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口腔医学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口腔医学的意义

篇1

【关键词】 口腔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结合

口腔健康教育是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口腔预防医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李刚[1]等认为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创作是口腔医学生的基本功之一,是医生对人群促进口腔健康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够在基层从事口腔卫生保健的医务工作者,注重口腔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善口腔健康状况,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在这种背景条件下,我们对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作以下的探索,以寻求更适合预防口腔医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为高职高专预防口腔医学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1 课程改革

我院《口腔预防医学》在三年制高职高专口腔医学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属于考查科目,由于在专升本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少,师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早期该课程的教学主要以理论课教学为主,实验实训教学项目开出率较低。而基层口腔医务工作者应具备较强的口腔疾病预防意识和医患沟通技巧,具有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指导干预措施的能力[2]。纯理论教学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也很难适应岗位需要。自2010年起,我们对口腔预防医学课程进行改革,增加实训学时,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能力。由原来的理论课30学时,实验实训6学时改变为理论30学时,实验实训24学时,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8学时的实验实训课时用于社会实践。

2 理论教学

口腔预防医学这门课程内包含了大量的纯理论、政策性内容,还有部分较抽象的提纲性知识。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较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效果较差。目前的研究证实,在口腔预防医学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课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自2010年起,我们在部分章节如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口腔健康调查及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等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其余内容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的教学方式。在学期刚开始时,根据教学大纲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制定提纲,收集信息,分组交流,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演讲,教师提问、点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收集信息过程中,师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了解社会实际,积极寻找和发现切实可行的教学资源。通过研究性学习的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锻炼了自学能力,能够理论联系临床实践。

3 实验实训课

由于我国口腔疾病防治工作起步较晚,不仅口腔疾病防治机构不足,人才缺乏,而且人民群众缺乏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识。成功的口腔医务工作者,必须在执业活动中进行必要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口腔保健意识。我们在实验实训课的开设中以口腔健康能力培养为中心,将实验实训项目分课堂实训项目和社会实践两部分。课堂实训以口腔预防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社会实践侧重于锻炼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3.1 课堂实训项目主要是口腔健康调查及标准一致性检验、菌斑控制、窝沟封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口腔疾病预防方法,为口腔健康教育做必需的准备。同时,这些内容也是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考核要求掌握的内容。我们对这部分内容的实验实训教学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侧重于基本技能的训练。

3.2 将口腔健康知识进校园、进社区等作为口腔预防医学课程的社会实践教学。实践的内容包括口腔健康检查、口腔健康咨询、口腔健康教育等。口腔健康检查,有利于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已学的专业知识,并用于临床实践;口腔健康咨询有助于他们了解社会,特别是基层对口腔健康的需要,也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口腔健康教育增强了他们的专业使命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可以接触到大量的“病人”,在相对轻松的情景下锻炼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有助于公共卫生能力的提高。通过几年的连续口腔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我院附属小学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有明显的提高。

3.3 加强口腔健康教育的训练。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健康水平、实现人人平等享有基本口腔卫生保健、实现我国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目标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措施。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自我口腔保健能力的手段。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腔健康活动能力,我们自2010年起,在附属小学及其他专业学生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在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的实训课中,我们让同学根据不同的健康教育对象进行分组讨论,根据不同的人群选择适当的健康教育内容。如指导小学生正确刷牙,龋齿预防;帮助大学生认识智齿,口腔卫生知识竞赛等;在附属医院孕妇学校指导妊娠期及婴幼儿口腔保健等。通过这些口腔健康教育的实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

加强口腔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人群口腔健康水平的需要,也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塑造医生形象,改善医患关系的需要。我们通过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探索和实践,调动同学们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对培养高质量的实用型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人人享有基本口腔卫生保健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刚.口腔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口腔医学生的基本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志,1994,4(2):106-107.

篇2

口腔医学教学除了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口腔医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传统教学法完全以教师为主导,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学院各个教研室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研究发现实习日志在加强临床实习质量控制,确保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因此学院在临床实习教学中,要求学生每天记录实习日志,其内容主要包括:实习记录,要求学生详细记载当天进行的所有实习项目;学术活动记录,学生参加学院或科室组织的学术活动所做的记录。在临床教学中牙体牙髓教研室、牙周及粘膜病学病教研室在本科实习生中定期举行“临床典型病例报告会”[3],由学生将自己处理的病例通过PPT向实习组全体学生和教师报告,然后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通过具体的病例讲解分析,提高了实习学生的诊断和综合处理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表达沟通能力。随着各地区多文化的交流增多,英语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锻炼日常工作中的英语表达能力也越来越重要。颌面外科教研室实施的对唇腭裂病人的“外语交班制度”,实习学生事前对收治的唇腭裂病人进行术前绘图(包括:裂隙示意图、切点定点图、手术缝合图),然后由实用英语向带教老师和学生介绍病情和准备实施的方案及注意事项等,最后由带教老师补充完善。“外语交班制度”从2005年开始实施,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外语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2012年第八届全国唇腭裂学术会议上颌面外科教研室就这项专业外语的改革项目进行了大会发言交流,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二、建立临床实习教学三级监控体系

我院对临床实习教学实行三级监控制度,每级监控均包含检查和反馈,对临床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1.一级质控(学生对实习质量的自我管理)。(1)自查:实习学生参照实纲进行自查,主要包括每日实习病种、操作项目完成数量、实习心得体会和自我小结。(2)反馈: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汇报解决。2.二级质控(教研室对实习质量的管控)。(1)检查:教研室定期检查学生的实习任务和目标完成情况和实习进度。(2)反馈:教研室对每位学生的实习操作、临床思维进行评价,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调整实习方案。3.三级质控(学院对实习质量的管制)。(1)检查:由学院定期全面检查学生的实习任务和目标完成情况和实习进度,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2)反馈:一方面,学院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研室,督促教研室进行相应的整改,并针对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由学院召开教学研讨会或定期组织教学经验、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做专题讲座。另一方面,学院通过对汇总的各类反馈信息进行研究,必要时对实习教学任务、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升教学条件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一线人员,在提升教学质量时首先应该加强教师的岗位培养,建立在岗进修、培训和深造机制,提高和改善临床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知识结构。制订和实施人才引进的相关配套文件和政策,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开发和使用的政策保障机制。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制定口腔医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制度,坚持青年教师培养、交流、深造制度,做到有计划,高标准,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在岗培训、国内外进修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现有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一支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师资队伍。通过传帮带的作用,建立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满足学科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其次,加大教学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医院从总收入中支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教学基金,专款专用,用于改善教学设施、设备,学生宿舍条件等,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转。再次,设立教学综合诊室,有针对性地指向目标人群:由于医患关系的紧张,医疗风险较以前增加,许多实习医院不敢放手,一些常见的技能训练和操作大大减少,往往是带教老师做示范的多,而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少,这样就限制了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因此,可以考虑成立教学综合诊室,明确告知病人是实习生操作,但有高年资医师带教,使用的是一流的材料、设备,医疗质量是有保证的,且实行口腔内科、修复科、外科一条龙服务,避免病人多次排队等候等一系列人性化服务,同时实行大幅度优惠收费政策,吸引病人到教学综合诊室就诊。最后,以教学改革为引导,深化医院教学的内涵建设,提升实习教学质量。学院鼓励教师申报市级、校级和院级教改项目,对临床实习教学不断地创新,对教学工作不断地进行深入研究。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对教学意识强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均有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口腔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口腔医学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医学生在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的同时,应该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加强口腔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4]。大学阶段是学生思想的定型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开始形成,因此受外界的因素影响较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口腔医学生也会受到拜金主义的影响,有些学生会盘算回报的多少,有些甚至以薪资高低作为择业的唯一标准。这种价值观一旦养成就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在口腔医学生实习教学中要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救死扶伤的医学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热爱口腔医学事业,理解病人。医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对象是病人,是人与人之间的配合和交流。作为医务工作者,不仅要解除患者肉体上的病痛还要懂得对他们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开导和安慰。因此在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应该培养医患沟通和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的同时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懂得做人的道理和培养人际交流能力。

篇3

    循证医学教育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有着显着的不同,是对传统医学教育的补充与发展,也是促进传统医学自身进步的一种推动力。在传统医学传承经典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循证医学教育倡导独立、严谨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医学生在面对临床问题时如何获取资料、科学评价资料以及综合分析资料,以获取有价值的结论应用于临床。

    我国的口腔颌面外科教育重要的一环就是临床研究生的培养,临床研究生在经过本科阶段对医学基础课程及口腔医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后,在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接受专科培养与训练,以达到合格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的要求,这也是医学本科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一环。继续医学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循证医学本身就是对继续医学教育甚至终身医学教育的一种实践。随着网络资源的发展,获取全世界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已越来越容易,而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寻找我们所需要的最可靠的证据是所有医学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在临床研究生阶段,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循证医学的重要性,掌握实践循证医学的技能,必然能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也能具有不断更新自我知识系统的能力,进而提高医疗实践效率,这也是实现医学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尝试。

    2实施方法

    2.1对象以已经完成本科阶段临床医学教育及实践课程,在本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实习的临床研究生为主,也含一些低年资住院医师以及进修医师。

    2.2准备学生需在研究生基础课程中学习“医学文献检索”、“统计学”以及“循证医学”等相关课程,要求掌握国内外医学科学文献的检索与评价,掌握常用的统计学方法以及应用情景,掌握循证医学概念、特征以及对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掌握随机对照试验的应用方法以及对其结论的评估方法。由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所有教师集体讨论,确定临床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并整理成册。

    2.3实施方法带教教师将在讲授、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过程中遇到的具体病例,结合之前总结出来的临床问题,向临床研究生提出相应的待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循证医学研究。通过文献检索系统搜集相关的临床研究证据,并对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实用性进行评价,筛选出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循证医学标准对研究资料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并总结得出确切结论,以指导临床问题的解决。

    2.4效果评价通过对临床问题解决的效果评价,总结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将结论整理成论文,最终达到提高自身学术水平以及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3重要意义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临床医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我国的现代口腔颌面外科具有大而全的特点,包含内容丰富,实践性强。长期以来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教育模式是知识经验型教育,临床研究生成为了被动的接受型学习者,带教教师只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并根据自身经验补充部分最新进展的内容。在医学科学发展迅猛的今天,随着人民群众对医疗质量要求的提高,这种“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显露其弊端:教学内容相对于学科发展前沿显得滞后,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培养临床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过分偏重手术技巧的学习,而未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难以将最新的临床科学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实践性科学,与其他基础医学不同,临床研究生面对的是在社会层次、疾病阶段、身心情况均不同的个体患者,如果仅仅从课本或者临床教师的经验上传承学习,势必造成学科发展的停滞,最终影响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篇4

关键词:口腔医学;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188-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时代赋予我们的教育和学校以新的使命和丰富的内涵,也提供了前所未有变革和挑战。在这个复杂多变和富有挑战性的时代,加强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是大势所趋。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学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能迅速适应多元文化和能在任意平台上进行无障碍沟通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全球化作为21世纪最显著的标志,其内涵已远远超出经济的范畴,而必将引起包括研究生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变革。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际上已经开始探索各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活动。近年来,我国高校更是积极开拓与国外高校的教育合作,中外联合培养办学促进了当今高等教育发展并加强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外联合培养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管理经验,并促进师资水平的提高。由于中外联合培养尚无统一的模式可循,并且根据各高校合作办学的具体情况不同,中外联合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我国口腔医学教育作为生物医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有其生物医学的属性,又与现代科技紧密相连。对比国外的牙学院而言,其特点是首先要进行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培训,在此基础上载进行口腔专业的培训,使得口腔医学的毕业生既有大医学的基础又有临床医学的背景,讲究得是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一特点的存在,必然对口腔医学专业的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提出了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要求。

本文立足于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的一般模式,重点关注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优势、区别,遇到的问题以及获得的启示。

一、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的内涵及目的

研究生国际中外培养模式,一般指的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根据双方或多方的人才或师资、设备优势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一种模式。这种合作的方式通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中、外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所开展的教育活动;第二类是采取“项目”形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三类是中国教育机构没有实质性引进外国教育资源,仅以互认学分的方式与外国教育机构开展学生交流活动[1]。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部分联合培养的研究生“送出去”,即先在国内学习一段时间再送至外方院校继续深入学习,取得学分或者学位。另一部分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则是“留下来”即在国内学习,但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培养模式,并有外方教师授课。

这一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在教育领域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其主要目的如下:

1.以“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人才培养是学校的第一要务,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学生。因此,我们关注研究生为主要目标的方方面面的国际合作,将人才培养放在国际坐标系中思考定位,使培养出的学生具备适应国际竞争的能力,懂得国际竞争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新形势下的一代“骨干”之才。

2.中外联合培养能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有益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加快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促进中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加中国教育供给的多样化,进一步满足社会重大需求,热点需求,国际化需求,力争提供高水平、与国际接轨的教育资源与服务[2]。

二、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的优势和不足

在二十年来,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仍然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之中,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国际合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尤其是近两年来,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的国家公派项目,以及各大高校与国外著名高校的自主合作项目都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充分说明了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采用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国外的研究生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是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上,教师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开发其创造力和学习潜力。而且,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讨论,课堂上讨论形式将会明显增多,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国外的教材含有大量案例以及一些需要学生深入实践调查的课题,这些课题的完成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从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2.有利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实施,可以引进新的专业学科和原版教材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相流动、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加快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3.有利于国际人才的培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熟练掌握先进理论和专业技能、并且了解其他国家国情、法律和文化的高级人才。中外联合培养模式都是培养这种人才的有效途径[3]。

然而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目前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善的地方,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相关法律政策的滞后[4].

改革开放以来,原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就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合中外有关管理办法规定,与1993年6月30日下发了《关于境外机构和个人来华合作办学问题的通知》,对中外合作教育作了充分肯定,并对合作办学的范围、类别、主体、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原则做出相应的规定。1993年下半年,原国家教委开始着手拟定《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经过一年多时间上下讨论反复修改,最后形成了《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并于1995年1月26日正式颁布实施,就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和必要性应遵循的原则、合作办学的范围、主体及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度、办学机构的领导体制、发放证书及外国文凭、学位授予等问题都作出明确的规定。从《通知》到《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都是中外合作办学出现问题后才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缺乏前瞻性和全局性。直到2003年9月1日才颁布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它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对于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条例》的内容多是原则性的,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与管理上随意性大,缺乏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指导。这说明我国教育的立法相对滞后,并且执法落后于立法,在实际操作中外联合培养的过程中,不断遇到中外双方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情况。

二是相关评估机构和评估体系的缺失。

由于政策和法律的落后,有关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的评估方式也存在欠缺。对高等学校中的中外合作办学的评估,目前只有针对“对授予境外学位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于2004年对授予境外学位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机构下发了《关于2004年对授予境外学位合作办学项目进行合格评估报送材料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合作办学单位首先提出申请,然后专家组对评估对象将采取审阅材料、结合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评估。而对于现在普遍的“2+1“、“1+1”(境内几年学习加境外几年学习,授予境外学位)模式,并没有涉及。但是,事实上,在目前的高等学校中中外合作办学授予学位的比例只是一小部分。如何对于大部分的合作办学进行审批后的后续监管、评估还是一个空白。由此可见,目前对于研究生培养中的中外联合培养工作的评估还是处于准备阶段。

三是在培养过程中的文化交流的冲突对研究生德育的影响[5]。

由于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相互碰撞、矛盾与融合成为必然,在联合培养的过程中更是如此。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外联合培养开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并培养优秀的爱国主义人才。因此在中外联合办学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在有选择地吸收借鉴国外德育的优秀之处,提高我们的德育质量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照搬,应客观分析和采用。

三、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和启示

1.口腔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但是目前我们的联合培养多局限于理论方面,即学生在国外接受的是科研方面的培养,较少进入临床领域。但想要获得口腔医学研究的长足发展,仅仅只有受理论方面的培训的研究生是不够的,应该在与国外院校的协商中,争取更多临床项目的联合培养。

2.在中外联合培养中,语言是重要的工具也是障碍,尤其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对于医学而言,其相关的词汇,无论是在哪种语言中都十分复杂,这对于参与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我们依然要坚持发展口腔专业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支持下,一大批掌握口腔医学国际先进理论和技术的人才将近进一步推动我国口腔医学事业。

参考文献:

[1]杨金丽,李怀祖,汪应洛.开展中外联合办学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3,(4):41-42.

[2]殷琪,李宇红.扩大中外合作办学促进学生国际培养[J].合作与交流,2006,(2):35-36.

[3]马方来.国际联合培养学生就业优势分析[J].高校研究与评估,2007,(9):33-34.

篇5

我们对新疆医科大学2009级口腔医学本科生三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共计2个班,76人,多数学生未选修过循证医学。。尽管网络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仅有9.21%的学生每天利用网络学习约为1小时,这说明学生对医学网络资源的利用还很有限。尽管76.32%学生对循证医学有所了解,但是只有6.58%的学生认识到大样本、随机、多中心研究的文献才最具有权威性,说明学生缺乏循证医学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缺乏对循证医学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故在遇到问题时还是以参考教科书和请教老师为主,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较少。多数学生在上网查阅资料时,选择百度、谷歌等一般搜索引擎的较多,而选择使用图书馆网络、PubMed、循证医学网站等的学生很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①大学可供使用的网络资源有限,如计算机数量与学生总数不匹配;②医学生课业繁重,文献检索时间有限;③对循证医学不理解,缺乏文献检索的知识和技术。所以在进行实验教学前,要向学生介绍循证医学的理念和原则,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传统医学教育的缺陷和循证医学理念的先进性。医学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生使用的教科书知识往往滞后,因此作为医学教师,应该不断更新知识,向学生介绍常用的医学网站,如何有效地查阅相关文献,如何筛选证据,通过循证医学知识的训练,使他们开始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

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采用PBL教学方式,每6个学生为一组,教师协助学生提出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实施循证医学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比如在涎腺肿瘤实验教学中,黏液表皮样癌病理诊断依据有哪些。根据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包括实验室的大体标本、HE切片、教科书、参考书、图书馆文献数据库等,学生检索后总结如下:涎腺的黏液表皮样癌在大、小涎腺均可发生,大体上表现为一个边界相对不清楚的肿物,显微镜下的特征正如其命名,有3种细胞包括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分化程度高者多表现为囊性变,黏液细胞所占比例高,分化程度低者多表现为实性,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比例高,以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表现为主者,应该和鳞状细胞癌、腺泡细胞癌相鉴别。黏液表皮样癌位于黏膜下,与黏膜不相连,这也说明肿瘤并不是起源于黏膜的上皮细胞,而是起源于涎腺。作为恶性肿瘤,显微镜下最重要的特征是其向周围组织呈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行为,故边界不清楚。儿童的涎腺恶性肿瘤类型以黏液表皮样癌多见。

循证医学和PBL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遵循循证医学思维,两者互相结合,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PBL教学模式是在一个问题之下把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链接起来,知识的系统性好,同时运用循证医学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方法关,有益于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这样的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学活知识,不断思考,深入探讨,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结合循证医学方法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等方面具有较大优越性。

尽管PBL教学结合循证医学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是在实施过程存在一些问题:①这种教学法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本学科的知识,还要有相关学科的知识,这就对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定期学习、更新知识,这对于不少理论教学和临床病理科分离的院校来讲,实在很难克服[2];②学生还没有临床经验,可能无法提出问题,很多时候还是需要教师的协助和引导;③这样的教学法不适合大班授课,如果真正普及这样的教学法,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综上所述,PBL教学结合循证医学思维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性,提高他们查阅文献的能力,践行终身教育理念,为培养合格的口腔医学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史永华美力班·吐尔逊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篇6

1.1教学内容的整合

教学团队中相关学科教师共同参与教案设计。教案以临床病例的形式进行整合,循序渐进地将下颌第一磨牙深龋病例所涉及的不同学科知识逐一展开。教学内容涵盖了口腔基础医学部分和口腔临床医学部分,基础部分着重复习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和口腔材料学中的相关内容;临床部分则包括口腔内科学中窝洞充填及口腔修复学中嵌体修复的理论讲授与技能训练。

1.2教学时序的安排

该教学模块共15学时,依据临床疾病的诊疗程序与教学便利整合为3个单元,每个单元5学时(为整个半天),间隔约1周,以便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消化。第一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口腔内科学为主,涉及下颌第一磨牙的牙体解剖特点,深龋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病理机制,深龋的充填治疗原则与方法,充填所用材料。教师讲授及操作示教约2学时,学生进行龋病的充填治疗实验操作3学时。第二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口腔修复学为主,涉及嵌体的适应证、修复原则和制备方法,嵌体材料的选择。教师讲授及操作示教约2学时,其余3学时为学生嵌体洞型预备与蜡型制作的实验操作。第三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为深龋治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充填治疗及嵌体修复的临床并发证等。采用小组辩论模式,教师做引导,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对充填治疗和嵌体修复的优缺点进行比较,讨论不预设答案,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与评价。目的是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科学分析和小组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临床思维方法。

1.3教学方法的组合

教学设计中涉及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前自学,理论授课,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网络教学等,可在不同阶段单独或组合应用。自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但需要教师提供指导。课前一周将该教学模块的大纲提要发给学生,明确教学重点及目标,并提供参考书目、教学幻灯片、相关文献等辅助资料,要求学生就相关内容进行自学,使其建立“深龋治疗”的初步知识框架。自学过程依托了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口腔修复学和口腔内科学精品课程教学网站这一教学平台,提高了自学效率。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可系统而快捷地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实验操作能掌握基本技能,二者仍是本教学模块中主要的教学方法,不可或缺。在前两个教学单元中,教师先用患龋的离体牙进行理论讲解,再利用仿真头模的情景化教学,进行充填治疗和嵌体修复的实验操作,既节约了教学时数,又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团队协作学习是第三教学单元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小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5名学生一组,合作分工,检索文献,分析综合,最后形成小组结论;辩论则是对立双方通过搜集的论据,以辩证的思维来论证己方的合理性与他方的缺陷,以此不断加深理解,并最终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习惯。

1.4考核手段

教学考核是评价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主要考查学生对各项技能及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考核在整个教学模块教学结束后进行,包括理论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理论考核主要通过试卷考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临床技能考核则是针对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问卷调查则就该课程模式与传统课程模式的优劣对比进行调查。

2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核平均成绩为97分,临床技能考核(充填治疗和嵌体修复)平均成绩为87分;对照组理论考核平均成绩为88分,临床技能考核平均成绩为86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有显著性,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无显著性。问卷调查显示,85%的实验组学生喜欢模块化课程模式,认为该模式更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目的性比较明确,教学形式比较活泼,理论与实践联系较为紧密。而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的缺点是花费时间太多,干扰了技能操作训练的专注性,由于缺乏临床经历,所以无法进行深入的专业讨论。

3讨论

模块化口腔医学教学模式在遵循口腔医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基于问题的课程模式的优势———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具有以下特点。

3.1符合口腔医学教学规律

该教学模式以具体问题为切入点,通过一个问题的解决步骤———探求原因、发现机制、确定解决方案及临床操作等,使知识点逐步展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索知识。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将原先独立而割裂的不同学科知识点组合到一起,强化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该专题建立了系统而直观的认识,既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临床诊疗思维的养成规律。但该教学模式局限于临床问题,缺乏学科的整体框架。

3.2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包括创新能力,如知识更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而后者正是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的重点。该教学模式通过引导、激励和鞭策等手段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课程开始前,提供相应的教学提纲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文献的收集整理、资料的综合归纳,以此培养学生自我更新能力;通过具体问题的提出、小组内合作与小组间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团队意识;通过考核施加一定的学习压力,强化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但是,该模式耗时较多,学生在对该学科尚无基本认识的前提下,对于专题的重点以及文献结论的可靠性等不易把握,因此教师在前期的教学设计及准备工作中应进一步细化自学提纲和进行专业指导。

3.3创新教学模块设计

课程模块的设计是整个教学改革的核心,对于有代表性的临床问题的选择,不同学科知识点的整合,教学模块实施的细则等,均需要学院在学期开始前进行详细而周密的规划。一般而言,对于临床常见病、重点个论,特别是合并有实验操作的具体章节,只要有显著的学科交叉特点,就符合模块化教学设计的要求。例如本研究选取了深龋充填治疗和嵌体修复,既有相对独立的知识要点和技能要求,又有较强关联性的内容。创新之处就在于充分融合了基础与临床,涵盖了理论与技能。

3.4促进教学团队的建设

篇7

【关键词】临床路径教学法 导师责任制 口腔颌面外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B-0025-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生毕业后在经认定的医院接受以提高临床诊疗能力为主的培训,是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培训合格的住院医师,让他们按照规范、统一的标准进行诊疗工作。口腔颌面外科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口腔二级学科,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分类复杂、治疗方案多样、临床操作要求精细等。住院医师刚进入临床中,容易出现治疗方案选择不恰当、临床操作不达标、培训目的不明确等问题。当他们轮转到口腔颌面外科开始临床工作时,因工作量大、操作要求高、诊疗经验不足、理论与实际掌握不充分等原因,造成诊疗错误的概率增大。

R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指以临床诊疗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为指导,针对某一疾病或病种制定的一套标准化治疗程序和模式,是一个有关治疗、护理、康复、检验检测等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临床路径教学法”就是以临床路径为教学平台对医学生实施教学的方法。该教学方法对住院医师获取系统的现代医学知识,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接受全新的单病种质量效益型管理模式有着重要的作用。导师责任制(Tutorial system)又称为个别辅导制,导师分配到相应数量的学生,针对性的培训,因材施教,在培训期间由导师对所带教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其基础是导师和学生双方互动合作,其核心为关注和激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其目的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积极探索的能力。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口腔科从 2013 年起将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引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使住院医师的出科考核、教学满意度、临床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等得以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实施方法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2013 年 7 月―2016 年 8 月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轮转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共计 20 人,随机分为 2 组,每组 10 人。实验组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对照组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传统模式教学。分组的带教老师均为高年资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拥有较好的临床教学经验,规培生轮转时间均为 12 周 。

(二)方法。实验组:根据规定的《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四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制定相应临床路径表单。由一名导师与一名住院医师组成“一对一”的师生关系,进行导师责任制管理。导师由科室主任和教学小组讨论后选出,要求有丰富的带教经验、扎实的医学基础、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医德。导师要按照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的要求及相应病种临床路径治疗方案,协助住院医师制订相应学习计划,监督其完成在口腔颌面外科轮转学习,使其能熟练掌握常见病种的诊治,并指导科研资料查阅、论文翻译、实验数据分析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同时指导学生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颌骨囊肿为例,实验组首先由导师预先向轮转医师提供1份颌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路径治疗表单,根据临床路径所设定颌骨囊肿患者检查诊断固定流程开展渐进性提问,如:颌骨囊肿早期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查体需要注意什么?诊断相关的主要辅助检查有哪些?诊断是否明确?如何与其他疾病鉴别?治疗方案如何选择?出现并发症如何处理?后续医嘱如何?等等。第二,住院医师熟悉颌骨囊肿的临床路径表单后,询问病史查体,了解病患个体实际疾病过程,查找资料,根据预留问题寻找答案。第三,治疗方案讨论,住院医师按照预留问题向导师汇报,导师按照路径方向指导、补充和纠正。第四,由导师指导住院医师按临床路径完成病例临床治疗,以及相应科研课题资料收集、分析,导师最后进行总结。

对照组:按照《广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文件汇编》要求,根据《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四版)》教材为基础,住院医师学习,带教老师讲解形式进行。

(三)考核方式。轮转期满后进行出科考试及两种培训方式效果满意度问卷调查。出科考试以《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四版)》为基础,分为理论笔试(40 分)、基本操作(30 分)及病例分析(30 分)三部分,总分为 100 分。以上两组学员考试及调查均由未参加本期教学的同一个老师进行。

(四)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出科考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问卷调查结果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 P

二、结果

(一)两组医师出科考试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理论笔试、基本操作、病例分析及综合总分成绩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二)学员对两种培训方式效果满意度调查。实验组在教师授课满意度、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表达能力、学习兴趣、个体化治疗方面均较传统教学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一)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规范教学流程,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诊疗水平。临床路径的产生,是医疗人员在对某种疾病进行大量的病例诊治及分析后,按照严格次序制订的规范化诊疗计划,该诊疗过程在日常诊治中可达到最佳效果。根据临床路径的诊疗过程进行疾病诊治,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临床路径教学法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老师住院医师日常出现的问题被针对性教学,规范了老师的教学行为。临床路径表单使带教老师清楚地知道哪些内容需要重点讲解,哪些操作可以“放手不放眼”,哪些操作需要亲自介入,既让住院医师获得充足的临床操作经验,又保证了治疗质量。但临床路径教学法也有缺点,临床上只有部分疾病实施了临床路径,临床路径适合单一的,或者较简单的病例,对于涉及多系统的疾病,由于其临床进展复杂多样、易变异等原因,这些复杂的疾病还未建立起标准的路径。即使执行临床路径的疾病个体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变异性。因此,单纯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二)应用导师责任制有利于住院医师建立临床思维模式,培养其独立分析能力。导师责任制是指通过严格考核和观察后,结合该医师的职称及教学水平,选出高质量的导师,并对其分配相应数量的规培生,由导师针对固定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法以师生双方合作互动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科研探索精神。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实行导师责任制,导师的责任感被提高了,导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被发挥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在导师的指导和督促下,学员能独立思考,灵活应变,积极探索新治疗方案,不仅更加系统的巩固理论知识,又能解决临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尤其是针对口腔颌面外科的一些疑难病例,通过导师针对性指导,规培生自行查找解决方案,再由老师修改并使用,在住院医师进入临床的初期阶段至关重要。但导师责任制也存在着导师个体技术水平的差异、治疗程序和方法的不同而导致治疗结果差异等问题。

(三)临床路径教学法与导师责任制相结合,取长补短,使规范化培训更有成效。由于临床路径教学法和导师责任制教学各有优缺点,我们为了寻找更好的规范化培训方法,将两者结合起来,应用到对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可以扬长补短,互相促进,既解决了临床路径教学法范围小,不灵活的困境,又规范了导师责任制灵活度大,治疗标准不够统一的难题。在本次试验中,表 1 显示,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组考核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表 2 也显示,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组在教学满意度、临床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学习兴趣、个体化治疗等方面优于传统教学组,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路径教学法与导师责任制相结合是一种高效的规范化培训方法。

总之,临床路径教学法与导师责任制相结合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方式,对培养高素质、专业性强的口腔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口腔医学实施临床路径教学法与导师责任制相结合规范化培训模式时间尚短,在制度建设、人员管理及教学流程等方面尚需不断探索和完善,对该方法长远实施效果仍需不断科学评估及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1]朱红,丁胜,周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院管理,2008(25)

[2]唐国瑶,陈建俞.我国住院t师培训制度的历史演变[J].医学育探索,2006(2)

[3]彭明强.临床路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Chin,Evid-based Med,2012(6)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16707)

篇8

由于我院是医、教、研结合的专科医院,学院没有设置专职的带教教师,目前实习生带教工作均由临床医生承担,除教学和临床任务外,每年还需要完成一定量的科研任务,临床和科研的压力对带教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一方面,繁重的临床和科研任务可能会造成带教教师精力的分散,临床带教工作费时费力责任大,但带教的教学效果却没有被纳入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而像科研能力却成为考核的主要标准,这使得一些教师产生了敷衍和应付的工作态度,把带教视为一个简单任务,不认真备课和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操作病例,并最终导致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不够。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考研”占据了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一些学生认为考取研究生比实习要重要,临床操作只要出科考试合格就行,在临床实习中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极大的影响了临床实习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患者的法律意识逐年增强,这也给临床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患者会不满甚至拒绝实习生为其诊疗,这也间接造成了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培养不够、看得多动得少的局面。

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培养质量的具体措施

2.1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是临床教学改革和培养高素质临床医生的基本保证,随着我院的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每年都有新的年轻教师承担理论和临床的教学任务,为了更好适应从临床医生到临床教师身份的转变,适应从自我学习到教书育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转变,承担临床和理论的教学任务,我院也在逐年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临床操作的独立性较高,口腔医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综合医疗、器械、技工、审美等多方面的实践能力,院系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任务,先由各个科室推荐授课教师,然后经院系对所推荐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和资质的审查,审查合格后方能确定。我院挑选的临床带教老师一般要求从事临床工作2~3年的住院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者优先,同时还应有较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医风医德高尚,责任心强,富有敬业精神。带教教师在授课前严格执行试讲制度,试讲过程中学院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进行指导点评,试讲通过后方可进行授课活动。各教研室定期备课,在每个实习周期开始前首先由科室或教研室组织有经验的高年资教师进行临床带教的示教,对青年教师进行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的传、帮、带,同时学院定期组织有临床经验的医生开展院内学术讲座,传授临床经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为保证临床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另外,教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与学的能动性,教学相长,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带教工作,具有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为人师表的工作态度,而且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应注重病史采集、口腔颌面部检查及各临床各学科基本功的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由易到难的为学生挑选合适的临床病例进行操作练习。另外,带教老师还应能把教学与实践结合,活学活用,把各学科的前沿知识、新技术、新观点带入实习教学中。实践表明,带教老师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是做好临床带教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我院正逐年强化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和范围,逐步纠正部分临床教师重医疗、轻教学、重科研的思想倾向,并把临床教学工作纳入优秀教师的评比范围。

2.2严格临床实践纪律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教育的最后阶段,是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树立医风医德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日后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实习阶段,学生既要巩固理论知识,又要不断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同时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医风医德[4]。学院要求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应学习医院有关医风医德的培训知识和医院各科室的规章制度,学习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和典型医疗纠纷案例,实习期间严格执行考勤和请假审批制度,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针对现在学生中的“就业热”和“考研热”等客观存在的问题,教育学生摆正实习与就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等问题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树立优良学风;教育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劳动纪律,科教办定期抽查学生的出勤率,了解实习情况,注意对实习学生的引导和管理,及时与学生沟通,尽力帮助解决实习期间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减少对临床实习质量的影响。

2.3明确教学实践目标和任务在我校近日印发的《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实践教学管理规定》中明确了我校临床实践教学总体目标要求、主要环节工作任务、学生考核评价办法,首次提出开展“早期接触临床”、“实习前临床技能综合培训”、“毕业回归综合训练”等环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完善了课程见习、毕业实习等教学过程管理措施。还引入了迷你临床评估(Mini-CEX)、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客观结构化考核(OSCE)等方式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加强医学生“三基三严”培养训练,构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另外,学校今年组织各学院师资力量重新对各学科教学大纲进行制定,口腔医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对各主要临床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大纲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修订和完善,以新的教学大纲指导规范临床实践教学。

2.4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对临床实践教学考核的评价包括对带教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学生完成实践教学目标的评价这两方面。其中,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促进教师达到教师基本素质和教师职责的必要手段,其内容主要包括考核教师的思想政治表现、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和教学工作量等。而在学生实习期内,则由各教研室定期组织实习学生进行典型病例讨论,科室轮转之前进行出科考试,由带教老师和科室主任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进行点评;实习期满后再由学院统一组织综合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并计入总成绩。通过各级考核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总结自己的收获,发现自己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篇9

在教学评价体系上,教师评价体系不能有效检验实验教学质量,学生考评体系也不能有效考查学生临床操作技术水平。在教学管理上,实验教学管理主体的权威性和统一性趋弱,实验室建设缺乏系统、连续、长期建设规划[4]。

1.1教学资源的整合不足

由于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不足,其教学经费来源有限,投入也往往是不足的,导致实验仪器陈旧,技术含量低,缺少运行维护费用而闲置,实验室开放力度不高等问题。同时由于仪器使用、管理难易损坏,且口腔医学实验课实验器械种类多,管理不当易丢失,实验器材数量大,管理不当易浪费等原因,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也不高。

1.2教学队伍的建设不足

就专任教师而言,缺乏科研课题,没有稳定的科研方向和独立的科研实验室;缺乏进修经历,知识结构比较老化,缺乏将第一手科研成绩转化为课堂教学素材的能力,个别人存在边缘化的自卑感。对于实验技术人员,则存在整体素质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队伍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合理的金字塔形梯队,而是呈橄榄型,队伍稳定性差,高级实验技术人才相对缺乏等问题。由于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不高。

2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面对如今口腔医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创新与改革措施,培养出高水平的口腔医学人才。

2.1实验教学地位的转变明确

实验教学的相对独立性,使得实验教学由辅助转变为主体地位,这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口腔专业实验室设备条件对实验教学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实验操作模拟临床的程度,影响学生操作规范性和正确性,决定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教学效果[5],这就要求要加大对实验教学投入,完善基础建设,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包括教学内容、实验室功能开放等),提高实验室地位,为口腔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

2.2实验教学体系的完善

在教学理念上,我国5年制口腔医学本科教育采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前3年进行公共课和医学理论课的学习,后2年接受口腔医学专业培训,包括1年理论课和1年专业实习[6]。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割裂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针对这一现象,引入一体化教学(IntargeTeaching)的理念,即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形成理论教学、临床前训练、临床实习环环相扣的特色教学链[7],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会贯通,起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实现由传统的验证、认识型的内容占主导地位向结合创新的教学内容的转变。将传统验证、认知型实验与创新型实验结合,经典实验与科学前沿结合,基本实验方法与现代化实验方法结合。同时使实验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中,使得实验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在教学模式上,倡导由过去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病例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开展小班化教学鼓励学生间的合作、激励和督促,注重团队精神培养,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建立起客观、完备的评价体系。不光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考察,更加注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以专业技能为中心,创新能力为重点,以评促改,进一步深化改革。同时教学管理也要求更加科学、规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中心主任负责制。统筹安排实验教学,集中调度,明确规章制度,高度重视安全保障、安全运行

2.3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

口腔医学实验课实验器械种类多、数量大。在资源保管整理上,要求制定详细的实验教学资源管理细则,责任落实到人,细化设备与器材的使用登记制度,规范领用、借用、损坏、维修、赔偿、报废等程序。在资源利用方面,则要求购置论证充分、选型适宜,防止脱离实际需要。通过建立设备与器材的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设备进行评价,达到重组实验室,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目的。

2.4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篇10

Application Experience of Medical Aesthetics for Oral Cavity Repair/ZHANG Hua.//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3):143-145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edical aesthetics for oral cavity repair.Method:98 patients with dental porcelain dental restora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2 to October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method,4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repair method,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ntegrated into the aesthetic concept of oral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control group,after treatment for a period of 1 year of follow-up for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and the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after the resto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the incidence of root fracture,gingival inflammation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repair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mfortable rate,fair rate and uncomfortable rate of oral us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beautiful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unbeautiful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Oral cavity repair; Medical aesthetics; Application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Zhuhai District O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022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3.050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口腔修复的美观度也逐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腔修复美学研究范围一般为口颌系统的面下三分之一处,该处是人容貌美的重要组成部分[1]。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的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2]。本院为探讨口腔修复中医学美学的应用效果,以修复患者牙齿、制作烤瓷牙为例,对口腔修复中医学美学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牙齿烤瓷牙修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49例患者中,男23例,女26例,年龄19~73岁,平均(45.6±2.3)岁;对照组49例患者中,男24例,女25例,年龄20~75岁,平均(44.9±4.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均衡性检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患者牙体少部分保留,充填效果较差;(2)患者残根面位于牙龈下方2 mm;(3)患者牙根无松动症状;(4)患者牙根长度充足;(5)患者牙根有牙槽骨支撑;(6)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排除伴有根尖周感染症状的患者;(2)排除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3)排除牙槽骨吸收程度大于根长1/3的患者;(4)排除瘘管有分泌物的患者;(5)排除伴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6)排除哺乳期及妊娠期患者;(7)排除未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修复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常规修复治疗的基础上融入口腔修复医学美学理念,即在制作烤瓷牙时加强对牙体修复后光泽及色比度的重视,特别是对于伴有牙齿功能前牙缺损患者,不仅要加强对患者修复后咀嚼、发音功能的重视,同时还应加强对牙体稳固、坚实、美观及舒适度的重视。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并对两组患者修复后的功能性及美观度进行比较,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修复1年后根折、牙龈炎症的发生情况及对修复结果的满意情况。

1.4 评价标准

1.4.1 功能性 功能性主要是指以患者自我感知为依据,明确牙齿对咀嚼、发音等相关部位功能的影响度及佩戴的舒适度;(1)舒适:戴义齿不影响患者发音、咀嚼等功能;(2)尚可:佩戴义齿稍影响患者发音、咀嚼等功能,但不明显;(3)不舒适:戴义齿对患者的发音、咀嚼等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3]。

1.4.2 美观度 (1)美观:义齿美观、色泽等协调一致,且和自然牙齿无区别,不会对面部结构造成影响;(2)尚可:义齿和自然牙齿稍有区别,但不明显,不会对整体协调性造成明显影响;(3)不可:影响整体美观性及面部协调性[4]。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口腔使用功能性比较 两组患者的口腔使用舒适率、尚可率及不舒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功能性比较 例(%)

组别 舒适 尚可 不舒适

观察组(n=49) 43(87.8) 5(10.2) 1(2.0)

对照组(n=49) 42(85.7) 5(10.2) 2(4.1)

2.2 两组患者口腔美观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美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美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口腔美观度比较 例(%)

组别 美观 尚可 不可

观察组(n=49) 46(93.9) 3(6.1) 0

对照组(n=49) 35(71.4) 8(16.3) 6(12.2)

2.3 两组患者随访1年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49例患者在采用融入医学美学理念的方式进行口腔修复后仅1例患者发生根折现象,其发生率为2.0%;而对照组49例患者仅采用常规修复方式进行空腔修复,随访1年发现8例患者发生根折现象,其发生率为16.3%,6例患者出现牙龈炎症,其发生率为12.2%;观察组患者根折、牙龈炎症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对修复结果的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采用融入医学美学理念的方式进行口腔修复后其对修复颜色、功能、形态等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仅采用常规修复方式进行口腔修复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对修复结果的满意情况比较 %

组别 颜色满意度 功能满意度 形态满意度

观察组(n=49) 98.0(48/49) 95.9(47/49) 98.0(48/49)

对照组(n=49) 77.6(38/49) 83.7(41/49) 83.7(41/49)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美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在口腔修复过程中也逐渐加强了对美的要求,使单纯以治疗、修复为主的口腔修复工作逐渐向功能恢复及整体美观等目标转变,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学美学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将口腔修复医学有效地和美学进行了结合,从而对口腔修复医学的理论进行了丰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口腔修复医学的发展[5-7]。

口腔修复中医学美学主要是指在口腔修复制作过程中不仅要确保制作体造型设计要符合解剖学生理学原则和生理力学原则,促进患者咀嚼、发音等功能恢复,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美学价值,提高患者美观度[8-9]。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特别是在进行牙齿修复中更应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