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设计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品的设计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节约型”社会的提出,“节约型”设计也应运而生。“节约型”设计与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和循环设计虽然叫法不同,但其内涵却大体一致,也可以说“节约型”设计是集合了绿色、生态和循环设计的一种设计。其最为重要的思想是将一些人弃之不用的物品或包装依据他们原有的造型特点、特质特性加以重新设计、改良成全新的物品,可以让它们再重新走入我们的生活,延续它们的生命。概括起来可以给“节约型”设计这样的一个定义:节约型设计是产品一次生命周期结束后的第二次生命创造。着重考虑产品的可重复利用性,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再满足重复利用的同时考虑保证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寿命、经济型和质量等。因此,“节约型”设计适合人们的生活需要,是人类文化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
1简约设计观
简约设计是指运用最简单的结构、最俭省的材料、最洗练的造型及最纯净的表面处理等原则来进行产品设计的一种思想。
简约主义是从现代主义中演化过来的一种设计风格,是对现代主义的部分继承和发展,也是社会文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趋势。美国的国际主义现代建筑可以说是极简设计的典型代表,最后却不得不被炸毁拆除。谁能说它们是节约的设计?可能国际主义的设计师们有过节约的考虑,然而事与愿违,结果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还带来了其他的社会问题。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应以简洁、明快、实用、经济为设计原则,强调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使设计出的产品更加的合理化和实用化,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其自身的价值,满足消费群体的各种必要的审美和需求。在我国资源极度缺乏、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推崇简约的设计理念,摒弃奢侈豪华的设计风格,是设计师应具有的社会责任。
2生态设计观
生态设计是环境管理领域的一个新概念,也称为“绿色设计”或“可持续设计”,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之中,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环节都考虑其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通过设计改进使产品的环境影响降为最低。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古人将自己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天人合一”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它要求人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规律办事,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然而中国当今一些制造商、开发商往往出于经济原因不愿在项目中推行生态技术,而更乐于在形式上冠以生态节能的名号。这些企业更多的是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项目所能创造的生态价值,更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在这一严峻情势下,很多设计师都已意识到生态设计的重要性,做出与国际接轨的绿色设计。我校美术学院学生多人入选芬兰国际2012生态设计特别展”。展览作品中,他们对日常废旧材料所蕴涵的潜力的再发掘引人深思。这种设计不依循僵化的设计理论教条,而尊重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基本规律,其态度本身就如同生活一样具有可持续性,使日常材料的潜力得到再发掘,进而突破常规情境得到功能转换、意义多样并蕴涵情感的多重目的。
3伦理设计观
设计伦理的中心点就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调节人类生活方式的新型伦理规范。设计中的异化现象屡见不鲜,如对产品的过度包装就提高了产品的售价;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使消费者不得不购买新产品;设计过多的功能键暗示产品的科技水平来提高价值,结果为了一些不必要的功能增加的厚厚的说明书连专家也很难看懂,更不用说普通的消费者。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真正为消费者着想,要考虑社会效应。设计师的责任应该是“使这个世界更美好”,而不是更糟糕。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佳地社会效果,才有可能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我们提倡“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同时也要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单纯强调人的中心位置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只有将伦理学的内容带入设计中,只有让伦理设计意识成为每个设计师的自觉的组成部分,才有可能在未来的设计活动中彻底杜绝那种不负责任的、不道德的设计。
4中国节约型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日本当代设计的代表“无印良品”的根本就是省去不必要的设计,诞生的商品都是单纯的,无印良品的艺术顾问设计大师原研哉说:“要让每个消费者都觉得用得顺手,这正是我要的感觉。”其实很多人之所以喜欢无印良品,就是因为喜欢它的简简单单,不矫揉造作,简言之,就是喜欢在设计中体现的自然,坚持的自然。作为另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中国,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更应该多发掘传统的自然观与美学观;拥有13亿人口的人口大国,更应该以人为本,设计出不似国际主义那种单调冷漠、也不像巴洛克那样奢华浮夸的节约型人性化产品。
参考文献
[1] [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全本)[M].朱鄂,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2
关键词:可持续设计;绿色设计;产品设计;现有产品;可持续设计思想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18-03
一、可持续设计思想概述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公害问题的不断加剧和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社会和环境割裂开来谋求发展给地球和人类社会带来毁灭行的灾难。正是因为这种危机感,在80年代逐渐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模式是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来的。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概念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的动态概念。其主要思想就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环境质量,以及维护环境所必须的投入将变得更为重要,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和切身利益相关联。
(二)可持续设计
可持续设计指向的是设计发展的策略和方向,其含义也十分宽泛。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设计活动,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问题,以在思考的设计引导和满足消费需求,维持需求的持续满足。可持续的概念不仅包括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也包括社会、文化的可持续。
可持续设计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例如,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在垃圾物中属于极大的一种,怎样将其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一直是可持续设计的热点问题。如图1,来自英国的“Re-Form Furniture”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出的椅子。这款设计风格简约,产品原料主要来自于当地的塑料加工厂的再利用塑料,其设计坚持最环保最经济的原则,“Re-Form Furniture”的椅子都较容易拆卸,很少使用黏胶,除此之外,“Re-Form Furniture”有一套非常精良的电能转换机,可以用最小能耗将废旧塑料再加工。并且它们就塑料的缤纷颜色而呈现出一种杂糅抽象的图案,别有一番时尚感。这正是符合了在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可持续思想倡导的建立新的发展模式,从资源持续利用和资源配置的角度提出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可持续设计的主流思想——绿色设计
(一)绿色设计概述
绿色设计是可持续思想在实际应用中较主流的一种思想,反映了人们对现代科技文化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反思。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就是Reduce,Reuse,Recycling。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下,减少产品的体量,简化产品的结构,最主要的是减少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是再利用,让本来脱离产品销售轨道的零部件返回到合适的结构中,让其充分发挥作用。其次是构成产品的材料或者零部件的材料经过回收之后的再加工,得以新生,形成新的材料资源而重复使用。
(二)绿色设计的应用
绿色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拿交通工具中的汽车为例,汽车尾气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很多设计师对汽车的绿色设计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如图2,这是一款由德国Loremo AG汽车公司最新推出的概念汽车,该车的环保关注点并不是体现在混合动力系统上,而是通过减轻车体重量来降低油耗、提高燃料利用率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该车采用两缸发动机驱动,燃油利用率达到150英里/加仑(百公里耗油约为1.56升),而如此之高的柴油利用率都得归功于其超轻的车身重量,车身采用了新型材料——一种合成塑料,这样一部汽车的重量仅为450千克。这种合成塑料的车身覆盖件更有利于空气动力学的外型,而且还有重量轻,防雨防晒,耐磨,经济的特性。这个例子正是绿色设计中提到的Reduce。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绿色设计一直都是工业设计的热点之一。绿色设计不仅对于产品设计师来说是一种技术性的革新,而更重要的是理念和思想方面的转变。
三、可持续思想下的产品设计
(一)产品生命周期
所谓产品生命周期,是一种产品从原料采集、制备、产品制造和加工、包装、运输、分销,消费者使用、回用和维修,最终再循环或作为废物处理等环节组成的整个过程的生命链。产品生命周期设计的核心是把产品的环境表现、人体健康风险、产品功能、材料法则等要求结合在一起,作为产品设计和评价的标准。这样,既能满足产品使用功能的要求,也能减少产品全过程的环境影响。产品生命周期设计的策略有: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选择无毒无害的原材料;减少对珍贵、稀少或环境敏感的资源的消耗;工艺过程管理;高效的配送系统;改进业务管理。
在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策略中,模块化设计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方法。在模块化设计中,其实现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策略就是通过实现产品的不同服务功能,模块可单一使用,也易于更换和升级,根据需求的不同而实现不同的功能。图3是一款多功能环保公交站台,专为宁波商业中心设计。它采用模块化设计,即站台可随意拆分组合,这种设计使得站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进行随意的组合,不仅是延长了产品整体的生命周期,而且还能够减少保养维修费用。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治理政策的转变,由污染后治理转变为从源头上杜绝污染,产品生命周期设计在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合理应用材料
在产品设计中合理的应用材料能够达到可持续设计的目的。这里提到的合理应用材料是指:以最贴近自然的、对人体无害的、节省能源的材料满足产品功能的需要,通过最少的用料来达到最佳的效果。材料的合理应用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要时刻都有可持续设计的意识,避免将有毒材料和那些经过提炼或者加工可能对环境产生危害的材料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当然,合理应用材料并不是只有一种思路,除了避免采用污染的材料,还有考虑材料的使用寿命等等。
塑料是一种对环境影响很大的材料,但是因为其在性能和价格上的优势,一直没有其它的合适材料能够完全被取代。在可持续设计的指导下,通过新材料来替代塑料是一个大的趋势。经过不断地研究,一种以玉米为原料的新材料的研制很可能会取代塑料,这种新材料叫做“玉米淀粉树脂”。其特点是能够燃烧分解、生化分解,并且还能够通过昆虫吃食的方法消失,这就能够很有效的解决“白色污染”。可口可乐公司就曾经在盐湖城冬奥会上使用了50万只这种材料的一次性杯子,虽然这种塑料替代品的应用还不是十分广泛,但是这为塑料替代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三)技术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可持续设计的问题上,技术的创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图3是一款由美国的Frog Design公司设计的LED灯泡,这款设计与以往的传统灯泡在外形上很像,它的特点就是将白炽灯钨丝发光变成了LED发光,这使灯泡的寿命延长,并且更加的省电。LED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能够让使用者在进行更换LED灯时以更低的成本更换,这款灯的基座插口采用了传统白炽灯的基座插口。
LED的优点就是寿命长,无辐射和低功耗。LED因为自身的优越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显示屏、交通讯号显示光源的应用LED等等。但是,LED技术从一个方面来说虽然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但有调查结果发现部分LED灯中含有毒元素且其含量已经超过了监管部门制定的标准,通过普通填埋的方法处理这些废弃的LED灯是会污染到土壤和地下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LED虽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还是存在着其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技术的发展给可持续设计带来了一些好的产品技术,同时如果考虑不周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所以技术创新是可持续设计发展的有效途径,技术创新能够改善旧技术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污染或伤害,从根源上遏制了对环境的破坏,因此,通过科学的技术创新是能够实现可持续设计思想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的。
(四)废物再利用
废物再利用是我们对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者使用后废弃的产品与部件重新设计,重复使用,以达到延长其生命的目的。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能够增加废物的价值,虽然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不可能完全地消除,但是能够有效地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材料的浪费。例如将饮料瓶变成花盆,瓶子变成小喷壶等。
图4是一款诺基亚出品的最新环保手机。之所以叫做环保手机,是因为这款产品的外壳几乎都是用废旧物品制作而成的。金属外壳是铝制易拉罐回收再利用,底部的塑料部分则由普通的饮料瓶制成,而手机键盘则来自于废旧的汽车轮胎。它的电路和屏幕也都采用了更加环保且省电的设计。虽然易拉罐、饮料瓶、汽车轮胎看上去是已经失去其价值,作为废弃物被人们抛弃,但其实它们还是有其价值的,只要是通过合理的可持续设计,是能够再次循环利用的。虽然这是一款概念手机,但是已经很好的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废物再利用,给废物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四、小结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全球变暖、气候异常、灾难频发等都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持续设计已经不再是一个时尚的学术词语,它受到各国设计界的重视。通过对现有产品的可持续设计了解,我们可以看到,实现产品的可持续设计是有很多的创意方法的,例如:
(一)产品结构的创新,延长产品及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具体方法:增加产品的耐用性;产品及部件能够进行升级;产品结构易于维修;产品及部件能够循环再利用。
(二)产品材料创新与合理利用,将构成产品材料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对于有污染的材料,可以找到其最优的替代品。
(三)构成产品的技术的创新,其目的就是通过技术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设计管理的创新。在产品设计初期就考虑到产品生命周期整个过程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做到防患于未然。
可持续设计在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理论的参照,与商业、产品的结合还不太成熟,在实际的操作上应用还不是很广泛,还是受到一些公司的排斥,因此,可持续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参考文献:
[1]陈明著,罗家国,赵永红.可持续发展概论.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2]许彧青著.绿色设计.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周仲凡著.产品的生命周期设计指南.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篇3
【关键词】产品设计;机械结构;使用功能
设计方法是设计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对设计实践具有现实性的指导作用,历来为设计界学者所重视。如果缺乏对设计方法与工具的清楚认识,很难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使用,更不利于发展和创造新的方法和工具。通过经典机械结构移植手段实现新产品的开发,即利用现有工具来进行创新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一套简单易行的设计方法。
一、运用和移植经典机械结构的意义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创造出无数经典的产品与结构形式。虽然设计师不可能深入了解每种机械结构,但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一些特定的机械结构来实现产品功能。按照传统的设计方法,设计师只能向技术人员寻求帮助,过程费时费力,效率相对较低。如果设计师能独立地将所需结构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将较大程度地提高效率。生活中,大到汽车、轮船,小到插座、台灯,都包含了非常精巧的机械结构,不同机械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实现多种复杂的功能要求。将功能特征作为切入点了解和掌握这些机械结构,对设计师而言并不困难。功能分析既是实现功能创新的重要方法,也是实现产品创新的关键技术,其将对实体结构的思考转化为对产品功能的思考,以使设计师获得更多元的设计构思。
二、如何移植经典机械结构
在实际设计活动中,设计师并不是在每次设计新的产品时都具备足够的知识积累,以运用合适的结构实现产品功能,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设计所需要的结构。咨询工程人员固然能得到有用的信息,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给出的建议都过于专业,如果设计师对结构缺乏足够的了解,将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利用。这时,设计师若能从功能入手,探寻功能与结构之间的联系,利用功能上的关联性来寻找相关结构就能实现各种结构的再利用。这种利用功能上的关联性实现结构再利用的方法,就是将机械结构进行移植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确定功能模块。这一步骤就是将要设计的产品功能拆分成若干简单的功能。例如,要设计一款能大范围供暖的取暖器,可将其拆分为三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发热单元,其作用是产生热量;第二个单元是操控原件,实现对取暖器的控制;第三个单元可设计一个转向模块。前两个功能模块都是取暖器的常规模块,而转向功能在取暖器上并不常见,这时就要将其独立出来,进行创新设计。第二步,根据功能模块来寻找相关联的产品。这一步骤就是根据所需功能模块来寻找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模块的产品。上述例子中将目标锁定在了“转向”这一功能点,将其发散开,便能较为容易地找到电风扇、空调、园林绿化自动喷淋器等能转向的产品的设计结构。第三步,提炼出相关产品中所需的机械结构。在找到具备类似功能模块的产品之后,还要将所需模块提炼出来,研究其对新产品设计的参考价值。电风扇能改变方向是因为后部的传动机构;空调运用导流片的转动来改变风向;园林绿化自动喷淋器则是利用水的压力来推动喷淋器进行周期性转动。将这三个功能结构提取出来,就能得到所需的功能模块原型。第四步,改进机械结构使之应用在新产品上。在得到目标机械结构之后,设计师要对其应用环境进行研究,目标机械结构很多时候能在原有产品上发挥作用,却无法在新的产品上实现设想中的效果。比如电风扇的转向动力源自电动机的驱动,而在取暖器上并没有电动机,因此,相同的结构如果要应用到取暖器上,就要设置额外的动力来源。空调通过导流片来改变风向,而取暖器大多都是采用热辐射的原理将热量散发出来,因此导流片无法应用到取暖器上。同理,园林绿化自动喷淋器的转向结构也无法应用。按照以上四个步骤来进行经典机械结构的移植,并不需完全掌握这些机械结构,设计师只需要了解其功能特征和实现条件,就能将其进行应用,而这是很容易实现的。设计师通过模块化的思维对身边的产品进行分析和提炼,就能不断积累这些功能结构的知识。模块化的思维作为一种高度理想化的思维模式,对人们认识和整理复杂的事物能提供较多帮助。
三、运用经典机械结构移植的设计实例
为了验证上述理论的有效性,笔者将其运用到一款教学用课桌椅的设计上。传统课桌椅一般朝一个方向固定在地面上,不能同时满足教师讲课和前后桌的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款能转向的课桌椅,而且转向后也要保证其功能的完整性。下面笔者利用上述设计方法,对这一设计项目进行分析。
(一)功能模块的确立
传统课桌椅可分为两个功能模块,一个是固定支架,一个是支撑台面,仅依靠这两个功能模块并不能实现课桌椅的转向,因此需要设计一个新的功能结构来达成这一目的。现设想三种方式(图1)来实现这一功能。方案一是将支撑台面设计成能在竖直方向进行滑动的形式,滑到上端可作为桌面,滑下来就成为椅面;方案二是将桌面和椅面作为整体,通过水平方向上的转动来达成目的;方案三中桌面和椅面同样作为整体,不同之处在于其是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旋转,将桌面变成椅面,将椅面变成桌面。
(二)根据功能模块来关联相关产品
在有了设计方向之后,就可以根据所需的功能模块去寻找相关产品。方案一中运用到了一种滑动机构,其不仅能够滑动,在滑动到两端的位置时还要保持固定,这时可以借鉴千斤顶和固体胶棒的原理,这两者都能在竖直方向伸缩的同时又保持稳定。方案二和方案三都运用到了旋转机构,它们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旋转,而且也需要在两个极端位置保持固定。这与电风扇的摇头功能类似,但电风扇需要电力驱动,故排除。现要寻找到一种简单的机械结构,不需要额外的动力来源,仅靠人力就能完成操作。要实现其转动并不难,难点在于两个端点位置的固定,因此,这里将能够在两点实现固定的功能模块分离出来,作为重点突破对象。生活中这样的结构很多,最典型的有圆珠笔、插线板开关、储存卡插口等。通过以上的发散思维,即使不能找到可以直接套用的机械结构,也能通过思维的延伸对功能模块进行深入挖掘,以得到有关联性的产品,再从这些产品出发提炼出所需的关键部分。
(三)提炼相关产品中所需的功能模块
找到了功能模块上具有关联性的产品后,接下来就要将所需的或相关的功能模块进行分离和提炼。在上面提到的例子中,关联到的产品有千斤顶、固体胶棒、圆珠笔等,现将每一种产品进行分析,得出所需功能模块。普通的液压千斤顶的结构主要包括一大一小两个液压缸。通过管道连接油箱,管道间配上特定的阀门,从而实现其功能;固体胶棒则更为简单,它就是一组螺栓和螺丝,螺栓和外壳保持水平方向上的固定;圆珠笔是典型的Push-Push结构,按一下,笔尖弹出,再按一下,笔尖收回,依靠内部两个带有斜齿的零件间歇式错位来实现。
(四)改进机械结构
现对上述机械结构进行分析:千斤顶的必要构件包括液压缸、管道、油箱、阀门等部件,要将这些部件应用到课桌椅上具有较大的难度。首先,液压缸和油箱具有较大的体积,而且这些设备一般是使用在工业设备上,安装在一款课桌椅上难免大材小用,也难以体现课桌椅的产品特征。很明显,这种结构在理论上可行,但实际应用会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放弃这种结构,将重点放在圆珠笔结构上。要运用圆珠笔的这种结构,课桌椅的设计必须采用纵向旋转的方式来实现。桌面和椅面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固定在支架上,通过转动来实现课桌和椅子状态的切换,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两个状态的固定。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一个锁定结构必不可少,其要求是在整体桌椅转动时,锁定部件能收起来,而到了两个极限位置,又能弹出来卡住整体桌椅。如果将锁定部件的收缩和整体桌椅的转动两个动作分开进行,技术方面比较容易实现,但会对用户造成不便,因此需要将这两个操作整合在一起,以实现只将整体桌椅转动到一定位置就能自动卡住。要实现以上的设想,就需要在两个操作之间建立起联系,让转动桌椅的动力传递到锁止件上,而锁止件又能在恰当的位置锁住桌椅。将这个过程与按压圆珠笔进行类比,桌椅的两个锁定状态刚好对应圆珠笔笔芯弹出和收缩两个状态,而圆珠笔笔芯伸缩这一结果可以转化成锁止件的伸缩。圆珠笔通过按压就能实现笔芯的伸缩,与之相对应,从椅子状态变成桌子状态时,可以直接用人力转动实现,这个过程类似于圆珠笔笔芯按出的过程。而要将桌子变成椅子,只需按相同的方向稍微旋转,然后放开,就能在重力的作用下实现。这个过程类似于圆珠笔笔芯已经按出去了,再稍微按下去一点它就会弹回来。这样,在一款新产品上便实现了整个机械结构的移植。结语模块化不仅是一种设计方法,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如果设计师能将其转变为一种思维习惯,将对功能模块移植方法的掌握大有裨益。而功能分析是实现功能创新的重要方法,也是实现产品创新的核心技术。通过对生活中各种常见功能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它们广泛的适用性,进而提出一种利用机械结构移植来进行设计的方法,对功能性产品的设计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时迪,厉珺.设计研究方法与工具在不同领域内的定位研究[J].包装工程,2016(4).
[2]成思源,吕瑟,卜研,等.基于功能&结构分析与TRIZ理论集成的产品创新设计[J].包装工程,2016(6).
[3]施进发,游善华,梁锡昌.机械模块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4]刘杰,侯智,廖林清.基于功能分析的产品创新方法的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4(8).
[5]刘和山.典型技术的产品可用性设计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4.
篇4
关键词:界面设计;概念模型;原型设计;可用性;用户体验
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界面设计这个词,也有越来越多相关行业人员开始从事界面设计的工作。然而,界面设计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目前在我国存在着机会大、门槛低的现状,并且也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行业准则。据了解,目前国内界面设计(UI)岗位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来自工业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动画专业以及心理学专业等。因此,本文尝试着简单的介绍界面设计的程序与方法,旨在为希望从事界面设计行业工作的人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产品界面设计的方法和程序,也不外乎包括大概四个阶段,用户需求的调查与分析阶段、设计概念的构思与深入阶段、概念原型设计阶段、评估与验证阶段。
1 用户需求的调查与分析阶段
一个产品或设计的产生首先是从需求开始的。不论要设计的对象简单与否,都应该根据使用对象的需求、行为习惯以及产品的功能、技术、视觉风格等角度来进行设计。产品界面设计也需要依托人――机――环境的大背景进行研究。具体用户需求的调查和分析包括调查用户的客观需求和设计师对需求的主观分析两部分。
(1)调查用户的客观需求。首先要确定目标用户人群。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定位,其喜好、习惯、品味也都有很大差别。只有确定了用户人群才知道产品和服务是为谁设计的,才能在不浪费资源的情况下,有的放矢的针对特定的用户展开调查工作。常用的调查方法包括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等,调研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调研方法,甚至可以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目标用户的性别、年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用户的品位趋势、用户对产品的功能需求、对产品的情感需求等等。
(2)设计师对需求的主观分析。收集到大量的调查结果后,设计师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这些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主要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考虑该项用户需求是否具有代表性。只有该项需求在具有大量数据支持,并且在用户调查情况中较为普遍,才具有被研究的价值,因为界面设计产品只有针对市场主流用户才能最有效地获得最大利润。第二个因素是评估用户对产品的需求是否具有开发价值。设计师要从产品概念产生时就帮商家节约开发成本。第三个因素是用户需求的可实现性。如果该项用户需求是目前科技无法满足的或需要超额成本投入,设计师就有必要考虑将该需求剔除或保留,以备技术发展成熟时再考虑实现。
2 设计概念的构思与深入
产品界面设计概念是在已获得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初步设计,其目的是将用户需求进一步转化为产品概念。设计概念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把用户的需求转化为最佳的概念模型,以便于设计师的理解与评估,并最终与用户需求同步,达到建立有用、好用和想用的产品界面概念的目的。其中,概念模型是产品概念的表达形式,它的形式种类多种多样,可以是草稿纸上的快速手绘、简单的纸片模型、也可以是电脑上的二维效果图或三维建模。按照使用角度来分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设计师对系统或产品进行描述时产生的概念模型。一类是用户在使用系统或产品的过程中形成的概念模型,也就是用户的心智模型。
设计产品概念模型的过程大概分为四个步骤:步骤一:根据用户需求对产品概念进行定义。产品概念的定义可以通过文字、表格、草图等多种形式来表达。步骤二:发散思维生成多个产品概念。概念的发散的方式包括用户调查、专家咨询、专利和文献检索、网络搜索、同类产品比较、同类产品比较、头脑风暴和情绪版等等。通常在短期项目中较多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这种方法效率较高且容易产生不错的新想法。步骤三:对产品概念进行初步评估。可以在设计团队、用户、专家以及相关人员之间进行,这样专业性比较强,同时也节省了时间和成本。步骤四:反复迭代生成最终的产品概念。反复迭代的过程就是对产品概念进行反复的评估、实验、修改,并得出最终经过检验的产品模型。
3 原型设计
原型(prototype)是产品概念的形象化和具体化,是一个或多个维度上对产品的一种近似和有限的表现形式。[1]可以表现为草图、线框图、声音、视频、网页模型、实体模型等。原型不受到制作技术、制作工艺、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它的目的是最真实的还原产品的设计概念。界面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多维度的存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界面设计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因此,原型设计是界面设计研究过程最适合的研究工具。原型设计更加自由、随意,设计师们不需要因为谨慎的设计一个原型,而影响自己的灵感。世界著名的IDEO设计公司团队中,他们对原型设计有着极大的包容度,甚至即便知道某些结果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他们还是坚持完成原型的构建,因为这样不但有利于快速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并快速修改,说不定还会有意外的惊喜。原型又包括低保真原型和高保真原型。低保真原型(low-fidelity prototype)的制作成本较低,时间和精力的花费也相对较少,只为快速呈现出概念的效果。低保真原型的表现方式包括草图、线框图、纸面原型等。高保真原型(high-fidelity prototype)的制作成本较高,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相对更加接近最终的效果。高保真原型的表现形式包括精致的油泥模型、发泡模型、石膏模型等,以及可以进行交互操作的界面、视频等等。
4 评估和验证
评估和验证的过程就是对界面产品的概念和原型进行评估和验证的阶段。其实产品的评估和验证就是一个无限循环的纠错和改进的过程。我们通过展示产品来传达设计理念,通过使用产品来评估和验证设计成果,然后根据用户反馈的信息进行修正,从而进一步的完善产品。产品界面设计主要从可用性和用户体验这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和验证。
(1)可用性(usability)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ISO9241/11(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定义是产品被指定用户在特定环境中高效率、满意的使用并达成特定任务的程度。一个界面设计产品的可用性评估的内容包括:用户是否可以集中注意力独立完成操作、系统是否操作简单且易学、是否需要用户刻意的记忆计算机软硬件的知识、用户学习操作的时间长度、在非正常的环境下用户是否能够正常操作、用户是否能够较少出现错误等等。可用性是检测一个产品界面设计是否有用、好用的标准。可用性评估的指标包括:易学性、效率、可记忆性、错误率、满意度这五个指标。
(2)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Donald Norman提出的。ISO 9241-210标准中的定义是用户对于期望使用的系统、产品或服务等的认知和反馈。用户体验的评估内容包括考察某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令人满意、操作是否有趣、是否富有美感、用户在情感上是否能得到满足等等。然而影响用户体验结果的因素又包括三个方面,即使用者的状态(生理、心理)、系统性能(产品、服务、系统等的客观条件)、环境(事件发生时的客观状况)。需要综合以上三个因素,才能较为全面、客观的完成用户体验的评估工作。只有一个具有优良用户体验的界面产品才能让用户产生想用的念头。然而,用户体验是来自于用户的一种较为主观的心理感受,其评价标准大致包括,该产品在使用中是否令人满意、是否令人愉悦、对用户是否有益、是否具有美感、用户在情感上是否满足等等。
篇5
内容摘要 :基于企业对产品投资成本的变动,本文提出了一种产品优化设计的方法。该方法建立了投资成本、约束资源和设计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这种关系,企业决策者可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相应的投资成本和资源量,以提升产品的升级换代。本文运用此分析方法,对一个饲料配方的实例进行了分析和设计。
关键词:产品 优化设计 投资成本 线性规划
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经常需要对现有产品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企业必须要增加相应的投资成本。在企业追加投入的情况下,如何确保产品的升级改造取得预期的效果,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成败。
本文以此为背景建立了一个以投资成本为目标函数、以资源为约束对象的线性规划模型,由此可获得产品的一种最佳设计方案。由于模型所描述的市场环境是动态变化的,企业不可能通过生产一种不变的产品型号(即使当前是最佳的)来满足未来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必须不断调整投资成本和约束资源,以促进产品的多样化和升级换代。这涉及到模型的优化后分析,而优化后分析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根据本文所讨论的问题背景,笔者提出了线性规划模型的一种新的优化后分析方法,这种优化后分析方法建立了投资成本、约束资源和设计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这种关系,企业决策者可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相应的投资成本和资源量,以产生更合适的设计方案,确保产品的升级改造取得预期的效果。本文运用此分析方法,对一个关于饲料配方的实例进行了分析和设计。
产品优化设计方法
假设一个产品由n种原料构成,其含量分别是,x1,x2…,xn,如果要求该产品在满足规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使投资成本最低,则产品设计方案应该由以下的线性规划模型确定。
(LPM)minf = cT x
s.t.Ax≥b,x≥0
其中,x∈Rn是设计向量,c∈Rn是费用(成本)向量,Ax≥b是由m个资源约束不等式:gi=ai1 x1+…+ain xn≥b(i=1,…,m)构成的不等式组。令xn+i=gi -bi(i=1,…,m),xn+i则是产品的第i种剩余资源量。
采用单纯形法求解模型(LPM),本研究可以获得产品的一个最佳设计方案。不妨设(LPM)的最优基本解为xB*=b*,xN*=0,最低投资成本(目标值)为f *,则(LPM)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可表示为:
f = f *- c TN* xN *(1)
xB* = b*-B*-1 N * xN * (2)
其中,B*与N *分别是最优基矩阵与非基矩阵,c TN*=cTB*B*-1 N *-cTN*是与非基变量xN *相应的缩减费用(the reduced costs)。
由于市场环境时时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决策者必须不断加大投入,研发新的产品来满足未来的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的一种方式就是调整原产品所含各种功效资源的配重(比),以产生具有不同功能的产品(系列)。相应地,企业在模型(LPM)的最优单纯表(原产品的开发设计)的基础上,对投资成本进行了调整。如果决策者将投资成本 f 从最低成本 f *增加到 f ,则投资成本平面:cTx = f 与模型(LPM)的有效资源约束:xN *≥0相交产生一个新的有界凸多面体,本文称之为投资成本、约束资源和设计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体,记为S f,在这个动态关系体上,每一点都对应一个新的产品设计方案,它们具有不同的功效资源。注意到S f有n个极点,不妨设S f的第j个极点为:
x j(f)=(x1j(f),x2j(f),…,x jn+m(f)T,j=1,…,n
根据凸集的有关理论,S f中的任意一点x可以表示成它的所有极点的凸组合,即:
(3)
其中,0≤λj≤1(j =1,…,p),且。
假设c TN * < 0,通过式(1)和(2),可以求得S f的n个极点的坐标为:
其中,
是矩阵-B*-1 N *的第k行第j列元素。上述极点坐标可统一表示为:
(4)
将式(4)代入(3)中,得:
(POM)(5)
(POM)就是优化后分析模型。这是产品设计变量xi(i =1,…,n)和剩余资源量xn+i(i =1,…,m)关于新增的投资成本f的线性函数。于是,对新增的投资成本f,本文可以通过调节参数λ1,…,λn的适当取值来控制产品中不同功效资源的含量,从而产生新的产品(系列)设计方案,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
一般地,λj(j =1,…,n)相当于分配给各功效资源的权重。当时,所有功效资源在产品中均衡配置;当被赋值较大时,相应的功效资源在产品中所占比重就大。λj(j =1,…,n)的具体取值,由决策者和研发人员根据市场的需求、产品的试制状况确定。
模型应用
本文以张建平(1989)提出的一个饲料配方问题为例来阐述本方法的应用。设有八个饲料原料:玉米、大麦、麸皮、豆饼、鱼粉、槐叶粉、骨粉和石粉,分别配重x1、x2、x3、x4、x5、x6、x7和x8公斤,要制成一吨的饲料,使所配饲料满足规定的八种营养成分(即消化能g1、可消化蛋白g2、粗蛋白g3、赖氨酸g4、蛋+胱氨酸g5、钙g6、磷g7和粗纤维g8)要求,且总成本最低。
根据张建平(1989)给出的八种饲料原料的技术经济指标,本文得到该饲料配方的一个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min f =0.236x1+0.256x2+0.132x3+0.43x4+
1.76x5+0.222x6+0.18x7+0.06x8
s.t. g1 =3.43x1+2.91x2+2.53x3+3.21x4+2.73x5 + 2.6x6≥3200
g2=64x1+74x2+90x3+346x4+439x5+132x6≥115000
g3=85x1+105x2+135x3+424x4+536x5+190x6≥150000
g4=2.9x1+3.5x2+5.8x3+28.1x4+24.7x5+ 10.6x6≥5600
g5=2.3x1+2.6x2+6.8x3+13.4x4+16x5+
2.2x6≥3700
g6=0.2x1+0.4x2+2.2x3+2.8x4+31.6x5+4x6
+300x7+400x8≥5000
g7=2.1x1+4x2+10.9x3+5.9x4+11.7x5+4x6 +135x7≥4100
g8=13x1+65x2+104x3+61x4+0x5+125.7x6≤45000
x1+x2+x3+x4+x5+x6+x7+x8=1000
x3≤70,x5≥40
x1,x2,…,x8≥0
应用MATLAB V6.5语言编写了单纯形算法和本文提出的优化后分析程序。通过该程序求解上述饲料配方线性规划问题,得到八个饲料原料的最优配方是:675.7015,0,70.0000,96.3468,40.0000,110.2964,3.2622,4.3931 (公斤),及最低总成本为:f *=305.8712 (元)。在按最优配方配成的饲料中所含各种营养(资源)量分别是:消化能g1=3200、可消化蛋白g2=115000、粗蛋白g3=150130、赖氨酸g4=7230、蛋+胱氨酸g5=4200、钙g6=5000、磷g7=4100和粗纤维g8=35810,由此可见,除粗蛋白、赖氨酸,蛋+胱氨酸和粗纤维的指标“超过”了给定的限度,其它营养元素的指标恰好达到给定的限度。
若根据市场需求,企业打算将每吨饲料产品的投资成本增加到f =310元,以研发新的饲料产品系列,要求在给定的成本预算下,在保持八项营养(资源)量和两种原料(麸皮和鱼粉)不低(或不高)于原来制定的最低(或最高)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所配饲料的某一(几)项营养指标。为此,本文建立该问题的优化后分析模型如下:
(POM)(6)
其中,x8+i =gi - bi(i =1,…,7),x16 =45000 - g8经计算,可得:
在(6)中,增大λ2的取值,可调高饲料产品中消化能的含量。若取λ2=0.8,λ3=0.2,λ j=0(j=1,4,5,6,7),得到一个新的饲料产品的配方:713.32,0,70,113.87,40,54.659,3.5595,4.585(公斤),该产品所含各种营养(资源)量分别是:消化能g1=3240.645、可消化蛋白g2=116128、粗蛋白g3=150190.14、赖氨酸g4=7241.9、蛋+胱氨酸g5=4402.8、钙g6=5000、磷g7=4100和粗纤维g8=30370,由此可见,当投资成本调整到310元/吨时,可研制新的饲料产品,使其消化能比原来提高40.645兆卡/吨,同时,可消化蛋白提高了1128克/吨,其它营养元素的指标都满足最低(高)标准要求。
如果需要调高新产品中钙的含量,可在公式(6)中增大λ4的取值。我们不妨取λ4=0.85,λ3=0.15,λj=0(j=1,2,5,6,7),得到一个新的饲料产品的配方:710.16,0,70,127.87,40,25.928,3.8485,22.201 (公斤),该产品所含各种营养(资源)量分别是:消化能g1=3200、可消化蛋白g2=116974、粗蛋白g3=150394.6、赖氨酸g4=7321.3、蛋+胱氨酸g5=4519.8、钙g6=12056.6、磷g7=4100和粗纤维g8=27571,这样,新产品配方的钙含量比原来提高了7056.6克/吨,同时,可消化蛋白提高了1974克/吨,其它营养元素的指标都满足最低(高)标准要求。
总之,决策者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市场需求、原料供给等因素,通过优化后模型的分析求解,重新设计合适的饲料配方。
结论
众所周知,好的产品必须有足够多的研发资金的投入作保证,但资金投入的增加不一定能带来好的研发结果,必须要有科学的分析方法。本文提出的线性规划优化后分析模型为企业在产品研发投资过程中的产品设计决策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投资成本的变动(增加),可以根据投资成本、约束资源和设计变量之间的关系,设计出满足未来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系列),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讨论的投资成本仅仅指新产品的原材料成本,而不包括人力成本、研制成本等费用。
参考文献:
1.万蓉.线性规划[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2.张干宗.线性规划[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ei-wang Gao. Options strategies with the risk adjust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9, 192(3)
4.Pei-wang Gao. An efficient bound-and-stopped algorithm for integer linear programs on the objective function hyperplane.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007, 185(1)
5.张建平.模糊线性规划及其在饲料配方上的应用[J].系统工程,1989,7(4)
篇6
【关键词】电子通讯产品 ESD 防护设计 方法
电子通讯产品ESD防护设计是通讯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难题,其不仅影响产品的质量性能,还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ESD问题涉及很多领域,它不但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还影响材料供应商与产品使用者,使得ESD问题控制难度增大。因此,针对ESD静电释放带来的影响,对电子通讯产品进行ESD防护设计,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方法,避免产品在设计、生产以及使用过程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一、ESD对电子通讯产品造成的危害
(一)元器件损坏
因摩擦或人体释放静电而产生电流,对电子产品内部元器件造成电磁干扰,使得电子元件接受信号出现错误,进而影响电子元器件正常运行,一般情况下,经常会发生死机、黑屏等现象。具体来说,当静电释放后产生电流,周围电磁场发生变化,致使电子产品运行效率降低,进而导致电子产品失效。发生这种情况很难检测出电子元器件的损坏程度,因而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二)错误的信息
ESD能够产生静电电流,虽然其干扰范围不大,但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尤其通信技术日益发达,人人手中都有通讯产品,这也使得静电释放对电子产品的影响范围增大。通过多次试验检测能够了解到ESD是一种脉冲干扰,当静电释放对周围电子产品造成影响时,其内部系统就会出现错误的信息,致使内部系统瘫痪。
(三)静电可吸附微粒物
在生活中,我们在梳头发的时候经常会释放静电,使得梳子将头发吸附起来,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当空气中微粒物被静电电荷吸附时,电子产品内部将受到污染,降低了电子产品运行效率,长时间出现这种状况,就会造成电子产品内部器件发生故障。
二、电子通讯产品ESD防护设计中需注意的事项
要控制ESD不发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进行电子通讯产品设计时,应对ESD防护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元器件的有效防护,在生产、运输过程中也要进行有效防护。以下将对电子产品ESD防护设计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确定防护等级
ESD防护设计应遵循相应的等级原则,这是做好防护工作的基础。一般情况下ESD防护方案执行等级分为基础防护和全面防护。基础防护是对有传导性的工作面进行接地处理,可以采用聚乙烯进行保护包装。全面防护是对产品从设计、生产、包装以及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的防护,确保防护设计满足防护效果。防护等级应根据相关规定设置。
(二)管理控制ESD问题
要做好ESD防护方案,就必须对易发生ESD的部位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要指派专门的防护管理员对整个防护方案进行审核和验收,保证防护方案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三) 有针对性防护
在进行电子产品设计之前,就应该考虑ESD防护设计,避免ESD问题对后期的开发使用造成影响,起到降低研发周期和成本的作用。在确定电子产品设计之后,要对ESD防护进行重新考虑,避免产品设计过程中以及设计完成后没有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尽量避免生产阶段出现变更设计,不然会影响ESD的防护效果。
三、设计方法
(一)防护等级的确定
电子通讯产品防护设计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避免防护过程中出现漏洞,对电子产品的每一个元器件以及所有装置,都要运用抗ESD的对策。随着人们对ESD防护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要制定有效的防护等级,当各项防护操作步骤完成之后,要对防护效果进行有效的检测,避免防护效果得不到保障,影响产品质量。
(二)数据获取的有效性
要实现电子产品数据获取的有效性,就需要提高产品装置的可靠性。HBM分类数据无法与ESD的防护对策相联系,主要是因为这些装置只有在HBM测试中才能进行分类,而对于ESD防护对策没有给予充分的考虑。采用新的测试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在电子产品ESD防护设计中,能够避免电子产品在数据信息获取上受到ESD的影响,获取更加有效的数据信息。
(三)装置监控
对电子通讯产品进行监控,能够提高电子通讯产品内部系统的可靠性,监控设备的主要检查内容包括:接地线的完整性、工作面的接地情况以及生产包装过程中接地腕带是否有效佩带等。如果工作时使用到电离设备,就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避免造成设备出现故障,影响正常工作。同时,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离子,在不满足平衡状态的情况下,会形成一种特殊的静电流,进而给电子通讯产品ESD防护效果造成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ESD问题涉及很多领域,对电子通讯产品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另外,电子通讯产品ESD防护设计涉及很多方面,无法有效保证电子产品不受ESD问题的影响。因此,在实际防护设计过程中,应提高防护等级,对电子通讯产品进行全面的ESD防护设计;结合电子通讯产品内部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良好的ESD防护方案,并且从电子通讯产品设计、生产、包装以及运输等角度,提供全程ESD防护控制措施,这样才能对电子通讯产品实施有效的防护,真正提高电子产品的质量性能。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动画;产品设计;跨界应用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185-01
可以说,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产品设计已经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街小巷中我们随处可见产品设计的身影,产品设计已广泛的得到了运用。产品设计的形式和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式,动画造型有着与其他设计本质区别的风格和特征,它丰富的幽默感和想象力,夸张的造型以及鲜亮的色彩运用,能快速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使产品具有无可比拟的市场竞争力。动画造型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给商品带来的利润诱惑,以至于产品厂家逐步开始关注将动画造型运用到产品的设计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设计风潮。
但和其他现代艺术形式一样,动画造型设计在中国的起步和发展都相对滞后,在理念、方法、手段和技术等方面与西方相比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使得动画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移植和运用显得生硬而缺乏艺术性,无法体现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价值。从事动画产业或产品设计的人士已经开始关注到这一现象,就这些学者在梳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这些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动画造型在产品设计中运用的发展进程,但在真正的将动画造型的工艺方法运用到产品设计的内涵建设中去,以及目前设计市场整体意识薄弱,产品设计者们并没有将设计意识上升为社会意识,没有将不同的设计专业领域进行跨界融合。本文主要就是依据在动画造型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一种不一样的设计途径与思路,打破产品设计带给人们的统一化、流程化的感觉,将动画造型融入到产品设计领域中来的目的也是希望借此契机能够给产品设计带来新奇的、趣味的、个性化的面貌。同时,也可使有动画造型感的产品在市场商业竞争中更具选择性,能够产生更好的品牌效应,带来更多的商业利润。我们结合动画造型的特点、功能和美学价值入手,从以下两方面探究动画造型在设计上的形式美感与产品造型设计相结合的方法:
一方面,夸张、有趣的动画风格运用的产品的造型设计中。夸张、有趣的表现风格在动画造型领域的使用是司空见惯的,也可以看作是动画形象的代言词。动画造型的受众群体一般多以儿童为主,近几年,也有很多青年人被动画形象所吸引。所以动画形象在本身简洁的基础上,都以夸张的面貌表现出来。这也是动画造型吸引人们眼球的强项之一。我们理论研究,将这样的造型设计风格运用于产品造型设计中去,无疑会增强产品造型外在形式感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会提高产品在消费市场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升产品设计的销售空间。“先实用后精神”,在我们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下,人们的物质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产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实用“道具”,我们也要找到合适的“舞台”,不能只是在考虑满足产品实用性的基本功能了,还要追求符合现代大多数消费者的审美功能。这对提升产品的视觉品质和吸引力有极大的帮助。简言之,我们通过外在造型和内在功能的享受,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心灵的放松。找回我们纯真的童趣。
篇8
关键词:用户需求 产品属性 转化 方法认知其识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068-04
1 引言
当前,产品设计提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因此,设计要关注用户的真实想法。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该结合用户的观点进行设计,这需要一种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将用户和设计师在需求到产品属性转化上的认知呈现出来,并找到设计师和用户在认知方面的共识,避免设计师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产品设计。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得到一种科学有效的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有效途径,以便于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2 方法目的链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MEC理论是综合产品属性、产品结果利益及价值的简单结构,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了解消费者行为。
在市场营销中方法目的链理论是研究产品属性,用户使用结果和利益以及价值之间的关系,以此未了解顾客是如何、为什么选购某种产品的,产品设计中,用户的需求是受用户的价值观影响的,用户的需求必须通过产品属性来实现,将这种方法引用到产品设计中就可以回答如何设计产品以及为什么这样设计的问题,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以用户的需求为目标,产品属性与用户需求之间存在着很直接的相关性,产品设计的目的是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的需求受用户的价值观影响,并且,用户需求的满足需要通过产品属性来实现,因此用户需求,产品属性和用户的价值观之间形成了一条关系链。在产品设计中借鉴方法目的链理论的研究方法,需要对原有方法目的链的结构进行改进,将使用结果层换成用户需求层,因为在市场营销中用户选购某种商品的目的是实现某种使用结果或利益,而在产品设计中,设计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
3 用户需求到产品属性的转化过程
设计师关注用户的真实想法才能避免设计的主观性,才能使产品设计满足用户的切实需求,因此,在用户需求到产品属性的转化上应该更加科学有效。
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用户和设计师在需求到产品属性的转化上的认知进行呈现,并找到设计师和用户在认知方面的共识的过程。在产品设计中,借鉴联合模板技术,事先确定有关产品属性、用户需求和价值的列表。将思维导图分为价值、用户需求和产品属性这三层,因为在产品设计中,用户的需求是受用户的价值观影响的,用户的需求必须通过产品属性来实现,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制定认知结构模型,通过进行结构性的,定性的认知导向研究,取得适用于产品设计的方法目的链,并制定指导产品设计的价值层级图。
模型的构建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构建一个呈放射状的思维导图(价值一用户需求一产品属性)去呈现设计师有关产品的认知。其次,创建一个评分矩阵,通过为属性一结果和结果一价值矩阵中的一对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和赋值来给用户提供一个表达他们观点的机会。再次,设计师和用户之间认知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被区分开来。这样设计师可以了解他们的认知结构相比用户有着怎样的差异,同时,也可以得到设计师和用户达成的共识,并以此来指导设计。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3.1 构建设计师的认知结构模型的步骤
认知结构模型的建立是由设计师完成的,通过认知结构模型可以了解设计师对于产品属性、用户需求、价值之间的相关性的认识。
(1)建立编码――为了方便用户根据方法目的链模型进行评分和赋值,然后将收集到的价值、用户需求、产品属性、邀请3名设计师进行编码和分类,编码要采用数值编码的形式,编码的重点不在于关注各个要素,而是厘清要素间的关系,同时,编码所反映的内容必须清晰而全面。Gutman (1982)提出分类结果要由其他编码人员进行复检,从而保障其一致性。
(2)首先把设计主题这个关键词放在纸的中心,然后按照价值、用户需求、产品属性这三个层次从这个中心扩展其范围。
(3)主要的分支将扩展出各个较小的分支,只能标注一个关键词在各自分支上。
(4)所有较小的分支从主要分支中被扩展出来形成树状图;主要分支和较小分支的分支线粗细递减。
3.2 建立综合关联评分矩阵
建立综合关联矩阵是为了通过让用户评分的方式获得用户对产品属性、用户需求和价值之间的相关性的认识。通过矩阵,采用量化的方式实现被访用户的数据整理分析。有助于整合和量化消费者的认知取向,并以建立的矩阵来构建出价值层级图,简称HVM,从综合关联矩阵可以看到,横轴和纵轴包含了所有的编码,而矩阵的每格都有自己的含义,表示在阶梯矩阵中产品属性层的各元素与用户需求层的各元素之间的关联程度,或者用户需求层各元素与价值层各元素之间的关联程度。
3.3 建构价值层级图
通过方法目的链模型和关联矩阵可以得到设计师和用户对于产品属性、用户需求和价值这三层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共识,得到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方法。由此可以得到几条指导设计的方法目的链,根据所得方法目的链构建价值层级图,在层级图中所涉及的元素都可以采用编码内容作为依据,而连接的线条则以关联矩阵表中的连接顺序为主,价值层级图展现了产品的属性、利益和价值,在MEC中的整体关联关系。
4 设计实例应用
以老年人人移动通信设备为例,确定从用户需求到产品属性的认知结构模型,以实现用户需求到产品属性的转化。
案例研究“老年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详细解释了用户如何考究设计师所产生的想法,然后双方达成共识。在研究开始时,设计师使用思维导图构思,并确定由26项“属性”元素13项“需求”元素,和5项“价值”的元素构成的认识结构模型。然后,建立一个关联矩阵让被调研的用户对属性和需求之间的关联度进行评价,以此可以得到消费者和设计师对“老年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的认知异同,以及它们之间的联动关系。最后,精简的价值层级图被用来表示设计师和用户达成一致认知的想法,并利用这些信息指导产品设计方针。
4.1 确定从用户需求到产品属性的认知结构模型的三个层次
(1)价值是对特定行为或生活的终极状态的一种持续性信念,会影响个人的行为方式或生活目标。依据Kahle (1983)所提出的List ofValues(LOV)中的九项价值并参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确定价值,将价值确定为温馨的人际关系、满足自我、趣味生活、安全感和成就感。
(2)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人物角色建模以及情景分析的方法确定老年人的用户需求层,得到以下用户需求层:
(3)通过评语分析法确定老年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的产品属性,本文根据在京东商城销售量排前3名以及销售量居后3名的6款老年手机进行属性的分析和获取。选择销售量排前3名的老年手机进行研究,可以获取使用户做出肯定决策的产品属性,选择销售量后3名的老年手机可以获取是用户做出否定的使用决策的关键属性。最后将这6款手机的产品属性进行综合,得到以下产品属性表:
4.2 建立关于老年人人移动通信设备的认知结构模型
设计师运用思维导图建立关于老年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的认知结构模型,三位设计师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花了1.5小时,集思广益。在主要分支价值上收集的要素有“满足自我”,“温馨的人际关系”,“成就感”,“趣味生活”,和“安全感”。子分支被扩展为需求,并从这些子分支到下一级所产生的分支是属性。根据他们的个人经验和知识,以及分层和分类关键字的原则,设计师建立认知结构模型的过程来阐述他们对“老年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的认知结构,如图3所示。
4.3 进行认知结构模型的可靠性评价:
邀请三位程序员中熟悉方法目的链和内容分析的人对元素进行分类和编码。再对编码信息进行可靠性评价。Wimmer&Dominick提出可靠性评价值要大于0.9,因此当评价大于0.9时设计师所建立的认知结构模型是合格的。可靠性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获得:
经过计算得出:可靠性计算所得数值大于0.9,因此设计师所建立的认知结构模型是合格的。
4.4 建立综合关联矩阵研究用户认知
关联矩阵中的元素根据图2中的认知结构模型进行AD和DV关联矩阵形式分类。首先,以属性为行,以需求在列,形成一个AD矩阵。被调研的用户对属性和需求之间的关联度进行评价。评价采用五分量表:非常密切相关是5、密切相关是4、次之是3、稍有关联是2、并没有关联是1。类似地,DV表中所列的是需求和价值。
建立综合关联矩阵可以通过让用户评分的方式获得用户对产品属性、用户需求和价值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阐述用户和设计师对“老年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的认知异同。通过此矩阵可以描述用户所理解的不同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并以此构建出价值层级图,得到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途径。
4.5 问卷调查并分
创建一个评分矩阵,通过为属性一结果和结果一价值矩阵中的一对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和赋值来给用户提供一个表达他们观点的机会。再次,设计师和用户之间认知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被区分开来。这样设计师可以了解他们的认知结构相比用户有着怎样的差异,同时,也可以得到设计师和用户达成的共识并以此来指导设计。具体流程为了干什么的。
问卷收集:
调查问卷(包括AD和DV),向用户发放问卷98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回复率为88%,
基于86名受调研者提供的数据建立一个整合后的含义矩阵。通过将矩阵每一个区域中采访数据求和除以采访人数可以计算平均组合值。计算合计AD矩阵每一小区域中的平均组合值公式如下:
i是属性的数量,值为1到26;i是需求的数量,值为1到13;N是被访者人数,86人;平均组合值,值为1到5。
根据86份问卷调查结果,获得关于属性A1-A26各个名词与使用结果D1-D13各个名词之间的各项评分的平均分矩阵和展示在认知结构模型,用灰色部分标记出来,这些代表设计师的认知。另一方面,参照尼尔森(1993)的研究,如果五点量表的平均值大于3.60,则意味着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的值,用户认为两个元素之间存在重要的相关性。如果表中的数值是灰色底的加粗黑体字,那就代表设计者和消费者达到了正向一致;如果是灰色但不是加粗黑体字,那就代表是设计者的主观意见;如果是加粗黑体字但不是灰色底,就表示代表着消费者的主观意见:如果既不是黑体也不是灰色,代表设计者与消费者意见相反。
4.6 得出方法目的链
若设计师和用户在某一类需求类别、需求以及属性之间的关联程度上达成了共识,那么就能确定一条需求类别、需求和属性之间的关系链,以此类推,可以获得多条具有较强相关性的关系链。
经过计算属性与需求,以及需求与价值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得到14条方法目的链,通过这14条链,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各个产品属性与各个用户需求以及价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明确用户的需求是在哪种价值的引导下产生的,通过哪一种属性来实现需求。
4.7 建构价值层级图
通过方法目的链模型和关联矩阵可以得到设计师和用户对于产品属性、用户需求和价值这三层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的共识,从而得到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共识。这些共识是通过得到的方法目的链体现的,因此,根据所得方法目的链构建价值层级图,层级图中所涉及的元素都可以采用编码内容作为依据,而连接的线条则以关联矩阵表中的连接顺序为主,价值层级图展现了产品的属性、利益和价值这些元素在方法目的链中的整体关联关系,这种关联关系就是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途径,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指导产品设计。
篇9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管理;产品设计;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加速增长,使居民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增加,从而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各个行业的理念不断更新,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传统的房地产行业之间的竞争是资源性的竞争模式,随着科学技术和人们理念的不断创新,房地产行业面临着新的竞争模式——那就是能力竞争。所以在现代社会中房地产的规划和设计在整个房地产企业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现代房地产开发行业的灵魂。
1 产品定位的步骤
在现代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房地产产品的定位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一、市场定位;二、设计定位;三、营销定位。市场定位工作指的是将产品定位在最具有需求的目标市场。设计定位指的是根据客户对产品外观及其他功能的要求进行精心的设计,以达到客户的审美需求和居住需要。营销定位指的是在销售环节中怎样将产品进行推广,是使产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支持。
1.1房地产行业产品定位的步骤
在整个房地产公司的运行过程中,在公司产品定位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有地产的策划部门、项目部、销售部以及管理项目部参与。地产策划部门针对公司的运营状况及市场调研资料对项目进行策划和分析;销售部门就公司的各种销售计划做出详细的方案,同时将计划方案交给项目部处理,项目部进行定位和确定;项目部对基础资料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之后,销售部在完善资料的基础上明确市场定位,积极的了解客户需求,制定出明确的市场定位建议书,并与最初的成本相结合之后,同时将自有或公建的经营策划方案考虑进去,这些资料和研究将与设计部的理念之间形成互动和交流。销售部结合设计部门的设计理念和结论,将产品定位建议书编制好。
1.2流程设计最优化
(1)产品定位组织结构的创新化。在现代房地产行业的管理中采用矩阵式管理模式,在现有人员中抽出人员组成新的项目小组,在规定的时间要求之内做好该项目工作。在该项目工作结束之后,将小组成员调回原来的部门。采用矩阵结构管理模式能够改善房地产行业人员紧缺的情况,并能形成新的管理思路和模式,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提高房地产企业的工作效率。(2)市场调研方式创新化。在现代房地产企业的市场调研工作的进行中,为了使顾客能真实的反应对房地产的需求,必须采用新的调研方式改进现代房地产行业中的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模式。比如由房地产行业的设计部门设计出不同模式的房屋,并制作出不同的房屋模型,在人群流动量较大的市区进行宣传活动,请顾客选出自己最想要的房屋模型并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同时赠送小礼品。采用这种模式能够掌握客户的真实需求。(3)形成闭环结果,及时反馈信息。在房地产企业的工作中,项目策划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对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位并达到客户的要求,所以必须强化对市场的分析,将客户群进行细化分类,针对不同的客户定位不同的产品,最后形成产品定位的详细策划书,并请相关的专业人员对策划书进行评定,形成一个闭环结果,同时对设计中的变更是否按照具体情况变更进行及时的跟踪,使变更得到有效的监控。
2创新产品
在现代房地产企业工作的进行过程中,要将市场空白点和需求结合在一起,分析和提炼国内某些项目产品及市场,采用差异化竞争策略,创新各类新产品。
2.1规划与户型创新化
在现代房地产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必须要对地形以及周围环境做到详细的了解,寻找出项目的最优建设地理优势,建设出最合理适宜的总体分布格局。比如有一个被山水所环绕的小镇,在关于该小镇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就要突出小镇的山水特色,使住户感受到美妙的山水美景。房地产企业中户型的竞争是其中最为激烈的竞争之一,所以要针对不同的户型提供不同的创新点。如在某住宅小区中花园洋房的设计中,改变了传统别墅建设中多层的概念,引入空中院落的设计理念,取得较好的效果。
2.2立面与景观的创新化
传统的建筑设计强调立面的设计主题,在立面外面标注特殊符号,如古典、西式等。在现代房屋的规划设计中,主要从外观上进行塑造和刻画,从而制定出统一风格、鲜明特色的品牌形象。如在某小区房屋的建设中,采用清新典雅的古典风,形成各种独特风韵的建筑群体,在面料的设计中采用花岗岩和清水面砖作为装饰面,从而给人以古典、沉稳和端庄的形象,从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品牌效应。
在现代建筑中所追求的创新主要指的是在景观设计上的创新,建设不同格局风味的景观。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建设风格如北欧、英伦、东南亚、日本、意大利风情等,这些不同风情的创造和设计均是房地产企业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独具匠心的设计。此外,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设计不同风格的建筑。如某房地产商在关于一个芦苇丛生、水鸟出入的湿地的开发过程中,就将原来的池塘留存,整个小区的景观围绕着池塘展开,设计者在对原始池塘进行专业化的设计和改造之后,将它建设成一个原生态的水域,其主题以原生态水景为最佳创意点,形成了具有大型池塘水景的建筑群,该观点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一些客户的需求。
2.3技术创新化
在房地产行业中技术创新是各种新东西的使用和开发,比如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等。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房地产必须面向节能、环保以及可持续方向发展。在项目的工作过程中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成果,在材料使用过程中,采用各种环保性能较好的材料。在现代房地产中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科学技术的创新;二新材料、产品升级以及新设备的改良等方面。如太阳能新技术的使用等,在无锡某小区的建设过程中,采用新型建筑砖块解决了建筑体系中出现裂缝的毛病。在南京某小区的建设中,建成中国第一例零耗能住宅,这是通过引进国外成熟的技术即采用楼板的采暖和制冷技术,最终取得良好的销售效果。
3设计过程中成本控制化
在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对材料效果、施工技术、产品性能以及客户敏感度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控制,使设计过程的成本得到控制。
3.1 设计准备工作控制化
设计师在准备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按照设计说明书及限额进行设计,在设计环节中注意成本控制意识的培养。如关于室内的设计必须规定限额,对软硬件的造价进行控制;在建筑设计施工合同中要确定一些比较硬的经济指标,避免在建筑过程中过分强调安全性而忽略经济性。如在现代的许多高层建筑中钢筋含量不足50kg/m2,有的甚至低于40kg/m2,就这一项的计算,按照合肥修改市场的价格计算,就节约60-100元/m2。在项目的建设中按一定数目如5万m2计算,就钢筋这一项的成本节约达到了3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3.2 设计阶段的优化
在现代建筑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必须优化整个设计施工方案,尤其是对方案的中的技术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设计施工的主要方面在基础、结构、节能设计、人防方案以及对饰面材料的优化。如在某一个住宅区中人防方案的设计中,丢弃机械停车方案。不但节约初期关于车库投资的90万元,而且减少了后期环节中的销售和运营成本。同时在施工设计过程中对基础形式进行进一步的论证,是在施工设计过程中对成本和工期进行控制的另一种方法。比如在某一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选择更加经济实惠的GFC桩,能够最大程度节省资源,加快工期。在节能环节使用动态权衡法代替七项指标法,综合使用多项节能措施,确定最佳的经济方案。
3.3 施工过程中成本的控制
在现代房地产的建设过程中,缩短工期和降低造价是施工阶段的重点工作。在设计中进行优化工作,精心选择材料,并使施工单位不随意改变设计方案,此外还要考虑客户的敏感度,这些均是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重点。在客户敏感的部位如外墙的立面等必须将品质和成本结合在一起。如在选择外墙的装饰材料以及室内和景观所用的材料时必须综合权衡,选择最佳方案。
4结语
总之,产品设计管理是房地产企业的核心之一,是房地产开发的灵魂。因此,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必须对成本、工期、质量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和综合评价,使整个房地产的规划设计管理方案更加全面化,从根本上提高房地产开发管理中的各项措施,从而加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品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颖,沈杰.关于房地产创新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4,(4):67.
[2]王照顺.房地产开发规划设计品牌质量管理[J].住宅科技,2006,(6):35.
篇10
半精纺设计理念产品开发现状
近年来,随着服装面料的市场需求不断地多样化、差异化,各种新型的纺纱技术相继出现。而毛纺业内半精纺纱的出现,一改传统毛纺产品厚重、粗犷的特点,使毛纺产品外观精致、轻薄、细腻、平整、弹性足、手感挺括,呈现出高贵典雅的风范,备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1半精纺工艺的介绍
半精纺工艺是我国的一项创新纺纱技术,半精纺不仅打破了棉纺与毛纺对原料的使用界限,更是突破了其工艺与设备的界线。它属于中长及以下短纤维纺纱,是传统棉、毛、丝、麻产品的一大补充。它的原料使用、产品开发、工艺及设备开发,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产品风格各具特色、丰富多采,顺应了当前消费时尚化、个性化、专业化和功能化的潮流,受到国内外客户的欢迎。目前半精纺技术已被众多的毛纺和棉纺企业所运用,江苏、浙江、山东是半精纺产品的主要生产地。
2半精纺产品的设计理念
2.1多种天然纤维混纺色纱的开发
天然纤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在开发半精纺产品的时候,将各种天然纤维引入半精纺产品创新中,将麻的硬、丝的滑、毛的柔、棉的糯充分结合,利用纤维染色加工后不同的纤维特性,形成多面的织物风格。例如利用麻纤维与绢丝等纤维混纺,其织物既有麻的凉爽、洁净、挺刮,又有丝的柔软、色泽,制成的服装粗而不糙,吸湿透气,适合做夏季高档面料。
2.2高档稀有动物纤维产品的开发
在设计半精纺产品时,可充分发挥半精纺加工技术对纤维控制能力,在半精纺设备上开发羊绒、羊毛、狐狸绒、貂绒这类高端毛类产品。在开发这类产品的时候,可结合利用各种新型纤维的性能,开发含稀有动物纤维的混纺产品,由其制成的面料虽不是纯羊绒却胜似纯羊绒,具有很高的性价比,让一般的消费者也能享受羊绒的高档次风格。
2.3新型纤维半精纺纱线的开发
20世纪中叶以来,化学纤维加工业加大科技创新,包括各种改性纤维、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在内的一批批新型纤维原料纷纷面世,大放异彩,逐步为消费者接受,稳固占据了一部分市场份额。在开发设计半精纺产品时,应同样关注各种新型纤维的发展情况,及时将新型纤维原料创新应用到半精纺产品中来。
2.4功能性纱线的开发
利用半精纺加工技术“批量小,档次高,翻改快”的特点,结合功能性面料量小但附加值高的优势,针对性地开发功能性的纺织面料。该类产品包括:带有负离子功能的纱线;具有保健活络血脉的磁性纤维混纺纱线;适合老人儿童穿着且具有阻燃功能的纱线。
近年来,半精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产品主要应用在针织横机及少数仿毛类面料领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今半精纺纱线的线密度、条干、棉结等水平与棉纺纱线还有很大的差距。可通过纺纱加工技术的革新,开发高品质、高支数的羊毛、羊绒纱线,也可以将羊绒、狐狸绒等高档稀有毛类纤维与腈纶、竹纤维等其它纤维混纺,开发薄型针织或梭织面料用纱,特别是贴身面料,将半精纺纱蓬松柔软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带给肌肤全新的享受。
3半精纺产品的开发现状
3.1半精纺机织产品
(1)“精经半纬” 的短顺毛产品。体现“精经半纬”短顺毛原料采用粗纺类短纤维作原料,纤维主体长度一般控制在30~40mm,由于纱支细,条干好,而且三根单纱并捻合股决定成品细腻平整的外观和丰满富有弹性的手感。
(2)半精纺花呢。原料捻系数16~18,比一般粗纺织物要大一些。因半精纺纺纱路线较短,纱线中羊毛纤维顺直度较差,纱线表面毛羽很多而且较长,若直接用于织造,经纱问由于频繁摩擦,毛羽相互纠缠,造成开口不清,经纱断头,无法正常生产,因此经纱在织造前必须经过上蜡或上浆处理,以使纱线表面的毛羽贴伏,织造时形成清晰的开口。
(3)精纺面料。综合发挥了羊毛、棉和蚕丝的优良特性,使其具有了传统衬衣面料无法比拟的丰满活络的手感,柔和自然的光泽,良好的吸湿透气性和悬垂性,以及优良的抗折皱性能,用此半精纺面料做成的休闲衬衣,穿着自然舒适,易于护理,适应了人们对穿着的休闲追求,是新型春秋休闲衬衣面料的首选。
3.2半精纺针织产品
针织产品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内在的品质要求、文化内涵的要求越来越多。针织新产品的开发,不仅仅在于织物组织、款式、颜色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原料的创新。由多种纤维混纺的半精纺纱线将毛针织纱线的品种以单一纤维的纯纺或简单混纺扩展到各类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等多组分的混纺。这种多种纤维组合、优势互补、风格各异的特点,正是开发针织新品的最好选择。随着半精纺纱线逐步成为当今针织市场生力军的同时,对半精纺针织纱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半精纺针织纱线根据用途可分为横机用纱和圆机用纱。传统的半精纺纱线一直是横机用纱,主要用于毛衫生产,纱支相对较粗,且为股线。圆机用纱线纱支相对较细,强力要求相对较高,传统圆机用纱,产品以棉、化纤及新型纤维素纤维为主,而随着半精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毛纺厂开发了以羊绒、丝光羊毛、绢丝等为主的用于针织圆机生产的混纺纱线品种,迎合了市场对羊绒和绢丝混纺圆机用纱的要求,丰富了传统圆机产品品种。随着人们对内衣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预计对半精纺针织圆机产品的需求将逐步增加。
4结语
新型的“半精纺”产品,是一种比较有创意的产品形态,这种产品解决了传统的精纺和粗纺不能单独解决的技术难题,既有精纺面料细腻、挺括、条干好的特点,同时又具有粗纺面料弹性好、绒毛丰厚的特点。在针织面料上的开发和运用使产品结构变得异常丰富,既能符合环保要求,又能提高穿着的舒适度与服用性能。可以预计半精纺产品的市场将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陈继申,蔡中庶,王艳.探究半精纺发展及其技术要点[J].现代纺织技术,2011,(3):27~28.
[2]阎均.半精纺产品的设计思路及技术要点[J].现代纺织技术,2011,(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