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学习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保健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让孩子养成用鼻呼吸的习惯,不要用嘴呼吸。
2、教给孩子正确的擤鼻涕和打喷嚏的方法。
3、保护嗓子,不大声叫喊。
篇2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新生儿败血症;系统评价
[中图分类号] R72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6-0157-03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危重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新生儿败血症治疗的关键是尽早明确诊断,然而由于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具有不典型性,病情变化较快,其临床早期诊断相对困难[2,3]。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sICAM-1)是ICAM-1的同型蛋白分子,在败血症等病理条件下sICAM-1表达增加,增强细胞间黏附和介导炎症反应,通过检测sICAM-1的表达可反应体内的炎症反应强度,为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提供新的方法[4]。已有不少研究探索了sICAM-1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其结论不尽一致,本研究拟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sICAM-1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本次系统评价严格参照Cochrane图书馆所推荐的诊断性试验系统评价/Meta分析操作指南进行[5]。
1.1 设定纳入与排除标准
只有同时提供利用sICAM-1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等可以提取四格表数据的文献才能纳入,败血症的诊断有明确的标准,研究对象必须是人。纳入的文献为中英文文献,会议摘要等包含信息不全的文献不能纳入。
1.2文献检索
在Pubmed、Embase、万方数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本次文献检索未设置检索起始时间,检索截止时间设定为2013年8月31日。主要英文检索词包含:sICAM-1、neonatal septicemia、neonatal sepsis,主要中文检索词包含: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新生儿脓毒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等。所有检索策略均由多次预检索后确定最终检索方案。
1.3 数据提取与文献质量评价
两名作者根据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提取纳入文献中的基础信息,主要包括:第一作者姓名、发表时间、患者与对照者数量、sICAM-1检测方法、临界值等,通过详细阅读文献直接获取或根据文献内容计算四格表数据。由两名作者参照诊断性试验准确性质量评价工具(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 QUADAS)评价纳入文献质量[6],如有不同意见,由研究小组成员协商解决。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统计分析采用诊断性系统评价的专用软件Meta-DiSc 1.4进行[7]。首先χ2检验对纳入研究的敏感度、特异度进行异质性检验,以I2值定量评价异质性大小,如果I2值大于等于50%提示纳入研究之间有明显异质性,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数据,反之则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根据选择的模型合并计算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比值比,并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
2 结果
2.1纳入文献临床信息与质量评价
本次系统评价共纳入7篇文献,合计547例新生儿[8-14]。有4项研究在国内开展[10-12,14],所有研究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血液中sICAM-1的表达。通过QUADAS质量评价显示本次纳入的研究其质量尚可,6篇文献QUADAS评分≥9分。纳入的7项研究的基本信息如第一作者姓名、发表时间、临床样本量、临界值和QUADAS评分等见表1。
2.2异质性检验
本次系统评价通过评估异质性大小选择合适的数据合并效应模型,对统计分析结果的解读更具客观性。经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比值比的χ2检验值分别为15.05 (P=0.02, I2=60.1%)、16.17(P=0.01,I2=62.9%)、14.52(P=0.02,I2=58.7%)、13.92(P=0.03,I2=56.9%)、15.27(P=0.02,I2=60.7%),提示纳入的7项研究之间有显著的异质性,所以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2.3 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显示,利用sICAM-1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合并敏感度为0.83 [95%CI(0.78,0.88)] (图1),特异度为0.68[95%CI(0.63,0.73)] (图2),阳性似然比2.56[95%CI(1.88,3.49)],阴性似然比0.25[95%CI(0.16,0.40)],诊断比值比为11.87[95%CI(5.58,25.24)](图3)。图4为sICAM-1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SROC曲线。本次Meta分析显示SROC曲线下面积为0.84,Q值为0.78。
3 讨论
sICAM-1在感染等刺激下释放增多,参与体内的炎症反应过程,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探索了其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但是得出的结论各异,本研究首次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系统评价了sICAM-1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sICAM-1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合并敏感度为0.83,特异度为 0.68, SROC曲线下面积为0.84,显示sICAM-1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本次系统评价主要选用了诊断比值比、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等指标来反映sICAM-1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其中诊断比值比其定义为病例组中sICAM-1检测阳性的比例与对照组中sICAM-1检测阳性的比例之间的比值,诊断比值比的值越大,对应的诊断性实验的诊断价值越大[15],本次系统评价sICAM-1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比值比为11.87,提示sICAM-1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工具其诊断价值较高。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是诊断性实验的重要定量评价指标[16],本次系统评价sICAM-1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合并阳性似然比为2.56,表明新生儿败血症者sICAM-1检测的阳性率约是非败血新生儿的2.56倍。本次系统评价sICAM-1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25,表示如果sICAM-1检测结果为阴性,该新生儿仍有25%的可能性是败血症,还没有低至排除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我们还绘制了SROC曲线对纳入的7个诊断性研究进行了总体评价[17],图4中7个点代表着纳入的7项独立研究。Q值是汇总评价纳入诊断性实验结果的重要指标,从SROC曲线左上角到右下角绘制模拟连线,其与SROC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值即为Q值,本次系统评价的Q值为0.78,提示利用检测sICAM-1来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最大联合敏感度和特异度为0.78,其用来筛查和确诊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本次系统评价绘制的SROC曲线下面积为0.84,表明sICAM-1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次系统评价仅纳入7项临床研究合计547例患者,即当前的研究证据非常有限,对本次系统评价所得出的研究结论的解读和临床应用应持客观的态度,临床上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客观评价sICAM-1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另外限于语言水平,本次系统评价仅纳入了中文与英文文献,具有潜在的语言偏倚;另外考虑到阳性结果的研究更容易发表的情况,亦不能排除潜在的发表偏倚,在解读系统评价结果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偏倚的影响。
本次系统评价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估了sICAM-1对新生儿败血症的综合诊断价值,系统评价结果显示sICAM-1作为诊断标记物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其敏感度相对较高,可作为筛查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辅助方法。
[参考文献]
[1] Ganatra HA, Stoll BJ, Zaidi AK.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J]. Clin Perinatol, 2010, 37(2):501-523.
[2] 焦建成, 余加林.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研究进展[J]. 中华儿科杂志, 2010, 48(1): 32-35.
[3] 靳瑞霞.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J]. 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23):159-160.
[4] Mahmoud S, Maklad S, Abo Elmagd EK.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slCAM-1) for ear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infections[J]. Egypt J Immunol, 2009, 16(2):83-94.
[5] Leeflang MM, Deeks JJ, Gatsonis C, et al. Systematic reviews of diagnostic test accuracy[J]. Ann Intern Med, 2008, 149:889-897.
[6] Whiting PF,Weswood ME,Rutjes AW, et al. Evaluation of QUADAS, a tool for the 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J]. BMC Med Res Methodol, 2006, 6:9.
[7] Zamora J, Abraira V, Muriel A, et al. Meta-DiSc: a software for meta-analysis of test accuracy data[J]. BMC Med Res Methodol, 2006, 6:31.
[8] Berner R, Niemeyer CM, Leititis JU, et al. Plasma levels and gene expression of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terleukin (IL)-1 beta, IL-6, IL-8, and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n neonatal early onset sepsis[J]. Pediatr Res, 1998, 44(4):469-477.
[9] Küster H, Weiss M, Willeitner AE, et al.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and interleukin-6 for ear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psis 2 days before clinical manifestation[J]. Lancet, 1998, 352(9136):1271-1277.
[10] 马莉, 刘翠青, 刘智慧, 等.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J]. 中华儿科杂志, 2004, 42(9):654-658.
[11] 黄丽君, 陈正跃, 冯国富. 降钙素原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 21(15):1009-1014.
[12] 王会茹, 李贵霞, 马莉. 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J]. 天津医药, 2006, 24(2):127-128.
[13] Figueras-Aloy J, Gómez-López L, Rodríguez-Miguélez JM, et al. Serum soluble ICAM-1, VCAM-1, L-selectin, and P-selectin levels as markers of infection and their relation to clinical severity in neonatal sepsis[J]. Am J Perinatol, 2007, 24(6):331-338.
[14] 郝玲, 陈宝昌, 王娜.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方法的探讨[J]. 中国综合临床, 2010, 26(7):765-767.
[15] Glas AS, Lijmer JG, Prins MH, et al. The diagnostic odds ratio: a single indicator of test performance[J]. J Clin Epidemiol, 2003, 56(11):1129-1135.
[16] Deeks JJ. Systematic reviews in health care: Systematic reviews of evaluations of diagnostic and screening tests[J]. BMJ, 2001, 323(7305):157-162.
篇3
关键词 社区卫生;儿童保健;问题;对策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发展。良好的儿童保健是保证未来一代能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社会适应性的重要因素。社区儿童保健工作者是儿童保健的具体执行者,他们对儿童保健工作的积极性及工作能力决定着儿童保健工作的优劣。本文旨在通过对双井社区儿童保健队伍的调查,了解基层儿童保健服务人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双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儿童保健的工作人员。
调查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社区所有保健人员现状进行调查,核对后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双井社区儿童保健基本情况:朝阳区位于北京城区东部,全市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中CBD、奥运、电子城三大功能区聚集在朝阳。双井社区位于朝阳区中南部,毗邻CBD。作为CBD商务、生活、服务功能区,近年来双井社区进行了大规模城市建设,新型高档小区纷纷建设落成。双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辖区内常驻13万人口的医疗与保健。其中,保健科负责
儿童保健人员基本情况:从事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共12人,均为兼职。在编9人(75%),编外合同2人,返聘1人。年龄24~56岁,平均38岁。从事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工作年限1~30年,平均9.7年。文化程度以本科为主(58.33%)。所学专业以预防医学专业为主(41.67%),职称集中在初级和中级,分别占50%和33.330/0,见表1。
培训情况及评价:最近5年,双井社区儿童保健人员获取儿童保健相关知识及技能的主要途径以自我学习为主,50%参加过现场培训。培训项目以继续教育为主(66.67%)。然后是岗位培训、规范化培训。对于培训效果,满意率较低(25%),但100%的人表示仍愿意接受儿童保健知识技能培训。
讨论
社区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儿童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家庭及社会的稳定。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开展的好坏,与地方经济发展、人们认识程度以及教育力度等因素相关,关键在于保健机构自身的业务水平。城市社区儿童保健除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营养状况分析、提供营养指导、免疫接种外,还应提供心理行为发育咨询,注重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双井社区大部分居民收入高、文化水平高、居住条件好,对于良好而全面的保健服务有更迫切的需要。
篇4
关键词:儿童保健;问题;对策;结语
现在儿童的身心健康越来越被高度关注,儿童保健工作也在不断的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每个家庭的重点都放在孩子身上,全面培养儿童的健康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儿童保健工作中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本文针对我区农村地区的儿童保健工作来进行探讨。
一、 儿童保健工作概述
我国的现代儿童保健工作已由防治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发展到保护儿童健康,提高儿童生存质量[1]。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
二、 我国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儿童保健工作仍然存有不足之处,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正在一步步完善儿童保健工作,问题主要是对儿童保健资金投入不足,设施不够齐全,管理人员流动大,一些家长对儿童的保健不够重视等。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更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缺乏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对儿童保健的工作认识不够。
(一) 保健工作单位重视度不足
由于部分领导对儿童保健工作不够重视,造成对保健工作的监管不到位,致使工作人员不认真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敷衍了事,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不高。
(二) 一些家长对儿童保健缺乏认识
由于保健单位宣传不够,有些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所以对儿童保健的意识淡薄,对新生儿访视、儿童体检等工作不重视。一些家长以为孩子吃得多就是健康的,忽略了儿童的心理等方面的发育,有的基本是爷爷、奶奶在家照料孩子观点陈旧,认为孩子孩子能跑能跳就不需要保健。
(三) 基层工作人员对儿童保健不够重视
儿童保健工作虽然有相关的指标和要求,但由于儿童保健工作单位的监管不到位,对基层的工作人员没有相应的专业要求,缺乏相关知识培训,使其不具备儿童保健知识,对儿科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症状经验不足,不能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一些素质不高的工作人员在服务上不认真,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起不到良好的培养作用。
(四) 人口流动频繁,儿童保健队伍不稳定,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外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多,这部分人群居住、停留的时间不定,特别是婴幼儿流动性更大,造成不能及时进行建册管理,致使儿童保健管理率不高。另外,一些经济水平相对较差的地区,儿童保健设施和人员配备的不够全面,导致儿童保健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有一些乡镇卫生院没有专职的儿童保健医生,而是由其他专业人员兼职且年龄较大,基本不能胜任这项工作,也更谈不上管理质量;再有基层工作人员待遇相对较低,又缺乏学习进修机会,工作热情不高,人员稳定性差。
三、 改进我区基层儿童保健工作现状的对策
(一) 保健工作单位要对自身工作加强重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保健工作单位要认真学习《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提出的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针对工作出现的问题,找出自身的不足,认真地分析并加以解决。
(二) 结合国家政策对儿童家长加强宣传
北京市及我区对儿童保健管理都有相关的免费和优惠政策,加大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十分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看护人,家长和儿童既是参与者也是支持者,他们保健意识树立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宣传册、墙报、媒体、网络等方式来普及儿童保健的知识,也可以针对儿童保健开设一堂公开课,这种方法最直接也最有效。
(三) 对基层从业人员加强专业培训
积极争取政府基金投入,加大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管理[2]。 基层保健工作的不足是因为工作人员没有专业的技术水平,为了更好的做好儿童保健工作要对从业人员有系统的培训,加强他们的专业素养,首先要保证从业人员的稳定,特别是一些乡村比较落后的地区。开展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人群开展不同的教育课程,让他们真正理解保健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工作重点和操作技能。
(四)建立、健全网络化管理机制
现在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应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建立、健全网络化管理机,开展网络化管理可以及时准确地传输各种工作数据,并能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核实、反馈[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积极发展当地公共卫生的基础设施,加强三级网建设
借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争取政府加大加强儿童保健的软硬件建设,配置齐全的保健设备。开展专科建设,引进全科医学理念,为儿童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达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要求的目标;还要加强儿童保健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和引进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业务综合水平;要适当提高基层保健人员待遇,减少从业人员的流失。
四、结语
从国家角度来看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作为基础工作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家长们也要协助工作人员一起关注孩子的健康,加强公共卫生和儿童保健工作,为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把关,不能只是说说而要落实到实处。真正实现少年强则国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古桂雄,戴耀华.儿童保健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8
[2]丁雪莉,浅谈如何开展儿童保健工作[J].医学导刊, 2008.4(4):36
[3]曹务莲,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新思考[J].中国医药导刊, 2009.6(11):174
篇5
关键词 外来常住儿童 儿童保健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4-0016-02
外来常住儿童与户籍儿童一样,都是祖国的希望,他们的儿童保健服务是政府和社会必须高度关注和积极落实的公共卫生问题。针对当前外来常住儿童保健服务利用水平不高的情况,课题组在调研的基础上找出现有机制的不足,建立适应外来儿童特点、符合区情的儿童保健服务管理模式,通过试点实践和效果评估,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国内类似地区完善外来儿童保健服务机制提供建议和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
1 杨浦区外来常住儿童保健服务实践
1.1 基本情况
杨浦区地处上海市东北角,户籍人口108余万,外来常住人口23余万。2009年0~6岁外来常住儿童15 573名,儿童保健管理率为65.56%。目前外来儿童保健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不足有:1)外来儿童流动性强,社区儿童保健服务人员对外来常住儿童底数不清,缺乏外来常住儿童的定期排摸机制[1];2)对外来常住儿童的儿童保健服务缺乏主动督促引导机制;3)外来常住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及体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求水平低,主动性差[2]。
1.2 试点改进措施
1)通过深入调研,确定改革方向 我们通过资料分析、现场调研、问卷调查、会议访谈等进行区域儿童保健服务管理的现状调查;访谈对象有公共卫生管理专家、区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妇幼保健所业务领导和儿保管理人员、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领导和儿保服务人员等20余名专家和相关人员。在征询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外来儿童保健服务管理模式的建议,在杨浦区进行试点实践和不断完善,并通过效果评估确定有效工作模式。
2)强化儿童保健服务网格化管理 在区卫生局的领导下,区妇幼保健所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医生、各街道(镇)计生干部负责共同强化外来儿童保健工作网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全科团队为核心,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外来儿童保健服务的网格化管理职责,强化信息排摸、服务督促功能。
3)打破儿童计划免疫和儿童保健的隔膜[3]强化外来儿童保健服务信息收集与分工协同,指导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儿童免疫预防和儿童保健服务的区域化整合,促进双方的业务合作与信息交流;建立“先儿童保健体检后免疫预防”的服务流程;建立双方外来常住儿童信息的定期交流机制;建立外来常住儿童保健服务档案及信息化管理。
4)建立经济和宣传“双引导”机制 杨浦区将外来常住儿童免费提供常规儿保体检服务项目(10元/人次)纳入2010年的政府实事,从经济上减轻外来儿童家长的负担,在各街道镇、居委深入进行“儿童保健服务”知识的宣传工作,鼓励外来儿童家长主动带儿童接受儿童保健体检服务,促进家长的主动性。
5)建立外来常住儿童保健服务的主动督促机制 社区儿保医生定期将免疫预防医生掌握的外来常住儿童信息,与儿童保健信息进行对照,对未按时参加儿童保健体检的儿童,以电话、书面通知等方式对儿童家长进行告知和宣传,主动督促与引导儿童家长及时带领儿童接受保健体检服务。
2 杨浦区外来常住儿童保健服务取得的效果
2.1 提高了外来儿童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强化网格化管理后,社区全科团队医生、街道(镇)卫生计生干部积极参与外来儿童的主动排摸与及时沟通,外来常住儿童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得到了明显提升,外来儿童排摸数量明显增加。
2.2 提高了外来常住儿童保健及体检服务利用水平
经过试点,外来常住儿童0~6岁儿童保健管理率从2009年的65.56%上升到2010年的98.91%,同比上升了50.70%。更多的外来儿童获得肥胖、营养不良等主要健康问题的筛查与健康指导,儿童保健服务的服务惠及面得到了机制的保证(表1)。
3 问题与建议
3.1 儿保体检是保证外来常住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把这项工作放在与儿童免疫预防同等重要的地位予以实施。当前外来常住儿童保健体检服务利用度低[4],涉及多种原因,但政府重视和投入程度不足是重要因素之一。相比儿童免疫预防工作,政府确保了“五苗”的免费接种,并在查漏补种、强化免疫、加大宣传等方面落实了许多积极的举措,在社区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工作模式。但在儿童保健服务方面,还没有实施“免费”政策,对外来儿童保健管理上也缺乏有效的定期排摸、考核评估等措施。应当看到,0~6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要保证外来儿童与户籍儿童一样,不得各类传染病,还要确保他们维持健康的身体状况。定期的儿童保健与体检筛查,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从政策、制度上加以重视与保障,才能使儿童保健服务事业得到积极发展。
3.2 杨浦区试点促进了外来常住儿童保健服务利用水平
在强化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5],杨浦区通过整合免疫预防与儿童保健的管理资源、形成“先保健后免疫”的服务流程、建立了“经济”、“宣传”双引导机制和主动督促机制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外来常住儿童的保健管理率。这些措施,一方面使社区儿保医生能够及时掌握外来儿童的基本信息和儿童保健状况,主动督促家长带儿童体检,另一方面使外来儿童家长的儿童保健意识和主动参与度不断提高,而定期考核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了社区全科医生与儿童保健医生的工作质量,最大效度地促进了外来常住儿童保健服务利用水平的提高。
3.3 试点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加强
杨浦区试点期间的“免费”政策,需要通过制度予以固化,同时覆盖面不仅仅包括外来常住儿童,户籍儿童也应当享受同等的政策,这才能充分体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在管理机制上,需进一步学习免疫预防管理的有效经验,在排摸机制、考核评估等方面形成进一步的制度与成熟的考核指标。提高儿童保健管理与服务水平,其中数量足够、专业素养确保的儿童保健医务力量是关键[6],这是当前儿保工作的薄弱环节,必须建立儿童保健医生的优先引进、培养机制,加快队伍建设、调整人员结构,才能促进儿童保健服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刚,吕军,刘英涛,等. 影响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06,9(8):645-646.
[2] 张静,孙春阳.刘慧燕,等. 7岁以下流动和常住儿童卫生服务现状及需求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5):2113-2115.
[3] 朱新. 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管理模式初探[J].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9):1178-1179.
[4] 陈刚,吕军,刘英涛,等.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06,9(8):643-645.
[5] 李舜,卢树华,凌志毅,等. 卢湾区妇幼保健工作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465-1466.
篇6
【关键词】 幼儿家长;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7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88-02
健康教育是儿童保健门诊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是向广大父母传授儿童保健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及时了解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并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就显得至关重要。我院为探讨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需求,通过无记名选择型问卷方式对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教育咨询的80例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是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教育咨询的80例幼儿家长,男17例,女63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35对,平均年龄(25.3±2.3)岁,文化程度:25例家长为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55例家长为大专以下文化程度,职业:工人49例,干部31例,80名幼儿家长均愿意接受调查。
1.2 方法 通过无记名选择型方式对80例幼儿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共分为三部分:一是一般情况,即了解幼儿家长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二是家长健康知识了解情况,以单项选择方式,通过知、信、行三方面评估幼儿家长的健康知识了解情况,每题一分,共12分。三是家长对幼儿保健门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及家长喜欢的健康教育模式等。安排专门医生向幼儿家长方法调查表,由家长独立填写收回,80分调查问卷均收回,回收率为100%。
2 结 果
2.1 幼儿家长儿童保健知识了解情况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的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不同,本组80例幼儿家长中男性平均得分为(6.51±1.21)分,女性平均得分为(9.64±2.18)分,女性的儿童保健知识得分明显高于男性,(P
2.2 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 本组80例幼儿家长中,63例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小儿营养知识(78.75%),59例幼儿家长为常见病特点及防止(73.75%),55例幼儿家长为早期教育内容及方法(68.75%)。这就说明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次为小儿营养知识、常见病特点及防止、早期教育内容及方法。
2.3 幼儿家长儿童健康教育需求模式 本组80例幼儿家长中71例家长为咨询医务人员,占88.75%,69例家长为健康宣传栏及墙报,占86.25%,67例家长为热线电话咨询,占83.75%,61例家长为医院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占76.25%,31例家长为上网查询,占38.75%。
3 讨 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的幼儿家长对而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儿童保健工作者必须要加强对各个层次的家长的考虑,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2]。母亲是幼儿的主要养护者,其自身的行为及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提高妇女健康意识的重视,同时,还要加强对于男性宣教的重视,增强其责任意识,使其给予子女更多的关注和爱护,从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3]。同时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幼儿家长,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其健康宣教的重视,并且要定期下基层送服务,从而有效的提高幼儿家长对儿童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由于儿童保健门诊的人员流动性较大,且幼儿家长停留的时间较短,因此,医护人员要及时向前来就诊咨询的幼儿家长提供有效的服务,医护人员要及时向家长介绍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相关注意事项,同时也可从幼儿家长的叙述中判断其所需内容,并通过和实际情况的有效结合,给予其针对性的教育及指导。
此外,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家长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有咨询医务人员、健康宣传栏及墙报、医院方法健康小册子及上网查询,因此,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儿童保健门诊医务人员专业培训及学习的重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增强其责任意识,使其以积极的态度为家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每月还要出版1-2期墙报及宣传栏,从而为候诊家长学习及阅览提供方便。此外,由于部分家长通常选择电话咨询,因此,医疗机构还要安排专门的电话咨询专家,为电话咨询家长答疑解惑。另外,医疗结构还要定期制作健康宣传小册子,并将其放置于候诊室门口,供家长免费取用。
总而言之,明确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是提高儿童保健门诊服务质量与层次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周彦文.2-3岁儿童父母儿童保健知识需求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5(28):98-100.
篇7
[关键词]社区管理;儿童保健;服务模式
我国有3.6亿儿童和青少年,每年有2000万新生儿,为广大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卫生工作的要求。【1】儿童保健是对儿童进行整体的、全面的、连续性的健康管理。随着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含义的改变,儿童保健概念也随之变更,即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全面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医疗体系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了儿童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社区管理模式下儿童保健服务的工作绩效,本文从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出发,提出了社区管理模式下如何加强儿童保健管理的措施,使得社区医疗机构在构建卫生保健网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
儿童保健主要是在医生的带领下对儿童常见疾病的诊疗进行负责,并指导公共卫生医师及预防保健医生与社区护士进行具体管理。其包括新生儿保健、婴幼儿保健、学龄前期保健及学龄期保健。①新生儿保健是工作以喂养、保温及清洁卫生为主。②婴幼儿保健是指1周岁至3周岁过程中实施的保健,保健工作以防止意外创伤、中毒、传染病为主。③学龄前期保健是指3~7岁儿童的保健,保健工作以防止意外事故和传染病为主。④学龄期保健是指7岁到13岁(青春期前)的保健,保健工作以防止龋齿、近视和慢性疾病为主。其中对7岁以下儿童的保健工作是重点。
另外,社区免疫接种也非常重要。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包括①儿童的建卡,主要是完成儿童基本资料信息管理。②接种登一记管理,主要是接种登记、修改特殊情况的接种日期、打印疫苗的接种预约时间、打印儿童的接种卡等。③接种记录的补登,主要针对流动儿童的历史接种情况进行补录,以保证该儿童有完整的接种一记录。④各类报表生成与统计,可以生成和打印免疫接种情况月报表、儿童免疫完成情况年报表、儿童预防接种年龄组人日统计表等等,可以一次性生成所有报表,非常方便、快捷
二、儿童保健服务管理模式的构架
为儿童保健服务提供相适宜的管理模式,强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儿童保健管理中所起的基底作用,以其作为儿童保健管理的核心机构,为辖区内全体儿童提供常见疾病诊治、基本保健及特需服务。
儿童保健管理工作主要由全科医生团队完成,全科医生负责儿童常见疾病的诊疗,并负责指导公共卫生医师及预防保健医生与社区护士进行具体管理工作,或者是由全科医生指导下的专职儿童保健医护人员负责儿童的系统保健工作。同时,这种模式还强调要进行儿童动态监测及其他相关成长发育等健康监测工作。[2]在这种模式下,卫生行政部门上要承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行政管理,妇幼保健部门承担对儿童保健工作的技术指导,疾病预防与控制部门承担对儿童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的业务指导工作,妇幼保健的上级机构或相关医院承担对儿童疾病诊治指导并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转诊。
三、社区管理模式下加强儿童保健管理的措施
3.1高质量、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目前群众对儿童保健服务的需求愈来愈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从最基本的测量身高、体重,到较高层次的智力发育、行为指导;从身体不适到精神心理异常,为保健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内容。为此,儿童保健服务必须适应这种现状,必须迅速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以优质服务赢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在技术一服务一效益的良性循环中增强自身活力,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保健服务资源及管理网络,尽可能将基本服务覆盖所有的辖区儿童,所提供的保健服务内容能够覆盖所有年龄段的儿童,使特殊服务尽可能满足所有需要享用的儿童,满足社会的需求。
3.2组织培训、定期指导
在新形势下,要提高儿童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也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技术服务、规范管理才能实现。为此,要贯彻社区健康服务的工作方案的要求,选拔具有一定临床经验业务能力强、政治思想好、服务态度优的儿科或妇幼医师担任儿保门诊工作,通过开展各种社区儿童保健的有关理论、技术操作和服务内容的培训活动,尽快转变他们的观念,适应社区健康服务工作,宣传防治与质控作为重点的体弱儿童管理和小儿“四病”,同时推广儿童心理、眼保健、口腔保健等适宜技术,并对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方可从事儿保工作。【3】并定期组织区、镇妇幼保健部门到各社区健康服务站儿保门诊检查、指导工作,及时指导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组织个服务站之间进行相互参观学习,吸取他家之长。
3.3制定考核标堆,进行评估
对社区健康服务站进行评估,有利于社区服务质量的提高,根据各地区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阶段评估和年中审查,对表现突出的单位进行奖励,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划拨社区预防保健基本服务补助经费的依据。对于达不到标准的单位,给予相应的措施处理。
四、体会
儿童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最迅速、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卫生保健和教养方法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行定期地、动态地、系统地观察和了解,及早发现缺点、疾病,及时予以矫冶和指导,使社区健康服务真正的走近千家万户,使儿童享受到最基本的健康保健服务,有利于儿童保健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社区儿童保健的地区性和可及性优势,加强完善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对儿童保健的认识,将儿童保健工作系统化,及时发现儿童的健康问题并加以预防控制,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志浩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
篇8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儿童保健,应用
从90年代起我国开展的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是对儿童进行整体、全面、连续性地保健管理,目的在于保护和促进儿童健康。近年来随着群众对儿童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服务内容也在不断扩大,家长们迫切需要良好而全面的儿童保健服务。在儿童保健工作中丰富保健干预措施,因人制宜,因质制宜,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小儿生理状态辨识为依据,开展中西医相结合突出中医特色的儿保干预方法,更好地维护和促进儿童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南市街社区0~3岁管理儿童576人,其中缺铁性贫血患病人数为29人,1个月的缺铁性贫血治愈人数为17人,肥胖人数46人;2013年南市街社区0~3岁管理儿童789人,其中缺铁性贫血患病人数为21人,1个月的缺铁性贫血治愈人数为19人,肥胖人数为87人。在日常儿童保健门诊中咨询占前三位的依次为多汗、乳食欠佳和大便干燥不能1次/d。
1.2 2012年对辖区内居住的0~36个月龄儿童在进行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查体时进行常规的保健指导,2013年针对辖区内居住的0~36个月龄儿童在进行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查体时除进行常规的保健指导外还强调根据小儿生理状态特点结合小儿体质学说"两体论"[1]以人为本,因人制宜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及推拿方法的指导。所谓的"两体论"有两个含义。①将婴幼儿生理特点分为两大类:平衡状态和偏颇状态。②在偏颇状态中包括偏心肝有余(热体)状态和偏肺脾不足(寒体)状态。心肝有余表现为面色偏红、睡眠不安、好动烦躁、寐时多汗、大便偏干等一派"热"相。而肺脾不足则变现为面色不华、乳食欠佳、不耐寒热、动则汗出、大便不调等"寒"性表现。
1.3方法 2012年采取西医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和补充铁剂;2013年除采取传统的西医治疗外,还辅以中医指导,中医认为脾虚是本病的关键,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健则气血化源充足故健脾益气生血是主要疗法。脾胃虚弱者宜多食补气健脾之品如大枣、花生米、黄豆、山药、鲫鱼等。教授家长小儿保健捏脊推拿的方法。因为捏脊能调整阴阳平衡,调理气血及脏腑功能和疏通经络的作用,达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养虚实的目的。王晓鸣等研究后提示小儿经络调理(捏脊推拿)技术能有效预防体弱儿的发病[2]。
1.4 统计学分析 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2012年~2013年0~3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比较有无显著性差异;用校正的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2012年~2013年0~3岁缺铁性贫血1个月的治愈率有无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2012年~2013年南市街社区0~3岁儿童保健门诊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见表1。
表1 2012年~2013年南市街社区0~3岁儿童保健门诊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
年度 体检例数 缺铁性贫血患病人数 健康人数
2012 576 29 547
2013 789 21 768
合计 1365 50 1315
利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χ2=5.31>P0.05(1)=3.84所以P
2.2 2012年~2013年南市街社区0~3岁儿童保健门诊缺铁性贫血治愈时间的比较见表2。
表2 2012年~2013年南市街社区0~3岁儿童保健门诊缺铁性贫血治愈时间的比较
年度 缺铁性贫血患病人数 1个月治愈人数 2个月以上治愈人数
2012 29 16 13
2013 21 19 2
合计 50 35 15
用校正的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χ2=5.65>P0.05(1)=3.84所以P
2012年~2013年0~3岁缺铁性贫血1个月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中西医相结合的健康指导可缩短缺铁性贫血的治愈时间,避免迁延不愈的发生。从而避免因为缺铁性贫血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2.3在日常儿童保健门诊中咨询占前三位的依次为多汗、乳食欠佳和大便干燥不能1次/d。按照常规的儿童保健理念和保健知识结合中医小儿体质学说"两体论"才能让家长更好地理解、认知并执行,让儿童更为健康的成长。
3 讨论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则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所以儿童的健康问题非常值得关注。然而目前我国所采用的儿童保健管理模式是根据儿童群体特性所制定的,但是健康儿童也会因为众多的原因出现个体差异。了解儿童个体特征,以人为本,因人制宜,施以维护干预措施,是中医学展示优势和特色的关键所在。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适宜技术是我国中医药学发展形成的优秀成果和智慧结晶,是我国中医药学独具特色的优势和精华。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8月5日联合印发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在儿童不同年龄段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调养、起居调摄及推拿方法的指导。缺铁性贫血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影响婴幼儿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的独立危险因素[3],首先影响消化系统造成体格发育变慢,其次引起神经系统异常并影响脑细胞发育,造成智力落后,儿童如果长期处于贫血状态可对机体产生严重危害,如对大脑发育可造成不可逆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下降,生长发育缓慢[4]。所以缺铁性贫血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期常见病,是体弱儿管理的重点对象。而体弱儿管理是儿童保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衡量儿保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和内容[5]。缺铁是儿童贫血的一个重要病因,但是儿童贫血的影响因素很多,目前儿童贫血状况仍不容乐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改善儿童贫血状况的努力都是简单的。因此只有认清致病因素的复杂性才能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切实改善儿童贫血状况[6]。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能减少0~3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能够有效缩短治愈时间,减少缺铁性贫血对儿童的危害及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本次研究也发现对于儿保门诊常见的健康咨询单一传统的儿保保健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家长对儿童健康的需要程度,只有中西医相结合,扩大服务理念和服务方法及手段,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儿童。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到肥胖的发生逐年增加,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儿保工作中应加强学习,扩大保健范围,以人为本,因人制宜,采取调护和干预措施,降低0~3岁儿童肥胖的发生,更好地维护和促进儿童健康。
参考文献:
[1]陈健,王晓鸣,殷瑛,等.婴幼儿中医生理状态指标辨识与评估表的信度与效果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8):28.
[2]王晓鸣,陈健,季聪华,等.经络调理(捏脊推拿)技术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9):1029-1031.
[3]张文汉,胡素君,刘一心.轻度缺铁性贫血婴幼儿体格生长及智能行为发育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2):1662-1664.
[4]黄永玲,李迎春,胡传来,等.4-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57-59.
篇9
阿拉尔市是一个刚成立不久的新型城市,美丽的塔里木河环绕着它,每年都吸引了很多的外来务工务商务农人员,而他们子女的保健工作是个缺项,我团就在这座城市中。在师、市领导和团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以促进“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为目标,把他们纳入流动人员子女保健管理范围,并将他们分为>1年为常住儿童管理,
1 流动人员子女卫生保健管理的具体做法
1.1 制定流动人员子女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流动人员子女管理制度,广泛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部分流动人员子女家长文化素质低对儿童保健不是很关心,有的嫌路远不来检查,我们利用各种形式针对性向广大流动人员子女家长进行宣传,从而提高他们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透明度,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儿童健康,以此提高儿童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参与保健的自觉性,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1.2 制定流动人员子女报告制度 各单位卫生员每月向团防疫站儿童保健室报告流动人员子女人口数,以保证流动儿童去向信息畅通,及时发现流动人员子女,使他们及时得到保健并办理《儿童保健》卡、册。另外动员流动人员子女居住地的群众发挥监控作用,主动向本单位卫生员报告。
1.3 扎实开展基础调查,为流动人员子女保健提供依据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我们认真组织调查城区,尤其是抓住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的儿童为重点对象,连队要以季节工、经商、寄居儿童等为重点对象,弄清流动人员子女的底数和类型。
1.4 坚持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我们每月组织由全团各单位卫生员和托幼机构的保健员参加的培训指导和资料管理学习班,授课内容是:小儿“四病”和传染病的防治、意外事故的处理,小儿五官、心理健康、膳食营养及卫生消毒等,通过培训他们既增长了儿童保健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基本操作的技术能力。
1.5 将流动人员子女保健工作与计划免疫有机结合在对流动人员子女实行有计划的免疫接种的同时。按“四、二、一”体检程序进行体检,体检时认真筛选出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定期进行复查,指导治疗直至治愈转为正常儿管理,在体弱儿管理的过程中,做到认真填写表、簿、卡册及病历。每年让他们和常住儿童一样进行一次全面的横断面调查,体检化验,并进行儿童营养体格发育评价,发现潜在的疾病及时治疗。开展儿童常见病防治和碘缺乏病防治,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了儿童的体质。使流动人员子女也能健康成长。
2 效果
通过以上的具体做法,5年来我团的流动人员子女保健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流动人员子女主动参保率大大提高。覆盖率达90.3%。2008年底与2003年底校正基数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体弱儿管理率19.5%上升为30.1%,缺点矫治率45.7%上升为60.2%,预防接种率60.5%上升为90.2%,佝偻病由18.6%下降至7.8%,贫血由25.2%下降至11.5%,肺炎由7.8%下降至2.2%,腹泻由20.6%下降至5.3%。重度营养不良由23.5%下降至3.6%,传染病发病率由5.1%下降至1.6%,婴幼儿死亡率由39.7%下降至22.22%,卫生保健各项指标逐渐上升,小儿“四病”的发病率逐渐下降,不断提高了流动人员子女的健康水平。
3 讨论
3.1 主管部门重视是关键 我团儿童保健工作管理的范围广,领导为给基层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气氛,结合师团连三级保健网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解决基层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提高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基层儿童保健工作走上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篇10
关键词:脑瘫儿童 康复训练 效果研究
作为一名康复训练教师,要学习善于观察。通过对学生的观察能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我的训练对象。教师的观察对象不仅是已经确诊的脑瘫患儿而且还要观察其他儿童,因为有些脑瘫患儿肢体障碍的程度很轻,在测试中很难观察到,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活动中较易观察到。所以康复老师必须要全面的观察。观察还需更仔细、更细致、更入微。有时学生的一个细小的动作障碍确是脑瘫的诊断重点。除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外还需多比较。要边比较边观察。要与个体的健侧比,要与个体的患侧比。要多种途径进行比较,边比较边思考边摸索。本文所研究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社区我们筹划了近2年时间,开展了大规模的社区学龄前脑瘫儿童筛查与社区康复工作,包括了脑瘫儿童康复培训的各个方面任务。
一、脑瘫儿童的社区康复训练基本情况
本文所列举的开展脑瘫儿童社区康复训练大致有4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层工作点,对社区中学龄前儿童进行脑瘫筛查,将确诊的脑瘫患儿作为社区康复对象。
以康复教育中技术资源中心,城区妇幼保健院(所)为网络依托,社区训练卫生服务中心为网络支撑点,家庭为网络终端,建立省、市、区、社区、家庭脑瘫儿童康复网络。信息反馈通过工作联系单及走访社区和家庭两条途径。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培训各级儿童保健医师,培训内容为学龄前脑瘫儿童筛查方法、脑瘫诊断、功能评估、康复措施、社区和家庭康复要点等。
二、脑瘫儿童社区康复培训体系的职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医师利用儿童保健系统营养体系,3岁以内在社区健康体检中进行筛查3-6岁在幼儿园和社区中进行筛查,发现疑似脑瘫病例,以联系单的形式转入儿童康复教育中进一步检查和诊断。病例确诊以后根据自愿原则设立社区康复指导组和对照组。
对社区康复指导组和对照组患儿进行儿童发育表测试和统计后对照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系统有效评估。其社区儿童保健医师每月1次对康复指导组患儿上门进行康复指导,为期6个月。资源中心人员对康复组每位脑瘫患儿行1次随访指导。
三、脑瘫儿童社区康复培训结果对比分析
城区筛查结果,疑似脑瘫152例,确定为脑瘫患儿的119例。根据自愿原则参加本次社区康复指导组32例,对照组22例。54例中接受过专科康复教育中或康复机构3个疗程(30次)以上康复治疗的患儿42例,其中康复指导组32例中25例、对照组22例中17例,分别占到比例为78.13%和77.28%。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我也有点滴的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康复训练的进程比较长,由于有些学生错过最佳训练期,年龄较大了,训练效果不一定很明显。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千万不要灰心,哪怕有点滴的进步是成功的,哪怕没有恶化,没有进步同样也是成功的。不要轻易放弃。其次,积极提高训练效率。患儿年龄越小,训练效果越好。如训练时间有限,就应多投入时间在年幼的孩子上训练。最后,加强家校的联系。为了能更好的提高训练效果,应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支持理解。鼓励家长与教师共同训练,能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各种培训康复训练后具体数据如表所示:
四、脑瘫儿童社区康复培训效果
社区康复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的康复培训途径,迄今为止国外已有很多成功经验和案例值得我们去参考,我国社区康复起步于较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但是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系统、可推进的模式。学龄前脑瘫儿童的社区康复可以说还是一个空自。本研究旨在探讨建立学龄前脑瘫儿童社区康复模式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
社区康复依托妇幼保健网络开展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作者认为专科康复教育中与社区妇幼保健联手、儿童保健医师上门指导与家庭训练相结合的模式应该是学龄前脑瘫儿童社区康复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
五、结束语
康复专业人员应经常性的主动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与社区儿童保健医师和患儿家长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不断维护和完善转介、咨询、指导、服务网络。使这项工作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真正进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从晓峰.李沂靖.脑瘫儿童社区康复的现状及启小[[J].理论学 F11.2002, 112: 51-52
[2]李晓捷,智障脑瘫儿童康复服务的机构特点及现状,临床康复.2004. 24: 5096-5097
[3]叶仓甫、乃炯.知觉动作发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