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金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流动资金风险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粤电财务公司 资金流动性 风险管理
广东粤电财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是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净壳收购原广东万家乐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管理。公司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金融和财务管理服务。2014年6月粤电财务公司进入国内大型财务公司行列。
一、粤电财务公司的资金流动性状况
(一)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粤电财务公司面对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的趋势、市场竞争的态势,结合集团的资金管理工作实际情况,需要不断提高集团内部成员单位的资金集中程度,支持集团公司的电力生产和项目建设。粤电财务公司根据粤电集团自身的实际情况、现有的网络技术条件及资金管理状况,借鉴其他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的做法,采用“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即各成员单位所有资金收入,包括电费收入等全部进入其在当地银行开立的收入户,收入账户实行零余额管理,将所有资金收入及时上划至其在财务公司的收入户;各成员单位的资金支出,包括经营性、资本性等支出必须经其在财务公司的支出户并以成员单位的名义支付,成员单位在当地银行开立的支出户只用于除以上支出外的工资和日常需要等支出。
(二)资金集中和内部贷款情况
粤电财务公司自成立至今,资金的集中量不断增加,资金的集中率不断上升,资金量从2007年的108亿元逐年上升到2014年的114亿元;资金集中率从2007年的71%逐年上升到2014年的97%。粤电财务公司对集团内部单位发放的贷款数量逐年增加,贷款的平均余额从2007年的66亿元逐年上升到2014年的102亿元。
(三)经营现状及盈利水平
粤电财务公司成立以来,坚持审慎、合规、稳健经营,在监管部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结合集团公司管理特点和经营需求,不断探索自身发展道路,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和精细化管理,在经营和管理上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截至2014年,公司资产总额150.90亿元;开业以来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5.79亿元,净利润11.45亿元,计提贷款损失准备2.51亿元。
二、粤电财务公司资金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期限存在结构性矛盾
粤电财务公司资金池存在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矛盾。粤电财务公司流动性供给主要是集团内部成员单位存款,具有明显的短期性,吸收存款中超过75%是期限非常短的活期存款或是7天时间的通知存款,只有部分单位办理了半年期限或三个月期限的定期存款;近三年,一年期限以下的成员单位的存款达到100%;由于集团公司下属的单位处于基本建设投资的高峰期,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基建前期投入所需资金均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作为保障,集团成员单位对于粤电财务公司中长期信贷的需求比较旺盛,造成资金运用以中长期贷款为主;近三年,一年期限的贷款占总贷款的82%,1-3年期限的贷款占总贷款的4.29%,3年以上期限的贷款占总贷款的13.61%;从粤电财务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上看,连续三年的结构基本维持不变,粤电财务公司的资产运用和负债来源在期限上的矛盾十分突出,现金流入结构与现金流出结构不相吻合,容易导致粤电财务公司产生流动性风险。
(二)存款贷款的渠道受到限制
粤电财务公司存款资金来源主要是股东投入的资本20亿元、成员单位存放的资金,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存款主要是活期存款为主,近三年,集团内部十大存款单位的占总存款的74%~87%之间;
粤电财务公司的资金运用集中在集团内部成员单位,主要是发放成员单位短期贷款为主以及提供内部单位业务的票据贴现,近三年集团内部十大贷款的单位贷款额度占总贷款的70%~78%之间。
由于受制于集团公司资金集中和外部融资渠道的限制,资金池内的资金无法满足成员单位长期的资金需求,容易出现导致资金稳定性方面的风险;开展贷款业务的局限性,决定了业务收益的结构性单一,对贷款业务的依赖度较高导致资金使用风险比较集中。当公司面对中长期资金需求时,难于在现有的融资途径下获得稳定的资金支持,增加了公司资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难度。
(三)集团层面因素的影响
粤电财务公司由粤电集团控股,在体制上依附于粤电集团,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于成员单位,财务公司集中成员单位资金的程度高低,与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政策、管理力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以成员单位为服务对象的资金运用,受到集团战略发展规划的影响非常深刻。粤电财务公司具有集团成员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双重属性,在行政上隶属于企业集团,在业务上执行金融政策;由于集团内部股东的价值观趋同一致,当股东价值导向与金融政策约束不相一致时,粤电财务公司的决策天平将向集团的战略规划、经营政策倾斜,不可避免的对财务公司的流动性风险产生重大影响。
(四)欠缺处理流动性突发风险经验
粤电财务公司与其他财务公司一样,会受到集团公司以外的众多因素影响,如:存款准备金率持续调升、市场突然出现“钱荒”,而导致流动性紧张的情景;集团内部的资金计划安排、集中程度高低等因素也会导致财务公司出现流动性风险;月度、季度时点成员单位在银行与财务公司之间存款数量的平衡也将对财务公司的资金流动性产生冲击;对其他可能出项的情况,如:账户被冻结、成员单位紧急大额的集中支付、信息系统故障导致无法收付资金等事件,突然发生而导致的财务公司资金支付困难、流动性指标恶化等等,粤电财务公司在如何有效应对,欠缺处理资金流动性突发风险的经验。
三、粤电财务公司资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维持流动性来源与运用的动态平衡
合理化解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期限结构性矛盾,需要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要重视规范经营行为,尽量避免因短期盈利压力而把流动性绷得太紧,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单位存款在月末季末考核时点的大幅波动,避免过度利用同业业务追求过高杠杆率而导致风险放大,将资产、负债错配程度保持在可承受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内,确保具有相对稳定的负债、与自身流动性风险水平相适应的流动性资产储备和有效的外部融资能力,保持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是否达到有效、合理的平衡,以防止资金流动性风险的出现。
(二)提高资金集中程度,扩宽外部融资渠道
粤电财务公司需要借助集团的行政措施强化对全资控股、分公司的资金管理,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千方百计地促进集团资金集中,控制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以外的存款额度;同时,为防止财务公司来源于集团内部单位存款的突发性减少,防止出现因此带来的突发性流动性风险,财务公司需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在事先准备融资方式、渠道,保持同业拆解渠道的畅通、有效运作,并根据资金需求随时支用;最后,财务公司要积极的争取人民银行的支持,开通向人行再贴现的业务渠道,熟悉相关的业务流程,以备满足财务公司资金流动性管理的紧急需要。
(三)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粤电财务公司设有董事会及其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公司经理层、监事会和内部稽核部门等机构,在公司规范运作、防范风险管理发挥了重大作用。在面对集团内部股东价值导向与金融政策约束不一致时,公司的决策天平将向集团战略规划、经营政策倾斜的状况,财务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引入优秀的外部机构投资者,优化财务公司股权结构,使法人治理机制更有效的发挥作用;同时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责范围增加资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容,对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运作情况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保证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的有效执行;再者要强化公司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定期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的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监督,保障公司在合法、合规、效益的框架内规范运作。
篇2
关键词:企业 资金预警 分析 研究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进行经营活动的血脉,其高流动性使之能任意转换为其他任何类型的资产,如发生管理不善、资本结构不合理、项目投资失败、信用政策过于宽松等方面情况,极易引发资金风险。“巴林银行”倒闭、“中航油事件”都是由于资金风险管理方面的缺失,给市场和所在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正是由于资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加强资金风险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一、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意义
1.加强资金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规避和降低资金风险,保证资金安全完整。
2.加强资金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在加强资金风险管理、防范资金风险的同时,通过加速应收款及存货的周转率及减少坏账损失等措施,可加快资金周转,减少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加强资金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资金风险管理不仅能促进公司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还有利于进一步发现经营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4.加强资金风险管理首先要对资金风险进行识别,这就需从资金风险的成因入手进行分析。
二、资金风险的成因
1.由于内部人员道德素质不高及管理不善引发的贪污、诈骗、挪用等违法乱纪行为。
2.资金预算管理混乱或缺失,形成借款混乱,举债规模过大、负债利率过高及负债结构失调,导致利息支出增多或者负债资金与企业经营需要不匹配,进而导致资金链断裂。
3.决策随意性大,形成乱投资、乱担保、乱拆借,从而债权债务缠身、资金短缺,给生产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4.信用政策过于宽松,形成大量应收账款,且应收账款催收不及时,发生坏账损失等。
5.内部监督不力。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导致资金管理严重失控、资金流量不明、流动资金不足等,这些资金内部控制的失控状态,加剧了企业的资金风险。
总之,影响企业资金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尽可能采取措施来规避或防范资金风险。
三、企业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一)财务信息失真
相当多的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不完整、不及时。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基层的资金情况,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
(二)监控不力
大中型企业中,对多资金运作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的问题,尽管企业内部设置了一些监督岗位,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信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领导法治意识淡薄,往往是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
(三)资金使用效率低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突出的问题。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财务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投资失误较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欠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誉和赢利能力下降。
四、企业构建资金风险的预警机制
为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企业财务预警分析系统,而做好企业财务预警分析,首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财务预警分析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的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二)建立短期和长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分析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分析系统。在评价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采用经改进的标杆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两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先进水平),一个是不允许值(下限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标杆系数,可以定量化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库存产品积压,质量下降,成本上升,就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
(四)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五)建立企业财务信息数据库
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
(六)加强对企业财务经营资料的分析
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
(七)合理规避财务风险
在财务风险性状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高防范风险的规避、布控、承受、转移和对抗能力,利用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总资产周转率、营运资金占总资产比率等财务指标进行预警分析,施加有效预控。
五、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必须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预警模型中各种指标、财务比率计算的真实性。因此,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前提是企业要有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可以得到一贯执行,否则预警系统的功能将会大打折扣。
其次,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提高财务预警系统的效用。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张,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危机与日俱增,这时的预警功能决不仅仅是计算几个比率,对比几个指标所能实现的,必须创建系统的方法库和模型库,全面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管理学、财务学、运筹学、统计学、模型论和各种优化技术,在重视定量分析的同时加强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最后,加强财务预警系统的后续管理。它可以保证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预警功能的充分发挥。后续管理工作通常包括:日常监管和维护,保证预警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数据接口通畅、数据共享充分;财务业务数据、指标体系、预警临界标准等有序更新。保证预警功能的准确和及时;保障各项数据库的安全和完整,数据是预警系统发挥功能的基础,加强数据库的防病毒入侵、防黑客盗取、防非法操作等措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宁,李哲威.公司资金管理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2]吴建宾.经营工作中如何规避和防范资金风险[J].现代商业,2011
[3]陈永新.浅谈企业资金风险控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4]杜涛.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资金风险的控制与对策[J].中国商界.2010
篇3
关键词:集团资金;风险管理;防范
一、企业资金管理及风险概述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是通过对集团成员单位资金的控制与管理,充分发挥各单位积极性的基础上,让其保留必要的交易性资金,并将多余资金归集到集团,由集团实行统一管理和运用。资金是企业运营的基本要素,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是企业的命脉所在,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袁媛(2012)关注于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风险(现金流风险),把资金风险定义为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即企业可能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或者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支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使企业预期未来收益与实际收益出现偏离的风险;企业资金风险主要有资金安全风险、资金短缺风险和资金效率风险。洪立阳(2011)提出,资金风险是指企业集团资金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偿债能力下降的可能性。杨小舟、台闯(2009)提出,企业的资金风险分为三大类:安全风险、短缺风险、使用效率风险。安全风险指的是资金被挪用、诈骗和贪污的风险;短缺风险指的是企业不能及时、足额地筹集所需资金从而使得企业失去经营盈利的机会,从而产生机会成本;使用效率风险则可以定义为多余现金获得的收益低于贷款利率。
二、资金管理存在的风险
1.安全风险。资金安全风险主要是指资金被挪用、诈骗和贪污的风险。这类风险有来自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完善,资金流失、监控、信息化风险以及外部的支付、对外借款以及票据安全风险。主要表现为未经适当审核及授权随意申请及领用财政拨款,可能导致财政拨款未能专款专用,造成潜在的资金流失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利用率低,资金可监控比例低,造成资金管理难度大;网银、信息化系统安全措施管理不严格,可能导致资金被恶意支付、转账或盗取;违规使用资金、付款,造成经济损失:未履行支付审批程序,或未取得合理授权,而违规支付;付款形式不合理,如违规、超限支付大额现金;对外借款管理不规范,借款手续不完善,导致借款没有签订协议或没有按规定收取利息,造成资金流失;空白票据的购买没有经过审批导致票据使用未能得到有效监督和管理;对购买的票据有没有及时录入财务管控系统;对报废的票据没有加盖报废章,造成资金损失;未定期对应收/应付票据实物与台账进行核对。
2.短缺风险。资金短缺风险是指企业不能及时、足额地筹集到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从而导致企业放弃供应商提供的现金折扣、低价甚至亏本出售存货和项目、无法及时清偿债务导致信用等级恶化、被迫破产重组或被收购等。资金短缺风险主要有以下因素所致,如融资风险、融资计划未能完成,导致现金流短缺,影响正常经营;信用风险、未能如约支付到期借款本、息,影响信贷信用等级;应收账款风险、应收账款中不良资产金额巨大,形成损失挂账未处理,造成财务账务处理偏差。
3.资金核算风险。资金核算风险主要是企业内部账务处理不当或收款及合同管理所导致的资金未及时入账等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账目管理风险,缺乏定期盘点、对现金盘点的结果缺乏有效地审核、有差异的盘点账务处理不及时造成资金流失;(银行)账户管理风险,对银行账户缺乏定期核查,导致存在大额长期挂账未达账项没有及时清理,譬如账面余额与明细不一致,资金分散,资金利用率低;合同管理风险、销售及工程合同信息不全,录入信息不准确,使得实际的项目资金使用信息与入账信息不一致,从而影响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产生错报、漏报潜在风险;资金盘点风险,缺乏定期盘点、对现金盘点的结果缺乏有效地审核、有差异的盘点账务处理不及时造成资金流失。
4.资金预算管理风险。资金预算管理风险是指企业编制资金预算由于对内部经营或外部形势考虑不周全,使得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与预算出现偏差,导致的资金流风险,主要有预算编制风险及执行风险。预算编制风险、各部门之间沟通困难,以致预算编制数据难收集、数据不准确,造成预算编制偏差,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未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和内部资源条件等因素,导致预算编制偏差。预算执行风险,现金流量预算执行偏差较大,发生预算外事项使得资金来源或支出与原来发生偏差。
三、资金风险管理与措施
1.资金安全风险管理。根据前文所述,资金安全风险主要是各种因素或次级风险共同作用,形成资金、票据使用与管理上的各种风险,容易造成资金使用低效或产生资产损失的可能性。资金安全风险管理重在事前防范,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健全资金管理的内控机制来堵住各种安全漏洞,第一、建立健全授权审批制度,按照规定的权限和制度办理资金收付业务;第二、贯彻内部牵制原则,确保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加强员工专业素养和安全道德教育;第三,加强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审计调查工作,监督内部控制措施和程序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与薄弱环节,杜绝资金风险发生。
2.资金短缺风险管理。根据前文关于风险的因素分析,资金短缺风险包括前因型的融资风险、应收账款风险、资金运营低效风险、资金运作计划风险和后果型的信用风险。形成短缺风险的原因有:激进的筹资政策、宽松的信用政策、片面追求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投资项目周期长以及过多采用债务性融资等。针对资金短缺风险,可从以下几方面改善:一是从经营战略上高度重视资金短缺风险。二是优化资本结构,流动资金与项目资金匹配使用,避免长短期资金错配造成资金风险。三是加强经营性营运资本的管理,合理利用对外负债,比如应付账款、应交税金等不带息负债。四是拓宽融资渠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取多种融资方式,避免单一融资所产生的融资风险。比如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可转债等,上市公司还有增发以及配股等方式。五是保持财务弹性,企业不能一味追求资金使用效率而忽视了资金的流动性及资金的安全性,即使在经营状况良好、融资比较便利时也应适当控制负债比率,保持融资能力以满足生产经营中临时性、突发性事件所引起的资金需求。
3.资金使用效率风险管理。简单来说,资金使用效率风险可以概括为多余现金获得的收益低于贷款利率。当一个企业既持有大量现金又有巨额银行借款时,若非行业特点或经营战略原因,则很可能存在资金使用效率风险。
解决使用效率风险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加强应收债权的回收,企业可在销售信用标准与增加收入而增加应收款项的机会成本、收账费用以及坏账成本之间取得良好的均衡。二是利用“现金池”管理方式,盘活企业资金。三是谨慎投资有价证券,平衡风险与收益,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最大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资金预算风险管理。如前所述,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预算管理工作的相关风险主要有预算编制风险和预算执行风险。
预算编制风险,体现在集团公司与项目公司、各级公司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以致预算编制数据难以收集、数据不准确,造成预算编制变差;有时是未考虑国家政策和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资金需求和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因素导致预算编制偏差的可能性。主要风险因素有预算数据信息收集不完整、不准确,未考虑国家政策和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等。预算执行风险,主要是预算外资金使用事项较多,现金流量预算执行偏差较大,导致资金使用与管理出现计划外偏差,降低了预算控制的有效性等可能性。主要风险因素有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管理不严格等。
本文总结了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解方法与措施,希望对企业集团资金风险管理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袁媛.电网企业资金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2012(12).
[2]杨小舟,台闯.货币资金风险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9(03),39-40.
[3]商晓谦.对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2(2).
[4]王稳,王东.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展望[J].审计研究.2010.4.
篇4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信息经济时代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营运资金的安全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企业强化营运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新形势;营运资金管理;企业;有效方法
引言
营运资金(营运资本)是指企业在某时点内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净额,包括了现金、存货、应收账款以及有价证券等占用资金,关乎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营。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安全的营运资金管理能保障企业获取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降低财务风险,可以说营运资金管理与企业资金的流动性、收益性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强化营运资金管理,发挥营运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当前企业开展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形势下企业强化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营运资金短缺
营运资金是进行营运资金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维持正常经营的基础。不过,目前国内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营运资金短缺的问题,企业在营运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面临着巨大的营运资金管理风险。
(二)营运资金管理意识薄弱
经济效益是企业最直接、最重要的生产目的,这使得企业管理者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国内的一些企业管理者不仅在意识上,还在资金、人力等资源上都放在扩大生产规模、创新科技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反而忽视了在管理手段上的创新和管理思想的宣传。同时,一些企业还缺乏营运资金管理方法,导致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出现混乱的现象,更有甚者,一些企业还未设置合理的财务管理机构,财务工作人员队伍也不健全。
(三)营运资金管理模式落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和信息经济时代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一些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上仍然保留了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未根据新形势企业财务管理现在的分析和研究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陈旧、落后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企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四)货币资金管理效率偏低
货币资金管理效率偏低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企业的资金流动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一旦企业对货币资金缺乏有效的管理,就会无法准备把握企业货币资金的实际流动量和需求量。一些企业如果货币资金占用量过少的话,就无法保障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营资金周转;一些企业因缺乏现金储备,在增加资金需求量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企业因无法增加货币资金的投入,就会给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探讨新形势下企业强化营运资金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增加运营资金
企业的盈利水平关系企业运营资金的多少,对企业的正常运作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企业提高盈利水平主要依靠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来实现。一方面企业的产品成本要低,以价格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另一方面是质量好,以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同时,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也是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动力,在企业产品的盈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增加一倍的话,企业的经济效益仍然会有所增长。
(二)建立科学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
1.优化资金结构。企业的资金分配在各个构成中比例不一,使得企业在流动资金的整体变现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了企业流动资金的置存损失。为此,企业必须对流动负债资金、长期负债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此来满足企业流动资金波动性的需要。
2.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建立财务结算中心是强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财务结算中心在企业资本的扩张、收购和兼并等方面都有较强的实用性,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整体资金利用率。
3.设置财务监督部门。财务监督部门的设置主要是针对企业财会工作人员和资金流向情况两方面,能防止一些财会人员因工作疏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确保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建立完善的企业营运资金风险控制机制
针对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风险问题,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营运资金风险控制机制,进而强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主要包括了企业资金授权、审批制度和内部资金集中管理调拨控制两个重要制度。企业资金的授权和审批制度建立上,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结合宏观的市场经济环境建立资金分级的授权和审批标准,在对资金的管理使用上必须根据审定后的资金额度和范围。同时,企业还应该监督财会工作人员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和管理现状进行跟踪,并及时反馈,以更好的保证资金安全高效的使用。在企业内部之间集中管理调拨控制上,企业要根据各级部门的实际资金需求筹集资金,并通过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来降低融资的成本,进而更加合理的分配给各级部门。同时对各级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及时记录、控制和监督,以控制企业营运管理中的风险。
(四)强化货币资金管理
企业的营运资金从原始的货币状态转为实物形态,再由销售转为货币形态。可见,货币资金是企业营运资金的关键组成部分,货币资金管理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企业必须强化货币资金管理。在强化货币资金管理工作中,企业应该按职能分割、相互制约的原则建立健全的现金盘点制度、货币资金收支管理制度和核对银行账款制度;企业还应该在内部黑设置财务、出纳和会计等工作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做到责任到人。强化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工作具体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企业可以使用货币资金持有量模型,在认真分析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基础上,确定企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避免企业出现资金闲置的现象。其次,企业要转变传统的还款方式,降低利息费用支出,主要可以通过集中资金的方式来偿还一些因资金成本较高带来的企业负债。最后,企业要提高货币资金的利用率,可以通过延迟付款和加速收款的两种方式来实现,同时企业要利用货币资金的浮游量来实现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有效同步。
三、结语
总之,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增加运营资金,建立完善的企业营运资金风险控制机制,强化货币资金管理,建立科学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等方法,强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利群.企业的资金风险管理分析及控制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1,23(11):19-20.
[2]李争光,李萍,施鲁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1,09(12):25-26.
篇5
(一)资金较为分散,没有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
现阶段,某些企业对于资金的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致使对资金的控制能力严重不足,进而造成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够高,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没有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使得企业在办理各种业务时,对相关的资金流动程度没有进行统一管理,缺乏有效监管、监督,面临较大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在内部资金管理中没有合理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有的企业甚至还存在用手工进行记账的现象,信息化程度较低,进而使得对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不及时;另外有的企业仅仅是借助相关的账务分析和处理软件,缺乏对票据和现金等的分析处理,因为没有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使得企业对资金的管理制度没有形成统一的营运方式,同时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对资金进行管理时效率不够高。[1]
(二)企业经营性资金不足以及缺乏资金风险管理
企业经营性资金不足主要由于对固定资产的投入比例过大,导致日常运转的资金较少;再加之企业需要不断地扩张,相对应的就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而企业不能及时提供所需要的流动资金,同时对流动资金也不能进行及时的补充,这就给企业的经营、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另外,现阶段还存在一些企业不重视企业资金风险管理,没有建立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账户管理凌乱等,对于企业的资金流动,不根据企业的现实状况进行合理地运用,这就导致企业的资金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三)企业内部资金管理意识不强,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缺乏科学、合理以及有效的制度和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内部资金管理意识不够强。企业要进一步的发展和运营,就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资金的使用和所需的流动资金进行分析、研究,积极地寻找满足自己企业运营、使用以及筹集的资金计划和方式。[2]企业资金链在什么情况下能顺利连接、顺利连接的情况下如何才能顺利地运转以及怎样保持企业持续盈利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企业内部建立健全资金预算管理体系
企业内部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成分是资金预算,它也是在事前对资金的运用、流动等进行有效地控制。在企业内部资金管理过程中,对现金流进行预算,使得把企业内部各个生产、经营活动转成现金收支,给企业的经营计划和战略制定有积极地影响。另外,运用现金流进行预算,可以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使用、流动等情况进行合理地规划,切实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良好运转,从而为实现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风险分析机制和预警机制,促进现金流管理
企业内部资金管理过程中,对于现金流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不足要通过企业内部的识别和审计方式进行发现,以便采取有效地措施校正存在的问题,补充事前、事中对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和控制的不足。[3]同时,还应该对现金流创建满足本企业的预警机制,设定相关的预警标准,以便及时有效地对现金进行预警;参照国内外对企业现金流管理的方法,再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创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方式,有效地解决现金流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在建立风险分析机制和预警机制的基础上,对现金流的管理流程和相关制度的建立有积极地影响,可以更好地进行事中控制,比如:投资项目的评估流程、各个业务的付款流程、备用资金的借用流程以及对流动资金的指出流程等环节;而在制度方面,比如有:信用的赊销制度、应收账款相关的管理制度等。同时,还需要把以上的各种流程和制度与相关的管理人员相联系,作为他们绩效考评的参考,便于流程和制度的开展。
(三)提升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的意识
对于企业的现金流,不要局限于了解、认识的基础上,内部资金管理主要是事后进行分析,缺乏在事中进行控制,同时也缺乏在事前进行相应地安排、预测。只有当一些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比如当缺乏资金购买原材料、给工人没钱发工资等情况时,相关的管理人员才会意识到现金的关键性。所以,企业内部资金管理过程中,就应该从思想上对现金流进行重视。
三、结束语
篇6
[关键词]企业;资金风险;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108-02
1 企业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第一,财务信息失真。相当多的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不完整、不及时。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基层的资金情况,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
第二,监控不力。大中型企业中,对多资金运作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的问题,尽管企业内部设置了一些监督岗位,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信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领导法治意识淡薄,往往是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
第三,资金使用效率低。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突出的问题。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财务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投资失误较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欠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誉和赢利能力下降。
2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第一,投资风险分析。在企业中,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造成严重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当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风险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不能达到预期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动态现象,具有很强的传导性。一个企业的风险会传导到另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风险可能会使其他部门遭受损失,产生风险传导的连锁效应。因此,本文所讲的组织风险传导是指风险在组织内部的多个相关利益单位之间进行传递和影响。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即所谓多元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最终破产也是不足为怪的。
第二,资本运营分析。在资金营运方面,企业集团流动资产中,若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由于存货流动性差,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企业过于注重销售业绩,而忽视应收账款控制状况的问题。有时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企业在赊销过程中,由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会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将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第三,收益分配分析。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而且与公司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涉及企业的长远发展。股利政策的制定,主要涉及如何确定股利支付比率、以何种形式发放股利、股利政策的稳定性等。股利政策可被看做是表明公司发展状况的重要信息,除重大的投资机会、未来收入的重大变动等特殊情况外,公司通常倾向于较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
3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
第一,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应从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内部审计等方面入手。在资金使用方面,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资金分级审批标准和权限,按审定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安排支出,对外担保权、对外投资权应进行严格地限制,而且应配备一套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
第二,加强资金筹集管理。财务人员要树立起企业资金成本与财务风险理念,建立健全以控制财务风险、控制资金成本、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等为主要内容的资金控制制度和决策制度。资金筹措包括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和合理选择筹资方式。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选择诸如趋势预测、销售百分比、定性预测等资金量预测方法。选择多种筹资方式,如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发行债券、贷款、商业信用等,分散筹资风险,做好事前控制。
第三,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资金管理的目标应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率性、收益性。实施适度的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上述作用。如建立结算中心制度或成立资金调度中心,统筹管理企业的各项资金,使各部门、各下级单位的资金往来全部纳入财务部门的控制之下,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从而达到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的问题,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也可以通过建立财务中心或内部银行,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由财务中心或内部银行负责与银行的往来业务,下属单位仅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
第四,推行资金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中采用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资金预算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部分,企业要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资金安排,增强现金保障能力。统筹规划生产经营与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给,科学预测预算年度现金收支、结余与不足,合理确定现金收支规模,安全高效地做好资金筹划工作,加强现金流入流出全过程预算控制,做好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监督与考核。
第五,加快应收款项及存货周转。企业要积极开展存货和应收款项的清理,严格控制存货和应收款项规模与增长速度,加快存货及应收款项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努力推进精益生产,加快生产环节的物料流转速度,减少过程积压。做好销售预测,坚持以销定产,根据生产计划,确定合理库存水平,创新营销模式,努力提高预收款比例,减少预付款金额。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加强货款回收管理,落实催收责任,从合同签订、资金结算、款项催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加快现金回流,提高应收账款周转速度。
第六,建立预警监测机制。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资金风险预警监测机制,从资金供给、资金投放、周转效率、债务风险水平等方面建立和完善预警监测指标体系,确定重点监测对象和监测领域,认真分析资产负债率、带息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等重要指标变动情况,重点关注到期债务,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 营运资金安全 风险识别 防范措施
一、绪论
近几年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例子层出不穷,资金紧张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温州小企业倒闭潮,政策调控致房企资金紧张,稀土材料的暴涨暴跌,股市的低迷,银根的紧缩,投机炒作风行等,复杂的经济形势使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举步维艰,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使企业面临诸多风险。其中营运资金风险首当其冲,如何加强营运资金风险的管理,是保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本文将从中小企业日常营运资金的管理入手,结合内控制度深入分析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风险和防范措施。
二、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内部资金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没有雄厚的资本积累,资金量有限,管理基础薄弱,业务流程也没有大企业规范,所以首先应做好自身的内部资金各环节的管理,确保稳定生产,避免资金损失是首要任务。在内部资金环节应注意两个风险。
1.最低“存量资金”断流的风险
最低“存量资金”是企业维持日常生产的最低存款保证额。包括如基本工资支出、维护生产正常进行的水电费支出、应按时上缴的税款、需定期偿还的贷款及利息等。日常资金支出困难,必然造成企业人员及生产不稳定、企业的信用等级下降等不良后果。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最终会导致企业无法维持正常运转,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倒闭的风险。
2.内部资金业务环节的风险
企业的内部资金业务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是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的资金收付工作,但往往由于对日常工作疏于防范,从而造成资金收支差错、丢失、挪用、被盗等风险,产生不必要的资金损失。
(二)内部存货风险
风险存货是企业可变现的流动资产,存货的安全关系到企业资金的安全。特别是中小企业不具备大企业大批采购成本低以及帐期长的优势,往往占压更多的资金,如果再对存货管理不善可能会造成更大的资金风险。
(三)外部往来业务中存在的资金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主要的资金往来单位是客户、供应商和银行。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的业务往来同资金业务一样贯穿于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在这些业务过程中经常会存在收款困难、材料供应不足、采购质次价高材料以及遭受欺诈等风险,都会造成资金的损失。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业务主要是日常的资金收付业务和融资业务,在与银行合作的过程中,管理不当也会产生日常业务的资金风险,以及对融资缺乏筹划造成资金紧张或融资困难的风险。
(四)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资金风险
企业的发展要靠经营策略的不断调整来适应市场的变化,经营策略的调整要靠合理的判断,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具有灵活的优势,但也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少企业在经营策略上的失误,导致资本结构不合理,从而造成了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当经营策略失误的后果最终反映到资金链这一层面时,可能已经导致资金链断裂而无法挽回。
三、产生营运资金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对日常资金情况监控不到位、业务流程缺乏控制
“企业存续期内经营活动的需要现金需求量波动频繁,企业不可能永远持有充足的现金供给量,加之外界偶发因素影响,现金风险的存在有着其显著的客观性。”有些企业日常资金支出虽按预算执行,但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未能灵活处理,没有及时调整和平衡资金收支,造成支出安排不合理,主次不分,导致基本支出的缺口,无法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即使对日常资金收支调整到位了,但如果在资金业务流程的整个过程中,对内部人员和业务流程缺乏控制,没有严格的内部审核及牵制制度,日常工作麻痹大意、疏于防范,仍会造成资金收支差错甚至丢失、挪用等风险。这些虽属老生常谈,但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最直接而且数额巨大,此类事件不仅在企业,而且在金融部门,政府单位仍时有发生。
(二)存货管理不到位
有些中小企业由于管理水平低,在存货管理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企业从采购入库开始到生产及销售各环节安排不合理,各环节大量存放,可能会因管理不当造成存货毁损丢失、占压过多、周转不畅。尤其是一些存货价值高的企业,比如稀土材料加工企业,材料价值非常高,生产链长,产品体积小数量多不好管理。不但给日常管理带来压力,还会产生资金损失和资金沉淀的风险。
(三)缺乏对外部往来单位信用管理与合作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限制,所以自身信用度不高,与大企业合作往往处于弱势,需求得不到满足;与小企业合作也担心对方的信用问题。
目前社会信用情况复杂,与往来单位的资金风险在不断加大。对于“客户信用管理不到位,结算方式选择不当,账款回收不力等,可能导致销售款项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诈”。对于供应商,缺乏信用调查,“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对于合作的银行,如果银行的内部管理有漏洞,又不能靠企业单方面监控来解决,也会带来资金风险。加之在日常管理中,企业与往来单位不及时对账,缺乏协作沟通,缺乏相互信任,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都可能造成往来资金的风险。
(四)分析决策不到位导致资本结构不合理造成资金风险
中小企业经营风格各异,很多决策都体现着经营者的主观意志。比如“不少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过于关注强调企业资金安全性,如何满足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求,降低资金占用等方面,而没有强调营运资金结构的管理,缺乏一个柔性的流动资金配置结构。”还有很多经营者对盈利能力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更为关注,而缺乏对资产质量状况和债务风险状况等相关指标的重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采取激进的策略,导致由于分析不全面,决策不当造成资金紧张甚至资金链断裂风险。
四、应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内部资金业务流程的监控
企业在正常收支的同时必须保证维持日常经营所需最低资金额度。财务在执行年度资金预算的基础上,应加强日常监控,把日常收入和支出分为重点的几部分,尤其是几个基本支出大项是每月必须确保的,由财务人员每月初编制上月资金收支情况,同时编制本月资金收支计划,报财务主管审核上报总经理审批。本月支出时要首先确保维持日常生产的资金到位,再按剩余额度审批后逐项安排支出。如果资金紧张需随时更新资金情况和收支计划,便于对将要出现的问题提早采取应对措施。
在收支业务过程中严格执行资金管理环节的内控制度,防范由于内部管理漏洞造成资金损失的风险。做到会计与出纳岗位分离;支票保管与印章保管分离;银行印鉴章分开保管;支出审批、审核、付款各岗位责任分工明确;及时传递凭证记帐和对帐;财务主管定期或不定期审核银行对帐情况和库存现金情况;重点监控大额资金支出情况;对大额汇款退回重汇增加原因说明审批手续。总之通过严格的付款手续、岗位的互相牵制和及时的对帐等措施把内部资金风险降到最低。
(二)加强存货管理,加快周转速度
中小企业应体现小而灵的特点,发挥优势,加快存货周转速度,包括做好从采购环节开始到成品销售出库的各环节的存货管理。正常情况下企业采购原材料应根据产品订单情况、排产计划和生产周期等因素确定材料的最低库存量,采购过程中控制好采购批量和节奏,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资金占用。后续各环节的存货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快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包括对生产在线的材料加强管理,防止毁损、丢失、被盗,对生产链较长,材料价值高的企业,必要时在生产中间环节增加库房或专人统一管理,增设监控防护装置,保证物料安全。对于需要外派加工的材料,要控制好外派加工和收回的节奏,尽量避免大量待加工材料存放在外单位的情况,防止物料风险发生,同时加长应付帐款结算周期,应付账款不仅可作为短期融资的一种手段,而且一旦材料无法收回,可用其低偿损失。另外对于存放时间较长不用的材料,要定期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
(三)加强往来单位信用管理和协作
对于客户,销售部门应将信用管理作为重点监控的首要工作,同时财务及时将应收账款情况反馈给销售部门以便加强回收,尽可能协商收取一定比例的预收货款以缓解购买原材料的资金压力;对于供应商,采购部门在考察后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逐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最好能签订长期的框架协议,以保证材料的长期稳定供应,财务严格按验收入库单和合同规定的帐期支付对方货款,不随意拖欠货款以提高自身信用度,遇原材料供应紧张或资金紧张,利用良好的合作关系寻求支持渡过难关。对采购固定资产等大额的往来款项利用信用证等担保付款方式,避免产生纠纷。在合作过程中企业逐步建立起自身的良好信誉也尤为重要,比如,我们对二十多家外协加工单位的付款周期是三个月,财务从不随意拖欠加工费,建立了良好的信用,外协单位对我们极为信任,偶尔由于偿还贷款暂时需要资金周转时,他们会全力支持暂缓收款。
另外选择管理规范的银行和选择好的往来单位同样重要。在与银行的日常业务中企业自身应先加强监控,及时对账避免出错,靠自身无法控制的,只能选择规避风险。比如,我单位在某国有四大银行之一开设基本户通过银行工资,有一次在周一已在银行办理完工资手续,钱已从账上划走,一周后职工反映未收到工资,经调查银行忘了上传数据,银行内部没有及时对帐所以未发现问题。后来此情况仍常有发生,反映出银行内部管理的混乱,为规避自身资金风险,我们只能放弃该银行,去选择管理相对可靠的银行,这在银行业竞争激烈的现在并不困难。
在选择好合作银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需要,积极寻求贷款支持,在这方面中小企业虽没有大企业的优势,但通过与银行不断的沟通,并选择合适的时机,比如业绩比较好时或国家银根放松时,取得贷款并不困难。重要的是贷款后的筹划,通过在银行占用一定的授信额度,进行流动资金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专款专用,不能用在长期投资上造成回收周期长还款困难;如需长期投资贷款,也要长短期搭配,防止长期占压资金无法及时收回的情况;按时支付贷款利息和偿还贷款提高信用度。另外,在企业资金较宽裕时,可能暂时不需要银行贷款,但还需适当的维持一定的授信额度以保持贷款的连续性,否则一旦中断以后贷款可能会更加困难,这时尽量将适当比例的贷款和银行票据结合使用,以降低财务费用负担。这样与银行保持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旦资金紧张遇银根缩紧时,银行也会根据企业的情况及合作的关系给予帮助。
(四)加强相关指标分析,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中小企业应借鉴大型企业的管理经验并结合自身灵活应变的优势,通过加强分析并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一些重点监控指标作为决策的指导,常用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分四方面内容“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经营增长状况”,企业应依据财务报表各相关指标的情况定期进行监控和分析。尤其是一些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在关注盈利能力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的同时,还需关注资产质量状况:包括基本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和修正指标不良资产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现金回收率。以及债务风险状况:包括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和修正指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关注现金流量表中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主的各项指标情况。在确定经营策略时,“企业要综合考虑抵御风险的能力、筹资能力、对风险偏好等权衡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确定营运资金的筹集策略,以降低流动性风险,增加企业的收益。”避免因资本结构失衡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五、结语
总之,中小企业要规避营运资金的风险,就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加强内部各环节的管理、加强对外部相关单位的管理与协作、加强对经营策略的合理分析和判断。企业只有自己强身健体,有效的规避资金风险,才能保证血液的畅通。在市场变幻莫测的今天,新的风险还会不断出现。随着上市公司内控建设的逐步完善,中小企业的管理也必然逐步走向规范。作为一个财务工作者,有责任帮助经营者做好参谋,不断发现新的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建议,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峰.搭建资金管理中心创造资金集中管理价值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 2011年8月
[2]刘宁.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的探究,中国外资,2011年第10期
[3]刘涛,虎恩波.营运资金风险管理防范与应对措施,经营管理者,2009年第24期
篇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各个行业中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其中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与建国早期相比有了明显的变换,但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水利水电施工进度管理以及不能适用于现代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文章主要针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分析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控制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我国政府扶持的建设,其对于我国工业活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重要影响。而随着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其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风险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因此,有效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是实现其建设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若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做好施工进度风险控制,能够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效率,能够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以及工程质量的提升。
1现阶段我国大型水利水电施工进度中的相关风险
水利水电施工进度风险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风险,相关风险的鉴别是指对出现的风险事件所导致出现的相关连锁反应以及反应导致的结果进行全面的调查以及何时,在我国现阶段的大型水利水电施工进度中的相关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中出现的客观不确定因素[1]。(2)未能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3)没有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分级,不重视风险评估图形的制作。(4)未能对上述因素进行全面的整合,没有正确认识施工进度风险控制对施工工期以及施工质量的积极作用[2]。
2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控制
施工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于施工自然环境风险以及社会环境风险。自然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与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天气因素不确定而导致的施工进度影响、勘测位置以及水文环境调查不完善导致的相关地质因素风险[3]。而所谓的社会环境风险主要是来源于施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与周围居民或单位以及个人之间由于施工所产生的各种纠纷。(1)施工资金风险。施工资金风险主要是指施工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资金控制所导致的资金风险,这主要与施工单位与承包商在成本竞标以及实际成本之间存在差异、以及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频繁的施工计划更改导致施工时限的延长、此外,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违规操作导致的罚款以及不注意原材料的保管与质检等方面都会导致施工资金风险[5]。(2)施工技术风险。水利工程中所出现的施工技术风险主要来源于施工设计以及施工技术。施工设计风险主要是由于工程在实际施工前,工程设计图纸存在设计不完善或设计参数错误等情形而导致的。施工技术风险主要是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所运用的施工技术与设计所要求的施工技术存在出入而导致引发的风险。施工技术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施工进展顺利的前提,技术应用需要结合工程设计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多方论证。
3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主要是由于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环境因素、资金因素以及技术因素所造成的损失。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的阐述进行分析,能够得出下述结论:(1)施工进度风险具有客观性,其客观性是指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进度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且这一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施工进度风险仅能够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及合理的控制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机率[5]。(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具有双重性,其具有消极的作用,同时也具有积极的作用,这就是策略中常提及的“双刃剑”,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将风险转化为水利水电工程中优秀的部分。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也导致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首先主要加强施工现场的检测,对施工期间的气象变化进行掌握,与当地的气象局做好沟通与交流,并对施工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并对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进程分析,做好地质风险的调查,对现场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分级,重视风险评估图形的制作。并与施工周围的相关单位、居民做好沟通,获得其理解,并规范施工操作,避免对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1)施工资金风险管理。施工资金风险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风险以及筹资风险,因此,施工资金风险管理主要由自有资金风险管理以及筹资风险管理这两方面进行。自有资金风险管理首先主要对企业效益进行合理分配并且重视企业资金周转,避免缺乏流动资金造成来的工程施工影响。在筹资风险方面,首先主要对施工单位信用进行评估,然后对租赁筹资风险一级银行贷款风险进行评估,有效控制筹资风险。(2)施工技术风险管理。施工技术风险管理需要控制好工程设计以及施工技术。首先对工程设计中的错误进行纠正,并对设计更改所导致的工期延误进行控制,避免损失的扩大。在施工技术管理方面,首先需要对施工技术使用不规范的情况进行控制,根据施工计划调整施工技术。
4结束语
从大型水利工程施工进度风险现状可得出,目前大型水利工程施工进度风险主要出现于施工环境风险、施工资金风险以及施工技术风险这几方面,因此需要根据其风险来源以及客观因素进行风险控制,才能够提高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卓甫,欧阳红祥,李红仙等.水利水电施工搭接网络进度风险计算[J].水利学报,2013,12(15):98-102.
[2]姜洪日.水利水电施工进度计划风险的计算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15):218-219.
[3]万平.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5(23):488-489.
[4]杨迎秋.水利水电施工进度计划的风险分析[J].大科技,2014,21(19):173-174.
篇9
如果说中国的银行业进入了一个变革的时代,相信多数人都会同意。在WTO协议下人民币经营业务将于2008年底对外资开放,银行业正面临整固甚至重新洗牌。其实变革已经开始。揭开帷幕的,不是或在门外虎视眈眈、或在国内奔走合资的海外银行,而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起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中国人民银行于5月24日《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短期融资券。这项政策举动并未引起媒体多少关注,但是它对中国的银行业和资本市场却可能带来革命性的冲击,只不过这场革命是静悄悄的,其结果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简单地说,短期融资券的出现,实际上代表着公司债券市场的启动。目前这个市场只对机构投资者开放,只做短期债券,但是意义极为深远。它绕过了各个行政部门的审批门槛,打破了银行对融资的垄断,使企业直接与资金接轨。
短期融资券发足伊始,已有中国联通、中石化等大型企业对此表示浓厚兴趣。笔者估计今年短期融资券发行金额会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明年应可以超过5000亿元。比起银行现有的八兆六千亿元短期贷款余额,融资券市场只是一个区区小数,不过它却拉走了各银行最优质的客户,因此对银行业的冲击甚为深远。
从宏观角度上看,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启动,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正面作用。
首先对企业来讲,融资成本大幅降低。银行的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基本利率为5.58%,而短期融资券利率不到3%。中国的资金流动性泛滥,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长期低下,不过企业筹资却必须进银行的门,还不时受信贷调控政策的干扰。资本市场融资为高信用度优质企业提供了新的选择,可以大大降低它们的融资成本。
其次,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中国金融市场上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调。公司债市场的欠缺和A股市场目前的困境,使95%以上的企业资金依赖于银行贷款。这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系中绝无仅有,也十分危险。通过融资券,将部分资金风险转移到非银行机构投资者,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再者,这样做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中国的银行利率本质上还是由国家决定的。理论上讲,银行在利率上下浮动方面有一定的酌情权,但是债券市场并不成熟,利率曲线也不完善,银行很难据此进行风险管理。没有以市场供求为依据的商业利率,就没有有效率的资金分配,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产业结构的失调。
发展公司债市场,在宏观上是正确的。它对减低企业融资成本、控制金融风险、优化资源配置都会起到正面效果,但同时也对银行形成重大冲击。银行们也许现在还没意识到优质客户流向债券市场对它们的影响,可能不亚于外资银行的侵入。只是这场革命在“润物细无声”中展开。
篇10
近几年,建筑市场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即施工企业众多,建设项目相对较少,导致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施工企业以低价中标的项目较多,业主对施工单位要求越来越苛刻,往往将王程项目的风险转嫁给施工企业,而施工企业为了中标,不得不做出让步,项目风险大大增加,再加上工程项目投资大、生产周期长。不可预见因素多,导致工程项目面临诸多风险,项目风险管理必须引起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针对加强风险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在施工企业中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根据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应对三个方面,因而内部审计所要进行的风险管理审计就是对这二方面的再检查。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总目标是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按照组织风险管理方针和策略的部署,以风险管理目标为标准,审核被审计部门在风险识别、评价和应对等方面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损失可能发生之前作出最有效的安排,使损失发生后所需的资源与保持有效经营所必要的资源能够达成适度平衡,帮助组织实现预期目标。
一、施工企业的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对风险的识 风险识别就是对施工企业所面临的潜在的各类内外部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风险进行定性研究,施工企业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可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判断。
1 收集资料,资料和数据能否掌握,是否完整都会影响项目风险损失的大小,能帮助识别风险的具体因素有下列几个方面:
(1)项目合同书,项目合同签订后,合同中要求的内容涉及到多种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会遇到的风险,例如,项目施工中明确了对原料,工艺和设备、技术等的要求,要识别项目风险,可从识别合同内容涉及到的多种不确定性入手,而合同书中的主要内容则为此提供了大量信息。
(2)项目的前提、假设和制约因素,项目的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或其他文件一般都是在若干假设、前提和预测的基础上做出的,这些前提和假设在项目实施期间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因此,项目的前提和假设之中隐藏着风险。
任何一个项目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受到许多内外因素的制约。其中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因素都是项目活动主体无法回避的。例如,对于某个铁路三电项目,政府规划部门规定了铁路线路,要求施工时不得破坏沿线自然环境、雨季不能施工等等。这些都是项目的制约因素,都不是项目管理者所能控制的,其中也隐藏着风险。
(3)可与本项目类比的先例。以前做过的,同本项目类似的项目及其经验教训对于识别项目的风险非常有效,甚至以前项目的财务资料,如费用估算、会计账目等都有助于识别本项目的风险,
2 根据资料分析判断施工企业目前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项目合同管理风险。合同是平等经济主体之间的协议,但企业往往没有严格执行合同签订的运作模式,造成合同管理风险。
(2)企业信用风险。有些施工企业由于债权较高,前期实现的利润不能形成现金流,呈现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情况,不少企业利用银行贷款补充流动资金,造成资产负债率逐年增加,企业信用评价指数降低,给企业带来信用风险。
(3)项目财务风险。工程项目会遇到的财务风险很多,主要有资金风险和税收风险,资金风险主要指有些项目资金不足。这样就加大了施工企业货币资金的垫付量,再加上企业资本经营需要的资金,财务费用支出额度较大,施工设备的大额购置支出,加大了施工企业的资金风险。
(4]项目施工管理风险。施工管理风险是和企业的管理流程,管理水平、管理机制息息相关的,是施工企业能自身控制的主要风险。
(5)项目垫资风险。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通常面临承接工程就要垫资,不承接工程就没活干的两难局面,固定成本支出承接垫资工程,可能遇到工程完工却无法收回垫付资金的风险。
(6)拖欠工程款风险。建设方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履行合同,拖欠大额工程款,往往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施工企业的风险评估
在风险识别和初步分类之后,下一步就要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主要是应用各种管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最终定量估计风险大小。
1 定量方法是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对目标影响程度,用具有实际意义的数量描述,如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用概率来表示,对目标影响程度用损失金额来表0示,即运用数量方法评估并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具体评估时,可根据项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定量方法来分析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的成因、风险造成的损失或带来的机会等变量在未来变化的概率分布来确定风险的高低。
2 定性方法是直接用文字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对目标的影响程度,如“极低”、“低”、“中等”、“高”、“极高”等,即运用定性术语评估并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调查了解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了解被审计单位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并做出记录,描述,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评估控制风险。初步评价实际上就是评价施工企业会计与内部控制,防止或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的过程。
通常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将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部分或全部认定的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1)企业内部控制失效:(2)难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评价:(3)不打算进行符合性测试。
对某项会计财务报表认定而言,如果同时出现以下情况,则不应评价其控制风险处于高水平:(1)相关内部控制可能防止,发现、纠正重大错弊;(2)拟进行符合性测试。
内审人员要先行评价活动的风险,并在实际过程中不断地根据获得的新情况修正最初的评价。即将评价贯穿于企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以确保企业经营者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将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降至最低,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三、施工企业的风险应对
内部审计在识别风险并进行相应风险评估后,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构并结合管理者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采取应对措施,风险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风险回避,指采取措施避免可产生风险的活动。如在签订合同时,要善于利用合同中的条款限制回避风险,切忌盲目接受业主的某种免责条款,达到风险在双方的合理分配。合同审计是内部审计源头的把关之举,签约前进行程序性评审和合同文本评审以保证合同的合法与合规:对合同条款项目审查,对合同执行进行可行性研究,尤其是敏感问题如工程款句题、材料付款问题,需经过仔细商榷,杜绝合同管理失误的经济责任。
2 风险降低:指采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组织可接受的范围内。如垫资合同,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合同中的规定检查分析施工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详细研究合同中的回款要约说明,看合同的签订是否经过民主决策,有无程序不当造成的风险,以确保垫资工程款的顺利回收。
3 风险转移:指通过转嫁风险或与他人共担风险,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管理者的可容忍范围之内。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任务后,及时与材料供应商签定材料采购合同,可以有效地防止材料涨价给施王企业带来损失;工程款回收和付款约定,可以在与材料商在合同管理上落实招投标,合理转嫁资金风险,在所有劳务用工和材料采购付款条件中都写明业主付款后,再按业主付款比例付款,风险共担,降低资金风险和管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