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艺术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教学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上课讲得少
这些教师上课授课时间短,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练习。他们不拘泥于课堂的预设,在授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学生的学情反馈,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灵活机动的调整和增删。学生能解决的问题绝不代办,他们不会替学生罗列题目的若干解法,而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呈现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景象。
教学艺术:教学应该有教有学,教学相辅相融。老师的“隐退”可以为学生赢得思考体验的广阔空间。在游泳中学游泳,当堂知识力求当堂消化。
2.上课不拖堂
“懒”教师不拖课。他们深知:学生的课间休息是必要的,不能占用!拖堂老师是学生不喜欢的一类教师。“懒”教师非常有时间观念,懂得尊重学生。他们非常注重课堂效率,懂得取舍。教师对作息时间的遵守会换来学生对课堂时间的珍惜,学生总是处于热情高涨的积极学习状态。“懒”教师之所以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生的分秒必争和课堂上的师生默契。
教学艺术:课间休息是学生的权利,学生除了用来上厕所、喝水或是准备下一节课的书本,还可以用来舒缓紧张的情绪和释放身心疲劳,以饱满的情绪迎接下一节课的到来。
3.布置作业少
“懒”教师的作业不多,布置作业重质轻量。布置作业前,他们对习题进行精心地挑选,每道题目的选择都有相应的达成目标。学生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内不折不扣地完成作业。
教学艺术:要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首先教师要走进题海,研究题目,精选出有价值的题目。
4.批改作业少
“懒”教师批改作业少,课堂检测由学生互改互评,表面看起来是教师在“偷懒”。其实,学生参与批改作业多多益善。首先是反馈快:学生可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趁热打铁及时矫正。其次是兴趣浓:学生很乐意做小老师,并在批阅作业的过程中思考学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最后是促提高: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寻找自己和同伴间的差距,无形中营造“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
教学艺术:“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的学习对象不仅仅是老师,学生应成为彼此的学习者。因为学生的学习起点相近、思维能力相当,同伴之间的交流合作更为有效便捷。
二、诊断反思
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需要过程。如果我们不停地向其灌输知识,表面上看完成了教学任务,殊不知那喋喋不休的“一言堂”让多少学生丧失思考能力,浇灭了多少学生的思维火花。
金字塔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传统的视听学习是极其低效的学习方式,而与人交流、亲自体验、讲给别人听是较为高效的学习方式。科学研究表明:“懒”教师把握了教育的“命门”,因此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转变观念——退一步海阔天空
夸美纽斯认为: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观念,注重课堂的实效。教师要正确角色定位,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做“懒”教师需要胆识和智慧,更需要强大的内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地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习题、研究教法、研究学法,“懒”教师其实并不懒!
1.量体裁衣,以学定教
科学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修正教学,最终以检测学习效果为归宿。教师需要炼就一双慧眼,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不同层次的不同心理特征的学生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
2.三分引导,七分等待
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的能力,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对话。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调节自己的教学节奏,让自己的思维与学生合拍,引起师生思维的“共振”。教师不能大步流星地只顾着自己走,要放慢自己的脚步,静静地等待,让学生跟上自己的步伐稳步前行。
3.“教”学相长,实现共赢
篇2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思维处于形象感知阶段,对学习目的缺乏认识。而且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然而,传统的应试 教育 将充满人性美,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这种状况与现今的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相违背。因而,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是当之无愧的实践者。
一、激发兴趣,享受语文
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因而,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能有效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表演激趣: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他们喜欢表演,表演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例如《包公审驴》一课,我安排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加上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自编自演,收效甚佳。通过表演,学生不仅懂得了包公的铁面无私,为民作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把表演带入课堂,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
2、游戏激趣:在低年纪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游戏,能使课堂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在游戏中学生要看、要听、要说、要做、要动脑、要创造。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即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享受的乐园。
二、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学生厌学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教师把学生当作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量的练习和作业使学生疲于应付。要想彻底改变此现状,必须先改变教师的观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他们的口,让他们能说……”的教育思想。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激发求知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让教材活起来。
1、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一切,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现在的 教育 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以教会学生为主,而是以教学生自己去学会为主。因此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来,主动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感知新知识,交流新问题。教师从中引导,给予肯定,从而达到师生互动,使教材在课堂上活起来。
2、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无论看到什么新鲜的事物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知识,都想急切地告诉别人,以获得赞赏。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对教材的独到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真实感受。独特理解讲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究,从而达到共知共识,使教材成为师生互动的活教材。这样才能使我们手中的教材在教学中活起来,更好地使教师、学生、教材、实践融为一体。
四、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1、以情境感染法教学。情境感染即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可将 音乐 、美术、语文等多种 艺术 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创造艺术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共鸣,从而创造立体教学情境。
篇3
【关键词】 教学; 教学艺术;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153-02
学校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抓好教师教学过程和授课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教师通过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传播作用、交际效能、讲述知识、阐明事理,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 授课内涵
教学活动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所谓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能,按照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1]。现代教学是自觉运用各种规律的教学,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人们积累了很多教学技艺(如教学语言艺术、师生交往艺术、提问艺术、板书艺术等),包括能动创造。授课是科学的教学活动之一,授课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方法和技巧。(1)授课的主体-教师与客体-学生之间有固定的、明确的关系;(2)授课有特定的环境-课堂,即在课堂上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3)授课必须是按相关的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灵活地、按质按量地完成其教学任务。非一般演讲那样可以口若悬河、离题万里的自由发挥;(4)授课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按学校的教学秩序有规律地进行;(5)授课的教学辅助手段多种多样;(6)授课的艺术性很强。老师要上好一堂课,关键在授课的方法和技巧。
2 全面而充分的备课是成功的关键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欲讲好课,必须先认真且充分备好课。备课应靠平时的日积月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授课时厚积薄发,如源头活水。试想,为什么教师的观摩教学课总是比平时的教学效果好?这难道不是备课充分的结果吗?
2.1 备教材
通过认真准备,吃透教材,把授课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关系甚至相应的医学史均应十分熟悉;对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及应掌握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不仅如此,还应把教材上的内容融会贯通,用自己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授学生以知识,打动学生。笔者认为,如果教师对教材内容熟练,能脱稿授课,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授课,就容易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调整授课,使学生的思想紧跟教师,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
2.2 备学生
由于学生是授课的对象,授课的质量要由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反应,因此备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来源、层次、相关学科知识及本学科现有知识的程度、学生的要求、可能的疑难问题等。这便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
2.3 备自己
由于教师是课堂“导演”,所以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要做到心中有数。要认真设计如何开场、怎样结尾、何处举什么例、哪里提问什么问题、用哪些教具等;同时,教师尤其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能否正确认识、应用教师威信是教育水平高低的标志和衡量标准,也是评定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尺度[2]。这必须靠多讲多练来锻炼自己。
3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万事开头难,授课也是如此。有的老师第一次上课时,采用与学生“套近乎”“同学们,近来气温下降十分明显,医院里感冒的病人很多,希望大家在刻苦学习的同时,注意及时添加衣服,以免生病”,从而与学生建立友谊,使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产生好感,上课时愿意集中精力听讲;有的老师用表演的形式,生动地展示有关教学内容,以其特有的方式,精妙的语言或其他方式抓住学生的心,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
4 利用有利条件掌握课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掌握好课堂的节奏,同时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维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各种艺术方法,遵循教学规律来实施教学。人们常用形象的肢体语言、幽默的艺术等锁定课堂,抓住学生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1 巧用肢体语言
授课留下的记忆中,80%来自肢体语言,7%来自词汇,余下的为其他方式。所以讲“慌张步态”时,直接在讲台上或者教室里模拟行走;讲“偏瘫步态”时,就直接走几步“画圆规”的路;再比如小儿麻痹症的走路、上楼梯姿势等等,一边讲解一边表演,非常生动、形象、学生印象较为深刻,容易记忆和理解等。当然,还应该注意教学态度,如与学生保持目光接触,用眼睛说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注视着全体学生,不应该东张西望,或者一直看着天花板、教案等。同时要有协调的手势,正确的站姿等等,来增加课堂教学效果。
4.2 展现语言的魅力
课堂语言一般应该准确、规范、通俗或幽默。准确性不仅表现在发音、语调,以及表达授课的思想和教学内容,而且表现在逻辑性、系统性方面。如为促使学生对专业课技能方面加强练习,老师讲:以往有的同学上课认真听讲,理论成绩较好,但技能成绩总是不理想,经过深入了解,原来他成绩不佳的“秘决”是――坚持不做技能练习。学生一阵笑声过后十分乐意地接受了建议,从此以后在实验室、寝室相互练习的人多了。
4.3 合理利用幽默艺术
采用幽默艺术教学,也就是教师将有关内容用幽默的语方、幽默的声音、幽默的故事、幽默的动作等方式来讲解。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将幽默艺术运用于教学以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期理论考试达到85分以上的学生占80%以上,技能操作训练积极、技能考试90%以上为优或良。该幽默艺术还培养了学生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许多学生学会了仔细观察症状和体征,并以此引导分析可能的诊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消除了死记硬背的习惯;该幽默艺术同时使原本枯燥的、纯理论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4.4 运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感性知识比理性知识更容易接受,所以利用模拟人、幻灯片、投影像、多媒体等方式可以形象的展现有关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认识与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 回味无穷中结束
演讲的结尾很重要,且较难,授课也是如此!有经验的老师总是精心把结尾准备得很充分,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一般来说,结尾能进一步揭示主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结尾常常是对全篇内容的浓缩和提炼,使主题升华,结尾要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激发学生新的思维火花。结尾也可把气氛推向,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等。
世界著名植物学家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上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教学艺术是高度个性化的,是通过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体现出来的,尊重教学艺术的个性,实质上是对教师独特劳动的尊重[3]。教师通过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传播作用、交际效能、讲述知识、阐明事理,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创造者绝非一件轻松的工作,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懈地研究和探索,这样才会产生神奇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艺术的内涵及四个“一点”追求[J].上海教育科研,2011,7(3):1.
[2]李燕.论教学艺术风格对教师威信的提升[J].教育理论研究,2005,7(8):20.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艺术;策略
《课堂教学艺术》是师范类专业的重要课程,特别挑战学生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称得上艺术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娴熟、有成就感,学生喜听课、爱学习,教学效率高,达到了师生最大限度的双赢,它包含着教师卓越不凡的教学技艺,是教师永远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本文通过观察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谈谈其教学艺术的策略。
一、简练、严谨而不失趣味性的教学语言
语言是教学内容得以传达的工具,不同的学科语言表达内容和表达风格不同。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很强,知识体系的表述非常简练、严密。比如四年级教材中对循环小数定义的表述是“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重复出现的无限小数”,定义中“某一位起、依次、重复出现”几个词,少了一个都不正确。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也要严谨周密,既需要任课教师对知识点有着详细、透彻的理解,能够抓住学生认识中的盲区设计教学过程,又需要教师本人掌握数学学科简练而严谨的语言。如下面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你们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
生:角相等,边相等,边平行。
教师:大家看,这个平行四边形上边的角和下边的角相等吗?上边的边和左边的边相等吗?平行吗?
生:不相等,不平行。
教师:那我们该怎么说呢?
生:对角相等,对边平行,对边相等。
面对如此严谨的学科语言,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也需要有趣,否则课堂教学非常沉闷。比如,在五年级的一个班级,有一次教师在黑板上少写了一个6,学生此时哄然大笑,于是有了下面的一番对话:
老师(借机)说:你们一笑,我就写错了。
W生纠正:是你先写错我们才笑的。
老师假装恍然大悟,笑着说:我以为,是你们笑我才写错的。
这一段对话,发生在五年级的班级,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别人的能力,这位教师和学生之间长期的相处早已形成了默契,彼此互相理解,这种情况下的“将错还错”不仅不显得教师没水平,更感觉师生之间心有灵犀,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教学气氛。
二、幽默、温暖的人文情怀
教学是教师依托教材实施的教学活动,也是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人际交往。在这个交往过程中,传达的数学知识是理性的,而教学对象――人是感性的,尤其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在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容易厌烦失去学习兴趣,而幽默、温暖的人文情怀是教学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剂。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五年级的练习课,题目是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题目中给出了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一条是2.4,一条是2.9,并给出了2.4这条边上的高是2.6。学生很快算出了2.6×2.4=6.24这个结果,但是问题来了:
老师:还有一条边2.9是用来干什么的?
××学生很快回答:备用。
老师:备用?哦,我明白了,就是说如果这个轮胎爆了,那个备用,它是个备(用)胎,可是这个备胎要怎么用呢?能直接用吗?
生:不能,要测出这条边上的一条高才能用。
师:对了,底和高要一一对应。我们的结果已经算出来了,看来这个备胎真的没有用,如果要用,可以做验算用。××同学说的这个备用胎,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告诉我们这个备(用)胎不能直接用。
这个案例对“备用胎”怎么用的探讨,是在学生回答基础上的借题深入,不但让学生在探讨中认识了错误的用法,同时充满了幽默,让课堂教学不枯燥。
有不少教师的教学,总是有不少行政性的指令或是争分夺秒的反复做题,这未免忽略了受教育对象的感性特征。但是,我们观察到六年级一个班级的数学课,师生一起完成一道运算题,正好运算的结果包含1和2这样的数字,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你们看,这些1多像一面面小红旗,2多像一只只小鸭子啊,你们上一年级的时候,是不是这样学习他们的。
老师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勾起了学生对一年级生活暖暖的回忆,感觉到自己现在长大了、成熟了,充满了成长的喜悦,也对低年级的趣味生活充满了欣赏与回味。同是这个班,在上完教学内容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起来了。老师说,下课了,用我们数学表达该怎么说,学生不约而同地说“886”。数字在生活中到处可见,到处被用,但是将数字用于数学课堂用语的表达,到还真是学以致用,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可谓这位教师的独创。
三、善于利用“出错”来教学
小学的孩子,除了年龄小,自控力差,经常大意出错,还由于特别爱表现自己而“眼高手低”。课堂的表现是,老师讲到某一个章节,他们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不专心听课,总想炫耀自己已经知道了,而实际的情况是细节问题没掌握,这个知识点的题型一变,就又不会了。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利用“出错”来教学。比如,“角的度量”这个章节,教师在黑板上演示了角的量法,也介绍了量的步骤,“量角器的顶点对准角的顶点,量角器的一条边对准量角器上的零刻度”,但是学生基本上处于模仿的程度,只会量跟老师演示时方向一致的角,等到有不同方向的角,让他们来量的时候,又不记得量角的步骤,因无从模仿而量不出正确的度数。教师要把眼光放远,不要阻止或担心学生犯错,而是要让学生错下去,演示错误的过程,从而学习正确的方法,反而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挑战与激励
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经常举行比赛或是用话语激励学生。如四年级一个班,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坐不住了,教师没有喊课堂调控语,而是微笑而含蓄地说:“我看到大家现在坐不住了,能坚持一会吗?每一个能坚持的学生都是一个小英雄,我给他点赞。”听到这些话,学生受到激励,端坐起来,专心听课。
再如四年级的一个班,教师在黑板上介绍并演示通过两点画一条直线的教学情景:
师:通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生:(怀疑,不太相信。)(有学生小生说可以画两条。)
师:真的吗,有谁能画两条直线我给他奖励。
听到教师这样说,学生一下子积极起来,看着那个说“能画两条直线”的学生,教师请他到黑板上演示,全班学生都提高了学习兴趣,认真关注。
五、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
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但是如何爱学生,每位教师的理解和爱的方式却有不同。
如五年级的一个班,实习生要将他们带到微格教室上数学研讨课,但是由于微格教室坐不下那么多人,只能让一半的学生去微格教室上课,另一半学生要留在教室。该班数学老师说,让哪一部分学生去,对另外一部分学生来说都不公平,不如把教室的桌椅重新摆放,让全部学生都去。结果真的可以,每排的桌椅多排一张,搬出教室后堆放的不用的桌椅,再将椅子换成体积小的凳子。
选一部分学生来听课,本来是很平常的小事,但是从学生当时的情况来看,他们都很希望到微格教室上课,这位教师能细心地体察到学生的心理,维护了所有学生的自尊心,非常了不起。在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班有一位学生,稍胖一些,热的满头大汗,坐在后面课的教师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但是这位老师注意了,示意坐在空调旁边的人调整一下空调的叶片。这位教师“一定要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听课”的做法,又能“关注到个别学生的冷热”的行为,真的如父母照看自己的孩子一样,将孩子的冷暖言行都能放到眼中,这样的老师爱学生,也被学生和家长爱。
小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如何艺术地掌握和展现这个过程,需要的是超凡的教育机智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上述五点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虽不能穷尽所有,但其内容涉及教师的语言表达、人文情怀、教学技巧、师德等众多方面,也为优秀的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衡量指标。
参考文献:
[1]赵冬臣.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12):134-135.
[2]李秀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的案例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5):112-113.
篇5
关键词:教学艺术 审美性 审美素养
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艺术则具有不可忽视的通过教学过程体现的教育价值。教学活动和艺术活动同属人类的创造性劳动形式,教学的创造性决定了它的艺术性。
教学艺术的正式提出,首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他在其《大教学论》一书中说:《大教学论》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全人类的全部艺术。”
“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孙美兰,《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所以教学艺术的本质特性也必然是审美的,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教学艺术活动必然要按照美的规律去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学艺术活动必然是能够真正体现美的活动,必然是师生高度追求美的活动。所以,审美性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没有教学美的存在,没有使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真正的美的享受,就谈不上教学艺术的体现。
一、教学艺术的审美性
教学艺术的审美性,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行为都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伴随着教学艺术美的享受,从而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一)教学艺术的审美性使教学具备了神奇的综合魅力
教学艺术具有激情夺魄的魅力,这是教师有意识地按照美的规律和原则进行教学的结果。这就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本身成了审美的对象。教学艺术美的最大特点是对人心灵的影响。面对充满浓郁的美的气氛的教学活动,学生会沉浸在具有艺术魅力的教学活动之中,在体味教学的艺术影响的同时,默默地接受着新思想、新道德、新知识、新情趣。由此,他们的视野拓宽了,人生的台基加高了。他们在欢愉的心境中开发了认知、记忆和思维、想象的心理机制。虽然他们对教学艺术美的心理反映各异,但从教师的富于哲理的又饱含艺术趣味的教学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明确了人身的价值和自身的责任。他们与学习建立了和谐的关系,学习的目的明确了,愿望和信心都增加了。正如有人所说:听上海特级教师于漪的语文课,知识会像涓涓的流水,伴随着美妙的音律,流进你的心田,潜入你的记忆。她的学生也说,听于老师的文学课是一种美的享受,一堂课往往几年、十几年不忘,它不光影响着自己的审美观念的形成,而且对自己的品德的培养,未来工作的选择,都产生积极的作用。这正形象地说明了,教学艺术的审美性使教学具备了神奇的综合魅力,给学生带来了审美感受,并引发了学生心底的审美效应,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有机统一
教学艺术的内在美主要是教学本身的各要素具有科学美。科学美来源于自然美,但它不是指大自然的美的景色,而是指潜藏在感性美之后的理性美,并为理智所能领悟的自然界内在结构所显示的和谐、秩序、简单、统一的美,是审美者通过理解、想象、逻辑思维所体验到的美。教学各要素的科学美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清晰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清晰性。我国学者提出的审美化教学论认为,要使教学内容逻辑清晰化,必须首先使教学内容知识点清晰化。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就是该学科知识体系中的理论逻辑基础,即概念或原理。教学活动中的不成功的例子,多数是由于呈现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而造成的。教学活动中概念的教学不到位或者概念之间的关系阐述不清晰,学生就难以在头脑中形成完美的逻辑图式,因而就难以顺利地完成信息的逻辑加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就无法调动起来。教学内容的逻辑清晰化除了一门学科的概念之间的联系外,教师还要注意不同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的清晰化。另外教学艺术的内在美还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清晰化。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孤立地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法或形成教学评价。
教学艺术的外在美主要指教学表达的形式美。诸如诙谐幽默,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美;层次清晰,简洁明快的板书板图美;水到渠成,天衣无缝的衔接自然美;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的教学节奏美;起伏有致,疏密相间的课堂结构美;启发诱导,虚实相生的教学方法美;突破时空,回味无穷的教学意境美等等。
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曾说:“充实之谓美”。可见,教学艺术对美的追求不应流于形式,只有以内在精神美为根本追求,将内在美与外在美有机结合起来,教学艺术才会焕发出整体美的风采。
(三)教学艺术的审美性与教育性是紧密结合的
审美观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美的认识不同,因而其审美情趣也就大不相同。所以每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教学审美观。有的教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只看到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而忽视其审美意义。在他们看来,除文学、美术、音乐等传统的美育学科外,其它学科的教学基本上与美无关,无美可言,这是一种狭隘的教学审美观。有的教师则正好相反,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美的成分,为美而美,不考虑教学的实际效果,这是一种唯美主义的教学审美观。教学艺术的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应当是有机统一的。离开了教学艺术的教育价值,其审美性就没有生命力了。因为教学艺术的审美价值仅仅是充分地发挥其教育价值的有效手段。所以,审美价值不过是教学艺术存在的必要条件,没有它就难称其为教学艺术,而有了它,也未必就是教学艺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经指出: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不是为了引起笑声,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教学中的趣味性应该引导学生去研究问题,而不是诱使他们把问题撇在一边。
二、教师的审美素养
教师的审美素养由教师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两方面构成。
(一)教师的教学审美观与教学艺术的审美性
教师的审美观在教学领域内具体表现为教学审美观。所谓教学审美观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教学美的理性认识,是对教学审美现象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审美趣味、教学审美理想和教学审美标准。教学审美趣味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各种具有审美性质的事物和现象所表现出来的主观偏好和兴趣,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教师审美能力的发展水平,反映了教师的审美修养和审美经验所达到的程度。教师审美理想指的是教师对美的教学境界的一种观念和蓝图,它体现着教师进行教学艺术创造的目标,激励着人们追求和创造教学艺术的热情,吸引着人们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教学而努力。教学审美标准是衡量和评价教学现象的美丑及其审美价值高低的尺度。教学审美标准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学审美过程中的理想因素,它是教学审美主体对教学审美客体的能动反映,是由教学审美经验上升到教学审美理想的结果。教学审美标准为人们的教学审美实践所规定,又不断受到人们的教学审美实践的检验和修正。一般说来,每个教师都具有自己的教学审美观。作为教学艺术创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审美观直接影响教学艺术创造的性质和价值。正确而高尚的教学审美观对于教学艺术美的创造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促进意义;反之,错误而庸俗的教学审美观则会阻碍教学艺术美的创造和发展。
(二)教师的审美能力与教学艺术的审美性
审美能力即人们感受、鉴赏乃至创造各种美好事物并将之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作为人类独创的教学活动,其各个要素以及各个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所以,教学领域理应成为充分展示美的重要场所。作为审美主体的教师能否发掘、展示这多姿多彩的美,关键在于他们是否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如果缺乏起码的审美能力,就会对教学中美的事物、美的现象无动于衷,或熟视无睹,或充耳不闻;而如果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则会经常以艺术的态度对待教学,以审美的眼光观照教学,从而易于发现教学中的丰富多样的美。教师的审美能力还直接影响到教学艺术的创造。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重要差别,可能不是他们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或道德水平,而在于他们的审美能力。在优秀教师的教学中,往往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资源,他们都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陶冶品格的同时,还能获得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综上所述,教学艺术美的创造与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审美素养。而教师审美素养的提高与完善则有赖于后天的审美实践活动。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对于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直接感知美的事物,接受美的陶冶,进而积累有关美学知识,使自己对美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达到不仅能够欣赏美、领悟美,而且能够创造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孙美兰.艺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
[3]李宇升,张谦.教育艺术比较论[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8.
[4]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9.
篇6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师;知识;教学艺术
0引言
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艺术结构的统一。而对于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的英语专业来说,研究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艺术结构的基本含义及其应用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是由教师的工作性质、任务所决定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就得懂书。
1.1知识结构涉及的问题
中职教育要培养与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十二五”计划的实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中职英语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中职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所涉及的问题,首先就是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1.2知识结构的内容
(1)熟练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英语教师对英语听、说、读、写、译5个方面不但要精深,而且要发展。只有精深,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深入浅出,从而从容地应对各种形式、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教学。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当然绝不是说把自己一桶水中的一杯分给学生,而是比喻教师的知识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厚积”才能“薄发”。将经过加工、净化和提炼后学生能接受的“水”给予学生。这里所说的教师所掌握的知识绝不能只限于所教教材本身所涉及的知识,而需要大大地超出和高于教材,这样在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同时,语言也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经济和科技教育的发展,以及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每天都在产生许多新的词汇和新的表达方式,并且以前固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又会派生出新的含义。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一些被淘汰了,另一些则可能被社会广泛地接受和采用。作为中职英语教师就应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2)熟练地掌握教材。中职学校没有升学的任务,但不是说中职英语教学就可以搞漫无边际的漫游式教学;搞信口开河,到点下课的自由式教学。教学必须有一个依据,而这个依据就是教材。同样,教师也不能照本宣科,局限于教材,墨守成规,而应以教材为依据,又不盲从于它,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教材把知识组成体系,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深入研究,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教给学生。
(3)熟悉初中英语教材。一般来说,中职英语教材是在初中英语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但是它们之间的衔接不太好,有的内容重复,而有的内容又衔接不上。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课程改革和新课标教材的不断涌现,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初中教材强调的是听说领先,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中职英语则侧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但基本还是以传统体系为主,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这样,作为中职英语教师,就更有必要熟悉当地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了解哪些知识点、词汇、语法在初中英语讲过,讲到什么程度,在什么语境下出现的,等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把握教学的主动权。
(4)学习专业英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中职学校都有相同和各自不同的专业,而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在毕业后具备借助于工具书阅读本专业有关资料的能力。因此,中职英语教师必须学习一些专业英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不能只负责分析语法,疏通语言结构,翻译句子,不能认为涉及专业知识自己不懂是理所当然的。比如,一个好的中职英语教师,不仅要略懂相关专业知识,还应了解该专业与西方相同专业有什么区别,如法律制度、会计制度等。
(5)对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有一定的广度。任何学科知识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语言也不例外。教英语必须懂汉语,同时对其他语种也应有一定的了解。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名中职英语教师,计算机知识同样不可或缺。
2教学艺术结构
教学艺术结构是教师以创造性的方式、方法,以一种形象在教学中体现的。教学艺术应该是一种综合的艺术,主要体现在语言艺术和表演艺术上。对于英语教师,这一点尤为重要。这是因为英语教师所教的学科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而语言教学更需要表演艺术。教学艺术不等于教学方法,也不等于教学手段。教学艺术是以掌握教学方法为基础或前提的,体现或表现在教学方法上。它们三者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那么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怎样才能提高本身的教学艺术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达到良好的效果呢?笔者是这样做的。
(1)向学生阐述学习英语的意义和价值。高尔基说过,“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的目的”。只有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及其与将来实践的价值才能使其确立起强有力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求知欲是对知识的热烈探求,是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集中反映。英语学得不好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初学时不能明确英语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导致不愿意学,跟不上进度,最终厌学。因此,笔者在给新生上第一节课时就向学生阐述学习英语的意义和价值,介绍笔者的学生李皙彤和杨培由于英语优秀毕业后分别分配到荣宝斋和天文馆承担英语服务的真实案例,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2)创设语言环境。语言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情境气氛浓厚,往往会和学习效果呈正比;而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尽量多讲英语,用已经教过的浅显的英语去教授要学的较难的英语。例如笔者在讲高教社中职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Howmuchisit时,就用实物和图片(见图1),以及找到的超市海报指导学生进行购物对话,同时还用动作、表情来解释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千方百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语言素材,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英语的熏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过程交际化。语言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是一种社会规约。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是一个心理过程,而英语教学过程应该是语言交际过程。所以,笔者在教学中注重给学生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在适当的语言和交际情境中恰当地编对话,恰当地使用语言,使学生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交际的目的。
(4)不断变换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教师用来运载知识,使知识通过一定的形式作用于学生的一切物质媒体和物质条件。教学和吃饭一样,再好的饭,如果天天吃,不变花样,也会令人生厌。因此,中职英语教师要经常动脑筋,想办法,今天采用启发式,明天采用情境式,后天采用趣味法,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永远处于新颖活泼的状态。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后,笔者的英语课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笔者采用上届学生期中考试题,对同一个班新旧教学模式下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发现采用新模式后学生的及格率由原来的67%提高到81%。在问及学生为什么成绩有所提高时,学生说他们对老师的教法感兴趣,不用过分地死记硬背就把知识掌握了。
(5)用美的语言、动作和表情去组织教学。语言是教学的主要手段,语言表现形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传达及学生对审美与知识的重视程度,影响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的和谐状态。因此,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学语言准确无误,要正确处理词句的重音、连读、失去爆破、清音浊化、语调等;其次就是语言表达要清晰、生动形象、有节奏;再次就是要做到教学语言尽量诙谐幽默,有逻辑性,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3结语
作为中职英语教师,如果能使知识结构和教学艺术结构达到有机的统一,使自己既有高水平的知识结构,又有独具风格的教学艺术水平,其英语教学水平就一定会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杨信彰.语言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7
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果确实想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确实想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办法,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学会教学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经验,本人认为数学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一、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
会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把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解决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过程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比如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5个例题后,启发学生对5个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类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题目:请同学们再看看例题的解题过程,特别要注意在这些过程中相同方法的归纳概括,通过类比反思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发现这几个题目表面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却有如下几点相同:①它们都有一个实际问题作背景;②都用到了方程的知识;③都用到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④都用到了几何知识。在此基础上老师说:老师通过解这几个题的过程获得的反思与同学们相似,我的反思结论是它们都运用了同一个解题思维策略或同一个解题模式,即实际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据正好是刚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样就把几个例题的思考过程和解题过程统一成了下列模式(板书并解释每个箭头的意义,略。)通过对5个例题解题后的反思,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有了一些体会。
2.培养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论,并在反思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组块。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并促进知识的迁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所示,AD是ABC的高,AE是ABC外接圆的直径。求证:AB•AC=AE•AD。在解完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对题目本质特征进行反思,发现此题的圆可以不画出来,因为任意三角形都有外接圆,其外接圆的直径则是客观存在的。直径的位置不一定要画在如图的位置,只要有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出现,就应该有上述结论。通过对题目本质的领悟,再用自己的语言对习题进行概述就得到了“任意三角形的两边、第三边上的高,和它外接圆直径四个量中任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得第四个”,通过对“三角形两边的积等于外接圆直径和第三边上的高的积”的反思,学生形成了求任意三角形外接圆直径的一种特殊方法性的知识组块,达到了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图1
二、强化教师对“教”的反思
教师要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教师对“教”的反思具体如下:
1.教学活动前的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思
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看,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不考虑学生实际;二是有些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老师的“懒”。要克服这些问题,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在教学过程中反思
篇8
论文摘要:本文就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艺术的运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在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教学中适当运用教学艺术,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综合质量,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挖掘其潜能;教师在不断地参与教学艺术改革的同时也易形成风格鲜明、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教学方式,并能不断地提高、充实自己,保持教学与社会同步前进,同步发展。
一、引言
高职高专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巧妙灵活地应用教学艺术手段组织教学,高质量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这不仅是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全方位教学需要,也是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如果高职教师对教材安排、教法处理上考虑不周,不能将学生对游戏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那么,体育教学的质量就很难保证。高职体育课程中受到内容、课时安排等的限制,加之体育课大多在运动场进行,受器材、天气、环境等方面的条件限制,所以在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的组织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艺术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可能演变成“灌输式”的旧式教育。
就以上问题2007年在广东行政职业学院07级普高班女生班人学时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7.5%的女生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并有81%的女生对体育中长跑项目(800m)没有信心等现象,在经过大学为期5周的体育理论辅导和5周的体育课实践后,女生对体育课的看法有了明显的改善,从最初的不喜欢状态到愿意接受,最后到学期末时都表示希望能多上体育课。实践证明在高职高专体育课组织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艺术手段进行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潜能,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综合质量,达到促进健康和终身体育教育目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的健康观念;就教师而言.在不断地参与教学艺术改革和完善教学艺术手段的过程中同时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易形成健康积极的个人教学风格,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教学方式,逐渐地提高自我、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方式与社会同步、与世界同步。
二、体育教学艺术应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生理学实验证明:人的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神经细胞交替兴奋与信息输人数量、内容、速度有关,国家教育部也明确指出:大学体育课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安排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体育课无疑能促使大脑皮层中的酶的活性增高,各种认识活动加强,从而兴趣盎然,思路敏捷,想象力丰富,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在课的前半部分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间部分达到高峰。
根据这些规律性变化,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时应注意,课堂的准备部分采用各种手段激活学生的心理机能,提高其对教学内容学习的兴趣,将其注意力集中到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上,为基本部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生理基础。
在进人到教学的基本部分后,学生的注意力和感知、理解能力均处在较高水平,这样教学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完成学习锻炼的过程中,逐渐增加项目练习的难度和运动负荷,主要练习本课的重点、难点技术和技巧,难度以适应意志力活动变化为主线,以利于提高意志力的效应。
在课程的结束部分,学生的体力逐渐减弱,注意力和意志力明显降低,在这部分应安排一些运动负荷不大,轻松舒展的体操或舞蹈组合来做整理部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一次体育课的学习。这样可以轻松摆脱以往中小学时代对体育课的错误感知,以及对旧模式体育课的厌恶情绪。体育理论课应增强大学生对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的感性认识,逐渐让其升华为理性认识,并促使学生养成自觉的、科学的终身锻炼习惯,以达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体育教学目的,为贯彻落实我国全民健身教育,促进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而努力,也是高职高专教师应尽的一份力量。
三、体育教学艺术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
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较,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有着发展个性的特殊效能。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学生个性,把其列为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近来世界各国的学校体育都提出:“培养富于个性的学生”,德国强调“健康和个性的发展”,芬兰把发展个性和培养身心健康组成一体,俄罗斯、美国也十分重视个性的培养,在我国心理学界比较一致的定义是:“个性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相对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而影响个性成型的条件为“遗传是前提,环境是决定因素,教育是起主导作用”。也就说明个性在良好的环境和正确的教育下,对世界观、人生观正在成型的大学生来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时,首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包括观察力、竞争力、应变力、想象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能力在个性中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有的能力需要在逆境中磨练,在压力中产生,能力的发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要注重倾向性,又要注意专业的要求,所以高职高专体育课教学既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又要注意严、宽结合。
其次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时,还要重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需要的是个性源泉,没有需要就谈不上个性的存在和发展,兴趣则使人积极寻找满足需要的途径和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的需要可归纳为:强身健体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表现的需要、提高技能技巧的需要等。
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在安排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学生上述需要,这样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每个人也可以得到自由的发展,使体育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精彩,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科学的热爱,保持与社会的体育发展同步协调发展。
四、体育教学艺术应注意教学语言表达艺术
精堪的语言艺术在体育课教书育人方面会发挥很大作用,文明、简练、准确、幽默、又富逻辑性的语言,不仅可以运用到技术动作的讲解上,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使学生每时每刻都处于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里,有助于陶冶良好的教学情感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乐学情绪得以展开。而教师正面、积极、幽默的语言表达艺术同样会让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时机,提问的内容同样需要研究和探讨,都必须十分讲究,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要有启发思维的价值,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就会失去提问的意义。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评价也至关重要,老师必须恰如其分地分析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首先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以尊重的心态做出准确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采取激励、鼓励的原则,以达到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和荣誉感,使其潜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于一些动作出现缺点、动作发生错误或暂时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以指导、激励,而不是指责、放弃,这时学生最担心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冷嘲热讽或者轻视。如果评价分析处理得不好,不仅不利于动作的纠正和提高,还可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抵抗情绪。相信所有的在校大学生都会记住任课教师风趣幽默、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激励。
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艺术,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的体育情结,而教师在不断探索语言表达艺术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积极的、进取的态度用语言的形式激励学生,长期如此不仅能形成独特的个人语言风格,还能够不断鞭答自己、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篇9
一、政治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感人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政治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政治课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政治课教学的灵魂,无论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政治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二、政治教师要具有执著的敬业精神
当前,在政治课被认为难教,政治教师难当的情况下,需要政治教师具有执著的敬业、乐业精神。政治教师必须对教学充满热爱之情,具有乐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不图名利。特级教师郄禄和曾经说过:“一个教师要解决三种能力问题即动力、能力、精力。缺乏动力不想干,缺乏能力不会干,缺乏精力不能干。三者之中首要的是动力问题,而动力则来自于对教育的事业心。”可见,政治教师增强育人的事业心和荣誉感,才会处理好苦与乐,贡献与报酬的关系,从而甘心为教育事业献身,受到学生的尊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综上所述,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将学生的性格品质形成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政治教师要做到“两要”、“两不要”,即: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学水平,在课堂内外以其崇高的人格魁力感召学生,不要单靠口头说教;要尊重热爱、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深厚情感,不要靠大棒来维持教师尊严。只有这样,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在教学中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政治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 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 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 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 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四、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 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 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 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编,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 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乎,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的统一。
篇10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教育对学科的综合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历史本身就蕴含有极丰富的美学元素,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艺术教育具有浑然天成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和人文素质也成为中专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中专历史教学;文学艺术教育;渗透策略
中专历史教学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增长历史见闻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能让学生从历史中体会美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再加上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和古典艺术内涵,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好文学艺术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对艺术文化的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全面素质。但在中专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难点,要想历史教学达到素质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同步发展,就要解决这些问题。
一、中专历史教学渗透文学艺术的难点
1.历史教学中淡漠和忽视文学艺术
历史教学中淡漠和忽视文学艺术是中专历史教学渗透文学艺术的重要难点。在传统的中专历史教学中,课程要求及安排均以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和发展过程、重要意义为主,不曾要求过掌握其中蕴藏的文化知识,因此中专历史教学养成了淡漠和忽视文学艺术的习惯,这些习惯的长期使然致使中专院校和学生也忽视了历史课程中文学艺术的教育重要程度,因此在历史教学渗透文学艺术的过程中,必将遭到学生的心理抵触。
2.传统历史教学中的资源、教师素质难以满足文学艺术
中专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艺术的难点还包括传统历史教学中的资源、教师素质难以满足文学艺术。由于长期对历史课程中文学艺术教育的忽视,现有的中专历史教学资源均以普通教育为主,甚少配置对于文学艺术的解析和欣赏书籍及其他资源,再加上教师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也以普通课程要求为主,其自身的文学艺术素养也满足“为学生讲授历史文化及古典艺术”的要求,这对文学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也造成了阻碍。
3.文学艺术自身的特点所致的渗透问题
文学艺术自身的特点也对中专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艺术教育带来了问题。文学艺术本身具有知识丰富、头绪繁多、难以理解和认识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了文学艺术的学习必定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艺术教育的课时和教学详细程度难以达到文学艺术的学习要求,这也给文学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带来了难度。
二、中专历史教学渗透文学艺术的策略探索
1.加强情感价值教育,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是用生命铸成的,其中蕴含的精神和文化艺术气息能够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历史课程中蕴含的文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价值培养和对文学艺术的深入了解。例如,在学习《民国时期的新疆》时,老师可以利用《义勇军进行曲》《命运交响曲》等文学艺术作品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的渴望情怀和对于民族统一和谐的仰慕之情,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
2.培养正确审美价值,树立学生的高尚审美观
艺术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让学生能够在历史教学中体会文学艺术的价值,提高学生懂美、认识美的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树立学生的高尚审美观,让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认识到历史课程中的文学艺术之美。例如,在学习《清代新疆》时,教师可以利用《》《圆明园》等纪录片让学生体会林则徐的爱国情怀以及中国古典艺术的魅力,加强历史教学中对文学艺术教育的渗透。
3.注重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注重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也是中专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艺术教育的策略。艺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利用文学内涵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例如,在学习《隋唐时期的西域》时,可以通过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的“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情怀可以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文人正直的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在中专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艺术教育,能够提高中专生的文学艺术教育时长和效果,有利于提高中专生文学艺术素养,但在渗透教育过程中还存在历史教学中淡漠和忽视文学艺术、传统历史教学中的资源和教师素质难以满足文学艺术、文学艺术自身的特点所致的渗透问题等难点,教师可以从“加强情感价值教育”“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正确审美价值”“树立学生的高尚审美”“注重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等方面下手,逐渐在历史教育中达到文学艺术渗透教育的目的。
作者:方兴海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上一篇: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 下一篇:城市环卫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