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与艺术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管理与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管理与艺术

篇1

一、高校艺术教育管理在我国的特点及现状

1.艺术教育管理特点

政府以及大众都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首先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健康教育,能够满足当前学生学艺术的需求,然后艺术教育的发展方针越来越具体化,能够充分体现艺术教育的独特性。艺术教育管理注重道德文化素质以及科学素质,管理方向包括课内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艺术氛围建设。管理理念是因地制宜,方针切实可靠、时效性强,遵守传播和提高结合、课内外结合、实践与学习结合的基本原则。并且注重现代化建设,包括教育管理网络化建设、电子设备辅助监管等。

2.艺术教育管理现状

艺术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在此期间,高校管理艺术教育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比如,大多数高校的管理者能够对艺术教育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探析,进而提高了高校整体重视艺术教育的程度,能够形成规范、统一的教育体系;建设了综合的管理体制,并且设立相应的职责部门,对管理工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管理,管理秩序稳定,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加大了对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并且注重资金的合理分配,使资金的获取和支出能够得到保障。不过,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些校领导没能加强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导致教师的热情也不高,真正的教学方式依旧沿用了传统的模式;衡量对学生的管理尺度不准确,教育和管理不协调,甚至出现脱节的现象。所以,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需要不断的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促进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优化理论

1.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体制化

艺术教育能够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进度,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优化时要注重体制化的重要性,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逐渐完善体制化的建设。想要建设好体制化管理模式,就要从建设教育管理体制、行政控制体制、教学研究体制、审核评估体制、师资团队组建体制、配置奖罚体制、学生管制体制、资金控制体制、综合质量监控体制,应该加强艺术教育管理力度,加强行政单位的执行力度,使高校的艺术教育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中。

体制化首先需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明确发展目标,统一管理资源,对教育管理进行合理的规划,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然后建立各个职能部门,以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推动高校健康稳定发展;最后搭建教辅部门,即辅助教学管理工作,是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高校的各个部门、机构相互借鉴、相互协调,共同为高校的艺术教育管理作出贡献。

2.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革新化

人类社会的进步来源于创新,教育事业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地提高创新意识,才能促进教育水平的不断升级。高校进行艺术教育应该尽快进入到创新理念中,建设有特色、可持续、高价值的艺术教育理念。创新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结合区域文化和特色学科优势、历史资源和现实艺术优势,实现特色教育管理模式的建立;二是建设特色的高校艺术课程,取缔不合理的学科设置,加强创新教育在课程中的融合力度,进而获取艺术教育持续发展力。

三、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优化对策

1.建立激励制度

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是优化高校艺术管理方法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实行激励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者及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的发起并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有利于创新性管理模式的发展。管理者和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人员,其积极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直接影响艺术教育的管理效果;学生作为教育的接受者,是教育效果的主要体现因素。对于表现优秀的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给与精神及物质上的支持,这也是对其能力的一种肯定,所以,高校必须通过合理的激励制度来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向着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确保并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2.完善考核评估制度

合理的教学审核制度能够有效的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而完善考核制度的关键是确保监督和审查的有效实行,这是考核制度起作用的基本条件;另外,建立有效的审核评估制度,能够客观的反映教育的现状,并积累经验,对后续的教育管理工作起到科学的借鉴作用;最后,有效的运用审核及评估结果,采取多样化手段,奖励先进,激励后进,使艺术教育在高校中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3.加强师资力量

新形势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高校去提高自身的师资力量,我们要为管理注入新思路、新科技、新秩序和新方式以激发创造能力,完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高校要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建立合理的培训体制,使师资队伍变的高层次、高素质。师资队伍组建时,要考虑到年龄和资历的差异,使教师队伍中包括资深老教师、杰出中年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提高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性。

4.管理中融入科研的元素

先进的科研项目可以有效的提高艺术教育管理在高校中的作用,在对艺术教育进行管理时,应该及时的汇总成就,选拔出优秀的科研作品,利用科研作品提高高校的艺术教育水准以及艺术教育管理模式的科学性。高校要更新教育观念,以科学、平衡的态度来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相关设备的质量,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部门要充分调动、发动高校艺术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并且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加大教育管理的覆盖面积,提升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篇2

 

1 中专类艺术学生的特点

 

1.1 生源方面

 

中专学校大多数是招收中学或小学的艺术特长生,因此,文化知识基础比较薄弱,但对于某一方面的艺术具有较高的兴趣或天赋。中专学校艺术学生分为几种类型:有些学生是从小酷爱某类艺术,通过长期的辅导和参加专业班学习才考入中专,专业基础较为扎实;还有一些学生因为中考各科成绩较差,通过突击式地艺术辅导,通过了艺术考试科目才考进来的,这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都较差,形成了专业不专,特长不长的局面。面对这两种情况,学校的教育管理也就需要差别对待了。

 

1.2 思想方面

 

艺术中专生大多数处于青春期未满的阶段,思想比较活跃,情绪波动较大,考虑问题不够实际,因此,他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从实际出发,在做事的时候又知行不合一,常常出现认知水平与行为能力不协调的情况。还有些中专学生喜欢浪漫色彩,又因为艺术类学生常常涉及娱乐场所,容易受到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因而在思想方面存在一些偏差。

 

1.3 文化素质方面

 

艺术类中专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一般比较薄弱,知识面比较狭窄,也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孩子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都比较重视,因此很多学生的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是,在此背景下,中专学生文化素质就显得更为低下。特别是艺术类学生只要某一方面的能力即可,对于普通的文化知识要求较低,使得艺术类学生来源广泛,文化水平层次不一,思想素质层次不一,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1.4 心理特点方面

 

艺术类中专生仍然处于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阶段,通常被说成“青春期未完成期”。此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不够稳定也不够成熟,但是比其他专业学生有更丰富的感情,自我表现欲望较强,也较为冲动。种种原因使得艺术类中专学生的自觉性较差、自律性不强、承受压力能力弱、较为敏感,对父母和社会都比较依赖。此外,社会中的传播媒体传播的信息对于他们的心智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生活的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2 如何加强艺术类中专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2.1 因势利导,及时引导

 

对于艺术类中专学生要理解和宽容他们,因势利导,在专业教学方面加大教育,让学生在感兴趣的专业学习中得到教育,纠正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很多艺术类中专学生表现欲比较强,经常对周围的事物表示很不屑的样子,从而让别人认为自己脱俗。其实他们本身没有什么错误,只是管不住自己,或者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已。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这些行为,从他们喜欢的专业学习中下功夫,注意引导方式。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专业学习中注意思想素质教育,将教育融入教学中来。例如,通过艺术教育、故事教育等方式进行课堂教育。其次,丰富教育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参加社会实践、外出观摩、写生、演出、讲座等。只有将学生的学风充分搞活起来,才能带动专业学科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艺术学校的学习氛围。

 

2.2 依法治校,按规律办事

 

俗话说:“不成规矩不成方圆”。对艺术类中专学生进行教育,要发挥校规校矩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行为举止做一个约束。首先,学校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生活习惯、思想素质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定,并积极发挥教师和领导带头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积极遵守校规校矩。其次,学校要建立惩罚和奖励将配套的制度,激励学生积极上进。对违规行为进行适当惩罚,对优秀行为进行奖励,能促进整个学校的学风健康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奖励和惩罚要从精神和物质方面入手,将学生的自制力潜能发挥出来。

 

2.3 人性化管理,以情治校

 

艺术类中专学生的管理要实施人性化管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进行教育。在校规校矩的制定中,学校要体现人性化,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彰显人性化。古人有一日三省自身,学校教育要积极发挥学生的内省作用,将校规校矩和思想素质内化到学生心中去。首先,学校对于校规校矩的制定和实施体现人性化,对学生的要求和惩罚要合乎情理。其次,教师可以发挥艺术学科特点进行教育,及时沟通学生的内心想法,在沟通和交流中实现情感交流。最后,领导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可生硬说教,更不可强制要求学生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作者:王继瑞

篇3

关键词: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思考

艺术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高级形式,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实施艺术教育,但普遍与国家制订的方针政策尚有一定距离。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艺术教学管理方面展开讨论。

1 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分析

(1)普及面不够广,没有面向全体学生。除一部分部属高校,如清华、北大、川大等将艺术课程设为必修课外,大多数普通高校将其设为选修课。有的高校艺术课程开设面较广,结构布局较合理,如重庆大学,按文学、音乐、绘画、舞蹈、戏剧、雕塑、影视七大艺术来设置。由于受到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设施的制约,有的高校,特别是一般本科院校和民办高校,所开设的艺术教育门类较少。

(2)课程设置面不够宽,难以全面提高艺术素质。目前,大学教学内容较多地受到专业艺术教育的影响,专业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方式和评价标准深深地渗透在普通艺术教育中,存在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材压缩使用和按专业教学设置课程的情况。各大高校举办了艺术社团、艺术活动与艺术节以及参加各种艺术表演艺术竞赛,营造了校园的文化艺术氛围,但内容形式较为单一。

(3)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普及型教材与课程有待加强。大多数高校设立了艺术教研室或艺术教育中心、美育教育中心等,拥有一定数量的师资队伍,但教师学历、职称层次无法与专业教师队伍相比。与中小学相比,高校艺术教育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教材差异较大,学校之间、学生个体之间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悬殊,艺术教育的质量评定没有基本底线,教学没有动力和压力。

(4)高校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很多高校注重科研,将大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其中。对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对艺术教育关注较少,所投入的经费有限,造成教学设备的短缺和设备的落后。

(5)高校师生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目前高校师生在认识上,对艺术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人把大学作为专业教育、就业教育机构,而没有认识到在大学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其结果反而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就业机会上有所影响。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艺术抱有较大的兴趣,乐于参加文娱活动,大多数艺术教师对工作抱有热情和责任心,热爱艺术和教育事业。由于艺术教育与就业关系不大,与获得毕业文凭没有必然的关系,以及艺术专业就业的局限性,对教师的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使得学生学习逐渐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2 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学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明确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艺术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高级形式,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培养好学生们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管理和培养,必须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让学生在集体主义、崇高理想的价值观指引下,在一定范围内自我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断地以高尚的情操修正自己的行为,完成各项工作和学习任务。在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管理上,要坚持全面发展教育思想。

(2)构建人性化的艺术教学管理制度。“以人为本”是高等学校各项管理理念的基础,艺术教学管理首先要从构建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出发。在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和艺术特点的氛围中,良好的管理应当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高校艺术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应与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人际关系,要始终服务于教学活动,明确艺术教学管理的目的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任何一项教学管理制度、政策、措施的出台都要符合这一目的。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和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做到充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依靠人,而不是“压人”“卡人”“整人”。要形成科学、严谨、生动、活泼、宽松的氛围,使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之间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艺术教学管理者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用优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宽松的学术氛围。在艺术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开拓新领域。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管理经验和水平,要时时体现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高等教育艺术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实现高校艺术教学管理创新。

(3)提高高校艺术师资水平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既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又区别于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受教育者是文化知识层次高、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自我意识、参与意识较强的大学生。因此,从事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师,必须是高水平、高素质的,也就是说,高校艺术教育的师资是兼教学与指导艺术实践于一体的双面素材,不仅要有正确的审美观点,较高的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需要有广博知识、一专多能的本领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因此,要提高高校艺术水平必须首先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组织教学观摩活动等形式,多级别、多层次、多渠道地为普通高校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良好的敬业精神、一定的艺术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艺术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普通高校要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活跃艺术教育,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尤其要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普通高校应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建立各种艺术社团组织。例如,成立合唱队、乐队、书画社、摄影社、诗社、文学沙龙等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健康有益的审美活动,如举办校园歌手大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书法展览、绘画展等活动,并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加的由学生自己开展的群众性艺术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 黄小明.浅谈高校艺术教育教学[J].艺术百家,2004(1):117119.

[2] 孟抗美.关于高校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1).

[3] 周剑.论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C].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2007.

篇4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通识教育;艺术硕士教育

一、高等艺术专业教育教学的现状

艺术硕士是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1次全体会议通过并批准而设置的,经过几年的发展,在规模和数量方面都有所扩展,但是相随的是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中的问题也日显突出,特别是由于教育观念、培养方式、办学条件限制等原因,导致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上安排不够科学、合理,影响了艺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所以说,高等教育一直重视专业教育,忽视通识教育,而且专业划分越来越细,以至于同在一个大学而在不同学院、或在同一个学院而专业不同的教师交流沟通很难。这种学科单一性,专业单一性虽然有利于深入地进行某方面的研究,但它不能解决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对我国现行的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问题应该加以反思,对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质量评价等等都需要重新定位。虽然我国艺术硕士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来看,我国艺术硕士教育起步晚,面对培养更多适应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的客观需要,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中问题日显突出,解决这些问题是我国艺术硕士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

二、什么是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与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紧密相连。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博雅教育是适合劳心者的教育。劳心者就是不做他人的奴隶,也不当工资奴隶的劳力者。博雅教育应追求自我而受教育,而非追求外在的需要而受教育。博雅教育是以训练一个有思想、文雅的人为目的。通识教育与博雅教育的概念相关而理念不同,通识教育的涵义比博雅教育更为广泛。通识教育的英语名称可译为“GeneralEducation”,早期多译为“通才教育”。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识教育指的是现代通识教育。广义的通识教育既包括现代通识教育,又包含传统自由教育的基本要素,即指在高等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所普遍进行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形式,其重点在课程的建设,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打破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开阔的胸襟、宽广的视野与人文气质。就课程开设而言,通识教育就是在大学开设通识课程,使学生从不同的“理解模式”来认识现象、获得知识,使学生的视野开拓,了解与人生相关的知识与原则、方法,由人文科学的文学、哲学、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的学习中,建立共识,发展出高层次的学识,掌握与沟通信息,了解他人及社会化的能力。学生经过通识教育,其心灵将会更开放,思维更为广阔,适应能力更强,在变迁剧烈的社会,更具包容才能,从而个人的整个人生更为清新活泼并得以健全发展。

三、通识教育的研究思路

(一)加强学校特色课程与选修课程

大学是培养学生的圣地,毕业生不仅要获得专业的能力、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还要具备创新精神。而这必须靠通识教育来完成。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校已经形成了“崇德、务实、求是”的办学特色,依据太行山精神,是所有师生员工和睦相处、共同学习的生动写照,是通识教育的源泉。为此,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大学的经验,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学生需求,不断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要加强选课引导,将我校学校特色与选修课相结合,使学生对学校及我校雄厚的历史有一个正确而客观的认识,使他们清楚作为该学校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充分体现课程的引导性作用和特色。

(二)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我们要鼓励教师尤其是名师积极从事通识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提高课堂教学的授课质量;一方面要加强开课教师之间的联系与科研合作;此外还要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人文素质、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和训练方法;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重视与第二课堂的结合,重视加强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各种专业比赛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并以学分的形式给予肯定,使学生拥有大量的选择余地,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思想。

(三)充分重视专家教授的参与,加强通识教育的管理

倡导资深专家教授的参与,使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与管理步入规范化与专业化的健康轨道。因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既涉及到社会科学,又涉及到自然科学等各类学科知识的融合,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结构的适用性、发展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而专家教授在这方面拥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及学术智慧,他们参与通识教育的讨论到决策的整个过程,会站在全校的高度,站在高等教育的高度,科学的规划,严格的论证,并在实施过程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此外,条件许可时还可以成立一个类似于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复旦大学的复旦学院等等的专门的机构来统一管理通识教育。

四、结论

依据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审定的参考性培养方案,结合各高校学科建设基础与特色,我们制定详实科学的课程计划,是艺术硕士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其中涉及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队伍建设与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通识教育能够让学生获得心智的训练和提升;通过了解历史的变迁,通识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充分的反思;而通过了解不同知识的内在统一性和差别性,了解不同学科的智慧境界和思考方式,所以,通识教育能够让学生对客观对象进行更高境界的把握。

【参考文献】

[1]秦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吴苏芳: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

篇5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205)

摘 要:工科高校加强大学生艺术团教育的架构和理论体系建设,对于培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兼备型人才,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对工科院校在自身背景下如何加强艺术团的组织机构建设、提高艺术团管理规范化水平、健全艺术团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艺术团;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8-0087-02

收稿日期:2014-11-24

作者简介:王彬洁(1977—),女,湖北荆州人,武汉工程大学团委副教授,主要从事艺术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武汉工程大学校长基金(2014075)

在实践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进程中,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具有时代民族精神、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科学知识、能够肩负时代使命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乃至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1]。在以工科为主的院校中,如何依据自身的学科发展特点和人才培育的实际需求,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创造更为全面的育人环境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其中艺术教育尤其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具有其他专业无可比拟的育人优势,对于提升工科高校的整体文化水平和知识底蕴,增强校园文化的核心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团教育的架构建设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围绕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要求,并结合高等工科高校的艺术教育实践的工作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发展的客观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艺术团团队体系构建

高校艺术团是学生社团组织,有别于社会专业艺术团体,其组织架构、人员构成、管理模式等具有鲜明的院校特征。对于不同类别的高校,受其办学的历史和发展的现实影响,学生在文化背景、传统的传承、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艺术团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在机构建设上凸显自身的特色。其机构建设中应突出其具体特征,构建适宜性针对性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综合目前的工科高校的发展实际,以艺术特长生为主体,以团队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集体团队优势,通过合唱、乐队、话剧社等集体技术形式,弥补在个体人才水平方面的不足,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文化传统,将主旋律贯穿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中,使艺术团建设更加凸显针对性,提升其综合效果。艺术团育人重在文化育人,其通性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表现和感悟艺术世界的能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在艺术团的各项活动中得以展示,在团队中充分发展自身的艺术特长,并在社团服务的过程中体现社会价值[2]。艺术团表现的内容要有品、有味,有情、有趣,具时代性、引领性,深刻体现中国梦的博大精深,展示别样而丰富的人文内涵。

(二)艺术团教育和实践模式探索

随着社会发展,艺术团教育逐步凸显个性化、科技化、全球化,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小风景,而要面对更加开放的社会。忽略了这一点就意味着教育理念的滞后。如何把握教师的角色,更新教育理念,应引起教育者的思索。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方式改革,从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学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世界等接受浸润。

二、艺术团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办法

团队文化是主题,团员是根本,师资是关键,设备设施是前提,经费是保障,高校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育人功能。在课程设置中,一般将艺术教育纳入通识教育。但需要指出的是,艺术团以选拔的校内学生文艺精英为主要人员构成,以半专业训练为主要日常工作,以演出及比赛为主要任务目的,在整体水平上已经有了专业艺术团体的特征。高校艺术团的艺术教育已经超越了普遍的素质教育范畴,从这一点上看,艺术团教育应当以声乐、器乐、音乐的理论教育及创作训练为主要内容,与艺术选修课体系共同构成武汉工程大学素质教育体系中的艺术教育部分,丰富校园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较专业的艺术人才[3-4]。

在艺术团的体系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团队运作模式,通过艺术团的体系建设,在日常管理、学习、演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践锻炼,促进学有所长的学生向管理、服务等全面发展的平台迈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抓住思想引导这条主线,在团队发展的大方向上进行把握,而将具体的实施细节和过程交付学生自我完成,使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不失为目前艺术团教育和管理的可行途径。

三、艺术团教育体系的理论探讨

在工科院校中,由于学校自身的工程特色,在人文素养方面存在一些缺陷,这就要求工科高校在具体的艺术实践的理论建设和实践过程中应注意扬长避短,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和实际的需求,而不可以完全照搬照抄现有的其他高校特别是文科、艺术类高校的成功模板。对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应结合工科学生的实际,切实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针对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的实际,构建富有特色的艺术团教育体系。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弘扬科学精神、提升艺术素养的目标,克服工科院校艺术教育薄弱的弱点,加强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推行专业化管理

工科大学学生艺术团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其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艺术团发展的定位,工科院校的艺术团不能等同于专业的艺术团体,应以育人为主,以公益性的训练和演出为宗旨,以弘扬校园文化、活跃业余文化生活为主线。在这一指导原则下,进行管理体系建设和规范制度建设。工科大学的特点是学生的艺术背景不足但是工程背景强,并且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艺术团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工科学生的自身特长,将艺术表演和专业背景相结合,在工科实际需求中拓展艺术发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发展的长效平台。

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建设关乎艺术团的正常运作和长期发展,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应首先端正思想,将艺术团建设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框架。可以设立以学生管理为主的艺术团管理机构,挂靠在团委,既能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又可以第一时间实现对艺术团发展动向的宏观指导。在人员配备上,除了教师的兼职指导,应设立学生常设管理组织,可以依照艺术团规模大小,设置团长一名、副团长若干,副团长兼为各艺术部主管,负责具体的管理协调事务,采用这种平行式的管理架构,可以使艺术团的管理灵活高效,便于集中化管理[5]。

(二)制度建设规范化

随着艺术素质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教学体系改革与发展,艺术团建设逐步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体系。在艺术团制度建设中,需要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合理设置相关的管理制度,为艺术团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提供政策指导。在师资配置和管理机构设置上,应参照常设机构的管理规定,配备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配置相应的指导教师和专业培训人员,确保艺术团教育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为提升艺术团对整体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应做好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设置分管领导为艺术团的管理提供决策指导,并配备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做好管理服务。在艺术团的发展目标制定、训练课程设置、经费筹集和使用、艺术团成员的激励措施、专业培训计划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保证艺术团工作顺利深入有效地开展。

艺术团的制度建设应将内部管理和规范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来完成,以充分调动艺术团成员内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使各成员之间协作共进、共同提高。对艺术团成员的素质建设应着重加强对核心成员的激励力度,建立成员评比机制,加大对各类艺术比赛的参与力度和评价力度,积极拓展素质教育建设的课堂,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三)灵活开展艺术活动

工科院校的课业普遍较重,特别是二三年级以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为主,而这个年级的学生往往又是学校各类社团的主力军,担负着学院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因此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这部分学生的学业和思想实际。

在课程设置上,应充分注重各年级学生的艺术素质的层次和实际,开展分层次的艺术教育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学生接受吸收为目标。

社团活动设置上推广多样化、差异化教学,针对每个团员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一对一分组授课方式,以全校公选课程进行基础性的艺术通识教育,以小班授课进行专业理论教学,以艺术展演活动进行实践教育锻炼,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寓教于乐、寓教于实践,切实落实艺术教育的目标,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艺术水平。让学生从学习和实践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参与的乐趣,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信心。

(四)建设特色社团文化

艺术教育以个性化、差异化教育为特色,在实践过程中,不应和工科其他课程一样追求高深、全面。在艺术教育过重中,应注重发现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

艺术团通过设置各种专业的团队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发展舞台,不应过分强调共性,而应大力鼓励学生展现自身的特色。有条件的情况下,为每个有特点的团员进行针对性的培养锻炼,以特色求发展,真正实现每个成员都有强烈的归属感,达到艺术育人的目的。

总的来说,高校艺术团建设对于提升高校整体育人环境的层次和素质,贯彻和实践中国梦的实施目标,培养综合发展的全面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理念下推行艺术团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具有理论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马福波.如何构建普通高校学生艺术团[J].剧作家,2014,(1).

[2]王勇杰,何汉武,张红.通识理念下高校学生艺术团建设的文化责任[J].高教探索,2012,(4).

[3]许立喆.关于业余合唱艺术团体经营管理模式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4,(5).

篇6

[关键词]高级技工学校;班主任;教育艺术;专业素养

近几年以来,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岗位竞争的压力,高级技工学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拥有一技之长会比较容易在社会上立足。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效地开展,是高级技工学校培育专业人才、实现高效管理的前提。所以,高级技工学校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艺术,创建新型的管理模式,突出教育的艺术,从而让高级技工学校的每个学生能够显著地提升专业素养。

一、班主任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高级技工学校培养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高级技工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工作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路程中主要的陪伴者和引导者,他们可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会误入歧途。班主任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和管理艺术,着重于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地约束、管教,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成长历程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充分发挥高级技工学校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艺术,从而为职业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艺术

(一)沟通

班主任管理艺术的综合体现是良好的沟通,只有了解学生,充分与学生沟通,学生才能够积极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从而使教育管理工作有效地开展下去。所以班主任应当发挥自身的沟通魅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应该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这样才能够让管理满足学生的真切需求。班主任还应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中采纳有价值的意见,让管理氛围变得民主平等。比如,北方汽修学校是专注于汽修人才培养的职业技术学校,其始终秉承“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班主任也秉承“沟通为主”的管理理念,入学签订就业协议,毕业推荐就业,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入学+实训+实习+就业”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告别文化课,快乐地学技术。班主任还和学生一同进行智能化学习,玩转汽修,利用校园网络征求管理意见,从而实现人性化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到专业技术,从而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规范化管理

沟通不是没有顾及的沟通,需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班主任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但必须在规范之内。高级技工学校的管理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合适的管理方法,做到奖罚公平公正,让奖罚制度能够起到鼓励和鞭策的作用。比如,蓝翔高级技工学校,闻名遐迩的办学质量和耳熟能详的广告用语,使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美誉远扬,成为众多学子向往的学校。其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点是具有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蓝翔的管理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能清晰地看到自身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在接受批评和惩罚的时候能够坦然接受。而一般的管理都是强调纪律,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为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班主任应当不断地完善和提升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以当代的教学新理念为基础,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实现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在教学侧重点上,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够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班主任应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主体地位。班主任的角色是为学生指引方向,以人为中心,要影响自己的学生和家长,转换传统的轻视高级技工学校的理念,提高学生和家长的自信心,让家长能够信任学校,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将来的挑战和压力,用百倍努力去学习,从而让学生怀有积极、正面的心理状态走向社会。班主任应当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三分理论融入七分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对高级技工学校的良好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其价值能够充分地被体现出来,让每一位毕业的学生能够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身的聪明才智。综上所述,高级技工学校的班主任应当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有效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以培养当代专业人才为基本需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班主任管理的教育艺术,从而推动高级技工学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端芬.四川自贡市高级技工学校:勇闯新路,培养一流技工[J].四川劳动保障,2017(7).

[2]周振枢,黄建辉.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办学实力:茂名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谱写发展新篇章[J].南方论刊,2012(7).

篇7

关键词: 理工科 设计艺术 研究生管理

1.现状分析

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要求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的发展,这说明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设计艺术类的人才需求,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明显提高,这为高校设计艺术类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更好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同学校对设计艺术类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模式有所不同,其中理工科背景下设计艺术类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设计艺术类学生由于其专业特点,平时往往表现为个性较强、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由散漫以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集体观念、团队意识淡薄、对学校及班级活动缺乏热情等现象。学习生活中他们喜欢独来独往,作风懒散,课堂上迟到、早退等现象经常出现,与理工科院校的讲求规范严谨的固化教育模式存在矛盾。设计艺术类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在理工科背景下呈现出特殊性和复杂性,这也给理工类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考验。

2.理工科背景下设计艺术类研究生特点

2.1性格多样化,成熟性中带有可塑性

研究生入学年龄一般在22周岁以上,部分工作后再继续深造的研究生年龄多在25周岁以上。年龄的成熟使研究生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性格特点,阅历的不同使得这些特点表现出明显地多样化特征。心智的成熟已经让学生有了较为明确的奋斗目标,学生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尚未步入职场的学生而言,在校期间仍需花大量的时间进行专业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所以又呈现出一定的可塑性。

2.2个性突出而自律性差

设计艺术类专业学生高中时期普遍在社会上的美术培训班进行过美术高考培训,而目前美术培训班大多缺乏相应的培训资质,培训人员更是鱼龙混杂。培训班中学生学习水平、生活方式、性格特点也都相差较大,在这样环境中学生的个性多表现为张扬而不受拘束。

在培训班中时常会出现专业能力强却对自己放松约束的老师或学长,而此时的学生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反面例子的学习模仿导致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受约束和控制,忽视自身道德素质与修养的培养与提高,对学校的一些管理规章抵触情绪比较高。研究生阶段此种特性的学生虽有很大程度的改观,但仍然遗留较多问题。

2.3性格差异大,张扬与自闭并存

理工科院校中,理科生多具有理性、讲究规则和秩序、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等特点。文科生性格则多呈现为感性,活泼直爽。而设计艺术类研究生个体性格差异比较明显,大多数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感官敏锐、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且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意识。设计艺术类研究生普遍比较重感情,喜欢结交朋友;也有一部分人则不善言辞,显得孤傲、特立独行或很另类;还有少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表现出情绪化或矛盾心理的状态。

2.4较强的自身优越感而集体意识弱

研究生群体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学历人才,受到过高等的文化教育,未来事业起点也相对较高,因此他们在心理上比同龄人具有较强的优越感。研究生大多已成年,普遍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还有些学生经常随同导师出差,在校外、企业实习,从而导致了其对集体的依赖感减弱,造成组织纪律松散、集体观念淡化等现象,而使得学校及班级活动不能顺利开展,学生参与率较低。

3.理工科背景下设计艺术类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学校管理形式单一

设计艺术类研究生普遍个性突出,由于专业求新求特的特点,学生不断追求标新立异和个性张扬。而理工类院校大的管理背景则是对学生全方位严格化管理,加上理工类院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多是工科出身,有较刻板的理性思维,不善于和个性突出的学生交流,甚至出现一些抵触情绪,从而造成管理按部就班没有弹性,这就使得学生与管理老师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因此理工科院校实行的规章制度,在新的时代需要有新的注解。

3.2专业教育资源不足,学生能力被束缚

一般情况下,理工科院校对文科专业的教育场所、设备以及教育经费相对不足,而艺术类专业问题更为凸显。有相当一部分理工科大学还不具备专业的供设计教学的教室,设计课程也没有相对正规独立的教室,专用设备、器材还有待加强。学生的学术活动在学校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保障。教学设施资源的不足导致教育教学的开展不能顺利进行。以至于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本专业发展,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从而感到被束缚而才能无法施展。

3.3应试教育盛行影响学术氛围提升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理工科大学中,应试教育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对理工类学生专业能力的认定存在着明确的等级划分,研究成果的价值评定标准明确而单一。设计艺术类研究成果则表现出极强的个性,讲求创新和多元化,由于评定标准的主观性因素,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内容甚至经过长时间争议才能得到认可。由此可见,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不能简单地将考核理工类学生学术成果的评价方式套用在设计艺术类学生评价体系中,应试的思想和中规中矩的评判模式将限制设计类学生学术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从而影响了整个设计类学生学术氛围的提升。

3.4工作理念缺乏创新,工作机制缺乏韧性

当前我国很多理工科背景的院校管理体制大多仍是老套而缺乏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模式,缺乏对学生的全面关怀,偏重于共性素质的要求,忽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管理者在工作中,总是强加于学生各种任务,让学生被动地服从安排并完成各项下达的指标,缺少对学生情绪的思考;工作思路的创新只是停留在对基本工作层面上的修改完善。另外管理缺少人性化,甚至有些管理者与学生形成了对立状态,缺少感情教育,工作机制缺乏韧性。

4.管理措施

4.1创新管理观念,进行人性化多重管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研究生教育管理不能总是停留在按部就班执行学校管理制度的层面上,出发点应是提高研究生的学习工作效率,为其成长成才服务,而不是完全限制研究生的个人自由。多重管理的效率与学院、研究生导师、教研室的管理水平有关,也与研究生个人觉悟有关。要注重管理者之间的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局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提升管理艺术,偏重情感教育

鉴于设计艺术类研究生的特点,学校对其管理要有具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制度的规定要有一定的弹性,在不违背学校大的管理背景下可作人性化的调整,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对自身的关注。另外,对设计艺术类的研究生更应加强情感教育。特别是对于直接的管理服务者——研究生辅导员而言,应该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在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学生体会到管理者的人情味。把握好设计艺术类研究生重感情的特点经常与其谈心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发现学生的错误和缺点后应采取易于接受的方式指出,并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帮助和激励,做到真正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

(2)提高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

研究生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更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向导。导师的言行会对研究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师会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熏陶,学生从而受益终生。然而就目前情况看,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导师参与学生教育管理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有些学生甚至一学期也见不到导师几次。针对这种情况研究生辅导员需要及时与导师沟通学生情况,学院应制定导师参与学生德育教育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导师参与学生管理的途径,有意识地为导师与学生的充分交流创造条件和机会,树立导师对学生的认同感与责任感,从而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全面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3)发挥教研室作用,参与研究生管理

教研室作为研究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要积极参与研究生教育管理。教研室要做好学生的情况调查,了解研究生的成长背景、知识、志向、专业兴趣等。教研室参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应充分考虑其成长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安排科研课题。同时,在分配团队研讨环境、指导时尽可能以研究方向为核心进行。教研室老师和学生骨干应多了解学生科研情况,组织研究活动,师生在协作的过程中形成团队归属感、依赖感和师生情谊,满足研究生高层次的情感需求。同时教研室要定期与学院进行学生情况交流,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科研学术的正常顺利开展。

4.2构建网络平台,促进学生交流

设计艺术类研究生在校期间往往分散在各个教研室、工作室,学生活动往往以小团体的形式出现,而这样的形式是不利于班级整体的交流与团结。因此需构建其他平台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增强集体意识。互联网已经普及到每一位学生,可以依托于互联网络,建立飞信群、QQ群、小站等网络交流平台。班级所有通知在各个群组及时发送,确保每一个人都至少被一种渠道通知到。同学间也可通过网络平台就一些感兴趣的资料进行讨论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另外,可从各教研室、工作室选择学生作为联络人,负责学校班级事务在其所负责的教研室传达,保证信息及时畅通,促进学生交流。

4.3建立自主教育管理模式,营造学术氛围

针对研究生的成熟性可加强其自主教育管理,这需构建一定的载体进行体验和感受从而达到融通。在设计艺术类研究生不断发展自我的同时推进班级建设、教研室建设,让学生成为管理者、设计者,在这样一个空间进行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研究生自主教育管理是学生追求自己成长的合理需要,而不是外在强加的束缚,从而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正确的合乎时代要求的自主管理教育。同时根据自身需要自发组织学术交流活动,而不是学校硬性的任务委派,注重自身发展需求,不盲目应试考级,这样学生就能加强自主学习的实效性,营造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4.4创造有利环境,争取教学资源

首先要呼吁理工科院校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理工科院校应借鉴和吸取文科类、艺术类院校在艺术教育中的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加强学校艺术资源的配备。在行政管理、教学活动、教师队伍、设备器材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保障,从而提高理工科院校的人文气息和艺术氛围,帮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另外设计艺术类师生要主动参与全校范围内的艺术教育和建设,通过自身努力做出一定成绩,在理工科院校产生积极影响;营造艺术气息,从而反作用于学校对艺术教育的决策,加强各方面的保障,形成良性循环。

5.结语

现阶段设计艺术类研究生的教育管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教育管理工作的改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当下设计产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思想意识也在发生变化,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在加大。跟踪研究学生的个性发展,了解其需求,采取合适的方式及渠道,克服老观念老传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不断探索针对设计艺术类研究生的管理方法,帮助其塑造良好的人格,确保设计艺术类研究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高朝晖,刘明柱,高存功,高磊.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7.

篇8

【关键词】幼教;培训;智慧

作为管理者,在教育观念上要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确立培养完整儿童理念;在管理思想上要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在管理行为上,要采用柔性管理的方法,注重营造健康向上的园所文化氛围。只有创设科学的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教育管理,努力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让有效的管理成为管理者的唯一之道。

一、讲究管理艺术,关心尊重教师

搞好幼教工作的根本在于全体教职工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认同感,能够凝心聚力、教书育人,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当前我们推进幼儿教育科学发展,更迫切需要强化教师对幼教事业的认同感、归属感。首先要强化教职工对幼教工作的敬业意识与奉献精神,切实把幼教工作当成一种事业、一门艺术、一门科学,求真奉献。其次,要引导教职工强化对从事幼教工作的幸福感,在充实而繁忙有序的工作中寻找乐趣、体验幸福。全体教职工对幼教工作树立了敬业的精神、乐业的心态,就为实现幼儿教育科学发展提供了思想原动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教师素质

一位学者说过:“对培养人的培养,比直接培养人更重要。”推进幼儿园科学发展的关键在师资。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就能为我园幼儿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当前随着办园规模的扩大,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提高。通过园本培训、园本教研,帮助青年教师在业务上成长起来,已成为我园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任务。我们应本着思想上帮助、生活上关心、业务上严格要求的原则,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发挥骨干教师及老教师的示范作用,使所有青年教师在思想业务方面尽快成熟起来,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锤炼组织教育活动与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艺术,不断提升业务素质,沿着校级名师、市级名师、区级名师的道路奋力攀登,切实打造我园名师团队。

三、加强自我管理,保证办园质量

在教育管理中突现自我管理的思想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在发达国家,学生、家长作为教育的消费者,拥有挑选学校的权利。学校要保证生源和财源,就必须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以求得发展。这也是我们幼教发展的必然趋势。为适应这一发展要求,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自身首先应转变观念,增强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意识,尤其应增强自主经营的意识,力求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实施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如:我园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组织教职工参与研究、讨论,形成“制度为我们服务”的共识,所确定的考核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维持了有序的工作秩序,使教职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各尽其职、各显其能,促使全园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变化而变化。

四、注重以点带面 ,追求集体成长

《纲要》全新的教育思想,赋予了教师更多的工作空间,同时,也对幼儿园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幼教工作的管理者应把握好骨干教师培养和全体教师共同成长之间的关系,更多关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使每位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及聪明才智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对青年教师,他努力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的长处和短处,并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为形成个人风格作准备,经常性的派遣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鼓励其参加学历进修,为青年教师找好师傅,进行师徒结对,共同提高;对中年教师他设法帮助他们找出各自的独特的风格,并不断加以总结。

为此,一方面我园把培养优秀骨干教师列入幼儿园五年发展的规划中,重视人才的培养,让每一个教师知道自己未来的目标及努力的理由。另一方面由于我园幼儿教师年轻,特别是刚上岗的新教师确乏经验,谈不上职业的成熟,更谈不上将自己教育的行为内化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如何使她们主动顺应幼教改革、逐步成熟,为幼儿园的发展早日挑大梁,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就要关注她们,提供适宜的机会,组合新老教师开展“师徒结对”、“一帮一”活动。挖掘新教师的潜能使她们早日成材而提供良好契机。事实证明,瞄准苗子、有的放矢、规划培养,不仅有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对集体来说,也是一种收获。

五、开展动态管理,实施多元评价

幼儿园管理者在实施管理中应将原来的静态评价向动态评价转变,力求在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评价的全面性、评价标准的个性化等方面作出有益探索,促使评价结果更趋全面、客观、公正、科学与规范。

首先,要转变评价思想,明确评价目标。一是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为确立自己在社会或幼儿园群体中的形象与价值。二是管理者要从严管理,同时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协助教师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并取得成功。

其次,要信任教师,及时奖惩。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管理者要充分信任教师,发挥具主观能动性,对于教师的工作要及时奖惩,管理者只有充分掌握现代化的管理知识,用全新的管理观念指导工作,真诚对待教职工,才能更好地展示群体的魅力。不仅仅要关注教师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是否满足,更应当重视较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

篇9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旅游管理;教育

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指对声音、动画、文字以及图像、录像等多种媒体进行合成,并依靠计算机和网络对以上信息实施处理与控制。合理地选择与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并实现和传统教学手段的无缝对接,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将各类媒体信息应用于学生,能够形成更为合理的教学结构,让学生在最合理的学习条件之下开展学习。旅游管理专业是近些年来逐步兴起的一个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综合性及多门学科交叉等特点,这就要求现代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一定会在旅游管理教育中发挥出更加显著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为给旅游管理教学改革加入了全新的内容,为切实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封闭型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然而,当前一部分高校教育言必称多媒体,将多媒体教学视为教学的重心,这也是不妥当的。在此,笔者以从事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为基础,对如何在高校旅游管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谈谈浅见。

1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旅游管理教育的优势

一是能够节约大量用于板书的宝贵时间,从而充实教学的内容。在实施多媒体教学时,只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相应的课件,就不需要再用大量的板书,这样就能让每一堂课的信息量充分增加。同时,还能解决当前旅游管理教学中部分课程的教学课时过少与教学内容偏多之间的矛盾。

二是有利于开展旅游专业课程教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存在大量能够展示之内容,运用直观而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对于本专业学习之热情。多媒体教学手段主张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一部分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所难以表达出来的图表、声音、画面等内容形象而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从而为教学营造出生动而有趣的情境,变无声为有声,变静态为动态,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们更好地接受各类知识。比如,对于旅游景点的知识,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与观看风光片等途径教授,酒店的客房、餐饮宴会的台形与台面布置等,如果进行图片展示,将比教师只是口述显得更加直观而生动,也更易于理解。当然,运用多媒体教学还能展示出和实景相同的效果,而不需要再将学生带到现场,这就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与费用。

三是通过网络能够了解到旅游行业最为前沿的信息。应用多媒体技术后,教师可以随时上网,并以网络为平台为学生介绍旅游管理行业最新信息与知识等。比如,在讲到酒店预订系统的时候,可通过登陆部分酒店的预订系统来了解与这家酒店和预订有关的各类信息,从而让学生亲身体会到预定时所需提供的证件种类,了解该酒店预订时各类表格具体的格式。又比如,在用传统的方法介绍全球最为豪华的酒店与最大的赌场式酒店过程中,以往教师就需要运用大量形容词与数字来向学生说明,而学生只凭自己的想象又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而通过网络进行相关图片的检索与展示之后,学生就能更加容易地进行理解,同时还能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四是运用多媒体手段更加有利于进行教学安排。黑板对于教学内容的展示往往是有限度的,比如在讲述后面的授课内容时就必须将前面所书写的内容擦除,假如需要用前面书写的内容对后面出现的内容加以解释,或者在总结本次课所讲述的内容时,往往只能依靠回忆进行强调,其连贯性与效果均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克服了这些不足之处,通过实行循环播放,加以总结、强调与解释等,重点在于突出学生们的记忆,从而提高教学的连贯性。

2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旅游管理教育的劣势

一是教学目的性不够清晰。例如,在学习《风景区规划开发》这一课程时,一部分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往往会将这门课程上成对风景区进行观赏的课程,学生则完全变成了游客,而不是旅游管理专业人员,导致学生在学习这一专业知识时只是在看热闹,这样一来,就忽视了与学生们之间的语言及情感交流,也忽视了学生们进行观察、认识与思考之过程,表现在完全用播放取代了教师的授课,完全用演示取代了学生们的自身思维活动,课堂教学成为一种相当程式化的教师个人表演,弱化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教学模式就不是成功的教学方式。

二是学生缺乏实践上的认识。一部分教师觉得完全可以依赖电脑进行演示性操作,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们在学习中减少了实际操作之时间。例如,在酒店服务中的做房,假如完全运用多媒体演示以取代真实学习的过程,就容易造成学生缺少足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至于看了很久还不知道床单应当怎样折角、餐厅中的餐巾花要怎样去折,甚至从来没有去动手摸过床单与餐巾,这就离开了对于实践性操作、观察与思考,违背了理论知识应当来源于实践之原则,同时还容易导致学生们养成不善于动手与疏于动手之坏习惯。

三是教学信息量不够充足。多媒体课件完全成为了一部分教师的电子教案,他们将以前的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与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变为了以文字和图片形式在教室屏幕上展示教案的过程,教师完全是坐在前台上读电子讲稿。假如采取多媒体技术之后,以演示为理由而放弃了肢体语言与其它各种教学艺术,单纯地对着话筒和屏幕上课,因为信息量不够大,教学效果不可能理想。

3 在旅游管理教育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几点措施

3.1 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制作高品质课件

旅游管理教育中,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之优劣,将对教学质量发生极为重要之作用。一个高品质的课件,均具有很好的视觉感,具有层次分明、操作简便、容易修改等特征,将抽象与难懂内容进行图示化与形象化。课件制作所需教学资源一般都较为零散,缺乏足够的系统性。所以,多媒体教学资源在选择上就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从而避免机械而生硬地把各类信息录入到多媒体当中,甚至杂乱无章地运用各类资源,表现在片面地追求华丽与热闹,对学生们产生视觉上的疲劳与心理上的压抑,从而严重影响到学习的兴趣。旅游管理作为新兴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十分快,为更好地适应现实教学之所需,教师能够随时依据需要对课件实施修改,不断补充该学科最为前沿的知识,运用高清晰度的图片来提升视频的效果,通过开展动画设计,让文字与图片以不同的要求来展示,以激发出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保障整个教学具有完整性。

3.2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一是要有适当的板书。笔者觉得,多媒体课件无法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师板书,假如把板书中的全部内容均复制于课件中,随着课件页面的不断切换,难以让学生对于某一问题产生整体认识。假如画面太富于变化,就有可能造成教学内容的线条不够明晰,重点不够突出,学生们几乎无法记下笔记,从而也不利于进行课后复习与考试。假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进行讲解,并将主要的内容同步写在黑板中,就能让教和学同步开展,让学生们留下更为深刻之印象。二是要进行合理的讲解。笔者觉得,多媒体课件无法取代教师必要的讲解。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讲解是教学之核心。教师应当通过展示自身人格魅力,并通过身体语言和学生开展情感交流,这是教师对于所讲授课程内容的综合展示,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是电脑完全无法取代的。

3.3 积极实施个性化教学,培养优质旅游管理人才

多媒体技术有人机交互这一鲜明特点。大学生可运用多媒体来接受丰富多彩的旅游教学信息,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组合使用自己所制作的旅游教学素材。可以制作出多个不同的教学方案,从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之需求。大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广泛收集与筛选教学内容时,应当提出自身的需求与困惑,而大学生学习的内容与进度主要是由学生本人来决定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唯有实施个性化教学手段,才能实现培养个性化优质旅游人才之目的。

4 结语

总之,多媒体技术是如今信息技术中发展最快的,而且也是最为活跃的一项技术,是新形势下电子技术发展的热点。笔者认为,不管是开展多媒体技术,还是实施传统教学手段,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将教学质量作为始终追求的目标,全部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均应围绕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环节。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客观、公正、科学和一分为二地看待如今网络时代的旅游管理专业多媒体教学,将其视为有效的辅助工具加以合理地运用,从而更好地为旅游教育管理的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郭艳丽. 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 昌吉学院学报,2007(3).

[2]郭海燕, 杨斌. 论多媒体技术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

篇10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学生管理;心智培育艺术;人文关怀

“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这是对班主任教师工作生动形象的客观性描述。随着社会化教育程度在不断地提升,新形势下学生班集体管理对于班主任教师而言,既面临着更重大的挑战,又承担着更艰巨的考验。令人感同身受的是,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不谙世事的小学生犹如一张张有待描绘的“大白纸”,也正因为如此,初始阶段教育工作者对于他们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更大,或者说,小学生在思想认识、能力培养和行为修养等各个方面对于班主任教师的依赖性更强。这不仅是对我们教育水平和工作能力的积极反映,而且是考量责任意识和师德师风的重要标准之一。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打好或打赢这人生之旅的“第一仗”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试简要阐述之。

一、爱心滋养――学生班集体管理的核心元素

“在爱心花朵盛开的地方,生命就会欣欣向荣起来。”这与冰心提倡的“有了爱,就有了爱的一切”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老师自然就是学生的“教父教母”。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整天与小学生频繁接触、密切联系,他们所释放的爱心与关怀不仅能够有效地涵养和滋润学生,而且其言语行为对于后者来说,都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榜样力量和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正是在强调爱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校园教育第一责任者和学生最为亲近的人,我们该如何用爱心去浇灌学生们的心灵花朵呢?

首先,爱心教育意味着多了解学生。班主任教师应当而且必须掌握所在班集体的基本学情,主要包括他们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基础成绩、学习能力以及情趣爱好、个性气质、人际交往和喜怒哀乐等各个方面,以确保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努力避免工作盲点现象。其次,爱心教育意味着多关怀学生。众所周知,师爱犹如教育管理工作的“剂”,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巨大影响力量。也正是因为有了源源不断的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无限爱戴和更多信赖。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对“金凤凰”要关爱,对“丑小鸭”同样也要关爱“普度众生”的师爱应当本着平等公正的基本原则。再次,爱心教育意味着多尊重学生。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不仅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而且要遵从心智发展的规律性特征,理解他们的内在要求和想法,同时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拉近并缩小心理距离,才能切实做到民主、平等和互动。第四,爱心教育意味着规范学生。关爱学生要力求明智,即既要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苦乐,又要注重他们未来的发展和前途,应当始终做到不娇惯、不溺爱,不纵容、不放任。

二、建章立制――学生班集体管理的重要保障

在学校教育中,班级既是学生共同成长的大家庭,又是开展校园各项工作的最基本单元。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制度建设是规范学生意识和行为的中介,只有在制度文化的规范下,学生才能得以健康良性的发展。班级制度文化是一个班级物质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的有效保障“会做班主任的苦三月,不会做班主任的苦三年。”也就是说,构建班级制度文化是班主任艺术管理中的核心元素。然而,硬邦邦的刻板条文令人望而生畏、退避三舍,只有在人文化的班规规范与引领下,才能形成有序性管理秩序,才能凝聚学生的心灵。

既然如此,如何用人文化班规来舒展学生的生命呢?(1)制定班规要从学生自主入手。学生才是班级的真正主人,更是班纪班规的执行者,因此制定班规应充分体现学情,更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力量,这样才具有针对性和执行力。比如,建立班委会制度、班级岗位责任制、自理自立制度、争先创优制度和互动帮扶制度等,都要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框架内,结合本校实际要求和本班具体情况,充分发挥最大多数学生的能动作甩“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他们在高度认同感中自觉执行和相互督促。(2)落实班规要以积极鼓励为主。班规的表述力求是引导性语言,切勿表述为限制性语言甚至禁令式、否定性语言。如把“你不准”换成“我能做到”,努力显现人文性和温馨化。尤其在班规落实上,更要以多元化奖励为主,如电话奖励,用短信告知家长;班级板报上刊登,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等。(3)执行班规要以教育引导为主。即使有了班规,班主任也不能全部放手。一旦发生学生违规现象,不能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而是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影响,并且找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正如有人说道“我们不能把规则视为钉入学生身上的一颗钉子,而要把它看成是播种在学生心里的一颗种子。”难道不是吗?

三、全面发展――学生班集体管理的根本措施

众所周知“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这绝对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样道理,由于先天遗传、生长环境、心智发育和态度品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一个由众多学生组成的班集体中无可避免地存在着个性化差异。对此,我们既不应“选择”,也不能“淘汰”,更不可“拒绝”。而这正是班主任教师实施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条件。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主张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其根本目的即在于强调“全面发展”下的“个性化发展”,从本质上而言,这正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朴素的素质化教育思想来源。

本文所^的“全面发展”,主要是强调“所有”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充分发挥与和谐发展。而“个性化发展”,既是指学生发展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其个性,突出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又是指教育的个人化或个别化,主要包括应考虑个体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点,考虑其天赋、兴趣、爱好和特长等方面的发展因素。就小学生班集体教育管理而言,如何既讲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又突出其个性发展呢?首先,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小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寻找和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如体育、唱歌、劳动、人际交往等,并且开展赏识性教育。其次,利用晨会、主题班会、写信、手工和相关节日活动等途径形式,积极开展系列感恩活动,教育小学生要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同伴、感恩社会。再次,要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需要,积极开展各类挫折性教育,以不断增强小学生不怕苦累、不畏困难、抗拒压力、忍耐失败和承受代价等精神信念,尤其要帮助一些学生逐步地摆脱自卑、怯懦和无所适从等心理行为,以促进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第四,努力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如学生及其多人小组自我评价,班委会干部学生选举,三好生民评等,积极开展全方位的自我管理教育活动。

四、家校互动――学生班集体管理的有效手段

学生不仅属于校园,同时属于家庭和社会。然而,随着社会教育程度在不断地提升,并且由于社会文化环境中存在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消极因素,以及家长素质的良莠不齐等,如社会中的“三室二厅”危害,学生家长中的“重智轻德”心态,养而不教、教而不全,“大棒+面包”家庭教育甚至“上梁不正下梁歪”现象等等,直接地导致了小学生每周在校5天的良好教育常常由于在家2天的不良影响而相互抵销,甚至会被冲刷得干干净净。这已成为校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更是学校德育中较为严峻的一项课题。只有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互动教育、联合管理,才能共同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

那么,如何打破“5+2=0”的德育困惑呢?学校及其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班主任教师要积极主动起来,充分利用手中的非权力因素,通过登门家访、电话通讯、书信、手机短信、QQ留言、微博以及家长会、邀请校访等各种形式,一方面多与家长保持正常性的联系沟通、互通信息,一方面对家长施加积极良好的影响与作用,把校园德育与家庭教育相互延伸、全面对接并有机融合起来,努力赢得“1+1>2”的合力现象和良好效益。我班曾经有这样一个典型:小强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他平时寄居在学校附近的一个私人住所,放假时间才回到爷爷奶奶家里。他属于“双差生”行列,且不服管教,是校园内人所共知的“小网虫”。有鉴于此,笔者主动与其父母建立微信并成为网友,除了平时有选择性地与他们联系外,还定期(一般是每周一两次)让他们父(母)子进行网上交流。经过近半学期的齐抓共管,最终小强不但戒掉了“网瘾”,而且各种不良习惯逐步地好转,并且学习成绩呈上升趋势,期末还得了两个单科进步奖。多年来,正是由于实现了家校互动、联合共管,笔者让一些“小网虫”悬崖勒马、迷途知返,让多名“害群之马”转而发挥令人欣喜的正能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