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概论认知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酒店管理概论认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酒店管理概论认知

篇1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高等教育;酒店管理;质量提高

酒店管理概论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的设立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如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我国的酒店管理高等教育中,传统的酒店管理概论主要是一种以理论为授课基础的教学方式,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较少进入到该课程的整体教学计划之中。教学模式依旧停留在理论基础上,缺乏感性的认识,且学习目标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提升,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制约。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就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引入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机制的有机结合,丰富并提高该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质量,建立我国酒店业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寻找新型的酒店管理专业高等教育(下称“酒管高教”)的改革路径。

一、实践性教学在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中开展存在的障碍与问题

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管理学科。实践性教学在酒店管理的专业课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践性教学模式不但是酒店管理专业理论探索的重要内容,也是该专业教育关注的重点。酒店管理概论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基础性骨干课程,如何避免由于课堂教学过于理论化导致的学生学习兴趣低而影响授课效果,是目前我国酒店管理高教质量提升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实践性教学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逐渐被广泛认识,但如何把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和环节纳入到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难点。实践性教学在酒店管理概论整体结构中所占比重还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指引。传统方法中教学归教学,实践归实践,两者并未进行很好地融合,甚至时常被割裂开来。即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花费较多时间,但教学效果并未明显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由于实践性教学内容的随机性,反而影响到酒店管理概论理论教授进度的正常开展。主要有三个方面难点:一是酒管高教过于偏重理论教学而缺乏实践性教学;二是缺乏实践性教学对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综合作用的充分认识;三是很难对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性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二、实践性教学在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中的运用效果

(一)文献综述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尚没有完整且统一的定义,我国还缺乏深层次的比较研究[1],讨论较多的依然还是一种体验式教学模式。所谓体验式教学法,一些观点认为主要是指情境体验法、换位体验法、多媒体教学体验法[2]。也有看法是指游戏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学生讲课法[3],或认为体验式教学就是模拟现场法、户外拓展训练法、体验交流法、社会实践法[4]。关于体验式教学的作用和效果,有理论提出,以体验为理念进行的教学模式创新,可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教学的方法也可以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尤其是教学活动从“教”转向以“学”为中心[5]。虽然体验式教学模式是现有一种比较广泛的教学方法,但体验式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实质上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广义而言,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可以是酒店跟班顶岗的实习体验,或是课堂、实验室模拟酒店实验场景或是课堂酒店管理案例的分析等具有体验特征的教学方式。从狭义角度看,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就是一种在酒店实际岗位跟班顶岗的实习体验和学习的模式。这种实践性教学模式不但是酒店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不可分割的组成内容,而且学习效果上更加接近于实践的现实环节,所学的专业知识或技能可以较快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是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研究的酒店管理概论实践性教学模式主要是指狭义上在酒店不同岗位实习的学习和认知的过程。

(二)运用效果分析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重点课程酒店管理概论为研究内容,结合实践性教学方法,探索实践性教学模式在酒店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概论课程运用中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实践性教学对酒管高教促进作用。调查对象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4级和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这些学生曾在2016年至2017年广交易会期间在广州文华东方酒店、广州万豪国际大酒店(广州地区5星级豪华型酒店,具有综合的国际商务、旅游接待功能)不同岗位进行实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截至2017年10月15日,共收到有效反馈问卷38份,其中纸质问卷19份,电子问卷19份。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学生参与实践性教学集中在广州文华东方酒店(68.4%)和广州万豪国际大酒店(28.9%)。参加酒店实习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大二学年的第二学期(44.7%);其次是大三学年的第一学期(39.5%)。在调查受访的学生中,90.9%的学生肯定了酒店实习对提高酒店管理概论的理解和正面作用,并且认为酒店实习对酒店管理概论学习应用实践性教学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84.2%的学生认为他们参加酒店实习的目的是提高自身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水平。在询问学生关于酒店实习期间是否会为他们在酒店管理概论和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带来困难时,受访的学生反映并未如预想的那样突出。一个原因是有较大部分学生(39.5%)的实习是在大三学年上半学期进行的,即修完酒店管理概论之后,所以学生在该课程的理论学习上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但这并不说明现有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不会对酒店管理概论的理论学习带来干扰。例如,在询问酒店管理概论应该在实践性教学什么时间开设效果会更好时,大部分学生(60.5%)认为应该在酒店的实习期开始前开设,少数学生(13.2%)认为应该在酒店实习期间同时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加酒店实习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大二学年的下学期(44.7%),这个实习时间与酒店管理概论开设的学期重叠。作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环节,现有的酒店实习时间是否应该和酒店管理概论理论教学的时间分开来,避免酒店实习和课堂教学同时进行对教学整体计划可能带来影响,学生是否在该课程理论学习的完成后再参加酒店的实习会更加有效,这些都是酒店管理概论开设需要考虑和统筹安排的重要内容。目前,酒店作为实践性教学的主体,偏重需求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无法配合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计划的安排。由于校企之间的目标不一致,加上许多酒店仅仅将实习学生视为一种低成本劳动资源或旅游旺季的劳动力补给,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因不能适应环境而时常导致实习效果欠佳[1]。首先,酒店更多的是从自身管理和成本的角度出发,校企两者目标的差异导致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其次,酒店管理专业没有自身参与管理的实习型教学酒店,很难按教学计划统一安排酒店管理概论实践性教学的进度。为配合实践性教学计划并满足酒店对学生实习的要求,酒店管理专业在酒店管理概论的教学上不得不放弃正常的教学进度或降低课程教学上的理论要求。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难点突出反映在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有机结合上。如果酒店实习的实践性教学在酒店管理概论的同一学期开设,学生对实习选择的自主性、随机性以及校企合作酒店对实习学生选择可能存在的偏好性(例如要求学生的仪表、身高等),造成一部分学生可以参加酒店的实习,但无法进行正常的课堂理论学习;另一部分学生可以参加正常的课堂理论学习但又无法参加酒店的实习,导致酒店管理概论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冲突。

三、促进酒店管理概论实践性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打破酒管高教偏重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性教学的束缚

破除传统思想对实践性教学的束缚,加强实践性教学对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综合作用的认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目前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但只要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变,通过教育与实践不断完善实践性教学的各项机制和步骤,就可以找到一条符合实际的酒店管理专业高等教育改革之路。

(二)发挥好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方向保持一致

按我国酒管高教的现状,酒店管理专业大部分没有参与管理的教学型酒店。如何共建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依然是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许多酒店管理专业虽然都已建有自己的校企实习基地,但所起到的效果依然有限。探索发挥好现有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校企合作目标一致,是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三)完善酒店管理概论教学大纲与实践性教学计划

将酒店的实习时间统一安排在该课程修完之后进行。建议酒店管理概论统一安排酒店管理专业大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实践性教学计划安排在该课程完成后的一个较近时间进行,统一安排学生在酒店实习的时间为2周至4周。尽量避免因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间隔太长而影响该课程实践性教学效果。

(四)建立科学和全面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评估体系

实践性教学进入酒店管理概论面临的另一障碍即实践性教学效果不易评估。传统的实践性教学依然比较粗犷,没有统一的步骤、格式和评估标准。实践性教学在酒店管理概论中的效果,还没有完整的定量与定性的考核指标。酒管高教对酒店管理概论实践性教学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的认识或限制,这也导致该课程在实践性教学有关的教学环节中难于开展。

[参考文献]

[1]黄建伟,罗东霞.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国际比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2]田丽.论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9).

[3]许芳,王峥.体验式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探究与应用[J].河南农业,2008,(9).

篇2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01-01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须系统掌握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酒店基础理论课程对以“酒店认知模块———酒店岗位服务与管理能力阶段模块———拓展能力训练阶段模块”为框架的渐进式专业课程体系起到铺垫作用,对实现专业教学培养目标具有深远意义。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须以行业职业要求为纲,以学生特点为本,以学生反馈意见为切入口,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革新,利用实用性、国际化、年轻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实现课程目标。

一、酒店职业认知类课程

酒店职业认知类课程旨在使学生对酒店职业建立正确、全面、直观的印象和认识,拓展酒店视野,鼓励其勤于涉猎酒店知识和规划自身酒店职业生涯,为其在日后开设的以日常具体工作岗位为背景的课程学习起到良好铺垫作用。因此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安排上应摒弃纯粹的课堂理论灌输,可结合酒店一线指导教师开设讲座、酒店实地调研、资源搜集等方式开展课程,具体可按如下板块实施:(一)邀请合作酒店高管赴校做“酒店的企业文化、经营特色及机构设置”讲座。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直面酒店从业者并展开互动交流,能够容易把握酒店企业文化(如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形象文化、企业教育文化、企业礼仪文化、企业生活文化等)及酒店机构设置(如前厅部、宴会部、餐饮部、客房部等对客服务部门,公关部、采购部、人力资源部等后台部门的设置)等较为抽象的知识内容,从而从宏观意义上初步建立对酒店行业、企业相对系统、正确的认识;(二)邀请合作酒店高管赴校做“酒店主要部门岗位设置、工作任务及技能要求”主题讲座,使学生从微观意义上树立酒店职业工作知识、工作技能、工作规范的感性认知;(三)安排学生参观业内大型知名酒店,使学生实地感受参观酒店的企业文化,形象了解其所从属的类型酒店在选址、客源、建筑、设施、服务项目、服务水平、经营方式等方面的特点,熟悉一般酒店主要业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各主要部门的基本构成和功能,加深知识理解和记忆;(四)要求学生回顾课程所学,并查阅相关书籍、期刊杂志和网络百科全书、酒店网站等网络资源,制定酒店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为题创作论文。

二、酒店英语课程

酒店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酒店英语进行交际、完成工作任务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因此专业教学必须贯穿“场景真实”、“交流实用”、“用语纯正”的原则,教师应积极改进目前市面相关教材工作场景设置失实、用语刻板等方面的不足,融合自身相关生活工作经历和英语学习应用的经验,制定、采用适合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具体可参考如下安排:(一)课程内容依据酒店真实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场景划分为不同单元,并于每个单元设立新词释放、常用单句、常用对话及情景短剧扮演教学环节,从符合学生认知习惯的角度介绍、练习酒店英语表达;(二)注意结合教学内容,介绍西方文化和英语语言知识,夯实学生涉外交流基础知识;(三)在保证教学内容用语准确、纯正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引导和训练学生不拘泥于例句的束缚,灵活构思符合情景表达需要的用语,真正实现交流应用的课程教学目的。

三、世界酒店行业概况课程

世界酒店概况课程要使学生能够激发起学习酒店的兴趣、日后投身酒店工作的热情,能够搭建起整个世界酒店行业框架,学会分析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以有效地在今后指导酒店在企业拓展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工作。为实现课程目标,可就学生特点做如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一)设置实用性教学内容。摒弃依照以“酒店含义、酒店业的产生与发展、酒店的特点和分类、酒店等级制度、现代酒店发展趋势”为线索的传统课程知识介绍方式,将课程知识重心放置于更适应岗位工作知识要求的世界著名酒店集团介绍上,并采用任课教师引领和学生展示的方式,立体认知当今世界知名酒店集团,使学生养成独立分析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有效掌握专业重点知识;(二)积极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明确每节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重难点和相应解决方案,在此指导下在教材相关章节内容基础上,广泛融入中英文书籍、世界权威酒店组织网站、酒店行业权威中英文杂志(及网站)、酒店网站、网络百科全书等形式多样的拓展资料制作教案及教学课件(PPT);(三)充分运用各式资源增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网罗酒店图像(如真实的住店照片)、实物(如酒店宣传手册、会员申请表格、菜单、节日活动推介贺卡等)、酒店背景音乐、视频等各式各类材料,穿插当地酒店、西方文化、真实住店经历的介绍和讲述,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讲授内容更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四)“师生互动,以学施教,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中可设立学生展示单元,即每节课正式教学内容讲授前,邀请若干同学上台做小演讲,话题可涵盖酒店及酒店业的各方面,如可讲述关于酒店的新闻、见闻,或是对酒店职业、酒店管理、酒店管理教学的见解、意见和建议。

四、旅游知识课程

旅游业助推酒店业发展,因此要学好酒店管理专业,需从宏观了解旅游行业。旅游知识课程须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理解旅游基础知识对其专业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其对旅游事业的热爱,提高其旅游素养,积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基础。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包括旅游地分布、相关情况和风土人情知识,导游基本知识和工作概况,以及酒店、旅游企业消费者行为分析理论等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内外两个阵地,开展各式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教学主导,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延伸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一)采访调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于课外赴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访谈;(二)导游词设计和模拟导游大赛。学生在课前预先搜集关于指定景点的材料,依据相关导游词设计知识创作导游词,在课上按抽签顺序面向班级同学进行模拟导游,并于全体同学表演结束后以投票方式分别评选出最佳导游词设计和模拟导游奖项;(三)旅游基础知识问答竞赛。教师设置并公布旅游基础知识题库,学生事先通过复习教材、课堂笔记和搜集相关网络、书籍资源进行准备,于课堂相互竞赛答题,迅速巩固课程知识。综上所述,酒店基础理论课程是酒店从业者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是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石,是专业教学培养目标实现的首要环节。在专业四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剖析课程目标,发掘学生主动性,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方能产生良好的教学反响,奠定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分四个阶段,在四个阶段的教学中,我们都进行“课岗融合”的教学设计,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具体安排如下。

1.酒店整体认知阶段———课岗初步融合

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首次接触专业,大部分学生对专业不了解,也未接触过酒店,特别是高星级酒店。因此,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我们安排1至2天的专业教育,先由专业教师向学生介绍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情况,然后安排学生去星级酒店实地参观考察,认识酒店的各个岗位,了解酒店的工作环境,熟悉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让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有个直观印象。在第一学期的专业基础课程“酒店管理概论”、“饭店服务礼仪”的教学中,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安排学生去酒店现场实训教学,通过与酒店员工的沟通交流和现场参观进一步认识酒店,这阶段的教学是课岗初步融合的阶段。

2.专项技能训练阶段———课岗专项融合

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集中设置在第二、三、四学期,如专业核心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吧服务与经营”、“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些课程的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这阶段主要是分项训练学生的专项技能,以在校内实训室模拟酒店各岗位真实的工作环境训练为主,以校外实训基地真实工作环境训练为辅,两者相互促进,训练学生的岗位基本技能。在每一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先根据对应的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来选取实训教学内容,再设计相应的实训场景,根据每一场景的实际情况,或在校内仿真实训,或直接去校外基地酒店现场实训教学,在课程学习的学期期末一周或课程学完的寒、暑假,安排学生集中去酒店相应的岗位“顶岗”帮工,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技能,真正达到“课、岗”专项融合。

3.综合技能训练阶段———课岗深入融合

在第五学期我们安排了一个月的酒店综合技能训练,打破第二阶段的专项界限,根据酒店接待顾客的类型(如散客、团队、商务客人、会议客人等)设计一个个综合实训项目,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进行仿真实训及全真见习,在真实环境中训练综合业务能力。这是学校课程与酒店岗位的深入融合。

4.顶岗实习阶段———课岗全面融合

第五、六学期是学生毕业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以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综合技能强化,学生以酒店员工的身份进入不同岗位实习,实习完成后学生可留在实习单位就业。这一阶段学生可把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运用于酒店实际工作中,实现了学校课程与酒店岗位的全面融合。

二、酒店管理专业“课岗融合”教学的实施保障

1.完备的校内仿真实训室

“课岗融合”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酒店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这就需要校内有酒店实体或仿真实训室,能给学生创设真实或仿真的“岗位”。校内仿真实训室是学生在校内针对典型岗位任务进行模拟操作的重要场所,是“课岗融合”式教学得以实现的基础。学校应通过改造、扩建等手段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训室,如餐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前厅实训室、酒吧实训室等。

2.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

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课岗融合”式教学得以成功的保障。“课岗融合”的教学模式要求酒店为学校提供“现场教学”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践的岗位。学校必须联系一批符合专业要求,能保持长期稳定合作的酒店作为校外实训基地。

3.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课岗融合”式教学的实施还需要有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课程,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懂得酒店的基本操作技能。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平时也很少有时间参与社会实践,实践经验匮乏,很难胜任“课岗融合”式教学。因此,学校应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可选派教师利用假期和周末到酒店、餐饮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可以聘请酒店企业管理人员、优秀服务人员担任本专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开展专业讲座等。

4.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篇4

“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传统的酒店管理专业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普遍采用在校学习和实训两年半,然后校外实习半年的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偏离了学生认知规律,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需求脱节,专业办学条件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专业培养人才结果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

“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酒店行业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岗快”,直接适用于酒店服务与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我们根据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状况,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构建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流程,创建了“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期按照“1+0.5+l+0.5”模式分配,实现专业教学“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流程。

“1”――第一、第二学期在校内完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理论学习与专业基础实训;

“0.5”――第三学期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前往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认识性实习,全面了解酒店环境和酒店岗位工作职责;

“1”――第四、第五学期返校后,根据实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训;

“0.5”――第六学期学生再到酒店,进行毕业顶岗实习,为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和就业作准备。

“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同传统的酒店管理专业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体现”上: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专业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为酒店培养出了“成品型”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有利于实行“订单教育”;

3.体现了职业教育突出职业技术能力培养的特点,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讲求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

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人力资源保障。为此,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着手建立一支既深谙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理念,又懂得管理与服务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近几年来,我院从酒店行业先后聘请了数位一线管理人员来我院授课,引进了三位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专任教师;选派多名青年教师到知名旅游酒店进行实践操作技能进修。

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一批稳定的、高水平的实训、实习基地是“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硬件”保障。

几年来,我们建立和完善了中餐服务实训室、西餐服务实训室、酒店前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酒吧实训室、茶艺实训室、数字化语音实训室等11个校内实训室,制定了实训室管理办法及工作制度,健全了学生实训守则,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校内实训场所,保障了校内实训课程的顺利开展。

我们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有着十分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在经济和旅游发达地区依托管理理念先进的大型酒店集团和高星级酒店建立实习基地,依据这一指导思想,截至2005年12月,酒店管理专业先后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10家酒店(其中白金五星级酒店1家、五星级酒店4家、四星级酒店3家、三星级酒店2家)建立了稳定、运行良好、有保障机制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实习方案,共同完成实习指导工作。

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的合理、科学与否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我们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设计开设的课程时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学院的办学层次、办学条件、办学环境;第二,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第三,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第四,同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将“双证书、多证书”纳入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遵循“三个结合”(即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建立了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实训课、选修课构成的较为科学、合理、完整的课程体系。

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酒店营销学、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吧知识与技能、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

开设的专业技能实训课主要有服务技能训练综合实训、等级证书考核、中西餐制作、实习前教育、校外顶岗实习、校外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在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科目课程改革为基础,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如考虑到酒店康乐服务部门运作和岗位需求情况,取消了康乐服务与管理课程,将相关内容融入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中进行讲解;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增加酒店英语口语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服务技能训练的课时。

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我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力争将本专业的酒吧知识与技能等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使这些课程在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强调专业特色,突出教学改革,改进考试方法,使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教学方法改革。“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因材施教。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形式新颖、易于学生所接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倡导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强化专业技能培养,根据酒店服务认知规律,结合高职教育特点,酒店管理教研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托“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2002年创建了“四步法”教学模式,并于同年开始实施。

所谓“四步法”教学模式,其简洁表述就是“传授―示范―练习―纠正”。专业课堂教学就是一对一地操作、手把手地校正和反反复复地岗位训练,并适时加以现场点评。

“四步法”教学模式的四个阶段互为依托,或同步或交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学生动手演练是能否达到培养目标的关键阶段。学生每次走进实训室就像走进了酒店,实现了高度仿真的职业背景下的操作技能训练。实践证明,“四步法”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牢固地掌握标准操作技能规范,是一种非常适合高职学生实践教学的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四步法”教学模式已将近4年,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专业技能学习效率,提高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专业“双证书、多证书”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在院系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酒店管理专业依托“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从2001年7月起开始实旋“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成功:推动了专业“硬件”和“软件”的建立和完善,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建设;获得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好评,拓展了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的就业质量是衡量人才培养模式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酒店管理专业实施“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来,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近3年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绝大多数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并主要集中在四、五星级酒店工作。其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反映99%的毕业生能胜任工作,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敬业精神、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综合素质与能力、诚实守信等6个方面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优良率均达93%以上。目前我院多名毕业生都已成为中国酒店金钥匙的成员。

同时,“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酒店业的认可,并直接推动了“订单教育”,目前有多家全国知名酒店与我院签订长期定向(订单)培养协议。

当然,“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如学生实习结束后回到课堂不能很好地适应角色转换,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对酒店工作较为熟悉的情况,多采用启发式(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在酒店管理专业办学过程中,应当根据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状况,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构建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流程,才能更好地完善“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

篇5

关键词 图式理论 语言图式 背景知识 情感图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Schema in Teaching of Hotel English

CHU Qin

(Nanjing 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Hospitability, Nanjing, Jiangsu 211100)

AbstractBased on schema the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otel English,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apply schema theory into teaching of Hotel English from the following points: language;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and emotion. Therefore, the teaching effect will be improved.

Key wordsschema theory; language;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emotional schema

0 引言

随着国际商务会议在南京的频繁召开,酒店业又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2014年,借青奥会在南京的举行,长江三角洲地区将迎来酒店业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但与此同时,外国宾客的到来对酒店提供的服务水平与质量也将带来更大的挑战。在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任教经验以及国内外酒店培训的最新动态,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探讨酒店英语的教学模式。

1 图式理论的定义

“图式”一词作为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最早由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Immanuel Kant)在1789年提出,人的大脑中存在纯概念的东西,图式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20世纪3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Barlett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ing)中提出了图式理论,把图式理论用于讲述和追忆故事,认为图式是已有信息在大脑中的储存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已有信息对新信息进行重构并使其与已有信息相融合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Rumelhart)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将图式概念发展成一套完整的理论,认为图式是“人类头脑中存在的整体知识及有关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在形式框架上是在人的记忆中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和“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由此可见,图式是人们了解世界的基础,对感知世界和语言掌握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2 高职酒店英语课程的特点及教与学的现状

2.1 高职酒店英语课程的特点

酒店英语是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和旅游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实用性较强,但其难度系数比其它课程要低。该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前台、客房、餐饮及康乐服务等英语用语,强调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处理投诉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行业背景和应用文写作等知识,因此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酒店英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酒店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简称ESP),它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在酒店业服务及管理方面的英语会话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尽可能给学生创设前台、客房、餐饮等仿真酒店情境,设置大量的模拟实践,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学生酒店英语的运用能力。

2.2 高职酒店英语教与学的现状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普遍缺乏,很多从事公共基础英语教学的老师同时也从事酒店英语教学,工作任务繁重,且大部分没有酒店工作的经验。因此他们在教授酒店英语的时候,避免不了受公共英语课的影响,采用讲解语法、词汇、句型、分析篇章结构等传统的“填鸭式”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练对话的方式也仅是两人读、齐声读、男女生对读等枯燥、单一的操练方式;教师所提供的酒店背景知识主要源自网络,很难给学生充分的说服力。酒店英语是一门有着专门用途、体系成熟的职业英语,内容涵盖广泛,涉及酒店各部门的细节服务及管理,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所以学生刚开始接触时,兴趣盎然。但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加之教师很少采用适合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方式,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图式理论对酒店英语教学的启发。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来看,应达到两个目标:建立新的知识背景以及激活已存在的背景知识,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在具体的酒店英语教学中,酒店背景知识、酒店背景中使用的语言和交际技能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①

2.2.1 建构学生的酒店英语语言图式

酒店英语课程是培养学生从事酒店工作所需的实用英语技能。它的特点在于注重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我们学生在学习酒店英语的时候,除了掌握有关酒店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能巧妙地掌握酒店英语的专业词汇、术语及语言特点。如一些酒店行业术语,turn-down service开夜床服务、room service房内用膳、connecting room连接房、walk-in无预订的客人、no-show没有预先通知取消又无预期抵达的订房等,这些对初学酒店英语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同样,酒店英语的目的是为客人提供良好的服务,它的方式主要靠语言沟通,因此语言的使用及表达方式尤为重要,酒店英语常用的四大句型:“May I …?”,“Shall I …?”,“Would I …?”,“Could you…?”, 这些句型常用于询问客人相关信息或需求等,多采用委婉、礼貌、客气方式交谈。

2.2.2 激活学生酒店英语的背景知识

我院给酒店管理系和旅游英语系的学生开设的课程中,酒店英语的前导课程有酒店概论、前台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酒店专业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为酒店英语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将课程的一些相关背景知识与英语语言结合起来,才能算是完整的酒店英语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酒店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训练学生形成与学习材料有关的背景知识,增强其对所学内容的联想及理解。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提供机会帮助学生激活酒店背景知识,设法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式。

2.2.3 激发学生兴趣,建构情感图式

所谓情感图式,是指主体对某事较稳定、持久的态度体验。②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刚开始学习酒店英语积极性很高,很有新鲜感,做对话也比较积极。但一段时间后,学生对机械地操练失去了兴趣,这种情况阻碍了信息的输入,降低了信息加工有效性,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建情感图式的最好体现。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第一手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把实物、动静态图形、声音、文字等有机地组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声情交融的情境;同时进行网络开发,开设酒店英语网站,把补充材料、作业教学课件等资料到网上,学生也可以通过BBS交流学习上的问题,把课堂教学和课后的延伸活动结合起来。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情感图式并发挥作用,提高学习效果。

3 结论

在酒店英语教学中,图式理论有着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它不仅能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课堂上的主动性,积极调用大脑中的已知图式内容――酒店背景知识,填补新的图式,将语言和技能有效地结合,努力培养出能够熟练运用酒店英语知识,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酒店服务人才。

注释

篇6

1旅游管理专业介绍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方向主要有导游方向、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和酒店管理方向。旅游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有:管理学、现代服务业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旅游美学、旅行社管理、导游基础、导游实务、旅游法、旅游开发与规划、酒店管理概论、餐饮管理、前台与客房管理、旅游商务英语、会展管理、旅游项目策划、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礼仪等。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引进培养双师型教师,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加强开发建设校企合作下的实训基地,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以旅游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按照“订单式”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零适应期”下的“岗位技能递进式”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2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目标以及旅游经济发展需求,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宽口径+重应用”理念下,为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旅游人才;掌握经济学、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现代服务理念的旅游人才;加大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力度,培养能够在旅游景区、旅行社和酒店等企业工作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旅游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有极高要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要基于旅游经济发展需求,促进专业转型,加大对旅游专业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

3旅游管理专业“岗位技能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3.1实践教学具体模块设计

旅游管理专业以旅游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按照“订单式”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零适应期”下的“岗位技能递进式”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设计的不同层次岗位技能递进教学内容,将“基础岗位技能+专业岗位技能+综合岗位技能+企业顶岗实习”递进式融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旅游管理课程体系,加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推进旅游岗位技能递进实践教学,全面提升旅游专业人才岗位技能,实现旅游专业人才零距离就业。旅游管理专业“岗位技能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具体设计包括四层级“基础岗位技能+专业岗位技能+综合岗位技能+企业顶岗实习”(图1),其中,基础岗位技能实践教学是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入学初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认知和初步感受,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取旅游景区参观和旅行社考察等活动;专业岗位技能实践教学是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对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在校内形象训练室学习仪容仪态,并辅以导游、酒店服务体验等活动实践;综合岗位技能实践教学是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中间阶段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校内旅游综合训练室学习综合岗位技能,并配合旅游景区、旅行社和酒店等实训基地参与常规管理实习;企业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是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应用大学阶段所学知识,配合毕业实习到旅游景区、旅行社和酒店等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3.2实践教学内容组织安排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四大“岗位技能递进式”模块是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是结合不同阶段所学理论知识设计的不同实践教学内容,是对“基础岗位技能+专业岗位技能+综合岗位技能+企业顶岗实习”不同模块的组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笔者建议设计基础学习(入学专业教育、军训、计算机操作)、操作学习(仪容仪态、语言技能)的基础岗位技能项目,前厅服务管理、客房服务管理、餐饮服务管理、旅行社服务管理、旅游产品策划服务管理等分岗轮换的专业岗位技能项目,综合旅游企业战略管理实训、旅游市场营销实训、社会实践、旅游企业管理软件操作等综合实训的综合岗位技能项目,毕业实习的企业顶岗实习项目,具体的实践教学组织安排如表1所示,采取校内外结合实践教学方式,完成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任务。

3.3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实施

笔者认为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深入挖掘旅游管理专业课堂实训内容,充实实践教学项目。同时,应利用校园文化的软实力,以旅游社团为基点,倡导鼓励学生开展相关专业活动,以校园实战形式锻炼学生岗位技能。此外,在毕业之际,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还可以参加毕业实习,进行企业顶岗实习。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可以结合教学实际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企业基地。总之,在旅游管理专业“岗位技能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下,要结合“课堂实训+校园实战+社会实习”实践平台,推进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在旅游管理专业课堂实训中,教师应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讲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凝练提出课堂实训项目,切实提升学生实践岗位技能。基于旅游专业课堂实训,还可以设计旅游岗位技能大赛,充实扩展实践项目内容,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习,以课堂实训形式,要求学生以课件形式汇报实践报告,连接岗位技能,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灵活思维能力。在旅游管理专业校园实战中,可以教师为牵头,倡导鼓励学生成立旅游管理社团,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开展相关活动,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线,凝练旅游管理专业岗位技能训练项目,以校园实战形式演练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内容。如,旅游社团撰写的“城市游”旅游路线规划书,通过路线的规划、成本的控制、住宿的安排、特色活动设计等活动,让学生全程参与,通过校园实战平台,实践所学知识。社会实习是对课堂实训和校园实战的延伸,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之际,学生将走出校园,在未来职业规划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顶岗实习企业进行社会实习。高校应积极拓展社会实习实践平台,在校企合作机制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习活动,不仅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需求,也满足社会单位专业人才需求,向社会输送实践应用型人才。

4结论

篇7

关键词:大赛;实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改革

餐饮管理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本课程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的方案设计。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实训的实践教学方案环节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类。校内实训包括实战演练教学和情景教学;校外实习包括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构筑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大量采用参与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在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对象,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几年来,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实训的教学设计采取边实践、边研究、边探索的方法,对教学模式中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力培养方式、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法和管理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其教学设计主要特点包括:

1.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2.考核以“课业”为主要形式,成绩评定以“学生为中心”。

3.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

4.强调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学观和教学内容设计。

5.双语教学、用英语完成部分课业的同时,为同学开辟选修日语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一、实践教学的教学设计简介(教学条件)

1.确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依据

(1)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更是“零距离”上岗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2)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实用餐饮服务操作技能,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训、实践练习。

2.课程目标及设计思想(教学目标)

为了突出酒店服务基本技能,在全国大赛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主要考察学生对酒店主要岗位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创新以及基层管理能力。针对大赛、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及未来教学工作的实际要求,做出教学设计并实施,进行课程考核的开发和强化。

3.形式和方法的教学设计

(1)形式教学设计:为了检验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准备和参加由中国旅游协会、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主办的2009年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饭店服务)大赛和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契机,探索一条合理而标准的考核方式、方法。

(2)方法教学设计:制作了教学课件和音像资料,校内实训室模拟真实场景为同学进行为期2个月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校内教学内容包括礼仪礼貌、仪容仪表训练,饭店英语提高,中西餐、客房、调酒等主要岗位技能的强化训练。校外教学包括在酒店真实工作环境集中训练等工作。最后在酒店进行了集中的赛前和考前考核展示,然后实施参赛、考证及总结。

4.教学内容及体系方案设计

内容设计:实践联系理论,理论指导实践。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岗位群的工作为依据,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与实训,培养既有餐饮服务与管理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能满足高星级饭店餐饮业务的高级技术型人才。本课程包括理论课与实训课,采用模块式教学。总课时目前为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训教学包括10个项目40学时。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比例为1:1。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安排见表1:

表1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模块 理论课内容 理论课

学时 实训课内容 实训课

学时

第一章 餐饮服务与

管理概论 4 实训项目1:现场教学 4

第二章 餐饮服务与管理 8 实训项目2:托盘

实训项目3:餐巾折花

实训项目4:摆台

实训项目5:酒水服务

实训项目6:菜肴服务

实训项目7:撤换餐用具

实训项目8:点菜服务

实训项目9:点菜服务

实训项目10:点菜服务 2

2

10

6

6

4

2

2

2

第三章 宴会管理 4

第四章 菜单酒单管理 6

第五章 餐饮原料管理 4

第六章 餐饮酒吧管理 6

第七章 餐饮业的营销 4

第八章 餐饮成本费用控制 4

合计 40 40

实践课的内容设计紧扣工作过程需要和工作任务要求,与五星级酒店联合推行“全程产学交叉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习环节的管理,真正体现产学研横向互动。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反复融合形成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二、工学结合的大赛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设计(教学任务)

1.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实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校企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将学习与工作结合的思想深入到本课程的每一个环节,提炼能力需求―明确课程目标―构建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考核,在这些环节中“工学结合”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2.密切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著名酒店集团、品牌酒店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现课程共建。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全真环境下的教学实践活动,建立由企业、行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形成以“进阶式”素质培养、“模块化”技能训练、“仿真式”能力实践和“全真式”岗位体验相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突出能力培养,建立“教、学、做、验(考核)”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吸收国际通用的酒店职业培训技术,根据“告诉你、做给你看、跟我学、检查”(Tell you, Show you, Follow me, Check you)四步骤的学习规律建立教学内容传授,实物和多媒体演示,系统训练和模拟操作,以及项目测试和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的“教、学、做、验”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4.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任务驱动、项目引导为主线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案例教学、小组项目作业、多媒体教学、考核双达标制等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5.酒店及餐饮企业一线经理、领班督导、服务人员对应的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如图1所示)

图1 餐饮企业一线经理、领班督导、服务人员对应的岗位职业技能

三、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过程)

1.成立餐饮大赛管理项目课程开发小组,由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蔡洪胜、时永春;长富宫中心人力资源总监(原建国饭店餐饮部经理);中餐厅经理常青;北京调酒服务名师、北京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北京市旅游局人教处杨真组成。

2.课程考核设计与开发流程,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确定开发的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工作过程的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实训课程开发步骤

酒店专业2/3的教师来自于企业管理前沿,有着丰富的、实实在在的企业管理经验,这些教师的思想、知识与能力素质本身就具备了“工学结合”的特点,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将这些思想、知识与能力很好地融入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实训课程建设中。大胆探索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实训课程建设与考试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和细节重构,做到课程内容体现工作实际、课程教学服务专业培养,以此来设计课程大纲、教学基本要求、教案、讲课方式、考核实训实习环节及流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通过学生参加全国性的服务技能大赛,较好地完成校内准备、企业调研、真实环境岗位体验、技能提升的工学结合的项目教学工作;由旅游局专家、酒店经理和我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考评组,以参加大赛的标准为依据,开创一种全新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调研考核模式;实际参赛为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提供了非常有益的一次尝试。

创新点:校企服务技能培训―参加大赛考核实训效果―综合素养提升。

四、教学流程(教学资料)

1.实训实习

本课程现有中、西餐服务实训室、酒吧,确保了我校学生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践性教学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实施、教师指导方法与教学考试效果见表2。

表2课程实施、教师指导方法与教学效果

项目名称 组织形式 教师指导方法

餐饮服务基本技能 班级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 讲授、视频、演示

中餐、西餐、宴会服务 餐饮企业顶岗实习 顶岗、角色扮演

菜单设计 班级教学、项目教学 讲授、讨论、辅导

宴会策划 分组教学、现场教学 讲授、启发、辅导

餐饮管理系统 班级教学 讲授、演示、实践体验

本课程现有长富宫中心、万豪酒店、君悦酒店等综合实习基地12个,为学生服务性与基层管理性顶岗实习提供了全真的实践环境,教学效果良好。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合作,北京市多家国内外知名酒店已成为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已签订协议(见表3)。这些酒店为酒店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表3

号 实习基地名称 地点 建立时间 签订协议

时间

1 长富宫中心(五星级) 北京 2005年9月 2005年9月

2 京广中心(五星级) 北京 2005年11月 2005年11月

3 嘉里中心饭店(五星级) 北京 2006年9月 2006年9月

4 贵宾楼饭店(五星级) 北京 2006年9月 2006年9月

5 天坛饭店(四星级) 北京 2005年11月 2005年11月

6 亚洲大酒店(四星级) 北京 2006年9月 2006年9月

7 君悦酒店(五星级) 北京 2007年9月 2007年9月

8 万豪酒店(五星级) 北京 2007年9月 2007年9月

9 丽晶酒店(五星级) 北京 2007年9月 2007年9月

10 新闻大厦(五星级) 北京 2008年6月 2008年6月

11 万豪紫檀(五星级) 北京 2009年8月 2009年9月

12 柏悦酒店(五星级) 北京 2009年8月 2009年9月

2.短期培训

结合参赛和证书考试,酒店专业学生经过校内筹备,并在校外实习基地酒店进行短期集训,在短训中由酒店各部门经理、主管和我系专业教师指导,在酒店真实工作环境中集中训练,并在酒店中进行考核的模式,将被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3.考核内容与方法(项目评价)

(1)酒店顶岗实习,以学生小结和酒店鉴定作为考核方式并计入平时成绩。

(2)技能操作测试,由教师进行记录并计入平时成绩。

(3)课业由教师按课业标准进行评判,并计入平时成绩。

(4)课证融合,参加劳动局的职业资格证书取证考核,计入期末成绩。

五、结论(项目总结)

通过参赛和考证,对如何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引导和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考核实训效果,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养,对酒店专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考证有着良好的指导、借鉴和示范作用。也为其他专业开展技能大赛、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高职职业教育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赛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完成了一次真实的校内准备,在酒店内校企积极合作,工学有机结合的筹备,并且完成了邀请旅游局业内资深专家作为指导教师共同参赛,课程考核是由旅游局专家及酒店经理和我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考评组,以参加大赛的标准为依据,取得突破性的收获。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方案设计考核模式。

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实训考核方案设计,在酒店管理教学中得以运用。工作实践证明,通过找准餐饮、酒店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校企双方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探索了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迄今为止,本课程的校企合作已取得较好成果,和酒店企业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与企业联合办学实现了合作共赢。对学校则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使教学实践过程更趋于合理。

本课程教学考试设计的主要特色:

1.突出理论及能力培养

针对酒店业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2.职业性、过程化

教学全过程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内专业技能实训+校外四、五星级酒店顶岗实习+综合社会实践,让学生在较好的实践条件下学习,使学院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学生就业率为100%。

3.课证融合

根据酒店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根据职业岗位标准确定技能要点,实现学生技能与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纳入课程中,实施“双证书”,适应了行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需要。

4.真实参加大赛和考证的教学设计

通过真实参加大赛和考证的校内准备,在酒店内校企积极合作,工学有机结合的筹备,并且完成了邀请旅游局业内资深专家作为指导教师共同参赛,课程考核是由旅游局专家及酒店经理和我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考评组,以参加大赛和考证的标准为依据,取得突破性的收获。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调研考核模式。

六、结束语

通过参赛更加坚定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加快推进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加强校企合作与交流,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自然衔接,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际操作技能,兼有学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学生,是当前应用型高职高专教育办学特色和培养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强化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拓宽学生就业的渠道和增强就业竞争力,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推进“双证书”制度和以大赛与职业证书考试作为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的实施。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在认真抓好实践与理论结合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与企业合作的优势,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的方针,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如何加强实训教学的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实训教学评估体系,是我们进一步重点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蔡洪胜.高职院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的探索[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7

[2]姜文宏,王焕宇.餐厅服务技能综合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蔡洪胜.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实训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

[4]范智军.酒店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9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course practical training of bar catering service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ompetition and gain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fied certificate

Cai Hongsheng, Shi Yongchun

Beijing college of finance and commerce, Beijing, 10110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can master hotel service skills and service programs, two practice methods are complemented: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ompetition and gaining of professional qualified certificate. The design of this project are on the purpose of participating the competition of catering service and management an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way of how to develop different methods of vocational skills, content, form and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in school, practical teaching in hotel, taking part in competition and gain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fied certificate.

篇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旅游教育事业也实现了突飞猛进。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拥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共计2208所,其中,高等院校1115所。旅游院校在校生共计108.33万人,高等院校在校生数为59.98万人,其中,专科生在校生占60.91%,本科生在校生占37.94%,研究生在校生占1.15%[1]。

校企合作是目前我国高等旅游教育进行旅游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但是尽管各类旅游院校(系)与企业开展的教学合作形式多样,总体来说,绝大多数合作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工学结合”深度不够[3],且尚未真正建立保证双方共赢的运行体系与长效机制。尽管“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的提法尚未普及,但各类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却已开展得如火如荼[4]。

从西方国家实践经验可以得知,文化创意产业园对当代人文社科教育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尤其是其旅游价值的开发,对于旅游专业在探索“依托市场,与实际挂钩”的教改模式中构建起实践型教学体系和市场型原创机制,可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6]。基于此,本文将从旅游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旅游创意产业园区”这样一种实践产生早于理论的新兴旅游业态进行探究,剖析其对于旅游教育改革的意义和功用。

二、当前旅游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历经多年发展,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尤其是在旅游“产学研”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当前,我国旅游“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院校聘请旅游企业引领者作为兼职教师或专业指导委员向旅游专业建设、培养方案制定等提供指导意见;(2)旅游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向学生提供实习或工学交替岗位;(3)旅游院校为旅游企业提供培训、讲座等;(4)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联合培养学生;(5)旅游企业为院校教师提供挂职实践岗位;(6)合作出版教材,共建校内实验室等。

限制旅游“产学研”一体化向深层次演进的因素众多,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院校对旅游实践教学认知不到位

目前,我国许多旅游院校仅限于口头上重视实践教学,实际操作仍然恪守传统授课模式,办学与研究的闭门造车现象突出。在已有的一些“产学研”合作中,旅游院校(系)通常是合作的组织方、协调方和主要实施方,一方面必须找到专业对口、彼此需要的旅游企业;另一方面还要设计具体合作内容与方式,掌控学生实习效果。

(二)旅游企业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

不同旅游企业参与旅游“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动机和诉求有所不同。由于近几年旅游餐饮和酒店行业“用工荒”时有发生,旅游餐饮和酒店企业对人力资源尤其是一线劳动力需求较为旺盛,因此参与校企合作的愿望相对迫切。而大多数旅游景区、旅行社、会展公司等,由于人力资源需求季节性明显,且要求较高,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则较低。

(三)政府对“产学研”引导力度不足

目前,“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保障机制仍未受到重视,政府机构对校企合作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也缺乏必要的监督及约束。国务院虽多次出台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以学校课堂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倡导院校与企业紧密联系,但文件关于如何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方式未加说明,各级地方政府对旅游“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实质指导力度也不够,大多数旅游校企合作仍是靠人际关系来建立与维系。

三、旅游创意产业园区与旅游实践教学的耦合模式

针对当前我国旅游实践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原因,深化旅游校企合作,不仅需要旅游院校加深对“产学研”一体化的认识,更需要灵活变通,创新办学模式,尤其是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同时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实际指导,推动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和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

(一)理论与实践耦合机制

以旅游创意产业园区为根基,旅游院校的教改系统在围绕实践性教学目标形成内在结构时,不仅需要进一步强化教学系统自身的功能,还必须形成对外扩张的态势,力争将创意产业园区的各类有利要素转化组合为教学系统的实践衍生系统,拓展传统教学系统的层级和功能,使理论与实践实现完美结合。

以实践教学为主,课程平台为辅,这里将旅游创意产业园区所涵盖的旅游模块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大纲相连接,通过相应的实践活动创新,使教学系统与实践系统环环相扣。在八个课程组中,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设计,把学习成果投放到旅游创意产业园区,以此作为园区发展的资源和动力来源之一;旅游创意产业园区则依托创意征集、方案设计、流程改进及一线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该机制分为旅游创意产业园区实践系统和旅游教学理论课程,前者论系统包括系统:旅游创意征集系统、旅游项目设计系统、旅游景区开发管理系统、旅游市场营销系统、酒店餐饮住宿系统、旅行社服务系统、旅游商品购销系统和旅游资讯反馈系统;后者包括课程:创意思维训练课程、旅游项目开发课程、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旅游营销课程、酒店管理课程、旅行社管理课程、旅游商品经营管理课程和旅游电子商务课程。

(二)创意与课程耦合机制

创意是设计主体心理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在旅游实践教学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创意园区和旅游院校应努力达到发展目标上的共赢,人才能力上的互补。

旅游创意产业园区一般聚集着大量设计公司、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一方面将不断刺激旅游客源市场对新型旅游形式和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各类创意企业主体之间的互动,也将促成创意思维的社会场效应。旅游院校的实习基地设在旅游创意产业园区,将能够促进彼此形成联动、共享、渗透的关系,为学生提供更接近市场、规模更大、流程更合理的实训场地。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对于园区与院校也是双向呼应、互利的保证。为此,旅游教育服务系统分为七大方面,具体程序为:

第一部分课程体系:旅游策划、旅游心理学、创意思维训练,旅游企业形象策划,对应课程实践项目为活动策划案评比和创业设计大赛。

第二部分课程体系: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管理、旅游学概论、旅游财务管理,对应课程实践项目为软件模拟比赛,项目财务报表制定。

第三部分课程体系: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地理学、旅游信息系统管理,对应课程实践项目为景区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与开发、景区数据库运营。

第四部分课程体系: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统计学,对应课程实践项目为案例分析、统计分析软件应用。

第五部分课程体系:饭店经营管理、现代饭店餐饮管理,对应课程实践项目为酒店业流程设计、旅游服务实践。

第六部分课程体系: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与领队业务,对应课程实践项目为旅游线路设计大赛、旅游实景模拟评比。

第七部分课程体系: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企业会计学、旅游商品开发与管理,对应课程实践项目为企业流程运营模拟比赛、商品设计大赛。

篇9

当今,环境教育受到高等教育的普遍重视,本文针对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及问题,提出环境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及教学方法的调整建议。

一、我院环境检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特点

近几年,通过对环境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发现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学生有以下几点特殊的专业认知特点。

(一)对本专业就业前景的思考对本专业就业前景的思考是新生选择专业的最重要参考因素,高职院校近些年来,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例如: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成为高考毕业生竞相追逐的“热门”报考专业,反之,就业前景不乐观的专业则成为被学生敬而远之的“冷门”专业,有研究表明“90”后能够清醒、客观地认识现实且理解社会,这就要求就业指导应该与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

(二)对本专业缺乏兴趣对在校生的调查发现,不少学生报考环境类专业是因为对专业发展的前景抱有较高的期望,因此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随着就业的临近,发现就业形势不如预期时,学习兴趣就不再高涨。“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专业课程教学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

(三)对本专业缺乏认识针对本专业,专业课程主要集中在高年级的教学活动中开展,低年级则以基础课程作为主要学习内容,这种常规的教学模式固然符合教学规律,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不少新生对于高等数学、基础化学等一些难度较大的课程一时难以接受,很快打消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甚至出现逆反情绪认为“学习这些课程有什么用?”这种情绪一但出现,便会导致学生对大二、大三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础课的衔接无法完成。因此,对本专业认识的缺乏在三个年级的学生中都普遍存在,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

环境学概论这门课程是学生深入学习各门专业课之前所开设的基础课程。其他的专业知识是在本门课程的认知体系上构建和发展起来的。它所承担的教学使命绝不仅仅是介绍环境基础知识本身,更是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养成的基础。如何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以上提出的三个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是问题的关键。

(一)课堂讲授过程注重建立与基础课程的联系

针对学生对基础课程缺乏兴趣以至于产生厌学的现状,可以采用在环境学概论课堂上讲一点物理、化学基础课程的知识。通过对一些环境问题及污染事件的介绍,让学生掌握其中涉及的物理及化学基础知识,从而利用这样的机会培养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兴趣。很多学生对基础课程缺乏兴趣,是因为不清楚这些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有什么衔接。通过对环境问题及污染事件的解释作为途径,引导学生对基础课程逐渐产生兴趣。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1.采用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探究式、岗位角色扮演为途径,实现教学方法上的转变。这种方式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双向联系与相互影响,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是一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大气污染防治的章节中,提前1—2周给学生设定具体工作任务,A组以汽车尾气的危害与防治为任务,B组以冬季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治理为任务,进行“采风”(也就是收集资料),在课上将采风到的资料呈现给大家,让学生就如何解决这些污染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从“采风”到“讨论”,一直都参与其中,因此有较高的积极性进行学习与思考,这样既巩固了基本知识,又学到了课堂学不到的东西。经过以上的改革,实现了三个转变:教育内容上,从单纯的环境问题转变为综合考虑环境与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关系;教学形式上,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师生互动;教育行为上,从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激发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2.重视案例的讲授和就业指导的渗透。环境学概论案例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与运用专业知识理论,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选择案例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选择,并适当考虑案例的典型性、代表性、针对性。我们选择的案例,大部分属于人类目前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如生物多样性、酸雨、臭氧层空洞、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水体富营养化等(见表1),这些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起到了非常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另外将案例与就业形势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了解专业就业前景、增强学习信心。对于规划自身专业主攻发展方向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利用仿真模拟动画进行教学。有时受实验设备及实验可行性方面的阻碍,在授课过程中,我经常采用仿真模拟实验教学法代替一般的传统板书教学。仿真模拟动画与传统呆板的板书相比,增强了生动性、直观性。例如在介绍旋风式除尘器结构与工作原理的知识点时,利用动画效果,就可以把整个的工作过程的动画场景予以生动展示,在吸引同学注意力的同时,使学生对其工作过程及原理达到真正的掌握。再有,在讲解急流式采水器和简易式采水器的区别时,一般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看着教材上的图,再配上老师的讲解,而我通常采用播放仿真模拟动画,使学生看完仿真模拟操作过程,甚至不用老师讲解就能轻松直观地掌握二者的区别了。利用仿真模拟动画来进行知识的讲授使得理论知识不再枯燥乏味。

4.播放环境热点问题录像。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环境热点问题,增强其对环境污染事件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增强学习兴趣。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1.组织环境专业学术报告会或讲座。定期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环保专家来我院进行环境保护学术报告或讲座,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这些专家的介绍,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对环保工作动态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篇10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这一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体,职业教育主要体现为技能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是高职教育中最有特色的内涵。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异军突起,成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是在江苏省扬州商校的基础上组建的,旅游管理专业是该校最能体现高职特色的专业之一。该专业目标是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能从事旅游基层管理、独立进行旅游服务与管理、项目开发、市场推广的经营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需要通过实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及获得新知识等教育目标的主要教学形式这一,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保证,是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制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例

旅游高职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包括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三大板块组成。基础课以“必需、够用”为前提而设置,专业课强调职业基础素质及相关知识的教学,实践课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实践性教学要改变过去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现状,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例如我校设立理论课时为42%,实训、专业岗位实习课时为58%,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除单独制定总体的专业技能等级目标及实训课程的实训计划外,还在涉及实践环节较多的课程教学大纲中单独列出各门课程的课堂训练计划,在计划中明确指出某一课程及该课程涉及的有关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样,不仅确定了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专业技能标准,而且还有阶段性的实践教学安排,内容包括各个阶段的实训目标、训练内容、考核标准等,有利于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将其体系分为四个层次,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尊重人的认识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实现理论升华,形成一种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循环模式。整个实训体系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专业课堂内的实践性教学

大部分专业课有课堂实训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形象化,可采取以下多种形式:

(1)案例分析法。案例教学的过程应可遵循以下步骤:分析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谁的责任,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案例中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案例教学着重启发和挖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

(2)管理学习法。旅游管理类课程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在限定条件下的模仿练习解决。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外部条件,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愿的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分析和决定,然后进行比较,在小组之间决出胜负。

(3)角色扮演法。教师可以把旅游企业事业中的某些工作岗位,尤其是管理工作岗位的要求搬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加深理解,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职位表现。

2、实训课的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教学与普通文化课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学生的操作训练是从模仿开始,由简单到复杂,由分解动作到连贯动作,由单一动作到复杂动作,在模拟实验室内教师的指导、示范下练习。如果教师指导、示范不准确,没有巡回个别辅导,将导致学生难以掌握好技能。

我校的实训训教学一般采取如下做法:

第一,老师先理论讲授操作的程序和要领或要求学生课前事先预习,老师以提问或抢答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操作的程序和要领。第二,操作示范。技能教学中,指导教师严格按程序和要求采取分步骤示范,使学生从这种规范和固定的模式中学好操作技能技巧。第三,通过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景点的讲解,组织学生观看,对某些难解、精华部分可通过反复播放来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再进行模仿操作,这样学生容易掌握,训练效果较好。第四,指导老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点评。第五,规范技能考核。技能考核是技能教学中的最后一环,是检验学生技能是否达标的重要手段。为了鞭策、督促学生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行“多证制”,即学生除需要有一张毕业证书之外,要求学生获还要有多张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如“导游员资格证书”、“调酒师证书”、“中级烹调师”、“营养师资格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地按照实纲的要求,学习、观察、分析问题,虚心向老师和实习基地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请教,并整理在实习报告中。

3、认识实习,巩固基础知识。

认识实习是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我校第一学年专业课的学习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如(旅游概论)、(旅游地理)、(旅游经济学)等课程,在此阶段,实践的重点是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同时也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在课程实习期间,一是专业任课老师安排一定量的参观实习外,如有目的地参观几个著名的旅游企业,了解旅游企业运转情况,开阔学生的眼界,二是在假期安排课外集中实习,引导学生为社会单位、社区服务,为他们进行旅游路线设计,导游讲解等,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4、生产实习,培养高技术型应用人才。

生产实习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实际,感受现实。其主要的实习方法主要是校外实习。我学校与一些大的旅行社、酒店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旅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根据教学的需要,校外生产实习要求学生直接参与旅行社或酒店主要岗位的实习、管理实习,企业和学校共同评价、考核学生实习成绩。其重点应放在对具体岗位技能的掌握上,使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时达到直接上岗的要求。达到规定的技能标准外,还需要在主要管理部门实习,掌握各部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成为知识型、高技术型应用人才。

为了保证实习效果,我校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实习管理规章制度,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确定实习人员、确定实习地点、委派实习带队指导教师、实习动员、发放实习指导书、与实习单位联合制定实习培训计划、实习带队指导教师现场讲解、中期总结考核、学校、学生及企业座谈、综合实习评估、实习论文总结与讲评、实结等环节进行全程、全面和全员的控制与管理,以保证取得最佳效果,使教学走上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路子。

四、师资队伍、教材、实训基地建设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条件

1、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双师型”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成功的关键。我校将其提升高职院校核心能力的首要任务。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各大院校仍存在不足,仍是制约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问题。具体表现为: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数量达不到要求(教育部的规定,高职学院的“双师型”师资应占到专业课教师的80%以上);在教师结构上存在着理论强、实践弱的现象;在管理上重数量和形式,而轻质量和实质;、在职称评

定上重论文和研究,而轻教学和应用;在培训上渠道不通畅,不利于教师个体“双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为解决以上问题,师资队伍建设,应采取如下措施:

(1)积极引进,充实教师队伍。在师资引进中,要突出教师的“应用技能”这一重点,严把“能力”关。(2)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聘任兼职教师,扩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3)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这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4)努力培育合作式的“双师型”教师集体——一个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具有完整育人功能的师资集体。(5)利用假期让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6)建立“双师型”教师科学的考评体系。

2、教材建设

作为高等院校基本建设之一的教材建设,却远远滞后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以至于目前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很少。当前高职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教材的编写匆促;二是编写人员缺乏;三是高职教材大多数以本科或专科为依据,而这些教材往往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以致使学生实践能力不强,造成内容陈旧,缺乏科学性、先进性与针对性。

针对以上问题,应加大对高职教材建设的管理力度;聘请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业界精英编写既重理论又讲实用的专业教材和高层教材;编写时注重素质教育;做好高职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专业或实践课教材,可以先由各校自编教材。

3、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条件同样是职业技能教育必不可少的硬性条件,它包括校内实验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两部分。

(1)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校内实习基地,可以使学生拥有自己的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校内实训基地,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同时提高了实习效率,还省去了一定的实习费、讲课费、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等,使有限的教学经费真正用到了刀刃上。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有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形体、古筝、茶艺、插花、美容化妆等几个实训室。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