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折康复训练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篇1

【关键词】分期康复指导;骨折;依从性;生活质量

骨折患者术后的功能训练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关系密切,如果能让患者住院期间及时掌握功能训练方法,对其后期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前期研究[1-2]显示康复教育指导及训练能有效提高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但乡镇医院接受的患者知识水平一般,对康复训练方法接受能力有限,需要医护人员以通俗语言进行指导和教育。鉴于此,我院抽选了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因骨折就诊的患者80例,分析比较康复教育指导对患者功能训练依从性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骨折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4h内入院,自愿在我院接受治疗,入院后经临床诊断和影像学检查确认具有手术指征。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28~73岁,平均(56.3±9.6)岁;摔伤17例,坠落伤11例,交通伤12例;上肢骨折14例,下肢骨折20例,上下肢混合骨折6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25~78岁,平均(53.1±10.2)岁;摔伤14例,坠落伤18例,交通伤8例;上肢骨折11例,下肢骨折21例,上下肢混合骨折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原因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手术计划接受手术,术前后给予常规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用药及手术指导、预防并发症、术后康复指导等。术后2~5天即可开始康复训练,具体时间由主管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酌情调整,由被动运动至主动运动,循序渐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以通俗化语言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指导:早期教育,入院后及时反馈真实病情,告知治疗计划、治疗内容、实施方式、预期治疗结果,提示患者治疗期间如何配合医护人员实施治疗;术前后指导,在早期教育基础上给予恰当的术前后心理护理,环节心理压力、改善不良情绪,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醒患者术后定时改变、排便,防止褥疮、肠梗阻等并发症;辅助教育,病房通过电视播放骨折基础知识视频、手术介绍视频、术后康复指导建议等视频,使患者熟悉掌握康复要点,同病房患者还可相互沟通、监督,相互纠正、鼓励。训练前期以抬臂/抬腿、站立、抚摸、旋转等被动运动为主(术后2天至术后20天),中期训练以站立上举、前屈、行走等主动运动为主,并逐渐增加活动范围,此阶段训练持续至术后70天,后期训练即在主动训练基础上辅以器械,增加肌力,为患者重回社会活动而努力,此阶段主要在患者出院后进行,故需要住院期间对其进行指导加之术后随访进行监督。

1.3观察指标

1.3.1依从性评估患者术后能主动完成80%以上的功能训练,其他部分经提醒后完成者为完全依从;主动完成训练内容不足40%,经反复提醒仍不能完成者为不依从;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者为基本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基本依从率。1.3.2生活质量评估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为评估标准,术前、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评估,包括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4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分别以率(%)、(珔x±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康复训练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总依从率为97.50%,与对照组70.00%比较显著较高(P<0.05)。见表1.

2.2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6月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增加,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本次研究中入选患者均无严重内科疾病,骨折未危及生命,故入院后及时反馈沟通病情,有利于患者积极主动加入训练,也有利于增强患者的康复意识。乡镇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骨折后常常具有恐惧心理,不愿早期康复训练,不下床不自理,完全卧床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肌无力,后期康复训练可能达不到理想效果;部分患者对手术情况和病情不了解,误以为术后进行训练会影响手术效果和伤口愈合,经过康复教育指导即可纠正此种心理困扰,利于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训练。另外,两组患者中均有患者为尽早出院,术后过于主动训练,甚至挑战身体极限,此时需要医务人员尽早制止、引导。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经康复训练教育指导后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张丽红[3]等相关研究指出综合康复训练对改善膝关节骨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显著作用,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同时在乡镇医院指导患者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邱江燕.尺桡骨双骨折患者行康复训练对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10):79,45.

[2]赵烽,张武,李甲岳,等.康复训练在肘关节骨折术后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3,25(08):1168-1169.

篇2

防脑卒中复发做到“五个不”

不少患者以为,发生脑卒中若大难不死,一段时间内就不会再次发生脑卒中。他们不听医生的忠告,肥肉照吃,烟酒不减,也不去复诊,只是打发家人找医生开药。还有一部分患者脑卒中后重视病情,在强化治疗的基础上密切注意生活调节,的确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发生脑卒中。但是,患者既有的动脉粥样硬化依然存在,必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因此从理论上说,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会较前更高。

脑卒中大致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后一类患者应特别小心,因为稍不注意就可再次发生脑出血——部分血压控制不好的患者情绪稍一激动,或用力打喷嚏、排大便,甚至只是弯腰捡东西,就可能发作。为此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积极控制血压、定期门诊随访的基础上要做到“五个不”:不发脾气、不便秘、不剧烈咳嗽、不突然用力(如搬重物)、不突然改变(如突然起床、低头和剧烈运动)。

训练不当易形成“扫堂腿”

很多脑卒中患者没有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而是回家自行练习,以为能够走路、吃饭、拿东西就达到目的了,姿势不雅则管不了那么多。脑卒中发生后康复不当可产生或加剧走路“扫堂腿”、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内翻等后遗症。

以走路为例,正确的姿势是左右两替向前,带动躯干朝前运动,基本要素是以双膝关节和踝关节为轴心,从离地到落地为一弧形运动线,像踩单车一样轮轴转。脑卒中偏瘫患者往往因为患肢肌力和肌张力下降(软瘫)而无法完成重心转移和重力支撑,无法独立行走。七成以上的患者没有及时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出于急于求成的心态,自行利用好的一条腿支撑重心,带动患肢向前拖步,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扫堂腿”。

“扫堂腿”走路很容易因触及地面上的障碍物而摔倒,上了年纪的患者往往伴有骨质疏松,摔倒后容易发生股骨头骨折,若股骨头坏死或骨折病态愈合,无论做不做髋关节置换都需要长时间卧床或坐轮椅。有的人摔怕了,就减少行走活动。上述情况均会导致患者全身血液循环不畅,容易诱发肺炎、褥疮、再次发生脑卒中等,令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脑卒中发生后半年内应抓紧康复训练

脑卒中发生后,应在专业康复技师的指导下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一个月内是最佳时机。一般来说,恢复的“窗口期”大致为半年。训练方法得当的话,患者可以恢复到接近正常的步态。如果等到肢体完全变硬再要改变的话,就要考虑采用注射肉毒素等方法松解,而且效果还不一定很好。脑卒中后的偏瘫康复原则是先下肢后上肢,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先粗放动作再精细动作。患者每学一个动作最好都要进行分解,坚持用正确的姿势,不能贪快,如用手拿杯子要先练提起手,再练握着杯子,待到所有动作都做到位了,才合起来做;学走路不妨走得慢一点,先一步步练屈伸患肢的髋、膝、踝关节,提腿伸出去,踩下,转移重心,再练如何走快、如何上下楼梯、如何避开障碍物等。

篇3

[关键词]骨折术后;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4―0139―01

骨折手术后需一定时间卧床休息,限制了全身及局部的正常生理活动。若护理不当,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发生挛缩及粘连,影响术后康复。因此,骨科术后的功能训练及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07年12月~2008年3月各类骨折手术病例52例,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17~79岁,平均46岁。上肢骨折12例,下肢骨折28例,髋部骨折6例,胸腰椎骨折16例。

2 康复的基本原则

白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康复训练,贯穿骨折治疗过程的始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应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功能训练的内容、强度应根据骨折治疗的不同阶段而改变,训练量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不要过急、过猛,以防加重损伤;功能训练应不使病人感到疲劳或伤肢疼痛,避免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一切活动均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

3 心理护理

在术后早期,病人表现为恐惧、焦虑、烦躁易激惹;骨折中后期,可产生多疑不安,对治疗丧失信心;当肢体功能障碍或残疾时,会悲观、绝望,甚至轻生。面对情绪多变的骨折病人,应主动关心,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精湛的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通过沟通和交流,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耐心讲解功能训练的目的及重要性,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鼓励病人家庭成员参与并提供精神支持。

4 功能训练个体化

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手术部位、性质、手术方法、全身健康情况,确定个体化的功能训练方法和内容。

5 康复护理措施

5.1初期护理:在骨折早期对病人实行康复措施,既能发挥病人的潜能,也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相结合。手术后1~2w,主要做肌肉自主收缩或放松活动。原则上,除骨折部位上、下关节暂不活动,身体其它关节均需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直。对脊柱及髋部的大手术后几天内的翻身和患肢活动必须由医护人员指导和协助。上肢手术后,让患者早期离床下地活动,同时做耸肩、握拳动作。下肢手术后,活动上半身和未固定的关节处。同时还要做踝关节及趾间关节屈伸活动、股四头肌静态收缩活动。

5.2中期护理:指从术后切口愈合到拆除牵引或外固定物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骨、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的疾病及手术切口创伤正在愈合,手术部位疼痛、肿胀明显缓解或消失,骨折端已有纤维连接,并正在形成骨痴。在此期,医护人员要帮助病人进行骨折的上、下关节活动,并在初期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活动时间、强度、范围,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训练,使全身关节达到或接近正常的活动,使患肢的功能大部分得到恢复。

5.3后期护理:指从骨关节等组织已经愈合到恢复全身和局部正常功能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还需继续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训练,使患肢功能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对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肌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并利用器械加强活动,做器械操或做徒手操,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得到恢复。

5.4行走活动:要劝阻病人不用伤肢负重,许多骨折病人因急于恢复或为了生活的需要,常默默地用伤肢或带腋杖行走负重,在此期间应及时指导病人正确负重,帮助病人采用三点步行走,防止骨折处的再损伤。

6 结果

本组52例经过康复护理,50例骨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随访44例,效果良好;1例糖尿病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经对症治疗,痊愈出院;1例79岁老年病人合并心衰死亡。

篇4

【关键词】人工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康复;功能锻炼

【中国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35-01

髋关节骨折是成人常见的骨折,占肘关节骨折的12%,在成人所有骨折中占0.9%-3.2%[1]。成人严重髋关节骨折常伴有软组织损伤,如内侧副韧带或骨间膜破裂,骨片明显分离。致伤原因:跌伤、车祸例、坠落伤等。

一、 护理与康复

1.1 术前护理:(1)术前全面详细健康教育由于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关知识,对手术信心不足,患者及家属对术后功能活动及手术效果等问题存在许多顾虑,护士需耐心向其讲解此手术在国内外的疗效、优点, 包括手术及治疗的方案、手术过程、手术风险、康复训练方法、术后家庭康复计划,让患者认识到最佳的手术结果依靠术后良好的持续的康复锻炼。

1. 2 术前准备:术前全面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血管、肝、肾、肺、膀胱等方面的疾病。床上大小便训练 目的为了患者术后习惯床上大小便,避免因不适导致尿潴留及便秘,放置便盆时应注意避免患肢过度内收、外旋。

1.3 指导排痰 :避免患者术后因长期卧床引起坠积性肺炎应指导患者学会主动咳嗽排痰

1.4 心理辅导:与别人及其家属充分沟通,使别人及其家属能清楚了解可从手术中获得什么,了解术后的长期疗效并不意味着能完全恢复所有的跑跳动作,可以访问曾做过髋关节置换的病人,以增加病人对手术的认识和信心及对困难的估计和心理准备,以配合治疗。

1.5 术前一日准备: (1)洗澡,保持清洁 (2)术前8小时禁食、禁饮 (3)充分休息,调节情绪,消除紧张心理。

1.6 术后护理生命体征及伤口观察:注意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伤口引流管引流通畅情况及引流量,必要时复查血常规。及早拔除伤口引流管,一般不超过48小时。

1.7保持:术后患肢外下方垫入适量厚度的软垫,使髋关节稍屈曲,患肢穿丁字鞋避免下肢外旋,双下肢中间夹枕头,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深静脉血栓预防:深静脉血栓[1]是髋关节置换一个重要并发症,术后应该用抗凝药物预防,以及理疗促进双下肢血运循环。

二、一般护理

并发症观察及创口护理 术后感染是常见的短期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早期失败的原因之一,一般发生率为9%以内。因此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局部创口、肢端血循环及皮肤感觉、手指运动、肿胀程度及全身情况,每4小时评估1次。本组未发生上述情况。

疼痛护理 术后肘关节冰袋冷敷止痛1~2d,4~8次/d, 15~30min/次。使用时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严格防止冰袋漏水浸湿伤口。1~2d后改用西乐葆口服止痛药物应用2周。止痛的效果良好,无感觉迟钝、呼吸抑制、排尿困难、恶心、呕吐、过敏反应副作用等。尤其是康复训练前半小时就给于止痛药,以减轻训练时的疼痛不适,提高患者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2.1 康复护理: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具有消除肿胀、减轻肌肉萎缩、恢复关节功能等作用。在训练过程中,向患者讲明训练的意义与方法,只有患者了解到主动训练是恢复肘关节功能最好的途径,才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坚持循序渐进,避免急于求成。

2.2 术后功能锻练:术后应该鼓励患者尽早行患肢功能锻练[2]:(1)术后第一天,撤除软垫,尽量伸直患肢,继续穿丁字鞋,开始作踝关节的主动屈伸练习;股四头肌、绳肌的等长收缩练习,臀肌的等长收缩练习。(2)术后2~3天,除重复第一天的肌肉练习外,可适量延迟运动及运动量。拍X片证实假肢位置好后,可开始髋膝关节的小范围屈曲练习和髋关节的旋转练习,逐渐由起始的被动向主动、辅助到完全主动练习,但臀部不能离床。(3)根据病情,三天后已拔除导尿管、伤口引流管,就要准备起床,这个阶段应该相当注意,起床的过程特别容易引起脱位,进行中务必尽量避免髋关节屈曲,首次需要医生指导。(4)学会起坐后,下一步就是行走,要注意使用步行器或拐杖支撑重量[3],小步行走。如为生物型人工髋关节,则需4~6周骨痂形成后才可下地行走。

三 讨论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增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越发得到体现,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围手术期的护理不但能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更快康复、加速患肢功能恢复,并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是与手术质量密切相关的部分。所以,要完成一例成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就必须很好的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殷晓红,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30.

[2]肖玉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5,24(3):347

篇5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 康复训练 功能恢复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和髋关节病变的主要方法。2006年9月至2008年11月在我科首次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4例,对其术后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髋关节置换术病人94例,观察组47例,男24例,女23例,平均年龄 67.5岁。对照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66.5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并存疾病及严重程度、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训练方法

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项训练,即手术当天保持术侧肢体外展30°中立位,穿防旋鞋。术后第2天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指导病人进行踝关节的屈伸锻炼;协助患者从足跟开始做压力递减的小腿部肌肉挤压运动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卧床2周,卧床期间膝关节练习器训练,2次/d,1h/次,逐渐增加训练时间,一般增至6h/d。

1.2.2 观察组训练方法

1.2.2.1 心理康复 详细了解患者的心态反应,针对性给予心理疏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消除不良情绪,术前护士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干预,耐心全面地讲述患者所需要的知识,恰当地说明手术治疗的目的、意义、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系统进行心理及康复锻炼指导,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1.2.2.2 术后训练法 (1)常规项训练同对照组。术后第1天进行髋关节屈伸训练。病人仰卧位,缓慢将患肢足跟向臂部滑动,使髋屈曲,足尖保持向上,指导者一手托患者足跟部,一手扶膝部,防患肢内收内旋,保持屈曲位持续5s,放松5s,逐渐增大屈曲角度,不超过90°,10-20次/组,3组/d。 (2)术后第2天增加髋关节推位训练,即伸直双下肢,先使术侧髋关节下移,对侧髋关节上提,从而使术侧下肢显得比对侧长,保持该姿势5-7s,然后双侧交替,3次/d,每次10min。托马斯伸展训练,即对侧髋、膝关节尽量屈曲,做术侧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充分伸展屈肌及关节囊前部。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做屈髋位旋转练习,即坐位,拉住床上支架做上身左右摇摆动作(臀部不可离床),5-7次/组,2组/d。(3)术后第3-7天继续上述训练。拔除引流管后,X线摄片无异常时协助病人站立。帮助病人双手支撑床坐起,健肢屈曲,患肢伸直,移动躯体至患侧床边,病人转动至双腿下垂坐立位时,稍坐片刻,无不适时,再拄双拐站起。根据病人情况制定步行计划,逐渐增加步行距离。(4)术后1-2周,主要加强髋部活动度的训练,进一步提高肌力。即髋关节适当外展,并置于旋转中立位,弯腰屈髋,以下颌触及患侧膝关节;双下肢分开站立,左右摇摆骨盆,使髋关节交替外展内收。(5)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单独离床活动、上下楼梯训练,讲明术后6个月内不坐矮凳子,不可重叠双腿;弯腰屈髋不超过90°;侧卧时两腿之间要放枕头保护,站立时患肢外展;以防止髋关节因过度屈曲、内收、内旋而造成脱位;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及剧烈体育运动等。

1.3 评价方法

康复训练4周后,对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进行评价,以吃饭、穿衣、洗澡、入厕此4项活动为评价指标,全部自理为生活自理;1项或多项需部分帮助为生活部分自理;1项或多项需要全部帮助为生活不能自理,生活全部自理和部分自理患者统计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率表示,组间进行x2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

2 结果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观察组(55.3%)明显优于对照组(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3 讨论

心理康复可以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和紧张心理,树立正确观念,激发热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使其以良好的情绪接受康复治疗;正确摆放及被动和主动运动等能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刺激本体感受器,诱发反射冲动,能有效的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下肢深静脉栓塞,提高患肢肌力保持关节稳定性,加快康复进程,预防关节脱位,延长人工关节使用寿命,提高患者关节功能。本文结果提示,术后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病人尽早恢复良好的关节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认为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十分重要,对减少并发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篇6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临床路径;健康教育

临床路径是针对某一疾病进行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程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我们将护理服活动的健康教育内容以临床路径的形式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引导病人和家属积极主动配合,参与治疗护理工作并在住院期间给予及时评价与反馈,收到满意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病区收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7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7例(男性17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8岁。股骨颈骨折18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4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伴脱位畸形5例),对照组37例(男性15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6岁。股骨颈骨折2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2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伴脱位畸形5例)两组病人均无手术禁忌症(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髋部的化脓感染,神经肌肉疾患影响髋部肌肉运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手术方法、给药方法、治疗原则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在手术前,安排一个时间段由责任护士讲解疾病知识,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康复训练方法。试验组按照临床路径,自行设计路径表:将健康教育分为五个阶段(入院阶段、手术前一天、手术当日、手术后2~14天,出院时),同时将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评估、诊断、计划、教育实施、评价,应用于健康教育中。由责任护士按照路径表的内容每天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主管护师、护士长按照路径表的参考时间定期检查,了解病人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定期组织健康专题查房。病人出院前进行总结评价,并发放指导卡及建立电话随访制度。

负性心理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共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项目,依据每个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率,分四级评分,≥50分为负性心理控制差,<50分为负性心理控制较好;健康知识及康复训练技巧的掌握程度,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评价,问卷中含相关问题10项(包含康复训练技巧的实践4项),能准确回答及实践5~8项者,评估为优良,准确回答及实践少于5项者为差;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包含满意、不满意;住院天数按不同病种进行比较。两组均在出院时当场发放,由病人完成后当场收回。发放的问卷全部收回。

1.3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病人负性心理控制、健康知识及康复训练技巧的掌握程度、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效果比较(见表2)。

3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实验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病人的负性心理控制程度、健康知识及康复训练技巧的掌握程度、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以临床路径开展健康教育,使病人更易于接受健康知识及康复训练技巧,增强了病人及家属参与治疗、护理过程的能力。如通过康复训练,使手术疼痛减轻,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快,更好地投入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试验结果表明护士在与病人互动的过程中,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使病人能领悟并主动参与护理,建立健康行为。在提倡高效率、高品质、低费用的医疗服务中,临床路径的实施,保证了医疗护理措施在既定的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97.

篇7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康复

人的髋关节由一个球形物(股骨颈)及杯状物(髋臼)所构成,它是大腿骨 (股骨) 与骨盆所形成的关节,四周包围着强力的关节囊、肌肉韧带,是全身受力最重的关节。球体及杯状物内缘由平滑的软骨覆盖,并有滑囊膜分泌黏液使摩擦降至最小[1]。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采用人工关节假体治疗严重髋关节损伤及关节疾病、重建髋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髋关节置换术多为老年患者, 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及各脏器功能减退而影响手术效果。因此,术前、术后的康复训练, 不仅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使患者能早日下床活动, 而且可缩短住院的时间,减轻家属经济负担, 最重要是使老年患者获得生理上及心理上的康复, 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012年至2013年我们对3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 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1.临床资料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 其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 年龄49 ~ 83 岁, 平均年龄65 岁, 60 岁以上占74%。股骨颈骨折20 例,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2例, 髋关节结核1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

2.康复治疗方法

2.1术前康复指导

术前康复治疗是术后康复锻炼的基础[2]。首先应建立病人、家属、医生与康复治疗师之间的密切关系,病人对于手术均会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担心手术的费用、风险、各种并发症及术后的恢复,因此我们在手术前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及各种顾虑,详细解释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方案,告知他们康复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其自我康复意识,使患者及家属均能积极配合各种治疗。指导患者入院后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教会病人进行踝关节“泵”式往返练习、股四头肌、N绳肌、臀肌等长收缩动作,增强下肢及上肢的肌力训练;学会深呼吸及咳嗽;教患者术后应用的训练方法:床上及转移活动,各关节的主动-助力、主动活动;如何正确使用步行器、拐杖等辅助器;介绍术后应避免的动作及。还有的病人术前需要制动,要让病人了解手术前牵引制动是手术和术后康复的先决条件[3],术前牵引固定制动十分重要,其目的在于防止骨折段因活动而损伤周围组织,肌肉、韧带、关节囊损伤出血、水肿等,既不利于手术进行,术后也易产生组织粘连、挛缩等,但是制动不是绝对的,此时应行髋周肌群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家中生活设施安排:在沐浴室要按放安全的握棒或扶手;所有楼梯要有扶手;早期康复时,需要一个稳定的椅子,让膝关节低于双髋;要有一个便桶坐垫;沐浴时要有一个稳固的冲澡椅或凳子;要有一个穿衣棒、穿袜辅助器及长鞋拔,让病人在穿袜穿鞋时不要过度弯曲新的髋关节。

2.2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早起康复训练在医院进行,但术后14天以后, 患者大都已出院, 需在出院医嘱中详细说明训练方法。具体训练方法如下:术后当天康复训练:回病房后患肢外展15-30°中立位,术侧肢体下可放置适当厚度软垫,使髋膝关节稍屈曲,必要时暂时性防旋鞋。麻醉清醒后,无痛状态下行患肢等长收缩训练。患肢压力泵使用。术后第一天:患肢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活动,股四头肌、臀大肌、臀中肌的等长性收缩练习,保持收缩6-10s,重复10次/组,2-3组/天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机会并保持肌肉张力,增加肌力。上肢做屈伸、外展及深呼吸运动,预防并发症发生。指导病人三点支撑引起抬臀运动,方法:健侧下肢屈曲,健足及双肘关节用力支撑,也可以利用牵引架拉手上拉抬起臀部,侧卧时将患肢用软垫抬高,仍需保持外展位。术后第二天:开始膝关节及髋关节的屈伸活动,可摇床30-40°,髋关节屈曲5-10°,并有被动逐渐向主动过度,运动时以不引起明显的疼痛为度,运动幅度逐渐增大。髋关节训练:患肢脚沿床面向上移动,使患肢髋、膝关节屈曲,但应保持髋关节屈曲不超过90°。术后第三四天:开始外展练习:卧位到坐位的转移,利用双上肢和健腿支撑力向侧方移动身体,并与床边成一定角度。患侧下肢抬高床面与身体同时移动,使得双小腿能自然垂于床边。然后双上肢及健腿用力支撑半坐起。半坐起后可在背部用支撑垫稳住。术后五、六天:开始外展练习:坐-站转换练习(第一次:性低血压),患者在高床边,坐位下健腿着地,患腿朝前放置(防止内收和旋转),利用健腿的蹬力和双上肢在身体两侧的支撑下挺起臀并借助他人的拉力站起,注意在转换过程中避免身体向两侧转动,站立位下健腿完全负重,患腿可不负重触地。

术后一周:扶助步器站立。非骨水泥型:20%负重(2月之间负重逐渐增加到100%)

骨水泥型:可100%负重。站立位:N绳肌练习,开始直腿抬高。术后二、三周:

康复的重点是继续巩固以往的训练效果,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患腿逐渐恢复负重能力。行步态训练。在仰卧位下做双下肢空踩自行车活动20-30次,患髋屈曲度数在90°以内,每10次为1组中间休息10min,这样既改善了下肢诸关节的活动范围;也训练了股四头肌的肌力。术后4周到三个月:康复的重点是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治疗效果,逐渐改善患髋的活动范围,增加患髋的负重能力,使人工置换的髋关节功能逐渐接受正常水平,达到全面康复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步行能力,可从扶助步器到扶双拐步行过度到扶单手杖步行,但要求具备下面2个条件:一是病人能在手杖的帮助下,有足够的支撑力完成步行中静止期患肢的负重;二是患侧股四头肌能完成渐进抗阻的阻力至少8kg以上。注意在3个月内,持拐步行、过障碍物时患腿仅为触地式部分负重,上下楼梯活动,早期主要是扶拐下健腿支撑上下,患腿从不负重到部分负重,但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以减少患髋的弯曲和负重,最后过渡到弃杖步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手术后3个月禁止髋关节内收、内旋,不要把患肢架在另一条腿上。术后3个月防止髋关节屈曲超过90°,要禁止下蹲取物和坐在能使髋部弯曲超过90°的低椅或低床上。做到不盘腿、不侧卧、不直角髋坐起,禁二郎腿、两叉。

3.结果

本组病例共35例, 平均住院10-15天。术后无1例出现人工髋关节脱位、假体穿凿、股骨等骨折。无1 例发生感染、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通常在术后3月能弃拐行走,只有1例因年龄偏大且伴有其他内科疾病需持单拐。根据Harris评分(90 ~100分为优, 80 ~ 89分为良, 70 ~ 79 分为可, 70分以下为差),本组优良率为79.8%, 总体临床效果较好。

4.讨论

对于髋关节病变的患者而言,疾病的解除并不仅仅是手术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能力的提高。在发达国家及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康复治疗已经成为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极大作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的目的主要是[4]: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栓塞和水肿、髋关节脱位等;恢复患肢关节的活动度及肌力;平稳及步行方法的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预防保健教育;提供所需的辅助器具。医护人员首先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教育,在整个康复过程,唤起、强化患者的自我康复意识,是极其重要的任务,使患者真正认识到功能锻炼是髋关节置换术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次,在锻炼过程中,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不同患者、不同训练时期的康复训练做有针对性的指导,不能急于求成,需渐进式功能锻炼,才能保证全髋关节置换的成功,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最后,医护人员一定要重视出院指导:与病人一起制定出院后训练计划,包括继续强化肌力、关节活动度、关节本体感觉、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掌握好休息与活动的时间;要强调术后应避免的动作及:勿交叉双腿,勿卧于患侧,如侧卧,双膝间应放一软枕;勿坐沙发或矮椅;坐位时勿前倾;勿弯腰拾东西;无论何时,术后坐一定要使膝部低于髋部;避免侧卧三个月;勿下蹲;勿在床上屈膝而坐;定期复查,随访。

参考文献:

[1]于长隆主编.骨科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82-686

[2]谷翠华,孙晓革.老年患者术前心理护理[J].河北中医,2009,31(5):763-764.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合并糖尿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其中2009年1月~2010年12月40例, 列为干预组, 男22例, 女18例, 年龄54~67岁, 平均年龄(61.86±6.05)岁, 其中股骨颈骨折22例, 股骨头缺血坏死11例, 髋关节重度退行性变7例, 出院后给予家庭护理干预;选择同期住院治疗不接受家庭护理干预的糖尿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 作为对照组, 男24例, 女16例, 年龄53~66岁, 平均年龄(61.74±5.68)岁, 出院时给予注意事项告知;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手术成功, 出院前无并发症发生, 两组患者比较性别、年龄、病情、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对照组 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 出院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 如定期监测血糖, 合理饮食, 遵医嘱服药, 给予轻度肢体康复功能训练, 防止褥疮、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定期来院复查等。

1. 2. 2 干预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 告知患者和家属给予家庭护理的重要性, 征得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取得配合。针对每位患者成立家庭护理干预小组, 有护士长总负责, 1名主管护师具体负责, 2名护师协助。每15天电话随访1次, 每月与患者或家属预约家庭探访1次, 探访时间1~2 h/次。家庭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了解患者饮食情况, 根据糖尿病食谱制订饮食计划, 戒烟戒酒, 定期监督检查;②观察血糖水平, 叮嘱患者或家属严格遵医嘱服药。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使用血糖仪和判断异常指标;③观察手术区状况, 有无红肿、感染、疼痛等症状, 如有发生采取合理的措施;④指导康复训练:首先告知患者术后6个月睡眠不可患侧卧位, 避免压迫手术切口及假体, 坐位应选择扶手椅;上床应患肢先上, 健肢后上, 下床先健侧着地, 后患侧着地, 上楼健侧先上, 下楼健侧先下[1];锻炼需循序渐进, 根据个人体质, 先轻后重, 从简单内收外展运动开始, 逐步屈膝、屈髋、环转, 然后拄双拐无负重短距离行走, 3个月后在家属陪伴下可去拐慢步无负重行走;穿衣遵循“先患侧后健侧”原则, 避免屈髋下蹲, 穿硬底鞋或高跟鞋, 禁忌剧烈运动或超负荷运动。⑤聊天式心理护理, 通过话家常、聊天的方式告知康复训练的重要意义, 让患者自觉克服训练过程中痛苦枯燥的过程, 增强重新正常行走的信心。

1. 3 观察方法及评价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6个月内遵医行为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调查结果;②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6个月空腹血糖水平(FBG), 评价家庭护理干预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③Barthel指数:按照谢忠志等报道[2]标准从进食、洗澡、修饰、大小便、行走等十个方面的依赖性, 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情况, 满分100分;④Harris评分:按照王治英报道[3]标准从疼痛、功能、关节畸形与活动范围四个方面进行评分, 满分100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应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调查结果,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6个月FBG水平, 见表2。

2. 3 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6个月Barthel指数和Harris评分, 见表3。

3 讨论

3. 1 家庭护理干预的必要性 糖尿病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出院后以自我为中心, 拒绝合理饮食、康复训练的现象频发, 对术后康复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甚至导致手术失败或不良事件发生, 对此类患者家庭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3. 2 家庭护理干预对遵医行为的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改善遵医行为不良的现象有积极的影响。患者及家属均对医务人员的服务予以认同, 有利于患者康复, 巩固治疗效果。本次研究, 每半月和患者进行一次交流, 在遵医嘱服药、科学饮食、按时功能锻炼、科学锻炼、主动咨询、定期复查方面明显改善了遵医行为, 有效保障了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预防不良事件。

3. 3 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康复效果、避免不良事件有积极的影响, 根据循证护理的要求, 主动查阅文献了解相关知识, 本研究, 根据糖尿病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个性, 制定可行的护理方案, 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 并指导日常生活中细节性的动作, 如上下床、上下f楼等, 另外给予聊天式的心理护理, 将呆板的心理教育贯穿于聊天、话家常中, 便于患者接受;同时指导患者家属简单诊疗操作, 康复训练方法, 这是保证患者有效、长时接受家庭护理的最有效措施。研究证实接受家庭护理干预的患者血糖水平、生活自理能力和康复训练效果均明显优于拒绝干预的患者。

家庭护理干预是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一种护理, 合并糖尿病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遵医行为, 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提高康复功能训练效果和自理能力, 值得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廖春花, 谢卓莉.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家庭访视相关研究.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9):1340-1343.

[2] 王治英.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和出院康复指导.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11):1335.

篇9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322.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028-02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髋关节疾病的一种较安全成熟,有效的治疗手段。它可以矫正关节畸形,恢复行走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由于肢体功能活动受限,不同程度影响了患者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深入开展,对患者的心理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起到积极作用。自2006年8月~2008年10月,我科对12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以及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通过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4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82例,年龄57-94岁,平均年龄68.4岁;股骨头坏死35例,股骨颈骨折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例,骨性关节炎28例,类风湿关节炎12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7例。单髋置换107例,双髋一期置换1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1例,全髋置换103例。大部分患者伴有慢性内科疾患,但可以承受手术治疗。

1.2 康复护理

1.2.1 康复目标 1)对病残矫正后设法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2)解除疼痛、无力,保持关节稳定。3)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恢复日常活动的能力,关节功能和活动度良好。4)预防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

1.2.2 康复护理方法 必须使康复护理尽早付诸实施,同时要自始至终地给患者心理支持。

1.2.2.1 心理护理通过交流和沟通 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心理状态,解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忧虑。将术后康复内容向患者适度地解释和说明,并向家属讲解术后康复训练的计划、时间及方法等。请手术成功者来现身说法,消除患者的恐惧,使患者始终能配合康复护理的进行。

1.2.2.2 术后常规护理 本组患者有80%在全麻下进行,术后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通畅,床旁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切口渗血情况,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并记录引流液的色、量及性质,观察患肢末梢血运等。

1.2.2.3 预防并发症 髋关节脱位、感染和栓塞是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假体脱位,术后患肢要保持外展中立位,在两大腿之间放置梯形枕,患足穿防旋鞋;翻身或搬动患者时应将患侧髋关节整个抬起来,避免患肢内收、外旋、过度屈髋,以防脱位。深静脉栓塞,人工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达47.1%。术后注意观察患肢皮肤是否发红、皮温是否正常,有无疼痛、肿胀、触及条索感等,早期鼓励患者进行患肢肌肉收缩及足踝关节的主动、被动活动,促进下肢血流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感染,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切口外敷料清洁干燥。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做好各种引流管的管理;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预防压疮。

1.2.3 康复训练 1)关节功能训练:术后当日,患肢保持外展20-30度。中立位,两腿间放置软枕,待下肢感觉恢复即可进行踝关节的背屈及屈趾活动,教会病人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帮助患者从被动活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术后第1天、第2天开始做轻柔的髋关节屈伸动作,注意屈髋

1.2.4 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肢体活动障碍,容易发生压疮。在病情略稳定后,要经常变换,每2-3h翻身1次,同时鼓励患者主动活动。

1.2.5 出院指导 一般情况下患者第l2-14天切口愈合拆线出院。出院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生活方式的康复指导,包括翻身、坐椅子、坐便、上下楼梯等。翻身:向术侧翻身时,应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旋转中立位;向健侧翻身时,也应伸直术侧髋关节,两腿之间夹厚30-40cm的软枕,防止髋关节内收引起假体脱位。可同时伸直同侧上肢,以便用手掌托髋关节后方,防止髋关节后伸外旋。练习坐椅时要选择高度大于45cm,最好带有扶手的椅子。坐便时最好使用可升高的恭凳。上下楼梯时,坚持上楼梯时健侧先上,下楼梯时患侧先下的原则。可从事日常家务活动,但应避免干重活及剧烈的体育活动。注意做到三不:不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坐矮凳子。另外不可坐在椅子上将身体前倾。不可弯腰捡地上的东西,不可屈髋超过90。注意预防各种感染,术后第l、2、6、12个月,以后每年1次进行复查。

1.2.6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最后观察的置换关节进行Harris评分,并通过配对t检验,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平均观察14.2月,通过康复护理患者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2.4±11.2,术后1周Harris评分为67.2±17.3,最后观察的Harris评分为82.7±9.1,术前和术后1周以及最后观察的Harris评分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无1例压疮患者,3例泌尿系感染,通过多饮水及静脉抗生素治疗痊愈;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证实),通过抬高患肢、制动溶栓等治疗,肿胀逐渐消退,观察1年,未出现下肢肿胀情况。

3 讨论 关节置换患者入院时,其与家属由于环境及角色的转变,这种压力情景造成心理环境失衡并激发了与护士健康宣教相联系的基本和本能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手术方法及效果疾病相关知识需求较高,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手术成功的期望值高,使部分患者心理焦虑,情绪不稳定。因此,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采取主动热情、耐心介绍,操作认真仔细,动作轻柔,关心他们的病情,遇到问题多想办法、多解释。又因手术是一种侵入性治疗过程,围手术期患者不仅要疾病本身的影响,还要麻醉和手术的打击,所以我们要建立一套满足患者围手术期需求的健康教育计划,做好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相关知识的宣教。依据患者的需求,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饮食用药,术后的肢体功能锻练指导,从而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1,2]。

多数患者理解力不够,讲解时根据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社会背景选择患者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达到有效的护理干预。根据健康教育登记表的内容,逐次逐条落实健康教育的内容,对患者自己掌握的内容及时评价,未达标的项目要有标识,并反复讲解和交流指导,直到达标后再填写,使健康教育内容及效果评价一目了然,同时经过对患者健康需求的重点掌握内容进行反复提问和复述,使患者对重点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形成具有个体差异和针对性健康教育计划内容,使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之时即应开始实施康复护理,旨在强调早期开始[3]。系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康复训练应因人而异,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拟定康复计划,是保证康复锻炼成功的重要因素[4,5]。肌力训练对维持髋关节稳定性、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关节负载、减少假体松动具有重要意义,是康复训练的最主要部分。规范化的康复训练可以缩短康复时间,提高肢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

髋关置换术患者术后正确的功能训练是保持治疗成功,恢复肢体的关键[6]。采用了科学的功能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范围持之以恒的原则,通过,功能训练的指导无1例发生关节感染、脱位及压疮。

康复护理的整体效果需要与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医学理论水平,掌握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以人为本,更好地完成康复护理[7]。

参考文献

[1] 张回珍.病区护士长做好与患者家属沟通工作的重要性[J].临床护理杂志,2007,6(4):68-69.

[2] 陈映琼,肖育卿,肖贤娟等.补偿性护理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31-32.

[3] 刘玮琪.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J].实用骨科护理杂志,2008,14(1):23-24.

[4] 周蓉.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M].吉林医学,2008,29(24):2433-2434.

[5] 金荷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166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29-30.

篇10

【关键词】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康复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elderly care and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HU Qiu-shuang.Shangqiu City,Henan Province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hanqiu 47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allows patients to restore function,relieve pain.Methods Perioperative do a good job pre-operative care to thoroughly inspect the functional status of various systems,training the patient bed and toilet,exercise quadriceps,gastrocnemius contraction movement.Results For the elderly through the perioperative care,healing effect is obvious stage Ⅰ wound healing,does not appear prosthesis extrusion.Conclusion Careful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strict preoperative observation,careful guidance of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training to master the essentials and detailed guidance is to prevent the discharge prosthesis extrusion and restore joint function,to ensure that the key to successful operation.

【Key words】Elderly patients;Artificial hip joint replacement surgery;Care;Rehabilitation

随着人类老龄化,髋关节疾病[1]是困扰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最大障碍之一。正确的康复护理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能有效地改善和增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预防各类并发症,尽早恢复满意的肢体和全身机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以来,我科对21例老年股骨胫骨折患者施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4例,女17例,年龄60~85岁,均为摔伤致股骨颈骨折。

1.2 手术方法及效果 患者在局麻下行胫骨结节牵引术,积极治疗原有疾病,并及时进行各项术前检查,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21例患者均在硬膜外麻情况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无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患者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

2.2 观察伤口渗血情况预防感染 保持伤口负压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并做好记录。保持床单和伤口外敷料清洁干燥。

2.3 保持正确,防止关节脱位 术后避免术侧关节伸直内收,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配以木板鞋外固定,膝下及小腿处垫枕抬高,避免曲髋,以防关节脱位。

2.4 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术后24 h以后,指导患者进行足背伸运动及股四头肌增长收缩活动,给予速碧林0.4 ml IH或博普清0.6 ml IH。

2.5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并且合理使用抗生素。

3 康复指导

3.1 注意保护关节[2] 术后避免不良姿势,不能低坐、起立、跷二腿或二叉,不要侧身弯腰或过度向前屈曲。

3.2 重视肌力训练 术后2~3 d进行股四头肌的增长练习。术后第5天开始术侧肢体重量支持。第3周开始髋屈、伸锻炼。术后的肌力训练方法和开始时间应坚持渐进和不引起疼痛为原则,除了手术肢体的肌力锻炼,术后第1天视全身情况进行健肢和上肢的主动练习。

4 讨论

对于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和护理,术后康复指导三者相互结合,才能使老年患者的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