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急救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触电急救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电工基础》是一门传统课程,在理论上主要围绕一些经典的电路理论与电路分析开展教学。笔者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论述了《电工基础》课程特点,探讨了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
关键词:电工基础 课程特点 教学方
《电工基础》是职业学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高职高专各专业培养人才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该课程要求学生获得必须的电工基础理论、电路分析计算能力及电工测量等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因此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与实际联系紧密等特点。
一、《电工基础》的课程特点
1.理论性强
《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性首先体现在概念多、基本知识点多、单位制较复杂上。如“磁场与磁路”这部分内容,基本概念有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路等,概念多而且较抽象;基本知识点有磁场的性质、安培定则等;单位制有特、韦、高斯等,不常用,易遗忘。其次要有一定的数学功底,“电工基础”中公式繁多、复杂,解题的方法较为灵活,电路逻辑性较强,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好此课程必要条件。另外其内容有较强的整体性,例如“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知识分为两个层次,层次一是层次二的前导和基础,层次二是层次一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它们是逐步展开和逐步深入的,且脉络清晰,共同组成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
2.与实际联系紧密
《电工基础》的实验课是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实践环节,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技能的基本训练部分。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感性认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理解。通过电路实验环节,使学生掌握一般电量的基本测试方法和调试方法及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与设备等。
二、《电工基础》教学方法
1.演示实验教学法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该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巩固所学的课堂知识。在讲授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内容时,运用演示实验这一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语言、板书、板画等方法把难以描绘的内容展示出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帮助学生理解和牢记知识。
2.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是引导学生发现教学中一些相似或相反的规律,从而达到识别、理解、运用的教学方法。电阻、电感、电容是电子电路的基本元件,掌握好三个元件的基础知识,可为学习交流电和电子技术课程打下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电阻元件比较容易理解,而对电容和电感的性质很难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对比法,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类比性。电阻的定义公式为R=U/I,电感为L=ψ/I,电容为C=Q/U,U、L、C都是外部的因素,通过实验得到了R、L、C的定义公式,这三个公式具有很好的类比性。而R、L、C都是反映其本身的特性,而不随外界的电流或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由此推出三个与其本身性质有关的公式,学生通过对比,就很容易接受和理解了。
3.研究性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培养。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而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因此,它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故我个人认为,职业高中的教学也应引入研究性学习。下面是笔者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尝试研究性学习的办法。
(1)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研究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记的方式,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获得真理”的乐趣。如在学习电阻串并联知识时,我让学生根据所给电路,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的方式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课后布置这样一个课题:如何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来扩大电表(电压表、电流表任选其一)的量程?要求:①明确扩大电表量程应确定哪些数据?②如何确定这些数据?③实际用电表与你所计算的理论数据是否相符?为什么?④你能否制作一电表(可能的话)?并用所制作的电表进行测量?⑤如何尽可能地减小测量误差?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结合学科特点,设置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电工学是基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很多概念、规律都与实验有关。课堂教学中若能正确、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能化解难点、理清思路,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概念、规律等。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由于该定律在本章中是一个重点、难点内容,从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不易理解定律的含义,特别是不易理解定律中“阻碍”这两字的含义,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应用定律去解决问题。基于这些原因,我在教学中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索性实验,通过学生的探索、讨论,很快弄清了诸如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4.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广泛普及,多媒体教学已得到广泛运用,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课件促进教学改革。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强,教师在演示时能灵活机动,迅速方便,轻松省时,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电工基础中好多传统演示实验可用课件代替,例如可制作课件模拟日光灯的启动原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的应用等。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乐等对学生的视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2
一、充分理解教材中实验教学的特点
了解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加强实验教学的前提,但教师具体落实大纲和教材的这个精神,充分地了解教材中所设置的实验教学的特点及其要求,才能在日常的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地按照不同的实验安排和设计每一个实验的教学。义务教育教材中所设置的实验大体上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在实验内容上的特点
(1)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可接受性。
(2)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
(3)特别注意所选择的实验技能,对学生今后在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应用价值。
2.在实验要求上的特点
(1)初中物理实验大体可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小实验(含习题的实验),《大纲》对这三类实验的要求各不相同。对演示实验而言,教师要根据实验原理熟练地进行示范操作,并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做这个实验,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所观察的现象能揭示什么有关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而对学生实验来说,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了解实验目的及其有关原理的基础上,会熟练地掌握基本仪器使用、选择安装和简单调试、准确的读数,会按规范的程序进行实验操作和记录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至于小实验,仅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能进行简单的制作和简单现象的验证,是属于课外活动的内容。
(2)突出实验技能的实用性,并从实验技能的实用性出发,对那些实用性较强的实验技能提高了要求,如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提出了零刻度线的问题;质量测量实验中,增加了物理天平的使用;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中,强调了读数的技巧,等等。而对实用性较小的技能降低了要求,如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删掉了测4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机械效率等。
(3)实验器材简单易得,为适应广大落后地区学校实际情况,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遵循了简单易找而又低成本的原则,如序言中静电实验的塑料捆扎绳,振动发声实验的橡皮筋,音调实验中的木梳,等等。这就更增强了实验教学法的普及性。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和自制教具,不折不扣地完成大纲、教材中所规定的每一个实验。
二、实验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1.观察
观察是所有实验的第一环节,包括对实验器材的选取,器材的使用规则,器材的使用范围,器材的精确度等,要有一个详尽的了解。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我们是选用米尺还是选用皮尺呢?因为测量工具的米尺和皮尺,最显著的特点是它们测量范围――量程不同。如果用米尺就必须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即使方法和操作都正确,但仍加大了实验的误差,而皮尺可以一次性测量,有效地减小了误差。使用前,我们还要观察它零刻度的位置,零刻度是否磨损,以及它的分度值。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操作恰当,读数是否准确的问题。
2.操作
操作是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例如天平的平衡调节,电表的机械调零等,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我们应先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例如:在八年级电学中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要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点触或试触的方法),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当然,我们可以事先将电路图画好,然后按电路图连接,达到操作时降低难度的目的。学生必须得到教师的检查同意以后,才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否则一旦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或电路中发生短路现象,很容易烧坏电流表。
3.记录
记录即在实验中,正确地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刻度尺数值的读取时,眼睛应水平垂直或竖直垂直刻度);读取的方法(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要准确)。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应有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分析
由于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记录的数据,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不同。我们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误差造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例:做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的结果与理论的数值存在偏大的现象,我们应帮助学生指出,这并不是错误实验的原因,而是由于摩擦力存在导致的结果,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趋于理想,我们应想办法减少摩擦(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加以归纳和总结)。
篇3
关键词 生物膜电极;反硝化;污染物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1-0006-02
现今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随之人们对环境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工业规模扩大的结果,就是导致了水污染问题的日益恶化,越来越多的复杂有机污染物质进入了水体,给水处理技术带来更大的挑战。传统的有机污染物处理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其面临着重大的考验。
在传统的有机污染物处理方式中,运用任何一种单一的处理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例如生物法处理有机污染物,虽然其具有设备简单,运行成本低的特点,但是在降解某些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时,由于有机污染物对于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从而会降低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电化学法在处理有机污染物过程中,它的降解能力是很强的,并且在降解过程中,很容易控制降解过程,但是电化学方法所需要的成本较高,而且所消耗的能耗较大,不经济。所以现今大家对于有机污染物处理的研究,大多朝着多个处理方法相结合的方向研究,而生物膜电极方法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衍生而出的有机污染处理方法,而其具有高效、便于管理等优点,所以现今应用越来越广泛。
1 生物膜电极法应用于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生物膜电极法其实是将电化学和生物两种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水处理方法,其可以使有机污染物得到有效的降解。生物膜电极方法需要在低压直流电的情况下处理有机污染物,在此情况下,微生物可以充分固定在电极表面上,从而形成生物膜后进行有机污染物的处理工作。近年来,国内外专家主要将生物膜电极方法用于脱氮系统。
1.1 国外对生物膜电极法应用于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现今国内外的学者主要将生物膜电极方法应用于反硝化过程。1988年,U.Fuchs等就运用生物电极方法进行反硝化除氮。此后1992年,R.B.Mellor等在Nature上报道了用生物膜电极方法进行反硝化的实验研究,并首次提出了电极-生物反应器的概念。1994年Y.Sakakibara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生物膜电极反硝化脱氮。同年J.R.V.Flora等将原先的分隔型生物膜电极反应器发展为阴极与阳极同在一个反应器中的筒型生物膜电极反应器。并且他们还将生物膜电极反应器用于地下水研究,在实验中生物膜电极作为阴极,碳电极作为阳极。2001年,Z.Feleke等研究了运用生物膜电极法处理硝酸盐和杀虫剂,实验结果表明,运用生物膜电极反应器可以完全处理掉NO3-,同时还可以避免N2O的积累。2002年,Tomohide Watanabe等发现运用生物膜电极反应器进行反硝化过程,可以处理含铜金属浸酸废水。实验发现铜离子的去除以及反硝化过程可以同时进行,在一个单一的生物电极反应器中。2005年Ho Il Park等人在生物膜电极反应器中用一个电极作为直接电子供体进行硝酸盐的还原反应。在这个实验中,生物膜电极反应器是由一个网状的固定尺寸阳极,以及一个石墨阴极组成。
1.2 国内对生物膜电极法应用于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同国外相比国内对于生物膜电极的研究比较晚,所以相对的报道也比较晚,在1996年,同济大学黄民生等人用生物膜电极方法进行反硝化研究。其研究了影响生物膜电极反硝化反应的一系列因素,在平板式生物膜电极反应器中阳极和阴极的材料,他们采用的是石墨,并将反硝化细菌固定的阴极表面上。实验结果表明,在微电流的情况下,生物膜电极反硝化效果最好。
在1999年彭永臻等人运用计算机计算法研究生物膜电极方法脱氮,并且设计了脱氮的模糊控制器。这个在线模糊控制系统首先具有构造简单、可行性好的特点,其次具有可靠性与稳定性好的特点,使它既尽快消除处理水水质的偏差,又同时考虑到进水水质水量变化对处理水水质的影响。
在2001年,曲久辉等人研究了电解产氢自养反硝化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方法,并阐述了这种反应器的特点。他们研究并设计了二维电解脱硝反应器,有效容积1.1 L,上部为方柱状,下部为圆锥形,内置电极。2002年,王海燕等发明了将生物膜电极氢自养和硫自养结合起来,用于去除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此工艺的设计将2种自养反硝化集成,既可减少以硫作为电子供体产生的SO42-,也可以使硫自养反硝化产生的H+作为电化学产氢的前驱物。
2 问题与展望
生物膜电极方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水处理技术,在处理有机污染物方法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所以运用生物膜电极方法处理有机污染物将会是以后的研究热点,将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狄主编.电化学原理[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2]康博,林海波,张雪娜,等.生物膜电极降解对氨基二甲基苯胺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快报),2007,28:556-558.
[3]Uwe Fuchs,Peter Furs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biological reactors,especially water purification:DE,3838170[P].1990-05-17.
[4]Mellor R. B., Onnenberg J., Campbell W. H.,etc., Reduction of nitrate and nitrite in water by immobilized enzymes[J]. Nature, 1992,20(2):355-367.
[5]Sakakibara Y., Flora J. R. V., Suidan M. T., etc., Modeling of electrochemically activated denitrifying biofilms[J]. Water Research, 1994, 28(5): 1077-1086.
[6]Flora J. R. V., Suidan M. T., Islam S. , etc., Numerical modeling of a biofilm-electrode reactor used for enhanced denitrification[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4, 29(10-11):517-524.
[7]Sakakibara Y, Arraki K, Tanaka T., et al. Denitrification and neutralization with an electr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reactor[J]. Wat. Sci. Technol, 1994,30(6):151-155.
[8]Felekea Z, Sakakibara Y. A bio-electrochemical reactor coupled with adsorber for theremoval of nitrate and inhibitory pesticide[J]. Water Research, 2002,36:3092-3102.
[9]Tomohide Watanabe, Hisashi Motoyama, Masao Kuroda. Denitrification and neutralization treatment by direct feeding of anacidic wastewater containing copper ion and high srrength nitrate to a bio-electrochemical reactor process[J]. Wat. Res., 2001, 35(17):4102-4110.
[10]Park H I, Kim D K, Choi Y J, Pak D W. Nitrate reduction using an electrode as sirect electron donor in a biofilm-electrode reactor[J]. Process Biochemistry,2005,40:3383-3388.
[11]黄民生,高廷耀.电极生物膜法反硝化的试验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6,15(6):25-27
[12]彭永臻,王淑莹,周利,等.生物电极脱氮工艺的在线模糊控制研究(一)[J].中国给水排水,1999,15(2):5-9.
[13]曲久辉,范彬,刘锁祥,等.电解产氢自养反硝化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研究[J].环境科学,2001,22(6):49-52.
[14]王海燕,曲久辉,雷鹏举.电化学氢自养与硫自养集成去除饮用水中的硝酸盐[J].环境科学学报,2002,22(6):711-715.
篇4
关键词:废旧电脑;环境污染;电子垃圾
随着科技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脑已经在各行各业以及家庭中得到迅猛普及,而且电脑更新速度快,一般2—4年会进行更新换代。据专业人士估计,在中国废旧电脑的的淘汰量估计每年在500万台以上。因此淘汰下来的废弃电脑作为一种新型的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愈来愈多的废弃电脑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废旧电脑硬件组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电脑主要由塑料、金属盒玻璃组成。据统计一台PC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有一大部分对人体有害,比如:铅、水银、水银、砷、镉、铍和其他有毒化学品。显示器中的显像管玻璃机械强度下降有爆炸危险,而且显像管中还含有大量的铅和钡。每个显像管大约含铅4到8磅。废弃电脑和显示器的含铅量已占美国垃圾填埋物总含铅量的40 %。主机中各种板卡含有锡、镉、汞、砷、铬等重金属机壳外面涂得防火涂料是有毒的。CPU锌片和磁盘驱动器含有汞和铬;半导体器件、SMD 芯片电阻和紫外线探测器中含有镉;开关和位置传感器含有汞;机箱含有铬;电池含有镍、锂、镉等。这些毒性很强的化学物质不容易分解,如果对这些材料像处理一般垃圾一样进行填埋、焚烧将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果这些有毒物质流入土壤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将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如果这些有害物质流入水源地或者污染了地下水,那么人喝了以后可能造成重金属中毒,甚至会造成婴儿畸形。焚烧产生的二恶英等致癌物质将产生严重的空气污染,破坏大气层,影响人体健康。
2、废旧电脑处理方式及现状
目前电子垃圾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处理这些电子垃圾成了各国关心的问题,而废旧电脑作为电子垃圾的一种,目前国际上对废旧电脑的方式大致分为5种:传统的填埋或焚烧、捐赠、专业企业回收利用、卖到贫穷落后的地方继续使用以及近年来出台由生产商进行回收处理。
(1)焚烧或填埋
废旧电脑中有许多有毒物质,但是废旧电脑回收技术难度大且回收利用率低。因此,目前很多地方将旧电脑像其他普通垃圾一样采用挖一个专门的填满场进行填满处理或者进行焚烧处理。但是这样做势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捐赠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曾经有一段时间把废旧电脑捐赠给学校或者非盈利机构。但是由于科技发展电脑价格迅速下降,更新换代加速,因此现在这种方法可行性越来越小。目前学校和一些非盈利性机构已经越来越不愿意接受这些垃圾。
(3)专业企业回收利用
这种方法是对电脑各个部件中的材料进行分类,如:塑料、金属等等。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处理后重复利用。但是这种方法实现技术难度高,回收利用率不高。而在国内还没有这样的专门机构对废旧电脑进行回收。国内的电脑回收差不多都是将废旧电脑进行翻新,然后以较低的价格出售。或者将里面可以用部件重复使用,然后将其他的部件丢弃。而这些翻新的旧电脑一般会流入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那里将成为污染的受害者。
(4)继续使用
在国际上,发达国家会将废旧的电脑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因为这样的处理方式盈利极高,又避免了花高额费用来处理这些垃圾。这样做的结果是给工业国家带来了利润,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污染,它仅仅是延缓污染的时间。在国内,这些继续使用的废旧电脑从城市流向了农村,这些废旧电脑耗电大,噪声大,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
(5)有生产商回收处理
近年来生产商开始对废旧电脑做回收处理。对回收的材料进行二次利用。戴尔公司率先在中国实行了废旧电脑回收服务。由于废旧电脑处理技术要求高、成本高、回收利用率低,这也将促使各公司进行技术创新,设计出更环保的电脑。
3、关于处理废旧电脑的几点意见
废旧电脑污染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可以回避的问题了。各国已经开始越来越关注如何处理这些电子垃圾。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完善废旧电脑处理机制。
篇5
关键词:多媒体;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218-03
引言:
《电子技术基础》是电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就是在课堂以讲授为主,再到实验室去做一些验证性基础实验。这对于只具有少量电学知识的初中毕业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和困难的,教学效果往往不佳,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各中职学校的普及应用,基于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成为了各个学校主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言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使教学活动在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理想教学环境中进行,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它的使用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以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普遍应用将会带来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根本性变革。本文针对多媒体技术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优势及在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
一、基于多媒体技术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
1.对《电子技术基础》教材进行模块化处理。现行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高教版)教材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大篇,模拟电路可以划分为:基本元器件、基本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几个模块。数字电路可以划分为:基本门电路与组合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模/数(A/D)与数/模(D/A)转换电路等几个模块。针对每个模块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思路设计。同时设置本模块任务中心,提出“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2.对每一模块制作符合教学任务的多媒体件。《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许多抽象的理论,这些知识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达,许多学生感到难以理解,难以记忆,就应组织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构建起理解知识的桥梁。从心理学角度看,积极的态度比较容易促进大脑形成优势兴奋区域,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时,广泛收集并采集大量的数据、图片、声像资料,通过动画模拟等制作技术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直观化,静态知识动态化,无声的材料有声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甚至模拟出当时的时代背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去领悟,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去获取知识达成目标。
3.设置每一模块教学任务中心,让学生在实验室真实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电子技术基础》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中要以“做”为中心,学以致用,在“做”中悟。“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字,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教学内容必须尽可能转化为“实际电子产品”,一定要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手脑并用,把所学知识与动手操作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每讲完一个模块,教师都要设置本模块的任务中心,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项目任务。当然课题不能设计得太大、太难。例如学完基本元器件模块后,教师可让学生做一个稳压电源,为其他电路提供电源;学完功率放大电路模块后,学生就能完成OTL电路的制作,并连上音箱、利用手机作为音源设备,达到播放音乐的目的。当讲授完组合逻辑电路模块时,先让学生观看举重比赛的视频场景,然后提出任务:假设举重比赛中有A、B二个副裁判和一个主裁判C,只有当主裁判同意时,且副裁判至少有一人同意时,举重成绩才能有效,否则举重成绩无效。请试设计一个裁判电路并由实际电路进行测试。视频的播放、真实场景的再现、任务的布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看到自己通过各种方法、多种渠道独立完成的作品时,那份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对知识的渴望也就越来越强。
当然,学生在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会碰到很多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和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当初碰到问题时的真实想法,与学生进行交流,把自己的心得、想法、领悟说给学生听。通过真实的、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感悟知识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获得的,是自己通过探索、实践、再探索、再实践之后才能获得的,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到科学知识的魅力,并从中获得乐趣。
二、应用多媒体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的特点决定了将其运用于教学中能极大地优化传统教学过程。
1.多媒体的交互性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步入中职阶段的学生特别好动,喜欢观察,乐于实践,勇于创新。多媒体计算机具有人机交互、立即反馈的显著特点,这种人机交互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形成学习动机,并内化为创造力。这种人机交互,主动参与的学习就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只能被动适应的状况,从而真正体现了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2.多媒体的直观性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电子技术基础》多媒体课件能使抽象知识直观化,静态知识动态化,无声的材料有声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甚至模拟出当时的时代背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去领悟,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去获取知识达成目标。
3.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难题无须多讲,“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力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能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的静态分析、讲解为主,学生的能动作用往往未得到充分发挥,很大限度上影响其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图、文、声、像并茂特点,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知识保持的效果优于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
三、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诚然,运用多媒体教学无疑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确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谨防“以电脑为中心”,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教学主要是通过电脑播放多媒体课件进行的,因此,那种流水线式的、一放到底的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这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蜕变成了“以电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是由教和学两方面构成的有机的、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好主导作用。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宗旨。教师不仅仅是教学信息的表达者,更重要的是教学信息的加工者,因此,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遵循教育、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站在“学生怎样学”去设计、搜集、组织、筛选、加工教学信息,使课件为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服务。切忌无视学生实际需要,在课件中不必要地设计过多的图片、音乐、动画等,把课上成“图片展示或音乐动画欣赏课”,加之频繁的画面切换,使学生对知识结构产生迷乱,而忽略了重点,浪费了时间。
3.多媒体教学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其使用应适时、适当。很多人认为,传统教学主要是注重知识的传授,没有让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多媒体教学能解决这一问题,其实多媒体教学仍然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主要目的是突破难点,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同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等一样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各有着自身的优势和弱点。为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不要一味地依赖它,而应适时、适当地运用。
篇6
关键词:精装商品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防裂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体积混凝土是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m以上的混凝土结构,其尺寸已经大到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混凝土结构。其主要应用在诸如精装商品房等大型设施建筑的主体部分。在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各种现代化建筑蜂涌而出,混凝土凭借着其施工方便、物美价廉、承载力大,以及装饰性强的特点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但是,在混凝土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裂缝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质量。因此,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裂缝防治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是结构断面最小厚度在80cm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相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施工技术高,水泥水化热较大,易使构物产生变形;第二,工程条件复杂;第三,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第四,大体积混凝土除了对最小断面和内外温度有限制以外,对平面尺寸也有严格的要求,因为平面尺寸过大,约束作用产生的温度力也越大;第五,当结构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不能超过20℃,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出现裂缝的原因
(一)混凝土干缩裂缝
混凝土在进行凝固的过程中,其水分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加剧蒸发的程度,而且在水分蒸发的过程中其自身体积会逐渐减小,这种情况就被称为干缩。探究出现干缩裂缝的主要原因就是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造成的,而混凝土表面干缩变形受到了其内部的约束影响,最终产生应力导致裂缝情况。一般情况混凝土干缩裂缝主要呈现为表面性的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主要发生的时间在混凝土进行浇注的7天左右。
(二)混凝土温度裂缝
混凝土的温度裂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由于水和水泥的水化作用,混凝土在硬化时会释放出一定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外硬化速度不一致,内部的热量挥发困难,不断膨胀,当对外部产生的拉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有裂缝产生。其次,由于外部环境的气候、温度的变化,混凝土结构会随之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和钢筋是成对出现的,通常情况下,钢筋的膨胀系数要比混凝土的膨胀系数大,当温差较大时,钢筋的膨胀程度超过混凝土的膨胀程度,混凝土就会受到钢筋拉应力的影响,导致裂缝产生。
(三)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进行凝结之前水泥由于受到水化反应,最终出现的水分急剧增加的情况,最终所引起的混凝土失水收缩状况,则被称为混凝土塑性收缩。塑性收缩,水泥的活性大,加上混凝土的温度高,或者是在水灰比较低的条件下会加剧引开裂缝。表面的水分会随着蒸发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稍稍接受一些外力,混凝土就会出现分布不均匀的的裂缝。
三、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一)选择优质的原材料
我国的水泥品种品类很多,所具有的用途和性能也是有区别的。一般在建筑工程中大多数会选通用水泥,包括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以及粉煤硅酸盐水泥。要明确水泥的品种的强度等级,在施工中要选择散装的水泥,但是不能将不同品种或批号的水泥混装。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潮通风,以便保存和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骨料等掺合物的质量控制,其中要选中粗砂为宜,使砂率控制在43%以内。同时必须严格控制碎石针片状颗粒。掺加原状或磨细粉煤灰能够降低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影响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此外,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比是避免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关键。混凝土的配比工作人员要深入到建筑施工现场,根据施工现场的操作水平等情况,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要针对施工现场的石料质量等情况进行配比的调整,与现场的养护工作协调一致。
(二)强化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控制工作
想要最大限度地对混凝土裂缝情况进行预防,强化结构设计以及施工方面的控制工作也很重要。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将具体的荷载情况列入到计算范围内,避免可能由于漏算所带来的结构计算偏差情况,在选择力学模型时要保证其能够与实际问题相符。结构设计的首要因素是要满足构造的要求情况,有效的避免可能由于构造的钢筋过少所带来的门窗、边框的斜裂缝状态。同时要保证施工方面的科学合理性状态,在展开施工之前要对结构设计的图纸以及所用的材料情况进行严格全面的审查工作,对于使用到的钢筋要做好验收工作,在进行水泥的使用之前要对水泥的性能以及骨料的强度进行相应的检验工作;对混凝土的具体配合比情况进行审查,尽量控制水泥的使用量状态,保证满足承载力的具体要求以及准备工作的充足性。
(三)科学使用混凝土添加剂
增加添加剂的使用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措施之一。例如,合理使用减水防裂剂是防止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措施。使用减水防裂剂不仅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收缩功能,而且可以使水泥浆的稠度得到改善,减少混凝土的沉缩变形。同时,减水防裂剂还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大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有的添加剂还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密实性,使混凝土的抗碳化性提高。贯穿性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严重的裂缝问题,要想得到有效改善,就必须认真做好防止和控制工作,提高混凝土的性能,特别是抗裂能力,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进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四)强化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是指混凝土在浇筑的初期,在凝结硬化的过程当中进行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利于大体积混凝土获得设计时需要的物理力学性能,在浇灌的时期,水分可以充分满足需要时的量,但是由于蒸发所导致的水分流失,从而推迟或妨碍水泥的水化,这对混凝土的表面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具体的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灌最初几天是最关键的时期,所以在施工中必须重视起来。其中措施有:1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可以采取蓄水方法进行养护,定时,定点,定人来操作控制。2在比较寒冷的冬天可以采用加工骨料和水的方法来进行加温,已达到需要预定的初始温度,但是不可以直接加热或者放入暖棚里存放。其中加热骨料的温度在20~40℃,而水的加热温度在60~80℃,混凝土的储罐温度不能超过25℃。3浇水的频率应保持大体积混凝土的湿润。4在混凝土表面振捣抹平后应该及时地覆盖草帘或者是湿麻袋进行养护,避免水分的蒸发流失,混凝土终凝后应该持续浇水14天。5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灌时最好选用晴朗的天气,避免雨天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但是必须将防雨设备准备齐全。6在浇灌厚度大于3m时,最好应在其内部安置冷却水循环降温措施。
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商品房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标志之一。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作为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性问题,必须要得到良好的解决。当前,精装商品房建设面临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要想保证商品房的建设质量,就必须要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问题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研究,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问题解决措施,保证商品房的建设质量,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小忠.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9).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篇7
XX市zz路(2.5环)市政道路工程是XX市为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城乡统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而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是XX市规划的交通性主干道。工程南起成灌高速公路,北至XX市壹街区,道路全长5026.75米,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62米。设计路面结构为沥青砼路面。工程内容为道路工程及道路范围内的给排水、桥梁、涵洞、市政配套管网,绿化、交通、路灯等工程。
二、项目经理部应急与救援组织机构人员的构成
(1)事故现场指挥由项目经理(z)担任;
(2)伤员营救组由工长担任组长,组员由各作业队分别抽调作业人员组成,负责通知120和工地附近医院;
组长:z
组员:z
(3)物资抢救组由施工员担任组长,组员由各作业队分别抽调作业人员组成;
(4)消防灭火组由施工员担任组长,组员由各作业队分别抽调作业人员组成;
组长:z
组员:z
(5)保卫疏导组后勤管理人员担任组长,组员由各作业队分别抽调作业人员组成;
组长:z
组员:z
(6)抢险物资供应组库房管理员担任组长,组员由各作业队分别抽调作业人员组成;
(7)后勤供给组后勤管理人员担任组长,组员由各作业队分别抽调作业人员组成;
组长:z
组员:z
(8)现场临时医疗组后勤管理人员担任组长,组员由各作业队分别抽调作业人员组成;
组长:z
组员:z
项目应急与救援电话
(1)项 目经 理:z 电话 XXX
(2)技术负责人:z 电话 1XX
(3)施 工 员:z 电话 1XX
(4)质 检 员:z 电话 1XX
(5)安全监督员:z 电话 1XX7
(6)材 料 员:z 电话 1XX
(7)水电工程师: z 电话 1XX3
外部应急与救援电话
(1)消 防 电 话:119
(2)医院急救电话:120
(3)报 警 电 话:110
三、触电事故的应急救援
触电事故在建筑业生产安全事故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而触电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不善,电气线路、设备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检修中措施不落实,非电工任意处理电气事务,接线错误码,高金属物体触碰高压线,在高位作业误碰带电体或误送电而触电并坠落;操作漏电的机器调和或使用漏电电动工具,即:设备、工具无接地、接零保护措施,设备、工具已有的保护线中断,电钻等手持电动工具电源线松动,水泥、砂浆搅拌机等机械的电机受潮 ,打夯机等机械的电源线磨损,电焊作业者穿背心、短裤、不穿绝缘鞋、汗水浸透手套、焊钳误碰自身、湿手操作机器按钮,因暴风雨、雷电等自然灾害以及由于人的蛮干行为而导致。若施工现场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其急救方法为:
(1)脱离电源:当人体触电以后,可能由于痉挛失去知觉等原因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己摆脱电源。此时,急救触电者的首要步骤就是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
A、对于低压触电事故,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为:
①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拨出插销来断开电源。
②若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斧头切断电线来断开电源,或用干木板等绝缘体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源
③当电源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体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拉开电线。
B、对于高压触电事故,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为:
①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②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的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开关;
③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
(2)现场急救: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要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进行现场急救。
四、触电者急救方法主要方法
A、人工呼吸法---这是在触电者呼吸停止后的急救方法。
在各种人工呼吸法中,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效果最佳;施行人工呼吸前:应迅速将触电者身上妨碍呼吸的衣领、上衣、裤带解开,并将触电者口腔中妨碍呼吸的食物、脱落的假牙、血块等取出,以防止呼吸道堵塞;如果舌根下陷,应将舌头拉出,使呼吸畅通;触电者牙齿紧闭,救护人员应以双手托住下巴骨的后角处,大拇指放下巴骨边缘,用手将下巴骨慢慢向前推,使上下牙齿错开,在小心的用小木片、金属沿着口角轻轻伸入牙缝撬开牙齿;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应使触电者仰卧,并使其头部充分后仰,至鼻孔朝上,以利呼吸道畅通。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使触电者鼻紧闭,救护人员深吸一口气后紧贴触电者的口,向内吹气,为时约2秒;
②吹气完毕后,立即离开触电者的口,并松开触电者的鼻孔,让他自行呼气,为时约3秒。
重复①、②上述过程,直到触电者恢复正常的呼吸。
B、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法--
--这是在触电者心脏跳动停止后的急救方法。
施行胸外心脏挤压法前,应迅速将触电者身上妨碍呼吸的衣领、上衣、裤带解开,并将触电者口腔中妨碍呼吸的食物、脱落的牙等取出,以防止呼吸道堵塞。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应使触电者仰卧,并使其头部充分后仰,至鼻孔朝上,以利呼吸道畅通,触电者仰卧在比较紧实的地方,其操作方法如下:
①救护人跪在触电者一侧或骑跪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迭,手掌根部放在心窝上方,胸骨下1/3-2/3处;
②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对成人应压陷3-4厘米,且每秒钟挤压一次为宜;
③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触电者胸部自动复原,血液充满心脏,放松时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部。
施行胸外挤压法抢救时,要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中止,即便在运送途中也不能停止抢救。
在抢救过程中,两种方法最好两人同时进行,如果现场仅有一个人抢救两种方法可交替进行,即每吹气2~3次,再挤压10~15次,并且吹气和挤压的速度都应当提高一些,以防降低抢救效果。
篇8
为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提高员工的紧急情况下的的组织能力及应变协调能力。电站于06月18日16:00组织进行了防触电应急演练,电站全体生产运行人员参与演练。
此次防触电应急安全器材准备齐全、天气情况良好、人员精神状态符合演练要求,演练过程中分工明确,物资保障组负责器材准备,医疗组负责现场救护,运行组负责监控系统及留守主控室联系支援及汇报,后勤组负责联系120急救车辆等对外相关工作。
下午16时整演练组评审向演练小组宣布防触电应急演练正式开始
16:25分现场检修人员,向主控室打来电话检修箱连接临时电源时发生人身触电事故(触电者已昏迷)。
17:00在全面检查完毕后,演练组长宣布演练结束,全体人员携带工具撤离现场,会议室集合进行防尘演练总结讨论。
2、 演练评估:
演练评估组组成:
组 长:
组 员:
演练评估过程:
演练评估组成员为应急演练全体成员,在演练的同时自己观察,分析自己与他人的优点与不足,学习优点,指正不足,在演练中举一反三,达到演练的最终效果。
演练情况分析:
演练不足之处分析:
1、心肺复苏技能掌握的不够熟练、救死扶伤意识淡薄。
2、救援物资欠缺、无法及时满足现场需要。
改进建议:
1、对全体运维人员进行触电培训、心肺复苏相关工作。
篇9
孩子外出时家长总会嘱咐要注意安全,可事实上,常以为是最安全的家里也是意外事故多发地段,据有关数据显示,超过40%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中。另有一项报告显示,14岁以下儿童中,每6人中就有1人发生过意外伤害,而且近半数是发生在家中。
假期中小学生有时独自在家容易发生意外;有时大人在家带孩子不注意也会发生意外,居家安全不是小事。家庭里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有很多,炉子或开水等用得不小心会引起煤气中毒、烫伤或起火;电使用不当会引触电或火灾;家具等物件摆放不当或质量不好也会伤到孩子,如玻璃等物件跌落造成割伤或砸伤;进食不当的会引起食物中毒、异物阻塞气管;药品、消毒用品等放置不当会被孩子误服;刀、剪、头等工具使用不当会引起割伤、砸伤等伤痛;还有各种原因引起的滑倒等,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都可能在家中发生。
预防孩子在家里发生意外,注意居家安全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家长应从小跟孩子讲清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地方有危险,如不能爬窗子,阳台上不能过多探出身子,要及时锁好门,暖水瓶等物件必须放在安全的地方以免打翻烫伤人,太小的孩子不能使用炉具和电器等。
二是家庭设施和摆设要有足够的安全性 电器插座外壳有点破损,有时大人会小心地将就着使用,这本身就是不安全的,家里如果有孩子就更须及时更换,以免孩子碰到触电;家具等物件不要摆在容易绊倒孩子的地方;如果较大孩子能使用煤气炉,必须检查通气皮管等是否安装牢靠,并没有老化、损伤;家具上台面玻璃有损坏的也要及时更换。
三是及时教会孩子使用一些家庭用具 根据孩子的大小,需要学会一些生活的本领和能力,在教孩子自己动手做事时,要先把安全事项强调清楚,如用电器插头时手不能接触到金属头或不能伸入插孔;使用微波炉要注意开到那一档、用时多少;用电磁炉手不能接触到中间加热的部位;用煤气炉很多时候人不能走开,注意汤水外溢造成熄火,煤气外泄时闻到臭味要及时关掉开关、阀门。
四是学会一些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如割伤、烫伤、触电、火灾等都有急救技术和要点,在此简要介绍几种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
烫伤的正确处理方法
发生烫伤时应先用冷水冲洗或浸泡,以减少热能对人体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并减轻疼痛,如果是菜汤等烫伤还有清洁伤口的作用。
烫伤后皮肤毛细血管急剧扩张,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样物质渗出血管形成水肿或水疱,冷疗可使因高温扩张的毛细血管急剧收缩,减少渗出,减轻水肿和创面疼痛。烧伤后的冷疗越早越好,持续的时间以停止冷疗后创面不再有剧痛为准,大约为半小时,水温一般为15~20℃。若没有自来水,可将肢体浸入井水、河水中,不要因为急着去医院而错过冷疗的最佳时间。往创面上涂酱油、碱或盐等做法不正确,会影响创面的处理,有时会引起感染等后果,加重病情。
烫伤处仅有皮肤红肿疼痛,或起泡是Ⅰ°至浅Ⅱ°烫伤,只要保护好伤处,防止发生炎症,慢慢恢复后不会留下疤痕。如果皮肤下面深层的组织也伤到了,那就是浅Ⅱ至Ⅲ°烫伤,不但有局部创伤,还可引起全身病理变化,痊愈后局部还会留下疤痕,必须找治疗烫伤有经验的医生治疗。
触电的正确处理方法
触电也是生活中偶有发生的。在家庭里发生触电的原因有:电器漏电、检修电路时发生失误、错误地带电拆解或擦洗电器、电器使用不当、孩子误触电线或插座等等。
虽然有时碰到220伏电压家用电的电线,或手指伸到插座、插头上触到电被麻一下,不一定会造成严重损伤,但在绝缘状态差等情况下,电流穿过人体,常会造成触电死亡或严重烧伤。所以做好安全用电,应学一点触电的急救知识。
触电的症状
局部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烧伤、出血、焦黑等现象,烧伤区与正常组织界线清楚,或出现全身机能障碍,如休克、呼吸心跳停止。致死原因是由于电流引起脑的高度抑制及心肌的抑制,造成心室纤维性颤动。触电后的损伤与电压、电流以及导体接触体表的情况有关,电压高、电流强、电阻小而体表潮湿的易致死:如果电流仅从一侧肢体或体表传导入地,或肢体干燥、电阻大,可能引起烧伤而未必死亡。
急救原则
①发现有人触电后,要马上(以最快的速度)将触电者脱离电源。脱离电源方法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附近有开关的,要迅速关闭电门,紧接着要把保险盒拉开。不能快速切断电源的可用不导电的竹、木棍将导电体与触电者分开。在未切断电源或触电者未脱离电源时,切不可接触到触电者。
②对呼吸和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拳击复苏或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及心脏胸外挤压,直至呼吸和心跳恢复为止。如呼吸不恢复,人工呼吸至少应坚持4小时或出现尸僵和尸斑时方可放弃抢救。有条件时直接给予氧气吸入更佳;
③在就地抢救的同时,尽快呼叫医务人员或向有关医疗单位求援。
煤气中毒的急救
每年都有人煤气中毒死亡。原因有多种,在城市大多是燃气热水器安装、使用不当,或热水器质量问题,也可能煤气炉使用不当;在条件较差的地方有时是煤炉取暖没有保持烟囱通畅,或有些煤炉熄灭没有及时提到室外;也有些发生于烤制产品等物品时出现意外。针对不同原因采用各种安全措施,防患于未然,是预防煤气中毒的根本措施。如果感觉到自己有煤气中毒的可能或碰到有人煤气中毒,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开门窗 当你感到自己或他人可能煤气中毒时,应尽快打开门窗,吸入新鲜空气,并尽快脱离中毒环境。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后,要立即把病人搬到室外空气流通的地方,使中毒者能吸入新鲜空气。
吸氧 有条件者立即吸氧。
人工呼吸 如果发现煤气中毒病人呼吸微弱或呼吸停止,可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做心脏按摩进行抢救。
急送医院 轻度中毒者在空气新鲜处休息二三小时可恢复正常,严重病人如病人神志不清或昏迷,应急送医院抢救。注意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而窒息。
篇10
[中图分类号] R60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b)-112-01
由于电器应用的普及和家庭、工业用电的增多,触电事故所造成的电击伤时有发生,严重的电击伤可造成昏迷或死亡。本急救中心成功救治1例电击伤致呼吸、心脏骤停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0岁,工人,因施工时电钻漏电被电击伤致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周围人员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呼叫“120”,急救人员约10 min赶到现场。查体:意识完全丧失,双瞳孔散大(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无,颜面发绀,呼吸音、心音未闻及。立即给予畅通气道,简易呼吸器-面罩人工呼吸2次,胸外心脏按压30次及2次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路,静推肾上腺素1 mg,建立心电监护(显示室颤)、5个循环按压及人工呼吸后立即进行360 J(单相波)电除颤1次,继续5个循环按压及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气管插管, 心电监护显示仍为室颤,静推利多卡因50 mg、肾上腺素1 mg,并给予360 J(单相波)电除颤1次,心电监护显示为室上性心律失常(心率约120/min),查颈动脉搏动可触及,心音可闻及,呼吸无恢复,测血压100/60 mmHg,予地塞米松10 mg、纳洛酮0.4 mg静推,维持不到1 min再次出现室颤;继续5个循环按压及人工呼吸,期间静推利多卡因50 mg、肾上腺素1 mg, 心电监护显示室颤,行360 J(单相波)电除颤1次;继续5个循环按压及人工呼吸,心电监护仍显示室颤,再次进行360 J(单相波)电除颤1次,恢复窦性心律,心率约110 /min,血压130/80 mmHg,立即静推地塞米松10 mg、纳洛酮0.4 mg,静点能量合剂,头枕冰袋,迅速将患者运送入院,到达急诊室后患者出现躁动,双瞳孔回缩(直径约4 mm),对光反射迟钝,恢复自主呼吸(约16/min),收入ICU病房治疗,随访1年仍存活。
2 讨论
2.1 电击损伤原理
一定量电流或电能通过人体,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称为电击。电击对人体损伤程度与接触电压高低、电流类型、电流强度、频率高低、触电部位皮肤电阻、触电时间长短、电流通过途径和所在环境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500 V以下交流电较直流电危害性大,它能使肌细胞膜除极导致肌肉持续痉挛性收缩,使触电者的手紧紧握住电源线不能脱离开电源。50~60 Hz家用低频交流电易引起心室颤动,危害性更大[1]。本例患者正是接触我国家用电流220 V/50 Hz,导致心室颤动。
2.2 心肺复苏是首要任务
电击伤致心脏骤停首要任务是心肺复苏,特别是进行初级生命支持,因为复苏开始越早,成功可能性越大。本例患者电击伤后现场人员立即进行了胸外心脏按压,这在院前急救中并不多见,非常值得肯定,虽然操作不标准,实际效果不甚理想,但对该患者复苏成功起到了一定作用。由于受交通等多方面因素所限,急救人员不可能在4 min内到达现场,因此广泛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普及急救知识,对提高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是急救工作者的社会职责,此项工作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2.3 抢救流程
本例抢救过程完全遵照“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5”中最新观点。①胸外按压频率100 /min,深度4~5 cm,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恢复到正常位置,压/放时间大致相等;②心肺复苏(CPR)按压/通气比为30∶2,气管插管后人工通气不再中断按压;③心脏除颤时仅做1次电击,之后立即行CPR,每5组30∶2的CPR(约2 min)后检查1次心律,电击单相波首次和系列能量均选择360 J;④复苏首选药物肾上腺素,用法1 mg/次,每3~5 min静推1次,出现室颤或无脉室速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在检查心律后行CPR时或行CPR期间除颤器充电时给药[2]。
2.4 CPR时人工通气体会
心跳呼吸停止时有效人工通气可以纠正机体低氧血症,因此CPR成功与否,人工通气起着决定性作用。CPR时最快捷有效的通气方式是简易呼吸器―面罩人工呼吸,以人工气囊挤压通气给氧足以满足患者需求,但前提是确保气道被充分打开,CPR时采用一人胸外按压并挤压气囊,另一人打开气道并固定面罩可以达到理想效果。简易呼吸器-面罩人工呼吸操作简单、快捷,但在将患者搬抬下楼过程中操作困难,因此只有气管插管才是人工通气最有效的方法,可是插管技术性强,并且要中断按压一定时间,所以急救人员必须要衡量复苏时气管插管的需求程度及危险和益处。喉罩是位于两者之间的理想选择,操作相对简单,通气比较充分,固定后不受搬抬限制,值得选用。总之心脏骤停时人工通气有多种选择,急救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综合判断,选择最快捷、最有效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建立并维持患者气道通气的最佳状态,使骤停的心脏尽快恢复跳动,从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73.
[2]李春胜,杨铁成.200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一)[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3(3):5-7.
[3]骆艳莉.改进的心肺复苏法抢救心跳骤停患者30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0):52-53.
[4]陈方赤.院前急救心肺复苏(PCR)猝死患者94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7):38.
- 上一篇: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 下一篇: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