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训练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肺康复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肺康复训练

篇1

除了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外,在日常生活中。慢阻肺患者应主动改变周围的环境卫生,营造出干净、清洁的生活环境。尤其应该戒烟,避免“二手烟”危害。同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为阻止慢阻肺病情进一步发展,我们为患者推荐一套辅助康复练习。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却可以帮助患者增强呼吸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并减轻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

呼吸训练(图1~图3)

缩嘴呼气法(吹笛样呼气法)

患者保持舒适放松的姿势,嘴闭紧,先用鼻缓慢吸气,稍停顿片刻。然后,把嘴唇缩成吹奏笛子时的口型,轻松将气从口中徐徐呼出。注意避免腹肌收缩,可将双手置于腹肌上加以判断。

腹式呼吸

1取仰卧位,用软垫将身体垫高,让头比身体低15~20度,双膝保持弯曲,腹肌放松。左手放于胸部以限制胸部活动,右手放在腹部脐上。

2 先将嘴闭紧,用鼻吸气,同时腹部外凸,稍停片刻。然后用吹笛样呼气法呼吸,腹部同时向内凹。

下肋式呼吸

1 将双手同时放于身体两侧末端肋骨,并轻轻施加压力。用鼻吸气,感觉将加压的手掌慢慢推起。

2 用吹笛样呼气法呼气,肋骨同时向内缩,此时手掌加压的力量应逐渐加大。

贴心提示:上述3种呼吸训练应依次进行,先做缩嘴呼气法,然后是腹式呼吸,最后做下肋式呼吸,共用时1分钟。建议患者依照这个顺序,每天将3种呼吸训练轮流做4遍,每遍完成后休息2分钟。如果熟练掌握方法,无论采取仰卧、俯卧、侧卧或坐位、站立及活动时,都可尝试练习。

体操运动(图4~图9)

双臂左右摇摆 取站立位,双臂自然下垂,右臂向身体左前方摆动,同时左臂向身体右后方摆动,反之亦然。

双臂前交叉摆动 患者直立,身体放松,双臂在身体前做交叉摆动。

双臂上举 身体放松,双臂分别从身体两侧上举,高至头顶,直到双手相触。

蹲站运动 取站立位,全身放松。患者躯干始终与地面垂直,双膝缓慢弯曲、下蹲,使大腿与地面平行,然后慢慢站起。双手在下蹲时扶住大腿,站起时则向身体两侧平举。

腰部伸展和侧屈 患者直立,双手分放于两侧腰部,注意保持下肢和骨盆不动。腰部先向后伸展,然后再向左右两侧进行侧屈运动。

篇2

呼吸训练

重建腹式呼吸模式①放松。用以放松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减少呼吸肌耗氧量,缓解呼吸困难症状。a.前倾依靠位:患者坐于桌前或床前,桌上或床上置两床叠好的棉被或4个枕头,患者两臂置于棉被或枕下以固定肩带并放松肩带肌群,头靠于被上或枕上放松颈肌,前倾位还可降低腹肌张力,使腹肌在吸气时容易隆起,增加胃压,使膈肌更好地收缩,从而有助于腹式呼吸模式的建立。b.椅后依靠位:患者坐于非常柔软舒适的有扶手的椅或沙发上,头稍后靠于椅背或沙发背上,完全放松坐5~15min。c.前倾站位。自由站立,两手指互握置于身后并稍向下拉以固定肩带,同时身体稍前倾以放松腹肌;也可前倾站立,两手支撑于前方的低桌上以固定肩带,此不仅起蓟放松肩部和腹部肌群的作用,而且是腹式呼吸的有利。

②缩唇呼气法。增加呼气时的阻力,这种阻力可向内传至支气管,使支气管内保持一定压力,防止支气管及小支气管被增高的胸膜腔内压过早压瘪,增加肺泡内气体排出,减少肺内残气量,从而可以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缓解缺氧症状。其方法为经鼻腔吸气,呼气时将嘴缩紧,如吹口哨样,在4~6s内将气体缓慢呼出。

③暗示呼吸法。通过视觉诱导腹式呼吸,常用方法:a.双手置上腹部,法: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双手置于上腹部(剑突下、脐上方)。吸气时腹部缓缓隆起,双手加压做对抗练习,呼气时腹部下陷,两手随之下沉,在呼气末,稍用力加压,以增加腹内压,使横膈进一步抬高,如此反复练习,可增加膈肌活动:b.两手分置胸腹法:患者仰卧位或坐位,一手置于胸部(通常置于两乳间胸骨处),一手置于上腹,呼气时腹部的手随之下沉,并稍加压,吸气时腹部对抗此加压的手,使之缓缓隆起,呼吸过程中胸部的手基本不动。此法可用以纠正不正确的腹式呼吸方法。c.下胸季肋部布带束胸法:患者取坐位,用宽布带交叉束于下胸季肋部,患者两手抓住布带两头,呼气时收紧布带(约束下胸廓,同时增高腹内压),吸气时对抗此加压的布带而扩展下胸部,同时徐徐放松束带,反复进行。d.抬臀呼气法:仰卧位,两足置于床架上,呼气时抬高臀部,利用腹内脏器的童量将膈肌向胸腔推压,迫使横膈上抬,吸气时还原,以增加潮气量。

④缓慢呼吸。这一呼吸有助于减少解剖死腔,提高肺泡通气量。因为当呼吸急促时,呼吸幅度必然较浅,潮气量变小,解剖死腔所占的比值增加,肺泡通气量下降,而缓慢呼吸可纠正这。现象,但过度缓慢呼吸可增加呼吸功能,反而增加耗氧量,因此每分呼吸频率宜控制10次/min左右。通常先呼气后吸气,方法同前。

COPD患者处于低氧血症时主要依靠CO2来刺激呼吸,做腹式呼吸后CO2含量常较快降低,从而使呼吸起动能力下降,呼吸过频也容易出现过度换气综合征(头昏、头眩、胸闷等不适)有的患者还可因呼吸过分用力出现屏气而加重呼吸困难。因此每、次练习呼吸次数不宜过多;即练习、3~4、次,休息片刻再练,逐步做到习惯于在活动中进行腹式呼吸。

篇3

关键词:copd;六字诀;呼吸操;效果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的患病率高达8.2%[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呼吸道气流受阻,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以及生活质量。六字诀呼吸操是一种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重视局部和全身功能调整的康复训练方法。我院呼吸内科将收治的200例copd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六字诀呼吸操训练,通过运动干预,改善了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减缓心肺功能的继续减退,预防或减轻慢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并发症。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缓解期COPD患者200例,通过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和肺功能检查明确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2]。并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病情稳定,自愿配合治疗住院2w以上者。排除标准:①既往进行过呼吸康复相关锻炼的患者;②合并Ⅰ型或Ⅱ型呼吸衰竭;③有胸膜疾病或胸廓畸形,骨关节疾病及神经肌肉接头疾病;④心脏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肿瘤;⑤精神异常、认知障碍者;⑥拒绝接受康复锻炼及依从性差的患者。

把符合条件的20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组,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50~75岁(65±4.5)岁,病程

1.2方法

1.2.1运动干预前 全部患者入院前进行肺功能检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化咳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和常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全身呼吸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六字诀呼吸操训练。首先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常规呼吸操及六字诀呼吸操锻炼的重要性、目的、锻炼方法、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组织大家观看光盘,同时两组专职护士给予示范,使患者掌握正确常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及六字诀呼吸操锻炼方法。

1.2.2运动干预中 ①对照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包括-缩唇呼吸锻炼、腹式呼吸锻炼、控制性深呼吸锻炼等[3],全身呼吸操是指将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的训练方法。我们按照“国家八五攻关课题”组推荐的一套呼吸体操的步骤[4]包括:第1节,双手握拳并举起,举起时深吸气,放下时缓慢呼气,10~20次;第2节,双手放于身体两侧,交替沿体侧上移(吸气),下滑(呼气),10~20次;第3节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外斜前方击拳(吸气),还原(呼气),10~20次;第4节,双手自然放松,做下蹲动作同时吸气,站立时缓慢呼气10~20次。1次/d,30min/次。②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呼吸功能锻炼基础上再进行六字诀训练,六字诀呼吸操应用中医养生的调息法,用鼻吸气,口吐气,吐气读字出声,采用匀细柔长的吐气法,患者要注意正确调整气息,总步骤:预备式-嘘字功-调息-预备式-呵字功-调息-预备式-呼字功-调息-预备式-咽字功-调息-预备式-吹字功-调息-预备式-嘻字功-调息-预备式[5],1次/d,30min/次。

1.2.3运动干预后:两组专职护士及时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血氧饱和度及自身感觉等情况,如果感到疲劳、胸闷、头晕等症状则说明锻炼过度,应及时休息和调整锻炼强度,并进行记录。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5] 患者于运动前和运动15d后分别行6min步行试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显效:治疗后步行距离增加>50m,有效:治疗后步行距离增加>15~50m,无效:治疗后步行距离减少或增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17.0进行统计分析,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6min步行实验效果分析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后6min步行实验效果显示(见表1),干预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比较分析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后血氧饱和度结果显示(见表2),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1

2.3两组患者呼吸频率比较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后呼吸频率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

3 讨论

copd患者需要增加呼吸频率来代偿呼吸困难,这种代偿多数是依赖于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即胸式呼吸而非腹式呼吸,然而胸式呼吸的有效性低于腹式呼吸,患者容易疲劳,致使活动能力受限;传统六字诀呼吸操是通过嘘、呵、呼、、吹、嘻这特定六字的吐纳训练来调整与控制体内气息的升降出入,改善人体肝、心、脾、肺、肾、三焦等脏腑功能,六字诀采用深慢逆腹式呼吸训练法,在不增加运动功耗的情况下锻炼呼吸肌的功能,协调胸腹呼吸运动,达到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目的。采用缩唇“嘘”气法产生类似缩唇呼吸的作用,增大气道内压力而防止小气道塌陷,从而减轻气流受限[6]。本研究结果表明训练后可以改善肺功能,提高活动能力(P

六字诀呼吸操要求上下肢节律性屈伸旋转等动作,既锻炼上肢的柔韧性,功能的协调性,也强健了下肢的功能,协调肌肉神经的活动,从而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显著减轻活动受限情况(P

copd病程长,缠绵难愈,呈进行性发展,控制其稳定期症状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3-4]。本研究表明将传统六字诀呼吸操应用于COPD患者的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肺功能,提高活动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且训练不受场地限制、简单易行,是一种简便、易学、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的COPD康复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秋萍.内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2.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31-42.

[3]吴日凤,翟翠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09,31(5):680-681.

[4]胡向东.有氧训练和呼吸训练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影响[J].现代康复,2001,5(6):34-35.

[5]黄永禧,王宁华.康复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20

篇4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血气分析;肺功能;生活质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1-0133-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等三大临床特征,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性疾病[1]。近年来如何通过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来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我院在应用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法对50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训练后,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修订版)[2]对稳定期COPD的诊断标准,并排除有哮喘、肺部感染、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其他合并肺部疾病后,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 收治的50例病情稳定至少4周及以上的COPD患者收纳入组。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65~88岁,平均73岁; 按COPD严重程度分级:Ⅰ级5例,Ⅱ级20例,Ⅲ级18例,Ⅳ级7例。

1.2 治疗方法

首先根据肺功能的分级制定阶梯治疗COPD的方案:①Ⅰ级患者在必要时给予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250 μg/喷,2喷 tid。②Ⅱ级患者规律给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25 μg/吸,1~2喷 bid。③Ⅲ级和Ⅳ级患者联合应用抗胆碱能药噻托溴铵吸入剂18 μg /吸,1吸 qd和沙美特罗替卡松500 μg /吸,1吸 bid。咳嗽咳痰较明显者,可同时加用止咳化痰药进行对症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呼吸功能训练:①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消除对疾病本身的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使患者认识综合呼吸训练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强患者的依从性。②腹式呼吸训练:腹式呼吸法是指通过膈肌的舒缩活动来进行呼吸运动的一种呼吸形式。训练时嘱患者采用半卧位,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每次做5~15 min,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③缩唇呼气法: 缩唇呼气法就是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即在呼气时,胸部前倾,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两次,每次10~20 min。④综合呼吸操锻炼:按顺序完成以下动作:a. 两手握拳在肘关节处屈伸5~10次,平静深呼吸5~10次;b. 两臂交替向前上方伸出,自然呼吸5~10次;两替在膝关节处屈伸5~10次;c. 两腿屈膝、双臂上举外展并深吸气,两臂放回体侧时呼气,做5~10次;d. 缩唇呼气,做5~10次;e. 腹式呼吸,做5~10次。以上步骤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每日可做2~3次,每次用8~15 min完成。

1.3 疗效评价

1年后对50例经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的稳定期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及肺功能评价,包括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指标。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采用St.George''s呼吸疾病问卷(SGRQ)来予以评价[3]。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数据用(x±s)表示。康复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变化及SGRQ评分变化采用配对设计的检验进行分析。康复治疗前、后SGRQ评分变化及肺功能指标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 < 0.05视为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后其血气及肺功能

50例稳定期COPD患者经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后其血气及肺功能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2.2 50例稳定期COPD患者经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

篇5

【关键词】COPD康复期;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5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63―01

COPD在急性症状控制后,肺功能仍呈进行性下降。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现在已经认识到,COPD稳定期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呼吸功能锻炼,有利于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继续减退,预防或减轻慢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故在此将COPD患者病情稳定期如何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做一介绍。

屏住呼吸:可延长肺内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时间,使更多氧气进入血液。此方法适用于年龄偏高,体质较弱,一般状况较差或有外伤者。锻炼方法:①用鼻深深吸气;②屏住呼吸3秒钟;③用口慢慢呼气。锻炼次数和时间根据病情而定。

腹式呼吸:加强膈肌活动,增加肺通气量。COPD患者由于膈肌下降、收缩效率下降、以及气道阻力增加和胸肺有效顺应性减低,往往动员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因此,即使在安静情况下,病人的呼吸常常以上胸廓活动为主。部分COPD患者出现呼气的症状。这种以胸式呼吸为主的表浅呼吸既不能保证有效的通气量,又易增加耗氧量,引起呼吸肌的疲劳,运用膈肌做深缓呼吸,即腹式呼吸,改变辅助呼吸肌参与的不合理的浅速呼吸方式,有利于提气容积,减少无效死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气体分布,降低呼吸功耗,缓解气促症状。

腹式呼吸主要靠腹肌和膈肌收缩而进行的一种呼吸,腹式呼吸的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吸气时放松腹肌,膈肌收缩,位置下移,腹壁隆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膈肌松驰,回复原位,腹部凹下,增加呼气潮气容积,减少无效死腔。锻炼时根据病情,可取卧位、坐位或立位。锻炼方法:①初学时取仰卧位,可在两膝下垫软枕,放松双肩。腹肌松驰,首先应全身肌肉放松,包括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②左手置胸部,右手置腹部,这样便于观察胸腹运动情况;③用鼻吸气,这样吸入肺部的空气经鼻腔黏膜的过滤、湿润、加温等,减少气道不良刺激。通过鼻子吸气时,右手稍微加压,上腹部对抗该手的压力,徐徐隆起。④用口呼气,呼气时腹部下沉,右手稍微加压用力,以进一步增加腹内压,促使膈肌上抬。呼气应该缓慢和均匀,逐渐延长呼气时间,使吸气和呼气时间之比达到1:2~3。⑤每次休息2-5分钟,重复3次为一组,每天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重复此练习多次。

缩唇呼吸:缩唇呼吸可帮助你控制呼吸频率,使更多气体进入肺部,减少呼吸功耗。以缩唇呼气代替COPD患者呼气,可通过增加气道阻力来避免外周小气道提前塌陷闭合,有利于肺泡内气体排出,有助于下一次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在增加气量和增加肺泡换气的同时,使二氧化碳排出增多,有利于缓解病情,改善肺功能。由于患者患病时间较长、体力消耗较大、体质较差,在进行缩唇呼吸操锻炼的时候,需掌握正确要领,坚持正确规范的练训。根据病情,可取卧位、坐位或立位,如取坐位。训练方法:①患者取鼻孔进入,这样吸入肺部的空气经鼻腔黏膜的吸附、过滤、湿润、加温可以减少对咽喉、气道的刺激,并有防止感染的作用;③吸气后不要忙于呼出,宜稍屏气片刻再行缩唇呼气;④呼气时缩拢口唇,舌尖放在下颌牙齿内底部,舌体略弓起靠近上颌硬腭、软腭交界处,以增加呼气气流的阻力,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形徐徐吹出。每次呼气持续4~6秒,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调整。缩唇口形大小和呼气流量,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cm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不致熄灭为适度。要求呼气时间要长一些,尽量多呼出气体,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

全身性呼吸体操锻炼:在上述呼吸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可进行全身性的呼吸体操锻炼,如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起到进一步改善肺功能和增强体力的作用。锻炼次数和时间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端坐位,双手扶膝;②通过鼻子缓慢深吸气直到无法吸入为止。吸气时让气体从按照由慢到快,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在呼吸康复训练中,对于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COPD急性发作期及其他原因不能接受康复训练的病人,暂停止训练,待缓解并评估后再进行康复训练。老年人易产生疲劳,应采用间歇式训练法。做每一项动动后要休息5min.运动后的心率控制在100次/分以内。停止运动后心率恢复到安静值。做每项运动后需要监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SPO2)。训练一定要因人而宜,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 赵志红.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9(8)26 :144 -145

[2]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

[3] 邓春燕,谢俊玢,郝小平,张宏华. 腹式呼吸锻炼对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年,4(5):34-35

篇6

【关键词】 肋骨骨折;功能康复

肋骨骨折是较为常见的胸部外伤,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后可导致反常呼吸(连枷胸),纵膈左右扑动,影响气道的换气,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并影响静脉血液回流,严重的可发生呼吸衰竭,危及病人生命。2009年6月-2011年12月我科采用环抱器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病人45例,根据患者年龄和全身情况进行一系列康复训练,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其中男39例,女6例。年龄18-56岁,平均37岁。均经X线检查确诊。致伤原因:车祸伤24例,坠落伤11例,打架伤9例,重物撞伤1例。单侧肋骨骨折41例,双侧4例。合并损伤:肺挫伤12例,血和(或)气胸:38例。

1.2 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1.2.1 术前 呼吸道准备吸烟会增加支气管分泌,加重呼吸道症状。应在术前戒烟、进行深呼吸及咳嗽训练,以利于术后肺膨胀。

深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身体放松,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吸气时用鼻吸入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腹部。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10-20分钟,每天2次。缩唇呼吸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缩唇轻闭,慢慢轻轻呼出气体。吸气和呼气的比例在1:2进行,慢慢地呼气达到1:4作为目标。呵欠动作每5-10分钟呵欠一次,持续吸气5秒钟后慢呼气。

咳嗽训练:坐位咳嗽时身体稍向前,侧卧位咳嗽时,屈膝侧卧。缓慢深吸气,屏气几秒钟,然后张口咳嗽2-3声,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停止咳嗽,缩唇将余气尽量呼出,再缓慢深吸气,重复以上动作。连续2-3次后,休息几分钟后再重新开始。

雾化吸入:术前药物雾化吸入,每天2次,每次15-30分钟。

教会病人做躯干和下肢主动运动。

1.2.2 术后 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并早期卧床活动。术后6小时(患者全麻清醒后),开始做五指同时屈伸、握拳运动,每次3-5分钟,每日3次;术后第1天开始肘部屈伸运动,清晨用患侧手刷牙、洗脸、就餐时用患侧手持碗、杯;术后第2天开始梳头运动,颈部不要倾斜,肘部抬高,保持自然位置每次3-5分钟,每日3次;术后第3天开始上臂运动:运动时为保护患侧上肢,用健侧受拖住肘部,做上肢上举过头运动,每次3-5分钟,每日3次;术后第4天开始肩膀运动逐步将患侧手放于枕部,触摸对侧耳朵。开始时用健侧手予以协助,逐渐将患侧手越过头顶,触摸对侧耳朵每次3-5分钟,每日3次;术后第5天开始综合运动,包括摆臂运动、双手左右大幅度运动。为避免患侧与健侧差别,应共同用力。上肢上举动作、双上肢交替上举、煽动臂膀运动、双手十指在脑后叠加,两肘在前面开合,保持两肘高度一致,并向后大范围展开,每项运动每次3-5分钟每日3次。

2 结果及随访

本组随访6-12个月,术后1个月复查胸片,肋骨骨折对位对线好,无环抱器松动移位,胸廓无畸形,肺功能大部分良好。术后3-6个月后骨折愈合,肺功能正常,恢复正常劳动力。本组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3 讨 论

肋骨骨折,特别是多发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包括了固定胸廓及防治并发症[1]。肋骨环抱器是解决固定胸廓的问题,术前及术后的康复训练则是解决防治并发症的问题。术前呼吸道准备和术后循序渐进的早期活动可促进整个机体功能的恢复,防止肺部并发症[2],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肺功能的顺利康复,使病人能够早日返回社会,自食其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发病率等特点[1]。随着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的不断上升,80%左右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其致残率非常高,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2]。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情稳定后续及早进行康复护理,以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患者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为研究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我院对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经CT及MRT检查确诊符合我国1995年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3];病情稳定、神志清楚的患者。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心、肝、肺、肾等脏器疾病;有严重的自理障碍;病情恶化,出现新的出血及梗死;双侧病变患者;非极性期,在院外进行过康复训练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为(61.4±2.6)岁。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为(61.2±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由责任护士组织患者与家属、护工一起观看中国康复中心录制的脑卒中康复与预防录像[4]。由责任护士及医生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训练程序,责任护士负责具体的知道。患者需在生命体征稳定后48h~7d内立即进行康复训练,一般可分为卧床期、坐位期、离床期及步行期四个阶段进行康复训练[5]。被动训练主要包括:①在床上良肢位摆放,可取仰卧位、患侧位及健侧位三者交替,每隔2h变换1次,主要以侧卧位为主,减少仰卧位,以免受颈部紧张反射及迷路反射的影响导致异常反射活动增强[6]。②进行关节被动运动,创伤活动主要以被动活动关节与患侧肌肉按摩为主,直上直下,先进行大关节活动,在进行小关节,主要包括肩胛带、腕关节、指间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活动幅度以不造成关节疼痛为宜。③进行床上桥式运动,主要用于锻炼腰背肌、臀肌及肱四头肌,有利于防止拖步、甩髋等病理步态的出现。④进行床上移行,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且体力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可指导其向健侧及患侧翻身。

在患者意识状态允许的情况下,当运动障碍停止进展时,可进行坐位期训练。偏瘫对患者的平衡感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患者第一次做起时,应将床头适当摇高,以支撑患者患侧,尤其是其头部与背部,应慢慢抬高,以免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帮助患者建立定向感及安全感,以利于其学习恢复平衡。如患者可做起并使用患侧手时,可鼓励其完成自我照顾活动,如在床上翻身、移动、吃饭、梳洗等,经过锻炼,除了手功能灵巧度,患者其他功能均可基本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

患者快速指鼻、对指、拍手等训练达到30min以上后可进行离床期训练,主要包括坐位平衡训练及耐力训练;患者下肢进行屈膝及浮肿屈伸训练等。如厕、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可由患者自己解决,以提高其日常生活功能。

当患者下肢负重能力得到提高后可进行迈步训练,越过不同障碍物并继续拧上下楼梯训练,2次/d,持续45min/次左右。患者出院后需嘱其在家进行康复训练,护士进行定期随访指导。

1.3评定标准 参照Barthel指数[7]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指数包括洗澡、进食、穿衣、修饰等十项内容,共分为四个等级,最高分为100分,表示患者可基本自理日常生活;超过60分则表示有轻微的功能障碍;41~60分则表示有中度功能障碍;低于40分表示重度功能障碍,绝大部分生活无法自理。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用χ2进行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痊愈11例,生活基本自理26例,不能自理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2例痊愈,生活基本自理21例,不能自理17例,总有效率为57.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人体内潜伏着神经传导通路及突触,经过核实的训练方法可使其发挥相应的功能,进而对损伤的传导通路及突触进行弥补。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极大的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脑的可塑性,以利于调动脑组织内参与细胞发挥作用,帮助损伤组织重构及细胞再生,极大的预防了脑神经萎缩,大大促进了患者各项功能特别是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效降低了该病的致残率。相关研究表明,我国65%的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未坚持进行康复训练,而选择出院回家,脑卒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约为15d[8]。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居民平均收入偏低,患者虽有进一步接受康复治疗及训练的愿望,但是因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得不选择出院回家。为此,医疗机构需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指导,保证患者的康复时间,规范康复内容。鼓励患者进行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本组研究中,通过合理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92.5%,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干预以康复训练为中心,充分发挥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改善和恢复患者运动功能的目的,康复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及致残率,促进了患者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家庭和社会负担的减轻,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席向朝,陈金春,李刚,等.脑卒中偏瘫患者Lokohelp机器人阶梯减重下肢康复训练效果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03):231-232.

[2]陆琦.黄芪汤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骨骼肌含量及肌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J].2014,36(02):149-150.

[3]陈梅花,蓝琼好,李敏红,等.协同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强化步行基本功能训练的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04):364-366.

[4]郑萤萤,张宏斌,李宝石.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使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02):1-3.

[5]程秀燕.以任务导向的治疗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05):184-185.

[6]张秀梅,曾诗红,戎燕,等.老年脑卒中偏瘫女性患者早期行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01):97-99.

篇8

体会进行总结,以期望提高临床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共收集病例56例,为本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入院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41-88岁,平均69.5岁。

1.2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常规宣教,依据术前患者的整体状况做术前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对术后的生活进行适应性练习,如在床上解大小便,卧位进食等。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解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及恐惧感,对患者耐心解释老年人骨质特点及术后康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进一步的术后护理奠定基础,术前常规备皮,留置尿管。措施如下

1.2.1术前健康评定:手术是否成功与病人的全身健康状况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术前要进行全身的系统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存的疾病,使身体重要器官功能接近正常,这样可提高病人的手术耐受力亦可促进机体更好的康复。

1.2.2心里护理: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和经历不同,对手术引起的心里反应也有个体差异,医务人员应给予患者最大限度的心里支持以消除他们的焦虑、紧张情绪与患者交谈时讲解手术的意义及方法,使其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护理,耐心的等待手术。

1.2.3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份丰富的食物,以利骨组织形成,多饮水防止发生便秘,食物色、香、味俱全易消化以适应老年骨折患者。

1.2.4牵引护理: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大多数术前牵引2-5天,这样既能起到固定和复位的作用也可减轻疼痛。牵引过程应做到以下几点(1)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30°保持外展中立位,牵引重量一般为2-5kg在牵引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状况,感觉及皮肤温度的变化,防止应牵引或绷带过紧而压迫血管导致青紫、肿胀、疼痛、麻木和运动障碍等。(2) 老年患者由于感觉较差对疼痛不敏感,护士必须细心观察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制度及时调整牵引或绷带的松紧度。(3)住意观察有无足下垂的情况并检查骨突出处等部位有无受压。

1.3术后护理

1.3.1术后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患者多合并有心肺等内科基础疾病,加之老年人器官系统机能减退,血压、血糖等调节能力降低,术后血压、血糖容易发生波动。因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尤其是血压,药物治疗,术后监测随机血糖,防止血糖过低或过高而发生意外。

1.3.2切口的观察与护理:术后第一个24小时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渗透情况,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敷料,术后引流管要保持通畅固定、搬动或翻身应注意保护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倾倒引流液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逆行感染,检查切口发现切口异常肿胀及有青紫瘀斑者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医生第一次常规更换敷料后,及时查看医生的操作记录,对于红肿有渗出的切口要严密观察。术后密切观察导尿管的引流量及尿液性状,引流尿液过少及时报告医生。术后24小时后关闭导尿管,间断恢复膀胱功能,常规导尿管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术后48小时拔除尿管,嘱其自行排尿,冲洗尿道。

1.3.3术后心理护理 :粗隆间骨折手术后常面临较长时间的卧床休养,患者不能生活自理,会产生巨大心理落差,因此对患者要进行必要的心里指导,针对病人因手术后疼痛及对手术后果的忧虑,应做好心理指导,主动与病人接触关心病人,耐心解释和提供有关保健康复知识。说明骨折及老年人本身的机体特点,加强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必要的康复训练,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甚至拒绝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影响术后的肢体功能恢复。

1.3.4并发症预防: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术后应有针对性的采用合理措施。对患者讲明咳痰的重要性及意义,对于自主性差的患者每日给予拍背、排痰,并注意痰液较多者要常规备吸引器,防止大量痰液涌出发生窒息,必要时行超生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帮助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指导病人按摩腹部增加肠蠕动防止便秘,术后臀部 及患肢关节部位加软垫,定时翻身按摩受压皮肤,促进皮肤局部的血液循环,并嘱患者主动变换,防止褥疮的发生,术后指导患者做早期的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注意倾听病人主诉,观察患肢感觉运动功能,有无下肢神经损伤,感觉障碍、肢体肿胀等情况并经常按摩肌肉,应用抗血栓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1.3.5术后康复训练:术后床铺要舒适柔软早期应用“丁”字鞋保持患者外展中立位,外展20-30°或行下肢皮牵引避免收外旋及髋部活动度大于80°,严密观察患肢末梢循环,术后依据病情开始康复训练,训练前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的愈合及对位切口,训练早期进行活动练习。由相邻的关节运动开始,首先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然后进行髋关节的小范围屈伸,轻微旋转及收外展动作,并嘱其不可反复进行同一动作的长时间练习,防止发生新生骨质的应力性断裂。术后4-6周进行负重练习,在家属及医护人员的辅助下进行站立、跨步等行走练习,辅助拄拐,防止肢体过度负重,康复训练开始及训练过程中,耐心同患者说明康复训练的意义及方法,防止患者抵触康复训练及过度训练,尤其在负重训练时防止患者过度负重,说明其可能造成骨折处断裂,防止康复训练过程中意外的发生。

2讨论与体会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髋关节骨折类型之一,DHS系统为粗隆间骨折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固定系统、与上世纪70年代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其特殊设计使髋部螺钉可滑动,在负重时使骨折端加压而负重,由于此类骨折多见于老年人,使其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老年人多伴有心肺等其他器官的内科疾病,在护理工作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工作的意外事件发生,对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患者,要给予足够的护理支持及密切观察,老年人的心里特点不同于年轻患者,对自理能力的变化非常敏感,常对手术有过多的顾虑,并对手术有过高的期望值,在手术前后常产生巨大的心里反差。因此,要给予充足的心理护理,改善老年患者的心里焦虑、忧郁、抵触等状态,防止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康复方案,影响治疗效果。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绝大部分伴有骨折疏松,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时间上要相对延后,负重练习要给予必要的力量辅助,要循序渐进,防止康复训练过程中发生骨折处断裂,影响术后的肢体功能。

总之,股骨粗隆间骨折有不同于其他骨折的自身特点,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要从基础护理到心里护理,从心里护理到整体护理真正体现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及效果。通过我们精心治疗和护理本组病人均未发生并发症,并且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篇9

探讨康复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的疗效。

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124例,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

结果:研究组通过康复护理干预后,肺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P

结论:针对COPD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情况,提升活动耐力及运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质量。

关键词:康复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15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23-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病变,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的症状,且肺功能具有进行性衰退表现。该病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COPD分为急性发作期及稳定期,稳定期时给予合理的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COPD急性发作的机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24例,男70例,女54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2.4±7.9岁。124例患者均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对COPD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且所有患者COPD症状经治疗后有显著好转,处于稳定期COPD范畴。根据随机性原则将124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一般情况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1.2.1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情况:①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比值。②耐力:在不使患者出现气短的情况下,对6min内尽量步行距离进行评估,即6min步行距离(6MWD)。

1.2.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遵医嘱应用抗炎药、解痉平喘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包括:①按照患者自身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肺功能康复方案,并建立个人COPD肺康复资料。护理人员于患者出院时向其发放COPD康复手册,并逐个给予讲解,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如上下肢锻炼、呼吸肌训练等。通过亲自示范的方法指导患者练习,直至完全掌握为止。②指导患者如何在家进行吸入治疗、氧疗,并说明治疗时的注意事项。③加强营养支持并给予健康宣教等。④每周以电话方式对患者进行1次随访,由专业的护理人员认真解答患者锻炼过程中遇到的疑问。⑤定期进行COPD知识讲座,为COPD患者提供一个交流治疗经验的平台。由专业护理人员总结本组患者肺康复方案的实施及完成情况。

1.3观察方法。对比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及连续6min步行距离情况。

1.4数据统计学。通过Spss13.0软件分析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研究组通过康复护理干预后,肺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COPD属于呼吸系统的多发病,易反复复发,并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健康质量,所以稳定期时采取积极的康复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2]。

3.1呼吸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患者取半卧位、卧位、立位或坐位,放松肌肉,将双手分别放于前胸及腹部,采取慢而深的呼吸方法,通过鼻子缓慢吸气,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腹肌推动膈肌,吸气时上腹隆起,以便于膈肌休息及排气。缩唇呼吸:患者双手插腰,取站位或坐位,闭嘴通过鼻子吸气,缩唇后缓慢呼气。

3.2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运动训练计划。上肢训练包括提重物、打太极、双上肢慢快交替摆动等,通过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肌群;下肢训练包括慢跑、快走及爬楼梯等;呼吸肌训练包括吹气球、抗阻力训练等,以便加强呼吸肌耐力。需要注意的是训练时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注意控制运动强度。

3.3家庭氧疗。长期合理的氧疗措施可以增加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机率。通常情况下,通过面罩或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每天在15h以上,睡眠及休息时维持SaO2高于90%。

3.4健康宣教。健康宣教的对象主要以患者及其家属为主要人群。指导患者在肺康复时期禁止吸烟,因吸烟是诱发COPD的重要因素,康复治疗时有效戒烟可以明显提升治疗效果[3]。COPD属于慢性疾病,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易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所以医护人员应在治疗患者疾病的基础上给予心理上的帮助与关怀。通过耐心的沟通,使患者学会放松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帮助其树立起对治疗的信心,从而提升康复护理依从性。

总之,针对COPD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情况,提升活动耐力及运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建明,金爱玲,苏燕玉.康复护理对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4):265

篇10

关键词:康复护理;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应用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症,多发于中老年人群[1,2]。而且该病具有预后难度大的特点,如果远期疗效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就会出现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加重的情况。因此如何保证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才是临床治疗与护理的关键[3,4]。在此前提下,不断有学者提出新的诊疗观点与护理对策,其中康复护理则具有较高的实用效果。在本组探究中,特选取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以对照护理的形式,对康复护理的应用进行分析,现就探究资料,做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慢阻肺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①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②生活无法自理;③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且在患者入院后,我院统一对其进行临床宣教,使其知悉本次探究的目的与使用的方法,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组以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5例,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5.4±4.3)岁,病程8~19年,平均病程(11.2±1.5)年,观察组患者55例,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56.1±4.6)岁,病程8~20年,平均病程(11.7±1.1)年,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并无明显差异,更适合探究。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即在进行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做好患者日常护理工作。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①进行康复宣教,告知患者康复护理的重要意义,以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②进行康复训练,分为呼吸训练和体能训练,其中呼吸训练以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为主,腹式呼吸强调对胸腔的训练,而缩唇呼吸则旨在指引患者掌握呼吸节奏,其中腹式呼吸训练20min/次,而缩唇呼吸3min/次,均为3次/d,而体能训练建议采取太极拳和简单的有氧运动,30min/次,1次/d,③可以选择性的进行中医推拿护理,对肺腧穴进行点按。

1.2.2观察评价方法采取对照护理后,首先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其次以SF-36生活质量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价,并参照护理前的评分结果进行护理工作有效性的分析,最后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7.9统计学软件,组间进行t检验,P

2结果

两组慢阻肺患者均顺利完成对照护理探究。统计其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患者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6%。而对其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发现实施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评分结果都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护理后的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因而已然成为危及公众健康安全的高发疾病之一。对此,单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固然重要,但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来保证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因此本组探究通过对照护理的形式,对康复护理进行了对照评析,发现其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绝大多数患者对康复护理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就此,在开展康复护理前,护理人员主要通过康复宣教的方法,来提高患者对康复护理的认知度,以保证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而在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均能有效配合,积极完成护理任务,进而使得康复护理的疗效得到稳步提升。就探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占优,且患者均能遵医嘱在出院后自行进行康复训练,更加保证了其预后质量。

4结论

康复护理在提高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素芳.社区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368-3370.

[2]林燕青,施立华,沈海锋.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08):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