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康复训练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心脑血管;早期康复训练;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心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而此病常见于老年人群中,例如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等,当疾病发生后则无法根治痊愈,往往采取控制方法,对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心脑血管疾病会对机体器官造成严重损伤,致使机能出现下降趋势,并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等。本研究对我院72例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54岁~81岁,平均年龄(62.1±5.7)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56岁~82岁,平均年龄(63.4±6.1)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定期巡视,并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以及心理护理,其主要内容如下。1.2.1心理护理心脑血管疾病为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其生理以及心理均受到沉重打击,从而无法配合医务人员的护理以及治疗,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以及沟通,以此来降低患者的压力,提升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依从性。除此之外,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对于固执以及好猜忌的患者来说,应选择迂回的方式实行护理。在他们心中通常对自身病情存在一定的判断标准,当结果出现偏差时,就会认为自身的病情较为严重,因此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其自身心理的意向数据,避免加大患者的心理负担。1.2.2康复训练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在急性期过后则可以实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护理人员应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训练项目以及训练进度,首先应从轻柔按摩以及被动运动开始,协助患者将其痉挛的肌肉放松,对其神经功能进行刺激,减少肌张力,加快患者肌力的恢复速度[2]。在对患者进行按摩的过程中,应以轻柔的动作进行,循序渐进,逐渐加大力度。早期康复训练还可以进行被动运动,例如在病床上进行举手以及伸腿等,但是在进行被动训练时不应加大力度。当身体机能有所恢复时,可以在护理人员或者家属的陪同下进行行走或者站立,通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之后,患者可以自行扶墙或者借助拐杖进行行走练习。
1.3评价方法[3]活动水平评测功能独立性评定(FIM):7分则为患者完全独立,6分则为患者存在独立条件,3~5分则为患者存在依赖,1~2分则为患者完全依赖。Barthel测定:内容包含运动、交流以及社会认勉,按照是否需要帮助以及程度分为0,5,10以及15等级,分数共100分。患者得分越高,其独立性越小。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治疗前FIM以及Barthel评分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的FIM与Barthel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2组患者治疗后的FIM以及Barthel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其FIM以及Barthel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情较为严重,而其康复需要漫长的过程,同时患者具有较为复杂的思想,在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及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4]。并向患者讲解治疗效果较为良好的病例,树立患者的自信心。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应盲目加大对患者的康复训练力度,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也是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措施,首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对胆固醇的摄入量进行相应的控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应多食用动物内脏以及脑髓等具有高胆固醇的食物。与此同时还应对脂肪的摄入进行控制,在进食的过程中应少食用含有猪油以及油脂等食物。应多食用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例如水果以及蔬菜等。并对患者食盐的摄入量进行控制,患者每日食用的食盐应不多于5g,而患有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压患者其每日盐的摄入量应为1~2g。本文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以及心理护理,患者的FIM以及Barthel评分明显好于单纯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康复训练以及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升其生存质量,使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及早康复。
参考文献
[1]王亚萍.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585.
[2]叶定凡,毛新花,桂光琼,等.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3,6(21):342-343.
[3]刘方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2(9):2472-2474.
篇2
【关键词】 老年患者;骨折;护理要点;康复训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504-02
老年群体因骨质疏松已经成为骨折易发群体,且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老年骨折愈合速度较慢,这样老年群体一旦发生骨折不仅会影响其活动,严重的甚至要长期卧床,影响其机体功能,此外,在康复过程中老年患者还会面临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基于此种现状,老年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与护理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一环。我院选取52例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就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康复与功能康复及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52例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23例,女性29例,年龄为62-89岁,平均年龄为(76.8±9.4)岁。52例骨折患者按骨折类型分为经颈型骨折18例,头颈型骨折患者15例,头下型骨折患者12例,基底型骨折患者7例。52例老年骨折患者有合并糖尿病患者16例,合并高血压患者2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例。
1.2 治疗方法 52例老年骨折患者中有9例采取保守治疗法,有28例进行螺纹钉及多根螺钉加入固定治疗,另有15例患者行股骨头与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52例患者住院时长为23d-46d,骨折术后均实施精心的护理与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且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较高。
1.3 康复训练内容 ①术前康复环节:术前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该类型骨折的老年患者进行术前康复训练能够切实提高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还影响到患者术后的功能康复情况。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康复训练包括日训练过程中每次训练患肢股四头肌各舒张与收缩30单元左右,且每天保证进行肌肉训练3-4次,且每次康复训练时长为30min左右;日训练还要进行患肢踝关节的背伸与跖屈锻炼,该项锻炼中要保证患者持续最大耐力[1]。这两种康复训练方式要按照医护人员叮嘱,在无疼痛的情况下进行,且训练的强度、时间、速度等根据患者情况调整[2]。②术后康复训练环节:该环节的康复训练一般在术后患者引流管拔出后进行,其康复训练方法仍采用术前康复训练方式,但是训练强度与训练量要在术后康复训练中逐步加大加强,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并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调整,切不可操之过急,引起副作用。术后康复训练环节还包括参照患者的手术方法,于术后7天左右时添加运用下肢功能康复器进行康复训练。在应用康复器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要将患者的患肢置于仪器上,保证位置准确,康复训练之初从康复器一档开始每天3次康复训练,每次持续2小时左右,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二到四档的训练,每次康复训练要保证患者无痛苦。此外,患者的患肢训练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抬肢练习,该训练能够保证患者的协同训练,增强患者全身的功能锻炼,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③出院后康复环节:老年骨折患者康复时间较长,出院后患者为保证肢体功能无障碍化仍要继续康复锻炼,出院前医护人员对患者讲解康复训练的方法与安全护理措施,并在患者出院一段时间后对患者进行康复回访。
2 护理要点
2.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可以通过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关注老年患者生理需求两方面[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方面,医护人员应该注重对待患者的态度,对待反应较慢的患者要注重放慢语速,保持耐心;老年患者常伴有心理重负,医护人员要常关怀患者,并在治疗的每一环节都保证患者的知情权,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要注重与患者进行情感沟通,了解患者的焦虑原因,并予以适当的心理指导,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医护人员还要关注患者的生理需求,并针对不同的患者予以个性化的关注与护理。对患者的生理关注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进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推进康复训练工作的进展。此外,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还要针对患者的接受能力、心理状况、疼痛敏感性及合并疾病病情等予以关怀。
2.2 专科护理 专科护理工作主要包括牵引护理、术后引流、感染预防等护理环节。其中牵引护理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皮牵引与骨牵引两方面护理,牵引护理应该进行位置控制,如患者牵引时肢体一般呈内旋位,肢体外展的角度要控制在20-30度,还要注意避免患者牵引绳的断裂与滑脱[4]。术后引流管的护理要保证负压、堵塞情况及引流液的颜色记录等护理环节。感染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骨牵引针眼感染的预防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保证针眼的清洁、干燥。
2.3 并发症护理 老年骨折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有压疮、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及深静脉栓塞等[5],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或按摩,并保证患者肌肤干爽;还要帮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并做好清洁;并进行静脉输液,或协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
2.4 功能锻炼 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还要进行骨折部位的功能恢复护理,该环节护理要叮嘱患者坚持康复训练,医护人员还要予以科学化的指导,以保证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参考文献
[1] 钟振美.3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及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0,13(1):118-120.
[2] 孙玲.中老年骨折护理的研究与总结[J].中外医疗,2011,30(25):127-128.
[3] 赵秀芝.老年骨折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0):128-129.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74;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92―02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是一项新的神经显微外科技术。其原理: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后根部分纤维,阻断引起痉挛r-环路,从而达到降低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和解除痉挛。我科自1995年11月至2005年用此法治疗21例脑瘫患儿。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大12岁,最小4岁。术前诊断均为痉挛性脑瘫,其中15例患儿能站立,人扶行走,6例患儿术前不能坐、站及爬行。经手术及康复训练,15例患儿治疗效果满意,能自行行走,6例患儿能坐稳。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配合医生给患儿做一些必需的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心、肺功能检查、智商测定、配血、备皮等。
2.1.2 手术前2~3d,要训练患儿在床上大小便,因为手术后要卧床3周。手术当天早晨须清洁灌肠1次,以延迟术后首次大便的时间。
2.1.3 术前康复训练,通过术前进行6套自理动作:左右翻身、直腿抬高、仰卧抬臀、俯卧挺腿、俯卧挺头、下蹲站立的训练,有助于患儿与家长强化康复训练意识,进入康复训练状态。也有助于患儿的一般情况及心肺功能,同时还有利于针对性地制订手术方案和术后康复训练计划。
2.2 术后护理
2.2.1 观察患儿呼吸情况 由于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气管可能受到损伤,易发生喉头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引起患儿呼吸困难或窒息。要严密观察患儿呼吸情况,患儿如果面色青紫、气促、烦躁不安,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2.2.2 保持负压引流的通畅 密切观察伤口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的变化。如引流液颜色变淡,说明有脑脊液渗漏,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2.3 定时翻身 术后患儿去枕平卧6h,可行第1次翻身,以后翻身1次/2h。以防压疮。翻身时要轴向翻身,切不可扭曲腰部。侧卧时。可用软枕垫于背部。
2.2.4 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术后数小时内。患儿的体温将会升高,持续3~5d。如果体温未超过39℃,一般属正常范围,如果超过39℃,应及时给予处理。
2.2.5 注意观察患儿下肢感觉和活动情况 由于手术中有误伤其他神经的可能,应注意观察患儿下肢活动情况。如果患儿双下肢不能活动,特别是足趾不能自主活动,提示有误伤神经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术后出现肢体伴有不同程度的麻木感,只要不是感觉丧失,这种麻木感是术后的正常过程,年龄大的患儿较多见,随着时间椎移,会逐渐消失。本组6例10~12岁患儿曾出现麻木感,以致家属有意见。经耐心解释,密切观察,3例2周、3例3周后恢复正常。
2.3 术后康复训练
一般康复训练,分为术后早期、中期和晚期3个阶段,各个阶段因患儿的体质、体能和恢复程度不一而训练内容不见相同。护士要通过语言交流,鼓励家长、患儿树立坚定信念,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康复的目的。
2.3.1 康复训练早期(术后3周内)。因为伤口软组织的愈合过程一般需要3周左右才能完成。在这段时间,患者需卧床。因此只能在床上做有关运动,以免负重而影响腰背部软组织的愈合。
①术后3d内,除定时翻身外,不宜进行较大动作的训练,可适当按摩双下肢。
②术后4~7d,患儿疼痛相对减轻,可由家长帮助活动患儿的髋、膝、踝关节。由于此时肌张力下降,痉挛已解除。家长在帮助活动各关节时应尽量恢复其功能位置。
⑧术后8~14d,伤口已拆线,疼痛也基本缓解。患儿进入术后恢复阶段。此期训练内容和强度包括:仰卧抬腿、曲腿、分腿、合腿、蹬腿、抱腿、侧卧抬腿、挺腿、仰卧抬臀、床上翻滚等动作,其中仰卧合腿内收是肌痉挛解除后锻炼肌力的主要方法。上述动作应每一动作逐一训练,重复数次由少到多,10~50次/d不等。
④术后15~20d,除重复第2周的动作外。还可以练习爬行,膝关节支撑体重,但仍不宜起床坐立。
2.3.2 康复训练中期(术后3~6周),患儿身体逐渐恢复,伤口愈合,可逐步加强训练。
①术后21~28d,患儿除继续重复2~3周的分解动作外,增加坐立、单腿跪立、坐位时伸腿3个动作,关键是练习膝关节伸直。
②术后28d至1个半月,可循环重复练习分解动作坐直跪行走。可下床活动及扶物练习上下楼梯。
2.3.3 远期训练(术后1个半月以后),此时可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针对下肢肌肉力量进行训练,还要家长掌握训练方法。
3 讨论
篇4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问题;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上述126例脑卒中患者中,其中脑梗死88例,高血压脑出血38例。上述病例全部经过CT或MRI扫描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96例中存在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
1.2 方法 通过临床观察、护士、患者、家属演示及访谈等了解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数,总结分析提出应对措施。
2 康复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护士方面因素
2.1.1 护士观念陈旧,知识贫乏,对康复工作重视不够
大多数护士未经过专科培训,对康复工作重视不够,康复训练知识缺乏。对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护理的重点还是停留在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等方面,而忽略了患者的预后,虽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肢体康复的最佳时机却贻误了[1]。
2.1.2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不到位
护士人员少,工作量大,忙于输液注射等工作。给患者做有效康复训练的时间很少。宣教指导不到位,督促不够,评价不及时。
2.2 患者方面原因
2.2.1 心理因素
患者对康复训练期望过高,急于求成;肢体关节僵硬挛缩,在训练过程中疼痛感觉不适或累不愿配合;忧郁、惰性、依赖等因素影响。
2.2.2 陪护因素
陪护更换勤,不固定;康复知识掌握不够好,训练做的不到位,次数少,达不到效果。对患者过于照顾,影响患者自主能力。
2.3 经济能力差、社会支持系统不够
大多数患者由于经济能力差,农合医保报销比例较少,在治疗康复过程中不得不中断。
出院后不能坚持治疗和锻炼,也没有较好的康复训练场所。
3 对策
3.1 护士方面因素
3.1.1 加强护士专科知识的培训,提高康复训练技能
我院针对专科护士缺、水平低先后派3名护士学习了专科训练知识,派1名医生1名护士学习了理疗技术。又对科室其余护士进行了院内专科知识培训,购置了康复训练器材,2台理疗机,成立了脑卒中单元。患者入院后由卒中单元小组会诊,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通过药物治疗、功能锻练、理疗、心理等疗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3.1.2 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对于有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24~72 h即可开始主动性和被动性康复治疗训练。特别是急性重症患者从发病开始就要注重肢体良肢位的摆放[2]。如护士应掌握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肢体的摆放方法;床上运动训练:教会患者Bobth握手,桥式运动,关节被动运动等。康复期:教会患者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练习等,结合理疗按摩技术。一年来,我科对上述126例患者有计划的进行康复护理,收到好的效果。
3.2 加强患者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突然出现肢体障碍,出现焦躁悲观情绪在所难免。护士应尽早给患者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关心尊重患者,鼓励患者克服困难,摆脱依赖心理,增强自我照顾能力。
3.3 加强患者及家属疾病知识的宣教及康复技能的指导
陪护对疾病认识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对陪护者进行有关疾病知识教育和康复指导,对患者的肢体恢复非常有利[3],告知陪护者应有耐心和信心,帮助患者完成康复训练。
3.4 鼓励家属、社会给予经济支持
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合理用药。鼓励参加农合、医保。做好出院康复指导,定期随访康复进展情况,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回归社会。
小结:通过上述126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早期有效的康复介入和正确的护理干预以及加强患者、家属、社会支持系统能显著改善患者瘫痪肢体的功能,提高患者自主能力,降低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霍春暖.华医脑卒中病人早期功能训练讲座.
篇5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2-0060-03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multiple forms of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stroke patients
WANG Liqun, LIU Zhangyin, PAN Gongyi, ZHANG Zhongying
(Jiangp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arrying on multiple forms of health education along with regula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Methods: Sixty-three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 observational group (32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31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with the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was given with multiple forms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uga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and the Barthel index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of the patients were assessed at 3 stages (on admission, 4 and 8 weeks after admission). Results: The scores of FMA, ADL and NIHS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P
KEY WORDS cerebral stroke; multiple forms; health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
?X卒中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70%~80%的幸存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1]。有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2-3]。如何使用有效的健康教育配合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率、降低致残率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多形式健康教育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为2015年1至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入院的脑卒中患者63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经颅脑CT或MRI确诊。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1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72.03±8.94)岁;脑出血1例,脑梗死30例;左侧偏瘫14例,右侧偏瘫17例。观察组3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72.60±10.93)岁;全部为脑梗死病例;左侧偏瘫14例,右侧偏瘫18例。两组病程、病变部位、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康复评定为Brunnstrom I~II期,1个月内未参加过其他临床研究。排除(1)纳入标准年龄段外的患者及妊娠、哺乳期的女性患者;(2)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不能按期随诊或因其他原因不能与研究者配合者;(4)意识不清、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异常、以及认知功能异常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 两组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训练方法
(1)常规治疗方法:脑梗塞患者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5]、脑出血患者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6]给予基础治疗。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凝集,调节血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改善循环和脑代谢,以及营养神经等。
(2)康复训练方法包:良姿位的摆放和牵张训练;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包括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以及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以不出现疼痛为原则;床边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及电动直立床站立训练。康复训练每日训练一次,每次20~30 min,10天为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
1.2.2 两组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告知脑卒中相关知识、治疗方法、饮食及预防措施。观察组则(1)普及式健康教育:在病房中设立健康教育栏目、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以及召开“公休座谈会”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2)针对式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情况单独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焦虑情绪患者可给予加强心理疏导、对卧床患者则可进一步普及有关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等预防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内容。(3)互动式健康教育: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情况与患者同时进行挤牙膏、穿衣服、床椅间的移动等日常生活动作,并让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强化健康教育内容。(4)扩展式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同时告知家属日常的预防措施、康复锻炼要点以及饮食用药指导。(5)讨论式健康教育:每月二次由责任护士、床位医生以及康复医师共同组成的健康教育团队,回答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内容涉及治疗、护理、康复、预防保健知识,共同探讨患者康复治疗情况。(6)回访式健康教育:出院后一个月内由责任护士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生活习惯以及家庭康复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观察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Barthel指数[8],神经功能缺损(NIHSS)[9]的差异,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入院4周、入院8周进行评估。
1.4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
2 结果
2.1 Barthel指数
治疗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均比入院时有明显提高(F=834.134,P
2.2 FMA评分
治疗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均比入院时有明显提高(F=811.424,P
2.3 NIHSS评分
治疗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比入院时减低(F=1183.011,P
3 讨论
3.1 开展多形式健康教育在康复训练中的作用与意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及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掌握疾病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系统教育活动[10]。如何使用有效的健康教育同步康复训练来降低致残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我们护理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的健康教育多以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进行口头宣教为主,而老年患者因年龄大记忆力差,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接受度较弱,从而导致较差的依从性,影响了肢体康复的效果。开展多形式健康教育,是在入院宣教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同情况,采用系统化、个性化、团队化、专业化的教育方式,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所致功能障碍及康复基础知识的知晓度和接受度。通过健康教育团队以及家属的参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能积极配合主动肢体康复和治疗,达到康复的目的。在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回访,继续了解患者的身心?羁黾敖】敌形?执行情况,使健康教育从病房延续至家庭,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质量。
3.2 开展多形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篇6
【摘 要】 目的 针对3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康复教育,为亚健康人群防病、治病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运动试验、运动训练和运动评估以及康复教育。结果 经过半个月的教育训练,半年的追踪随访,半年后3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均得到明显的纠正。结论 康复训练和康复教育防治亚健康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康复训练;康复教育
代谢综合征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土壤,也是我们在疗养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最大的一个疾病先兆群体。代谢综合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生活方式;代谢综合征康复的主要手段是改变生活方式,核心是运动康复。2005年以来,我们对入院疗养的3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系统有序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教育,并于半年后对所有受训练和教育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45~60岁。全部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腹围:男≥90cm,女≥85cm;②体重指数≥24kg/m2;③血压≥135/85mmHg;④血糖:空腹≥6.0mmol/L和(或)餐后2h ≥8.0mmol/L;
⑤血脂:胆固醇≥6.0mmol/L,甘油三酯≥1.6mmo/L。
1.2 结果
康复训练和康复教育半年随访,收缩压平均下降18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8mmHg,血糖平均下降1.5mmol/L,血脂胆固醇平均下降1.9mmol/L,甘油三酯平均下降0.72mmol/L,腹围平均减少7cm,体重指数平均下降1.87kg/m2,代谢紊乱7项指数均有明显改善。
2 康复训练
2.1 第一阶段(运动试验)
患者于康复训练开始前,先进行运动试验,以6分钟快速步行试验的方式进行。先按规定220-年龄计算出患者运动的最大心率,再乘以90%作为运动试验的亚极量目标心率。接上遥控监护仪,监护运动试验全程的心电图、心率和心律,全程试验共6分钟,试验停止后分析患者的心电情况和主观感受症状并作记录。
2.2 第二阶段(运动训练)
在运动试验的基础上开具运动处方,按每个个体最大心率的80%左右作为运动训练的靶心率,以此为运动强度,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的强化训练,每次训练均有康复护士在场,并备好急救器材药物。运动训练共计10~15天。
2.3 第三阶段(运动评估)
运动训练半个月后,由患者回家或单位自行运动锻练,要求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选择在下午或傍晚进行疾步走,至微微出汗,微微气喘,心率达本人80%的最大心率左右。半年后返院做运动评估,以运动平板试验观察患者在亚极量心率时的心电情况。并查血糖、血脂、测量体重指数和腹围以评定运动疗效。
3 运动教育
3.1 自我认知教育
由护士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小组式代谢综合征认知教育,从代谢综合征的概念、成因、危害、防治等方面对患者进行灌输,使他们了解代谢综合征对于产生心血管疾病的危机感和纠正代谢综合征的紧迫感。
3.2自我评估教育
由护士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式的代谢综合征判断标准教育。教给他们计算体重指数、测量腹围、血压和阅读血糖、血脂、血压、肥胖度结果的方法,使他们学会代谢综合征的自我评估和自我监测。
3.3生活方式教育
由护士采取集中或分散的方式对患者从饮食、运动、心理、吸烟、饮酒、应酬等诸方面详细讲解科学的生活方式。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帮助他们摒弃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合理膳食、坚持运动、平衡心理、戒烟限酒的良好行为习惯。
3.4出院指导
出院后建立随访档案,每月电话或返院追踪一次,主要是强化康复教育的三个“自我”和康复运动的三个坚持,并做随访记录。
3.5 康复疗效
经过康复教育和康复训练,半年后随访,康复前后的各项指标对比结果如下(表1)。
4 讨论
如何落实和实施干预与纠正代谢综合征的各项措施,是护理工作的一大课题。我们抓住代谢综合征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教育这两大环节,突出其中的“运动”和“生活方式”两大核心内容进行康复护理,有力地促进了各种干预措施的落实。
本组显示,经过半年系统有序的康复,30例代谢综合征的血压,血脂,血糖,体重指数,腹围等7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变,康复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代谢综合征是可以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强化运动的促进而逆转的,这不仅为日益庞大的亚健康人群防病治病提供了实践基础,而且也为健康人群防患于未然提供了值得推广的经验。
篇7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b)-110-02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约51%的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吞咽中枢位于双侧大脑皮层运动和运动前区,一侧受损后,另一侧可以代偿,这使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恢复成为可能。笔者2007年4月~2009年12月对30例脑卒中导致的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了以吞咽训练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脑卒中患者全部诊断明确,无明显口腔或咽部异常史,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其中,脑梗死3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脑出血19例,7例有肢体瘫痪,年龄为48~76岁,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2-3]。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并发症及吞咽障碍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吞咽障碍的评判标准
患者入院24 h内未进食水前由专人依据疗效评判标准[4]进行吞咽障碍评定。效果评判标准,基本痊愈≥9分;显效:提高6~8分;有效:提高3~5分;无效:1~2分。见表1。
1.3 训练方法
1.3.1 鼻饲者的护理
鼻饲量每次200~300 ml,每日5~6次,每次推注时间为15~20 min。鼻饲流质饮食多样化,鼻饲时尽量取30°~40°卧位,鼻饲后保持这种30~60 min,防止胃、食管反流,口腔护理每日2次,胃管7~14 d更换1次。
1.3.2 针刺治疗
针刺风府、人迎、百劳、廉泉穴位能够充脑益髓、通经活络、升窍启闭,从而改善吞咽功能。
1.3.3 心理护理
患者从发病到恢复大致要经历如下几个心理反应期,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心理预防措施。震惊期,允许其采用适当的发泄方式;否定期,注意维持患者适当的希望,不要急于揭穿其防御机制;抑郁反应期,个别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要加强防范措施,给患者以温暖;对抗独立期,鼓励其发挥独立的人格特征,克服依赖性;承认适应期,分析患者的优势和特长,寻找其广泛的支持资源。
1.3.4 摄食前的训练
1.3.4.1 局部肌肉运动控制训练颊部、喉部内收肌训练,让患者张口吸一大口空气后闭嘴,做反复鼓腮和吹气动作,增强颊肌收缩力;舌肌、咀嚼肌的主被动训练,患者不能主动伸舌时,可帮助其被动地进行舌的上、下、左、右、外伸及舔舐等动作;能自行伸舌的,可以让患者夸张的做下列动作:发笑、嗑齿、磨牙,同时可帮助其进行下颌的全方位运动。上述训练依据患者身体情况及兴趣,每天2~3次,每次15~30 min[4]。
1.3.4.2 吸吮训练和喉抬高训练将筷子或勺子等洗干净后,让患者吸吮,将患者的手指放在护士的甲状软骨上缘,感觉吞咽时喉部的运动形式,然后在自己身上体会,模仿吞咽动作。上述训练每天2~3次,每次15~30 min。只有这两个动作协调一致,才会产生吞咽动作。
1.3.4.3 咽部冷刺激咽部冷刺激可提高咽部反射敏感度,使吞咽功能得到强化。将长柄金属勺子置于冰水中10 s,取出后迅速放置于前咽门,诱发咽反射,引导患者吞咽。
1.3.4.4 屏气-发声训练如:吸气-屏住-张口发“a、k”音,吸气-屏住-撅嘴发“u、 ”音,吸气-屏住-收唇发“i、y”音等。每天2~3次,每次15~30 min。经过上述训练,达到安全吞咽标准的患者,可进行摄食训练。
1.3.5 摄食训练
1.3.5.1 选择只要病情许可,最好取坐位,头部前屈或身体倾向健侧45°;如不能坐起,可仰卧位将床头摇起30°,头部前屈[5]。
1.3.5.2 食物选择开始用营养米糊等流质饮食,可以良好耐受后,可增加食物难度,如肉泥、菜泥、果泥等,患者能安全吞咽后,再作进一步的调整,如面包等软饭,最后过渡到普通饮食。
1.3.5.3 环境选择要充分考虑患者5种基本的感觉系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除了食物的色香味之外,要营造出良好的就餐氛围,使患者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进食。
1.3.5.4 吞咽法的选择空吞咽与食物吞咽交替进行;侧方吞咽,可防止食物残留在一侧的梨状隐窝内;点头样吞咽,可防止误吸[6]。
1.4 统计推断方法
康复组和对照组的训练效果均采用计数资料表示,效果比较采用计数资料的统计推断方法:行×列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3~4周进行效果评判,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康复组经系统的评定及康复训练后康复疗效评定明显优于对照组。康复组30例患者康复总有效率为86.67%,有53%的患者基本痊愈。其中4例康复无效患者均为脑干病损引起的吞咽障碍,因患者机体状况较差,整体治疗效果欠佳,所以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对照组康复总有效率为67.86%,只有25%的患者基本痊愈。
本实验充分说明康复训练措施对吞咽障碍患者是非常有效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贾子善,张清丽.脑卒中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10(6):278.
[2]夏文广,郑婵娟,华强,等.吞咽障碍评价标准评定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12):817-818.
[3]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学杂志,1996,29(6):377-379.
[4]高丽萍,霍春暖,瓮长水,等.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44.
[5]张盘德,姚红,周慧嫦,等.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1):989-993.
篇8
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突然,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病死率极高的疾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偏瘫、失语、恢复期长、致残率高,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要了解和理解脑卒中在康复训练中患者的心理特点,如恐惧、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家庭和社会状况,做好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重新回归社会。
临床资料 脑卒中病人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40岁~80岁;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6〕,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脑梗死15例,脑出血20例;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左侧偏瘫23例,右侧偏瘫12例,伴失语1例;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的下降。经急性期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无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脑卒中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 评分>8分,病情稳定,病程<于3个月。本组脑卒中病人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病情稳定允许的(>24小时)情况下开始康复训练指导。
恢复期 由熟悉病人,掌握病人病前的适应能力、性格、人格,以便制订并实施心理护理。从生活上、精神上给病人安慰和帮助。任何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训练进步利于改善焦虑和忧郁;而心理上的支持与治疗脑卒中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康复训练中观察患者情绪表现,实施因人而异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给予各项治疗护理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接受治疗,主动与其交谈,询问生活情况、治疗效果、对康复是否充满希望等,并耐心倾听家属意见,详细了解、分析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行为去影响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并给予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发现有妄想、幻觉的患者及时向医师汇报,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有自杀倾向的重症患者,要检查患者有无收藏危险物品,加强巡视,做超前的心理护理,并告知家属,共同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告知病情能治愈,但需要很长时间,说明积极主动锻炼的重要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向患者指出存在的各种有利因素,使患者在信念上由绝望变为希望,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许多年轻患者的社会角色比较突出,既是家庭的支柱,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当他们受到疾病折磨时,会顾虑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负担、牵挂着老人赡养和子女的教育,又惦念着自身事业的进展和个人的成就,担心今后自己成为家庭的累赘,常为此焦虑不安。所以,应把患者的心理活动跟其家属交流,让家属以平和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患者,避免在患者面前流露对家庭所遇困难的无奈,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医疗费用的拮据,消除其焦虑情绪的诱因。。
脑血管病人由于肢体瘫痪失语、反应迟钝,心理失去了平衡,常表现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要根据不同病期病人的不同心理因人而施护,善于疏导,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完成每阶段的康复训练计划。尤其要注意进行各种功能训练时心理反应,如训练时摔倒、关节疼痛、卒中复发、尿路感染或家庭因素、经济因素等,均是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应引起护理人员注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工作中,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针对早期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心理疏导法,做病人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状况,尊重、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告知病人所有症状通过顽强锻炼,均可在1年~3年内逐步改善。请“老病人”给他们讲解恢复的过程,解开病人心中郁结,使病人摆脱烦恼,保持积极心态,要以宽宏、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不能以情乱气,不要过怒、过思,只有心平气和才利于疾病康复,积极因人制宜实施心理护理。使病人积极主动进行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提高病人的恢复质量。
在康复训练中对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对家属进行护理培训。脑卒中病人恢复期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易使病人及其家属失去信心。要向他们讲解康复训练中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更顺利的完成康复训练。
促进病人与病人的沟通,振奋患者精神 鼓励患者与病友接触交谈,请病友与患者交流经验,同时鼓励其他好转的病友现身说法,以振奋偏瘫患者的精神。
讨论 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浓厚的同情心和足够的耐心,争取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心理护理计划,发现各种阻碍训练的心理问题,及时调整心理护理理计划,并争取机会,尽早介入,取得较好的康复训练效果的。同时还要争取家庭和社会对患者心理和身体的支持,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 考 文 献
[1]谢财忠,陈光,杨芳,刘亚红.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缺血患者的经颅超声Doppler 和脑电图的影响 [期刊论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6).
篇9
【关键词】 脑瘫; 患儿; 康复; 护理
小儿脑瘫又称脑性瘫痪,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以癫痫、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或行为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1]。由于婴幼儿脑发育速度较快,脑神经和细胞可塑性较强,因此,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对改善脑瘫患儿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整理本科148例脑瘫患儿的临床病历,总结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措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本科2011年5月-2012年5月以小儿脑瘫入院治疗患儿的临床病历,经临床诊断,符合李树春[2]著《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本研究组共148例脑瘫患儿,其中男69例(46.62%),女79例(53.38%);年龄0.5~8.2岁,平均(3.35±0.76)岁;痉挛性46例,不随意运动型37例,肌张力低下型28例,共济失调型19例,强直型11例,混合型5例,震颤型2例;轻度智力障碍者62例,严重智力障碍者8例,智力正常者7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93例,早产儿29例,低体重产儿16例,不明原因患儿10例。
1.2 护理方法
1.2.1 药物护理 入院后,所有患儿完善相关检查,全面评估病情。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静脉滴注神经节苷脂、脑蛋白水解物等脑细胞活化剂,密切观察输液反应和临床疗效。
1.2.2 心理护理 无论脑瘫患儿还是患儿家属,在康复训练和护理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就脑瘫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康复、预后以及护理干预措施等情况告知家属,在稳定患儿家属情绪的同时,嘱咐家属参与到患儿的整个康复和护理过程中去,以期最大程度配合治疗,促进患儿早期康复。康复训练前,嘱咐家属对患儿进行一定程度的安抚,给予语言和非语言性质的鼓励。
1.2.3 饮食护理 根据患儿的性别、年龄、饮食习惯和病情需要制定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措施。婴儿期患儿建议母乳喂养,适当配合高配方奶粉和流质饮食喂养;1岁以上患儿根据需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类食物以及时补充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均衡营养,忌食皮蛋等损失脑部发育类食物。
1.2.4 语言康复护理 听觉障碍和运动障碍是造成脑瘫患儿交流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儿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是恢复患儿语言交际能力的关键:保持病房内环境安静,面对面指导患儿练习发音,及时纠正错误发音和词语理解能力,合理利用视觉刺激、听觉刺激和感觉刺激纠正发音,逐步从单音到复杂音,从单字到词语,甚至整个语句的练习。
1.2.5 康复护理 嘱咐患儿家属强化家庭护理理念和训练方式,培养患儿的自主生活能力。手足徐动型患儿的衣服宜适当宽大,选择布料宜柔软、舒适且对皮肤无刺激,预防衣物引起肌肉紧张等情况。痉挛性患儿宜俯卧位穿衣,或者趴在护理人员的腿上,使患儿双腿分开,屈曲膝关节握住患侧肘关节,拉直患儿手臂后慢慢穿衣等。年龄偏大的患儿要嘱咐家属教会患儿如厕和使用卫生纸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属要把握每日大小便的时间以配合康复治疗。
1.2.6 安全护理 由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患儿在康复训练或日常生活中极易受到头部、面部和四肢损伤,因此,护理人员加强患儿家属的安全指导尤为重要。病房内有棱角或者锋利的物品要远离患儿,保证患儿未能触及,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损伤的玩具,病房外活动时家属要倍加看护以防止机体损伤。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于兰梅著《小儿脑瘫的功能康复护理》中关于小儿脑瘫的描述制定疗效评价标准[3]:患儿肢体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智力发育等与同龄儿童没有明显差异者为治愈;患儿肢体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智力发育等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提高者为显效;患儿肢体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智力发育等与入院时比较稍微改善者为有效;患儿肢体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智力发育等与入院时比较未见任何变化者为无效。总有效率=100%×(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2 结果
经积极的治疗、康复和护理干预措施3个月后,本研究组148例脑瘫患儿,治愈26例(17.57%),显效45例(30.41%),有效61例(41.22%),无效16例(10.81%),总有效率为89.19%。
3 讨论
对于小儿脑瘫的治疗,目前医学界尚无特效药物或治疗措施。作为基础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疗效和改善预后,药物护理确保临床治疗的疗效,心理护理使家属和患儿最大程度地配合治疗,饮食护理保障了机体的营养供应,语言护理提高了患儿的语言沟通能力,康复护理提高了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安全护理保证了治疗和康复的安全性,经积极的治疗、康复和护理干预措施3个月后,本研究组148例脑瘫患儿康复和护理总有效率89.19%,明显优于孙艳丽的研究[4]。
总之,科学、系统的康复和护理措施能够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疗效,在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和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对于脑瘫患儿的康复和护理措施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 陈颖.脑瘫患儿的康复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4):81-82.
[2]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4.
[3] 于兰梅.小儿脑瘫的功能康复护理[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6:556-558.
篇10
[关键词] 电话随访;延续护理;前交叉韧带;关节镜;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7(c)-0192-04
Effect observation of telephone follow-up visits after arthroscopy
ZHANG Pei-xia SONG Yang HUANG Ming-guang CHEN Qiong-fang GUO Qiu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Shunde Distict of Fo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Foshan 528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by nurse′s telephone follow-up visits after surgeries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of knee combined with meniscus ramp injur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70 patients undergone surgeries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of knee combined with meniscus ramp injury by arthroscop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random.In control group,patients took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by themselves following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plan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fter being discharged.In observation group,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continuous nursing was carried out by nurse′s telephone follow-up visits.The activity function of knee joint and self-assessment of anxiety were evaluated 1,3,6,and 12 months after surgery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Lyrsholm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control group,with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Key words] Telephone follow-up visit;Continuing nursing;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rthroscope;Rehabilitation effect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之一[1],一旦出现损伤会直接影响膝关节功能。关节镜下重建ACL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具有切口小、创伤轻、手术操作简单、出血少的特点,患者住院时间短,但康复时间较长,一般达6~12个月,因此患者出院后坚持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关节镜治疗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术后患者出院后能坚持正确而有效的康复训练,成为患者术后康复的核心问题。延续护理服务是面向有医疗性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的医疗护理、康复促进、健康指导的服务,是住院护理服务的延伸[2]。电话回访是一种对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有效措施[3],可解决督导患者出院后坚持康复训练的问题。本院护士坚持对关节镜治疗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术后35例出院患者实施电话回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实施关节镜治疗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28例,女7例;平均年龄(30.25±7.5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例,高中17例,大学及以上16例;损伤原因:运动损伤15例,交通事故伤17例,其他3例。对照组男29例,女6例;平均年龄(28.65±8.2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例,高中19例,大学及以上13例;损伤原因:运动损伤16例,交通事故伤17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损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单侧;经核磁共振确诊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者;手术方法均在关节镜下采用美国Smith-nephew提供的ACL重建器械进行ACL重建者;手术时间均在受伤后3个月内者;出院后能够电话回访的患者。排除标准:不愿意参加本研究患者;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者;双侧;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由责任护士发放《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并进行讲解康复训练的目的和方法。在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内容掌握的程度,如未能掌握及时进行示范、教育和训练,必要时邀请家属一同学习。
1.3.1 观察组 成立电话回访小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膝关节专科护理小组的共同讨论,决定由3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骨科专科护士组成电话回访小组,成员学历均为专科以上,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及表达能力。随访时间设定于工作日下午15:00-17:00(以不影响患者休息为前提)进行。
成员培训。为使电话回访干预能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课题组自行设计《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电话回访操作规范》,反复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后确定并对成员集体培训。内容包括4个部分。第1部分:问候语、自我介绍、确认回访对象,经同意后进行回访主题内容交谈。第2部分:询问包括手术肢体感觉和活动及是否有肿胀情况;伤口及关节活动度;康复训练情况,按照康复计划进行训练的进度;对肢体康复情况的满意度;康复训练时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第3部分:支具的使用及辅助用具使用情况等。第4部分:提醒复诊时间。设置场景对话训练,提高成员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方法等。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实施电话回访。①出院前责任护士进行出院指导时,与患者核对有效的联系电话,登记至患者个人档案。②出院后48 h内由电话回访小组成员以电话实施首次回访,之后每2周回访1次,追踪和督促患者出院后坚持康复训练。③意外事件处理。如患者遇上问题可随时通过科内热线电话求助,小组成员及时给予专业指导和帮助,必要时帮助患者联系关节专科医生协助解决患者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训练方式,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醒患者术后1、3、6、12个月回院接受门诊随访和效果评价。
1.3.2 对照组 住院期间,按骨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出院后自行按照《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训练,并告知患者术后1、3、6、12个月回院接受门诊随访和效果评价。
1.4 观察指标
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4],总分为0~100分,包括疼痛、稳定、跛行、绞锁、支撑、肿胀、爬楼梯、下蹲8个方面。优:≥90分,良:80~89分,一般:70~79分,差: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该量表共20个项目[5],每项有4个等级,分值1~4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的比较(分,x±s)
2.2 两组患者SAS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SAS评分的比较(分,x±s)
3 讨论
3.1 电话回访实施延续护理对督导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术后对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肌力练习及正确调节支具的角度依从性要求较高,否则易出现关节过屈或过伸造成重建韧带松弛等并发症。不同时期指导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患者术后进行正确、持久、合理的康复训练,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6],然而康复训练时间一般需要6~12个月,原则是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7]。为保证患者术后家居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护士在患者术前开始介入落实康复训练方法指导和发放《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及时发现隐患与风险并予纠正,为术后坚持进行正确有效的康复训练提供保障。本研究中的关节镜治疗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过实施护士电话回访,分别在术后1、3、6、12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电话回访实施延续护理的意义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8]明确指出:鼓励医院实施对出院患者的回访和延续护理服务。相关文献报道[9-10],出院后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电话监控、热线咨询等,可有效降低其再入院率和死亡率,给患者带来积极的影响。家庭访视是被认为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延续护理方式,但出于安全及人员资源紧张的因素不得不放弃。张俊娥等[11]认为,电话随访是一种有效的延续护理方式。本研究中,在患者入院时及时建立个人档案,出院前由责任护士落实与患者核对有效的联系电话,登记至患者个人档案,以防止因电话号码错写、漏写、多写、字迹不清的情况影响电话回访的落实。本次研究患者较为年轻,善于使用网络和通讯工具,受伤前活动能力好,对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要求较高,希望能重返工作岗位及参加运动的心情比较迫切。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术后需要持续进行康复训练,时间一般需要6~12个月,而康复训练引起的疼痛和较长的康复期及术后短期失去劳动能力等易使患者产生负性心理,影响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医护人员不仅要为患者制订系统的康复计划,还要从主观上鼓励患者,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康复训练[12]。对术后给予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并辅助电话追踪管理是使膝关节获得良好恢复的重要手段[13-14]。通过电话回访,观察组患者可及时获得护士对其进行出院后全方位的管理,消除不良情绪,增强康复的信心和安全感,激发积极进行康复训练,调动其主动性,树立良好的康复观念。Wong等[15]研究认为,需对随访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系统教育、评估技巧、检测健康状况的变化及为患者制订恰当的疾病管理目标内容的培训,以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意识。护士执行电话回访前针对ACL损伤合并半月板ramp损伤术后康复训练计划和相关规范进行岗前培训。本研究中关节镜治疗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患者术后出院时,两组患者焦虑自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过实施电话回访,在术后1、3、6、12个月,两组患者焦虑自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护士电话回访实施延续护理,可使患者在不同康复时期获得专业的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强化健康观念,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改善患侧膝关节功能,减少患者负性心理,保证功能锻炼的有效性。电话随访是一种操作简单、实用且相对低价的方法[16]。护士电话回访实施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对促进术后患者康复带来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嗣菁.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32例围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74-1575.
[2] 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关于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Z].2012.
[3] 谢凤兰,成守珍,蔡卫,等.电话随访实施延续护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4):52-53.
[4] 辛雷,苏佳灿.膝关节功能评分:现状与展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1(39):7367-7370.
[5] 李华芳.精神药物临床研究常用量表[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63-64.
[6] 范会革,张艳芹.关节镜下N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J].护理学报,2011,18(2B):58-59.
[7] 李晓华.关节镜下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的康复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7):2709.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Z].北京:卫办医政[201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