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产业规划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4: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产业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源产业规划

篇1

明确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

有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的讨论经历了不短的时间,作为国家层面的提法终于尘埃落定。规划里明确了以新能源汽车为产业技术转型主要战略取向,同时发展节能汽车以提升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我的理解是:纯电驱动代表看汽车产业未来的重要方向,也是解决汽车普及过程带来的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具有战略性意义。而燃油、天然气等能源还会长时期扮演汽车主要能源角色,以混合动力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节能汽车技术是实现大幅度节能减排的有效技术路径,况且深度混合动力技术还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重要的技术基础。

提出了近5年与1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数量目标

规划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我的理解是:“力争”而不是“必须”,隐含着这些数量目标实现存在一定难度与不可预测性。有记者采访我时关注2020年的500万辆目标能否实现?我倒是认为2015年的50万辆是最难的。虽然这50万辆里可以包含一定数量的比较易于实现的公共领域的车辆,但多数还是要依靠私人购买来实现,难点诸多。

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指标将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规划要求,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L/100km,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L/100km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L/100km,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L/100km以下。

我的理解是:根据规划的要求,主管部门还要制定相关的标准与奖惩政策,促进与引导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一个企业要达到规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的要求,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调整车型结构,采用先进内燃机技术,采用先进底盘与车身技术,发展柴油机汽车,发展天然气汽车,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电动汽车。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是中心环节

篇2

[论文摘要]企业的发展需要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员工和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企业的共同成长,成功而有效的培训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重视培训的企业将积聚优势,不重视培训的企业将积聚劣势。有针对性地对生产技能人员进行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加快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养,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概述 

 

1.员工培训的目的。培训是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途径,培训的目的,总体上讲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采用各种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提高员工对职责变化的适应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如果培训不着眼于每个员工的工作,不给企业带来效率和效果,培训就会成为额外的负担;如果培训不给员工带来实际的好处,不能与薪酬、提升等人力资源职能相联系,培训也就徒有虚名。 

2.员工培训的功效。良好的培训可以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素质和企业的素质,其功效在于:使员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理念、知识和技能,适应新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跟上企业前进的步伐;使员工做好现在的工作,革除不良的习惯和不正确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品质,降低工作成本,增加工作效益;使员工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开发新技术,开拓新领域,通过培训为企业的将来发展奠定人员素质基础;使员工更加认同企业文化,增强团队竞争力。 

3.员工培训的需求。首先研究企业战略和目标,确定培训方向,企业的培训计划应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吻合;其次研究工作职位的要求和任职者的能力水平,从两者之间的差异发现培训要解决的问题;再次研究培训对象。谁需要接受培训,谁需要接受什么样的培训,由此得到培训对象的类别和数量;研究培训的重点。这里要区分员工是属于“不会做”,还是属于“不愿做”。“不会做”属于技术和方法问题,“不愿做”属于心理问题,对两类问题各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来解决。如果两类问题都有,则进行全面培训。 

 

二、员工培训的层次和侧重点 

 

1.技术人员的培训。技术人员是指在企业中从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活动,通过专门的技术知识、方法、程序和设备解决相关领域技术问题的专业人员,其主要职责在于用技术知识解决技术问题。技术人员培训的侧重点在于提高其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敏感度,更新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新其使用先进技术手段的能力,并为在更大范围内从事技术活动和晋升到高一层次的技术职位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 

2.一般员工的培训。一般员工是指从事具体作业活动、无下属指挥的操作性工作人员,这些人员直接使用设备、工具,直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其主要职责在于提高效率、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按时完成作业活动。一般员工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体力工人,以体力劳动和技术为主要工作方式;另一类是智力型员工,是知识含量较高的业务工作者或现代技术装备的操作者,如会计员、绘图工、计算机操纵工等。智力型员工经过培训和发展,将会兼具操作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双重身份。对一般员工培训的侧重点在于提高其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例如不断提高其对业务流程、方法、图纸、规则的理解能力和对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能力等,并为其在更大范围内从事业务活动和晋升到高一级的技术等级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在对一般员工培训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按照国家规定的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基本要求、任职资格来培训技术工人和智力型员工,使这些人成为操作技术上的资深骨干,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 

 

三、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主要是指在同类工作环境和同类工作岗位上的员工进行的培训,主要目的是提高本职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在职培训的功效:一是提高、充实和完善员工的工作技能,为员工的工作轮换、横向调整和以后的晋升创造条件;二是减少工作中失误、事故和灾害的发生,降低由失误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安全;三是减少各种消耗和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四是提高工作热情和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气氛。在职培训的内容可以根据各领域、各岗位的具体要求进行,可按专业领域、岗位职责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在职培训的途径主要通过经常性的培训和专门化的目标性培训。具体方式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选择。 

 

四、培训方式及其选择 

 

1.课堂讲授。通过视听技术,运用视觉和听觉的感知方式,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传播知识和技术,在讲授中途和课后允许学员提问和交流。在企业内部的培训中心和外部的大专院校经常采用这种传统的方式进行培训,这种方式有利于概念性知识的学习和灌输。由于更多是单向信息传递,学员的反馈效果较差,难以适应成熟者的经验理解式的学习。 

2.网络培训。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将培训内容以字、音、像的方式传递给受训者,这种方式可节省学员集中培圳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信息传播面广,使用方便,有利于知识性传输和分散学习。但需要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投资较大,需要对培训『效果有严格的监控和监测。 

3.自学。按规定的目标和计划,有一定学习能力和自觉性的学员自己读书学习,进行自我培训,这种方式适宜于知识性学习,有利于学员自主安排学习,比较灵活实用,但缺乏交流和互动的效果,缺乏群体监督,因而需要强大的坚持力。 

4.群体讨论。围绕中心目标,通过学员的积极参与,以全通道的信息交流方式,研讨所关心的问题。这种方式有利于培训学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对培训者的素质要求较高。经营案例分析就采用这种方式,效果很好。

5.角色扮演。学员在所设计的特定环境中扮演某种角色,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得到亲身体验,并由其他学员对其扮演效果进行点评。这种方式信息传递多向化,反馈效果好,实践性强,有利于培训j学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其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者的设计和指导水平。 

6.工作轮换。有意识使受训者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取得不同的经验,培训其协作精神和全局观念及全面的工作能力,这种方式有利于培训综合性的管理人员,但需要有良好的职前培训,否则会降低新岗位的工作效率和干扰新领域的正常工作。 

上述培训方式各有利弊,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受训者的职务特征、岗位可离度等因素进行选择使用。 

 

五、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 

 

1.培训是企业的战略性任务,需要整体协调。培训是企业的责任,接受培训是员工的权利,责任和权利统一的结果使企业更有效地生存和发展。员工培训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的协调和配合,才能使员工培训有效地运转起来。 

2.管理培训宜从上层到下层,以建立共识为主。管理培训i若从下层开始,下层观念革新,能力提高,容易造成兵强吏弱,整体管理效率难以明显提高。管理培训若从上层到下层,层层落实,上层理解了管理内涵,可为下层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更大 的空间,并指导下层更好地进行培训活动,从而很快地见诸于行动。员工培训除了革新知识、提高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注重灌输企业理念、工作伦理和群体规范,以便建立共识,形成健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3.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员工培训。实施员工培训项目,需要投资,应该有投资效益。培训应该结合企业发展的需要,选择与工作相关,能提高效率、扩大效果、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项目,系统地进行培训,不能漫无边际、互不联系、零打碎敲地进行培训。员工培训应该进行认真的成本效益分析,获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4.建立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培训机制。企业规划美好的发展远景,让员工对未来充满希望,甘愿留在企业与企业一起成长。员工培训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员工的生涯管理和企业的连续不断的培训计划联系起来,使员工意识到培训与自己的成长息息相关,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在这个良性循环的培训机制中,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5.提高培训的个人主动性。把员工考核作为员工培训工作的核心内容,对职教工作实行全面考核,既考核施教单位和人员,又考核参加学习的员工,还考核学员所在部门甚至班组。培训任务中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与生产任务一起纳入考核指标,层层落实,严格考核,每年年底在编制第二年的员工培训计划时,根据各单位基数,将总任务的20%的指标同个产任务一起下达给各部门、班组,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指标。半年检查,年终考核。凡属拒绝培训或培训i不合格者,学徒工要延期转正定级直至合格。培训i不合格的员工,不评先进,不提干。把员工教育同经济责任制挂钩,形成推进企业员工教育的动力。在企业内部实行资格证书制度,把培训和任职上岗结合起来,可以解决企业员工教育长期存在的工学矛盾的问题、学用脱节的问题以及职工被动参加培训、主动性不高等问题。 

6.培训考评及反馈,提高培训实效。为检验培训效果,督促培训对象认真学习,所有的培训必须进行考评,培训计划应该对考评方式(笔试、面试、操作)加以明确,以便在时间、人员、费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考评的成绩有培训学时计算和培训过后一段时间中的工作能力提升两种,后者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培训评估的起点应是培训和组织战略目标之间的联系,惟其如此,才能给管理者、受训者、培训者以持续的动力和压力,从而发挥更大的用,否则,则易使人认为培训受重视不够或仅在搞形式主义。 

7.以培训促进企业发展。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经过培训的员工往往能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纠正错误或不良的工作方法,其直接效果必然是促进工作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此同时,各种损耗可以得到有效的降低。此外,还能减少事故的发生。通过培训,会增进员工对组织各项规章制度的了解,随着员工对组织认同度的增加,他们会主动表现出该组织的成员行为,急组织所急,想组织所想。员工只有真正对组织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意识后,其能力和潜能才能得到真正充分的发挥,进而表现为工作绩效的提高。通过培训可以使具有不同价值观、信念,不同工作作风及习惯的人,和谐地统一在组织之内,可促进组织变革与发展,使组织更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 尧.学习贯彻全国职教会精神,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 

[3]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篇3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对媒体公开表示,《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讨论稿”,在进一步研究后,将上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将选择条件成熟的时候,择机出台,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叫做“提上了日程”。但是,就在2月份,还有媒体报道,也是国家能源局的官员透露,新能源振兴规划已经“让位”于房地产的“振兴规划”。

从2月份到6月份4个月之后,国家能源局的各层级官员都出来密集表态,似乎新能源振兴规划已经“箭在弦上”,这反映了一个思维过程:在金融风暴猛烈吹袭世界经济的时候,中国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拉动力的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严重影响,于是眼睛向内找经济增长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庞大刚性需求的房地产如何从低迷走向火热,自然吸引了某些方面的目光,所以才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会有房地产业一说。

但是,金融风暴给中国带来的并不只是经济疲软的表象,还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软肋,就是产业整体质量不高,科技含量、附加值双低。总在说机遇和挑战并存,金融风暴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而且,机遇大于挑战。因为有软肋,就有补硬软肋的需求,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做牛仔裤没有空间,挖煤、做加工组装空间也有限,只有新兴产业堪当大任,而新能源就是一个机遇无限、商机无限的新领域。以新能源产业替代房地产业成为振兴目标,才是长远发展的根本。

篇4

【关键词】新能源;战略;技术;基础设施;法律

引言

2012年末以来,雾霾天气几乎已经成为了中国环境承载能力达到极值的一个标志。其根源一方面是近三十年以来,中国能源供应尤其是电力供应严重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对环境破坏严重的化石能源;另一方面则是传染燃油汽车数量无节制地增长,尾气排放无度。车辆电力化和能源清洁化是当前的主流发展趋势。在“福岛”核电事故之后,核电的潜在危险性逐渐被认识,各国发展核电的态度都趋于谨慎。因此积极促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用于电力生产供应,是重构能源结构,增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尽管在国家大力支持、环境压力和社会期盼之下,中国新能源发电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在战略规划、产业核心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法律保障、生态保护、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存在现实:

1 中国新能源发电存在的主要现实问题。

(1)中国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缺乏明确详细和可操作性强的国家级战略规划。目前,国家级的新能源发电规划思想主要见于重要会议的领导讲话以及能源产业整体部署中,不同时期的表述相互间有较大幅度地调整,尚未完全形成独立、系统和全局性的体系。同时这些规划思想主要集中于国家宏观层面,与地方自身的规划之间的协调性不足,指导性不强。并且就电力这一行业而言,由于自身内部系统性强的特点,其与电网规划、电力消纳市场连接等相关因素也存在脱节的情况。

(2)中国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缺乏一流核心技术。新能源发电是科技密集型产业。风力发电对发电机、轴承、变流装置和控制系统,高度体现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学的水平,目前国内风电核心技术主要依靠西欧国家。太阳能光伏核心技术是提炼晶体硅,目前国内企业常用技术生产晶体硅的过程高耗能高污染,清洁的技术为日本企业保留。没有领先世界的一流核心技术,是制约中国新能源发电产业长远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3)中国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中国对于电力需求大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东部,特别是人口密集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但是中国新能源集中区域却并不在此。中国风能优势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的内蒙古、西北的新疆和甘肃以及东南沿海的群岛上;太阳能优势明显的省份则是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区域;地热能和海洋能分布区域也较为狭小;只有生物质相对较为集中在东部城市和中部省份的农业区域。可见新能源集中在人口稀少区域,与能源主要需求地有较大的时空距离,目前明显缺乏输电基础设施将两地连接起来,新能源发电并网难消化难。

(4)中国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对特殊区域的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前文已述,中国新能源主要集中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等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区域。新能源发电及配套,需要大批建筑力量,大型机械设施在大面积的无人区、少人区和自然原始区域新建大型设施,特别是在青藏高原,这样的建筑工程极易对动植物生产环境造成破坏,自然恢复力弱,恢复过程漫长。

2 中国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科学、详细地制定中国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的国家级发展战略。首先,应当由国务院牵头各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对当前的中国能源构成结构实际情况充分调研,特别是围绕能源主要需求区分布和容易投产的新能源区域,科学制定传统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如何衔接过渡统筹调用的计划。要制定明确的,稳定的,详细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要具体到省、市、县区域,做到“全国一盘棋,全国一张网”,以实现中央与地方、东部与中西部、能源产地与消纳市场、发电与输电四大层面的协调统一,特别是要规划好各个新能源领域里的大型集团的建设计划。

(2)加大科技投入,谋求国内掌控新能源发电的核心技术。由国家牵头,采用特事特办的形式,提供专项财政资金或低息贷款,把新能源发电相关的科研产业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集中国内能源产业的科技研发力量尽快突破技术壁垒,争取国内企业能掌握新能源发电的全流程各项尖端技术,打造国家级的新能源研发集团、研发实验室和产业平台,增强中国在新能源发电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强基固本,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继续开展我国新能源分布的基础性专项调查,着重于量化、细化、方位化我国新能源资源,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等电网基础性工程的建设,特别是要尽快打通连接新疆、新能源富集区域与东部能源主需求区之间能源“高速路”,让新西北、西南的能源优势化为经济利益,从而进一步推进新能源发电产业的成长。

(4)高度重视环境和生态保护。从新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始,特别要从新能源产业大型企业集团的规划设计开始,就要始终树立“环境保护为先”的理念,全过程管控与实时监测有机结合,积极主动引入社会监督,努力把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3 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逐渐转型和矛盾日益凸显的当代中国,能源产业的继续发展直接关乎中国的国计民生、国家安全,更多地依靠新能源发电是必由之路,而要掌握好新能源这柄“双刃剑”需要更科学的态度,更谨慎的选择和更全面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杨亚军.“电荒”呼唤新能源发电时代.中国改革报,2008.02.15.

[2]欧阳昌裕,关于新能源发电发展的若干思考.在2012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预测会上的讲话.

[3]欧阳昌裕,《加快形成新能源发电发展新机制》,中国能源报,2013.01.07.

[4]冯华,马璐,冯彪,农村新能源发电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电网与规划,2013(08).

篇5

一、“十一五”期间我省能源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科学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加大能源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区域供水、交通和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了能源开发利用需要。陕西省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原煤、原油、天然气在能源生产总量中的构成为75.9:15.4:8.4,与相比,煤炭比重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上,石油略有下降,天然气持续增长。同时,陕西省能源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及发电量分别达到2.8亿吨、2370万吨、103亿立方米和897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5.7%、10%、11%和10%。

(二)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

“十一五”以来,陕西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相继建成了一批能源重点项目,加快了煤油气产能及电源建设步伐,为建设我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区奠定了基础。煤炭新建现代化矿井21处,改扩建7处,技改11处,产业升级3处,新增产能9432万吨。石油新增探明储量5.8亿吨,新增产能1000万吨。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2300亿立方米,新增产能40亿立方米。电力新增装机1228万千瓦,其中陕北“西电东送”360万千瓦。同时,陕西省顺利推进能源民生工程,加快农村电网改造,累计完成投资100亿元,农村电网改造面达到89%,解决了2万户、8.5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建成蓝田、安塞等14个农村电气化县。大力实施“气化陕西”工程,开工建设宝汉线、咸宝复线、西气东输二线联络线等长输管线,建成合阳、吴起等12个县城市管网,实现了21个县城通气,预计20__年全面实现“气化陕西”目标。

(三)大型企业集团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与中央大型企业集团合作不断深化,先后与华能、大唐、神华、华电、中煤等8个中央大型企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集团承诺在陕投资总量达到1万亿元以上,目前完成投资1000亿元左右,实施的项目涉及煤炭、电力、煤炭综合利用、新能源及基础设施等众多领域,为科学开发能源资源发挥了引领作用。

四是规划和配套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先后编制完成了《陕西省新能源发展规划》、《陕西省能源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永陇矿区麟游区、吴堡等矿区总体规划及彬长矿区规划修编,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规划体系。研究制定了《陕西省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实施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了能源资源的有序开发。配合神华、华电等国家大型企业集团编制完成了在陕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陕西“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陕西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稳步提高煤、油、气等一次能源产品产量,重点发展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油炼化一体化和煤炭生产与煤机制造一体化,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实现能源强省目标。加快实施“大能源、大布局、大通道”建设,统筹好各种能源建设发展规模和时序,统筹好重点能源开发区的布局和定位,统筹好能源输送骨干通道的规划建设,形成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关中能源接续区、陕南水电核电健康有序发展的格局。积极推进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水电、风电、太阳能和核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培育新兴能源产业,着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多元化和高效化。大力提升能源科技研发能力,推进先进技术示范和应用,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突破,在未来能源发展与竞争中占据优势。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治理,有序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和完善“开发一块、绿化一片”的生态保护机制,实现资源、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

三、陕西初步拟定的“十二五”能源发展政策措施

(一)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能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等领域的改革,真正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建立生态补偿修复机制,建立“开发一块、绿化一片”的管理机制,推行强制性绿化达标。进一步规范资源管理,全面推行资源配置市场化。加强已配置资源的后续管理,确保用于转化。

(二)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快基础配套建设,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全面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各类在建项目按计划建成投产。加大能源化工项目调研储备力度,做到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组织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落实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等可再生能源国家优惠政策,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三)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继续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加大采煤沉陷治理力度,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所有大型燃煤电厂必须安装使用脱硫除尘装置,并逐步实现脱硝。超前研究二氧化碳等大宗排放气体的综合利用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四)进一步改善宏观管理

促进能源投资多元化,扩大能

篇6

关键词:低碳环境 低碳城市规划

1低碳城市与生态城市的关系

进行低碳城市规划,首先要明白低碳城市与生态城市的关系,低碳城市与生态城市的规划方向上是一致的,都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在城市建设上进行改进工作,但是两者却有着明确的差异性。对于生态城市规划来说,城市规划工作的重心是放在自然环境、人居环境等方面,是让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规划需求,而对于低碳城市规划来说,城市规划的工作更多关注的是全球气候的变化问题,重在减少碳排放的需求,在此可以看出,生态城市的覆盖面是比较广泛的,可以说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包含着低碳城市的规划内容,所以要进行低碳城市的规划一定要明确低碳城市的意义。

2低碳建设的基本要求

想要实现低碳城市的规划,则必须清楚的了解在城市规划中,如何进行低碳建设,了解低碳建设的基本要求。读者认为,要在低碳环境下进行城市规划,则必须清晰的对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以及低碳建筑做出相应的研究分析。

所谓低碳产业,笼统的说包含两个方面,其一表示本身产业生产的特征就是低能耗、低排放的产业类型,可以说是绿色环保的产品生产产业,其二表示的是产业在进行生产过程中大力引进低碳生产技术的产业类型,在此新能源产业则可以对其进行充分的展示。对于国外来说,各个国家对低碳产业都做出了相应的诠释,比如英国提出的《低碳产业战略远景》,其中主要包含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引进可再生能源、低碳汽车研发利用以及低碳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比如新加坡对低碳产业的努力方向,包含城市新型建筑的研究利用、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利用、生物能电力的研究利用以及实现产业低碳发展的研究等方面,这些发展方向的提出为低碳产业的发展尊定了坚定的基础。

所谓低碳能源,笼统的说就是绿色环保的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目前世界各国主要关心的问题。对于低碳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世界各国都做出了相应的成绩,比如丹麦的风力发电,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风力资源利用国家,利用可再生能源风进行电力的转换,为丹麦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资源,比如德国的太阳能发电以及光伏发电,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电力资源的转换为德国提供了高达百分之三十四的用电量,可以说低碳能源的利用是取之不尽、用之环保的可再生资源。

所谓低碳建筑,笼统的说就是指可持续建筑的建设,就是指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大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尽可能的使用微型发电,尽量使用生物能源等,严格按照低碳建筑的相关规定进行建设。我国对低碳建筑也做出了相应的工作,最初《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文献的提出,其次《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文献的提出,最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文献的提出,对绿色建筑的等级和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做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我国低碳建筑的建设做出了严谨的规划。

3低碳城市的规划探讨

对于低碳城市的规划,我国同济大学的潘海啸教授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并且得到了一定的成绩,最后得出了区域规划、总体规划以及详细规划三个层次的低碳发展模式。对于低碳城市的区域规划发展模式,中心问题是区域公共交通导向走廊式的建设,对于低碳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模式,中心问题是绿色交通的空间结构化建设,对城市段路径实现土地混合建设,实现城市低碳交通,对于低碳城市的详细规划发展模式,中心问题是市民居住环境的小区规模建设,将居住环境空间较大的街行区尽量减少,避免汽车等大型交通工具的通过,使得城市实现以“11路”、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的区域交通模式。

当然,对于低碳城市规划的实践探索,我国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其中低碳城市的建设工作主要围绕的是生态规划进行摸索实践的。比如深圳市的低碳城市实践探索就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在提出《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之新城市规划》文献之后,深圳市对低碳城市的建设具有了一定的理念基础、建设方向,在光明区进行了一系列的交通系统改革以及绿色建筑规划等工作,于二零零八年三月份“绿色建筑示范区”成功展现在市民眼前。在这之后,天津与唐山也相继响应,《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唐山曹妃甸生态城规划》文献相继出现,对低碳城市规划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天津在进行低碳城市规划过程中,主要围绕的工作是绿色建筑问题、绿色交通问题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利用,并且在绿色交通环节中对GDP碳排量也做出了一定的限制,唐山在进行低碳城市规划过程中,主要围绕的工作是空间结构的低消耗、低排放等工作,并且针对性的对能源利用制定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根据以上低碳城市规划实例,笔者认为,要想做好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其一要明确低碳城市的理念地位,将其作为城市发展规划的一项重大工程,比如昆山市的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昆山则直接将低碳城市作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并且也制定了相关的文献资料―《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文献中对低碳城市的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分析,比如居住环境的公共交通走廊的规划、城市交通枢纽服务业的建设、城市周边用地的混合发展规划以及城市减少碳排放的交通法则改革等计划;其二要从能源利用的方面下手,首先要明确低碳能源的研发与利用,不断的研发新的清洁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其次要从能源的利用效率下手,不断的引进先进的能源利用技术,加大能源利用效率的控制;其三要做好生态环境的城市建设工作,加大绿色环境的占地比例,让城市绿色覆盖率达到顶值,增强二氧化碳等碳气体的转化城市功能等。

4结束语

对于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来说,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多数城市只是停留在城市规划理念的炒作上,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更别说是低碳城市的建设了,所以在此希望我国能够重视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明确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建立一套具有可操性、广泛性的低碳城市规划体系,并且将其正式的编进城市规划编制中,使低碳城市建设脱离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路立田,野张良.天津城市规划低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城市规划》.2011年z1期

篇7

上午好!

在这春意盎然、绿满神州的美好时节,我们非常荣幸地与各位领导、嘉宾相聚在北京*中心大酒店。刚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先生在致辞中向各位嘉宾简要介绍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极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下面,我就*的*港和新能源开况向各位领导和嘉宾作详细介绍。

一、已经通航并趁势加快建设的“*深水大港”——*港,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港位于*省*市*县海岸线外13公里,距长江入海口60海里,是长江口北翼最重要的深水海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发现,到20*年10月28日初步通航,*港开发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组合港的重要一翼,作为*出江入海的重要支撑,作为长三角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平台,作为推动长江南北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节点,*港开发建设不仅战略意义巨大,而且投资商机无限。

(一)良好的港口条件,为投资者成功兴业奠定了基础

*港特点明显,有着诸多优势条件:

从自然条件来讲,*港的建港自然条件与河北省的曹妃甸港基本相近,都是淤泥质海岸,也同样是离岸式海港,港口的等级规模、岸线使用条件也是同等的。

从港口等级来讲,*港主航道是三万年前古长江的入海通道,平均水深达长期稳定在-17米以上,不需疏浚就可通行10万吨级的巨轮,稍加疏浚可具备30万吨级航道条件,是长三角北翼、也是整个*从*到长江口近千公里海岸线上不可多得的可建10~30万吨级深水海港的理想港址。

从区域位置来讲,*港与*洋山港同处长江入海口的两侧,与洋山港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是*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港“三靠”的区位优势更为彰显:一是靠*,已融入*一个半小时经济圈;二是靠长江,是真正意义上的江海联动;三靠市场,腹地处于长三角经济圈,是中国最成熟的市场之一。

从资源优势来讲,*港区域拥有大面积的滩涂可低成本围垦成陆,临港工业土地资源丰富。*港规划建设两条通江运河和一个平原水库,为港区发展重化工业提供充沛的淡水资源。*港海域面积大,环保空间优势明显,适宜建设大型石化产业基地。*港规划建设的lng电厂、近海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等一批新能源项目,为*港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教育基础雄厚,高考成绩连续15年保持*省第一,现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继续教育学校近30所,每年可为地方提供技工万人以上。*民风纯朴,社会和谐,是全国万人发案率最低的地区,也是*省社会治安安全县,来港兴业有着可靠的安全保障。总之,*港良好的建港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决定了*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二)清晰的规划定位,为投资者成功兴业指明了方向

*港产业定位已经明确,根据国家交通部、*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港区总体规划》和中咨公司的研究成果,*港的总体目标定位是:世界级亿吨深水大港、*出江入海的大通道、*国际航运中心最具竞争力的组合港。

在岸线利用规划上,根据“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规划思路,规划建设两条航道、两个人工岛、两条岛陆通道、三条岸线。两条航道分别是蓝沙洋南航道和蓝沙洋北航道。两个人工岛:一是太阳岛,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以油、气、大宗干散货为主体;二是金牛岛,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以修造船和集装箱为主体。岸线总长度17.5公里。规划万吨级以上泊位62个,其中10-20万吨级泊位8个,30万吨级泊位2个。

在临港产业规划上,重点发展以能源、石化、冶金和现代物流为一体的“3+1”产业格局,力争用10至20年的时间,努力把*港打造成*沿海重要的冶金基地、全国绿色能源基地、国际水准的现代化石化基地和长三角重要的物流中心。

在集疏运规划上,一是疏港铁路:目前正在建设的海洋铁路为新长铁路海安编组站至*港专线段,建成后北可接陇海线,南可经沪宁线、沪杭线、浙赣线进入中国铁路网。二是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两条高速公路,一条是扬启高速公路经*港由沪崇苏通道接*浦东。另一条是锡通高速由无锡经苏通大桥跨江连接*延伸至*港。三是内河航道:规划建设三级和五级两条航道各一条,直通长江。

在港城发展规划上,围绕“一城两翼”的空间格局,全面加快以县城为主体,*港新城区(规划用地17平方公里),和小*新城区为两翼的港城建设步伐,配套建设现代物流园区、行政管理中心、商贸商务中心、配套生活社区,力争通过20年左右的发展,建成50万人左右的新型中等海港城市。

(三)显著的开发成效,为投资者成功兴业提供了平台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乘*新一轮沿海开发和*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东风,以“规划审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为抓手,*港开发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突破。目前,*港区总体规划获得交通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准,省委省政府专题出台了扶持*港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港区域环评获得省环保厅批准,12.6公里的陆岛跨海通道—黄海大桥、1.44平方公里的太阳岛、万吨级的重件码头、蓝沙洋南航道已基本建成,并于20*年10月28日实现初步通航。10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区“三通一平”已配套到位,连接陆岛的管线桥工程获得核准并开工建设。港口新城建设快速推进,启动区道路工程已实现简易通车,综合商务大厦主体工程已经封顶。连接县城的*大道已建成通车,*运河、海洋铁路等集疏运工程快速推进。中石油*lng接收站项目储气罐基础已完工,10万吨级专用码头已开工建设。新加坡金鹰投资的差别化纤维、新加坡凯发集团投资的污水处理、华能国际投资的能源基地、国司投资的煤电一体化等项目也取得重大进展,正在加快落户之中。总的来说,*港开发建设正呈现快速推进的良好态势,*港的影响力和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四)众多的开发领域,为投资者成功兴业创造了机会

*港正步入一个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可投资的推荐项目有四大类:第一类:基础工程项目。一是金牛岛整体开发工程。功能定位以修造船和集装箱为主体。建设规模初步拟定为一期10km2、二期15km2。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二是30万吨原油码头。在太阳岛北侧拟建30万吨级泊位,南侧建设10万吨级泊位。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人民币。三是5万吨级成品油和液体化学品码头。设计年吞吐量为260万吨。项目总投资约5.9亿元人民币。

第二类:园区开发项目。一是*港散货物流园和液体物流园。规划建设2.2平方公里散货物流园和1.8平方公里液体物流园区。二是5-10平方公里产业园。采用“区中园”的形式进行产业园成片开发。

第三类:产业发展项目。一是冷能利用项目。主要利用lng冷能发展空气分离项目为周边的化工园区提供液氮、液氧等原料;利用港口码头物流及lng冷能发展低温粉碎废旧轮胎项目及相关产业;利用lng冷能建设大型冷冻、冷藏库,发展粮食、水果以及农副产品仓储物流以及下游加工产业。二是幕墙材料项目。规划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幕墙材料进出口仓储区、幕墙材料荒料保税区、幕墙国际石材园区、幕墙金属材料园区等。三是木材加工项目。项目集木材接卸、中转、仓储、加工、制品配送于一体,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四是石化基地项目。主要建设大型现代化石油化工综合基地、氯碱生产基地、原油进口中转基地和原油储备基地,主要招商项目有年产30万吨的vcm项目、年产20万吨的醋酸乙烯项目、年产20万吨的eva项目、年产50万吨的苯乙烯项目等。

第四类:新城开发项目。主要项目有:港城五星酒店项目、商业街开发、旅游度假村及居住区项目等。

二、享有“绿色能源之都”美誉的江海*,新能源开发潜力巨大

*拥有充足的风力、生物质、潮汐等能源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条件优越,前期基础工作扎实,开发前景广阔,是国家首批“绿色能源创建县”。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正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力争早日建成“华夏绿色能源第一县”。

(一)新能源开发规划

瞄准世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沿,我县编制了全县新能源产业规划,以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风力发电产业、秸秆发电产业、生物质燃料产业、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太阳能发电示范产业、潮汐发电产业以及风能制氢、海水综合养殖和新能源观光为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规划至2015年绿色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达到46亿千瓦时,建成“百万千瓦风电县”;率先建成年产20万吨规模以上的生物柴油项目,着力打造具备国际水准的“绿色能源之都”和具有示范价值的中国新能源产业集群代表。在做好新能源产业规划的同时,重点对风电产业和风电产业园进行了详细规划。

在风电产业规划上,*沿海及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超过400万千瓦。*将以大规模近海风电场开发为起点,构建一个包括风机制造、风力发电、与风电相关的制造产业在内的大风电产业体系。其中,潮间带风电场总规划面积为280平方公里,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近海风电场规划为2个区,总面积为940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250万千瓦。其中i区规划面积为250平方公里,装机容量为80万千瓦;ii区规划面积为690平方公里,装机容量为170万千瓦。

在风电产业园规划上,规划建设3000亩的风电科技产业园,重点引进兆瓦级风机总装厂及配套设备制造等风电设备制造项目,最终建设成为集风电设备研发、制造与风电试验场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风电设备科技产业基地。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目前,*新能源产业已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批新能源项目已成功落户投产,国电龙源集团、华能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北京华睿集团、*国信集团等一批大型电力能源企业已落户*,已建成投产的风力发电规模达25万千瓦,共装机150台套;在建风电场规模达17万千瓦,共装机114台套;*秸秆发电项目20*年动工建设,20*年6月正式通过验收,成功并网发电。强生集团引进的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首条25兆瓦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已于20*年3月转入批量生产,该生产线创下了单线产能、电池转换效率、设备投入与产出比例、批量化生产投产时间四项中国第一。二期投入的两条单体33兆瓦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于今年4月底正式投入生产,年内可形成90兆瓦以上的生产能力,预计三年之内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能力将进入世界前5强。

(三)新能源合作项目

目前,最适合在我县投资的新能源项目主要有以下五类:一是风电设备制造项目。依托风电科技产业园,着力引进总装厂,实行风机设备就地配套,引进风机塔筒厂、风叶厂、电机及控制系统、总装厂及其他修配套服务等项目。二是近海及潮间带风电场项目。规划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约为250万千瓦;潮间带装机容量约为100万千瓦。三是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建设规模为5兆瓦电站,预计投资1.5亿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约5年。四是生物柴油项目。*发展生物柴油项目的条件得天独厚,项目总投资约6000万元,投资回收期约2—3年。五是沼气电站项目。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业是*的传统产业,可大力发展生物沼气综合开发利用项目。

三、素有富商亲商安商优良传统的魅力*,倾情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和“投资福地”

*是我国最早的沿海对外开放的县份,招商引资基础条件较好。近年来,在致力抓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倾情打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为了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港和*新能源项目,*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涉港项目,均享受省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和“绿色通道”服务。

对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和社会贡献率特大的项目,我们将以个案方式给予更多的优惠。

另外,在*港经济开发区专门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和经济环境监察中心,对所有涉港投资项目实行“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审批”,对外来项目的审批、建设实行全程式和保姆式的服务。

篇8

上午好!

在这春意盎然、绿满神州的美好时节,我们非常荣幸地与各位领导、嘉宾相聚在北京*中心大酒店。刚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先生在致辞中向各位嘉宾简要介绍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极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下面,我就*的*港和新能源开况向各位领导和嘉宾作详细介绍。

一、已经通航并趁势加快建设的“*深水大港”——*港,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港位于*省*市*县海岸线外13公里,距长江入海口60海里,是长江口北翼最重要的深水海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发现,到2008年10月28日初步通航,*港开发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上海组合港的重要一翼,作为*出江入海的重要支撑,作为长三角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平台,作为推动长江南北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节点,*港开发建设不仅战略意义巨大,而且投资商机无限。

(一)良好的港口条件,为投资者成功兴业奠定了基础

*港特点明显,有着诸多优势条件:

从自然条件来讲,*港的建港自然条件与河北省的曹妃甸港基本相近,都是淤泥质海岸,也同样是离岸式海港,港口的等级规模、岸线使用条件也是同等的。

从港口等级来讲,*港主航道是三万年前古长江的入海通道,平均水深达长期稳定在-17米以上,不需疏浚就可通行10万吨级的巨轮,稍加疏浚可具备30万吨级航道条件,是长三角北翼、也是整个*从连云港到长江口近千公里海岸线上不可多得的可建10~30万吨级深水海港的理想港址。

从区域位置来讲,*港与上海洋山港同处长江入海口的两侧,与洋山港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是上海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港“三靠”的区位优势更为彰显:一是靠上海,已融入上海一个半小时经济圈;二是靠长江,是真正意义上的江海联动;三靠市场,腹地处于长三角经济圈,是中国最成熟的市场之一。

从资源优势来讲,*港区域拥有大面积的滩涂可低成本围垦成陆,临港工业土地资源丰富。*港规划建设两条通江运河和一个平原水库,为港区发展重化工业提供充沛的淡水资源。*港海域面积大,环保空间优势明显,适宜建设大型石化产业基地。*港规划建设的lng电厂、近海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等一批新能源项目,为*港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教育基础雄厚,高考成绩连续15年保持*省第一,现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继续教育学校近30所,每年可为地方提供技工万人以上。*民风纯朴,社会和谐,是全国万人发案率最低的地区,也是*省社会治安安全县,来港兴业有着可靠的安全保障。总之,*港良好的建港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决定了*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二)清晰的规划定位,为投资者成功兴业指明了方向

*港产业定位已经明确,根据国家交通部、*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港区总体规划》和中咨公司的研究成果,*港的总体目标定位是:世界级亿吨深水大港、*出江入海的大通道、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最具竞争力的组合港。

在岸线利用规划上,根据“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规划思路,规划建设两条航道、两个人工岛、两条岛陆通道、三条岸线。两条航道分别是蓝沙洋南航道和蓝沙洋北航道。两个人工岛:一是太阳岛,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以油、气、大宗干散货为主体;二是金牛岛,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以修造船和集装箱为主体。岸线总长度17.5公里。规划万吨级以上泊位62个,其中10-20万吨级泊位8个,30万吨级泊位2个。

在临港产业规划上,重点发展以能源、石化、冶金和现代物流为一体的“3+1”产业格局,力争用10至20年的时间,努力把*港打造成*沿海重要的冶金基地、全国绿色能源基地、国际水准的现代化石化基地和长三角重要的物流中心。

在集疏运规划上,一是疏港铁路:目前正在建设的海洋铁路为新长铁路海安编组站至*港专线段,建成后北可接陇海线,南可经沪宁线、沪杭线、浙赣线进入中国铁路网。二是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两条高速公路,一条是扬启高速公路经*港由沪崇苏通道接上海浦东。另一条是锡通高速由无锡经苏通大桥跨江连接*延伸至*港。三是内河航道:规划建设三级和五级两条航道各一条,直通长江。

在港城发展规划上,围绕“一城两翼”的空间格局,全面加快以县城为主体,*港新城区(规划用地17平方公里),和小*新城区为两翼的港城建设步伐,配套建设现代物流园区、行政管理中心、商贸商务中心、配套生活社区,力争通过20年左右的发展,建成50万人左右的新型中等海港城市。

(三)显著的开发成效,为投资者成功兴业提供了平台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乘*新一轮沿海开发和*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东风,以“规划审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为抓手,*港开发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突破。目前,*港区总体规划获得交通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准,省委省政府专题出台了扶持*港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港区域环评获得省环保厅批准,12.6公里的陆岛跨海通道—黄海大桥、1.44平方公里的太阳岛、万吨级的重件码头、蓝沙洋南航道已基本建成,并于2008年10月28日实现初步通航。10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区“三通一平”已配套到位,连接陆岛的管线桥工程获得核准并开工建设。港口新城建设快速推进,启动区道路工程已实现简易通车,综合商务大厦主体工程已经封顶。连接县城的*大道已建成通车,*运河、海洋铁路等集疏运工程快速推进。中石油*lng接收站项目储气罐基础已完工,10万吨级专用码头已开工建设。新加坡金鹰投资的差别化纤维、新加坡凯发集团投资的污水处理、华能国际投资的能源基地、国司投资的煤电一体化等项目也取得重大进展,正在加快落户之中。总的来说,*港开发建设正呈现快速推进的良好态势,*港的影响力和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四)众多的开发领域,为投资者成功兴业创造了机会

*港正步入一个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可投资的推荐项目有四大类:第一类:基础工程项目。一是金牛岛整体开发工程。功能定位以修造船和集装箱为主体。建设规模初步拟定为一期10km2、二期15km2。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二是30万吨原油码头。在太阳岛北侧拟建30万吨级泊位,南侧建设10万吨级泊位。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人民币。三是5万吨级成品油和液体化学品码头。设计年吞吐量为260万吨。项目总投资约5.9亿元人民币。

第二类:园区开发项目。一是*港散货物流园和液体物流园。规划建设2.2平方公里散货物流园和1.8平方公里液体物流园区。二是5-10平方公里产业园。采用“区中园”的形式进行产业园成片开发。

第三类:产业发展项目。一是冷能利用项目。主要利用lng冷能发展空气分离项目为周边的化工园区提供液氮、液氧等原料;利用港口码头物流及lng冷能发展低温粉碎废旧轮胎项目及相关产业;利用lng冷能建设大型冷冻、冷藏库,发展粮食、水果以及农副产品仓储物流以及下游加工产业。二是幕墙材料项目。规划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幕墙材料进出口仓储区、幕墙材料荒料保税区、幕墙国际石材园区、幕墙金属材料园区等。三是木材加工项目。项目集木材接卸、中转、仓储、加工、制品配送于一体,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四是石化基地项目。主要建设大型现代化石油化工综合基地、氯碱生产基地、原油进口中转基地和原油储备基地,主要招商项目有年产30万吨的vcm项目、年产20万吨的醋酸乙烯项目、年产20万吨的eva项目、年产50万吨的苯乙烯项目等。

第四类:新城开发项目。主要项目有:港城五星酒店项目、商业街开发、旅游度假村及居住区项目等。

二、享有“绿色能源之都”美誉的江海*,新能源开发潜力巨大

*拥有充足的风力、生物质、潮汐等能源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条件优越,前期基础工作扎实,开发前景广阔,是国家首批“绿色能源创建县”。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正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力争早日建成“华夏绿色能源第一县”。

(一)新能源开发规划

瞄准世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沿,我县编制了全县新能源产业规划,以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风力发电产业、秸秆发电产业、生物质燃料产业、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太阳能发电示范产业、潮汐发电产业以及风能制氢、海水综合养殖和新能源观光为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规划至2015年绿色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达到46亿千瓦时,建成“百万千瓦风电县”;率先建成年产20万吨规模以上的生物柴油项目,着力打造具备国际水准的“绿色能源之都”和具有示范价值的中国新能源产业集群代表。在做好新能源产业规划的同时,重点对风电产业和风电产业园进行了详细规划。

在风电产业规划上,*沿海及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超过400万千瓦。*将以大规模近海风电场开发为起点,构建一个包括风机制造、风力发电、与风电相关的制造产业在内的大风电产业体系。其中,潮间带风电场总规划面积为280平方公里,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近海风电场规划为2个区,总面积为940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250万千瓦。其中i区规划面积为250平方公里,装机容量为80万千瓦;ii区规划面积为690平方公里,装机容量为170万千瓦。

在风电产业园规划上,规划建设3000亩的风电科技产业园,重点引进兆瓦级风机总装厂及配套设备制造等风电设备制造项目,最终建设成为集风电设备研发、制造与风电试验场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风电设备科技产业基地。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目前,*新能源产业已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批新能源项目已成功落户投产,国电龙源集团、华能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北京华睿集团、*国信集团等一批大型电力能源企业已落户*,已建成投产的风力发电规模达25万千瓦,共装机150台套;在建风电场规模达17万千瓦,共装机114台套;*秸秆发电项目2006年动工建设,2008年6月正式通过验收,成功并网发电。强生集团引进的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首条25兆瓦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已于2008年3月转入批量生产,该生产线创下了单线产能、电池转换效率、设备投入与产出比例、批量化生产投产时间四项中国第一。二期投入的两条单体33兆瓦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于今年4月底正式投入生产,年内可形成90兆瓦以上的生产能力,预计三年之内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能力将进入世界前5强。

(三)新能源合作项目

目前,最适合在我县投资的新能源项目主要有以下五类:一是风电设备制造项目。依托风电科技产业园,着力引进总装厂,实行风机设备就地配套,引进风机塔筒厂、风叶厂、电机及控制系统、总装厂及其他修配套服务等项目。二是近海及潮间带风电场项目。规划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约为250万千瓦;潮间带装机容量约为100万千瓦。三是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建设规模为5兆瓦电站,预计投资1.5亿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约5年。四是生物柴油项目。*发展生物柴油项目的条件得天独厚,项目总投资约6000万元,投资回收期约2—3年。五是沼气电站项目。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业是*的传统产业,可大力发展生物沼气综合开发利用项目。

三、素有富商亲商安商优良传统的魅力*,倾情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和“投资福地”

*是我国最早的沿海对外开放的县份,招商引资基础条件较好。近年来,在致力抓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倾情打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为了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港和*新能源项目,*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涉港项目,均享受省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和“绿色通道”服务。

对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和社会贡献率特大的项目,我们将以个案方式给予更多的优惠。

另外,在*港经济开发区专门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和经济环境监察中心,对所有涉港投资项目实行“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审批”,对外来项目的审批、建设实行全程式和保姆式的服务。

篇9

今年4月19日,北京举办了国内最大规模的纯电动出租车示范运营交付仪式,这标志着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掀开了全新的一页。从此,将有700辆电动出租车在延庆、房山、密云、平谷、大兴、昌平、怀柔7个区县陆续投入运行。届时,北京市示范运营的电动出租车累计将达到750辆,北京也因此成为国内最大纯电动出租车示范区。

北京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市在公交、环卫、出租等领域累计投入运营新能源汽车近1700辆。下一步,北京市科委将牵头继续做好示范运营工作,全面完成今年内公共领域5000辆纯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营目标。

据了解,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北京市建立了新能源汽车联席会议制度,由市相关领导作为联席会召集人,14个相关委办局成员单位共同参加,联席会办公室设在北京市科委。

来自北京市科委的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北京市累计投入科技经费5亿元,推动产学研用合作,突破关键技术,累计共34款纯电动车列入国家车辆产品公告目录,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种最齐全的地区,包括整车、电机、电池、充电系统、配套系统五个方面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清晰可见。同时,推动纯电动汽车标识、纯电动汽车相关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组织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统一的运行保障监控平台,各项示范运营工作稳步开展。

目前,昌平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产业基地、大兴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园、房山高端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这三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已经建成,并吸引和集聚了一批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入驻。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北京现已成为国内新能源技术线路丰富、掌握核心技术全面、产业链较完善的地区,已经形成年产7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

据悉,北京市目前正在深入研究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完整方案和鼓励政策,今年下半年将适时向个人销售。

为鼓励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北京市政府将设专门号段作为电动车试运行阶段的特殊号段,该号段将不参加摇号。对于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充电问题,北京市已建成高安屯、北土城、航天桥、马家楼4座大中型充换电站,以及分布在西直门桥、呼家楼、大屯、岳家楼桥、万泉河桥等地的15个充电桩群。此外正积极推进住宅小区、写字楼按一定比例规划建设具备充电条件的专用停车位,并纳入设计规范,在大型公共停车场、公共场合将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充电设施。在快速充电的模式下,30分钟就可充至总电量的90%,夜间充电还可享受波谷优惠电价。公共领域的电动车则以换电池为主,充电为辅。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发展建设规划》中提出,计划到2015年民用电动汽车达到4万辆以上。届时,北京将建成256座充换电站、210座小型配送站和4.2万个充电桩,满足所有类型电动车的充换电需求。

篇10

关键词: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功能特点

中图分类号:P7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本着“结构转型、创新城市”的战略要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在发展和壮大本地煤炭产业的同事,积极引进绿色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将大路新区打造成国家级煤基清洁能源转化工业园区。

大路新区“一区两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准旗政府借中海油煤制气项目进入的契机,提出在现有的两基地的基础上,新打造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区。三个产业基地合并为“五个一体化”的国内一流煤化工基地。

1、该项目为煤制气产业园区,其规模及产量居全国首位、世界前列

目前我国最大煤制气项目,也是全世界煤制气项目中年产量最大的项目为年产40亿方的大唐国际克什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而新规划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区的年产量达到了200亿方,其中中海油集团一个煤制气项目年产量就达到40亿方,其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用地规模上看,为国内最大的煤制气产业园区,其研究范围涉及2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市政基础设施,包括竖向、道路、桥梁、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绿化景观、管线综合。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国家级能源示范基地,在世界也处于领先地位,规划成果具有代表性。

2、规划理念超前,提出“五个一体化”的创新理念

现状两个产业基地相互独立,关联性差。新产业基地的建设利用“五个一体化”的理念,将三个基地变为整体,代表了我国园区建设与世界接轨的先进性。这五个一体化分别为:

1)产品项目一体化,利用化工产品上下游关联特点,形成化工项目链

2)公用工程一体化,对园区能源供应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形成一体化的公用工程网络

3)物流传输一体化,通过输送管廊、管网、仓库、铁路、道路等,形成整体物流运输系统

4)环境保护一体化,园区内设立环保中心,统一处理废水、废渣、废气。并对各个企业污染物排放提出相应指标。

5)园区管理服务一体化,为园区提供一站式办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3、建立了全新的控制指标体系。

控规根据不同用地的特点与控制目标,提出分别按照工业、仓储、其他用地进行指标分类,采用不同的指标控制标准,突破了目前控规采用的单一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国家对工业项目与非工业项目的控制目标已有分化,规划根据工业项目应注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而非对容量的控制,对现有指标体系加以调整。同时工业项目、仓储物流的特点突出,在多个指标上差异巨大,本规划指标控制上采用区间值、控制下限、上线多种形式来分别加以引导。新建立的指标体系能够有针对性的指导整个产业区的合理建设。

4、涉及内容繁多、复杂,成果综合性强,对未来我国同类园区建设有指导意义

由于本规划为煤制气产业区的规划,产业工艺流程、物流运输(公路、铁路及皮带运输的相互关系)、能源供给的特殊要求、渣料运输与处理、污染物排放与环境保护都是这个规划急需要解决的难题。各专业在设计的过程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在充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的前提下,统一布局,综合考虑,集约用地,尽可能的节省工程投资。本规划有很强的综合性,处理并解决了煤制气整个流程的各个问题,其规划的编制与园区建设对将来我国同类园区建设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5、现状分析全面、论证合理。与现状条件衔接紧密

规划范围内现状地形复杂、周边环境复杂、公路穿越、地块支离破碎难以利用、原有两工业基地已经实施难以衔接、上位规划在修编中、和物流关系密切的铁路在设计中,项目外部不确定因素给设计带来很大困难。

项目综合分析周边条件、地形地貌、已实施产业基地的工业项目规模、产品、能源供给等条件,提出产业区项目、规模、循环经济模式、物流组织、成品输送、能源供给、废物处理等具体方案。

6、设计成果可操作性强,对下一步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通过现场调研,设计完善了区域的规划方案,对下一步具体设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本设计对市政能源的接入点、接出点以及管网走向进行了详有力的论述,工程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论述充分,能有效地指导下一步的工程设计。目前工程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