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的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能源的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TU8;TU7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042-01
一、前言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引领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是欧美日这些国家,他们起步比我们要早很多,而且它们各有侧重。比如美国侧重解决石油依赖,保证石油安全,日本是既保证能源安全,又重视提高他们产业的竞争力。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欧洲更加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满足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要求已经成为欧洲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早期主要以生物质燃料、天然气以及氢燃料为主,本世纪初曾经提出到2020年23%的石油替代目标。近期,欧洲则对电动汽车给予高度关注。例如德国2009年下半年电动汽车计划,高度重视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发展,以纯电为重点,分别提出了2012年、2016年、2020年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目标。在技术路线的选择方面,欧洲、美国、日本有些类似的经历,在早期这些国家主要是替代燃料为主,譬如说欧洲发展生物质燃料,美国也曾经大力提倡发展生物质燃料替代燃油。但近期都转向电动汽车路线,尤其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把发展电动汽车,短期内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欧洲更加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满足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要求已经成为欧洲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早期主要以生物质燃料、天然气以及氢燃料为主,本世纪初曾经提出到2020年23%的石油替代目标。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要与能源结构调整相结合
新能源汽车的节能、二氧化碳减排效果不能仅从新能源汽车本身使用的环节来看,还得看上游能源的结构,也就是说要从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来考虑。我们也做过测算,分成几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来考虑,相对于传统的汽油车,在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下,纯电动汽车节能是有效果的,要好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但在减排方面,二氧化碳排放目前还略高于内燃机汽车。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在积极发展纯电动汽车?原因就是上游的能源结构趋势是可变的,比如我国就在逐步提高清洁能源、低碳能源的比重,核电、风能、太阳能、水电的比重越高,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排效果就会越好,即使依靠现在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如果未来采用IGCC、超超临界等发电技术之后,发电效率大概能够提高40%,下游用电来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它的减排效果就能好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
总结起来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的火力发电技术还在进步,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也在进一步改善,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一次能源向电能转换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也会逐步减少,这样,新能源汽车的减排效果会逐渐地体现出来。
针对节能减排效果来说,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着眼于长期应该将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无论是提升传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还是大规模普及混合动力汽车与其他类型的节能汽车,所能够带来的耗油和排放减少最终都将遇到瓶颈制约。因此从长远来看,纯电动汽车才是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纯电动汽车对于技术的要求也最高,普及起来比混合动力汽车困难得多,短期内尚不具备全面推广的条件。因此,至少在未来二三十年中,混合动力汽车仍将会是汽车工业走向低碳之路的重要过渡。
四、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取向
我国汽车产业确立了“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方向,重点突破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实现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近期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逐步提高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节能汽车,中度、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计划超过100万辆,但是占总体汽车保有量的比重还是小的。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市场保有量希望超过500万辆。
在发展方式上也存在不小的争论。我们是走自主创新的路线还是走国际合作的路线?是先要市场还是先要技术?如何给小型低速电动车进行定位?在山东一些地方,小型低速电动车已经发展起来,价格不算贵,3到6万元,用的是铅酸蓄电池,市场的接受度很高,买的人较多。但根据发改委的观点,第一,这肯定不算新能源汽车;第二,这用的是低技术,速度也低,达不到现在乘用车的速度。现在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价格太高没有生存能力,即使国家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发放补贴,但是买的人寥寥无几。
在政策支持上,我国主要是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的进行补贴,也选了很多试点城市,未来还是延续“三纵”“三横”路线,加大关键技术投入和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要建立基于燃料消耗量的奖惩机制,以前是对单车的,以后要针对生产企业,这对企业应该是个非常强的激励政策。
五、结束语
动汽车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废气排出比燃油汽车减少92%―98%。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通过建立跨部委发展协调机制,避免目前多头管理、整车、电池、能源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同时,明确电动汽车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配套细则,更好地引导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建立和完善电池研发、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理系统,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其运营;适当给予电动汽车租赁运营企业电池补贴,加速电动汽车的市场推广;建立报废电池管理系统,由国家提供补助电池回收费用,将整个运行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相信,采取了以上措施并且攻克了技术壁垒,解决了成本的问题,达到环境效益和电能效益的双赢,纯电动车在未来会成为新兴的独秀。
参考文献
[1]赵英.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及问题[J]. 中国科技投资, 2010,(05).
篇2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现状;问题;对策
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一)产品现状
近些年,在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在各类推广政策的支持中,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渐渐进入快车道,产销规模连年攀升。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450.3万辆和2459.7万辆,较上年增长3.3%和4.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340470辆和331092辆,较上年均增长3倍多,占全部汽车产销量的份额分别达1.4%和1.33%,较2014年的0.33%和0.32%有爆发式提升。其中纯电动汽车实现产销量254630辆和247480辆,同比均增长4倍以上,依然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达到85835辆和83610辆,较上年均增加近2倍(见表1)。
同时,产品结构方面,纯电动汽车一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军,占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均在60%以上,2012年更是占到89%。从车辆用途来看,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占比呈上升趋势,2015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占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的比例由60%提升至76%。乘用车占比的明显提升,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应用正逐步从公共服务领域向私人领域转变。
(二)技术创新现状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核心技术取得了较大突破。首先车型更丰富,整车领域出现了物流车、各种电动工具车等,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车速超过140km/h;其次一些关键指标如续航里程、加速性能、能耗水平等明显进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了近一倍,成本缩减一半;再次驱动电机产业化能力进一步增强,从单个电机向动力总成集成发展,其中芯片集成设计、电子系统集成技术都有新进展,六氟磷酸锂、湿法隔膜等技术壁垒较高的电池材料已基本实现国产化。但也应该看到,与国外相比我国还有较大差距。如特斯拉的续航里程已超300公里,宝马i3采用了全新的模块化设计和碳纤维以使车身更加轻量化,部分高端车型搭载的辅助驾驶系统已实现在高速路全自动无人驾驶;日本燃料电池技术更加成熟,丰田燃料电池汽车已实现量产;韩国电池巨头LG在南京投产的动力电池已将成本控制在1.3/Ah。
(三)出口现状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尚小,但是近年来呈加快之势,尤其以自主品牌为代表的新能源客车整车出口表现较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国内主要客车厂商如比亚迪、宇通、金龙、安凯、福田等持续加大新能源客车研发力度,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了批量出口,多次获得国际市场大订单。宇通、比亚迪等龙头企业更是将新能源客车打入了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如2015年8月比亚迪出口800台电动大巴到美国华盛顿州;10月,宇通凭其新能源客车优势成为法国客车产品主要供应商之一。在加快产品出口的同时,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厂商也加快了海外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了国际市场开拓。相对于国外新能源客车产品,我国新能源客车具有较好的技术和性价比优势,这也为我国新能源客车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市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在全国近百个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中,排名前五的城市推广量占据大幅比重。一线城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程度显著高于二、三、四线城市。造成此局面一方面缘于一线城市优惠的补贴政策及宽松的上牌条件;另外一线城市充电设施的配备、售后服务的提供更为完备。而二、三、四线城市居民所面对的空气污染尚不如一线城市那么严重,同时,价格方面相同配置的电动汽车明显高于燃油汽车,如果没有大幅补贴,消费者难以承受,加之充电桩问题和电动汽车自身的续航问题带来的不便,也很大程度阻碍这些地区电动汽车的推广。此外,北京、上海等城市对新能源汽车单独摇号或免牌照等政策,也对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起到明显促进作用。
(二) 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的问题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建成公用充电桩数目约4.9万个,车桩比近1:10,这一比例无法适应整车需求。此外,不少城市的公用充电桩建设没有统一规划,总体布局不合理,利用率低下。一边大量用户排队等充电,耗时耗力,一边部分充电桩长时间闲置无人问津现象时常发生。部分城市的充电桩设置较早,未能及时更新和维护,不少已成为摆设。而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充电设施的建设。如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税收优惠鼓励用户自建充电桩,建设一个家用充电桩最高可给予2000美元抵税优惠,商业用户投资建设大型公用充电设施的,最高可给予5万美元抵税优惠。此外,各地区还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额外的优惠政策。如加利福尼亚州,除国家补贴以外,家庭用户自费安装一个240伏壁挂式充电桩还可享受750美元的地方补助。日本则由专业充电服务公司承接安装、经营和维修相关业务。由三菱、丰田、日产及本田4家汽车厂商携手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共同开办了充电服务公司(NCS),其主营业务就是充电桩相关工作。截止2015年,NCS公司在全国设置的充电桩已逾4万个,多于普通加油站的数量(3.4万个)。德国强调要抓紧出台国际标准,促进电动汽车在世界范围内无障碍推广,并规划到2017年和2020年,国内的充电点总量将分别达到50万和90万个,联邦政府还为此提供3600万欧元扶持资金。德国能源和水经济协会认为1:1.5的车桩比是合适的。据其调查,德国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上与其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速度基本保持一致。
(三)核心技术创新不够的问题
除了整个产业的问题有待解决,具体到技术领域,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差距,特别是动力电池技术。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可以说谁掌握了电池,谁就引领着电动汽车的未来。目前,美国有多个动力电池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从材料及再生能源等不同领域展开研究。韩国、日本在动力电池的研究上也比我国超前。其次,我国电池系统在集成能力、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有明显的差距。正是这一技术上的欠缺导致我国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频频爆发,2015年几乎每月都出现过新能源汽车自燃或燃烧事故。所以我国迫切需要在动力电池的研发上加强基础创新。另外,在能耗水平、动力性能、加速时间、车辆操控的品质、舒适性等方面,国内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也存在不少差距。
(四) 产业集中度较低的问题
截止2015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近50万辆,领先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保有新能源汽车达500万辆,年产量达200万辆。但观察整个市场,产业热度虽然很好集中度却很低,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2011-2015年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公告目录数量分别为175款、272款、302款、614款和1858款,几乎每年都在以倍数递增。进入公告目录的产品虽多,车型也不少,但加总起来产量却仅有30多万辆,2014年甚至只有84900辆,对比之下,日产聆风累计销售20多万辆,特斯拉2015年全球销量也超过5万辆。如此低的产业集中度,一方面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压缩成本的难度。比如,每个车型的电池包不一样,针对各种车型,电池企业要开发众多产品,而且每个产品还不能形成规模。
(五) 政策扶持欠缺的问题
首先是激励政策缺乏顶层设计,不成体系,虽力度大却比较分散。比如,2016年上海新能源汽车相关补贴政策许久未出台,政策的空白导致许多新用户上不了牌照。又如,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骗补”事件也暴露出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激励政策上的漏洞。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有关激励政策在顶层设计及连贯性上有待改进。其次是消费政策不适应发展需求。如税收方面,目前我国汽车消费税存在“购买环节重、使用环节轻”、“小排量重、大排量轻”的现状,这不仅引导传统汽车消费结构倾向于大排量化、高使用率,更削弱了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固有的成本优势。以同款凯美瑞车型保有使用10年为例,在中国购买与使用环节的税收比约为2:1,而在美国该比例约为1:2,在日本则约为1:7。第三是使用政策方面。目前我国还未形成系统的有关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政策扶持体系。
三 、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集中资源实现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创新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实施绿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十三五”规划将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置于重要位置,提出推进交通运输业低碳发展,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升电动车产业化水平,这都要求我们联合优势力量,进一步推动各类企业、高校、科研单位构建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合作创新平台,集中发力共同攻克关键技术。一方面要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吸引更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为技术创新提供基础支持。另一方面,加大研发人才培养,制定更好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措施,促进相关企业共谋发展,形成产业聚集和内部良性竞争环境,促进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二)加快发展并合理规划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充电设施是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先行者”,充电方便与否直接决定了人们使用电动汽车的满意度,进而影响人们的购买决策。所以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应比电动汽车的发展适度提前,足够的基础设施是保证电动汽车正常运营,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必要条件。我国要合理规划和扶持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相关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为推广新能源汽车打好基础。明确地方政府、居民、开发商、物业和电网企业等相关各方权责利,帮助落实住宅区和机关单位、公共场所及社会停车场等配备充电设施的需求。
(三)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体系
每一个产业发展初期,都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在消费政策方面,建议在适度调整原有汽车税收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免新能源汽车相关税收,对燃油汽车可依据全程排放数据开征环境税;在使用方面,未来需在全社会形成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良好氛围并推出更多实质性鼓励政策,例如,在上牌、路权等方面给予新能源汽车更多优待,包括扩大政府采购数额,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车使用量,加强政府引导和示范,对电动汽车充电实行优惠电价等。此外,还需完善并落实各种扶持政策,破除地方保护,打击“骗补”行为,建立切实有效的投资回报体系,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建设、电池回收利用等相关服务领域。
篇3
>> 我国移动金融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 我国移动商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移动社交网络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方向研究 浅析我国移动数字图书馆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现状与发展策略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 我国监理企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定价策略在我国服装业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青年旅馆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我国新能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移动阅读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我国移动金融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研究 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与分析 浅析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问题 对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浅析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移动图书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04-30.
[3]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EB/OL].,2016-04-28.
[8]杨扬.2013年湖北居民阅读指数报告出炉[EB/OL].,2016-05-26.
[10]中国新闻网.当当2014中国图书消费报告:全国阅读两极分化[EB/OL].,2016-05-26.
篇4
摘 要: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新特点,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从技术研发、财政金融和市场需求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从而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广应用,提高技术水平,促进我国新能源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政策建议
1 引言
新能源汽车因切合环保节能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并作为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1]。2016年6月全球范围内的电动汽车(含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销量为67075辆,同比增幅达57%;全球上半年累计销量为30.68万辆,同比大幅增长49%。其中,中国以122678辆的销量高居榜首,其次是美国,销量为66057辆。2016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30.2万辆和销售2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和100.6%。纯电动汽车产销22.9万辆和21.6万辆,同比增长118.1%和128.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为7.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7%和47.2%。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研发的支撑,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更离不开市场需求的导引。
2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自2014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爆发式增长,呈现出多样化的新特点。
2.1 智能化与互联网+
计算机智能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的推出。上汽荣威和阿里联手打造了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ERX5,配备了阿里的YunOS操作系统,基于支付宝、淘宝等大数据的读取,带给车主互联智能新体验。北汽新能源EU260与乐视共同开发的i-Link车联网系统,可便捷查询充电桩,方便用户出行充电。
2.2 能量来源多元化
东风风神--A60EV和长安纯电动汽车应用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东风E30搭载磷酸铁锂电池;上汽大通--V80采用氢燃料电池+永磁同步电机供电;甲醇车环保节能,但由于甲醇的腐蚀性强,目前只在小范围进行试点应用。
2.3 a品应用范围扩大化
新能源汽车除了在纯电动公交、出租等领域应用外,从公共领域向货运物流和旅游客运方向拓展。物流方面以长安睿行EM80系为主要代表,其纯电动物流车配备安全自动保护及自我诊断功能,支持直流快冲、交流慢充和家用充电三种充电模式。作为FE2015-2016赛季的纯电动赛车DSV-01,最快速度达250km/h,百公里加速在4秒以内,显示出新能源汽车在动力、速度上的惊人表现。新能源汽车在“最后一公里”微循环公交线路也得到了应用。福田汽车的6.5米纯电动巴士,是国内首创开发的社区“微循环”公交车,主要用于城市街区或社区之间的支线狭窄道路,可实现地铁与社区、干线交通与社区之间的无缝对接,是理想的“最后一公里”工具。
2.4 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技术取得新的突破,使得电池能量容量显著提升,大大提高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长城C30纯电动续航里程200公里,北汽EU260为260公里,DENZA腾势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长达300公里。此外,快充技术安全应用已有案例,如北汽新能源-EU260在30分钟内可补充80%的电量。
3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以及当前的技术水平,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展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主要有以下方面:
3.1 电动化
政府明确了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2]。纯电动汽车除了在商用车上得到应用以外,已在公交领域得到了实际应用,接下来将在公交领域得到规模应用,并在私家车领域继续示范应用,下一步将在城市配送、短途旅游大巴领域进行试点应用。
3.2 轻量化
当前,碳纤维车身与铝镁合金已经在汽车上得到应用。近期重点发展超高强度钢和先进高强度钢技术,实现高强钢在汽车应用比例达到50%以上;中期重点发展第三代汽车钢和铝合金技术,实现铝合金覆盖件和铝合金零部件的批量生产和产业化应用;远期重点发展镁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混合车身及碳纤维零部件的大范围应用。
3.3 快充式
充电快慢影响电动车使用者出行的规律。常规充电采用随车配备的便携式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可使用家用电源或专用的充电桩电源,充电电流较小,充电时间长。采用快充模式,实现安全与快速充电相平衡将是汽车充电方式的发展趋势。
3.4 续驶里程更长
续驶里程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发展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有利于延长续驶里程,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电动车续驶里程将更长,电池安全性、耐久性技术将迎来新的突破。
3.5 氢能源的应用
推广氢能汽车需要解决三个技术问题:大量制取廉价氢气的方法,传统的电解方法价格昂贵,且耗费其他资源,无法推广;氢气的安全储运问题;汽车所需的高性能、廉价的氢供给系统。随着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可以为氢能汽车开辟全新的途径。科学家最新研制的高效率氢燃料电池,减小了氢气损失和热量散失。我国已成功开发出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性能样车。
3.6 智能化
以电动汽车为储能终端的互联网、汽车物联网、信息互联网将会相互融合,车辆配套设施智能化技术将在新能源汽车上得到进一步应用。无线充电将对传统充电方式进行革新,其建设成本低,不受场地限制,辐射小,即停即充,无需人工拔插充电枪,汽车停靠期间即可自动充电,满足多种气候条件下的充电需要。
4 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加快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力,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4.1 技术研发促进政策建议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整车开发,创建自主品牌,重点扶持做大做强;开发集成仿真技术平台,并形成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研究体系;成立动力电池关键技术攻关团队,建立先进动力电池技术研发体系;成立驱动电机和整车控制系统联盟,构建关键零部件先进技术研发体系;出台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建立多方位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体系。
4.2 财政金融政策建议
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阶段,通过强大的金融扶持和优惠政策给企业产品研发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新能源汽车试运营阶段,通过减免税收和补贴政策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市场体系;在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阶段,通过税收优惠和汽车信贷等金融政策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实现高速发展和普及。通过建立投资融资体系,扩宽资金来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广应用保驾护航。
4.3 市场需求政策建议
不断提高国有品牌产品的竞争力,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加强对有效市场需求的分析,采取多样化的营销策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实现产品设计的创新性和多样性。
5 总结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提高我国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认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便于我们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制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高国有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邢敏. 中国实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及效果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5(6):52-54.
篇5
>> 株洲千亿服饰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系统研究发展现状 赫章核桃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邳州家具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株洲市企业群众性体育协会发展现状及研究对策 株洲初中生“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株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株洲产业结构优化的意义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合肥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苏州软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沈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美术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新疆风电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光电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孟杨.新芦淞服装工业园将成品牌崛起之地[J].纺织服装周刊,2010(24).
[4]杨丽.株洲服饰迈开新步伐,2011中国·株洲(芦淞)炎帝服饰商务节举行[J].纺织服装周刊,2011(41).
[5]毛吉元,龙俊.“新芦淞”为打造株洲千亿服饰集群提速[J].纺织服装周刊,2010(21).
篇6
[关键词] 新能源 投资 技术
一、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新能源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化石类能源的概念,泛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核能等,涉及到生物、新材料、电子等多个领域。具体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海洋能、地热能、燃料电池等。
1.投资现状分析
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立体式的新能源项目投资建设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新能源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广。目前投资新能源的,既有属于国有性质的资金,也有民间投资;既有国外风险资金,也有国内民间资本。而国有资金虽然投资项目少,但单项投资额度大,是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2)投资方式灵活、领域广泛。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各级政府的财政投资都以大中型风能、核能、太阳能项目为主;风险投资机构则以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相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为主;民营资本的创业投资则以太阳能、风能等节能辅助类项目为主。
2.经营现状分析
从整体上看,目前新能源企业的经营现状不佳,不同企业的赢利能力差异大。
(1)大型新能源项目亏损较多,少数中小型项目有高额投资回报,但整体堪忧。大中型新能源项目的投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能减排”,其社会作用远高于经济价值,投资初期出现普遍亏损实属正常。中小型新能源项目因缺乏规模效应,使得新能源在价格上很难替代传统能源,盈利能力差。仅有采用成熟技术,针对特定细分市场开发或提供实用性强的产品或服务的新能源项目,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和快速发展。
(2)不同能源类型的项目运营情况相差甚远。光热类太阳能项目的盈利状况最好。其次是中小型风能项目,尤其是提供中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和工程服务类的企业盈利能力强,成长迅速。部分实用性强的光伏类项目、大型风力发电项目、生物能项目在相应的优惠政策下,具有发展潜力。而海洋能、地热能等项目还处于概念炒作阶段,能真正获得投资回报的项目少。
二、新能源经济发展存在的障碍
虽然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宏观环境和资源优势,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充足的项目资金,但从新能源项目的运营现状看,却不容乐观,因为新能源发展面临着以下不足和障碍:
1.信息障碍
新能源人才的不足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其他产业发展不同的是,新能源产业人才的不足不仅是尖端科技人才的紧缺,更重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足,使得技术、资本、市场三者之间存在信息障碍。
绝大部分新能源项目的技术关键并非是重大技术创新,而是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即把成熟的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根据各地资源和环境特点开发出实用的新能源产品与服务。因此,项目成功的关键便是技术、资本、市场三方面的有效沟通。但新能源发展时间短,懂技术者不懂投资、懂投资者不懂市场、懂市场者不懂技术,使得原本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技术、资本和市场三者间的关系断裂,导致项目效率低、盲目投资多。
2.技术障碍
从长期看,新能源项目发展必须依赖于重大技术突破。目前最大的技术障碍却并非技术成果少,而是现有技术难以转化成产品,基本技术的普及程度太低。主要表现在:
(1)项目系统内存在技术匹配障碍,降低研发效率、不利于系统优化。新能源项目主要是将成熟的新能源技术转化为实用新型产品,这一转化过程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多门学科知识,只有各项技术紧密结合,才能研发高效实用的新能源产品。而新能源学科领域跨度广,技术沟通难度大,系统匹配性能差。
(2)新能源项目的基本技术普及程度低,项目的投资、推广等存在技术障碍。如前几年各地一哄而上“水变油”、“乳化柴油”等名目繁多的新能源项目骗局,都能吸引了不少风险资本盲目加盟。这些华而不实的新能源项目的失败却使得许多风险资本对新能源抱怀疑态度,甚至于敬而远之。技术障碍已经严重制约了风险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使得风险资本对新能源项目的态度走向两种极端:要么盲目迷信、要么彻底排斥。
3.资源障碍
新能源项目所利用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生物能资源虽然具有可再生性,但开发这些能源,却要受到相应的资源和条件限制,如自然气候条件、矿产资源条件、国土资源条件等。如风力发电项目必须选择在风力资源丰富的沿海或西部地区,太阳能发电项目投资在日照时间长、晴天多的区域效率更高,潮汐能则必须建立在潮汐落差大的海湾。另外,在目前新能源利用和转化率低的情况下,规模大的新能源项目都需要大量用地。如太阳能发电需要大面积场地获得太阳光能;风力发电场的占地规模动辄千亩以上;生物能则需要有大面积适应作物生长的土地;核能的选址则更加复杂。
三、结论
从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障碍不难看出,我国新能源经济发展的关键并非是项目资金的不足和存在重大技术难题,而是要提高新能源基本知识和技术的普及程度,培养新能源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政府在新能源经济发展上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在对新能源项目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进行新能源项目建设,才能真正的促进新能源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新能源产业的特征和发展思路[J].经济管理,2006,(11)
篇7
关键词:新能源 风力发电 发展思路 探索
中图分类号:TM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94-02
相较于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具有能源可再生、无污染、单机容量小和可分散建设等多种特点。所以,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逐渐提高,风力发电逐渐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和人们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风力发电的发展思路展开研究,从而为我国风力发电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1 我国新能源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
1.1 各地的风力发展现状
从能源分布角度来看,我国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根据风能资源普查结果,我国陆地风能离地10 m高度的风能开发量达到了2.53亿kW,是世界五大风电国之一。而从国内的风能分布来看,风能资源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三北”地区和内陆局部地区分布。受到风能分布的影响,国内各地的风力发展现状也不尽相同。就目前来看,我国有10个省份的累计风力发电装机超过了100万kW。而在这些省份中,内蒙古地区的累计装机容量最多,位于全国第一。而在甘肃、河北、蒙东、吉林和江苏等8个地区,则建立了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早在2010年,我国的第一座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在甘肃投入运营。而中国的首座海上风电场则是在上海建立,是亚洲的第一个大型海上风电场[1]。此外,近几年来,各地政府都对国家的发展风电的政策进行了响应。而江苏、甘肃、宁夏和山东等地区则出台了发展新能源的计划,并出现了产业投资现象。
1.2 风电行业的发展现状
在《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风电行业的发展得到了推动。一方面,国内的风电企业的装机容量得到了迅速提高。就目前来看,大多数投资风电的企业为国家电力企业。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政府要求企业按照火电投资的5%~10%配备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国内的大多数火电企业在风力发电方面进行了投资。而由于风力发电机的需求有所增长,所以国内的风力发电机制造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在技术水平方面,我国的风电整机制造技术相对落后。就目前来看,国内大多数企业尚不具备独立开发风电整机的能力,只能采用联合开发和合资生产的方式制造风电整机。但是,在功率较小的风力发电机的生产制造方面,国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针对1000 W以下的小风力发电机的生产制造,国内风电行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出口能力。此外,在效益方面,国内的风电行业收益相对较低[2]。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则与风电企业数量的快速增加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在近几年来,国内的风电行业出现了利润集体下滑的现象。
2 我国新能源风力发电的发展问题分析
2.1 风电入网问题
就实际情况而言,国内的风电发展之所以相对缓慢,与风电入网问题的存在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很多风电场得以建立的情况下,却有不少的风电场处在闲置状态,继而导致了风电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实际上,国内有将近1/3的风电装机并网项目正处在空转状态,继而造成了大量投资的浪费。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则是因为风电上网难以实现。从政策角度来看,国家要求电网企业无条件接纳风电入网。而由于风电的稳定性不高,容易对电网形成冲击,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接纳风电入网。但是,如果电网运营商能够为风机配备相应的调峰电源,就可以解决风电的不稳定问题[3]。然而对于电网运营商来讲,这样的投资会使企业的发电成本增加。因此,风电入网问题成为了一直困扰电力企业的问题。
2.2 风电企业竞争问题
在巨大市场需求的引导下,大批企业进入到了风电行业。在竞争的初期,为了得到更高的市场份额,一些风电企业通过将技术拿到国外卖来实现迅速生产,继而造成了市场产能过剩,并导致了技术的流失。因为,风力发电机的生产相对容易,只需要按照图纸将配件组装就可以获得风力发电机。但是,这样组装出的风力发电机难以达成生产标准,继而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同时,很多厂家没有掌握风力发电机生产的核心技术,所以难以完成机械维修。在这种情况下,聘请国外的专家到国内维修,则使企业遭受了经济上的损失。此外,由产能过剩引发的行业价格战,则直接导致风电行业内出现了恶性的竞争[4]。因此,近年来,国内的风电行业的整体利润出现了下滑的发展趋势。
2.3 政策障碍的存在
实际上,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新能源的发展,但是风电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体制性的障碍。在国内的多个地区,风电产业入不敷出的问题普遍存在,继而导致了风电的发展相对缓慢。一方面,我国虽然有发展新能源的概念,但是风力发电却仍然没有获得应有的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尚没有形成风电发展目标,也没有进行战略规划的制定。而在经济激励机制和体制保障都没有形成的条件下,国内的投资者很难对风力发电产生投资热情。另一方面,政府尚没有提出风电技术和设备产业化发展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投融资体制和政府的指导,国民对风电等新能源的认识不深,所以导致了风电的市场十分有限[5]。此外,国家也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风电的发展提供支持。
2.4 技术发展的制约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制约风电产业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为发电设备的国产化水平低。而在我国,这一问题也一直制约着国内发电行业的发展。就目前来看,国内市场仍然被进口设备垄断,而国内的风力发电设备厂家则存在着高投入低回报的问题,继而难以取得更好的发展。同时,由于发电设备较贵,风力发电的造价比火力发电要高。而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则是因为我国的风电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从发电机的设计制造角度来看,国内仅能生产最大单机容量为750 kW的风力发电机。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发电机生产企业只能与外商合作,继而难以发展风力发电的核心技术。此外,在电网建设方面,国内的电网较为薄弱,风电最大只能占到电网比重的12%以下[6]。因此,想要促进风电的发展,就需要解决风电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
3 风力发电的发展思路
3.1 遵循新能源的发展原则
在发展风力发电方面,需要遵循着新能源的发展原则。首先,需要遵循安全性原则实现风力发电。具体来讲,就是要使风力发电装置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的负荷需求。而随着负荷的变化,风力发电电源还需要与各类电源相互调剂,继而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其次,要遵循鼓励性原则促进新能源发电的发展。具体来讲,发展新能源的目的就是利用新能源发电的清洁和可再生的优势。所以,可以从减少电力企业资源消耗的角度为促进风力发电提供支持,继而为电力企业的节能减排做出一定的贡献。再者,为了促进风力发电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经济性原则发展风电。具体来讲,就是以新能源发电总量为指导,研究风力发电的技术经济特性,继而实现风力发电结构比重的优化。此外,需要遵循协调性原则促进风力发电的发展[7]。一方面,需要加强风力发电与常规电源发展的相互协调,继而使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有所提高。另一方面,需要使风力发电与电网建设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继而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3.2 合理发展风电
在风电的开发方面,应该合理的完成各地风电的发展。首先,需要按照大中小、分散与集中和陆地与海上相结合的方式完成风电基地的开发,继而完成国内千万瓦级风电基地的有序建设。其次,需要促进内陆地区的风电发展,继而使分散的风电资源得以有效利用。针对河谷和丘陵等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需要鼓励地方政府发展风电。而这样一来,中小型风电项目将得以发展,继而使内陆地区发展风电的电力负荷近和电网接入条件好的优势得以发挥。最后,针对海上风电项目,需要充分完成对海上资源的评估和实地勘探。同时,在对示范项目进行总结评估后,则可以有计划的完成海上风电的建设工作,继而推动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
3.3 实现产业化的发展
风力发电的产业化发展,还需要从发展风电市场开始。首先,相关部门除了为风电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还需要求风电企业采购一定的风电。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政府则需要实行多购奖励和少购买处罚的办法,继而督促风电企业为促进风电行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其次,为了解决风电入网问题,发电行业需要同步完成风电厂和电网的建设。同时,为了实现风电上网,风电的上网电价应实行网内补贴。最后,政府需要完成对风电产业结构的调整,并督促其他企业进入到风电产业。而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继而带动风电产业的发展。
3.4 加强对行业市场的监管
为了促进国内风电行业的发展,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风电行业市场的监管。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以便为国内的投资者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而为实现这一目的,则需要完成对风电体制的改革,继而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为市场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同时,政府应该进行市场竞争主体的培养,并鼓励多元化的投资,继而使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得以保持。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规范风电市场秩序,并加强对风电建设的管理。而这样一来,就可以使风电投资风险得以防范,并促进风电市场的有序发展[8]。在风电项目的管理上,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全省电力发展规划进行统一管理。针对违规项目,则需要及时完成项目的清理工作,继而使风能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3.5 获得政府的扶持
就目前来看,想要促进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还需要获得政府的扶持。一方面,在风力发电上网价格上,为了使风力发电能够与常规能源竞争,政府需要为电网企业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在增值税方面,风力发电产品不需要使用燃料和其他材料,所以不应该收取增值税。而解决风力发电的税负问题,则可以更好的促进风力发电的发展。最后,政府应该实行优惠信贷政策,以便使风力发电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
3.6 促进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
在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方面,首先应该使风力发电设备向着国产化的方向发展。在设备和技术引进方面,企业应该通过收购国外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等方式获得先进的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设计技术。而在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时,则需要采取技术入股和出资购买等方式缩短技术差距。在国产化发展方面,风力发电企业则需要致力于开发风力发电的关键技术,并做好样机设备的制造和试验,继而获得风力发电的核心技术[9]。同时,为了使风力发电机组向着国产化的方向发展,还需要实现产品的系列化和标准化。此外,为了获得可持续的发展,风力发电企业应该尽量提高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质量,并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
4 结论
总之,国内的风力发电已经逐步进入到了新的发展时期,需要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一定的进步。从该文的研究来看,为了促进风力发电的发展,政府应该为风电行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并在加强风电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快风电产业结构的调整。而风电企业也需要致力于科学技术的开发,继而使我国的风力发电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海燕.低碳经济背景下风力发电布局与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 黄加明.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探讨[J].应用能源技术,2015(4):47-50.
[3] 雅睿.风力发电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4] 高剑.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3.
[5] 胡卡.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6] 李雪凯.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风,2015(5):49.
[7] 周超,朱呵铮魏杰,等.我国风力发电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2(2):69-75.
篇8
1.1面对当今国际社会严峻的能源形势,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把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新能源产业目前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预计到2015年所规划的新能源提供的电力、热水和燃气终端能源产品的总量将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并将直接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明显的环境效益。
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舒印彪指出:“从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轮以发展新能源为主题的能源革命,是以电力为中心的,电网是推进新能源发展的关键环节。”并认为,发展新能源,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增加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新能源的发展现状有机遇更有挑战,技术与经济问题并存。
1.2.1就风电而言,我国规划的风电基地所在地区电网规模偏小,需要依托更高电压等级、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因而由此带来了复杂的电网技术和经济问题。
1.2.2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系统调峰调频问题。目前,我国平均峰谷差约为30%,部分地区达40%,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大;而系统调峰主要依靠煤电。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将使得系统调峰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1.2.3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也亟待社会的支持。以天和家园太阳能试点工程为例,若要收回投资成本,则每千瓦时上网电价应高于3元,远远高于煤电的上网电价;如按现行居民用电价计算,收回投资成本需100年以上。
1.2.4虽然我国光伏产业产品组装能力跻身世界前三,但晶体硅提纯、铸锭切片、逆变控制等核心技术却被国外垄断。中国的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知识产权掌握度不高,实质上是受制于国外研发企业为其“代工”。
2新能源发展的技术与经济问题产生根源
虽然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形势总体上良好,但其事业起步晚、发展快,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标准体系不够健全,与电网及其他电源的发展不够协调。
2.1我国新能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无序开发甚至开发过度。国务院2007年6月审议通过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建成风电3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而目前规划的风电装机容量却已达12000万千瓦,过于迅猛的势头不利于其发展的可持续性。2.2行业标准不完善问题日渐凸显,并严重制约新能源发展。我国现行的《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为指导性要求,不作强制执行要求,且对电网的调峰调频能力、低电压穿越能力等标准不严明,不能满足新能源大规模开发的要求。
2.3政府相关政策不够完善,社会支持力度不够或无力支持。例如,我国一些地区电网电源结构单一、调峰手段有限,要保证新能源电量全额收购,需要付出很大代价,既不经济,也不安全。此外,金融危机对以外向型为主的阳光能源影响很大,政府在此方面却没有予以大力扶持,光伏产业近几月出现开工不足。
2.4对新能源送出及辅助服务的激励政策、电价审批和项目管理、新能源电厂的新型管理机制等,均亟待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新能源为电网接纳的困难。
3社会各界支持将给新能源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国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及其实施细则都给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社会各界给予了新能源发展很大的帮助支持,2009年上半年的《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及相关补贴政策是政府开始关注该产业的积极信号;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和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则是我国发展太阳能发电产业的两大推手。
国家电网公司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创造网络条件,保障风电接入。截至2009年6月底,公司经营区域内923万千瓦风电装机全部顺利接入电网;国家电网公司还做到了全额收购,按时付费。2007年,国家电网收购风电上网电量50亿千瓦时,2008年达到10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2009年上半年,在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用电量的情况下,仍然收购新能源上网电量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
在国家政策激励下,我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在以长三角地区为代表的全国各地崛起,并于2006年发起成立了“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新能源商会”,并建立了自有网站中华新能源网。
上海市计划2006年到2015年安装10万套太阳能屋顶发电系统,使其太阳能年发电能力达到3.3亿千瓦时。浙江省慈溪市农业科技园区太阳能道路照明系统也已建。昆明等市也已经加入“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
2008年9月,国家电网公司召开了风电发展与并网会议,对支持风电发展的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也积极主办“2009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高层论坛”,并邀请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的千余人参与。
新能源发电的前景犹然光明,但是对于共建和谐社会,民众和相关企业的新能源意识、参与行动更加重要。2005年,上海市就推出了“绿色电力机制”,由个人和单位自愿认购绿色电能,定价比常规电价高0.53元/千瓦时。
4大力发展新能源有助于共建和谐社会
大力发展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可以解决许多社会问题,有助于共建和谐社会。
4.1大力发展新能源可以解决能源危机、缓解运输紧张局面。即使新能源短期内难以占据能源市场的主要份额,但却可以很大程度减轻用电压力,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电煤紧张的局面,不会出现为了抢运电煤中断其他货物的运输造成的运输紧张。4.2大力发展新能源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新能源的迅速崛起将使人们对化石能源需求一定程度上减少,小煤窑的开采就会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会降低。火力发电对大气的污染也会减轻。
4.3大力发展新能源可以减低通货膨胀。新能源作为能源的重要提供者后,对传统能源如煤、石油的需求就会大幅降低,煤和石油的紧缺情况会得到改善;一旦煤的价格下降,电力的价格就会下降,工业产品价格就会下降,随之许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也可能下降。
4.4就目前来讲,大力发展新能源可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
5结语
新能源的世纪已经拉开帷幕,新能源的未来发展无可限量。让我们快马加鞭,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争鸣《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5.
[2]赵争鸣,周德佳《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现状及其发展》[J].电气应用,2007.10.
[3]魏伟,许胜辉《风力发电及相关技术综述》[J].微电机.2009.4.
[4]杨宽宽《专家讨论2020年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3,9.
篇9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财税政策;财政补贴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致使生态坏境日益恶化,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现状(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特征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者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新能源汽车使用非常规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排放小甚至零排放的优点,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在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三类新能源汽车分别完成了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试制,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障碍,主要表现为产业化的不发较慢,传统汽车关键技术落后的制约,持续开发投入不足,市场化扶植和激励政策不到位等。
二、目前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根据通知中的标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中央财政还根据试点城市私人购买数量和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
2010年工信部牵头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此规划清晰和具体的描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其中,在财政上要加大补贴力度,2011-2015年的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应安排专项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设施、开展电池回收,其中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比例,不得低于中央财政资金的50%。在税收上要加大减免力度,2011-2020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享受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2011-2020年,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3%。新能源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按研究开发费用的100%加计扣除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以上颁布的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构建了一个有利的财税政策环境,为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以及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政策支持。
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建议(一)以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的形式推动新能源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不成熟,未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链条。而且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大,成本较高,单纯依靠汽车生产企业的力量还比较薄弱,政府财政补贴就成为推动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有力武器。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实施直接价格补贴,对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进行补贴。
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等因素,依据新能源汽车与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对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进行专项补贴,推动国内汽车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组织生产。
(二)加大政府公务车采购力度,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我国目前约公务用车数目较多,每年消耗经费较大,政府汽车采购每年递增的速度较慢,占政府采购总量的比例不高,而
且采购的汽车多数为大排量汽车。因此,政府采购公务车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新购公务车应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出台更有利的实施细则及标准,把新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中。不仅要采购新能源出租车和公交客车,而且要把新能源轿车纳入公务用车的采购清单中。
(三)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以免税、减税带动产业的发展首先,应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发展的所得税税收优惠,加大生产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的税前扣除比例,在一定额度内实行投资抵免企业当年新增所得税优惠政策。其次,调整现行的消费税政策,提高大排气量汽车的税率,降低小排气量汽车税率,对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地新能源汽车实施零税率,帮助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和使用量。最后,完善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特定税种,免征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对于新注册纯电动汽车和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船税,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船税等。
[1]陈柳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中国市场,2010,2.
徐丽红.发挥政策功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财经报,2010,11.
刘婧.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陷入两难境地.中国能源报,2010,10.
篇10
关键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
1新能源概述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目前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按类别可分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小水电,化工能(如醚基燃料)等。
2可再生能源概述
2.1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利用、循环再生的一种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等。随着世界石油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认识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人类历史进程中长期依赖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如薪柴、秸秆等属于生物质能源,另外还有水力、风力等,这些能源大部分都来自太阳能的转化,是可以再生的能源资源。
人类近代社会大规模开发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其能量来源实际上也是源自太阳能的转化,但它们是地球在远古时期的演化化过程中形成和储存下来的,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一旦用完就无法恢复和再生,因此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
2.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意义
2.2.1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农村是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薄弱的地区,能源基础设施落后,许多农村生活能源仍主要依靠秸秆、薪柴等生物质低效直接燃烧的传统利用方式提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问题,可以将农村地区的生物质资源转换为商品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成为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充足、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障。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低,能源需求增长压力大,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除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外,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2.2.3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促进经济转型、扩大就业的重要选择。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各地区都具有一定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再生能源也是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有效拉动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扩大就业,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2.4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系统脆弱,大量开采和使用化石能源对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偏高,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较快,对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开发利用过程不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现在我国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整体上缺乏科学规划,发展不均衡;有的成果实际推广应用成效甚微,新能源规模化生产之前的成本也较高,配套设施跟不上;在新能源产业方面面临着基础设施和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严重缺失的问题。
4加强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4.1科学评估,加强产业引导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需要科学评估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潜力。根据我国国情,考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市场的运行,建立和完善新能源和节能政策体系,建立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使得政策对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制度保障具有综合性和战略性。
4.2加大投资力度与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加大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从人才方面注重新能源研发的技术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投资巨大、外部性明显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必须以足够投入,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和检测平台,成立工程技术中心,在技术研发、风险投入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形成集研发应用于一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
4.3实现多元化发展
大力发展除风能、太阳能之外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源、沼气、垃圾焚烧、地热等。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发展潜力巨大,应重点发展农林废弃物(如秸秆)发电、生物质液体话(如生物柴油)和生物质燃料等。
4.4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
坚持实用性第一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如电网布局、新能源汽车赖以运行的充电站建设等,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为新能源的应用提供基本条件;调整能源利益结构。
⒖嘉南祝