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

篇1

一、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的表现

(一)学生的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

一节课40分钟,而有些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的时间不足10分钟,然后就开始胡思乱想、心不在焉,由于对所学的知识没有了兴趣,有的开始看课外书,有的开始打瞌睡。

2.厌烦

由于教学内容太难或太易,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或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语言平淡等造成学生厌烦情绪。

3.扰乱课堂

由于无聊,有的学生开始传递纸条,有的低声说笑,有的嗑瓜子,有的下棋,严重的甚至开始出现打闹等违规行为。

(二)教师的表现

1.要求不当

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严,学生忙于应付,稍不留意就违反了规章制度。教师既不分析自己的要求是否合适,也不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专断地严惩学生以维护纪律,造成师生矛盾和冲突逐渐尖锐化。而有的教师对学生则要求过低,只要学生不惹是生非,不冒犯教师,一概不管。

2.滥用惩罚手段

从表面上看,惩罚常能迅速而有效地制止课堂内的问题行为。但不分青红皂白地惩罚,不但不能增强学生的纪律性,反而会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特别是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教师,更使学生产生怨恨情绪,有可能诱发攻击性的问题行为。

二、课堂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我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来自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欠缺前沿教育理论,教育理论素养不高,缺少教法的理论和方法,对教材内容理解不透彻。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科班出身的专业型教师比例不到一半,“大三门”的教师兼带“小科目”的现象很普遍。这种交叉代课的混乱怎能让教师静下心来学习。当新一轮的教学理念潮水般涌来时,教师的学习也就流于形式,如何去钻研教材。在“学生考分论英雄”的驱动下,教师也就“重眼前轻长远”采取拔苗助长,忽视教育渐进性规律。再加上地处边远,受资金、人力等条件制约,让我们的在职培训不系统,培训时间不足,缺乏知识的连贯性。

(二)来自学生方面的原因

从主观上说,学生的学习动机缺失,兴趣转移,学习无用论等。比如,周而复始地机械性学习,带来学习的不快乐感,必然造成学习动机的缺失。老师、家长的不理解,平常缺少交流,出现异性同学间的情感寄托或沉迷于网络——“移情别恋”了。

从客观上看,现行的教育体制把所有的期望压在学校教育上,而忽视家庭、社会教育的辅助作用。比如,单亲、留守、放纵、高压家庭背景下的扭曲教育,使家庭教育缺失;物欲横流、道德弱化的社会大环境也未能起到正确的引导功能。

但是,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责任改变现状,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策略

(一)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教育学生合作中既要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又要心中有他人,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多为他人、集体着想;要教育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不自卑,主动参与学习。

2.精心设计问题,认真准备教具,尽量减少干扰因素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太简单了,没有合作的必要,太难了学生解决不了。教具也要认真准备,尽量减少教具、学具的缺点,使它们能真正帮助学生学习。

3.做到科学分组

在分组时,应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可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组内成员的异质互补,就是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他们取长补短,尽量做到最佳组合。

(二)“满堂问”的合理化

这种“满堂问”的教学,表面上看,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

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为此,教师要把握两个关键。首先是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其次,起点不宜过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所提问题要保证学生跳一跳就能够摸到。

(三)学习方法的科学化

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在课堂中教给学生多种学习方法。积极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进行动手动脑的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指导,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掌握技能和方法。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利用学生好奇心强,习惯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必要的体验、感知等实践机会,通过提供材料、提示思路方法等,搭建学生认知的平台,使其获得成就感、荣誉感。

(四)课堂纪律的有序性

1.改进课堂教学管理

就是要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的进度、节奏、段落衔接及学生注意力的不断调控,为教学方案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保障。

2.积极鼓励引导,恰当使用惩罚,以关心鼓励为主

“教子数过,不如奖子以长。”教师的夸奖,可以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他们的潜能,满足学生爱与尊重的需要。正确运用处罚,在某些情况下,对课堂纪律管理还是有必要和有效的。

3.平易诚实待生,实行民主领导

师生间高度信任、尊重和诚实相待是成功控制课堂的重要奥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民主”“放任”和“专制”的最佳程度,并决定在哪些方面可以“放任”些,哪些方面可以“民主”些,哪些方面则需要“专制”些,从而使自己的课堂领导作风在民主式基调的基础上与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保持动态优化的发展关系。还需保持关心学生与关心教学任务的综合平衡。既要重视教学任务的管理,也要重视学生关系和情感需要的管理。

(五)构建课堂的开放性

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要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丰富知识、增加阅历;要进行开放式教学,师生关系融洽,使学生大胆交流,敢于创新;要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变通、能够求异、能够创造;要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技能,放得开,收得拢,开关闭合,运用自如。

篇2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主体地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多媒体教学已经开始走进初中课堂,严重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学校应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步确立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学生在课堂中对老师的依赖。

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滥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开始广泛地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然而,教师在教学中的无节制应用,导致语文教学中出现多媒体滥用的现象。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导致教师无法在规定的课堂内完成教学内容,还吸引了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降低了教学效率。

(二)探究式教学流于形式

自主探究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育模式。然而,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未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导致探究教学的内容得不到充分发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影响着语文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开展:第一,教学内容不具讨论价值。教师为响应教学改革的要求,让学生讨论简单的教学内容,忽视了探究式教学实质。第二,未把握讨论时间。讨论时间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问题的讨论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在讨论期间开小差;讨论时间过短,未讨论出问题的实质。因此,讨论时间把握不合理,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还降低了教学效率。第三,讨论形式单一。教师缺乏课堂组织能力,开展探究式教学时,往往采用自由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降低了语文教学质量。

(三)教学理念落后

由于应试教学的影响,教师的思想转变并不彻底,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导致语文教学中仍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

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利用

现阶段,多媒体教学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由于语文课本中的人物、事件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多媒体教学通过将图片、视频、文字等集为一体,能够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学习《小石潭记》采用多媒体对课本中的字词进行解释,可有效减少板书时间。但是对于重要字词的解释,教师应适当地进行板书,增加学生的记忆力。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多媒体教学,不仅降低教学难度,还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着差异。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教学现象,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学习差异,采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展开教学活动,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让所有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例如,学习苏教版《迢迢牵牛星》时,对于基础弱的学生,可要求他们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再让基础稍好的学生根据课后注释解释古诗的意思。这一教学方式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课堂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掌握教学重点。另一方面,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确立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学习苏教版《多一些宽容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宽容的含义,再让学生采取表演的形式向其他学生展示宽容。文章结束时,让学生仿写第二段关于爱的含义的句子,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目前,教师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基于语文教学中的独立性,可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英雄的事迹,激起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再让学生讲讲生活中的英雄和他们的英雄事迹。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重点,还能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提出,学校开始重视语文教学改革。教师开始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现代化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张眼亮.新时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及发展对策[J].才智,2013(13).

[2]赵武侠.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2).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认识不够

在过去很长一个时间段里,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主观上认为,要增加语文教学时间,增加学生语文作业量,学生语文成绩就能提高。很多学校直接或者间接的增加语文课时,除语文早自习外,很多语文教师甚至利用学生的体育、音乐等课的时间进行语文教学。导致学生要面对很多的语文作业,造成题海战、疲劳战。这样通常使初中语文教师觉得超负荷运转,学生们更是苦不堪言,这样的一种语文教学学生不可能全面发展。

(二)教师课堂教学缺乏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

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依然存在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得讲,学生在讲台下处于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课堂上,多数时候语文教师采用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形式,完全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失去了进行语言实践和训练的最好时间和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容易觉得枯燥疲倦。学生在课堂上听的多、说的少、读的少、写的也少。长此以往,会直接造成课堂内损失的课业课外补,会给学生和教师造成额外的负担。

少数年轻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刚好相反,运用多种手段,甚至唱、念、演都用在了课堂教学之中,过分注重表面结果,忽视教学训练过程,使得课堂教学变成个人舞台,多数人的看台。

(三)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安排不合理

1、教师剥夺学生话语权。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在一堂课中,为了顾及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面面俱到。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课文的讲解和分析上,造成课堂教学重点很难突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触及课文的思想内涵,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课文的核心。

2、忽视普遍训练的重要性

教师在课堂上忽视普遍训练的重要性,让少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极大限度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扼杀了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成就感。课堂上经常出现,启而不发,或者是优秀生撑场面,多数学生当陪座的局面。

二、解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在备课上要花费更多精力,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更新和研究知识等。特别是对于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这种学习和研究的挑战和压力是巨大的。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和探索:

1、认真研究和学习课本

教师上课的过程中,从容和自信非常关键。而从容和自信都源自于教师对课文的深入透彻把握和驾驭。教师在对课本非常熟悉和了解的情况下,上课底气会显的特别足,特别是教师对课本研究的越是深刻就越是不怕学生提出各种质疑,在课堂中无论是引领学生讨论或者讲评都会显的从容而自信。

2、研究教法

在新课程要求之下,课本会随着需求产生一些变化。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一成不变,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不能一味的采用单纯的感知为出发点,也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要通过引导,通过给学生设问题情境进而引发诱导学生探索和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教学的出发点应当以问题为重点。

3、研究学生

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本,研究学生的情况。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不研究学生是不行的。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要切合学生实际需求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者研究适当的教学内容,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先择有差异的语文教学内容,运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完成课程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对学生提供帮助的时候不能主动的牵着学生鼻子走,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持袖手旁观的态度。应当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多启发,多引导。

(三)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首先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认识,要能充分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教什么,以及如何去教。要站在语文的角度去进行教学,教师应当重点把握从课文出发,从语言出发的这一最基本观点,不能偏离这个原则太远。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白课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学生好的语言、要读好的文本必须要引导学生自发性的多读,多练习。课堂上可以选择让学生高声朗读,也可以让学生默读,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略读,也可以精读。

总结: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品,认真研究课文,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有效的教学。用端正的研究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甸起.语文教学反思的七种模式[J].语文教学通讯.2006(31)

[2] 成尚荣.语文教学应当有更高的追求――语文本色的坚持与追问[J].语文教学通讯.2006(13)

篇4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问题教学 应对策略

近年来,因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逐步深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解决课堂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的一大难题,因此解决课堂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所重视。基于此种情况,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解决课堂问题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要解决数学课堂问题,首先要知道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谈谈看法。

一、教学中的问题

1.备课过程中没有有效预测。

在备课时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够充分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在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会针对这些问题设计行至有效的教法,尽量使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观念落后,缺乏学习。

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老师的讲为主,以教师和个别优秀学生的活动和思维代替着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大多数学生习只能被动地听、机械地练习,甚至个别老师依然是老一套,只注重知识的讲授,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也违背了课改的新观念,更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3.流于形式,忽视实质。

有些老师对“师生互动”学习的实质理解不够,对互动学习的目的、动机、运用范围和过程没有认真分析,认为一堂课中没有师生互动就不能体现新课改精神,因此随意开展小组讨论。这样的学习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意义。

4.目标不明,缺乏引导。

互动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有序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应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动起来。但在目前的教学中,如果过多地突出学生“自主”,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纪律过于松散,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5.深度不够。

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一连串的提问,学生机械地回答,这样看似热闹,实际上只是表象,没有实际效果,既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度启发,又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也缺乏激烈的辩论,少见强烈的反驳。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深层次的思考。

6.答问中没有随机提炼。

学生在回答教师提问时,很容易暴露思维过程中的错误,或概念理解错误,或定理法则运用条件不足,或思维方法不对等。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问,又要善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的不同角度,随机提炼出回答问题时反映出来的问题。

7.复习时没做到强化训练。

成功的复习,一般是在一个单元结束后,结合该单元教学中收集到的学生易混易错问题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择例精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题型予以强化纠正。

二、解决措施

1.留心课堂,及时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需要教师留心观察,体现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知识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过程的成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必须通过自学、培训、交流、沟通等方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3.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交往,建立起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气氛。在教学互动中,尤其应十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切不可随意挫伤,既要抑制自满者,又要激励自卑者;还要调控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行为,教师有了亲善、热情、平和、幽默的态度和情绪,才会引起学生满意、愉快、喜悦、崇敬的态度和情绪。

4.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是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方案,主要包括互动问题的确定,互动形式的选择,课件和板书的配合。其次是实施过程的艺术调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释惑解疑”;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推波助澜”,把讨论引向深入;对学生的意见加以归纳和提炼,“画龙点睛”;对某些不正确的认识给予必要的纠正和解释;对一些不全面的认识作必要补充;对学生不同的意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供学生参考;对学生漫无边际、偏离主题的发言,运用幽默的语言予以限制;遇到意见冲突情况,巧妙地进行化解。再次是结束时的讲评和总结。对互动的成果,尤其是对阐述的观点进行系统概括;对提出的问题给予有说服力的科学说明;对还未能说明的问题留待课后师生继续探讨;对有创见的学生给予勉励。

5.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独立思考的优良学习习惯。

教师应适时关注学生上课时集中精力听讲,对于提出的问题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这样学生提供的信息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水平。

6.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每个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每个学生,并且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他们对老师所渴望的要求,然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疑虑,这样,久而久之,既能使学生感受到师长的温暖,又能使他们体会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取得学习进步的乐趣。

7.深入学生群体,解决本质问题。

教师应在深入了解学生后,针对学生的反映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本质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老师方面或学生方面的各种问题,但是,只要每位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认真探索问题、总结经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定会很成功。

参考文献:

[1]吕桂侠.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09(S1).

[2]林雅.谈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

篇5

关键词 高中生物;多媒体;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050-02

高中生物作为高中理科学科中的一门,具有理科所普遍具有的知识抽象性、内容发散性等在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特性。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生物教学现状。黑板板书不能够将抽象的细胞组织以及基因等抽象的立体结构较好地展示出来,而多媒体课件利用3D技术等先进电脑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这类问题[1]。多媒体教学成为当下高中生物课堂上的主要教学方法,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有效解决多媒体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运用的问题,成为高中生物教师的研究热点。

1 高中生物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越来越深入,发现新旧教学模式更替中产生的问题成为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高中生物教学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对新课标理念在教学中运用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作为当下主要教学模式的多媒体教学需要特别关注。

对新课标多媒体教学理念的理解不够透彻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不断地将其特点完美地融合到高中生物教学中。然而,部分教师由于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不够透彻,简单认为教学改革就是运用新的教学设备以及一些新鲜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就常常会出现教学过程生硬,教学质量反而不如以往的情况。同时因为部分年长的教师对多媒体操作不够熟练,自己的教学思想得不到完整的体现,反而成为一道束缚[2]。新课标理念重在实践,重在以学生为主体,而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则出现全程以课件展示为主,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经过多媒体之后,最初的新鲜感逐步消退,长期对着屏幕看也就会觉得枯燥和麻木,以至于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学质量下降。

多媒体教学使用过度 一个成功的高中生物教学课件,至少应具备声音、图像、文字和动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年轻的高中生物教师基于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便利性,把所有的课程内容都用多媒体来进行。由于制作一个课件需要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以至于课件的质量不可避免地降低了,甚至出现部分教师直接将课本的一些标题和内容复制在课件上就算完事。这样一来,一些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的知识点可能在同一页中就显示出来,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学习效果不佳。部分对电脑使用不够熟练的教师则由于不会使用多媒体的技巧,使得高中生物课件看起来缺乏活力和趣味性,其课件品质同属于低下水平。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过多,课堂不足于展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及其逐渐普及,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也越来越快速和便捷。由此带来的是部分高中生物教师追求短时间内让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内容,就不顾教学重点,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直接插入教学课件中,以至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十分紧凑,没有教师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的时间。大部分学生由此而听得不知所以,往往在上完课后都不知道学到了什么内容,影响了教学效果。

2 解决高中生物课堂多媒体教学问题的对策

为提升高中生物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确保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新课标理念进行深入理解,掌握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技巧,有效控制多媒体教学数量,并对教学瓶颈进行突破,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课件的品质。

深入挖掘新课标理念,增强课件的创新性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勇于摒弃旧有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学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新课标理念的培训、组织讨论等方式来增进对新课标中创新教学模式的理解,从而增强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性,让多媒体教学更有灵性。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对其进行深入挖掘,理解其精髓所在[3]。只有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来龙去脉都掌握清楚了,在高中生物运用中才能如鱼得水,将其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到教学中,有效提升教学质量。高中生物教学知识的抽象性、快速更新性与多媒体技术的灵活性,能够进行有机融合,生物学科的快速更新性与多媒体信息资源的便捷性能够有效融合。多媒体课件的声效性以及动画技术,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添教学活力,让学生能够较好地融入课堂中,这正好符合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科学规划多媒体教学课程,提升课件品质 在高中生物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开学之初应根据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并对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进行科学规划。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之前,教师应考虑这些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否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之后能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些DNA结构、染色体变异等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三维技术来增强教学效果,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还可以是一些实验课程,通过Flash的实验演示,可以将抽象的实验过程变得具体化,让学生便于掌握。基于不同年龄段教师掌握技能不一的现状,教师可以组队制作课件,把具有教学特长的教师与电脑技术熟练的教师结对,在相互学习的同时,共同制作出精品课件。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在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课件内容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应该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在知识点的分布上应注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获得掌握知识的自信心之后,引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二是要不断将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生物知识扩展到课件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探索的求知欲,还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生物学知识利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课本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学生的视野。

如在讲解基因突变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找一些与生活贴近的实例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也可以适当介绍一些关于基因突变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此同时,在课件内容中应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知道哪些地方需要重点掌握,比单纯讲授更加直观和更具体。从这个角度来看,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自然而然就能发挥出来。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学科在学校的重点占比中较轻,课时较少,课程安排较紧张。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要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应充分理解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认真反思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入的自我剖析,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高中生物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对课本知识的深度掌握以及对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熟练程度。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多媒体课件,最大限度发挥出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提升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桂菊.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与多媒体结合的探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6).

篇6

一、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

1.课堂提问应付了事,未能紧扣目标要义

课堂提问是教师展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升华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受升学压力和应试教育理念影响,经常将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手段,存在应付了事,流于形式的现象,为了提问而提问,看似教师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问学生问题,但对提问的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可以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都是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提问,表面上看似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十分活跃,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未能将教学目标、情感发展以及重难点等学习要求,通过“提问”的形式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示和运用,脱离了学生认知的实际,有利于“教学目标要求”之外,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课堂提问方式单一,未能激发主体潜能

常言道:方法“活”,则效果“佳”.教学实践证明,灵活多样的提问形式,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教学活动双边互动效能,实现学生主体内在特性的有效养成.但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运用课堂提问过程中,采用的提问方式永远是“教师问,学生答”的“一问一答”的单一形式,不注重艺术性,过于简单,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设置出形式多样的提问形式,限制和压抑了高中生学习知识的内在能动性,学生能动学习、主动探知的内在潜能受到影响.

3.课堂提问难易过“度”,学习能力难以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难度适宜、紧扣学生学习实际的课堂提问,能够有效诱发学生的内在主动特性,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知识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水平.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提问时,不能够根据学生主体的学习能力水平和实际,在问题内容难易程度的设置上,出现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问题过“难”,或提问束缚于所学范围之内,问题过“易”,这样就使得学生学习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实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起到限制作用.

二、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策略的运用

1.课堂提问的内容要精当,善于抓住关键要点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总设计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有效课堂提问的关键在于提问内容精确、恰当.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内容的设置上,要进行精心设计,紧扣住教材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围绕重点、难点,设计具有一定思考价值、巧妙合理的问题,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激发,从而在精练扼要、言简意赅的精当的课堂提问中,对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能够有效掌握.在此过程中,教师的问题设计要目标明确,目的明晰,遵循和服从教学任务要求,做到适时适度,灵活多样,对教材的主要内容能够深刻地掌握.

2.课堂提问的形式要灵活,凸显提问灵活多样

形式多样的课堂提问,能够有效激起高中生主动探析、学习的内在能动情感.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紧扣教学目标要求,不拘一格,将提问的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进行展示,让高中生学习数学知识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之中.如在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式提问法,向学生设置生活性教学情境,激发起高中生学习探知的内在情感,然后借助该现实生活教学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上述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自然引入新课教学内容.在“线性规划问题基本概念”的新知讲解过程中,教师又采用“循序渐进提问法”,结合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生活性教学情境,在讲解问题案例过程中,逐步向学生提出“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可行解”、“可行域”、“线性规划问题”以及“最优解”的概念问题,此时,教师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通过刚才的探析,我们知道了线性规划问题的相关基本概念,那么通过学习活动,你能找出可行解与最优解之间的关系吗?”这样,学生在有的放矢、形式多样的课堂提问中,学习效能显著提升.

3.课堂提问的外延要丰富,促进学习能力提升

篇7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堂教学;高职;现状;问题;对策

1引言

在新会计准则的颁发、实行之后,社会各界重新审视了会计人才,而高职院校教师也随之对会计教学课堂进行调整,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训练。高职教育者将极力创新课堂教学,以期为社会输出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

2刍议高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的现状

2.1重理论、轻实践的高职会计教学体系随着先进教育理论的深入与发展,高职院校各专业也相应地做出一系列的改革、调整。然而由于基础会计课程具有理论性与专业性强的特征,同时大多数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依然执着于传统。这导致了基础会计教学课程的教学活动没有实践的基石为铺垫,而失去现实意义。当学生面对会计工作之时实际操作技能缺乏,而感到无从下手。纵观当前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活动仍旧只是在课堂的狭小空间进行,学校没有为学生建立实践训练基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会计知识大部分源于课本理论与教师的讲授,学生对于会计的具体操作流程也只是从教师设计的情景教学中粗略地了解大概。这样的基础会计课堂教学,学生往往达不到新会计准则的水平标准。另外,高职院校的基础会计知识理论性强,需要具体实际操作辅助课堂学习,否则,学生所学的知识也只能是表面上的空谈、没有实际意义。2.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处于瓶颈期随着先进教学理念的发展,“双师型”作为一种新型高职教师的素质要求,而走进了高职院校的教师管理建设中。所谓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尚未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双师型”是一种提倡理论结合实际操作技能师资建设理念。但这一种新型的师资理念在当今的高职院校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其仍旧处于雏形阶段。具体而言,大部分会计教师重视教育学理论、会计理论学说,而缺乏会计实际工作的充足经验。再者,会计的实践操作流程与内容,对于基础会计课堂的学习至关重要,而许多教师在这一方面的薄弱造就了课堂的演示与延伸不到位,而学生自然也便无法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学校忽略对教师的行业工作的培训,没有切实为教师提供“实战”的环境与机会。师资建设的不足,以至于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堂的教学水平相对较低。2.3信息化教学进行的困难与不足在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被广泛运用于高职学府。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上更加自由化。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要求更加高。而笔者通过深入调查,却发现有的教师会因为准备工作的不充足,从而导致出现基础会计课堂的信息化教学目的性不明确、课堂秩序紊乱的现象。另一方面,有的会计教师依然沿袭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让基础会计课堂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3针对问题,浅析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堂的教学对策

3.1优化教材建设新会计准则的出台,预示着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有更加高水准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对此应该给予充分的认识与重视。而基础会计教材,则是基础会计课堂教育活动所围绕的中心内容。鉴于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者需要将基础会计教材进行调整,让其内容更加偏向于学生未来会计业务工作实践操作的训练与培养。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了解关于会计行业的职业要求,并且能够初步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情况,为将来步入会计工作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再者,高职院校应当提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育,让基础会计课堂的教育信息化,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同时,通过课内外的资源的整合,实现优秀资源共享教学,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除此之外,高职院校需要为学生打造实践教育基地,让学生掌握实践本领。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联系企业,为学生挖掘更多的实习空间与机会。3.2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修养培养教师具备“双师型”素质与专业水准,是先进教理念的要求,是一种新型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高职院校需要给予重视,切实提升高职会计教师的行业实践操作技能。唯有如此,教师方能在基础会计课堂上更好地诠释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践技能与基础知识,让课堂教学更具实际意义。除此之外,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让基础会计理论知识与社会经济相结合,更加符合社会化的发展要求。3.3教师需要丰富教学手段教育,是一项灵活性的活动。教师不能满足原有的教学手段,让基础会计课堂始终保持不变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范畴与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适当地调整课堂教学形式,让多种教学手段兼收并蓄,从而开拓创新出新型基础会计课堂模式。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式,具有针对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更具时效性。总而言之,教师需要积极在基础会计课堂尝试新型的教学模式,真正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堂存在的问题有:基础会计教学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处于瓶颈期;信息化教学进行的困难与不足。针对问题,笔者总结、归纳基础会计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如下:高职院校需要优化基础会计课程的教材建设;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修养;教师需要丰富教学手段。根据实践的证明,以上教学策略具有实践可操作性与意义性,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韩冰.高职教育《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0).

篇8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ZHU Fanghui

(College of Humanities, Xi'an Siyu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38)

Abstract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ethod teachers transmit knowledge, but also the main way students learn new thing and establish the right attitude about life.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is always be a major concern of any professional teacher.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subject of supervisory inspection, analyzing the problem of studying,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furtherance of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problem; measure

1 大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1 学校方面

学校在制度管理层面体现出对教学的重要作用,管理制度合理的有效性对教师和学生及其他工作人员起着监督和激励作用,其中对教学起着重大影响的就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业评价制度。首先,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评价的结果影响到教师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肯定,故此,如果评价结果不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教学,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目前,高等院校都采用领导评价、教师自评和学生网络评价和座谈评教的方法。但是,在其过程中,仍有流于形式的现象存在。其次,学生的学业评价。各大院校采用的是平时表现成绩和最终试卷笔试成绩结合的方式进行。但是笔试成绩仍占主要部分。这种学业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抱佛脚,甚至出现考试作弊现象。

1.2 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督促者,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仍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虽然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是在有的课堂中,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中满堂灌,不留给学生思考问题和消化知识的时间,也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及时的答疑解惑,结果导致教师觉得上课吃力,学生头脑疲惫,教学效果不理想。第二,有些老师知识层次落后,不能够与时俱进,专业课知识单一,基础课知识不够广博,导致课堂教学出现教学语言枯燥,内容刻板,教学组织形式单调,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三,目前,为了加强学院建设,促进教学质量,学校为每一个班级都配备有多媒体,是希望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的层次性和丰富性,但是,多媒体的使用情况仍令人担忧。

1.3 学生方面

目前,大学生主体为90后,他们具有与其他时代学生所没有的特征,例如独立而又狂傲,成熟而又盲目,理性而又冲动。这些特征均表现在了课堂行为中,由此引发了诸多问题。首先,听课问题。由于现在手机等电子产品人人都有,所以导致学生课堂听讲不认真,出现玩手机游戏、刷微博,从而课堂的参与度不够,老师们上课提出问题,只有少部分学生有所回应。其次,上课出勤问题。但是学生坐在教室未必是“人到心到”,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有严重“隐形逃课”的状况。再次,学生之间存在诚信问题,例如在做平时作业时,有些学生直接从网上复制;在考试时,学生投机取巧,出现考试作弊等等。

2 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2.1 拓宽教师教学评价渠道、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方法

首先,学校应多关注新教师的课堂生存状况,发展经验丰富的老师对新教师的帮助模式,丰富青年教师培训模式。同时,传统教学评价往往关注教学成效而忽视了教师自身水平有无提高。故此,学校可建立一种以自身为评价对象的发展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关注教师的能力发展,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特色。其次,关于采用新型学业的评价办法。如温州医学院在2012年度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中提出的小组积分制学业评价办法。“小组积分制学业评价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组建团队,建立小组学习档案;然后制定课堂教学及小组积分制学业评价规则,并达成共同遵守的约定;最终利用每一次课堂教学环节中的讨论、游戏、练习、访谈、头脑风暴、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手段,给予表现突出的小组成员和小组集体发放加分卡,小组成员和所在小组集体获得的加分均累计为该小组团队积分;各小组团队积分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形成团队成员个人的最终学业评价”小组积分制学业评价改变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模式,把眼光关注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把老师从一言堂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也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之中,极大地发挥了学习的主体性,问题解决的能力、创新实践的能力等都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效果显著。

2.2 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工作,督促教师科研工作

对于学校来讲,可以采取内外相连的方式,邀请其他院校的教授老师定期给年轻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与时俱进。现在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不再仅仅通过课堂和书本,所以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本学科新知识点,丰厚基础学科知识,在教学中应秉着教学相长的原则与学生互动交流。教师只有潜心学习、精心备课,丰富课堂的知识内容,使课堂气氛真正地活跃起来,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多元化。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变单一知识传授的枯燥局面,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例如现在较为流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关注个体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突出学生的自学活动,减少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和教师的权威性,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对于多媒体的利用,教师应以课堂知识的内容为主,利用声、像、图、文等多媒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第四,教师应加强科研工作,努力申报国家科研项目。通过科研,可以使教师更加关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关注自身生存状况,促进青年教师向专家型、双师型转型。

2.3 严格学生课堂行为管理、加大学生课堂参与度

所谓“教不严,师之惰”。只有严格要求的教师才能带出自律的学生。首先,严格监督学生课堂行为,通过平时作业的批改检查学生学业问题,通过对课堂学生参与度的奖励激励学生勇于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课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例如及时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做笔记,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延长知识在头脑中长时记忆。其次,每周开展班级主题班会,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提高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对于班级内班干部的建设也要切实加强。只有班干部起到优秀模范榜样作用,才能形成班级凝聚力。再次,经过与学生的多次交谈,发现大部分学生之所以不认真听课,是因为大学的知识和中学知识不同。中学知识针对性强,大学知识宽泛,学生学习缺乏目标,往往不知道自己学习这些知识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什么作用,这种现象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尤为严重。故此,学校应根据专业实际状况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系统地向学生讲述本专业的发展以及各个板块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 向敏,申恒运.小组积分制学业评价可行性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4):32-33.

篇9

【关键词】职业中专计算机;课堂教学;诟病;问题;对策

在职业中专的课堂教学中,计算机与职业中专各学科课程优化整合的好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和培养以及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本人已经从事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工作已经多年,对其的具体操作和实施也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并且结合教学实际,也对目前职业中专计算机课堂教学的一些诟病也做了具体、深入的分析,并为此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计划和解决方法。

一、集理论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计算机课程较之职业中专的其他教学课程,具有着明显的差别

计算机课程,它具有课堂容量大、专业知识交替更新迅速、动手实际操作性较强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业务素质能力的区别等等诸多原因都会造成包括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以及最终教学效果不同、学生掌握千差万别等不同情况的现象。

1.黑板粉笔讲台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水平的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很多家庭都拥有了电脑,并且实现了网上无线连接,所以学生也有条件自己主动积极接触和学习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技能,并且有的学校,在中学和高中也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课程,因此,对于当前中职学生来说,计算机并不陌生,并且还拥有积极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但是,虽然目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最终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还是操作能力的考察几乎为零,所以各中职学校在计算机课程的安排上也出现了千差万别的现象,教学差异很大,或者对计算机课程的课时进行压缩。

2.计算机教师专业知识的不足和滞后于专业课程内容的快速更新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知道,这个时代是信息时代,计算机作为一门信息化社会的前沿学科,其快速发展的态势尤为明显,这一特点就对计算机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观念思想紧跟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专业课程内容知识。而又一些教师由于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很难再短时间内提升专业知识,因此,这种矛盾还将继续存在。

二、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

可上述在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课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不足该如何解决呢?根据本人多年一线的计算机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准确定位,讲练结合。

学生从初中进入中职学校后,他们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所以,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转变,准确进行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定位,对计算机专业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使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适应社会的要求。为了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进行情境创设,如:优美的背景音乐,美轮美奂的动画效果,这样的教学演示,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精讲精练一直是计算机课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实际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具体分析,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对计算机的感悟能力以及接触计算机实践的不同等因素直接导致学生计算机基础起点的不同。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兼顾到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尝试用分组分层的教学方式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和收获。实施教学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教师应循循善诱,悉心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提高计算机水平;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没有基础的可以尝试从汉字的输入等教容易的操作开始;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从电脑绘图等能力较高进行引导教学,这样就会使他们都能有所提高并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和操作训练。

3.消除认识误区,组织外出学习。

针对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误区,教师应让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计算机应用的了解,增加对计算机工具作用的认识。除此之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使用计算机进行广告制作、产品设计、相片处理、新闻出版、网络媒体、办公应用及工业控制等地方参观,让学生真实感受现实生活及工作中计算机的工具作用,增加学生对计算机工具作用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钻研教材教法,不能完全照着课本进行讲授,应当精讲理论多搞操作,多搜集一些实例,并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进行精心设计,以应用技能为主,不求太难,只求适当,让绝大多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任务为度,使学生每节课都有具有成就感,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是笔者从多年的职业中专计算机实际教学中总结的几点肤浅认识。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为了适应科技的迅猛发展,适应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内容的交替更新,我们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共同努力,实现计算机与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肖凌志.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章,2010.23.

[2]袁坤峰.中专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2.79.

篇10

一、建构自信心态

对于“心理脆弱”的同学而言,要想消除害怕提问的心理,首先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及社会公益活动,养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以获取积极向上的自信心态。其次是理解提问的意义,正确地对待课堂提问。一般,老师设置课堂提问的目的有以下三点:1、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2、了解教师自身的教学效果;3、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见,课堂提问是“教”与“学”的双方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既然你对“提问”有结论,就应该大胆地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商榷。一方面可以显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与老师进行了情感交流,使老师教学时“心中有你”,这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努力并自主地学习

对于后进生群体而言,害怕提问的根本原因是对“提问”的结果不敢定夺或不知,因而不愿或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实际上,正因为你“不敢定夺”,才更需要老师给予评定和指教。故而,就更应该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观点坦诚地告诉老师,通过老师的肯定或指正,达到掌握知识、理解知识的目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只有当老师掌握了真实情况,才有可能在辅导过程中“有的放矢”,帮助你解决疑难而掌握知识。另外,在学生努力寻求“提问”的结果时,一定要独立思考,自主地判断,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培养“不可怕”心理,体会到自己努力“跳一下就能摘到果子”的乐趣,以激发自身的内在潜质和内动力。

三、正确理解师生关系

害怕“提问”的另一个因素,是害怕老师,这是他们没有正确理解师生关系的缘故。老师的本质是“为师为范”,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榜样和朋友,其职责是为学生答疑解难、规谬正误。当老师对学生“回答提问”表示不满意、评定言词过激时,也只是由于他们“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所致,学生不必害怕老师。要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在为学生服务,学生在利用老师去“攀登科学高峰”。

与此同时,作为教师,在消除学生课堂提问恐惧时更应做到以下几点:

1.增加候答时间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将候答时间从1秒增加到3-5秒,适当延长问题解答时间,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更多的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机会,是促进学生智慧生长的必然要求。当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延长侯答时间,我们可以用问题的难度系数来衡量。学生是否会答,教师可以结合平时的了解,从举手人数和学生的肢体语言判断出来。

2.重视答题技巧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在师生互动中生成的,教师处理学生回答的技巧直接影响着学生回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1)留白,即点拨时不完全到位,留给再思考空间;(2)误解,即故意不正确理解学生问答,将其引向“歧途”;(3)反问,即提出与学生不一致的意见,促其反思;(4)追问;即利用学生的回答再问,使其深思;(5)反断;即故意对学生问答作相反的评价,促其自疑;(6)假设,即根据学生回答假设某种情况,供其想象;(7)延迟评价,这会给不同意见的发表提供机会。

3.营造心理安全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