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支持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4: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信技术支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关键词:移动学习;3G技术;移动通信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1010303
0引言
由于计算机技术、3G网络技术以及相关周边产品研发的不断扩展,使得目前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学生可以不必呆在课堂里被动学习,而是采用先进的移动学习方式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移动学习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普及,借助方便、灵活的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在数字化学习(Electronic Learning)基础上出现的进行教育信息的采集、教育资源的加工和教学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在这一学习方式下,学习能够紧随学习者的需要而发生,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按需的学习需求,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移动学习的出现有助于我国实现教育的自由化、个性化和智能化。
1国内外移动学习系统发展现状
国外移动学习系统一直备受关注,欧洲和北美的移动学习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国外移动学习系统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一类是针对企业培训进行相关平台的设计与构建,为员工提供个性化、没有时间与地域限制的持续教育培训方式,以达到节省企业经费,方便员工学习的目的。另一类就是针对学校学生以及创新学习方式而发起,试图通过新技术来改善教学、学习和管理,打破传统、推陈出新。学习者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访问服务器上的学习资源,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有助于学生实时获取知识与技能。
国内移动学习系统研究及平台建设始于本世纪初,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真正意义上由教育机构发起的学术性研究团队还不多见,专业的研究队伍并未形成,不同高校的专业人员共同合作组成的团队研究并未形成。所以在建设国内移动学习系统的同时要充分参考国外的成功案例,总结相应经验才能够较好地完成建设工作。
2002年1月-2005年12月,北京大学现代教育中心教育实验室作为国内第一个移动教育实验室承担了教育部关于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试点项目,开发了3个版本的移动学习平台,其中一期平台主要是利用短信息进行,实现了基于SMS的移动网和互联网的教学信息共享。2013年1月教育部——中国移动“移动学习”联合实验室在北京师范大学成立,实验室将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聚焦移动学习平台与智能终端教育应用研究,开展持续深入的理论研究。
2.13G 对移动学习的支持
“3G”(3rdgeneration)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并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代表特征是传输数据速度上的提升,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音视频电话、电子商务和高速下载等多种信息服务。3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使互联网中的学习资源得以优化,从广度和深度上增加了移动学习的信息量,为移动学习的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23G通信技术支持下的移动学习系统组成
3G技术支持的移动学习系统采用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SOA框架,其工作模式采用B/S结构,管理员通过后台管理系统以Web的形式对服务器端的数据进行管理,移动客户端通过无线网络与服务器进行连接访问移动学习管理系统,通过对服务器端Web服务的调用实现交互、动态的移动学习。\[1\]总体结构由3部分组成:
(1)服务器端。包括运营商为客户提供相关服务而架设的学习系统服务器。服务器中包括各种学习资源如授课视频、音频及文字资料等。这些资源统一放置于服务器中,方便使用者应用及运营商更新。
(2)3G无线网络。3G无线网络是网络运营商所提供的无线网络模式,其独特的移动通讯技术使得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电子邮件、实时语音、实时影像等功能均可以实现。用户可以通过3G无线网络连接到服务器在线收听收看或下载所需要的网络学习资源,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的范围和领域。
(3)用户。主要包括应用3G无线网络上网学习的用户。此类用户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PDA等进行无线网络连接,然后在线学习或下载相关资源学习。智能手机功能的扩展和应用已经完全满足了移动学习对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提供教学两方双向交流功能的要求,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移动学习客户群体。但是,随着3G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笔记本用户也感受到了移动学习的方便与快捷,正在逐步加入到移动学习的行列。
2.33G通信技术支持下的移动学习系统功能
移动学习系统使用移动通信终端作为平台,系统紧紧围绕学生、教师和管理员3类用户,在现代远程教学思想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基于移动网络环境通过多种媒体设计、引导、促进和评价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学活动。\[2\]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1)用户能够通过无线网络终端实时登陆服务器进行相关学习,如浏览网页、下载学习资源、提交学习作业等。
(2)根据用户的不同,系统自动生成用户的个性化系统设置及记录,方便用户查询历史及当前信息。
(3)系统需要具备用户和授课教师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互动问答模式功能,并且可以通过Email或者其它方式将问题或答案传输给对方。
(4)系统可以让用户自由分组并且进行讨论学习交流,而且可以通过各种在线互动活动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
2.4移动学习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
由于3G网络具有高速传输、快速搜索以及可视通话等多种优点,所以其移动学习系统相对以往系统更加快捷、方便、先进。
(1)独立学习系统。独立学习系统的构建主要针对那些习惯于自学或者不便随时上网的用户。独立学习系统根据用户需要通过3G网络搜索其想要的学习资源,然后通过3G网络高速下载服务将所需要的资源下载到客户端。当用户想要学习而又不方便上网时便可通过客户端储存资源进行学习。
此系统的核心技术就是3G网络高速下载技术的支持,目前该技术已经发展成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均可实现高速下载。移动学习资源整合文本、图片、声音、动画及视频,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习者学习的个性偏好,\[3\]并且运营商也可以推出一些关于移动学习方面的网络套餐,以减少用户的学习开支。
(2)在线学习系统。在线学习系统主要是指用户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在线浏览网页或收听收看音视频等进行学习。在线学习要求用户所在地的网络覆盖及无线信号均处于较好状态。通过3G的快速网络推进,用户能更方便地通过手机等掌上工具在线学习,而无线网络使得人们的日常互动变得更加有效。在线学习相对于单独学习来说省去了下载海量资源的麻烦,而且此系统由于学习资源一般都比较小,方便服务器端随时更新,所以用户可以很快了解或者掌握最新的学习动态。
此系统的关键技术是要求该系统能够快速完成网页或者音视频搜索,同时可以进行网页浏览和音视频点播。这些技术依赖于3G网络,只要网络状况较好,一般都可以达到要求。
(3)对话课堂学习系统。对话课堂学习系统主要是指教师实时授课、学生在线学习,并且可以提出学习问题要求教师回答。此系统要求有专人负责管理,且课程服务较多,教师的授课时间也要相对固定。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提问系统将问题转交给老师,老师根据问题重要性以及普遍性作出选择性回答等。
此系统的构建仍然需要高速的3G通信网络支持,而且需要开发出相应的客户端平台,其编写语言可以是目前智能手机普遍支持的Java语言。若是针对笔记本电脑等其他用户则可以应用C、C++等多种语言进行开发。当然手机用户的客户端应尽量囊括目前市场上所见到的各种智能机型。
移动学习系统的主要用户群体是手机用户,手机用户虽然学习方便,但是手机的性能及各地网络状态等参差不齐,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所以,在推出移动学习系统及学习策略的同时可以同步推出相应的适合专门进行移动学习的更具人性化和傻瓜型的移动设备,这也有助于减少系统研发的中间环节,更快更好地服务于移动学习用户。
33G通信技术支持下移动学习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3.1用户信息加密处理
用户进行移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涉及两方面资费问题:网络运营商的流量费及学习资源服务器端的服务费。此两方面的资费主要集中于网络运营商,而对于服务器端,目前国内的收费还很低,而且有很多网站都是免费。但是对于较好的移动学习网站来说其价格相对还是偏高,这就需要在开发学习系统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必要时应采取加密处理。3G无线网络是一种开放性的网络,其他人也能够接收到相同的网络信号,为了防止不法分子盗取用户资料及信息,移动学习系统最好具有相应的加密程序以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3.2打造移动学习内网
虽然3G移动学习网络相对于其它网络速度较快,但是随着3G网络的普及和学员数量的增加,其网络速度在用户上网高峰时势必会受到影响。移动学习系统一般都依托较好的3G网络才能进行相应的移动学习,所以,对于移动学习系统研发需要网络运营商及相应的移动学习网站密切配合,精诚合作,可以刻意打造一个专门用于移动学习的内网,只要用户登陆内网,便可以同其他用户交流,而且能够达到理想的网络速度,让用户享受到移动学习的乐趣。
3.3改善服务器状态,提高服务器承载量
对于移动学习网站来讲,有些小规模的网站为了节约资金而选择一些较差的服务器运营,导致用户在接受相关服务时经常出现掉线、网络中断等现象,严重影响用户的学习状态以及对移动学习方式的信心,所以,对于大多数移动学习网站来讲应该尽量选择质量较好的服务器,承载更多用户同时进行移动学习。对于服务器的管理也要严格进行相关维护,保证服务器安全稳定的运行,给用户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3.4对学习系统定期评估
技术在发展,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变革,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是永远合理的,总会有新的学习模式或方法替代原有的学习模式。必须定期对移动学习系统进行评估和完善。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纠正系统内隐藏的错误,改进系统使之适应于新的环境以及扩充原有系统的功能等。评估的手段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在线问答、市场调研手段等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建议或意见并非都应该采纳,而是需要针对大众共性的问题集中对系统进行改进,对于存在的个性问题应视情况而定,经过严格论证后才能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4结语
知识经济的到来,学习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种新的学习模式如潮水般涌现。随着3G通信技术发展而出现的移动学习,必将冲击原有的学习模式,成为新一代时尚的学习方式。但是,完善移动学习光靠先进的技术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要有强大的移动学习平台以及良好的学习资源,没有这些“软件”,移动学习也仅仅是一句空话而已。所以,要想使中国移动学习获得长足的发展,学习系统的研发及资源构建应该是当前的首要任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自由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移动学习系统会把我们带入一个崭新的学习世界。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刘小彩,许徽.基于J2ME和WebServices的移动心理咨询系统设计与实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62165.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推广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6-0101-03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探索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普通话测试、推广普通话是时展的需要。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使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成为了现实,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由人工管理走向信息化的里程碑,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是进一步加强推普工作,使普通话测试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息化建设及发展
1994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随后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目前国内每年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人数已超过300万人,且增长速度非常快。原有人工测试方法、测试手段由于存在测试效率低、成本高等缺点,难以推动普通话测试在全国范围内深入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普通话推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使普通话水平测试手段信息化成为了可能。国家语委在2007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具体工作包括两个方面:(1)测试管理的信息化:对测试点、测试员、考生、测试成绩、证书等的信息化管理。(2)测试手段的现代化:开展计算机辅助测试,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提高测试结果的公证性”。为推动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化建设,国家语委与科大讯飞公司共同开展了“智能语音技术在普通话辅助学习中的应用”项目研究工作,开发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现已在全国19个省市推广使用。
二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概述
1 系统设计目标及功能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的开发着力于实现普通水平测试工作全过程的信息化,该主要包括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和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两个部分。前者实现的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在系统中进行考生报名、测试员打分、成绩管理、数据管理等操作,该系统部署在远程WEB服务器上,相关人员通过浏览器登录,在线完成相应的操作,主要供省中心管理人员、测试站管理人员和测试员使用。后者基于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能对命题说话之外的测试题型实现自动评测,考生在监考机上考试后,系统能自动给出前三项的成绩,主要供测试站操作人员和考生使用。
2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流程
利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实施普通话测试流程如下:
(1)准备工作:测试站启动新一期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下发普通话水平测试通知,组织学生报名:
(2)建立测试任务:根据报名人数,建立测试任务,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向省语委办上传考生数据;
(3)审批测试任务:省语委办审批测试站的测试任务,审批通过后,测试站下载考生数据、试卷等信息;
(4)上机考试:考生在规定时间到机房进行测试,系统自动对考生前三题进行测评,对第四题说话内容进行录音:
(5)上传考生数据:所有考生测试结束,测试站将考生测试数据及前三题评分结果通过WEB上传到省语委办服务器,并向测试员分配测试任务;
(6)第四题评测:测试员通过WEB登录信息管理系统,对考生第四题的命题说话进行在线打分;
(7)复审:管理员根据需要,将考生语音数据通过网络分配给测试员进行复审;
(8)打印证书:测试站打印考生证书,到省语委办盖章后下发给考生。
三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应用实践
2007年12月31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批复同意安徽、上海和天津3省市开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试点,江苏省在2008年开始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我校日前开展了4期7257人次的测试,在实施及应用过程中,在考生报名、测试实施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与教务管理系统相结合,加强考前培训,设计合理的测试流水线,确保了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1 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实现数据共享
利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开展普通话测试,在建立测试任务、上传考生数据时,需上传考生的身份证号、电r照片等信息,如果采用人工录入、照片采集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我校采取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务网上报名,报名结束后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学生的报名数据和电子照片,实现数据共享,既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减少了录入工作,不需要学生提供电子照片,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利用现有机房开展测试,提高设备利用率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适用于不同的测试模式,可以建立专用测试机房,也可以利用现有机房测试。建设专用测试机房,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测试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机房建设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用于改造房间和购买设备,同时利用率也很低,在测试之后,机房和设备都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现有机房开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测试站不需要增加额外设备投入,节省了机房建设场地,也不需购买电脑设备,各测试站可以很快开展计算机测试。将测试软件安装后,对考试机的系统盘进行硬盘保护,减少后期软件的维护工作。
3 加强测前培训,适应测试新模式
在测试前对考生进行考前基础培训,是普通话水平测试顺利实施的基础。在测试过程中,有些考生由于不熟悉测试流程而影响测试整体进度;有些考生因操作方法不正确,如声音太小、麦克佩带不正确导致评测失败;有些考生在第四项说话题时,内容说得过快,不满3分钟就无话可说,导致因“语音空白”过长而扣分,还有的考生出现离题、背稿、无效话语等现象,影响考生成绩。因此在测前进行必要的基础培训,对测试流程进行介绍、演示,讲解机测评分规则,可以避免考生因操作不当或不熟悉测评规则而失分,有利于考生取得好成绩。
4 合理设计测试流程,确保测试的顺利进行
配备相关考务人员,并对考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步骤。在测试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对设备检测、调试到位。设计切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测试流水线,考生报到、抽签、准备、上机考试依次进行,叫号员、
抽签员、监考员及技术人员各司其职,明确分工,测试过程有条不紊。
四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优缺点分析
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革命性突破,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它带来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1 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实现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测试、组织和管理的信息化,与江苏省各测试站使用的原有测试管理软件相比,在系统功能、测试效率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人工测试时,由于受测试员人数限制,每场只能同时测试几名考生。利用系统进行测试,每场测试可以同时测试20名考生,每天大约可测试800名考生,测试效率、规模大幅提高。人工测试每组需配有一个辅助人员,而在利用系统进行测试时,整个考场只需要2名考务人员,测试成本随之降低。使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时,试卷由系统通过网络分发,不需要复印、分发考卷,成绩由系统自动生成,不需要人工录入成绩,工作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2 评判更加客观准确
使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前三项由系统为每位考生进行打分,评分尺度的把握做到全国统一,杜绝了人工打分时可能出现的人情分,使得测试信度进一步得到保证。用系统进行评测,无论测试多少人次,都不会出现人工测试时测试员因为体力、心理等因素产生的波动而出现的误差,最大程度避免了人为因素。
3 实现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信息化
实施计算机辅助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能够实现管理过程和测试过程的信息化,测前报名、测中控制、测后数据整理、考生成绩查询及数据分析等功能都能在系统中实现,提高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当然,在实施和应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系统的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1)对高分段和低分段考生的测评准确度有待加强,如图2所示为我校自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以来的测试成绩等级分布图,在我校所测试的7257名学生中,获得一级甲等的学生数为O,获得三级乙等的学生数也非常少,仅占了总测试人数的0.3%,这与我校实施人工测试时的成绩等级分布相差较大:(2)系统只给出了每位考生的总得分,不能显示单项得分;不能显示具体错误,没有给出考生读错的字、词、语句,考生测试后只知道自己的分数和证书等级,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发音缺陷是什么,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其普通话水平:(3)上传考生数据速度慢,不支持断点续传,如果有个别考生数据上传不成功,所有数据要重新上传;(4)测试员在对第四项打分是独立进行的,相互之间不能沟通、协商。
篇3
关键词:电力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服务系统;信息技术
1 电力客户服务中心的特点
电力客户服务中心,是近些年来各大电力企业新成立的用电客户服务平台,是伴随社会用电需求量上升、用电客户增多、人们盼望便捷服务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而建立起来的针对电力服务的客户信息服务平台,除包含电费的催缴、收缴、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外,还进行用电常识宣传、电力信息的查询以及用电客户的开发等业务,是现代电力企业的主要机构之一,不管是对电力企业来说,还是对广大用电客户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它有着以下几个特点。
1.1 服务便捷。现代电力企业的客户服务中心依靠现在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开通了网上营业厅,电力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在家直接登录供电企业的网上营业厅,通过网上银行直接缴纳电费,省去了过去还要跑到电力企业办公地点的时间,而且网上的操作十分简单,使得整个服务非常便捷,大大提高了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2 客户信息清晰。电力企业的客户服务中心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库,及其信息分类存储和查询技术可以实现对各个用电客户信息的清晰记录,分类存储,便于对不同规模用电客户的分类存储,为优化电网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实现了用电客户信息的数字化,避免了过去纸质记录的丢失,增加了用电客户信息的安全性。
1.3 体现电力企业的人性化服务。通过电力企业客户服务中心的用电客户回访查询系统,和用电客户进行时常交流,收集客户信息,提升客户满意度,体现了电力企业的人性化服务,对提升电力企业在用电客户心中的形象,增加用电客户数量起到很大作用。
2 电力客户服务中心的机构设置及其相应技术系统支持
通过以上对电力客户服务中心的特点分析,可以知道电力客户服务中心是一个系统的机构,包含了许多细分的职能部门和相应的信息支持技术。
2.1 销售部门。销售部门即电话销售、电子商务销售、面对面销售等相关销售团队组成的职能部门,利用电力企业的各项电力服务,对一定范围内的用电客户进行销售推广,并争取达成共识。根据目前主流的销售方式,销售部门主要的支持技术系统有电力企业的配电信息查询系统,用于查询某个范围提供的电力参数,如供电电压、供电时长等;用电客户档案查询系统,用于查询某个范围内的用电客户信息;电话销售、电子商务技术平台,用于提供电话、电脑等硬件设备和相应的网络宣传、推广、交易平台;除此外还有会议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用于进行部门内部或各部门间的会议精神传达,以及防止销售员的重复销售。
2.2 用电客户申请登记平台。用电客户申请登记平台包括实体办公窗口和网络虚拟办公窗口两部分,负责对与销售部门达成共识的用电客户,进行各种申请信息的登记工作,比如供电电压要求、供电时长等信息。这一平台设计到的技术支持系统主要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SQL、PHP),用于对客户提交的信息进行存储,以及对用电客户进行分类。
2.3 实际勘察、方案设计部门。在用电客户完成信息的提交后,实际勘察、方案设计部门就要对用电客户提交的信息进行分析,实地的勘察,制定相应的电网供电方案。涉及到的技术系统支持主要是各大电网分布查询系统,用于筛选最优的电网供电线路。
2.4 电网建设部门。针对已有电网线路无法到达的用电客户,该部门负责根据制定好的电网供电方案进行电网的建设。其主要的技术支持系统是用于电网建设的各项施工设备,和相应的周边电网查询系统。
2.5 用电客户档案管理部门。在完成电网建设、电表列装、签订供电合同后,该部门负责对用电客户进行完整的档案设立、保管,并对其进行精细的分类的存储。其用到的主要技术支持系统有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只不过不再是简单的SQL、PHP数据库,而是复杂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对用电客户精细的分类存储、档案管理。
2.6 用电客户回访部门。在完成用电客户的档案设立、分类存储,并进行一段时间的供电以后,用电客户回访部门主要负责对用电客户进行时常的回访交流,了解用电客户的用电情况,比如供电电压是否平稳、电表指示是否正常等,维护用电客户满意度,并做好各项记录。
2.7 收费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对各用电客户进行各种费用的商讨、催缴、收取、核对等工作。其主要技术支持系统有计费、缴费系统、用于计量各用电客户的用电费用、收缴用电费用;提醒预警系统,用于对超额使用的用电客户进行缴纳电费的通知。
3 相关配套措施
建设完善、高效的电力企业客户服务中心,只靠完善的机构和相应的技术支持系统是不行的,还需要其他的一些相关配套措施才行。
3.1 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以上对客户服务中心的各机构部门分析,可知完善的客户服务中心有大量的工作人员组成,需要一大批专业的人才队伍,才能实现客户服务中心的高效、高质量运作。因此,组织各种类型的培训、补习班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修养;聘请专业人才,专业培训师加强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配套措施之一。
3.2 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客户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激励,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也就是人们称为的“激情管理”。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实施绩效考核,将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和劳动报酬挂钩;也可以设立荣誉奖,提升职位等,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
3.3 完善的部门管理机制。要取得客户服务的高满意度,还需要完善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机制,除了做到部门内部的井井有条、配合默契以外,还要做到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配合默契。通过完善的部门管理机制,协调部门之间的运作,做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部门间的团队建设,就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建立电力企业客户服务中心及其技术支持系统,是电力企业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电力企业的要求。高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的客户服务中心不仅需要完善的机构部门设置、全面的技术系统支持、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及完善的部门管理机制,更重要的是电力企业对自身形象的定位,电力企业要做用电客户的“电力专家”,“电力助手”通过客户服务中心主动的和用电客户进行沟通,帮其解决用电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让用电客户体会到电力企业的人性化服务,专家化服务,助手化服务,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从而提升用电客户的满意度,从而达到客户服务中心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周玉芬.电力客户服务中心培训体系建立的对策研究[J].大众科技,2009,(9):196-196,192.
篇4
【关键词】信息通信技术 服务业 技术 发展
一、信息通信技术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
1..1 ICT提高了第三产业的效率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对许多企业意味着企业家可以利用相关技术降低各式各样产品的生产成本,最重要的是企业的运作效率可以被提高。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可以促使企业的技术发展手段的革新。例如对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保险业而言,它的业务的发展与拓展也主要是依赖于信息通信技术,在先进的通信技术支持下,保险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才能为客户提供保质保量的服务,了解市场上相关领域与行业的最新的动态,并及时作出相应对策。
1.2 CIT促进各行业间的合作
由于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业之间的联系也更间紧密。许多传统的服务业模式被打破,新的服务业模式也在慢慢建立。具体变现在现代的服务业对企业员工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与服务质量要求。如现在的服务部门拥有了各式各样的自助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工作量减轻。相反,工作人员需要满怀热情了解通讯技术的基本知识并且为顾客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如我们去联通、移动营业厅或者是银行办理业务时,明显可以感觉到与从前的人工服务效率相比,自助服务提高了人工服务操作设备的时间。
1.3通信技术促进第三产业的就业
信息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领域,自然为人们的就业提供了相应的岗位,特别是相对学习信息通信技术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大工作量岗位而且对缓解就业压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信息通信技术更多的被运用在第三产业即服务行业领域,所以在第三产业从事相关房地产、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交通运输行业等相关服务人员,他们在信息通讯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学习新的技术支持以便能够适应新的岗位的需求。
二、信息通信技术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2.1 ICT在物流业的应用
物流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是将运输、储存、配送等几大功能结合的产业形式。特别是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物流成为物流业发展的主流。现代的信息通信技术作为物流在网络信息平台的基础,物流业务才能达到健康快速的发展。我们在淘宝上购物后,如果想了解自己所买的商品现在被运输到哪里了,只需要在网上输入物品的订单号以及相关的信息就能马上掌握自己物品物流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信息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全世界的物流业工作效率不仅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在物品发生损坏时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损坏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负责人,总之物流业在通信技术的大力支持下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
2.2 ICT在金融业领域的应用
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也明显加快。全世界的企业家都可以足不出户而能够顺利跟客户做生意,从而促进金融业的发展。我国就信息通信技术的优势资源运用到金融行业的发展的提议在08年已经提出,特别是近几年更是被运用到了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与此同时,信息通信技术与金融业的融合也成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的重要任务。
2.3 ICT在旅游业的应用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从而选择出外旅游放松自己。与此同时,信息通信技术被广泛的运用与旅游业的各个环节,使得人们出国都变成一件比较轻松的事情。因为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更多人会在互联网上将旅游的车次、景点的门票、住宿的酒店等等先预定好。在想去旅游之前,也可以通过网上旅游信息的服务平台了解游玩的景点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三、总结
篇5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发展;实用技术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已成为一门重要的计算机技术分支, 是计算机技术的边界不断拓展的结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融合所产生的重要产物。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通信,文件的传输, 乃至气象预报,军队指挥和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需要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支持,所以,计算机通信技术是一门及其重要的技术, 其应用领域,发展前景也尤为广阔 。
2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及特点
2.1 计算机信息技术概念
计算机通信技术同时兼顾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以计算机作为信息传输的平台, 能实现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其他硬件终端的连接以及信息交换。计算机通信支持的通信形式包括纸质文件和声像文件。数据通讯设备、通信软件、终端设备以及传输通道都是组成完整的计算机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计算机信息技术特点
( 1 ) 兼容性强。传统的信息传输方式有信件、电话,电话比信件具有更直接,更方便的特点, 但只能传输声音。 而计算机通信除了能实现信件、电话的功能外,还能实现传输电影, 音乐等多媒体文件, 以及传输图片、图像等 。
( 2 ) 传输效率高。以前所用的语言模拟信息状态下,传输速率往往只有2400bit/s。而在数字信息传输状态下,传输速率已经达到了64kb/s,随着现在光线技术的迅猛发展, 数字传输的速率还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 3 ) 呼叫等待时间短, 通信质量高。 以前的基于电话传输的通信时间一般在3 ~4 分钟, 而在计算机通信基础上的通信时间大部分被缩短到5 秒以下, 由于计算机通信抗干扰能力强, 通信质量也优于基于电话的通信质量。
2.3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通信技术并不只应用于传输文件。通过结合网络技术,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微电子, 光纤和光子学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微电子技术很早就应用在通信领域,我们熟知的数字电话等就是这种技术的成果,多媒体通信技术也是基于这种技术并且良好发展。 现代技术主要发展更高速的分组交换设备以及更简化的通信方式。光纤技术极大提高了传输的速率和性能,它具有传输距离远,高带宽,高速率和高可靠性等众多优点。现在,许多家庭都用上了光纤网络。计算机通信技术并不是单纯的传输数据, 虽然以传输数据为基础, 但它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包括数据传输,数据交换以及传输前后数据处理的全部过程。
3 计算机通信的实用技术
3.1 实时远程通信技术
实时远程通信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最基本的应用。 在互联网融合的应用环境下, 主机与主机间通过网络进行连接。 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 远程通信能得到有效保障,而且方式还能更加多样化。例如MSN, e-mail等实时通讯工具,可以支持文字, 视频,声音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输,而且还能进行大容量的信息交换。
3.2 多媒体通信技术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集语音、数据和视频于一体的功能,由其生成的语音流、数据流和视频流在宽带网络技术的支持之下可以实现质量高、速率快、可靠性好和实时的传输。在宽带网络接入技术的日渐成熟的今天,多媒体通信技术已然演变成了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随着这一技术的出现,同时又在市场的推动之下,“三网融合” 已经成了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主流。
3.3 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
实现随时随地的无障碍通信是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初衷, 而且现在已经实现了这一功能。 随着便携式计算机用户的快速增长, 在任意时间、 任何地点的通信传输必然成为技术演进的趋势。 在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支持下的无线局域网、广域网、卫星通信技术等为便携式计算机实现有线通信状态下的同样功能提供的可能。
3.4 F B 技术
F B 技术即现场总线技术,通常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系统, 它是应用于生产现场的, 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的数字通信系统。 是计算机通信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技术。
3.5 光纤通信网技术
光纤通信主要适用于主站与子站之间、中心城区以及重要负荷等方面。它能够很好地解决电网分散多点和远距离通信的问题。早期的光纤通信网技术(FCN)作为一种高速率的数据传输网, 拥有较大的传输容量,能够传输大容量数据,为通信提供技术保证; 光纤通信网技术具有很强的抗外界干扰性,其误码率极小,而且配置扩展系统方便。而后期,又有一种更加全面, 更加优化性能的全光纤技术(AON) 。AON在FCN 基础上发展起来。AON对信息内容不做任何的处理, 以此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对业务透明的网络。AON具有的开放性, 使其从本质上做到了完全透明。AON能够做到同时兼容不同的速率、 不同的协议、 不同的调制频率和不同制式的信号,而且还能够使PDH、ATM 和SDH在同一光纤设施中存在。AON有十分灵活的结构, 能够随时增加如无源分路合成器和短光纤等新的节点。AON能够对大容量文件实现更快速的传输,使其具有较高的传输质量和较大的传输容量,为实现配电通信系统大容量数据的高速传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AON采用了虚波长通道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网络的可扩展性,从而节约了网络资源。AON还采用了光时复用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原来使用高速电子元器件和半导体激光器直接调制能力限制的问题,实现了数据信息传输的高速化。
4 小结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巨大变化, 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效率更高,交流也更加顺畅,相信通过努力,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再有突破,在更多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应进入信息时代,不管是工业生产,还是人们的生活,都与计算机通信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简单介绍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并对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征、应用领域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
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
计算机通信技术是实现计算机、移动终端及数字终端等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及数据交换的关键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实现远程及自动化控制,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习等方面带来极大的便捷。鉴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重要性,应加强对信息时代下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的分析,以更好地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为社会及人们生活提供服务。
1 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分析
计算机技术是一种泛指应用在计算机领域中的技术,其具有涉及氛围广、应用广泛的特点。计算机技术主要包括软件与硬件两种技术。其中,软件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系统中运行的多种程序;而硬件技术是指计算机设备中的结构及与设备之间的链接技术。通信技术的目的是为人类提供便利的生活帮助,并增进人类的沟通。通信技术的宗旨是借助网络将各种信息、数据安全、快速传输到接收点。对于通信技术而言,计算机技术是其发展的重要推力,其却能很好地辅助计算机技术发展,因此将两种技术相结合,能促进两种技术的快速发展。
2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征
在信息时代下,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形式多样性。计算机通信技术区别于通信技术的特点就是其视觉形式较为丰富。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把数据、信息转换成图片、视频等形式,并展现出来;(2)传输快捷性。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传输速度比较快,主要是计算机的二级制数字传输方式。相对于模拟信号传输,数字传输过程中的数字信号能有效借助脉冲波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递。在信息时代下,计算机通信技术每min能有效传输96万个字符。信息时代下的光纤技术越来越成熟,当光纤成为主干网材之后,还将进一步加速通信速度;(3)数据安全性。在信息时代下,能将计算机通信转换成二进制代码后再进行传输,在这种信息传输过程中,有利于传输数据的加密,经过进一步加密的数据就算被黑客截获,密码破译的难度也是非常高的,从而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另外,计算机通信通常都是以报文的形式加密,也就是当数据输送到接收端后,发送端就会将反加密文件发出,并在接收端执行反加密,即解密。当前,已有多种检验形式能很好的保证检测数据的完整、安全传输。如奇偶校验法的应用,能有效实现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有无出现信息丢失。
3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
3.1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已成为信息时代下各企业对信息处理所需要采用的技术,且是作为企业联系客户与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技术。在信息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通过建立内部局域网,以实现对企业内部的全面管理。还有一些企业逐渐开启VPN通道,以方便企业对异地业务的有效处理。
3.2在多媒体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覆盖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多媒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能有效实现各终端设备之间的业务交互。借助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手机、视频等领域中的信息交互。目前,计算机通信技术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一项重要技术。
3.3在远程控制中的应用
在信息时代下,智能家庭、数字家庭的推出,并在计算机通信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下,能看到未来家庭信息通信的方向。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远程控制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只需借助家庭终端设备就能进行电话、电能等设备之间的互联通信。且还能借助语音识别对家庭中的各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与连接,在将语音数据转变成工作指令后就可以实现各项操作。可见,家庭设备远程控制必须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通信技术,也是我国未来智能化家庭应用发展的方向。
3.4在即时通信中的应用
在信息时代下,多项即时通信的应用都是要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的,如生活、工作中QQ、微博、微信等通信平台的应用,都必须要借助计算机通信技术远程连接相关的服务器终端,从而实现对各项数据的交换。其中,QQ、微博、微信等通信业能快速连接服务器,且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处理,通过合理应用时间,快速形成交互界面,且显示在终端。而E-Mail服务器系统能有效实现数据、信息的存储与转发。
3.5在数据库中的应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日益进步,能为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在信息时代下,分布式数据库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通过应用全球化分布式数据库,可以将各种数据有效的整合在数据库中,以便进行数据的利用。
4 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日益进步,已从有线向无线的演变,已从单一通信向多种移动终端互联通信的演变,且能有效实现整个网络的兼容应用。目前,3G业务近几年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4G业务目前在我国还是处于构建阶段,且还未普及应用。由于我国的计算机通信应用的最多的,可见我国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非常可观的发展前景。现阶段,各类移动终端设备是比较有潜力的通信技术应用,如PAD、超级本以及智能手机等设备的应用,都必须借助计算机通信技术才能应用,使人们能通过这些移动终端对多媒体播放、网络访问以及视频通信等方面进行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形成一个立体影像,并通过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各项数字化应用。另外,这种技术的研发也必须要借助计算机通信技术作为技术支持。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必定是建立在移动通信、蜂窝数据传输上完成的。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通信技术是实现计算机、移动终端及数字终端等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及数据交换的关键技术,也是人们生活、工作及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技术。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对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分析与了解,以加强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时代下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及人们生活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薇.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 硅谷,2013,23:7-8.
[2]范才元. 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通信技术发展与应用探析[J]. 信息通信,2014,01:131-132.
篇7
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计算机通信技术也是未来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全球化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和多样,同时也拓宽了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空间和前景。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更新和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教学,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一、计算机通信技术简介
计算机通信技术是以计算机作为传输信息的网络平台,以数据通信为表现形式,以计算机为载体进行数据传输、数据转换、数据交换、数据处理。其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者在计算机与计算机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传输,以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和接受的目的。
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
1. 适用范围广
与传统的电话传输信息相比,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传输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其二值信号的传输和再现功能更具有优越性,适用于语言文字、音频图像等多媒体通讯传输。较之传统的电话传输信息相比,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信息传递的需要。
2. 呼叫等待时间短
据数据调查显示:传统的电话传输信息状态下的通讯等待时间约为3min~4min,而在计算机通信技术状态下,大约25%的数据通讯时间限制在1s以下,有50%的数据通讯时间限制为5s以下。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呼叫等待时间,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
3. 抗干扰能力强
计算机通信技术是以二进制的形式支持数据传输,这从很大程度上加密了计算机的运算处理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保密程度和传输速度。同时,也更易于消除噪音的干扰,从而保证了信息传输的质量,提高信息传输的流畅性。
三、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早期的书信交流,到后来的电报电话,再到今天的互联网音频、视频、微信语音等方式,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现如今,用电信号作为新的信息传递载体已成为了主流信息传递模式,计算机通信技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种传输方式大大增强了信息传递的质量,也摆脱了传统信息传递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网络新技术与计算机通信技术相结合则更加突出了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优势。特别是近几年,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开发速度不断加快,进一步保证了计算机通信技术资源共享和实现大范围资源交换功能的实现,使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更加便捷,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真正实现了信息随时随地传输和分享。
四、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
1. 多媒体通信技术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在终端计算机的控制下,对多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储存、处理、传输,实现了语言、文字、音频、视频、图像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计算机功能之间将对独立的界限。现如今,视频电话、网络数字电视、视频会议都已变成现实,既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又降低了信息传输成本。
2. 实时远程通信
实时远程通信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把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进行实时通信,就如同网络邻居一样。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强大技术支持下,如今的实时远程通信功能更加完善,通讯方式趋于多样化,通信工具也更加完善,通信覆盖的范围也日趋扩大。
3. 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
无线计算机最原始的功能是可以不受阻碍地进行通信,目前,这一目标不仅已经实现,而且还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随着便携式计算机用户的不断增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无障碍的通信传输必然成为计算机新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在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强力支持下,便携式计算机在无线通信状态下实现功能多样化已经成为可能。
篇8
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重点
1.1 五代通信技术成为重点
现阶段,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要围绕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等主要方向,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和高效的综合性通信服务。五代(5G)通信系统,早已经成为当前通信技术研发和未来应用重点。作为新一代的通信系统,5G符合移动通信发展的整体需要,顺应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律,与第四代技术相比较,五代技术在用户体验、传输稳定性、系统安全和覆盖率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相对于过往的移动通信技术,5G能够将移动通信技术与其他通信技术结合起来,进而构建成为一套更为科技化和信息化的网络。总的来看,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持续应用价值要高于过往的技术。
1.2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特征
1、频谱具有高利用率。在新的移动通信技术支持下,高频段的频谱资源将得到更为广泛的有效应用。现阶段,受限于科技水平条件问题,受高频段无线电波穿透能力的直接影响,高频段频谱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和水平并不理想。随着技术的创新,有线与无线宽带技术更为有效融合,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其频谱将具备更强的可利用性。2、通信系统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在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突出了综合性组网。以五代通信技术为例,其重点集合了多点、多天线、多用户、多小区相互协作、相互组网,进而能够明显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3、设计理念持续创新。在移动通信的主要业务当中,占据业务主导地位的是室内通信业务。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要围绕这一方向,着重做好室内无线网络覆盖及业务支撑,逐渐转变设计理念,创新技术规划和设计。4、综合成本降低。5G移动通信技术在配置设计方面更具优势,网络资源能够得到更为科学和有效的配置,进而使运营商能够结合流量情况进行实时的有效调整,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提升移动通信的性价比。
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策略
2.1以满足于更高品质通信要求为目标
从移动通信技术诞生以来,其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应用需求的攀升。随着全球移动用户保持持续增长趋势,为了能够有效满足于用户对于高品质移动通信服务的要求,移动通信技术将延续现有发展方向,以技术品质为基础,实现有效发展和持续化发展。以五代通信技术为例,在智能互联的影响下,到2020年前后,全球互联接入设备将超过500亿部,网络单位覆盖面积需要成倍增加,进而才能满足于实际应用需求。五代技术在单位覆盖面积方面较上一代技术提升了近百倍,单位面积之内可接入服务的设备能够达到100万/ km2,使更多用户能够获取高品质移动通信服务。
2.2 围绕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
未来5年之内,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达到现阶段的500倍。未来移动通信技术要在单位覆盖面积当中有效满足于用户移动互联的需求,要确保任何时间节点都能保证数据流量标准达到100Gb/s/km2以上。通过构建有效的移动互联网系统,能够更好地推动移动网络发展,带动实体产业转型,实现经济融合发展。
2.3 朝着绿色移动通信方向发展
未来的移动通信发展要朝着绿色低耗方向前行,现阶段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发重点也放在了低耗能、绿色低碳方面。可以说,节省能源是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在低功耗的前提下,自然降低了移动通信网络的辐射水平,营造出更为安全和健康的通信环境。在设计应用当中,移动通信技术要实现端到端的节能设计,确保网络综合能耗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提升幅度超过1000倍,在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同时,自身能耗不提升,甚至能够降低能耗。
篇9
[关键词]车联网;专用短程通信(DSRC);LTE-advanced
中图分类号:TN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09-01
0 引言
车联网作为有一种有巨大发展的新兴网络,是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载体。车联网可以全程监控每辆车和每条道路,进而改善交通效率,提高交通安全,提供更加愉悦的乘车体验。车联网的实现需要车辆之间频繁及时可靠的信息交互,因此选定合适的无线通信技术则显得极为重要。用于支持车辆网通信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涵盖现有的任何无线通信技术,如2G,3G,卫星,红外,5GHZ微波,移动无线宽带技术等。
1 车联网概述
车联网(Vehicle Ad Hoc Networks,VANET)是移动自组织通信网络的一种特例,是一种自组织、结构开放的车间通信网络,主要是由车载单元(On-board units,OBUs)和路边单元(Roadside units,RSUs)组成。VANET运用车载传感器和GPS卫星定位系统,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信息采集和传输技术将车辆工具交通基础设施、交通管理人员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智能化新型移动互联网络,从而实现移动通信,信息管理,增值服务的综合应用,提高道路交通效率与驾驶安全性、舒适性,满足用户在车载环境中的服务质量和娱乐需求。
VANET主要的特点是节点移动具有规律性,即车辆沿着既有的道路行驶,运动路径受到道路分布的限制,有明显的规律性,可以基于路径规划或地图等信息进行预测;网络拓扑受限,车辆移动速度快,VANET的拓扑始终处于频繁的变化中,网络的连通性也会不断发生变化,网络连接难以维持;消息传播具有方向性,受地理位置的限制,VANET的数据通信往往与地理位置有关,有一定的方向性。
2 车联网的通信技术
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主要依赖两种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和远距离的移动通信。前者主要是RFID和WIFI等短距离通信技术,专门针对车辆运动特性和时延敏感特性制定,在车辆密度适当的环境下可以提供可靠的安全信息传输服务,可以通过无线射频设备感知识别对象目标,并获取数据。而后者主要是GPRS、3G、LIE、4G等移动通信技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车联网络的具体服务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网络支撑。
3.1专用短程通信(DSRC)
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 DSRC)技术是针对于智能交通系统领域(ITS)中,车辆和道路基础设施间的信息交换而开发的一种适用于短距离的快速移动的目标识别技术。它可以提供高速的无线通信服务,并且能保持传输延时短和系统的可靠性。其在延迟、移动性、通信距离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特别适用于车辆安全应用。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大多车路协同项目的研究,均采用DSRC技术建立车辆网络。
DSRC是基于IEEE制定和完善的WAVE/802.11p协议族。IEEE 802.11p具有易部署、成本低、技术成熟及ad-hoc模式下支持V2V通信的优势。其定义了汽车与其它实体进行无线通信的物理层与MAC层,在这个标准协议之上是IEEE 1609,其定义了MAC层一直到应用层的通信协议栈。DSRC可以在车辆数量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完成交通管理通信服务。然而,该技术在车辆密度比较大的场景中,不能保证安全信息可靠及时的传输,有时也会引起广播风暴、无法保证QoS等问题。此外,由于其有限的覆盖范围及缺乏像蜂窝网一样无处不在的路边设备,IEEE 802.11p只能提供间歇性和短暂性的V2I链接。这便引发了对LTE-advanced作为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
3.2 LTE-advanced
随着移动通信应用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容量、带宽和速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3GPP提出并制定LTE-advanced标准。LTE-advanced技术采用了载波聚合、上下行多天线增强、多点协作传输、中继等关键技术,极大优化了系统容量,提高网络峰值速率、频谱效率和传输时延等关键性能,同时也提高整个网络的组网效率。这使得LTE-advanced系统成为未来无线通信发展的潮流。
LTE-advanced标准的上、下行峰值速率分别可以达到500Mbps和1Gbps,可以支持大量终端同时接入并提供服务,还可以提供高密度、可管理的通信,支持保障。此外,3GPPLTE/LTE-advanced还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特性,包括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机器类通信语言MTC,D2D等,这些都将为实现车联网通信提供思路和技术手段。MBMS是一个重要特性,是为了实现从数据源向特定范围内多个用户同时传送数据的一种点到多点的业务,可以共享网络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以较少的资源为大量具有相同需求的用户同时提供业务;MTC是3GPP中对M2M的别称,标准规定了一些适用于车联网通信的特性,如小数据量传输,组优化,优先警示等。在一些场景中和车联网通信具有相似性,如短时间内大量终端同时接入需求,高频次小数据通信等。在更高的数据信道带宽之外,针对车联网通信,移动通信网络的改进目标主要针对大量终端的接入以及时延敏感的小数据应用所需要的QoS保证需求。MTC中基于组的通信机制可以有效减小eNodeB接入信道的阻塞,并减小信令开销。这些特征都为移动通信技术支持车联网通信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Device-to- Device(D2D)是LTE-advanced网络中的一种端到端通信技术,是通过重用宏蜂窝用户资源来实现的。D2D技术支持小区用户之间直接进行通信,通过重用网络频带资源带来很多优点,可以增加LTE-advanced的频谱利用效率,有效改善无线通信系统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并且可以降低终端发射功率,节能降耗,减小小区负载并保证QoS提供新的服务。在一些场景中和车联网通信具有相似性。因此,LTE-advance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特性的不断引入为移动蜂窝网络支持车联网提供了无限可能。
4 结语
IEEE WAVE/802.11p是目前支持车联网通信的主要通信协议,但在车辆密度较大的场景中,该协议族不能保证安全信息的及时可靠送达。因此,我们探讨了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LTE-advanced系统所具有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和新特性,如MTC,MBMS和D2D和技术,这些新技术拥有支持车联网通信的巨大潜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联网产业的不断壮大,接入网络的车辆节点和路边单元节点也越来越多,引入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将形成不同网络结构共存的局面,影响车联网内各子网络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互联,需要车联网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匹配到相应的通信技术,将LTE-advanced技术与DSRC技术结合可以实现车辆识别,车间通信,车路通信,车辆道路信息的传输和共享,搭建车联网数据传输的立体化模式,构建一个有效并且智能的交通体系,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彬,陈力,张欣,等 在LTE-advanced网络下的Device-to- Device通信[J].现代电信科技,2010
[2] 许.LTE-advanced关键技术对车联网通信的支持与改进[D] 北京邮电大学,2013
[3] 任开明,李纪舟,刘玲艳,宋文颖 车联网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通信技术 2015(5)
篇10
1移动学习理论和移动技术支持下的英语词汇教学
1.1移动学习的内涵
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一种形式,通过移动便携式的通信设备,使得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学习活动,学习者能够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运用移动通信技术获取开放教育资源。但其碎片化的学习内容、零散的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学习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故移动学习也存在一定局限,其优势不足以全面替代集中学习,因此移动学习是传统集中学习的有益补充。
1.2移动学习系统环境
移动学习系统环境主要由硬件环境和资源环境(软件环境)两方面构成。硬件环境主要是指移动通信技术,包括移动通信相关协议和移动通信的硬件系统。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有网络系统(3G\4G、无线个人网络WPAN、无线局域网络WLAN含IEEE802.11、无线广域网WWAN、无线遥测、无线感知技术)、硬件系统(笔记本、ipad、PDA、智能手机)。资源环境(软件环境)是移动应用软件系统,包括平台和资源两部分。移动应用系统主要有E-Learning平台、移动学习管理系统MLMS、英语学习网站平台、英语学习APP、英语广播平台、教师博客平台等等。1.3支持英语词汇教学的关键移动学习技术工具移动学习中,支持英语词汇学习的工具主要有:英语词汇APP、记录词汇的手抄小卡片、英语在线词典等。词汇学习资源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教师课程内容中主动安排推送的良构学习资源,二是APP(如百词斩)或学习平台(如MOOC、SPOC)推送的良构学习资源,三是学习者自主接触到的非良构资源。对于移动技术支持下的英语词汇学习来说,软件工具主要是基于Android或iOS平台的APP应用软件,目前市场上运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有百词斩、拓词、扇贝单词等一系列优秀的应用软件。
2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由于我院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仅靠日常的课堂教学完全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需求,基础扎实、成绩好且学有余力的学生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优异学生四级成绩能达到600分,词汇量达5000左右,成绩差的学生学习吃力,有的学生英语零起点,需从26个字母开始,词汇量基本在100以内。目前我院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采取的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教学,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和调动,由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弱,学习主动性受挫,教学效果不很理想。
3移动技术支持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设计
根据我院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设计了移动技术支持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设计流程,该流程主要分为课前移动学习环节、课中集中学习环节、课后移动学习环节三个主要部分。该教学设计流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4移动技术支持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应用实验研究
本研究以我院一年级两个平行班级共110人为研究对象,1班确定为实验组,采用移动技术支持下的英语词汇教学模式;2班确定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集中授课开展教学。教材采用《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移动学习的APP应用软件采用百词斩6.0版本。
5移动技术支持下的少数民族预科英语词汇教学应用效果分析
经过多次移动教学的实践,由于教学设计的过程与安排较为合理,移动教学的形式能够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在课前开展英语词汇的移动学习活动时,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广泛兴趣。就课程作业的布置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且允许学生异步达成个性化学习目标的评价体系受到学生的欢迎。课后移动学习对词汇的反复巩固和掌握学习中,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水平和掌握程度。6反思(1)移动技术支持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灵活度较强,差异化教学效果较好。(2)移动技术支持下的英语词汇教学时间耗费较多,但时间利用率高,能促进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提升。(3)由于缺乏监督机制,纯粹依靠学习者的自觉性和移动词汇学习APP的提醒功能,而且缺乏正式学习的临场感,学生进入移动学习状态的时间较长,移动技术支持下的英语词汇教学持续性没有传统课堂效果好。
作者:刘栗文 单位:南昌工学院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城市静态停车管理
- 下一篇:呼吸道完全阻塞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