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4: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案例

篇1

1、医院档案管理现状

目前,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利用率低。档案工作对全社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档案界长期以来重“藏”轻“用”,对档案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缺乏广泛的宣传,因此使社会公众对档案利用效益知之甚少。(二)档案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范围不明确。医院档案管理一般由设在行政办公室的综合档案室负责。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医院行业管理的要求,综合档案室一般只管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音像档案等,医疗病历档案由病案室管理,而X线胶片档案、病理切片档案、各种检查影像图文档案等分属各个业务科室自己管理,在一个单位内形成多部门管理档案的格局。到目前为止,医院档案的管理还没有一整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档案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各级医院在管理档案时,由于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各级医院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管理。(三)档案硬件投入不足。由于医疗用房紧张,致使档案用房狭小,不符合档案安全保管的要求。另外,管理技术滞后,也制约了档案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医院管理中广泛运用,医院管理手段不断进步。而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较少,基本还采用手工收集、检索,信息量小,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

综上所述,医院档案管理面临深刻的变化,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是我国现代体制出现的一种转折,也是科技不断发展的必然。因此,医院必须正视现实,调整管理思路,改进档案管理的方法,应对形势的要求。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体系

针对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通过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探索了现代化档案管理在医院建设和发展中的应用,需要加强如下各方面的管理。

(一)加强档案法的学习,增强医院干部、职工的档案法意识,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领导重视是档案管理的前提,要把档案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与医院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要大力宣传档案工作,使医院领导、医院管理者、医院职工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医院以医疗服务为根本任务,长期以来对医院档案缺乏严格的考核,因而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档案管理可有可无的模糊认识。并且由于受到人员、设施、经费等方面的限制,档案管理工作很易受到冷遇。提高各级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不仅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影响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健康成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只有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才能使档案工作顺利开展。

(二)理顺关系,健全制度,拓展档案的归档范围。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是档案管理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手段的更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通过建立信息档案科,明确职能,将医院各个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使档案管理与医疗业务同步考核评价,同步发展。同时,要拓展档案的归档范围。医院由于处于一种特定的条件下,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因此,拓展归档范围,加强有关内容的收集是档案工作的新课题。如医院经营方面,所进行租赁、承包、核算的方案、协议等应实行归档收集。又如提倡采购招标,其招标方法、程序、协议、合同也应进入归档材料之中。所以,要进一步健全档案管理组织,落实专人收集。

三、逐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对医院决策的科学化

(一)档案信息管理自动化。新时期医院档案工作主要是实行计算机辅助立卷,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把档案人员从繁琐的手工立卷程序中解放出来。所谓文档一体化管理,就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文书和档案工作的全程实施自动化管理,其功能将涵盖对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和数字档案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归档、组织、、利用以及数字管理全过程。

篇2

关键词:现代物流 信息资源 规划

现代物流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为根本宗旨,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核心。

信息资源规划作为消除“信息孤岛”、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途径,是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

信息资源规划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并通过筹资建设信息系统,建立了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企业内外的信息交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扩大企业的客户群,提高盈利率。但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较低,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物流企业大部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自行建设、自成一体,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配置资源的企业还不多。特别是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滞后,物流信息分散,导致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进行全面的信息资源规划。

信息资源规划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以更好地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加速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进程。

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

信息资源规划的第一阶段要进行需求分析,包括对功能的需求分析和对数据的需求分析。

功能的需求分析包括定义职能域、定义业务过程和业务活动分析。按信息工程方法论关于信息资源规划要面向全域和主要职能域的原则,由主管领导和业务分析人员对管理的所有领域按照各种业务的逻辑关系,将它们划分为若干职能区域。然后弄清各职能区域中所包含的全部业务过程,最后再将各个业务过程细分为一些业务活动。

数据需求分析是信息资源规划中最重要,工作量最大且比较复杂的分析工作,要求对管理的所有领域需要的信息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它包括用户视图分析、数据元素分析和数据流分析。

系统建模是指在规范化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模型的建立,这是信息资源规划的核心和关键性工作。它包括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的建立。基于需求分析和业务流程重组进行系统功能建模,由逻辑子系统、功能模块和程序模块组成,是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系统数据建模就是要解决系统的“信息组织”问题。它是信息资源规划的核心部分,是数据环境重建的根本保障。

数据建模的基本工作包括:首先,识别定义业务主题,按主题将用户视图分组定义为实体大组,提出概念数据模型; 其次,按业务需要进一步分析实体的属性,规范化数据结构产生基本表,提出逻辑数据模型;最后是数据元素规范化,进一步审核基本表的组成。

系统体系结构建模是指系统数据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关联结构,采用C-U矩阵来表示,它对控制模块开发顺序和解决共享数据库的共建问题有重要的作用。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分为全域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和子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前者表示整个规划范围所有子系统与主题数据库的关联情况,后者表示一个子系统的所有功能模块与基本表的关联情况。

信息规划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物流信息化建设,搞好信息资源规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信息资源规划应注重整体规划

物流信息资源规划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国家物流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各地物流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的规划和组织下,加强同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的结合,才能形成合力,加快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最重要的是要有宏观规划,每个单位要在上一级的统一规划下,确定自己的信息资源规划。

2. 有效整合物流信息资源

我国要发展现代物流,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必须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信息资源规划,重新梳理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采用适合自身需求的物流信息技术,建立优化合理的系统模型,开发相应的信息系统。通过改造或重构建立高档次的数据环境—主题数据库(Subject Data Bases)环境,建立物流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3. 物流信息化需要分层次逐步进行

物流信息化是分层次的。第一层是基础信息化。主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从而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产生效益。 第二层是涉及流程改造的信息化。企业为了不断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 第三层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作用的提升,物流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三个层次的应用中,后一阶段往往以前一阶段的基础为起点,即流程改造和过程优化控制要求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基础,而供应链管理又以各企业流程设计和运行优化为基础。

4. 要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资源规划中,工作量大,难度高,需要各种人员共同参与。他们不但要熟练地掌握规划工作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而且要具有丰富的物流专业理论知识。所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技术研发和使用管理队伍,是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要突出育人、选人和用人三个环节,以物流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为重点,结合日常工作和物流信息化建设项目,着力培养一批通晓物流业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游战清、李苏剑,企业信息化理论与案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陈建凯,浅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J]。企业经济,2005,(6).

篇3

关键词 法律硕士 信息素质教育 基本途径 研究

分类号 G640

截止到2008年,我国司法JM(Jufisprudence Master)(法律硕士)教育已开设了13周年。13年来,法律硕士(本文仅指全日制法律硕士)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硕士教育制度和培养体系。在逐渐健全的法律硕士培养体制中,对法律硕士的信息素质教育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不仅影响着法律硕士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更影响着我国能否培养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新型法律人才。有鉴于此,进一步阐明法律硕士信息素质教育的特征,分析法律硕士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出提高法律硕士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对于仍处于研究和探索中的法律硕士教育的发展十分必要。

1 法律硕士信息素质教育的特征

1.1 教育阶段:非法律本科后阶段的教育

我们常说“以本为本”是法学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这是因为法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都是在本科阶段完成的,而法学硕士、博士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与法学硕士相同,法律硕士教育是一种本科后教育,即属于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与法学硕士教育属于同一层次、同一规格(但教育类型不同),属于一种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但值得注意的是,法律硕士仅限于招收非法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他们具有非法律本科专业背景,事先掌握的仅仅是法律专业几门最基础的知识,并未系统地接受过法学教育。成为法律硕士后,首次系统地接受法学教育,最终获得第一个法学学位。美国法学院一般把法律硕士界定为“the first degree in law”,准确地揭示了作为非法律本科的法律硕士的内涵。

处在这样一个阶段的法律硕士信息素质教育,其特征与法学硕士相比必然会有所区别。由于本科阶段的学科背景不同,对法学专业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法律硕士不可能与法学硕士一样,对法学信息资源的社会职能和分布规律的认知有一定的了解,即便能了解,也无足够的能力有意识地运用一定的标准来确定该信息与其他来源的信息相左或相证,把纷杂无序的信息转化成有序知识,并对知识进行创新。可以说,法律硕士更为直接的信息素质是多元化的素质,而不是法律信息素质本身,是以多元化的信息素质来支撑法律信息素质。

1.2 教育内容:应用型的法律信息素质教育

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人才而言的。一般来讲,法律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法律人。法律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是把他们培养成一般的具有法律知识的人,更不是培养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公民,而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理实兼备”、能直接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特定意义上的法律人,以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和法律监督等法律工作岗位为其直接的服务对象。法律硕士所培养的人才类型重在“应用”、“实务”或“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典型的如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广义上还包括公证、仲裁、调解、法律顾问及法律教师等),一般统称为“法律职业”。

法律硕士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法律硕士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设置。相对于法学硕士重理论研究而言,法律硕士信息素质教育更应重视应用型信息素质的培养。两者都是研究生教育,但研究生教育并不仅仅是“研究型教育”,而且是职业教育。法律硕士教育就是职业教育,因此其信息素质教育应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即侧重于法律规则使用的有关信息素质,在检索法律信息资源中注意检索轨迹:规则形成信息一规则局限性信息一规则未来趋势信息――规则如何运用于个案信息。这些信息素质的内容体现了法律硕士特有的应用型的特征。

1.3 培养目标:复合型人才的信息素质教育

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法律硕士发展的前途在于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当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融合交叉时,就会出现新的知识生长点,出现知识创新。把法律硕士培养成复合型人才是为了适应法制建设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要。法律硕士限招非法律专业的本科生,因此它是一种跨学科教育。鉴于法律硕士不同的专业背景,具备不同的专业知识,他们在知识、素养、技能和方法上更具有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全面推进法治化进程急需的复合型法律人才的特质。

复合型人才与法律硕士信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直接关联。法律硕士的直接优势在于有多元化的学科背景,这意味着法律硕士具备有多元化的知识背景去支撑法学学习。法律之外的任何信息对于领悟法律不是多余的,都可以通过它们与法学有机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对于复合型的法律硕士,应该强调培养他们对不同学科信息的选择、处理、分析、运用等综合能力,在掌握法律知识与相关知识时,能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判断信息价值,理解并接受。只有如此,才能全面性、创造性、多思路地解决问题。

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法律硕士信息素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2.1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人脑对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价值和功能的认识和反应,它决定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法律硕士在获取信息过程当中,明显地表现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感到不足,即捕捉、判断并及时获取有用信息的自觉程度不足。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与学科背景有关。由于是非法律本科教育,本科段的学科体系与法学并无多大关联,所以没有一定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没有对法律信息源潜意识的需求,这是法律硕士的通病;二是高校明知法律硕士的通病,却缺乏针对性的课程教育,陈旧、死板、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基本生搬硬套本科段法学教学的课程安排,大大影响了法律硕士对信息意识的培养;三是在我国目前极度缺乏英美法体系案例教学的教师队伍。虽然我国法学界已经充分意识到案例式教育的重要性,在形式上也逐步在靠近,例如设置案例式教学研究所和教室,但实质上并未具体实施,真正的原因就在于缺乏能进行案例式教育的师资队伍,无法有效地进行理论兼职业教育的培养方案。

2.2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图书馆基础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第二层次是基于学科的信息能力,是对学科知识进行识别、检索、评价的能力,是适用于学生所在学科的专门的信息素质能力。第二层次的能力建立在第一层次基础上,以第一层次的能力为基础。

在本科阶段,法律硕士已经具备了第一层次的基础能力,即具备了图书馆基础使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因为有了这些能力,他们基本掌握了本科段的学科知识。但他们缺少了基于法学学科的信息能力。原因是:进入法律硕士

后,因为没有系统的法学学科的理论背景,面对浩瀚的法律信息源,他们往往没有能力对法律信息资源进行识别、筛选,更别说对多种类型与格式的潜在信息源进行检索、利用和评价。所以薄弱的法学学科信息能力影响了他们对法学理论的深入和钻研,无法对有价值的法律信息与创造性思维进行有机结合,再次升华为新的有价值的法律信息资源。

2.3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信息行为实施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社会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体系。它对信息素质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法律硕士属于高等教育,所以学校对他们的毕业要求与法学硕士几乎相同。但他们在法硕期间所接受的教育与本科生相差无几,本科生雷同的教学安排与研究生教学课程相矛盾,以本科生的知识系统来完成法律硕士的研究生教育显然有悖研究生培养目标。

为了顺利毕业,完成学校科研成果的要求,法律硕士就有可能急功近利,在信息道德上容易走向误区,即便是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体系,在存取、使用信息资源时,有些法律硕士仍不能够遵守有关知识产权法规以及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如在研究过程中,轻者对引用的成果未以一定的方式表示感谢,重者剽窃他人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

3 提高法律硕士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从以上三方面的主要问题可看出,只有重视和提高法律硕士信息素质教育,才能使法律硕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法律硕士的创新能力,成为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3.1 课程建设

在美国,法律硕士是法学的第一学位,入学考试不考法律,认为让从来没有学过法律的人去考法律既违反常理,也没有任何评估价值。但在中国,报考法律硕士要考民法、刑法、宪法、诉讼法等,尽管报考学生从来没有受过法律教育,但还是要考这些法律。所以学生在入学后就自然给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带来困惑,也给法律硕士的法律信息素质教育带来难题:是开展本科课程的信息素质教育还是开展研究生课程的信息素质教育?目前课程设置问题在我国高校还未得到妥善解决。

笔者认为,不管高校如何设计课程,是接近本科还是接近研究生,始终要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法律硕士的培养目标。既然要把法律硕士培养成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课程设置就应该建立在法学理论和实践性教学基础上,而信息素质教育也应该与之相配套,做到有的放矢,否则法律硕士就难以成才,也难以提高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最终会出现上文所提到的信息道德问题。

3.2 实践性教学

法律硕士的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庭审实务教学、法律咨询、社会调查、专题辩论、模拟法庭、疑案辩论和实习等。这些实践性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务能力。通过校内实践性教学和校外实习等方式增加法律实践的机会,一方面培养了法律硕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促使法律硕士了解现实的法律生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实践性教学不仅是培养法律硕士实践能力、职业道德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法律硕士获取信息资源主动性的重要途径。比如案例教学,必须针对某一法学理论或法律规范检索到与之相符的典型司法判例加以剖析,从而加深对该法律和法律规范的认识及理解。这种英美法系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法律硕士掌握法律信息资源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课前大量阅读法律资料,掌握与案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线索一。在有限的时间把握有效的法律信息资源,法律硕士必然非常注重法律信息的检索方法和检索途径,这对法律信息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以后的法律职业生涯打下了信息检索手段的良好基础。

3.3 师资建设

法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成为应用型人才。它不仅要求法律硕士掌握法学理论,而且更为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我们的法学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对法律的认知大都来自于书本,知识结构一般为纯理论性知识,缺乏法律实践工作经验。法学教师这种宣扬只有“深邃”的法学理论才是法学教育的基础和根本的思想和做法,导致在掌握法律信息资源方面和检索内容方面,他们过多重视法学理论到理论的信息检索,而忽视了大量的司法案例的检索,这必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教学效果,法律硕士法律实践性信息能力就难以在他们的指导下提高。所以要培养法律硕士信息素质的全面性,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经典案例与法学理论有机结合,通过教授法律硕士如何通过文献资源、数据库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法学理论信息和案例信息,才能真正培养出拥有全面信息素质能力的职业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另外,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引导法律硕士对案例进行讨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即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收集的各种与案例分析有关的资料素材、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设置链接,并在网上设立教师资料区等,使法律硕士进入教师资料库,查阅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要把自己放到案例的情景中去,根据情景提出相关的问题。这种网络环境下情景式的法学案例教学对教师和法律硕士的信息素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3.4 法律信息检索课

除了法律硕士本人的努力和法学专业教师的指导,法律硕士信息素质的提高与图书馆的专业馆员分不开。图书馆馆员不仅要承担收集资料(馆藏发展及管理)、组织资料(编目)、保存资料(收藏及保护资料)及检索(提供目录检索和使用参考出版物等)的任务,还要承担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法律信息检索课。通过开设法律信息检索课,帮助他们了解法律信息资源的内容、分类,提高他们法律信息检索的能力。针对法律硕士的特点,开设的信息检索课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制定检索策略。指导法律硕士如何准确、方便的检索系统,培养他们对检索语言的分析能力、检索式的确定能力、检索途径的选择能力和对检索结果的评价能力。

・法律信息资源判断。指导法律硕士评估馆藏资源的内容、形式及其检索性,评价不同法律数据的质量,确保他们使用良好的数据库。

・法律信息处理。帮助他们通过检索手段寻找法学理论与案件的矛盾焦点,迅速查找所分析案件需要的法律法规和各种司法解释。

・法律信息交流。培养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检索手段和多媒体技术,积极参与网络环境下的法学案例教学。

3.5 图书馆馆藏资源

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对法律硕士信息素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没有丰富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法律硕士的信息素质培养和教育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平台。图书馆不仅要收藏印刷型的文献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立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篇4

关键词:信息资源 小学音乐 课堂

小学音乐作为教学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促进小学音乐效率的提高,是音乐教育的关键。音乐老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育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伴随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新教育理论教学模式的出现,给传统的教学理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学现代化带来了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一,利用信息资源可以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理论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其二,信息化教学具有开放性、交互性以及多样性等特点,有助于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近年来,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三,信息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够揭示事物的规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

二、运用教育信息资源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课件、音频和图片等综合材料,丰富音乐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和音乐体验,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和丰富的创造力,提高学生自身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此外,由于传统的音乐赏析模式较为单一,在欣赏课堂上老师作为教学主导,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很难从音乐赏析中理解歌曲深处的情感,而信息教育资源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体验音乐的内涵和情感,从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影视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利用影视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欣赏、学习音乐曲目,借助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能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运用影视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声形并茂、效果极佳的学习过程,学生更容易被作品感染,加深体验,缩短了与音乐中人物、环境的时空距离,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提问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所涵盖的发展、历史背景、作品由来、伴奏乐器等等,辅以教师的解释,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相关知识,通过一步步地引导,让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得到牵引和启发。教师配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简短的话语就很好地起到“点拨”的作用,激活学生的思维。设计课件时要充分把握住该学段学生的心理,基于教学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并主动发问。本策略课件演示引导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小学生从全方位思考问题,步步深入,利用己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组建能力。

四、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笔者选择新人音版第九册第三单元,农家乐,器乐曲《打猪草》为教学案例。首先,运用“微课学习”,播放黄梅戏唱段《女驸马》学生观看微课并填写“自主学习单”,在师生交流的同时,进入听辨音色练习环节,认识黄梅戏主要伴奏乐器:板胡、三弦,听其音色。随后,进入新课学习环节。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曲库,欣赏器乐曲《打猪草》。并设问:你能在乐曲中找到我们刚才认识的两样民族乐器吗?听到后模仿演奏方式。复听乐曲,引导学生感受第1乐段和第二乐段表达的情绪有什么不同?看教科书上的插图,说说乐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劳动生活情景?你能想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吗?随后,简单介绍乐曲的故事。

再听乐曲第2乐段,请男、女学生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模拟两人的“对话”,只做动作不发出声音,以免影响聆听。观看视频《对花调》片段用“嗯”哼唱曲调。跟视频尝试学唱《对花调》,教师指导学生用对答式问话的语气来歌唱。最后,分角色有表情的进行表演。

小结:在案例选取上,选择该选段,教学内容包括该唱段的模仿、身段形体训练,还涉及到黄梅戏常识行当、唱腔、伴奏乐器的简单介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创设情境、引导提问、唱段练习、知识拓展等方面的优势,将学生的视觉、听觉体验和行动体验相结合,贯穿每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能力。

五、结语

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应用信息教育资源,丰富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以达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4,(24).

[2]林秋子.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

篇5

一、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

档案编研方法具有灵活多样性,当前企业单位档案编研活动开展的比较普及,发展速度和内容格式多样,编研题材广泛,种类繁多,反映在加工形式上逐渐向编研结合,多元化、多层次、立体化、系列化方面发展。形成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等,这些编研成果大多由档案部门完成,也有同技术部门共同完成。

1.档案编研工作的研究性。档案编研工作的每一次内容都带有很强的研究性,不仅在编史修志中需要研究,编辑档案史料汇编,编写档案参考资料也要以大量的研究工作为基础。

2.档案编研工作的思想性。档案编研不仅是对档案原件的简单抄录,它必须反映档案编研人员的观点和认识,因而具有明显的思想性。

3. 档案编研工作的政策性。档案编研成果通常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使用,从而涉及许多的政策和法律方面的问题需要认真注意,如《保密法》中对保密的规定,对有关科技成果档案的编研要注意保护专利等问题。

二、档案编研工作的作用

档案编研工作对档案工作自身的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它是积极主动地、系统地、广泛地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一种方式,是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拓展和深化,是保护档案原件,使档案内容得以长远流传的有效措施,是提高企业档案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搞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利用水平,深化档案管理以及发展档案事业,都具有重要作用。

1.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由封闭、半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的重要手段,使其服务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由单一形式变为多样化服务,由低效率服务变为高效率服务。例如:2014年北方重工档案中心配合公司安技部门编写了《工伤事故案例分析》,记述了北方重工自成立以来到2014年间各分公司典型重大事故发生的类型、地点、又分析了事故的成因等,并总结提出了今后的防范措施,此书在本公司及分公司中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并作为安全培训教材在本公司和下属分公司使用,同时为本公司节省了大量的培训费用。

2.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可以激励档案人员加强自身修养,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档案编研工作包括调查、研究、收集资料、选择材料、考证、编研等一系列过程,参加编研人员通过查阅档案,熟悉档案,开阔视野,增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了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3.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有利于保护档案原件,防止因故失传。档案编研成果的信息内容是与档案原件信息内容等同的,因而使档案原件大大减少借出次数,从而减少档案原件的磨损等,达到保护档案原件寿命延长之目的。

4.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有利于档案信息导入全社会的信息系统工程,这种信息系统的功能就是信息的存贮,信息的检索和提取,信息的传输和显示,所有这些构成了信息的动态循环系统。

5.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有利于扩大档案事业的社会影响,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通过档案编研工作向社会提供档案编研成果,使广大利用者体会到档案的作用,了解档案的重要性,强化档案工作的宣传,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三、提高认识,努力做好档案编研工作

1.充分认识新时期做好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意义。强化编研意识,提高档案编研人员的素质,把档案编研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纳入档案室工作重要内容。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的档案工作离不开档案编研,档案编研是档案工作永恒的课题,而且在新形势下,档案编研工作更重要,任务更紧迫,要求更高。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空前增长,不仅要求内容全面、准确,而且希望及时、快捷。档案编研成果是经过加工整理,鉴定挑选,浓缩提炼过的系统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能满足社会各界频繁大量利用档案信息的需求。

2.进一步做好档案编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档案编研工作是盘活、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丰富宝藏的迫切需要,档案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历史经验的总汇,但这种丰富的资源如同埋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一样,只有开发、盘活,才能对本企业对社会各方面工作发挥巨大作用。如北方重工档案中心编研了《产品档案汇编》和《产品销售汇编》,此汇编涵盖了我公司几十年生产产品、销售情况,不仅服务于档案部门,还为有关技术管理部门提供技术信息和决策依据。为企业增加产值1100万元,直接经济效益达110万元。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3.加大收集力度,丰富馆藏资源。多种编研成果的取得都依赖于丰富的宝藏资源,档案编研从收集开始,丰富的宝藏资源是搞好档案编研工作的基础,所以档案编研工作要从基础掀起,全方位多渠道收集档案信息资源,并且注意收集的持续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内容完整、轨迹清晰、便于利用的档案编研成果。

篇6

关键词:档案;信息;孤立;管理

1 引言

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对原始档案的检索、备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构建现代化的电子档案也可以大大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实现误差率的有效降低。因此信息化建设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近年来,一些单位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出现了不足,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 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问题

2.1 档案资源相对孤立

档案的管理最终的目的是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对之前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归纳,当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发现新问题的时候,可以调阅一些档案,实现当前工作的有效启发。然而现实情况下,很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是为了管理而管理,没有明确档案的服务目的。档案管理中,信息资源没有进行相关的联系,我们在调阅的过程中,难度较大,可能需要进行多次调阅不同的档案。例如在进行人事任命前的档案调阅中,我们需要对当事人的人事档案进行调阅,对其年龄等信息进行有效核实,同时还需要调阅检查单位的财务档案,对其是否出现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才能实现对一个候选人的基本信息核准。这种多次调阅不同种类的档案就是因为目前事业单位不同种类的档案之间信息资源没有实现互通,大数据的理念应用到不到位。

2.2 档案管理安全性保障不足

一些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本身的保密性有着一定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仅仅建立在过去没有实行信息化技术的时候。现在信息技术应用之后,档案管理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可能直接或者间接的威胁到档案管理的安全性,然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我们管理人员所忽略的。因此就出现了很多因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档案管理泄密的问题。例如使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C进行档案的整理工作;没有注意移动储存设备的保管,将其进行保密、非保密计算机的互用等。

2.3 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问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档案管理所需要的技能越来越专业。然而实际情况下,很多事业单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职业道德不强,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到位,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档案管理的能力不足。具体来说,首先一些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他们认为自己的档案管理工作与单位主体工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一些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主动性不强。其次,一些档案管理人员不能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他们对计算机、系统操作、网络管理等存在一定知识盲区,这样大大降低了他们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水平。最后,一些档案管理人员转化应用水平不强。对所学习的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他们不能实现有效转化,这样对大大减缓了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3 改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3.1 梳理档案资源

档案可以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给我们的工作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因此需要拓展事业单位不同种类档案之间的协调性,实现数据、信息的统一化。我们需要运用大数据的理念,整合事业单位各类不同的档案资源,构建现代化的电子数据库,当需要一系列的信息时,我们可以一次性的调阅所需要的所有档案资料。

3.2 档案信息安全技术和人员能力升级

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其使用的云资源等技术和管理水平进行有效提升。改进各种管理漏洞,不断提升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安全性。在进行信息管理过程中,身份认证需要对账户和密码管理实现更为动态的管理,设置相关的验证码等,可以有效提升信息账户和密码等身份认证的管理安全级别。加密技术使得没有掌握加密算法的黑客难以破解更多的单位的档案信息。因此需要进一步实现加密算法的更新升级。另外,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拓展对管理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对档案管理的软件化操作,网络化应用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培训,不断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单位通过不定期给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安全的培训讲解,可以有效提升他们运用网络进行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其次,单位可以给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对一些管理人员没有注意网络安全问题,导致单位出现档案信息丢失等问题,给单位带来重大损失和问题。这些反面案例的讲解分析可以让员工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对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在各个细节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从而保证他们在信息安全上不出问题。

3.3 管理人员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提升

在进行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管理工作的思路,不断实现档案管理的创新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这样才能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的有效提升。在现代档案管理之中,信息化的应用已经是必要趋势,大数据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需要进一步引入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之中,这样才能进一步构建电子化的档案信息,这样可以实现跟我给广泛的资源共享机制。这种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提升,准确度提高,实现更为广泛的共享。因此在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突出创新思维,可以融入更多的现代化技术应用,而不是墨守成规,一层不变,一味的守着自己的管理方法。

4 结语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有了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实现档案归档、应用的有效性,实现信息资源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档案管理的安全化措施流程,深入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可以有效实现信息技术融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封丽静.浅析学校档案管理网络化模式的构建[A].2012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le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TEIN 2012),2012,04:189-190.

篇7

>> 论微型实验进入科学习题课的重要性 论微型实验进入初中科学习题课的分析教学 高校微型学习资源设计研究 基于微型学习理念的网络 课程微型化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型案例的微型移动学习材料设计与开发 微型学习:理念、环境与资源 微型游戏项目教学的学习“整形” 移动学习视角下微型学习视频资源设计研究 论微型企业的社会功能 论聂耐的微型诗艺 基于SECI模型的移动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 微投技术支持的微型学习设计研究 高中数学微型学习课堂的自主设计 适应成人自主学习的微型课程设计 肯普模式对微型学习活动设计的启示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英语微型学习设计 开展“微型课题”学习教师指导的现状与启示 论初中化学微型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论微型汽车的保养与维护 移动微型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 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6]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7] 李龙.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版)[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29.

[8] 李龙.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培训报告[R].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2-2005.

篇8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在各个行业中,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都来了许多的便利。综合档案信息化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促进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本文通过对档案信息化的含义、医院综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综合档案信息化对医院档案管理的作用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综合档案信息化 医院档案管理 作用

医院综合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资料是医院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资料的合理利用,对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激发综合档案在医院医疗科研、后勤等方面的管理作用,必须要加强综合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医院档案的重要价值,从而实现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医护工作人员与社会有效的利用与更好的服务。 一、档案信息化的含义

档案信息化就是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的组织与规划,在档案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从而对档案信息资源更好的处理与管理,档案信息化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二、医院综合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医院档案管理水平方面

现阶段,综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个医院的管理中,医院已经对综合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有了高度的重视,不断的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重视意识,对档案管理的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引用新型的技术与设备到档案管理中,将信息化的管理充分的落实到实处,新型技术与设备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对医院的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巨大的影响。

(二)医疗事业的发展方面

医院中的综合档案为医院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对医院档案管理传统的方法进行创新,将信息技术充分的应用到医院档案的管理中,使医院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系统化不断的加强,从而使医院的管理水平不断的提升。现阶段,医院要想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对综合档案的信息化加以重视,综合档案信息化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要不断的加强对医院综合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医院信息讯储量方面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医疗技术也不断的提高,如,微创技术、扫描技术等新型技术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从而使医院的综合档案信息存储量不断的扩大,信息化档案的存储密度要高于纸质档案,纸质档案由于记录的信息比较有限,使得档案的利用率也比较低,而综合档案信息化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资源,而且有利于查找与借鉴,具有直观性、与易操作性等特点,使得档案的利用率不断的提高,从而促进医院档案的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 三、综合档案信息化对医院档案管理的作用

(一)有助于医院管理效率的不断提高

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管理过程的自动化,如档案归档、统计分析等,以医院中的OA系统的应用为例,实现了电子文件的一体化管理,这样就可以较少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量,也节约了工作时间,对于一些繁琐的文件的处理也比较简单,从而使医院档案管理的效率有所提高。OA系统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如行政后勤、科研等医院中的各个部门的工作,各种类型的文件档案都可以实现电子化,通过网络进行资源信息的共享,不仅节约了纸张与打印的成本,也节约了一些人力,综合档案信息化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促使了医院管理效率的不断提高。

(二)有助于医院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综合档案信息化有助于医院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使档案查询效率的提高,传统的纸质档案需要亲自去现场才能查询,而且还要亲自的在众多的柜架上去翻找,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也很不方便,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很便利的去查找,通过检索关键词,信息系统会自动的显示。尤其是一些病情案例这样的档案,不仅综合性较强、规模也比较大,在信息化的条件下就可以准确的查找,有效的缩短了查找的时间。

二是,满足多样化的利用需求。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数字化的利用与存储,如电子病历、检查报告等,数据处理能力比较强,目录数据的输入可以使一次性的,也可以使多次性的,这就使得各个科室可以对档案进行多角度的检查,满足了多样化的检索需求。如,医院的一些相关的文档进行归档后,设置查阅权限,通过用户名与密码就可以在各个医院工作站进行查阅,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三)使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不断的提高

综合档案信息化从档案技术、系统设计、档案开发在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在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不断的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新型的技术能力,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需求。

总结: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便利,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挑战,因此,就必须要不断的创新档案管理的方法,不断的提高对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重要程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掌握新型的信息技术能力,将综合档案信息化应用到医院档案管理中,使综合档案信息化成为医院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 王晓萍.综合档案信息化对医院管理的作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4(2):106-108.

篇9

【关键词】信息素质;教育;途径

互联网时代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人们的行为和修养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网络信息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必需。因此,无论国内国外,也无论是社会上的各个公民还是当代大学生,都必须具备信息素质这一时代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信息素质最早是由美国信息工业协会会长PaulZurkowski在1974年全美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上提出的,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决或解答的技能”,随着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慢慢延变为信息素质这一概念。现在人们对信息素质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对信息素质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更确切的表达方式。具体概括为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信息意识,也称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的角度理解,感受和评价。信息道德是指把握个体信息素养的方向,是个体在获取、利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信息知识是指信息文化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原理、专业名词以及相关外延知识。信息意识对信息道德行为有规范的作用,特别是信息政策意识能使用户利用信息的行为在法律、政策的规范下进行。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储存、处理和信息免疫能力,如文献检索、文字处理、网络浏览等基本信息能力,又比如信息设备日常的维修、自我作品展示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处理利用的能力等。四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一般来说,信息能力的提升是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知识增强的结果。信息意识的增强是信息能力提升的基础,信息道德的提高是信息能力提升的必需,信息知识的增强是信息能力的提升的关键。反之,信息能力的提升又对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知识的增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素质的含义反映了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以及获取、评价、利用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它是人们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素质的延续和发展,是构成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各学科和各种层次教育的基本因素之一[1]。信息素质的含义为高校大学生能够有效的获取信息,精确的、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熟练的获取、正确的评价信息,进行科学的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依据。而普通高校图书馆是信息贮藏和传播的重要基地,对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在学习中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其内容主要由信息意识教育、信息道德教育、信息知识教育和信息能力教育等组成。信息意识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的敏感度,或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信息道德教育要求大学生防止信息垃圾与信息污染,不借助网络进行人身攻击,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隐私权等违法犯罪活动;信息能力教育则是培养大学生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等[2]。现代信息社会,信息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学习、就业和发展的重要能力与基本素质。

信息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图书馆对大学生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启发其信息意识,提高其信息素养,帮助其掌握信息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社会活动[2]。它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2.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基本情况

目前,普通高校普遍拥有各类印刷体藏书、电子图书,中外文纸质期刊、全文电子期刊等,数字图书馆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已形成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并重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基本上能实现根据读者对信息的不同需求提供快捷、便利、准确的各自专业领域的信息,特别是最新动态信息,极大地缩减了读者对信息检索、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的发展。但是普通院校的学生来源广泛,有的来自发达的大中小城市,获得信息容易,更多的是来自信息资源比较贫乏闭塞的老、少、边地区。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信息意识比较浓厚,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己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传播媒介获取信息,如对电子文献的特点、作用、收集、转换、检索等方面的知识相当熟悉,并目能达到有效使用的程度。然而来自信息闭塞的老、少、边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设备操作不熟练,对信息不敏感、思路不开阔、目的不明确,自觉的评估意识不强,接受信息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且,我国许多高校目前对信息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高,不少高校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仅是形式而已,有关信息素质教材与信息课程开设不足;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没有很好的和各学院、各学科乃至专业结合,以至于学生专业课用到时学生还是无所适从;担任信息素质教学的师资队伍年龄老化,其本身的信息素质也相对薄弱[3]。另外,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数量海量,内容丰富,获取和传播信息资源也逐渐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及时充分发挥信息的时效性,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信息量激增造成了信息的无序性增加,导致大学生难以检索出所需要的信息,加上在网络环境下可以自由和随便地信息,缺乏有效监管,造成了信息资源的质量下降,良莠不齐[4-5]。

从大学生信息需求的角度来看,网络环境对其影响也是较大的。在信息需求的内容上,高校大学生所需求的信息将向着具体化、个性化和时效化方向发展。在信息需求的获取方式上,大学生已不满足仅仅从图书馆借书等传统的方式来获取所需求的信息,而是更加倾向于使用资源丰富、便捷的中外数据库数字资源和上网方式来查找获取所需的信息。在信息需求的心理上,大学生从被动接受信息服务向主动获取信息发生转变。在这种环境下,对高校大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获取能力和分析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校中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5]。

3.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局面逐渐形成,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敏锐的信息的认知力、分析力和判断力。所以,应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既为大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稳步走入竞争的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有利于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3.1 学校和图书馆高度重视

学校和图书馆都应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高度重视。一方面学校除了要求学生参加检索课的理论学习外,还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广泛开展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和专题讲座等学术活动,学生通过参加这些学术活动,激发了自己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提高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检索技能。另一方面,图书馆是学生学习检索信息的最重要课堂,所以,图书馆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应加强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充足的信息资源,浓郁的文化氛围,良好的阅读环境,完善的信息检索工具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信息检索人员,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意识启蒙教育,全方位地提高信息意识[6]。

3.2 增加实践课

信息检索课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性和参与性。一是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实践性。教师在理论讲解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检索实例,运用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把学和用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结合自身的信息检索经验和科研实践,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去感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检索实习中,教师通过布置与本专业相关的课题,让学生利用国内外电子资源、搜索引擎、专利网站等检索工具进行检索,并对所检索到的信息进行研究和加工,撰写综述论文[7]。这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多给学生信息检索实际操作的时间,提高学生利用信息的熟练程度。

3.3 加强对馆藏资源的宣传

当今不少高校图书馆每年花费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资金自建或购买众多的电子资源,为了使这些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高校图书馆要大力宣传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除了利用校园网及其他宣传媒体外,同时派出学科馆员到各院系进行广泛的宣传,主动地与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沟通,并参与具体教学计划的制定及信息素质课程设计,融入教学管理活动中,图书馆除了提供信息资源,提供实践基地,还可以做好实践中的指导工作。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大学生的信息意识,调动他们自觉培养信息素质的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抓好新生的入馆教育,及时让学生了解馆藏及各类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倡导实施研究型、资源型学习。如某作者所言,合作是推进信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8]。

3.4 提高合作意识

信息素质教育应该强调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协作和合作。信息素质教育应把信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使用的教材要适合本校学生具体情况,各授课教师应与各专业的专家、教授合作,把信息素质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科研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具体学科学习科研活动中能利用所学到的检索知识找到相关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信息素质。此外,信息素质教育还需要联合全社会的力量,力争做到图书馆与家庭、图书馆与图书馆、图书馆与国内各教育机构或者其它社会团体协作,充分调动全社会信息素质教育的积极因素,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

3.5 培养素质教育授课老师的后备人才

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也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提高的必备条件,教师的信息素质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的现象。如果不注意后备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断层,势必会影响到信息素质教育的质量。高校图书馆应尽早培养年轻的、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教师人才可以从自身馆员中择优选用,还可以引进优秀人才。平时注意教师队伍的检查培训,随时随地了解教师队伍的质量及工作效果,择优录用。同时可聘请教授或学科带头人做兼职信息素质教育人员,这对于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多渠道获取所需文献信息,解决大学生遇到的疑难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6 分层次进行教育

信息素质教育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新生入馆教育、信息基础知识和信息利用基本技能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馆藏信息资源和各类信息服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最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与信息接受意识。对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专业类检索工具和信息资源利用能力的培育。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国内外信息资源的使用方法与检索技巧,通过专业课题的检索与撰写综述论文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及学习的主动性。四年级和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则进行信息理论教育和中外文学位论文数据库的检索培训。进一步培养学生专业信息收集、利用与评价以及科研与创新能力,通过这样的连续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使他们养成终身学习与不断创新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渝.龙跃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4):37-29.

[2]王彩霞.谈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晋图学刊,2010(3):86-88.

[3]肖烨,汤曼.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SWOT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5(5):

101-104.

[4]蔡荣生,漆良蕃.网络环境下信息内容检索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9(2):49-51.

[5]曾群,方统伟,钟晓诚.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合作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4(理论版):23-26.

[6]唐曙南.论面向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创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27(6):59-62.

[7]王裕芳,张志成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工科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2):115-117.

[8]赵坚.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6):15-187.

作者简介:

篇10

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中,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尤其是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应用,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更为信息的传递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对于以提供经济信息为主要目的的会计其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但在我国,会计信息的价值并没有完全为使用者所认识。企业内外部的许多人员对会计信息的作用不了解、不认识,因而不重视、不关心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工作的结晶——财务报表,除了审计人员和税务人员,很少有人仔细阅读,使得会计信息这一宝贵的信息资源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种状况的存在,与会计教育中只关注会计专业学生,忽视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指导思想是有联系的,也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教学照搬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有关。

一般院校目前只有管理系或管理学院的学生开设《会计学》课程,以下仅就经济、管理学科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讨论。会计是一门商业语言,对于希望参与管理过程的人来说,一定程度地掌握这门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会计学》课程的学习,学会如何阅读财务报表,如何发现这些报表所直接传递的和间接隐含的信息,使学生树立一种会计信息意识,认识会计信息资源的价值。因此,经济管理学科的学生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会计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及知识:即什么是会计,什么是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含义,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财务分析,学习如何为组织决策获取必要的信息,加深对经济活动的认识。掌握这门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制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确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并不一定会从事会计工作或在与其直接相关的学科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他们往往不会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而更多的情况下是成为会计信息的“消费者”,所以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同会计专业的学生有所区别。既不应该是《初级会计学》的照搬,也不应该是《初级会计学》和《中级会计学》去难存易的简单组合。确定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该课程应全面介绍会计的产生、发展、会计与环境的关系、会计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会计与学生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会计并非是一些枯燥的数字和烦琐的记帐,会计是一门语言,是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必须一定程度地掌握的商业语言,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树立会计信息观念。

(二)该课程内容还应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一般术语,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能力理解、分析会计信息,成为主动的、合格的、有一定分析能力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并且该课程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分利用电化教学设施,设计制作一些电视录像片、计算机课件、让学生通过观看了解掌握有关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带学生到企业去参观。例如会计对象环节介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既可以通过播放录像片,也可以通过实地参观,使得学生全面了解供、产、销过程,更易理解会计学中的基本概念的含义。教学过程不再枯燥生硬,学生在一种祥和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专业知识。

(三)案例教学的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既可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又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使学生处于事件的中心,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提出方案,由传统教学方法的着重于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吸收转变为知识的应用,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讲述有关会计假设、准则时,以一个相关的案例讲解为开始,通过案例的讲授,解释相关的会计假设、准则,展现会计假设、准则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及应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是讲解有关的会计规范,理论性强,条文规定多,比较枯燥。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宣读、解释有关的条例原则为主,一味照本宣科,实行满堂灌,势必影响课堂气氛。

为了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利用案例来进行分析说明,使学生听得明白,容易理解,并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中感受到会计就在身边,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印象深刻,更好地掌握课本的理论知识。采用教学案例法并不是要放弃课堂讲授这种教学方式,我们应以会计理论教学为主,会计案例法为辅。学生在理论基础不健全、不扎实的前提下所做的许多分析和讨论,往往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切实际性,有的甚至是纸上谈兵。因此加强理论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长远意义。会计教学中的会计理论应以讲授为主,并穿插一些案例,这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也可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增强其趣味性。

二、优化会计师资队伍

事实证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

(一)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我国的会计改革仍在进行当中,会计制度尚未定型,目前每年都会有新的会计准则出台,会计从理论到实务都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名会计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加强知识的更新,不断学习、充实自已,始终保证“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二)提高会计教师对计算机的应用操作能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及其教学软件,并有能力自行编写教学课件。计算机操作技能不应该成为计算机老师的专利,而应该作为会计专业教师必备的岗位技能。只有广大会计教师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相关软件的应用技巧,会计教学的电子化才能真正成为现实。学校应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这种培训要突出实用性,理论以“适用、实用、够用”为尺度,注重操作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会计教师的社会实践《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目前不少大学会计教师都是从校门走进校门,实践经验缺乏,这样如何满足培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很快适应并胜任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呢?因此,应鼓励教师走出校门、深入实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高等院校应加强教学在学校各方面工作中的地位,采用更科学的方法考核教师的工作业绩,鼓励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水平。新晨

三、结语

会计信息产生于会计信息系统内部,但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遍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有必要加强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会计信息意识。随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水平提高,必然会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会计教育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对会计教育的改革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亚民、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王天东.从MBA教学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J].会计研究.2003,(5):55~58.

[2]王化成.中国人民大学MBA案例-公司财务与会计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阎达五等.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