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启蒙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4: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绘画启蒙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找准切入点,深入解析绘本中的民族文化教育元素
以绘本为素材进行民族文化教学首先要对绘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挖掘其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价值,并适宜幼儿接受和理解,以此为契机有效开展活动。例如,《荷花镇的早市》的每一幅画面都充分地呈现出江南水乡的温暖、纯净,展现水乡文化的独特魅力,幼儿对建在水上的房子充满了好奇,特别是绘本中娶亲与唱戏的画面更是充分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教学中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对这些画面的观察,感知图画中的热闹场景,感受水乡集市的特色文化。
二、采取有效策略,促进民族文化教学活动实施
对绘本进行深入的解析后,教师要设计适当的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求能够使绘本在民族教学活动中得到有效的运用。
1.动静结合,感受民族文化的意境
幼儿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是幼儿年龄特征的充分体现。一些静态的、比较抽象的、离幼儿生活经验较远的民族绘本可以采取动态的教学形式,将幼儿真正地带入民族文化的世界中来。
课例:绘本《元宵节的故事》讲述的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由来,以及一些流传下来的习俗,绘本中图文并茂地描绘了舞龙灯、踩高跷、猜灯谜等节日里热闹的场景,但仅凭幼儿的想象力或借一幅静态的画面,很难对这个传统的节日有深刻的感受,从而达不到最佳的效果。在元宵节到来之际,在家长互动中带他们真正地到生活中去体验,去赏灯、猜灯谜、做元宵,幼儿倍感新奇与兴奋,幼儿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中,感受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这种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活动形式不仅使幼儿直接地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情景美,同时也使幼儿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绘本中所表达出的传统文化的意境,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
2.声情演绎,理解民族文化的艺术
绘本中的语言生动、优美又富有童趣,教师在演绎之前要用心去感受作品的情绪情感,是明快开朗、活泼有趣,是娓娓道来、令人回味,还是轻松愉快、诙谐风趣。教师对绘本的演绎是对作品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状态,这种真实的投入,是帮助幼儿有效接受、理解作品的一种重要方法。
课例:《团圆》讲的是过年时发生的故事。年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要过年了,爸爸从远方回家来,他为家人带来了快乐和温暖,可是,很快爸爸就要离开了,短暂的团聚之后又是长长的离别,期盼着下一次的团圆。温情而朴实的语言洋溢着幸福的气息。当我们被各种缤纷的词汇环绕着,争先把最华丽的语言倾诉出来的时候,这一种发自内心的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却最能打动人。故事中小女孩的情绪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在教学中抓住这根情感主线,把过年时与爸爸幸福的团聚和离别后想念与期盼的心情用内心情感的语言传递给幼儿,使幼儿深刻地理解年对中国人的深远意义。
3.创设空间,体验民族文化的乐趣
角色扮演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扮演文学作品的角色,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表现故事情节,发挥想象,从而再现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篇2
关键词:幼儿文学;启蒙教育;故事
一、幼儿启蒙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文学
1.幼儿文学
儿童文学是指适合于各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够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适宜他们接受能力、审美要求的这一类文学,对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来说,幼儿文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幼儿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启蒙教育意义
幼儿文学作品的教育性,除了在品质、思想、情操、道德的教育外,还有美感教育、知识教育等等方面,都是不可忽视的,也同样包含在这个范围内。例如:栓栓小朋友说:“我想到月球上盖好多的围墙”,姥姥问他为什么呢?他说“可以把我尿湿的裤子晾起来呀”。因为栓栓上小班时经常尿裤子。所以天真的发问,表现出孩子对这种美好图景的倾心和向往。
二、幼儿文学在幼儿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及重要意义
1.幼儿文学能够让儿童体会到愉悦与正面的情绪
高尔基说:“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有一次,我们中班上了一节综合活动课《我爱我家》,我问道:“爸爸、妈妈很爱你们,你们心里面是什么样的感觉?”艾博说:“是甜甜美美、特别高兴的感觉。”乐乐说:“是我想亲亲她的感觉。”听完后,我感觉这就是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
2.幼儿文学在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方面作用巨大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在一节美术活动时,小石头小朋友的画让我大吃一惊:他的画平时完全不同。我急切地问道:“你能把你的画给我讲一讲吗?”他兴奋地看着我说:“我最喜欢坐在盆子里,让妈妈给我洗澡了。”原来他的妈妈不在奎屯工作,在乌鲁木齐上班,一个月才回来一两次,平时都是奶奶照顾他。所以每当妈妈回来后,都会给他洗澡,他觉得自己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和妈妈一起洗澡了。哦!我明白了,孩子因为在与妈妈一起洗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幸福和妈妈的爱,所以才画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如此丰富而美丽的图画。
3.幼儿文学在幼儿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强调,“教小孩要从小教起”,“一开始就要教好”,人们在幼儿时期可塑性最强,也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向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幼儿文学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和教材。
4.幼儿文学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
幼儿文学是文学的一种,和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一样,蕴涵着情感的美、思想的美、语言的美,在幼儿审美的培养过程中,它可以充分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5.幼儿文学对幼儿是非观形成有巨大影响
记得有一次,我给小朋友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大家都听得很仔细,过一会开饭了,我给他们盛好饭小朋友高兴地吃起来,正在大家安静吃饭时,李×大声笑着说:“老师,闫×像你讲的大公鸡一样是漏嘴巴。”全班小朋友都看着他笑了起来。我走过去告诉闫×:“小朋友说的对不对呀,我们要从小节约粮食。但是小朋友做错了我们要给他机会改正,不能嘲笑他。”小朋友点点头。
三、幼儿文学的启蒙教学的策略
1.以多样化的阅读形式深化文学作品阅读
例如,对《拔萝卜》这一故事的讲解,我们就其内容和特色,开展了“拔萝卜表演区”“图书制作”等相关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相互友爱理解故事。又如,绘本《七色花》我们可以引出“各种颜色”“夏天到了”等活动。再如,在作品《拔萝卜》的活动中先让孩子们去欣赏、感受故事,在让孩子们去观察、认知、探究、绘画。最后让孩子们感受他们之间的友爱,体验情感。
2.为幼儿提供自由放松的环境
(1)在幼儿园创办书吧,以及各班的图书角都放一些幼儿文学读物。(2)创办创意区,让孩子自己欣赏交流。
3.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的形式并不是死板的。在平日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平行阅读、集体阅读、开放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以及亲子阅读等方式。
四、幼儿文学启蒙教育中的误区
1.以成人的审美取代幼儿的审美主体地位
这个误区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在出现以大人的审美要求为主来要求孩子,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成人为中心来灌输成人的思想。二是教师主观臆断去猜测幼儿的审美取向,并将这种审美方式强加给幼儿。
2.忽视幼儿审美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是成人从教育感化幼儿的方法,把审美教育当作德育和智育的辅助手段,比较注重幼儿阅读作品中真善这一方面的意义,但却往往忽略了幼儿创造美、欣赏美。二是偏重对作品进行科学性分析。应该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的前言里强调:“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样的子孙后代。”由此可见,中外优秀的、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以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独特的审美特质为儿童所喜爱。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启蒙教育;声画一体;鼓励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一、贴近幼儿的精神世界,声画一体培养孩子世界观
大班幼儿教学,作为教育者首先是做到“换位思考”,贴近幼儿的思维世界。小虎(化名)是家中独子,地处省内县级市,家中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小虎由爷爷奶奶抚养。老年人对于孩子的教育始终处于老传统模式中,认为幼儿园只是一个寄放孩子的地方,对于教育质量和孩子的以后发展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同时又由于年轻父母外出,留守儿童没有一个更新信息环境的接触,没有更悉心的照顾,行为上更为自由散漫。他们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往往只是在爷爷奶奶上找到投影,或者父母对其而言只是偶尔回来赠送礼品的熟悉陌生人,小城镇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因此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对于这类情况,小城镇中屡见不鲜,而幼儿时期的经历往往决定了孩子今后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于这种严重缺乏父母之爱的留守儿童,幼儿教师应该多注重对孩子亲子关系的引导。无论是从声乐、图画,还是语言,老师应该从各种途径让孩子把心声表达出来,然后对其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般的幼儿教育都会有音乐和绘画,这是两种有趣而又直接的表达方式。对于不懂文字的儿童,通过绘画可以了解他生活环境,个人期望;通过音乐,可以感知其个人情感,培养情操。而一般的英文、学前文字,在此阶段应该为次要课程。幼儿时期应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果由于设置过重的学习负担,势必影响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激情。
孩子个人性情的培养应属大班主要目标。鼓励孩子去感知身边的人、事、物,并且将其描述或记录下来。而绘画则是一种很好的表达和记录方式。就如同小学生写日记,幼儿也可以通过绘画来记录每天所感所想。即便是孩子很草草的完成绘画任务,也可以通过每天绘画的不同来了解孩子每天心情的变化。而绘画能让孩子学会通过语言以外的方式去表达。而作为老师也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感受。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中,从中去引导,让孩子多看看富有积极意义,色彩缤纷、活跃的图画,聆听欢快的音乐等,让孩子感受到快乐与轻松。
二、鼓励培养孩子自信
大班幼儿由于没有太多社会体验,心灵脆弱,一旦受到指责和批评将会缺乏自信。而大班幼儿还未正式进入教育体制,提早的丧失信心,势必影响今后的学习。
对于孩子认真完成的作品要毫无保留的赞美和鼓励。而相反,当孩子出现严重的自私与错误时,作为老师,首先不要在所有孩子面前进行批评,这样会让孩子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问清情况,如果严重,可将孩子交由家长教育。同时平日对于优秀的学生的奖励也是对顽皮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孩子懂得,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态度将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而一般情况下,赞美一定要多于批评。
小龙(化名),家住小县城,父母到中年才得一子,家里父母长辈百依百顺,让小龙养成天不怕、地不怕任性妄为的状态。因为调皮更换了很多幼儿园,每次老师批评后,小龙就变本加厉的搞小破坏。最后在一家幼儿园大班却一改常态,变的很开心,且听话懂事。其秘诀就在于老师的表扬,小龙感觉自己被得到认可而感到高兴。让小龙在他人面前受到表扬,让小龙沾沾自喜,同时也听话了很多。
而对于批评,首先不可预设立场,要体会他这么做的原因。不可立刻将孩子归结到“坏孩子”的一列,这样不仅不能得到教育的结果,而且还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多数孩子的犯错其实只是一种引起他人注意的方式,可能由于缺乏关爱。
三、团队意识的培养减少幼儿纷争
在大班孩子中,绝大多数的冲突在于共同游戏中,主要源于自私心态形成。幼儿缺乏一定的团队意识,个人自私的情绪较多。而大班幼儿中,男孩由于先天和后天社会的角色设定,家长比较认同男孩比较生猛的特点,造成男孩具有较强的攻击性,而女孩由于先天和后天社会对其淑女要求的规范,造成女幼儿比较温顺。因此,要多组织只有团队才能完成的活动,告诉每个幼儿,生活中一个人不能完成所有的事情,很多情况下需要大家的帮助。
大班容易产生游戏冲突的重要原因还在于,目前幼儿教育中,只有大班幼儿才会有较多合作性游戏,因此,造成冲突的机会更多。但是并不能因为冲突的增多也减少团队意识的培养。对于缺乏团队意识而产生的幼儿冲突,当下的教师多半以语言批评为主。造成此主要原因在于,现在大多小型幼儿园,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多半由于经费缺乏,而无法安排更多的老师,一个老师往往监管过多学生,造成无暇面面俱到。在团队意识的培养上,老师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也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精力。
四、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兴趣
科学启蒙教育的重点还在于激发幼儿对人事物的兴趣,引发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引导他们发问,即便他们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幼儿学会如何发问,就证明孩子在学习思考问题。现如今由于多媒体、互联网的运用,可以更多的展现活灵活现的科学知识给孩子,而动画影片等元素的运用无疑可有效的增加幼儿的兴趣。在寓教于乐的模式中激发幼儿对科学和生活的探索,这是作为教育者成功的标志。
例如现如今很多幼儿喜欢看喜洋洋的动画片,可能有些孩子在看完后会产生很多奇特的想法,比如为什么灰太狼为什么一直都没有吃东西,难道不饿吗?此类对于创作夸张表现手法的发问,正是孩子对动画与现实作比较的结果。
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育;写生;意义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2-0297-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她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写生教学是幼儿绘画启蒙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美术教育家尹东权老师说:“人的审美素养可以在幼儿时期通过美启蒙教育来形成和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让幼儿多画多写生。幼儿通过写生实践更加贴近了生活和自然,感受到世界的博大壮美,增加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幼儿写生画是照着实物作画,即让幼儿面对特定物体或场景,通过观察,以幼儿独特的理解能力和表现手法,自由地将事物表现在图纸上的过程。幼儿写生不同于成人的写生,它不受透视学的约束,只是让幼儿把自己对物体空间位置的认识大胆地表现出来。
1.丰富幼儿对现实的真实感受
唐代有位画家,叫戴嵩,善画牛,经常深入观察、研究牛的各种神态动作、生活习性。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大画家,也在画牛上出了纰漏,他把相斗之牛的尾巴画得左右摇摆了,因此遭到一位宋朝牧童的嘲笑:“牛斗时,全身力气都使在角上了,尾巴是夹在屁股里的,这画上的牛,尾巴在左右摇晃,不是画错了吗!”这不仅说明儿童是善于观察的,而且启发我们: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要让儿童到广阔的生活实践中去,要以自然、社会为师,而不能尽摹仿前人的画稿,不能想当然,不然的话,就很难突破框框,有所创造。每位幼儿在开始写生创作时,都不会急于开始,他们往往会认真的观察实物的外形,分析主要部分和局部的特征,研究他们的连接关系后开始创作。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会继续观察,他们会不断的把自己的作品与实物向对照,观察的越是细致,写生的画面就会越深入,越生动。
2.增强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
没有经过写生训练的幼儿,空间知觉大都处于二维水平(即平面的),他们依赖表象作画。写生则按空间位置作画,将立体的客观物体过渡到平面,拓展了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幼儿通过写生,观察、领会和体验生物活动特有的各种模式,强烈地萌发创作动机,进一步推动了幼儿的审美联想和创造。以组织中班幼儿写生“卷心菜”为例,虽然幼儿写生画很粗糙、很不完整,甚至比列不正确、透视不合理,但他们也能抓住写生对象的许多特点,比如从有的角度看,卷心菜是一个圆形或一个半圆,有的卷心菜是层层叠叠包起来的,很多幼儿在卷心菜原有的形态上创作出了新的形态,还能绘制出具有简单情节的作品,画面充满着童趣和稚拙的美感。写生的过程是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过程,与模仿作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幼儿在写生中,将自己的观察和思维概括地表现出来,其意义是深远的。
3.培养幼儿积极美好的情绪情感
带着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写生,能够直接感受到大自然的方方面面,感受到鸟语花香、河流草地、房屋建筑、人物活动等等,使幼儿更加贴近自然、热爱世界、热爱生活,使幼儿在学习、认识、表现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感受到世界的美丽、奇妙和变化无穷,增加对美的感受力,对物、对景和对人的亲切感。孩子的眼睛是敏锐的、清纯的,他们能够洞察事物的细微谈化并搏采精华,带着天真地想象全身心地去画,他们画出来的是美好生活的和谐音符。
4.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幼儿在写生时,面对新鲜的对象、面对优美的景物,能够舒缓紧张的心理,调节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是平时调皮的孩子也容易安静下来,因为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对象,表现好对象,谁不想自己画好一点!孩子们的写生作品各有不同,仔细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就能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有的孩子专注力不够,而且很粗心,通过写生活动细致的观察,无形中培养他们的做事专注、细心的个性品质;有的孩子平时很难安静,但是有趣的写生则能因其入胜,出于喜欢他总能安静专注的画上一会儿;有的孩子胆小,通过写生活动科学的指导与鼓励,则能使其大胆的表现,从而塑造幼儿大胆、自信的个性特征。
参考文献
篇5
面对众说纷纭的理论,从事实践工作的一线教师的实践和定位,成为课程的主宰者,幼教事业的关键人。在山东省教育科学“幼儿科学与艺术启蒙教育整合实验研究”课题背景下,我园开展子课题研究“幼儿科学与文学启蒙教育整合研究”。“儿童发展”真正成为21世纪中国学前教育的关键词,“发展儿童”让教师成为21世纪学前教育的关键人。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成为关键环节,课程目标中的认知目标成为基本问题!究竟怎样对幼儿认知发展目标进行重构和再定位?成为课题的基础准备,随着课题的开展,我们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和思考。
一、以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学习理论作为认知目标定位的基本原则
“幼儿科学与艺术的启蒙教育整合研究”,课程总目标中的认知目标:通过科学与艺术启蒙教育整合,幼儿在认识浅显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自由地表现所认知的科学知识,加深其对科学知识的认识;逐步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简单问题,运用教师提供的艺术材料、工具,创造出丰富有儿童特点的、有浅显科学含义的、有创意的、审美的、优秀的作品,起智力因素得到提高,科学素质、审美素质得到培养⑴。目标内容包括浅显的科学知识,例如声、光、电、磁、四季、生命周期、天文、地理等等知识的学习。在实践活动中如果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反而加重幼儿的学习负担,影响教育效果。好奇心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儿童所具有的学习、发现、探究、创造都会得到释放和实现。经常和孩子在一起,能够发现他们是如何好奇地窥探这个世界,也能意识到孩子们如何敏锐地观注细微的事物,包括那些非物质性的,不能一目了然的,没有特定形状的,不受定力约束的。
影子就是细微事物之一。影子如何形成的,幼儿在没有任何概念。对影子的认知只有成人的言语获得。师:“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幼:“我妈妈说有太阳时就有影子”。对特定具体事物的感知,往往是以听和模仿成人言语的发音中获得。这时候的言语对幼儿来说,可以成为具体事物的代替物,它能引起幼儿产生与具体事物的感知所具有的同样的反应。由于语言能代替具体事物,对事物能起到抽象概括的作用,因此,在课题总目标要求下,我们选择子课题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的主题绘本,以罗杰斯“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理论为指导,认知目标的制定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光影”这以科学知识的概念学习中为例,要注意多使用语言来促进学习,化抽象为形象,并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来帮助幼儿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和记住概念。例如小班课题内容我们选择《我的影子》这个绘本。定位认知目标:通过绘本阅读活动,知道影子会变化,了解影子会跟随人做一样的动作。愿意讲述观察影子的感受和表达游戏的心情。在向幼儿传授“光与影”这样比较抽象的自然概念时,我们可以通过讲童话故事,使用电教手段(边听边看幻灯、投影、录像等)来帮助其理解。活动“我的影子在哪里”“我的影子会…”“我的影子不见了”孩子在观察、体验、讲述分享中促进其抽象化概念的形成和认知的发展。
二、用符合认知发展的科学规律,在贯彻实施认知目标中再定位
教师在贯彻实施活动的规程中,利用多种感官,发展幼儿多角度认知事物能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是幼儿认知目标有效学习的科学规律,教师必须认识遵循并加以运用。以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来发展概念。在整个幼儿时期幼儿的思维仍保持着相当大的直觉行动成分,其学习经验大部分还需感官的刺激而得来。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中,应积极向幼儿提供各种直接感知与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进行思考,这样才能使幼儿较好地掌握相关的概念,如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触觉等感知观察认知事物。在科学实验室里,提供各种能磁化和不能磁化的材料,让幼儿掌握“磁能吸铁”的概念;提供各种能沉浮的物品,让幼儿掌握“物体沉与浮”的概念;提供一些涉及力学、化学、光学内容的探索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掌握相关概念。在种植园与饲养角里,通过参加力所能及的种植饲养活动,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学习相关的概念,发展认知。例如中班绘本《铁马》就是这样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关于“物体沉浮”的概念的认知。科学家造出了一个“全能”的交通工具——铁马。铁马不但根真马一样能站、能跑、还能飞行、降落,这让科学家很是得意,但最后……铁马掉到水里了?铁马怎样了?在假设、验证和操作比较和总结后,孩子们得出自己结论。在泥工、积木拼插、绘画设计中表现出自己心中的“竹马、木马、泥马、未来的马”。我们知道,要帮助幼儿进行概念的学习,就一定要向幼儿提供直接感知和操作的机会,通过耳听来了解乐音、噪音、高音、低音、大声、小声等概念;通过目视来感知大小、远近、长短、高低、厚薄、颜色、形状等概念;通过手触来体验平滑、粗糙、干的、湿的、冷的、热的、软的等概念;通过鼻嗅来区分什么是香、什么是臭;通过嘴尝来品尝什么是甜、什么是咸、什么是酸等。
总而言之,只要有了以上丰富的感官经验,幼儿概念的学习就不是什么难事了,以概念来发展幼儿的认知,看来也就非常可行。
三、发展建构主义的学习主张,对幼儿认知学习的过程再定位
教育的实践实现儿童的发展,实践的内容和过程完全根据幼儿的认知,它从幼儿的认知水平而来,在幼儿的认知过程中展开,从幼儿产生新的认知而结束。建构主义对学习的主张认为知识是生成的,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的。例如,对幼儿来说,水是透明的;对小学生来说,水是无色无味的;对中学生来说,水是两个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结合。主体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不同的实践活动,所以知识有不同的生成构建方式。支架式教学模式,为幼儿搭建发展的平台,高效率的教师善于提高幼儿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篇6
摘 要:儿童时期的绘画教育,是早期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启蒙教育。儿童绘画能力的提高与教师的恰当指导密不可分。如果教师在上课时采取的方法得当,就会在课堂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儿童;绘画能力;教师;塑造与培养
儿童的绘画教育,对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以及陶冶儿童的情操有特殊作用,对儿童的全面发展以及身心成长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助推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作为一门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的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中,教师在其中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一、教师的正确导入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的导入方法很重要。妙趣横生而又服务于目标的导入方式,能在顷刻间引起儿童的兴趣,提升课堂效果,是组织好儿童美术活动的关键。
1.游戏导入法。游戏是一种最有效,也是最便捷的提升方法。儿童热衷于追求游戏过程的快乐,游戏也是儿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审美活动,通过儿童游戏和亲身实践,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儿童内在的学习动机,让儿童愉快地接受教育,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思维想象的独特发展。如画小鸭时,出示玩具小鸭以游戏口吻说:“有只小鸭,从来不知道自己长得怎样,它很想知道自己长得怎样,小朋友你们说该怎么办呢?”于是,儿童说:“我们给小鸭画像。”这样儿童主动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2.猜谜导入法。儿童对猜谜非常感兴趣。儿童谜语可以用最浅显的拟人、比喻、夸张或暗示等形象化手法拐弯抹角地描绘出事物或物体的外表、形体、性质、色彩、音响、出处、用途等各方面突出特征,让儿童根据谜面所提供的条件、线索等参考元素,通过联想、推理、判断来猜中谜底。猜谜活动,可以让儿童了解物体的特征,这样儿童就容易把物体的特征画出来。如画小兔时,老师就让儿童猜这样一个谜:有只小动物耳朵长、眼睛大、尾巴短、爱吃萝卜、爱吃草。儿童一下就猜出来是小兔,这样加深了儿童对小兔特征的认识,因此画小兔时就把小兔不同于其他小动物的明显特征画出来了。猜谜语的过程中能使儿童智力得到开发,使儿童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得到深化和提高。
二、教师的示范讲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充分调动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演变的物体开始教画,如在正方形的基础上加天线,圆形小按钮,就画好了电视机,圆形上画一条弧线就成了苹果。先让儿童练会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基本图形,为以后打下基A,然后对儿童进行由几何图形组成的物体练习,将抽象物体变为具体形象。如教师画直升飞机,孩子们以为很难,于是问:“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经过启发指导后,儿童知道飞机是由正方形的机身,三角形的机尾,一大一小椭圆的螺旋桨和一个弧形的底座组成,这样一来,孩子们画起来就容易多了。
1.变色游戏法。找三个小瓶子,分别装上红、黄、蓝三种颜色水,再找一个空瓶,先倒入少量的红色水,再倒入同量的黄色水搅拌一下,儿童就会发现瓶中水变成橙色了。用同样的方法把不同颜色的水混合一起还会变成紫色水,绿色水等不同颜色的水。让儿童根据教师演示的方法和步骤连续做几次,这样儿童在玩中就了解了绘画中简单的色彩知识。
2.故事游戏法。儿童最喜欢听故事,故事中的动物形象都是儿童绘画的内容。形象教学能让儿童增加对事物的认识,并激发相应的兴趣。如:“小猫钓鱼”,教师边讲故事边教儿童画,这样儿童既听到了故事又学会了画小猫、鱼,甚至画有关情节的背景,如蜻蜓、蝴蝶、小草等。还可以从中受教育,使儿童融入故事中,可以说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三、正确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
如何正确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是培养儿童绘画兴趣,调动儿童强烈的创作热情及提高儿童绘画作品水准的关键。儿童的绘画作品是儿童的心理活动,是儿童个性的表现,有的工整细致,有的泼辣粗狂,有的生动形象,有的丰富多彩,有的富于想象。对于这些优秀作品,应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而另一些形象简单化、概念化,色彩单调平乏的也要少指责,要通过欣赏好作品,婉转指出儿童努力的方向,多选些优秀的绘画作品来讲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本人以鼓励,也可以使其他儿童意识到绘画的确不难,优秀的“小画家”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打消画好画可望而不可即的思想。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探讨;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逐步推行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和教师开始关注如何推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观念的影响,学前教育更是受到前所未有地重视。其中学前教育美术手工的教学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界人士也是在不断探讨与研究,旨在激发孩子对美术手工学习的兴趣,提高对事物的审美能力,进而推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一、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目的和作用
(一)学前教育美术手工的教学旨在通过学习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手工的实际操作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启蒙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对美的认知,提升对美的敏感程度。美术教育手工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亲近自然,亲近社会的过程中,在大脑中留住美好事物的表象,以帮助其形成对美的意识,陶冶情操。
(二)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下,自由地表达自己,增加其接触外界事物和环境的机会,感受美好的事物,接受美的熏陶以及艺术的培养。
二、当前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学前教育在近些年来才得到广泛关注,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下面主要探讨美术手工教学的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上不合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中,大部门的内容仍旧停留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以及专业知识的灌输上,一味地使用传统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需要,同时脱离了课程开设的初衷。长期如此,学生的兴趣将大大丧失,最终失去美术手工教学的意义。
(二)缺乏对学前教育中美术手工教学的重视程度。在当前的学前教育中,由于一些学校对美术手工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师资队伍方面严重匮乏,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使得课堂教学相对随意,没有完整的教学规划就会使不同班级在教学中存在较大的差距。其次课堂上教师往往是让学生通过模仿完成作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材的配备上严重不足。教材是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的约束会严重阻碍美术手工教学课程的开展,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目标也难以达到,同时没有完整的教材也会使教学随意设置,最终失去课程开设的目的。
三、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新思路
针对上文论述中学前美术手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想发挥美术手工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研究设置合理的、适合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课程。首先要区分学前教育美术手工课程不同于普通的美术课程,它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恰当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引导幼儿多动手。通过对幼儿的绘画、手工教学,提升其对美的基本认知,同时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性意识。
(二)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专业人才。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正确对待教学,严格按照课程的标准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在课堂上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幼儿积极动手,亲身实践感受动手的乐趣,逐步推进幼儿对手工美术的喜爱程度。
(三)提高对美术手工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强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投资力度。新时期,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尤其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所以学校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高度重视对美术手工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加大各方面的投资力度,不仅引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教材的选择上也要下大功夫,推进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发展。
四、小结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作为启蒙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学校要高度重视这一阶段的培养,在课程中不断发现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加强引导,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加大力度研究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不断提高美术手工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为学生提供发挥自我的空间,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使学前儿童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促进其全面发展。
作者:刘颖 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沅.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4(2).
篇8
关键词:情感绘本;幼儿教育;发展;影响
优秀的绘本具有简练生动的语言以及精致优美的画面,借此赢得了幼儿的喜爱。再加上绘本具有图文并茂的特征,而且与幼儿认知规律相符合,已经成为最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读物。因此,很多幼儿园都积极引导幼儿开展绘本阅读活动,鼓励教师多为幼儿推荐情感绘本,为幼儿创设绘本阅读环境,实施绘本多元化教学。
一、绘本的起源及内涵
绘本来源于中国,是图画书的一种,相关专家认为,早期日本人把我国的佛经和绘卷当成绘画书,通过后来的不断发展,便成为现在的绘本。绘本这个词已经出现了十余年,绘本的本质就是图画书,为了与市场中的图书进行区分,后来才使用“绘本”这个词,二十一世纪中,绘本阅读是整个世界幼儿阅读的新时尚和新潮流。绘本是一种图画与文字相辅相成的故事书,并且以图画为主。在绘本中,图画的地位产生了变化,图画是整本书的命脉和主要构成,而非文字点缀。绘本中的图画与文字没有固定的比例,有些绘本甚至整本书都是图画,一个文字也没有,仅通过绘画来讲故事。绘本作者十分注重主题和情绪的连续性,在短短的几十页甚至十几页里,便会形成连续视觉影像。一本优秀的绘本,应该能够让不认识字的幼儿明确作者表达的意思。
二、绘本情感对幼儿发展的研究
1.有利于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还没有充分发展自己的绘画能力,只能简单掌握一些图形以及线条,绘本中丰富多彩的颜色不仅对幼儿视觉产生刺激,更发展了幼儿对于周围事物审美的感知,对幼儿表现美、欣赏美以及发现美的能力进行初步培养。
2.提升幼儿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常情况下,绘本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故事进行讲述,而情感绘本则是对感人至深的情感进行讲述,故事的前后具有因果关系,通过对绘本进行阅读,能够塑造幼儿的思维,提升幼儿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从本质上对幼儿思维能力进行锻炼,使幼儿能够对事物发展规律进行充分认知。
3.充实幼儿知识,增加幼儿生活经验
在绘本中,作者会塑造很多情节,这些情节往往蕴含丰富的知识或者生活经验,幼儿教师应该在学生阅读绘本的时候,重视这些细节,利用细节对幼儿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幼儿在听故事、看故事以及读故事过程中,丰富自身知识。通过绘本故事中主人公的日常生活来了解生活,对生活规范、生活礼仪、行为举止进行充分了解。
例如,在2009年,江西的某个幼儿园教师在给学生讲绘本故事的时候,讲述了黑熊用河水将森林大火扑灭的故事,恰巧在几天以后,幼儿午休的房间便起火了,有几个小朋友机智地用盥洗室的水将还没有蔓延的火势扑灭了。这件事过去以后,教师十分庆幸自己给孩子们讲述过黑熊扑火的故事。
这个故事很好地说明幼儿掌握生活常识最为敏感的时期就是学前教育时期,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可以被幼儿快速接受和理解,并且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4.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想象力无拘无束,成人无法对其进行解读。绘本世界五彩缤纷,变幻多彩,这对幼儿的大脑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幼儿在对绘本传递的信息进行接收的过程中,也会对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发挥,开动脑筋,天马行空地想象,使故事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在笔者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同样的故事,同样的主题,不同的幼儿会转述出不同的内容。这便是幼儿发挥自己想象力的表现,绘本故事能够将幼儿的创新思维激发出来,使幼儿更加有创造力,为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提供机会和条件。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绘本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幼儿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有利于为幼儿锻炼自身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端正态度,用足够的耐心以及正确的态度对幼儿进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绘本教育得以正确落实、提升幼儿想象力、创新能力、质疑精神,为幼儿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
篇9
小学美术创作画教学想象力小学美术创作画是运用学生已经获得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经过构思、构图等绘画步骤,围绕一种主题思想来表达画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绘画创作方式。由于学生都是儿童,而儿童绘画有它独特的特点,儿童普遍涉世不深,天真浪漫,可塑性极强,所以引导学生挑选良好的绘画题材和命题尤为重要。美术源于生活,因此绘画的题材和命题多来自于生活中,好的题材和命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而且能联系实际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习惯用美术的视角来观察生活中的人和物。
一、小学美术创作画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
首先来谈一下小学美术创作画的题材。儿童在生活中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到的人物、风景、动物以及想象中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创作画的题材。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因材施教,对于普通的学生可以先试着从一些简单的实物开始入手,接着引导他们把简单的实物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景、一个感兴趣的故事情节或者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而对于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的学生,则可以直接引导他们去观察身边的世界,从生活中提炼题材,进而去表达一种主题思想。
接下来就是创作命题了。作为小学创作画的重要一环,命题可以是自由开放的,可以是师生互动的,挑选学生感兴趣的诗歌或漫画,也可以是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可以规定一个大的范围,让学生在框架内自由命题,也可以具体到某一方面的事物,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表达对这个事物的看法。总之,好的命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他们不再是受教育者,而是创作过程的参与者,让他们认识到这是在画我的“画”,而不是在做我的“作业”。
有了合适的题材和命题,接下来就是构思了。构思就是根据创作命题,在脑海里、意象中对所要创作的画的整体内容进行计划和想象。例如,《手形的联想》一课,每个学生可以自由摆出各种手势进行联想。简单的如手指呈“OK”状姿势,学生会自然联想到身边的动物——大公鸡;又如,手指呈“V”状时,学生将手形描绘在纸上添加上眼睛、鼻子、嘴巴及色彩,眼前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映入了我们的眼帘。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回忆和想象,但不可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哪怕同一个题材,视角不同,创作也会不同,真正做到敞开学生的心扉,画他们自己的画,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
学生有了构思后,就要通过绘画的形式,把脑海中的画形象地画出来,这是考验美术基本功的环节。老师可以做些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构图和造型上的问题的,讲解一些美术方面关于绘画布局美观性的知识。对于一些学生想画但画不出来,老师要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并加以肯定,根据其构思给学生予以讲解,给他们提供范图,帮助他们勾勒清晰的画面,直到他们可以作画。对于学生所画的事物的形象要求不能过高,因为小学儿童所画的形象比例、动态都不够精确,只要能表达清楚他们的想法,有他们自己的特色就可以了。
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能力
小学创作画的过程也是学生提升想象力、创造力的过程。一幅优秀的创作画,需要一个与众不同的灵感,需要一个给画以生命的灵魂。诚然,扎实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儿童对于绘画的认知及技巧的运用还不成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得到逐步的提高,所以我认为,小学美术教育在兼顾基本功训练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兼之,小学儿童天真、随性,可塑性极强,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梳理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给他们一些框架加以限制。
艺术与文学是密不可分的,正如文学中有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一样,创作画也可以借鉴这些,极尽想象力把它展现出来。比如,学生画太阳,用圆代表太阳,周围四散的短线代表光芒,按道理画到这里已经算完整了,但很多学生还会给圆添上眼睛、鼻子和笑脸,把太阳拟人化了,这样很好,原本枯燥的画卷一下子生动起来了,也展示了学生当时创作时的良好情绪,借画纸感染了观众。
对于创作中学生的奇思怪想,表面上看有违常理,但不能批评学生而是要循循善诱,对于好的构思和想法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令他们乐于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创造不光体现在构思上,还体现在美术手法的创造性运用上,同一张画纸上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技法反映画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画面需要,将通常的水粉画背景、线描勾勒事物轮廓、油画棒填色等绘画方法都融入进去,充分利用所学来展现自己的创作。
培养想象力是做好创作画的关键,而兴趣则是做好创作画的动力源泉。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画的兴趣呢?除了及时地肯定表扬学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寓教于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大自然,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体味大自然带给大家的欢愉。与此同时,教师适当地布置一些创作画的作业,让他们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玩耍中有趣的事,表达他们亲近大自然的感受,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孩子爱画画,确切地说是喜欢那种无拘无束信手涂鸦的快乐。孩子喜欢学画,是因为他们渴望借助这无声的语言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一提到创造力,总觉得是虚无缥缈的,看不见摸不着,其实不然,美术创作来源是生活,是生活的艺术的反应。要提高自身艺术的创造力,首先要了解生活,熟悉生活,热爱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才能很好地在画卷上反应生活。例如,我们看天上的云彩,在晚霞的映衬下,白里透着金色,仔细观察会发现云朵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如何在静止的画纸上体现这种美的动态呢,这就需要想象力了。我们可以把云彩想象成棉花一般,一团一团写意地挂在天空中,随着风儿的轻抚而流动着;亦可以用飘散的花絮来表达流动的方向,然后在天地交接的地平线上用燃烧着的火焰来体现晚霞映衬下的火烧云,再配以光与影的变化,树叶的遮蔽,等等,使二维的画纸变成三维的立体。
一幅儿童画,能体现出儿童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同时也能反映出儿童的情感、审美和人生观。现在各先进国家美术教学改革采取的有效教学方法,都是利用儿童画自发的本能的启蒙教育资源,促进儿童身心的启蒙发展,开拓发展儿童自己通过本能的认知活动,向大自然索取知识的本领和发展创造加工形象语言知识与创作性的艺术表现的才能。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根据情况,创设一定情境,渲染绘画氛围,可以丰富儿童创作思维,从而让学生创作出优美的作品来。总之,儿童绘画的创作与指导,是一个神秘的充满诱惑的世界,我将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努力探索其规律,为儿童绘画的百花园增添新的绚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1]朱国华.儿童非写实性意向创作能力的培养.中国美术教育,2005,(4):17-19.
[2]邹亚贺.创新实践——美术教学中的灵魂.美术报,2004-10-9(8).
篇10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现状;问题
一、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
当前,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金钱至上的现象,对待人与事是这样,对待艺术更是这样。许多人认为只有画得栩栩如生才是好的美术作品,只有工程浩大的画才有美术价值。因而,在这种金钱至上的影响下,许多幼儿的想象力被扼杀。同时,美术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功利化、利益化,严重遭受了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幼儿美术教育变得虚伪,而真正需要的启蒙教育则被无情地忽视了。
二、我国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定式思维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往往是先画一幅示范图,让幼儿跟着进行模仿,完成作业之后再由教师评判哪位学生画得好,而最像的就是最好的。尤其在一些学校里面,教师甚至教学生如何进行配色及画画构图之类的美术技巧,而这些内容从根本上来说,并不适合于幼儿美术教育。这样的定式思维,使得幼儿在画画中墨守成规,丧失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无法达到培养幼儿的教学目标。
2.有缺陷的美术观
在家长的潜意识中,美术就等同于绘画,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只要教会幼儿如何进行绘画就可以。其实,这是一种有缺陷的美术观,是片面的、不完全的。事实上,进行美术教育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责任,美术教育包括许多方面,绘画只是其中之一。同时,一些教师和家长存在一些功利化的想法,认为孩子学习美术就是为了得到各类奖项,并将这种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这种观点的存在更加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3.师资力量欠缺
现今的幼儿美术教师大多不是毕业于专业的美术院校,对于幼儿美术教育缺乏一定的研究,因此他们只能以大众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美术作品,无法给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从根本上无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美术教育,更加无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三、 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面对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我们务必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来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1.理念的更新改变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美术教育都有一定的不了解,认识不够完全。所以对待美术教育没有正确的态度,因此,家长和教师在现今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该将原有的较为功利化的思想转变为更加成熟的一种思想。美术教育是一种针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幼儿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如何绘画,更多的是为了激发幼儿内在的潜力和创造力,对幼儿进行多方面的培养,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2.教学方法的更新
现今的幼儿美术教学应该摆脱固有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多角度地看待幼儿的美术作品。因为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幼儿美术教育应该以幼儿为中心,以孩子的特性为切入点,多方面地加强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将孩子能接受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同时,我们还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多对幼儿进行肯定和激励,使幼儿对自身充满信心,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3.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是进行幼儿美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教育主体,如果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不够,则无法满足幼儿美术教育中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无法真正传授给幼儿正确的知识。这样便会直接影响到对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而培养良好的教师,对社会、对学校、对孩子都是一种财富。因此,我们务必要加强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打造一批具有良好素质和专业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进一步提升幼儿美术教育的质量。
4.适当调整课堂内容
从美术的意义上来看,美术并不仅仅是绘画而已,其包括各种动手操作的内容,例如,剪纸、沙画、写真等。在幼儿美术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更加有趣的教学方法,例如废物改造、或者是用毛线做花之类的美术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认识到美术不仅仅是绘画这一现实,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对美术的兴趣。
5.改善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评价体系往往是单一的,仅仅以画画的相似度来衡量幼儿的美术水平。这种传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创造力。因此,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他们,而是应该从幼儿的角度进行审视,多询问幼儿的创作灵感,促进幼儿与教师间以及幼儿与幼儿间的交流与沟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加鼓励,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这种方式不仅能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幼儿的审美能力,使他们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综上所述,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未来的竞争市场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创造力与想象力,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时期则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我们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改善评价体系,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琳.鉴赏与表现相结合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