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原则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启发式教学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启发式教学原则

篇1

历史教学启发式教学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最早体现在我国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观点中,这是对启发式教学原则最早的阐述,指出了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对我国几千年启发式教学起了引导作用。然而在这中学历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误区,比如仅是通过老师的启发让学生得到正确答案等,这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需要加强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一、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涵义和历史渊源

启发式教学是引导、激发、启示学生积极自主思考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够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的调动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正面启发、情景启发、类比启发、发问式启发等方式,通过这些启发方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思维,从而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效率。

在中外古代教育历史中,“启发”一词最早被提出,源于《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对启发式教学最早的解释,大概含义是在学生想而不懂的时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想说而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引导学生正确表述,并且举一反三,学生就能够很好地掌握了。这体现了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实质就是启发和举一反三。

国外教育史上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思想的萌芽源于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通过问答、辩论、谈话等方式进行,在学生答错问题时进一步暗示学生,使学生自主寻求答案,帮助学生自我发现。这种方式主要是激发学生进行系统的思考。

二、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误区

1.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老师的启发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往往只是注重引导学生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不能让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找到这类问题的答案,这就不能培养学生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只会对某个问题进行分析,而不能分析这一类问题,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无所适从。

2.启发式教学就是老师提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在中学历史的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老师提问学生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这完全混淆了“启发”和“”的含义,这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原有的问题,无法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不能促进学生思考,也就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启发,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就是在学生回答完老师的问题后由老师总结

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会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总结问题答案让学生记下,这从根本上无法提高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学生在掌握老师的教学规律后往往会不认真回答问题,只是在等待老师的答案,不利于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原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也可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使学生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发言和思考,也能够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从被动接受历史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索历史,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意识

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往往会提出一些新的历史观点,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历史现象看到历史本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3.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老师在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过程中,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学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四、中学历史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的策略

1.正面启发和类比启发相结合

正面启发和类比启发都是老师常用的启发方式,正面启发主要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类比启发主要是通过类似历史事件找出异同点。比如通过分析的背景、参战国、条约、影响,类比分析第二次、、等历史事件,使学生能够掌握这一段时期的历史全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掌握好课堂的关键点,能够在关键点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发问,使学生能够和老师产生一定的共鸣,这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加强情境启发方式的运用

情境启发是老师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丰富的语言和课外活动。烘托出学生学习历史的环境氛围,从而加强学生对历史的记忆,使学生能够从中受到启发。比如在讲时,可采用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观看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历史人物的性格和整个的过程,让学生感觉历史画面历历在目,从而加强学生对的记忆,也使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受到教育。

3.观察启发和扩散启发相结合

观察启发和扩散启发是启发式教学的两种重要的启发方式,观察启发是通过学生对电影、历史模型等的观察形成对历史的形象思维,扩散启发是让学生以某个历史知识点为核心多角度发散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观察启发和扩散启发相结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记忆,而且能够让学生对历史层层深入,从而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结构,从而驾驭历史思维。比如通过观看林则徐的图片和视频,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会联想到,如果没有会爆发吗?从而引出历史事件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这就从更高的层次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一整套的历史思维结构。

五、总结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要着眼于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历史的能力,因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防止陷入启发式教学的误区,要加强正面启发、类比启发、情境启发、扩散启发等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和实施,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玄娥.历史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4).

[2]章银杰.中学历史启发式教学常见误区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8,(9).

[3]邹建国.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启发;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2-0096-01

在整个高中生物教学体系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无法从生活中真切地体会到,往往非常依赖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生物教师要在课堂上合理选取素材,构建富有特色的启发式教学平台,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原则

1. 独立思考的原则

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但随着探究能力的进一步要求,不仅课程要求提高了,题目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这就需要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高中生物实验众多,但有的学校条件有限,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思考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启发式教学模式需要坚持独立思考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去。例如,在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时候,教师仅进行讲解是不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自己去设计一个农场,考虑如何配置各种生物才能保证农场的稳定性。学生在具备一定生物基础的情况下,就很容易想到食物链,通过各种简单的推理,最终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就会大大加深。让学生在独立的情况下思考,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

2. 举一反三的原则

高中生物涉及的知识比较多,既需要背诵概念,又需要对一些抽象推理和联想有很强的把握。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讲解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遇到问题可以举一反三。启发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相关内容的时候,对于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应当有非常深刻的了解,才能联系到各种物质的循环。在物质循环过程中,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联系,最终发生了哪些变化,由此进一步拓展可以联想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说从一个点开始,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形成一个面,最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将有立体化的效果。举一反三,在生物教学中需要不断引导,从最基本的生物基础知识到生物实验再到生物的探究性学习等各个方面,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策略应用到教学中的有效措施

(1)充分利用课外实践的机会。通常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都会有实践环节,对于这类课外实践,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探索更多的生物现象。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如果不能加以实践辅助的话,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例如,在进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相关章节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去采集各类生物组织样本。教师在采集的样品中,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最终通过检测的方法来证明设想。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非常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所采集的材料富含哪种物质,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实践探索高中生物的奥妙。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将基础知识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亲自体验,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发散性思维,这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有很大的帮助。

(2)积极落实生物实验操作。高中生物很多知识都是建立在实验操作上,如果没有实验作为教学基础,那么生物教学的意义就不复存在。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将高中生物实验作为一个教学的重要环节来展开,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有很大的作用。比如,在进行“蛋白质的检测”相关的实验教学时,学生将被安排亲自去做这样的实验,而这个教学内容也是生物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向试管中滴加2ml的样品溶液,当加入了1ml双缩脲试剂A后,将液体摇匀,再滴加3滴~4滴双缩脲试剂B,摇匀后就可以观察颜色的变化。这样的一个基本的验证实验,将生物变化非常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对于学生消化知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3)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启发式教学模式除了在教学内容上有要求外,在教学方法上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课堂的趣味性就是其中之一。良好的教学氛围会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而这和教师调动学生情绪的水平有关。比如,在进行“DNA的结构”相关内容的讲解时,对DNA这一非常抽象的概念,讲解起来非常费力。但是引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史,从教学模型开始讲述DNA的组成,由具体到抽象,这样就极大地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枯燥感。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图片或视频的形式,通过多种感官对学生进行刺激,极大地活跃课堂氛围,最终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减少学习的疲惫感的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时代的发展,使得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这就要求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启发式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对将学生打造成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具有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高中生物 应用 原则 策略

生物是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但是,当前大多数高中生物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学生的生物成绩也不能得到加强,为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启发式教学是新时期下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其得到了高中教师的广泛认可,因此,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注意原则

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应遵循自主性、独立思考、情感性、举一反三的原则,第一,自主性原则,可以知道,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满堂灌”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中坚持自主性原则,即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加强生物的教学;第二,情感性原则,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前提,因此,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应遵循情感性原则,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民主、自由、平等的关系,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教师应认真听学生所表达的观点和看法,并合理的对其进行评价和鼓励;第三,独立思考原则,高中生物是一门需要学生不断思考和发现问题的教学科目,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中注重独立思考的原则,不仅要加强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也应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第四,举一反三原则,生物知识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如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等知识点,在学习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时,教师可以引用人呼吸过程中的O2输入和CO2的排出等生活实际,加强细胞膜教学,因此,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将课本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策略探析

(一)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的教学效率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生物成绩的关键,在生物启发式教学中,采用必要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如直观教学、情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从而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在直观教学中,由于生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高中语文、化学相比,高中生物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就造成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生物难的现象,因此,加强生物知识的直观教学,即采用直观的工具进行生物教学,例如学习“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可以用染色体纸板模型进行染色体动态变化过程的演示,直观的教学工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是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注重情感性原则,因此,采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在生物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融入学生的内心感情世界,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和看法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外,课后辅导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积极地指导学生生物的正确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做到位了,自然而然生物教学效率就提高了。

(二)利用直观手段和实验,启发学生自主性

生物是一门科学性强、实验性强、较抽象的学科,其课本内容主要包括生物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变异等,这些课本内容都需要完成相应的实验,从而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以及了解其基本原理,这就说明生物课程是一门实验性性学科,因此,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对生物实验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实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例如学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首先教师应安排好生物实验室,并准备实验工具,然后在教学中提出实验问题,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并要求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和研究,积极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教学,从而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采用直观的手段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进而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三)语言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教师的语言和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教师的语言,教师需要通过语言将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表达出来,若教师的教学语言缺乏生动、活力,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降低教学质量。因此,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将教材中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大多数学生存在学习生物难的现象,为了让学生浅显易懂,教师应将生物知识化深奥为浅显,例如,学习反馈调节内容,所谓反馈调节,是指在同一系统中实现自身的调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反馈调节作为自动化工厂生产产品的循环操作,即工厂生产的产品出现供不应求时,工厂的相关部门将产品信息反馈给上级部门,上级部门就会发出相应的指令,从而实现产品的生产平衡,缓解市场供不应求的现象。

总结: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对于生物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这就教师就可以将生物的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尤其是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化深奥为浅显,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雪梅. 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2.

篇4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绝对中心,仅依据个人教学经验和教学大纲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一方面是容易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教师也无法及时掌握学生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启发式教学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和学习中的难点知识进行启发引导,使学生养成善于发问、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这不仅对于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有积极帮助,对于学生今后各个学科的学习也大有裨益。2.坚持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高中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将物理课堂和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我们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启发式教学要求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步开展,在保证学生掌握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有意识的引入实际问题,启发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生活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进而达到“知行合一”。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物理教学模式相比,固然有诸多应用优势,但是也对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确保启发式教学能够真正发挥促学、导学的作用,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1.情感性原则。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从教师角度来说,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可以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重点;从学生角度来说,师生互信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勇于提出个人见解,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也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时,应当注重将个人真情实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确保物理教学能够“以情动人”,使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2.举一反三原则。新课程改革后,高中物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就是其中的要求之一。迁移能力是指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场景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了定势思维,习惯于用死记硬背的形式进行学习,这就导致在换一个场景或是采用另一种考查方式,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得到灵活应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励学生善于思考和创新,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高中物理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1.直观形象的实验启发。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开展物理实验,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教材中的平面知识立体化的展现出来,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高中物理所涉及的各类实验,并在实验教学中设计多种问题,启发学生进行猜想,然后再通过实验求证,从而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进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关系”的物理实验中,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影响弹簧伸长量的因素有哪些?”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不仅加深了实验印象,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善于探究的思维。2.创设情境的问题启发。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提问,不仅能够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而且也能够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问题启发是启发式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段,为了避免问题过于突兀,教师还需要在引出问题之前,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情境,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情境当中,进而让学生以自然状态探究和解决问题,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注意保证问题的难易度适中,这样一来,通过启发式教学就能够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答案,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于今后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积极作用。3.归纳演绎的推理启发。归纳推理启发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活动,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其步骤为: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获得形成正确归纳的条件,如教师通过做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先行情况,通过这两次实验中有哪些不同、有哪些共同的地方等语言引导,由学生自己获得先行情况中的变化因素,不变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通过“这两次实验结果有变化吗”“这两种情景中结果有没有变化”等语言引导,由学生自己获取结果变化的有关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四、结语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原则,已为广大教师所熟悉,它的高效运用需要广大教师认真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丰富和发展启发式教学的理论,掌握启发技能,不断探索最优启发式教学模式和启发方式,从而使启发式教学不断丰富、完善并达到创新。

作者:田枢密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车桥中学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

启发式教学中结合多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学生不同的帮助,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着重要作用。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因此,需要教师积极研究这一教学方法,有效运用,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一 、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原则

1.自主学习原则

传统课堂上,主要采用的是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坚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到充分发挥。

2.独立思考原则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将所用知识讲透,一味向学生灌输教师的思想观念,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举一反三原则

生物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1]。高中生物教学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理论上的生物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运用生物知识。因此,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应坚持举一反三的原则,指引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学会举一反三,提升创新能力。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

1.教学语言生动有趣

高中生物理科性较强。若是教师运用相对沉闷的语言进行讲解,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需要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和爱好等,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准备一些寓言故事或是生活中的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并以此作为启发,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生活中生物知识。

再例如在讲解“生物有氧呼吸”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将有氧呼吸比喻成人类的呼吸,使学生对生物有氧呼吸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2.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成为了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并被广泛运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中,应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单化,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神经元单位”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对神经元沟通连接传导兴奋的方式很难理解。其实,课本中明确写有突触间隙之间的神经递质是传导兴奋的介质。但是学生仅依靠书本上的内容,依然无法对其运作过程进行充分理解。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以神经元传导过程为内容的动画视频,使抽象的知识更为具体,在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3.运用实验启发学生自主意识

在启发式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积极运用实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一事进行启发。例如在讲解“植物细胞结构”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为学生提供显微镜、植物玻片等所需设备,并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样本观察,并判断自己观察的样本名称,对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深入了解。实验能够使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知识的探究,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加深所学知识印象,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提升学习效率。

再例如教师在讲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两盆天竺葵放在教室,分别浇灌清水和浓盐水,让学生观察其生长过程中的异同,使学生在实践观察中更好的了解植物对水分吸收利用的相关知识,吸引学生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4.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建立平等自由师生关系。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同时,应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回答,无论学生回答是否正确,都应给予正面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升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在课后,教师也应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课堂中还未理解的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解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接触,使学生感受到与教师平等的地位,减少约束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得以真正实现。

三、结论

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高中生物教师在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时,应深入研究,采用合理的应用方法,利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教学实验、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并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使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实现提升学生生物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红雷.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7(21):68-69

篇6

一、启发式教学的起源及内涵

启发式教学早在我国古代春秋末期就已经被提出来了。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他的《论语?述而》中就有提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它的意思是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启发式教学法有着自己独到的解释。他认为如果学生没有主动积极地思考,仅靠老师讲授是没有意义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通常孔子会先通过讲授或让学生思考,然后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快进入“心愤,口悱”的状态。另外,孔子还会用举一反三的方法来启发和诱导学生去开动脑筋。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职责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在现代高中英语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和职责就是尽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高中英语启发式教学原则

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亦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对于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实效性原则

现实生活中,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必须注重实效性。一件事情如果能够很有效率的完成,那么其所产生的价值也会很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启发式教学时,应对所教对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如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水平、学生性格特征、爱好等等。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2.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有一个互动和交流的时间,进行师生问答,通过教师的诱导和启发,使启发式教学真正得以落实。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通常教师的角色是一个controller,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掌控课堂教学的节奏,而学生互动和参与的机会很少,从而导致了课堂气氛的压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

3.引导性原则

启发式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和关键就是教师的适时引导。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漫长和枯燥的过程,尤其是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因而,教师应该发挥其导向作用。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老师所要做的不是直接指出他们的问题然后告诉其正确的表达。相反,对一个优秀的高中英语老师而言,他们通常不会采取以上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所以,他们一般会先通过问其他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常见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并做笔记,课后,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来巩固当堂所学内容。然而,这样的方法既死板又不具有实效性。事实上,在高中英语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是很好的一个教学方法,它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弊病,为英语教学带来新鲜的血液。下面,笔者将探讨几个比较可行的常见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方法一:激情法。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死板,缺乏活力,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有激情和积极性去学习。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全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教师如果要讲earthquake(地震)这一课,就可以先通过一个英文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对地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在看短片的过程中,掌握一些英文表述和相关背景知识,这样,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就轻松许多,而学生在学习时也会如鱼得水。

篇7

【关键词】英语教学 启发式教学 思维能力 创造力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过说过:“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可见,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真正发展,是目前构成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启发式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一、启发的涵义

教学启发方法与技巧思想及实践中外教育史上是源远流长的。

在我国,“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启发教育的涵义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启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述。举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他,而他却不能推知领悟其它与此相联的三个方面的事理,我就不再告诉他。

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也对教学启发技巧思想的理论化做出卓越的贡献。他认为,“教育就是引导”,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是启发性教学的首要原理,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标志。“教师只有在起引导作用时,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儿童的主动性。”他建议:教学要采用发展的方法,即启发学生的智力,使他们能够“探求、考虑、判断、发现。”他的名言是:“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涵义可以概括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去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

二、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与要求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或运用不纯熟,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二是可能教师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所提的问题太抽象,太庞大,或者跳跃太大,缺乏循序渐进,致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1.关键性原则

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教师分清主次,学会抓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形式相结合,列举法、设问法、类比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等思维方法相配合,这样才会使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挥应有的作用。

2.及时性原则

进行启发式教学,要像知时节的春雨,当需要时即发生,也就是说启发要及时。而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注意创设“愤”、“悱“的情境。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及一系列的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时候,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这时,教师如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的效果就会很明显。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3.实效性原则

设计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利用正迁移规律。即作为启发的知识材料应选用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感知过的,同时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一定会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二是鉴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不同,对不同学生,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题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

4.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我们都知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讲求教学民主,讲求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否则,师生心理相悖,课堂气氛压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不够,还要靠教师平时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5.引导性原则

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学生的思维,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动脑,使他们通过思维来主动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为此,我们应朝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

第一,要运用新颖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即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法的重要。

篇8

一、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自主思考的原则。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一直不善于独立自主地思考。而在传统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只简单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大大降低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高中生物的理科性质较强,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启发式教学法要求在教学中坚持自主思考的原则,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情感性原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需要牢牢把握住情感性的原则。要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就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在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做到认真聆听,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只有坚持情感性的教学原则,将启发式教学法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举一反三的原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中生物教学既要能够传授学生基本的生物理论知识,又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启发式教学法与高中生物教学课堂的结合必须牢牢把握住举一反三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指引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社会生活中,灵活使用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策略

1、努力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

启发式教学方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努力地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要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就要学会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以及宽容学生。例如,在课堂上,老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学生的成绩高低而差别地对待学生;当学生有一点点的进步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与学生肯定;当发现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教师就要主动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等等。通过走到学生当中去,并且秉着“与学生交朋友”的态度与学生进行相处,这样才能更好地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更好地营造出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开展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效率。

篇9

    一、启发的涵义教学启发方法与技巧思想及实践中外教育史上是源远流长的。

    在我国,“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启发教育的涵义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启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述。举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他,而他却不能推知领悟其它与此相联的三个方面的事理,我就不再告诉他。

    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系统总结教学理论的着作《学记》,对教学启发方法与技巧也有精辟的论述。所谓“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即:优秀教师教学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使之晓明事理: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道而弗达,才能使学生独立思考。师生融洽,学习愉快,又能独立思考,这就叫做善于自发诱导。

    德国民主主义教育第斯多惠也对教学启发技巧思想的理论化做出卓越的贡献。他认为“教育就是引导 ”,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是启发性教学的首要原理,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标志,“教师只有在起引导作用时,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儿童的主动性。”他建议:教学要采用发展的方法,即启发学生的智力,使他们能够“探求、考虑、判断、发现。”他的名言是:“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涵义可以概括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去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

    二、启发教学的原则与要求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或运用不纯熟,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二是可能教师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所提的问题太抽象,太庞大,或者跳跃太大,缺乏循序渐进,致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为此,我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一)关键性原则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教师分清主次,学会抓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形式相结合,列举法、设问法、类比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等思维方法相配合,这样才会使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及时性原则进行启发式教学,要像知时节的春雨,当需要时即发生,也就是说启发要及时。而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注意创设“愤”、“悱”的情境。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及一系列的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时候,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这时,教师如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的效果就会很明显。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三)实效性原则设计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利用正迁移规律。即作为启发的知识材料应选用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感知过的,同时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一定会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二是鉴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不同,对不同学生,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题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

    (四)双向性原则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我们都知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讲求教学民主,讲求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否则,师生心理相悖,课堂气氛压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不够,还要靠教师平时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引导性原则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学生的思维,为此应引导学生动脑,使他们通过思维来主动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为此我们应朝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

    第一,要运用新颖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即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法的重要。

    第三,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要注意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器官参加学习活动以引导他们培养自己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能力。从而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除了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我们首先应该更新我们的观念。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一个架式,学生没有进入被启发的角色,这样的问,问得更多,效果也不会大甚至是浪费时间。我们必须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教师不置一言,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作出某种暗示,都会诱发学生的思路和联想,同样具有启发性,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通过实践,我总结归纳如下常见的方法:一、创境法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愤”、“悱”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我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 I help 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

    二、激情法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1、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如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例如,我教“Air Pollution”一课时,我就放了一段关于污染的录像,那些由污染产生的可怕的后果深深地触动了学生,为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启发式教学 基本内涵

当前教育正处在积极改革发展的阶段,在旧的教育体制的影响还没有完全退去,而新的教育体制还没有确立的情况下,我国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为将立足于这种社会背景,对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强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存在学习主体意识不强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他们认为语文是自己的母语,自己一出生说的就是汉语,因此没有必要学习语文;二是语文课本的设计有些比较枯燥,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语文学习的进步是比较慢的,学生就会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数学、外语这些提分比较快的科目上。因此语文课听不听、学不学都无所谓,语文课成了学生调节休息的时间。

(二)教育观念存在问题

受几十年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体制形成的长期影响,素质教育观念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或者说并没有全面的落实。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与素质教育相关的一些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虽然有课堂讨论教学方式的存在,但是整个课堂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依然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这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十分的不利,也是不利于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的。

二、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通过对启发式教学的研究分析,我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问题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逐步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容

1.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预见,也是教学大纲设定的学生学习的目的之所在。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学习兴趣,或者是学习兴趣很低,他是不可能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就是通过死记硬背掌握了所学习的知识,也是不可能会灵活运用的。因此,我们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时就要充分地考虑这些问题,在教学目标上要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要不断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使教学目的真正可以实现。

2.科学的授课模式

在启发式教学的理论范畴中认为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授课模式,因此启发式教学还有授课模式的内容。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在学习中逐步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二)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启发式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授课方法上一改纯粹由教师授课的模式,而是讲求以学生自身的积极思考为主;二是启发式教学所需要的问题都是由教师在上课前准备的,不会导致教学中遗漏教学问题的存在;三是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有助于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四是启发式教学相对于普通的教学方式来说还可以做到针对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需要对学生在自我研究中不明白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启发就可以了;五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接受还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创造比普通教学方式更高的价值。

三、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上文对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一)教材运用策略

在启发式教学实践中,教材的作用不再是被老师照本宣科的工具,而是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良师益友。因此在教材的运用上,我们首先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初中生的接受水平,合理的设定应该由学生来思考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主的钻研教材、学习教材。

(二)学生针对性策略

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学习。因此不论是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设定上,还是在课堂模式的选择上都要以学生为中心,都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的目的。

(三)问题设计策略

在启发式教学的问题设计上我们一定要做到问题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相一致,与所要教学的内容相符合,但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做到我们所设计的问题要新颖,有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四)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地调整以前的那种以老师讲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积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变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为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向教学。只有采用双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才符合启发式教学的要求。

结论

总之,当前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而克服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启发式教学正好满足了这种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搞好初中的语文教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