应当前时展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努力在“低耗高效”上下足功夫,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基本导向,以学生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注重学生的共性和差异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具体做法如下:

  

(一)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多让学生提问,让学生具有质疑的学习态度,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学习作风,才能使其具备学好语文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并在课堂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努力营造出一派平等祥和的课堂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共性和个性,才能有效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和不安感,使他们在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情境下自由大胆的学习语文;

  

(二)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各项综合因素和个体差异,在课前进行自由分组,使学生获得各种不同的群组交流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经验交流,获得同龄人之间的肯定或启发是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老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巧妙启发和引导,或者由浅入深,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辩论式的讨论等,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让他们在各抒己见的活跃气氛之下进行自主学习。此外,小组讨论还可以扩展到全班讨论,让小组讨论的成果在班级整个集体中得到肯定或者交流,从而在最大可能上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学习效果;

  

(三)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因为正如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所示,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学习情绪有着某种直接的联系。因此,老师必须注重语文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学生的情绪变化,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教学情境,使其学习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才能在学习的时候表现出踊跃的态势。因而,语文老师应该加强自身知识能力的修养,并结合使用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方法,使得语文教学体现出美与智慧的完美结合,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四)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需要更多记忆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记忆模式,而是应该通过直观性的教学方法,比如说使用简明扼要的板书把课堂内容呈现给学生,并通过口头讲解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换句话说,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视觉和听觉并用,且重视书面的内容质量,以高度浓缩的板书内容来归纳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要点,使知识具有直观性,系统性和结构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内容具有内在联系,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就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以清晰的脉络来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小学语文虽说属于基础课程,但是仍然属于语言范畴,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一定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一定的语感,使学生能够从心灵上走进语文文章所描述的情境当中去,从心灵深入体会到语文文字的美感与魅力所在,从而使得学生真正理解文章,身临其境的朗读课文,感悟文章之美,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加强对于语文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不是单纯的学习,更是体会语文之美的艺术再现;

  

(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尽快转变角色,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努力创建融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并且,语文老师要尽快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工作,即突破课堂,突破书本,突破单一,突破共性,从而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综合,走向个性,在这种“突围意识”的指引下,运用教学的智慧和热情走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重视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这样,可以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或者触类旁通,激活学习的思维。此外,语文教师还要重视对于学生综合朗读能力的培养,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并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和面临的困难进行正确对待,要认真细致的给予学生学习评价,切不可随便从事,那样,很可能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因而,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谨记,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要具有励志性,真诚性和动态性,一切以学生为根本教学目标,才能写出具有内涵的教学评语来。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基础性地位不容忽视,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努力改进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在创新教学方法上多下心思和功夫,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误区,实现几个方面的教学突破,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使小学语文教学走上一条质量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11)

篇9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文化渗透 教学方法

当代大学英语教学更强调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而不是局限于词汇的积累和纯语言的表达,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国家进行国际化的文化交流作贡献。因此,英语教学任务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表达的层面上更进一步,延伸到与文化知识的学习相结合的层面。在英语教学中,要将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以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大学生间接地感知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开阔眼界,在不同文化之间形成应有的敏感性,将语言运用落实得到实际生活中。

一、大学英语文化渗透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文化渗透的理解不透彻。

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促使各高校英语教师开始重视文化教学,关于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相关问题的讨论日益增加,对于英语教学来说,这是一个较好的现象。但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对于英语教学文化渗透的落脚点产生一定的偏差,教师们讨论的重点偏向于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和文化背景的分析,对于跨文化交际在英语学习中的价值认识并不充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力度,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效率有所降低。

2.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正确,存有抵触心理。

现阶段,我国大力提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抵制西方殖民主义思想等腐朽文化,很多大学生对这一文化发展理念认识不正确,将西方文化统一划分到腐朽文化中,加之很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将英语学习视为“为考试而学习”的课程,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时对西方文化的渗透式教学存有抵触心理。这就增加了学生接受英语学习过程中文化渗透的阻力,降低了学习积极性,违背了英语文化渗透式教学的初衷,即促进不同文化、语言的交流和传播。

二、大学英语文化渗透式教学的方法

1.用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对课文的讲解进行铺垫。

学生学习英语主要通过课堂接触与之有关的文化背景,即使是在课后自主阅读,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相关联的文化知识进行指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特定的语言环境接触较少。鉴于我国很多文化与西方国家的差异较大,学生在没有了解文化背景知识时,直接进行课本的见解会使学生陷入困惑,可能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由此可见,在对课文进行讲解前,有必要对与文本相关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明确课本中主要事件发生的时代特征、地点和当地的思维习惯,从而对事件有一个更准确的认识,促使学生高效地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拓展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含量,达到既丰富学生文化内涵,又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双重目的。

2.在课文内容讲解的过程中适时穿插相关的文化知识内容讲解。

尽管大学英语学习比以往的英语学习难度有所提升,学习方式有所改变,但英语学习的基础性活动仍旧是从词汇的掌握开始逐步深入,不管是低年级学生还是大学生,学习英语最低效的方法都是“死记硬背”,大学英语的教材内容更注重分析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事件,因而学生不能停留在单词的简单记忆、语法的基本掌握层面,教师应当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穿插相关的文化知识讲解,使学生理解更深层次的语句意义,将文本内容中反映的文化信息更深刻地挖掘出来。例如针对一个单词的记忆,考虑到单词的产生和改变都与当时所处的文化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对这个单词的产生、发展或转变,联系所处的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其与汉语翻译对应的汉字所具有的含义和相关文化背景进行比较,更清晰地感受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从严格意义上讲,语言的学习是要为交际能力的提高服务的,因此在英语课文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多进行相关文化背景的讲解,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将词汇语句运用到适当的语言场合中,减少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产生的误会。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文本内容涉及的文化现象的讨论中。

随着英语教学的改革,英语教材中的内容愈加贴近生活,通常学习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内容时,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文本中的文化现象展开讨论,这种更活跃的课堂氛围和更生动的英语学习方式,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巩固学生的记忆,使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发展自己的英语学习思维。通过展开讨论交流各自对文化现象的不同看法,引发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中文化现象的思考,将语言的学习过程转化成社会生活的体验过程,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4.推荐优秀的课外英语阅读材料辅助文化渗透。

西方国家在每个特定的时期都会产生与时代背景相适应的优秀文学著作,大学生的学习英语可将精力适当地从课堂转移到课后自我学习中,很多大学生更加热衷于在图书馆里阅读自己喜欢的文本,教师抓住大学生学习的这一特点就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认识到发挥个人在英语学习中主动权的重要性。学生通过阅读的生动有趣故事性英语文本、欣赏符合时展的视频资料,提高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这种方式更强调学生的自觉性和教师的引导性,教师的干涉较少,故而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既适当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又带动英语学习中文化渗透水平的提高。

5.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文化渗透的教学情境。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普遍化,面对要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教学任务,多媒体技术更能够发挥其特有的教学引导带动作用。教师要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文化知识,首先要保证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教师为课堂学习增添色彩,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英语教学课堂打造成一个相对自然的语言表达环境,教师将文化现象以多媒体视频或图片的形式诠释讲解,更有助于带动课堂学习氛围,通过技术辅助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

大学英语教育更多地放在素质教育层面,语言学习和文化教育在英语学习中同等重要,注重完善渗透式英语教学方法,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强学生对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的认识,塑造学生的开放化的英语思维形态。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将文化素质与交际能力相结合,使英语教学从语言应用层面得以延伸扩展,对学生在日后实际应用英语产生很大的助益。

参考文献:

[1]于利伟,胡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2]徐岚.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探索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篇10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常见问题

学习拼音的主要目的就是纠正学生的读音,因此,拼音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拼音教学与其他教学科目相比而言,学习难度高、枯燥乏味,这就导致部分小学生对拼音的学习丧失了兴趣。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没有关注拼音字母的特点与发音规律,只要学生会背就万事大吉,这对于学生拼音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让他们感觉一头雾水,丧失了学习兴趣,虽然学生为了迎合要求会去死记硬背,但是却难以灵活的掌握拼音学习要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拼音教学方式。

二、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新方法的应用

1.从认知规律出发,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对于一个个体而言,是一种持续稳定的内驱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可以对拼音学习产生兴趣,内心的驱动力必然会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

根据笔者多年的角度经验,读音是否准确与学生的口形有密切的联系,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他们愿意接触新鲜的事物,如果可以让他们动起来,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如,在小学六个单韵母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儿歌+手势的教学方法,如嘴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小嘴咧开e、e、e,一根蜡烛i、i、i,树上乌鸦u、u、u,水中小鱼ü、ü、ü。让学生一边唱着儿歌,一边来观察教师口形,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可以很快掌握六个单韵母。此外,还可以在课后自制一些拼音卡片,采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出标记,这样,拼音在孩子的眼中就不再是单纯的符号,而是变成丰富、多姿的美丽符号。

2.组织合作,在合作中学习

合作学习是小学教学中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手段,在拼音教学中,可以让同桌两人来互相充当小教师,一个做教师,一个为学生,两人互相考问,体验着教师的角色。还可以组织“找朋友”的游戏,同桌之间,一个人拿着声母卡片,一个人拿着韵母卡片,由教师来说出音节,学生来找出其中的声母、韵母,一起朗读。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产生了源源不断的兴趣,当然,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避免学生掉入误区,顾此失彼,本应该学习知识的课堂论文游戏场地。真正的合作课堂应该是学生在玩中学习,开心的记忆自己所学的知识。

3.组织活动,愉悦学生身心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他们需要教师的关照和提醒,为了锻炼学生的拼音学习能力,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让他们可以真正的动起来,主动来学习拼音知识。研究显示,学生的记忆效果与自身的情绪有一定的关联,他们在情绪好的情况下,记忆力更好,反之,负面情绪也会影响学生的记忆效果。在教学时,可以开展画一画、看一看、做一做、唱一唱的活动,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利用多元化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交往和学习频率,实现优势互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探究精神,这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如,在“d、t、n、l”拼音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编一编”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编写顺口溜,如一根铅笔lll、一根粉笔lll、伞柄朝下ttt,让学生来自己编写顺口溜,让原本抽象的字母变得更加具有生机,学生记忆起来也更为容易。

4.利用文本,拓展发散思维

由于低年级的新生拼音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的感性知?R,以形象思维为先导来组织课堂教学,借用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发准音,记清形。在教学中,色彩鲜艳的插图,形象活泼的卡通人物,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例如,第一课拼音“a、o、e”的整幅图出现了优美的乡村河畔晨景图,画面上大公鸡在喔喔啼,小姑娘在河边练唱,鹅在水中的倒影,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了。我想让学生自己看,说图上的事物,用图片来引出单韵母a、o、e。在学习单韵母a的音形学习中,可以借助小女孩的头连同小辫子构成图形表示“a”的形;小女孩在看病,发出“a、a、a”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