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编程专业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控编程专业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多轴加工 技能等级证书 技术能手 蓝领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076-02
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工短缺多达60万。特别是北京、上海和南方较发达地区,对数控应用人才更是求贤若渴,许多企业纷纷高薪聘请数控专业人才。面对当前职场对数控技能人才需求的现状,职业学校无论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还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都没有理由不去培养数控技能型人才,大量职业学校开设数控专业也是水到渠成、大势所趋的事情。但几乎没有几所培训机构开设数控多轴加工的培训这样的培训课程。如何在学校当中开展培训是急需攻关和探究的问题。而技工学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力军,如何培养数控多轴加工的高技能人才也是长期要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何实施和培训以及教学方法上更应值得思考。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国内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中心任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必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其技术和装备水平,为发展高新技术及实现产业化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基础条件。
目前二轴和三轴的数控技术的研究和教学都处在比较成熟的阶段。而四轴、五轴等多轴数控技术的教学存在很大的不足。主要原因是:(1)成本高,场地大。(2)对参加教学和培训的教师或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非常高。(3)目前,国内对多轴数控技术的教学还不是很多或者说还不是很系统和规范。特别是目前国内的大型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数控多轴加工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依靠外企或国外的设备提供者提供的培训。
笔者针对上海目前的数控培训,特别是多轴以上的培训作了一些调查。主要是在一些有较高知名度和国家级重点学校以及一些大型企业进行调查。具体调研的学校有:大众工业技术学校、工业技术学院、第二工业大学、石化工业技术学校、李斌技师学院等。企业:上海汽车制造厂、上海烟草机械厂、上海机床厂等。
一 数控专业培训的现状分析
1.数控专业的学历教育
学历教育主要集中在大学、高职、中职等教育机构中,针对数控方面的专业主要有机床数控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制造工艺设备等。而这些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数控工艺与编程、数控机床原理以及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D/CAM、UG)等。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一般包括:金工实习、电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计算机上机实习、数控编程实习、数控机床加工实训、CAD/CAM应用软件实训、毕业设计等。我国机械、机电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近几年虽有所改进,但仍相当陈旧。学生所学知识并不是用人企业所需要的,而用人企业所需要的课程学生又没有学习。例如,机械专业的金属切削机床、机械设计、机械零件课程,至今仍在讲授传统的“三箱”和齿轮设计。而数控机床已广泛采用滚珠丝杠、滚动导轨、换刀机械手和伺服系统,“三箱”和齿轮已降为次要位置。又如,机械专业开设的金属切削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目前仍然是讲授传统刀具和传统加工工艺。而在数控加工上,一次装夹,即可完成粗精加工。因此,数控加工的刀具和工艺不同于传统刀具和工艺。又如,机械专业学生的金工实习,其主要内容至今仍集中在传统的车、铣、刨、钳操作方面,而企业急需的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修的培训,因无实验条件,只能依靠讲授理论,效果很差。
在数控培训方面,很多学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操作方面。事实上,作为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数控机床操作非常简单。用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精通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模具设计、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数控机床机电设计与联调技术、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工程素质”。这些专业知识的获得,不是靠课堂的灌输,而是要对学生“真刀真枪”地长期实训。各学校由于受到实训条件、经费投入和师资力量的限制,这方面的培训还远远不够,导致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用人企业的需求。
2.数控技术培训班
目前数控专业的毕业生在数量和其他方面很难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有关学校在所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授权后,开展了中短期(时间从1周至3个月不等)的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编程和CAD/CAM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培训班,并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者,更容易取得用人单位的信赖。
参加这种培训的对象,大部分是有关企业组织的在岗职工,目的是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对新技术的应用技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也有准备求职或跳槽的人员,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从这些参加培训的人员结构上不难发现,他们主要是为今后能更好地找到一份工作或者是为了能在以后不被企业所淘汰。而数控加工的高端人才的培训就很少,也没有相应的学校或单位有这样的培训。
3.学校或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社会对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数控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基本上每个学校的数控教学师资队伍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数和知识结构的缺乏。
目前,各级职校的师资队伍的技术素质普遍偏低,学历水平偏低。据统计,我国高职教师中具有硕士学历以上的高职教师比例只有7%。现在各学校的数控教师主要是从各高校机械或机电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这些教师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讲授数控专业的理论课没有问题。但由于数控技术专业是一种新专业,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教师、工程师)型”教师很少。特别是能承担数控多轴加工的教学、实训指导工作的老师就更少了。
为了尽快提高高职、高专数控教育教师的工程素质,希望由教育部组织,委托有能力的单位来承办“机械工程领域(现代数控技术方向)骨干师资工程硕士班”,以弥补这类人才的严重不足。
4.数控实训设备条件严重不足
前几年,各学校对数控技术所归属的机械、机电专业的投入力度非常有限,各学校的数控实验室的数控培训设备非常有限。近年来,由于数控人才的需求推动,各校均建有不同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有的是规模大、设备种类多的实训中心,也有设备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的实验室。但在数控多轴(四轴、五轴)的设备上的投入就相对较少了。一方面,这些设备主要依赖进口,成本较高;另一方面,这些设备如引进后还要组织人员去国外进行培训,企业或学校花了人力和财力还缺少这方面的人才。
而数控多轴加工的教学和培训,需要有一定的数控专业知识、数控专业英语、编程软件的应用等,又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因为多轴数控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加工的刀具等,要应用编程软件自动编程。
二 对策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多轴加工的数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只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的“蓝领层”人才的比例将逐渐下降,而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动手能力,熟练掌握和应用CAD/CAM、MasterCAM、Pro-Engineer、UG等自动编程技术,具有一定的数控设备维护维修技能的人才需求将会日益旺盛。
第一,在如何进行数控教学方面,应从目前的教学对象上加以调整,如在大学、高职等院校进行相关专业的教学,进行一些有关多轴数控技术的理论教学,因为大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专业知识也比较扎实。在这些学生中开设这类课程既弥补了目前这类专业教学内容上的单一化,又为社会和企业增加新的技术能手。
第二,在教学培训中也应该从目前的数控基础教学中,增加数控多轴加工的高技能人才的培训。
第三,在多轴数控加工技术的教学上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在数控专业的编程能力上,加强自动化编程及编程软件的应用。(2)特别是模具专业更应注重零件的造型设计与加工,这就更应从数控多轴加工培训方面着手。(3)整合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各个学校和大型企业现有的设备。(4)也可利用目前发达的网络进行网络教学。(5)应尽量联合大型企业进行产学教研的合作。(6)在软件方面应注重老师的能力培养和实践教学的能力,特别是在数控多轴的教学上更应该加强编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第四,还应该有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大力协助。即在教学经费上、设备上、教学软件等,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晓鸣、刘奇珍.多轴加工数控仿真模拟技术应用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2(7):10~14
篇2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探索
2010年年底,在上海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特别强调“要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因为“当前职业学校教师存在‘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保障不力’等突出问题,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紧缺”。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教师队伍建设本身的问题,它是关系到我国整个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从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角度,做一点探讨性研究。
一、从低起点做起,向高标准靠近
2010年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2299人,教职工1510人,其中专任教师986人,生师比1:21.2,当年底首批由各校申报、省教育厅认定的“双师型”教师321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2%,据统计,这些认定的双师型教师绝大部分是由文化课教师通过培训、考证、进修改成专业课教师的。如笔者所在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高,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先天不足和所有的职业学校一样。2000年前,学校很多专业课都是由文化课老师现学现卖的。后来,学校规模逐步扩大,开设机电电子类、计算机与财会类、现代服务业类等三个类别、10个专业,但新进的专业课老师不足20个人,很多文化课老师通过培训学习承担了专业、实习、实训课的任务,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老师每年在市级以上教学业务比赛中获奖40多人次。学校的这个发展过程给了我们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1、中等专业技能不是高不可攀。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个定位很明确,中职学生学习的不是高能动作,也不是高新技术,中职课本里的专业技能也只是普通的技能或者是基本技能,其专业性不是高不可攀。中职学校的大部分教师经过努力掌握这些技能并不是太难,然后承担相关专业的教学,是可以胜任的。在中职学校里,我们不能用“掌握高新技术”这样的时髦名词把老师们吓到。建国初期,小学文化的很多工人都能成为技术能手;现代社会,具有本科文化的老师学学电子安装、焊接技术、PS软件、服务技能也是完全可能的。如本校原数学系毕业的韩老师,毕业后即从事电工电子专业课教学, 2003年学校开设数控专业后,由于专业课老师奇缺,引不进来,于是韩老师在自学的同时,利用寒暑假积极参加专业培训,2005年参加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教师培训班学习,2006年在大连机床厂参加数控车床培训,2007年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训,2008年参加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教师技师培训,2009年参加全省数控铣技师培训,2010年参加模具专业培训,先后担任《车工工艺》、《数控车削编程与技能训练》、《数控铣削编程与技能训练》、《CAXA软件应用》等多门数控专业课的教学,获得了数控车、数控铣两上专业的技师等级证书和电工、模具两个专业的高级工证书,连年培养学生都获得了省市级技能大赛奖项,毕业生技能出众,技能鉴定获证率100%,优良率95%,就业率100%,所带的课被学生、家长和同行们认为是全市最受欢迎的专业课。据统计,在2010年首批认定的全市321位双师型教师中,有179位属于此种类型的。
2、“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开始不要太高。“双师型”教师其阶段性标准是有变化的。职业学校可根据自己的现有师资情况,让一部分教师从最容易的专业技能学起,熟练掌握一项专业技能,又能熟悉相关理论或原理,能给学生做示范,具有这种“初级水平”的老师,学校就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在已有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让教师看到自己技能具有提高的基础和希望,给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一个“阶梯型”道路,这是中职学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实际、最有效的一个途径。如本校刘老师鉴于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奇缺,他主动请缨担任普车和数控车的实操教学任务,在短短的四年内,通过自学、培训和进修,一年一项技能,一项一个台阶,他获得了两个技师证书和一个高级工证书。在2010年首批认定的双师型教师中,把技能获证作为标准之一,就是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从实际出发的举措之一。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能脱离实际。我们进行了多少年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但最终能到中职学校任教的专业课教师微乎其微,直到目前“数量不足”仍然排在第一。当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据资料统计,本市的一所国家级重点职高,116位校本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已经占到了40%,这个数据是可喜的。40%的“双师型”教师中,其中调进的占不到10%,其余的都是学校自己培养的,其专业技能也不亚于调进的。如2011年本市公开招聘专业课教师,中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岗位、市场营销岗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岗位、数控加工技术岗位因报名人数不足1:3,导致岗位取消。专业课教师进不来,教学怎么办?中职学校的发展实践证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点还在于内部挖潜,先解决“数量不足”的问题,后解决“素质不高”的问题。
学校现有的文化课教师,“不太专业”的“专业课”教师,能否通过培训、锻炼改造成合格的专业课教师,然后再成为符合标准的“双师型”教师,这是当前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整合培养渠道 搭建提高平台
2007年,国家出台了中职学校万名骨干教师培训政策,几年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职学校现有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具体到每一所中职学校,参训教师有限,很难满足“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的发展目标。根据我们学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针对专业课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的需求,我认为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应该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畅通实践渠道。目前我们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培训渠道已经畅通。国培、省培、校培计划,上下贯通,练成一线,专业对口,专项经费,监督考核到位。但在专业课教师的实践问题上一直解决得不好,原因是学校没有真正的各专业实习基地,而社会企业、工厂又不能真正的提供岗位给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得不到很好的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要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可是,谁来调动?怎样调动?这些问题不明确,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的渠道就很难畅通。如果我们的中职专业课教师每隔两年就能到社会企业里锻炼3个月或5个月,让他们的技能能够得到巩固,感受现代企业的工作气氛、接受现代企业技能的实践检验,他们再回到学校车间里教学生,其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校培的“双师型”教师,其突出的弱项就是实践能力,因为学校没有实践工厂,绝大多数学校的条件达不到要求。如社会企业能融进职业教育,应该是一个双赢,可这个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很长时间了,还是做不到。
2、加大培训力度。中职学校到底需要多少“双师型”教师?多少专业课教师?按照安徽省2010年中职在校生96.3万人算,专业课教师的数字也是庞大的。就本市而言,每年的国培计划不到10个人,国家级重点就有4所,杯水车薪,和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需要提高的实际需求相差较大。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多层次培训,多渠道培训,多形式培训;二是抓住专业培训,抓牢质量培训,抓死数量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可以把培训和评优、评先结合起来,可以把培训和评职、提拔结合起来,可以把培训和事业单位考核和绩效工资结合起来。从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看,培训是学校建设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出路,也是中职学校全体教师的出路。
3、为“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搭建立交桥。袁贵仁部长曾经强调,要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有计划的组织教师深入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观摩、考察和学习。要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要通过国家和省分级组织实施的方式,大规模开展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培养一大批“双师型”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袁部长的这番话语重心长。给专业课教师搭建提高、成长的学习立交桥,是中职学校的一个“硬任务”,实施得好,专业课教师就成长得快,实施得不好,教师队伍建设就会受到影响。
走出去进修,请进来指导,拜师傅学艺,进工厂锻炼,只要有利于专业课教师学习提高,学校就应该创造条件,全力支持,积极引导,创建学习立交平台,让专业课教师在学习提高方面四通八达,哪条路都能走得通、学得到就走哪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一本难念的“经”。增加数量,既受编制限制,又受渠道限制;提高质量,既受培训条件限制,又受评聘使用限制。现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同样提出以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为抓手,逐步形成培养与培训并举,理论进修和企业实践并重,编制标准、任职资格与职务评聘相配套,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为充实教师数量、提高队伍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创设制度环境。还要以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机制为突破口,以校企合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为保障,以教师队伍数量补充和能力提高为重点,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完善职教师资的考核、评价和晋升制度,从用人标准、职称评定等方面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这个导向功能如果发挥得好,将有利于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安徽职成教网
篇3
关键词: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提高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经济水平迅速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我国机械加工行业之中,数控加工技术就是这些科学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并且随着我国政府对机械制造产业的大力支持,导致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分析了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一、对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的认识
全面了解数控技术是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基础,数控加工技术打破了我国传统加工技术的约束,我国目前的机械数控加工技术一般是利用数字化管理技术和软件相互配合来加工复杂的型面。机械数控加工技术能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还能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使我国当下的工业机械自动化水平迅速提高。
二、我国当下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出现的问题
1.人为因素引起的问题
从时间上看,我国当前的机械数控技工技术还处在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的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已经在机械加工领域得到广泛推广。但是由于人为因素会导致部分机械数控加工设备陈旧,为了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对机械数控加工设备进行检查工作,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保证处在使用中的机械加工设备能够满足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的使用要求,保证机械加工产品的质量。
2.换刀问题
换刀方法具有简单容易操作的特点,能够提高机械数控加工的效率,保证加工产品的质量合格。换刀时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需要注意布置好走刀线路、刀具的摆放位置和刀具的更换顺序,从而做到良好的控制换刀过程的各种影响因素,防止其对机械数控加工过程产生负面影响,促进机械数控加工产品制造效率的提高。
3.机械程序编写存在的问题
机械数控加工设备的程序编写质量是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效率的前提,我们要从编程人员操作水平、技术培训和实用性的角度进行机械程序的编写工作。要保证编程人员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能够完全掌握数控机床包括隐藏功能在内的所有指令,相关管理人员就需要了解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并进行相关培训,保证技术人员的水平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要根据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的实用技术来进行机械程序编写工作,提高机械数控加工的质量。
三、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方法
1.对加工流程进行科学化管理
机械数控机床对比传统机床来讲区别还是相当明显的,如果采用传统机床的管理方法对机械数控加工机床进行管理,就有可能对机械数控加工机床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该对机械数控机床采取适宜的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管理,主要是通过集中式管理方法或者计算机集中式对其进行集中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计算机集中式管理师最好的选择,下文主要对计算机集中管理式做主要介绍,计算机集中管理式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控机床作业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实时对信息实现共享,从而使技术人员可以实现网上办公交流,并且可以实现随时办公,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同时还可以对物流线路进行有效的优化,从而实现整体企业生产效益和人员配置的整体优化提升。
2.应该定期对专业人才进行培训
任何一项任务的完成都需要人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对于机械数控机床加工来说也是一样,人才是任何一个企业的核心,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此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培训,而在机械数控机床加工中,不论是机械数控机床电脑编程还是实际操作过程中,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过程中,工作人员如果没有进行专业培训是很难胜任这项工作的,并且如果工作人员的技术素养达不到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是难以得到保障的,同时还有可能因为误操作而导致设备损坏等情况的发生,降低设备使用寿命,上述所有情况都要求机械数控机床这个行业中必须重视对机械数控机床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培训,通过高薪聘请专业人才等手段,对工作人员的加工技术进行技术指导,加强人才培训力度,从而保证人才质量,提高施工技术,进而保证产品质量,使企业能够稳健发展。
3.合理选择进行切削的刀具
除了提出了以上两点改进措施外,合适的切削刀具能够对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当下的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正向着高速化、高刚性化和大功率化发展,由于这种发展趋势,就对机械数控加工设备的刀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切削刀具必须在不损害自身性能的前提下进行高强度的切削加工作业。根据这个要求要进行切削刀具的选择,可以采用硬质合金材料作为切削刀具的制作材料,如果在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则可以尽可能选用更为坚固、耐磨的刀片,例如陶瓷刀片、立方氮化硼刀片,进而为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提供更好地保证。
在进行切削刀具的选择时,还需要注意针对数控加工的方式来选择合适的刀具,例如球头型刀具则不是适用于所有数控加工技术,球头型刀具顶部切削速度低,通常把刀具的切削行间距调小以适用于精密的数控加工技术,相对应球头型刀具有机械数控加工效率低下的弊端。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需要根据实际操作的机械加工技术来进行切削刀具的选择。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在实际的机械数控加工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来进行各种部件的加工,虽然在使用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的过程中还存在相应问题,但是相关部门已经加大了对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力度,相信通过对出现问题进行科学地研究后我国科学家会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结合管理部门科学的管理办法,会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的使用效率,促进机械加工产品质量的提高,进一步促进机械加工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铁路机电学校)
参考文献:
[1] 祝成峰.论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有效策略[J].机电信息,2012,27:104-105.
[2] 张志辉.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有效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5:50.
[3] 蔡志兰.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有效策略[J].科技风,2014,09:244.
[4] 李刚.论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有效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9:46.
篇4
关键字:就业导向 数控 实训教学
本文从培养企业实际需要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向导、就业为导向,以实际任务为载体,以项目驱动实训内容,采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将产品加工引入到实训过程中,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实训模式。实现了数控教学与数控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措施
1、调整教学计划,整合课程结构
专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应突出从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的理念,贯彻“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使整个教学计划适应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要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趋势,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向用人单位了解、调查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明确各种知识所占的比例,重点开设几门能反映该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需要的核心课程,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要着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应保持其必要的连续性,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由少到多、由入门到提高,要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重心,把着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上,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保持必要的连续性。在课程结构调整上,充分体现以专业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活动为纽带的指导思想。为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积极实施整合课程结构,对一些相互之间有联系又有重复内容的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破除原有课程之间的壁垒与界限,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裁减重组,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
对于数控专业而言,教学计划的制订应始终围绕对学生利用数控机床进行有关数控加工的能力的培养这个最终目标,通常数控加工的过程具体又要牵涉到识图、造型、加工工艺、编程等几个方面,可见,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包括机械制图、数控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以及造型、编程的相关软件如Pro/E、UG、Mastercam、Cimatron等,而传统机械专业的一些课程如机械基础、钳工工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程力学、公差与配合等等课程的课时量可以适当减少。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学习数控专业核心课程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学生进行数控机床实际操作的时间。
2、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场所
校内实训场所的建设是数控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启动点,应重点投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毕业前短短几个月的校外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来实现。一般来说,校外实习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作、生产的组织以及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从职前的见习等等。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设备管理较严格,特别是一些高、精、尖的设备,如数控机床,不可能一下子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因此,学生真正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还得靠学校内部的实训场所。加强校内实习场所的建设是营造良好实践环境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保证。校内实训场所可以营造良好的技术操作氛围,使学生可以在比较从容的环境中主动操作,学习掌握有关设备的操作并进行反复的练习。当然,校内实习场所的建立要尽量贴近实际生产,要有明确的定位,要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更新相关设备,改善实习条件,以便使学生在踏上就业岗位时就能具备较熟练的实践技能。
3、构建“基于就业”的实训模式
所谓“基于就业”的实训模式,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生产实践的环境中,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身经历数控加工每一个环节,进一步掌握、领会数控加工的基本步骤、一般处理方法、需注意的事项等等,从而形成对数控加工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其具体操作思路为:先由指导教师提出具体的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分析,将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每项小任务还可以拆分为更具体的操作单元。任务分解要说明学生应掌握什么技能,形成什么能力,在训练的方法上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起指导和组织者的作用。如针对某一压铸模的数控加工,我们通常可以把任务分成产品设计、模具型腔设计、浇道设计、脱模顶出机构、复位机构、数控编程、机床操作等若干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落实到不同的学生小组来完成。
近三年来,我校数控专业在进行数控课程教学的同时,利用学校的数控加工中心,承担了相当数量的数控加工任务,使整个数控课程的教学过程完全贴近生产实际,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基于就业”的实训模式是提高数控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客观需要,有助于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一技之长。同时,也有助于学校与企业的进一步合作。
二、实践教学出现的问题
我校在实践教学中已取得一定的经验,但是随着数控行业结构性的调整和职业教育实训力度的加大,目前实践教学出现了以下问题。
1、实训设备、场地不足
近年来学生数量猛增,校内生产实习的场所狭小,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生均仪器设备值不高。这样,学生实习中动手机会少,直接影响了学生技能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与企业的实际上岗需求仍有较大距离。
2、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学生规模快速发展的需要,双师型教师匮乏。专业教师不足,特别是具有生产经验的专业教师更是缺乏。部分专业教师对生产服务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技术工艺等专业知识了解不够,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很难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三、问题解决方案
1、校企合作,订单办学
订单式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它既满足了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又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实现零距离上岗,为学生的综合实习提供场所。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冠名班的形式,争取企业在办学条件、专业建设等方面给学校更多的支持,进行订单式办学。如汇纵模塑公司在学校投资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数控纺织专业提供了三台加工中心。
2、积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职业技能、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数控专业现代化建设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根本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是通过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练”这一互动过程逐步形成的。由于现存教学体系的客观原因,许多专业教师是直接从高等学校出来的,一般没有企业生产第一线的任职经验,而本身的专业技能也可想而知。职业教育特性要求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学校要改变教师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动手能力的现状,应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接受模拟生产经营和从事生产工艺的训练,使他们逐步向“双师”型教师转变。近年来,我校数控专业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进修,迄今为止,已有7名教师参加了由清华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以及相关企业组织的专业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力地保证了我校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在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聘请在企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的既有实践经验又懂理论知识的技术人员担任教师顾问,帮助教师解决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实际问题。
四、结束语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应用为主旨”的数控实践教学体系,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同时,这种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迅速顶岗,基本实现“零过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维修电工;项目教学法;实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业技能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深受企业欢迎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是当前众多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各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有的专业实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有的专业实行了模块式教学,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涉及专业知识多、技能范围广、实践经验要求高的维修电工专业,我们认为采用项目教学法最适宜。
一、维修电工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的条件分析
1、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特性适合开展项目教学。维修电工专业具有专业知识多(例如高级维修电工知识点主要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交直流调速、计算机基础知识、特种电机、数控系统与数控机床等)、技能范围广(如电子线路设计与安装调试、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安装调试、复杂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故障检修、PLC编程、变频器操作等)的特点,它既不能采用理论与实际相分离的旧式教学,也不适宜采用所有理论和所有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而采用在项目的实施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的项目教学是最适宜的。
2、实训设备的要求。项目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过程进行的教学。设备的分组率要高,教学设备数量需求较大。我校对项目式教学非常支持,新建了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训室、数控技术实训室、工业自动控制实训室、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等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可达到3-5人一组,为项目教学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3、对教师提出了新的高要求。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要求教师既能上理论课又能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要善于结合实践进行理论讲解。教师既要投入更多的备课时间,熟悉教学内容,整合并设计项目内容,又要熟悉教学设备。项目教学其核心追求不再是简单地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掌握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二、实施项目式教学的具体做法
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项目的设立非常重要,要在各个教学项目中将知识点与能力目标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既不能把维修电工技能训练课题照抄照搬,也不能脱离维修电工技能训练课题而任意设定,要结合本校的实训设备及师资情况,且符合国家职业标准。我的具体做法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实训项目手册,把整个课程根据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要求分成了十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了高级维修电工必须掌握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1)模拟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2)数字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3)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试及故障排除;(4)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系统的安装与调试;(5)B2012A型龙门刨床电气控制系统故障检修;(6)X6132型万能铣床大修工艺编制;(7)用PLC改造C460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系统;(8)PLC控制交通灯的设计、安装与调试;(9)用变频器改造双速电机控制系统;(10)用PLC、变频器实现自动变速送料装车控制。整个教学过程都在相应实训室进行,每个项目按照班级人数的不同分为若干组,每组人数在3-5人之间。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效果
1、项目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项目教学中的各个项目都来自于工程实际,该教学重视过程,体现了从做中学,整个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是体验、领悟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学生在解决各个项目的过程中,真正地培养了技能,锻炼了动手能力。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项目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去完成设计方案、实施计划,自己去查阅资料,教学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开拓自己的思维,对每个课题的设计都能融入自己的观点,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动了起来,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3、便于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项目教学中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机制,从任务的接受到学习纪律,从实施的过程到最后的完成,我们都要进行考核,达到标准的学员方可参加高级职业资格鉴定,使学生在学习中处处感到有压力,时时感到有动力,形成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4、有助于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设计项目教学时,教师除了要投入更多的备课时间,还要对教学设备和教具非常熟悉,既要理论上精通更要实践上过硬,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状况,否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就无法完成项目教学。教师随时要解决学生的那些随时随地冒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项目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环节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维修电工培训实施项目教学不仅可行,而且能够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势,使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的需求,对培养合格的高技能电气人才可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Abstract: Training practice work of PLC program designer certification on undergraduates of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recent years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focusing o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raining method, training content and practice link, etc.
关键词: PLC;程序设计师;职业资格认证
Key words: PLC;program designer;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305-02
————————————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型工程装备检测与控制重点建设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编号JSKLEDC201204);青岛农业大学实验技术研究项目(SYKT12-01,SYKT10-15)。
作者简介:张还(1974-),男,山东济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气控制与PLC。
0 引言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作为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特殊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它集3C(Computer,Control,Communication)技术于一体,被誉为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PLC应用技术已经成为工科专业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紧迫任务。我校为普通高等院校,笔者所在的机电工程学院设置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两个电气类专业开设有《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理论课、实验课(理论课外单独开课)和课程设计等课程,目的是通过这门实用技术类专业课程系统、深入和多层次地学习与实践,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人才。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改革,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积累了许多的教学经验。但客观地讲,在教学过程中和对外考察部分院校时也发现,我们学院培养的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掌握的较扎实、程序开发设计能力较强,但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实际项目设计开发水平与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似乎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少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从事的是电气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的维护保养和设计工作,回母校时也反映了他们在系统和设备调试维护及设计开发能力上存在的不足和欠缺。(PLC)控制系统设计师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第七批新职业,是指从事可编程序控制器选型、编程,并对应用系统进行设计、集成和运行管理的人员。这种有效的职业资格认证或职业技能教育作为全日制学历教育一种有益的补充和扩展,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将来的专业技术工作。自2008年开始我院连续对电气类专业学生进行了PLC程序设计师的认证培训工作。
1 培训工作遵循的原则和努力方向
1.1 以能力为本位实现培训手段的多样化和培训内容的改革 我们学校普通电气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自动控制系统及电气工程系统的系统设计、研制开发、试验分析、系统运行、系统维护改进等方面技术工作及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工作的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培训中应当切实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设备调试维护能力的培养,不能让他们浮在上面,拿过来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应当让他们既拥有软实力又拥有硬实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培训中,应当注重“软件与硬件的结合,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不能只是单纯地讲授PLC的指令系统和编程方法等,而是要同时注重PLC的实际应用和PLC控制系统的各部件的集成和整体构建;不能只是注重学生的编程开发设计能力的培养和培训,而是要同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系统和设备的调试维护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能只是注重学生在课内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而是同时要在课外发挥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己去探索创新型的课题和研究性项目。因此,学院应当开设部分开放性实验室供学生课外的钻研和训练。
1.2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的方法与途径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设备(仪器)维修保养以及对设备故障处理的方法、能力上。设备调试维护能力和设备故障诊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源自于设备维护者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和日常经验的丰富与积累。因此,需要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资料水平和能力。一方面需要用人单位和学校加大对设备维护者和学生的培训和锻炼,另一方面也需要他们自我知识及技能的提高和不断补充新鲜的养分。我们知道,有些设备发生了故障或出现了报警,单凭设备维护者平时在课堂上、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找到设备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时候方法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找到该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资料,翻到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和故障排除那一章节,对症下药一般都会比较顺利的解决。对于那些一果多因的故障,我们只要采用排除法或者按照设备发生故障可能性概率的大小一个一个地去试,一般也都会顺利地排除故障或解除报警的。
1.3 双语教学的开展和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 从笔者曾在工厂一线多年从事数控机床电气的售后技术服务工作和在进入高校后不少毕业学生反馈回的信息来看,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设备维护者在调试维护设备时,很多最新的、比较先进的设备或系统(尤其是进口设备或系统)其说明书和技术资料都是英文原版的,因此,在培训及教学中应该适当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英文原版技术资料(如图纸、使用说明书和编程手册等)的能力。
2 培训工作中的尝试与实践
在PLC程序设计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的尝试与实践:
2.1 培训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 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当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平时进行实训时,经常会在程序编程、下载时和设备联线统一调试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发生各种类型的故障。此时教师、培训指导者应尽量减少在解决问题、排除故障过程中的参与,更不能替学生去解决问题和排除故障,应当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是给出他们足够多的提示和启发,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并尝试着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
2.2 部分授课内容尝试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 在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时需要注意的是,双语培训教学在内容上应当适合(如选择电气控制中的继电器部分),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应该适当,力求通过双语教学把本课程、本专业最常用的英语专业术语、常见的专业技术词汇传授给大家;
2.3 利用好教学实习、实践环节,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实践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的课程学习和实验实习与社会实践环节是相辅相成的,应当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PLC程序设计师认证培训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技能教育,也是对上述全日制学历教育的一个有力的补充和扩展。课程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实习环节,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理论课、实验课一个必不可少、有益的深入和拓展。课程设计实际上包含了不少难度较大的、综合性很强的PLC实训项目。如果利用好PLC课程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的编程开发能力、硬件调试能力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另外,教师和学生应当努力地走出校门去,利用课程实习环节、毕业实习环节,多和外面的企事业厂矿单位、科研院所接触,了解它们的发展动向和技术需求,同时也了解它们最新的设备和技术发展状况;
2.4 充分发挥学生创新实验平台的作用 应当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和课外专题小组,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教研或科研课题。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基本的科技技能训练,使学生积累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做到进一步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院设有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这就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训练平台。今后应当思考怎样更加充分地利用好这个平台,从而为PLC程序设计师认证培训工作更好地服务。
3 结语
我院自2008年开展PLC程序设计师的认证培训工作以来,共有近百名学生获得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PLC程序设计师职业培训证书》。近年的实践证明,通过这项专业培训工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水平,为他们今后的择业、就业,更好地走向社会和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夯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剑,徐立辉,刘美菊,等.建筑类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建设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10,3(5~6):45-46.
篇7
摘要:信息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构建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提出,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教学可以难点易化,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目前对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主要是在PPT的制作和网络资源的应用,自主创新的知识内容较少,主要原因是一些教师没有掌握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师、学校、社会管理部门应三管齐下,实现信息化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全新学习局面。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方法课程机械制造
信息化教学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其研究主体对象是教学。我们在学校进行课程教学时,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提供的硬件设施,配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这样,生活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的职业学校的学生们应该更容易接受,因为他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字化的内容,比如手机。笔者针对职业教育课程机械制造基础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展开探究。
机械制造基础是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包括热加工、公差配合、机械加工、先进制造技术和特种加工技术等内容,这是一门覆盖范围比较广的课程。一般是在学生学习完一些基础课程如钳工工艺学、车工工艺学、刀具等课程后,才开设此门课程。
从以往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来看,我们采用的信息化教学多局限在PPT和一些网络资源的应用。教师们认为使用PPT教学有很大的好处,比如可以用醒目的字体标出重点和难点内容,用flash或其他视频材料实现难点易化,但是不得不承认要做一个好的PPT,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要为此花费较多的金钱。而学生们大部分只对那个flash或视频材料感兴趣,同时这样的教学手段还是无法将整个知识体系详细地表现出来。如果要在此门课程的教学中实现信息化教学,笔者认为无论是作为施教者的教师,还是作为教学行政管理部门的学校,都应以实现信息化教学为前提而做大量的工作。
一、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软件和硬件环境
一般职业学校教师的工作内容比较多,首先要完成一定的课时量,其次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要维护好一个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再次所有教师都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要时时充电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这样的工作情况下,一个承担班主任工作的专业课教师很难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课件或研究更好的数字化教学方法。这样,就要求学校为教师创造可以专心研究信息化教学的条件。
信息化教学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所谓的数字化教学。以机械制造基础为例,如果想把车刀的角度表达清楚,用机械三维软件进行模拟、仿真是最合适的。但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由于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熟练掌握一个机械三维软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笔者认为学校或教育机构要为教师提供一些固定的机房,根据教师的需求安装几个不同的软件,如UG、Pro/E、Solidworks等,并配备一到两个熟悉软件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在教师没有上课任务的时候机房对教师开放,这样教师们会更快地掌握软件,从而能够应用到课程教学的备课当中。
二、教师要有钻研精神和敬业精神
由于教师们的工作任务都比较重,所以教师要想实现信息化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证一定的时间
以学校的统一上下课时间和上下班时间为准,每天下午学生们3:50放学,教师们5:00下班。这期间有一个小时的不上课时间,不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完成要批改作业、写教学总结等等琐碎的工作,有的教师能富余半个小时的时间。如果教师们能把这个时间利用起来,日日如此,不用一年的时间应该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个教学软件。
2.保证有良好的学习心态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比较难。因为除了工作,我们还都有家庭,如果一心只想学习,这不太现实。教师只能利用上班的时间,既工作又学习,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要么规划,要么思考。这个过程既苦又累,但是当某一天你看到自己做出漂亮的上课素材,你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3.派专业教师到专业培训机构学习
如果受财政限制而不能安排更多的老师在假期进修,学校或教育部门可以让教师们在本单位接受培训,差旅费可以省掉,同时自己单位的教师担任培训教师,培训费用亦可以省掉很多。每天教师们在本市或本单位进行培训后还可以回到家中,照顾家庭。
三、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只有学生能接受我们讲授的知识,我们的工作才算是达到了目标。所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意识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我们要越来越注重学生们的情感教育,多采用表扬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应该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因为这样不会伤了他们的自尊,会极大地维护他们的“面子”,有了“面子”,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动力。
第二,教师要有耐心,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多和这样的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学会和各种身份的人交流沟通,这样的做法也许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第三,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学习体会来教育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教学资源共享以及知识体系升级的工作
由于职业教育要发展,我们每年都要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学校为了自身的发展,也鼓励老师们申报各种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项目。大部分的项目申请下来并完成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都是不公开的,也就是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看到这些项目的成果。所以就造成了资源的封闭。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单位或政府部门应当出面,以单位名义申请,个人组织项目的实施工作,单位为个人提供一定的资金,研究结果属于单位;个人可以对自己的创新加以说明,并标注版权所有;政府为项目申请人和申请单位提供一定的资金扶持。
完成的项目是符合当时当地的教学、生产需求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里有些内容已经不合时宜,如机械专业的机械零件与机构、机械加工、数控编程等校本教材的内容多是以历年大赛试题、企业实际生产的零部件图样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零件图样为素材的。过了一年或几年时间,社会上的这些素材会有所改变。如果不及时修整或调整项目内容,辛辛苦苦、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做成的项目就有可能遭到淘汰。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将所有项目内容在电脑上进行资源共享,由当年进行应用或使用该项目成果的教师进行项目内容修整,形成新的版本继续使用。这样,即保障了项目创始人的合理权益和原始版权,又使得该项目得以应用下去,项目内容永远符合教学需要。
五、小结
从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到现在,我们已经充分体验到了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优点。它设计简明,意图表达明确清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大部分的老师都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们还没有掌握其精髓——教学内容数字化的方法。所以,在信息化教学探索的道路上,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闫军秀,李捷.关于信息化教学的思考与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2]闫其顺,李晓芳,张元成,葛江文.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科技资讯,2009(19).
- 上一篇:饮食安全事故案例
- 下一篇:防疫期间心理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