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急救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护人员急救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

篇1

[关键词] 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意识;调查

[中图分类号] R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c)-0161-02

Investigation on hospital infection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medical workers

LUO Tong CAO Shengsheng

Depart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ichun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 Yichun 33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 infection related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medical workers. Methods 78 medical worker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2 to January 2013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 whose hospital infection related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were evaluated, assessment result of medical workers with different working years and jobs were compared. Results Hospital infection related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medical workers with longer working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medical workers with shorter working,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octors and nurses (P > 0.05). Conclus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rences on hospotal infection related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medical workers with different working years and jobs,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rence between doctors and nurses.

[Key words] Medical workers; Hospital infection; Knowledge; Awareness; Investigation

医院感染是对到医院就诊及住院治疗患者原发病造成不良影响较为突出的一类感染,另外,其还可对患者的治疗心理及信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医院感染的控制一直是临床医务工作的重点。另外,临床对于医院感染的控制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而研究普遍显示,要做到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医护人员自身对于感染知识的掌握及意识程度是极为重要的方面[1-2],只有医护人员首先提升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的程度及重视程度,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本研究就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意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本院的78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1名,女性37名,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4.3±4.5)岁,其中医生42名,护理人员36名;工作年限:10年者26名。

1.2方法

将78名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意识情况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评估,然后将其中不同工作年限(10年者)与工作岗位(医生、护士)人员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意识情况进行比较。

1.3评价标准

①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采用知识问卷的形式评估,问卷中的内容均为医护人员工作中涉及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问卷所有知识点的总评估分值范围为0~100分,以分值达到95分及以上为优秀,以评估分值在90~94分为良好,以评估分值在80~89分为一般,以评估分值在80分以下为较差。②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程度则由院感染办工作人员采用不定期抽查的形式进行评估,以抽查过程中发现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完全按照相关感染控制标准进行操作为意识较高,以抽查过程中仅见1次未按照感染控制标准进行操作的情况为一般,未达到上述标准为较低。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8.0数据处理软件,计数资料均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工作年限与工作岗位人员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工作年限>10年者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优秀率高于

表1 不同工作年限与工作岗位人员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情况[n(%)]

与工作年限

2.2 不同工作年限与工作岗位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情况比较

工作年限>10年者的医医院感染意识较高率高于

表2 不同工作年限与工作岗位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情况比较[n(%)]

与工作年限

3讨论

医院感染的防控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重点,主要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巨大不良影响有关,其不仅仅可造成患者原发病治疗相对困难[3],甚至可导致病情加重及患者的死亡等[4-5],因此对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控制一直是医院工作中的重点。而要达到有效的防控,工作人员自身对于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是必要基础[6-8],而其对于医院感染控制的意识则是重要前提,故认为对其医院感染知识及意识的改善是干预的重点。而要做到有效干预,对其现状的细致全面了解则是重要依据。

本研究就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意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年限较长者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意识情况均优于工作年限较短者[9],而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意识情况则无显著性差异,故应对其加强干预。

[参考文献]

[1] 熊艳君.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分析[J]. 西部医学,2013,25(1):77-78.

[2] 俞珠.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意识的调查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48-49.

[3] 尹维佳,乔甫,宋锦平,等.护士对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0):4267-4269.

[4] 谢美.民营医院护士医院感染知识问卷调查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3022-3023.

[5] 杜宇玲,杨莉.增加防控意识 预防医院感染[J].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4):3050,3079.

[6] Casari S,Suligoi B,Camoni L,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urs of individuals with newly diagnosed HIV infection: a multicentre study in north Italy[J]. J Prev Med Hyg,2012,53(4):190-194.

[7] 赵冬秀.多形式化培训在提高医院工作人员感染预防意识中的效果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639-4640,4642.

[8] 李春华.护士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1,40(5):510-511.

篇2

【关键词】院前急救;家属行为;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097-01

院前急救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维持老年患者生命,减轻痛苦,为院后的进一步诊治,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痊愈率,减少致残率。但院前急救几乎发生在家庭,因此家属行为对院前急救成功率影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讨家属行为对老年患者院前急救效果的影响,我们对院前急救的225例老年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提供科。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院前急救的老年患者225例,其中男124例,女10l例。年龄75—96岁,平均88.9岁。

1.2 方法 对225例院前急救病历及其住院病历进行分析。由急救医生和经管医生认真填写自行编制的表格,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病情况、急救现场情况、抢救过程、病情转归和愈后情况等,以

及对院前急救有影响的正性和负性因素各8项。正性因素:呼救及时、病史叙述准确、抢救现场有序、尊重和信任医护人员、积极协助抢救、心理准备充分、能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急救知识知晓率高。负性因素:急救知识知晓率低、呼救不及时、病史叙述不清、抢救现场拥挤混乱、自行进行错误处理、不信任医护人员、、无心理准备情绪激动、家庭成员意见不一致。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老年人院前急救的出诊原因及疾病 前15位出诊病因为:心绞痛43例(19.11%)、严重心律失常35例(15.56%)、意外跌倒25例(11.11%)、急性呼吸系统感染23例(10.22%)、高血压急症20例(8.89%)、脑血管意外18例(8.00%)、晕厥14例(6.22%)、急性心肌梗死9例(4.00%)、急性心力衰竭8例(3.56%)、急性胆道系统感染6例(2.67%)、哮喘持续状态5例(2.22%)、上消化道出血2例(0.89%)、猝死1例(0.44%)。其他:16例(7.11%)。

2.2 院前急救现场 院前急救现场:居住场所198例(88.00%)、公共场所12例(5.33%)、户外运动场所9例(4.00%)、其他场所6例(2.67%)。呼救人员:家庭成员175例(77.78%)、家中护理人员30例(13.33%)、本人5例(2.22%)、非家庭成员15例(6.67%)。

2.3 家属对急救医学知识的知晓率 比较知晓l9例(8.44%)、一般知晓89例(39.56%)、少量知晓107例(47.56%)、完全不知晓10例(4.44%)。

2.4 家属行为的影响因素 分别对8个家属行为的影响因素的正性及负性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正性和负性因素与老年人的院前急救均相关(P

2.5 患者的转归情况 迅速住院170例(75.56%),经抢救好转后在家治疗53例(23.56%),抢救无效死亡2例(0.89%)。住院后情况:病情好转167例(74.22%),进一步加重52例(23.11%),死亡6例(2.67%)。170例好转病例中有5项以上正性影响因素的患者104例(61.18%),有5项以上负性影响因素的患者29例(17.06%)。加重或死亡的病例中有5项以上正性影响因素的患者5例(8.33%),有5项以上负性影响因素的患者30例(61.0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P

3 讨论

准确、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老年患者的生命,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但家属行为对院前急救成功率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表明,多数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现场在居住场所占88.00% ;呼救人员中家庭成员占77.78% ;这主要与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时间以凌晨及夜晚发病特点有关。发病时家庭成员和家庭护理人员在场的几率较高,因此,他们的行为对老年人的院前急救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家属对急救知识掌握程度多数为少量知晓和一般知晓,比较知晓占8.44% ,完全不知晓占4.44%。知晓率高的家属平时注意观察病情,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迅速呼救,甚至能在医护人员未到达之前进行有效的处理,并能正确叙述病情,积极协助抢救,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而知晓率低的家属则相反,因此延误抢救时机,导致病情加重或恶化。好转的病例中存在5项以上正性影响因素的为61.18%,存在5项以上负性影响因素的为17.06% ,加重或死亡的病例中存在5项以上正性影响因素的为8.33% ,存在5项以上负性影响因素的为61.0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家属行为对院前急救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应采取以下对策:(1)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强化医护人员院前急救专业理论知识和急救操作技术[1]。同时配备好院前急救药品、器械和救护车等设备,做到早期、迅速、准确、有效,急救技术的娴熟是取得家属尊重和信任的重要基础[2] ;(2)基本的心理素质:强医护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在急救中态度和蔼,严肃认真,迅速准确,紧张有序地参与院前急救,这是消除患者和家属负性情绪的重要方法[3];(3)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家属及家庭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知晓率,使他们掌握初步的急救技术,在医护人员未到达前能进行正确的处理,从而为抢救的成功赢得宝贵的时间;(4)稳定家属情绪:家属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往往难以接受,容易产生心情急躁、情绪波动大等不良心理反应[4],因此在紧急救护的同时,重视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显得十分重要;(5) 尊重家属的知情权:真诚地向家属解释病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家属选择治疗方案的机会,以维系患者及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互相信赖关系的基础;(6)预防家属发生意外:医护人员除积极救治患者外,还应预见在场的家属及其他人员发生意外的可能性,防患于未然。尤其对高龄、情绪过于激动以及出现异常症状者应积极劝阻控制情绪,帮助脱离抢救现场,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等措施,防上发生意外。总之,要提高老年人院前急救的成功率,除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的进行抢救外,还要增加家属行为的正性影响因素,减少负性影响因素,以促进院前抢救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高林豫,袁建军,张湘莉.我门诊部开展急救技能培养的做法[J].人民军医,2010,53(11):889—890 .

[2] 王建慧,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及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09,23:124—125.

篇3

【关键词】应急状态;医学护理;护理救援;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2..02

1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要求和模式

1.1应急状态之下医护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心态

在一些较为紧急的情况之下,作为医护工作者首先不应该惊慌,心中时刻记住自己的工作职责。在遇到特殊情况应急事件下,首先应该在第一时间对病人进行抢救,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为最终目的。尽自己最大的力度去救死扶伤,在拯救病人的同时要保证危险不会扩散到其它的人群之中,医护工作人员应该具有神圣的使命感。

1.2应急状态之下对医护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由于医护工作者也是普通人,所以在一些突发的紧急情况之下,我们不能以高标准去要求医护工作人员,但是也要为医护工作者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在危难的情况下不需要医护工作人员具备多么崇高的使命感,但是希望工作人员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对病人进行救援工作。如果在紧急的状态下,医护工作人员长期的处于心理紧张的状态,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就有可能耽误病人的最佳治疗时间。所以作为一名医护工作人员,要去有高水平的心理素质,在危难的情况下保持冷静。

2应急救援中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2.1医疗器械装备的不足

落后护理装备的质量和先进性是检测护理实践和科研水平指标之一,在应急状态下,先进的护理设备和足够护理设备数量能够保证护理救援的质量和数量。我国应急救援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够强大,同时医疗机械设备也存在着匮乏的现象,没有专业的救护人员,也没有交易先进的護理装备。这两方面的严重缺乏,导致了我国应急救援水平大幅度下降。在现场救护人员需要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并且熟练的操作一些医疗是机械设备,两方面相互结合才可以在短时间内拯救病人的生命。

2.2参与救援人员文凭程度偏低

在相关调查中显示,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接受教育程度偏低,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参与救援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取得相关方面的一些医学证书,证书是对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一种肯定。我国参与救援人员的文凭程度普遍偏低,救援水平一直停滞不前难以得到提高。

2.3急救专科人员的短缺

自然灾害在我国时有发生,当一些自然灾害突然发生事,我们很难料到病人会发生什么情况,所以作为急救专科人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急救知识。但是我国企就专科人员非常的短缺,大部分的急救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再加上也没有较为丰富的急救经验,急救水平远远要低于国外的水平。

3提高应急状态下医学护理效果的措施

3.1医护人员在应急状态下的心态

在应急状态下,医护人员应具备的心态是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最短时间内参与到救助中去,全力以赴的抢救伤员,保证受灾的人得到尽可能多的救助,以保证更多生命的保全。医护人员的全身心投入,给群众的不仅是一种带头作用,给普通百姓以精神支柱,更是弘扬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宗旨,诠释了医护人员的基本责任和使命。

3.2医护人员的基本要求

在突发意外情况之下,一会儿人员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平稳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迅速的进入到急救的状态。冷静的去思考病人的情况,发现病人受伤的部位,在第一时间对被人的患处进行处理。在急救意外的条件下,急救医护人员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急救人员和医院里的坐诊医生不一样。坐诊医生是在一个非常平稳的状态下进行整治,他有大量的时间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反复的斟酌。但是急救医护人员不同,除了要安抚自己受惊吓的心态之下,还要快速的去判断病人的具体情况,结合理论知识去加以实践,在短时间内去稳定病人的生命状况。

另外,要做好一个优秀的医护人员,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优秀的护理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优秀的身体素质不仅仅要求身体健康,耐受力强,且在心理方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应急状态下进行工作,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方案,尽可能地解决应急状态下遇到的困难。急救医护人员需要具备较为完善的救援知识,在短时间内可以做出相应的急救措施,为患者能提供最佳的诊断方案。在现场救护人员需要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并且熟练的操作一些医疗是机械设备。

3.2增加急救护理人员数量

提高专业急救人员素质急救护理队伍的扩大,首先要加大急救知识的宣传,广泛的宣传能够让人们更了解此领域的知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的能力。在灾难频发的今天,人们对灾难的认识更多,但却不够全面。加大力度宣传急救知识,不仅仅要增加急救护理人员的数量,还要普遍的曲宣传急救知识,这样在病人遇到危险的时候,通过掌握的急救知识可以对自己进行适当的处理。

4结论

我国正处于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高危期,医院护理人员作为应急救援管理和护理的主要力量,要对现场急救做出准确的伤情评估、分类、转运等。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应急救援护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高质量地完成救援任务,创建各类情况结合的急救护理训练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济生,刘 红,鲁风菊.护理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实用医药杂志,2012,19(15):1987-1989. 

[2] 王小艳.浅谈新时期我国医疗护理实践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J].北方药学,2012.18(04):565-568. 

篇4

【关键词】 基层医院; 医护人员; 手卫生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7-0079-02

临床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病原菌而造成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0%[1]。做好手卫生是医护人员在操作中传播疾病的最简单、最经济、最重要的、最有效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但是,临床上手卫生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据国内外资料显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仅约50%[2]。2013年6-12月,笔者对本科室36名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科室医生11名,护士21名,急救员4名均作为观察对象。上岗前均接受过医院感染等相关内容。

1.2 研究方法

由科护士长、科感控专员、急救员三人组成调查小组,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自行设计观察记录表。

1.3 调查时间

每周不定期抽查5次,每次抽查5名护士,3名医生、2名急救员。

1.4 调查内容

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次数和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次数。包括:接触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后;戴手套前、脱手套后;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处理抢救伤员或成批伤员前后。同时每周不定期的由科感控专员随机抽取3名被调查医护人员(医生、护士、急救员)手进行采样,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每周五由科感控专员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数据。

1.5 手细菌培养监测标准

Ⅰ类环境手部细菌≤5 cfu/cm2、Ⅱ类环境≤5 cfu/cm2、Ⅲ类环境≤10 cfu/cm2为合格,不得检出致病菌。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医护人员七步洗手法、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执行情况,详见表1。医护人员在不同诊疗项目中手卫生执行情况,详见表2。医护人员不同消毒法手部细菌培养及手卫生合格情况比较,详见表3。

3 急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3.1 急诊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不足,不能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

由表1可知,护士比医生、急救员略注重手卫生,但均存在接触患者之前会忘记洗手,洗手只重视在操作后、手污染后。而且洗手过程中不能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随意简化更改洗手步骤、缩短洗手时间、马马虎虎等现象。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忽略对患者保护意识不足,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医护人员的手才是医院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

3.2 科室洗手设备欠缺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手卫生未引起重视,非触摸式感应水龙头、流动热水、干手机、擦手纸设备的配备不完善,没有给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洗手设施。

3.3 急诊医护人员对快速手消毒剂的不了解

护士绝大部分是女性,注重手部皮肤的保养,觉得快速手消毒剂伤手导致排斥,不愿意使用;另一原因在于部分快速手消毒剂擦拭后不易干、擦拭后手部较滑,不利于护士进行护理操作。

3.4 工作区域内放置快速手消毒剂不足

快速消毒剂每瓶900 ml,有效期为一年,经常快过期时还有大半瓶,考虑科室经济成本,领用物不足。

3.5 急诊医护人员配备不足

工作量大,人员配备不充足,繁忙的工作让医护人员洗手意识淡薄,甚至常常忘记了洗手。

3.6 科室管理者监管力度不够

科室主任、护士长、科感控专员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虽说科室有完整的手卫生规范文件、洗手池上均张贴“七步洗手法”图片,但还是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宣传力度、学习不够。

4 对策

4.1 提高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

每月科主任主持召开科室院感工作会议,护士长、科感控专员、医疗组长、护理组长必须参加,总结上月存在的院感方面的问题、制定一项当月必须落实完成的院感工作和当月需培训的院感知识和操作项目;每月组织全科医护人员一次院感知识小讲课;坚持每周三晨会组织全科学习“七步洗手法”步骤;通过半年的努力,使全科医护人员提高对手卫生的认知水平,转变手卫生的观念,在医院组织的手卫生宣传周活动中我科获得优异的成绩。

4.2 洗手设施的改善

科室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两处洗手池;并将全科的水龙头配备成感应洗手龙头;增设快速2处电热水器、吹手机、一次性擦手纸;洗手液与总务科协商后调换成护肤、抑菌成份的洗手液、冬天增设润手霜等;与院感科主任协商选用不伤手、有效期在二年以上速干手消毒剂,数量配备充足,保证医护随处可用到。

4.3 督促力度的加强

院感科专职人员定期下科室检查、督导手卫生执行情况;科感控专员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次日晨会重点强调、每月将问题总结后在科院感例会上通报并提出整改措施,下月重点检查;每季度随意抽查医生、护士、急救员各一名进行手卫生监测,把检测结果如实汇报给当事人,资料科室保存;科室选拔优秀人员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各项手卫生宣传活动。

4.4 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院领导、护理部的支持下,合理调配护理人员、实行人性化排班,弹性排班、完善各班职责、落实层级管理等,缓解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及压力,从而间接的改善洗手的依从性。

根据本研究结果,笔者总结出影响急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在整改中从多环节入手,包括管理者的重视、制定手卫生制度和规范、加强宣传培训、手卫生设施的改造以及持续的监测与结果反馈等这些都非常重要,整个科室营造一种重视手卫生的良好氛围。措施积极有效、富有人性化,并且做好手卫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才能达到改善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目的,确保急诊医护人员在双手清洁的情况下进行各项诊疗活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巩玉秀,李六亿,张朝阳.国内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管理杂志,2009,19(16):522-538.

篇5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具体防范措施。方法:对本院近两年的院前急救状况进行总结,找出安全隐患,并针对这些隐患提出防治措施。结果:当前院前急救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于出诊阶段、急救过程及急救后期。出诊时间长、设备药品不全及医护抢救操作不熟练为主要安全隐患。结论:通过制定严格院前急救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法律意识能够有效防范院前急救安全隐患发生。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指的是医护人员在医院外对各种危机患者生命的创伤、急症及灾难事故等伤病患者进行现场急救、转运及运送途中救护。在医院急救系统中,院前急救属于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尽管院前急救属于暂行应急,但是是否能够对患者进行切实可行的院前急救对维系病人生命,减轻病人痛苦,为病人进一步抢救创造更好诊治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减少患者病残率,关系至关重要。此次我们根据这两年我院院前急救的病例特点,分析院前急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根据这些隐患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最大限度减少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2011年2月—2013年3月急救中心接到有效急救电话9853次,我院出诊4356例,急救患者接回2145例,其中有209例发现存在护理隐患,占9.74%。有56例出现院前急救纠纷,其中被投诉出诊时间长22例,设备药品不全18例,医护抢救操作不熟练12例,同患者家属沟通不当4例。

2 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在对上述病例资料进行详细回顾性分析基础上,我们从这些资料中总结在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有如下几种:

2.1 出诊阶段的安全隐患:1)急救信息接收不准确:接听人员在接听电话过程中,对于出诊的地址及联系方式没有询问清楚,没有详细对病人性别、年龄、病情等进行详细询问,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不能进行准确判断,不仅会在出诊中准备不充分,抢救设备不完善,有时还会出现派错车,导致救护车空跑,这样不但会耽误患者救治的最佳时间,延误病情,同时还极易导致医疗纠纷发生。2)急诊意识淡薄:救护车未能在规定时间出诊,导致出诊时间延迟,影响救治工作顺利实施,使患者丧失急救最佳时机,降低救治成功率,最终导致医疗纠纷出现。

2.2 急救过程中的安全隐患:1)急诊保障不足:因为种种原因,医院不能保障车辆安全,使救护车不能进行及时保养,车辆油量不足或者零件出现故障,在转途过程中车辆维修耽误患者的抢救。2)责任心不足:医护人员急诊抢救技术不过硬,对急诊应急能力差,急救动作慢,在转运过程中没有对患者进行严密监视,导致患者出现窒息、休克等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或者患者在急救途中因为车身颠簸出现了静脉输液外渗,急诊救治仪器脱落,甚至因为急诊车辆摇晃摔落病床导致脊椎及盆骨骨折。这些都是因为医护人员对病人护理不到所致,也是最容易导致医患纠纷的事件。3)消毒隔离的意识差:院前急救的环境复杂,医护人员无菌观念差,对可能传染疾病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导致运送车发生污染,或者医护医院在抢救中被感染。还有些护理人员因技术不熟练,在现场复杂条件下忽视了无菌操作,使患者增加了感染风险。4)对患者病情不能准确评估:在现场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没有准确评估,没有充分考虑到病人在转运中的病情变化,与患者及家属没有做好沟通,没有将患者病情及病情预后还有可能医疗费用向家属通告。对于急危重病人没有按照抢救原则进行救治及通知,导致咋转运途中因人力、物力等欠缺,患者病情出现恶化或死亡。对于到现场已经死亡的患者,医护人员没有进行常规抢救,对死亡患者没有仔细检查,没有存留详细死亡检查记录。

2.3 后期安全隐患:现场急救记录是患者入院进行进一步诊治的关键参考依据,但是因为院前急救时间紧急,时间记录常不及时,不准确,有时因抢救患者未能将医师口头医嘱及现场抢救记录补写完整,记录字迹潦草,内容不详实,遗漏关键阳性体征,或者在记录中没有使用专门医学术语,书写简单,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记录会直接影响医生判断,影响患者入院后的救治。

3 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鉴于上述院前护理安全隐患分析,我们分析要消除这些隐患,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出现,应当主要从下面几点进行具体防范:

3.1 制定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要确保院前急救各项工作能够到位,必须制定详实的规章制度,让医护人员在救治过程中有章可循,这样才能确保各项抢救措施能够切实执行。因此医院需要切实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规定》还有《护理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等相关文件制定适合医院急救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及技术操作流程,保证急救过程顺利实施。同时还要建立护理评价规章制度,对医护人员护理过程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急救的各种后勤保障,确保各类急救药品到位,没有过期及变质,医护人员需要对救护车物品掌握清楚,定期检查,确保车辆物资充足。

3.2 强化护理人员职业道德

院前急救事件多紧急、突发,并且事件多变性强。所以急诊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更应该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严守职业道德,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不嫌脏、不怕累,对工作认真负责,时刻将患者放在首位,坚持救死扶伤,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保持良好道德风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主动接诊,对患者做到灵活的施救措施,坚持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做100%的努力,为抢救患者节省宝贵时间。

3.3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素质高低与院前急救中抢救效果息息相关,当前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差,综合素质不过关属于院前急救中的主要安全隐患,因此要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要对医院的接线员及护理急救新成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及责任素质,要求接线员按照程序进行电话询问,问清病人详细病情及地址,这样才能够方便病情评估,节省救治时间。第二,加强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培训,让护理人员了解急救重要性,对于常见的各类急救患者抢救流程都有熟练掌握,能够准确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静脉留置针、气管插管、现场搬运这些抢救措施。第三,培养护理人员沉着冷静性格,要求其在具备熟练急救护理操作外能够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地处理现场问题,做好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取得患者配合。

3.4 提高法律意识

当前人们法律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法律意识,在工作中恩你个狗懂得运用法律条文来保护患者及自我,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按照法律程序去解决医疗纠纷及护患纠纷的能力。

当然院前急救过程中还要讲究团队精神,日常工作人员还要做好急救常识的普及工作,这样在院前急救中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安全医患出现,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为挽救患者生命保驾护航,避免医疗纠纷发生。

参考文献

[1]刘丹,陈红. 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 2011,(22).

[2]董慧珍,汪小红,陈娜. 探讨护患沟通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 2011,(22).

[3]伏清华,沈雪梅,肖艳. 院前急救影响因素及护理体会[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13).

[4]安今善,李美玉. 不稳定性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护理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18).

篇6

【摘要】探讨护理人员出诊120急救的常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继而提高急救水平。

【关键词】出诊;问题;方案

120急救即院前急救,它对于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20又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所肩负的责任也相对重大。120急救包括对急救病人的现场抢救、途中监护和安全转运。由于院外呼救病人具有突发性、病情的复杂性和病情变化的不可预测性,病人及家属往往渴望立即得到救治、希望被关注、导致易产生恐惧和易怒等心理[1]。因此,出诊护士在出诊工作中遇到常见的问题时该如何处置,成为出诊工作的重点。下面就出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 常见问题

1.1 出诊前的问题

1.1.1 呼救电话接听问题 接线员接听急救呼叫电话时,没有掌握呼救病人的详细信息:如呼救地点、联系电话、病人病情,导致出诊地点错误或延时到达,错过救治病人的最佳时间。甚至由于个别急救电话接线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急救意识、私自换班、连续工作24小时甚至48小时,导致身体太疲倦,以致于夜间急救电话接后没通知相关人员出诊便睡觉;或者听错呼救地点;或者调错出诊医护人员。以上种种原因都延误了院外呼救病人的抢救时机,易引起医患纠纷。

1.1.2 出诊抢救物资准备不齐全 出诊护士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未认真检查急救箱内的物品,使用后未及时补充,导致急救箱内药品、急救器材准备不充分或缺失,如无口咽通气管、无氧气,无颈托,无注射器等。急救车内设备简陋,缺乏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高端急救设备。

1.1.3 急救反应迟缓 按卫生部的要求,急救反应的时间为5-10min内做好准备迅速出诊[1]。但个别出诊护士工作懒散,急救意识不强,没有时间紧迫感;同时多人次呼救,二线、三线班护士出诊不及时,致出诊迟缓;急救车辆车况差,地处山区,路途遥远且路况颠簸,未能在短时间内或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导致病人延时救治。

1.2 出诊后的问题

1.2.1 护士急救能力欠佳 表现在急救技术不熟练,专业技术不过硬,急救药品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导致急救动作迟缓,直接影响“120”急救的水平。

1.2.2 护士专科护理知识欠缺 出诊护士在临床工作时间短,未进行规范化专业培训,无临床经验,对病人的病情危重程度不能正确识别,预后、转归及可能出现的危险毫无预见性,未能对病人及家属交代详细;未能正确指导某些危、重症病人的搬运,如:不能正确指导家属搬运脊椎骨折的病人,导致脊柱损伤,病情进一步加重。

1.2.3 护士沟通、交流能力欠缺 表现在主动关心病人不够,不注意说话方式、语气,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得过于简单、态度生硬;或缺乏耐心,未把疾病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病人及家属;或护士超越职责范围告知病人病情,与医生所述病情不相符。

1.2.4 忽视病例的书写和相关签字 病人的病例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医患之间的凭证,病例无论对病人还是对医护人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1]。但个别医护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抢救后的病人没有病情变化及用药的详细记录;或记录不准确,医生与护士记录时间不一致;或者因抢救病人未及时书写记录:记录不详细,关键体征遗漏,语言描述不确切,抢救记录书写不规范,过于简单等;对有生命危险的病人及执行各项侵袭性操作没履行相关签字手续,为以后的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

1.2.5 出诊人员责任心不强 表现在医生忽视对病人行体格检查,导致病情判断失误,错失抢救良机;出诊返回途中,医护人员坐驾驶室,对病人的痛苦视而不见,忽视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一旦病人的病情加重,就不能及时发现,也不能及时处理,容易引发纠纷。

1.2.6 转运途中的问题 出诊返回途中未对病人妥善固定,途中颠簸导致病人摔出担架,造成继发性损伤,加重病情。

1.2.7 救护车辆途中出故障,滞留院外,延误病人的抢救时机。

1.2.8 医护人员晕车,对病人的病情观察不仔细,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动作缓慢,导致病情恶化。

2 针对以上出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本文作者根据自身体验,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2.1 加强呼救电话接线员的管理

增强接线员的急救意识,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严禁接线员私自调班连续值班48小时或以上;接听电话要详细询问,记录好呼救地点,仔细到门牌号或村、组,以及所在地附近有无明显的建筑或自然标志性特征,呼救人的联系电话、病人病情;建立“120”急救登记本、做好医护人员未到现场前的救护指导,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出诊。

2.2 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医德建设 加强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如急诊工作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岗位职责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列等,以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制观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使服务态度得到改善[1]。履行疾病风险告知义务、签字手续,认真书写医疗文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以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2.3 加强急救车中急救药品、器材的管理 急救车中各类抢救药品及器材要准备完善,位置固定,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消毒、更新,确保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并由专人管理登记在册,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保障院外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4 提高、强化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医护人员应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服务理念,加强护患沟通,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交待病情做到实事求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医疗急救活动中,护士要善于观察和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多了解病人的需求,遇事能换位思考;在病人产生疑问或有过激言行时,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并予以谅解;不属于护士解释的范围不要随意解释;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严守“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急救用药过程中,应复述医嘱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尽可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2.5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培养护士综合处理问题能力

对急救人员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演练,对常用的急救仪器操作每月进行抽查[1]。出诊护士必须在临床工作5年以上,经规范化专业培训并持续不断地学习、掌握与急救护理相关的业务技术知识、操作规程及护理技能,掌握急救药品的用药途径,药理作用、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医院应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并激发每个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通过一系列的在职培训,提高护士的急救能力、对病情的判断能力以及与病人、家属的沟通能力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1]。

2.6 加强急救车辆管理 医院管理者应重视车辆管理,专人专车,定时保养,出现故障及时维修,随时保持车辆处于良好备用状态;更新车辆及设备。

2.7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医院应重视院前急救工作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实行岗位责任制。

2.8 出诊返回途中,医护人员与病人同行并妥善固定病人,仔细检查,确保安全。

2.9 护士长弹性排班 护士长掌握弹性排班方法,除保证正常出诊班次外,设置二、三线出诊人员,通讯工具保持24h联络,以便同时多人次呼救时,能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出诊。

篇7

一、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培训覆盖率100%,三基考核合格率≥90%。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节、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

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

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一切工体,班余及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周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一月份:

内容:针对冬季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增多及一氧化碳中毒高发季节特点,安排医护人员对呼吸机及CO中毒知识进行学习培训。

方法:由科主任主办讲座1次,然后选高年资医师一名讲座一次。每名医护人员在ICU室操作呼吸机并进行现场考核。

二月份:

春节前配合急救换服装后的崭新面貌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院外急救演练,演练前先进行心肺复苏强化训练,并复习相关知识,最后考核打分记录在案。

三月份: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在3月底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月份:

主要是血液净化技术培训。科主任主持,复习灌流相关知识及适应症、禁忌证。必要时采用幻灯教学进行讲座。然后由每位医护人员上机操作。进行考核。

五月份:

学习培训各种农药中毒治疗基础知识及相关进展专题学习。参加全院性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强化训练。

六月份:

主要是卫生法规,法律学习月。由科主任主持在晨会交班及科行政会议上系统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

七月份:

组织全科参加医院临床医师基本技能操作的理论辅导培训。科内举办医生查体训练,使所有医生过关,并进行考核记分。

八月份:

结合夏季游泳者增多特点,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淹溺、中毒及电击伤的专题学习。

九月份:

主要是意外伤害常见处理技术的培训。包括创伤的包扎、止血、固定、搬运。要人人动手,个个过关。严格考核。

十月份:

进行医疗安全及医疗法规,法律知识学习。除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活动外。科室要举办相关学习2~3次,并安排考核记录。

十一月份:

呼吸道急救管理技术培训。重要放在气管插管方面。利用模具或尸体进行训练,人人过关。

篇8

【关键词】 基层医院; 主动脉夹层; 心理学; 医护人员; 对策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剥离症,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主动脉壁间,剥离内膜而形成双腔主动脉或主动脉瘤样扩张。此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高血压、马凡氏综合征患者及孕妇,男性多于女性,常有剧痛、休克和多器官多系统的压迫症状等[1]。本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多数有并发症的患者常死于院外或住院早期,基层医院由于条件限制,对确诊的患者往往难以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病死率高,医疗纠纷多,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大。因此,了解救治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医护人员工作情况,明确引起自身压力的因素,探讨有效的缓解压力的措施,对于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成活率,减少医疗纠纷,缓解医护人员心理压力有积极作用。本着这一目的,笔者于2010年12月对两所二级医院心内科的医护人员进行了相关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0年12月调查上饶两家二级医院心内科平素身体健康的医护人员共52人,其中男19人,女33人,年龄22~46岁,平均31岁。学历:中专23人(44.2%),大专8人(15.4%),本科20人(38%),研究生1人(1.8%),其中护理人员33人,护师以下28人,主管护师5人。医生19人,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2名。调查用问卷为参考有关资料设计而成,包括一般资料、救治主动脉夹层患者期间工作情况的描述及压力源3个部分。

2 结果

2.1 救治主动脉夹层患者期间医务人员工作自评见表1。

2.2 救治主动脉夹层患者期间医务人员心理压力源见表2。

3 讨论

3.1 应重视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当人们面临某种压力源时,会对其产生适应或应付的需要,当自身的应付能力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即可产生应激反应,引起生理、心理及行为的改变。由于主动脉夹层发病突然、症状没有特异性、基层医院检查设备有限、突发死亡率高

等压力源,使医护人员遇到不明原因的全身疼痛患者就高度紧张、焦虑。调查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10名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4例(其中1例在外院做磁共振期间突然发病就地抢救无效死亡,其余3例确诊后在转院前突发死亡),医疗纠纷4例,成功转院6例。从调查的病例和问卷中得知在救治主动脉夹层患者时,医务人员确实处在紧张、焦虑之中,管理工作者应充分重视医护人员面对应激事件的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3.2 对策

3.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忍受剧痛,加上对周围环境变化较为陌生及绝对卧床,使其情绪不稳,可使夹层血肿伸延,病情加重。护理人员应及时关心安慰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现阶段医学对此病的治疗进展及成功例子以及本院先进的医疗护理水平,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及信任感,从而减轻心理紧张和情绪波动。告之患者家属病危的同时,重视家属的心理护理。本调查中有2例医疗纠纷就是因为解释沟通不到位,家属不理解造成的,故重视家属的心理也非常重要。充分理解患者家属心情及时沟通病情变化,注重细节管理,提高急救工作透明度,消除患者家属的揣测和杂念,使其以积极的心态信任和配和抢救工作,支持医护人员的医疗活动。

3.2.2 在患者入院24 h内要启动急救程序 本调查中1例医疗纠纷由于临床医生处理主动脉夹层病例经验有限,虽然告之家属此病的严重性,但没有完全启动抢救程序。故加强急救管理、严密监护、动态观察病情变化至关重要。一旦确诊送患者入监护室,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心律、尿量,要求绝对卧床休息。疼痛为本病发病时最常见症状,要给予镇痛剂,观察疼痛变化有无偏瘫、失语、意识丧失、双侧颈动脉、桡动脉搏动情况等伴随症状及时报告医生。控制好高血压是基层医院治疗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关键因素,血压控制好可减轻主动脉负担避免动脉瘤破裂[2],为抢救、转院赢得时间。

3.2.3 平安转院 基层医院由于条件限制,多数尚未开展夹层的外科或介入治疗,故在患者情绪平稳,病情缓解,征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后,应积极联系转院进一步治疗改善预后。在转院过程中派有经验的医生和护士,带好抢救所需的药品及器械,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风险,完善应对措施是保证患者安全转院的必备条件,有利于防止患者病情恶化,降低死亡率,有助于防范医疗纠纷。

3.2.4 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及交流 本调查发现医疗纠纷都是刚开始时经验不足时发生的。制定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抢救流程,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年轻医生护士遇到特殊问题要及时向有经验的医护人员请教,及时开展会诊,善于总结经验积极应对。

3.2.5 合理安排人力,营造良好环境,扩大支持范围 有专家认为,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3]。在表2中发现,50%的医务人员认为任务重、强度大、时间紧迫,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往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医生要展开系统检查会诊,确诊后要组织抢救又要做家属的思想工作,接着又要联系转院工作,这期间的工作量大。科室要做好人力的安排,把以上工作分工,科室除抢救工作之外,会诊、转院工作由医务科、护理部安排。出现医疗纠纷时医院要及时处理,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有关领导要关心医务人员的生活,要经常慰问,营造出良好大家庭气氛。平时聘请心理专家和医务工作者座谈,增加工作之外的茶话会、卡拉0K、登山等活动,来缓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

尽管基层医院对主动脉夹层已经有了一定的诊治及急救经验,但主动脉夹层这种疾病有发病突然、发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基层医院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救治成功率低,一旦患者死亡,家属很难接受,易出现医疗纠纷。故基层医院除加强硬件建设和医护人员新技术的学习外,还要注重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的调整,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不惧怕接待这种特殊的患者。

参 考 文 献

[1] 吴清玉.心脏外科学.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21.

[2] 吴淑文.夹层动脉瘤.实用护理杂志,1998,14(2):89-90.

篇9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7-014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ersonalized care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chosen and divided into personality group (n=43) and routine group (n=43)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patients' admissions. Patients in the routin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emergency care, and patients in personalit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ersonalized care. The visiting time, first aid time, admission time, the diagnosis rate, and the success rates of transport and first ai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visit time (49.1±15.8) s, the first aid time (19.2±5.7) min, and the admission time (2.15±0.31) h in the personalit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 (94.2±21.7) s,(38.6±6.1) min and (3.03±0.37) h,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 Personalized car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mergency care

心肌梗死是常?的一种心血管危重病,多种因素均会致使急性冠状动脉出现血液供给障碍,心肌在长时间缺血的状态下会导致心肌部分坏死,且由于急性心梗发作机制较为复杂,病情急,极易出现坏死,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2]。我院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心梗患者,研究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院前护理的临床效果,并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心梗患者,根据患者接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为个性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3例,其中个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44~71岁,平均(54.1±5.7)岁,常规组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45~71岁,平均(54.2±5.6)岁。所有患者的接诊症状均为腹部不适、呼吸困难、大汗以及胸痛,且满足WHO(世界卫生组织)的急性心梗相关诊断标准[3]。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o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院前急诊护理,医护人员在接到电话了解情况后前往现场,详细检查患者全身,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行18导联心电图,对患者的发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与患者表征施以常规抢救措施,主要的措施为吸氧、镇痛、建立静脉通路、抗血凝以及扩张血管,部分患者伴有心房颤动、心律失常和心搏骤停,应对症处理。

个性组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①及时出诊:制定妥善的出诊规范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当接到急救电话时应简明询问相关情况,及时派车前往,到达现场后查看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基础急救。②急救护理:在进行急救时,医护人员应当保证环境安静,严禁患者剧烈活动,部分患者胸部存在压榨性疼痛,因此在给药时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平缓情绪。在急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帮助医师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建立额外的通路,奠定后期药物治疗的基础。对患者的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和检测,预防并发症,针对已经出现的并发症应对症处理,将急救护理的整个过程详细记录在案。③心理护理:急性心梗患者的病情较急,且疼痛剧烈,患者在发病时会产生焦虑、消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急救和病情。所以护理人员应用言语和动作来帮助患者平复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还应保证急救动作快速准确,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充分信任医护人员。④转运护理:患者的病情被稳定且得到一定缓解后,应将患者转运至医院中进行深入治疗,在正式转运到医院前,应与患者的监护人或家属进行适当沟通,如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法等,在患者家属和监护人的同意下才能够转运,且应在达成一致的第一时间转运。在转运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通知院方进行接待患者的相关准备,指导患者平卧,不要移动,保证静脉通路的通畅性,对患者的呼吸情况保持密切关注,抵达医院后,院前抢救人员应该将患者的详细情况介绍给交接医生,如患者病情、体征和症状等,保证患者得到有效、准确的后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以及诊断率、转运和急救的成功率[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比较

个性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2.2 两组患者的诊断率、转运和急救成功率比较

个性组患者的诊断率、转运和急救成功率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相关文献表明[5-7],急性心梗的临床死亡率较高,且预后不佳,此类情况与院前急救有紧密的关系。有数据显示[8],急性心梗患者在未入院的情况下死亡概率高达45%,因此必须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传统的院前急救更多的关注点在急救措施方面,如预防并发症、抗凝、镇痛、建立静脉通路和血管扩张剂等,而忽视了院前急救护理[9-11]。本研究个性组患者在原有的院前急救基础上,强化了护理措施,加入个性化护理措施。

篇10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310-01

基础理论

1 对干休所院前急救对策的认识

1.1 提高全所急救意识。普及急救知识加强宣传教育, 使全所人员明白院前急救工作,既是医务工作者的本职工作,也是包括病人家属或发病现场的目击者以及所有民众都应参与的医疗救助行为,是心脑血管危急重病人获救的重要手段,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和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普及心肺复苏术,是病人家属或发病现场的目击者在紧急情况下,在专业救助人员到来之前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取第一时间,为进一步救治奠定基础,提高抢救成功率。

1.2 强化医护急救技能,提高救治能力 加强专业素质培养,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是院前急救成功的根本,认真组织抢救演练及急救知识考核,不断提高抢救水平。医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常见危、急、重症疾病急救处置原则,还要了解全科的知识和技能,重视疾病早期症状,防治诊断片面性;掌握学科前沿的急救知识,规范急救技能,使院前急症抢救流程化,各种抢救预案要点化,确保院前抢救工作的有效性。

1.3 注重患者心理需求,展现急救艺术 院前急救是服务也是艺术,急救人员应充分理解患者与家属的心情,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应及时交代、解释病情,提供一些疾病相关的治疗信息,对患者和家属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灵沟通。注重形体语言,院前急救体现一个“急”字,急救的过程中医护的举手投足都在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应当把对患者的关爱、对病情的重视,通过行为动作表现出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信任。

1.4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践行以人为本 强化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思想素质水平。挽救生命是一种责任,需要医护人员恪尽职守,遵守医疗规章制度,践行以人为本全新理念,站在患者的立场做好救治服务,多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让病人体会到急救价值

实践技能

2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应注重的重点问题

2.1 药物治疗: 不管是先兆症状还是心梗的出现,都必须立即停止活动,就地安静休息,并迅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果血压不低,应用硝酸甘油保护缺血心肌,滴速不超过10滴/分钟,或应用肠溶阿司匹林0.3g嚼服,还可用肝素纳皮下注射,可以减少冠状动脉在闭塞再发生缺血,发挥迅速的临床抗凝及抗血栓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溶栓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2.2 镇痛:缓解疼痛,解除焦虑及对症治疗。让病人平卧,安慰病人,解除焦虑心情。如果患者心前区疼痛剧烈,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的,可给予哌替啶75mg肌肉注射;如果呼吸平稳,也可以给予吗啡5mg皮下肌注或静注。

2.3 给氧: 持续吸氧,应用鼻塞法,胸痛较明显的病人给氧流量为4~6升/分,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将氧流量减少到2~4升/分。

2.4 建立静脉通道: 常规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mg~100mg或150mg~200mg,预防室颤,心率

2.5 采取正确: 如有呼吸困难及紫绀等急性左心衰时,应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或半卧位,也可轮流结扎双下肢,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衰程度。如有休克应取平卧位,头稍低,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发现心跳、呼吸骤停,立即施以心肺复苏术(CPR)步骤。

前沿知识

3 根据应用体会,家庭急救呼叫系统如何保证患者在医院急诊中的进一步紧急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