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急救医学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非医学专业;现场急救知识
现场急救又称院前急救,它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相关,它的目的是更有效地抢救急危重症或意外伤害事故往往发生在途中、工作场所、家庭等医院以外的地方,能在现场施行急救的往往不是医生而是同伴或是路人。现场第一目击者如能在医生赶到之前,及时有效地进行现场急救,对维持患者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就能提高抢救成功率,使伤残率、死亡率降至最低。本文通过了解非医学类大学生急救知识能力和需求状况,为普及和提高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和能力提供依据。我们于2013年12月,对我院非医学类专业2013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3级非医学类专业进行整群抽样,抽取预科107名、汉语言文学127名、法学院103名(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3个院系共33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根据研究目的,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急救相关知识两部分。
1.2.1.1调查资料包括研究对象的专业、年龄、性别、家庭居住地、120电话知晓时间、急救知识主要来源、大学生是否有必要了解急救知识、你是否希望获得急救知识培训、希望获得哪方面的急救知识。
1.2.1.2急救相关知识主要包括急救基本知识、心肺复苏术、意外事故急救。具体有拨打120的正确方法、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溺水急救、醉酒急救、煤气中毒急救等常见意外事故急救。此部分以百分制计算,其中,急救基本知识占40%,意外事故急救占40%,心肺复苏术20%,分值超过总分值的70%表示处于较好水平。
1.2.2收集问卷方法采用匿名答卷方式,填表时向参加研究的患者讲解量表的填写规则、注意事项,要求研究对象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内容填写,不需要进行交谈或通过网络查询,填写时间为30min之内,填写完毕,收回并当场检查,如有漏填,请研究对象补全,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当场发放并收回。发放问卷337份,收回有效问卷337份,回收率为100%。
1.3统计学分析收集的问卷经双人输入Excell数据库中,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率、均值及标准差、多元线性回归,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337名大学生男生119名,女生218名;年龄18~24岁,平均(19.42±1.06)岁;预科107名,占31.8%,法学院103名,占30.8%,文传学院127名,占37.7%;98名来自城镇,占29.1%,239名来自农村,占70.9%。父亲职业:教师23名,占6.8%;干部35名,占10.4%;离退休22名,占6.5%;农民173名,占51.3%;个体39名,占11.6%;其他45名,占13.4%。母亲职业:教师15名,占4.5%;干部10名,占3.0%;离退休20名,占5.9%;农民185,占54.9%;个体49名,占14.5%;其他57名,占16.9%。医疗急救机构联系知晓时间:小学205名,占60.9%;初中80名,占23.7%;高中26名,占7.7%;大学7名,占2.1%;至今不知19名,占5.6%。
2.2对急救知识的兴趣问卷调查显示,急救知识主要来自学校老师(70.90%)、父母(28.80%)、电视(0.3%);有34.4%的学生非常渴望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57.3%的学生认为一般,5.6%认为无所谓,2.7%的学生完全没兴趣;8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基本急救知识,14.8%认为看个人兴趣,1.2%认为没必要;13.9%学生希望了解运动性损伤急救,9.8%希望了解心肺复苏,63.8%希望了解意外事故损伤。
2.3急救知识得分大学生急救知识处于较低水平,应该加强培训教育,急救知识得分,急救基本知识(22.30±5.87),意外事故损伤急救(25.50±7.63),心肺复苏(5.85±2.26)。
2.4急救知识影响因素分别以急救基本知识、意外事故损伤急救、心肺复苏术得分为因变量,研究对象的专业、年龄、性别、家庭居住地、120电话知晓时间、急救知识主要来源、大学生是否有必要了解急救知识、你是否希望获得急救知识培训、希望获得哪方面的急救知识为自变量并赋值,见表1,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规定显著性水平P<0.05,建立3个独立的模型,结果显示急救基本知识的影响因素包括母亲职业、大学生是否应该了解急救知识、你是否需要急救知识培训、你希望获得哪些方面的急救知识,见表2。
3讨论
3.1大学生急救知识偏低大学生急救基本知识、心肺复苏术、意外事故急救得分均低于总分值的70%,处于较低水平,与以往调查结果一致。急救知识偏低已是一个公认的问题,很多高校或学者均在尝试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能力。本研究中,急救知识来源主要为学校老师(70.90%),其次为父母(28.80%),电视(0.3%)。急救技能是高校健康教育不可分割地部分,张军根对26所高校调查显示,15所学校在近4年内没有开展急救技能培训,不能开展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师资和没有经费[1]。因此可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及学生需求,选明确培训内容,细化考核标准,邀请临床相关医生或红十字会对学生进行培训,可采用军训培训模式、体育课培训模式、朋辈教育模式等,培养学生对急救知识学习兴趣,提高急救意识及知识技能[2]。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恰当的引导可以让孩子充分认识到急救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仅一个孩子,父母对于孩子意外事故发生的预防尤为重视,所以很多急救知识也来源于父母。因此,可采用学校为主,父母为辅的方式,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急救意识,掌握基本急救知识,让他们能够在危急时刻自救或他救,减轻意外带来的伤害。
3.2选择恰当方式,加强意外损伤急救培训本研究结果显示,8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基本急救知识,63.8%希望了解意外事故损伤。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活泼好动,意外伤害的发生概率较高,在网络、媒体、学校等宣传下,学生自身也越来越认识到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对于自救或他救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有效的途径提高自身的急救能力。但调查中以往调查显示,仅34.4%的学生非常渴望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57.3%的学生认为一般,主要原因可能是大多数大学生对认为急救知识需要相关的专业背景,仅仅几次培训课,学生没有信心在危急关头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因此,学校应该采取恰当的培训方式,选取学生感兴趣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同时还要严格考核标准,增加参与培训学生的信心,树立严谨的急救意识。
3.3急救知识影响因素母亲职业是急救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母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大多家庭里,由于女性的特征,母亲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更细致、全面,会把自己从电视、他人等途径得知的急救知识反复告知孩子,不同职业的母亲,可能获知途径或知识更多,对孩子相关知识的指导也更多。大学生是否应该了解急救知识、你是否需要急救知识培训均是急救知识影响因素,且呈负相关,即认为大学生非常应该了解急救知识,非常希望了解急救知识培训者的急救得分较低。近年来,意外事故在大学生中频发,事故面前的无助与焦急,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急救知识的缺乏,希望通过有效的途径,对于自身缺乏的知识进行学习。
总之,大学生急救知识有待提高,而学生对于此方面的知识也有很强烈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针对学生这一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学生急救知识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作者:向希等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医学专业;计算机;改革
医学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一门新型的学科,随着医学设备的不断更新,例如数字化摄影X线机、螺旋CT机、彩色多普勒超声等高精尖医学设备的不断应用,就要求计算机技术和医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医学技术有长足的发展,为此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和提高计算机的实际使用能力,已成为医科大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传统计算机教学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习惯于把知识的获得与知识的应用看成是两个独立的阶段,学生先通过学习获得知识,而后再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有关的问题。在国内医学计算机教学中也都普遍采用的这种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单调而枯燥,加上医学院校的学生本来就对工科类学科不感兴趣,结果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笔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课堂45分钟,仅有8.6%的学生表示自己上课听讲的时间在40分钟以上,36%的同学的听课时间是在30分钟到40分钟,16%的同学选择了不听,剩下的同学都在30分钟以下;对于是否会积极参与教师的提出的每一个任务,只有36%的学生表示会积极参与教师提问,而另外64%的学生表示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在如何对待考试的问题上,有7.4%的同学是平常勤于复习,55.6%的同学临阵磨枪,突击复习,25.9%的同学平时积累加期末复习,还9%的同学基本不复习。实际上,计算机知识的应用并不是所学内容的简单套用,常常需要针对当前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出解决当前问题的合理方案。因此,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调整计算机教学的内容设计与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2医学专业教学改革
医学计算机是医学领域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交叉学科,要求能够深入掌握计算机技术,又要掌握医学专业技术,了解医院业务情况。随着医院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加快和完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医院的地位就显得更为迫切与重要,对医学计算机人才培养提出更高、更多的需求。该医科大学紧跟时展的脉搏,立足于专业特色,对计算机教学惊醒了全面的改革试验。
2.1明确培养目标
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医学类院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科目。正确的学科定位直接影响着专业未来的发展,医科大学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既要符合学科未来发展的规律,又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Word文档编辑排版方法与技巧、Excel电子表格的制作与应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在能力方面要求学生有着应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一般信息的能力,成为既懂医学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2.2改革课程设置
在教学时数的安排上,以96课时为宜,结合我校的实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其中理论知识为40学时,上机操作为56课时。理论课程按照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处理、多媒体技术、网络这五大模块来开展教学,在每一模块结束后都要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实践环节分为基础与验证型实验、设计开发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具体内容包括操作系统使用、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软件的使用、多媒体软件应用、INTERNET及应用、网页设计等,实验内容遵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医院的工作流程,安排不同的实践环节,使学习的知识能很快地运用到实践中,满足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需求。
2.3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医科大学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探索出条“案例式驱动”教学的方法,将教条式的“菜单”学习,变为生动实用的案例学习。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充足的实例,将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点恰当地融入案例的分析和制作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多媒体视频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视频练习演示系统、网上答疑系统、网上自测系统,给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掌握独立的知识点,而且具备了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根据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上课形式、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因素,周密地安排教学进程,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转变而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4考试方法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计算机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重点考察的是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则重视度不够,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应用是不成问题的,事实上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在现实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很高,但在实际中却不会传输文件、不会设计简单的PPT,造成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便是考核方式的不科学。为了纠正这种现象,该高校将所有考核都改为机试,实现了无纸化考试改革,改变一次考核定成绩的做法,实现了分阶段、分模块的多次考核方式,有效地督促了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减轻学生期末一次性考试负担,提高了考试效率和教师的阅卷效率。
3改革效果分析
经过多年的不断创新,该高校不断扩展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学习方式、考试形式等呈现多元化、立体式的教学格局,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最大可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改革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支撑,引导学生自主去建构知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师的信息,被动地去完成教师的任务走进了主动去探究和主动去发现问题的领域,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内容体系完整,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基本设施完善,教学特色鲜明,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实用性、针对性、整体性更加突出,最终达到课程目标与医学技术发展相符合,教学内容与岗位知识、技能、素质需求相符合的要求。促进了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和计算机意识的增强,学生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主动利用Internet网络获取新知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了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有的学生建了自己或班级的网站,有些学生的作品还在各种比赛中获了奖,展示了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4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以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面对新时期的新要求,医学高校要科学合理的培养大学生的IT知识结构,使医药院校学生能够适应其专业工作中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本专业数字化技术的要求,为将来从事数字化医院与数字化诊疗技术的应用打下坚识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田,王开发,肖嵛.模块化PBL教学法在医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08:1060-1062.
[2]雷国华.高等教育发展和新医改背景下推进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07:91-93.
篇3
[关键词]遗传学实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通过遗传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遗传学试验技术,学会分析遗传学试验结果、验证遗传学的基本规律,从而加深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现在遗传学实验课课时较少,但对教学的要求却进一步提高,这大大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此情况下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遗传学任课教师付出更多努力。本团队有着多年从事遗传学及遗传学实验教学的经验,现根据实际教学经验谈几点心得体会。
1如何面对课时少和实验条件有限的问题
1.1正确面对存在的实验课时少的问题
实验课时少是现在遗传学实验课授课存在的问题之一[2],想在有限的两节课内完成一个实验的全部流程并达到理想效果非常困难。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往往自己提前做好了实验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做好预实验。在正式上课时对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进行详细的讲解,并示范操作步骤,生怕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实验。他们基本不用主动思考,只要按照步骤重复操作即可顺利完成实验。因此,学生不能全程参与每一个实验的全部过程[3]。另外这样就给学生造成实验并不难的假象,体会不到科研过程的艰辛和科研成果来之不易。同时使他们养成了不主动思考而对老师过分依赖的坏习惯。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课的准备和预实验过程去的方法。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配置试剂,锻炼他们的配制试剂的基本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商讨并确定试剂配制的方案;对于每个实验可以让部分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验准备和预实验过程,可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摸索取得较好实验效果的各种条件,让他们体会科研的氛围。无论预实验结果怎样,都让他们总结出已掌握知识点和存在的问题。老师将在上课时间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这样既可以节省上课时间,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而言,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可以体会到筹备实验的辛苦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艰辛,从而愈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动手机会,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做好实验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1.2努力协调现有资源,降低实验条件限制的影响
有时单独一个遗传学教学实验室的条件不具备我们所有实验项目所需的全部仪器,有些大型仪器是全学院共享的。如果这样的话,可以与其他教师提前协商好,充分利用全部的相关仪器,最大限度的为遗传学实验教学服务。另外,可以利用学院的开放实验室和大学创业平台以及校内的教学实验基地等为该实验课程的教学服务。如果有教师的科研课题与实验课教学相关,也可以将实验课教学同教师的科研结合起来,更好的为遗传学实验教学服务。
2合理安排教学实验内容
2.1精选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应用性
对于遗传学实验课程可选择的实验项目有很多,我们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和本单位现有的条件,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实验项目的实际应用性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大胆剔除陈旧的内容,增加新的比较前沿的实验项目,比如,基因组DNA提取实验,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实验项目,学生对基因组DNA本身非常好奇,对自己亲自提取出动植物的基因组DNA非常期待,因此对这一实验项目非常感兴趣;在做实验的整个过程中都非常认真仔细。另外,基因组DNA的提取也是现代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工作,高质量的DNA对于分子标记等的进一步研究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4],因此在遗传学实验课中开设此项目,可以为学生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开展类似的实验项目,既使学生体会到生命微观世界的奇妙之处,又认识到遗传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2提高探究性实验的比例
传统的遗传学实验,实验内容相对孤立,往往以一个单一实验为单元,实验方案和方法一般是教师和教材所讲解和设计的,实验结果常常是验证性的。这是一种按部就班、拿来主义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自己设计和创新的机会很少[5]。肖建国等人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合称为探究性实验,提高探究性实验的比例,也是现在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之一[6]。如何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认为要以科研的思维来进行学生的实验课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巧妙安排,多数技能训练型实验或验证性实验都可以转化为探究型实验。比如前面提到的基因组DNA提取的实验,如果教师将摸索好的条件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按部就班的依照步骤完成,那么这实验就可以叫做验证性实验,但如果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查询DNA提取的各种方法,对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并比较分析各自结果,总结归纳出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的样品,那么这个实验就成了探究性实验。所以,可以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合理的设计调整所开设的实验项目教授方式,提高实验课教学项目中探究性实验的比例[7]。
2.3提高实验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在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各项目间没有一定的连贯性,这样所做的每个实验有不同的内容,各部分内容都不能得到深入的实践训练。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实验间的巧妙安排,上一个实验的结果可以作为下一个实验的材料,以加强实验间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如此就可以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内容前后脱节的状况。比如,在基因组DNA的提取实验中,如果将DNA提取实验中由不同方法提取出得到的DNA,用分光光度法来检测其浓度并与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来检测DNA的完整性实验结合在一起,这个实验将成为一个系统性和连续性比较好的实验项目。再如“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实验后接着进行“核型分析”的实验,使学生明白制备染色体后可以进一步进行核型分析。通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非常容易理解各实验目的和意义。而且学生在前面掌握到的实验技能也会在后续的实验操作中得到不断强化,使学生对相关实验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
2.4与其他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衔接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会用到前面实验课程学习到的实验方法,同时,又会为后面的实验课程打基础。因此,学生对某一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而且会给学生对生命科学知识的认知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与其他课程进行很好的衔接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前面学习过的实验技术进行简单复习,而对新接触到的实验技术,要进行仔细讲解,并加强训练,让学生切实掌握,以期为后续的课程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采用多种形式实施教学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8]。用图像代替文字,学生看图学习,既形象又直观,还能留出空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运用流程图或表格使繁杂的操作步骤变得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进行动手操作[9]。在实验课中我们也可以将图片、动画等运用到实验课的讲授中去。这样可以把枯燥抽象的实验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易懂。
4灵活解决实验教学过程学生出现的细节问题
注意课堂上小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果蝇的饲养、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实验中,细心的同学就发现了不同雄性果蝇个体之间的性梳存在梳齿数目不同的现象。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性状都是由相关的基因决定,同时又由后天外界环境影响所致。另外,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原因探索,来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和探索精神。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有些同学善于思考,能想出一些好的点子改进实验过程中的小细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等差异性分组,让小组同学之间进行相互帮带。教师同时加强督促,使他们跟上大多数同学的步伐。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实验操作失败,可提供相应的实验条件允许他们在合适的课余时间重做。这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培养他们不怕吃苦,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在进行实验报告的评阅时发现,其实验报告内容大多类似,都是沿着老师所讲授的思路进行,没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加强对自己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鼓励学生在实验报告中要突出自己见解、认识,讨论并分析在自己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各细节的设计的优缺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实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今后又将如何改进。另外,可以提倡改变学生实验报告形式的单一性,可以将实验结果经团队讨论完毕后统一汇报,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以PPT的形式或小论文形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和综合素质,又为学生将来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5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验教学的全部过程,切实做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改变学生只在课堂上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进行基本操作训练的现状,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课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即从实验课的准备工作到实验结束后整理用品的全部过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又可以使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艰辛,更加端正学习态度。另外,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课的考核中来,实验课成绩可以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实验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实验结果、实验报告或实验研究论文等来确定。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让他们对自己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他评,让他们明了自己成绩的来源影响因素,找出差距,确定努力方向。发现在学生自我评价环节和他人评价中,可激发学生在实验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出实验教学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平台。
6结语
在遗传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探索,努力使遗传学实验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拓宽思路,发挥才智,设计出更多、更好的遗传学探究性实验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将遗传学实验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另一平台。
[参考文献]
[1]张羽.生物教育专业遗传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遗传,2008,30(2):246-250.
[2]汤志宏,郑小东,王祥红,等.遗传学实验课程成绩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分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5):94-96.
[3]姬俊华,翟智卫.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22(2):90-92.
[4]黄晓丹,张云贵,应铁进.高质量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2):311-314.
[5]魏淑红.生物技术专业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4):114-139.
[6]肖建富,吴建国,石春海.遗传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思考及实践[J].遗传,2009,31(7):763-768.
[7]林小虎,张卫国,杨立铭,等.农业院校遗传学实验教学体系优化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250-1253.
[8]余果宇,冯维杨,李树德.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36-138.
篇4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学习积极性提高方法
一、引言
伴随着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酒店企业对年轻的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部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缺少对专业知识的研究,缺乏实践操作能力,高校难以为企业提供优质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酒店管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薄弱,缺乏学习积极性,一些大学生受初高中“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习惯由教师主导引领学生学习的模式。大学学习具有极强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但是一些学生的思想难以转变,导致一些学生占据主导地位开始学习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出现迷茫、不知所措、对学习不重视的现象,不能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学习。分析影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造成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原因
(一)教学条件落后
目前一些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条件落后,相关实训室不够完善,需要的设备不够齐全,缺乏现代化设施设备。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缺少对实际操作流程的掌握,只是大致了解一些理论知识。模拟客房实训室、模拟中、西餐厅实训室等室内环境简陋且面积小、设备陈旧,缺少必备器具、操作软件,没有根据行业规范进行更新,甚至一些系统已经落后于酒店现有的应用。一些高校在实训室中只有简单的餐具或床单、枕套,难以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学生不能真切体会到酒店行业的服务操作,无形中延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入职后的适应期。
(二)教材内容不合理
教材是高校学生在学习中最基础的学习工具,但部分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使用的教材存在问题。酒店管理专业讲究培养应用型人才,在酒店管理专业使用的教材中几乎寻找不到“应用”的影子。使用的教材难以锻炼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仅仅用理论知识和枯燥的讲解让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已经难上加难,更不用说让学生完全掌握酒店技能。同时,一些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没有突出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很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发现自己明明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却有一些教材用的不是本专业的教材而是旅游管理的教材。
(三)课程体系规划不合理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对于应用型极强的酒店管理专业来说显然是不具科学性及合理性的。在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涉及服务技能操作的课程内容少之又少,大学四年时间中85%的时间用来在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只有15%的时间留给学生在实训室、酒店企业中进行操作,缺少锻炼学生操作技能的机会,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短短六个月的实习时间,学生体会不到酒店行业的专业性,培养出的学生难以满足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实际上,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专业、全面、科学地掌握这门课程,但目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部分课程出现内容重复现象。课程设置缺少对学生技能素质、服务礼仪、职业素养的培养,局限于对于理论知识把握的追求。课程安排缺少学生的参与,学生被动参与课堂,很难提高积极性。
(四)忽视科研平台、实训基地的建设
物质条件是取得科研成果的前提。虽然在“双创”背景下,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科研创新的重要性,也开始鼓励高校师生进行科研创新,但是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科研团队力量较弱,高水平人才不多,科研创新成果较少,酒店管理专业的科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次,高校对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不够重视,科研创新需要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缺少科研所需图书资料、科研场地等,高校学生无法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科研活动,导致受“应试教育”模式影响的学生还没有树立创新意识,在科研方面积极性不高,学生缺少主动性。同时,学院举办的科研活动少,只停留在学术讲座、交流会层面,难以让学生在科研项目、科研活动中丰富专业知识,促进专业技能掌握,提高学习积极性。另外,现阶段校企合作关系脆弱。酒店行业面向高校招聘酒店实习生的目的是改变寒暑假旺季劳动力不足的现象,高校借此机会可以完成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安排。但当学生投身到酒店一线部门工作时,刚开始没有适应酒店行业的运作,在学校学习的服务技能不足以应对酒店真正的运营,时间紧、任务重、实习工资低等各种负面因素很容易导致对实习工作产生厌倦感。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学生没有提高专业技能,高校与酒店的合作关系也很容易破裂。
三、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
(一)改善教学条件
完善校内客房实训室、中、西餐实训室等配套设施设备,实时更新设备,跟随酒店行业的发展,建立起符合酒店实际工作环境的高标准模拟实训室,营造学生喜爱的实训环境。实训室内部可采用现代化设备、虚拟设备等让学生对服务技能操作产生学习兴趣,更真实体会到酒店客房、餐饮等部门的操作流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室定时对外开放,鼓励学生积极练习、更熟练地掌握各项服务技能,缩短入职后的适应期。
(二)合理挑选教材
教材内容要适合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需求,顺应当前酒店行业的发展,随着酒店行业管理标准的变化,可以在教材中做一些添加或修改。尤其注意教材中的案例选择是否符合专业性、实用性、新颖性,缺少新鲜度的教材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材中运用一个成功的案例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挑选教材时要突出专业特色,融合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可以将前台接待流程、快速铺床技巧等灵活添加到教材中,让学生在学到课程理论的同时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教材中要涉及大量的实践环节。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极强的专业服务技能,只靠理论知识的灌输是完全不够的,教材要充分体现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动手兴趣及创新意识,让理论教学落到实处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服务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优化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体系是提高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之后,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及行业需求,把握未来酒店行业发展趋势,设置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课程体系。高校应明确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目标和规划,重视课程设置的更新应与酒店的发展相一致。可聘请酒店企业的管理专家,从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出发,对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出意见,并直接参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与专业教学改革,使培养的学生更适合酒店企业的需求。高校不仅要开展酒店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开展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服务礼仪相关课程,让学生在习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素质,培养出专业强、素质高的应用型酒店行业人才。高校更应该注重实践课程的安排,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加强重视,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项目操作。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不仅能判断其掌握程度,还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加强科研平台、实训基地的建设
科研平台的建设可以推动人才的发展,促进高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首先要加强高校师生科研创新的意识,让学生对科研产生兴趣。其次要完善科研场地、基础设施、图书资料,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供师生开展科研;接着要开展丰富的科研项目活动,可以带领学生去酒店进行科研调查,也可以和酒店企业、研究所对接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而不仅限于在学院内开展研讨会、交流会等,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高校要完善科研制度建设,建立科研激励制度,为高校师生科研创新提供保障。大力发展科研平台,可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自我发展,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另外,高校要与企业加强协作,多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共同建立较稳定、规范的校外实习基地。应尽早让学生参与实习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酒店企业要努力培养学生,尽量为学生提供轮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校应安排指导老师负责学生实习的组织协调,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指导老师应多鼓励学生从容妥善地处理问题,让学生积极投身实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实践能力。
四、结语
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大学学习和教育过程中,尤其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中,是一项十分重要且系统性较强的工作。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兼具专业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在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时,不仅要从学生角度,更要从高校角度出发,改善教学条件,合理挑选教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推动校企合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主动学习能力,努力培养出优秀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实现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笔者从高校层面出发进行研究,但现阶段社会层面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可度等是否会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与改进。
参考文献:
[1]纪国明.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服务技能课程积极性的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2(09):135.
[2]刘曼.当前经济下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08):235-236.
[3]刘小燕.论高校教改形势下的酒店管理教师角色转换[J].中外企业家,2018(14):164.
篇5
一、调查方式和调查对象介绍
本文通过对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艺术设计系四个年级学生就业观念、意向以及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以分析。我学院艺术设计系共有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摄影4个专业,且均为普通本科三批艺术类招生专业。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0份,收回有效问卷158份。调查对象分别为我系大一至大四学生,其中大一人数占43.03%,大二和大三学生分别占4.43%和17.72%,大四应届毕业生人数比率为34.81%。其中女生人数占比64.56%,男生占比35.44%。
本次调研以自制问卷的形式通过电子问卷网站完成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就业困难以及希望学校在何方面提供就业指导等内容。意在了解我系学生对于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同时通过分析数据找出现阶段我系学生在求职和就业方面遇到的困难,总结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求职特点,增强学院在此类专业就业指导方面的针对性,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二、调查基本情况及结果分析
1.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意向
图1.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意向
由图1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了和专业比较对口的设计公司以及文化传媒企业,所占比例为50%和51.26%。希望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人数比率约为23.4%,而有意愿考取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员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4.56%和27.22%。
相比于稳定的中小学教师、公务员岗位,学生们还是更加偏向于与专业切实相关的社会单位就职,这与我系学生相对活泼不希望受约束的普遍个性有关系,设计类专业比较突出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学生的择业具有对口性高、专业指向性强的特点。在这一调查中,更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选择了自主创业的学生也占到了很大一部分比例,随着经济发展,就业形势不断变化,国家也出台很多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开拓更多个人职业发展途径。因此,近32%的创业选择比例大大证明了现阶段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强烈意愿。
2.就业地点的选择意向
图2.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地点选择意向
我学院位于天津市,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趋稳,很多利好政策非常吸引广大高校毕业生在这一区域择业。并且作为直辖市,文化经济的中心区域,有超过50%的同学选择在天津就职。由于诸多高级文化传媒企业落户北京,25%的同学选择到北京工作,认为可以提升个人职业能力的起评标准,但北京职场竞争相对激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高,这对于学生的择业还是有一定影响。周边省市的选择比例相对较少,而比较南方的生源也有少部分同学选择回乡就业。
由此可见,艺术设计类学生对就业地的选择还是以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以及沿海城市为主,相对比较集中。从各省市的生源来看,还是希望留在毕业地的学生占大部分。
3.艺术设计类学生对入职第一年的薪资期望
图3. 艺术设计类对入职第一年的薪资期望
调查发现,本专业大类的学生对入职第一年的初始薪资期待略偏高,选择3000-5000元的学生占50%,将近30%的学生选择2000-3000元。由于大部分学生选择的就业地点为京津两地,部分学生还要考虑生活成本,因此选择3000元以上第一年薪资的同学会受到这些原因影响。同时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费普遍在每年2万元左右,加上生活费、学习用品采购,四年平均需花费近10万元。在经过四年学习之后,学生会抱有希望尽快收回学习成本的想法,新入职或实习期的薪资期望会略有不切实际,这成为学生在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4.艺术设计类学生毕业后期望就职时间
图4. 艺术设计类学生毕业后期望就职时间
由图4可以看出,将近半数的学生是希望在毕业后立即有接收单位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更有26.48%的同学选择至少在毕业后半年内要找到工作。这一数据说明同学们的就业意愿还是相对比较积极的,"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在多年后为现阶段的学生敲响了警钟。多数同学希望能够在相应的时间完成相应的身份转换,缩短空窗期时间,为自己在未来职场的发展奠定基础。但仍有部分学生希望在毕业后给自己留有一段时间用来毕业旅行,寻找目标,确定方向等。
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对于学生来说依然是个很困难的选择。对于技术性占主导的专业来说,职业竞争激烈,淘汰机制残酷,如果没有非常扎实稳定的专业素质,那对学生来说择业的几率就会大打折扣,会以先就业为主。而仍有部分学生顾虑第一份工作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或者发展空间,对自身的未来职业规划造成局限。
5.影响就职的最主要因素
图5.艺术设计类学生认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
调查表明,学生认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中"实践和工作经验"这一选项占56.33%,"专业知识"占13.29%。由此可见学生认为仅在学校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实际职场的运用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技术性的专业来说,用人单位比较看重求职者的技术运用能力。在校成绩优秀并不一定等同于在职场上能有出色表现,现在用人单位在招聘启示上都会出现"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录用"的字样,这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择业考验。对此,校企合作机制的完善,社会实践的增加显得尤为重要。
除此之外沟通表达能力和社会关系这两方面分别占15.82%和7.59%,说明除了专业素养之外个人综合能力也很值得学生关注。学校知名度这一选项所占比例为3.16%,良好的学校声誉和社会评价也会提高学生就业的成功率。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来说英语能力和外形条件对就业来说影响并不明显。
6.学生认为可能会在求职中遇到的困扰
图6. 学生认为可能会在求职中遇到的困扰排序
表1. 学生认为可能会在求职中遇到的困扰排序
根据图6和表1的数据,学生认为自身缺乏的能力主要为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排在平均第三位的为对口专业选择范围狭窄。求职信息缺失、社会关系缺乏和政策解读不到位等因素排名中部,而职场的不公平竞争和其他因素在学生的心理影响因素的末位。
7.学生倾向如何在应聘过程中凸显自己
图7.学生倾向如何在应聘过程中凸显自己
从统计结果看,超过50%的同学都选择了突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特长,并且充分了解应聘单位。相比于突出个性和在面试过程言谈和面试仪表上更多的同学认为应聘工作还是凭实力比拼,希望能有相对公平透明的环境进行良性竞争。但是也比较明显的突出了学生在自身应聘规划中对于简历制作以及面试阶段的礼仪和举止方面不够重视,这会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错失掉部分求职机会。学院在相关的应聘技巧方面的培训应该加强,使学生端正态度,找到自身漏洞,提升求职成功率。
8.学生选择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图8.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54.4%的学生选择会通过招聘网站求职,希望有亲朋和教师介绍推荐就职的占47%和49%,而选择通过学院的就业指导网站和各类学院招聘会、宣讲会来得到招聘信息的同学只占到38.6%和43%。而距离我们生活越来越远的纸媒选中率仅达到18.35%
由此可见,学院在学生就业方面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仍距离学生需要有一定距离,亲朋和教师的一对一就业指导和推荐会让学生就业更有针对性,同时也有可能造成学生真实的就业意愿被强行改变,成为被动就业的现象。
9.学生期望得到学院的就业帮助
图9. 学生期望得到学院的就业帮助
由图9可见,学生仍然以相关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为主要诉求,可以明确的反映出现阶段我们既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应向应用型改革,并且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践育人机制,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践需求,并保证学生实践安全。由于学生的实习机会有待增加,所以他们对现阶段市场就业形势了解并不详尽,作为就业指导应引领学生完成符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注重学生的求职准备阶段技能培训。
随着国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和帮助,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加大对有创业意愿的同学扶持力度,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创业能力。
三、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看到,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意向相对单一,对自身能力认知还有待提高,择业的针对性和指向性较强。因此我们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需要积极引导,使他们端正就业心态,认清自身价值,提升就业择业的竞争力。
1.端正就业心态,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树立正确就业观。无法端正心态准备就业的大学生,大量的涌入社会,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就业难题和就业压力。因现实状况与心中期望的极大差距,导致了不少大学生心中落差太大,从而也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社会问题。
他们掌握的往往是书本知识,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能力欠缺,却也很难放下姿态,苦累的工作不做,工资低的工作不做,不体面的工作不做。因此要清楚的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工作,需要在工作得到什么,正确的评估自己的实力。
自我认知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程度。我们总觉得我们了解自己多过别人,因为自己是不会和自己说谎的。可是自我认知并不完全关乎诚实,它会受限于我们的视角,自我认知度的高低也会受到我们的欲望和目标影响。自我认知度高,你会更自信,会更有安全感,让你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好的规划。只有清晰自己,了解自己才能在职业选择上找到正确的方向,作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决定。
2.注重第二课堂建设,把握实习实践机会,提升自身竞争力。参加实践活动是认知社会角色,适应社会规范,提高服务社会技能,加速个人社会化进程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按照社会需要,完善自身知识能力结构,明确就业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和就业竞争力的现实要求。
学校应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相融合,通过项目教学、经验教学等模式,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注重趣味性和社会性相结合,提升学生投身实践活动的兴趣,以实践为导向,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
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移动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设计
1. 前言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综合计算机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英语课程,旨在帮助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高英语在计算机相关领域的运用能力,包括专业阅读、翻译、写作和口头交际等,为学生学习、理解和使用计算机技术提供便捷的途径,加深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理解。由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本身依赖英语,软件开发中的技术文档和资料大都也来自英文。从窗口菜单、各种操作系统的命令到未汉化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计算机教科书、参考书、说明书,或多或少都要使用英语。所以学生学好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课程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不断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使用移动设备(如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手机等),通过移动教学服务器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一种新型学习形式。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引入移动学习平台,能够使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此外,它使师生间的交流变得简单易行,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变得丰富,且允许学生自定学习步调。学生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突破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将课堂延伸到课下,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
2.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2.1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情况是(1)英语基础差,缺乏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只是依靠上课时间老师的讲解来完成专业英语的学习,但是,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是需要有语言环境并长期练习的,如果没有及时的课前课后预和复习,仅仅想靠上课时间就学好一门外语,那是远远不够的,更别说对要求更高的专业英浯的学习了。(2)从词汇方面来说,计算机专业英语有专业词汇多、术语多和缩写词多等特点,学生在学习时候不愿意去记;从句法方面来说,计算机专业英语有复杂长句多,被动语态多等一些特点,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3)学生基础素质参差不齐,授课时兼顾的是大部分学生,导致一些学生跟不上。(4)师生交流有限,缺乏互动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堂教学结合移动学习设计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2.2移动学习方式
目前学生虽然没有达到一人一台电脑,但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而且智能手机普及率很高。移动学习能使真正使学生随时随地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微课),根据人的生理特点,移动过程中注意力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因而移动课程呈现的是“碎片”形式的知识,而移动学习也提倡“享受教育片断”。由于移动学习课程内容短,可以以知识点为单位,集中解决某个问题。相对完整的小单元,分别定期推送。移动学习更能满足探究学习的需要,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且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的效率。移动学习更能适应学习资源的需求。现实环境中的教育资源相对分散,面对海量信息,学生自身搜索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有限,在移动学习环境里,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知识的呈现形式也比以往更加丰富有效。移动学习更能满足接受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需要。人接受知识的数量是有限的,在遇到问题时,马上进行接受学习的效果也比传统教育的效果好。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网络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进度等,可以完全按自助模式学习,可以更好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要,使其得到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3. 移动学习平台设计
3.1设计要点
通过研究学生的特征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确定相关的内容和评价活动,决定合适的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资源和交流工具,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视和评论。
在设计平台时,需注意:
(1) 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的内容要生动有趣,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不是很好,所以如果还是枯燥的记忆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对他们进行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树立自信心。
(2)确定学习目标。当学生进人网页时,要首先列出他们要学习哪些内容,应该达到什么水平,学完之后能够做什么,以让学生明确目标。
(3)促进学生唤起和利用以前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内容讲授的时候学生掌握,但是过了几天又忘记了,这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复习的结果,如果在学习新知识前,对以前的学习内容周期性进行复习,巩固学习成果。
(4)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比一个消极的学习者更容易整合新知识。但是,通过简单地利用网络,并不能促进主动学习发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干预,可以设计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结组参与;或者是在课堂上需要用到的内容,通过移动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先预习演练,在课堂上再进行抽查。
(5)测试和练习。通过在线测试,使学生知道自己达到什么水平,还有哪些地方不足,需要改进。通过练习巩固学习成果。通过指导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纠正。
(6) 学习内容信息量不宜过大。移动学习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比较零散,因此,在进行移动学习资源开发时也要遵循这一原则,设计的学习内容应该是信息量不大,并且各个内容片断联系要科学,能使学生在一个短的时间段内掌握内容片断且不会被与之联系的内容片断所干扰。
3.2移动学习平台开发
基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的基本思路.在大量实践基础上。从资源的角度设计了适合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移动学习平台.教学平台的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
3.2.1活动设计
除在课堂上的教学外,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在线资源学习,资源下载学习,资源上传,进行测试提交作业,讨论区讨论,提出问题等。练习和测验学生可以在课下进行,教师评阅后给出反馈和得分,教师评分之后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评价。
教师可以自主设计和管理课程,制作各种学习材料,设计学习活动、任务。包括任务目标,任务描述、相关资源、参考学习策略等。设计作业和考试题目。解答学生的问题,参与论坛讨论,与学生实现互动交流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移动学习平台不仅管理课程内容,同时也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让教师能更深入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现信息技术的过程性评价。
3.2.2评价设计
评价是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新的教学手段决定了评价要以新的观念和方法来迸行。在评价时,应重参与、重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平台可将评价活动渗透到教学过程的诸多方面.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自评和互评。
3.2.3学习模块设计
(1)单词模块
词汇是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的基础,如果词汇掌握得不好,要熟练地运用英语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教师由于受到授课时间,空间的限制,很难灵活地按照人的记忆规律来组织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即使有条件利用记忆规律来安排学习,但由于不少学生对单词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等多种原因,很少有学生能定期复习。所以在单词模块设计中充分考虑到遗忘规律所反应的规律,定期组织复习(次数先多后少,间隔时间先短后长。)强化记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通过周期性的以旧带新,联系学习,加深记忆。学生每天在学习新单词的同时,对前一天学习的所有单词进行强化学习,同时对7天内学习的内容进行随机复习,复习时间安捧在每天学习新单词之后的时间段。学习过程中,每隔半个月,安排学生对前一段时间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同时进行相关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记忆。根据问卷调查,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一天内支持移动学习5个单词。
(2)句子模块
计算机专业英语有复杂长居多,被动语态多等一些特点。需要有针对性进行一些训练.多看多读这些平时的积累很重要。,学生通过每天进行一次长难句的分析,并且进行语法的学习,像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3)资源模块
里面有听力和学习资源的网址,以及教师的课件、视频和电子书等。内容包括课程的学习,语法的学习,计算机相关内容的扩展等,用于学生扩展学习。
(4)检测模块
学习完毕之后,如果没有相应的检测机制,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学习后的小测,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也能够根据小测掌握自身情况,以便更好的进行学习。
(5)交流模块
在移动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参与专题讨论,也可以提出问题和进行师生、生生的交流。
(6)小篇幅的阅读模块
由于受到学习时间的限制,手机移动学习中英语阅读的篇幅不能过大,因此本文提倡小篇幅的阅读。阅读材料的单词数应保持在 300 左右。此外,小篇幅阅读的学习应当分主题进行,且内容要贴近生活。类似这样的分类能够使学生明晰学习内容的组织结构,且容易实现与现实生活的对接,真正将应用作为学习的一部分。
4. 移动学习内容示例
以《计算机专业英语》中的“计算机硬件”这节为例,该课程占4个学时,分2周讲完,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熟悉计算机结构与硬件的主要术语,熟悉计算机各部分的功能,掌握计算机专业词汇的构成方法。具备阅读和翻译与硬件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能够将已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沟通能力。
设计如下:
在第一次授课中,讲解课程内容,通过平台布置的作业考察学生移动学习情况,通过学生反馈已经了解到了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出现的问题,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第二次授课过程中,词汇构词法的讲授,语法分析,练习题的讲解。让同学分角色用英语表演选购电脑的过程。使学生能更牢固地记忆计算机中各个部件的名称以及用途,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课下同学经过网上评比,选出最优秀的小组演示。
5.效果分析
在测试效果的实验中有3个班级参与了移动学习,有3个班级没有参与移动学习,通过对3个班的126名同学的调查问卷,以及6个班256名的测试成绩的对比可以看到效果。表1通过调查问卷统计了该平台对学生学习的帮助程度。表2通过测试成绩对比了使用该平台和未使用该平台的学生情况。
表1 调查问卷
通过上表可以看到,大部分同学觉得移动学习有帮助,并且从测试的成绩也可以看出参与了移动学习的同学的测试成绩要比没有参加移动学习要高。
6. 结论
在传统教学的前提下,引入了移动教学平台的支持,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培养了学生的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如知识获取能力、协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评价能力、迁移能力等,进而学会应用这些能力。通过此平台师生、生生的交流增强了,也改变了传统由老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构建了“重参与、重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教学设计、教学管理都对教师提出了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熟练操作,还要充当辅导的角色,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平台进行学习。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移动学习平台将会发挥更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雷震东.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如何为专业服务[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4).
【2】 王阳.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资源开发初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 (2).
篇7
一、调查背景
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从80年代的一条“布街”起步,1992年市场正式冠名为“中国轻纺城”,2007年10月,商务部正式授权“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成为全国第一个纺织指数,成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成交额最高的纺织面料专业批发市场。中国轻纺城位于绍兴县城中心区域,距离萧山国际机场仅28km,距离宁波-舟山港106km,北距杭甬高速公路8km、杭甬运河2km,连接嘉绍跨江通道、萧甬铁路复线,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从全国第一家室内轻纺产品专业市场开始发展到亚洲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日客流量10万人次,经营纺织面料1万余种。产品远销187个国家和地区。纺织品市场12个,轻纺原料市场1个,纺机及轻工类市场5个,全球1/4的面料在此成交,全国近1/2的纺织企业与其建立了产销关系,市场成交额连续17年位居全国同类专业市场之首。
二、基本调查情况
调查目的与方式
本次调查于2013年七月下旬主要针对纺织贸易出口公司的生产规模、经营品种和销售渠道,对人员的需求及待遇情况进行实地走访,本报告主要根据观察法和访问法来分析和判断外贸公司的现状,意在为我们学习国际经贸专业的同学提供一些职业方向和针对性的建议。在走访的过程中,可见纺织贸易出口的市场是极大的,厂家及公司的竞争也很大。通过了解原料的加工,布料的生产、染色、印花…包装、出口。对老市场规模和店铺设计了解来判断新市场竞争力;对入驻商户的访问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以便新市场能最快被接受;通过对商户成分的分析和经营种类的了解有利于制定最佳的招商策略
公司外贸人员需求情况
业务员:有内业务员和外业务员,也就是接单员。内业务员:一般是和国内的人做生意,不需要英语基础很好的;而外业务员,就是说是出口公司(外贸公司)客人大多数是外国人,需要有熟练的外语和发英文邮件的能力。理单:事情就要多一点,需要和工厂联系,要排单,还需要核算单子的成本,所以也算是半个出纳。跟单员:当看到比如颜色不够深或者颜色不对,就会当场在染厂做处理,比如进缸再重新染一下等,因此跟单员基本上是在染厂,在装货前也需要检查货物的质量,将工厂里的布料重新松开,把不好的布或者有瑕疵的布剪掉。
出纳统计与会计:整理发票,计算公司内部的账。
单证员:业务助理说货物已经快做好的时候,单证员就开始定船,订舱,然后和业务助理送货/装货的具体时间,将集装箱从船公司拉出来 到包装厂来装货物。根据贸易合同办理出运手续(委托货运作进出口),同时保证货发出去,货款可以得到,同时提供目的港客人所出运的航次提单号,还有预计到港日期,以便目的港办理相关的手续,从出运货物到结汇完毕都是单证员要做的。
外贸(内外)业务员职责:1.开展外贸业务,拓展海外市场,开发、维护国外客户;2.负责国外客户的接待,订单的洽谈与制定;3.协调和管控订单进行中的相关问题,切实做好客户服务工作;要求:1.热爱公司和本职工作,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将客户要求与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2.英语四级以上,英语口语流利,能通过E-mail、电话或面对面与国外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三年以上外贸工作经验,熟悉面料知识及外贸订单操作流程。4.注重细节,乐于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起薪水平,2500-3000元 比例:15%。跟单员职责:1.根据公司要求对加工单位质量的跟进和管理;2.做好各项数据的统计,随时跟进和报告生产进度。要求:1.能独立操作订单从生产到出货为止的全流程理单;2.能判断工厂具体的工艺等技术问题;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诚实、守信、有责任心、能吃苦耐劳;5.能熟练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起薪水平2000-4000元,比例:7%。单证员职责:熟悉进出口流程,会操作TT,LC,DP单据,收汇申报,能熟练操作办公软件。要求:1.熟悉外贸单证操作流程,出口退税及相关知识,信用证及相关知识,熟悉报关及商检流程,懂船仓,订仓等业务;2.会基础的英文口头及书面表达技巧,熟练操作常用办公软件;3.工作细致、严谨,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起薪水平:2500-3000,比例:2%。业务助理职责:整理,安排订单,与客户联系及生产进度跟进,工作细心,吃苦耐劳,为人谨慎塌实,懂基础英语;要求:肯学又学的好,做事情清楚有条理,起薪水平2000—3000元,比例:3%。
文员职责:负责处理简单的日常办公事宜及面料检验工作,懂相关面料常识的可优先录取,要求:1.工作认真细心,有责任心与上进心,为人友善; 2有基本英语基础,能看懂简单英语;3. 试用期:3个月,如有类似工作经验者可以缩短到:1—2个月,年底奖金,考察期满提供五金保险,提升工资,起薪水平1500—3000元,比例:8%。会计职责:公司财务管理,要求:精通外贸财务知识,能熟练操作电脑,起薪水平2500—3500元,比例:3%。出纳统计职责:负责出纳本职工作,协助单证银行交单,要求:1.熟悉银行承兑汇票办理2.了解单证工作并能协助;3.能够灵活使用excel表格,会一点英语,起薪水平2000—3000元,比例:5%。理单职责:从下单到出货能独立完成工作,要求:沟通理解能力强,工作一定要细心,起薪水平2000—3000元,比例:4%。
三、小结与建议
国贸专业出来可以做外贸,但是不是外贸专业照样也可以做外贸,大家都可以从事这个行业,显得我们学国贸的就没什么地位了,更何况现在外贸也没有前几年那样景气。但是选择了国贸这个专业,好好努力也可以做的很有成就的,英语真的很重要,毕竟英语是国际语言,以后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有益无害,大学期间要用心学,特别是口语。
进入社会,适应一个新的岗位主要是结合了在大学里积累的优势,所以在大学四年我们要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不管专业是否自己喜欢,大学四年关键培养的是自学能力,有这个能力存在,即使专业不对口,也能尽快地学习和进入。大多数企业都希望招聘的员工踏实肯干,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社会对非常专业人员的需求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所学专业知识技能面过窄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如果不注意自修相关课程知识,将来只懂得、只能解决单一方面的问题,同样不是企业所期望的。或许很多刚刚进入企业的大学生都明显的感受到:企业强烈期望每一个员工都是超人――一个人可以兼任N个工作。当然,在大企业这种现象会少得多,然而,毕竟中小企业才是多数。
因此我建议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技能,更新就业观念。
1、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2、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和强硬的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欲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就需要我们在大学期间,拓宽、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将来总有用得到的时候。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自己主动去补充。大学是一个自由度相对较高的环境,成才与否关键在个人。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3、要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助很重要。4、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我们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
篇8
关键词: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
当今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高技能人才短缺是现在面临的紧迫问题。所以,实施一体化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时代与社会的需要。因此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在平面设计专业中开展一体化教学实践,笔者就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教法与心得与大家共同探讨,为培养出适应时展,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较高实践水平的技能人才而不断探索。
一、一体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需求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体系就是一体化教学体系。
二、平面设计专业示意图
平面设计专业就如同一棵大树一般,美术基础就像树根一般是树存活的根本;而设计基础就好比树干,它的作用是连接和传输;最枝繁叶茂的树冠就是平面设计的核心课程所在。
三、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融入一体化教学实践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平面设计专业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为重要。平面设计人才不应该只学会书上的理论知识而不懂实际设计制作,也不能只掌握后期制作而忽略理论知识对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所以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知识作支撑,用实际设计去验证理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如同我们人类要依靠两条腿配合行走一般。一条腿好比是理论,而另一条腿好比是实践,两条腿只有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走好路。例如:在平面设计专业的《包装设计》课程中,纸盒结构设计是比较困难的。包装纸盒成型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一件包装设计成品的最终效果。如果盒型制作不完善就无法加工成为一件合格的成品。如何使学生通过包装纸盒成型这一技术难关呢?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对包装纸盒结构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如各部分结构的名称、成型工艺、设计制作时的注意事项等)。对后期制作、工艺流程和安全知识学生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开始,以为只要稍作讲解就可以,但是没想到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在制作纸盒成品时,怎么也折叠不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纸盒。所以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讲解和现场演示制作。让学生清楚知道包装纸盒结构的位置、角度、尺寸、比例、裁切制作方法,让学生逐个对各个部位进行折叠实践操作,结合理论指导,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制作完成一件合格的包装纸盒成品。不难看出平面设计课程是门实用艺术,实践性较强,但理论仍然是基础,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设计创意的理论先于设计实践存在思想中,而后才能指导设计实践行为。
2.运用多媒体教学。平面设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便于实施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使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加容易,记忆也更牢固,同时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笔者所在的学校计算机机房装有多媒体教学设施,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将设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演示给学生们看,学生可以一边听教师讲授,同时使用计算机进行实际操作,实现学练结合。大大增强了学习效率,充分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加上与一体化教学的紧密结合,体现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重要性。由于采用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充分的学习自由,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运用直观教学法。一体化教学是最有效的直观教学,使学生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学用合一,实现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直观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由于平面设计专业的自身特点,要求设计者具备空间思维能力以及美学素养,所以需要在日常中对感性认识有一定的积累,教师应善于营造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创设情境学习。如在学校中开辟优秀的作品展示窗;开辟学习交流专栏;带学生到企业中去观摩。教师在学校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中新的设计成品作为实例进行教学引导;也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实践。直观教学应注意:一是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直观教学。二是,直观教学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要求适时恰当,例如在讲设计草图识图时,过早或过多出示直观成稿例图,不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要边讲边展示分步图,易于教学目的的到达。三是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数字化教学技术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平面设计专业一体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思维,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师都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和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设计基础课时可借助实物、图片、模型与多媒体教学进行具体形象地教学方法,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既符合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讲授每门核心专业课时,总是运用一些与课题有关的小故事轻松的将学生的思维引领到所要讲的课题上来。例如,包装设计导入第一课时,为引起学生们对包装课程的兴趣笔者借用了一个《买椟还珠》的故事:有一个楚国商人在郑国卖珍珠,郑国人因为非常喜欢盛放着珍珠精美的盒子,于是花重金买下了珍珠,而只留下了装饰精美的盒子却把珍珠归还给了楚国商人。学生们听的很认真,借此时机强调包装的作用,引出包装设计的概念。为了提高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对课程进行重新编排、整合,突出实用性。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加强内容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关联,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消除厌学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5.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技工院校的大部分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无美术基础、缺乏设计意识、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要将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才,技工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与能力:一是高尚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三是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包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研究创新的能力等。四是敏锐的时代意识,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
6.知识结构的创新。知识结构是指我们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的联系和结合,也就是一个人知识层面的构成情况。任何知识只有当它们处于一个相互联系之时,才能发挥其功能。随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就要求教师的知识体系进行不断地充实与更新,构建立体化的知识框架。才能在实际教学中突出一体化教学,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目前,平面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由于教材具有相对地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发展,且新的设计方法与风格的不断涌现。所以,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了解平面设计的最新动态,并且能在第一时间将这些新知识的讯息及时传递给学生们。那么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应注意给学生介绍国内外平面设计界的最新动态,使学生及时了解设计界的前沿信息,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指导作用。②应该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制度和市场需求,将新内容及时贯穿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③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在教案中及时补充专业的最新动态。
7.加强实训教学指导。职业教育包括了教育和技能两部分。职业教育的双重性决定了实训教学在教育中不容忽视,是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实训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在安排实习教学时,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巩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企业的需求来实施教学,既保证实训课题的顺利进行,又使学生了解到企业职工应具备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使学生适应今后在企业的工作,为学生将来顺利进入企业就职搭建平台。笔者学校为了跟踪反馈实训教学效果,创建专业实训微信交流平台。既实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指导教师能够及时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和要求,便于更好的帮助学生们解决一些实训中的困难和问题。所以从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企业要求等方面,都要求实训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校学习与实训工作岗位之间的零距离对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8.顶岗实习教学。顶岗实习教学可以让学生们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们的协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在企业环境里,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让他们获得在书本上不易了解和不易学到的实践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锻炼。
总之,在平面设计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构建技工院校教育的必经之路。一体化教学为今后的职业技能发展与提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太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篇9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
1前言
我国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多元化发展的转型期。与其他学科积极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相比,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相对缓慢。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艺术设计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动手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应增加大量的实践活动和教学内容,使教学实践活动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逐渐增加实践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比例,但教学内容和形式基本上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准确,学科的划分也不清楚,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课堂说教,和市场不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当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他们发现他们所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实用性。学生就业后,往往要花很长时间接受培训,才能从事实际工作,不能立刻适应社会需要。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注重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要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市场竞争。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如何改进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是我们需要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总结,各高校都认识到了实践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并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逐步提高了实践课程的比重,但各院校各有特点,情况不同,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本课题的主持人长期从事艺术设计的教学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管理经验,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反思,知道要真正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外,从根本上改变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针对当前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因此,这个课题打算以我们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为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描述了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的现状,总结其背后的因果关系。总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努力利用各种资源,有利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有利于培养艺术设计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解决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水平。
2国外研究现状
德国、美国和英国的大学艺术设计专业都注重通过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豪斯学院创建于德国,是世界上第一所致力于艺术设计教育的学校。它打破了传统旧式的艺术类教育框架,注重基础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以工业技术的要求为基础。根据现代艺术发展的实际需要,为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范友芳指出:“发达国家一些企业和学校的职业教育模式值得借鉴,这是社会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美国,学习、研究和生产相结合,许多优秀的设计公司或企业都是高校兼职教师,学生也通过各种专业的学习过程获得各种专业实践的机会。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和伦斯勒理工大学都是通过社会项目完成实践教学的。从上面可以发现国外大学的教学体系的共同特征,也就是说,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的是实践性。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3国内研究现状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我国许多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也对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高校逐渐认识到实践教学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重视和大胆改革,在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发现这方面的研究很多。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非常实用的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与市场紧密结合。艺术设计实践课教学区别于一般的理论教学的特点在于带有明显的教学目标的能力指向性,教学内容的鲜活性,教学方法的实效性,以及教学环节的幵放性和教学评价的综合性,注重亲自参与和体验,注重设计实践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内在关系。张荡指出“实践课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对不同能力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过程的实际性和综合的教学评价标准。注重深入社会,体验过程,培养创新能力,检验结果,理论课基本上是教学对学生进行的课堂教育,实践课则要求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是积极参与的开放式教育。”目前,中国的艺术设计专业一般两年基础知识的学习,两年的专业知识学习,最后一年是毕业设计,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方面,只注意到了形式上的艺术设计学习,忽略了多学科的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融合,特别是建筑学、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学科的交叉学习,导致与市场脱节。在实践教学实施中,学生在毕业前半年才参加社会实践,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够完全适应市场需求,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李章指出了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实践教学缺乏基本条件,二是实践教学内容不完善,三是实践教学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四是实践教学管理措施不到位。”郭立、苏广新认为“实践教学组织管理粗放;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结构和素质欠缺;学校实际资源相对匮乏,利用率不高。这就是我国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篇10
关键词:高等医学检验;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前言:根据教育部[2008]208号《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的指示精神,高等医学院校在以注重内涵和强化特色等基本原则下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和专业性发展等,进行全面的探索改革,突出强调内涵,以使得院校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专业性较强的,并且具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一、高等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
1、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健全质量监控体系
要想确保制定的教学计划落到实处,首先要确保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制度的完整性,还要能够不断地进行完善,并且有一定的执行力。高校应不断地规范教学流程管理工作,持续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对质量监控组织进行结构优化,建立更加完善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学校和学院之间形成一个二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此同时,依照学校和学院的具体方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制定质量监控的准绳以及教学评估检查等制度。除了按照以上各种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外,还应当不断地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推陈出新,还应当多多举办一些有利的活动,比如教师教学的经验研讨会、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会等,立足规范教学的理念,在教学方面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满足对教学质量、水平方面的要求。尤其要切合实际情况,对本专业一些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理论方面学习能力的方针策略进行修订。经常性地策划一些丰富多样的活动或者比赛,让学生能够在基本知识的支撑下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得学生不仅能够顺利毕业,而且成为专业性较强的创新型人才。
2、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合理有特色专业课程
制定出一套合理化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一些具有特色的课程,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一直以来都是高等医学特色专业培养的重中之重,而且极具困难,要想使得教学改革能够有所突破就必须攻克这个难点。在培养检验专业特色人才的过程中,要以增强能力、全面发展为基本培养目标,有效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与特色专业模块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涵盖人文社科类、学科基础类以及专业类等课程。特色专业课程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类课程:第一类,细胞形态实验课程,主要涵盖临床病理检查与排泄物等细胞检查等课程。第二类,仪器维护课程,主要涵盖医用物理学与医用电子学等课程。第三类,检验仪器课程和试剂营销课程模块,例如市场营销课程与人际交往课程等第四类,考验课程类,要有针对性的对英语、政治及相关专业进行教学。
二、针对学生特色专业方向进行分组培养特色人才
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宣传,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专业讲座以及到相应的岗位进行学习并参与实践,以达到让学生深刻认知检验特色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相应培养目标。根据检验特色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最大程度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性格特点,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依照个人意愿加入相应的特色专业方向兴趣小组。当然这种极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小组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例如:要想加入细胞形态小组就必须要心细,有耐心,而且能够有甘愿奉献的精神;检验仪器保养与维修小组要求必须要有一定的的计算机、数理方面的知识;高等医学检验技术自然也需要有一定的器材进行试验、检验等,要求学生要有耐心;如果想加入考驗小组,就要求本身具有理想远大,有持之以恒精神的学生报名参加。
三、高等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高等医科学校的学生需要在短短几年的有限时间将相关特色专业的课程的学习全部完成,时间紧任务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再使用以往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和学习,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积极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基本的理论基础侧重于使用性的要求,专业知识主要着重培养学生特色专业方向的技能。
2.有一部分本校学生的学习指导浇水综合方面的素质不够达标,甚至一些院校教师人数不够充足,而聘请的外来教师难以有效的进行管理。所以要对外校聘用的教师进行岗位培训,明确相应的责任和权利等,加强管理。对本校的指导教师加强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3.由于客观存在的因素,对于公开出版的,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极端匮乏,因此教师们可以根据平时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教材编写。
4.由于实训基地建设中所投入的具体费用不足的客观原因,实训的基地建设很难按时完成,另外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难度。为了使实训基地能够顺利建成,以及降低管理难度,定期开展评估工作与整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